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武夷山導遊詞4篇大綱

武夷山導遊詞4篇大綱

本文目錄2019武夷山導遊詞武夷山天遊峯導遊詞福建武夷山武夷宮導遊詞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導遊詞

關於武夷山導遊詞

武夷山導遊詞4篇大綱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您來到風景優美的武夷山。我是陽光旅行團的導遊,我叫“小王”。今天上午我們去“天遊峯”景區,下午去九曲溪乘坐竹排漂流。在去之前,請你注意一些事項:1。在乘坐竹排漂流的時候請不要站立在竹排上,2。爬山的時候,女士不要穿高跟鞋,儘量穿平底鞋。

好了,坐上環保的電瓶車我們來到第一站“天遊峯”。

“天遊峯”在九曲溪和六曲溪的北面,在景區的中心點上。每當雨後天晴或早晨初露之時,登峯巔,望雲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多端,像似自己來到了仙境,遨遊天空瓊閣,故名“天遊”。“天遊峯”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近方是上游,沿湖麻澗一帶,是為下游,上天遊的一覽亭,瀕臨懸崖,是一座非常好武夷山觀景台,在這裏四處瞭望,武夷山的山水盡收眼底。讓人心胸開闊,陶醉在裏面,人人都會在這裏留下身影。

游完“天遊峯”,我們坐車去往下一站九曲溪。

九曲溪發源於武夷山森林茂密的西部,水質非常清澈,一共長62。8公里,流經中部的生態區,九曲溪蜿蜒在丹霞地態,分佈山巒巖間,形成深切河曲,直線距離5公里,坐在竹排上欣賞這美麗的自然風光,竹排下流水清澈見底,不時的有小魚遊過,風景好優美啊。

在武夷山還有個水金龜的傳説呢:

有一年,一隻修煉了千年的烏龜,本來想到天上謀取一官半職,可是無情的玉帝卻讓它澆茶樹,開始他覺得很清閒,但幹久了覺得很悶。有一天他突然聽到人間傳來:“茶發芽了,茶發芽了”的聲音,它忍不住跑到南天門往下一看,看見九曲溪旁的茶園裏人們正在祭茶神。金龜看到人們對茶如此尊重,不由得稱讚。一想到自己常年在這裏澆茶卻沒有人問它,就決定不如也到人間做一株茶。

好了,今天的遊覽就到此結束了,希望大家能夠度過一段愉快的旅行,美麗的大自然歡迎你們的到來,也希望優美的武夷山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

武夷山天遊峯導遊詞2019武夷山導遊詞(2) | 返回目錄

各位團友,歡迎你們來到天遊峯景區遊覽觀光!

天遊峯景區面積4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天遊峯,雲窩、隱屏峯、曬布巖、茶洞、一覽亭、武夷精舍等,其中天遊峯號稱“武夷第一勝地”。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堵斷牆就是武夷精舍遺址,滄海桑田,歲月聚散,中華文化在這裏瀰漫過,就像潮水過後沙灘上留下的卵石貝殼,這裏留下了一堵斷牆。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南宋大理學家朱熹親自闢劃、營建的書院。據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記載,武夷精舍是當時武夷的一大建築,人稱“武夷之巨觀”,有仁智堂、隱求室、止宿寮、石門塢、觀齋、寒棲館、晚對亭和鐵笛亭等建築。

四方來者,莫不歎其佳勝。朱熹在武夷精舍著書立説,倡講學達十年之久,培養了大批理學人才

武夷精舍因此備受封建統治者的重視,歷代都曾加以修繕、增擴。南宋末期,經擴建後的武夷精舍,改名為“紫陽書院”,由官府撥給公田以供養學者,隨後又設置“山長”這個教職,來主持教事,雲初改長為“教授”。雲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武夷精舍毀於兵燹,明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朱熹八世孫朱洵,朱澍出資重建後,又改稱“朱文公祠”崇祀朱熹。清康熙年間(公元1622――1722年),賜於“學達性天”匾額,再度大興水木土加以修葺。

到今殘留的精舍址,則是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閩浙競督覺羅滿保“捐俸倡修”,距今已有2XX年的歷史。從武夷精舍前行數百米,在接筍峯西壁巖下,有因峯巖崩塌形成的大小巖洞10餘處。每當冬春二季的晨昏,從洞穴裏常常昌出一縷縷淡淡的雲霧,在巖石之間輕颶飄蕩,時而聚集一團,時而又飄散開來,舒自如,變幻莫測,故此地名為雲窩,雲窩四周有響聲巖,坍爐巖、仙蹟巖、天柱峯、更衣台、曬布台、天遊峯、巷屏峯、隱屏峯、接筍峯等環繞着,過問樵台,前面有個石門,就是叔圭舍舊址,門額上“叔圭精舍”四清晰可見,叔圭姓江名贄,北宋人,官舉孝謙,這裏原來一座孝究的古建築,是清初為紀念江贄而的,現在僅存這道石門,過石門,左邊這個瀕臨溪邊的亭子叫石沼青蓮亭。又邊這座山峯是隱屏峯,依附於隱屏峯,峯腰橫裂三痕,彷彿折斷又連接在一起的山峯,叫接筍峯,雙峯肩貼立,親如兄弟,共擎藍天,氣勢非凡,隱屏峯下的這座亭叫水月亭。

據説月明星稀的夜晚在亭中把酒賞月,可見到四個月亮,既天上一個、水中一個,杯中一個,還有心中一個,如此意境,真叫人陶醉,雲窩中間的那塊漆黑巨石,像一頭伏卧的大象,俗稱鐵象巖,鐵象巖中間裂開一罅,穿行其間,但覺天光如線,為區別溪南靈巖一線天,故稱它為小一線天,以鐵象巖為界,分上,下雲窩,雲窩巨石倚立,背巖臨水,地處武夷山精華地帶,為武夷首勝之區,歷來是古代文人墨客。名卧隱者潛居養心所在,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538年),兵部侍郎陳省曾在上、下雲窩間興建幼溪草廬,計有賓雲堂、棲雲閣巢雲樓、生雲台、遲雲台,停雲亭等十餘處建築,可惜這些建築早已廢棄,只有巖壁間留下的摩崖題刻還能讓人依稀記起昔日的繁華,相傳陳省在雲窩構築幼溪草廬時,朱熹當年營建的紫陽書院已十分破舊,一邊是優雅的環境,精美的建築:一邊是年久失修,即將坍塌的書院。一士人見此情景,便題詩於壁:“紫陽書院對清波,破壁殘半現女蘿。頗愛隔鄰亭榭勝,畫欄朱拱是雲窩。”陳省見詩笑:這分明是激我乎?既日便捐資僱工,大興土木,將紫陽書院修葺一新。鐵象巖左邊這座山峯,就是我們竹筏上看到的曬布巖。

請大家注意看,在曬布巖的巖壁中間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長度超過3米的有數十行,相傳這是仙人留下的,故曬布巖又稱仙掌峯。由於流水長年沖刷,巖壁上佈滿了數百道直溜溜的流水軌跡。每當西斜的陽光照到壁上,道痕格外分明。俯視溪中,巖壁倒影,隨波晃漾,如無數遊動的銀蛇從河底直往上竄。若逢雨天,雨水從巖頂順着直溜溜的軌跡飛瀉直下,彷彿素練懸天,萬千銀龍飛舞,堪稱奇景。

相傳很早以前,天官的織女每天都要揹着錦帛,唱着歌兒去採集五彩雲錦,獻給王母娘娘。一天清晨,負責運送的挑擔大腳仙,挑着織女織好的一擔錦帛,踏着雲,路途經武夷山雲窩時,不經意往下一着,頓時被碧水丹山的奇景迷住了。他便放下棉擔去遊玩,等聽到天宮的擊鼓聲時,才想起錦擔,一看,糟啦,綾羅綢緞已被晨露打了。他怕王母娘娘責怪,就把一匹匹錦帛抖開,曬在大巖壁上,錦緞太長,一直垂到六曲溪邊,皺巴巴的不平整,他又扯又拉,直到把一擔錦緞撫的平平整整。幾番辛勞,大腳仙困頓不堪,尋到陰涼處便呼呼大睡。一覺醒來,太陽已經西斜。他起身一瞧,眼前一片金輝,光芒四射。原來是錦緞在陽光下閃閃發亮,襯得碧水丹山更加旖旎妖燒。大腳仙用手一摸,巖壁上燙熱炙人,他慌了,急忙去收布。然而,那一條條錦緞已經溶進了光滑的石壁中,連大腳仙按布的手掌印也永遠嵌在巖壁上。“如今石上留仙掌,十指青葱積綠苔、”説的就是仙掌峯的景緻。這美麗的景象、優美的傳説,説不定也會像大腳仙的手掌一樣在您的記憶裏留下痕跡吧!

請大家注意着,前面這塊巖壁上刻有“伏虎”二。題刻的作者系幼溪草廬的主人陳省。明萬曆十一年,陳省因與宰相張居正政見不一而受到排擠,他辭職歸隱,深感懷才不遇,見雲窩有一巖石狀如蹲虎,他觸景生情便刻石“伏虎”二,寓意自已如一隻蹲虎,企盼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再展宏圖,伏虎巖右邊這一竹叢,就是郭沫若先生在武夷詩中提到的方竹,這種竹看上去是圓,摸上去卻四方的,十分奇特,從伏虎巖石徑往上登,便可看到一道石門,門額上刻有“崢嶸深鎖”四,他鎖住的是什麼?讓我們去探個究竟。進石門,眼前豁然開朗,別有洞天,這就是素有產茶“甲於武夷”之稱的茶洞,從洞中放眼眺望接筍峯,隱屏峯、玉華峯,清隱巖、天遊峯、仙掌峯,以及遠在三曲的仙遊巖,峭壁聳立的危崖,就像一干堵堵高大的城,把它團團圍住彷彿遇十面埋伏。您靜心諦聽,也許還能聽到楚歌聲。惟一的通道,就是西邊的一條巖罅,人在洞中有如陷入井底一樣,抬頭仰視,僅見青天一圍。正如徐霞客在《武夷山遊記》中寫的:“諸峯上皆峭絕,而下復攢湊,外無磴道,獨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巖更為矯也。”所以,歷代都有文人墨客在洞內卜築隱居,如宋劉衡的小隱居、明李鐘鼎的煮霞居、清董茂勛的留雲書屋等。茶洞北面有個潭,稱仙浴潭,從天遊峯頂跌落下來的雪花泉就會集這裏,相傳刻潭的仙女在此沐浴,故名。

南面那條通往隱屏峯的石徑在距我們所處位置的10餘米處,有一石門,門額上刻有“留雲書屋”,這就是董茂勛留雲書屋的舊址,200多年前,董天工就是在其父董茂勛卜築的留雲書屋完成了《武夷山志》,為我們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穿石門,過“雞胸”,“龍捲”,可見巖壁上有“仙凡境”刻題,意思是這裏是仙境與人間的分界線,只有敢過武夷山險徑――“雞胸”“龍捲”的人,才能步入頂峯仙境,不知各位可有這番壯志?立於峯尖的這座亭叫仙弈峯。再往上攀登數十米,便到隱屏峯頂。峯頂原有清真道院,建於明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現已廢棄了。自巔南下,半壁有洞,名南溟靖。明道人劉端陽藏蜕於此,至今仍有石家蜃壇。

各位團友,請大家做好準備,我們開始登天遊峯,從茶洞到天遊峯一覽台共有800級石階,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邊數邊登,看誰數得準確。

天遊峯海潑410米,東接天遊巖,西接仙掌峯,壁立萬仞,高聳羣峯之上。每當雨後乍晴,晨曦初露,白茫茫的煙雲,彌山漫谷;風吹雲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湧澎湃。一覽台位於景區中心,是一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台,站在一覽台上望雲海,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遊,隨着時序流轉,在這裏可以觀賞到日出、雲海、佛光、夕陽、明月等天遊五絕。從一覽台上憑欄遠眺,但見羣峯點點,西望那座山峯就是八曲的三教峯,東望這座山峯是一曲的大王峯,俯瞰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説“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峯固應第一也。”從一覽台前行,眼前這座宮觀式的建築,就是天遊觀,觀後的妙高台上,大家看到的這棵掛有古樹名木牌子的樹,就是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山風輕佛,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豔可愛。唐朝詩人王維有詩道:“紅豆生南國,春來花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但願大家能多找幾粒回家,成為武夷山之行的美好紀念,紅豆樹旁的這條澗稱胡麻澗,澗旁的石壁上的歷代摩崖石刻30餘處。其中最大的那幅“第一山”,系清朝道光公元1832年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欣賞完摩崖石刻,登一崎嶇山丘,前面這座牌坊,原來鐫刻有“中正公園”四,“文革”期間被敲掉。現有關部門準備恢復這一景觀。

各位團友,天遊峯遊覽到此結束。請大家休息一下,準備下山。

福建武夷山武夷宮導遊詞2019武夷山導遊詞(3) | 返回目錄

[導遊內容]宋街——>武夷山歷史文物陳列館——>三清殿——>劉公神道碑——>徐霞客塑像——>大王峯——>幔亭峯——>換骨巖——>三姑石——>武夷宮(朱熹紀念館)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已蒞臨宋街東面入口處。這條百餘米的仿宋古街,具有濃厚的宋代江南建築風格。街道兩旁店鋪林立,繁華如夢,酒旗倌風,古韻猶存。神經宋街有大小店鋪幾十家,主要銷售飲譽內外的武夷巖茶、蛇製品、旅遊工藝品。此外,還有酒鋪、茶觀,客人隨到隨飲,十分方便。古老的閩越文化宋街上展現着她那迷人的風采,使她成為向中外遊客展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藝術的長廊。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位於宋街入口處的武夷山歷史文物陳列館。這裏陳列展出武夷山市博物館部分收藏文物。主要有武夷山歷代名人塑像和形象地介紹武夷山先民如何治理、開闢武夷勝境的實物、模型及圖片等。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實物就是1973年9月取自武夷山觀音巖洞內的武夷山一號船棺。這個模型就是古漢城遺址模型。

經碳14測定,武夷山一號船棺距今已有3800多年,相當於夏代的晚期。武夷山架壑船棺的遺存,為研究福建省行秦歷史和探討古越族文化,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歷史資料。城村古漢城遺址,位於武夷山市興田鎮城村村西南一公里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村古漢城遺座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長方形。南北長860米,東西寬550米,總面積48萬平方米。崇陽溪環繞城的東、西、北三面。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城牆沿山勢夯土建築,殘高4-8米,東西城垣共保留三處豁口通道,為當年的城門。城外挖有護城壕。經發掘,城內分佈着殿宇、樓闕、營房住宅、治鐵、製陶和墓葬等遺址多處。建築坐北朝南、左右對稱,佈局嚴謹,與當時平原地區的城市佈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獨樹一幟的"幹欄式建築"。古城排水系統,利用自然山坡和溝谷建成,實行雨水、污水分流,規劃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稱奇。城村漢城,究竟是閩越王餘善的行宮,還是漢武帝平定閩越後設立的一個軍事城堡,它是怎樣興起衰落,還有待考證。

步出文物陳列館,沿宋街前行,前面這座古色古香的建築就是三清殿。三清殿是我國道教宮觀的主要殿堂,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於隆慶元年(1567年)冬應召北上時,曾在殿中牆上題詩一首:"一劍橫空星斗寒,甫隨平虜復徵蠻。他年覓取封候印,願向君王換此山。"

大家請看,三清殿前有一組石碑,其中最高的這塊是劉公神道碑。它連基座高3.7米,寬1.45米,原立於五夫鎮劉子羽墓道上,1981年5月移至於三清殿中珍藏。1985年10月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公神道碑詳記宋代大儒劉子羽的家世及生平事蹟。劉子羽,崇安五夫人,官至右朝議大夫,在江蘇鎮江知府任上時,因觸怒投降派秦檜,被罷職家居。他是朱熹之父朱鬆的摯友。朱鬆死進,朱熹年僅14風,遵父遺囑,奉母舉家投奔劉子羽。劉子羽侍為子侄,精心教誨,終於使朱熹成為一代大儒。為報答劉子羽撫育之恩,朱熹含淚撰文並書寫了這篇情真意切,共有的碑文。碑額上的篆:"宋故右朝議大夫充微猷閣待制贈少傅劉公神道碑",系南宋吏部尚書張式所書。神道碑左邊這塊詩碑,是明朝萬曆年間進士龔一清的《遊武夷記》七言古詩。右邊的石碑是清朝正年間崇安縣知縣劉靖題寫的"洞天仙府"和1962年現代文豪郭沫若視察武夷山時抒寫的“九曲清流繞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蘭生谷香生徑,方竹滿山綠滿溪。六六三三疑道語、崖崖壑壑競仙姿。凌波輕筏觴飛羽,不會題詩也會題。”的《遊武夷泛舟九曲》詩碑。1985年10月有關部門還在三清殿中心堂設立"中美武夷山蘭亭學院"(後改為武夷山國際蘭亭學院),招收了來自世界各地數百名學員。他們中有大學教授、建築學家、=電影導演、記者、心理學家等,在武夷山邊觀光遊覽邊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深受外籍學員的歡迎。

出三清殿,前行百餘米,前面這座潔白如玉的徐霞客塑像,就是1996年武夷山市為紀念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閩考察武夷山380週年而建造的。1616年,剛過而立之年的徐霞客,頭戴母親親手縫製的雲遊冠,從家鄉江蘇江陰縣(現為江陰市)出發,穿浙江、過江西,首次踏上了入閩的艱辛道路,對武夷山進行為期三天的考察活動。就中這短短的三天時間裏,他幾乎踏遍了武夷山的山山水水,寫下了不朽名篇《遊武夷山日記》,精確地記載了武夷的三十六峯,九十九巖的排列和九曲溪的發源流向,記載了峯巒崖谷和洞穴溪潭的位置,出色地描繪了神廳秀麗的武夷山水。

徐霞客塑像後面的這座山峯就是大王峯。現在我們沿"徐霞客入山處"牌坊開始向上攀登。大王峯,又名天柱峯、紗帽巖,因山形如宦者紗帽,獨具王者威嚴而得名。在武夷三十六峯中,向有"仙壑王"之稱。大王峯海拔526.8米,四面陡峭,攀登較困難,是武夷山三大險徑之一。當年徐霞客登大王峯時,日已西薄,下山尋路不得,競"以手懸棘,亂附而下",險些青山埋忠骨。如今登峯的道路經過整修後,已是有驚無險。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離峯頂還有一半路程,請大家繼續努力。前面這塊巨石是"張仙巖",相傳是漢代張垓坐化之處。從這裏再登一梯,過小石門,大家看到的這口寬七尺,深三尺的水池,名為"天池",池水極為清沏,雖旱不竭。池上石泉為"寒碧泉",池側為宋羽士林文能結廬處。從這裏再上一梯,大家可以看到一塊平地,平地上有升真觀遺址。從觀左拾級而上,大家看到的這一塊平地,則為"通天台"。再往上登數十步,便到了大王峯頂。峯巔有一罅,寬約一米多,下窺黝黑,投以石,聲殷殷如雷,片刻方息。相傳這就是宋代屢遣使者投送"金龍玉筒"的地方,故名"投龍洞"。峯頂古樹參天,積葉遍地,極為平曠。從峯巔俯瞰羣峯碧水,江山如畫,令人心曠神怡。

請大家順我手指的方向看,橫欹在大王峯北側,其麓相連,高不及大王峯的這座山峯就是幔亭峯。登帽亭峯的道路有二條,一是由大王峯升真洞旁上去,一是由換骨巖右側直上。幔亭峯頂,地勢平坦,有一片巨石,狀如香鼎,叫做"宴仙壇"。據宋祝穆《武夷山記》載: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與皇太姥、魏王子騫等古三仙人,在幔亭峯頂張幔為亭,結綵為屋數百間,大宴鄉人,應召而來的男女二千多人循虹橋魚貫而上,到了峯頂,幔亭、彩屋鋪着紅雲茵、紫霞褥,金宇氤氲;鼓樂齊鳴,歌聲嘹亮,席間食品全非人世間所有。歌師彭令昭高唱《人間可哀之曲》。隨着歌聲一停,空中隱約傳來環佩車馬聲。仙人消失了,鄉人隨之下山。忽然間暴風驟雨走紅橋,峯頂頓時空無一物,只剩丹崖翠壁依舊。"幔亭"之名即由此而來。鐫刻在幔亭峯樂壁的"幔亭"二,大四方丈,為明吳思學所書。石刻下方有一塊巨石,渾然方正,上大下小,約莫可坐數十人,俗稱"棋盤石"。相傳當年漢武帝派遣使者來武夷山,就是在這裏用乾魚祀武夷君的,所以又稱"漢祀壇"。

幔亭峯北面這座山峯是換骨巖。相傳方外之士得道尸解,都要在此"換骨",方能羽化登仙,巖之得名,由此而來。換骨巖上有兩個巖洞,一個叫靈雲洞,一個叫雲虛洞。靈雲洞分上、下兩洞,上洞在南壁,下洞在東壁,上下盤旋,互相溝通,宛如高樓上的回欄曲檻。上洞的石罅中,有泉七孔,四時不竭,名為七星泉。傳説喝口七星泉的水,就能消災除病。雲虛洞在在巖的北壁。洞內方廣數丈,可納百餘人。洞中有小樓兩楹,不施片瓦,風雨不侵,俗稱"仙女梳粧樓"。相傳這是武夷山孔、莊、葉三位仙女修真的地方。

換骨巖北面有石三塊立於巖巔,即人們所説的三姑石。三姑是指"太素孔君、太微莊無君、太妙葉元君"。相傳宋治平年間(1064-1067年),崇安大旱,田土龜裂,禾苗枯焦。有一天,農人江小三的換骨巖下灌田,忽見三位道姑打扮的女子沿山徑走來。她們見江小三等農人灌田辛苦,便招江小三上前,授以小葫蘆和祕訣後便飄然而去。江小三如法施行,頃刻間,烏雲密佈,大雨如注,救活了枯焦的禾苗。為感謝這三位仙姑,清江小三來到了她們居住的"雲虛洞"。正端祥間,忽見洞門大開,一道童引出這三位仙姑。江小三慌忙上前叩謝。三位仙姑告訴他:"我們本是會稽上虞人,唐天寶年間,來武夷山學道,棲息於天柱峯下,一日遇見皇太姥,授以"丹訣",承她指點,在換骨巖雲虛洞中修練,今修烘已畢,就要離開武夷山"。説完,這三位仙姑倏地不見了。後鄉人為紀念這三位仙姑,便將換巖骨巔的這三塊巨石取名為"三姑石"。

各位朋友,請大家隨我下山。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建築物就是武夷宮。武夷宮又名會仙觀、衝佑觀、萬年宮,是萬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國六大名觀勝地之一。據《武夷山志》記載:武夷宮始建於唐天寶年間(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宮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武夷宮初建時,並不在今址上,而是築屋於九曲溪一曲的洲渚上,稱天寶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景為其弟李良佐"辭榮入道",才移建今址,名"會仙觀"。會仙觀建成後,歷代篤信仙家的封建統治者,都不惜花費重金,多次修葺,擴建宮殿。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修屋宇達三百多間,建築面積達數百畝。宋紹聖二年(1095年),宋哲宗降旨大建宮殿,改名"衝估觀"。南宋詞人辛棄疾,詩人陸游,著名理學家朱熹、劉子 等都曾任過沖佑觀提舉(相當於現在武夷山景區管委會主任一職)。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觀為宮,稱"萬年宮"。明正統四年(1439年),觀毀於兵 。天順、成化年間(1457-1487年),雖經官府多次拔款修葺,都未能恢復舊觀。嘉靖四年(1525年),觀又遭火焚,次年修復。到清末,又加倡修,即為武夷宮。年代悠久的武夷宮,雖歷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經不住數次火焚和兵 ,後僅遺留下幾間空房和斷垣殘壁。80年代末,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武夷宮主殿已重新修復。修復後的武夷宮,現已闢為朱熹紀念館。館內主要展出朱熹及閩學著名人物蔡元定、遊九言、劉侖、黃幹、真德秀等生平事蹟。大門匾額上“朱熹紀念館”這五個醒目大,是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方毅同志視察武夷山進留下的墨寶。庭院中的這兩棵桂樹,相傳是朱熹親手所植,已有八九百年的歲齡。

各位朋友,武夷宮景區的遊覽到此結束。下一站天遊峯景區。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導遊詞2019武夷山導遊詞(4) | 返回目錄

各位團友,早上好

今天,我們要去遊覽武夷山自然保護區。這個自然保護區屬於a級保護區,也就是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我們還要登上坐落於保護區內的華東地區最高峯--黃崗山。

我們今天的一日遊,在路上行車的時間要稍微長一些。不過不用擔心,沿途有十分優美、豐富的風光景色供大家欣賞,不會使人感到枯燥的。

現在,我們的車子已過了度假區,正沿着崇陽溪畔行駛、在我們左邊的是崇陽溪,這條溪也是閩江上游的支流之一。在我們右邊的依次是武夷山莊、武夷宮。

現在,我們的車子已越過九曲溪向星村方向行駛,從右邊車窗往外看,可以看到大王峯、玉女峯等景點,還可以看到清 碧澄淨的九曲溪水在舒緩地流淌。

乘大家坐車的機會,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武夷山市的簡況。

武夷山市地處福建西北部的閩贛交界處,是福建省惟一以名山命名的新興旅遊城市,也是著名的茶、林、糧產區。它的前身為崇安縣,建於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9年撤縣建市。

武夷山市的總面積為2798平方公里,人口約為22萬。境域內設有10個鄉、鎮,包括市區所在地的崇安鎮在內,還設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以及今天我們要去遊覽的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這裏山水秀美,風光旖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古蹟甚多,物產頗有特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這裏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陸路可以通火車、汽車,空中可以通飛機,設有國際機場。這裏旅遊配套設施較為齊全,有旅行社幾十家、賓館飯店上百家,形成了可供吃、住、行、遊、購、娛的成龍配套的旅遊服務網絡。所以,武夷山市被評為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中外遊客前來觀光遊覽,休閒度假,旅遊業也就成了武夷山市的支柱產業。

現在,我們的車子正在通過星村。昨天我們遊覽九曲溪,上竹筏的碼頭就設在星村。在竹筏碼頭旁邊,還建有一個很有文化品味的遊覽景點,叫做武夷碑林。武夷碑林裏彙集有一批名人書法題刻,很值得欣賞遊玩。團友們如果對這個碑林感興趣,我們可以另外安排時間前來遊覽。

離開了星村,我們的汽車正在向自然保護區駛去。從現在到進入保護區還有一段時間,為了活躍車內的氣氛,我提議大家唱唱歌,講講笑話。看哪位團友帶個頭?我呢,穿插着給大家介紹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概況。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坐落於武夷山脈偏北的最高地段,也就是處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建陽縣和光澤縣三市縣的境內,共同邵武市和江西省鉛山縣相毗鄰,其中在桐木關至黃崗山地段,同江西省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連接。保護區全境南北長52公里,東西相距最寬處為22公里,總面積5.65萬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為3.5萬公頃,是世界同緯度地帶上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由於它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部,東瀕太平洋,南臨印度洋,正處於地球上最大的大陸和兩個最大海洋的邊緣,冬季盛行強烈的東北風和東風,夏季常吹暖濕的東南、西南風,再加上夏秋季節活動頻繁的颱風,給這裏帶來了充沛的雨水。

在這種氣候條件下,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千峯競秀,萬壑搖翠,綠濤碧浪,一望無垠,森林面積達5.5萬公頃,佔保護區總面積的96. 5%。這裏除了發育着地帶性植被,即常綠闊葉林之外,還有11個植被類型,幾乎囊括了中國中亞熱帶地區所有的植被類型,這在地球的同緯度地帶是絕無僅有的。區內隨着海拔的遞增,植被的垂直帶譜十分清晰,從山腳到海拔2158米的黃崗山頂,自下而上依次呈現給人們的是:

一、 常綠闊葉林帶。這是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代表性植被類型,分佈於海拔300至1400米之間。這一林帶的土壤類型為酸性的亞熱帶山地紅壤和黃紅壤。其間,海拔1000米以下為馬尾松、杉木與常綠闊葉樹種混交的暖性針闊葉林,毛竹、杉木與常綠闊葉樹種混交林,毛竹純林等等。

二、 針闊葉混交林帶。這一林帶為黃山鬆、南方鐵杉等温性針葉樹種與殼鬥科、山茶科等常綠闊葉樹種混交組成,分佈於海拔1100至1700米之間。它的土壤類型為山地黃壤,林下的草木層較常綠闊葉林少些,地被層發達,多為苔薛鋪平地表。

三、針葉林帶。這一林帶以黃山鬆、南方鐵杉、柳杉等温性針葉樹種為主,是中亞熱帶向温帶過渡的植被類型,因此亦稱為温性針葉林帶,分佈於海拔1700至1850米的陰坡、谷地地帶。它的土壤類型為山地黃壤和灰化黃壤,土層比較厚,但草木層稀少,地被層比較發達。

四、中山谷薛矮曲林帶。這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在特定生態環境下形成的特殊植物羣落變型,分佈於海拔1700至XX米之間。這一林帶的樹種以落葉樹為主,常綠樹為輔,林木生長得低矮,樹幹彎曲分支,樹冠平整緻密,林內濕潤陰暗,樹下和地表衍生有大量的苦勞植物。它的土壤以山地黃壤和山地草甸土為主。

五、中山草甸帶。這是一個次生植被類型,分佈於海拔1950至2158米之間的山峯頂部或緩坡地段,土壤為山地草甸土。這一帶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草本植物為主,並散有矮化黃山鬆及少量灌木。植物羣落的外觀低矮平整,季節變化明顯。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地理位置十分獨特,就植物分佈區划來説,它處於泛北極植物區與熱帶植物區的過渡地帶;就中國動物地理區劃和中國昆蟲地理區劃而言,它屬於古北界中亞亞界與東洋界中印亞界的過渡地帶。加上這裏生態環境多樣,森林植被保存完整,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所以這裏生物種羣分佈極為廣泛,物種種質資源異常豐富,堪稱為世界生物基因庫,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

保護區內植物種類眾多,特別是種子植物數量在中國中亞熱帶地區位居前列。據科學考察記載,區內現已定名的高等植物種類有2466種,低等植物種類有840種。這裏的植物特有屬佔中國特有屬的11.l%,被列入《中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而受到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104種。其中有鍾萼木、鵝掌楸、南方鐵杉、銀杏等古樹名木40多株。區內坑上的一棵南方紅豆杉,樹高34·2米,樹圍4. 76米,樹齡約為9XX年,是中國大陸迄今發現最大的南方紅豆杉樹王。這些古樹名木經受了大自然和歷史的長期考驗,是人類歷史活動、古氣候、古地質等環境變化的見證者,反映了樹種對生態環境的適應性和遺傳基因的穩定性,是極其珍貴的自然遺產。

保護區還是世界野生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已知的動物約有50q0餘種,其中有不少是珍稀、特有的動物種類。據統計,受到國家一、二級保護的就達50餘種。華南虎、金斑鳳蝶、崇安患蟾等,更是屬於世界罕見的種類而被列入《瀕危動物國際貿易公約》予以保護。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到了皮坑檢查站。實際上皮坑檢查站就是自然保護區的人口處,過了檢查站我們就進入了自然保護區。各位團友都是高素質、講文明的旅遊者,保護生態環境,保護自然遺產,是我們共同的義務,希望大家珍惜愛護保護區裏的一鳥一蟲、一草一木、一石一土。特別是要注意防火,平時有吸煙習慣的團友,請不要吸煙。

各位團友,進入自然保護區,你會覺得山更綠了,水更清了,真可謂纖塵不染,純潔無暇。從我們左邊車窗往外看,可以看到清澈明淨的溪水在潺潺不息地流淌。當我第一次到保護區來,看到這清碧見底的溪水,曾不由地在心底裏感歎道,這就是純潔,今天我才真正理解領會到純潔的含義。不知各位團友是否有同感?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內溝壑縱橫,溪流交錯,大小溪河多達150餘條。這裏還是福建的閩江和江西的贛江的共同發源地。昨天我們遊覽的九曲溪,它的源頭也在這裏。正是有了自然保護區萬頃林海的哺育,才有長流不息、清如碧玉的九曲溪水。真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繽紛繁浩的生物資源,很早就引起國內外眾多生物學者的矚目。早在1873年,法國生物學家耶穌教神甫大衞來到保護區的掛墩,採集了許多動物標本送往國外,經鑑定內有不少新種。從那以後,英國、奧地利、美國、德國的學者相繼來到掛墩採集標本,使掛墩這個彈丸之地成為世界生物模式標本採集勝地而聞名於國際生物學界。作為一般的旅遊團,我們不可能到掛墩去,我就在這裏簡要地給大家講一講掛墩。

掛墩位於保護區的中心地帶,在我們將要去的三港西面約4公里的地方,方圓約為5平方公里。在國際生物領域,採用掛墩和崇安命名的生物新屬(種)至少有20個之多。1931年,美國蛙類專家波裴()在對掛墩的兩棲類動物進行考察研究之後讚歎道?quot;就兩棲類來説,古北區區系與東洋區區系圓滿交匯,在世界上找不到像掛墩這樣的地方。"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也因此被譽為"研究亞洲兩棲動物的鑰匙"。例如,這裏的溪流中棲息着一種世界上獨特的兩棲類動物,學名叫做崇安夠贈。由於它是一種頭上長角的蛙類,所以俗稱為"角怪"。這裏也是世界上鳥類最多的地區之一,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黃腹角雉,就是在此首次被發現的。還有,我國特有的,同樣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金斑碌鳳蝶也是在此被發現的。這裏還發現過一種在我國其他地方均未見到的尾巴像豬尾的鼠類,叫做豬尾鼠。它的同科中另一種屬,卻生活在印度南部。這裏有着許多類似的奇特自然現象,正等待着科學工作者去破譯。據統計,發現於掛墩地區的脊椎動物新種已達則多種,即使考慮到過去的記載有可能包括其周邊地區,把掛墩的地域擴大10倍,那平均每l平方公里所發現的脊椎動物新種也達到1.2個,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十分罕見的。

外國學者相繼來到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舉動,激發了我國生物學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我省的丁漢波、馬駿超、鄭作新等生物學者急起直追,紛紛來到保護區一帶開展生物考察研究,並在20世紀30年代分別奠定了國人研究我省兩棲類、昆蟲類、鳥類區系的基礎。隨着此地生態系統的神祕面紗被逐步揭開,它那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也逐漸呈現於世人面前,並且贏得了"昆蟲的世界"、"蛇的王國"、"鳥類天堂"、"世界生物之窗"等美稱,迎來了五洲四海的一片讚譽。

團友們,我們快到三港了。三港這個地名是由於發源於崇山峻嶺中的三條溪流在這裏交匯聚集成九曲溪的上游源頭而得來的。這裏是保護區的中心地帶,也是保護區管理局的所在地,還建有一些樸素簡易的食宿接待等設施。

現在,請大家隨我下車。

我們先來看一看聳立在三港溪橋頭的這尊"牛虎相頂"的雕塑。這是武夷山作為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的標誌性雕塑,其寓意為"平衡的生態"、"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是武夷山人自己構思設計的。你們看這個構思是否有點創意、有點意思?好,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我們這個團在三港的主要活動。我們在這裏的主要活動有:戲猴,參觀擬態自然博物館,九曲源博水,眺望塔觀竹海,等等。並且,還安排有一定的休息和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欣賞周圍的自然山水景色,照相留念。

離開了三港,我們現在要前往黃崗山。從這裏到黃崗山的路況不是太好,請大家稍微注意點安全,在車子行進中不要在車內走動,以免由於車子的顛簸而不慎碰撞。如果大家有什麼事,請隨時招呼我,由我來為大家服務。司機也會盡可能地把車開得平穩些,請大家放心。

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在世界生物學界中與掛墩同樣有名的地方--大竹嵐。大竹嵐位於三港南面約10多公里,是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內又一重要的生物標本,特別是昆蟲標本的採集地。這裏是名副其實的竹的海洋,千萬竿翠竹蓬勃生長,到處綠波盪漾。

這裏又是昆蟲的世界和蛇的王國。全國昆蟲共有33個目,在武夷山保護區內已發現五個目。100多年來,發現於武夷山保護區的昆蟲新種近800個,其中大部分採集於大竹嵐。抗日戰爭時期,昆蟲學家馬駿超在大竹嵐進行過數年採集,離開時帶走了60萬號的昆蟲標本。如今,這些標本還珍藏在台灣閤中市的台灣省農業試驗所,現在的整理人員從中還不時發現有新種。據瞭解,大竹嵐的竹子從來不得病蟲害,這是大自然的賞賜,首先歸功於這裏昆蟲的自然防治。盛夏時節,你若是在這裏觀賞竹海翻波,聆聽蟲烏雞啼,就好像是在經受一次全身心的洗禮,會獲得無比的愉悦。

各位團友,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彌足珍貴的自然遺產,同時也是無數富有歷史責任感的中華兒女保護大自然遺產的智慧與勇敢的結晶。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和發展歷程,就是武夷山人民和所有關心愛護這份自然遺產的人們的一部保護大自然的壯麗詩章。遠的不説,就説近20年來的事吧。1979年3月,福建農學院趙修復等一批生物學家,根據實地調查情況,提出了"關於建立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報告"。同年7月,獲得國務院批准,將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列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此後,相繼建立了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保護區增設了野外保護設施,建立了多個管理所,並優化巡護線路體系網絡,建立社區共管體系,促進森林演替,創造野生動物棲息的良好環境,控制毛竹純林、茶園對闊葉林的蠶食,對原生性森林和天然次生林實行封山育林與封山保護措施,改造灌木林,向喬木林方向發展。還建立了具有先進水平的擬態自然博物館,加強了公眾保護意識,加強防火宣傳,落實護林防火措施,營造生物防火林帶。保護區設立以來,這裏的森林覆蓋率提高了4.5個百分點,杜絕了森林火災和森林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1987年9月,武夷山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和生物圈計劃,成為國際生物圈保留地網的組成部分。1990年,福建省政府頒發了《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為保護這份自然遺產提供了法律保障。

現在,我們經過的地方就是桐木關。過了桐木關,我們的車子要在江西省境內行駛一段時間。這也可算是我們這一趟遊覽中值得一提的事情。因為大家回去後可以説,我也曾到過江西。儘管只是在它的邊緣待了一會兒,但確確實實是到過那裏。這樣,從某種意義上講,或許就在您個人旅遊地的記錄上增加了一個省份呢。

團友們,請隨我下車。

我們將在這裏稍事休息,呼吸自然保護區的清新空氣,並欣賞一棵南方鐵杉樹。大家看,這就是南方鐵杉樹。它是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中一棵有代表性的古樹名木,已有數百年的樹齡了。你看它長得多麼高大挺拔、葱籠蓬勃,彷彿能撐起一片藍天。這棵樹的形體姿態也很好,大家不妨以它為背景照相留影,作個紀念。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黃崗山頂了,請大家隨我下車。

黃崗山是武夷山脈的主峯,海拔2158米,是我國東南大陸的最高峯,素有"華東屋脊"之稱。由於黃崗山的海拔高,山上的風光景色受季節時令和氣候的影響較大,常常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它陰晴不定,瞬息萬變,山南山北風貌各異。剛才還是陽光明媚,層林盡染,待會兒很可能就是雲遮霧繞,煙雨迷茫。不過,這或許正是它的誘人之處,不知今天我們能否碰到這種景觀。

大家請看,這一片就是中山草甸,那零零落落地散植於草甸中的是矮化黃山鬆和其他灌木。黃崗山頂的一草一樹都是特別珍貴的,請團友們務必注意愛護,千萬不要損壞它們。在黃崗山頂有兩方石碑,這一方是福建省的界碑,那一方是江西省的界碑,這表明黃崗山頂也是閩贛兩省的交界處,我們今天可是在兩省之間來回活動了。今天的天氣很好,站在黃崗山頂極目望去,重峯疊嶂,萬山碧透,無限風光,再加上這裏空氣清新,長吸一口,頓感疲勞盡解,精神倍增。請團友們在此自由地活動一會兒,二三十分鐘後,我招呼大家下山。

今天的遊覽結束了,謝謝大家在今天的遊程中給予我的合作。

明天我們再見。

標籤: 導遊詞 武夷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67qll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