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貴州的導遊詞(精選7篇)

貴州的導遊詞(精選7篇)

貴州的導遊詞 篇1

也許有人會問,這裏為什麼名叫"花溪"?是不是因為花間有水潺潺流,溪邊有花時時香呢?這也算一種解釋吧。其實,花溪原名"花仡佬"。為什麼叫"花仡佬"?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是:花溪在歷史上獸雜居着漢、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其中,仡佬族人特別喜歡着花衣,以族命名,所以這地方就叫"花仡佬"。

貴州的導遊詞(精選7篇)

另一種説法則認為,不是以族命名,而是以集市得名。花溪原來有個很大的苗族寨子,寨中苗族自稱"花苗",後來其他兄弟民族陸續遷到附近,人口增多,這裏便出現了一個購銷兩旺的牛馬市場,人們就又把它叫做"牛場"。牛場在"花苗"語言中叫做"革略"。"革略"與"仡佬"發音相似,時間一久,便又叫做了"仡佬"。"仡佬"前面加上"花苗"的"花"字,所以就變成了"花仡佬"。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1638年曾在花溪旁邊經過,他在日記中寫道:"大溪自西南峽中來,至此東轉,抵東峯(今大將山)下,乃折北而去。有九拱巨石樑,南北架溪上,是為花仡佬橋……"可見,至少三百多年前,這一帶就叫做"花仡佬"了。

花溪風景區的開發,始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那時,當地士紳周奎父子,在這裏依山建亭,堵水為潭,疊石為壩,廣植花木,一些文人雅土常在此處流連賞玩。1937年,當時的貴陽縣縣長劉劍魂覺得"花仡佬"其名不雅,經與地方人士共議,決定保留花仡佬的"花"字,加上溪水的"溪"字,所以便更名為"花溪"。劉劍魂當年在濟番橋(今花溪大橋)橋邊書寫刻石的"花溪"二字,現在已不能見到了,但他吟詠花溪的許多詩文,卻留了下來。比如,他讚美花溪是"水中華閣連瑤棟,雲裏清溪繞翠巒。萬縷夕陽紅杏鬧,一笠春雨綠蓑寒"。這與陳毅元帥寫的"十里河灘明如鏡,幾步花圃幾農田"正好前後映照。花溪公園雖然在解放前已粗具規模,引來過無數達官顯貴,文入學士,但是真正得到擴建、保護和發展,還是解放後的事。如今,公園面積已達55公頃,這裏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度假勝地。

貴州的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

今天我們將要遊覽的是織金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的兩個景區:東風湖景區和恐龍谷景區。我是東風湖雲谷公司的號導遊員,很高興有機會為大家服務。希望我的服務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感受東風湖,熱愛東風湖,讓大家通過遊覽東風湖領略到貴州最壯美的喀斯特高峽平湖的風采,讓大家愉快地度過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天。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八仙洞。在進入八仙洞遊覽之前,讓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今天主要參觀的東風湖。我們腳下這條深谷裏的水面就是烏江。烏江是長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她有兩條源流,北源叫六沖河,南源叫三岔河,都發源於貴州西部地勢最高的威寧彝族苗族回族自治縣。兩條源流分別在深深的峽谷裏流淌了幾百公里後,終於匯合成了烏江,又繼續在深深的峽谷裏流淌,橫貫貴州的中部和北部,最後在重慶市的涪陵匯入了長江。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國家在這裏修築了東風水電站的大壩,湖面倒灌進兩條源流各有幾十公里,使滾滾的烏江變成了一個三叉形的十分平靜的湖面——東風湖。

現在我們就要下到碼頭去乘船遊覽東風湖。從八仙洞到湖面的垂直高度是200多米,修建上下纜車的計劃正在制定,今天只有辛苦大家下行這一段了,請大家小心!

水西坐佛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開始遊覽東風湖。我們左面的山崖上聳立的這尊佛像有300多米高。他法相端莊,和善慈祥,正默默地祝願大家,在此去東風湖遊覽的過程中歡樂愉快!

各位遊客,東風湖的顯著特徵之一是擁有兩岸的懸崖峭壁。這些懸崖峭壁一般都在300米以上,氣勢壯偉.氣象萬千。那麼這些峭壁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大約是在七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今日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地殼運動——地質學上稱之為“燕山運動”。這次運動在今日貴州的地盤上造成了一條從西部往東北走向的大裂谷,裂谷底部後來就成了一千多公里長的烏江的河牀,我們今天遊覽的東風湖處在烏江的上游。實際上也就是這條大裂谷的上段。在這裏。相對深厚的巖層使形成的裂谷比別的地方深了許多,自然也精彩了許多。毫不誇張地説,這裏的喀斯特風光不僅在烏江所有的峽谷風光中無與倫比,就是在全世界所有的峽谷風光裏也首屈一指。

不過,再美好的風光都要有起碼的進入條件,才能夠得到天下游客的青睞。有一個數據大家應該知道,在烏江上游的448公里河段上,落差就多達1636米,擁有十分豐富的水電資源。從上個世紀中期國家就開始了烏江梯級電站的開發。我們現在航行着的東風湖就是其中的一個電站。東風水電站大壩壩高162米,形成的湖面倒灌入烏江的兩條源流都遠達三十多公里以外。這就給我們提供了遊覽整個東風湖的方便條件。應該説,大家都是很有福氣的了,如果你是在上個世紀來的話,無論如何也是看不到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神奇風光了!

無字碑林

各位遊客,請注意左面峭壁的上部,有一片片平坦的巖面,彷彿是一面麪人工鑿成的石碑。現在它的上面還沒有寫字,那是為所有遊覽東風湖的遊客準備的。今後,如果有誰寫有好的文章,就請交給我們,我們公司一定給你刻寫在那些石碑上。在大家的作品雕刻上去之前,我們還是暫時將其命名為“無字碑林”。

那麼,什麼是東風湖最美的東西呢?

有人説,最美的是湖岸的巖壁,七千多萬年前的那場燕山運動將大地撕裂,形成了數百米高的兩相對峙的懸崖峭壁後,又經歷了七千多萬年的日曬雨淋冰雪風霜,再加上不同地段地形地物的差異,使東風湖的這些絕壁異彩紛陳.氣象萬千,具有了勾魂奪魄的無窮魅力。

有人説,最美的不僅是巖壁,還應該加上水面,由於是百里高峽平湖,水波不興,一平如鏡,倒映着從未受到破壞的青山畫巖,比重慶的三峽雄奇,比桂林的灕江秀美,毫不誇張地説:“東風湖山水甲天下”!

還有人説,最美的是世世代代生活在湖岸的苗家兒女,他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去到了苗寨,你會領略到最具獨特魅力的西部苗族風情。

那麼,究竟哪一個説法對呢?各位遊客,前面就要進入東風湖的中心湖區了,請大家自己用心去體會吧……

天竹峯(第一次眺望)

各位遊客,前面這尊獨秀山峯名叫天竹峯,又名叫筍子巖。她獨立於湖水邊,高350多米,直徑也是300多米,四周都是垂直絕壁,無路可走。峯頂有6000多平方米麪積,又長着一片茂密的森林,除了百鳥翔集以外,一般人和走獸都是上不去的。不過也有例外,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道家一代宗師張三丰到西南地區傳經佈道,見這天竹峯壯偉秀麗,便攀着巨大的青藤到了峯頂,就在那峯頂結廬修行.招收門徒。成就了道家在雲南貴州的一方功果。張三丰在那天竹峯上傳道三年後離去了,再沒有什麼外面來的人上去了,只有當地膽子大的苗族小夥子偶爾有人去過。據他們講,那峯頂有座石塊壘的道觀,有塊巖石上還刻有張三丰的手跡:“西南第一峯”。由此可知,天竹峯的確是道家的一座聖峯。

天竹峯還是一個重要的標誌,由於這裏是烏江兩大源流交匯的地方,天竹峯又是那麼的雄偉壯麗,無論是從烏江的北源六沖河還是南源三岔河乃至兩河交匯後的鴨池河,都可以看到她的颯爽英姿。因此有人説,如果沒有了天竹峯,東風湖的人氣就去了一半。

貴州的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各位到荔波旅遊觀光,很高興那能夠陪同大家一起領略荔波的山水風光和民族風情。現在我們的汽車從荔波縣城出發,前往小七孔景區,藉此機會,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荔波的基本情況。

初到荔波,我想每一位朋友都想知道荔波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在此,我告訴大家,荔波的得名源於布依族語言的音譯。在布依話裏,美麗、漂亮叫做“lijie”,“波”則是山坡的坡的諧音,所以組合起來。就是美麗的山坡,美麗的地方之意。

荔波地處貴州省最南部。自古以來,就是西南內陸通往南部沿海古驛道上的重鎮,全縣總面積2431.8平方公里,總人口18萬人,有布依、水、漢、苗、瑤、侗、壯等世居民族22個,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92%。因為地處貴州高原南部向廣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所以荔波的平均海拔只有758.8米,氣候也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18.3℃,非常適宜居住和旅遊。

因為資源的獨特性和豐富性,荔波曾先後獲得了許多誘人的光環和稱號,如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成員、國際王牌旅遊目的地、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最佳山水文化旅遊名縣、全國科普示範縣等。特別要告訴大家的,是“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這個美譽,如果我們從地球北緯25度的上空從西向東俯瞰地球,您會驚奇地發現,自撒哈拉沙漠,經阿拉伯半島,到墨西哥灣,都已經或正在沙漠化,幾乎見不到綠色。只有中國華南貴州荔波這方圓兩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有鬱鬱葱葱的森林,猶如一顆璀璨奪目的綠色寶石,彌足珍貴。所以,“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也就由此而來了。

此外,在《國家地理雜誌社》20__年組織的“中國最美的地方“選美活動中,荔波還以較大的優勢獲得了首屆“全國網絡手機人氣獎”第二名及單項獎“最美的森林”,與此同時,荔波還是全省首批優先發展重點旅遊區,是貴州省打造100個旅遊景區中的21個重點示範景區之一。

荔波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可以用“綠色、紅色、特色”六個字來概述,堪稱“三色級”旅遊天堂。

走進荔波就是走進了綠色王國,全縣森林覆蓋率64%,景區和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92%。風景區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近四分之一,可以説山清水秀,步步是景。綠色資源主要包括兩大塊:一個是樟江景區,另一個就是茂蘭保護區。

樟江景區是國務院1994年公佈的第三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18.8平方公里,由小七孔、大七孔、水春河和樟江風光帶組成,有代表性景源48處,其中特級和一級景源就有10處之多,20__年正式獲批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現在,正在舉全縣之力創建5A。20__年,還在縣城樟江河段成功開發了竹筏漫遊樟江、舢板船體驗旅遊及樟江經典文化遊旅遊項目,深受遊客歡迎。

荔波綠色資源的另外一大塊是茂蘭保護區,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285公頃,是地球同緯度唯一僅存、集中連片、保護完整、原始生態性強的喀斯特生態系統。1996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納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並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

正是由於具有特殊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與顯著的生物多樣性,包含眾多特有和瀕危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唯一性和獨特性,具有突出的世界價值。荔波於20__年6月27日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六個、貴州省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地,成為多彩貴州的典型代表。

特色資源上,荔波民族風情濃郁,以布、水、苗、瑤為主體的每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絢麗多姿的民族服飾、傳統文化和嫁娶習俗,別具情趣,形成了一道道迷人的風景線。在此我就不多説了,有興趣的朋友晚上可以從大型實景演藝《水韻樟江》中慢慢體會。

荔波還是一方孕育了中國革命的紅色寶地,革命老區,有着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和眾多的革命遺蹟。是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的故鄉,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戰鬥過的地方。綠色資源、特色資源和紅色資源相互交織,交相輝映,堪稱“三色級”旅遊天堂。

就讓我們從這裏開始,慢慢探尋,細細品味荔波帶給我們的美麗和思考。祝各位在荔波旅途愉快!

張家界願意與荔波漳江共同合作,共圖旅遊發展!張家界海外國際旅行社是荔波人民來張家界指定接待旅行社!

貴州的導遊詞 篇4

赤水桫欏自然保護區位於赤水市區東南43km的葫市鎮金沙鄉。保護區所在地金沙溝,是赤水河的一條支流,溝的兩側是較深的河谷斜坡。由於溝內海拔較低,一般在300-700m之間,四周山嶺相對較高(約1400m),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夏季氣温較高,冬季較温和,降水豐富,溝內終年較濕潤,為桫欏的生長髮育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金沙溝桫欏保護區內還有許多珍稀植物,如赤水特有的小黃花茶,以及福建柏、杜仲、紅花木蓮、楠木、八角蓮、黃蓮和天麻等。

赤水桫欏國家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環保局根據國家“六五”環保計劃,於1984年在貴州赤水建立的一處以物種保護為主的綜合型示範性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以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桫欏及其生存環境為保護對象。保護面積1,3300公頃,其中核心區5,500公頃,緩衝區4,000公頃,實驗區(包括旅遊區、生活文化區)3,800公頃。由於保護區典型,代表意義突出具有重要科學研究價值,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次年被接納為中國生物圈保護區,被譽為“赤水河畔的桫欏王國”。保護區位於貴州省赤水市境內,系貴州高原向四川盆地低降的過渡地帶,海拔290米-1,730米。保護區大地構造屬揚子準地台的四川台坳,出露地層為侏羅、白堊系紅色構造,中生代侏羅紀時期古地理環境為四川內陸湖盆的一部分。由於地處中亞熱濕潤季風氣候區內,年平均氣温12.7℃-17.7℃,年平均降雨1200毫米-1300毫米,相對濕度為86%-90%由於位居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優勢成分為殼鬥科、山茶科、樟科、木蘭科植物,森林覆蓋率高達91%,其中絕大部分為原始林。海拔700米以下地帶,水熱條件優異,氣候屬南亞熱帶特色,在繁盛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下出現大面積以桫欏、海芋、野芭蕉、福建觀音座蓮為代表的南亞熱帶雨林層片,生長着許多熱帶、南亞熱帶植物,生態環境呈現出同緯度地區十分少見的南亞熱帶雨林景觀。

桫欏(Alsophilaspinulosa)亦稱樹蕨,是目前蕨類植物中較高大的一類木本蕨類。

桫欏是距今約1.8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的恐龍的食物,是侏羅紀草生植物活化石,也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31300公頃,是我國最先建立的一個以桫欏及其生態環境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山巒疊翠,溪流縱橫,丹崖林立,銀瀑四懸,自然景觀奇特優美。在這裏,當今倍受遊客喜愛的秀峯、幽谷、峭壁、窄嵴、巖槽、巨石、清溪、碧潭、流泉、飛瀑、彩虹、溝霧、巨藤、古木、奇花、異草、珍禽、怪獸…不僅千姿百態應有盡有,而且鬼斧神工,麗質天成。巖槽闊而神奇,森林茂而原始,生物多而珍稀,集大自然之奇、險、雄、秀、幽、奧於一體,粗獷、原始、奇特、天然。由於構成自然景觀的基本要素組類豐富,搭配精巧,組合出一幅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天然彩墨山水,令人賞心悦目,留連忘返,是開展生態旅遊,讓人類迴歸自然的理想目的地。

貴州的導遊詞 篇5

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遊覽觀光的講解詞。其作用有三:一是引導遊客觀光遊覽,二是宣傳旅遊景點。二者相輔相承密不可分。

只有在掌握豐富的資料的基礎上,經過科學系統的加工整理,並在實踐中不斷修改、豐富和完善,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導遊詞。

導遊詞一般由三部分組成:

一、習慣用語。即遊覽前的“歡迎詞”、遊覽結束時的“歡送詞”等。

二、整體介紹。用概述法介紹旅遊目的地,幫助遊客宏觀瞭解,引發遊客興趣。

三、重點講解。即對主要遊覽內容的詳細講述,因而是導遊詞最重要最精彩的組成部分。

導遊詞的寫作要求是:

一、強調知識性。

一篇優秀的導遊調必須有豐富的內容,溶入各類知識並旁徵博引、融會貫通、引人人勝。

導遊詞的內容必須準確無誤,令人信服。

導遊詞不能只滿足於一般性介紹,還要注重深層次的內容,如:同類事物的鑑賞、有關詩詞的點綴、名家的評論等。這樣,會提高導遊詞的檔次水準。

二、講究口語化。

導遊語言是一種具有豐富表達力、生動形象的口頭語言,這就是説,在導遊創作中要注意多用日語詞彙和淺顯易懂的書面語詞彙。要避免難懂的書面語詞彙和音節拗口的詞彙。多用短句,以便講起來順口,聽起來輕鬆。

強調導遊口語化,不意味着忽視語言的規範化。編寫導遊詞必須注意語言的品味。

{貴州導遊詞·貴州黃果樹瀑布導遊詞·織金洞導遊詞·香爐山導遊詞

三、突出趣味性。

為了突出導遊調的趣味性,必須注意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1)編織故事情節。講解一個景點,要不失時機的穿插趣味盎然訪傳説和民間故事,以激起遊客的興趣和好奇心理。但是,選用的傳説故事必須是健康的,並與景觀密切相連。(2)語言生動形象,用詞豐富多變。主動形象的語言能將遊客導入意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3)恰當地運用修辭方法。導遊詞中,恰當地運用比喻、比擬、誇張、象徵等手法,可使靜止的景觀深化為生動鮮活的畫面,揭示出事物的內在美,使遊客沉浸陶醉。(4)幽默風趣的藴味。幽默風趣是導遊詞藝術性的重要體現,可使其錦上添花,氣氛輕鬆。(5)情感親切。導遊詞語言應是文明、友好和富有人情味的語言,應言之有情,讓遊客賞心悦耳、倍感親切温暖。(6)隨機應變,臨場發揮。導遊詞創作成功與否,不僅表現其知識淵博,也反映出導遊技能技巧。

回、重點突出。

每個景點都有代表性的景觀,每個景觀又都從不同角度反映出它的特色內容。導遊詞必須在照顧全面的情況下突出重點。面面俱到,沒有重點的導遊詞是不成功的。

五、要有針對性。

導遊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以發,因人、因時而異,要有的放矢,即根據不同的遊客以及當時的情緒和周圍的環境進行導遊講解之用。切忌不顧遊客千差萬別,導遊詞僅一篇的現象。編寫導遊詞一般應有假設對象,這樣才能有針對性。

六、重視品位

創作導遊詞必須注意提高品位,一要強調思想品位,因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導遊員義不容辭的職責;二要講究文學品位,導遊詞的語言應該是規範的,文字是準確的,結構是嚴謹的,內容層次是符合邏輯的,這是對一片導遊詞的基本要求。如果再在關鍵之外適當的引經據典,得體地運用寫詩詞名句和名人警句,就會是導遊詞的文學品位更為提高。

貴州的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早上哈!歡迎大家參加重慶航旅貴州旅遊團隊。我是大家此行導遊員木可。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壯美大瀑布 多彩貴州風 相信有很多人對貴州的瞭解始於那句“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的俗語;我想三千八百萬貴州各族人民不會認同,因為它的描述與實際的貴州截然相反,“晚上下雨白天晴、公路同鄉處處平、人逢節日遍身銀”才是真正的貴州。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實乃“中國之寶貝”。 根據“貴州”二字寫法,乃‘中、一、貝、州’,即‘中國的一個寶貝之州’,一語道破貴州的奇特與珍貴。貴州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寶貝呢?它是天、地、人三者完美結合、和諧相伴的一個大寶貝,是自然與人類文化的一片淨土。貴州的“天”—潔淨、濕潤、氣候宜人;貴州的“地”—由變化萬千的喀斯特奇觀構成;貴州的“人”—生活在多種文化環境之中,並且創造出絢爛多姿的文化與文明。貴州位於北緯24〃37′到29″13′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豐富、氣温變化小、冬暖夏涼。在地球氣候變得越來越惡劣的今天,世界上的許多地方,人們飽受炎熱的煎熬、乾旱的折磨、洪澇的危害、沙塵暴的襲擊;自然災害正在大範圍地侵蝕人類的家園,可是在貴州這塊寶地上,它的天仍然是四季如春、三晴兩雨、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儼然一個難得的大空調。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環境,造就了貴州種類繁多、覆蓋豐厚的綠色植被,演繹出“山山張家界、處處九寨溝”神奇畫卷,由此得到‘公園省’、‘空調省’的美譽,這正是貴州動人魅力之所在。 明初劉伯温曾經預言:“五百年後看,雲貴賽江南。”雲貴以什麼來取勝江南呢?劉伯温又説:“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貴州風光的集中表現就是那莽莽大山了。貴州屬高原山地,山地和丘陵佔據境內地土面積的95.2%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説。到過雲南的人,也許聽説過它的“十八怪”;這次去貴州旅遊,貴州也有八怪

第一怪:石片當瓦蓋

貴州的石頭很特別,層次清楚,能剝離出幾釐米厚的石片兒,用這些石片兒代替傳統的燒結瓦,雖面積不是太統一和整齊,但免去了燒製的耗費,且比瓦片結實耐用,何樂而不為?

第二怪:老太太上山比車快

貴州的山很多,所以路也艱難,盤山公路在山上繞了一圈兒又一圈兒,即使再快的汽車,沿着盤山公路上山,也要一環一環的繞上去,路程自然是人們行走小徑的幾十倍,因而,等汽車繞上去了,即便是腳慢的老太太,也早提前到達了啊!

第三怪:半邊房屋依山蓋

安順龍宮景區就有許多依山而建的房屋,借用山體作為後沿牆,巧借地勢,也省去了一面牆的石料,據老百姓講,這樣建屋還有冬暖夏涼的優勢呢!

第四怪:山包兒獨立在

貴州的山,尤其在黔西南、黔南等地,貴州的山都是獨立突兀的,只有山腳下是相互連在一起的,遠不象雲南的山巒,連接起來是同一個山脊那樣綿延起伏、峯巒疊翠,這可能就是山包兒獨立在的所在吧?

第五怪:房頂上種菜

這並非普遍現象,而是一種特殊的方式,就是條件好的居民在建造房子時,往往用水泥加固房頂,然後留有女兒牆,在女兒牆內鋪上好土,種些常用蔬菜,卻也落得個能不求人就不求人,豐衣足食般的感覺!

第六怪:辣椒當成家常菜

貴州地處高原山區,同時雨勤構成了完整的潮濕氣候,常吃辣椒可以驅寒強身吧?有時我就不明白,西北的大漠邊緣,在萬里夕陽中的居民也是凡食畢有辣椒,那他們是為了什麼呢?也許惡劣的食品條件下,為了下飯吧?貴州居民特別是苗、侗族除喜食辣外,更嗜食酸。當地諺雲:“三日不吃酸,走路打躥躥(意為不穩)”。由此也衍生出兩道名菜:一是酸湯魚。製作時先將西紅柿、生薑等放入米湯中,存於瓦缸發酵,再加入多種中草藥及花椒、葱、香椿等與魚煮之,湯鮮肉嫩,酸辣可口,食之胃口大開。二是虎皮辣椒,即將青椒置於火上烤後撕成條,拌以醬油等作料,裝盤上菜。

第七怪:三個老鼠一麻袋

這裏的老鼠當然指的是碩鼠,每個好幾公斤重的樣子,幾個就能裝一麻袋。

不過,這個怪應該和雲南的三個老鼠一麻袋應該是如出一轍。

第八怪:廁所隨身帶

指過去廁所少,苗族人長裙,隨處可如廁方便。在貴州,苗、侗、布依等40多個少數民族和睦相處,民族風情異彩紛呈。婦女尤喜以銀飾裝扮,據説一個苗族婦女全身所披銀飾品重達16千克。但在田間勞作時,則不戴飾品,下半身多穿裙(亦稱百摺裙)。當需“解手”時,隨時可蹲下,裙四下張開籠罩,宛若一天然廁所。

還有聽到另外導遊所言:越醜越好賣(貴州天麻)樹皮當成藥來賣(貴州杜仲)酒香不飄國內飄國外(貴州茅台)……

貴州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參加貴州旅遊團隊。我是大家此行導遊員木可。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壯美大瀑布多彩貴州風相信有很多人對貴州的瞭解始於那句“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的俗語;我想三千八百萬貴州各族人民不會認同,因為它的描述與實際的貴州截然相反,“晚上下雨白天晴、公路同鄉處處平、人逢節日遍身銀”才是真正的貴州。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實乃“中國之寶貝”。根據“貴州”二字寫法,乃‘中、一、貝、州’,即‘中國的一個寶貝之州’,一語道破貴州的奇特與珍貴。貴州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寶貝呢?它是天、地、人三者完美結合、和諧相伴的一個大寶貝,是自然與人類文化的一片淨土。貴州的“天”—潔淨、濕潤、氣候宜人;貴州的“地”—由變化萬千的喀斯特奇觀構成;貴州的“人”—生活在多種文化環境之中,並且創造出絢爛多姿的文化與文明。貴州位於北緯24〃37′到29′13′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豐富、氣温變化小、冬暖夏涼。在地球氣候變得越來越惡劣的今天,世界上的許多地方,人們飽受炎熱的煎熬、乾旱的折磨、洪澇的危害、沙塵暴的襲擊;自然災害正在大範圍地侵蝕人類的家園,可是在貴州這塊寶地上,它的天仍然是四季如春、三晴兩雨、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儼然一個難得的大空調。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環境,造就了貴州種類繁多、覆蓋豐厚的綠色植被,演繹出“山山張家界、處處九寨溝”神奇畫卷,由此得到‘公園省’、‘空調省’的美譽,這正是貴州動人魅力之所在。明初劉伯温曾經預言:“五百年後看,雲貴賽江南。”雲貴以什麼來取勝江南呢?劉伯温又説:“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貴州風光的集中表現就是那莽莽大山了。貴州屬高原山地,山地和丘陵佔據境內地土面積的95.2%,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説。到過雲南的人,也許聽説過它的“十八怪”;這次去貴州旅遊,貴州也有八怪。

第一怪:石片當瓦蓋

貴州的石頭很特別,層次清楚,能剝離出幾釐米厚的石片兒,用這些石片兒代替傳統的燒結瓦,雖面積不是太統一和整齊,但免去了燒製的耗費,且比瓦片結實耐用,何樂而不為?

第二怪:老太太上山比車快

貴州的山很多,所以路也艱難,盤山公路在山上繞了一圈兒又一圈兒,即使再快的汽車,沿着盤山公路上山,也要一環一環的繞上去,路程自然是人們行走小徑的幾十倍,因而,等汽車繞上去了,即便是腳慢的老太太,也早提前到達了啊!

第三怪:半邊房屋依山蓋

安順龍宮景區就有許多依山而建的房屋,借用山體作為後沿牆,巧借地勢,也省去了一面牆的石料,據老百姓講,這樣建屋還有冬暖夏涼的優勢呢!

第四怪:山包兒獨立在

貴州的山,尤其在黔西南、黔南等地,貴州的山都是獨立突兀的,只有山腳下是相互連在一起的,遠不象雲南的山巒,連接起來是同一個山脊那樣綿延起伏、峯巒疊翠,這可能就是山包兒獨立在的所在吧?

第五怪:房頂上種菜

這並非普遍現象,而是一種特殊的方式,就是條件好的居民在建造房子時,往往用水泥加固房頂,然後留有女兒牆,在女兒牆內鋪上好土,種些常用蔬菜,卻也落得個能不求人就不求人,豐衣足食般的感覺!

第六怪:辣椒當成家常菜

貴州地處高原山區,同時雨勤構成了完整的潮濕氣候,常吃辣椒可以驅寒強身吧?有時我就不明白,西北的大漠邊緣,在萬里夕陽中的居民也是凡食畢有辣椒,那他們是為了什麼呢?也許惡劣的食品條件下,為了下飯吧?貴州居民特別是苗、侗族除喜食辣外,更嗜食酸。當地諺雲:“三日不吃酸,走路打躥躥(意為不穩)”。由此也衍生出兩道名菜:一是酸湯魚。製作時先將西紅柿、生薑等放入米湯中,存於瓦缸發酵,再加入多種中草藥及花椒、葱、香椿等與魚煮之,湯鮮肉嫩,酸辣可口,食之胃口大開。二是虎皮辣椒,即將青椒置於火上烤後撕成條,拌以醬油等作料,裝盤上菜。

第七怪:三個老鼠一麻袋

這裏的老鼠當然指的是碩鼠,每個好幾公斤重的樣子,幾個就能裝一麻袋。

不過,這個怪應該和雲南的三個老鼠一麻袋應該是如出一轍。

第八怪:廁所隨身帶

指過去廁所少,苗族人長裙,隨處可如廁方便。在貴州,苗、侗、布依等40多個少數民族和睦相處,民族風情異彩紛呈。婦女尤喜以銀飾裝扮,據説一個苗族婦女全身所披銀飾品重達16千克。但在田間勞作時,則不戴飾品,下半身多穿裙(亦稱百摺裙)。當需“解手”時,隨時可蹲下,裙四下張開籠罩,宛若一天然廁所。

還有聽到另外導遊所言:越醜越好賣(貴州天麻)樹皮當成藥來賣(貴州杜仲)酒香不飄國內飄國外(貴州茅台)……

貴陽的女子特別忌諱被叫做“小姐”,據説稍有姿色的女子可被稱呼為“釘子”,按照姿色等級分為——金釘子銀釘子銅釘子鐵釘子。少數民族又將女子稱呼為“娘娘(niangniang請念第一聲)”。相對應,略有幾分姿色,或者説可以參加加油好男兒比賽的男子。被叫為“鉗子”,金鉗子銀鉗子銅鉗子鐵鉗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kzrlm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