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黃龍導遊詞4篇大綱

黃龍導遊詞4篇大綱

本文目錄2017黃龍導遊詞杭州黃龍洞導遊詞四川黃龍風景區導遊詞黃龍洞導遊詞

各位朋友:

黃龍導遊詞4篇大綱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黃龍。現在由我為大家介紹黃龍。 黃龍,位於潘縣境內的岷山主峯雪寶頂山下,是國務院公佈的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同九寨溝景區一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黃龍溝長約7公里,景區段4.7公里,寬約1-2公里。景區海拔3145米-3575米之間,縱坡平均降為8.7%。黃龍景觀的形成與從溝頂端分水嶺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有直接關係。泉水富含碳酸鈣類,它順坡漫流而下,沒有固定的河牀。溪水在順坡而下的過程中,碳酸鈣物質逐漸沉澱,形成了以乳白色和淡黃色為基調的鈣化景觀。上段和下段因坡地較平緩,碳酸鈣流泉遇阻沉積而形成層層疊疊如玉石砌成的池子,地質學上稱為泉化台。黃龍溝的中段是一條約1.5公里長的坡狀乳黃色鈣化沉積帶,稱為“金沙鋪地”。黃龍景觀以雪山和森林拱衞着無數形態各異的鈣化彩池為主要特色,人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些彩池的豔麗奇巧,只好尊奉它人“人間瑤池”。

黃龍,過雲人都稱之為黃龍寺,因為明朝時駐松潘兵馬使朝覲在溝內修建有改善龍前寺、中寺、後寺3座寺廟。現前寺已蕩然無存,中寺僅剩鳳音殿,後寺也只有1座院落。“黃龍”一名則是根據兩個古老的傳説而來:一是説大禹治水時,有一條黃龍負舟幫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後留在了黃龍溝內。《松潘縣志》記為:“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後黃龍修道而去,遺五色山水於世,世人建寺,歲歲朝祀。”另一説是古進修有位黃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後人為紀念黃龍真人,在溝內修建黃龍寺。《松潘縣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所建,亦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修道於此,故名。有前中後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

兩條記載都源於傳説,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去探窟誰真誰假。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兒是先有黃龍溝,後有黃龍寺,,“黃龍”一名肯定與溝內景物有關。所以本導遊還是稱之為“黃龍”風景名勝區。下面我們開始黃龍遊覽。

黃龍溝口經過的這一條小河就是涪江的源頭。過涪源橋,沿着林間小道進入溝口,迎接遊人的第一組梯級水池,被命為“迎賓池”。它由100多個以藍色為基調的彩池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山間石徑環繞着池子曲折盤旋,把遊人迎進景區,又把遊人送往景區深處。池子周圍古樹參天,羣花爭豔;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瑪瑙鑄成,玲瓏剔透。池中清水,湛藍透綠。陽光透過樹隙照在湖面上,變幻着黃、綠、藍各種色調。微風吹過,池中泛起陣陣彩色漣漪,格外清豔動人,這便是人們讚歎不已的“黃龍彩池”的第一處景觀了。

告別迎賓池,踏上用木頭搭成的人行棧疲乏上,但見左前方一鋪碧水從密林中衝出,又從高約10米,寬約60米的崖沿上飛瀉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幾經跌宕,形成數十道梯級瀑布。有的如簾瀑高掛,雲蒸霧騰;有的似斷線珍珠,串串滾落。水瀑後面的崖壁,透視出了金黃色為基調的鈣化結晶面,使瀑布更顯得富麗堂皇。如遇朝陽中落日餘輝的點染,瀑布還會變幻出不同的色彩,似道道彩霞鋪呈在我們眼前。因此人們給它取了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名“飛瀑流輝”。瀑布頂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與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觀。飛瀑是那樣的輝煌、奔放,彩池則顯得分外寧靜,恬靜。它們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組成了一道動靜和諧而完美的風景線。

緩緩地走過“飛瀑流輝”斜坡,徜徉在五顏六色的彩池羣畔,不知不覺到了黃龍溝第二級台階前。橫亙在遊人面前的是一堵寬約40餘米、高約10米的乳黃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的鈣化層似圍幔、似懸瀑,十分壯美。崖壁表面溪水漫 流,像一層薄薄的輕紗飄飄灑灑地鋪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黃色的池盆裏。巖壁下端有一溶洞,高級約1米,寬約1.5米,洞前簾瀑似串串珍珠懸垂,洞內景物隱約可見。進洞1米處這密密麻麻的鐘乳石擋住了去路,還沒有人去探測此洞到底有多深。據地質學者考證,該洞是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因其古老、神祕,於是當地藏民傳説它是古時候仙人們淨身的地方,因取名“洗身洞”。傳説,凡人如想修行得道,必須先赤身裸體進洞淨身,就像漢族地區流行的齋戒前必須沐浴淨身一樣。這“至聖至潔”的洗身洞,由鈣化物質結晶而成,足在洞內讓自然流淌下來的泉水洗滌,可以洗刷掉過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獲得聖潔的身軀。由於洗身洞富有神祕色彩,當地藏民中又傳説不育婦女進洞洗身後可喜得貴子。此傳説頗富吸引力,因而進去嘗試者還大有人在,不僅有中國人,甚至還有外國人。不過我奉勸各位,身體不壯實者千萬不要輕易進洞去試,因洞內雖然潔淨,但潮濕、陰冷、寒氣逼人,經不起此“考驗”者,不但達不到“淨身”的目的,反而會遭致疾病纏身。

翻越鈣化崖壁,眼前豁然開朗,展現在遊人面前的是偌大一片坡狀鈣化景觀。這就是被人們稱為“金沙鋪地”的鈣化流。它長約1500米,寬100米左右,據有關專家認定: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景觀中面積最大,色彩最豐富的一處。坡面的巖溶層凹凸不平,色調以金黃色為主,間或有乳白色、灰色、暗綠色板塊鑲嵌其中。坡面上盪漾着一層薄薄的清流。由於 水流受坡面鱗狀的鈣化層而形成變幻莫測的銀色漣漪,好似金河瀉玉。零零散散生活在鈣化坡地上的一簇簇水柳、灌木叢,以極其頑強的生命力與強風、勁流抗爭,訴説着景觀的古老歷史。爬上金沙鋪地頂端,俯視整個鈣化坡面,竟是兩側低、中間一溜脊樑且表面呈鱗狀,宛如一條黃色的蛟龍俯卧在坡面。到此,諸位一定已經想到,關於“黃龍”的傳説故事,不正是源於這條坡狀鈣化流嗎!

位於金沙鋪地下半段左側的盆景池,是一組由近100個彩池組成的彩池部落。彩池隨地勢的起伏層層疊置,形態多變。但它們又是堤坎相連、碧水同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宛如一串串割不斷。理還亂的多胞治。池畔翠柏挺撥,老幹懸抓;池中灌木雜陳,花草伴生,又像一個個水中盆景。綜景盆池羣落,樹水相映、碧水漣漣,確有詩一般的意境。

位於金沙鋪地上半段左側的一組池羣,有大小彩池80餘個,被名為“明鏡倒映池”。因為池羣緊靠溝邊林區,由於水平如鏡,遠山近樹,豔陽明月等世間景物,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倒映池中,任憑遊客賞玩。因為有這樣特殊的環境,遊人除在池邊盡情欣賞倒影美景外,還常常以水為鏡,對鏡梳理打扮一番,或用照相機鏡頭把水中景物和自己的尊容拍攝下來,對影成雙,別有一番情趣。

離開明鏡倒映池繼續上行,過“迎仙橋”可見左側又有一組彩色池羣掩映在一片茂密的娑羅樹叢中,因此命名“娑羅映彩池”。這裏所產的娑羅就是杜鵑。彩池邊的杜鵑品種據統計有20餘種之多。由於杜鵑品種不同,花期也盡相同,花形花色各異。所以彩池邊的杜鵑花從春天開到夏天,綿延不斷,有的豔如桃紅,有的素如白絹,妖柔豔美,盡映池中。秋天,經霜的紅葉好似滿天紅霞倒映池中;冬天水竭,如玉的冰花與銀裝素裹的彩池融為一休,寧靜而淡雅。

繼續上行,請看,遊覽道右而又有一大片彩池羣,不僅數量眾多,且色彩繽紛各逞豔麗,被命名為“爭豔池”。池羣計有大大小小的彩池500多個,可説是黃龍溝規模最大的一級彩池羣,也是黃龍鈣化池景觀中色彩最豐富的池羣之一。為什麼叫“爭豔池”呢?説的是羣池中無論從形態大小、顏色、質地等不同角度去觀賞,每個池子都有各自的奇特和豔麗之處,真有爭奇鬥豔的感覺。從池子的大小看,有大至數畝者,波光瀲灩;有小如盆、碟者,玲瓏精巧。從形態看,有的狀若荷花,有的形似柳葉,千有效期萬別,無一雷同。從顏色看,有的水色淡綠,有的水色乳白,或顯出孔雀藍、翡翠綠、鵝黃、淡金等斑斕色彩,晶瑩剔透,豔麗動人。從質地看,有的池堤狀如金盔,有的池埂亮如銀鱗,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彩池中的水底世界更為豐富多彩,任遊人去心馳神往地盡情欣賞這大自然造就的奇妙世界。 在爭豔彩池對面的樹叢中還有“琪樹流芳池”和“龍背鎦金瀑”等景觀,因處於溝邊偏僻處,離遊覽道遠一些,所以遊客很光光顧。從爭豔池上行到黃龍中寺的一段是林莽灌叢,沒有彩池景觀。遊覽道上僅有宿雲橋和接仙橋在迎送過往客人。黃龍中寺距溝口約3.5公里,距後寺約有1公里。這黃龍中寺原有彌勒、靈官、天王、大佛、觀音等5座殿宇,均為單檐歇式造型,現僅存觀音殿舊址1座,供上下游客休息之用。

離開黃龍中寺向黃龍後寺進發,可見路旁有兩個較小的小池,一名“簸箕海”,與民間用的簸箕大小差多;一名“馬蹄海”,比真馬蹄要大好多倍。這兩個黃龍溝內惟一的“海”的池子,其實應列入溝內最小的池子之列。它憑什麼卻得“海”了頭銜?大家認真的端詳一番便會發現箇中祕密。原來,這兩個池子雖然面積不大,卻深不可測。按照民間的傳説,水深的地方一定是與龍宮相通,或許是哪王開的一道門亦未可知,當然就應該叫“海”了。

簸箕海的西邊林莽之中還有一羣水池,取名叫“映月彩池”,因位於溝側林陰中,水面平靜,月影倒映,更顯清麗明亮。但白天無月影可賞,所以遊客多半是直上黃龍後寺遊覽“石塔鎮海”池和“轉花漱玉”池等景點。

來到黃龍後寺,眼一片開闊地,這兒應該算是黃龍溝最大一塊平坦地界了。眼前的黃龍寺看上去已顯得十分簡陋,只寺門上方那條彩色巨龍十分醒目。門楣上一塊古匾倒引的遊人左看右看,不肯離去,似乎楊從中尋找些什麼東西。待近前一看才知道,原來這匾額經過了一番奇特的藝術加工:你從正面看是“黃龍古寺”四個大;從左面看則變成了“飛閣流丹”四;從右面看,又變成了“山空水碧”四,且書法雄渾俊美,題詞寓意深刻。

寺前左側一片杜鵑花叢中一地洞口,外貌不揚,深入洞內,方知裏面別有天地。它便是有名的黃龍洞,又名佛爺洞。黃龍洞的大小深淺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遊人足跡所至約有100米左右,洞內有潺潺清泉,百態鍾乳。進洞10米後,空間逐漸增大,並一間寬50餘米、高20餘米的大廳。廳內套有無數小洞。沿大廳右側天我石級而上,可見3尊高1.2米的坐佛;另人寶蓮燈一盞,以及勢欲騰空而起的數條白龍。據考證,佛像建於明代,由於數百看碳酸泉水的浸淋,塑像表面已蒙上一層淡黃色鈣化晶體,不知情者,還會誤認為是大自然的傑作。不過,像這種天人合作的藝術珍品,在世界上也確實少見。溶洞頂部還有石幔、石瀑、石吊燈等玲瓏精緻的石鐘乳,也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每年深秋至次年初春,洞內泉水分別變成了冰筍、冰林、冰幔、冰瀑等自然奇觀,又成洞內冬景一絕。

黃龍寺後一大片灌木叢上方,還有一組豔麗奇絕的彩池羣,計有大小彩池40餘個,也是黃龍溝海拔最高的一組彩池,名為“石塔鎮海”池,池羣后人們稱之為邊石壩的台地上,池壩形態各異:有弧形、有扇形,還有裙邊形等,參差錯落,層疊而上。似一幅立體的畫,一首無言的詩。池水的色調亦隨水底沉積物和池壩顏色有深淺而變得多姿多彩。當陽光高照或白雪掩映的時候,池水會變得更加豔麗動人,勾起遊人無限情思。最叫人稱絕的是在兩個較大型的彩池中間,分別有兩尊石塔和石層露出水面,下半截已被鈣化沉澱物淹沒。據考證,石塔和石屋都是黃龍寺遺物,説明這組彩池形成的年代並不長,但眼前場景卻給人一種神祕、久遠的印象和雲霧仙宮的感覺。可能是因此,人們稱黃龍彩池為“人間瑤池”,像天上的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正是:瑤池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處尋?可偏偏在黃龍這人跡罕至的地方找到了。這便是黃龍景觀的聖潔迷人之處。

在石鎮海池上部約100米處還有一奇特的彩池。池面約有2平方米左右,綠樹掩映,碧水漣漣。池水自行旋流,水面泛起圈圈漣漪。如向池中投以鮮花、樹葉,甚至硬幣,你們會隨着碧水旋轉不停,慢慢沉入池底。這旋轉的水流是怎麼形成的?大家仔細觀察就知:池底有一股泉水湧出,泉水衝出地面的方向正好與池壁成一定角度,泉水隨池壁旋轉,帶動池子裏的水跟着旋轉,因引出現前述奇觀,“轉花漱玉池”的名稱亦因此而來。

黃龍溝景區的程就此結束。各位如興致尚濃,可登上後面的玉翠峯頂鳥瞰黃龍全景,將“玉嶂參天一徑蒼松迎白雪;金沙鋪地千層碧水走黃龍”的奇特美景盡收眼底。黃龍後寺左側高坡上建有一觀景台,登台暸望,黃龍後寺及石塔鎮海全景一覽無遺,是拍照留影的理想選擇。

下山時我們可從黃友溝左側森林中開出的遊覽便道和棧橋下溝去,不僅可以換一個角度欣賞黃龍彩池美景,更可盡情地吮吸森林中富貪負氧離子的新鮮空氣。它會給您疲憊的身軀注入新的活力,讓您帶着興奮與滿足離開這難以忘懷的“人間瑤池”。

杭州黃龍洞導遊詞2017黃龍導遊詞(2) | 返回目錄

各位尊敬的朋友: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黃龍洞觀光遊覽,很高興能為您導遊,我會竭誠為大家服務的。

黃龍洞(索溪)從水繞四門以下,至黃龍洞一段溪水,就是著名的索溪。據縣誌記載,因官軍討伐向王天子起義而得名索,古稱索水。索溪彙集武陵源八百條溪澗之水,然後注入婁水,併入澧水。當代一位叫蘇葉的女作家,為索溪之美所激動,竟然表示“來生甘作石,嫁與索溪水”,下輩子要作索溪的妻子。

關於武陵源的山水,不知有多少人為之禮讚放歌。這其中有個美學問題,即畫家筆下山水的藝術佈局。古代《畫論》説:“山不體,石為骨,林為衣,草為毛髮,水為血脈,雲煙為神影,嵐靄為氣象,寺觀、村落橋樑為裝飾也。”以此觀點,武陵源佔全了,所以説人家稱武陵源是一幅超級中國畫卷,不無道理。

過嚴格考察驗收,正式將武陵源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上極為稀少的純自然遺產中的一員。從此,武陵源闊步走向世界。站在武陵大道把目光投向西部,我們可以看到那羣峯綿延的天際線,那是一幅掛在天邊的巨幅山水畫卷。在西南處,是寶峯湖自然公園,東南處,是名聞中外的黃龍洞。現在我們前往黃龍洞和寶峯湖。前者是“中華最佳洞府”,後者譽為“人間瑤池”,相信大家能獲得有別於砂巖大峯林風光的另一番感受。

黃龍洞又名黃龍泉,傳説清代乾隆年間發生百日大旱,著名法師何俊儒率徒兒進洞求雨,全部遇難喪生,何老司臨死前留下一句話:“當門田,莫打黃龍泉”。從此黃龍洞一直無人問津。1983年初,當地村民毛金初組織九個民兵,歷經千難萬險,終於探明瞭這世界溶洞奇觀的真相。1984年2月破土開發,同年6月成立黃龍洞管理所,年底正式開放。1997年,黃龍洞由北京大通公司託管。1999年11月,由黃龍洞投資有限公司發起運作的世界特技飛行大獎賽穿越天門的活動,與黃龍洞的名一齊遠播世界。

黃龍洞是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的王牌景點之一,她以規模大、內容全、景色美而被譽為溶洞景觀的“全能冠軍”。正如許多遊人所説:黃龍洞是詩的結晶,哲學的凝聚,美的雕像。

黃龍洞現已探明的洞底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全長7640米,垂直高度140米,內分兩層旱洞兩層水洞,有1庫、2河、3潭、4瀑、13個廳、98廊以及上千個白玉池,上萬座鐘乳石峯。整個大洞猶如一株古木,錯節盤根,散發開來,洞中有洞,天外有天,山重水複,峯迴路轉,由天生灰質溶液凝聚而成的洞穴景觀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無所不奇、無所不有。現在,請大家跟我一起神遊黃龍洞。請注意不要掉隊。

(雙門迎賓)雙門,左邊的取名“幸福門”,右邊的取名“長壽門”,您是更看重愛情如意婚姻美滿事業有成,選擇走“幸福門”呢?還是祈盼益壽延年長命百歲,選擇走“長壽門”呢?當然,誰都希望既擁有幸福,又能夠長壽,那麼,記住:現在選擇一道門進去,等遊覽完畢返回的時候,就從另一道門出來,不就魚和熊掌兼得了嗎?

(龍舞廳)這裏是傳説中龍的家族舉行舞會的地方。舞會剛剛結束,只剩下左壁包廂裏的一對情人還在竊竊私語,觀眾漸漸離去了也渾然不覺!

(洞中植物)1994年中國第三屆溶洞風景會議在這裏召開期間,本土一位作家偶然間發現洞中居然有野草蔓生!黃龍洞內原先根本看不見任何植物,專家認為億萬年乾燥、黑暗的自然條件,不可能生長植物。但是,不可思議的是,由於日光燈長期照射,洞中居然萌生出一派春色。奇怪的是普通白熾燈光下,卻又見不到這種風景。難道是日光燈的某種力量叩醒了它們的生命之夢?1996年,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攝製的“張家界專題”中,專門為黃龍洞中長草設計了一道“猜猜看”。這以後,有的人就衝着“洞中長草”這一奇觀,跑來張家界旅遊,説要親眼一辨真假。那麼,我現在給大家出個題目,解這萬古生命之謎:1、種子哪來?是飛禽走獸帶來?是隨風吹來?還是史前世紀地球在發生多次災難時殘存的物質?2、假設種子是億萬年前地殼變動時裹攜而來,那麼,種子休眠了億萬年,為何不死不生?為何又在日光燈下復甦?那麼日光燈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如果誰能解開這個謎,誰就可以成為黃龍洞的永久貴賓。我等着各位的答案?

(響水河)現在我們上船遊響水河。夢幻般的情調,神話的氛圍,嘩嘩的水聲,如聞仙樂縹緲。棲龍島、龍花礁、龍王金盔、藏寶閣、石花柱、插香台,我們好像來到了安徒生童話中的海底王宮!難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那兩位官員盪舟響水河時説,黃龍洞是他們所看到的世界上最美的溶洞,洞中還有這麼長的陰河,真是不可思議。

據專家研究,黃龍洞發育在三疊系碳酸鹽巖地層中,洞穴系統為遠岸大三層和近岸小六層的立體空間結構,主要通道沿岸層走向延長。約三億八千萬年前,黃龍洞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積了可溶性強的石灰巖和白雲巖地層。經過漫長年代開始孕育成喀斯特地貌,直到6500萬年前地殼抬升,出現了幹溶洞,然後經巖溶和水流作用便形成了今日的地下奇觀。

(天仙水)天仙水大廳面積為5483平方米。你們看,那三股瀑水,落差達27.3米,從高高的穹頂化碳瀉下來,落在三座玉池裏,這就是傳説中龍的家族喝的“天仙水”。

(天柱街)詩人郭沫若為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寫下了《天上的街市》一詩:想像那縹渺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物品,是世上沒有的珍奇,可以説,詩中的意境在這裏得到了最形象的展示。你們看,那兩根石柱管它叫“恨難逢”,“喜相逢”,大自然如此充滿人性化的安排,怎不令人叫絕。據考證,這裏的石鐘乳27萬年才長1米,石筍每百年才長1公分。1XX年後的今天,這上下兩條咫尺天涯、恨難相逢的小蛟龍就能實現“世紀之吻”了。到時候歡迎大家前來慶賀!

天柱街全長1公里,以“天上街市”為界的東西街道,由高20米,寬3米,長22米的天龍橋連接。天龍橋是國內目前遊覽洞穴中最大的石拱橋,漫步橋上,您會不會想起那個銀河鵲橋的古老傳説?

(龍宮)龍宮是黃龍洞十三個大廳中最大的一個,也是景色最美的景點之一,底面積15000平方米,平均高40米,兩千餘根石筍拔地而起,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或如飛禽走獸,或如宮廷珍藏,有的像巍巍雪松,有的像火箭升空。龍宮後園有金銀兩座花池,清水常溢,花簇盛開。宮頂鍾乳柳垂簾掛,四周壁畫栩栩如生。溶解着各色各樣的礦物質的水,從巖層中滲透出來,滴落下來。礦物質在洞頂凝固結晶成倒懸鐘乳石,從鐘乳石滴落的水又把礦物質澆疊、堆壘在洞底,而長成節節向上的石筍。大家看看這龍宮的造型,領略這磅礴的氣勢。洞內最大石筍,高12米、直徑10米的漢白玉天然石椅“龍王寶座”居高臨下,眾多石柱石筍似人似物,維妙維肖,圍着寶座朝拜山呼,幾十座珊瑚亭亭玉立,儼然一支龐大的“宮廷樂隊”。湖南著名教授羊春秋先生作《寄生草》詞對此進行描繪:“百態千姿模樣,三宮六院門巷。龍王開宴設瓊漿,猴王偷果鬧天堂,君王納寵擁羅帳。搬演了人間爭攘,彙集了天下奇觀。”

,最細處直徑只有10釐米,如果按專家測定的黃龍洞石筍的年平均生長速度僅0.1毫米,那麼依此推算,“定海神針”生長髮育至今已有20萬年曆史了,而且仍在繼續生長,如果再長6萬年,再長6米,就可直抵穹頂而“頂天立地”了!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標誌景點,黃龍洞景區管理部門特地為“定海神針”買下一億元鉅額保險,創全國為世界自然資源性遺產買保險之先河

(迷宮)迷宮地處黃龍洞底層,潔白晶瑩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石管、捲曲石、石珍珠、石珊瑚等玲瓏剔透,密密匝匝,潔白、緋紅、紺紫、嫩綠的鈣質晶體,不染塵埃,晶瑩閃爍。溶洞景觀應有盡有,奧祕無窮,與粗獷宏偉的龍宮相比,迷宮更顯温柔秀麗。

黃龍洞以立體的洞穴結構,龐大的洞穴空間,高大的石瀑布,寬闊的龍宮大廳及數以千計的石筍,水陸均備的遊覽線等資源優勢,構成了國內外獨樹一幟的地下洞府。黃龍洞這樣一座充滿魅力的藝術宮殿,在地下沉睡了億萬年之久,直到1983年那個陽光明媚的春天,以當地民兵毛金初為首的探索者們才將塵封的洞門打開,黃龍洞從此光耀四海。

各位朋友,黃龍洞之行就要結束了,再次感謝您的支持與合作。歡迎您下次再來,再見!

四川黃龍風景區導遊詞2017黃龍導遊詞(3) | 返回目錄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黃龍。現在由我為大家介紹黃龍。

黃龍,位於潘縣境內的岷山主峯雪寶頂山下,是國務院公佈的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同九寨溝景區一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黃龍溝長約7公里,景區段4.7公里,寬約1-2公里。景區海拔3145米-3575米之間,縱坡平均降為8.7%。黃龍景觀的形成與從溝頂端分水嶺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有直接關係。泉水富含碳酸鈣類,它順坡漫流而下,沒有固定的河牀。溪水在順坡而下的過程中,碳酸鈣物質逐漸沉澱,形成了以乳白色和淡黃色為基調的鈣化景觀。上段和下段因坡地較平緩,碳酸鈣流泉遇阻沉積而形成層層疊疊如玉石砌成的池子,地質學上稱為泉化台。黃龍溝的中段是一條約1.5公里長的坡狀乳黃色鈣化沉積帶,稱為“金沙鋪地”。黃龍景觀以雪山和森林拱衞着無數形態各異的鈣化彩池為主要特色,人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些彩池的豔麗奇巧,只好尊奉它人“人間瑤池”。

黃龍,過雲人都稱之為黃龍寺,因為明朝時駐松潘兵馬使朝覲在溝內修建有改善龍前寺、中寺、後寺3座寺廟。現前寺已蕩然無存,中寺僅剩鳳音殿,後寺也只有1座院落。“黃龍”一名則是根據兩個古老的傳説而來:一是説大禹治水時,有一條黃龍負舟幫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後留在了黃龍溝內。《松潘縣志》記為:“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後黃龍修道而去,遺五色山水於世,世人建寺,歲歲朝祀。”另一説是古進修有位黃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後人為紀念黃龍真人,在溝內修建黃龍寺。《松潘縣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所建,亦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修道於此,故名。有前中後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

兩條記載都源於傳説,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去探窟誰真誰假。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兒是先有黃龍溝,後有黃龍寺,,“黃龍”一名肯定與溝內景物有關。所以本導遊還是稱之為“黃龍”風景名勝區。下面我們開始黃龍遊覽。

黃龍溝口經過的這一條小河就是涪江的源頭。過涪源橋,沿着林間小道進入溝口,迎接遊人的第一組梯級水池,被命為“迎賓池”。它由100多個以藍色為基調的彩池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山間石徑環繞着池子曲折盤旋,把遊人迎進景區,又把遊人送往景區深處。池子周圍古樹參天,羣花爭豔;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瑪瑙鑄成,玲瓏剔透。池中清水,湛藍透綠。陽光透過樹隙照在湖面上,變幻着黃、綠、藍各種色調。微風吹過,池中泛起陣陣彩色漣漪,格外清豔動人,這便是人們讚歎不已的“黃龍彩池”的第一處景觀了。

告別迎賓池,踏上用木頭搭成的人行棧疲乏上,但見左前方一鋪碧水從密林中衝出,又從高約10米,寬約60米的崖沿上飛瀉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幾經跌宕,形成數十道梯級瀑布。有的如簾瀑高掛,雲蒸霧騰;有的似斷線珍珠,串串滾落。水瀑後面的崖壁,透視出了金黃色為基調的鈣化結晶面,使瀑布更顯得富麗堂皇。如遇朝陽中落日餘輝的點染,瀑布還會變幻出不同的色彩,似道道彩霞鋪呈在我們眼前。因此人們給它取了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名“飛瀑流輝”。瀑布頂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與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觀。飛瀑是那樣的輝煌、奔放,彩池則顯得分外寧靜,恬靜。它們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組成了一道動靜和諧而完美的風景線。

緩緩地走過“飛瀑流輝”斜坡,徜徉在五顏六色的彩池羣畔,不知不覺到了黃龍溝第二級台階前。橫亙在遊人面前的是一堵寬約40餘米、高約10米的乳黃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的鈣化層似圍幔、似懸瀑,十分壯美。崖壁表面溪水漫 流,像一層薄薄的輕紗飄飄灑灑地鋪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黃色的池盆裏。巖壁下端有一溶洞,高級約1米,寬約1.5米,洞前簾瀑似串串珍珠懸垂,洞內景物隱約可見。進洞1米處這密密麻麻的鐘乳石擋住了去路,還沒有人去探測此洞到底有多深。據地質學者考證,該洞是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因其古老、神祕,於是當地藏民傳説它是古時候仙人們淨身的地方,因取名“洗身洞”。傳説,凡人如想修行得道,必須先赤身裸體進洞淨身,就像漢族地區流行的齋戒前必須沐浴淨身一樣。這“至聖至潔”的洗身洞,由鈣化物質結晶而成,足在洞內讓自然流淌下來的泉水洗滌,可以洗刷掉過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獲得聖潔的身軀。由於洗身洞富有神祕色彩,當地藏民中又傳説不育婦女進洞洗身後可喜得貴子。此傳説頗富吸引力,因而進去嘗試者還大有人在,不僅有中國人,甚至還有外國人。不過我奉勸各位,身體不壯實者千萬不要輕易進洞去試,因洞內雖然潔淨,但潮濕、陰冷、寒氣逼人,經不起此“考驗”者,不但達不到“淨身”的目的,反而會遭致疾病纏身。

翻越鈣化崖壁,眼前豁然開朗,展現在遊人面前的是偌大一片坡狀鈣化景觀。這就是被人們稱為“金沙鋪地”的鈣化流。它長約1500米,寬100米左右,據有關專家認定: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景觀中面積最大,色彩最豐富的一處。坡面的巖溶層凹凸不平,色調以金黃色為主,間或有乳白色、灰色、暗綠色板塊鑲嵌其中。坡面上盪漾着一層薄薄的清流。由於 水流受坡面鱗狀的鈣化層而形成變幻莫測的銀色漣漪,好似金河瀉玉。零零散散生活在鈣化坡地上的一簇簇水柳、灌木叢,以極其頑強的生命力與強風、勁流抗爭,訴説着景觀的古老歷史。爬上金沙鋪地頂端,俯視整個鈣化坡面,竟是兩側低、中間一溜脊樑且表面呈鱗狀,宛如一條黃色的蛟龍俯卧在坡面。到此,諸位一定已經想到,關於“黃龍”的傳説故事,不正是源於這條坡狀鈣化流嗎!

位於金沙鋪地下半段左側的盆景池,是一組由近100個彩池組成的彩池部落。彩池隨地勢的起伏層層疊置,形態多變。但它們又是堤坎相連、碧水同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宛如一串串割不斷。理還亂的多胞治。池畔翠柏挺撥,老幹懸抓;池中灌木雜陳,花草伴生,又像一個個水中盆景。綜景盆池羣落,樹水相映、碧水漣漣,確有詩一般的意境。

位於金沙鋪地上半段左側的一組池羣,有大小彩池80餘個,被名為“明鏡倒映池”。因為池羣緊靠溝邊林區,由於水平如鏡,遠山近樹,豔陽明月等世間景物,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倒映池中,任憑遊客賞玩。因為有這樣特殊的環境,遊人除在池邊盡情欣賞倒影美景外,還常常以水為鏡,對鏡梳理打扮一番,或用照相機鏡頭把水中景物和自己的尊容拍攝下來,對影成雙,別有一番情趣。

離開明鏡倒映池繼續上行,過“迎仙橋”可見左側又有一組彩色池羣掩映在一片茂密的娑羅樹叢中,因此命名“娑羅映彩池”。這裏所產的娑羅就是杜鵑。彩池邊的杜鵑品種據統計有20餘種之多。由於杜鵑品種不同,花期也盡相同,花形花色各異。所以彩池邊的杜鵑花從春天開到夏天,綿延不斷,有的豔如桃紅,有的素如白絹,妖柔豔美,盡映池中。秋天,經霜的紅葉好似滿天紅霞倒映池中;冬天水竭,如玉的冰花與銀裝素裹的彩池融為一休,寧靜而淡雅。

繼續上行,請看,遊覽道右而又有一大片彩池羣,不僅數量眾多,且色彩繽紛各逞豔麗,被命名為“爭豔池”。池羣計有大大小小的彩池500多個,可説是黃龍溝規模最大的一級彩池羣,也是黃龍鈣化池景觀中色彩最豐富的池羣之一。為什麼叫“爭豔池”呢?説的是羣池中無論從形態大小、顏色、質地等不同角度去觀賞,每個池子都有各自的奇特和豔麗之處,真有爭奇鬥豔的感覺。從池子的大小看,有大至數畝者,波光瀲灩;有小如盆、碟者,玲瓏精巧。從形態看,有的狀若荷花,有的形似柳葉,千有效期萬別,無一雷同。從顏色看,有的水色淡綠,有的水色乳白,或顯出孔雀藍、翡翠綠、鵝黃、淡金等斑斕色彩,晶瑩剔透,豔麗動人。從質地看,有的池堤狀如金盔,有的池埂亮如銀鱗,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彩池中的水底世界更為豐富多彩,任遊人去心馳神往地盡情欣賞這大自然造就的奇妙世界。

在爭豔彩池對面的樹叢中還有“琪樹流芳池”和“龍背鎦金瀑”等景觀,因處於溝邊偏僻處,離遊覽道遠一些,所以遊客很光光顧。從爭豔池上行到黃龍中寺的一段是林莽灌叢,沒有彩池景觀。遊覽道上僅有宿雲橋和接仙橋在迎送過往客人。黃龍中寺距溝口約3.5公里,距後寺約有1公里。這黃龍中寺原有彌勒、靈官、天王、大佛、觀音等5座殿宇,均為單檐歇式造型,現僅存觀音殿舊址1座,供上下游客休息之用。

離開黃龍中寺向黃龍後寺進發,可見路旁有兩個較小的小池,一名“簸箕海”,與民間用的簸箕大小差多;一名“馬蹄海”,比真馬蹄要大好多倍。這兩個黃龍溝內惟一的“海”的池子,其實應列入溝內最小的池子之列。它憑什麼卻得“海”了頭銜?大家認真的端詳一番便會發現箇中祕密。原來,這兩個池子雖然面積不大,卻深不可測。按照民間的傳説,水深的地方一定是與龍宮相通,或許是哪王開的一道門亦未可知,當然就應該叫“海”了。

簸箕海的西邊林莽之中還有一羣水池,取名叫“映月彩池”,因位於溝側林陰中,水面平靜,月影倒映,更顯清麗明亮。但白天無月影可賞,所以遊客多半是直上黃龍後寺遊覽“石塔鎮海”池和“轉花漱玉”池等景點。

來到黃龍後寺,眼一片開闊地,這兒應該算是黃龍溝最大一塊平坦地界了。眼前的黃龍寺看上去已顯得十分簡陋,只寺門上方那條彩色巨龍十分醒目。門楣上一塊古匾倒引的遊人左看右看,不肯離去,似乎楊從中尋找些什麼東西。待近前一看才知道,原來這匾額經過了一番奇特的藝術加工:你從正面看是“黃龍古寺”四個大;從左面看則變成了“飛閣流丹”四;從右面看,又變成了“山空水碧”四,且書法雄渾俊美,題詞寓意深刻。

寺前左側一片杜鵑花叢中一地洞口,外貌不揚,深入洞內,方知裏面別有天地。它便是有名的黃龍洞,又名佛爺洞。黃龍洞的大小深淺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遊人足跡所至約有100米左右,洞內有潺潺清泉,百態鍾乳。進洞10米後,空間逐漸增大,並一間寬50餘米、高20餘米的大廳。廳內套有無數小洞。沿大廳右側天我石級而上,可見3尊高1.2米的坐佛;另人寶蓮燈一盞,以及勢欲騰空而起的數條白龍。據考證,佛像建於明代,由於數百看碳酸泉水的浸淋,塑像表面已蒙上一層淡黃色鈣化晶體,不知情者,還會誤認為是大自然的傑作。不過,像這種天人合作的藝術珍品,在世界上也確實少見。溶洞頂部還有石幔、石瀑、石吊燈等玲瓏精緻的石鐘乳,也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每年深秋至次年初春,洞內泉水分別變成了冰筍、冰林、冰幔、冰瀑等自然奇觀,又成洞內冬景一絕。

黃龍寺後一大片灌木叢上方,還有一組豔麗奇絕的彩池羣,計有大小彩池40餘個,也是黃龍溝海拔最高的一組彩池,名為“石塔鎮海”池,池羣后人們稱之為邊石壩的台地上,池壩形態各異:有弧形、有扇形,還有裙邊形等,參差錯落,層疊而上。似一幅立體的畫,一首無言的詩。池水的色調亦隨水底沉積物和池壩顏色有深淺而變得多姿多彩。當陽光高照或白雪掩映的時候,池水會變得更加豔麗動人,勾起遊人無限情思。最叫人稱絕的是在兩個較大型的彩池中間,分別有兩尊石塔和石層露出水面,下半截已被鈣化沉澱物淹沒。據考證,石塔和石屋都是黃龍寺遺物,説明這組彩池形成的年代並不長,但眼前場景卻給人一種神祕、久遠的印象和雲霧仙宮的感覺。可能是因此,人們稱黃龍彩池為“人間瑤池”,像天上的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正是:瑤池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處尋?可偏偏在黃龍這人跡罕至的地方找到了。這便是黃龍景觀的聖潔迷人之處。

在石鎮海池上部約100米處還有一奇特的彩池。池面約有2平方米左右,綠樹掩映,碧水漣漣。池水自行旋流,水面泛起圈圈漣漪。如向池中投以鮮花、樹葉,甚至硬幣,你們會隨着碧水旋轉不停,慢慢沉入池底。這旋轉的水流是怎麼形成的?大家仔細觀察就知:池底有一股泉水湧出,泉水衝出地面的方向正好與池壁成一定角度,泉水隨池壁旋轉,帶動池子裏的水跟着旋轉,因引出現前述奇觀,“轉花漱玉池”的名稱亦因此而來。

黃龍溝景區的程就此結束。各位如興致尚濃,可登上後面的玉翠峯頂鳥瞰黃龍全景,將“玉嶂參天一徑蒼松迎白雪;金沙鋪地千層碧水走黃龍”的奇特美景盡收眼底。黃龍後寺左側高坡上建有一觀景台,登台暸望,黃龍後寺及石塔鎮海全景一覽無遺,是拍照留影的理想選擇。

下山時我們可從黃友溝左側森林中開出的遊覽便道和棧橋下溝去,不僅可以換一個角度欣賞黃龍彩池美景,更可盡情地吮吸森林中富貪負氧離子的新鮮空氣。它會給您疲憊的身軀注入新的活力,讓您帶着興奮與滿足離開這難以忘懷的“人間瑤池”。

黃龍洞導遊詞2017黃龍導遊詞(4) | 返回目錄

黃龍洞位於棲霞嶺北麓,曙光路南。相傳南宋淳佑年間江西黃龍山高僧慧開來此建寺,後改為道觀,是南宋都城祀龍祈雨之所。

黃龍洞是一座獨具特色的寺觀園林。它背倚山林,巧妙地利用天然洞景將溪泉、池潭、洞壑、亭軒、寺觀、林木、疊石等和-諧地糅和在一起,形成為一個古木交柯、黃龍吐翠、清淨幽雅的遊覽勝地。

園內叢篁交翠,有方竹、龜竹、琴絲竹等十幾種珍稀品種,是賞竹的一處佳地,“黃龍吐翠”為西湖新十景之一。

近年來,黃龍洞又增設以“緣”文化為主題的“民俗園”,新闢“月下老人祠”、“圓緣台”、“投緣池”

黃龍洞

位於棲霞嶺後的山麓上,從岳廟邊上一條山徑上去,左右二山夾峙,路旁有翠竹千竿,景色極為清幽,過劍門關,紫雲洞、白沙泉,全程行約l公里即到黃龍洞。黃龍洞又名無門洞、飛龍洞。據傳有和尚名慧開在此建寺修行。一天,一聲驚雷山裂,有清泉自石中出,有傳説黃龍隨慧開而來,因名黃龍洞。

黃龍洞很有古意,進門但見松篁交翠,山徑幽深。主景有池,池後有山,水石交融。其山雖由人作,但卻宛若天開,山崖之上飾有一龍頭,泉水由龍嘴瀉入池中,地中立石,上刻“有龍則靈”,洞邊巖石上刻有“水不在深”,這是一座疊理很好的水假山,池邊有亭有廊,可滿足遊人“常倚曲欄貪看水”的心理。鶴止亭、香雪亭依山傍水,錯落有致。池的對面有一組小庭院,植有各種竹類植物,其中以方竹最為著稱,是一種名貴的觀賞竹。池右假山的半腰有一人工造就的山洞即黃龍古洞,過去洞內有一座石刻的黃龍祖師像,即為慧開和尚。沿山徑而上可至卧雲洞,洞壑寬敞,常有霧氣瀰漫,因名卧雲洞。

近幾年來,黃龍洞接待人員全部古裝打扮,池邊亭檐上斜掛着"太白遺風"的酒旗,遊人可入內小酌,憑欄觀看前面亭子裏的戲文。也可在黃龍古洞前聆聽國樂古曲,音響經古洞反射十分宏亮,曲畢大有餘音繞樑的感覺。黃龍洞已成為現代人尋古探幽的好去處。這裏既有幽奇洞壑,精巧亭台;又有茂林修竹,怪石清泉,整座園林覆蓋於森森的濃萌之中,顯示出一派"藏龍卧虎"的神幽。跨進山門,沿着園路緩緩上升,道旁松篁交翠,迎面粉牆阻路。透過那九個雕着龍形的花窗向空窺視,可見粉牆內翠竹蕭疏,亭台隱約,愈益引起人們尋幽探勝的興趣。

轉過粉牆,步入二門,眼前豁然開朗,只見曲檻畫廊環繞之中,涵藏着一泓碧玉似的清池。池畔假山重疊,山石蔓掛,在斑駁的苔蘚裏露出一個頭角崢嶸、威武蒼勁的黃龍頭,龍嘴中一股清泉如珠簾倒掛傾瀉而下,鏗鏗鏘鏘,聲如鳴琴。瀑布兩旁的山石上,分別鐫刻着"小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八個擘窠行草,點出了景點。

黃龍頭是根據一個悲壯的民間故事而塑的。傳説古代離此不遠的紫雲洞裏,住着一老一小兩條黃龍。一天,老黃龍忽然作惡,噴火焚燒杭州城。小黃龍大義滅親,帶領人們把西湖水灌進紫雲洞,淹死了老黃龍,撲滅了大火;而小黃龍也在這場搏鬥中死去。人們流着眼淚把小黃龍安葬,淚水滲進小黃龍的心窩,又從它的嘴裏溢了出來,於是小黃龍的墳上就流出一股小瀑布。人們為了紀念小黃龍,就在瀑布流出的地方塑上這個黃龍頭,並且把這個地方命名為"黃龍洞"。

標籤: 導遊詞 黃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dpvk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