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歷史導遊詞作文(精選18篇)

歷史導遊詞作文(精選18篇)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周朝時,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後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戰國時,瓜分了晉國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並稱為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隋末,李淵父子起兵於太原,建都長安後,把太原尊為“北都”,意即“別都”。五代時期,後唐、後晉、後漢和北漢都是以山西為根據地起家。在中國封建社會期間,山西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越是亂世越是顯得重要,誰擁有了山西,誰就可以稱雄天下。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歷史導遊詞作文(精選18篇)

山西曆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精衞填海”、“女媧補天”的傳説就發生在山西。我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阪(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隋朝末年,李淵父子起兵晉陽(今太原市),繼而奪取長安,建立唐朝,後把太原定為大唐帝國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連年戰亂,災荒頻繁,而山西尤其是晉南一帶,經濟繁榮,人口稠密,成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區。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大同市、平遙縣、代縣、祁縣、新絳縣都是山西曆史名城。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2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周朝時,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後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公元前403年韓康子和魏桓子與趙襄子三國分晉,從晉分出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並稱為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隋末 ,李淵父子起兵於太原 ,建都長安後,把太原尊為“北都”,意即“別都”。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山西曆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精衞填海”、“女媧補天”、“禹鑿孟門”的傳説就發生在山西。中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阪(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且此後做過遼金及元初的陪都,素有“三代京華”之稱。省會城市太原,被譽為“龍脈”所在地,向來乃兵家必爭之地,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講究誠信無欺騙行為的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後,山西的經濟、文化發展受到嚴重破壞。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擊了外敵的侵略。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山西人民進行了更加頑強的鬥爭,在三晉大地上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上黨戰役永垂青史。1949年4月,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從此揭開了山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新篇章。幾十年來,山西人民為全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為重大貢獻。

黃河流經山西,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山西曾湧現出眾多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晉文公重耳,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唐代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有白袍將軍薛仁貴,有中國的“武聖”、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張遼,有唐朝名相狄仁傑、裴度,有抗擊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漢朝名將衞青、霍去病,有創立“製圖六體”的西晉地圖學家裴秀,有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馬光、有金朝文學家、詩人元好問,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戲曲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書畫家傅山,被嘉靖帝譽為“天下直臣”的高金,清末維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深秀,十大名將中的徐向前、傅作義等。山西,人傑地靈,代不乏人。而其中晉商的足跡更是踏遍華夏、享譽全球。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3

長沙歷史距今約15—20萬年以前,長沙有人類的活動。約公元公元前2520xx年,長沙新石器時代進入龍山文化階段。傳説始祖炎帝和黃帝都曾來過長沙。 長沙,夏代屬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時代,三苗國消失了,但三苗後裔仍然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這時長沙屬“揚越”(又叫“荊蠻”),史稱“揚越之地”。《逸周書?王會》記載,周初營建雒邑告成,各方諸侯來賀,貢物中有“長沙鼈”一種,這是“長沙”一名見於史籍的最早記載。春秋末期,楚國(荊楚)的勢力進入長沙。

戰國中期,楚國實行變法,國力強盛,對南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湖南全境納入了楚國版圖,長沙成為楚國南部的軍事重鎮,楚國在長沙建立了城邑。 秦國滅掉楚國,在原楚江南之地設立“長沙郡”,長沙為秦代36郡之一。從秦代開始,長沙開始納入中國統一的政治版圖。公元前220xx年封西漢王朝開國功臣吳芮為長沙王,以原秦朝的長沙郡建長沙國,將湘縣改名臨湘縣,臨湘縣駐所作為國都,也標誌着湖南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諸侯國,長沙成為王國都城。公元8年,王莽篡位自立為帝建“新朝”,長沙國改名“填蠻郡”,國都臨湘改名“撫睦縣”。

公元20xx年(建武二年),劉秀遙封西漢末代長沙王劉舜之子劉興為長沙王,復建長沙國,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勢。三國時期,220xx年孫權奪取長沙至279年西晉滅吳,長沙屬於孫吳之地。257年,長沙東部為衡東郡(治所翻縣,今衡陽市)。265年,長沙郡的安成縣(今屬江西省)和豫章、廬陵兩郡幾縣設立安成郡,長沙郡瞎地進一步縮小。280年(太康十年),晉武帝封其第六子司馬×為長沙王,以郡為國。

西晉初期,長沙郡仍隸屬荊州。589年(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正月),隋軍渡過長江,攻克建康。隋煬帝時,潭州又改為長沙郡。620xx年,唐王朝在長沙設立潭州總管府,620xx年總管府改為都督府。五代十國時期,此時的湖湘地區出現了一個由馬殷建立的楚國。963年宋朝佔領長沙。南宋初建炎四年正月,金兵攻陷長沙,屠城而去。南宋中後期,長沙時局相對穩定,有重臣名將劉鎬、張孝祥、辛棄疾、周必大、真德秀、魏了翁、向士壁、汪立信、文天祥、李芾等任職長沙。清軍入關後,明將何騰蛟總督湖廣、四川、雲貴軍務,駐節長沙。雲集湖南並肩抗擊南下清兵。

後何騰蛟兵敗被俘,嚴詞拒降,絕食七日後被殺。直至清順治四年,長沙才歸入清朝。李錦、李來亨等率部轉入四川繼續抗清。 清咸豐二年(1852),太平軍領袖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等率軍攻打長沙,因長沙城垣高厚久攻未下。光緒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根據《中日通商行船續約》第十款規定,開放長沙為通商口岸。1898年2月21日,由譚嗣同、皮錫瑞、唐才常等人在長沙發起成立維新派政治團體“南學會”。譚嗣同、皮錫瑞任學會會長,長沙設總會,各縣設分會。戊戌政變後解散。由譚嗣同等發起,於1897年10月在長沙創辦時務學堂。教學內容包括經、史、諸子和西方的政治法律與自然科學。戊戌政變後改為求是書院。1920xx年2月15日華興會成立在長沙成立。黃興為會長,宋教仁、劉揆一為副會長。

武昌起義後,湖南革命黨人首先響應。1920xx年10月22日焦達峯、陳作新等率新軍革命士兵和會黨舉義,佔領長沙城。1920xx年5月21日,國民黨何鍵所部第35軍第33團團長許克祥在長沙發動叛亂,襲擊湖南省工會、農會及各革命組織,捕殺共產黨員和工農羣眾100餘人。21日電報代日韻目是“馬”字,故這一事件稱“馬日事變”。1930年8月在瀏陽永和由紅軍第一、第三兩軍團組成,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治委員,亦稱“中央紅軍”或“紅一方面軍”。 1949年8月5日,駐守長沙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程潛、陳明仁起義,長沙和平解放。長沙市人民政府成立。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4

長春地處松遼平原腹地,土地肥沃,早在4萬多年前這裏就有了人類,考古學者先後在榆樹市和農安縣地區發現了早期人類在此生活的遺址。

夏、商、周時期,這裏地屬肅慎,在進入兩漢時期,這裏出現了最早的城市——“夫餘王城”,而夫餘王國則一直持續到西晉,後在公元493年被北方勿吉族所滅,夫餘王被驅逐後,逃往高句麗,後高句麗逐漸強盛起來,東晉之後,長春併入高句麗的版圖,而夫餘故都變成了高句麗的夫餘府。

公元668年。唐聯手新羅滅掉了高句麗後,渤海人興起,並建立渤海國,長春便納入其轄地,為扶余府所轄,府治在今長春市以南。

北宋時期開始,長春之地先後有遼國在此設立了黃龍府(即今農安縣),女真族建立金國後,攻破黃龍府,並於公元1140年改黃龍府為濟州,這一時期,是長春古代歷史上最為繁榮的時期,直到公元1234年,金國被蒙古所滅,蒙古建立元朝之後,將此地作為其遊牧之地,屬開元路轄。明朝時期,這裏先後屬於奴爾幹都司、兀良哈部、蒙古族王公領地。

之後,這裏的滿族逐漸興起,這裏的人口皆為八旗編制,後滿人入關,建立清王朝,對這裏實行封禁政策(即保護皇家圍場,保證江北貢品人蔘、貂皮、東珠、鹿茸等資源、防止各族人民流動遷徒,防止漢人進入開發並保護滿族騎射尚武的風俗等);直到其封禁政策廢除,毀於公元920xx年的長春古城才得以重新建立,到嘉慶五年(公元1800)為了管理流入此地的漢人,在此設立了“長春廳”,後於光緒十五年升為“長春府”,但此後不久,這裏便淪為沙皇俄國的附屬地,到日俄戰爭之後,長春便成了日、俄兩個帝國主義劃分勢力範圍的分界點,日本在此修建了火車站(今長春火車站)。

民國時期,長春的經濟迅速發展,很快就成為這一地區的中心城市,民國政府將長春府改為長春縣,可由於軍閥林立,不久,長春就成為了軍閥張作霖的勢力範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淪陷,並開始了長達20xx年的偽滿國曆史,長春因其特殊的地理、經濟等各方面的條件,成為了偽滿國的國都,表面看來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此“登極稱帝”,實則是日本軍國主義在此掌權,進行殖民統治和掠奪。

1945年,由蘇聯紅軍替中國收復了東北失地,並於後不久,就將長春移交給了國民黨政府,在1946年4月蘇軍離開長春回國之後,中央紅軍和國民黨就在此進行了拉鋸戰,後於1948年10月19日,在駐城國民黨軍投誠情況下,長春和平解放!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5

唐蕃古道就是唐朝和吐蕃之間的交通大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道路,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著名的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走的就是這條大道。它的形成和暢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公元七世紀初,在祖國中原地區,李世民父子

創立李唐王朝。幾乎與此同時,吐蕃王國在贊普松贊干布的率領下也迅速崛起,統一了西藏地區的許多部落,建立了強大的奴隸主專制政權,進而向北擴張,最後於公元663年攻滅吐谷渾,從而與唐王朝接界,互為鄰壤。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松贊干布派使臣前往唐朝首都長安,拜見唐太宗,並請求聯姻和好。唐太宗也派出使臣前往吐蕃回訪,但未答應聯姻。公元640年,松贊干布再次派大相(宰相)祿東贊攜帶金、白銀及其他珠寶數百件,前往長安求婚,唐太宗審時度勢,答應將自己的宗室女兒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作為國舅,專程護送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雙方結為甥舅之邦,揭開了唐蕃友好歷史的新篇章。在此以後的220xx年中,雙方雖然也曾發生過誤會、摩擦甚至一時失和的情況,但和睦相處、友好往來卻一直是唐蕃雙方關係的主流。從吐蕃首次遣使來唐到兩個王朝覆滅前夕,有據可查的使者往來就達19多次,可見雙方關係的密切和頻繁往來的情況。因此可以説這條古道的重大意義絕不僅僅限於道路本身,而在於當時乃至以後的漫長曆史歲月裏,它起着維繫唐蕃甥舅情誼、加深和強化藏漢兩大兄弟民族友好的重要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文成公主受父皇之命,帶着大批衞隊、侍女、工匠、藝人和大量綢緞、典籍、醫書、糧食等嫁粧,從長安迤邐西行,經甘肅,到青海,過日月山,經大河壩,到達黃河源頭。為了保障公主一路順風,唐太宗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橋,造船制筏,建築佛堂,開闢通道。松贊干布則親自率領滿朝官員與大隊人馬迎親於柏海(即今扎陵湖和鄂陵湖),並在此舉行歡迎儀式。然後,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結伴而行,前往邏些完婚。文成公主進藏途中不僅播撒下了漢藏友好的種子,也留下了眾多的勝蹟與美好的傳説。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不僅揭開了唐蕃古道歷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響深遠的第一頁,而且作為唐朝與吐蕃之間的重大事件而載入史冊。公元720xx年,即唐中宗景龍三年,應吐蕃之請,唐王朝又將金城公主許配給了贊普赤迭袒贊。金城公主又沿着文成公主進藏的道路嫁往吐蕃,成為唐蕃古道上的又一樁盛事。從文成公主嫁往吐蕃起,唐朝與吐蕃之間使臣不斷,貿易往來十分頻繁。唐蕃古道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逐漸開闢、迅速興盛起來,並且很快成為一條站驛相連、使臣僕僕、商賈雲集的交通大道的。

唐蕃古道西段山高路險,氣候嚴酷,至今仍然是人煙稀少的牧業地帶。時至今日,在現代條件下,以車馬代步,走起來也還是比較艱辛的事情。人們不難想見,當日文成公主進藏、使節商旅往來長途跋涉的困苦情景。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6

長春地處松遼平原腹地,土地肥沃,早在4萬多年前這裏就有了人類,考古學者先後在榆樹市和農安縣地區發現了早期人類在此生活的遺址。

夏、商、周時期,這裏地屬肅慎,在進入兩漢時期,這裏出現了最早的城市——“夫餘王城”,而夫餘王國則一直持續到西晉,後在公元493年被北方勿吉族所滅,夫餘王被驅逐後,逃往高句麗,後高句麗逐漸強盛起來,東晉之後,長春併入高句麗的版圖,而夫餘故都變成了高句麗的夫餘府。

公元668年。唐聯手新羅滅掉了高句麗後,渤海人興起,並建立渤海國,長春便納入其轄地,為扶余府所轄,府治在今長春市以南。

北宋時期開始,長春之地先後有遼國在此設立了黃龍府(即今農安縣),女真族建立金國後,攻破黃龍府,並於公元1140年改黃龍府為濟州,這一時期,是長春古代歷史上最為繁榮的時期,直到公元1234年,金國被蒙古所滅,蒙古建立元朝之後,將此地作為其遊牧之地,屬開元路轄。明朝時期,這裏先後屬於奴爾幹都司、兀良哈部、蒙古族王公領地。

之後,這裏的滿族逐漸興起,這裏的人口皆為八旗編制,後滿人入關,建立清王朝,對這裏實行封禁政策(即保護皇家圍場,保證江北貢品人蔘、貂皮、東珠、鹿茸等資源、防止各族人民流動遷徒,防止漢人進入開發並保護滿族騎射尚武的風俗等);直到其封禁政策廢除,毀於公元926年的長春古城才得以重新建立,到嘉慶五年(公元1800)為了管理流入此地的漢人,在此設立了“長春廳”,後於光緒十五年升為“長春府”,但此後不久,這裏便淪為沙皇俄國的附屬地,到日俄戰爭之後,長春便成了日、俄兩個帝國主義劃分勢力範圍的分界點,日本在此修建了火車站(今長春火車站)。

民國時期,長春的經濟迅速發展,很快就成為這一地區的中心城市,民國政府將長春府改為長春縣,可由於軍閥林立,不久,長春就成為了軍閥張作霖的勢力範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淪陷,並開始了長達14年的偽滿國曆史,長春因其特殊的地理、經濟等各方面的條件,成為了偽滿國的國都,表面看來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此“登極稱帝”,實則是日本軍國主義在此掌權,進行殖民統治和掠奪。

1945年,由蘇聯紅軍替中國收復了東北失地,並於後不久,就將長春移交給了國民黨政府,在1946年4月蘇軍離開長春回國之後,中央紅軍和國民黨就在此進行了拉鋸戰,後於1948年10月19日,在駐城國民黨軍投誠情況下,長春和平解放!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7

重慶人喜歡刺激,不墨守成規,喜歡創新,廚師不愛照菜譜做菜,民間廚師常常創造各種新菜品,在重慶傳播,然後流傳到大江南北。重慶好吃的東西大多了,如著名的重慶菜就有:雞有辣子雞、泉水雞、瓦塊雞、口水雞、竹筍雞、安平雞、燒公雞、叫花雞、棒棒雞、土匪雞、山菌燒山雞、黔江雞雜等;鴨有啤酒鴨、香壇鴨、樟茶鴨、蟲草鴨、老鴨湯、泡壇醉鴨等;魚有乾燒魚、脆皮魚、麻辣魚、水煮魚、來鳳魚、酸菜魚、火鍋魚、泰安魚、酸湯等

護岸梯道是朝天門觀景廣場的基礎部分,呈圓弧形狀,瀕臨長江、嘉陵江,寬48米,外弧長度400米,高18米,由4萬塊梯道板砌築而成。整個梯道如江邊長城,既護衞着朝天門廣場,又為廣場平添了一道壯麗的風景線,是目前國內最壯觀和最大規模的江岸大梯道。還要告訴大家的是,朝天門廣場出現的一個新的亮點。那就是一個35000平方米的重慶規劃陳列館落。館內除了將陳列重慶的遠景規劃外,還有大量的諸如重慶特有的吊角樓之類的民俗名居展示,給你一個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完整的巴渝概念。

現在讓我們站在廣場前端的護欄極目遠眺。您可以看到,奔騰的長江與滔滔的嘉陵江在這裏交匯以後,形成一股更強大的洪流,浩浩蕩蕩朝天邊奔去。朝天門也得水而優。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天然良港,也是去長江三峽黃金旅遊線的首發站。遙想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是從這裏出發,他順江而下,寫出了“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千古佳句。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8

這一片沃土,遠在四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

1951年,長春地區的榆樹市發現人骨化石證明,早在遠古時代,這片土地上的人類已進入了智人階段,屬母系氏族社會初期。

1984年,農安縣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人類的居住遺址,這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原始紡織技術,進入着裝時代,原始農業也已經很發達。

“夫餘王城”是長春地區最早出現的城市,公元493年被北方勿吉族所滅。

渤海國和遼、金繁榮地區

自唐玄宗開元元年(720xx年)之後渤海人興起,建立了渤海國。長春地區屬西京夫餘府和莫頁頡府夫餘府,府治在長春市迤南。北宋末年,公元1120xx年9月,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抗遼,1120xx年攻破黃龍府。阿骨打稱帝,國號金,遼金時代是長春地區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公元1120xx年,金兵掠宋朝徽欽二帝北走,曾把他們囚禁於此。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曾説“直抵黃龍府,與諸軍痛飲耳”。指的就是這個黃龍府。

幾度滄桑,這裏的歷史和遺蹟,訴説着當年的往事

公元1234年,金被蒙古所滅,這一帶成為蒙古遊牧之地。

1644年,清兵入關時,長春地區的蒙古族與滿族人口皆為八旗編制。

1896年俄侵入東北,攫取中長鐵路築路權,在長春建起俄國人居住區。

1920xx年日俄戰爭結束,在長春的俄權益為日所取代。

1920xx年日為擴大“滿鐵附屬地”,開始建設長春火車站,其後又開闢商埠,當時城市面積為21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整個東北地區,長春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成為傀儡政權—“偽滿州國”,將長春定為“國都”,改名“新京”,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區面積為80平方公里,人口達81.7萬人。

抗日戰爭勝利後,我軍於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長春。但1946年5月23日國民黨入長春,使長春的經濟和各項事業遭到了嚴重破壞,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瀕臨絕境,市區人口最後減至17萬人。

1948年10月18日,長春重新獲得解放,被確定為特別市。

1953年改為中央直轄市。

1954年劃歸吉林省,隨後省會遷至長春,成為吉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55年定為全國10個省轄大市之一。

1979年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9

50多年前,年輕的長春因承載起新中國汽車夢想而一躍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工業城市,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砥礪、拼搏奮進,今天的長春已經成長為名副其實的汽車城。

“長春是我國最著名的汽車城,應該説中國的汽車工業就是在50多年前的長春開始的。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長春已經有100萬輛汽車的生產能力。長春汽車工業產值佔整個工業的比重達到七成,僅此一點,長春從產業本質上講就是汽車城。”長春市市長崔傑在今年3月接受一家媒體採訪時如是説。

長春市的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周朝以前屬肅慎;秦漢時期,挹婁族居於此;西漢、三國、西晉時屬扶余;東晉南北朝及隋唐為高句麗境地;唐朝,靺鞨族建立了渤海國;北宋時期,建立了遼帝國,並設遼東京道黃龍府(今農安縣城);北宋末年,建立金國,黃龍府改為隆安府;明初屬三萬衞;清初為郭而羅斯前旗地,是蒙古人的遊牧區域;清雍正末年,寬城子已有坐商、客店和集市。

清嘉慶五年(公元1820xx年7月)正式建治,設長春廳,治所設在長春堡境內的新立城,長春之名由此而來。1820xx年(道光四年)治所遷至寬城子,1865年(清同治四年)建築城垣,佔地5平方公里。到1883年,人口達9萬餘人。1889年(光緒十五年)長春廳升為長春府。1920xx年(民國2年)改為長春縣,1920xx年(民國20xx年),設立市政公所,實行市治。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整個東北地區,長春淪為日本帝國主義殖民地。1932年3月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日本帝國主義扶持下,成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將長春定為國都,改名為“新京”。

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被中央人民政府定為特別市。1953年劃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劃歸吉林省,同年6月改為省轄市,為吉林省省會。1955年市政府稱長春市人民政府,並定為全國10個省轄大市之一,1968年改為長春市革命委員會。1979年列為國家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0年複稱長春市人民政府。1989年2月11被國務院列為國家計劃單列市。1992年列為國家沿邊開放的中心城市。1994年列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和“優化資本結構,增強企業實力”的試點城市。1994年列為副省級城市。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0

南京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歷史悠久,文化遺存眾多,文化積澱深厚,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京自2470年前建城起,歷經朝代更替,曲折坎坷,僅城市名稱就有過金陵、秣陵、揚州、丹陽、江乘、湖熟、建業、建康、江寧、升州、白下、上元、集慶、應天、天京等40多次更改,建置演變頻繁為國內罕見。其間既有過令人仰止的輝煌,也有過任人宰割的衰敗。

境內文物古蹟眾多。越城、金陵邑遺址、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明代城牆等大批歷史遺蹟,顯示出強烈的古都特色。城市風景秀美。東南山巒起伏,西北江水環繞,城內綠樹成蔭,四十八景風光迷人,民俗風情引人入勝,已成為國家優秀園林城市、旅遊城市。

歷史人物眾多。春秋時代的吳王孫壽夢、越王句踐、西漢開國大將韓信、三國吳主孫權、南唐後主李煜、南宋名將岳飛、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等都曾在南京印下深深的歷史痕跡。李白的詩歌、李煜的詞曲、王安石的美文,吳敬梓的小説等為古城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

南京地處遼闊的長江下游平原,瀕江近海,"黃金水道"穿城而過,南京港作為天然良港已成為遠東內河第一大港,城市發展也定位於江濱港口城市,目前已成為中國東部地區以電子、汽車、化工為主導產業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通訊中心。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1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鐘鼓樓及城牆沿途講解的導遊__鐘樓的鐘聲詮釋了西安古城的古樸和這座歷史古城的渾厚。那麼接下來的時間裏大家會在欣賞鐘鼓樓城牆沿途風景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西安這座古城風韻的另一面,那就是西安的飲食文化,説起西安的飲食,大家能否説出西安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小吃嗎?

西安的飲食文化洋溢着濃郁的西北風情,品嚐西安的風味小吃是遊西安的一大樂事,無論是一直被西安人鍾愛的羊肉泡饃,還是名揚海內外的“西安餃子宴”,都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在我的右手邊有兩幢仿明清的建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建築上很醒目的一句話“千古風味餃子香,傳奇品質德髮長”,對,這就是享譽海內外的中華老字號德髮長,德髮長是以餃子宴而著名的。大家如果想去品嚐的話可以在我們旅行完之後互相結伴去感受一下德髮長的非同尋常之處,同時也告訴大家一件很不幸的事:我也沒品嚐過這裏的餃子!不過我想它既然打出了千古風味這一名號,想必一定實至名歸吧!説完了餃子那麼有的人就要問了羊肉泡饃在哪個地方有賣的?那麼請大家隨我來,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德髮長隔壁有個同樣建築風格的酒家——同盛祥。在同盛祥的門口我們會不經意留意到一個雕塑,那麼大家能説出這個雕塑展示了陝西八大怪中的哪一怪呢?(凳子不坐蹲起來)同盛祥主營牛羊肉泡饃、各種特色小吃,而且將傳統特色與現代時尚融為一體,所以來這個地方來就餐的話我想大家會感受到西安文化的多姿多彩吧!

穿過鐘鼓樓廣場,我們現在到了雄健宏大、古雅優美的鼓樓,鼓樓的街道兩邊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各種知名的西安小吃應有盡有,那麼我想問一下大家,西安最有名的小吃一條街是什麼街?不言而喻,就是回民小吃一條街,來到西安的遊客如果有機會來回民一條街的話都認為西安回民街有它很獨特的一面,那麼為什麼這麼説?我想不光是因為街道兩旁大量的美食店鋪和飾品店帶給我們無限的吸引,更是因為這條街道深厚的文化內涵吧。

回民街一般指的是鼓樓到北院門一線,南北走向的街道,不過有時也會把相連的化覺巷、西羊市還有大皮院一同算進去。回民街顧名思義就是回民聚居之地。西安回民街是回民區的一條街道,大約500米左右,特點是青石鋪路,綠樹

成蔭,路的兩旁是古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築物,兩邊的商鋪主要是以經營餐飲和一些具有陝西特色的飾品為主的,而且都是由回民經營的,具有濃郁的清真特色,深受外來遊客的的喜愛。

大家現在看到的街道兩旁的飯店都是正宗的回民飯店。其中有幾家比較有名的飯店如清真平娃烤肉店、賈三灌湯包、紅紅酸菜炒米、大皮院的老孫家羊肉泡饃等等。其中關於西安的羊肉泡饃還有一段比較風趣的傳説,相傳大宋皇帝趙匡胤在稱帝前受困於長安,終日過着忍飲捱餓的生活,有一天他來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鋪前,掌櫃見到他非常的可憐,所以就讓他把自帶的幹饃掰碎,然後掌櫃就澆了一勺滾熱肉湯之後放在火上煮透。接着趙匡胤就大口大口的吃完了那頓飯,當時他感到這頓飯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後來,趙匡胤做了皇帝。有一天,他路過長安時,仍忘不了當年在這裏吃過的牛羊肉煮饃,就同文武大臣專門找到這家飯鋪吃了一碗牛羊肉煮饃,吃完之後仍然感到鮮美無比,所以就重賞了這家店鋪的掌櫃。從此皇上吃泡饃的故事一經傳開,牛羊肉泡饃便成了長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讚美詩句。所以有機會大家可一定要品嚐一下當地的民俗風味。

其實在回民小吃一條街上,還有很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飾品供大家選購,大家可以看到這些飾品可謂是琳琅滿目,種類多樣,比如這裏還擺放有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飾品,那麼大家可以買上一兩個作為來西安的紀念。於此同時我們可以注意到這裏的有很多有賣小孩穿的老虎鞋、大紅帽子等等,大家都知道紅代表吉祥與如意,所以我想大家還是有必要在回民街選購一些紀念品的。

剛才我們説到回民小吃一條街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那麼大家誰知道它的來源嗎?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漢朝,回民街曾經就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迎來了來自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節、學生。那麼這些人也就是後來的回民。據歷史記載,許多人沿着絲綢之路來到繁華熱鬧的長安城後,在這一區域經商、留學和做官,一代代繁衍生息。到了今天,這裏成為6萬多回族穆斯林羣眾的聚居區。作為伊斯蘭文化的傳承之地,這一區域今天仍然有唐代含光門、明代西城門樓羣、眾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廟、佛教西五台、喇嘛教廣元寺等眾多文化遺蹟。街區內眾多街道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清真飲食城、民族購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區相映成趣。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2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擁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20xx年建城史和近520xx年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跨度最長的古都,跨度長約1820xx年。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藴和豐富的歷史遺存,其文物保護單位數量之多、門類之全、跨越時間之長,位居全國前列。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南京是中國古代都城的重要代表,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歷史上曾有十二個朝代定都或遷都於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大明、民國二次北伐成功;東晉、蕭樑、劉宋三番北伐功敗垂成。南宋初立,羣臣皆議以建康為都以顯匡復中原之圖,惜宋高宗無意北伐而定行在於杭州,但迫於輿論仍定金陵為行都。即使太平天國以南京為都,亦以驅除異族統治為動員基礎和合法性。故而南京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深遠的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故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後,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慼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嘗以為中國古都,歷史悠久,古蹟眾多,文物制度,照耀千古者,長安、洛陽而外,厥推金陵。北京雖為遼、金以來帝王之都,然史蹟不過千年,非若金陵建都之遠在南北朝以前也。他若汴京、臨安,一開都於五代,繼於北宋;一肇建於吳越,偏安於南宋,其為時較短,而歷史遺蹟,亦不若長安、洛陽、金陵、北京之眾。而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與共、休慼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金陵古蹟圖考·序》……論者每謂金陵形勢,偏於東南,都其地者,往往為南北對峙之局,不足以控制全國,統一宇內。故三山駐師,終鼎足割據之勢。五馬渡江,開南朝偏安之局。

實則金陵一隅,實中國民族思想之策源地。《世説》所謂“過江諸人,暇日輒至新亭,周覬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河山之異;王導曰:當共戮力王室,何至作楚囚對泣耶?”其民族意識之濃厚,可以想象。自後明祖奠都金陵,以伐胡元,終成一統之業;太平天國雖未成功,然亦以金陵相號召;近者如辛亥革命,國軍北伐,皆莫不以南京為策源地。金陵之於中國,亦猶Frankfurt a.M.之於德,Orleans之於法,Moscow之於俄;雖未必盡為全國中心,然有事之秋,登高一呼,天下響應。此鄭成功之所以海道千里,直薄金陵,慟哭孝陵,以圖恢復也。況時移勢異,古今未必盡同;昔日中原羣雄角逐之場,關中沃野千里天府之國,今皆化為貧瘠,全國財賦之匯,趨於東南,經濟重心,厥在江浙。

長安形勢雖佳,終不過位列陪都而已。至於北京,固為千餘年來帝王之都,且與東北邊防,關係尤重,然形格勢禁,殊難恢復首都地位。誠能以金陵為國都,長安為西京,北平為北京,番禺為南京,勵精圖治,不遑寧處,據龍蟠虎踞之雄,依負山帶江之勝,則中興我民族,發揚我國光,其在茲乎!--《金陵古蹟圖考·金陵之形勢》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天下山川形勢,雄偉壯麗,可為京都者,莫逾金陵,至若地勢寬厚,關塞險固,總扼中原之夷曠者,又莫過燕薊。雖雲長安有崤函之固,洛邑為天下之中,要之帝王都會,為億萬年太平悠久之基,莫金陵、燕薊者也。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南京城的氣魄,無與倫比,深深銘刻着南北交戰的宏大的悲劇性體驗。--《五城記--南京》我第一次來南京,就尋尋覓覓,走過了太多古蹟。我去尋找烏衣巷、朱雀橋、我走過胭脂井想起張麗華,秦淮煙波那麼多的故事,紫金山下看看滾滾長江淘盡千古英雄……我們生活在南京這個地方,受到的文化濡染滌盪還少嗎?這座城市可以説是中國歷史上最悲情的城市,它也是真正的繁盛帝王都。中國前一千年的歷史你看西安,後一千年的歷史看南京。所以,真正看懂西安和南京,中國歷史中的血脈滄桑變化也就都瞭解了。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3

一走進瓦屋山,大家就進入了雙洞溪,它長約2公里,由綠葉潭、小綠潭、珍珠瀑布、雙龍瀑布、月亮潭等景點組成。因溪水來自山上的大法洞和三星洞兩個大溶洞而得名。這裏是瓦屋山"水的世界"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很多遊客都被它那種幽邃深遠、清新古樸的氣息所感染,不忍離去。

踏過顫顫悠悠的木橋,你就走進一個綠色的童話世界。突兀的蒼巖、千年的古藤、厚綿的苔葬、粗獷的木棧橋,完全沒有紅塵的喧囂,彷彿讓人回到了遠古時代。在這裏,潺潺水聲和幾聲鳥鳴,讓你感到一種深深的幽靜;曲折的木棧橋往深處延伸,讓你不由自主地沿着走進去,走進這陌生而又親切的綠色世界。

綠葉潭因潭形如一片樹葉,水色碧綠而得名。你看,潭中的水纖塵不染,清而碧,純而靜,讓人感到一種清新,一種洗練。不遠處是小綠葉潭。前面巖壁上常年滴落不息的水如一串串水晶項鍊,晶瑩剔透,當陽光照射時,珠簾閃閃發光,可是名符其實的珍珠瀑布了。月亮巖上?"雙龍瀑布"如兩條飛騰的白龍盤旋而下,氣勢磅薄,在這古樹參天的原始森林中,臨巖望瀑,沐雨聽泉,一汪清澈的溪水盪滌身心,別是一番誘人的滋味。這裏的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是天然的礦泉水,以前山上修煉的道士都要到這兒打水喝。據説喝了這兒的水,女士會更漂亮,男士更清酒,老人可延年益壽,兒童更聰明可愛,你不妨試一試。

過去上山沒有架空纜車,全靠步行攀登,人們征服了十八盤,經過觀瀑亭、望鄉台、穿過長崗子就到達了瓦屋山半山腰的洗腳溝。洗腳溝是上山的必經之地,古往今來的朝山者都要在這裏歇歇腳,再作下段行程的跋涉。他們到了這裏以後就要整理衣衫,用山間的清泉把腳洗乾淨,然後才登上聖地,不帶進入世間的一絲塵埃,以示虔誠,洗腳溝也因此而得名。據説洗腳溝的水可治腳臭、腳氣,到底有沒有這個效果,試一試才知道。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4

這一片沃土,遠在四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

1951年,長春地區的榆樹市發現人骨化石證明,早在遠古時代,這片土地上的人類已進入了智人階段,屬母系氏族社會初期。

1984年,農安縣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人類的居住遺址,這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原始紡織技術,進入着裝時代,原始農業也已經很發達。

“夫餘王城”是長春地區最早出現的城市,公元493年被北方勿吉族所滅。

渤海國和遼、金繁榮地區

自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之後渤海人興起,建立了渤海國。長春地區屬西京夫餘府和莫頁頡府夫餘府,府治在長春市迤南。北宋末年,公元1114年9月,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抗遼,1115年攻破黃龍府。阿骨打稱帝,國號金,遼金時代是長春地區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公元1126年,金兵掠宋朝徽欽二帝北走,曾把他們囚禁於此。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曾説“直抵黃龍府,與諸軍痛飲耳”。指的就是這個黃龍府。

幾度滄桑,這裏的歷史和遺蹟,訴説着當年的往事

公元1234年,金被蒙古所滅,這一帶成為蒙古遊牧之地。

1644年,清兵入關時,長春地區的蒙古族與滿族人口皆為八旗編制。

1896年俄侵入東北,攫取中長鐵路築路權,在長春建起俄國人居住區。

1906年日俄戰爭結束,在長春的俄權益為日所取代。

1908年日為擴大“滿鐵附屬地”,開始建設長春火車站,其後又開闢商埠,當時城市面積為21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整個東北地區,長春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成為傀儡政權—“偽滿州國”,將長春定為“國都”,改名“新京”,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區面積為80平方公里,人口達81.7萬人。

抗日戰爭勝利後,我軍於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長春。但1946年5月23日國民黨入長春,使長春的經濟和各項事業遭到了嚴重破壞,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瀕臨絕境,市區人口最後減至17萬人。

1948年10月18日,長春重新獲得解放,被確定為特別市。

1953年改為中央直轄市。

1954年劃歸吉林省,隨後省會遷至長春,成為吉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55年定為全國10個省轄大市之一。

1979年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5

就是唐朝和吐蕃之間的交通大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道路,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著名的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走的就是這條大道。它的形成和暢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公元七世紀初,在祖國中原地區,李世民父子 創立李唐王朝。幾乎與此同時,吐蕃王國在贊普松贊干布的率領下也迅速崛起,統一了西藏地區的許多部落,建立了強大的奴隸主專制政權,進而向北擴張,最後於公元663年攻滅吐谷渾,從而與唐王朝接界,互為鄰壤。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松贊干布派使臣前往唐朝首都長安,拜見唐太宗,並請求聯姻和好。

唐太宗也派出使臣前往吐蕃回訪,但未答應聯姻。公元640年,松贊干布再次派大相(宰相)祿東贊攜帶金、白銀及其他珠寶數百件,前往長安求婚,唐太宗審時度勢,答應將自己的宗室女兒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作為國舅,專程護送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雙方結為甥舅之邦,揭開了唐蕃友好歷史的新篇章。在此以後的220xx年中,雙方雖然也曾發生過誤會、摩擦甚至一時失和的情況,但和睦相處、友好往來卻一直是唐蕃雙方關係的主流。

從吐蕃首次遣使來唐到兩個王朝覆滅前夕,有據可查的使者往來就達19多次,可見雙方關係的密切和頻繁往來的情況。因此可以説這條古道的重大意義絕不僅僅限於道路本身,而在於當時乃至以後的漫長曆史歲月裏,它起着維繫唐蕃甥舅情誼、加深和強化藏漢兩大兄弟民族友好的重要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文成公主受父皇之命,帶着大批衞隊、侍女、工匠、藝人和大量綢緞、典籍、醫書、糧食等嫁粧,從長安迤邐西行,經甘肅,到青海,過日月山,經大河壩,到達黃河源頭。

為了保障公主一路順風,唐太宗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橋,造船制筏,建築佛堂,開闢通道。松贊干布則親自率領滿朝官員與大隊人馬迎親於柏海(即今扎陵湖和鄂陵湖),並在此舉行歡迎儀式。然後,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結伴而行,前往邏些完婚。文成公主進藏途中不僅播撒下了漢藏友好的種子,也留下了眾多的勝蹟與美好的傳説。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不僅揭開了唐蕃古道歷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響深遠的第一頁,而且作為唐朝與吐蕃之間的重大事件而載入史冊。公元720xx年,即唐中宗景龍三年,應吐蕃之請,唐王朝又將金城公主許配給了贊普赤迭袒贊。金城公主又沿着文成公主進藏的道路嫁往吐蕃,成為唐蕃古道上的又一樁盛事。從文成公主嫁往吐蕃起,唐朝與吐蕃之間使臣不斷,貿易往來十分頻繁。唐蕃古道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逐漸開闢、迅速興盛起來,並且很快成為一條站驛相連、使臣僕僕、商賈雲集的交通大道的。 唐蕃古道西段山高路險,氣候嚴酷,至今仍然是人煙稀少的牧業地帶。

時至今日,在現代條件下,以車馬代步,走起來也還是比較艱辛的事情。人們不難想見,當日文成公主進藏、使節商旅往來長途跋涉的困苦情景。唐蕃古道地理位置: 這條大道的起點是唐王朝的國都長安(今陝西西安),終點是吐蕃都城邏些(今西藏拉薩),跨越今陝西、甘肅、青海和西藏4個省區,全長約30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內。它的大致路線是,從長安沿渭水北岸越過陝甘兩省界山──隴山到達秦州(今甘肅天水),溯渭水繼續西上越鳥鼠山到臨州(甘肅臨洮)。從臨洮西北行,經河州(甘肅臨夏)渡黃河進入青海境內,再經龍支城(青海民和柴溝北古城)西北行到鄯州(青海樂都)。以上可以稱古道東段,全在唐王朝境內,這是漢代以來從中原進入河湟地區的傳統路線。它的歷史甚至可以上溯到6020xx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正是沿着這樣一條路線開拓前進的。

古道西段經鄯城(西寧)、臨蕃城(湟中哆吧)至綏戎城(湟源縣南),沿羌水(湟水南源藥水河)經石堡城(湟源石城山)、赤嶺(日月山)、尉遲川(倒淌河)至莫離驛(共和東巴),經大非川(共和切吉草原)、那錄驛(興海大河壩)、暖泉(温泉)、烈謨海(喀拉海)過海(瑪多黃河沿),越紫山(巴顏喀拉山)、渡犛牛河(通天河)、經玉樹地區、過當拉山(唐古拉山查吾拉山口)到藏北那曲(閣川驛)繼續沿今青藏公路經羊八井(農歌驛)到邏些(拉薩)。在西段的古道線路中,從西寧到玉樹、從那曲到拉薩這兩段線路大體上是沿着今天的青康公路和青藏公路行進的。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6

50多年前,年輕的長春因承載起新中國汽車夢想而一躍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工業城市,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砥礪、拼搏奮進,今天的長春已經成長為名副其實的汽車城。

“長春是我國最著名的汽車城,應該説中國的汽車工業就是在50多年前的長春開始的。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長春已經有100萬輛汽車的生產能力。長春汽車工業產值佔整個工業的比重達到七成,僅此一點,長春從產業本質上講就是汽車城。”長春市市長崔傑在今年3月接受一家媒體採訪時如是説。

長春市的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周朝以前屬肅慎;秦漢時期,挹婁族居於此;西漢、三國、西晉時屬扶余;東晉南北朝及隋唐為高句麗境地;唐朝,靺鞨族建立了渤海國;北宋時期,建立了遼帝國,並設遼東京道黃龍府(今農安縣城);北宋末年,建立金國,黃龍府改為隆安府;明初屬三萬衞;清初為郭而羅斯前旗地,是蒙古人的遊牧區域;清雍正末年,寬城子已有坐商、客店和集市。

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7月)正式建治,設長春廳,治所設在長春堡境內的新立城,長春之名由此而來。1825年(道光四年)治所遷至寬城子,1865年(清同治四年)建築城垣,佔地5平方公里。到1883年,人口達9萬餘人。1889年(光緒十五年)長春廳升為長春府。1913年(民國2年)改為長春縣,1925年(民國14年),設立市政公所,實行市治。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整個東北地區,長春淪為日本帝國主義殖民地。1932年3月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日本帝國主義扶持下,成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將長春定為國都,改名為“新京”。

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被中央人民政府定為特別市。1953年劃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劃歸吉林省,同年6月改為省轄市,為吉林省省會。1955年市政府稱長春市人民政府,並定為全國10個省轄大市之一,1968年改為長春市革命委員會。1979年列為國家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0年複稱長春市人民政府。1989年2月11被國務院列為國家計劃單列市。1992年列為國家沿邊開放的中心城市。1994年列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和“優化資本結構,增強企業實力”的試點城市。1994年列為副省級城市。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7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四川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盆地西沿洪雅縣境,由瓦屋山原始山林景區、玉屏人工林海度假區、八面山尋古攬勝景區等組成。

瓦屋山就是我國最早的地理書《山海經》上記載的居山,因山形酷似民居瓦屋而得名,早年就以著名的道教聖地而與相鄰的佛教名山峨眉山齊名。"瓦屋寒堆春後雪,峨眉翠掃雨余天"、"山橫瓦屋破雲出,水自戕可裂地來",便是宋代著名詩人蘇軾、陸游對瓦屋山的讚譽。

瓦屋山海拔2830米,平橫天際,氣勢雄偉,尤其山頂上廣達1500畝的高台平原上,冷鐵杉林莽莽蒼蒼,林間杜鵑聳翠,充滿超凡脱俗的原始氣息,令人稱奇叫絕。山高水也高,山頂上80多處泉眼,湧流不息。全山有72條瀑布,各具風采,其中東巖的蘭溪瀑布高達1040米,氣勢磅礴。山巖上眾多的溶洞,深邃莫測,景觀各異,其中燕子洞最大、景觀最佳,洞高近20米,洞內遍佈鍾乳,千姿百態。還有"野牛街"和號稱"陸上二百幕大"的"迷魂函"等景點。據考證,瓦屋山有植物3500多種,其中被子植物的種類佔世界總科數的的60%以上,冷鐵杉林、杜鵑林、紅葉林、珙桐林呈帶狀分佈。植被林型完整,垂直帶譜分明,尤其是珍稀植物珙桐(又叫中國鴿子花)在瓦屋山是成片成帶地保存下來,實屬難得。我們可以自豪地告訴大家,瓦屋量山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未被污染破壞的自然風景區之一。

金花橋是瓦屋山的門户,山門由原木裝飾修建而成,莊重古樸,門坊上蒼勁有力的"瓦屋山"三個大字是由已故著名書法家、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題寫。金花橋是瓦屋山原始森林獵奇探險景區的第一接待站,這裏羣山掩映,深坑河環繞而過,流水淙淙,空氣清新,在炎炎的夏季,這裏卻是涼風習習,且無蚊蟲叮咬,是避暑消夏之佳境。

為什麼這裏叫金花橋呢?來源於一個"官帽插金花"的傳説。在一千多年前瓦屋山是個香火很旺盛的地方,四面八方的人都到瓦屋山來朝山敬神。可是後來有一段時間,山上接連發生香客失蹤的事件,朝山者畏而卻步,引起了朝廷的重視。於是,一位大臣奉命到瓦屋山調查,結果發現是一條巨蟒作怪,吞食了這些香客。在跋山涉水,歷盡艱辛後,這位大臣找到了巨蟒的藏身之處,於是揮劍與巨蟒大戰起來。巨蟒捱了兒劍以後,作垂死掙扎時,它的尾巴把大臣的帽子打飛了。巨蟒被除掉了。大臣的帽子落在深坑河邊,化成了一座小山,帽子上插的金花翎掉到河裏,變成了兩座橋,於是人們就把那座小山稱作官帽山,橋叫金花橋。

歷史導遊詞作文 篇18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塞外古城。公元前320xx年,趙武靈王在陰山下築長城,並設雲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潔特市西南托克托縣的古城公社所在地。西漢武帝時,在河套地區興建了一批軍市。今呼和浩特東郊的塔布託村就留有西漢時期的土城遺址。土城為內外兩重,外城周邊3公里,是座長方形土築小城,為當時的民居及兵營所在地;內城為官署駐地。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拔部在北方興起,它的早期都城“盛樂”即在今呼和浩待南面60公里的林格爾縣境。隋唐時期,呼和浩特一帶是突厥人的活動範圍。唐太宗貞觀年間,唐軍於雲中大敗突厥於白道(今名蜈蚣壩,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圍地區設立了東、中、西3個“受降城”。公元10世紀初,契丹人建立了遼國,在此設天德軍及豐州。豐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東南約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慶六年(1572),蒙古土默持部領主阿勒坦汗來豐州一帶駐牧,不久統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區。

萬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這裏正式築城,城牆用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來。明王朝賜名為“歸化”。此城築成後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為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與明王朝和睦相處,以致蒙漢兩族不用兵革達30年之久。長城沿線的人們為紀念這位草原女傑,將此城稱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軍焚燬。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為徹底打敗新疆境內之蒙古準噶爾部隊,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築了一道外城,對準噶爾部戰爭勝利後,距舊城2.5公里處又增建一駐防城即新城,並命名為“綏遠城”。清朝末年,將舊城(歸化城)和新城(綏遠城)合併,稱“歸綏”。1920xx年,綏遠建省,將歸綏縣城區設為歸綏市,作為省會。日寇佔領期間,曾改稱為“厚和特別市”。1954年,撤消綏遠省建制,組建內蒙古自治區,並將“歸綏”更名為“呼和浩特”,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

呼和浩特是內蒙古重要的工業城市,也是我國重要的毛紡織工業中心之一,現已成為一個門類比較齊全的綜合性工業城市。除傳統的民族用品工業、輕紡工業外,製糖、捲煙、乳品、醫藥、化工、冶金、電力、建築材料等工業都已形成較大規模。湧現出了仕奇集團、伊利乳業、蒙牛乳業、呼和浩特市捲煙廠等大型企業。近年來,呼和浩特藉助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乳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文明遐邇的"乳都"。

呼和浩特市還是內蒙古的教育、科研、文化中心,現有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財經學院、內蒙古醫學院等10多所高等院校。呼和浩特市還有中央、內蒙古直屬和市屬的多家科研機構,學科遍及農、林、畜牧科學、社會科學、草原科學、水利科學等。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文化事業發展迅速,大量文化設施建成並投入使用,市民的精神生活不斷豐富。

呼和浩特市( 蒙語為"青色的城市"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處東經110°46′--112°10′,北緯40°51′--41°8′。1949年9月19日,綏遠省和平解放。12月9日,綏遠省軍政委員會歸綏市工作團進入歸綏。從1954年4月25日起,將"歸綏市"改稱為"呼和浩特市"。1960年前,呼和浩特市轄新城區、回民區、玉泉區和郊區。1960年,原屬烏蘭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1971年,原屬烏蘭察布盟的托克托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1995年11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烏蘭察布盟的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1996年5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烏蘭察布盟武川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呼和浩特市現行政區劃共轄9個旗縣區,20個街道辦事處,96個鄉鎮,412個居委會和1 095個村委會,土地面積17 224千方公里。

標籤: 導遊詞 精選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dnoq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