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龍遊石窟導遊詞(通用8篇)

龍遊石窟導遊詞(通用8篇)

龍遊石窟導遊詞(通用8篇)

龍遊石窟導遊詞 篇1

龍遊石窟是我國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築羣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大奇觀。它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體現,集人文、藝術、文化、工程技術於一體這些石窟的斷代成因和用途更是眾説紛壇,成為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也被當地人稱之為“世界第九大奇蹟”。龍遊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走進石窟,宛如時光倒流到遠古。而它的“開採年代”“開採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謎。

龍遊石窟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的龍遊縣小南海鎮,歷史上是風景名勝區倚鄰分景秀麗的小南海分景區。1992年,世代傳説的“無底塘”在四位農民的隆隆水泵聲中“水落石出”。又一個世界奇觀----龍遊石窟橫空出世了。這是一個謎團百結的地下建築羣。在方圓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規律的分佈了大小24個洞窟,每個洞窟的面積從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每個洞窟從矩形洞口開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約30米,頂部呈“倒鬥型”,洞內均科學地分佈着3~4根巨大的“魚尾形”石柱,與洞頂渾然一體。更讓人歎為觀止是洞壁,洞頂和石柱上都均勻的留下古人似乎帶有裝飾意義的鑿痕。

竹林禪寺始建於唐貞觀七年(公元632年)迄今有1300多年曆史。竹林禪寺歷經百年滄桑、三落三起,現佔地80畝,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 寺院門對衢江、靈山江,猶如雙龍襯托起一顆燦爛明珠、光耀四射、主殿“圓通寶殿”坐北朝南,高17.86米麪寬五間,進深三間,鬱閣重檐,黃琉璃頂,飛檐翹角,造型精美,別具一格,帶有濃厚的古剎神韻。 主殿台階由青石砌成十三級神龜階,稱“十三神龜階”,源於龍遊民間“神龜馱狀元”的傳説,相傳南宋狀元劉章(龍遊人)年少在寺院攻讀詩文,每年端午午夜,神龜洞中的千年神龜都要馱劉章過衢江逆靈山江回縣南寺下村探望母親,青石台階中間雕鑿“雙龍戲珠”,含二水繞古寺之奧妙,殿左右青石圍欄雕刻“唐僧三徒”等佛典浮雕。

大殿正大門左右門根青石柱刻“神龍潛水、鯉魚跳龍門”、“神龍下凡、遊戲人間”文。另有柱刻戒成大法師撰寫的楹聯:瀫溪靈源二水繞古寺,鳳凰山麓間梵欠音聲。晨鐘暮鼓聲聲秋菩提,青燈黃卷寂寂悟禪機。 大殿內擎16根粗壯紅杉木柱,整個大殿寬敞幽靜,殿內供奉觀音佛像,系用紫銅澆鑄重6.5噸,高5.3米,由廣州蕭強居士金家饋贈,耗資70餘萬元。以神、幽、靜、映、影、形相合相融處理手法裝飾佈局,神韻如生,降灑美德而充滿神祕感。木樑壁畫圖案描繪,色調嚴謹,含義深藏人生悲、樂、喜、哀、甜、苦、酸、辣,啟迪人生從善棄惡,修心養性,胸襟暢然,塵念俱消,立地成佛之德行。

兩江風情龍之遊是以龍遊石窟為依託,並以姑蔑文化、商幫文化、石窟文化等七大文化為背景,通過素有玉帶之稱的衢江和靈山江,把龍遊石窟、龍遊民居苑、龍洲公園、紫檀文化創業園接軌連通,匯聚成一條靚麗的旅遊風景。 在整條遊線當中,您不僅可以品乾隆下江南之古邑遺風,賞江南竹鄉之美景,聽龍遊商幫之傳奇,欣賞二龍戲珠之地勢,體驗兩江交融之風情,朝有日出江花紅勝火,暮現落霞與孤鶩齊飛之勝境。 縣城境內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擁有“兩山、兩江、兩灘”自然風光。雞鳴山和鳳凰山盤踞在縣城南北,衢江和靈山江穿城而過,船廠沙洲與石窟沙洲兩相呼應。

龍遊石窟導遊詞 篇2

龍遊石窟是我國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築羣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大奇觀,它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體現,集人文、藝術、文化、工程技術於一體,因此,1992年,世人傳説中的"無底塘"在四個當地的農民的隆隆水泵聲中"水落石出"。這些石窟的斷代成因和用途更是眾説紛壇,成為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也被當地人稱之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龍遊石窟是我國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築羣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大奇觀。它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體現,集人文、藝術、文化、工程技術於一體。這是一個謎團百結的地下建築羣。在方圓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規律的分佈了大小24個洞窟,每個洞窟的面積從1000-3000平方米不等。每個洞窟從矩形洞口開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約30米。頂部呈漏斗型,洞窟內科學地分佈着3-4根巨大的“魚尾形”石柱,與洞頂渾然一體。更讓人歎為觀止的是洞壁、洞頂和石柱上都均勻地留下古人似乎帶有裝飾意圖的鑿痕。

石窟現已開發出五大迷窟

一號謎窟

它是七個謎窟中最小的一個,地面面積約300平方米左右,呈近正方形,地面平整,矩形方池在進口處下方。因支撐面小,只有 一根擎柱。窟頂分高低兩層,相差約50cm,就像擎柱頂着大梁而把一間大廳一分為二一樣。該洞窟進口處與竹林禪寺僅一牆之隔。離窟口不遠處有一魚、馬、鳥三種動物雕刻圖,這是在已抽乾的7個謎窟中唯一的圖象雕刻。

二號謎窟

二號謎窟比一號謎窟大3倍,地面面積約900平方米,也近正方形,靠北邊尚有小部分未完工(或有意留下),因窟頂支撐面大,有四根立柱,其中三根魚尾形柱尖頭朝北,靠東一根尖頭朝東,矩形方池南壁中部。四根柱子中最粗的柱橫截面的三條邊長分別為297cm、274cm、155cm,高約10cm。 該謎窟光線較充足。 進口處(天井)下方窟壁上有一些明顯的極不規則的鑿痕,有人辨認為象形文字中的“正”、“伏”兩字。

三號謎窟

三號謎窟較之二號謎窟要大,約1200平方米,但高低相差懸殊,窟頂呈45度斜面從南延伸到北壁,地面幾乎也呈45度斜坡伸到北端,給人以深邃陰森的感覺。 該謎窟呈長方形但東北角尚有很大一部分未挖掘,因而呈缺角矩形,是掘鑿者有意不挖除,還是因故停止挖掘留下,乃不解之謎。其轉角處從頂到底有螺旋狀刀痕,筆者認為是一條巨型機械的進刀痕。 該謎窟有三根擎柱,呈一字形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西北角,階梯在西壁沿伸而下,西壁有極少量的深水,據介紹一壁之隔尚有個巨型石窟未開發,滲水系隔壁窟中之積水在壓強差的作用下滲透過來。

四號謎窟

這是工程最大的一個謎窟,進口先為一平台,右側為陡峭石壁,左側是盤壁而下的石階,石階與前幾個謎窟一樣的鋸齒狀。原階距長達三米,從窟口到窟底深達 20餘米,階道達50米以上,窟底較;平整,面積約20xx平方米,三根擎柱呈三角形分部,矩形方池在窟底中部。 矩形方池可能因窟規模大,也相應比前幾窟大多倍。

五號謎窟

該謎窟規模較小,僅700平方米左右,該謎窟進口處有大量的土石未排出,梯道也埋在土石堆下。旅遊者可從窟底一人工開鑿的橫門由四號窟進入。該窟呈矩形,三根擎柱呈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東北角。龍遊石窟是一處氣勢恢宏、瑰麗壯觀、世界罕見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築羣,1998年5月才用此名,固北有漢朝古都洛陽龍門石窟,南有姑蔑古都州龍遊石窟,遙相呼應,而名聲鶴起。

龍遊石窟導遊詞 篇3

浙江龍遊石窟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的龍遊縣小南海鎮,歷史上是風景名勝區倚鄰分景秀麗的小南海分景區。1992年,世代傳説的“無底塘”在四位農民的隆隆水泵聲中“水落石出”。又一個世界奇觀----龍遊石窟橫空出世了。

這是一個謎團百結的地下建築羣。在方圓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規律的分佈了大小24個洞窟,每個洞窟的面積從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每個洞窟從矩形洞口開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約30米,頂部呈“倒鬥型”,洞內均科學地分佈着3~4根巨大的“魚尾形”石柱,與洞頂渾然一體。更讓人歎為觀止是洞壁,洞頂和石柱上都均勻的留下古人似乎帶有裝飾意義的鑿痕。

龍遊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走進石窟,宛如時光倒流到遠古。而它的“開採年代”“開採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謎。

石窟現已開發出五大迷窟:

一號謎窟:它是七個謎窟中最小的一個,地面面積約300平方米左右,呈近正方形,地面平整,矩形方池在進口處下方。因支撐面小,只有一根擎柱。窟頂分高低兩層,相差約50CM,就像擎柱頂着大梁而把一間大廳一分為二一樣。該洞窟進口處與竹林禪寺僅一牆之隔。離窟口不遠處有一魚、馬、鳥三種動物雕刻圖,這是在已抽乾的7個謎窟中唯一的圖象雕刻。

二號謎窟:二號謎窟比一號謎窟大3倍,地面面積約900平方米,也近正方形,靠北邊尚有小部分未完工(或有意留下),因窟頂支撐面大,有四根立柱,其中三根魚尾形柱尖頭朝北,靠東一根尖頭朝東,矩形方池南壁中部。四根柱子中最粗的柱橫截面的三條邊長分別為297CM、274CM、155CM,高約10CM。該謎窟光線較充足。進口處(天井)下方窟壁上有一些明顯的極不規則的鑿痕,有人辨認為象形文字中的“正”、“伏”兩字。

三號謎窟:三號謎窟較之二號謎窟要大,約1200平方米,但高低相差懸殊,窟頂呈45度斜面從南延伸到北壁,地面幾乎也呈45度斜坡伸到北端,給人以深邃陰森的感覺。該謎窟呈長方形但東北角尚有很大一部分未挖掘,因而呈缺角矩形,是掘鑿者有意不挖除,還是因故停止挖掘留下,乃不解之謎。其轉角處從頂到底有螺旋狀刀痕,筆者認為是一條巨型機械的進刀痕。該謎窟有三根擎柱,呈一字形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西北角,階梯在西壁沿伸而下,西壁有極少量的深水,據介紹一壁之隔尚有個巨型石窟未開發,滲水系隔壁窟中之積水在壓強差的作用下滲透過來。

四號謎窟:這是工程最大的一個謎窟,進口先為一平台,右側為陡峭石壁,左側是盤壁而下的石階,石階與前幾個謎窟一樣的鋸齒狀。原階距長達三米,從窟口到窟底深達20餘米,階道達50米以上,窟底較;平整,面積約20xx平方米,三根擎柱呈三角形分部,矩形方池在窟底中部。矩形方池可能因窟規模大,也相應比前幾窟大多倍。

五號謎窟:該謎窟規模較小,僅700平方米左右,該謎窟進口處有大量的土石未排出,梯道也埋在土石堆下。旅遊者可從窟底一人工開鑿的橫門由四號窟進入。該窟呈矩形,三根擎柱呈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東北角。

看過"

龍遊石窟導遊詞 篇4

龍遊石窟位於浙江省西部衢州市龍遊縣城衢江北岸3公里處的鳳凰山麓,距杭州180公里,距金華60公里,距衢州30公里,距千島湖1小時車程,距大慈巖、諸葛八卦村、靈棲洞半小時車程。

1992年,世人傳説中的“無底塘”在四個當地的農民的隆隆水泵聲中“水落石出”。這些石窟的斷代成因和用途更是眾説紛壇,成為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龍遊石窟是我國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築羣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大奇觀。它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體現,集人文、藝術、文化、工程技術於一體,因此,這一偶然發現,也被當地人稱之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這是一個謎團百結的地下建築羣。在方圓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規律的分佈了大小24個洞窟,每個洞窟的面積從1000-3000平方米不等。每個洞窟從矩形洞口開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約30米。頂部呈漏斗型,洞窟內科學地分佈着3-4根巨大的“魚尾形”石柱,與洞頂渾然一體。更讓人歎為觀止的是洞壁、洞頂和石柱上都均勻地留下古人似乎帶有裝飾意圖的鑿痕。

龍遊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瑰麗壯觀、巧奪天工。走進石窟,宛若時光倒流到遠古。而它的“開採年代”、“開採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謎。

龍遊石窟導遊詞 篇5

龍遊石窟位於浙江省西部衢州市龍遊縣城衢江北岸3公里處的鳳凰山麓,距杭州180公里,距金華60公里,距衢州30公里。風景名勝龍遊石窟的氣勢壯觀,設計精巧科學、施工規範先進,確實具有鬼斧神工之魅力。每個石窟就是一座宏偉的大廳,呈倒鬥矩形狀,出口小下面大,一面陡峭,一面按約 45度角傾斜,四壁筆直,稜角分明。石窟項部及洞壁的鑿痕排列規則有序,鑿線整齊劃一,該平行則平行,該弧狀則弧狀,寬度均在一尺左右,猶如出自一人之手,又似機械加工一般,石窟沿壁有台階上下,成鋸齒形,鋸齒間相隔達三米,其中台階到洞口要有四米。

每個石窟都有粗大的擎柱支撐着項部,多則四根,少則一根,最大的周長為10米,最小的周長為5米。且三角形,尖朝裏,面朝前,每個石窟自成一體,互不相通。石窟內部都有一個半鑿半砌的矩形方池,約20平方米,深的5米。在一號石窟站立抬頭10米左右處,清晰可見一幅巖畫,內容是馬、鳥、魚三種動物。這是已發現的7個石窟中唯一的窟內巖畫。

線條渾厚古樸,粗獷流暢,很有意境。 最佳旅遊時間龍遊石窟地處浙江衢州,常年平均氣温在16.3~17.3℃,1月平均氣温4.5~5.3℃,7月平均氣温27.6~29.2℃,四季皆宜旅遊。歷史文化龍遊石窟歷史:1992年6月9日,吳阿奶與其他三個村民動用四台抽水泵連續17個晝夜的抽水,終於為人類展現出又一個可以與UFO相提並論的世界之迷。在吳阿奶的帶領下,進入了一個神祕的地下世界,宏偉壯觀的氣勢,撲朔迷離的奇蹟。令人驚歎叫絕,也讓人百思不解。半天時間的尋祕卻讓人終身難忘。

龍遊石窟導遊詞 篇6

龍遊石窟位於浙江省龍遊地區的地下石窟羣,自從1992年被發現以來,經多家新 聞媒體的,披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引起了考古界、旅遊界以及有關方面的關注。從金華市區出發,行車一個多小時大約70餘公里的路程到達目的地。此地處浙江中部,屬衢州境內,一個叫石巖背的小山村,這個坐北向南、背山面水的小村落,自古就有“風水寶地’之説。

站在村前眺望遠處,一條衢江環繞而過,視野開闊,頗有神往縹逸的感覺。村邊臨江處有一座竹林禪寺,寺中香火裊裊,佛音陣陣。1992年6月9日,吳阿奶與其他三個村民動用四台抽水泵連續17個晝夜的抽水,終於為人類展現出又一個可以與UFO相提並論的世界之迷。在吳阿奶的帶領下,進入了一個神祕的地下世界,宏偉壯觀的氣勢,撲朔迷離的奇蹟。令人驚歎叫絕,也讓人百思不解。半天時間的尋祕卻讓人終身難忘。

A11滬杭高速至杭州繞城東,沿繞城東至杭金衢高速公路,至杭金衢高速公路龍遊出口(21號)下轉320國道,收費口出來向左轉,2.6公里後即可到達景區。全程384公里,行車約5.5小時杭新景高速路龍遊出口下,6公里到龍遊石窟。

龍遊石窟距杭州180公里,距金華60公里,距衢州30公里,距千島湖1小時車程,鐵路、公路、水運交通發達。每天早上7:30到下午4:30龍遊火車站乘1路或2路公交車可直達龍遊石窟,每隔20分鐘一班,需時20分鐘,票價1或2元。

一個在地底沉睡了上千年、舉世罕見的浩大地下工程,自從20xx年前被幾個農民無意

龍遊石窟中發現後,仍像一個巨大的感歎號豎立在史學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和遊客的眼前。這就是被觀者驚呼為“曠世奇窟”的龍遊石窟擁有良渚、河姆渡文化遺址的中國 浙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在其境內的錢塘江上游、衢江、靈山江交匯處 ,有個並不起眼的小縣城,縣名“龍遊”。縣雖小,但其歷史可上溯至春秋時期,當時叫“姑蔑”,迄今為2500餘年,堪稱浙江省第二大古都。龍遊石窟便位於該縣城北3公里處的一個臨江小山中,當地人稱此山為“童壇山”,方圓不過數裏,但山腹內竟容藏着24個大小不一、佈局精妙的人工洞窟。在被發現前,它們均被水淹土埋,加上洞口巖塊崩塌,所以難見真容。

當地政府如今已開發出其中的5個洞窟供遊人參觀。這些洞窟的形制、規模大體相當——洞廳面積小則數百平方米,大則逾千平方米;洞高在20至40米不等;洞口均呈矩形;洞壁陡峭,洞頂則呈圓弧形斜伸;洞中有2至5個粗大石柱撐頂,其橫截面均為熨斗狀,大者需5人合抱;洞頂、洞壁和石柱的表面無一例外地鑿刻着細密的斜紋,狀若虎斑;從洞口至洞底均有一條寬大石階,石階呈波流形;每個洞窟的底部均有一至兩個鑿挖而成的石池和人工斜坡。

大批專家和學者紛紛對石窟形成的年代及用途提出各種不同的推想和論證:採石場、墓穴羣、藏兵站、儲冰庫、巨石文化、“道家福地”、“造反的採礦人安身之處”等等,眾説紛紜。龍遊石窟在了現之初曾被人認為是一個“廢棄的採石場”,因而甫一發現並未造成轟動,默默無聞達長6年之久。直到1998年才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如今人們發現,在衢江北岸,類似的石窟星羅棋佈,附近2.88平方公里的地下至少有50個洞窟。在古代並不發達的科技水平下,完成中此浩大的地下工程實在讓的人們匪夷所思。而窟中的重重謎團,更使得觀者“入窟盡是探奇者,出窟全變猜謎人”。

在眾多的研究者中,浙江大學的褚良才博士在10多次實在考察並搜尋各方面的史料之後,提出:龍遊石窟最早開鑿於西漢宣帝“邊郡皆築倉”時,其功能是儲備糧食、貨物及戰備物資,並經歷代尤其是隋朝時就叫“北常平倉”,在那時就已被列入“古蹟”。褚博士還發現了兩個很有説服力的典型洞窟,一個是在童壇山上游不遠處的簸箕洞(宋代有記載,稱其“千古萬年”),另一個是在下游不遠處的石巖洞(洞口有3個,洞前有防水石堤)。但至少可以斷定,龍遊石窟是迄今所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築羣;另外,它還為國外學者提出的“中國第五大發明——鑿洞術”提供了直接而有力的證據。

籠罩龍遊石窟的迷霧正在漸漸散去,一個具有巨大文物與考古價值的中國古代地下工作正展露在世人面前。令人欣慰的是,龍遊石窟現已被有關方面採取相應的措施嚴格加以保護,並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議事日程。畢竟,龍遊石窟應該、而且完全可以成為人類古代文明的一大見證。

龍遊石窟位於浙江省西部衢州市 龍遊縣城衢江北岸3公里處的鳳凰山麓,距杭州180公里,距金華60公里,距衢州30公里,距千島湖1小時車程,距大慈巖、諸葛八卦村、靈棲洞半小時車程。

龍遊石窟內部

1992年,世人傳説中的“無底塘”在四個當地的農民的隆隆水泵聲中“水落石出”。龍遊石窟的斷代成因和用途更是眾説紛壇,成為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

龍遊石窟是我國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築羣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大奇觀。它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體現,集人文、藝術、文化、工程技術於一體,因此,這一偶然發現,也被當地人稱之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龍遊石窟一個謎團百結的地下建築羣。在方圓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規律的分佈了大小24個洞窟,每個洞窟的面積從1000-3000平方米不等。每個洞窟從矩形洞口開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約30米。頂部呈漏斗型,洞窟內科學地分佈着3-4根巨大的“魚尾形”石柱,與洞頂渾然一體。更讓人歎為觀止的是洞壁、洞頂和石柱上都均勻地留下古人似乎帶有裝飾意圖的鑿痕。

龍遊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瑰麗壯觀、巧奪天工。走進石窟,宛若時光倒流到遠古。而它的“開採年代”、“開採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謎。

龍遊石窟導遊詞 篇7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各位到我們美麗的古都洛陽觀光旅遊。孔夫子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着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的。請允許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道一聲大家一路辛苦了。我是咱們這次洛陽之旅的導遊,我叫某某,大家叫我小某就可以了。在我身邊的是某師傅,他有多年的駕駛經驗,所以大家在行車過程中可以完全放心。在洛陽的這兩天裏,將由我和某師傅為大家提供服務。

我們衷心的希望成為大家的朋友,如果在旅行當中大家有什麼問題和要求,請儘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全力去解決。我們中國有句俗話“百年修得同船渡”,今天我們能相聚在這個車上,是我們的緣分,希望大家珍惜這點緣分,相互照顧,並請大家配合我的工作和注意車內衞生。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們的這次旅行圓滿成功!

好了,下面我簡單説一下我們這兩天的行程安排,大家也好作到心中有數。今天上午我們參觀著名的龍門石窟,中午在真不同用餐,品嚐洛陽水席。然後下午去參觀天下第一古剎,白馬寺。明天,到洛陽神州牡丹園欣賞國色天香的牡丹花,欣賞完之後,結束我們的洛陽之旅。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蹟。為使各位來賓在洛陽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蹟有進一步的瞭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的歷史向大家作一下簡單的介紹: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的南岸,伊落盆地的北緣。它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為洛水之陽。根據考古發掘和歷史文獻驗證,先後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時間長達1500餘年。所以,洛陽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由於洛陽長期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許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裏;因此,宋代歷史學家司馬光説:“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説,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那必須來看洛陽。看來大家今天是來對地方了呀!

洛陽有着豐富的文化遺存和名勝古蹟,如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龍門石窟、被稱為天下第一名剎的白馬寺等等。洛陽不僅是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而且是舉足輕重的現代化工業城市。如第一拖拉機廠,軸承廠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的大企業;還有聞名中外的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陽水席;還有國色天香的牡丹等。

龍遊石窟導遊詞 篇8

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遊王峙達,你們可以叫我小馬達。歡迎大家來到河南洛陽。

現在我們正開車前往洛陽龍門石窟。正好大家在車上沒事幹,我就來為你們介紹一下龍門石窟吧!

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個分別是甘肅的敦煌莫高窟、山西雲岡石窟和同樣屬於甘肅的麥積山石窟。

到了龍門石窟,就必須要看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裏最大的石窟,其中的大佛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尊佛像盤膝而坐,眼睛凝視着遠方,顯得特別温柔、親切。他面形豐肥,兩耳向下垂着,嘴角微微地向上翹起,像是在向遊客們微笑,歡迎他們的到來。

龍門石窟的萬佛洞,待大家去看時一定會讓你們驚訝。裏面有大大小小一萬多尊小佛,萬佛洞就是這樣而得名的。這麼多的佛像,神態各異,沒有哪尊佛是一模一樣的,這會讓我們不禁驚歎古代那些雕刻師高超的技藝。

對了,大家應該知道釋迦牟尼吧。他是佛教創始人,我們在賓陽中洞即可看見他的雕像。賓陽中洞裏有三世大佛,“三世”是指過去、現在、未來的三尊大佛。端坐中央的釋迦牟尼為現在的佛,就是主佛。釋迦牟尼和奉先寺的大佛不同。因為釋迦牟尼出生在北魏時期,那時候以清瘦為美,所以他長得瘦瘦的,和奉先寺的大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們現在已經抵達龍門石窟,下面我提醒大家注意幾點:由於佛像是珍貴文物,請不要隨手觸摸,也不要將任意物品放在洞窟,一定要遵守景區秩序哦!

好了,我的講解結束了,下面就請的大家去細細遊賞這美麗的石刻藝術寶庫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re0z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