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寶塔山導遊詞

寶塔山導遊詞

寶塔山,古稱豐林山,宋時改名為嘉嶺山。現在人們又稱寶塔山。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寶塔山導遊詞,歡迎參考!

寶塔山導遊詞
寶塔山導遊詞篇1

寶塔山,古稱豐林山,宋時改名為嘉嶺山。現在人們又稱寶塔山。位於延安城東南方,海拔1135.5米,為周圍羣山之冠。寶塔山上視野開闊,林木茂盛,山林空氣清新,涼爽宜人,夏季平均氣温較內低3~4攝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2]。 寶塔建於唐代,高44米,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它是歷史名城延安的標誌,是革命聖地的象徵。在塔旁邊有一口明代鑄造的鐵鐘,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曾用它來報時和報警。此外山上還有長達260米的摩崖石刻羣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齊,岸石完整,是難得的石刻藝術。山上現已建成為寶塔山公園,林木葱鬱,環境優美。寶塔山是延安市的標誌性建築,是遊覽延安的必去之地。

寶塔建於唐代,高44米,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它是歷史名城延安的標誌,是革命聖地的象徵。寶塔山是延安市的標誌性建築,是遊覽延安的必去之地。 寶塔山下還有歷代遺留下來的摩巖刻字多處,范仲淹題刻的“嘉嶺山”隸書最著名,還有“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等題刻。寶塔山是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歷史文物與革命舊址合二而一的著名風景名勝區。

延安古名膚施,是西北的邊塞重鎮。宋代韓琦、范仲淹曾在此鎮守。寶塔山為歷代守將必去之處。寶塔塔高44米,9級,為八角形磚塔。塔內有階梯,可登塔頂。山上還有範公井、摘星樓、東嶽廟、嘉嶺書院、烽火台等古蹟。明延安知府顧延壽有詩曰:“嘉嶺疊疊椅晴空,景色都歸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樹綠,花枝低映碧流紅。幽僧棲跡煙霞塢,野鳥飛歸錦繡從。”塔底層兩個拱門門額上還分別刻有“高超碧落”、“俯視紅塵”字樣。塔旁還有鍾一口,明崇預年間鑄造,擊之聲徹全城。黨中央在延安時,曾以此報警。

此外山上還有長達260米的摩崖石刻羣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齊,岸石完整,是難得的石刻藝術。山上現已建成為寶塔山公園,林木葱鬱,環境優美。寶塔山是延安市的標誌性建築,是遊覽延安的必去之地,但你若是想拍攝寶塔的全景,還得上清涼山才行。

寶塔山下還有歷代遺留下來的摩巖刻字多處,范仲淹題刻的“嘉嶺山”隸書最著名,還有“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等題刻。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經常出現在詩人、畫家的筆下,人們歌頌寶塔,懷念寶塔,實際是在懷念延安歲月,歌頌延安精神,緬懷黨中央在延安的革命業跡,成了人們追尋當年,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

寶塔山導遊詞篇2

説到延安,隨即想起寶塔山。寶塔山是延安的標誌性建築,到延安,不可不去寶塔山。“幾回迴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詩人賀敬之《回延安》中的這一佳句,滿懷深情,頗為感人,現在引入導遊介紹延安的解説詞。

寶塔山,古稱豐林山,宋時改名嘉嶺山,現在人們又稱寶塔山。山頂上的那座寶塔,始建於唐代,現為明代建築,高44米,共九層,為平面八角形,樓閣式磚塔。北宋時,韓琦、范仲淹等一代名將在寶塔山屯兵設寨,戍邊禦敵,留下眾多古蹟。近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這裏洞察世界風雲,創建了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大本營。它是歷史名城延安的標誌,也是中國革命聖地的標誌和象徵。據導遊介紹,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曾派飛機來轟炸寶塔山,結果誤炸別處,寶塔山完好無損。“此乃天意!”聞者無不感慨。

寶塔山位於延安城東南方,海拔1135.5米,為周圍羣山之冠,配得上“巍巍”二字。山上遍佈各種名貴喬灌木,林木茂盛,空氣清新,登上山頂,涼風拂面,暑氣頓消。山頂視野開闊,放眼望去,棗園優美的風景襯映着高大的偉人雕像,楊家嶺紅旗飄飄,王家坪綠樹行行,一處處紅色遺址流動着人潮,全城風光盡收眼底。寶塔山下,濱河花園旁的鬧市街區,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一派繁華景象。寶塔山猶如一位歷史老人,見證了延安滄桑鉅變,與祖國同步發展,日新月異,高歌猛進。

寶塔山導遊詞篇3

寶塔山,古稱豐林山,宋代以後稱嘉嶺山,位於延安城區中心,海撥1135.5米。建於唐代,高44米,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在塔旁邊有一口明代鑄造的鐵鐘,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曾用它來報時和報警。此外山上還有摩崖石刻羣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齊,岸石完整,是難得的石刻藝術。山上現已建成為寶塔山公園,林木葱鬱,環境優美。寶塔山是遊覽延安的必去之地,是中國革命聖地延安的重要標誌和象徵。

寶塔山為歷代守將必去之處。山上還有範公井、摘星樓、東嶽廟、嘉嶺書院、烽火台等古蹟。明延安知府顧延壽有詩曰:“嘉嶺疊疊椅晴空,景色都歸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樹綠,花枝低映碧流紅。幽僧棲跡煙霞塢,野鳥飛歸錦繡從。”塔底層兩個拱門,門額上分別刻有“高超碧落”、“俯視紅塵”字樣。塔旁有鍾一口,明崇預年間鑄造,擊之聲徹全城。山下還有歷代遺留下來的摩巖刻字多處,范仲淹題刻的“嘉嶺山”隸書最著名,還有“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等題刻。眾口一詞:“只有登上寶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周等老一輩革命家,xx、李鵬、朱鎔基、李瑞環、xx、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登臨寶塔山,視察革命聖地的變遷。

寶塔山傳説

在歷史上,延安寶塔山的存在,是與"黃金鎖骨菩薩"的故事聯繫在一起的。《續玄怪錄》和《太平廣記》卷101"延州婦人"條目記載:"昔,延州有婦人,白皙,頗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與之遊,狎暱薦枕,一無所卻。數年而歿,州人莫不悲惜,共醵喪具,為之葬焉。以其無家,瘞於道左。大曆中(公元776-779年),忽有胡僧自西域來,見墓,遂趺坐,具禮焚香,圍繞讚歎數日。人見,謂之日:此一淫縱女子,人盡夫也。以其無屬,故瘞於此,和尚何敬耶?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聖,慈悲喜捨,世俗之慾,無不徇焉。此即鎖骨菩薩,順緣已盡。聖者雲耳不信,即啟以驗之。眾人即開墓,視遍身之骨,鈎結皆如鎖狀。果如僧言。州人異之,為設大齋,起塔焉。"可以看出,書中描述的延州婦人其實是鎖骨菩薩的化身,她為了普度眾生,不惜忍辱負重滿足人間私慾,死後又遭世人鄙視,後被胡僧説破,即啟發民眾'知恥'而覺悟,併為其設大齋,建寶塔,這就是教化的力量。這一傳説也印證了我國唐、宋特定時期內,佛教盛行的歷史事實。

而在民間,寶塔的傳説則來源於口口相傳,其中富有代表性的是寶塔區居民蘇世勝和曹淑珍傳承父輩講述、整理而來的"惡龍之爭"和"紅毛鍵牛下凡"之説。一説認為大唐天寶年間,膚施縣(延安舊稱)是南北上下交通要塞,市井繁榮,不想來了兩條惡龍傷食人畜,鄉民叫苦連天。玉皇大帝命眾神下凡修建 "鎮邪塔", 九級塔身,中間放置一尊金人像,從此膚施縣災患平息,兩條惡龍被"金人"所縛,也逐漸變得温順善良起來。另一説則大致是講有隻紅毛鍵牛下凡後濫傷無辜,食人性命,黎民百姓只能逃荒要飯。有兄妹兩人修塔鎮魔。塔蓋成後將牛頭壓住,被塔壓住的紅毛鍵牛變成了卧牛山,如今站在寶塔山對面的清涼山上遠望,卧牛山的牛頭在延河和南河的交界處,脖子像張拉彎的弓,隆起的脊背高高的超出脖頸,尾巴從延河的轉彎處一直延伸到黃蒿彎溝裏。

標籤: 導遊詞 寶塔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xjy6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