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黃龍導遊詞十篇

黃龍導遊詞十篇

黃龍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黃龍洞位於棲霞嶺北麓,曙光路南。相傳南宋淳佑年間江西黃龍山高僧慧開來此建寺,後改為道觀,是南宋都城祀龍祈雨之所。

黃龍導遊詞十篇

黃龍洞是一座獨具特色的寺觀園林。它背倚山林,巧妙地利用天然洞景將溪泉、池潭、洞壑、亭軒、寺觀、林木、疊石等和諧地糅和在一起,形成為一個古木交柯、黃龍吐翠、清淨幽雅的遊覽勝地。

園內叢篁交翠,有方竹、龜竹、琴絲竹等十幾種珍稀品種,是賞竹的一處佳地,“黃龍吐翠”為西湖新十景之一。

近年來,黃龍洞又增設以“緣”文化為主題的“民俗園”,新闢“月下老人祠”、“圓緣台”、“投緣池”

黃龍洞位於棲霞嶺後的山麓上,從岳廟邊上一條山徑上去,左右二山夾峙,路旁有翠竹千竿,景色極為清幽,過劍門關,紫雲洞、白沙泉,全程行約l公里即到黃龍洞。黃龍洞又名無門洞、飛龍洞。據傳有和尚名慧開在此建寺修行。一天,一聲驚雷山裂,有清泉自石中出,有傳説黃龍隨慧開而來,因名黃龍洞。

黃龍洞很有古意,進門但見松篁交翠,山徑幽深。主景有池,池後有山,水石交融。其山雖由人作,但卻宛若天開,山崖之上飾有一龍頭,泉水由龍嘴瀉入池中,地中立石,上刻“有龍則靈”,洞邊巖石上刻有“水不在深”,這是一座疊理很好的水假山,池邊有亭有廊,可滿足遊人“常倚曲欄貪看水”的心理。鶴止亭、香雪亭依山傍水,錯落有致。池的對面有一組小庭院,植有各種竹類植物,其中以方竹最為著稱,是一種名貴的觀賞竹。池右假山的半腰有一人工造就的山洞即黃龍古洞,過去洞內有一座石刻的黃龍祖師像,即為慧開和尚。沿山徑而上可至卧雲洞,洞壑寬敞,常有霧氣瀰漫,因名卧雲洞。

近幾年來,黃龍洞接待人員全部古裝打扮,池邊亭檐上斜掛着“太白遺風”的酒旗,遊人可入內小酌,憑欄觀看前面亭子裏的戲文。也可在黃龍古洞前聆聽國樂古曲,音響經古洞反射十分宏亮,曲畢大有餘音繞樑的感覺。黃龍洞已成為現代人尋古探幽的好去處。這裏既有幽奇洞壑,精巧亭台;又有茂林修竹,怪石清泉,整座園林覆蓋於森森的濃萌之中,顯示出一派“藏龍卧虎”的神幽。跨進山門,沿着園路緩緩上升,道旁松篁交翠,迎面粉牆阻路。透過那九個雕着龍形的花窗向空窺視,可見粉牆內翠竹蕭疏,亭台隱約,愈益引起人們尋幽探勝的興趣。

轉過粉牆,步入二門,眼前豁然開朗,只見曲檻畫廊環繞之中,涵藏着一泓碧玉似的清池。池畔假山重疊,山石蔓掛,在斑駁的苔蘚裏露出一個頭角崢嶸、威武蒼勁的黃龍頭,龍嘴中一股清泉如珠簾倒掛傾瀉而下,鏗鏗鏘鏘,聲如鳴琴。瀑布兩旁的山石上,分別鐫刻着“小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八個擘窠行草,點出了景點。

黃龍頭是根據一個悲壯的民間故事而塑的。傳説古代離此不遠的紫雲洞裏,住着一老一小兩條黃龍。一天,老黃龍忽然作惡,噴火焚燒杭州城。小黃龍大義滅親,帶領人們把西湖水灌進紫雲洞,淹死了老黃龍,撲滅了大火;而小黃龍也在這場搏鬥中死去。人們流着眼淚把小黃龍安葬,淚水滲進小黃龍的心窩,又從它的嘴裏溢了出來,於是小黃龍的墳上就流出一股小瀑布。人們為了紀念小黃龍,就在瀑布流出的地方塑上這個黃龍頭,並且把這個地方命名為“黃龍洞”。

黃龍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煙雨張家界·最美黃龍洞!我是黃龍洞公司的導遊黃娟娟,今天很榮幸為您們導遊服務。就叫我一聲黃導或者叫阿妹親切一點兒就行。

大約3億8千萬年前,張家界、黃龍洞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她經歷了遠古的滄桑鉅變,慢慢下沉的海水不斷侵濁石英砂、抬升陸地,從而形成橫紋複雜的石英砂巖結構,再經高山流水的切割而形成綠色大自然三千奇峯,造就了地下魔宮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奇觀,使億萬年的黃龍洞啊,塵封於遠古的大地,深鎖於人類的深閨,因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神話:傳説當年海水下沉時,龍的始祖要帶走尖耳山絢麗的海底世界。為了不使這裏的尖耳山斷絕龍脈,龍祖給尖耳山留下了龍種——海龍蛋,深藏於地下。經歷歲月的孕育,海龍蛋轟地一聲炸開了口,躍出一條黃色的小龍,最後神祕消失在一個鴻蒙初始的山洞。因為沒有了海水,黃龍就在洞裏吸日月之精華、集天地之精氣,潛心修煉成呼風喚雨叱吒風雲的龍王了,凝聚龍涎吐出變成石筍築成了美麗的龍宮;也可以用龍涎吐水如柱引發齊天大水。有一年洞外發生乾旱,顆粒無收。百姓請來法師進洞求黃龍王吐出兩滴龍涎給外面降雨抗旱。因外面的百姓沒有和他配合好,法師施法時把黃龍王惹怒了。黃龍發威吐出大量的龍涎,造成洞外洪水猛漲發生水災。嚇得要命的法師趕緊逃出洞外,臨死時後悔地説:“乾死當門田,莫打黃龍泉。”直到1983年,經過當地的村民勇士毛金初率7位民兵驚險探洞,才揭開黃龍洞神祕的面紗。因此,黃龍洞終於享有了“世界溶洞奇觀”“世界溶洞全能冠軍”“中國最美旅遊溶洞”頂級榮譽稱號。黃龍洞總面積10萬平方米,分四層洞體,洞中有洞,洞中有山,洞中有水,水陸兼備,迂迴曲折,洞迴路轉。她包括了地質學家《洞穴學》的全部內容,以其龐大的洞體空間結構最美的溶洞景觀,“穿越天門”獨步天下,成為AAAAA級世界自然遺產,閃耀着璀璨奪目的光芒!

最美黃龍洞,已經敞開迎接四海的大門,架起中外覽勝的橋樑。橋樑下是源遠流長的勝地河流,從神祕的煙雨張家界高山之巔、哈利路亞懸浮山飛流而下,繞過千峯萬壑、容納千川百流,集成美麗的索溪河,從這座橋樑的心中滔滔不絕川流而過,匯入浩瀚洞庭。祝願各位嘉賓朋友就像這座橋樑一樣,用赤誠感恩的情懷普渡別人到達快樂的彼岸,任從醉人的甘泉、青春的血液、火熱的激情,在你們的心中歡快地流淌,日日財源滾滾,年年萬事如意!

黃龍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黃龍。現在由我為大家介紹黃龍。

黃龍,位於潘縣境內的岷山主峯雪寶頂山下,是國務院公佈的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同九寨溝景區一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黃龍溝長約7公里,景區段4.7公里,寬約1-2公里。景區海拔3145米-3575米之間,縱坡平均降為8.7%。黃龍景觀的形成與從溝頂端分水嶺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有直接關係。泉水富含碳酸鈣類,它順坡漫流而下,沒有固定的河牀。溪水在順坡而下的過程中,碳酸鈣物質逐漸沉澱,形成了以乳白色和淡黃色為基調的鈣化景觀。上段和下段因坡地較平緩,碳酸鈣流泉遇阻沉積而形成層層疊疊如玉石砌成的池子,地質學上稱為泉化台。黃龍溝的中段是一條約1.5公里長的坡狀乳黃色鈣化沉積帶,稱為“金沙鋪地”。黃龍景觀以雪山和森林拱衞着無數形態各異的鈣化彩池為主要特色,人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些彩池的豔麗奇巧,只好尊奉它人“人間瑤池”。

黃龍,過雲人都稱之為黃龍寺,因為明朝時駐松潘兵馬使朝覲在溝內修建有改善龍前寺、中寺、後寺3座寺廟。現前寺已蕩然無存,中寺僅剩鳳音殿,後寺也只有1座院落。“黃龍”一名則是根據兩個古老的傳説而來:一是説大禹治水時,有一條黃龍負舟幫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後留在了黃龍溝內。《松潘縣志》記為:“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後黃龍修道而去,遺五色山水於世,世人建寺,歲歲朝祀。”另一説是古進修有位黃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後人為紀念黃龍真人,在溝內修建黃龍寺。《松潘縣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所建,亦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修道於此,故名。有前中後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

兩條記載都源於傳説,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去探窟誰真誰假。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兒是先有黃龍溝,後有黃龍寺,,“黃龍”一名肯定與溝內景物有關。所以本導遊還是稱之為“黃龍”風景名勝區。下面我們開始黃龍遊覽。

黃龍溝口經過的這一條小河就是涪江的源頭。過涪源橋,沿着林間小道進入溝口,迎接遊人的第一組梯級水池,被命為“迎賓池”。它由100多個以藍色為基調的彩池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山間石徑環繞着池子曲折盤旋,把遊人迎進景區,又把遊人送往景區深處。池子周圍古樹參天,羣花爭豔;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瑪瑙鑄成,玲瓏剔透。池中清水,湛藍透綠。陽光透過樹隙照在湖面上,變幻着黃、綠、藍各種色調。微風吹過,池中泛起陣陣彩色漣漪,格外清豔動人,這便是人們讚歎不已的“黃龍彩池”的第一處景觀了。

告別迎賓池,踏上用木頭搭成的人行棧疲乏上,但見左前方一鋪碧水從密林中衝出,又從高約10米,寬約60米的崖沿上飛瀉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幾經跌宕,形成數十道梯級瀑布。有的如簾瀑高掛,雲蒸霧騰;有的似斷線珍珠,串串滾落。水瀑後面的崖壁,透視出了金黃色為基調的鈣化結晶面,使瀑布更顯得富麗堂皇。如遇朝陽中落日餘輝的點染,瀑布還會變幻出不同的色彩,似道道彩霞鋪呈在我們眼前。因此人們給它取了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名字“飛瀑流輝”。瀑布頂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與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觀。飛瀑是那樣的輝煌、奔放,彩池則顯得分外寧靜,恬靜。它們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組成了一道動靜和諧而完美的風景線。

緩緩地走過“飛瀑流輝”斜坡,徜徉在五顏六色的彩池羣畔,不知不覺到了黃龍溝第二級台階前。橫亙在遊人面前的是一堵寬約40餘米、高約10米的乳黃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的鈣化層似圍幔、似懸瀑,十分壯美。崖壁表面溪水漫 流,像一層薄薄的輕紗飄飄灑灑地鋪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黃色的池盆裏。巖壁下端有一溶洞,高級約1米,寬約1.5米,洞前簾瀑似串串珍珠懸垂,洞內景物隱約可見。進洞1米處這密密麻麻的鐘乳石擋住了去路,還沒有人去探測此洞到底有多深。據地質學者考證,該洞是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因其古老、神祕,於是當地藏民傳説它是古時候仙人們淨身的地方,因取名“洗身洞”。傳説,凡

人如想修行得道,必須先赤身裸體進洞淨身,就像漢族地區流行的齋戒前必須沐浴淨身一樣。這“至聖至潔”的洗身洞,由鈣化物質結晶而成,足在洞內讓自然流淌下來的泉水洗滌,可以洗刷掉過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獲得聖潔的身軀。由於洗身洞富有神祕色彩,當地藏民中又傳説不育婦女進洞洗身後可喜得貴子。此傳説頗富吸引力,因而進去嘗試者還大有人在,不僅有中國人,甚至還有外國人。不過我奉勸各位,身體不壯實者千萬不要輕易進洞去試,因洞內雖然潔淨,但潮濕、陰冷、寒氣逼人,經不起此“考驗”者,不但達不到“淨身”的目的,反而會遭致疾病纏身。

翻越鈣化崖壁,眼前豁然開朗,展現在遊人面前的是偌大一片坡狀鈣化景觀。這就是被人們稱為“金沙鋪地”的鈣化流。它長約1500米,寬100米左右,據有關專家認定: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景觀中面積最大,色彩最豐富的一處。坡面的巖溶層凹凸不平,色調以金黃色為主,間或有乳白色、灰色、暗綠色板塊鑲嵌其中。坡面上盪漾着一層薄薄的清流。由於 水流受坡面鱗狀的鈣化層而形成變幻莫測的銀色漣漪,好似金河瀉玉。零零散散生活在鈣化坡地上的一簇簇水柳、灌木叢,以極其頑強的生命力與強風、勁流抗爭,訴説着景觀的古老歷史。爬上金沙鋪地頂端,俯視整個鈣化坡面,竟是兩側低、中間一溜脊樑且表面呈鱗狀,宛如一條黃色的蛟龍俯卧在坡面。到此,諸位一定已經想到,關於“黃龍”的傳説故事,不正是源於這條坡狀鈣化流嗎!

位於金沙鋪地下半段左側的盆景池,是一組由近100個彩池組成的彩池部落。彩池隨地勢的起伏層層疊置,形態多變。但它們又是堤坎相連、碧水同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宛如一串串割不斷。理還亂的多胞治。池畔翠柏挺撥,老幹懸抓;池中灌木雜陳,花草伴生,又像一個個水中盆景。綜景盆池羣落,樹水相映、碧水漣漣,確有詩一般的'意境。

位於金沙鋪地上半段左側的一組池羣,有大小彩池80餘個,被名為“明鏡倒映池”。因為池羣緊靠溝邊林區,由於水平如鏡,遠山近樹,豔陽明月等世間景物,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倒映池中,任憑遊客賞玩。因為有這樣特殊的環境,遊人除在池邊盡情欣賞倒影美景外,還常常以水為鏡,對鏡梳理打扮一番,或用照相機鏡頭把水中景物和自己的尊容拍攝下來,對影成雙,別有一番情趣。

離開明鏡倒映池繼續上行,過“迎仙橋”可見左側又有一組彩色池羣掩映在一片茂密的娑羅樹叢中,因此命名“娑羅映彩池”。這裏所產的娑羅就是杜鵑。彩池邊的杜鵑品種據統計有20餘種之多。由於杜鵑品種不同,花期也盡相同,花形花色各異。所以彩池邊的杜鵑花從春天開到夏天,綿延不斷,有的豔如桃紅,有的素如白絹,妖柔豔美,盡映池中。秋天,經霜的紅葉好似滿天紅霞倒映池中;冬天水竭,如玉的冰花與銀裝素裹的彩池融為一休,寧靜而淡雅。

繼續上行,請看,遊覽道右而又有一大片彩池羣,不僅數量眾多,且色彩繽紛各逞豔麗,被命名為“爭豔池”。池羣計有大大小小的彩池500多個,可説是黃龍溝規模最大的一級彩池羣,也是黃龍鈣化池景觀中色彩最豐富的池羣之一。為什麼叫“爭豔池”呢?説的是羣池中無論從形態大小、顏色、質地等不同角度去觀賞,每個池子都有各自的奇特和豔麗之處,真有爭奇鬥豔的感覺。從池子的大小看,有大至數畝者,波光瀲灩;有小如盆、碟者,玲瓏精巧。從形態看,有的狀若荷花,有的形似柳葉,千有效期萬別,無一雷同。從顏色看,有的水色淡綠,有的水色乳白,或顯出孔雀藍、翡翠綠、鵝黃、淡金等斑斕色彩,晶瑩剔透,豔麗動人。從質地看,有的池堤狀如金盔,有的池埂亮如銀鱗,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彩池中的水底世界更為豐富多彩,任遊人去心馳神往地盡情欣賞這大自然造就的奇妙世界。 在爭豔彩池對面的樹叢中還有“琪樹流芳池”和“龍背鎦金瀑”等景觀,因處於溝邊偏僻處,離遊覽道遠一些,所以遊客很光光顧。從爭豔池上行到黃龍中寺的一段是林莽灌叢,沒有彩池景觀。遊覽道上僅有宿雲橋和接仙橋在迎送過往客人。黃龍中寺距溝口約3.5公里,距後寺約有1公里。這黃龍中寺原有彌勒、靈官、天王、大佛、觀音等5座殿宇,均為單檐歇式造型,現僅存觀音殿舊址1座,供上下游客休息之用。

離開黃龍中寺向黃龍後寺進發,可見路旁有兩個較小的小池,一名“簸箕海”,與民間用的簸箕大小差多;一名“馬蹄海”,比真馬蹄要大好多倍。這兩個黃龍溝內惟一的“海”的池子,其實應列入溝內最小的池子之列。它憑什麼卻得“海”了頭銜?大家認真的端詳一番便會發現箇中祕密。原來,這兩個池子雖然面積不大,卻深不可測。按照民間的傳説,水深的地方一定是與龍宮相通,或許是哪王開的一道門亦未可知,當然就應該叫“海”了。

簸箕海的西邊林莽之中還有一羣水池,取名叫“映月彩池”,因位於溝側林陰中,水面平靜,月影倒映,更顯清麗明亮。但白天無月影可賞,所以遊客多半是直上黃龍後寺遊覽“石塔鎮海”池和“轉花漱玉”池等景點。

來到黃龍後寺,眼一片開闊地,這兒應該算是黃龍溝最大一塊平坦地界了。眼前的黃龍寺看上去已顯得十分簡陋,只寺門上方那條彩色巨龍十分醒目。門楣上一塊古匾倒引的遊人左看右看,不肯離去,似乎楊從中尋找些什麼東西。待近前一看才知道,原來這匾額經過了一番奇特的藝術加工:你從正面看是“黃龍古寺”四個大字;從左面看則變成了“飛閣流丹”四字;從右面看,又變成了“山空水碧”四字,且書法雄渾俊美,題詞寓意深刻。

寺前左側一片杜鵑花叢中一地洞口,外貌不揚,深入洞內,方知裏面別有天地。它便是有名的黃龍洞,又名佛爺洞。黃龍洞的大小深淺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遊人足跡所至約有100米左右,洞內有潺潺清泉,百態鍾乳。進洞10米後,空間逐漸增大,並一間寬50餘米、高20餘米的大廳。廳內套有無數小洞。沿大廳右側天我石級而上,可見3尊高1.2米的坐佛;另人寶蓮燈一盞,以及勢欲騰空而起的數條白龍。據考證,佛像建於明代,由於數百看碳酸泉水的浸淋,塑像表面已蒙上一層淡黃色鈣化晶體,不知情者,還會誤認為是大自然的傑作。不過,像這種天人合作的藝術珍品,在世界上也確實少見。溶洞頂部還有石幔、石瀑、石吊燈等玲瓏精緻的石鐘乳,也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每年深秋至次年初春,洞內泉水分別變成了冰筍、冰林、冰幔、冰瀑等自然奇觀,又成洞內冬景一絕。

黃龍寺後一大片灌木叢上方,還有一組豔麗奇絕的彩池羣,計有大小彩池40餘個,也是黃龍溝海拔最高的一組彩池,名為“石塔鎮海”池,池羣后人們稱之為邊石壩的台地上,池壩形態各異:有弧形、有扇形,還有裙邊形等,參差錯落,層疊而上。似一幅立體的畫,一首無言的詩。池水的色調亦隨水底沉積物和池壩顏色有深淺而變得多姿多彩。當陽光高照或白雪掩映的時候,池水會變得更加豔麗動人,勾起遊人無限情思。最叫人稱絕的是在兩個較大型的彩池中間,分別有兩尊石塔和石層露出水面,下半截已被鈣化沉澱物淹沒。據考證,石塔和石屋都是黃龍寺遺物,説明這組彩池形成的年代並不長,但眼前場景卻給人一種神祕、久遠的印象和雲霧仙宮的感覺。可能是因此,人們稱黃龍彩池為“人間瑤池”,像天上的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正是:瑤池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處尋?可偏偏在黃龍這人跡罕至的地方找到了。這便是黃龍景觀的聖潔迷人之處。

在石鎮海池上部約100米處還有一奇特的彩池。池面約有2平方米左右,綠樹掩映,碧水漣漣。池水自行旋流,水面泛起圈圈漣漪。如向池中投以鮮花、樹葉,甚至硬幣,你們會隨着碧水旋轉不停,慢慢沉入池底。這旋轉的水流是怎麼形成的?大家仔細觀察就知:池底有一股泉水湧出,泉水衝出地面的方向正好與池壁成一定角度,泉水隨池壁旋轉,帶動池子裏的水跟着旋轉,因引出現前述奇觀,“轉花漱玉池”的名稱亦因此而來。

黃龍溝景區的程就此結束。各位如興致尚濃,可登上後面的玉翠峯頂鳥瞰黃龍全景,將“玉嶂參天一徑蒼松迎白雪;金沙鋪地千層碧水走黃龍”的奇特美景盡收眼底。黃龍後寺左側高坡上建有一觀景台,登台暸望,黃龍後寺及石塔鎮海全景一覽無遺,是拍照留影的理想選擇。

下山時我們可從黃友溝左側森林中開出的遊覽便道和棧橋下溝去,不僅可以換一個角度欣賞黃龍彩池美景,更可盡情地吮吸森林中富貪負氧離子的新鮮空氣。

黃龍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我們成都是一個休閒及娛樂為一體的城市,這裏物產豐富,人聞地理。我知道這裏的古鎮有三個: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平樂古鎮。現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喜歡並常去遊玩的地方-----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鎮位於成都市雙流縣西部邊緣,它是一個歷史文化古鎮及旅遊風景區,古鎮不公風光秀麗,環境優美,還是馳名中外的攝影基地,古鎮主要特色:古街,古樹,古廟,古水碼頭,古建築和古樸的民風民俗。讓我們可以重温和感受原來的歷史。它還是由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火龍之鄉。

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下黃龍溪遊玩的路線吧,進入黃龍溪大門左側,你就會聽見“譁,譁”的流水聲,那便是它的一個特色也是最吸引人們的地方。它是由一個大台階和地下大溪溝由於落差的原因形成一個流水瀑布,這便是“水戰世界”,一到夏天這裏是不管男女老少都在瀑布下玩水,打水槍,大家通過互相嬉笑,打鬧,玩水而認識。

接着我們沿着一條長的走廊,你會看見古香古色的建築,和當地村民開設的小鋪,裏面有各種各樣的飾品及特色小吃,讓我們目不暇接。走完長廊後,我們就來到了古樹下,這裏的古樹有上千年曆史三四個人才抱的住它。人們在它的樹枝上掛上紅色的布條祈福。最後,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條波光粼粼的湖面。那就是聞名中外的古水碼頭了。它是昔日水運的主要通道。

這樣一個有山,有水,有城的水鄉古鎮,一個親近大自然的地方,你們不向往嗎?聽了我的介紹是否蠢蠢欲動呢?快來吧!讓我們感受這古鎮之美吧!

黃龍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 黃龍古洞歷史悠久,代代相傳,難以考證,傳説有兩條黃龍有時盤踞在洞上(至今山腰還有100多米長江龍盤過的痕跡),有時在洞內休息,有時在洞下的龍眼潭戲水,是龍的休息寶地,因此得名為黃龍洞。古洞很深,古人在洞口能聽到柴村鎮土堂村的雞鳴聲,和土堂大佛寺相通(約直徑7公里),有很多人探洞,結果進去的'人總不能全部出來。人們就在洞口樹起黃龍神供奉,到乾隆十七年又重修了黃龍神廟,立了石碑,隆重敬神。從此每年農曆六月廿四過唱之日村上人和周圍幾個村都要請鼓手迎請黃龍神保佑平安,保佑風調雨順。

黃龍古溶洞位於山西太原市馬頭水鄉溝底。現有溶洞面積1500平方米。(未開發的還有1500平方米)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連,洞內空氣新鮮,清涼濕潤。四季洞温為零上2-8度之間。稱為修心養神的神仙洞。至今遠古稀奇動物殘骨保存完整。洞頂和地面長滿長短,粗細不均勻的石鐘乳,石柱,石箏,石佛,蓮花台及各種動物石像,牆壁花紋秀麗奇觀。千姿百態,形狀獨特,是周圍幾百裏內未見過的大古洞,洞的左右環山,植被優然,洞的上端層層梯田。山田相連,洞的下端為天然流水深溝;懸崖峭壁,景觀奇特,十分險要,海拔約1200米。

黃龍洞緊靠汾河二庫,與省城幸福林相連,東有崛圍山多福寺勝地。交通便利,構成多景點配套的玩水、觀景、遊洞、拜廟一日遊線路。洞南一公里處有神奇的碌古旋險崖和龍眼水潭、高崖、大旋、綠水潭、山景壯麗險觀,是黃龍洞又一配套的旅遊景點。

黃龍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黃龍溪古鎮建鎮至今已1700多年,歷史底藴深厚,古名“赤水”,又名永興場。原址在府河東岸的回水境內,明末清初毀於一場大火,故又名"火燒場",後有賀、喬、唐三姓人家遷到現址建場,逐步發展成今天的規模。

《華陽國志》載錄了此地發生在東漢末年的一大自然奇觀:“建安二十四年,黃龍見(現)武陽赤水九日”。漢朝時黃龍溪屬武陽管,武陽所轄範圍大概在今天的新津、彭山沿牧馬山一帶。

赤水河,就是今天與府河交會的鹿溪河。每遇洪水季節,由於鹿溪河的上游源自龍泉山,流下來的多為山澗溪水,水中裹挾着大量泥沙,水色赤黃;而來自府河的錦江水,源於岷江,清澈透明。當兩條江水在今黃龍溪會合時,清、濁二水,涇渭分明。山水藉着俯衝之勢竄入府河,呈暗流湧動之景象,遠看似是一條巨龍潛江泅渡,當地百姓形象地把它描繪為“黃龍渡清江”。久而久之,在代代神話傳説的作用下,人們自然而然地便把這引來“黃龍”現身的寶地,稱之為黃龍溪。

民國《華陽縣誌》載:“黃龍所見地,昔屬武陽,今屬治境,故溪以是名矣。”

又據《仁壽縣誌》載:“赤水與錦匯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謂之:“黃龍渡清江,真龍內中藏”,《隸讀》著錄《黃龍甘露碑》記雲:“黃龍見武陽事,築一鼎,象龍形、沉水中......故名曰:“黃龍溪”。建安20xx年,漢時武陽兼新津彭山之地,東縣(華縣)東南接壤,仁壽也像龍牙,黃龍所春之地,著屬武陽,公屬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黃龍溪”。

秦漢時代,黃龍溪鎮屬於犍為郡武陽縣(今彭山區)。

宋代,黃龍溪鎮屬於眉州彭山縣。元代,彭山縣則被撤銷,合併到了眉州直轄。

明初,眉州降為眉縣,今黃龍溪鎮附近地方便歸併由仁壽縣管轄。《雙流縣地名錄》第184頁載,今黃龍溪鎮回水村,在明代隸屬於仁壽縣的順河鄉。

清初,仁壽縣屬於資州直隸州;仁壽縣對於偏在三縣交界的這一大片地方,設立了3個鄉,“編為東林、順和、安下上鄉”。今天黃龍溪鎮及其周邊地區同屬於東北順和鄉。

清末,黃龍溪復從仁壽縣劃歸成都府華陽縣管轄。

黃龍導遊詞 篇7

黃龍,位於潘縣境內的岷山主峯雪寶頂山下,是國務院公佈的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同九寨溝景區一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黃龍溝長約7公里,景區段4.7公里,寬約1-2公里。景區海拔3145米-3575米之間,縱坡平均降為8.7%。黃龍景觀的形成與從溝頂端分水嶺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有直接關係。泉水富含碳酸鈣類,它順坡漫流而下,沒有固定的河牀。溪水在順坡而下的過程中,碳酸鈣物質逐漸沉澱,形成了以乳白色和淡黃色為基調的鈣化景觀。上段和下段因坡地較平緩,碳酸鈣流泉遇阻沉積而形成層層疊疊如玉石砌成的池子,地質學上稱為泉化台。黃龍溝的中段是一條約1.5公里長的坡狀乳黃色鈣化沉積帶,稱為“金沙鋪地”。黃龍景觀以雪山和森林拱衞着無數形態各異的鈣化彩池為主要特色,人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些彩池的豔麗奇巧,只好尊奉它人“人間瑤池”。

黃龍,過雲人都稱之為黃龍寺,因為明朝時駐松潘兵馬使朝覲在溝內修建有改善龍前寺、中寺、後寺3座寺廟。現前寺已蕩然無存,中寺僅剩鳳音殿,後寺也只有1座院落。“黃龍”一名則是根據兩個古老的傳説而來:一是説大禹治水時,有一條黃龍負舟幫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後留在了黃龍溝內。《松潘縣志》記為:“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後黃龍修道而去,遺五色山水於世,世人建寺,歲歲朝祀。”另一説是古進修有位黃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後人為紀念黃龍真人,在溝內修建黃龍寺。《松潘縣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所建,亦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修道於此,故名。有前中後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

兩條記載都源於傳説,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去探窟誰真誰假。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兒是先有黃龍溝,後有黃龍寺,,“黃龍”一名肯定與溝內景物有關。所以本導遊還是稱之為“黃龍”風景名勝區。下面我們開始黃龍遊覽。

黃龍溝口經過的這一條小河就是涪江的源頭。過涪源橋,沿着林間小道進入溝口,迎接遊人的第一組梯級水池,被命為“迎賓池”。它由100多個以藍色為基調的彩池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山間石徑環繞着池子曲折盤旋,把遊人迎進景區,又把遊人送往景區深處。池子周圍古樹參天,羣花爭豔;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瑪瑙鑄成,玲瓏剔透。池中清水,湛藍透綠。陽光透過樹隙照在湖面上,變幻着黃、綠、藍各種色調。微風吹過,池中泛起陣陣彩色漣漪,格外清豔動人,這便是人們讚歎不已的“黃龍彩池”的第一處景觀了。

告別迎賓池,踏上用木頭搭成的人行棧疲乏上,但見左前方一鋪碧水從密林中衝出,又從高約10米,寬約60米的崖沿上飛瀉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幾經跌宕,形成數十道梯級瀑布。有的如簾瀑高掛,雲蒸霧騰;有的似斷線珍珠,串串滾落。水瀑後面的崖壁,透視出了金黃色為基調的鈣化結晶面,使瀑布更顯得富麗堂皇。如遇朝陽中落日餘輝的點染,瀑布還會變幻出不同的色彩,似道道彩霞鋪呈在我們眼前。因此人們給它取了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名字“飛瀑流輝”。瀑布頂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與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觀。飛瀑是那樣的輝煌、奔放,彩池則顯得分外寧靜,恬靜。它們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組成了一道動靜和諧而完美的風景線。

緩緩地走過“飛瀑流輝”斜坡,徜徉在五顏六色的彩池羣畔,不知不覺到了黃龍溝第二級台階前。橫亙在遊人面前的是一堵寬約40餘米、高約10米的乳黃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的鈣化層似圍幔、似懸瀑,十分壯美。崖壁表面溪水漫流,像一層薄薄的輕紗飄飄灑灑地鋪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黃色的池盆裏。巖壁下端有一溶洞,高級約1米,寬約1.5米,洞前簾瀑似串串珍珠懸垂,洞內景物隱約可見。進洞1米處這密密麻麻的鐘乳石擋住了去路,還沒有人去探測此洞到底有多深。據地質學者考證,該洞是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因其古老、神祕,於是當地藏民傳説它是古時候仙人們淨身的地方,因取名“洗身洞”。傳説,凡人如想修行得道,必須先赤身裸體進洞淨身,就像漢族地區流行的齋戒前必須沐浴淨身一樣。這“至聖至潔”的洗身洞,由鈣化物質結晶而成,足在洞內讓自然流淌下來的泉水洗滌,可以洗刷掉過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獲得聖潔的身軀。由於洗身洞富有神祕色彩,當地藏民中又傳説不育婦女進洞洗身後可喜得貴子。此傳説頗富吸引力,因而進去嘗試者還大有人在,不僅有中國人,甚至還有外國人。不過我奉勸各位,身體不壯實者千萬不要輕易進洞去試,因洞內雖然潔淨,但潮濕、陰冷、寒氣逼人,經不起此“考驗”者,不但達不到“淨身”的目的,反而會遭致疾病纏身。

翻越鈣化崖壁,眼前豁然開朗,展現在遊人面前的是偌大一片坡狀鈣化景觀。這就是被人們稱為“金沙鋪地”的鈣化流。它長約1500米,寬100米左右,據有關專家認定: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景觀中面積最大,色彩最豐富的一處。坡面的巖溶層凹凸不平,色調以金黃色為主,間或有乳白色、灰色、暗綠色板塊鑲嵌其中。坡面上盪漾着一層薄薄的清流。由於水流受坡面鱗狀的鈣化層而形成變幻莫測的銀色漣漪,好似金河瀉玉。零零散散生活在鈣化坡地上的一簇簇水柳、灌木叢,以極其頑強的生命力與強風、勁流抗爭,訴説着景觀的古老歷史。爬上金沙鋪地頂端,俯視整個鈣化坡面,竟是兩側低、中間一溜脊樑且表面呈鱗狀,宛如一條黃色的蛟龍俯卧在坡面。到此,諸位一定已經想到,關於“黃龍”的傳説故事,不正是源於這條坡狀鈣化流嗎!

位於金沙鋪地下半段左側的盆景池,是一組由近100個彩池組成的彩池部落。彩池隨地勢的起伏層層疊置,形態多變。但它們又是堤坎相連、碧水同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宛如一串串割不斷。理還亂的多胞治。池畔翠柏挺撥,老幹懸抓;池中灌木雜陳,花草伴生,又像一個個水中盆景。綜景盆池羣落,樹水相映、碧水漣漣,確有詩一般的意境。

位於金沙鋪地上半段左側的一組池羣,有大小彩池80餘個,被名為“明鏡倒映池”。因為池羣緊靠溝邊林區,由於水平如鏡,遠山近樹,豔陽明月等世間景物,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倒映池中,任憑遊客賞玩。因為有這樣特殊的環境,遊人除在池邊盡情欣賞倒影美景外,還常常以水為鏡,對鏡梳理打扮一番,或用照相機鏡頭把水中景物和自己的尊容拍攝下來,對影成雙,別有一番情趣。

離開明鏡倒映池繼續上行,過“迎仙橋”可見左側又有一組彩色池羣掩映在一片茂密的娑羅樹叢中,因此命名“娑羅映彩池”。這裏所產的娑羅就是杜鵑。彩池邊的杜鵑品種據統計有20餘種之多。由於杜鵑品種不同,花期也盡相同,花形花色各異。所以彩池邊的杜鵑花從春天開到夏天,綿延不斷,有的豔如桃紅,有的素如白絹,妖柔豔美,盡映池中。秋天,經霜的紅葉好似滿天紅霞倒映池中;冬天水竭,如玉的冰花與銀裝素裹的彩池融為一休,寧靜而淡雅。

繼續上行,請看,遊覽道右而又有一大片彩池羣,不僅數量眾多,且色彩繽紛各逞豔麗,被命名為“爭豔池”。池羣計有大大小小的彩池500多個,可説是黃龍溝規模最大的一級彩池羣,也是黃龍鈣化池景觀中色彩最豐富的池羣之一。為什麼叫“爭豔池”呢?説的是羣池中無論從形態大小、顏色、質地等不同角度去觀賞,每個池子都有各自的奇特和豔麗之處,真有爭奇鬥豔的感覺。從池子的大小看,有大至數畝者,波光瀲灩;有小如盆、碟者,玲瓏精巧。從形態看,有的狀若荷花,有的形似柳葉,千有效期萬別,無一雷同。從顏色看,有的水色淡綠,有的水色乳白,或顯出孔雀藍、翡翠綠、鵝黃、淡金等斑斕色彩,晶瑩剔透,豔麗動人。從質地看,有的池堤狀如金盔,有的池埂亮如銀鱗,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彩池中的水底世界更為豐富多彩,任遊人去心馳神往地盡情欣賞這大自然造就的奇妙世界。

在爭豔彩池對面的樹叢中還有“琪樹流芳池”和“龍背鎦金瀑”等景觀,因處於溝邊偏僻處,離遊覽道遠一些,所以遊客很光光顧。從爭豔池上行到黃龍中寺的一段是林莽灌叢,沒有彩池景觀。遊覽道上僅有宿雲橋和接仙橋在迎送過往客人。黃龍中寺距溝口約3.5公里,距後寺約有1公里。這黃龍中寺原有彌勒、靈官、天王、大佛、觀音等5座殿宇,均為單檐歇式造型,現僅存觀音殿舊址1座,供上下游客休息之用。

離開黃龍中寺向黃龍後寺進發,可見路旁有兩個較小的小池,一名“簸箕海”,與民間用的簸箕大小差多;一名“馬蹄海”,比真馬蹄要大好多倍。這兩個黃龍溝內惟一的“海”的池子,其實應列入溝內最小的池子之列。它憑什麼卻得“海”了頭銜?大家認真的端詳一番便會發現箇中祕密。原來,這兩個池子雖然面積不大,卻深不可測。按照民間的傳説,水深的地方一定是與龍宮相通,或許是哪王開的一道門亦未可知,當然就應該叫“海”了。

簸箕海的西邊林莽之中還有一羣水池,取名叫“映月彩池”,因位於溝側林陰中,水面平靜,月影倒映,更顯清麗明亮。但白天無月影可賞,所以遊客多半是直上黃龍後寺遊覽“石塔鎮海”池和“轉花漱玉”池等景點。

黃龍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們今天旅遊的目的地,是被譽為“童話世界”的九寨溝,從成都到九寨溝有440公里,需要10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在我們今天遊覽的這條線路上,我們可以領略千里岷江的水域風光,羌藏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情,疊溪海子的湖光山色,聽川主寺的晚鐘,感受黃龍,九寨溝的瀑布,森林和水世界等。可謂是一次自然和人文風光之旅。

一路上,我們途徑了郫縣,彭州市,都江堰,汶川,約5個小時的時間。現在我們的車已經進入了茂縣境內。大家請看我們的車窗外,車外迎面走來的穿白色少數民族服裝的少女是哪個民族的呢,恭喜你,我們這位遊客朋友説對了,沒錯,這就是一位羌族少女。現在我們經過的茂縣就是全國最大的羌族聚居區。既然大家對羌族這麼感興趣,那麼下面我就給大家説説羌族吧。

羌族是我國民族大家庭中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有着數千年的歷史,在甲骨文中唯一一個關於民族稱號記載的文字就是羌字,這是中國人類族號最早的記載。我們都自稱是炎黃子孫,而其中的炎帝就是羌族;中國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大禹,也是羌族;三國蜀漢名將姜維,還是羌族,這些歷史著名人物都紛紛出自羌族,就充分顯現出了羌族是中華民族最為古老的民族。他們曾廣泛分佈於我國西北、西南及中原的廣大地區,其絕大部分都在數千年的民族融合中消失了。惟有岷江上游一段較好的保存了這一古老的民族。羌族的人們建羌寨一般建在半高山,故而羌族又被稱為“雲朵中的民族”。

大家請看窗外當地的民居,羌族老百姓房屋的屋頂或者大門前是不是都有一塊大的白色石頭。這就是今天我要給大家説到的羌族第一白。羌族人民熱愛大自然,相信萬物皆有神靈,因此他們崇拜天神、地神、山神等30多種自然神,其中對天神最為崇拜,這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相傳在遠古時期,羌人與戈基人在岷江上游經歷一場大戰,眼看羌族人就要全軍覆滅了,就在這個時候,羌族女神從天上拋下了三塊白色石頭,化成了三座雪山,擋住了戈基人的追兵,挽救了羌族兒女。從此羌族就把白石奉為天神,所以在羌族的習俗中,人們是不可以隨便用手去觸碰白色石頭的。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叢剛才到現在,我們都沒有看到羌文的痕跡,這就是我今天要提到的第二白:羌族文字的空白。羌族語言上最大的特點:是很早就通行漢語,通用漢文,而漢文的通行就導致了羌族這樣一個有着數千年曆史的民族,沒有自己本民族文字。雖然羌族人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因此,古老的羌族文化是靠口頭吟誦才得以傳承下來的。

那麼這第三白是什麼呢?那就是羌族人熱情好客的“白熱化”了。來到羌家做客,當悠揚的嗩吶聲響起,伴隨着熱情羌家人的迎客歌聲,你其實已經走進了羌家人的生活。相信大家在接下來的幾天自然都能感受得到。羌族人能歌善舞,製作的工藝品也技術精湛,尤其是挑花、刺繡等民間工藝,以其自身民族傳統風格,濃郁的地方情調,深受廣大遊客好評。並遠銷美國,加拿大,印度等國。其實啊,羌族還有很多“白”,請大家看我們的天空,是不是藍天白雲,再看遠處山頭上,團團白雲下的羊羣,還有羌族老鄉白色的衣服,白色的頭巾,這些,是不是也是白色呢。所以,説“羌族又是一個白色的民族”也是不為過的。

好了,朋友們,聽了這麼多,我想大家對羌族應該有一些瞭解了吧。前面很快就是著名的疊溪海子了,請大家稍事休息,待會兒再給大家介紹疊溪海子。

黃龍導遊詞 篇9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黃龍。現在由我為大家介紹黃龍。

黃龍,位於潘縣境內的岷山主峯雪寶頂山下,是國務院公佈的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同九寨溝景區一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黃龍溝長約7公里,景區段4.7公里,寬約1-2公里。景區海拔3145米-3575米之間,縱坡平均降為8.7%。黃龍景觀的形成與從溝頂端分水嶺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有直接關係。泉水富含碳酸鈣類,它順坡漫流而下,沒有固定的河牀。溪水在順坡而下的過程中,碳酸鈣物質逐漸沉澱,形成了以乳白色和淡黃色為基調的鈣化景觀。上段和下段因坡地較平緩,碳酸鈣流泉遇阻沉積而形成層層疊疊如玉石砌成的池子,地質學上稱為泉化台。黃龍溝的中段是一條約1.5公里長的坡狀乳黃色鈣化沉積帶,稱為“金沙鋪地”。黃龍景觀以雪山和森林拱衞着無數形態各異的鈣化彩池為主要特色,人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些彩池的豔麗奇巧,只好尊奉它人“人間瑤池”。

黃龍,過雲人都稱之為黃龍寺,因為明朝時駐松潘兵馬使朝覲在溝內修建有改善龍前寺、中寺、後寺3座寺廟。現前寺已蕩然無存,中寺僅剩鳳音殿,後寺也只有1座院落。“黃龍”一名則是根據兩個古老的傳説而來:一是説大禹治水時,有一條黃龍負舟幫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後留在了黃龍溝內。《松潘縣志》記為:“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後黃龍修道而去,遺五色山水於世,世人建寺,歲歲朝祀。”另一説是古進修有位黃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後人為紀念黃龍真人,在溝內修建黃龍寺。《松潘縣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所建,亦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修道於此,故名。有前中後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

兩條記載都源於傳説,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去探窟誰真誰假。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兒是先有黃龍溝,後有黃龍寺,,“黃龍”一名肯定與溝內景物有關。所以本導遊還是稱之為“黃龍”風景名勝區。下面我們開始黃龍遊覽。

黃龍溝口經過的這一條小河就是涪江的源頭。過涪源橋,沿着林間小道進入溝口,迎接遊人的第一組梯級水池,被命為“迎賓池”。它由100多個以藍色為基調的彩池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山間石徑環繞着池子曲折盤旋,把遊人迎進景區,又把遊人送往景區深處。池子周圍古樹參天,羣花爭豔;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瑪瑙鑄成,玲瓏剔透。池中清水,湛藍透綠。陽光透過樹隙照在湖面上,變幻着黃、綠、藍各種色調。微風吹過,池中泛起陣陣彩色漣漪,格外清豔動人,這便是人們讚歎不已的“黃龍彩池”的第一處景觀了。

告別迎賓池,踏上用木頭搭成的人行棧疲乏上,但見左前方一鋪碧水從密林中衝出,又從高約10米,寬約60米的崖沿上飛瀉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幾經跌宕,形成數十道梯級瀑布。有的如簾瀑高掛,雲蒸霧騰;有的似斷線珍珠,串串滾落。水瀑後面的崖壁,透視出了金黃色為基調的鈣化結晶面,使瀑布更顯得富麗堂皇。如遇朝陽中落日餘輝的點染,瀑布還會變幻出不同的色彩,似道道彩霞鋪呈在我們眼前。因此人們給它取了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名字“飛瀑流輝”。瀑布頂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與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觀。飛瀑是那樣的輝煌、奔放,彩池則顯得分外寧靜,恬靜。它們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組成了一道動靜和諧而完美的風景線。

緩緩地走過“飛瀑流輝”斜坡,徜徉在五顏六色的彩池羣畔,不知不覺到了黃龍溝第二級台階前。橫亙在遊人面前的是一堵寬約40餘米、高約10米的乳黃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的鈣化層似圍幔、似懸瀑,十分壯美。崖壁表面溪水漫 流,像一層薄薄的輕紗飄飄灑灑地鋪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黃色的池盆裏。巖壁下端有一溶洞,高級約1米,寬約1.5米,洞前簾瀑似串串珍珠懸垂,洞內景物隱約可見。進洞1米處這密密麻麻的鐘乳石擋住了去路,還沒有人去探測此洞到底有多深。據地質學者考證,該洞是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因其古老、神祕,於是當地藏民傳説它是古時候仙人們淨身的地方,因取名“洗身洞”。傳説,凡

人如想修行得道,必須先赤身裸體進洞淨身,就像漢族地區流行的齋戒前必須沐浴淨身一樣。這“至聖至潔”的洗身洞,由鈣化物質結晶而成,足在洞內讓自然流淌下來的泉水洗滌,可以洗刷掉過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獲得聖潔的身軀。由於洗身洞富有神祕色彩,當地藏民中又傳説不育婦女進洞洗身後可喜得貴子。此傳説頗富吸引力,因而進去嘗試者還大有人在,不僅有中國人,甚至還有外國人。不過我奉勸各位,身體不壯實者千萬不要輕易進洞去試,因洞內雖然潔淨,但潮濕、陰冷、寒氣逼人,經不起此“考驗”者,不但達不到“淨身”的目的,反而會遭致疾病纏身。

翻越鈣化崖壁,眼前豁然開朗,展現在遊人面前的是偌大一片坡狀鈣化景觀。這就是被人們稱為“金沙鋪地”的鈣化流。它長約1500米,寬100米左右,據有關專家認定: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景觀中面積最大,色彩最豐富的一處。坡面的巖溶層凹凸不平,色調以金黃色為主,間或有乳白色、灰色、暗綠色板塊鑲嵌其中。坡面上盪漾着一層薄薄的清流。由於 水流受坡面鱗狀的鈣化層而形成變幻莫測的銀色漣漪,好似金河瀉玉。零零散散生活在鈣化坡地上的一簇簇水柳、灌木叢,以極其頑強的生命力與強風、勁流抗爭,訴説着景觀的古老歷史。爬上金沙鋪地頂端,俯視整個鈣化坡面,竟是兩側低、中間一溜脊樑且表面呈鱗狀,宛如一條黃色的蛟龍俯卧在坡面。到此,諸位一定已經想到,關於“黃龍”的傳説故事,不正是源於這條坡狀鈣化流嗎!

位於金沙鋪地下半段左側的盆景池,是一組由近100個彩池組成的彩池部落。彩池隨地勢的起伏層層疊置,形態多變。但它們又是堤坎相連、碧水同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宛如一串串割不斷。理還亂的多胞治。池畔翠柏挺撥,老幹懸抓;池中灌木雜陳,花草伴生,又像一個個水中盆景。綜景盆池羣落,樹水相映、碧水漣漣,確有詩一般的意境。

位於金沙鋪地上半段左側的一組池羣,有大小彩池80餘個,被名為“明鏡倒映池”。因為池羣緊靠溝邊林區,由於水平如鏡,遠山近樹,豔陽明月等世間景物,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倒映池中,任憑遊客賞玩。因為有這樣特殊的環境,遊人除在池邊盡情欣賞倒影美景外,還常常以水為鏡,對鏡梳理打扮一番,或用照相機鏡頭把水中景物和自己的尊容拍攝下來,對影成雙,別有一番情趣。

離開明鏡倒映池繼續上行,過“迎仙橋”可見左側又有一組彩色池羣掩映在一片茂密的娑羅樹叢中,因此命名“娑羅映彩池”。這裏所產的娑羅就是杜鵑。彩池邊的杜鵑品種據統計有20餘種之多。由於杜鵑品種不同,花期也盡相同,花形花色各異。所以彩池邊的杜鵑花從春天開到夏天,綿延不斷,有的豔如桃紅,有的素如白絹,妖柔豔美,盡映池中。秋天,經霜的紅葉好似滿天紅霞倒映池中;冬天水竭,如玉的冰花與銀裝素裹的彩池融為一休,寧靜而淡雅。

繼續上行,請看,遊覽道右而又有一大片彩池羣,不僅數量眾多,且色彩繽紛各逞豔麗,被命名為“爭豔池”。池羣計有大大小小的彩池500多個,可説是黃龍溝規模最大的一級彩池羣,也是黃龍鈣化池景觀中色彩最豐富的池羣之一。為什麼叫“爭豔池”呢?説的是羣池中無論從形態大小、顏色、質地等不同角度去觀賞,每個池子都有各自的奇特和豔麗之處,真有爭奇鬥豔的感覺。從池子的大小看,有大至數畝者,波光瀲灩;有小如盆、碟者,玲瓏精巧。從形態看,有的狀若荷花,有的形似柳葉,千有效期萬別,無一雷同。從顏色看,有的水色淡綠,有的水色乳白,或顯出孔雀藍、翡翠綠、鵝黃、淡金等斑斕色彩,晶瑩剔透,豔麗動人。從質地看,有的池堤狀如金盔,有的池埂亮如銀鱗,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彩池中的水底世界更為豐富多彩,任遊人去心馳神往地盡情欣賞這大自然造就的奇妙世界。 在爭豔彩池對面的樹叢中還有“琪樹流芳池”和“龍背鎦金瀑”等景觀,因處於溝邊偏僻處,離遊覽道遠一些,所以遊客很光光顧。從爭豔池上行到黃龍中寺的一段是林莽灌叢,沒有彩池景觀。遊覽道上僅有宿雲橋和接仙橋在迎送過往客人。黃龍中寺距溝口約3.5公里,距後寺約有1公里。這黃龍中寺原有彌勒、靈官、天王、大佛、觀音等5座殿宇,均為單檐歇式造型,現僅存觀音殿舊址1座,供上下游客休息之用。

離開黃龍中寺向黃龍後寺進發,可見路旁有兩個較小的小池,一名“簸箕海”,與民間用的簸箕大小差多;一名“馬蹄海”,比真馬蹄要大好多倍。這兩個黃龍溝內惟一的“海”的池子,其實應列入溝內最小的池子之列。它憑什麼卻得“海”了頭銜?大家認真的端詳一番便會發現箇中祕密。原來,這兩個池子雖然面積不大,卻深不可測。按照民間的傳説,水深的地方一定是與龍宮相通,或許是哪王開的一道門亦未可知,當然就應該叫“海”了。

簸箕海的西邊林莽之中還有一羣水池,取名叫“映月彩池”,因位於溝側林陰中,水面平靜,月影倒映,更顯清麗明亮。但白天無月影可賞,所以遊客多半是直上黃龍後寺遊覽“石塔鎮海”池和“轉花漱玉”池等景點。

來到黃龍後寺,眼一片開闊地,這兒應該算是黃龍溝最大一塊平坦地界了。眼前的黃龍寺看上去已顯得十分簡陋,只寺門上方那條彩色巨龍十分醒目。門楣上一塊古匾倒引的遊人左看右看,不肯離去,似乎楊從中尋找些什麼東西。待近前一看才知道,原來這匾額經過了一番奇特的藝術加工:你從正面看是“黃龍古寺”四個大字;從左面看則變成了“飛閣流丹”四字;從右面看,又變成了“山空水碧”四字,且書法雄渾俊美,題詞寓意深刻。

寺前左側一片杜鵑花叢中一地洞口,外貌不揚,深入洞內,方知裏面別有天地。它便是有名的黃龍洞,又名佛爺洞。黃龍洞的大小深淺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遊人足跡所至約有100米左右,洞內有潺潺清泉,百態鍾乳。進洞10米後,空間逐漸增大,並一間寬50餘米、高20餘米的大廳。廳內套有無數小洞。沿大廳右側天我石級而上,可見3尊高1.2米的坐佛;另人寶蓮燈一盞,以及勢欲騰空而起的數條白龍。據考證,佛像建於明代,由於數百看碳酸泉水的浸淋,塑像表面已蒙上一層淡黃色鈣化晶體,不知情者,還會誤認為是大自然的傑作。不過,像這種天人合作的藝術珍品,在世界上也確實少見。溶洞頂部還有石幔、石瀑、石吊燈等玲瓏精緻的石鐘乳,也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每年深秋至次年初春,洞內泉水分別變成了冰筍、冰林、冰幔、冰瀑等自然奇觀,又成洞內冬景一絕。

黃龍寺後一大片灌木叢上方,還有一組豔麗奇絕的彩池羣,計有大小彩池40餘個,也是黃龍溝海拔最高的一組彩池,名為“石塔鎮海”池,池羣后人們稱之為邊石壩的台地上,池壩形態各異:有弧形、有扇形,還有裙邊形等,參差錯落,層疊而上。似一幅立體的畫,一首無言的詩。池水的色調亦隨水底沉積物和池壩顏色有深淺而變得多姿多彩。當陽光高照或白雪掩映的時候,池水會變得更加豔麗動人,勾起遊人無限情思。最叫人稱絕的是在兩個較大型的彩池中間,分別有兩尊石塔和石層露出水面,下半截已被鈣化沉澱物淹沒。據考證,石塔和石屋都是黃龍寺遺物,説明這組彩池形成的年代並不長,但眼前場景卻給人一種神祕、久遠的印象和雲霧仙宮的感覺。可能是因此,人們稱黃龍彩池為“人間瑤池”,像天上的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正是:瑤池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處尋?可偏偏在黃龍這人跡罕至的地方找到了。這便是黃龍景觀的聖潔迷人之處。

在石鎮海池上部約100米處還有一奇特的彩池。池面約有2平方米左右,綠樹掩映,碧水漣漣。池水自行旋流,水面泛起圈圈漣漪。如向池中投以鮮花、樹葉,甚至硬幣,你們會隨着碧水旋轉不停,慢慢沉入池底。這旋轉的水流是怎麼形成的?大家仔細觀察就知:池底有一股泉水湧出,泉水衝出地面的方向正好與池壁成一定角度,泉水隨池壁旋轉,帶動池子裏的水跟着旋轉,因引出現前述奇觀,“轉花漱玉池”的名稱亦因此而來。

黃龍溝景區的程就此結束。各位如興致尚濃,可登上後面的玉翠峯頂鳥瞰黃龍全景,將“玉嶂參天一徑蒼松迎白雪;金沙鋪地千層碧水走黃龍”的奇特美景盡收眼底。黃龍後寺左側高坡上建有一觀景台,登台暸望,黃龍後寺及石塔鎮海全景一覽無遺,是拍照留影的理想選擇。

下山時我們可從黃友溝左側森林中開出的遊覽便道和棧橋下溝去,不僅可以換一個角度欣賞黃龍彩池美景,更可盡情地吮吸森林中富貪負氧離子的新鮮空氣。它會給您疲憊的身軀

注入新的活力,讓您帶着興奮與滿足離開這難以忘懷的“人間瑤池”。

黃龍導遊詞 篇10

我們到了被譽為人間瑤池的黃龍風景區。黃龍,顧名思義,黃土鋪地,清水盈池。它集彩池、雪山、湖泊、峽谷、森林、巖峯於一身,多美麗啊! 據介紹,黃龍風景區位於四川省松潘縣境內,岷山主峯雪寶頂腳下,主要因佛門名剎黃龍寺而得名。它是一條長約7公里,寬約300米的鈣化山峽,周圍環繞着林木,幽幽的原始森林,山峽中3400多個天然玉成的華泉彩池順坡而下,大者畝餘,小者如盆、如碗、如杯,池壁似黃玉砌成,玲瓏剔透,一派富麗。

池水五彩繽紛,變化萬千又都清澈透明,泌人心脾。從空中俯瞰,在莽莽原始森林中,黃龍如一條凌空騰飛的巨龍,那層層彩池就像巨龍身上的片片鱗甲,映襯着雪白的卧峯,蒼翠的森林和滿天的雲霞,五彩斑斕,如夢如幻,極為瑰麗相傳黃龍真人在此修煉成仙,故此山此水有此仙風道骨,黃龍縣大禹治水,功成在此留連,方有運瓊漿滿溢,漾紅蕩綠的瑤池美景。這裏以彩池、灘流、雪山、峽谷、古寺、民俗“六絕”着稱於世。被譽為“聖地仙境,人間瑤池”。

黃龍古寺,始建於明代。位置在黃龍溝景區,佔地千餘平方米,屬道教觀宇。相傳助大禹治水的東海黃龍功成身退修道成仙,成為黃龍真人。其身化作十里金沙,其麟化作千座彩池。後人記其功德,建黃龍寺。黃龍寺有羅漢堂、中寺、後寺、禹王廟等,現羅漢堂已成廢墟。中寺是佛教寺廟,而且各主要景點都有佛教信徒朝拜,後寺主供黃龍真人,後寺下的溶洞——黃龍洞有天然鈣化黃龍真人座像。黃龍古寺是一所道教觀宇,黃龍溝內隨處可見道家文化的痕跡。“黃龍洞”洞口,有一棵龍形松樹上經常掛滿潔白的哈達,那是當地藏族同胞為神祕的黃龍洞敬獻的供品,洞口還有幾處“瑪尼堆”,青色的石塊上鐫刻着藏傳佛教的經文,在一個道家高人修行的地方見到眾多佛教信徒虔誠地叩拜,是“中國民間宗教文化儒、釋、道互補”的典型代表,不能不説是一個奇蹟。 大家跟我往前走,請留意,小心慢行!前面就是黃龍廟。這裏每年農曆6月12日-15日舉行的黃龍廟會盛況空前。

看,我們來到彩池湖了!在陽光下,鈣化彩池湖面波光粼粼,加上水珍珠在晶瑩跳動,奇幻無比。這裏的景色,照片不能展現其特有的動感,攝影表現不了其無限的生機,親臨其境才領略到人間瑤池的美景奇觀!好了,我們就遊覽到此了,大家可以解散遊覽,多拍照片啊,別錯過這裏的美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wn6l4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