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龜山漢墓導遊詞(精選6篇)

龜山漢墓導遊詞(精選6篇)

龜山漢墓導遊詞 篇1

小龜山漢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江蘇徐州市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即位於公元前120xx年--前120xx年)的夫妻合葬墓。該墓為兩座並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漢墓分為南北兩個甬道,長度分別為56米。二甬道長度差僅為11.90釐米,二甬道之間的距離19米,共有15個墓室,墓道和墓室總面積達到700多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米。一走進南甬道,一束紅色的激光從裏面射出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保安措施,其實這束激光是為了讓大家看清楚甬道的直度,整整56米長的甬道,精度居然達到了1/16000。南北二條的甬道平行向裏開鑿,二甬道距中軸線的偏差僅有5毫米,精度達1/10000。二甬道的夾角為20秒,誤差僅為1/16000,要延伸到1000公里外的西安才會相交。通道地平面內高外低,內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1000的坡度。還不知道當時是如何打出精度這麼高的甬通,也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通道,二甬通中的墓室有洞口相通。

龜山漢墓導遊詞(精選6篇)

南甬道為楚王襄王劉注墓,北甬道為其夫人墓,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於龜山西麓,呈喇叭形狀,由兩條墓道兩條甬道以及十五間墓室組成,由人工開鑿而成。墓室十五間,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總面積達700餘平方米, 容積達到2600多立方全靠手工開鑿。此墓工程浩大,氣勢雄偉,實為世界罕見,中華一絕。

該墓於一九八一年二月被當地羣眾開山採石首次發現,同年十一月和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南京博物院會同徐州市文化局先後對北墓道及整個墓葬進行發掘清理。一九八五年,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徵集了該墓出土的劉注龜鈕銀印,從而揭開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謎。一九九二年七月籌建,龜山漢墓第一期保護工程已於一九九三年六月竣工

龜山漢墓為兩座並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為楚王襄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於龜山西麓,呈喇叭形狀,有南北兩墓道,墓室由人工開鑿而成。每條通道長56米,高1.78米,寬1.06米,沿中線開鑿最大偏差僅為5毫米。此墓工程浩大,雕鑿精細,氣勢雄偉,實為世界罕見,中華一絕。

龜山漢墓導遊詞 篇2

龜山漢墓位於徐州市九里山經濟開發區境內的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即位於公元前120xx年--前120xx年)的夫妻合葬墓。

龜山漢墓依山為陵,全部由人工開鑿而成,南為楚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於龜山西側,呈喇叭形狀,有南北兩條甬道,甬道長56米,高1.78米,寬1.06米,沿中線開鑿最大偏差僅為5毫米,精度達到1/10000;兩甬道之間相距19米,夾角為20秒,誤差為1/16000,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甬道。兩甬道均由26塊塞石分上下兩層堵塞,每層13塊,每塊塞石重達6-7噸。墓室十五間,由人工開鑿而成,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東西全長83米,南北寬達33米,總面積達700餘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

龜山漢墓導遊詞 篇3

旅遊界有這麼一種説法:“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兩漢文化看徐州。” 作為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徐州歷史文化遺存特別豐富,特別是古文化遺產中的漢代三絕,即漢墓、漢兵馬俑、漢畫像石。其中又以漢墓位列第一。

迄今為止,徐州漢墓已發掘清理近300座,在這些形式各異的漢墓中尤以十幾座漢代王侯陵墓最具規模,而在在這十幾座王侯陵墓中,龜山漢墓以其規模的巨大,建築的精美,神祕的色彩而獨佔鰲頭。

龜山漢墓是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的夫妻合葬墓,1981年被當地羣眾開山採石時發現。1985年,文物普查中徵集到該墓出土的劉注龜鈕銅印,從而揭開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謎。龜山漢墓是徐州漢墓中唯一確定了主人的墓葬。

我們來看一下龜山漢墓的平面圖。

現在我們來到劉注夫人的歌舞廳。大家看看墓室的頂部與我們前面看到的有什麼不同?是的, 上面有一個一個的是疙瘩。像一個個豐滿的乳房,所以被稱作“乳釘”。讓人不解的是,“乳釘”象徵什麼?為什麼要做它?有人説,那是象徵天上的星座。古人認為,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相互對應,人死星落。也有人説,那是一種裝飾,以避免墓室頂部的單調,反映了古人的一種審美意識。還有人認為,“乳釘”是女性的乳房形象,不然的話,為何“乳釘”單出現在夫人的墓室呢?

龜山漢墓導遊詞 篇4

龜山漢墓位於徐州市九里山經濟開發區境內的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即位於公元前120xx年--前120xx年)的夫妻合葬墓。 龜山漢墓依山為陵,全部由人工開鑿而成,南為楚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於龜山西側,呈喇叭形狀,有南北兩條甬道,甬道長56米,高1.78米,寬1.06米,沿中線開鑿最大偏差僅為5毫米,精度達到1/10000;兩甬道之間相距19米,夾角為20秒,誤差為1/16000,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甬道。兩甬道均由26塊塞石分上下兩層堵塞,每層13塊,每塊塞石重達6-7噸。墓室十五間,由人工開鑿而成,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東西全長83米,南北寬達33米,總面積達700餘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

千古之謎

崖洞墓開鑿之謎

龜山漢墓為典型的崖洞墓,其十五間墓室和兩條甬道總面積共700餘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幾乎掏空了整個山體,在半山腰挖石修墓,其神奇堪與埃及金字塔壘石成墓相比肩,當時的漢代工匠是如何掌握山體的石質和結構,使得施工順利進行

塞石之謎南

甬道在發現時由26塊塞石堵塞,分上下兩層,每層13塊,每塊重達6-7噸,石塊間接縫緊密,連一枚硬幣也難以塞下。據專家考證,漢墓的甬道在當時處於龜山的半山腰,且塞石的質地來源於西南很遠的地方,它到底來源於什麼地方?在當時生產力極為低下的漢代,古人又是用什麼方法把這些龐大的塞石運來並塞進甬道?

甬道設計施工精度之謎

墓葬開口位於龜山西側,有南北兩條甬道,甬道各長56米,高1.78米,寬1.06米,沿中線開鑿最大偏差僅為5毫米,精度達1/10000;兩甬道之間相距19米,夾角為20秒,誤差僅為1/16000,如將其向西無限延伸,其交點將位於1000公里外的西安,這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甬道。甬道由26塊重達6-7噸的塞石分上下兩層封堵,塞石間排列十分緊密,連一枚硬幣也無法塞進。且甬道兩壁都磨如平鏡。按當時的技術水平,如何修建這樣的甬道?

崖壁畫之謎

楚王棺室北面牆上清楚地顯示着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它身着漢服,峨冠博帶,作拱手迎賓狀,被稱為“楚王迎賓”。令人費解的是,這一現象是在墓室正式開放後逐漸形成的,而影子外卻沒有任何滲水痕跡,有人認為是由於巖石石質不同而形成,但它為什麼偏偏出現在楚王棺室呢?

星宿分佈圖之謎

劉注夫人墓室的前廳和棺室及石柱上都分別留有乳頭狀石包,分佈走向呈不規則排列,絕非工藝點綴,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人云它乃為上天星宿分佈,還有人謂其為楚王襄王劉註上應天星,但楚王墓室頂部卻沒有,細考之,以上之論均不能自圓其説,這些乳狀石包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劉注前殿未解之謎

劉注前殿位於整個墓葬的中心部位,是十五間墓室中最大的一間,面積達68.91平方米。象徵楚王生前理政朝拜、宴飲賓客的大殿。中間的擎天石柱,高大粗壯,氣勢雄偉,恰好撐在南北甬道的中軸線上,構造之巧妙,令人歎為觀止。該佈局是巧合,還是另有寓意?

壼門之謎

據專家考證,楚王夫人下葬應該是在楚王下葬三、四年之後,但楚王和夫人墓都是同時開鑿完成的。當時,兩個墓宮之間留有一道門,卻未開通,直到楚王夫人下葬後,才由工匠們“開門尋夫”。能夠建造此墓的能工巧匠,把兩座墓宮勘測設計技術打造得天衣無縫,但在這裏卻留下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問題。這裏是5個墓室中唯一一個開鑿不規劃的過道,楚王這邊門小,夫人那邊門大,使整個通道成為一曲尺形。有人説,這是在開門尋夫時找錯了位置,鑿到一半時才修正的。但是,在整個的15間墓室中,除了這一個過道外,沒有一處發生誤鑿,為什麼偏偏發生在這道只有兩米厚的牆壁處呢?再者,就算開始是誤鑿。 龜山漢墓是我國古代的一大歷史謎團啊!

龜山漢墓導遊詞 篇5

龜山漢墓是龜山景區的主要景點之一,為西漢第六代楚襄王劉注的夫妻合葬墓,由人工開鑿的兩條墓道和十五間墓室組成,此墓工程浩大,氣勢雄偉,實為罕見。尤其是至今尚未揭開的四大謎團,吸引着海內外無數遊人。

龜山漢墓依山為陵,完全是掏空山體而建。南為楚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墓,有南北兩條甬道,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甬道。墓室十五間,由人工開鑿而成,室室相通,主次分明;兩甬道均由26塊塞石分上下兩層堵塞,每層13塊,每塊塞石重達6-7噸。最奇異的是,兩甬道無限延伸後交匯於當時的首都長安。

漢墓中國西漢、新莽和東漢時期的墓葬。其考古工作開始於20世紀20xx年代,絕大部分是50年代以後進行的。漢墓分佈很廣,數量巨大,除西藏、中國台灣以外,全國各省區都有發現。

分佈比較密集的地方是兩漢的都城和當時郡縣所在地。據不完全統計,已經發掘的漢墓約在萬座以上。主要是統治階級的墓,其中屬於諸侯王一級的有20多座,列侯一級的約80座。發掘的漢墓資料,對研究漢代的社會經濟、物質文化和喪葬制度,有重要價值。墓上設施 除繼承戰國以後在墓上堆築墳丘的作法外,貴族官僚墓還在墳丘四周用夯土築造圍牆以為塋域。東漢時期興起在墓前立墓碑、建祠堂、置墓闕,闕前闢神道。

神道兩側還列置人物和動物的立雕石像。墓的形制 從構築分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地面挖出長方形豎穴土坑作為墓室,稱土坑墓;再在坑底用木板構築木壁墓室,稱木槨墓;用空心磚或小磚或石板(塊)砌築墓室,則分別稱為空心磚墓、磚室墓、石室墓。一種是在豎穴土坑底部的一端或一側掏出橫穴作為墓室,稱土洞墓或洞室墓。另有在山上鑿洞建造的,稱作崖墓。空心磚墓和磚室墓有的也在土洞中砌築。在許多大型磚室和石室墓中,還流行彩繪壁畫為裝飾,稱壁畫墓。在石室墓壁上雕刻各種畫像的,稱畫像石墓。在磚室墓中另嵌入一種模印畫像的磚,稱畫像磚墓。

龜山漢墓導遊詞 篇6

龜山漢墓位於中國江蘇徐州市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的夫妻合葬墓,充分體現了漢代粗獷豪放的美學風格。該墓於1981年被當地羣眾開山採石首次發現。

龜山漢墓為兩座並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為楚王襄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於龜山西麓,呈喇叭形狀,有南北兩墓道。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通道。墓室共有十五間,大小配套,主次分明,全靠手工開鑿。此墓工程浩大,雕鑿精細,氣勢雄偉,實為罕見。

龜山漢墓雕鑿十分精細,誤差極小,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如何完成這樣的工程,至今仍是未解之謎。另外,關於楚王棺室北面牆上真人大小的影子“楚王迎賓”的形成原因,成為龜山漢墓的最大一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7xlox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