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旅遊導遊詞(通用17篇)

旅遊導遊詞(通用17篇)

旅遊導遊詞 篇1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邯鄲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旅遊導遊詞(通用17篇)

邯鄲市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城邑。早在20xx多年前的春秋初期,就有邯鄲的建制,當時邯鄲已是一個人口聚居的城市。戰國時作為趙國都城歷經158年,秦統一後分別設邯鄲縣、邯鄲郡。當時的邯鄲經濟昌盛、繁榮發達,與長安、洛陽、開封、成都同稱五大都城。

邯鄲市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西倚太行山,東臨滏陽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中部丘陵起伏,盆地交錯;並有牤牛河、沁河、渚河、輸元河流經市區(皆屬滏陽河支流),豐富的水利資源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良的條件。

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歷史,使邯鄲市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優美的自然景觀。磁山文化遺址,這是我國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址之一,距今已有7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北齊,並保存了自北齊至元、明各代大小造像4300餘尊的南北響堂山石窟;趙國宮城趙王城遺址;傳為趙王觀看軍事操練之處的武靈叢台,這裏亭榭台閣,風格古樸,現已闢為公園;還有一處重要的革命紀念地——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陵園內安葬着為國捐軀的100多位革命烈士;此外還有照眉池、回車巷、京娘湖等遊覽勝地。

“夢城”、“趙苑”、“古趙一條街”仿古建築羣工程,將向遊人展示古建藝術的風采。在漫長的文化發展過程中,邯鄲成為了一個“成語之鄉”,許多歷史典故諸如“邯鄲學步”、“黃樑美夢”、“胡服騎射”、“毛遂自薦”等都發生在這裏。在《史記》中還記載有藺相如、廉頗“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將相和”等故事。

邯鄲有成語典故之鄉的美譽,其名就是一些成語的組成部分,如“邯鄲學步”、“魯酒薄而邯鄲圍”。除外還有包含邯鄲意思的一類,如“圍魏救趙”、“完璧歸趙”。有人作過不完全統計,產生於邯鄲的成語多達50多個,加上與之相關的則達到上百。

產生在邯鄲的成語典故有的至今仍有遺蹟可尋,如舊城南街的回車巷,傳説是趙國上相藺相如迴避大將軍廉頗的地方。從史書對兩人的記載中產生的典故還有“怒髮衝冠”、“兩虎相鬥”、“負荊請罪”、“刎頸之交”、“價值連城”等。今邯鄲市區西南的趙王城遺址曾是趙國的王城,從興建到焚燬的158年間,見證趙國的盛衰榮辱,上演過一幕幕內政外交的活劇,從中也留下了不少成語典故。如那篇《觸龍説趙太后》產生的成語是“盛氣凌人”、“捨本求末”。

邯鄲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成語典故呢?這恐怕得從根本上説起———

歷史文獻記載的書面成語,一是來源於寓言故事;二是來源於神話或其它傳説;三是來源於歷史事件,它們也通稱典故;四是來源於作品名句。邯鄲歷史悠久,是戰國時趙國都城,為趙文化發祥地。古趙國立朝181年,造就了趙武靈王、藺相如、廉頗、趙奢、李牧等明君賢相、英帥良將,成為戰國的軍事經濟強國,因而形成了不少以歷史事件為主要來源的成語典故。

趙武靈王雄才大略,與時俱進,下令“遂胡服,招騎射”,而產生了典故“胡服騎射”。

趙奢初任田部吏,大膽懲罰倚勢抗租的平原君家人,留下了成語“奉公守法”。趙奢後為大將,閼於大戰大敗秦軍,被封為馬服君。然將相無種,其子趙括雖熟讀兵書,卻迂闊不足應變。秦趙長平之戰中,趙括繼任為將,輕舉進攻強敵,導致40萬大軍覆沒,產生的成語是“紙上談兵”。

平原君趙勝乃趙之王族,長期為相,被太史公贊為“翩翩公子,天下奇器”。然而在國之決策的重要關頭卻“利令智昏”———為貪圖上黨十七城,使秦韓之戰演變成秦趙之戰。成語“嫁禍於長平之戰後邯鄲告急,平原君受命使楚。門客毛遂自告奮勇隨從。至楚,毛遂見平原君談判不得要領,遂按劍登台,向楚王慷慨陳述合縱抗秦的利好,促使楚國出兵解了邯鄲之圍。對此,“毛遂自薦”、“脱穎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三寸不爛之舌”等一系列成語便應運而生。

戰國時的趙國被稱為“四戰之國”,邯鄲曾幾遭圍困而岌岌可危。從退兵減灶故事中產生的成語“因勢利導”,使“圍魏救趙”無獨有偶。

邯鄲也是眾多諸子學派及文史雜藝的誕生地,成語“開源節流”就出自《荀子》。唐時的邯鄲已從興盛到衰落,但沈既濟的志怪小説《枕中記》仍然留下了“一枕黃粱”的成語。從來源説,這些成語均可被看為作品名句。

一座名城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往往相得益彰,看來從歷史深處積澱下來的豐厚文化是產生成語典故的肥土沃野。人”、“不識大體”等,就一股腦地出現在對他的評價上。

【歷史沿革】

“邯鄲”之名,最早出現於古本《竹書紀年》。邯鄲地名之由來,現一般以《漢書•地理志》中三國時魏國人張晏的註釋為源:“邯鄲山,在東城下,單,盡也,城廓從邑,故加邑雲。”意思是説,邯鄲的地名源於邯鄲山,在邯鄲的東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單,是山脈的盡頭,邯山至此而盡,因此得名邯單,因為城廓從邑,故單旁加邑(阝)而成為邯鄲。邯鄲二字作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國地名文化的一個特例。 傳説上古時期人類始祖女媧就在邯鄲古中皇山摶土造人、煉石補天。

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這裏繁衍、休養生息,開啟了農業文明的新紀元。邯鄲的城邑,肇起於商殷。在商代早期建都於邢(今邢台),後遷都於殷(今安陽)的數百年間,邯鄲均為畿輔之地。古本《竹書紀年》中,就有商末殷紂王在邯鄲建“離宮別館”的記載。至遲在殷紂王時期邯鄲一名就已經出現,證實邯鄲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歷史。 邯鄲之域在西周時屬於衞國,春秋時為晉地,當時邯鄲已是聞名遐邇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發達的著名城邑。晉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20xx年),晉國正卿趙鞅(趙簡子)已將邯鄲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從此,邯鄲便成了趙氏的世襲領地。戰國時,趙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將趙都自中牟(今河南鶴壁西)遷徙到邯鄲,邯鄲作為趙國的都城,歷經八代王侯,延續了158年的繁華。特別是一代英主趙武靈王,開改革之先河,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富國強兵,國勢大盛,雄踞戰國七強之列,使趙國成為可與強秦抗衡的國家之一。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0xx年)秦軍破邯鄲,趙王遷降秦,邯鄲屬秦國,二十六年(公元前220xx年)秦滅趙國。次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邯鄲是邯鄲郡的首府。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20xx年)立張耳為趙王,都城仍設邯鄲。九年,劉邦封其愛子如意為趙王,並重建邯鄲宮城,富麗堂皇温明殿即建於此時。

一直到西漢後期,邯鄲城有“富冠海內,天下名都”之稱,是除國都長安之外,與洛陽、臨淄、成都、宛(河南南陽)齊享全國五大都會盛名,從戰國到東漢,邯鄲興盛長達520xx年之久。東漢末葉,豪強並起,割據混戰,邯鄲罹難兵燹災禍,開始走向衰落。建安十八年(公元220xx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國公,於鄴城建都。在經濟上實施屯田安民,大興水利,營建魏都,開修道路。魏都的營建,以中軸為對稱法則著稱於世,並修建了銅雀、金鳳、冰井三台。西晉左思所作《魏都賦》,正是描寫鄴城此時的繁華景象。鄴城的興起導致黃河以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鄲此時淪為一般的縣城,隸屬於魏郡。三國魏黃八年級年(公元220xx年)邯鄲屬廣平郡,東晉後又改屬魏郡。代之而勃興的魏都鄴城繼而先後為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國都,前後歷時364年,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隋唐時,邯鄲先後歸屬或復轄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爾小縣。曾盛極一時的鄴城亦被焚為廢墟,城毀人遷,一蹶不振。而邯鄲東部的大名卻在唐五代時悄然興起。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作為魏州首府的大名已發展成為黃河以北較大區域的中心城市。公元758年大名建為魏博鎮,後稱魏州大名府。五代時,在大名設天雄軍節度使。公元920xx年,李存勖在魏州(今大名)登上了皇帝寶座,史稱後唐莊宗。宋王朝建立後,宋太宗將天下分為十五路,邯鄲縣屬河北路磁州,而大名為河北路治所(省府)。宋仁宗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建大名為陪都,稱北京。大名至館陶一帶,是宋遼交兵的古戰場,這裏曾演繹過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到金朝時,大名曾為藩國大齊的都城,公元1130年劉豫在此稱帝。至元朝,這裏仍為大名路總管府治,依然是邯鄲東部的繁華重鎮。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全國設置十三省,邯鄲縣屬北直隸省廣平府。清朝因襲明制稱直隸省,邯鄲縣仍屬廣平府管轄。明清時期邯鄲一帶的政治、經濟中心是在廣平府城(今永年老城)。民國初,廢廣平府,邯鄲縣屬直隸省冀南道,1920xx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邯鄲縣直歸省轄。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邯鄲是晉冀魯豫根據地的中心地帶。劉伯承、鄧小平率八路軍129師轉戰千里太行,創建了以邯鄲為中心的晉冀魯豫解放區,從此奠定了邯鄲作為晉冀魯豫四省接壤區域中心城市的基礎。1945年10月5日邯鄲城獲得解放。從此這座飽經滄桑、歷盡三千年盛衰榮辱的古城終於秋風蕭瑟換了人間。邯鄲解放後,邯鄲縣城始建為邯鄲市,直屬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政府設在邯鄲市)。1949年3月,撤消邯鄲市,降為邯鄲鎮,同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設立了邯鄲專區,邯鄲鎮劃歸河北省邯鄲專區管轄。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邯鄲鎮仍為邯鄲專區專署駐地。1952年12月22日,邯鄲鎮復升為邯鄲市。1954年改省轄市。1956年峯峯市併入邯鄲市。1983年邯鄲縣併入邯鄲市。1984年改為省轄市。1986年武安縣(後改市)劃歸邯鄲市。1992年7月批邯鄲為較大的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消邯鄲地區,實行地市合併,將邯鄲地區所轄各縣劃歸邯鄲市管轄,稱邯鄲市。

【歷史文化】

邯鄲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早在7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這裏繁衍、休養生息。在邯鄲悠久歷史的進程中,孕育並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這是先人留給我們後代子孫的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綿綿7000餘年的歷史鑄造成了邯鄲十大文化脈系。

趙文化

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趙文化,其基本內涵為開放、進取、包容,展現出趙國在逐鹿中原時所表現出的改革創新精神。她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源頭之一,是華夏文化與北方草原遊牧文化的交匯、融合和昇華的結晶,具有中原華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構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區諸民族衝突與融合的過程。她豐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鄲地域文化中的代表。趙文化濫觴於春秋,興旺於戰國,延續至兩漢,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韻。這裏產生了發達的冶鐵、制銅、製陶等手工業,形成了繁榮的城市商業貿易,孕育了荀子、公孫龍、慎到等一代學術大師,湧現出趙武靈王、廉頗、藺相如、趙奢、魏徵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雉人物。它與燕文化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趙文化其主流內涵是“開拓進取,競爭圖強,兼收幷蓄,改革創新”,貫穿其中的以人為本、廣攬賢才、團結向上、忠勇報國等思想,對於我們今天的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仍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文化,是我國以粟作農業和定居生活為特點的原始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現出人類利用自然、與自然相融合的奮鬥精神,因最早發現在武安的磁山遺址而命名。經科學測定,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1976年開始考古發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動植物標本,還發現了炭化的粟約10萬餘斤,磁山被確認為是世界上糧食作物—粟的最早發源地,還是中國家雞和中原核桃最早的發現地。農作物“粟”(穀子)、家雞和胡桃(核桃)三大發現,不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認識、利用和改造自然過程中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並改寫了我國乃至世界粟作農業、家雞馴養和核桃產地的歷史。以陶質平底盂、鳥頭形支腳為特點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鏟、磨盤、磨棒為特點的農耕和脱粒工具,以長方形坑穴為特點的糧食窖穴,以陶、石器“組合物”為特點的祭祀遺蹟等,構成了磁山文化獨特而豐富的內涵。磁山文化被譽為“中華瑰寶”,是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重大突破。

女媧文化

在涉縣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媧皇宮,傳説是華夏始祖女媧氏“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地方。媧皇宮因此而得名。

女媧

因女媧摶土造人,又是人類的創造者,故被世人尊稱為“華夏祖廟”。媧皇宮建造在懸崖峭壁上,閣樓高懸,構造奇巧,被稱為河北古建築十大奇觀之一。從媧皇宮開鑿的石窟和摩崖刻經考察,它始建於北齊天保年間,距今已有1450餘年,後經歷代相繼擴修,逐漸形成今日規模。相傳農曆三月十五日為女媧的誕生之日,每當此時舉辦媧皇廟會,來自周邊數省的遊客雲集此地祭祀女媧。千百年以來,流傳在這裏的民風民俗,民間信仰和神話傳説形成了豐富的神祕文化,在中原大地遠近聞名。 以媧皇宮為代表的女媧文化,展現了女蝸在洪荒之世,與自然抗爭、改造自然、造福蒼生的不屈精神,表現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涉縣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女媧文化之鄉”。

曹魏建安文化

位於臨漳縣西南的古鄴城遺址是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中國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在東漢未年至隋統一的420xx年問,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相繼在此建都。戰國時期西門豹治鄴而顯名於世,東漢末年孕育出了文學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學”。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曹操,在鄴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主體的“鄴下文人集團”,辭賦慷慨,談詩論文,開一代風格剛健,情調激越之文風,留下了大量的詞賦文論作品,在中國文化寶庫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地處黃河之北的鄴城,散佈在漳河之濱的百餘座東魏北齊皇陵和眾多的寺廟遺址,書寫着它曾經的輝煌。銅雀三台和鄴城的建築格局,對隋唐長安都城、元大都(北京城)、日本奈良城乃至後世的都城建築都產生過重大影響。以鄴城為依託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學的搖籃,民族融合的結晶,中國文化史的奇現。

北齊石窟文化

以響堂山石窟和媧皇宮石窟為代表的北齊石窟文化,是中國佛教雕刻藝術的寶藏,這裏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經羣,代表着北朝時期佛教發展的最高成就。 響堂山石窟是北齊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國雲崗、龍門、敦煌、麥積山四大名窟之後的全國第五大石窟羣。也是北齊佛教雕刻藝術的寶藏。它始建於北齊,經隋、唐、宋、明歷代開鑿續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它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互相融匯過程的歷史體現,另一方面是南北方文化相互滲透的歷史見證,是中國佛教雕塑藝術漢化過程中承上啟下,融匯貫通的重要環節。媧皇宮石窟現存北齊佛教刻經六部,共計約l 3萬字,是國內摩崖刻經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處,是研究中國佛教史和校勘中國佛教史籍的重要實物資料,也是北朝書法藝術的精品。

夢文化

以“一枕黃粱”名夢和黃粱夢呂仙祠古建築羣為代表的夢文化,藴含着極為深厚的中國哲學思想,表現出中華民族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和執着追求。產生於唐代的黃粱美夢傳奇故事,就發生在邯鄲的黃粱夢鎮。從古到今,黃粱一夢以及由此演繹、

黃梁夢

發展而形成的“夢文化”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典藏中,留下了一幅幅濃墨重彩的絢麗畫卷。黃粱夢的美妙故事不僅在中國家喻户曉,婦孺皆知,在國外也是聲名遠播,甚至於登上了日本國小的教課書。夢文化涵蓋歷史、心理、生理、民俗、宗教、文藝等領域,具有神祕的特性。依據唐傳奇《枕中記》而建的千年古觀“黃梁夢呂仙祠”,建築規模宏偉,內有中國“名夢館”,是研究中國“夢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也是中國“夢文化”唯一的載體,它對中國小説、戲劇、詩文的創作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黃粱夢文化底藴深厚,是中國夢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組成部分。邯鄲因此被海內外人士譽為“美夢之鄉”。

磁州窯文化

磁縣、峯峯礦區的西部地區,是綿延的太行山餘脈,這裏藴藏着大量的高嶺土,是製作陶瓷的天然原料。從北齊時就已開始燒造瓷器,並逐漸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觀台和滏陽河流域的彭城兩大窯場。宋元時期逐漸發展成為北方最大的民間瓷窯,從此薪火相傳,綿延千年。其造型優美,裝飾手法豐富,色彩對比強烈,題材廣泛,技藝高超,瓷器產品在藝術上表現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它所創造的白地黑花的裝飾藝術,集詩、書、畫於一體,獨具濃郁的鄉土氣息,代表了古代北方民窯的最高水平。古來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進斗金”之説。 磁州窯以粗獷、豪放、瀟灑的藝術風格而獨樹一幟,創造了宋金元時期民間瓷藝的最高成就,體現出民間工藝強大的生命力。磁州窯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藝術中部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廣府太極文化

燦爛的東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極文化。清朝道光年間,在中國邯鄲的永年縣廣府城,誕生了一代太極宗師楊露禪和武禹襄,使永年縣成為中國太極拳兩大流派—楊式太極拳和武式太極拳的中興發祥之地。在此後的一百多年中,楊式和武式太極拳廣為傳播,尤其是楊式太極拳開武術健身之先河,使太極拳易於習練,成為強身健體的體育項目。太極拳作為祖國傳統的文化藝術瑰寶,就是從這裏走遍全國、走向世界,成為億萬民眾熱愛的體育健身運動。太極拳以集武術、醫術、導引術為一體的科學的人體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國專家、學者及愛好者的重視和喜愛,廣府的太極拳文化已成為中國的國粹而載入史冊。被國家授予“世界太極拳夏令營基地”、“太極拳研究中心”、“太極拳之鄉”、“太極拳聖地”。 如今,以楊露彈和武禹襄為代表的廣府太極文化,已成為河北乃至中國向世界傳播健康和友誼的紐帶。

成語典故文化

邯鄲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廣袤地域的輝煌歷史、深厚豐腴的文化積澱為邯鄲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蹟和歷史故事,經過千百年的披沙揀金,凝聚成了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據不完全統計,由邯鄲歷史和相關史書中所滋生、藴積、提煉出的具有邯鄲地方特色或與邯鄲有密切關係的成語典故達1500條之多,如“胡服騎射”、“邯鄲學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黃粱美夢”等,它們以言簡意賅、精闢神妙、富於哲理、寓於情趣、耐人尋味而成為中國漢語言藝術中的一枝奇葩。邯鄲的成語典故,集中原與邊塞之風韻、藴文化與哲理之內涵,在華夏曆史文化長廊中獨樹一幟,堪稱國之瑰寶。這些成語典故中,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也有500條之多。另外還有眾多的成語典故遺址景觀。位於邯鄲市趙苑景區內的“成語典故苑”,佔地102畝,以園林為載體,以發生在邯鄲的成語典故為內容,以碑刻、浮雕、繪畫、自然山石象形喻義等多種藝術手法為表現形式,將發生在邯鄲的成語典故再現世人面前。它以古喻今,鞭策鼓勵後人,是中國唯一的以成語典故為主題的文化園林。 20xx年10月26日,經中國文聯批准,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在邯鄲市舉行命名頒牌儀式,授予邯鄲市“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稱號。成語典故文化已成為邯鄲市十大文化脈系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邊區革命文化

邯鄲在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是晉冀魯豫解放區的中心。劉伯承、鄧小平及其領導的八路軍129師以太行山為戰場,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展現出邊區人民的浩然正氣和民族之魂。劉、鄧首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在這裏指揮大小戰役3100多次,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不朽的功勛,形成了光彪史冊的革命軍事文化。從這塊紅色土地上走出的300餘位將帥,成為新中國第二代領導集體的中堅力量。《人民日報》、《人民畫報》在邯鄲創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前身華北新華廣播電台在邯鄲開播。在抗戰中創建於邯鄲的《人山報》影響深遠,邊區革命文藝活動和創作演藝隊伍在這裏培養、成長、壯大,催生出瞭如火如荼的邊區大眾文化。現代最早的紀念性建築——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和涉縣的“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及“陳列館”名列了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旅遊導遊詞 篇2

各位朋友好!現在,我們到了著名的長江三峽了,三峽位於長江上游的重慶與湖北之間,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而這兒的風光,雄奇險拔卻又不失莊雅秀麗,是個休閒的好地方。

三峽總長二百公里,大家看看兩邊都是連續不斷的山,山沒有一點缺口,如一條綠龍一帶。這兒的山都高聳入雲,遮天蔽日,把天空鎖成了一條帶子。要不是現在是正午,連太陽也瞧不見呢!

三峽是個“多景”的地方。一年四季,這個地方都有絕然不同的美景等你欣賞。在夏天,這兒水勢浩大,水流湍急,是一種奔放的美感。但出於安全起見,還是要略加小心。秋天呢,是一種悽婉的美感,每到帶霜的早晨,都有猿那哀轉的嘯叫,真可謂催人淚下。

要是你是個喜歡清幽美感的人,可真是來對時間了!像今天這樣的春日,展現了三峽的清幽美。這兒有如雪的急流和碧綠的深潭,迴旋着清波還倒影了世間萬物的影子,遊客依次可以探下頭看看,喏,那還有倒映的太陽呢!在你們兩邊的山峯上,長着許多奇怪的松柏,很有趣味。現在,我們面前是兩邊的瀑布。這水飛流激盪,是文雅中躍動的美感,好了,隨着船的前行,我們好好享受水清樹秀、山高草盛的美景吧!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我們旅行就此結束了。願這次三峽之旅能在你心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再見!

旅遊導遊詞 篇3

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長,稱“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台、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玲瓏花界、熙春台、望春樓、吟月茶樓、湖濱長廊、石壁流淙、靜香書屋等兩岸景點,儼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國畫長卷。

湖面迂迴曲折,迤邐伸展,彷彿神女的腰帶,媚態動人。清朝時,康熙、乾隆二帝曾數次南巡揚州,當地的豪紳爭相建園,遂得“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説。

揚州瘦西湖全長4.3公里,遊覽面積30多公頃,有長堤、徐園、小金山、吹台、月觀、五亭橋、鳧莊、白塔等名勝。湖區利用橋、島、堤、岸的劃分,使狹長湖面形成層次分明、曲折多變的山水園林景觀。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兩岸,綴以熔南秀北雄於一爐的揚州古典園林羣,形成移步換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長軸;名寺古剎和古城牆垣綿延相屬,名勝古蹟和歷史遺存散佈其間。風韻獨具的自然風光和含藴豐厚的人文景觀相映生輝,是鑲嵌在歷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御碼頭

乾隆十八年(1753),清高宗南巡時,在天寧寺西園建行宮,宮前築0頭,是乾隆在此登舟遊湖之處,故稱"御碼頭",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此四次接駕。曹寅也曾在西園奉命刊刻《全唐詩》。建國後,碼頭青石平台和坡道基本保持原貌,增立了"御碼頭"碑亭一座,現今是"乾隆水上游覽線"的起點。御碼頭修得如此壯觀是在乾隆年間。而不知當時曹大人是否有個外孫女就是從此碼頭乘船離開揚州進京的?

冶春園

地處御碼頭以西的豐樂下街。為清乾隆間"豐市層樓"一景所在地。內有兩組飛檐鬥角之草榭,東榭水繪閣,西端依水築朱欄曲廊連西榭香影廊。園內小徑高阜之上花木扶疏。景點有:餐英別墅、問月山房、引暉館、餘香花舍等,今設"乾隆水上游覽線"畫舫碼頭於此。清詩人王漁洋曾在此結社吟詩。

位於冶春花園內的冶春花園茶樓,是由國家旅遊局投資,在清代揚州八大名園之一的冶春園的舊址上修建而成的集餐飲、遊覽、娛樂於一體的開放式園林,是揚州市政府的重點建設工程和對外窗口。目前,這裏各類大、中、小型餐廳可同時容納八百人用餐,傳統點心、冶春蒸餃自清代起延賣至今盛名不衰,輔以各式揚派茶點,使這裏成為揚州人早上"皮包水"(喝早茶、吃早點的傳統飲食文化習慣)的首選之地。花園內的夜市美食休閒廣場每天提供上百種地方風味小吃,特色鮮明的冶春茶點、正宗地道的淮揚佳餚。這裏已成為廣大中外賓領略揚州地方文化和民俗風情的旅遊勝地。

旅遊導遊詞 篇4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去春遊,旅遊地點時是浦東的鮮花港。老師帶着我們坐上了大巴士,旅途中我們看到了那黃燦燦的油菜花,它們好像在對我們説:“小朋友,歡迎你們去美麗的鮮花港。”

“到了,到了!”車上的同學興奮的叫了起來,我們下了車。走進大門,一眼看到用花朵裝點的拱形建築,上面用鮮花堆砌着“鮮花港”三個大字,這別緻的造型一下子吸引了我們,老師提議:“不如我們在這兒照張相吧!”

拍完照後,我們繼續往前走,只見,道路兩旁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嬌豔的海棠花笑盈盈的,競相怒放。扇動着的金翅的蜜蜂,像陽光的萬顆金點在雲絮間放射着閃爍不定的光芒,不辭辛勞地在花朵上採蜜,兩隻帶黑色斑點的蝴蝶上下翻飛着,像兩個頑皮的孩子在嬉戲。

我們順着指示牌,穿過小道,來到了下一個旅遊景點——熱帶温室。走進温室,眼前的植物造型千奇百怪:有千姿百態的仙人掌,有的像刺蝟,有的像堡壘,還有的像一座山丘;還有橡膠樹、蘿芙木、棕櫚樹、鳥巢蕨、苔蘚……各種各樣植物,使我大開眼界,讓我也不禁讚歎它們的生命力。這時導遊説:“同學們,你們知道熱帶植物為什麼會長得這麼快嗎?那是因為熱帶有很多C4植物,它們利用二氧化碳的效率很高,在適宜條件就會生長得快。”我點點頭,想把這個問題帶回家考考爸爸媽媽看看他們會不會做!

我們又繞過亭子,來到鬱金香區,鬱金香枝幹挺拔,花朵飽滿,色彩斑斕,一眼望去有的紅裏透白,有的黃裏透紫……那些色彩鮮豔的花湊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就在這時,我聽到遠處不約而同的傳來:“真漂亮啊如果我能變成一朵花,我也死而無憾了!”有的説:“春天就是好,哇,好香啊!我這一輩子也不離開這美麗的仙境!”有的説:“不愧是鮮花港啊!我還是第一次來過這麼美麗的地方呢!”我湊近聞了一聞,鬱金香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使我神清氣爽。

今天,我們遊覽了鮮花港,使我親眼目睹了鮮花港美麗的身影。雖然大巴士正在緩緩地駛離,但是我的心會永遠留在這花谷之中,鮮花港,我期待和你的下一次約會!

旅遊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來,我懷着愉快的心情,以當地主人的身份,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到旅遊。

雲台山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擁有十一大景點,20__年2月13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同時,還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首批國家AAAA-旅遊景區、國家自然遺產、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榮獲了世界傑出旅遊服務品牌等多項榮譽。20__年3月,“雲台山”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__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20__年度(首屆)河南省省長質量獎。20__年9月,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管理總局評為全國質量工作先進單位。

位於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縣境內,以獨具特色的“北方巖溶地貌”、“雲台山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名錄。同時又是河南省唯一一個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AAAA-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級獮猴自然保護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等八個國家級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240平方公里,含泉瀑峽、潭瀑峽、紅石峽、茱萸峯、子房湖、萬善寺、百家巖、疊彩洞、獼猴谷、青龍峽、峯林峽等十一大景點。還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雲台天瀑。20__年7月7日,在北京召開的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推薦會上,雲台山地質公園以103.85分的高分,排名黃山、廬山之後,成為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的8個地質公園之一。20__年2月13日北京時間23時,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大會上,雲台山金榜題名,成為了首批28個世界地質公園中的一員。雲台山景區以世界第五、全國第三的名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而在國內外引起矚目,名揚世界。20__年7月11日,在由國家旅遊局發佈的旅-業第一份“中國旅遊百強景區”排行榜中,該景區以20__年391萬人次的接待量排名第22位。-《大秦帝國》、《爭霸傳奇》、《馬鳴風蕭蕭》、《孫子大傳》等多部影視劇在此取景拍攝。

雲台山滿山覆蓋的原始森林,有深邃幽靜的溝谷溪潭,千姿百態的飛瀑流泉,如詩如畫的奇峯異石,形成了雲台山獨特完美的自然景觀,雲氣繚繞,仙風迴盪,為道教歷代重玄派妙真道士仙居之福地洞天,道教妙真祖庭。漢獻帝的避暑台和陵基,中國山水園林文化鼻祖“竹林七賢”的隱居地(至今有劉伶醒酒台、稽康淬劍石、孫登嘯台等遺蹟)。唐代藥王孫思邈的採藥煉丹遺蹟,玄帝宮、重陽閣等等。唐代大詩人王維寫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千古絕唱的茱萸峯,以及眾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雲台山豐富深藴的文化內涵。

旅遊導遊詞 篇6

東河區是包頭市的老城區,文化底藴深厚,境內自然、人文旅遊資源豐富,優勢明顯。東部有代表老包頭原始文明的“阿善溝新石器遺址”;南部有譽為“塞外西湖”的南海湖;北部有佛道合一的塞外名寺妙法寺,有飛瀑流泉的轉龍藏、龍泉寺,有熱鬧喧囂的財神廟,寧靜肅穆的福徵寺、清真寺、天主堂、基督堂呼應相依,人文景觀特色鮮明;中部有王若飛革命紀念館—泰安客棧,包頭第一屆市委舊址,包頭歷史上第一所官辦學校—馬主廟國小(現勝利路國小),日軍侵華時駐軍所在地,有縱貫城區南北的水景長廊—“東河”,有開放式的人民公園和十幾個休閒廣場。

東河區商業貿易繁榮,現有各類市場40多處,商業網點6000多個,在自治區乃至我國西部地區的商業流通中佔有重要地位。賓館酒店高中低檔遍佈城區,擁有三星級酒店一家、二星級酒店6家、各種特色小吃應有盡有。

根據東河區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旅遊發展總體目標要求,從20xx年至20xx年我區旅遊業緊緊圍繞建設“兩區一帶兩節”即南海生態旅遊區、北樑旅遊區、東河—轉龍藏旅遊帶以及黃河鯉魚節與冰雪節的旅遊格局,來加快我區旅遊業的發展,使之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東河區是您來包頭旅遊觀光和商務活動的理想去處,我們以誠摯、熱情、周到、細微的服務歡迎您的光臨。

旅遊導遊詞 篇7

白洋澱是中國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於河北省中部。舊稱白羊澱,又稱西澱。因電影《小兵張嘎》而馳名中外。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沖積扇交匯處的扇緣窪地上匯水形成。現有大小澱泊143個,其中以白洋澱較大,總稱白洋澱。面積336平方千米。水產資源豐富,淡水魚有50多種,白洋澱由堤防圍護,澱內壕溝縱橫,河澱相通,田園交錯,水村掩映。澱上波光盪漾,水鳥啁啾,蘆葦婆娑,荷香暗送,構成了一幅生態美景。素有華北明珠之稱、亦有“北國江南、北地西湖”之譽。20xx年,保定市白洋澱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旅遊景區。

白洋澱(Bai-yang Lake,亦作Baiyang Lake),又名西澱,古稱掘鯉 白洋澱

-澱。白洋澱上游接納海河水系中大清河上源唐河、瀦龍河來水,下游由大清河排出。湖區水產豐富,蘆葦分佈面積廣。環湖窪地大多已改為稻田。

白洋澱是國家級5A景區白 洋澱在河北安新縣境,地處京、津、石腹地,各距離150公里左右,總面積366平方公里,這裏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詩讚“北國江南”,歌詠“魚米之鄉”,是帝王巡幸之所,“荷花澱派”誕生之地,雁翎神兵揚威之處,“小兵張嘎”造就之域。

白洋澱水域遼闊,煙波浩淼,勢連天際,總面積366平方公里,澱區被39個村落、3700條溝壕、12萬畝蘆葦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143個澱泊。

白洋澱氣候宜人,風景絕美,四季競秀,妙趣天成。春光降臨,蘆芽競出,滿澱碧翠;每至盛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蘆蕩飛雪,稻俗飄香;隆冬時節,堅冰似玉,坦蕩無垠。

白洋澱是典型的北方濕地,自古以來就以物產豐富著稱。它是鳥的王國、魚的樂園、多種水生植的博物館,有着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白洋澱遊區分六大景區,即鴛鴦島民俗文化景區、荷花觀賞景區、生態遊樂景區、休閒娛樂景區、碼頭觀光景區、民俗村觀光景區。每個景區各具特色,它們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使所有的客人遊得盡興,玩得開心、吃得爽意,住得温馨。

旅遊導遊詞 篇8

天涯海角遊覽區坐落與中國最南的三亞市西郊26公里處,該景區主要是有熱帶海灘花崗巖風景區、購物區和度假村組成,集成熱帶海洋風光,歷史遺蹟,中華民俗文化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區。

“南天一柱”據説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範雲梯所書。"南天一柱"來歷還有傳説。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族有兩位仙女知道後偷偷下凡,立身於南海中,為當地漁家指航打漁。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雷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峯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遠古先民的“地方天圓”,認為大地是方形的,故有東南西北的説法,天是圓的,天籠蓋着“四方大地”,大地東南西北分別有四跟柱子支撐着天空,如此的南天一拄迎合了人們的地方天圓之説。人們見此“南天一拄”大可不必擔心天要塌崩下來。

1986版的兩圓人民幣的背面圖案採用的就就是這“南天一柱”的風景圖。

這裏碧水藍天一色,煙波浩翰,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南南天"等巨石雄峙海濱,使整個景區如詩如畫,美有勝收,據記載,"天涯"題刻,是清代雍正年間崖州知府程哲所書。

景點之名的來歷:古時候交通不便,此地遠離中原,是人跡罕至的蠻荒之地,古代帝王往往將這裏作為流放“逆臣”的地方。被流放的人跋山涉水來到這裏,面對着茫茫大海,他們發出了“到了天之涯,海之角”的感歎。清代雍正年間,當地官員程哲於命人在此鐫刻了“天涯”二字,後又有文人在另一塊巨石上題刻"海角"二字,從此以後,這裏就成為一處天下聞名的風景點了。

傳説:“天涯”和“海角”這兩塊大石頭也是有來歷的,傳説一對熱戀的男女分別來自兩個有世仇的家族,他們的愛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對,於是被迫逃到此地雙雙跳進大海,化成兩塊巨石,永遠相對。後人為紀念他們的堅貞愛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樣,後來男女戀愛常以“天涯海角永遠相隨”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又有説古時候交通閉塞,"鳥飛尚需半年程"的瓊島,人煙稀少,荒蕪淒涼,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來到這裏的人,來去無路,望海興歎,故謂之"天涯海角"。宋朝名臣胡銓哀歎"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唐代宰相要德裕用"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的詩句傾吐了謫的際遇。

這裏記載着歷史上貶官逆臣的悲劇人生,經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描繪,成為我國富有神奇色彩的著名遊覽勝地。這裏碧水藍天一色,煙波浩瀚,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南天"等巨石雄峙海濱,使整個景區如詩如畫,美有勝收,據記載,"天涯"題刻,是清代雍正年間崖州知府程哲所書。

南天一柱"據説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範雲梯所書。"南天一柱"來歷還有傳説。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族有兩位仙女偷偷下凡,立身於南海中,為當地漁家指航打漁。王母娘娘知道後非常惱怒,派雷公雷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峯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現在景區內還建有海水浴場、釣魚台及海上游艇等設施,一座座由現代建築和仿古典傳統園林式建築風格相結合的"天涯購物寨"、"天涯漫遊區"、"天涯畫廊"、"天涯民族風情園"、"天涯歷史名人雕像"等屹立在海角景區,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附近有"點火台"、"望海閣"、"懷蘇亭"和曲徑通幽組成的多層次遊覽勝地。

旅遊導遊詞 篇9

普吉島,泰國南部島嶼,位於泰國南部馬來半島西海岸外的安達曼海,是泰國最大的海島。普吉島的魅力來自於它那美麗的大海和令人神往的海灘。大自然賦予普吉絢爛的熱帶陽光和迷人的海濱:背靠葱蘢的小山丘,椰子樹和橡膠樹樹影搖曳,象牙色的白沙灘像一條花邊鑲嵌在島的邊緣,前面安達曼海湛藍的海水輕輕拍岸,海上小船星星點點。

在普吉,一年到頭人們似乎都在尋找着各種各樣狂歡的理由,眾多節日和豐富多彩的夜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參與其中,忘記自己過客的身份,享受海島風情的愉悦和愜意。因此無論單身前往,還是結伴而行,都能在普吉玩得盡興。

大部分遊客都聚集在芭東海灘或普吉鎮上,其中尤以芭東海灘的海島風光最為著名,普吉鎮則勝在有各種古老的建築,這兩個地方都因為有各項完善的服務,而得到遊客們的青睞。普吉島就像一個世界村,熱情的當地人,會讓你對這個東南亞海島的魅力留戀不已。

如果你去普吉只是想單純的享受這裏的陽光、沙灘和清澈的大海,那麼不妨在普吉島附近的離島上多呆幾天。在海邊曬太陽、看書,什麼都不想,只是在這裏發呆就是一種最好地享受。

旅遊導遊詞 篇10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安門廣場 ,我先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天安門廣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它位於北京市區的中心.天安門廣場呈長方形,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總面積 44萬平方米。如果人們肩並肩地站在廣場上,整個廣場可容納100萬人,就是説全北京總人口的1/13都可以同時站在這裏,夠大的吧!

在明清時期廣場可沒有這麼大,當時它呈“T ”字形,“T”字的那一橫就是我們今天的長安街,那一豎就是從現在的國旗杆前至毛主席紀念堂前的這一長條形區域,在這一區域的兩側是按文東武西的格局分佈着 當時政府機關。解放後,原來廣場兩側的建築被拆除,從而形成了今天廣場的基本格局。

在天安門廣場的四周,有很多著名的 建築,現在我為大家以順時針方向做一個簡單介紹,就讓我們以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開始吧!人民大會堂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側,是全國人民代表參政、議政、舉行 重大會議,當家作主行使主權的地方,建成於1959年,最高處46.5米,是現在廣場上的最高建築。整個大會堂由三部分組成,南部為人大常委會辦公樓,中部為萬人 大會堂,北端是國宴大廳,整座建築自設計到完工只用了10個月,是我國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蹟。

在廣場的北端是大家都很熟悉 的天安門城樓,它是新中國的象徵,就是在天安門城樓上,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向全世界人民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廣場的東側矗立着中國歷史博物館及中國革 命博物館,完工於1959年,那裏是收藏並展覽中國古代、近代歷史文物及革命文物 的主要場所。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南面是毛主席紀念堂,原來在那裏曾有一座門,明代叫大明門,清代叫大清門,民國時又改為中華門,解放後拆除,1976年毛主席逝世後在其基址上建起了莊嚴肅穆的毛主席 紀念堂。紀念堂建成於1977年,是為紀念偉大領袖毛主席而建,現在毛主席的遺體安然地躺在水晶棺中,供人們憑弔、瞻仰、表達深深的敬意。

廣場的正中,巍巍聳立着中國第一碑——人 民英雄紀念碑,它是為了紀念那些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百多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及自由而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民英雄們而建。整座 紀念碑高37.94米,座落在雙層基座之上,碑座四周鑲嵌有八幅漢白玉浮雕,反映了中國近百年革命歷史。紀念碑的背面是毛主席起草,周總理手書的碑文,正面是毛 主席親筆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

天安門廣場是中國近代革命的見證人,反帝 反封建的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一二˙九都發生在這裏。天安門廣場也是新中國誕生的見證人,更是今天人民幸福生活的見證人。現在,它已被全國人民評為“ 中國第一景”,每天都有來自海內外的朋友們到此參觀遊覽。

好!不多説啦!各位一定想在這裏照幾張相 吧?現在就請各位自由拍照,10分鐘後我們在北面國旗杆處集合,謝謝大家!

旅遊導遊詞 篇11

洱海因氣勢如海而形狀如人的耳朵而得名,是由於地殼運動而形成的斷層湖,北起洱源縣江尾鄉,南止於大理市下關鎮,形如一彎新月,南北長41.5公里,東西寬3到9公里,平圪水深105米,最深處達20.5米。洱海的水域遼闊,周長為116公里,面積約為251平方公里。

洱海是大理風景區的主要風景資源,也是白族祖先最主要的發祥地。迄今為止,在洱海及其周圍的山坡台地上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共達30多處。海東金梭島就是一個着名的新石器遺址:最近又發現雙廊玉幾島也是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的重要遺址,除了出土大量生產生活用的石器、陶器之外,還有青銅器山字形格劍、銅柄鐵刃劍,以及鑄造這些兵器的陶範。由此可以推斷:它或許還是古代白族先民冶煉鑄造青銅器直至鐵器時代的生產基地。在這裏每個時代都有歷史的遺留,我們似乎可以聽到白族祖先從遠古一步步走向文明時代的足音。因此,也可以説:洱海是白族的搖籃。

首先,我們乘遊艇去洱海公園。洱海公園又名團山公園,位於下關城區東北2公里處的團山。它北臨碧波萬頃的洱海,西與蒼山南端的斜陽峯相對。南詔國時,這裏是國王的鹿苑。1976年這裏新闢為公園,佔地1600餘畝。山上有動物園和苗圃花壇,廣植大理地區的各種名花異卉,是一個很好的休憩遊覽之地。

現在遊船已到洱海公園臨海長堤,我們來上岸到達山頂。大家看,這翹角飛檐的樓閣是望海樓,檐下懸匾,上書:玉洱銀蒼,黑底金字,蒼勁古雅,它是中國慕名畫家吳作人的手筆。望海樓是領略“玉洱銀蒼”的佳境,憑欄遠眺:東邊洱海浩瀚,一碧萬頃,西邊蒼山綿延,莽莽蒼蒼。

旅遊導遊詞 篇12

大家請看,這是個小小的池塘,發現塘裏有何“物”嗎?兩頭小水牛正在戲嬉,脊背時隱時現,一派田園情趣。這是石林中的一景——青牛戲水。現在各位請直視前方,一堵巍峨雄壯的巖石擋住了我們視線,此石似天然屏風遮掩住石林奇景,好像不願讓遊人一眼就看到石林的奧妙。因此我們把該石稱為石屏風。

走過石屏風我們的遊程將漸入佳景,相信大家將得到一次比一次強烈的驚奇感受。穿過桂花林,無數巨石擎天立地,請看前面刻有“羣峯壁立,千嶂疊翠”的石壁,這是1962年6月,朱德委員長到石林遊覽時揮毫題寫的。短短八字,生動概括了石林的特色和壯美。

石林勝境到了。各位請看前方,石壁上的“石林”二字是1931年龍雲視察石林時所題。而“龍雲題”三字則是龍雲的兒子龍繩文於1985年9月22日來石林親筆書寫後刻上去的。現在請大家抓緊時間拍照留念。

拍完照後我們繼續往裏走。各位請駐足,抬頭看一看,在兩峯之間夾有一塊兒搖搖欲墜的巨石。大家過的時候一定要輕手輕腳喔!,屏住呼吸,不然那巨石就會掉下來的。好了,過了千鈞一髮,各位可以放心了。其實這塊巨石在這裏“定居”已經三百多萬年了,經歷無數次地震的考驗,它是不會掉下來的。沿途走來,石峯如劍,這裏是劍狀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地方,大家稱它為刀山火海。過一石洞,峯迴路轉,我們來到了一小憩之地——且住為佳。兩峯底部凹成室,如廳似屋,彷彿是專門為走累的遊客準備的小憩場所。這個石屋的形成其實是水與土共同作用而成,地質學家稱其成因為“土下溶蝕”。我們在此小憩,轉過身再看剛才我們所過石洞上方四個大字:“無欲則剛”。這四個字出自林則徐的堂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無欲則剛。”

小憩之後我們到達大石林中海拔最低的地方——劍峯池。這劍峯池是大石林中最幽深的地方,也是石林最神祕之處。劍峯池,池水清澈、天光雲影、四周羣峯秀色盡在池中。池水來自地下,旱季不涸,雨季不漲。在石林深處能保留這樣一處天然池水實屬難得。池中一石峯酷似寶劍,劍柄投入水中,劍身上,書有“劍峯”二字,池名由此而來。劍刃是一次地震中落人水中的。遊罷劍鋒池,我們來到“極狹通人”。各位請看,兩峯相擠處,僅有30釐米寬的縫隙。此景名,取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初極狹,才通人”的典故。當然此景名也可引申為通過了這狹窄的通道,便可進入風光無限的“石林桃花源”。

進入“石林桃花源”。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的觀賞吧!在這裏仰天俯地,上可觀天,下可察地。身臨其境,您是否有“仰觀宇宙之大,俯察秋毫之末”的感覺呢?這是“古藤同心結”,祝您愛情甜蜜,家庭幸福。這是“雙鳥渡食”是上天精工雕塑的神品,讓您不要忘懷“羊有跪乳之義,鳥有反哺之情”。您看那兒石峯之頂像是一頭小象,遙望遠方,似在等待、在期盼。這便是“象踞石台”。這是“千年龜”,撒尼人説,見了它“心想事成”,摸了她“長命百歲”。而這“石鍾”是樂神賜給石林的寶貝。您會驚奇的發現這石鍾能奏出您的心聲。

旅遊導遊詞 篇13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撫寧縣背牛頂景區。

撫寧縣,古稱驪城,直到唐朝武德二年設立撫寧縣。“撫寧”兩字的意思是“撫我黎庶,寧我子婦”之意。撫寧位於河北的東北部,北倚燕山,南瀕渤海,山地、丘陵、平原各佔三分之一,地勢北高南低,礦產豐富,盛產水稻,遠近聞名的“留守營”大米就是出自該縣。棉花、油料、果品、畜牧、淡海水產品也很可觀。工業以造紙、紡織、機械、化肥、水泥、採煤、釀造為主。是我省億元財政縣之一。人們説撫寧人紮實能幹,尤其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優異成績。

從秦皇島的地形圖上看,撫寧將整個我市三個城市區包圍,境內公路、鐵路交通四通八達,歷史悠久,風光旖旎,山、川、海集一身,主要旅遊勝地有南戴河旅遊開發區,背牛頂旅遊區,燕塞石林旅遊區,天馬山、天馬湖旅遊區及九門口旅遊風景區。而背牛頂旅遊區是較優秀的一個,遺憾的是由於各方面的限制很長時間養在深閨人不識,如今已正式對外開放。

背牛頂風景區距海港區約五十公里,經榆關,猩猩峪,到達宏量寺,而猩猩峪隸屬於撫寧大新寨鎮,原來是一座明代戍邊城堡,據説這裏住過猩猩或説這裏掉下過星星也就是隕石,故而得名。現在仍可看到這塊石頭。

從猩猩峪前行,途中可見蒼山疊嶂,峯迴路轉,烽火台林立,溪流潺潺。尤其在羣山懷抱中有一奇景——龍潭。一潭清水,水深高丈,寒氣四溢,沁人心脾。潭旁建有龍王廟,當地流傳着“禿尾巴老李”的動人故事:撫寧縣官莊有一李姓婦女,生了一條小蛇,不忍丟棄,放在水中養了起來,逐漸長出了鱗片。遇雷雨天就逃走,每逢陰雨之夜就潛回吃奶。每次吃奶,母親就痛死過去,去後又甦醒,母親痛苦難忍,在其吃奶時藏刀嚇唬,結果誤傷其尾,逃走後就不再來了。後託夢告訴母親:“我已有住所,在北溝龍潭中,叫禿尾巴老李。”老李天性善良,天旱祈雨,甚為靈驗。潭兩側為懸崖峭壁,形如斧劈刀削,東側峭壁上刻有“龍泉”兩個大字,潭上騰空架起彩虹橋,通向“望雨亭”。順路上山右達亂刀峪,又稱燕塞石林旅遊區。

從龍潭前行四公里便到了宏量寺,這裏僅存遺址。再前行約一公里便到了背牛頂山腳下。從山下望去,山頂高聳入雲,因山後有石如牛,故名。遼代天慶年間始修,明正德十四年,僧人佛海鑿井建廟,帶徒重修背牛頂。隨後在隆慶、萬曆、崇禎年間又先後修建無樑殿,拓大了金光洞。但到了道光十年,又被道人所佔,光緒八年,該廟主持曾受皇封。因此,一山先後容佛、道兩家。歷代香火極盛,傳説許願很靈。

從山腳沿石階向上攀登,山漸陡、景亦幽。這裏常年為原始森林所覆蓋,奇花異草、參天古樹另人賞心悦目。山路樹叢中便有兩塊威武的“將軍石”,象把守山門的忠誠衞士。再往前行,便到了幽深的綠色長廊。這裏天然生長的獼猴桃藤、野葡萄從路兩旁向上空延伸,勾連一起,形成一條濃廕庇日的綠色長廊。奪人工之美,具有大自然之妙,別有韻味。

從綠色長廊上行,通過一段艱難的攀登依峭壁安置五層柏木長梯,梯旁高懸鐵索,遊人扯索攀,猿引而上,驚心動魄。如今設置了七十米長的鐵梯,外有圍欄,雖兩旁崖山有壁,令人心有餘悸,但有驚無險。

到了山門,才令人驚魂稍定,反身四望,才覺風景這邊獨好,才知不枉來一朝,飄飄然好似昇仙。如遇陰雨,可見腳下鋪雲萬里,如蒼雪、如堆絮,上晴下雨,人稱為“兜錦世界”,或稱“牛頂雲海”,論氣勢不亞於黃山雲海,山門南側內壁嵌有一卧碑,上刻“太清觀”三個小字,下刻“背牛頂”三個大字,山門上幾米遠,石壁上刻有“今生不把彌陀念,枉在人間走一遭”,給人一種超俗之感,據説凡是念聲“阿彌陀佛”之人,登山疲憊便會一掃而光。

石巖後的樹林裏,掩映着一片碑林,大都是為捐修廟宇人名字的碑刻,東側數口井錯列排開,大都鑿石而成,水淺的不足一米,水深的三米有餘,妙在不論深淺,雖在山頂卻常年不涸,井東石壁下有一方池,古稱放生池,池前有一“望海樓”遺址,雖樓去而平台依存,生有幾棵五百年以上的古鬆,樹葉茂盛,現山頂唯一僅存的建築——無樑殿,仍供奉着望海觀音。殿北的金光洞旁有一石刻,楷體“海闊天空”。四個大字蒼勁有力,洞東峭壁上刻着佛像和遊人留下的詩句。而洞前的平台,正好作為野餐聚飲的好場所。

從金光洞再向上攀登,便達到了頂端,極目四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會油然而生。北望:燕山山脈,層巒迭嶂,長城雄踞山頂,老嶺諸峯歷歷在目;東望:角山長城、山海關古城盡收眼底,用一個十倍的望遠鏡,便可看見海港區街道上車輛如梭,奔流不息;南面,海天在目。北戴河、南戴河及黃金海岸上的幾顆明珠鑲嵌其間,也只有登絕頂,才真正的發現秦皇島人生活在綠色環抱的山海之間,交通發達、環境優美的天地裏。

古代在背牛頂可留宿,不遠的將來,隨着旅遊的開發,山頂別墅的興建,那時“隔窗可摘星,卧牀觀日出,飯香鳥同吃,果熟猿共收”的萬物相安世界定會重返山中,僅僅現在,登臨此處,那種太白之豪,東坡之逸也會有油然而生。

現在渤海林場加大了開發力度,另一條下山路徑已經鑿通,而南山那種茂密叢林,滿山的天女木蘭及保存完好的長城敵樓、敵台更會使您流連忘返的。

旅遊導遊詞 篇14

各位朋友,大家好!

在沒有開始之前,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有哪位朋友能記得蘇東坡的那首詩《題西林壁》呢?有誰記得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也許説名字大家不熟悉,但內容,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許很多人都是從這兩首詩中才知道廬山的,並且,“廬山真面目”已經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用語了。那麼,廬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麼樣子呢?從我下面的介紹中也許能讓大家略知一二。

廬山位於江西省的北部,屹立於長江的南岸、鄱陽湖的西北,南接星子縣,北鄰九江市。廬山雖非五嶽之列,卻有“廬嶽”之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封)。自古就有“磅礴五百里,奇秀甲東南”的讚譽。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他的《廬山草堂記》中贊之為“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廬山的山體呈長橢圓形,從高空鳥瞰,彷彿一個腎臟,山勢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長約20公里,寬約16公里,總面積約為300平方公里。廬山由99座山峯組成,最高峯為漢陽峯,海拔1474米。廬山是怎樣形成的呢?(秦始皇趕山的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這一地區是汪洋一片,大約在六千萬年以前,經歷了一場“燕山運動”的造山運動,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大致模樣,又在200萬年前,經歷了第四紀冰川。簡單的説,就是地殼運動,褶皺隆起,斷裂上升而成,地質史上稱之為“地壘式斷塊山”。

廬山屬於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温和宜人,也許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嘗試:地勢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度左右,而廬山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於是形成了廬山春遲,夏短,秋早,冬長的特點。年平均氣温11.5度,夏季平均氣温22.6度,歷史上最高温度為32度,最低温度為-16度,在炎熱的夏季,廬山相對於山腳下的九江,南昌,南京武漢等幾個火爐城市來説,是一片熱海中的清涼島嶼。因此,廬山是有名的避暑勝地。常常有客人問:“廬山的房間裏有沒有空調呀?”其實廬山頂上是不用空調的,用空調反倒是一種浪費和污染。因為廬山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大空調和大氧吧。只有冬天才有暖氣,為了防止近幾年,隨着賓館檔次的提高,一些四星級的賓館也安裝了空調。

廬山是平地突起,山中的地形相對來説比較封閉,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廬山常年處於雲霧繚繞之中,廬山的煙雲霧雨是廬山最美的景色之一。他有的時候絲絲縷縷,有的時候象薄紗朦朦朧朧,更多的時候是鋪天蓋地而來,讓人措手不及,分不清東西南北,因此蘇東坡才會發出“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感歎,此外,廬山還有一種特殊的氣候現象,有時山頂豔陽高照,雲霧在山腰翻滾,而山腳下卻雷聲陣陣,風雨交加。明代理學家王陽明(王守仁)就因為這種現象寫了一首詩“昨夜月明峯頂宿,隱隱雷聲在山麓,曉來卻問山下人,風雨三更卷茅屋。”廬山年平均有霧日為192天,最多年份為221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58天。所以在山中,如果碰巧遇到一場大霧而看不清四周風景的時候,千萬不要遺憾,這正是廬山的一大特色嘛。

廬山瀑布有許多以“龍”字為名,如“卧龍潭”、“神龍潭”、“烏龍潭”、“黃龍潭”等。在距廬山牯嶺約10多裏處的重巖幽林中有一巨大的池潭,這就是“碧龍潭瀑布”,也即王家坡瀑布。這個瀑布是在二十年代初由一個砍柴的樵夫發現的,此後四方遊客爭相觀賞,被視作山北絕勝。其水來自梭子崗北麓,由於這裏層巖疊石,水流一路逶迤環繞。在注入碧龍潭的上段,分成三屋掛瀑,而每層分為兩條似白練般的懸瀑,連成數十米長,猶如雙龍倚天,俯墜潭中。潭旁建有“觀瀑亭”。在潭中還有一巨石橫列,站在石上可東望鄱陽湖。“千峯環一寺”的黃龍寺,由明代僧人徹空修建,殿內地面有大石突起,扣之有聲的“龍眼石”。明萬曆年間,肅太后賜給黃龍寺水墨、羅漢幅,佛頭、山水畫等多件珍貴文物,讓黃龍寺名聲大震。清代康有為三上廬山,為該寺題寫“黃龍寺”匾額,至今保存完好。

黃龍幽谷,探勝也好,尋幽也罷,只有大家開心就好!

旅遊導遊詞 篇15

作為一名優秀的旅遊從業人員,時常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具有形象、生動、具有感染力的特點。那麼應當如何寫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福建平潭導遊詞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石頭房

我們中國海疆海島行採訪組驅車趕往平潭島時,雨一直在下。高速路兩旁羣山連綿,羣山之上烏雲濃密。但一路行來,雨越下越小,當我們終於到達平潭海峽大橋時,雨已停歇。這座橋通車之前,上平潭島需要坐渡輪,花20多分鐘,現在只需幾分鐘通過大橋即可登上平潭島。

登島後,發現所有的樹木都是一順邊的“外脖子”,當地人説風大是島上一大特色,特別是冬季,風颳得人睜不開眼,因此這裏幾乎家家蓋的都是石頭房子。島上有句諺語:“平潭島,平潭島,光長石頭不長草。”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島上豐富的花崗巖石料建房修路,形成了以石頭房為主體的村落建築。島上風大,肆虐的狂風有時會把房頂掀翻,於是人們就在房頂上壓上密密麻麻的石塊。這些石頭房不僅冬暖夏涼,而且無比堅固,足以抵擋颱風和海浪的侵襲。

看到一户人家門前站着一位老人,我便走過去問道:“您好老人家,這叫什麼村?”“這個村叫十隊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我兒子和兒媳都在廣東打工。”當我問起屋頂上的石頭是怎麼來的,老人指着遠處的一座大山説:“從那兒運來的,得先把石頭砸小了,再運回來。”“這麼遠?”。老人家笑了,説:“這算近的,有時還得去更遠的地方運。”

與老人家道別後,我們繼續行走在錯落有致的"石頭房子間,偶爾能從房屋之間的空隙看到湛藍的海,海的波滾浪湧襯出這裏的寧靜與安詳。

大風車

平潭島人不僅建造了堅固的石頭房,還學會了利用島上的大風來發電。島北部的長江澳風力田上,60多個白色的巨大風車日夜旋轉着,產生出源源不斷的潔淨能源。風車、藍天、白雲、大海、沙灘、樹叢,構成了一幅優美的圖畫,吸引了眾多攝影者前來。當我走到風車近前,發現遠看時並不高大的風車,居然是個龐然大物,風車的大葉片發出低沉的“嗚嗚”聲。

我原以為對於風力發電來講,風越大越好,其實不然。據當地人介紹,風太小或太大都不行。風太小時風機無法啟動,而風太大時大葉片的轉速會過快,會影響風機的安全。因此,冬天平潭島上風特別大時,這些風力發電機組是關閉的。

繼續往北走,海風越來越大,眼睛只能眯成一條線,可是前面的碧海沙灘像有一股魔力吸引着我們。到達白青海灘,滿眼的白色細沙平整而光潔,令人眼前一亮。我迫不及待地脱掉了鞋子,衝到沙灘上,細軟柔滑的沙粒與腳底接觸的剎那,我頓覺無比舒爽。

木麻黃

“不許風潮犯稻粱,沿灘百里木麻黃。”平潭島上,木麻黃隨處可見。這種植物耐鹼、耐旱,不怕海潮,生長迅速,抗風力強,適宜在高温多雨的海邊沙灘上生長。有人曾這樣描述它:“堅比貞鬆,柔同細柳,稠林千里雲平。”超強的抗風力使其獲得了“風前重鎮,海上長城”的美譽。

木麻黃是我國沿海防護林的主要樹種,自1958年以來,我國沿海地區大面積種植木麻黃,建成了數千公里的綠色屏障。木麻黃樹幹筆直但很柔韌,可有效化解海風的剛強。此外,木麻黃還能固沙土以及涵養水源。每當颱風來襲、風浪呼嘯之際,成排的木麻黃就像一道堅固的綠色長城,扮演着護島使者的角色。

旅遊導遊詞 篇16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王,大家叫我王導就可以了。今天我帶大家參觀的是北京八達嶺段的長城,希望大家可以玩得高興、玩的快樂!

大家認真聽我講。為了安全大人們一定要帶還自己的孩子,管好自己的行李。做個文明出行人,管好自己的嘴,不説髒話;管好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

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徵,它濃縮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兩千年的建築歷史,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遠看長城,他像一條巨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大家不信,可以站在長城頂上看一看,印證一下。

我們現在已經到了長城腳下。現在我們開始登長城。快點啊,後面的朋友不要掉隊!

站在長城我想給大家講一個關於長城的傳説:很久以前,也就是剛開始修建長城的時候,官府為了建長城把所有男人們都抓去修長城了,孟姜女的丈夫——範杞梁也被抓去修長城了。過了好多天,孟姜女也不見丈夫的消息,於是孟姜女便一人去找。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獲得丈夫的消息,但丈夫已逝,悲痛欲絕的她放聲大哭,驚天動地的聲音使長城轟然倒塌……”

魅力的傳説聽完了,我們馬上就要到“好漢坡”了。“好漢坡”的意思是隻有好漢才能登上去。記得啊不到長城非好漢!現在大家慢慢登吧,我就不再參與了。餘下時間自由活動。

對了,我有照相機,給大家找一張合影吧!“一、二、三”“茄子”。Ok!再説最後一句,兩個小時後在汽車站集合!記住兩個小時哦!

旅遊導遊詞 篇17

各位遊客,早上我們去了寬窄巷子,那麼現在小優就就帶大家去領一個景點——杜甫草堂,顧名思義,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過的草堂,之所以有現在這個景點,是由於以前的草堂太破太舊,所以政府出資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遊客來成都必去的景點之一。所以我們也要去看一看。

現在我們呢金額如草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幾可以看見杜甫身穿大披風跪在地上,雙手放在膝蓋上,好像在思考什麼,大家都説,杜甫有一雙寫得好詩歌的手,誰摸了就能佔了他的靈氣,寫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小朋友要寫作文的或者是想寫好文章的,都可以去摸一摸,希望給大家帶來好運。

我們繼續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為什麼這裏有一個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沒錯,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裏面有九個屋子,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日子過得很艱難,這個草堂還是在朋友的資助下才建成的。

大家看看前面的那個湖,一定會讓你們驚喜的,看到了吧啊,湖裏有藍色……多種多樣特別漂亮。大家看那一條白色的小金魚“嗖”的一下竄出水面了,我估計它是在歡迎大家吧

杜甫草堂雖然很簡陋,但是它的主人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優美詩歌。相信大家還是深有感觸的,好了,那現在我們就一起出去了吧。

用四川旅遊導遊詞3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屬於道教名山。建福宮,始建於唐代,規模頗大。天然圖畫坊,是清光緒年間建造的一座閣。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細,並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

青城山位於中國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處。因為山上樹木茂盛,四季常青,故歷來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重要發祥地。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10餘座。建福宮建於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現存建築為清代光緒年間(公元1888年)重建。現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柱上的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於清光緒(公元1875~1920_年)年間。這裏風景優美,遊人到此彷彿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

這些建築充分體現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採用按中軸線對稱展開的傳統手法,並依據地形地貌,巧妙地構建各種建築。建築裝飾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長壽和昇仙的思想。對於深入研究中國古代的道教哲學思想,有着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青城山因其的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眾多道教建築而成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遊覽勝地和隱居修練之處,文人墨客們留下了的珍貴“墨寶”,為這座名山增添了豐富的人文景觀。特別是為數眾多的楹聯,不但讚美了青城山的美麗,還頌揚了道教思想、道教經典,表達出對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對國家興衰、民生榮辱的關注。

標籤: 導遊詞 通用 旅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4pv09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