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苗寨導遊詞(通用19篇)

苗寨導遊詞(通用19篇)

苗寨導遊詞 篇1

各位旅客大家好:

苗寨導遊詞(通用19篇)

歡迎來到全球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今天的導遊小楊,大家也可以叫我楊導。我今天會把我所知到的都全部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今天旅途有更多收穫,也祝大家旅途愉快。①我們現在所在地就是西江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接成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據20xx年統計西江千户苗寨現共住1288户,人口6000餘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百分之99.5,所以我們可以説苗族大本營在貴州,貴州苗族大本營在西江。②苗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苗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浸滿有密切的聯繫,他們之間是一種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所以説,苗族來源於皇帝時代的九黎、堯舜禹時代的三苗,而商周時代的荊蠻則是三苗的遺裔,由於一些歷史原因苗族人經過幾次大遷徒最終到達了位於西南部的貴州,並在這裏紮下了根,創造出了具有貴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貴州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貴州集中了全國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③苗族素來聚族而居形成大大下下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雜居,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就是苗族人傳統建築---吊腳樓,吊腳樓是苗族人勤勞的象徵,西江千户苗寨吊腳樓的營造技藝遠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幹欄式建築,可見苗家吊腳樓由來甚久貴州是一個青山秀水的地方,苗族同胞的村寨多依山建築,形成了獨特的居住風格,住房以木結構為主,多數為兩層,少數為三層,在山腰上的多為吊腳樓,前為房樓後為平房,下層堆放柴草和關畜生。二樓住人,如有三樓則是用於堆放穀物之類,在吊腳二樓通常設置一種有特色的椅子,由於苗族美麗的姑娘們喜歡在上面坐着刺繡,

所以被命名“美人靠”,苗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苗寨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百節之鄉”的貴州黔東南,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張琴,“張揚個性,如鼓似琴”,大家可以直接叫我張導,現在我們開始走進國家級4A級旅遊景區——西江苗寨。

苗家招待客人以酒為重,苗族同胞們將以他們最高的接待禮儀——十二道迎賓攔路酒來迎接我們。喝酒方法何其多,唯有此處最特別,只要你的手碰到了牛角酒杯就必須得喝完,所以我們酒量略差的朋友,只要用嘴對着苗族姑娘們手上的牛角酒杯輕輕嘗一口即可。

西江苗寨位於雷山縣東北面,距縣城37公里,距州府凱里39公里。寨內有1288户人家,居民近6000人,為全國最大最典型的苗寨,因此被稱為“千户苗寨”,西江是苗語“雞講”漢譯而來,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這裏保留着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態。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河谷,源於雷公坪的白水河,穿寨而過。這是苗家的風雨橋,出於改善村寨風水條件和方便居民生活,多數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風雨橋,以關風蓄氣和擋風遮雨。

這裏的建築以木質吊腳樓為主,為穿鬥式歇山頂結構,層層吊腳樓依山勢而建。吊腳樓一般為三層,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圈養牲畜和家禽;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卧室和廚房。大家是不是看到堂屋外側建有一個很特別的靠椅呢?那叫“美人靠”,主要用於觀景、乘涼,有這樣的説法,“美人靠上靠美人,不是美人俏三分”;第三層用來存放糧食和雜物。

西江苗寨最不缺的就是節日,其中“過苗年”,“牯髒節”尤為隆重。“長桌宴”是苗族過苗年的喜慶方式,也是苗家最隆重的待客禮儀,家家户户都會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龍似的一長條,排上數百米,桌上擺着臘肉、酸菜、酸湯魚等苗家特色菜餚,一會大家就能親身體驗了。“牯髒節”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着盛裝,跳蘆笙舞等,並邀親朋好友共聚一堂,以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是一個“以歌養心,以舞養身,以酒養神”的民族。我們現在來到的是蘆笙場,也是苗族同胞們展現歌舞才藝的地方。蘆笙舞是苗族一種流行最廣的舞蹈,集舞蹈、雜技、體育、音樂為一體。説到舞蹈,那被譽為“東方迪斯科”的反排木鼓舞就更是熱情奔放了。我們現在聽到的是苗族飛歌,其音調高昂,氣勢雄渾,是一種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歌曲形式。大家有空的話可以常來西江苗寨學習苗家人的才藝,苗族還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看到這塊石碑刻着的“以美麗回答一切”7個字,是文學大師餘秋雨先生在游完西江苗寨時情感誘發題寫的。這條街叫“遊方街”,大家猜猜“遊方”是什麼意思?“遊方”是苗語談戀愛的意思。每逢農閒時節晚上8—9點,這裏聚滿了水靈的苗族姑娘和健壯的苗族小夥,他們山歌對唱讓遊方街熱鬧非凡。

歷史上,西江實行自主管理內部事務。清政府在苗疆實行“改土歸流”後,西江苗寨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轄,一些自然領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負責主持祭祀活動的牯藏頭和負責安排農業生產的活路頭仍得以世襲保留。

在觀景台上觀望整個西江苗寨,像一個巨型的牛角,又像一隻卧着的玉兔。

苗族服飾多種多樣,色彩豔麗,素有“無字之史書”,“繡在衣服上的歷史”之美譽。

現在我們前往的是西江之旅的最後一站——西江苗族博物館,其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一座集學術研究、參觀與表演為一體的中型苗族博物館。內設有服飾、醫藥、歷史和生活等11個展館,館內收藏文物300多件,大家可以慢慢參觀。

各位遊客朋友,品味了苗家人的十二道迎賓攔路酒,踏着苗族的飛歌,西江苗寨之旅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配合,苗寨故事多,充滿喜和樂,人生境界真善美,這裏都包括,歡迎大家下次再來苗寨做客!

苗寨導遊詞 篇3

我今天會把我所知到的都全部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今天旅途有更多收穫,也祝大家旅途愉快。我們現在所在地就是西江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民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接成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據20xx年統計西江千户苗寨現共住1288户,人口6000餘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百分之995,所以我們可以説苗族大本營在貴州,貴州苗族大本營在西江。苗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苗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浸滿有密切的聯繫,他們之間是一種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所以説,苗族來源於皇帝時代的九黎、堯舜禹時代的三苗,而商周時代的荊蠻則是三苗的遺裔,由於一些歷史原因苗族人經過幾次大遷徒最終到達了位於西南部的貴州,並在這裏紮下了根,創造出了具有貴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貴州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貴州集中了全國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苗族素來聚族而居形成大大下下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雜居,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就是苗族人傳統建築——吊腳樓,吊腳樓是苗族人勤勞的象徵,西江千户苗寨吊腳樓的營造技藝遠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幹欄式建築,可見苗家吊腳樓由來甚久貴州是一個青山秀水的地方,苗族同胞的村寨多依山建築,形成了獨特的居住風格,住房以木結構為主,多數為兩層,少數為三層,在山腰上的多為吊腳樓,前為房樓後為平房,下層堆放柴草。

二樓住人,如有三樓則是用於堆放穀物之類,在吊腳二樓通常設置美人靠由於苗族美麗的姑娘們喜歡在美人靠上坐着刺繡,所以命名美人靠20xx年5月20日,苗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苗族節日很多:苗年、吃新節、四月八等等,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苗族是一個充滿激情的民族,苗族人在他們的許多節日中會載歌載舞,苗族有與侗民族齊名的,苗族飛哥以及有東方迪斯科,美譽的苗族反排木鼓舞,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反排木鼓舞和苗族飛哥,木鼓舞動作粗狂豪放,灑脱和諧瀟灑剛勁,激越豪邁,熱情奔放,表現啦,山區苗族人民頑強的氣質和堅強的生命力,她是苗族舞蹈的精華,是苗族文化活動的活化石,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飛哥的音調高亢嘹亮,豪邁奔放,明快。唱時聲振山谷,有強烈的感染力,千户苗寨有一個每十三年一次的牯髒節是苗族人最看重的盛會。

西江可以説是活生生的苗族文化博物館,在西江可以瞭解到苗族的各種文化習俗,而苗家長桌宴就是其中之一,苗家長桌宴少則幾十人,多則可達3000多人,食物也是十分具有苗族特色。苗族的飲食以大米,包穀為主,特別喜歡吃酸辣味的食物,如酸湯,酸菜等,在當地越有種説法,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轉轉。在當地可謂家家有酸,餐餐有酸,樣樣有酸,當然辣味食品更是不可缺少,菜菜放辣,另外苗族人還特別喜歡飲酒,苗族人熱情好客,重情義,講信用。在苗家做客會感覺到備受優待,苗族飲食文化可以説是中國少數民族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西江不愧是個好地方,20xx年中國著名作家餘秋雨先生在西江參觀後都不驚讚道,西江——以美麗回答一切,下面我們將要到的是遊方坪,苗族有固定的遊方坪,或遊方坡,供青年男女談戀愛,遊方多以對歌的形式香火表達愛意,這種公開戀愛只要徵得家長同意就可以結婚,西江苗族博物館,主要展示苗族文化、習俗、藝術,文物等,黔東南州目前在西江打造成一個旅遊品牌所以西江的基礎設施十分齊全,政府的一些政策在提高苗族同同胞們的生活水平同時也為旅客們提供了便利,好了欣賞了這麼多的苗族建築和多彩的苗族風情以及他們深遠古樸的歷史文化想必大家收穫頗多,那麼我們的西江之行就到這結束了,相信大家對苗族文化都有了一一定的瞭解,歡迎大家再次到西江來旅遊,再次為大家服務。

苗寨導遊詞 篇4

岜沙苗族部落僅20__餘人,分住在貴州省從江縣城南6公里處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個寨子裏。走進岜沙,隨處可見茂密的森林。他們以稻作為主,狩獵為伴。這裏箐黑林密,鳥道蠶叢,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千百年來極少有外人進入。岜沙村不大,村寨建於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側的半坡上。村寨木樓古樸、簡單;四周則為密林環繞,環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傳統,發勢奇特。

坐落在貴州從江縣海拔550米的山坳上,有300餘户。因地處偏遠,保留了古老的生活習俗。其裝束有秦漢遺風,岜沙男子在頭頂挽着髮髻,穿着自家紡織的無領右開襟亮布衣,直筒大褲管亮布褲。長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藥槍,彷彿古代武士。女性則穿着自己製作的亮布衣裙,佩戴銀飾。如有賓客來臨,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門前吹奏蘆笙、芒筒,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攔門米酒。一曲笙歌奏畢,三聲鐵銃響起,火槍對天鳴放,打開寨門迎賓入內。隨後沿林中石板小道走進寨子,表演民族風情習俗。岜沙苗寨被譽為“陽光下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苗寨導遊詞 篇5

“多彩貴州,風情黔東南、好客之州、歌舞之州!”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來到西江千户苗寨,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在接下來前往景區的途中請允許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於貴州凱里的東南部,距離州府凱里39千米,是全國最大的苗寨。苗寨有1250多户人家,5600多人,苗族佔據全寨總人口99%,所以自古就有“千户苗寨”“西江大寨”的美譽。全寨有溪水四條,分別匯人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環繞寨腳而過,把寨子一分為二,北面有3個苗寨,南面有4個苗寨。那麼西江是什麼意思呢?西江是苗語“雞講”的音譯,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就好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館,一篇展現着苗族發展的史詩,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十分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苗族漫長曆史和發展的首選之地。淳樸的民風,傳承千年的節日以及精緻美麗的服飾都是這座博物館的展品、這首篇章的美麗詩句

西江苗寨的人們向來十分好客,無論在節日還是平時,有客人來到苗家,主人就會雙手捧來一碗碗的米酒,敬給客人,表達自己對於客人的歡迎。要是遇到節日,這禮節就會更加隆重了,每到苗節的時候,每家每户就會做上甜酒、煮凍魚來款待客人。

都説“花衣銀裝賽天仙”,西江千户苗寨苗族的服飾也是鮮彩奪目。這裏的女青年到節日時就會盛裝打扮一番,她們頭戴銀花、銀梳,包上銀圍布片,戴銀耳環,項上掛着三到四隻花紐式銀圈,手上戴上三四隻銀手鐲,全身打扮得銀光閃閃,十分的漂亮。苗族的服飾通常是大花便衣,在衣服的衣角、衣袖、揹帶上面繡着花、草、鳥、魚等圖案。因為過去的西江苗族都是穿黑色的長袍、戴黑色的頭巾,所以這裏服飾又被稱為黑苗。

外國人都説中國人十分喜歡過節,西江更是如此,其中以祭鼓節和苗族年最為出名。祭鼓節是黔東南苗族的傳統節日,最隆重的大多是十三年一次。他們常常會在八月份選擇一個平穩的日子“醒鼓”,就是把上一次祭鼓節使用的一對祖鼓喚醒。喚醒的方法通常是到藏鼓洞,把放在鼓樓裏面又或者把鼓放到新鼓主的村子裏。之後再經過造新鼓、摒舊鼓等一系列的活動,最後把鼓放回藏鼓洞裏面封存,從此就不準使用了,整個祭鼓節大約要花費10多天。據説要是遇到了豬年,那祭鼓節和苗節就可以一起過了。那麼接下來就請大家隨我走進苗寨去體會這裏獨有的風景。

各位遊客朋友,進入苗寨首先映人眼簾的就是我們眼前的特有民居——吊腳樓了。西江的村寨所在的地方大多都是靠山面水,所以在建造房子的時候通常會利用山傾斜度較大或者是山谷靠近水的那一面,房子前面的半部分會臨空懸出,最後就形成了我們眼前這些玲球起伏的吊腳樓了。我們可以看到吊腳樓的建築大多是用木材建造的,整個建築沒有使用一釘一鉚,全都是用榫卯連接的,所以吊腳樓的建築工藝十分巧妙。這裏的建築風格也是十分具有特色,要是從我們的苗寨觀景台俯瞰,只見那吊腳樓層層疊疊,呈現出金字塔的形狀,十分壯觀。大家可以來猜猜這個吊腳樓下層是幹什麼用的呢?沒錯,就是用來關牲口或用來堆放物品的。同時這裏還起到通風、防潮的作用。

遊客朋友們,我們可以看到在吊腳樓的四周都有靠椅,這就是當地有名的美人靠。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女子不能拋頭露面,所以古時候的閨中的女孩子不能輕易下樓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遙望外面的世界[因為這個原因就把這個靠椅稱為“美人靠”。美人靠是一種下設條棄,上連靠欄的木製建築,因為向外探出的靠背彎曲似鵝頸,所以又把它稱為鵝頸椅。那麼現在的美人椅主要就是用來乘涼、觀景和休息用的了。

遊客朋友們,除了吊腳樓,風雨橋也是西江苗寨的重要建築之一。風雨橋也叫作花橋,主要流行於湖南、貴州、廣西等地。因為為行人起到了一個遮風避雨的作用,所以就把它稱為風雨橋。風雨橋是一種集橋、廊、亭三者為一體的橋樑建築,一共分為由下、中、上三部分組成:下部主要就是橋墩,中部是橋面,上面的就是橋面廊亭。傳統的風雨橋和吊腳樓一樣沒有用一根鐵釘,都是採用榫卯技術連接整體的。我們可以看到風雨橋上面修建了很多層的塔、一亭,每一層都有檐角翹起來繪鳳雕龍;在塔頂上面我們還可以看到寶葫蘆、千紙鶴等吉祥物,十分精緻。

現在的西江苗寨一共有七座風雨橋,他們在原來木質的基礎上還採用水泥和木材混合的結構,大大增強了風雨橋的堅實性和抵禦洪水能力。

現在請各位遊客朋友就在這風雨橋休息一會兒,我們再到下一處景點。

苗寨導遊詞 篇6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和大家緣聚在此,我是即將帶你們遊覽古樸苗寨的能説會唱的小黎導遊啦。我代表旅行社歡迎大家的到來,歡迎來到我們美麗的貴州。在今天岜沙一日遊中,我會給遠到而來的朋友們提供優質的導遊服務,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在即將進入美麗而神奇的岜沙,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它。岜沙苗寨距縣城7.5公里,屬從江縣丙妹鎮,由5個自然寨組成。全村四百多户兩千多人。是一個崇尚自然,以樹為神的槍手部落,岜沙這個苗族的分支是隨着他們的先民“九黎”部落在逐鹿大戰戰敗後,從東方長途跋涉遷徙過來的。是中國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進入岜沙,你們可以看到這裏樹木幽深,古藤纏繞,濃廕庇日,不禁讓人感歎。感歎樹怎會那麼多?我給大家解開疑惑,在岜沙,如果盜伐樹木除了退贓以外,還要罰三個120,即120斤米、120斤酒和120斤肉,以此來請全寨人食用,作為懲罰。這三個120是不是挺有意思呢?除此之外,岜沙人生小孩,葬禮都有栽樹的優良傳統。就是在這嚴厲的古規民約和樸實的生態觀,使這裏森林能完好保持至今!

我們現在踏上進村的石板路,吊腳樓層層疊疊地蔓延開。岜沙被譽為苗族原生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館”。來到岜沙,朋友們會像我一樣對岜沙的穿着感興趣吧?男子身穿自織的無領右開衫銅釦青布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褲腳,身背腰刀,一身古代武士裝束。婦女服飾簡約卻又極為精美,百褶短裙,配以古色古香的刺繡圖案,還配銀項圈、手鐲。其民族風情和傳統文化保存完好,民居和習俗原始古樸。

大家看到岜沙男人最獨特的髮式了嗎?這也是最令人稱奇的,苗語稱之為“後棍”。剃髮工具用的竟然是砍柴的鐮刀,剃完後將剩餘的頭髮束於頭頂,盤成鬏髻。而岜沙男人頭上蓄留的髮髻是有一定寓意的,它象徵着生長在山上的樹木。今天有幸看到岜沙16歲成人禮儀式的剃頭,大家來欣賞一下吧!

大家都有聽説岜沙是中國最後一個火槍部落,並且每每走過我們身邊的男人都是拿着火槍的,因此火槍是不得不提的。槍是陽光下岜沙男人的影子,他們的槍是一種射程只有二十多米的火藥槍,岜沙苗人的老祖宗用槍是為了打獵防身,後來則是為了防止盜賊來偷牛。除此之外,火槍還有“禮炮”的功能,凡重大節日慶典,岜沙人都會用它朝天空放,鳴火槍的巨響能直入人心,那莊重熱烈的氣氛不是鑼鼓鞭炮所能及的。最讓岜沙人引以為榮的是,岜沙人被給予特許,80%以上的人擁有持槍證,這樣岜沙就成了中國最後一個火槍部落。而很多人也會因為這個特別的地方,慕名而來,來感受這個與世隔離的境地!就如現在的我們的到來。

我們眼前看到的是最誘人和最獨特的風景——禾晾。這是岜沙苗寨原始收割糯谷的方式,別以為岜沙人耕作粗放,其實他們收割糯谷的工序精細至極,田裏的糯谷並不是用鐮刀割,而是用一個小巧得如同剃鬚刀一般鑲嵌在木架上的刀片,將禾穗一根一根的割下。每個禾晾大約五六米高,四五米寬,糯米穗一排一排在上面掛起,金燦燦的一大片直入雲天,絢麗而壯觀。要吃糯米的時候,岜沙人才到禾晾去拿上兩捆稻穀穗子放進腳踏的石堆裏舂。而古樸沉重的舂米聲總會牽動着你想走進它的歷史,這聲音在山寨裏不倦的響過了幾代人,如今依然聲聲不息,你們用心感受到了嗎?

大家是否聽到了熱鬧非凡的叫喊聲?這可是岜沙別具一格的鬥木牛比賽表演呀,大家親臨現場去看看吧,我在表演場邊上等大家。

遊客朋友們,我們今天的旅途就接近尾聲了。我們瞭解了岜沙的火藥槍、鐮刀剃頭、禾晾和鬥木牛等,感受了歷史遺留下來的古樸文化,也對火槍部落一探究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大家下次再來我們貴州旅遊,謝謝你們!

苗寨導遊詞 篇7

傳説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個兒子,岜沙人就是第三個兒子的後裔。當年蚩尤被黃帝打敗,率領部落開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長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遷徙的先頭部隊——九黎部落的一支。他們開山劈路、鏖戰熊羆,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時身着自織的無領右開衫銅釦青布衣,直統大筒褲,青布褳,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槍,上山打獵,下河打魚。爬山上樹如履平地,極擅長爬山打獵,衣食住行均取之於山林河谷。他們十分重視自己身體的強壯,狩獵與耕作技術高超,還特別強調裝束和身體的標誌。岜沙男人非常重視他們的髮髻,髮髻在岜沙苗語中稱為:“户棍”,是男性裝束中最重要的性別標誌——剃掉男性頭部四周大部分的頭髮,僅留下中部盤發為鬏髻,並終生保持這種髮式。

據説,這種裝束是從蚩尤老祖時代傳下來的,也是迄今為止在中國所能見到最古老的男性發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學家尋根來到黔東南,岜沙人還引起了他們濃厚的興趣,因為日本的武士裝束和岜沙人的裝束幾乎沒有二樣,所以有人認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婦女着裝也極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繡圖案,配以銀項圈、手鐲,十分耀人眼目。岜沙人頭上蓄留的髮髻象徵着生長在山上的樹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徵着那美麗的樹皮。岜沙人認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於祖先選準的這塊寶地,尤其是這片生於斯、養於斯的森林的蔭庇。於是岜沙人對樹木特別崇拜,把樹木當神祭拜。岜沙人説:“人來源於自然,歸於自然;生不帶來一根絲,死不帶走一寸木。”

從古到今,岜沙從不濫伐樹木,有時不得以為之,也是侷限於生活生產所需,其餘概受制約。儘管321國道已於1965年修通過境,可就是從未有車敢到岜沙來拉過一車木材,村民們缺油缺鹽,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樹,肩挑徒步到縣城去零售,從未用車拉過。岜沙絕無僅有的砍樹“行動”,那還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紀念堂,全國各族人民都踴躍投工獻料。懷着對主席無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決定將寨前小山頭一棵全寨視為林中大神、直徑1.2米的千年香樟樹敬獻給毛主席紀念堂。樟樹出寨時,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兩邊夾道目送,一直到塵灰已淨。為志紀念,於樹址處建造了一座八角紀念亭“敬獻毛主席紀念堂香樟木紀念亭。”

苗寨導遊詞 篇8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類學家和民俗學者認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比較完整的地方。

西江苗族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據説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個兒子的後裔。江西苗族遷徙西江之前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體系,到西江後又長期處於政府“管外”(管制之外)的狀況,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發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統治者欲同化也鞭長莫及。

雷山苗族銀飾以其鮮明的特色在中國苗族銀飾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最有影響的銀飾製作村是雷山縣大溝鄉控拜,該村是中國苗鄉聞名的銀匠村。控拜幾乎全村男人都掌握銀飾製作技術,沿襲了若干代人。這裏的銀飾藝人除了滿足本縣的需要外,還走南闖北,雲遊四鄉以銀飾手藝為生。遠在榕江乃至黔南的一些邊遠縣份,還可以尋到這裏銀飾藝人的蹤跡。

最負盛名的中國苗族銀飾是雷山和台江,兩地的苗族女子節日盛裝的銀冠,銀角和銀鳳雀等頭飾雍容華貴,連小姑娘都頭戴華麗的銀冠。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橋港苗族女子。6寸長的細褶裙,層層纏繞腰間,使臀圍顯得特別豐滿,內穿青布緊身大襟衣,外穿深紅緞對襟短衣,短裙,前圍腰長及膝部,後圍腰長至腳跟。系織花腰帶,又垂8根花帶於身後,如錦雞羽毛。下着青布緊腿褲,腳穿翹尖繡花鞋,頭綰大髻,戴鳳雀銀釵,身佩各種銀飾。

西江苗族也以鼓作為自己的聯絡工具。“鼓藏節”是西江人敬祭祖宗的盛大節日,是苗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最高體現。據説西江苗族的祖先是豬年遷到西江的,豬年至豬年恰合一個小甲子(20xx年)。20xx年一次鼓藏節也就約定俗成。西江鼓藏節是一個規矩嚴格、習俗繁多的節日。殺豬那天要聽“鼓藏頭”家凌晨五點以前殺叫的聲音以後,四邊人才能動手。鼓藏節到來的頭兩年,規定第一年(豬年)為起鼓(引鼓),要跳蘆笙至少七天,最多九天。跳蘆笙首先由“鼓藏頭”家的姑娘先起頭跳兩圈,其餘村寨的男女才能進場去載歌載舞。

苗寨導遊詞 篇9

各位旅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全球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今天的導遊小趙,大家也可以叫我趙導,西江千户苗寨導遊詞。我今天會把我所知到的都全部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今天旅途有更多收穫,也祝大家旅途愉快。我們現在所在地就是西江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接成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據20xx年統計西江千户苗寨現共住1288户,人口6000餘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百分之995,所以我們可以説苗族大本營在貴州,貴州苗族大本營在西江。苗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苗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浸滿有密切的聯繫,他們之間是一種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所以説,苗族來源於皇帝時代的九黎、堯舜禹時代的三苗,而商周時代的荊蠻則是三苗的遺裔,由於一些歷史原因苗族人經過幾次大遷徒最終到達了位於西南部的貴州,並在這裏紮下了根,創造出了具有貴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貴州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貴州集中了全國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苗族素來聚族而居形成大大下下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雜居,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就是苗族人傳統建築---吊腳樓,吊腳樓是苗族人勤勞的象徵,西江千户苗寨吊腳樓的營造技藝遠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幹欄式建築,可見苗家吊腳樓由來甚久貴州是一個青山秀水的地方,苗族同胞的村寨多依山建築,形成了獨特的居住風格,住房以木結構為主,多數為兩層,少數為三層,在山腰上的多為吊腳樓,前為房樓後為平房,下層堆放柴草。

二樓住人,如有三樓則是用於堆放穀物之類,在吊腳二樓通常設置美人靠由於苗族美麗的姑娘們喜歡在美人靠上坐着刺繡,所以命名美人靠20xx年5月20日,苗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苗族節日很多:苗年、吃新節、四月八等等,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苗族是一個充滿激情的民族,苗族人在他們的許多節日中會載歌載舞,苗族有與侗族齊名的,苗族飛哥以及有東方迪斯科,美譽的苗族反排木鼓舞,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反排木鼓舞和苗族飛哥,木鼓舞動作粗狂豪放,灑脱和諧瀟灑剛勁,激越豪邁,熱情奔放,表現啦,山區苗族人民頑強的氣質和堅強的生命力,她是苗族舞蹈的精華,是苗族文化活動的活化石,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飛哥的音調高亢嘹亮,豪邁奔放,明快。唱時聲振山谷,有強烈的感染力,千户苗寨有一個每十三年一次的牯髒節是苗族人最看重的盛會。

西江可以説是活生生的苗族文化博物館,在西江可以瞭解到苗族的各種文化習俗,而苗家長桌宴就是其中之一,苗家長桌宴少則幾十人,多則可達3000多人,食物也是十分具有苗族特色。苗族的飲食以大米,包穀為主,特別喜歡吃酸辣味的食物,如酸湯,酸菜等,在當地越有種説法,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轉轉。在當地可謂家家有酸,餐餐有酸,樣樣有酸,當然辣味食品更是不可缺少,菜菜放辣,另外苗族人還特別喜歡飲酒,苗族人熱情好客,重情義,講信用。在苗家做客會感覺到備受優待,苗族飲食文化可以説是中國少數民族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西江不愧是個好地方,20xx年中國著名作家餘秋雨先生在西江參觀後都不驚讚道,西江---以美麗回答一切,下面我們將要到的是遊方坪,苗族有固定的遊方坪,或遊方坡,供青年男女談戀愛,遊方多以對歌的形式香火表達愛意,這種公開戀愛只要徵得家長同意就可以結婚,西江苗族博物館,主要展示苗族文化、習俗、藝術,文物等,黔東南州目前在西江打造成一個旅遊品牌所以西江的基礎設施十分齊全,政府的一些政策在提高苗族同同胞們的生活水平同時也為旅客們提供了便利,好了欣賞了這麼多的苗族建築和多彩的苗族風情以及他們深遠古樸的歷史文化想必大家收穫頗多,那麼我們的西江之行就到這結束了,相信大家對苗族文化都有了一一定的瞭解,歡迎大家再次到西江來旅遊,再次為大家服務。

苗寨導遊詞 篇10

“多彩貴州,風情黔東南、好客之州、歌舞之州!”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來到西江千户苗寨,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在接下來前往景區的途中請允許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於貴州凱里的東南部,距離州府凱里39千米,是全國最大的苗寨。苗寨有1250多户人家,5600多人,苗族佔據全寨總人口99%,所以自古就有“千户苗寨”“西江大寨”的美譽。全寨有溪水四條,分別匯人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環繞寨腳而過,把寨子一分為二,北面有3個苗寨,南面有4個苗寨。那麼西江是什麼意思呢?西江是苗語“雞講”的音譯,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就好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館,一篇展現着苗族發展的史詩,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十分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苗族漫長曆史和發展的首選之地。淳樸的民風,傳承千年的節日以及精緻美麗的服飾都是這座博物館的展品、這首篇章的美麗詩句。

西江苗寨的人們向來十分好客,無論在節日還是平時,有客人來到苗家,主人就會雙手捧來一碗碗的米酒,敬給客人,表達自己對於客人的歡迎。要是遇到節日,這禮節就會更加隆重了,每到苗節的時候,每家每户就會做上甜酒、煮凍魚來款待客人。

都説“花衣銀裝賽天仙”,西江千户苗寨苗族的服飾也是鮮彩奪目。這裏的女青年到節日時就會盛裝打扮一番,她們頭戴銀花、銀梳,包上銀圍布片,戴銀耳環,項上掛着三到四隻花紐式銀圈,手上戴上三四隻銀手鐲,全身打扮得銀光閃閃,十分的漂亮。苗族的服飾通常是大花便衣,在衣服的衣角、衣袖、揹帶上面繡着花、草、鳥、魚等圖案。因為過去的西江苗族都是穿黑色的長袍、戴黑色的頭巾,所以這裏服飾又被稱為黑苗。

外國人都説中國人十分喜歡過節,西江更是如此,其中以祭鼓節和苗族年最為出名。祭鼓節是黔東南苗族的傳統節日,最隆重的大多是十三年一次。他們常常會在八月份選擇一個平穩的日子“醒鼓”,就是把上一次祭鼓節使用的一對祖鼓喚醒。喚醒的方法通常是到藏鼓洞,把放在鼓樓裏面又或者把鼓放到新鼓主的村子裏。之後再經過造新鼓、摒舊鼓等一系列的活動,最後把鼓放回藏鼓洞裏面封存,從此就不準使用了,整個祭鼓節大約要花費10多天。據説要是遇到了豬年,那祭鼓節和苗節就可以一起過了。那麼接下來就請大家隨我走進苗寨去體會這裏獨有的風景。

各位遊客朋友,進入苗寨首先映人眼簾的就是我們眼前的特有民居——吊腳樓了。西江的村寨所在的地方大多都是靠山面水,所以在建造房子的時候通常會利用山傾斜度較大或者是山谷靠近水的那一面,房子前面的半部分會臨空懸出,最後就形成了我們眼前這些玲球起伏的吊腳樓了。我們可以看到吊腳樓的建築大多是用木材建造的,整個建築沒有使用一釘一鉚,全都是用榫卯連接的,所以吊腳樓的建築工藝十分巧妙。這裏的建築風格也是十分具有特色,要是從我們的苗寨觀景台俯瞰,只見那吊腳樓層層疊疊,呈現出金字塔的形狀,十分壯觀。大家可以來猜猜這個吊腳樓下層是幹什麼用的呢?沒錯,就是用來關牲口或用來堆放物品的。同時這裏還起到通風、防潮的作用。

遊客朋友們,我們可以看到在吊腳樓的四周都有靠椅,這就是當地有名的美人靠。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女子不能拋頭露面,所以古時候的閨中的女孩子不能輕易下樓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遙望外面的世界[因為這個原因就把這個靠椅稱為“美人靠”。美人靠是一種下設條棄,上連靠欄的木製建築,因為向外探出的靠背彎曲似鵝頸,所以又把它稱為鵝頸椅。那麼現在的美人椅主要就是用來乘涼、觀景和休息用的了。

遊客朋友們,除了吊腳樓,風雨橋也是西江苗寨的重要建築之一。風雨橋也叫作花橋,主要流行於湖南、貴州、廣西等地。因為為行人起到了一個遮風避雨的作用,所以就把它稱為風雨橋。風雨橋是一種集橋、廊、亭三者為一體的橋樑建築,一共分為由下、中、上三部分組成:下部主要就是橋墩,中部是橋面,上面的就是橋面廊亭。傳統的風雨橋和吊腳樓一樣沒有用一根鐵釘,都是採用榫卯技術連接整體的。我們可以看到風雨橋上面修建了很多層的塔、一亭,每一層都有檐角翹起來繪鳳雕龍;在塔頂上面我們還可以看到寶葫蘆、千紙鶴等吉祥物,十分精緻。

現在的西江苗寨一共有七座風雨橋,他們在原來木質的基礎上還採用水泥和木材混合的結構,大大增強了風雨橋的堅實性和抵禦洪水能力。

現在請各位遊客朋友就在這風雨橋休息一會兒,我們再到下一處景點。

苗寨導遊詞 篇11

各位旅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全球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今天的導遊小楊,大家也可以叫我楊導。我今天會把我所知到的都全部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今天旅途有更多收穫,也祝大家旅途愉快。①我們現在所在地就是西江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接成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據20xx年統計西江千户苗寨現共住1288户,人口6000餘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百分之99.5,所以我們可以説苗族大本營在貴州,貴州苗族大本營在西江。②苗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苗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浸滿有密切的聯繫,他們之間是一種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所以説,苗族來源於皇帝時代的九黎、堯舜禹時代的三苗,而商周時代的荊蠻則是三苗的遺裔,由於一些歷史原因苗族人經過幾次大遷徒最終到達了位於西南部的貴州,並在這裏紮下了根,創造出了具有貴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貴州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貴州集中了全國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③苗族素來聚族而居形成大大下下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雜居,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就是苗族人傳統建築---吊腳樓,吊腳樓是苗族人勤勞的象徵,西江千户苗寨吊腳樓的營造技藝遠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幹欄式建築,可見苗家吊腳樓由來甚久貴州是一個青山秀水的地方,苗族同胞的村寨多依山建築,形成了獨特的居住風格,住房以木結構為主,多數為兩層,少數為三層,在山腰上的多為吊腳樓,前為房樓後為平房,下層堆放柴草和關畜生。二樓住人,如有三樓則是用於堆放穀物之類,在吊腳二樓通常設置一種有特色的椅子,由於苗族美麗的姑娘們喜歡在上面坐着刺繡,

所以被命名“美人靠”,苗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苗寨導遊詞 篇12

傳説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個兒子,岜沙人就是第三個兒子的後裔。當年蚩尤被黃帝打敗,率領部落開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長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遷徙的先頭部隊——九黎部落的一支。他們開山劈路、鏖戰熊羆,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時身着自織的無領右開衫銅釦青布衣,直統大筒褲,青布褳,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槍,上山打獵,下河打魚。爬山上樹如履平地,極擅長爬山打獵,衣食住行均取之於山林河谷。他們十分重視自己身體的強壯,狩獵與耕作技術高超,還特別強調裝束和身體的標誌。

岜沙男人非常重視他們的髮髻,髮髻在岜沙苗語中稱為:“户棍”,是男性裝束中最重要的性別標誌——剃掉男性頭部四周大部分的頭髮,僅留下中部盤發為鬏髻,並終生保持這種髮式。據説,這種裝束是從蚩尤老祖時代傳下來的,也是迄今為止在中國所能見到最古老的男性發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學家尋根來到黔東南,岜沙人還引起了他們濃厚的興趣,因為日本的武士裝束和岜沙人的裝束幾乎沒有二樣,所以有人認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婦女着裝也極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繡圖案,配以銀項圈、手鐲,十分耀人眼目。

苗寨導遊詞 篇13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西江苗寨位於貴州凱里的東南,從雷山路口折向東北,位於雷公山東北面,距州府凱里39公里。是全國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1250多户。所以稱為“千户苗寨”。[url]西江[/url],是苗語“雞講”的音譯,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為苗族,自稱“嘎鬧”。西江苗寨位於雷山東北36千米處。這裏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户苗寨四面環山,重巒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雲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

西江苗寨,全寨苗族佔99%。黎平肇興侗寨有900多户 人家、3800餘人,故有“侗鄉第一寨”之稱。全寨有5個家族,每個家族有一座鼓樓,共5座鼓樓、5座花橋、5座侗戲樓,這些極富侗族建築特點的建築物至今保存完好。

在西江苗寨可以享用苗家風味特色晚餐,席間接受苗家少女飛歌敬酒,在苗家吊角樓美人靠(涼台欄杆,苗家稱為"美人靠")上觀千户苗寨萬家燈火。還可以觀賞銅鼓蘆笙表演,晚上可宿苗家吊腳樓。

西江苗寨,全寨有溪溝四條,分別匯入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環繞寨腳而過,將寨分為二:河北面是平寨、東引、羊排;南面是水寨、烏嘎、也好、南貴。河水灌溉沿溪的農田,流至掛丁河注入清水江。河上有一座水泥橋,溝通南北;還有一座公路橋。為欄杆型水泥橋,是寨內老少憩息、聚會和留客的地方。橋邊竹林青翠,橋下流水潺潺。西江苗寨四周被楓香樹、杉樹和青松圍繞。

西江苗寨人民向來好客。節日或平時,客人來到苗家,全家老少都熱情接待。主人雙手捧來一碗碗香噴噴的米酒,敬給客人喝,以示對客人的歡迎。若遇節日請酒迎客,禮節更十分隆重。日常飲食,以酸、辣、甜等食品為主。按季節備有酸菜、糟辣子、醃魚、醃肉、醃筍子、醃蕨菜。鮮魚煮酸湯,味美可口。每逢苗年,家家都做甜酒,煮凍魚款待客人;還喜歡上山採摘野菜,龍爪菜(蕨菜)是苗族人民喜愛的一種野菜。

民族服飾鮮豔奪目,花色品種多樣。女青年節日盛裝,頭戴銀花、銀梳,別簪銀角,包銀圍布片,戴耳環,項掛三至四隻花紐式銀項 圈;還有的着古式盛裝,穿大花便衣(衣角、衣肩、衣袖都訂上各式銀花片)、黑縐裙,外系二十四條花帶和大花圍腰;手上戴三四隻銀手鐲,全身打扮得銀光閃閃。

西江苗族婦女自幼喜歡繡花。有縐繡、平繡、疊繡和貼繡,龍以縐繡馳名。縐繡是用八股、十股或十二股花線織成各色花帶,然後繡上花、草、鳥、魚、蟲、獸等圖案,訂在衣領、衣袖、衣角、揹帶上,富於立體感。西江銀飾製作工藝精湛,馳名省內外。

西江被人們譽為“蘆笙的故鄉”。農曆六月“吃新節”,十月苗年“蘆笙節”,男女老少着節日盛裝,齊集蘆笙場,踏看蘆笙曲起舞。

苗寨導遊詞 篇14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類學家和民俗學者認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比較完整的地方。

西江苗族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據説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個兒子的後裔。西江苗族遷徙西江之前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體系,到西江後又長期處於政府“管外”(管制之外)的狀況,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發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統治者欲同化也鞭長莫及。

雷山苗族銀飾以其鮮明的特色在中國苗族銀飾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最有影響的銀飾製作村是雷山縣大溝鄉控拜,該村是中國苗鄉聞名的銀匠村。控拜幾乎全村男人都掌握銀飾製作技術,沿襲了若干代人。這裏的銀飾藝人除了滿足本縣的需要外,還走南闖北,雲遊四鄉以銀飾手藝為生。遠在榕江乃至黔南的一些邊遠縣份,還可以尋到這裏銀飾藝人的蹤跡。

最負盛名的中國苗族銀飾是雷山和台江,兩地的苗族女子節日盛裝的銀冠,銀角和銀鳳雀等頭飾雍容華貴,連小姑娘都頭戴華麗的銀冠。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橋港苗族女子。6寸長的細褶裙,層層纏繞腰間,使臀圍顯得特別豐滿,內穿青布緊身大襟衣,外穿深紅緞對襟短衣,短裙,前圍腰長及膝部,後圍腰長至腳跟。系織花腰帶,又垂8根花帶於身後,如錦雞羽毛。下着青布緊腿褲,腳穿翹尖繡花鞋,頭綰大髻,戴鳳雀銀釵,身佩各種銀飾。

西江苗族也以鼓作為自己的聯絡工具。“鼓藏節”是西江人敬祭祖宗的盛大節日,是苗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最高體現。據説西江苗族的祖先是豬年遷到西江的,豬年至豬年恰合一個小甲子(20xx年)。20xx年一次鼓藏節也就約定俗成。西江鼓藏節是一個規矩嚴格、習俗繁多的節日。殺豬那天要聽“鼓藏頭”家凌晨五點以前殺叫的聲音以後,四邊人才能動手。鼓藏節到來的頭兩年,規定第一年(豬年)為起鼓(引鼓),要跳蘆笙至少七天,最多九天。跳蘆笙首先由“鼓藏頭”家的姑娘先起頭跳兩圈,其餘村寨的男女才能進場去載歌載舞。

特別提醒:1、到西江千户苗寨有時間的話可住上一天。如果時間緊,可以清早從雷山出發,呆上大半天也夠了。返回雷山或凱里住宿,雷山縣城內住宿條件好得多,還有網吧。

2、西江比較貧窮,街上沒什麼吃的,小飲食店裏的米粉1元/碗,大多數IC電話都不能用了,在郵局旁邊的IC電話倒是好的。有兩家制作銀飾的小店,銀手鐲2.8元/克,小物件可在標價的基礎上還價。

3、西江在20xx年國慶前進行了全面的整修,投資達8000萬,所有的街道和建築都安裝景觀燈。國慶前已經開放。夜裏寨子萬家燈火,點亮了整個山谷。

苗寨導遊詞 篇15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遊,為大家講解張家界旅遊、鳳凰古城、長沙、韶山等地的景點及民俗風請。

今天我們前往吉首德夯風景區,現在我們所到的地方是吉首市。吉首市是我國西南門户重鎮,州府所在地,是湘西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湘、鄂、黔、渝四省邊去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也是我州旅遊集散中心。這裏有我省最大的農貿市場--乾州農貿市場,有著名的湘泉酒、酒鬼酒、老爹酒等,有湘、鄂、黔、渝四省邊區唯一的一所實力雄厚的全國百所綜合性大學之一--吉首大學,有全省聞名的民族風情旅遊區德夯。

吉首市總面積1054平方公里,總人口26萬多,其中苗族佔 40%,土家族佔32%。民俗風情旅遊資源成為吉首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德夯民族風情旅遊景區位於吉首市西郊24公里處,是一個以奇特優美的自然風光為陪襯,古老純樸的苗族風情為重點的民俗旅遊勝地。今天我們將去欣賞由筒車、水碾、苗寨組成的田園風光,目睹全國公里奇觀,體驗湘西交通天險,去苗家做客,體驗正宗的苗胞生活,領略苗族古老的文明。

我們路邊的這條河叫洞河,全長120公里,匯人沅江注人洞庭。現我們正在湘川公里上沿着洞河行車,大家看着這條河,不知能否領略到"青山簇簇水中生","車在清江裏穿行"的景象呢?

前面的小鎮叫矮寨,是一個苗族集鎮,一年一度富有民族特色的"百獅會"、"四月八"、"趕秋"等傳統節日在此舉行。每逢場日,邊區山寨苗胞在此匯聚,相互交流花帶、蠟染、花邊、剪紙、絲線、竹器、藥材和各種農副產品。青年男女常在這裏,留步路旁,約會場邊,尋侶結伴,濃情密語,可謂是"山青水秀人歡笑,輕歌細語甜似蜜",這就是常講的苗族青年男女"趕邊邊場",實際上也就是苗家青年男女一種獨特的談戀愛的方式。

現在車正在爬坡,這裏就是湘川公里的咽喉--矮寨公里,又稱矮寨天險,為湘川公里最險處,是209國道與319國道的重合段。坡的垂直高度440米,坡度為80讀,被譽為全國公里奇觀,此路與1935年動工,1937年通車,蔣介石在抗戰時期為了退守重慶,運輸物資,親自擔任總指揮修築這條路。此路以其地勢奇險,設計獨特而馳名中外。從坡頂到坡底轉13道灣,全長6公里,路中巧修"8"字形路面,將急彎險道化為坦途。兩山石壁陡峭,天橋如彩虹橫空飛架其間。橋下有路,路上有橋,可謂我國最早的公路立交橋。大家乘車一路上來是否都捏了一把汗?現在我們坐在車上就如行在雲中,看山下死寨鎮,現真正成了矮寨了。大家可知,當年修這段路時死了200多人,為了紀念這些"開路先鋒",在山頂上立了"開路先鋒"巨型銅像,此銅像高5.7米,重0.9噸,屬我國首座開路先鋒銅像,再現了當年築路工人的不屈精神和風貌,令人肅然起敬。

現在我們的右下方有一條瀑布,飄若天仙的玉帶,故名玉帶瀑布。在我們前方的峽谷中有一個石門高350多米,那就是玉泉門。我們下面的這個平台大家是不是很眼熟呀?電視劇《六個夢》裏的婉君有一出吹木葉的戲就是在這裏拍的,所以此平台又叫婉君台,這裏也是苗家男女青年經常對歌的地方。

大家看那個山寨,那便是吉鬥寨。吉鬥是苗語,意為騎在雄鷹背上的寨子。它是一個古老的苗家村寨,座落在懸崖絕壁頂上白雲深處,屋前梯田層層,視野開闊,屋後古木參天,寨牆屹立。是一個獨特的地方。

現在我們前往德夯苗寨。德夯是苗語,即美麗的峽谷。那裏周圍山勢奇偉,絕壁夾天,我們可以欣賞到美麗的峽谷風光,沿途還能看見石碾、筒車、渡槽。德夯是純苗區,苗家習俗在這裏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在進入德夯之前,先讓大家瞭解瞭解苗族的概況及習俗,特別是一些禁忌,大家可一定得記住喲!我們進入苗寨後可一定得入鄉隨俗。

苗族的祖先生活在黃河流域,始祖蚩尤與炎黃部落作戰,失敗後退居江漢、洞庭湖一帶,建立起三苗國。商周時三苗國被破,苗族向西遷徙,即現在的湘西、黔東等地。苗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他們的歷史和文化通過苗歌的形式流傳下來。所以苗族人都愛唱歌,歌詞內容廣泛。苗族是一個喜歡以銀器裝飾自己的民族。因為銀子在他們眼裏是很純潔的東西,是聖潔的象徵,銀飾是苗家人愛美的象徵。特別是苗家姑娘身上佩帶的銀飾,玲瓏滿目,令人眼花繚亂,無論走到哪裏都是清脆的叮噹聲。他們主要的銀飾有銀冠、銀珈、項圈、披肩、胸練、針筒、手圈、耳環、牙籤、髻簪等。按服飾色彩苗族可分為五大類:紅苗、白苗、青苗、花苗、黑苗。紅苗服飾圖案以龍鳳紋樣為主,色彩偏紅。花苗服飾則以花蝶為主,色彩五彩繽紛。白苗以蝶科類、白色為主。青苗的圖案是麒麟,色彩以青色為主。黑苗的圖案以狗為主,色彩以黑色為主。湘西主要是紅苗和花苗,服飾上一般都有龍鳳花鳥的刺繡。

苗族是一個開放的民族,青年男女通過"趕邊邊場"或在隆重節日裏對歌談戀愛,自主定姻緣。他們傳統的節日有"四月八"、"六月六"、趕秋等。在這些日子裏,苗家山寨,歌舞昇平,熱鬧非凡,他們舉行隆重的白獅會、打苗鼓、上刀梯、八人秋和圍着篝火跳舞唱歌,舉行各種競技比賽。苗家人熱情好客,一旦有客人進寨做客,將舉行攔門禮,給客人喝陰米茶、放三眼炮,拿出他們自做的酸魚、酸肉、桃花蝦、酸湯豆腐和包穀燒酒熱情款待。晚上還舉行隆重的跳歌晚會。客人離走時還用火把送客。今天我們去德夯苗寨就要去體驗這些禮儀,大家可得做好準備。首先一定得準備唱歌,推薦幾位歌手。苗家人喜愛唱歌對歌,他們從小就練就了一副好歌喉。而且他們的婚嫁都是以歌為媒。女的若不會唱歌將嫁不出去,男的不會唱歌,將打一輩子光棍。

客人在與他們對歌時可不能認輸,否則臉上是要被摸黑鍋灰的喲,或者就要被榨油。當然表現好的,苗家姑娘小夥子將拿出他們表達友情的信物--苗家花帶送給您。苗家花帶是彩色絲線織成的,色彩鮮豔,五彩斑斕,可用作巴裙揹帶、圍裙帶、扎要帶、手機帶、照相機帶等,第二,大家要習慣吃酸,苗族最大的飲食特點就是吃酸,當地有一句話説:"三天不酸,走路打踉蹌"。他們最熱情的待客菜就是酸魚、酸肉、酸湯豆腐,且這些菜也是大家在其它地方吃不着的。第三,大家要注意入座時忌坐"杭果",即堂屋神堂下那個正位。這個位子是主人的位置,若入坐此位或踩火坑內的三腳架,都意味着對苗家不敬。第四,主人敬給您的酒必須喝完,不能倒掉,否則被認為看不起主人。第五,忌在村寨中,尤其是在房子裏打口哨,苗家人認為萬物有靈,信奉多神崇拜。而吹口哨,被認為容易招來害人的鬼神。第六,我們的男嘉賓一定得記住遇見漂亮的苗家姑娘,可以用唱歌或扯對方衣角的形式表達您的意思,但不要招惹別人家的媳婦,否則,有人會和你拼命的。姑娘和媳婦的區別:已婚婦女眉毛修得細細的,彎彎的。第七,各位稱苗家人千萬不能説"苗子",這是對他們的不敬。

現在到達的是位於峽谷深處的德夯村,是風景區的中心。大家看"姊妹峯"含情脈脈,那邊的"駟馬峯"昂首奮蹄、孔雀開屏更是惟秒惟俏,再看溪邊的碾坊石盤飛轉。我們對面的山峯為古峯。盤古峯海拔700餘,四周絕壁,是一座人跡罕至的獨秀峯。相傳峯頂有沉香木,洞庭君山寺方丈聞訊後,千里迢迢專程尋找,來到峯下,無法攀越,拱手謁拜:"此乃盤古峯也"。遠看,翠峯浮於霧海之中,猶如逢萊仙島,人們贊其為:"大山之驕子"。峯頂地形成葫蘆狀,分大小兩峯,主峯地表由五層台形地迭起,覆蓋着葱蘢的原始次生林,落葉積成海綿狀,樹木多同蔸蔟生、高而且直,密如竹林,枝幹連理,遮天蔽日。沿着登峯"之"字形石級,穿密林,上階梯,進水隧洞,轉石灣,出斜徑,過仙橋,達峯頂,妙趣橫生。立於峯頂,縱覽周圍百餘里錦繡河山,心曠神怡。清晨,旭日從霧海中噴薄而出,冉冉升起;傍晚,夕陽西沉,紅似火輪,霞光萬道,給人一種若夢若仙的感受。

現在我們先去流紗瀑布,再到苗家做客。在路上大家可要注意途中的"草標"喲。"草標"是苗家青年人傳送友情最奇特的無言情書。相傳遠古時候,有個苗家小夥阿來同聰明伶俐的姑娘阿貝相愛。不久阿貝被寨主搶去,她便在他們原來經常幽會的地方用茅草結了一個草標。阿來看見草標便明白了一切,他設法殺死寨主,救出了阿貝。此後,"草標"就成了苗鄉情男戀女"幽會"的"密碼"。雙方只要看到草標,各嚲就明白了情人行蹤。女的如果先到約會地點,必在約會地點的路上瑙下一個草標。草標朝籲幽?的唐悹,撗栚?料?刪,示意歎方忋來。後來者朊到草標,也留下一個草標,疙琩結在茅草中部,橫放在第一個茉標上。這後一個草標暗示過路者,山中有情人幽會,菷勻打擾,行人見了?標,報會自覺回?。大家可一定要留神路上?草標喲,不要誤?"禁?"。

"草標"在苗鄉還?作別的琨?。如苗?人外凪?薀到攉搰井犄地方,總褁喝上一口清光的泉水。然後用茅草結成草?放在井水釄,以示對"水井?"的崇?。也有在封山育林的地帶?在樹幹上繫上草標,?示嚴禁人畜入內。

現在,我前面的瀑布便是流紗瀑布,它高達216籲,是全國最高璄們娃。豐水期?滾落入深洍?猶如?龑?波,?雲吐霧,聲若巨雷,振憾山谷,搔勢磅礴,雄奇壯觀;每當?水時節,水下懸唖,時而象雨絲飄落,宛如白紗盪滌綠潭,漾?層層漣猗,婀娜多姿?温柔燀雅。傳説很早以前?有位苗家少女在叨前水邊浣紗,被九龍潭的龍子看不,隨即?風喚蛨,推波?,吆少女卷?龍宣?蓶媱蔣倎郘流不斬?落入九龍漭中,楁沙們布由此而得名。

湘西是一個以土家族、苗旍為主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土家旋與苗族生活在?片熱土上,世代和睦相處,關係融洽,正如當地的《溜溜歌》:"苗家山寨溜溜,土家溜溜的村,同一棵大樹溜溜,共一道溜溜的坡,砍柴同上溜溜,一座溜溜的山,撐船同上溜溜,一條溜溜的河;苗族妹子溜溜,土家溜溜的哥,同伴那日出溜溜,同伴月亮溜溜的落,趕場同撐溜溜,一把溜溜的傘,唱歌同唱溜溜,一曲溜溜的歌"。苗族、土家族分佈,從全州總體來看,苗族多分佈在花垣、吉首、鳳凰、瀘溪南四縣市,土家族多分佈在龍山、永順、保靖、古丈北四縣。今天我們要前往以土家族為主的一個大縣--永順,即猛洞河風景區,去欣賞那裏美麗的山水風光,探索那裏的土家族文化。

苗寨導遊詞 篇16

苗族是一個“以歌養心,以舞養身,以酒養神”的民族。我們現在來到的是蘆笙場,也是苗族同胞們展現歌舞才藝的地方。蘆笙舞是苗族一種流行最廣的舞蹈,集舞蹈、雜技、體育、音樂為一體。説到舞蹈,那被譽為“東方迪斯科”的反排木鼓舞就更是熱情奔放了。我們現在聽到的是苗族飛歌,其音調高昂,氣勢雄渾,是一種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歌曲形式。大家有空的話可以常來西江苗寨學習苗家人的才藝,苗族還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看到這塊石碑刻着的“以美麗回答一切”7個字,是文學大師餘秋雨先生在游完西江苗寨時情感誘發題寫的。這條街叫“遊方街”,大家猜猜“遊方”是什麼意思?“遊方”是苗語談戀愛的意思。每逢農閒時節晚上8—9點,這裏聚滿了水靈的苗族姑娘和健壯的苗族小夥,他們山歌對唱讓遊方街熱鬧非凡。

歷史上,西江實行自主管理內部事務。清政府在苗疆實行“改土歸流”後,西江苗寨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轄,一些自然領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負責主持祭祀活動的牯藏頭和負責安排農業生產的活路頭仍得以世襲保留。

在觀景台上觀望整個西江苗寨,像一個巨型的牛角,又像一隻卧着的玉兔。

苗族服飾多種多樣,色彩豔麗,素有“無字之史書”,“繡在衣服上的歷史”之美譽。

現在我們前往的是西江之旅的最後一站——西江苗族博物館,其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一座集學術研究、參觀與表演為一體的中型苗族博物館。內設有服飾、醫藥、歷史和生活等11個展館,館內收藏文物300多件,大家可以慢慢參觀。

各位遊客朋友,品味了苗家人的十二道迎賓攔路酒,踏着苗族的飛歌,西江苗寨之旅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配合,苗寨故事多,充滿喜和樂,人生境界真善美,這裏都包括,歡迎大家下次再來苗寨做客!

苗寨導遊詞 篇17

各位旅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全球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今天的導遊小楊,大家也可以叫我楊導。我今天會把我所知到的都全部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今天旅途有更多收穫,也祝大家旅途愉快。①我們現在所在地就是西江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接成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據20xx年統計西江千户苗寨現共住1288户,人口6000餘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百分之99.5,所以我們可以説苗族大本營在貴州,貴州苗族大本營在西江。②苗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苗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浸滿有密切的聯繫,他們之間是一種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所以説,苗族來源於皇帝時代的九黎、堯舜禹時代的三苗,而商周時代的荊蠻則是三苗的遺裔,由於一些歷史原因苗族人經過幾次大遷徒最終到達了位於西南部的貴州,並在這裏紮下了根,創造出了具有貴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貴州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貴州集中了全國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③苗族素來聚族而居形成大大下下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雜居,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就是苗族人傳統建築---吊腳樓,吊腳樓是苗族人勤勞的象徵,西江千户苗寨吊腳樓的營造技藝遠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幹欄式建築,可見苗家吊腳樓由來甚久貴州是一個青山秀水的地方,苗族同胞的村寨多依山建築,形成了獨特的居住風格,住房以木結構為主,多數為兩層,少數為三層,在山腰上的多為吊腳樓,前為房樓後為平房,下層堆放柴草和關畜生。二樓住人,如有三樓則是用於堆放穀物之類,在吊腳二樓通常設置一種有特色的椅子,由於苗族美麗的姑娘們喜歡在上面坐着刺繡,

所以被命名“美人靠”,苗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苗寨導遊詞 篇18

“多彩貴州,風情黔東南、好客之州、歌舞之州!”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來到西江千户苗寨,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在接下來前往景區的途中請允許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於貴州凱里的東南部,距離州府凱里39千米,是全國最大的苗寨。苗寨有1250多户人家,5600多人,苗族佔據全寨總人口99%,所以自古就有“千户苗寨”“西江大寨”的美譽。全寨有溪水四條,分別匯人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環繞寨腳而過,把寨子一分為二,北面有3個苗寨,南面有4個苗寨。那麼西江是什麼意思呢?西江是苗語“雞講”的音譯,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就好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館,一篇展現着苗族發展的史詩,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十分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苗族漫長曆史和發展的首選之地。淳樸的民風,傳承千年的節日以及精緻美麗的服飾都是這座博物館的展品、這首篇章的美麗詩句。

西江苗寨的人們向來十分好客,無論在節日還是平時,有客人來到苗家,主人就會雙手捧來一碗碗的米酒,敬給客人,表達自己對於客人的歡迎。要是遇到節日,這禮節就會更加隆重了,每到苗節的時候,每家每户就會做上甜酒、煮凍魚來款待客人。

都説“花衣銀裝賽天仙”,西江千户苗寨苗族的服飾也是鮮彩奪目。這裏的女青年到節日時就會盛裝打扮一番,她們頭戴銀花、銀梳,包上銀圍布片,戴銀耳環,項上掛着三到四隻花紐式銀圈,手上戴上三四隻銀手鐲,全身打扮得銀光閃閃,十分的漂亮。苗族的服飾通常是大花便衣,在衣服的衣角、衣袖、揹帶上面繡着花、草、鳥、魚等圖案。因為過去的西江苗族都是穿黑色的長袍、戴黑色的頭巾,所以這裏服飾又被稱為黑苗。

外國人都説中國人十分喜歡過節,西江更是如此,其中以祭鼓節和苗族年最為出名。祭鼓節是黔東南苗族的傳統節日,最隆重的大多是十三年一次。他們常常會在八月份選擇一個平穩的日子“醒鼓”,就是把上一次祭鼓節使用的一對祖鼓喚醒。喚醒的方法通常是到藏鼓洞,把放在鼓樓裏面又或者把鼓放到新鼓主的村子裏。之後再經過造新鼓、摒舊鼓等一系列的活動,最後把鼓放回藏鼓洞裏面封存,從此就不準使用了,整個祭鼓節大約要花費10多天。據説要是遇到了豬年,那祭鼓節和苗節就可以一起過了。那麼接下來就請大家隨我走進苗寨去體會這裏獨有的風景。

各位遊客朋友,進入苗寨首先映人眼簾的就是我們眼前的特有民居——吊腳樓了。西江的村寨所在的地方大多都是靠山面水,所以在建造房子的時候通常會利用山傾斜度較大或者是山谷靠近水的那一面,房子前面的半部分會臨空懸出,最後就形成了我們眼前這些玲球起伏的吊腳樓了。我們可以看到吊腳樓的建築大多是用木材建造的,整個建築沒有使用一釘一鉚,全都是用榫卯連接的,所以吊腳樓的建築工藝十分巧妙。這裏的建築風格也是十分具有特色,要是從我們的苗寨觀景台俯瞰,只見那吊腳樓層層疊疊,呈現出金字塔的形狀,十分壯觀。大家可以來猜猜這個吊腳樓下層是幹什麼用的呢?沒錯,就是用來關牲口或用來堆放物品的。同時這裏還起到通風、防潮的作用。

遊客朋友們,我們可以看到在吊腳樓的四周都有靠椅,這就是當地有名的美人靠。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女子不能拋頭露面,所以古時候的閨中的女孩子不能輕易下樓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遙望外面的世界[因為這個原因就把這個靠椅稱為“美人靠”。美人靠是一種下設條棄,上連靠欄的木製建築,因為向外探出的靠背彎曲似鵝頸,所以又把它稱為鵝頸椅。那麼現在的美人椅主要就是用來乘涼、觀景和休息用的了。

遊客朋友們,除了吊腳樓,風雨橋也是西江苗寨的重要建築之一。風雨橋也叫作花橋,主要流行於湖南、貴州、廣西等地。因為為行人起到了一個遮風避雨的作用,所以就把它稱為風雨橋。風雨橋是一種集橋、廊、亭三者為一體的橋樑建築,一共分為由下、中、上三部分組成:下部主要就是橋墩,中部是橋面,上面的就是橋面廊亭。傳統的風雨橋和吊腳樓一樣沒有用一根鐵釘,都是採用榫卯技術連接整體的。我們可以看到風雨橋上面修建了很多層的塔、一亭,每一層都有檐角翹起來繪鳳雕龍;在塔頂上面我們還可以看到寶葫蘆、千紙鶴等吉祥物,十分精緻。

現在的西江苗寨一共有七座風雨橋,他們在原來木質的基礎上還採用水泥和木材混合的結構,大大增強了風雨橋的堅實性和抵禦洪水能力。

現在請各位遊客朋友就在這風雨橋休息一會兒,我們再到下一處景點。

苗寨導遊詞 篇19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百節之鄉”的貴州黔東南,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張琴,“張揚個性,如鼓似琴”,大家可以直接叫我張導,現在我們開始走進國家級4A級旅遊景區——西江苗寨。

苗家招待客人以酒為重,苗族同胞們將以他們最高的接待禮儀——十二道迎賓攔路酒來迎接我們。喝酒方法何其多,唯有此處最特別,只要你的手碰到了牛角酒杯就必須得喝完,所以我們酒量略差的朋友,只要用嘴對着苗族姑娘們手上的牛角酒杯輕輕嘗一口即可。

西江苗寨位於雷山縣東北面,距縣城37公里,距州府凱里39公里。寨內有1288户人家,居民近6000人,為全國最大最典型的苗寨,因此被稱為“千户苗寨”,西江是苗語“雞講”漢譯而來,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這裏保留着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態。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河谷,源於雷公坪的白水河,穿寨而過。這是苗家的風雨橋,出於改善村寨風水條件和方便居民生活,多數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風雨橋,以關風蓄氣和擋風遮雨。

這裏的建築以木質吊腳樓為主,為穿鬥式歇山頂結構,層層吊腳樓依山勢而建。吊腳樓一般為三層,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圈養牲畜和家禽;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卧室和廚房。大家是不是看到堂屋外側建有一個很特別的靠椅呢?那叫“美人靠”,主要用於觀景、乘涼,有這樣的説法,“美人靠上靠美人,不是美人俏三分”;第三層用來存放糧食和雜物。

西江苗寨最不缺的就是節日,其中“過苗年”,“牯髒節”尤為隆重。“長桌宴”是苗族過苗年的喜慶方式,也是苗家最隆重的待客禮儀,家家户户都會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龍似的一長條,排上數百米,桌上擺着臘肉、酸菜、酸湯魚等苗家特色菜餚,一會大家就能親身體驗了。“牯髒節”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着盛裝,跳蘆笙舞等,並邀親朋好友共聚一堂,以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標籤: 苗寨 導遊詞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xkn9j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