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千户苗寨導遊詞(通用21篇)

千户苗寨導遊詞(通用21篇)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苗族之都—西江千户苗寨。俗話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要名師來開路,導遊來帶路。”我叫依依,大家可以叫我小依,非常榮幸能給大家做導遊;在旅途中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還請大家及時提出,我將盡我所能為各位解答,在這裏我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千户苗寨導遊詞(通用21篇)

澳大利亞人類學家格迪斯在他的著作《山地的移民》裏寫道,世界上有兩種苦難的移民,一遍佈世界沒有自己家園的猶太人;二是幾千年來不斷遷徙的中國苗族。而西江這個地方就是苗族第五次大遷徙的主要集結地。西江苗族最早約在西漢漢文都時遷徙到這裏的距今也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所以西江也可以叫千年古寨。到目前為止,西江有1288户人家,接近6000人,因此又稱千户苗寨。這裏是中國最大的苗族,也是世界最大的苗寨。

給大家大概説了西江的概況,想必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到的想要講到它了吧!我們前面就是觀景台了。

苗族是一個悲壯的民族,經歷了五次大遷徙最後逃亡到這裏定居,西江苗族來到這個四面環山的山谷裏,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所以選擇在這裏定居也是考慮到一定的戰略作用。在苗族呢有這樣一種説法,水灣越大的地方,就越能夠狙擊財富、狙擊人才。大家看西江是不是處在一個大水灣裏呢!前環水、背靠山、左青龍、右白虎。這裏彙集了天地的靈氣,真是一塊風水寶地!

人們都説“玩在西江,看在西江,更要醉在西江”在千户苗寨裏穿行,猶如穿梭於這個古樸苗苗族文化的歷史時空中!

寨中層層疊疊的吊腳木樓,從河兩岸依着山勢迤邐向上展開,房前屋後,茂篁點綴;寨腳寨頂,楓葉掩映。是如此的氣勢恢宏!每到黃昏時分,千家萬户都亮起了各自家的燈,隨着天色越來越暗,苗寨變成了燈的海洋,那場景就更璀璨、更醉人了!

説到吊腳木樓,它可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依山而建不僅節約了用地;聚集在一起還可以抵禦外敵。吊腳樓一般為三層,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養家畜或用作廁所。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卧室和廚房。第三層用來存放穀物、飼料等生產生活資料。吊腳樓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二樓寬敞明亮的走廊上,有一種典型欄杆,它叫“美人靠,”苗語叫“豆安息;”是姑娘們刺繡、打扮、唱歌的地方。

朋友們注意啦,現在在我們眼前的這座橋就是風雨橋了,“風雨橋”意為遮風擋雨的橋,它既可以行人也能夠給想乘涼休息的人提供一個很舒適的地方。這裏一到晚上,還有着很多當地的青年男女在這“遊方”大家可能會奇怪,“遊方”是什麼呀,就由我來告訴大家把。“遊方”就是苗族青年男女談戀愛的意思,參加遊方的青年男女都會盛裝打扮自己來吸引愛慕者。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如果各位對苗族戀愛的地方感興趣的話,那今晚不妨邀請您的心上人來這裏感受着温馨而浪漫的夜晚吧。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橋頭的樹,這樹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呢?這就是西江的保寨樹—楓香樹。樹老,任其死亡,枯爛倒地。誰都不能砍伐或傷害。這種對楓香樹的崇拜,同時也寓意苗族人的心酸歷史,逐鹿之戰,黃帝使計擒獲蚩尤,用楓木做成桎梏,因而殺之。苗族先民為避戰亂而遷徙,每到一處都要看是否有楓香樹,有則有祖先神靈存在。

在西江有句話叫做“大節三六九,小節年年有”,這説明了苗族的民間節日豐富多彩。其中最隆重的是鼓藏節,又叫祭鼓節,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大典活動。每十三年過一次,過一次就要連續過三年。其次是苗年,它分三次過,為初年、大年、末年。苗年是苗族人為慶祝豐收而過的節日,過苗年要吃“長桌宴”,桌上擺滿了豐盛的飯菜。除此之外,“長桌宴”又是苗家隆重的待客之道,因此待會大家可有口福了呢!

在清雍正以前,地方事務多由自然領袖管理,西江苗族的自然領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鼓藏頭”、“活路頭”等。“方老”是自然地方的最高領袖;“寨老”是每個苗寨的最高領袖;“鼓藏頭”負責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動,祭祀用的神器銅鼓就是放在鼓藏頭的家裏;“活路頭”則主持安排農業生產,是苗寨農業部部長。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這非常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腳樓就是我們西江的苗族博物館。這裏所陳列的物品都展現了苗族文化習俗、藝術、文物等方面,是一座集學術交流與表演為一體的中型苗族博物館。在這裏,你可以恭耳聆聽到苗族祖先的足跡,透過時空看到苗族的過去點點滴滴。就讓我們一起進去感受這神奇的文化吧!

朋友們,我們的行程到這裏要結束了,穿行在古老而又神祕的西江苗寨裏,彷彿心靈接受了一次洗禮,思想得到了一次淨化。在這離別之際,送大家一句話:“我們常説因為生活我們不能失去工作,那反過來我們也不能因為工作而失去了生活,在這忙碌的工作之餘別忘了給自己留一份空間。”最後祝大家歸途一切順利。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2

“多彩貴州,風情黔東南、好客之州、歌舞之州!”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來到西江千户苗寨,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在接下來前往景區的途中請允許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於貴州凱里的東南部,距離州府凱里39千米,是全國最大的苗寨。苗寨有1250多户人家,5600多人,苗族佔據全寨總人口99%,所以自古就有“千户苗寨”“西江大寨”的美譽。全寨有溪水四條,分別匯人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環繞寨腳而過,把寨子一分為二,北面有3個苗寨,南面有4個苗寨。那麼西江是什麼意思呢?西江是苗語“雞講”的音譯,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就好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館,一篇展現着苗族發展的史詩,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十分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苗族漫長曆史和發展的首選之地。淳樸的民風,傳承千年的節日以及精緻美麗的服飾都是這座博物館的展品、這首篇章的美麗詩句

西江苗寨的人們向來十分好客,無論在節日還是平時,有客人來到苗家,主人就會雙手捧來一碗碗的米酒,敬給客人,表達自己對於客人的歡迎。要是遇到節日,這禮節就會更加隆重了,每到苗節的時候,每家每户就會做上甜酒、煮凍魚來款待客人。

都説“花衣銀裝賽天仙”,西江千户苗寨苗族的服飾也是鮮彩奪目。這裏的女青年到節日時就會盛裝打扮一番,她們頭戴銀花、銀梳,包上銀圍布片,戴銀耳環,項上掛着三到四隻花紐式銀圈,手上戴上三四隻銀手鐲,全身打扮得銀光閃閃,十分的漂亮。苗族的服飾通常是大花便衣,在衣服的衣角、衣袖、揹帶上面繡着花、草、鳥、魚等圖案。因為過去的西江苗族都是穿黑色的長袍、戴黑色的頭巾,所以這裏服飾又被稱為黑苗。

外國人都説中國人十分喜歡過節,西江更是如此,其中以祭鼓節和苗族年最為出名。祭鼓節是黔東南苗族的傳統節日,最隆重的大多是十三年一次。他們常常會在八月份選擇一個平穩的日子“醒鼓”,就是把上一次祭鼓節使用的一對祖鼓喚醒。喚醒的方法通常是到藏鼓洞,把放在鼓樓裏面又或者把鼓放到新鼓主的村子裏。之後再經過造新鼓、摒舊鼓等一系列的活動,最後把鼓放回藏鼓洞裏面封存,從此就不準使用了,整個祭鼓節大約要花費10多天。據説要是遇到了豬年,那祭鼓節和苗節就可以一起過了。那麼接下來就請大家隨我走進苗寨去體會這裏獨有的風景。

各位遊客朋友,進入苗寨首先映人眼簾的就是我們眼前的特有民居——吊腳樓了。西江的村寨所在的地方大多都是靠山面水,所以在建造房子的時候通常會利用山傾斜度較大或者是山谷靠近水的那一面,房子前面的半部分會臨空懸出,最後就形成了我們眼前這些玲球起伏的吊腳樓了。我們可以看到吊腳樓的建築大多是用木材建造的,整個建築沒有使用一釘一鉚,全都是用榫卯連接的,所以吊腳樓的建築工藝十分巧妙。這裏的建築風格也是十分具有特色,要是從我們的苗寨觀景台俯瞰,只見那吊腳樓層層疊疊,呈現出金字塔的形狀,十分壯觀。大家可以來猜猜這個吊腳樓下層是幹什麼用的呢?沒錯,就是用來關牲口或用來堆放物品的。同時這裏還起到通風、防潮的作用。

遊客朋友們,我們可以看到在吊腳樓的四周都有靠椅,這就是當地有名的美人靠。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女子不能拋頭露面,所以古時候的閨中的女孩子不能輕易下樓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遙望外面的世界[因為這個原因就把這個靠椅稱為“美人靠”。美人靠是一種下設條棄,上連靠欄的木製建築,因為向外探出的靠背彎曲似鵝頸,所以又把它稱為鵝頸椅。那麼現在的美人椅主要就是用來乘涼、觀景和休息用的了。

遊客朋友們,除了吊腳樓,風雨橋也是西江苗寨的重要建築之一。風雨橋也叫作花橋,主要流行於湖南、貴州、廣西等地。因為為行人起到了一個遮風避雨的作用,所以就把它稱為風雨橋。風雨橋是一種集橋、廊、亭三者為一體的橋樑建築,一共分為由下、中、上三部分組成:下部主要就是橋墩,中部是橋面,上面的就是橋面廊亭。傳統的風雨橋和吊腳樓一樣沒有用一根鐵釘,都是採用榫卯技術連接整體的。我們可以看到風雨橋上面修建了很多層的塔、一亭,每一層都有檐角翹起來繪鳳雕龍;在塔頂上面我們還可以看到寶葫蘆、千紙鶴等吉祥物,十分精緻。

現在的西江苗寨一共有七座風雨橋,他們在原來木質的基礎上還採用水泥和木材混合的結構,大大增強了風雨橋的堅實性和抵禦洪水能力。

現在請各位遊客朋友就在這風雨橋休息一會兒,我們再到下一處景點。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3

“多彩貴州,風情黔東南、好客之州、歌舞之州!”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來到西江千户苗寨,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在接下來前往景區的途中請允許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於貴州凱里的東南部,距離州府凱里39千米,是全國最大的苗寨。苗寨有1250多户人家,5600多人,苗族佔據全寨總人口99%,所以自古就有“千户苗寨”“西江大寨”的美譽。全寨有溪水四條,分別匯人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環繞寨腳而過,把寨子一分為二,北面有3個苗寨,南面有4個苗寨。那麼西江是什麼意思呢?西江是苗語“雞講”的音譯,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就好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館,一篇展現着苗族發展的史詩,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十分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苗族漫長曆史和發展的首選之地。淳樸的民風,傳承千年的節日以及精緻美麗的服飾都是這座博物館的展品、這首篇章的美麗詩句。

西江苗寨的人們向來十分好客,無論在節日還是平時,有客人來到苗家,主人就會雙手捧來一碗碗的米酒,敬給客人,表達自己對於客人的歡迎。要是遇到節日,這禮節就會更加隆重了,每到苗節的時候,每家每户就會做上甜酒、煮凍魚來款待客人。

都説“花衣銀裝賽天仙”,西江千户苗寨苗族的服飾也是鮮彩奪目。這裏的女青年到節日時就會盛裝打扮一番,她們頭戴銀花、銀梳,包上銀圍布片,戴銀耳環,項上掛着三到四隻花紐式銀圈,手上戴上三四隻銀手鐲,全身打扮得銀光閃閃,十分的漂亮。苗族的服飾通常是大花便衣,在衣服的衣角、衣袖、揹帶上面繡着花、草、鳥、魚等圖案。因為過去的西江苗族都是穿黑色的長袍、戴黑色的頭巾,所以這裏服飾又被稱為黑苗。

外國人都説中國人十分喜歡過節,西江更是如此,其中以祭鼓節和苗族年最為出名。祭鼓節是黔東南苗族的傳統節日,最隆重的大多是十三年一次。他們常常會在八月份選擇一個平穩的日子“醒鼓”,就是把上一次祭鼓節使用的一對祖鼓喚醒。喚醒的方法通常是到藏鼓洞,把放在鼓樓裏面又或者把鼓放到新鼓主的村子裏。之後再經過造新鼓、摒舊鼓等一系列的活動,最後把鼓放回藏鼓洞裏面封存,從此就不準使用了,整個祭鼓節大約要花費10多天。據説要是遇到了豬年,那祭鼓節和苗節就可以一起過了。那麼接下來就請大家隨我走進苗寨去體會這裏獨有的風景。

各位遊客朋友,進入苗寨首先映人眼簾的就是我們眼前的特有民居——吊腳樓了。西江的村寨所在的地方大多都是靠山面水,所以在建造房子的時候通常會利用山傾斜度較大或者是山谷靠近水的那一面,房子前面的半部分會臨空懸出,最後就形成了我們眼前這些玲球起伏的吊腳樓了。我們可以看到吊腳樓的建築大多是用木材建造的,整個建築沒有使用一釘一鉚,全都是用榫卯連接的,所以吊腳樓的建築工藝十分巧妙。這裏的建築風格也是十分具有特色,要是從我們的苗寨觀景台俯瞰,只見那吊腳樓層層疊疊,呈現出金字塔的形狀,十分壯觀。大家可以來猜猜這個吊腳樓下層是幹什麼用的呢?沒錯,就是用來關牲口或用來堆放物品的。同時這裏還起到通風、防潮的作用。

遊客朋友們,我們可以看到在吊腳樓的四周都有靠椅,這就是當地有名的美人靠。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女子不能拋頭露面,所以古時候的閨中的女孩子不能輕易下樓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遙望外面的世界[因為這個原因就把這個靠椅稱為“美人靠”。美人靠是一種下設條棄,上連靠欄的木製建築,因為向外探出的靠背彎曲似鵝頸,所以又把它稱為鵝頸椅。那麼現在的美人椅主要就是用來乘涼、觀景和休息用的了。

遊客朋友們,除了吊腳樓,風雨橋也是西江苗寨的重要建築之一。風雨橋也叫作花橋,主要流行於湖南、貴州、廣西等地。因為為行人起到了一個遮風避雨的作用,所以就把它稱為風雨橋。風雨橋是一種集橋、廊、亭三者為一體的橋樑建築,一共分為由下、中、上三部分組成:下部主要就是橋墩,中部是橋面,上面的就是橋面廊亭。傳統的風雨橋和吊腳樓一樣沒有用一根鐵釘,都是採用榫卯技術連接整體的。我們可以看到風雨橋上面修建了很多層的塔、一亭,每一層都有檐角翹起來繪鳳雕龍;在塔頂上面我們還可以看到寶葫蘆、千紙鶴等吉祥物,十分精緻。

現在的西江苗寨一共有七座風雨橋,他們在原來木質的基礎上還採用水泥和木材混合的結構,大大增強了風雨橋的堅實性和抵禦洪水能力。

現在請各位遊客朋友就在這風雨橋休息一會兒,我們再到下一處景點。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4

千户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36千米處。這裏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户苗寨四面環山,重巒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雲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寨內吊腳樓層層疊 疊順山勢而建,又連綿成片,房前屋後有翠竹點綴。吊腳樓多為三層,基座以青石、卵石壘砌,一層圈養牲畜,二層住人,三層為糧倉。居住層有長廊,圍有木欄,設有長凳,苗家姑娘多在此 挑花刺繡,人稱長廊木凳為"美人靠"。苗寨以青石板路串連,楓樹成林,楓香撲鼻。西江位於貴州凱裏市的東南,從雷山路口折向東北,是凱里周圍規模最大的苗寨,約有1440(官方統計)多户人家,所以稱為“千户苗寨”。這裏的房屋大多是木吊腳樓,都是用杉木搭成,依山勢向兩邊展開,古香古色的板壁在夕陽照射下一片金黃,吸引了很多中外遊客來這裏參觀。

西江苗族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據説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個兒子的後裔。西江苗族遷徙西江之前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體系,到西江後又長期處於政府“管外”(管制之外)的狀況,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發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統治者欲同化也鞭長莫及。

最負盛名的中國苗族銀飾是雷山和台江,兩地的苗族女子節日盛裝的銀冠,銀角和銀鳳雀等頭飾雍容華貴,連小姑娘都頭戴華麗的銀冠。西江有遠近聞明的銀匠村,苗族銀飾全為手工製作,其工藝具有極高水平。西江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曆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西江牯藏節、苗年,聞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着一部苗族發展的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台。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橋港苗族女子。6寸長的細褶裙,層層纏繞腰間,使臀圍顯得特別豐滿,內穿青布緊身大襟衣,外穿深紅緞對襟短衣,短裙,前圍腰長及膝部,後圍腰長至腳跟。系織花腰帶,又垂8根花帶於身後,如錦雞羽毛。下着青布緊腿褲,腳穿翹尖繡花鞋,頭綰大髻,戴鳳雀銀釵,身佩各種銀飾。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5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類學家和民俗學者認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比較完整的地方。

西江苗族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據説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個兒子的後裔。江西苗族遷徙西江之前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體系,到西江後又長期處於政府“管外”(管制之外)的狀況,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發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統治者欲同化也鞭長莫及。

雷山苗族銀飾以其鮮明的特色在中國苗族銀飾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最有影響的銀飾製作村是雷山縣大溝鄉控拜,該村是中國苗鄉聞名的銀匠村。控拜幾乎全村男人都掌握銀飾製作技術,沿襲了若干代人。這裏的銀飾藝人除了滿足本縣的需要外,還走南闖北,雲遊四鄉以銀飾手藝為生。遠在榕江乃至黔南的一些邊遠縣份,還可以尋到這裏銀飾藝人的蹤跡。

最負盛名的中國苗族銀飾是雷山和台江,兩地的苗族女子節日盛裝的銀冠,銀角和銀鳳雀等頭飾雍容華貴,連小姑娘都頭戴華麗的銀冠。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橋港苗族女子。6寸長的細褶裙,層層纏繞腰間,使臀圍顯得特別豐滿,內穿青布緊身大襟衣,外穿深紅緞對襟短衣,短裙,前圍腰長及膝部,後圍腰長至腳跟。系織花腰帶,又垂8根花帶於身後,如錦雞羽毛。下着青布緊腿褲,腳穿翹尖繡花鞋,頭綰大髻,戴鳳雀銀釵,身佩各種銀飾。

西江苗族也以鼓作為自己的聯絡工具。“鼓藏節”是西江人敬祭祖宗的盛大節日,是苗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最高體現。據説西江苗族的祖先是豬年遷到西江的,豬年至豬年恰合一個小甲子(20xx年)。20xx年一次鼓藏節也就約定俗成。西江鼓藏節是一個規矩嚴格、習俗繁多的節日。殺豬那天要聽“鼓藏頭”家凌晨五點以前殺叫的聲音以後,四邊人才能動手。鼓藏節到來的頭兩年,規定第一年(豬年)為起鼓(引鼓),要跳蘆笙至少七天,最多九天。跳蘆笙首先由“鼓藏頭”家的姑娘先起頭跳兩圈,其餘村寨的男女才能進場去載歌載舞。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百節之鄉”的貴州黔東南,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張琴,“張揚個性,如鼓似琴”,大家可以直接叫我張導,現在我們開始走進國家級4A級旅遊景區——西江苗寨。

苗家招待客人以酒為重,苗族同胞們將以他們最高的接待禮儀——十二道迎賓攔路酒來迎接我們。喝酒方法何其多,唯有此處最特別,只要你的手碰到了牛角酒杯就必須得喝完,所以我們酒量略差的朋友,只要用嘴對着苗族姑娘們手上的牛角酒杯輕輕嘗一口即可。

西江苗寨位於雷山縣東北面,距縣城37公里,距州府凱里39公里。寨內有1288户人家,居民近6000人,為全國最大最典型的苗寨,因此被稱為“千户苗寨”,西江是苗語“雞講”漢譯而來,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這裏保留着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態。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河谷,源於雷公坪的白水河,穿寨而過。這是苗家的風雨橋,出於改善村寨風水條件和方便居民生活,多數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風雨橋,以關風蓄氣和擋風遮雨。

這裏的建築以木質吊腳樓為主,為穿鬥式歇山頂結構,層層吊腳樓依山勢而建。吊腳樓一般為三層,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圈養牲畜和家禽;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卧室和廚房。大家是不是看到堂屋外側建有一個很特別的靠椅呢?那叫“美人靠”,主要用於觀景、乘涼,有這樣的説法,“美人靠上靠美人,不是美人俏三分”;第三層用來存放糧食和雜物。

西江苗寨最不缺的就是節日,其中“過苗年”,“牯髒節”尤為隆重。“長桌宴”是苗族過苗年的喜慶方式,也是苗家最隆重的待客禮儀,家家户户都會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龍似的一長條,排上數百米,桌上擺着臘肉、酸菜、酸湯魚等苗家特色菜餚,一會大家就能親身體驗了。“牯髒節”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着盛裝,跳蘆笙舞等,並邀親朋好友共聚一堂,以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是一個“以歌養心,以舞養身,以酒養神”的民族。我們現在來到的是蘆笙場,也是苗族同胞們展現歌舞才藝的地方。蘆笙舞是苗族一種流行最廣的舞蹈,集舞蹈、雜技、體育、音樂為一體。説到舞蹈,那被譽為“東方迪斯科”的反排木鼓舞就更是熱情奔放了。我們現在聽到的是苗族飛歌,其音調高昂,氣勢雄渾,是一種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歌曲形式。大家有空的話可以常來西江苗寨學習苗家人的才藝,苗族還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看到這塊石碑刻着的“以美麗回答一切”7個字,是文學大師餘秋雨先生在游完西江苗寨時情感誘發題寫的。這條街叫“遊方街”,大家猜猜“遊方”是什麼意思?“遊方”是苗語談戀愛的意思。每逢農閒時節晚上8—9點,這裏聚滿了水靈的苗族姑娘和健壯的苗族小夥,他們山歌對唱讓遊方街熱鬧非凡。

歷史上,西江實行自主管理內部事務。清政府在苗疆實行“改土歸流”後,西江苗寨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轄,一些自然領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負責主持祭祀活動的牯藏頭和負責安排農業生產的活路頭仍得以世襲保留。

在觀景台上觀望整個西江苗寨,像一個巨型的牛角,又像一隻卧着的玉兔。

苗族服飾多種多樣,色彩豔麗,素有“無字之史書”,“繡在衣服上的歷史”之美譽。

現在我們前往的是西江之旅的最後一站——西江苗族博物館,其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一座集學術研究、參觀與表演為一體的中型苗族博物館。內設有服飾、醫藥、歷史和生活等11個展館,館內收藏文物300多件,大家可以慢慢參觀。

各位遊客朋友,品味了苗家人的十二道迎賓攔路酒,踏着苗族的飛歌,西江苗寨之旅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配合,苗寨故事多,充滿喜和樂,人生境界真善美,這裏都包括,歡迎大家下次再來苗寨做客!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7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類學家和民俗學者認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比較完整的地方。

西江苗族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據説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個兒子的後裔。西江苗族遷徙西江之前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體系,到西江後又長期處於政府“管外”(管制之外)的狀況,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發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統治者欲同化也鞭長莫及。

雷山苗族銀飾以其鮮明的特色在中國苗族銀飾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最有影響的銀飾製作村是雷山縣大溝鄉控拜,該村是中國苗鄉聞名的銀匠村。控拜幾乎全村男人都掌握銀飾製作技術,沿襲了若干代人。這裏的銀飾藝人除了滿足本縣的需要外,還走南闖北,雲遊四鄉以銀飾手藝為生。遠在榕江乃至黔南的一些邊遠縣份,還可以尋到這裏銀飾藝人的蹤跡。

最負盛名的中國苗族銀飾是雷山和台江,兩地的苗族女子節日盛裝的銀冠,銀角和銀鳳雀等頭飾雍容華貴,連小姑娘都頭戴華麗的銀冠。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橋港苗族女子。6寸長的細褶裙,層層纏繞腰間,使臀圍顯得特別豐滿,內穿青布緊身大襟衣,外穿深紅緞對襟短衣,短裙,前圍腰長及膝部,後圍腰長至腳跟。系織花腰帶,又垂8根花帶於身後,如錦雞羽毛。下着青布緊腿褲,腳穿翹尖繡花鞋,頭綰大髻,戴鳳雀銀釵,身佩各種銀飾。

西江苗族也以鼓作為自己的聯絡工具。“鼓藏節”是西江人敬祭祖宗的盛大節日,是苗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最高體現。據説西江苗族的祖先是豬年遷到西江的,豬年至豬年恰合一個小甲子(20xx年)。20xx年一次鼓藏節也就約定俗成。西江鼓藏節是一個規矩嚴格、習俗繁多的節日。殺豬那天要聽“鼓藏頭”家凌晨五點以前殺叫的聲音以後,四邊人才能動手。鼓藏節到來的頭兩年,規定第一年(豬年)為起鼓(引鼓),要跳蘆笙至少七天,最多九天。跳蘆笙首先由“鼓藏頭”家的姑娘先起頭跳兩圈,其餘村寨的男女才能進場去載歌載舞。

特別提醒:1、到西江千户苗寨有時間的話可住上一天。如果時間緊,可以清早從雷山出發,呆上大半天也夠了。返回雷山或凱里住宿,雷山縣城內住宿條件好得多,還有網吧。

2、西江比較貧窮,街上沒什麼吃的,小飲食店裏的米粉1元/碗,大多數IC電話都不能用了,在郵局旁邊的IC電話倒是好的。有兩家制作銀飾的小店,銀手鐲2.8元/克,小物件可在標價的基礎上還價。

3、西江在20xx年國慶前進行了全面的整修,投資達8000萬,所有的街道和建築都安裝景觀燈。國慶前已經開放。夜裏寨子萬家燈火,點亮了整個山谷。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8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類學家和民俗學者認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比較完整的地方。

西江苗族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據説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個兒子的後裔。江西苗族遷徙西江之前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體系,到西江後又長期處於政府“管外”(管制之外)的狀況,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發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統治者欲同化也鞭長莫及。

雷山苗族銀飾以其鮮明的特色在中國苗族銀飾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最有影響的銀飾製作村是雷山縣大溝鄉控拜,該村是中國苗鄉聞名的銀匠村。控拜幾乎全村男人都掌握銀飾製作技術,沿襲了若干代人。這裏的銀飾藝人除了滿足本縣的需要外,還走南闖北,雲遊四鄉以銀飾手藝為生。遠在榕江乃至黔南的一些邊遠縣份,還可以尋到這裏銀飾藝人的蹤跡。

最負盛名的中國苗族銀飾是雷山和台江,兩地的苗族女子節日盛裝的銀冠,銀角和銀鳳雀等頭飾雍容華貴,連小姑娘都頭戴華麗的銀冠。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橋港苗族女子。6寸長的細褶裙,層層纏繞腰間,使臀圍顯得特別豐滿,內穿青布緊身大襟衣,外穿深紅緞對襟短衣,短裙,前圍腰長及膝部,後圍腰長至腳跟。系織花腰帶,又垂8根花帶於身後,如錦雞羽毛。下着青布緊腿褲,腳穿翹尖繡花鞋,頭綰大髻,戴鳳雀銀釵,身佩各種銀飾。

西江苗族也以鼓作為自己的聯絡工具。“鼓藏節”是西江人敬祭祖宗的盛大節日,是苗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最高體現。據説西江苗族的祖先是豬年遷到西江的,豬年至豬年恰合一個小甲子(20xx年)。20xx年一次鼓藏節也就約定俗成。西江鼓藏節是一個規矩嚴格、習俗繁多的節日。殺豬那天要聽“鼓藏頭”家凌晨五點以前殺叫的聲音以後,四邊人才能動手。鼓藏節到來的頭兩年,規定第一年(豬年)為起鼓(引鼓),要跳蘆笙至少七天,最多九天。跳蘆笙首先由“鼓藏頭”家的姑娘先起頭跳兩圈,其餘村寨的男女才能進場去載歌載舞。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9

各位旅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全球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今天的導遊小楊,大家也可以叫我楊導。我今天會把我所知到的都全部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今天旅途有更多收穫,也祝大家旅途愉快。①我們現在所在地就是西江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接成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據20xx年統計西江千户苗寨現共住1288户,人口6000餘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百分之99.5,所以我們可以説苗族大本營在貴州,貴州苗族大本營在西江。②苗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苗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浸滿有密切的聯繫,他們之間是一種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所以説,苗族來源於皇帝時代的九黎、堯舜禹時代的三苗,而商周時代的荊蠻則是三苗的遺裔,由於一些歷史原因苗族人經過幾次大遷徒最終到達了位於西南部的貴州,並在這裏紮下了根,創造出了具有貴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貴州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貴州集中了全國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③苗族素來聚族而居形成大大下下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雜居,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就是苗族人傳統建築---吊腳樓,吊腳樓是苗族人勤勞的象徵,西江千户苗寨吊腳樓的營造技藝遠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幹欄式建築,可見苗家吊腳樓由來甚久貴州是一個青山秀水的地方,苗族同胞的村寨多依山建築,形成了獨特的居住風格,住房以木結構為主,多數為兩層,少數為三層,在山腰上的多為吊腳樓,前為房樓後為平房,下層堆放柴草和關畜生。二樓住人,如有三樓則是用於堆放穀物之類,在吊腳二樓通常設置一種有特色的椅子,由於苗族美麗的姑娘們喜歡在上面坐着刺繡,

所以被命名“美人靠”,苗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10

“多彩貴州,風情黔東南、好客之州、歌舞之州!”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來到西江千户苗寨,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在接下來前往景區的途中請允許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於貴州凱里的東南部,距離州府凱里39千米,是全國最大的苗寨。苗寨有1250多户人家,5600多人,苗族佔據全寨總人口99%,所以自古就有“千户苗寨”“西江大寨”的美譽。全寨有溪水四條,分別匯人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環繞寨腳而過,把寨子一分為二,北面有3個苗寨,南面有4個苗寨。那麼西江是什麼意思呢?西江是苗語“雞講”的音譯,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就好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館,一篇展現着苗族發展的史詩,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十分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苗族漫長曆史和發展的首選之地。淳樸的民風,傳承千年的節日以及精緻美麗的服飾都是這座博物館的展品、這首篇章的美麗詩句。

西江苗寨的人們向來十分好客,無論在節日還是平時,有客人來到苗家,主人就會雙手捧來一碗碗的米酒,敬給客人,表達自己對於客人的歡迎。要是遇到節日,這禮節就會更加隆重了,每到苗節的時候,每家每户就會做上甜酒、煮凍魚來款待客人。

都説“花衣銀裝賽天仙”,西江千户苗寨苗族的服飾也是鮮彩奪目。這裏的女青年到節日時就會盛裝打扮一番,她們頭戴銀花、銀梳,包上銀圍布片,戴銀耳環,項上掛着三到四隻花紐式銀圈,手上戴上三四隻銀手鐲,全身打扮得銀光閃閃,十分的漂亮。苗族的服飾通常是大花便衣,在衣服的衣角、衣袖、揹帶上面繡着花、草、鳥、魚等圖案。因為過去的西江苗族都是穿黑色的長袍、戴黑色的頭巾,所以這裏服飾又被稱為黑苗。

外國人都説中國人十分喜歡過節,西江更是如此,其中以祭鼓節和苗族年最為出名。祭鼓節是黔東南苗族的傳統節日,最隆重的大多是十三年一次。他們常常會在八月份選擇一個平穩的日子“醒鼓”,就是把上一次祭鼓節使用的一對祖鼓喚醒。喚醒的方法通常是到藏鼓洞,把放在鼓樓裏面又或者把鼓放到新鼓主的村子裏。之後再經過造新鼓、摒舊鼓等一系列的活動,最後把鼓放回藏鼓洞裏面封存,從此就不準使用了,整個祭鼓節大約要花費10多天。據説要是遇到了豬年,那祭鼓節和苗節就可以一起過了。那麼接下來就請大家隨我走進苗寨去體會這裏獨有的風景。

各位遊客朋友,進入苗寨首先映人眼簾的就是我們眼前的特有民居——吊腳樓了。西江的村寨所在的地方大多都是靠山面水,所以在建造房子的時候通常會利用山傾斜度較大或者是山谷靠近水的那一面,房子前面的半部分會臨空懸出,最後就形成了我們眼前這些玲球起伏的吊腳樓了。我們可以看到吊腳樓的建築大多是用木材建造的,整個建築沒有使用一釘一鉚,全都是用榫卯連接的,所以吊腳樓的建築工藝十分巧妙。這裏的建築風格也是十分具有特色,要是從我們的苗寨觀景台俯瞰,只見那吊腳樓層層疊疊,呈現出金字塔的形狀,十分壯觀。大家可以來猜猜這個吊腳樓下層是幹什麼用的呢?沒錯,就是用來關牲口或用來堆放物品的。同時這裏還起到通風、防潮的作用。

遊客朋友們,我們可以看到在吊腳樓的四周都有靠椅,這就是當地有名的美人靠。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女子不能拋頭露面,所以古時候的閨中的女孩子不能輕易下樓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遙望外面的世界[因為這個原因就把這個靠椅稱為“美人靠”。美人靠是一種下設條棄,上連靠欄的木製建築,因為向外探出的靠背彎曲似鵝頸,所以又把它稱為鵝頸椅。那麼現在的美人椅主要就是用來乘涼、觀景和休息用的了。

遊客朋友們,除了吊腳樓,風雨橋也是西江苗寨的重要建築之一。風雨橋也叫作花橋,主要流行於湖南、貴州、廣西等地。因為為行人起到了一個遮風避雨的作用,所以就把它稱為風雨橋。風雨橋是一種集橋、廊、亭三者為一體的橋樑建築,一共分為由下、中、上三部分組成:下部主要就是橋墩,中部是橋面,上面的就是橋面廊亭。傳統的風雨橋和吊腳樓一樣沒有用一根鐵釘,都是採用榫卯技術連接整體的。我們可以看到風雨橋上面修建了很多層的塔、一亭,每一層都有檐角翹起來繪鳳雕龍;在塔頂上面我們還可以看到寶葫蘆、千紙鶴等吉祥物,十分精緻。

現在的西江苗寨一共有七座風雨橋,他們在原來木質的基礎上還採用水泥和木材混合的結構,大大增強了風雨橋的堅實性和抵禦洪水能力。

現在請各位遊客朋友就在這風雨橋休息一會兒,我們再到下一處景點。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百節之鄉”的貴州黔東南,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張琴,“張揚個性,如鼓似琴”,大家可以直接叫我張導,現在我們開始走進國家級4A級旅遊景區——西江苗寨。

苗家招待客人以酒為重,苗族同胞們將以他們最高的接待禮儀——十二道迎賓攔路酒來迎接我們。喝酒方法何其多,唯有此處最特別,只要你的手碰到了牛角酒杯就必須得喝完,所以我們酒量略差的朋友,只要用嘴對着苗族姑娘們手上的牛角酒杯輕輕嘗一口即可。

西江苗寨位於雷山縣東北面,距縣城37公里,距州府凱里39公里。寨內有1288户人家,居民近6000人,為全國最大最典型的苗寨,因此被稱為“千户苗寨”,西江是苗語“雞講”漢譯而來,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這裏保留着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態。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河谷,源於雷公坪的白水河,穿寨而過。這是苗家的風雨橋,出於改善村寨風水條件和方便居民生活,多數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風雨橋,以關風蓄氣和擋風遮雨。

這裏的建築以木質吊腳樓為主,為穿鬥式歇山頂結構,層層吊腳樓依山勢而建。吊腳樓一般為三層,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圈養牲畜和家禽;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卧室和廚房。大家是不是看到堂屋外側建有一個很特別的靠椅呢?那叫“美人靠”,主要用於觀景、乘涼,有這樣的説法,“美人靠上靠美人,不是美人俏三分”;第三層用來存放糧食和雜物。

西江苗寨最不缺的就是節日,其中“過苗年”,“牯髒節”尤為隆重。“長桌宴”是苗族過苗年的喜慶方式,也是苗家最隆重的待客禮儀,家家户户都會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龍似的一長條,排上數百米,桌上擺着臘肉、酸菜、酸湯魚等苗家特色菜餚,一會大家就能親身體驗了。“牯髒節”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着盛裝,跳蘆笙舞等,並邀親朋好友共聚一堂,以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是一個“以歌養心,以舞養身,以酒養神”的民族。我們現在來到的是蘆笙場,也是苗族同胞們展現歌舞才藝的地方。蘆笙舞是苗族一種流行最廣的舞蹈,集舞蹈、雜技、體育、音樂為一體。説到舞蹈,那被譽為“東方迪斯科”的反排木鼓舞就更是熱情奔放了。我們現在聽到的是苗族飛歌,其音調高昂,氣勢雄渾,是一種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歌曲形式。大家有空的話可以常來西江苗寨學習苗家人的才藝,苗族還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看到這塊石碑刻着的“以美麗回答一切”7個字,是文學大師餘秋雨先生在游完西江苗寨時情感誘發題寫的。這條街叫“遊方街”,大家猜猜“遊方”是什麼意思?“遊方”是苗語談戀愛的意思。每逢農閒時節晚上8—9點,這裏聚滿了水靈的苗族姑娘和健壯的苗族小夥,他們山歌對唱讓遊方街熱鬧非凡。

歷史上,西江實行自主管理內部事務。清政府在苗疆實行“改土歸流”後,西江苗寨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轄,一些自然領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負責主持祭祀活動的牯藏頭和負責安排農業生產的活路頭仍得以世襲保留。

在觀景台上觀望整個西江苗寨,像一個巨型的牛角,又像一隻卧着的玉兔。

苗族服飾多種多樣,色彩豔麗,素有“無字之史書”,“繡在衣服上的歷史”之美譽。

現在我們前往的是西江之旅的最後一站——西江苗族博物館,其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一座集學術研究、參觀與表演為一體的中型苗族博物館。內設有服飾、醫藥、歷史和生活等11個展館,館內收藏文物300多件,大家可以慢慢參觀。

各位遊客朋友,品味了苗家人的十二道迎賓攔路酒,踏着苗族的飛歌,西江苗寨之旅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配合,苗寨故事多,充滿喜和樂,人生境界真善美,這裏都包括,歡迎大家下次再來苗寨做客!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12

西江千户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距離縣城36km,距離黔東南州州府凱里35km,距離省會貴陽市約260km。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遠近聞明的銀匠村,苗族銀飾全為手工製作,其工藝具有極高水平。西江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曆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西江牯藏節、苗年,聞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着一部苗族發展的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台。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曆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西江牯藏節、苗年,聞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着一部苗族發展的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台。

"自古苗人住高山",西江1200多户民居中絕大多數修建在70多度左右的陡坡上。能工巧匠們用智慧的雙手在這苗嶺,深處建造了一座氣勢雄偉、宏大磅礴,讓人驚歎的天上樓閣口每一幢木樓的房基,都用石塊堆砌而成,坡度越陡,所砌的房基也就越高,為穩固起見,房基還分兩級甚至三級。依山就勢,西江的"吊腳樓"實際為"吊腳半邊樓",在苗語中意為"把平房抬起來的樓"。

千户苗寨每排的最外一棵柱子齊二樓樓板處栽下,成懸在半空狀。這些房屋全以榫頭銜接,可歷百年風雨不傾斜,造就這些房屋均為無圖作業,全憑一把尺子,一根墨線,一把銼子,一把斧頭來完成,造型結構全在師傅的記憶西江房屋的屋面依山勢而定朝向,一般為坐西朝東,坐南朝北,層頂全蓋以小青瓦。户與户之間有小青石鋪砌的小道連接,整濟衞生、舒適清爽,吊腳木樓櫛比相連,次第升高,整座苗寨天然地形成一對偌大的鉚,為山區坡地房屋建築的典範,被建築界贊為"民族建築之瑰寶"。

銀飾、刺繡是苗族婦女不可缺少的飾物。西江的苗族銀飾工匠製作的,銀飾品工藝精巧,造型獨特,飛針走線,把生產生活,人的靈氣,圖騰崇拜融為一體,繡活一方山水的苗族刺繡,想象豐富,創作誇張,色彩鮮豔,繡制的珍禽走獸,奇花異草詡詡如生,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書",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中的奇葩。

"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這是流傳於雷山的民謠,也是雷山少數民族同胞生活習俗的體現。而西江這塊苗族聚集地'又是節日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凸其中最莊嚴、最講規矩、持續時間最長也最神祕的是20xx年一次的鼓藏節,即祭祀祖宗的大典。過節時,三親六戚紛至沓來,客人們抬着糯米飯、鮮魚、活鴨、滿載殷切情感來一同祭祖慶豐收。為準備這十三年一遇的節日,家家豬滿圈,糧滿倉,户户殺豬過年。西江苗族兒女是最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三當地民歌"西江是個好地方,綠樹蔭蔭繞寨旁,農閒時節更衣裝,蘆笙場上歌舞忙",可見西江歌舞的形式和熱衷程度。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13

各位旅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全球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今天的導遊小趙,大家也可以叫我趙導,西江千户苗寨導遊詞。我今天會把我所知到的都全部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今天旅途有更多收穫,也祝大家旅途愉快。我們現在所在地就是西江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接成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據20xx年統計西江千户苗寨現共住1288户,人口6000餘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百分之995,所以我們可以説苗族大本營在貴州,貴州苗族大本營在西江。苗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苗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浸滿有密切的聯繫,他們之間是一種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所以説,苗族來源於皇帝時代的九黎、堯舜禹時代的三苗,而商周時代的荊蠻則是三苗的遺裔,由於一些歷史原因苗族人經過幾次大遷徒最終到達了位於西南部的貴州,並在這裏紮下了根,創造出了具有貴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貴州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貴州集中了全國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苗族素來聚族而居形成大大下下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雜居,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就是苗族人傳統建築---吊腳樓,吊腳樓是苗族人勤勞的象徵,西江千户苗寨吊腳樓的營造技藝遠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幹欄式建築,可見苗家吊腳樓由來甚久貴州是一個青山秀水的地方,苗族同胞的村寨多依山建築,形成了獨特的居住風格,住房以木結構為主,多數為兩層,少數為三層,在山腰上的多為吊腳樓,前為房樓後為平房,下層堆放柴草。

二樓住人,如有三樓則是用於堆放穀物之類,在吊腳二樓通常設置美人靠由於苗族美麗的姑娘們喜歡在美人靠上坐着刺繡,所以命名美人靠20xx年5月20日,苗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苗族節日很多:苗年、吃新節、四月八等等,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苗族是一個充滿激情的民族,苗族人在他們的許多節日中會載歌載舞,苗族有與侗族齊名的,苗族飛哥以及有東方迪斯科,美譽的苗族反排木鼓舞,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反排木鼓舞和苗族飛哥,木鼓舞動作粗狂豪放,灑脱和諧瀟灑剛勁,激越豪邁,熱情奔放,表現啦,山區苗族人民頑強的氣質和堅強的生命力,她是苗族舞蹈的精華,是苗族文化活動的活化石,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飛哥的音調高亢嘹亮,豪邁奔放,明快。唱時聲振山谷,有強烈的感染力,千户苗寨有一個每十三年一次的牯髒節是苗族人最看重的盛會。

西江可以説是活生生的苗族文化博物館,在西江可以瞭解到苗族的各種文化習俗,而苗家長桌宴就是其中之一,苗家長桌宴少則幾十人,多則可達3000多人,食物也是十分具有苗族特色。苗族的飲食以大米,包穀為主,特別喜歡吃酸辣味的食物,如酸湯,酸菜等,在當地越有種説法,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轉轉。在當地可謂家家有酸,餐餐有酸,樣樣有酸,當然辣味食品更是不可缺少,菜菜放辣,另外苗族人還特別喜歡飲酒,苗族人熱情好客,重情義,講信用。在苗家做客會感覺到備受優待,苗族飲食文化可以説是中國少數民族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西江不愧是個好地方,20xx年中國著名作家餘秋雨先生在西江參觀後都不驚讚道,西江---以美麗回答一切,下面我們將要到的是遊方坪,苗族有固定的遊方坪,或遊方坡,供青年男女談戀愛,遊方多以對歌的形式香火表達愛意,這種公開戀愛只要徵得家長同意就可以結婚,西江苗族博物館,主要展示苗族文化、習俗、藝術,文物等,黔東南州目前在西江打造成一個旅遊品牌所以西江的基礎設施十分齊全,政府的一些政策在提高苗族同同胞們的生活水平同時也為旅客們提供了便利,好了欣賞了這麼多的苗族建築和多彩的苗族風情以及他們深遠古樸的歷史文化想必大家收穫頗多,那麼我們的西江之行就到這結束了,相信大家對苗族文化都有了一一定的瞭解,歡迎大家再次到西江來旅遊,再次為大家服務。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14

各位旅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全球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今天的導遊小楊,大家也可以叫我楊導。我今天會把我所知到的都全部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今天旅途有更多收穫,也祝大家旅途愉快。①我們現在所在地就是西江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接成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據20xx年統計西江千户苗寨現共住1288户,人口6000餘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百分之99.5,所以我們可以説苗族大本營在貴州,貴州苗族大本營在西江。②苗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苗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浸滿有密切的聯繫,他們之間是一種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所以説,苗族來源於皇帝時代的九黎、堯舜禹時代的三苗,而商周時代的荊蠻則是三苗的遺裔,由於一些歷史原因苗族人經過幾次大遷徒最終到達了位於西南部的貴州,並在這裏紮下了根,創造出了具有貴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貴州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貴州集中了全國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③苗族素來聚族而居形成大大下下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雜居,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就是苗族人傳統建築---吊腳樓,吊腳樓是苗族人勤勞的象徵,西江千户苗寨吊腳樓的營造技藝遠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幹欄式建築,可見苗家吊腳樓由來甚久貴州是一個青山秀水的地方,苗族同胞的村寨多依山建築,形成了獨特的居住風格,住房以木結構為主,多數為兩層,少數為三層,在山腰上的多為吊腳樓,前為房樓後為平房,下層堆放柴草和關畜生。二樓住人,如有三樓則是用於堆放穀物之類,在吊腳二樓通常設置一種有特色的椅子,由於苗族美麗的姑娘們喜歡在上面坐着刺繡,

所以被命名“美人靠”,苗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苗族之都—西江千户苗寨。俗話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要名師來開路,導遊來帶路。”我叫依依,大家可以叫我小依,非常榮幸能給大家做導遊;在旅途中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還請大家及時提出,我將盡我所能為各位解答,在這裏我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澳大利亞人類學家格迪斯在他的著作《山地的移民》裏寫道,世界上有兩種苦難的移民,一遍佈世界沒有自己家園的猶太人;二是幾千年來不斷遷徙的中國苗族。而西江這個地方就是苗族第五次大遷徙的主要集結地。西江苗族最早約在西漢漢文都時遷徙到這裏的距今也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所以西江也可以叫千年古寨。到目前為止,西江有1288户人家,接近6000人,因此又稱千户苗寨。這裏是中國最大的苗族,也是世界最大的苗寨。

給大家大概説了西江的概況,想必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到的想要講到它了吧!我們前面就是觀景台了。

苗族是一個悲壯的民族,經歷了五次大遷徙最後逃亡到這裏定居,西江苗族來到這個四面環山的山谷裏,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所以選擇在這裏定居也是考慮到一定的戰略作用。在苗族呢有這樣一種説法,水灣越大的地方,就越能夠狙擊財富、狙擊人才。大家看西江是不是處在一個大水灣裏呢!前環水、背靠山、左青龍、右白虎。這裏彙集了天地的靈氣,真是一塊風水寶地!

人們都説“玩在西江,看在西江,更要醉在西江”在千户苗寨裏穿行,猶如穿梭於這個古樸苗苗族文化的歷史時空中!

寨中層層疊疊的吊腳木樓,從河兩岸依着山勢迤邐向上展開,房前屋後,茂篁點綴;寨腳寨頂,楓葉掩映。是如此的氣勢恢宏!每到黃昏時分,千家萬户都亮起了各自家的燈,隨着天色越來越暗,苗寨變成了燈的海洋,那場景就更璀璨、更醉人了!

説到吊腳木樓,它可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依山而建不僅節約了用地;聚集在一起還可以抵禦外敵。吊腳樓一般為三層,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養家畜或用作廁所。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卧室和廚房。第三層用來存放穀物、飼料等生產生活資料。吊腳樓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二樓寬敞明亮的走廊上,有一種典型欄杆,它叫“美人靠,”苗語叫“豆安息;”是姑娘們刺繡、打扮、唱歌的地方。

朋友們注意啦,現在在我們眼前的這座橋就是風雨橋了,“風雨橋”意為遮風擋雨的橋,它既可以行人也能夠給想乘涼休息的人提供一個很舒適的地方。這裏一到晚上,還有着很多當地的青年男女在這“遊方”大家可能會奇怪,“遊方”是什麼呀,就由我來告訴大家把。“遊方”就是苗族青年男女談戀愛的意思,參加遊方的青年男女都會盛裝打扮自己來吸引愛慕者。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如果各位對苗族戀愛的地方感興趣的話,那今晚不妨邀請您的心上人來這裏感受着温馨而浪漫的夜晚吧。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橋頭的樹,這樹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呢?這就是西江的保寨樹—楓香樹。樹老,任其死亡,枯爛倒地。誰都不能砍伐或傷害。這種對楓香樹的崇拜,同時也寓意苗族人的心酸歷史,逐鹿之戰,黃帝使計擒獲蚩尤,用楓木做成桎梏,因而殺之。苗族先民為避戰亂而遷徙,每到一處都要看是否有楓香樹,有則有祖先神靈存在。

在西江有句話叫做“大節三六九,小節年年有”,這説明了苗族的民間節日豐富多彩。其中最隆重的是鼓藏節,又叫祭鼓節,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大典活動。每十三年過一次,過一次就要連續過三年。其次是苗年,它分三次過,為初年、大年、末年。苗年是苗族人為慶祝豐收而過的節日,過苗年要吃“長桌宴”,桌上擺滿了豐盛的飯菜。除此之外,“長桌宴”又是苗家隆重的待客之道,因此待會大家可有口福了呢!

在清雍正以前,地方事務多由自然領袖管理,西江苗族的自然領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鼓藏頭”、“活路頭”等。“方老”是自然地方的最高領袖;“寨老”是每個苗寨的最高領袖;“鼓藏頭”負責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動,祭祀用的神器銅鼓就是放在鼓藏頭的家裏;“活路頭”則主持安排農業生產,是苗寨農業部部長。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這非常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腳樓就是我們西江的苗族博物館。這裏所陳列的物品都展現了苗族文化習俗、藝術、文物等方面,是一座集學術交流與表演為一體的中型苗族博物館。在這裏,你可以恭耳聆聽到苗族祖先的足跡,透過時空看到苗族的過去點點滴滴。就讓我們一起進去感受這神奇的文化吧!

朋友們,我們的行程到這裏要結束了,穿行在古老而又神祕的西江苗寨裏,彷彿心靈接受了一次洗禮,思想得到了一次淨化。在這離別之際,送大家一句話:“我們常説因為生活我們不能失去工作,那反過來我們也不能因為工作而失去了生活,在這忙碌的工作之餘別忘了給自己留一份空間。”最後祝大家歸途一切順利。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16

大家好,歡迎來到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你們的導遊小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導,今天就有我來帶大家遊玩苗寨,希望大家玩兒的開心。

首先我來帶大家一起來觀賞一場由苗族人來演的表演,大家來看現在這裏正在表演的是蘆笙舞,它是吹蘆笙為主。蘆笙由竹子做成,長短不一,越長聲音越粗,越低聲音越尖越細。一邊吹蘆笙,一邊有人伴舞。這種舞是在盛大的節日裏來表示歡樂的。下一個表演的是錦雞舞。表演的姑娘都穿着戴着一條一條裙襬的裙子,身戴銀飾。從身後來看,就像一支支五彩繽紛的錦雞,這種舞是在重要的節日中跳的。大家聽,現在正在吹的,是用一片茶葉吹出的聲音。誓舞人們辛勤工作的歌曲。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售景台,從上面往下看是苗寨,村裏面都是最具特色的吊腳樓。吊腳樓依山靠水,結構為三層。下層一般放的都是雜物。二層住人,而且最有特色的是美人靠。由於苗族姑娘都喜歡坐在上面刺繡,所以因此得名。第三層則是堆放穀物的地方。吊腳樓的建築技藝已經列入國家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在我們的觀賞結束,大家可以四處轉轉,拍照,購物,六點在大門集合,祝大家遊玩愉快!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17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西江苗寨位於貴州凱里的東南,從雷山路口折向東北,位於雷公山東北面,距州府凱里39公里。是全國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1250多户。所以稱為“千户苗寨”。[url]西江[/url],是苗語“雞講”的音譯,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為苗族,自稱“嘎鬧”。西江苗寨位於雷山東北36千米處。這裏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户苗寨四面環山,重巒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雲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

西江苗寨,全寨苗族佔99%。黎平肇興侗寨有900多户 人家、3800餘人,故有“侗鄉第一寨”之稱。全寨有5個家族,每個家族有一座鼓樓,共5座鼓樓、5座花橋、5座侗戲樓,這些極富侗族建築特點的建築物至今保存完好。

在西江苗寨可以享用苗家風味特色晚餐,席間接受苗家少女飛歌敬酒,在苗家吊角樓美人靠(涼台欄杆,苗家稱為"美人靠")上觀千户苗寨萬家燈火。還可以觀賞銅鼓蘆笙表演,晚上可宿苗家吊腳樓。

西江苗寨,全寨有溪溝四條,分別匯入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環繞寨腳而過,將寨分為二:河北面是平寨、東引、羊排;南面是水寨、烏嘎、也好、南貴。河水灌溉沿溪的農田,流至掛丁河注入清水江。河上有一座水泥橋,溝通南北;還有一座公路橋。為欄杆型水泥橋,是寨內老少憩息、聚會和留客的地方。橋邊竹林青翠,橋下流水潺潺。西江苗寨四周被楓香樹、杉樹和青松圍繞。

西江苗寨人民向來好客。節日或平時,客人來到苗家,全家老少都熱情接待。主人雙手捧來一碗碗香噴噴的米酒,敬給客人喝,以示對客人的歡迎。若遇節日請酒迎客,禮節更十分隆重。日常飲食,以酸、辣、甜等食品為主。按季節備有酸菜、糟辣子、醃魚、醃肉、醃筍子、醃蕨菜。鮮魚煮酸湯,味美可口。每逢苗年,家家都做甜酒,煮凍魚款待客人;還喜歡上山採摘野菜,龍爪菜(蕨菜)是苗族人民喜愛的一種野菜。

民族服飾鮮豔奪目,花色品種多樣。女青年節日盛裝,頭戴銀花、銀梳,別簪銀角,包銀圍布片,戴耳環,項掛三至四隻花紐式銀項 圈;還有的着古式盛裝,穿大花便衣(衣角、衣肩、衣袖都訂上各式銀花片)、黑縐裙,外系二十四條花帶和大花圍腰;手上戴三四隻銀手鐲,全身打扮得銀光閃閃。

西江苗族婦女自幼喜歡繡花。有縐繡、平繡、疊繡和貼繡,龍以縐繡馳名。縐繡是用八股、十股或十二股花線織成各色花帶,然後繡上花、草、鳥、魚、蟲、獸等圖案,訂在衣領、衣袖、衣角、揹帶上,富於立體感。西江銀飾製作工藝精湛,馳名省內外。

西江被人們譽為“蘆笙的故鄉”。農曆六月“吃新節”,十月苗年“蘆笙節”,男女老少着節日盛裝,齊集蘆笙場,踏看蘆笙曲起舞。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18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苗族之都—西江千户苗寨。俗話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要名師來開路,導遊來帶路。”我叫依依,大家可以叫我小依,非常榮幸能給大家做導遊;在旅途中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還請大家及時提出,我將盡我所能為各位解答,在這裏我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澳大利亞人類學家格迪斯在他的著作《山地的移民》裏寫道,世界上有兩種苦難的移民,一遍佈世界沒有自己家園的猶太人;二是幾千年來不斷遷徙的中國苗族。而西江這個地方就是苗族第五次大遷徙的主要集結地。西江苗族最早約在西漢漢文都時遷徙到這裏的距今也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所以西江也可以叫千年古寨。到目前為止,西江有1288户人家,接近6000人,因此又稱千户苗寨。這裏是中國最大的苗族,也是世界最大的苗寨。

給大家大概説了西江的概況,想必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到的想要講到它了吧!我們前面就售景台了。

苗族是一個悲壯的民族,經歷了五次大遷徙最後逃亡到這裏定居,西江苗族來到這個四面環山的山谷裏,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所以選擇在這裏定居也是考慮到一定的戰略作用。在苗族呢有這樣一種説法,水灣越大的地方,就越能夠狙擊財富、狙擊人才。大家看西江是不是處在一個大水灣裏呢!前環水、背靠山、左青龍、右白虎。這裏彙集了天地的靈氣,真是一塊風水寶地!

人們都説“玩在西江,看在西江,更要醉在西江”在千户苗寨裏穿行,猶如穿梭於這個古樸苗苗族文化的歷史時空中!

寨中層層疊疊的吊腳木樓,從河兩岸依着山勢迤邐向上展開,房前屋後,茂篁點綴;寨腳寨頂,楓葉掩映。是如此的氣勢恢宏!每到黃昏時分,千家萬户都亮起了各自家的燈,隨着天色越來越暗,苗寨變成了燈的海洋,那場景就更璀璨、更醉人了!

説到吊腳木樓,它可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依山而建不僅節約了用地;聚集在一起還可以抵禦外敵。吊腳樓一般為三層,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養家畜或用作廁所。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卧室和廚房。第三層用來存放穀物、飼料等生產生活資料。吊腳樓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二樓寬敞明亮的走廊上,有一種典型欄杆,它叫“美人靠,”苗語叫“豆安息;”拭娘們刺繡、打扮、唱歌的地方。

朋友們注意啦,現在在我們眼前的這座橋就是風雨橋了,“風雨橋”意為遮風擋雨的橋,它既可以行人也能夠給想乘涼休息的人提供一個很舒適的地方。這裏一到晚上,還有着很多當地的青年男女在這“遊方”大家可能會奇怪,“遊方”是什麼呀,就由我來告訴大家把。“遊方”就是苗族青年男女談戀愛的意思,參加遊方的青年男女都會盛裝打扮自己來吸引愛慕者。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如果各位對苗族戀愛的地方感興趣的話,那今晚不妨邀請您的心上人來這裏感受着温馨而浪漫的夜晚吧。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橋頭的樹,這樹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呢?這就是西江的保寨樹—楓香樹。樹老,任其死亡,枯爛倒地。誰都不能砍伐或傷害。這種對楓香樹的崇拜,同時也寓意苗族人的心酸歷史,逐鹿之戰,黃帝使計擒獲蚩尤,用楓木做成桎梏,因而殺之。苗族先民為避戰亂而遷徙,每到一處都要看是否有楓香樹,有則有祖先神靈存在。

在西江有句話叫做“大節三六九,小節年年有”,這説明了苗族的民間節日豐富多彩。其中最隆重的誓藏節,又叫祭鼓節,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大典活動。每十三年過一次,過一次就要連續過三年。其次是苗年,它分三次過,為初年、大年、末年。苗年是苗族人為慶祝豐收而過的節日,過苗年要吃“長桌宴”,桌上擺滿了豐盛的飯菜。除此之外,“長桌宴”又是苗家隆重的待客之道,因此待會大家可有口福了呢!

在清雍正以前,地方事務多由自然領袖管理,西江苗族的自然領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鼓藏頭”、“活路頭”等。“方老”是自然地方的最高領袖;“寨老”是每個苗寨的最高領袖;“鼓藏頭”負責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動,祭祀用的神器銅鼓就是放在鼓藏頭的家裏;“活路頭”則主持安排農業生產,是苗寨農業部部長。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這非常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腳樓就是我們西江的苗族博物館。這裏所陳列的物品都展現了苗族文化習俗、藝術、文物等方面,是一座集學術交流與表演為一體的中型苗族博物館。在這裏,你可以恭耳聆聽到苗族祖先的足跡,透過時空看到苗族的過去點點滴滴。就讓我們一起進去感受這神奇的文化吧!

朋友們,我們的行程到這裏要結束了,穿行在古老而又神祕的西江苗寨裏,彷彿心靈接受了一次洗禮,思想得到了一次淨化。在這離別之際,送大家一句話:“我們常説因為生活我們不能失去工作,那反過來我們也不能因為工作而失去了生活,在這忙碌的工作之餘別忘了給自己留一份空間。”最後祝大家歸途一切順利。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19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千户苗寨,是中國僅有的,世界無雙的千户苗寨。1285户苗家的木質吊腳樓依山而建,層層相疊,鱗次櫛比,氣勢恢弘。西江是苗語音譯,意為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西江千户苗寨由於聚居着眾多的苗族人,被譽為“苗都”。在這層層疊疊、高低錯落的苗寨深處,隱藏着太多的傳奇和神祕。

外人來到西江,尚未進到寨內,無不為其巨大的規模與恢宏氣勢所震撼:與其説這是個村寨,不如説是一片森林,一片由吊腳木樓組成的森林,自山頂直鋪到山腳,將整座山都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等到傍晚時分,寨子裏炊煙四起,彙集在半空中如雲如霧,那場景,就更加難以形容。寨子座落於河谷,四面羣山環抱,重巒疊嶂。源於雷公坪的白水河蜿蜒流淌,穿寨而過。河水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層層疊疊的吊腳木樓,從河兩岸依着山勢,迤邐向上展開,連綿成片的紅彤彤板壁,在陽光照射下,一片輝煌。

西江千户苗寨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為全省13個保護與建設的民族鄉鎮之一、被譽為"苗族民族文化藝術館",是研究苗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西江有遠近聞名的銀匠村,苗族銀飾製作具有極高水平。苗族銀飾如大角銀、小角銀、銀冠、銀衣等的珍品大多出自西江。

西江鼓藏節(苗年),聞名四海,小節年年有,大節20xx年一次,鼓藏節集中展現苗族的蘆笙、銅鼓、銀飾、服飾、挑花刺繡、婚嫁喜慶、鬥牛、鬥雞、對歌、年飯等民族風情,售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最佳時機。苗寨,就像一個現代的人走進一座歷史博物館,當 撫摸着那些歷史文物的時候,就想到咱們人類祖先的一種生存狀態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20

各位旅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全球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今天的導遊小楊,大家也可以叫我楊導。我今天會把我所知到的都全部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今天旅途有更多收穫,也祝大家旅途愉快。①我們現在所在地就是西江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接成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據20xx年統計西江千户苗寨現共住1288户,人口6000餘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百分之99.5,所以我們可以説苗族大本營在貴州,貴州苗族大本營在西江。②苗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苗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浸滿有密切的聯繫,他們之間是一種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所以説,苗族來源於皇帝時代的九黎、堯舜禹時代的三苗,而商周時代的荊蠻則是三苗的遺裔,由於一些歷史原因苗族人經過幾次大遷徒最終到達了位於西南部的貴州,並在這裏紮下了根,創造出了具有貴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貴州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貴州集中了全國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③苗族素來聚族而居形成大大下下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雜居,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就是苗族人傳統建築---吊腳樓,吊腳樓是苗族人勤勞的象徵,西江千户苗寨吊腳樓的營造技藝遠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幹欄式建築,可見苗家吊腳樓由來甚久貴州是一個青山秀水的地方,苗族同胞的村寨多依山建築,形成了獨特的居住風格,住房以木結構為主,多數為兩層,少數為三層,在山腰上的多為吊腳樓,前為房樓後為平房,下層堆放柴草和關畜生。二樓住人,如有三樓則是用於堆放穀物之類,在吊腳二樓通常設置一種有特色的椅子,由於苗族美麗的姑娘們喜歡在上面坐着刺繡,

所以被命名“美人靠”,苗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千户苗寨導遊詞 篇21

歡迎來到全球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今天的導遊小趙,大家也可以叫我趙導。

我今天會把我所知到的都全部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今天旅途有更多收穫,也祝大家旅途愉快。我們現在所在地就是西江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接成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據20xx年統計西江千户苗寨現共住1288户,人口6000餘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百分之995,所以我們可以説苗族大本營在貴州,貴州苗族大本營在西江。苗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苗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浸滿有密切的聯繫,他們之間是一種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所以説,苗族來源於皇帝時代的九黎、堯舜禹時代的三苗,而商周時代的荊蠻則是三苗的遺裔,由於一些歷史原因苗族人經過幾次大遷徒最終到達了位於西南部的貴州,並在這裏紮下了根,創造出了具有貴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貴州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貴州集中了全國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苗族素來聚族而居形成大大下下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雜居,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就是苗族人傳統建築---吊腳樓,吊腳樓是苗族人勤勞的象徵,西江千户苗寨吊腳樓的營造技藝遠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幹欄式建築,可見苗家吊腳樓由來甚久貴州是一個青山秀水的地方,苗族同胞的村寨多依山建築,形成了獨特的居住風格,住房以木結構為主,多數為兩層,少數為三層,在山腰上的多為吊腳樓,前為房樓後為平房,下層堆放柴草。

二樓住人,如有三樓則是用於堆放穀物之類,在吊腳二樓通常設置美人靠由於苗族美麗的姑娘們喜歡在美人靠上坐着刺繡,所以命名美人靠20xx年5月20日,苗族吊腳樓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苗族節日很多:苗年、吃新節、四月八等等,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苗族是一個充滿激情的民族,苗族人在他們的許多節日中會載歌載舞,苗族有與侗族齊名的,苗族飛哥以及有東方迪斯科,美譽的苗族反排木鼓舞,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反排木鼓舞和苗族飛哥,木鼓舞動作粗狂豪放,灑脱和諧瀟灑剛勁,激越豪邁,熱情奔放,表現啦,山區苗族人民頑強的氣質和堅強的生命力,她是苗族舞蹈的精華,是苗族文化活動的活化石,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飛哥的音調高亢嘹亮,豪邁奔放,明快。

唱時聲振山谷,有強烈的感染力,千户苗寨有一個每十三年一次的牯髒節是苗族人最看重的盛會。

西江可以説是活生生的苗族文化博物館,在西江可以瞭解到苗族的各種文化習俗,而苗家長桌宴就是其中之一,苗家長桌宴少則幾十人,多則可達3000多人,食物也是十分具有苗族特色。苗族的飲食以大米,包穀為主,特別喜歡吃酸辣味的食物,如酸湯,酸菜等,在當地越有種説法,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轉轉。

在當地可謂家家有酸,餐餐有酸,樣樣有酸,當然辣味食品更是不可缺少,菜菜放辣,另外苗族人還特別喜歡飲酒,苗族人熱情好客,重情義,講信用。在苗家做客會感覺到備受優待,苗族飲食文化可以説是中國少數民族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西江不愧是個好地方,20xx年中國著名作家餘秋雨先生在西江參觀後都不驚讚道,西江---以美麗回答一切,下面我們將要到的是遊方坪,苗族有固定的遊方坪,或遊方坡,供青年男女談戀愛,遊方多以對歌的形式香火表達愛意,這種公開戀愛只要徵得家長同意就可以結婚,西江苗族博物館,主要展示苗族文化、習俗、藝術,文物等,黔東南州目前在西江打造成一個旅遊品牌所以西江的基礎設施十分齊全,政府的一些政策在提高苗族同同胞們的生活水平同時也為旅客們提供了便利。

好了欣賞了這麼多的苗族建築和多彩的苗族風情以及他們深遠古樸的歷史文化想必大家收穫頗多。

那麼我們的西江之行就到這結束了,相信大家對苗族文化都有了一一定的瞭解,歡迎大家再次到西江來旅遊,再次為大家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4wdon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