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西安古城導遊詞(精選13篇)

西安古城導遊詞(精選13篇)

西安古城導遊詞 篇1

西安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偏南地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陝西省省會。

西安古城導遊詞(精選13篇)

到西安旅遊是許多人的嚮往,肥沃的關中平原賜予了古城西安優美的自然景觀,境內擁有終南山、驪山、翠華山、樓觀台等風景名勝區,建有11個森林公園。其境以東還有以險著稱的西嶽華山,其高度為五嶽之首,奇峯聳立,絕壁巍峙,懾人心魄,自然風貌秀美宜人,讓人流連忘返。

西安古稱長安,歷史悠久。“長安自古帝王都”,自周朝起,又有秦、漢、隋、唐等共13個朝代在此定都,是中國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之首,也是中國古都之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都城,並與世界名城雅典、開羅、羅馬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

奧古斯都曾説:“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回首西安歷史,秦始皇的千秋霸業成就了統一的偉大中國,漢武帝的披荊斬棘賜予了中國挺立千秋的民族自信,唐太宗的勵精圖治更使得中國就此開闢了揚我國風的絢爛時代!

故而,被公認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西安人文景觀頗為豐富,堪稱“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博物館”。西安不僅是名貫古今的“絲綢之路”的起點,還是坐擁“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的“永恆之都”。此外,西安還擁有6000多年曆史的半坡遺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唐代高僧玄奘譯經之地大雁塔、西北歷史最長的清真大寺、世界上保留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城牆等等。

古蹟鐫刻了西安的滄桑與神奇,抒寫了西安無數的輝煌與燦爛。秀美的自然風光與雄渾的人文景觀共同塑造出西安作為古城所應具有的霸氣神韻。

來西安旅遊,除了門票的花費外,其他費用並不算高。就拿華山來説,旺季的門票是100,外帶有5元的保險,如果還要坐景內的巴士、纜車等,這樣下來費用是不低,但是如果是在淡季爬華山,那麼門票是半價,走上走下不坐纜車,這樣算下來並不貴。淡季其實就是冬季,或者下雪,或者天氣比較寒冷,但是華山的管理特別好,下過雪後,台階都會被清掃過,只要不是亂跑亂跳,絕對不會有問題。就天安的氣温,冷也不會太冷。

另外,在西安比較盛行週末出遊。沒有車的人選擇跟户外俱樂部或者是參加一日遊,最熱鬧的地點是陝西可口可樂體育場,也就是西安人説的陝西省體育場,在它的東門,週六和週日一大早七點左右,一排車會停在那裏,各類社團的旗幟飄揚,如果你已經預訂過,那麼找到你預訂的車上車即可,如果沒有預訂,可碰下運氣,看哪個社團的車還有座位。跟着這些社團,就可以到西安的秦嶺山中的各種名稱的山、峪(也就是溝)去做一天的休閒。當然,不要坐錯了車,有的社團那天的活動可能是兩天的,要問清楚。

如果有車,那就不用説什麼了,拿張地圖,找幾位車友,開着車就進了秦嶺山中,小心駕駛,到了有水的地方,可以心情揮灑自己的心情。

西安市區南邊的秦嶺山脈為西安的週末遊提供了天然的場所,這裏有很多已經開發或者是正在開發或者是尚未開發的景點,景觀,如果你第一次到西安旅遊,看到公交車站旁那些揹着包、提着手杖,或者還提着山核桃、火柿子的人,不要奇怪,這些肯定是進山徒步、爬山、休閒、垂釣的人們正在返家。

西安的吃相對其他大城市來説,算是便宜的,一個肉夾饃,一碗涼皮足以讓一個人吃飽,07年物價開始上漲後,雖然西安的餐飲價格也有了大幅度的攀升,但是不求吃貴,只求吃好吃飽的話,那麼還是不會太花費的。

西安是古都,去西安旅遊,一不小心,可能就把歷史踩在了腳下,什麼帝王陵,將相墓,只要是西安人,都能説上來幾個。西安政府規劃和開發了西安曲江池遺址以及周邊的景觀,建成了大型的休閒場所,有曲江池遺址公園、唐城牆遺址公園、大慈恩寺遺址公園(就是以往的春曉園)、大雁塔北廣場及音樂噴泉,大雁塔南廣場、大唐芙蓉園,強烈建議選擇在日落之時,去感受大唐的輝煌,西安的絢麗,當然,確實有些費電,但置身其中,卻會為當世的太平與繁華髮出感歎。

西安古城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

到西安遊覽時,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獨特標誌,古人曾留下“驅山晚照光明顯,雁塔晨鐘在城南”的詩句。作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聳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市中心約4公里,是我國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死去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慈恩”。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佔地26570平方米,周邊風景優美,為唐都長安最宏偉、最壯觀之佛教寺院。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慈恩寺和大雁塔遊覽一番。

各位遊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顯赫地位和宏大規模。這座寺院當年由13座庭院組成,面積達34O畝,是現在寺院面積的7倍。其建築富麗堂皇,裝飾華麗富貴。慈恩寺現有面積32314平方米,約合48.5畝。

我們先來看寺院山門前這對威武的石獅子。説來也怪,一般外域傳入我國的東西,總是先傳入實物,而後才有根據實物創作的藝術品。而獅子落户我國,卻例外地先傳人獅子石刻藝術品,而後才有真獅子的出現。大家知道獅子是在東漢年間由波斯引入我國的,石獅子則是與佛教同時在兩漢之際已自印度傳入我國。獅子有護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認為“佛為人中獅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獅子,稱護法獅子。慈恩寺大門口,有4尊石獅對稱地雄踞左右,裏邊靠近大門的兩尊,不清楚雕造於何年何時。東側是雄獅,在戲弄腳下繡球。西側是雌獅,腳邊有一對小獅,稱為母子獅。看來這些獅子也按照人們的習慣,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擺放了。靠外邊的兩尊獅子,東側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側一尊是民國19年(公元1930年)雕造。這兩對石獅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這兩尊八面威風石制實心的龐然大物,即使用手輕輕地拍打,也會發出似銅非鋼的金屬聲,清脆悦耳,十分動聽。各位遊客,您能猜出這是什麼原因嗎?

走進寺院是兩座小樓,東邊是鐘樓,裏邊懸掛有明代嘉靖年間鑄造的一口鐵鐘,重15噸。西邊是鼓樓,樓裏存有一面大鼓。長久以來,人們都把“雁塔晨鐘’作為關中八景之一,廣為流傳。但以往人們都以為“雁塔晨鐘”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鐘,其實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為大雁塔這口鐘重3萬斤,是在大慈恩寺內於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鑄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鐘搬入寺內的時間早100多年,上面還鑄有“雁塔晨鐘”銘文。

眾所周知,一般寺廟都有大雄寶殿,慈恩寺也一樣。它的大雄寶殿位於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於明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釋迎牟尼三身像。中間的叫法身像,西邊的叫報身像,東邊的叫應身像。釋迎牟尼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羅衞國的王子,生於公元前565年,死於公元前486年,大約與孔子同時代。三身佛東側立有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葉;西側立有其堂弟阿難,他待從釋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兩側是十八羅漢和玄奘塑像。

大雄寶殿後是藏經樓,存有《藏文大藏經》等重要經典。樓下是講堂,為佛教徒講經説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高1米多。殿內珍藏玄奘親手供奉的佛座一件,還有唐代青響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塊。此石為藍田玉山所產青石,敲之鏘鏘有聲,清脆悦耳。

各位遊客,我們走出藏經樓,就能看到壯觀雄偉的大雁塔。看到這座唐代建築,你們一定會又感歎又好奇吧?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此塔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傳説,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佈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羣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着雁羣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麼日子。”話音未落,領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於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並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內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自監造,一年建成。

各位遊客,大家一定看過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及據此改編的同名電視連續劇,那麼《西遊記》裏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師俗姓陳,13歲在洛陽出家為增,勤奮好學,在國內各地訪師問學後,決意到佛教發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藴。玄奘於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從長安出發,沿着絲綢之路,穿越上天飛鳥、下無走獸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學成後返回長安,歷時17年,行程5萬公里,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取回佛經657部,並在印度獲得極高地位,備受尊崇。回國後,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學高僧,組成規模空前的佛經譯物場,並親自任譯主。翻譯的佛經無論從質量或數量上都遠遠超過前人,開創了我國翻譯史上的新時期,共譯著佛經75部1335卷,撰寫了《大唐西域記》,受到各國學者的重視。應該説《西遊記》是以唐代玄類西出取經為背景而寫成的,但故事裏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個經過藝術化的文學作品裏的人物。

各位遊客,大雁塔在建時高60米,5層,磚表土心,光盤梯。後塔心磚縫草木叢生,漸趨頹廢。經武則天長安年間、唐玄宗天寶年間、後唐長興年間幾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長高了4.5米,還加了兩層。底層每邊長25米,基座為方形,邊長45米至48米,每層四面均有券門,塔內裝有樓梯。塔底層門楣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尤其是西門楣的釋迦牟尼佛説法圖,上刻當時廢殿建築的寫真圖,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是研究後代佛教文化和建築藝術的珍貴資料。塔南門東西兩側的磚龕內鑲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兩碑都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國家保護的珍貴書法原刻,是研究古代書法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完全可以這樣説,這座仿木結構的樓閣式方形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是我國佛教建築中的傑作。

遊客們,大雁塔自建成至今,歷代名人都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的讚語,岑參有“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的名句。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於哲理的感歎,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

那麼,我們今天的參觀遊覽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西安古城導遊詞 篇3

各位尊敬的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古城西安,我就是你們這回西安之旅的導遊。我姓徐,大家就叫我徐導好了。今天參觀的第一個景點是世界遺產之一,秦兵馬俑。景點位於西安臨潼,我們坐的車也是去臨潼的,行程大約四十分鐘。我想提到西安的臨潼,你們肯定會想到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到了秦始皇陵園,請大家按次序下車。你們知道秦兵馬俑的來歷嗎?原來以前的朝代,皇帝逝世都是找一些活人陪葬,後來到了秦朝,一個大臣對秦始皇説:“之前的朝代乃是用活人陪葬。我覺得這樣對您不是很妥當,不如讓能工巧匠們打造出一支用泥土做成的您那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如何?”秦始皇覺得這個想法挺不錯,就答應了下來。其實要不是那時候秦始皇的一點頭,今天就見不着這氣魄雄偉的兵馬俑軍隊。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目前已發掘了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xx0平方米,差不多有平時的50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8000個左右。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一號坑,也是三個坑中最大的一個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你看都點了三個俑坑總面積一半還多呢!既然面積那麼大,那麼數量也非常多,有6000多個。一號坑上面已經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我們可以走進大廳再細細遊賞,遊覽時也要注意安全哦!

你們請看,那身材魁梧,頭戴曷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的就是將軍俑。有的神態自若,目光炯炯,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有的則是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似在考慮如果作戰,戰勝敵人。滿是大將風範。

再看那些武士俑,各個體格健壯,它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上翹起的戰靴,好像在聽候號角,待命出征。

接着繼續來看騎兵俑,仔細觀察,它們身上着短甲,下身着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左手持弓箭,彷彿隨時準備上馬衝殺。

打仗時期,肯定少不了一羣良駒。看前方,那陶馬跟真馬一樣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如果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跳上征程。

不管是將軍俑、武士俑還是騎兵俑,都好像在暗下決心,為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甚至連陶馬也好像在打算一定要精忠報國,走進它的身旁,似乎能感愛到輕微的呼吸聲……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慨。

各位親愛的遊客們,時光飛逝,今天的秦兵馬俑能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現在我們準備啟程回賓館,接着後幾天的活動內容……

西安古城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中國擁有數百座古代城牆,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牆規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牆先後被拆毀或嚴重殘缺,而始建於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牆迄今仍保存完整。日本天皇訪華來西安時,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蹟"秦俑坑不看,卻登上了始建於600多年前的西門城樓,領略了這座古代城牆的雄姿。下面請大家跟我一起實地去參觀西安古城牆。

各位遊客,這幾天我們已經在車行晨曦或晚霞中領略了古城牆的多彩多姿和古樸深沉。現在我們來到城牆腳下,請大家走上城牆遊覽。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城牆"一詞原是從"城"字引申而來。"城"按《説文》解釋,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納民,所以"城"字的本義是土圍民而成國,由此引出城牆一義。被譽為中華民族脊樑的萬里長城的"城"宇,同樣是城牆的意思。只是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釋。"城"字最早出現在周朝的金文中,從字形看活生生地體現了古代城牆的軍事用途。城牆的軍事作用是保衞私有制,而在意識形態上看,城牆的形體規模又是等級森嚴的宗法制的嚴格體現。顯然統治者營造城牆,是用它來保護自己,宣示國威。現在我們看到的西安城牆,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它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詔修城開始動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歷時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礎上擴築而成的,經過歷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會城垣建築的面貌,反映了中國古代築城技術的傑出成就。

各位遊客,那麼西安城牆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結構又是怎樣的?據測算,西安城牆周長11.9千米,其中東城牆2590米,西城牆2631.2米,南城牆3441.6米,北城牆3241米。這樣的規模在國內外都是比較少見的。大家看見城牆四門外築有護衞城門的小城,那叫甕城。所謂甕城,意為敵人一旦進入,就會受到甕城城牆上面的四面夾擊,猶如甕中之鼈,無法逃脱。甕城外還築有拱衞甕城的小城,古稱羊馬城。古時候大城門的啟閉有規定時間,關閉城門後尚未回城的人可連同自己牽的羊、趕的馬等,進入羊馬城以及今環倡園地帶歇息,等候開城門後再進城。西安的羊馬城在清末已全毀。記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門(西門)甕城北門外約17.5米處發現羊馬城北側門道,長5.5米,寬2.4米。現在大家能看到南門甕城外側已修復的羊馬城,牆體長198米,高9.5米。

西安古城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這幾天我們已經在車行晨曦或晚霞中領略了古城牆的多彩多姿和古樸深沉。現在我們來到城牆腳下,請大家走上城牆遊覽。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城牆”一詞原是從“城”字引申而來。“城”按《説文》解釋,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納民,所以“城”字的本義是土圍民而成國,由此引出城牆一義。被譽為中華民族脊樑的萬里長城的“城”宇,同樣是城牆的意思。只是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釋。“城”字最早出現在周朝的金文中,從字形看活生生地體現了古代城牆的軍事用途。城牆的軍事作用是保衞私有制,而在意識形態上看,城牆的形體規模又是等級森嚴的宗法制的嚴格體現。顯然統治者營造城牆,是用它來保護自己,宣示國威。現在我們看到的西安城牆,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它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詔修城開始動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歷時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礎上擴築而成的,經過歷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會城垣建築的面貌,反映了中國古代築城技術的傑出成就。

【城垣規模和結構設施】

各位遊客,那麼西安城牆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結構又是怎樣的?據測算,西安城牆周長11.9千米,其中東城牆2590米,西城牆2631.2米,南城牆3441.6米,北城牆3241米。這樣的規模在國內外都是比較少見的。

大家看見城牆四門外築有護衞城門的小城,那叫甕城。所謂甕城,意為敵人一旦進入,就會受到甕城城牆上面的四面夾擊,猶如甕中之鼈,無法逃脱。甕城外還築有拱衞甕城的小城,古稱羊馬城。古時候大城門的啟閉有規定時間,關閉城門後尚未回城的人可連同自己牽的羊、趕的馬等,進入羊馬城以及今環城公園地帶歇息,等候開城門後再進城。西安的羊馬城在清末已全毀。記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門(西門)甕城北門外約17.5米處發現羊馬城北側門道,長5.5米,寬2.4米。現在大家能看到南門甕城外側已修復的羊馬城,牆體長198米,高9.5米。

護城河外曾有拱衞四城門的四個夯築土城叫郭城。據《西安府志》卷九記載:唐天佑年間,韓建築東郭小城和西郭小城。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年間拓城時,東郭小城大部分被包在大城內,留在城外的即為東郭新城。明後期西郭小城記。目前,四關郭城牆體僅存部分殘段,郭門僅在地名上留有其名稱。

現在我們來到西安城內東北處,這裏曾經是明秦王府城,簡稱王城。明初,朱元津封其次子為秦王,命其坐鎮西安,加強對西北的控制。整個秦王府城分為兩重城牆。外城牆稱蕭牆,全系土築成。內城牆因外砌青磚,故稱磚牆。明滅後,蕭牆被毀。清雍正年間,西安修廟宇,秦王府的建築多被拆除,磚城改為八旗教場。目前秦王府磚城只存夯土城殘段若干處。

明代建西安城時,全城城門有4座:“長樂”、“永寧”、“安定”、“安遠”。門名刻於大城門洞外的青石門據上。大城城門上所建的樓房稱城樓,也叫正樓,是守城指揮官的指揮所。甕城城門洞上所建之樓稱箭樓,因樓壁闢有箭窗,是當時發箭防禦之用。到了民國時又開闢了4座城門,俗稱小四門:中山門(小東門),在現在的東新街東端,是為紀念孫中山修建的;勿幕門(小南門),在今天的四府街南端;玉祥門(小西門),在蓮湖路西端,解放後,此門被拆;解放門(小北門),原名中正門,在解放路北端,當年因為隴海路通車到西安而修建,到了1952年因擴建火車站而被拆除。西安在解放後也開闢了新城門,南牆有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朱雀門、含光門。北牆有尚德門。東牆有朝陽門。

一般遊客知道明代建築西安城牆時有98座敵台,台上均建有敵樓。但1982年西安市城牆管理所實地調查發現,那些古敵樓沒有留下一個,只有部分尚存礎石。之後,西安重建敵樓12座,為磚木結構,歇山頂式,重檐二層樓,底層周設迴廊。

古代城垣設施不僅修建敵樓、箭樓作用武之備,還修建魁星樓以祭把主宰文運之神魁星。西安魁星樓建在南門城樓東,後遭兵火毀壞。後來在原址上覆建魁星樓,值得一看。

【煥發新顏的古城牆】

各位遊客,經過十多年的整體開發,古都西安已把位於市中心的殘破的明代城垣,改造成頗具特色、中外罕見的環城旅遊風景區。1983年,西安市開始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文物保護開發,到1997年底累計投資2.27億元,不僅全面修繕了城牆,填補了大小洞穴1650個,還重建敵樓四座、角樓2座以及南門月城、閘樓、吊橋各一處,同時對環城河、林、路進行了全面整治。現在,從14條被修復的馬道緩步登城,能見到長1334o米的城垛,還有11500米的女兒牆也全部修復。站在高12米的城頭上舉目遠眺,南邊的終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遙遙相望;俯首四顧,城內城外市容盡收眼底。城上還陳列弓弩。滾木、擂石等防衞工具,城下復設吊橋、雲梯,供人使用參觀。從城牆下到環城河邊,修建了20多座橋,城河到城腳之間的環城綠化帶,成了西安最大的綠化公園,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詩碑雕塑,應有盡有。

各位遊客,西安古城牆的開發,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評價:過去把古城牆看作是妨礙現代化城市發展的枷鎖,如今它卻成了使古城增添姿彩的花環。專家們還評價,秦始皇兵馬湘的發掘,一舉成就了世界奇蹟;而西安明代城牆的維修,同樣引起了世界矚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來此後,一致同意推薦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一般遊客知道明代建築西安城牆時有98座敵台,台上均建有敵樓。但1982年西安市城牆管理所實地調查發現,那些古敵樓沒有留下一個,只有部分尚存礎石。之後,西安重建敵樓12座,為磚木結構,歇山頂式,重檐二層樓,底層周設迴廊。

古代城垣設施不僅修建敵樓、箭樓作用武之備,還修建魁星樓以祭把主宰文運之神魁星。西安魁星樓建在南門城樓東,後遭兵火毀壞。後來在原址上覆建魁星樓,值得一看。

西安古城導遊詞 篇6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很高興認識大家,我是你們本次的導遊,我叫許晨軒,大家叫我許導或晨軒就可以了。下面讓我們開始西安古城牆之旅吧!

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西安古城牆,西安古城牆又稱為西安明城牆,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心區,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城牆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於古城中心。

請大家緊跟我不要掉隊,我們前面的是城牆的主城門,像這樣的城門共有四座:我們面前的長樂門(東門);還有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它們四座城門作為明城牆的原有城門,因當時的軍事,防禦需要,都是單門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牆,兩道城牆之間又形成了翁城。至今為止,四座城門中除永寧門外,其餘三座城門都只剩下兩道城牆。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請大家一個小時後在這裏集合。

本次遊覽結束,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謝謝大家,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以後有緣再見。

西安古城導遊詞 篇7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很高興認識大家,我是你們本次的導遊,我叫許晨軒,大家叫我許導或晨軒就可以了。下面讓我們開始西安古城牆之旅吧!

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西安古城牆,西安古城牆又稱為西安明城牆,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心區,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城牆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於古城中心。

請大家緊跟我不要掉隊,我們前面的是城牆的主城門,像這樣的城門共有四座:我們面前的長樂門(東門);還有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它們四座城門作為明城牆的原有城門,因當時的軍事,防禦需要,都是單門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牆,兩道城牆之間又形成了翁城。至今為止,四座城門中除永寧門外,其餘三座城門都只剩下兩道城牆。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請大家一個小時後在這裏集合。

本次遊覽結束,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謝謝大家,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以後有緣再見。

西安古城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黃,叫我小黃或偉羣都行。我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很高興,希望我能和各位一起度過這一段美好的時光。今天我先帶大家去最著名的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臨潼出土,今天我就帶領你們遊覽這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的歷史文物。

看!這就是將軍傭,它身體魁梧,頭戴鶴冠,身上披着鎧甲,手裏還握着寶劍,看它若有所思的樣子,好象在考慮如何打退匈奴大軍呢!

瞧!這個兵馬俑是陶馬,它的大小跟真馬差不多,個個形體鍵壯,肌肉豐滿,看它躍躍欲試的樣子,好象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這,檔案,先的景點不知這一關額,還有先古城牆,華清池等等,這些景點我都會帶你們去的,今天我們就先到這裏,大家回去好好休息,然後有一個好的狀態再繼續我們明天的行程,希望大家今晚能休息好,我們明天見。

西安古城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

中國擁有數百座古代城牆,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牆規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牆先後被拆毀或嚴重殘缺,而始建於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牆迄今仍保存完整。日本天皇訪華來西安時,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蹟”秦俑坑不看,卻登上了始建於600多年前的西門城樓,領略了這座古代城牆的雄姿。下面請大家跟我一起實地去參觀西安古城牆。

【城牆的起源】

各位遊客,這幾天我們已經在車行晨曦或晚霞中領略了古城牆的多彩多姿和古樸深沉。現在我們來到城牆腳下,請大家走上城牆遊覽。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城牆”一詞原是從“城”字引申而來。“城”按《説文》解釋,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納民,所以“城”字的本義是土圍民而成國,由此引出城牆一義。被譽為中華民族脊樑的萬里長城的“城”宇,同樣是城牆的意思。只是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釋。“城”字最早出現在周朝的金文中,從字形看活生生地體現了古代城牆的軍事用途。城牆的軍事作用是保衞私有制,而在意識形態上看,城牆的形體規模又是等級森嚴的宗法制的嚴格體現。顯然統治者營造城牆,是用它來保護自己,宣示國威。現在我們看到的西安城牆,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它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詔修城開始動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歷時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礎上擴築而成的,經過歷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會城垣建築的面貌,反映了中國古代築城技術的傑出成就。

【城垣規模和結構設施】

各位遊客,那麼西安城牆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結構又是怎樣的?據測算,西安城牆周長11.9千米,其中東城牆2590米,西城牆2631.2米,南城牆3441.6米,北城牆3241米。這樣的規模在國內外都是比較少見的。

大家看見城牆四門外築有護衞城門的小城,那叫甕城。所謂甕城,意為敵人一旦進入,就會受到甕城城牆上面的四面夾擊,猶如甕中之鼈,無法逃脱。甕城外還築有拱衞甕城的小城,古稱羊馬城。古時候大城門的啟閉有規定時間,關閉城門後尚未回城的人可連同自己牽的羊、趕的馬等,進入羊馬城以及今環倡園地帶歇息,等候開城門後再進城。西安的羊馬城在清末已全毀。記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門(西門)甕城北門外約17.5米處發現羊馬城北側門道,長5.5米,寬2.4米。現在大家能看到南門甕城外側已修復的羊馬城,牆體長198米,高9.5米。

護城河外曾有拱衞四城門的四個夯築土城叫郭城。據《西安府志》卷九記載:唐天佑年間,韓建築東郭小城和西郭小城。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年間拓城時,東郭小城大部分被包在大城內,留在城外的即為東郭新城。明後期西郭小城記。目前,四關郭城牆體僅存部分殘段,郭門僅在地名上留有其名稱。

現在我們來到西安城內東北處,這裏曾經是明秦王府城,簡稱王城。明初,朱元津封其次子為秦王,命其坐鎮西安,加強對西北的控制。整個秦王府城分為兩重城牆。外城牆稱蕭牆,全系土築成。內城牆因外砌青磚,故稱磚牆。明滅後,蕭牆被毀。清雍正年間,西安修廟宇,秦王府的建築多被拆除,磚城改為八旗教場。目前秦王府磚城只存夯土城殘段若干處。

明代建西安城時,全城城門有4座:“長樂”、“永寧”、“安定”、“安遠”。門名刻於大城門洞外的青石門據上。大城城門上所建的樓房稱城樓,也叫正樓,是守城指揮官的指揮所。甕城城門洞上所建之樓稱箭樓,因樓壁闢有箭窗,是當時發箭防禦之用。到了民國時又開闢了4座城門,俗稱小四門:中山門(小東門),在現在的東新街東端,是為紀念孫中山修建的;勿幕門(小南門),在今天的四府街南端;玉祥門(小西門),在蓮湖路西端,解放後,此門被拆;解放門(小北門),原名中正門,在解放路北端,當年因為隴海路通車到西安而修建,到了1952年因擴建火車站而被拆除。西安在解放後也開闢了新城門,南牆有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朱雀門、含光門。北牆有尚德門。東牆有朝陽門。

一般遊客知道明代建築西安城牆時有98座敵台,台上均建有敵樓。但1982年西安市城牆管理所實地調查發現,那些古敵樓沒有留下一個,只有部分尚存礎石。之後,西安重建敵樓12座,為磚木結構,歇山頂式,重檐二層樓,底層周設迴廊。

古代城垣設施不僅修建敵樓、箭樓作用武之備,還修建魁星樓以祭把主宰文運之神魁星。西安魁星樓建在南門城樓東,後遭兵火毀壞。後來在原址上覆建魁星樓,值得一看。

【煥發新顏的古城牆】

各位遊客,經過十多年的整體開發,古都西安已把位於市中心的殘破的明代城垣,改造成頗具特色、中外罕見的環城旅遊風景區。1983年,西安市開始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文物保護開發,到1997年底累計投資2.27億元,不僅全面修繕了城牆,填補了大小洞穴1650個,還重建敵樓四座、角樓2座以及南門月城、閘樓、吊橋各一處,同時對環城河、林、路進行了全面整治。現在,從14條被修復的馬道緩步登城,能見到長1334O米的城垛,還有11500米的女兒牆也全部修復。站在高12米的城頭上舉目遠眺,南邊的終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遙遙相望;俯首四顧,城內城外市容盡收眼底。城上還陳列弓弩。滾木、擂石等防衞工具,城下復設吊橋、雲梯,供人使用參觀。從城牆下到環城河邊,修建了20多座橋,城河到城腳之間的環城綠化帶,成了西安最大的綠化公園,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詩碑雕塑,應有盡有。

各位遊客,西安古城牆的開發,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評價:過去把古城牆看作是妨礙現代化城市發展的枷鎖,如今它卻成了使古城增添姿彩的花環。專家們還評價,秦始皇兵馬湘的發掘,一舉成就了世界奇蹟;而西安明代城牆的維修,同樣引起了世界矚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來此後,一致同意推薦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西安古城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這幾天我們已經在車行晨曦或晚霞中領略了古城牆的多彩多姿和古樸深沉。現在我們來到城牆腳下,請大家走上城牆遊覽。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城牆”一詞原是從“城”字引申而來。“城”按《説文》解釋,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納民,所以“城”字的本義是土圍民而成國,由此引出城牆一義。被譽為中華民族脊樑的萬里長城的“城”宇,同樣是城牆的意思。只是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釋。“城”字最早出現在周朝的金文中,從字形看活生生地體現了古代城牆的軍事用途。城牆的軍事作用是保衞私有制,而在意識形態上看,城牆的形體規模又是等級森嚴的宗法制的嚴格體現。顯然統治者營造城牆,是用它來保護自己,宣示國威。現在我們看到的西安城牆,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它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詔修城開始動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歷時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礎上擴築而成的,經過歷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會城垣建築的面貌,反映了中國古代築城技術的傑出成就。

【城垣規模和結構設施】

各位遊客,那麼西安城牆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結構又是怎樣的?據測算,西安城牆周長11.9千米,其中東城牆2590米,西城牆2631.2米,南城牆3441.6米,北城牆3241米。這樣的規模在國內外都是比較少見的。

大家看見城牆四門外築有護衞城門的小城,那叫甕城。所謂甕城,意為敵人一旦進入,就會受到甕城城牆上面的四面夾擊,猶如甕中之鼈,無法逃脱。甕城外還築有拱衞甕城的小城,古稱羊馬城。古時候大城門的啟閉有規定時間,關閉城門後尚未回城的人可連同自己牽的羊、趕的馬等,進入羊馬城以及今環城公園地帶歇息,等候開城門後再進城。西安的羊馬城在清末已全毀。記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門(西門)甕城北門外約17.5米處發現羊馬城北側門道,長5.5米,寬2.4米。現在大家能看到南門甕城外側已修復的羊馬城,牆體長198米,高9.5米。

護城河外曾有拱衞四城門的四個夯築土城叫郭城。據《西安府志》卷九記載:唐天佑年間,韓建築東郭小城和西郭小城。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年間拓城時,東郭小城大部分被包在大城內,留在城外的即為東郭新城。明後期西郭小城記。目前,四關郭城牆體僅存部分殘段,郭門僅在地名上留有其名稱。

現在我們來到西安城內東北處,這裏曾經是明秦王府城,簡稱王城。明初,朱元津封其次子為秦王,命其坐鎮西安,加強對西北的控制。整個秦王府城分為兩重城牆。外城牆稱蕭牆,全系土築成。內城牆因外砌青磚,故稱磚牆。明滅後,蕭牆被毀。清雍正年間,西安修廟宇,秦王府的建築多被拆除,磚城改為八旗教場。目前秦王府磚城只存夯土城殘段若干處。

明代建西安城時,全城城門有4座:“長樂”、“永寧”、“安定”、“安遠”。門名刻於大城門洞外的青石門據上。大城城門上所建的樓房稱城樓,也叫正樓,是守城指揮官的指揮所。甕城城門洞上所建之樓稱箭樓,因樓壁闢有箭窗,是當時發箭防禦之用。到了民國時又開闢了4座城門,俗稱小四門:中山門(小東門),在現在的東新街東端,是為紀念孫中山修建的;勿幕門(小南門),在今天的四府街南端;玉祥門(小西門),在蓮湖路西端,解放後,此門被拆;解放門(小北門),原名中正門,在解放路北端,當年因為隴海路通車到西安而修建,到了1952年因擴建火車站而被拆除。西安在解放後也開闢了新城門,南牆有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朱雀門、含光門。北牆有尚德門。東牆有朝陽門。

一般遊客知道明代建築西安城牆時有98座敵台,台上均建有敵樓。但1982年西安市城牆管理所實地調查發現,那些古敵樓沒有留下一個,只有部分尚存礎石。之後,西安重建敵樓12座,為磚木結構,歇山頂式,重檐二層樓,底層周設迴廊。

古代城垣設施不僅修建敵樓、箭樓作用武之備,還修建魁星樓以祭把主宰文運之神魁星。西安魁星樓建在南門城樓東,後遭兵火毀壞。後來在原址上覆建魁星樓,值得一看。

【煥發新顏的古城牆】

各位遊客,經過十多年的整體開發,古都西安已把位於市中心的殘破的明代城垣,改造成頗具特色、中外罕見的環城旅遊風景區。1983年,西安市開始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文物保護開發,到1997年底累計投資2.27億元,不僅全面修繕了城牆,填補了大小洞穴1650個,還重建敵樓四座、角樓2座以及南門月城、閘樓、吊橋各一處,同時對環城河、林、路進行了全面整治。現在,從14條被修復的馬道緩步登城,能見到長1334o米的城垛,還有11500米的女兒牆也全部修復。站在高12米的城頭上舉目遠眺,南邊的終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遙遙相望;俯首四顧,城內城外市容盡收眼底。城上還陳列弓弩。滾木、擂石等防衞工具,城下復設吊橋、雲梯,供人使用參觀。從城牆下到環城河邊,修建了20多座橋,城河到城腳之間的環城綠化帶,成了西安最大的綠化公園,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詩碑雕塑,應有盡有。

各位遊客,西安古城牆的開發,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評價:過去把古城牆看作是妨礙現代化城市發展的枷鎖,如今它卻成了使古城增添姿彩的花環。專家們還評價,秦始皇兵馬湘的發掘,一舉成就了世界奇蹟;而西安明代城牆的維修,同樣引起了世界矚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來此後,一致同意推薦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一般遊客知道明代建築西安城牆時有98座敵台,台上均建有敵樓。但1982年西安市城牆管理所實地調查發現,那些古敵樓沒有留下一個,只有部分尚存礎石。之後,西安重建敵樓12座,為磚木結構,歇山頂式,重檐二層樓,底層周設迴廊。

古代城垣設施不僅修建敵樓、箭樓作用武之備,還修建魁星樓以祭把主宰文運之神魁星。西安魁星樓建在南門城樓東,後遭兵火毀壞。後來在原址上覆建魁星樓,值得一看。

西安古城導遊詞 篇11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很高興認識大家,我是你們本次的導遊,我叫許晨軒,大家叫我許導或晨軒就可以了。下面讓我們開始西安古城牆之旅吧!

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西安古城牆,西安古城牆又稱為西安明城牆,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心區,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城牆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於古城中心。

請大家緊跟我不要掉隊,我們前面的是城牆的主城門,像這樣的城門共有四座:我們面前的長樂門(東門);還有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它們四座城門作為明城牆的原有城門,因當時的軍事,防禦需要,都是單門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牆,兩道城牆之間又形成了翁城。至今為止,四座城門中除永寧門外,其餘三座城門都只剩下兩道城牆。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請大家一個小時後在這裏集合。

本次遊覽結束,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謝謝大家,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以後有緣再見。

西安古城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中國擁有數百座古代城牆,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牆規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牆先後被拆毀或嚴重殘缺,而始建於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牆迄今仍保存完整。日本天皇訪華來西安時,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蹟"秦俑坑不看,卻登上了始建於600多年前的西門城樓,領略了這座古代城牆的雄姿。下面請大家跟我一起實地去參觀西安古城牆。

各位遊客,這幾天我們已經在車行晨曦或晚霞中領略了古城牆的多彩多姿和古樸深沉。現在我們來到城牆腳下,請大家走上城牆遊覽。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城牆"一詞原是從"城"字引申而來。"城"按《説文》解釋,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納民,所以"城"字的本義是土圍民而成國,由此引出城牆一義。被譽為中華民族脊樑的萬里長城的"城"宇,同樣是城牆的意思。只是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釋。"城"字最早出現在周朝的金文中,從字形看活生生地體現了古代城牆的軍事用途。城牆的軍事作用是保衞私有制,而在意識形態上看,城牆的形體規模又是等級森嚴的宗法制的嚴格體現。顯然統治者營造城牆,是用它來保護自己,宣示國威。現在我們看到的西安城牆,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它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詔修城開始動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歷時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礎上擴築而成的,經過歷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會城垣建築的面貌,反映了中國古代築城技術的傑出成就。

各位遊客,那麼西安城牆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結構又是怎樣的?據測算,西安城牆周長11.9千米,其中東城牆2590米,西城牆2631.2米,南城牆3441.6米,北城牆3241米。這樣的規模在國內外都是比較少見的。大家看見城牆四門外築有護衞城門的小城,那叫甕城。所謂甕城,意為敵人一旦進入,就會受到甕城城牆上面的四面夾擊,猶如甕中之鼈,無法逃脱。甕城外還築有拱衞甕城的小城,古稱羊馬城。古時候大城門的啟閉有規定時間,關閉城門後尚未回城的人可連同自己牽的羊、趕的馬等,進入羊馬城以及今環城公園地帶歇息,等候開城門後再進城。西安的羊馬城在清末已全毀。記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門(西門)甕城北門外約17.5米處發現羊馬城北側門道,長5.5米,寬2.4米。現在大家能看到南門甕城外側已修復的羊馬城,牆體長198米,高9.5米。

西安古城導遊詞 篇13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牆,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築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後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禦設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築城牆。它們多數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在看到的城牆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陝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築城牆的序幕。歷時8年修築完的城牆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牆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乾燥之後,異常堅固。

西安古城牆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牆、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

這就是我們今天遊覽的西安城牆,它是世世代代陝西人的驕傲,是唐代文明的象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dngk3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