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千山導遊詞(精選15篇)

千山導遊詞(精選15篇)

千山導遊詞 篇1

旅客朋友們:

千山導遊詞(精選15篇)

大家好,你們旅途辛苦了,我是錦州國旅的導遊員,我叫**大家就叫我*好了。請允許我代表國旅的全體員工誠摯地歡迎您到錦州來,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是我的心願,也是我工作努力奮鬥的目標,您在旅途中有什麼困難和要求請及時與我取得聯繫,我將盡最大的努力滿足您的要求,同時,也希望您對我的服務提出建議和批評,預祝各位在錦州完的開心,愉快,簡要的為大家介紹今天的行程安排,我們今天到筆架同風景區遊玩,坐車大約半小時的行程。

錦州市位於遼寧省西部,面積10301平方公里,相當於10個香港那麼大(香港面積1070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40平方公里,人中為296.8萬,市區人中為75 .6萬有漢,滿,蒙古,回,朝鮮26個民族。錦州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據考證,數萬年前,這裏就有人類生息繁衍,錦州最早稱徒河,據傳虞舜時就已築城。歷代給錦州留下了許多遺址,墓葬及歷史文物。錦州是歷代兵家必經的戰略要地,是明清大戰的主戰場,又是解放戰爭時期遼瀋戰役的主要戰場。錦州開發區是中國東北開發區最便捷的進出海口之一,是遼西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前沿,它規劃開發面積5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7平方公里,主要吸引各方面資金興辦面向國際市場的技術密集型工業企業,興建高級賓館,飯店,商場,別墅,遊樂中心其中筆架山風景區以其得天獨得厚的旅遊資源成為旅遊度假區,筆架山風景區位於錦州本南沿海地區,距市中心有37公里。筆架山海拔76,南北長4華里,規模顯然遜色於內地的名山,但因其危立於茫茫渤海之中,所以登臨遠眺,卻別有一番情致。若晴日,波平浪靜,金光萬道,若凌晨,煙霧迷離,赤橙黃綠,變化萬千……既久,心胸則如大海一樣坦蕩,確有“閣中開明月,窗裏發雲霧”之妙處。

景區內有大筆架山,小筆架山,天橋和海濱浴場等組成的自然風光,山上還有筆峯山門,呂祖亭,五母宮,三清閣和一線天等景點,各個景點都有美妙的神話,傳説,世代傳誦使人浮想聯翩,那麼筆架山是怎能麼形成的呢?傳説遠古時候,這裏原是一片汪洋,後來二郎神擔來兩座山放到海里,才形成大小兩座海島,也就是今天的大小筆架山。那麼,我們今天主要參觀大小筆架山,好了,我們的目的地到了,請大家下車隨我來。

大家請看,近海處有一座海島,亭亭兀立於煙波浩渺的大海之中,雲纏霧繞巍峨矗峙。因狀如筆架,故得名筆架山,每當旭日噴薄面海,筆架山身披萬道霞光,被流金閃動的大海哄託着,遠遠望去,司令員似項天立地的長毫,被誰揮動着,書萬般神奇。這奇觀,便是前人稱謂的筆峯插海,是錦州八景之中的佼佼者,清翰林院陸善林曾有詩讚成日:筆尖端端聳碧天,峯頭雨後起雲煙,插來倒影汪洋裏,海浪翻波納川。大筆架山距海岸有1600多米,天橋是連接筆架山和海岸的紐帶,所以素有“筆峯插海”天下一絕的美稱,除筆峯插海之外,錦州八景還有:石棚鬆景,紫荊朝旭,虹螺晚照,錦水回紋,湯水冬魚,淩河煙雨,古塔昏鴉,即為清初之來的錦州八景。

大家再請看,我們身長後的這兩位仙女的雕像,旁邊還注有“仙女造橋”四個大字,我想您一定會猜想這橋必然是仙女建造的。那您為什麼樣不問一下這兩位卧着,而另一位是站看的那位手裏還捧着什麼。這就要從一個迷人傳説説起:相傳,在很以前,有兩位九天仙女駕着五彩祥雲來到大,小筆架山(在大筆架東北而2.5公里處,另有一小島,名國小筆架山)的上空遊玩,俯視一看,這兒的水奇秀,立刻被吸引住了並想把陸地和海島連接起來,造福人間,於是姐姐便在大筆架山修養,妹妹在小筆架山個橋,約定在五更前把橋修好,姐姐生性剛強,不怕困難,她的滴滴汗珠落在海里,變成了一塊塊石子,終於在天亮前把橋修好了,姐姐擔心妹妹,變去看她,見修了一半就累的睡着了,因天將明,組線急忙捧了把土,灑向沒修完的一段,所以至今,大筆架山的天橋是石子的,而小筆架山的天橋一半是土堆的。當然這是傳説,不是為據,但人們還是為了紀念姐妹兩個人,為她們雕刻了門像,根據這個傳説,所以站着的就是勤勞的姐姐,卧着的一個當然是貪睡的妹妹,好了,我現在告訴大家,天橋的真正建造者是海浪,它是由海浪的衝擊而成的自然通道,它隨潮水的漲落時隱時現,是潮汐運動的結果,海水漲潮的週期大約為二十四小時五十分鐘,此間,海水漲落兩次,大家再看,雕像不遠處的那口淡水井,井深約4米,直徑約1米,可別小看了這口井,您看它離岸邊只不過50米,井水不是如海水有鹹味,而是甘甜爽口,是附近居民的主要水源,也是靠海最近的淡水井,據説,此井建於1920xx年,修山進由天淡水不足,主持個修山的道士便下山尋找水源,在海邊以現泉眼並打造水井,井底東南角與大海相通,打井人便用巨石將其堵住以阻止海水灌入。井壁用山上青石砌成,井水為北部山坡泉水彙集而成,離海如此之近的淡水井堪稱筆架山“一絕”。

千山導遊詞 篇2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鞍山千山旅遊!

千山,古稱千朵蓮花山。位於鞍山市東南17公里處,南臨渤海,北祖長白,總面積72平方公里,是我國重點風景名勝區。雖無五嶽的雄偉,卻有千峯之壯美,以峯秀、石俏、谷幽、廟古、鬆奇、花盛而著稱,具有景點密集、步移景異、玲瓏剔透的特色。千山屬於‘園林寺廟型風景區’,自古以來就有“無峯不齊、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千山北部景區廟宇成羣,名聲繁多,風景優美,是千山景觀的精華所在。

站在千山正門廣場,首先進入視野的是兩根‘千華寶杵chu’。“千華”是取其千年華夏之意,“杵”是佛教的一種兵器,能降妖伏魔,驅邪安邦,所以,千華寶杵又具有鎮山之意。寶杵分左右兩根,左為道教,右為佛教。

千山大門是一座大型仿古山門,正中匾額上書‘千山‘兩個大字。千山歷史悠久,曾引歷代帝王將相和文人雅士來遊覽觀賞,他們留下了許多詩詞、遊記。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將來,千山都以其秀麗多姿的景色款待八方來客。

這是鞍山道觀之首的無量觀,是道教徒在千山建立起的第一座道院。始建於1667年。無量觀為千山道教最大廟宇,共分6個建築羣,19幢建築。從山下至山巔,人文景觀星羅棋佈,有明清開發的摩崖,有前人開鑿的古洞,還有眾多的廟碑和塔體。特別是於自然景色渾然一體的殿宇,或聳立於山巔,或相倚於崖下,或半懸于山澗之上,或嵌於峭壁之中。這裏現有西閣、羅漢洞、三官殿、老君殿等建築,景點繁多,素有這樣的説法:走進無量觀,景點連成片,石、塔、鬆、洞、天處處惹人戀,欲要細觀賞,至少一天半。

西閣是無量觀最優美的建築,石牆的門額上刻有‘小蓬萊’三字,內又有一碑樓式小門樓,上額刻‘紫氣東來’四字。

祖越寺為千山五大禪林之一,殿宇與自然景色渾然一體。初建於唐代,相傳祖越從寺前經過,故名祖越寺。遊覽祖越寺,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山門”。山門又稱“三門”,即數字的3,“三”象徵佛教的“三解脱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

這裏是龍泉寺。龍泉寺始建於隋末唐初,坐北朝南,居於羣山環抱之中,是千山僧廟之中規模較大的一座。但隨着歷朝歷代的山火焚燒、山洪沖洗都已不復存在,留下來的早期建築都是明朝的建築風格,為單檐歇山式建築。黃山有迎客鬆,千山有迎賓石。俗語説:鬆迎客,文質彬彬;石迎客,實心實意。

沿石徑而上,東西兩山欲合處是一道石砌山門。古剎龍泉寺的第二道山門,走進此門也就走進了中國第一部反特故事影片《古剎鐘聲》的外景拍攝地。

後世盛傳這裏是王爾烈借館讀書之所,據此現已將其闢為“王爾烈書房”。王爾烈是遐邇聞名的遼東才子。進入書房,會看到王爾烈70大壽文武百官送給他的百壽書畫,其中有大學士紀曉嵐畫的鶴和禮部尚書劉墉寫的“壽”字。

五佛頂是北部景區最高點,為千山風景區的第二高峯。這裏流傳着“登不上五佛頂,看不盡千山景”和“山高不過仙人台,廟高不過五佛頂”的説法。五佛頂開發於明萬曆年間,由於山頂時光禿禿的山峯,其上多沙而少土,無草無木,如僧人光禿的頭,故名‘佛山頭’。

在五佛頂羣山簇擁中,有一座上闊下窄的山峯,有古城遺址,真是“山上有城,山中有峯”。山峯於古城渾然一體,這就是千山著名的古城峯。這古城的獨特魅力,會使遊人沉入到那久遠的歷史長河中,追溯那中華民族的滄桑歲月,尋求那美麗的傳説和史實,更加激勵我們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懷。

千山風景名勝區共有名勝景點380多處,我們不可能一天內游完。為了不虛此行,其他的著名景點以及一些神奇的美麗傳説,我會在下山的路上再細細道來,以便各位對千山風景名勝區有更多的瞭解!

千山導遊詞 篇3

千山,是東北的一顆璀璨地明珠,是國家4A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千山,是有着悠久地歷史和文化淵源;千山,也是歷代文人才子、英雄豪傑薈萃之地。

千山的地域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的青州北域;春秋戰國之遼東郡和漢魏之新昌、安市、遼隊、仙鄉、鶴野、鐵州……,然而,這時期之千山,是以橫山、白巖山、室韋山、千峯等名之。據《辭海》第六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20__年10月版)中“千山”詞條其釋義為①“遼寧省東南部。遼東半島主幹山峯。東北接長白山,西南止於大連市老鐵山。主要由片麻巖、花崗巖和石灰巖構成,因受長期侵蝕,大部成為波狀丘陵地。海拔500米左右,高峯有老禿頂山(1325米)、步雲山(1130米)、綿羊頂子山(1045米)等”。②遼寧省鞍山市東南。全稱千華山,為千山、華表山的合稱,簡稱千山。又稱積翠山、千朵蓮花山。屬千山山脈。海拔708米。重巒絕壁,風景秀麗,名勝古蹟頗多,其中以祖越、龍泉、大安、中會、香巖等五大禪林最負盛名。現存廟宇20座。構成山石寺廟園林融為一體的風景區。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兩宋及遼、金、元之際,是以千峯、千頂山、室韋山、華表山,乃至明清之後以積翠山、千朵蓮花山名之。統稱千山或千華山。

千山,不但是風景名勝之地,而且也是人文薈萃之地。其佛教、道教從漢魏漸入千山,千山佛教主要是密宗與華嚴、淨土等諸宗的融匯形成之毗盧派,禪宗之曹洞、臨濟兩派,唐以後進入鼎盛時期;道教主要是四大派系即:龍門、華山、蓬萊、金山派,至元明之際進入鼎盛時期。所以,千山是融佛、道兩教共處一山,因此,千山乃是全國最具特色的名山之一。

千山,也是遼東文化發祥之地。商周有箕子在遼東傳播中原文化、文明和禮儀;漢魏有管寧、邴原、華歆、太史慈、國淵、王烈諸人,管寧、邴原、王烈素以遼東三傑而著稱。這些人避戰亂在千山地區,辦學授徒,傳播文化和禮儀、文明。遼金之際,有遼東三傑之一王烈的後人王庭筠,高德裔、王寂等人也都為千山文化做出傑出的貢獻。明清之際有程啟充、陳夢雷、曹寅、曹雪芹等都是從千山地區走出的文人學者和風流名士。尤其曹雪芹的一部《紅樓夢》,譽滿天下,開中國古代小説之先河,併成為傳世佳構而譽海內外。還有諸如函可、劉廣濤、王爾烈、孫昭、裕瑞、袁鎮南、陳景元、宋作賓,乃至張學良、張海天、黃顯聲、鄧鐵梅、苗可秀等等,這些人都在為千山添光增色。

千山,以其悠久的歷史和風景名勝、風情風物,響譽海內外,並以獨特的風姿,豐厚的文化內涵和魅力,招來了四面八方大批遊人,來這裏觀光旅遊。《千山導遊詞》一書的出版,彌補了千山多年來沒有《千山導遊詞》的缺憾。無疑這本書也為來千山的遊人帶來更多的方便。遊人會從這本書得到理念上的瞭解和認識。通過《千山導遊詞》的引導、介紹,加之身入其境的實地遊覽觀光,走進千山,瞭解千山,認識千山,並會產生新的境界,新的思緒。

當然,《千山導遊詞》一書的,運用散文的筆法,結合千山風情生動、簡潔、明瞭地概述千山全貌,為遊人增添了更多的藝術遐思。《千山導遊詞》以真實的文獻史料,生動形象的文學色採,引導遊人,未入千山先?千山的那種勾魂攝魄的想象空間和審美理念,更增加了對千山的感染力。

毋庸置疑,進入千山的人文世界,自然形象帶有明顯地域色彩,千山以山水景物為中心,同時又包括依附於山水而存活的各種動植物,並涵蓋季節氣候,既可以是遊人的眼中之物,亦屬於遊人想象理念之產物,也可以運用遊人的想象、聯想手法而創造的心中之物。真是“遊遍千朵蓮花山,歸來滿眼帶芳鮮”。

概而述之,《千山導遊詞》一書既具其文獻價值、文學價值和旅遊文化價值。所以,《千山導遊詞》是一部散文作品,同時也為千山文化增色。

千山導遊詞 篇4

此處往上是一巨石峯,很似彌勒佛的石身,所以在未發現天成石佛,便認定他為石佛,但五官不清晰,四肢不全,在明朝時巡遼御史盛泰宇在此還刻上“吐符應生”四個字,這裏的吐代表自然流露,符代表信條,應生代表都會應驗而生,也可以説在此朝拜也很靈驗,此殿97年新建的毗盧殿,殿內供奉:毗盧遮那佛,他是法身佛,是體驗佛法和絕對真理的佛,佛法就像陽光一樣普照眾生,兩側為文珠菩薩和普賢菩薩,文殊修智,生騎嗇獅威猛象徵有勇有謀是文人所崇拜,普賢菩薩是修善飛賢德之意,象徵六道輪迴。

順小路而上來到王爾烈書房,它座落在龍泉寺淨瓶峯北人造平台上,為民式建築的瓦室三楹,閣前瓶峯對峙,峯尖與閣尖齊舉,閣後萬鬆簇擁。西閣始建於明朝隆慶五年(1571年),初建規模很小,只有三間茅草屋,雅稱書房,這裏是名人墨客,達官顯貴下榻,揮豪潑墨之地,此處,每逢夜闌人靜之時,瞑色四合,萬簌俱靜,孤檠相伴,紅影搖窗,燭光遠逝林間綠陰紅影,其境遇微妙幽伏枕細聽,方覺松濤隱隱,讀寥寥數語,如身臨其境。這此似人間仙景的地方。當年,王爾烈士8歲時,這年冬天帶書童來此處觀雪景,剛好趕上廟上的主持帶小沙彌們在此廟內堆雪人,堆了一個觀音像,堆好後,主持詩興大發順嘴説一上聯:“雪積觀音日照化身歸南海”,讓小徒弟們對下聯,站在此外的沙彌們都面面相對,無一人能答,站在一旁的王爾烈卻順嘴答出:“雲成羅漢,風吹漫步到西天”,主持先一愣,後笑着説:“好,你如此小的年紀,即能對出如此好的楹聯,這樣,和我到禪房一坐”,落坐後,先是閒談一陣,後老主持有意在考考他,因為他認為王爾烈對的下聯是蒙上的。所以,又出一上聯:“蝦兵蟹將龜元帥,通通鐵甲”讓王爾烈對下聯,王爾烈悄沉思後答到:“蚯短蟮長鮎嘴大,串串無鱗”,主持一聽大悦。認為此人是可造之材,所以,在主持的指點之下,從無量觀的西閣來到龍泉寺西閣,因為他早拜海城拔貢劉廣濤為師。

他從18歲在此讀書,7年後(1753)25歲的他考取鄉試拔貢。27年後(1771)考取二甲一名,入翰林院作四庫全書的編修王爾烈科考這一年,剛好是乾隆也下考場。所以當時留下一句老祖同窗的佳話。原來,大家都説乾隆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帝王,所以他也想試一下自己能在朝剛中名列第幾,所以他化裝成一書生,進入考場,可是當時被主考官一眼認出為當今聖上,這樣,初試沒有三名,讓這一書生隨意調選,這樣聖上便認為此次考試失敗。但還不能因自己的參與使全國考試取消,所以,只要有名次都在金殿上殿試,這次殿試,改變了王爾烈的一生命運,因為初試他只考中102名,上殿之後聖上出題為學道,他僅用89字,便將學問之道飛為官之道飛治國之道寫得面面俱到,乾隆龍顏大悦,破格由102名提名為第四名二甲一名,答卷內容為:學道者譬如遊山必上絕頂坐使天下高峯遠岫卷阿大澤悉新其狀豈不偉與靜觀萬物之理得吾心之悦也易動處萬物之分得吾心之樂也難是故智仁合一君子之學成學問之道,但默坐澄心體認天理則私慾還釋矣!含義説:作學問的與遊山一樣,只有會當靈絕頂,一覽眾山小,只有學問達到一定高深時,才能品評聖人學説,看到聖人的思想心中極為不平靜,好似大河奔流飛雲霧翻卷一樣,好不壯觀,作學問的人當靜下心來想寫好一篇文章很容易,這葉紙上談兵,但將文章思想拿到實踐當中去。想實現理想就很難,王大人早在200年前以提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道理。

做官也是這樣,必須得才兼備才能作一名清官,造福一方百姓,治國也一樣,你身為一國之君,白天所説的話,作的事,都要日醒吾身回意一下,白天所發生的事説過的話是否符合國情,能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只有作到這些才是一位有道名君。應了漢朝董仲舒所説的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他曾任四庫全書編修、三通館編纂,陝西道監察御史?內閣侍讀學士,大理寺少卿等職。內閣侍讀學士,是指他為嘉慶做老師,這有一句“老祖同場少祖師”佳話,當年嘉慶非常聰明,深得乾隆的偏愛,王爾烈也十分滿意他的學生。有一日,王爾烈給嘉慶留一作業,是敲木魚石,嘉慶一看,馬上反駁道老師“木魚怎能和石頭混為一談呢”?王大人説:“我不讓你和我紙上談兵,而是要你到大自然中尋找答案”,為了交上滿意答卷,嘉慶帶着僕人,在尋找了三年仍然交不了答卷,回到宮中很是煩惱,於是到乾隆那告狀,説他老師有意在刁難他,聖上想了想説你老師既然給樂出了此題,必須有他的道理,你應儘量交一份合格答卷。這可愁壞了嘉‘慶,還是老樸人經驗多,與嘉慶説,這樣找不是辦法,應該去問一下劉埔,他足智多謀,劉埔聽了這件事笑着答道,難道你們不知王爾烈是關外人嗎?在關內怎能有答案呢?這樣嘉慶由老師的陪同,在廟上主持的指點之下敲想了木魚石。所以在乾隆嘉慶年間留下的典故是“老祖同場少祖師”。在王大人七十大壽時,嘉慶別出心裁,為老師祝壽。

賜《百壽圖》屏風,由翰林院大臣為其慶壽的人百餘人,用書法、繪畫為其慶賀。競得真草飛隸篆各體共計124幅,其中有禮部尚書飛協力大學士紀曉崗的詩和所畫的仙鶴,鶴在中國人民心中像徵長壽飛吉祥之意。這首詩為:“鶴立霜林飛神骨聳秀飛性高故高飛氣清故壽飛五百年黃飛五百年元飛然物表飛望之如仙”吏部尚書飛體仁閣大學士劉士康所寫的一個壽字。頂天立地沒有屬名的壽字就是嘉慶皇帝所寫。嘉慶祝願老師福如東海常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

千山導遊詞 篇5

千山是國家首批AAAA級風景名勝區,整個景區分為“旅遊觀光區、田園度假區和温泉旅遊度假區”三大部分。其中,旅遊觀光區,由“大佛景區”、“天上天景區”、“五佛頂景區”和“百鳥園”、“仙人台國家森林公園”五個遊覽區構成,有景點400餘處。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總面積125平方公里。千山系長白山的餘脈,東臨鴨綠江,西襟遼河,東南黃海晨霧遠眺,西南渤海霞雲相照,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形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統一,而宗教文化更是千山人文景觀的主體。

千山因佛道兩教共居一山而形成了“古剎隱山林,道觀築谷間”的奇妙場景,被譽為“天成彌勒地,關東第一山”。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現在就讓我們懷着愉快的心情,走進千山,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開始我們的仙境之旅吧。

一、天上天景區

現在我們即將遊覽的是以峯奇、石奇、鬆奇而著稱的“天上天風景區”。景區全長2762米,海拔450-550米,是千山唯一一個高嶺遊覽區。景區內山峯奇峭、怪石嶙峋、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著名景點有天上天、天外天、一線天、一字天、夾扁石等100餘處。

(1)祖越寺

我們首先到達的是祖越寺。祖越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前身為靈巖寺,始於唐代。沿着曲徑通幽的小路進入祖越寺,我們可以看莊嚴肅穆的法王殿依山向陽。殿內正面供奉彌勒佛,旁邊兩側供奉四大天王,據説四大天王可以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在彌勒佛背後是保護寺院的韋陀菩薩。法王殿之後是大雄寶殿,裏面中間供奉着釋迦牟尼佛,左側是藥師佛,右側是阿彌陀佛,旁邊的屋子裏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

(2)無量觀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千山最早、最大的一座道觀--無量觀,始建於康熙六年(1667年),無量觀共分為6個建築羣,19幢建築。

“塔”是歷史的見證,是名勝的點綴,無量觀內建有玲瓏塔、許公塔、八仙塔、葛公塔、祖師塔共5座古塔。

無量觀建築中最美的當屬“西閣”,它依山而建,環境幽靜,建有觀音殿,內供奉慈航道人、眼光娘娘和子孫娘娘,殿內還有“天女散花”和“麻姑獻壽”兩幅壁畫。在慈雲殿後面的山路旁還有一處平坦的石面,擊之能發出木魚的聲音,故名“木魚石”,朋友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敲一敲、聽一聽。

接下來,我們要遊覽的就是無量觀的正殿--三官殿,此殿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殿內供奉上元賜福天官堯,中元赦罪地官舜,下元解厄水禹,在三官前方分別是赤面亡靈官和護壇土地。在三官殿東側是八仙過海,西側為瑤池金母,右側牆壁繪有堯舜和大禹治水兩幅壁畫。

接下來大家就要親身體驗一下千山“險”的樂趣了。在通往天上天的懸崖峭壁上,鑿刻出八個跨度較大的石凳,僅能容足,匍匐攀登,不容稍緩,身後就是懸崖,回首生畏,此處就是以險要著稱的“八步緊”。

“八步緊”的頂端有一條向北傾斜的夾縫,長4米,寬0.5米,高3米,這就是千山一絕--“夾扁石”。無論胖人瘦人只能側身慢慢通過,出了夾扁石就是無量觀的著名景點--“一步登天”。此處雄偉險峻,大家手握鐵環舉步一跨,便可到巨石之頂。

從一步登天登上另一部巨石,便登上了蓮花峯的絕頂--天上天,站在天上天,白雲在頭頂環繞,彷佛伸手可摘,環顧四周,千山風貌歷歷在目。

二、五佛頂景區

現在,我們要遊覽的是五佛頂景區。五佛頂,海拔554.1米,為千山景區第二高峯。首先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距封頂僅百餘米的普安觀,它的整體建築坐落在一塊東西長20米,南北寬16米的平台山,觀東、北、西三面均已石壁為屏,有“山高不過仙人台,廟高不過五佛頂”之説,是千山海拔最高的一座道觀。

(1)普安觀

普安觀,原為佛家寺廟,名西明庵,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普安觀分為東西兩殿。東殿,為關帝廟,清代單檐硬山式建築,裏面供奉忠義財神關羽,關羽兩側是藥王孫思邈和當地的保家仙黑媽媽。

西殿為老君樓,建於民國年間,系千山為數不多的二層建築,裏面供奉着道教最高天神太上老君,兩側為呂洞賓和全真教創始人丘處機。

(2)五佛頂

觀賞過普安觀,沿着台階向上走,就是五佛頂了。五佛頂開發於明萬曆年間,由於山頂山峯光禿,其上多沙少土,無草無木,猶如和尚光禿的頭,故名佛頭山。

五尊佛像是五佛頂的主要標誌,但隨着歲月流逝,五佛日趨減少。1991年,風景區重新雕鐫5尊墨玉石佛立於峯頂,使“五佛”以嶄新的面貌再返佛鄉。

三、百鳥園景區

現在,我們來到了百鳥園景區,這裏四面環上,園內百鳥齊鳴,仙鶴翔於藍天,孔雀飛於東南,讓各位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愜意,卸去都市的嘈雜和人世紛擾的疲憊。

百鳥園,全園佔地面積56000平方米,由外園和內園兩部分組成。百鳥園內擁有適宜在沼澤和水邊生活的100多種鳥類。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金雕和黑天鵝;二級保護鳥類有:白天鵝,禿鷲和鴛鴦等,此外還有珍惜的巴哈馬鳥和中美洲的“琉璃金剛”鸚鵡等。

四、大佛景區

現在我們遊覽的是千山著名的大佛景區。1993年發現的千山天成彌勒大佛對北方乃至中國佛教都具有重大影響,在大佛景區不僅有著名的天成彌勒大佛,還有與秀美自然景色互相交融的仿古建築羣。

穿過龍華門,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千佛閣。因殿內塑造了由魏晉至明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彌勒塑像1446尊,故稱千佛彌勒閣。進入閣中,迎面屹立就是莊嚴高大的佛裝彌勒,大家看右上方就是我們熟悉的大肚彌勒佛,左上方是樂山大佛。

千佛閣右側是著名的古廟--南泉庵。南泉庵地處幽谷,依山而建,正面是一堵高10餘米的高牆,牌樓狀廟門前是寬闊的40級台階,廟宇三面環山,一面高牆,共7幢建築,大雄寶殿階下並立兩株300餘年樹齡的柏樹,東西為配殿、課堂,規整優雅。

前面的廣場就是大佛廣場,修建於20xx年,大佛廣場中間佇立着由雪花石雕刻而成的立體“佛”字,高6.9米,6和9都是佛家的吉祥數字。轉過身來,看到的這尊巨大的彌勒銅佛是20xx年農曆正月七年級彌勒聖誕法會中開光的自在彌勒。

這是一尊我們熟悉的布袋彌勒法相,您看他笑口常開,注視着眾生,把快樂和吉祥送給每一個人,這個布袋叫做乾坤袋,裏面藏有百寶,取之不盡,您跟他説好了,未來佛祖一定會慷慨解囊。我們常説:“抱抱彌勒腳,諸事全都好;摸摸彌勒手,要啥啥都有;拽拽乾坤袋,升官又發財”。

繞過舍利堂,可以到後院瞻觀一下舍利塔。這座寶塔可以稱得上是目前東北地區最為精美、最為壯觀的石雕寶塔。寶塔為13檐,是寶塔級層最高者,塔基上有八角圍欄,圍欄上有釋迦摩尼的座像,象徵着八方淨土。

走進氣勢磅礴、巍峨聳立的彌勒殿,可以看到殿內供奉的四大天王和佛家護法韋陀菩薩和伽藍菩薩。彌勒殿稱得上是佛教寺院殿堂的一絕,沒有彌勒的彌勒寶殿在全國僅此一處,您不禁要問了,這彌勒寶殿怎麼沒有彌勒呢?

推開東面的窗户,遠處望去,如果您是一個有佛緣的人,就不需要別人的指點也能看出彌勒的法緣真身,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一個窗,一尊佛,窗容佛,佛入窗,設計之妙,匠心獨運。

現在大家期盼已久的天成彌勒大佛已經呈現在您的眼前,這個彌勒大佛完全自然形成,沒有一絲人工的雕琢的痕跡。據地質專家鑑定,大佛形成於距今400萬年前的古冰川時期,五官、四肢、體態經巖石風化而成。

欣賞完大佛,我們再來看看歷史悠久的龍泉寺。龍泉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中最大的一座佛寺,相傳建於唐代,龍泉寺之所以著名,還因此處風景秀麗,整個寺院奇峯環抱、古鬆成林,建築佈局與自然景色和諧相承,素有“龍泉仙境”之譽。

大雄寶殿是龍泉寺的正殿,建於明代,屬於歇山式建築,大雄寶殿內供奉代表中、東、西三方不同世界的“橫三佛”。中間一尊,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摩尼佛,左邊是東方琉璃界的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五、仙人台國家森林公園

我們即將遊覽的景區就是20xx年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的仙人台景區。在我們眼前的是積翠門,它是傳統的唐代建築風格,青磚青瓦,重檐飛翹,氣勢恢宏。

沿着彎曲的山路,我們即將遊覽的是五龍宮。千山素有“九宮、八觀、十二茅庵、五大禪林”之説,五龍宮則是九宮之首,始建於乾隆三年(1738年),為道人彭復光所創,總面積533.6平方米。

現在我們遊覽的是著名景點--太和宮,創建於嘉慶十年(1820xx年),建築面積900餘平方米,採用清代單檐硬山式建築風格,簡單古樸。太和宮分為中西兩院,中間有一個花牆月亮門,兩院相映,顯得幽靜典雅。

最後,我們抵達的就是仙人台,又名觀音峯,海拔708.3米,為千山風景區最高峯。仙人台峯石奇翹、地勢險峻,峯頭似蛇背,東北西南走向,長20餘米,寬5米,為高低不平的粗粒花崗巖體。

峯頭西端,崛起一巨大的石柱,成四稜狀,高7米,直徑約25米,向東稍北偏斜,狀如鵝頭,俗稱為鵝頭峯,在鵝頭峯西側的峭壁上,有一石砌平台,上有石拱門,有牆垣殘跡,為遼金時期觀音閣舊址。

各位朋友,千山風景區的遊覽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與合作,秀美的千山隨時歡迎大家的光臨。

千山導遊詞 篇6

千山風景區位於鞍山市東南18公里處,面積44平方公里,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華山、千頂山、千朵蓮花山,位於東經123.4度,北緯40度的遼寧省中部,聳立於遼東半島北端,距鞍山市東南17公里,總面積125平方公里。它南鄰渤海,北接長白,東依鴨綠江,西俯遼河,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以峯秀、石峭、谷幽、廟古、佛高、鬆奇、花盛而著稱,厚重的歷史宗教文化和神奇瑰麗的自然風光,古往今來一直是吸引遊人的最美的佛教聖山,有''釋道同源、皇家仙山''之美譽。

千山1982年被確定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9年確定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xx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20xx年被評為全國十佳文明風景旅遊區。被全國名山考察團的專家認定為具有厚重歷史文化、宗教文化風格的寺廟園林風景名勝區。

千山花最盛,最盛是梨花。自漢唐以來,梨花一直被視為千山一大景觀。千山擁有梨樹兩萬餘株,分佈於大小谷壑之中。每逢梨花盛開的5月,千山萬壑一片雪白,香氣襲人。''三月雪滿千山麓,五月霜凝萬數株''、''仙巖一賞繁華夢,香雪茫茫海上無'',這是千山梨花景觀的真實寫照。

千山導遊詞 篇7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千山是長白山的支脈。整個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經遼陽、海城、蓋州、岫巖,止於金州。南北綿延200多公里,縱貫整個遼東半島。自古以來就有“無峯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千山為“園林寺廟山嶽型風景區”,被譽為“東北明珠”。千山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北魏時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蹤跡,隋唐代起有了廟宇建築,到遼金已發展成遠震遼左的著名佛教勝地。“祖越”、“龍泉”、“香巖”、“中會”、“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進入千山,使千山的廟宇有了進一步的增建,發展到七寺、十二觀、九宮、十庵。千山廟宇佈局巧妙,建築宏偉。

古老而宏偉的寺廟,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優美、雅緻、幽靜的動人畫面。眾多寺廟終日香煙繚繞,鐘鼓幽鳴,一派仙人福地景象。特別是身高70米的天成彌勒大佛,自發現以來,轟動海內外,成為世界奇觀。探奇者、朝拜者絡繹不絕,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千山彌勒大佛”,每年6月的千山大佛節,將宗教活動帶入高潮,堪稱佛教之盛事。

千山人文歷史遺蹟頗多千山歷來是引起人們嚮往的名勝之地,不僅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和薛禮兵營遺址,還留下清帝康熙和乾隆遊歷的足跡和詩篇。名貫三江的關東才子清太史王爾烈,曾在千山龍泉寺讀書,至今還保留他的書房。明清時的官宦、名人也曾紛紛來遊,並題有許多匾額和詩詞讚美千山。就連《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棟亭詩抄》中,也把自己的籍貫用“千山”二字標出。

千山物產豐富。百年以上古鬆萬餘株;各類動物60餘種,特產水果10餘種,香水梨、南果梨堪稱一絕。温泉休閒娛樂勝地在風景觀光區的東北部是温泉休閒娛樂勝地,這裏温泉資源得天獨厚,地熱水資源佔鞍山地區已查明地熱水資源50%以上,目前年採水量85萬立方米。

千山導遊詞 篇8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鞍山千山旅遊!

千山,古稱千朵蓮花山。位於鞍山市東南17公里處,南臨渤海,北祖長白,總面積72平方公里,是我國重點風景名勝區。雖無五嶽的雄偉,卻有千峯之壯美,以峯秀、石俏、谷幽、廟古、鬆奇、花盛而著稱,具有景點密集、步移景異、玲瓏剔透的特色。千山屬於‘園林寺廟型風景區’,自古以來就有“無峯不齊、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千山北部景區廟宇成羣,名聲繁多,風景優美,是千山景觀的精華所在。

站在千山正門廣場,首先進入視野的是兩根‘千華寶杵chu’。“千華”是取其千年華夏之意,“杵”是佛教的一種兵器,能降妖伏魔,驅邪安邦,所以,千華寶杵又具有鎮山之意。寶杵分左右兩根,左為道教,右為佛教。

千山大門是一座大型仿古山門,正中匾額上書‘千山‘兩個大字。千山歷史悠久,曾引歷代帝王將相和文人雅士來遊覽觀賞,他們留下了許多詩詞、遊記。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將來,千山都以其秀麗多姿的景色款待八方來客。

這是鞍山道觀之首的無量觀,是道教徒在千山建立起的第一座道院。始建於1667年。無量觀為千山道教最大廟宇,共分6個建築羣,19幢建築。從山下至山巔,人文景觀星羅棋佈,有明清開發的摩崖,有前人開鑿的古洞,還有眾多的廟碑和塔體。特別是於自然景色渾然一體的殿宇,或聳立於山巔,或相倚於崖下,或半懸于山澗之上,或嵌於峭壁之中。這裏現有西閣、羅漢洞、三官殿、老君殿等建築,景點繁多,素有這樣的説法:走進無量觀,景點連成片,石、塔、鬆、洞、天處處惹人戀,欲要細觀賞,至少一天半。

西閣是無量觀最優美的建築,石牆的門額上刻有‘小蓬萊’三字,內又有一碑樓式小門樓,上額刻‘紫氣東來’四字。

祖越寺為千山五大禪林之一,殿宇與自然景色渾然一體。初建於唐代,相傳祖越從寺前經過,故名祖越寺。遊覽祖越寺,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山門”。山門又稱“三門”,即數字的3,“三”象徵佛教的“三解脱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

這裏是龍泉寺。龍泉寺始建於隋末唐初,坐北朝南,居於羣山環抱之中,是千山僧廟之中規模較大的一座。但隨着歷朝歷代的山火焚燒、山洪沖洗都已不復存在,留下來的早期建築都是明朝的建築風格,為單檐歇山式建築。黃山有迎客鬆,千山有迎賓石。俗語説:鬆迎客,文質彬彬;石迎客,實心實意。

沿石徑而上,東西兩山欲合處是一道石砌山門。古剎龍泉寺的第二道山門,走進此門也就走進了中國第一部反特故事影片《古剎鐘聲》的外景拍攝地。

後世盛傳這裏是王爾烈借館讀書之所,據此現已將其闢為“王爾烈書房”。王爾烈是遐邇聞名的遼東才子。進入書房,會看到王爾烈70大壽文武百官送給他的百壽書畫,其中有大學士紀曉嵐畫的鶴和禮部尚書劉墉寫的“壽”字。

五佛頂是北部景區最高點,為千山風景區的第二高峯。這裏流傳着“登不上五佛頂,看不盡千山景”和“山高不過仙人台,廟高不過五佛頂”的説法。五佛頂開發於明萬曆年間,由於山頂時光禿禿的山峯,其上多沙而少土,無草無木,如僧人光禿的頭,故名‘佛山頭’。

在五佛頂羣山簇擁中,有一座上闊下窄的山峯,有古城遺址,真是“山上有城,山中有峯”。山峯於古城渾然一體,這就是千山著名的古城峯。這古城的獨特魅力,會使遊人沉入到那久遠的歷史長河中,追溯那中華民族的滄桑歲月,尋求那美麗的傳説和史實,更加激勵我們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懷。

千山風景名勝區共有名勝景點380多處,我們不可能一天內游完。為了不虛此行,其他的著名景點以及一些神奇的美麗傳説,我會在下山的路上再細細道來,以便各位對千山風景名勝區有更多的瞭解!

千山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著名的千山風景名勝區觀光遊覽!

千山是國家首批AAAA級風景名勝區,整個景區分為“旅遊觀光區、田園度假區和温泉旅遊度假區”三大部分。其中,旅遊觀光區,由“大佛景區”、“天上天景區”、“五佛頂景區”和“百鳥園”、“仙人台國家森林公園”五個遊覽區構成,有景點400餘處。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總面積125平方公里。千山系長白山的餘脈,東臨鴨綠江,西襟遼河,東南黃海晨霧遠眺,西南渤海霞雲相照,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形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統一,而宗教文化更是千山人文景觀的主體。

千山因佛道兩教共居一山而形成了“古剎隱山林,道觀築谷間”的奇妙場景,被譽為“天成彌勒地,關東第一山”。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現在就讓我們懷着愉快的心情,走進千山,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開始我們的仙境之旅吧。

一、天上天景區

現在我們即將遊覽的是以峯奇、石奇、鬆奇而著稱的“天上天風景區”。景區全長2762米,海拔450-550米,是千山唯一一個高嶺遊覽區。景區內山峯奇峭、怪石嶙峋、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著名景點有天上天、天外天、一線天、一字天、夾扁石等100餘處。

(1)祖越寺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總面積125平方公里。千山系長白山的餘脈,東臨鴨綠江,西襟遼河,東南黃海晨霧遠眺,西南渤海霞雲相照,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形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統一,而宗教文化更是千山人文景觀的主體。

千山因佛道兩教共居一山而形成了“古剎隱山林,道觀築谷間”的奇妙場景,被譽為“天成彌勒地,關東第一山”。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現在就讓我們懷着愉快的心情,走進千山,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開始我們的仙境之旅吧。

一、天上天景區

現在我們即將遊覽的是以峯奇、石奇、鬆奇而著稱的“天上天風景區”。景區全長2762米,海拔450-550米,是千山唯一一個高嶺遊覽區。景區內山峯奇峭、怪石嶙峋、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著名景點有天上天、天外天、一線天、一字天、夾扁石等100餘處。

(1)祖越寺

最後,我們抵達的就是仙人台,又名觀音峯,海拔708.3米,為千山風景區最高峯。仙人台峯石奇翹、地勢險峻,峯頭似蛇背,東北西南走向,長20餘米,寬5米,為高低不平的粗粒花崗巖體。

峯頭西端,崛起一巨大的石柱,成四稜狀,高7米,直徑約25米,向東稍北偏斜,狀如鵝頭,俗稱為鵝頭峯,在鵝頭峯西側的峭壁上,有一石砌平台,上有石拱門,有牆垣殘跡,為遼金時期觀音閣舊址。

各位朋友,千山風景區的遊覽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與合作,秀美的千山隨時歡迎大家的光臨。

千山導遊詞 篇10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千山是長白山的支脈。整個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經遼陽、海城、蓋州、岫巖,止於金州。南北綿延200多公里,縱貫整個遼東半島。自古以來就有"無峯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千山為"園林寺廟山嶽型風景區",被譽為"東北明珠"。千山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早在1420xx年前北魏時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蹤跡,隋唐代起有了廟宇建築,到遼金已發展成遠震遼左的著名佛教勝地。"祖越"、"龍泉"、"香巖"、"中會"、"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進入千山,使千山的廟宇有了進一步的增建,發展到七寺、十二觀、九宮、十庵。千山廟宇佈局巧妙,建築宏偉。

古老而宏偉的寺廟,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優美、雅緻、幽靜的動人畫面。眾多寺廟終日香煙繚繞,鐘鼓幽鳴,一派仙人福地景象。特別是身高70米的天成彌勒大佛,自發現以來,轟動海內外,成為世界奇觀。探奇者、朝拜者絡繹不絕,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千山彌勒大佛",每年6月的千山大佛節,將宗教活動帶入高潮,堪稱佛教之盛事。

千山人文歷史遺蹟頗多千山歷來是引起人們嚮往的名勝之地,不僅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和薛禮兵營遺址,還留下清帝康熙和乾隆遊歷的足跡和詩篇。名貫三江的關東才子清太史王爾烈,曾在千山龍泉寺讀書,至今還保留他的書房。明清時的官宦、名人也曾紛紛來遊,並題有許多匾額和詩詞讚美千山。就連《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棟亭詩抄》中,也把自己的籍貫用"千山"二字標出。千山物產豐富。百年以上古鬆萬餘株;各類動物60餘種,特產水果10餘種,香水梨、南果梨堪稱一絕。温泉休閒娛樂勝地在風景觀光區的東北部是温泉休閒娛樂勝地,這裏温泉資源得天獨厚,地熱水資源佔鞍山地區已查明地熱水資源50%以上,目前年採水量85萬立方米。

千山導遊詞 篇11

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你們旅途辛苦了,我是錦州國旅的導遊員,我叫**大家就叫我*好了。請允許我代表國旅的全體員工誠摯地歡迎您到錦州來,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是我的心願,也是我工作努力奮鬥的目標,您在旅途中有什麼困難和要求請及時與我取得聯繫,我將盡最大的努力滿足您的要求,同時,也希望您對我的服務提出建議和批評,預祝各位在錦州完的開心,愉快,簡要的為大家介紹今天的行程安排,我們今天到筆架同風景區遊玩,坐車大約半小時的行程。

錦州市位於遼寧省西部,面積10301平方公里,相當於10個香港那麼大(香港面積1070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40平方公里,人中為296.8萬,市區人中為75 .6萬有漢,滿,蒙古,回,朝鮮26個民族。錦州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據考證,數萬年前,這裏就有人類生息繁衍,錦州最早稱徒河,據傳虞舜時就已築城。歷代給錦州留下了許多遺址,墓葬及歷史文物。錦州是歷代兵家必經的戰略要地,是明清大戰的主戰場,又是解放戰爭時期遼瀋戰役的主要戰場。錦州開發區是中國東北開發區最便捷的進出海口之一,是遼西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前沿,它規劃開發面積5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7平方公里,主要吸引各方面資金興辦面向國際市場的技術密集型工業企業,興建高級賓館,飯店,商場,別墅,遊樂中心其中筆架山風景區以其得天獨得厚的旅遊資源成為旅遊度假區,筆架山風景區位於錦州本南沿海地區,距市中心有37公里。筆架山海拔76,南北長4華里,規模顯然遜色於內地的名山,但因其危立於茫茫渤海之中,所以登臨遠眺,卻別有一番情致。若晴日,波平浪靜,金光萬道,若凌晨,煙霧迷離,赤橙黃綠,變化萬千……既久,心胸則如大海一樣坦蕩,確有“閣中開明月,窗裏發雲霧”之妙處。

景區內有大筆架山,小筆架山,天橋和海濱浴場等組成的自然風光,山上還有筆峯山門,呂祖亭,五母宮,三清閣和一線天等景點,各個景點都有美妙的神話,傳説,世代傳誦使人浮想聯翩,那麼筆架山是怎能麼形成的呢?傳説遠古時候,這裏原是一片汪洋,後來二郎神擔來兩座山放到海里,才形成大小兩座海島,也就是今天的大小筆架山。那麼,我們今天主要參觀大小筆架山,好了,我們的目的地到了,請大家下車隨我來。

大家請看,近海處有一座海島,亭亭兀立於煙波浩渺的大海之中,雲纏霧繞巍峨矗峙。因狀如筆架,故得名筆架山,每當旭日噴薄面海,筆架山身披萬道霞光,被流金閃動的大海哄託着,遠遠望去,司令員似項天立地的長毫,被誰揮動着,書萬般神奇。這奇觀,便是前人稱謂的筆峯插海,是錦州八景之中的佼佼者,清翰林院陸善林曾有詩讚成日:筆尖端端聳碧天,峯頭雨後起雲煙,插來倒影汪洋裏,海浪翻波納川。大筆架山距海岸有1600多米,天橋是連接筆架山和海岸的紐帶,所以素有“筆峯插海”天下一絕的美稱,除筆峯插海之外,錦州八景還有:石棚鬆景,紫荊朝旭,虹螺晚照,錦水回紋,湯水冬魚,淩河煙雨,古塔昏鴉,即為清初之來的錦州八景。

大家再請看,我們身長後的這兩位仙女的雕像,旁邊還注有“仙女造橋”四個大字,我想您一定會猜想這橋必然是仙女建造的。那您為什麼樣不問一下這兩位卧着,而另一位是站看的那位手裏還捧着什麼。這就要從一個迷人傳説説起:相傳,在很以前,有兩位九天仙女駕着五彩祥雲來到大,小筆架山(在大筆架東北而2.5公里處,另有一小島,名國小筆架山)的上空遊玩,俯視一看,這兒的水奇秀,立刻被吸引住了並想把陸地和海島連接起來,造福人間,於是姐姐便在大筆架山修養,妹妹在小筆架山個橋,約定在五更前把橋修好,姐姐生性剛強,不怕困難,她的滴滴汗珠落在海里,變成了一塊塊石子,終於在天亮前把橋修好了,姐姐擔心妹妹,變去看她,見修了一半就累的睡着了,因天將明,組線急忙捧了把土,灑向沒修完的一段,所以至今,大筆架山的天橋是石子的,而小筆架山的天橋一半是土堆的。當然這是傳説,不是為據,但人們還是為了紀念姐妹兩個人,為她們雕刻了門像,根據這個傳説,所以站着的就是勤勞的姐姐,卧着的一個當然是貪睡的妹妹,好了,我現在告訴大家,天橋的真正建造者是海浪,它是由海浪的衝擊而成的自然通道,它隨潮水的漲落時隱時現,是潮汐運動的結果,海水漲潮的週期大約為二十四小時五十分鐘,此間,海水漲落兩次,大家再看,雕像不遠處的那口淡水井,井深約4米,直徑約1米,可別小看了這口井,您看它離岸邊只不過50米,井水不是如海水有鹹味,而是甘甜爽口,是附近居民的主要水源,也是靠海最近的淡水井,據説,此井建於1920xx年,修山進由天淡水不足,主持個修山的道士便下山尋找水源,在海邊以現泉眼並打造水井,井底東南角與大海相通,打井人便用巨石將其堵住以阻止海水灌入。井壁用山上青石砌成,井水為北部山坡泉水彙集而成,離海如此之近的淡水井堪稱筆架山“一絕”。

千山導遊詞 篇12

在千山無量觀的廟宇中,有一座高大的觀音殿。這觀音殿修在山腳下,大殿旁邊,有一個天然石洞,後經人工鑿修,成為一個穿山洞。洞裏塑着十八羅漢,’稱為羅漢洞。無量觀明明是個道院,怎麼供奉起佛家的菩薩和羅漢來了呢?説來這裏有一段有趣的傳説。 相傳,在無量觀建觀前,這一帶是祖越寺的地產,羅漢洞當然也是祖越寺的了。但當時這個洞並不是穿山洞,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天然石洞,洞裏供奉着十八羅漢拜觀音的塑像。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天,一個叫劉太琳的道土雲遊到此,一眼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他找到祖越寺的長老和尚,商量要買下這塊地。祖越寺的老和尚當然不願意有人破壞他的風水夕奪他的進財之路,任劉太琳出多大價錢也不賣。劉太琳只好去找一個在當地做官的俗家師弟,最後依仗師弟的權勢,硬是買下了這塊地方。要説劉太琳倒真有些眼力,無量觀建成後,果然香火一天比一天旺盛,觀裏排場也一天比一天氣派。這樣一來,無量觀的小道土們也就愈發不把祖越寺放在眼裏,不願再供奉羅漢洞裏的菩薩和羅漢了,沒事兒峨在劉太琳的耳邊嘀嘀咕咕。劉太琳眼量大肚量也大,聽到這些常常是一笑了之。

再説祖越寺,一塊風水寶地被劉太琳強買去了,香火也被搶去不少,自然怨恨在心。因此兩家雖是近鄰,卻不免經常明爭暗鬥。這一天,無量觀的道士路經祖越寺,見山門前立了兩塊石碑,一塊上面刻着“天花亂墜”,另一塊刻的是“地湧金蓮”。大家左猜右想,誰也説不清楚是什麼意思。正在這時,走出幾個小和尚,見此情景,便藉機講了起來。説是在祖越寺建寺之初,有一位佛家大師到此訓:經説法,那佛法真是高深啊,直講得空中天花如雨,講得地下金蓮盛開,觀音大士現了金身,十八羅漢趕來參拜,這位高僧從此名揚四海,終於修成正果。祖越寺就在這位高僧誦經的山洞中,塑起了十八羅漢拜觀音像。這一番話説得無量觀的小道士們目瞪口呆,想鬥鬥嘴又什麼也説不出來。回觀後,越想越不是滋味,左商量右核計,終於想出一條妙計,當下乘着月色偷偷摸進了羅漢洞,砸下了觀音菩薩的泥頭,換上了真武大帝的腦袋,這樣,一來,佛家的十八羅漢就拜伏在道家真武大帝的腳下了,小道士們甭提多開心了。 第二天一早,這事兒就被無量觀的祖師劉太琳知道了,他馬上讓人關閉山門,誰也不許把這個事兒聲張出去。可是哪有不透風的牆,終於有一天,祖越寺長老帶着一大羣大小和尚氣勢洶洶地來到無量觀,準備大鬧一場。不料一進無量觀,便都呆住了,原來西閣院中新建了一座大殿,工匠們正在殿內塑造觀音菩薩金身呢。再看羅漢洞,中間的佛像撤掉了,變成了穿山洞,洞內兩側的十八羅漢像重塑一新。這時劉太琳相師走上前來,笑着對長老和尚説:“山洞狹小,不是菩薩所居之處,現在特意建起大殿,請菩薩坐上正位。佛法無邊,小觀如同寶寺亂墜的天花,怎敢不敬佛祖。”長老和尚看出劉太琳的一片苦心,很受感動,連忙接着説:“道法無量,小寺當是貴觀地下湧出的金蓮。”説完和劉太琳大笑起來。幾年的仇恨至此完結了。劉太琳和長老和尚一起商量,在羅漢洞口壁上刻上了“釋道同源”四個字。從此以後,兩家和睦相處一直到現在。

千山導遊詞 篇13

千山是國家首批AAAA級風景名勝區,整個景區分為“旅遊觀光區、田園度假區和温泉旅遊度假區”三大部分。其中,旅遊觀光區,由“大佛景區”、“天上天景區”、“五佛頂景區”和“百鳥園”、“仙人台國家森林公園”五個遊覽區構成,有景點400餘處。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總面積125平方公里。千山系長白山的餘脈,東臨鴨綠江,西襟遼河,東南黃海晨霧遠眺,西南渤海霞雲相照,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形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統一,而宗教文化更是千山人文景觀的主體。

千山因佛道兩教共居一山而形成了“古剎隱山林,道觀築谷間”的奇妙場景,被譽為“天成彌勒地,關東第一山”。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現在就讓我們懷着愉快的心情,走進千山,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開始我們的仙境之旅吧。

一、天上天景區

現在我們即將遊覽的是以峯奇、石奇、鬆奇而著稱的“天上天風景區”。景區全長2762米,海拔450-550米,是千山唯一一個高嶺遊覽區。景區內山峯奇峭、怪石嶙峋、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著名景點有天上天、天外天、一線天、一字天、夾扁石等100餘處。

(1)祖越寺

我們首先到達的是祖越寺。祖越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前身為靈巖寺,始於唐代。沿着曲徑通幽的小路進入祖越寺,我們可以看莊嚴肅穆的法王殿依山向陽。殿內正面供奉彌勒佛,旁邊兩側供奉四大天王,據説四大天王可以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在彌勒佛背後是保護寺院的韋陀菩薩。法王殿之後是大雄寶殿,裏面中間供奉着釋迦牟尼佛,左側是藥師佛,右側是阿彌陀佛,旁邊的屋子裏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

(2)無量觀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千山最早、最大的一座道觀--無量觀,始建於康熙六年(1667年),無量觀共分為6個建築羣,19幢建築。

“塔”是歷史的見證,是名勝的點綴,無量觀內建有玲瓏塔、許公塔、八仙塔、葛公塔、祖師塔共5座古塔。

無量觀建築中最美的當屬“西閣”,它依山而建,環境幽靜,建有觀音殿,內供奉慈航道人、眼光娘娘和子孫娘娘,殿內還有“天女散花”和“麻姑獻壽”兩幅壁畫。在慈雲殿後面的山路旁還有一處平坦的石面,擊之能發出木魚的聲音,故名“木魚石”,朋友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敲一敲、聽一聽。

接下來,我們要遊覽的就是無量觀的正殿--三官殿,此殿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殿內供奉上元賜福天官堯,中元赦罪地官舜,下元解厄水禹,在三官前方分別是赤面亡靈官和護壇土地。在三官殿東側是八仙過海,西側為瑤池金母,右側牆壁繪有堯舜和大禹治水兩幅壁畫。

接下來大家就要親身體驗一下千山“險”的樂趣了。在通往天上天的懸崖峭壁上,鑿刻出八個跨度較大的石凳,僅能容足,匍匐攀登,不容稍緩,身後就是懸崖,回首生畏,此處就是以險要著稱的“八步緊”。

“八步緊”的頂端有一條向北傾斜的夾縫,長4米,寬0.5米,高3米,這就是千山一絕--“夾扁石”。無論胖人瘦人只能側身慢慢通過,出了夾扁石就是無量觀的著名景點--“一步登天”。此處雄偉險峻,大家手握鐵環舉步一跨,便可到巨石之頂。

從一步登天登上另一部巨石,便登上了蓮花峯的絕頂--天上天,站在天上天,白雲在頭頂環繞,彷佛伸手可摘,環顧四周,千山風貌歷歷在目。

二、五佛頂景區

現在,我們要遊覽的是五佛頂景區。五佛頂,海拔554.1米,為千山景區第二高峯。首先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距封頂僅百餘米的普安觀,它的整體建築坐落在一塊東西長20米,南北寬16米的平台山,觀東、北、西三面均已石壁為屏,有“山高不過仙人台,廟高不過五佛頂”之説,是千山海拔最高的一座道觀。

(1)普安觀

普安觀,原為佛家寺廟,名西明庵,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普安觀分為東西兩殿。東殿,為關帝廟,清代單檐硬山式建築,裏面供奉忠義財神關羽,關羽兩側是藥王孫思邈和當地的保家仙黑媽媽。

西殿為老君樓,建於民國年間,系千山為數不多的二層建築,裏面供奉着道教最高天神太上老君,兩側為呂洞賓和全真教創始人丘處機。

(2)五佛頂

觀賞過普安觀,沿着台階向上走,就是五佛頂了。五佛頂開發於明萬曆年間,由於山頂山峯光禿,其上多沙少土,無草無木,猶如和尚光禿的頭,故名佛頭山。

五尊佛像是五佛頂的主要標誌,但隨着歲月流逝,五佛日趨減少。1991年,風景區重新雕鐫5尊墨玉石佛立於峯頂,使“五佛”以嶄新的面貌再返佛鄉。

三、百鳥園景區

現在,我們來到了百鳥園景區,這裏四面環上,園內百鳥齊鳴,仙鶴翔於藍天,孔雀飛於東南,讓各位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愜意,卸去都市的嘈雜和人世紛擾的疲憊。

百鳥園,全園佔地面積56000平方米,由外園和內園兩部分組成。百鳥園內擁有適宜在沼澤和水邊生活的100多種鳥類。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金雕和黑天鵝;二級保護鳥類有:白天鵝,禿鷲和鴛鴦等,此外還有珍惜的巴哈馬鳥和中美洲的“琉璃金剛”鸚鵡等。

四、大佛景區

現在我們遊覽的是千山著名的大佛景區。1993年發現的千山天成彌勒大佛對北方乃至中國佛教都具有重大影響,在大佛景區不僅有著名的天成彌勒大佛,還有與秀美自然景色互相交融的仿古建築羣。

穿過龍華門,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千佛閣。因殿內塑造了由魏晉至明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彌勒塑像1446尊,故稱千佛彌勒閣。進入閣中,迎面屹立就是莊嚴高大的佛裝彌勒,大家看右上方就是我們熟悉的大肚彌勒佛,左上方是樂山大佛。

千佛閣右側是著名的古廟--南泉庵。南泉庵地處幽谷,依山而建,正面是一堵高10餘米的高牆,牌樓狀廟門前是寬闊的40級台階,廟宇三面環山,一面高牆,共7幢建築,大雄寶殿階下並立兩株300餘年樹齡的柏樹,東西為配殿、課堂,規整優雅。

前面的廣場就是大佛廣場,修建於20__年,大佛廣場中間佇立着由雪花石雕刻而成的立體“佛”字,高6.9米,6和9都是佛家的吉祥數字。轉過身來,看到的這尊巨大的彌勒銅佛是20__年農曆正月七年級彌勒聖誕法會中開光的自在彌勒。

這是一尊我們熟悉的布袋彌勒法相,您看他笑口常開,注視着眾生,把快樂和吉祥送給每一個人,這個布袋叫做乾坤袋,裏面藏有百寶,取之不盡,您跟他説好了,未來佛祖一定會慷慨解囊。我們常説:“抱抱彌勒腳,諸事全都好;摸摸彌勒手,要啥啥都有;拽拽乾坤袋,升官又發財”。

繞過舍利堂,可以到後院瞻觀一下舍利塔。這座寶塔可以稱得上是目前東北地區最為精美、最為壯觀的石雕寶塔。寶塔為13檐,是寶塔級層最高者,塔基上有八角圍欄,圍欄上有釋迦摩尼的座像,象徵着八方淨土。

走進氣勢磅礴、巍峨聳立的彌勒殿,可以看到殿內供奉的四大天王和佛家護法韋陀菩薩和伽藍菩薩。彌勒殿稱得上是佛教寺院殿堂的一絕,沒有彌勒的彌勒寶殿在全國僅此一處,您不禁要問了,這彌勒寶殿怎麼沒有彌勒呢?

推開東面的窗户,遠處望去,如果您是一個有佛緣的人,就不需要別人的指點也能看出彌勒的法緣真身,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一個窗,一尊佛,窗容佛,佛入窗,設計之妙,匠心獨運。

現在大家期盼已久的天成彌勒大佛已經呈現在您的眼前,這個彌勒大佛完全自然形成,沒有一絲人工的雕琢的痕跡。據地質專家鑑定,大佛形成於距今400萬年前的古冰川時期,五官、四肢、體態經巖石風化而成。

欣賞完大佛,我們再來看看歷史悠久的龍泉寺。龍泉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中最大的一座佛寺,相傳建於唐代,龍泉寺之所以著名,還因此處風景秀麗,整個寺院奇峯環抱、古鬆成林,建築佈局與自然景色和諧相承,素有“龍泉仙境”之譽。

大雄寶殿是龍泉寺的正殿,建於明代,屬於歇山式建築,大雄寶殿內供奉代表中、東、西三方不同世界的“橫三佛”。中間一尊,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摩尼佛,左邊是東方琉璃界的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五、仙人台國家森林公園

我們即將遊覽的景區就是20__年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的仙人台景區。在我們眼前的是積翠門,它是傳統的唐代建築風格,青磚青瓦,重檐飛翹,氣勢恢宏。

沿着彎曲的山路,我們即將遊覽的是五龍宮。千山素有“九宮、八觀、十二茅庵、五大禪林”之説,五龍宮則是九宮之首,始建於乾隆三年(1738年),為道人彭復光所創,總面積533.6平方米。

現在我們遊覽的是著名景點--太和宮,創建於嘉慶十年(1805年),建築面積900餘平方米,採用清代單檐硬山式建築風格,簡單古樸。太和宮分為中西兩院,中間有一個花牆月亮門,兩院相映,顯得幽靜典雅。

最後,我們抵達的就是仙人台,又名觀音峯,海拔708.3米,為千山風景區最高峯。仙人台峯石奇翹、地勢險峻,峯頭似蛇背,東北西南走向,長20餘米,寬5米,為高低不平的粗粒花崗巖體。

峯頭西端,崛起一巨大的石柱,成四稜狀,高7米,直徑約25米,向東稍北偏斜,狀如鵝頭,俗稱為鵝頭峯,在鵝頭峯西側的峭壁上,有一石砌平台,上有石拱門,有牆垣殘跡,為遼金時期觀音閣舊址。

各位朋友,千山風景區的遊覽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與合作,秀美的千山隨時歡迎大家的光臨。

千山導遊詞 篇14

千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里處,總面積44平方公里,素有“東北明珠”之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它南臨渤海,北接長白山,羣峯拔地,萬笏朝天,以峯秀、石峭、谷幽、廟古、佛高、鬆奇、花盛而著稱,具有景點密集、步移景異、玲瓏剔透的特色。

千山為長白山支脈,主峯高708.3米,總面積72平方公里。山峯總數為999座,其數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積翠山”、“千華山”、“千頂山”、“千朵蓮花山”,千山“無峯不奇,無石不峭,無廟不古,無處不幽”。古往今來,一直是吸引眾多遊人的人間勝境。

千山,以奇峯、巖鬆、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按自然地形劃分為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四個景區。包括20個小景區和228處風景點,分佈在幾條溝谷內。景色秀麗,四季各異,是集寺廟、園林於一山的風景旅遊勝地。盛夏時節,這裏氣候極為涼爽,空氣特別清新,到千山避暑度假絕對是您的明智選擇。

千山,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天梨花遍谷山花滿壑;夏天重巒疊翠,鬱鬱葱葱;秋天漫山紅葉,落霞飛虹;冬天銀裝素裹,雪浪連綿。美景佳境終年紛呈,吸引遊人流連忘返。

千山不僅以其秀麗風姿吸引眾多遊客,更適於痴迷於自然山光水色、松青花豔的攝影愛好者一年四季從事創作。5月的千山,到處是盛開的梨花,嫩綠叢中,花香襲來沁人心脾。6月初夏的千山,松濤陣陣,樹影婆娑,似在上演着綠色的圓舞曲,給人以和諧、優美的感覺。金秋十月,藍天白雲下,漫山遍野處處金黃,觸目皆是染霜紅葉,是攝影採擷收穫的黃金季節。12月的千山到處是銀裝素裹。風雪中,松柏更加挺拔,山勢尤為峻奇。難得的冷峻壯美,更會使攝影創作美不勝收。

千山是中國著名旅遊景點之一,原名千朵蓮花山。適合喜歡爬山等户外運動愛好者,每年的梨花開花及雪後之景都會讓人流連忘返。山路或蜿蜒陡峭,或婉轉曲折,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旅遊勝地。

千山,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統一,而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觀的主體。“臨山已諦金鐘響,入廟先聞玉爐香”。千山有寺、觀、宮、廟、庵等20餘處,宛如一顆顆閃光的寶石,鑲嵌在奇峯秀谷之中,使古老的千山更加迷人。這些古老而宏偉的寺廟,有的高聳於險峯之上;有的依偎於羣山環抱之中;有的坐落在向陽坡上;有的隱蔽在古鬆怪石之陰,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優美、雅緻、幽靜的動人畫面。正如清初鎮國公愛新覺羅高塞在詩中描寫的那樣:“梵宇起中天,香巖響碧泉。虛堂清曉露,幽壑靜鳴蟬。恣引螺峯翠,鬆含像巔煙。寺以峯為屏,山借寺為顯。”除廟宇外,還有無數洞、塔、亭、碑也是千山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千山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著名的千山風景名勝區觀光遊覽!

千山是國家首批AAAA級風景名勝區,整個景區分為“旅遊觀光區、田園度假區和温泉旅遊度假區”三大部分。其中,旅遊觀光區,由“大佛景區”、“天上天景區”、“五佛頂景區”和“百鳥園”、“仙人台國家森林公園”五個遊覽區構成,有景點400餘處。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總面積125平方公里。千山系長白山的餘脈,東臨鴨綠江,西襟遼河,東南黃海晨霧遠眺,西南渤海霞雲相照,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形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統一,而宗教文化更是千山人文景觀的主體。

千山因佛道兩教共居一山而形成了“古剎隱山林,道觀築谷間”的奇妙場景,被譽為“天成彌勒地,關東第一山”。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現在就讓我們懷着愉快的心情,走進千山,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開始我們的仙境之旅吧。

一、天上天景區

現在我們即將遊覽的是以峯奇、石奇、鬆奇而著稱的“天上天風景區”。景區全長2762米,海拔450-550米,是千山唯一一個高嶺遊覽區。景區內山峯奇峭、怪石嶙峋、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著名景點有天上天、天外天、一線天、一字天、夾扁石等100餘處。

(1)祖越寺

我們首先到達的是祖越寺。祖越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前身為靈巖寺,始於唐代。沿着曲徑通幽的小路進入祖越寺,我們可以看莊嚴肅穆的法王殿依山向陽。殿內正面供奉彌勒佛,旁邊兩側供奉四大天王,據説四大天王可以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在彌勒佛背後是保護寺院的韋陀菩薩。法王殿之後是大雄寶殿,裏面中間供奉着釋迦牟尼佛,左側是藥師佛,右側是阿彌陀佛,旁邊的屋子裏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

(2)無量觀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千山最早、最大的一座道觀--無量觀,始建於康熙六年(1667年),無量觀共分為6個建築羣,19幢建築。

“塔”是歷史的見證,是名勝的點綴,無量觀內建有玲瓏塔、許公塔、八仙塔、葛公塔、祖師塔共5座古塔。

無量觀建築中最美的當屬“西閣”,它依山而建,環境幽靜,建有觀音殿,內供奉慈航道人、眼光娘娘和子孫娘娘,殿內還有“天女散花”和“麻姑獻壽”兩幅壁畫。在慈雲殿後面的山路旁還有一處平坦的石面,擊之能發出木魚的聲音,故名“木魚石”,朋友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敲一敲、聽一聽。

接下來,我們要遊覽的就是無量觀的正殿--三官殿,此殿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殿內供奉上元賜福天官堯,中元赦罪地官舜,下元解厄水禹,在三官前方分別是赤面亡靈官和護壇土地。在三官殿東側是八仙過海,西側為瑤池金母,右側牆壁繪有堯舜和大禹治水兩幅壁畫。

接下來大家就要親身體驗一下千山“險”的樂趣了。在通往天上天的懸崖峭壁上,鑿刻出八個跨度較大的石凳,僅能容足,匍匐攀登,不容稍緩,身後就是懸崖,回首生畏,此處就是以險要著稱的“八步緊”。

“八步緊”的頂端有一條向北傾斜的夾縫,長4米,寬0.5米,高3米,這就是千山一絕--“夾扁石”。無論胖人瘦人只能側身慢慢通過,出了夾扁石就是無量觀的著名景點--“一步登天”。此處雄偉險峻,大家手握鐵環舉步一跨,便可到巨石之頂。

從一步登天登上另一部巨石,便登上了蓮花峯的絕頂--天上天,站在天上天,白雲在頭頂環繞,彷佛伸手可摘,環顧四周,千山風貌歷歷在目。

二、五佛頂景區

現在,我們要遊覽的是五佛頂景區。五佛頂,海拔554.1米,為千山景區第二高峯。首先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距封頂僅百餘米的普安觀,它的整體建築坐落在一塊東西長20米,南北寬16米的平台山,觀東、北、西三面均已石壁為屏,有“山高不過仙人台,廟高不過五佛頂”之説,是千山海拔最高的一座道觀。

(1)普安觀

普安觀,原為佛家寺廟,名西明庵,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普安觀分為東西兩殿。東殿,為關帝廟,清代單檐硬山式建築,裏面供奉忠義財神關羽,關羽兩側是藥王孫思邈和當地的保家仙黑媽媽。

西殿為老君樓,建於民國年間,系千山為數不多的二層建築,裏面供奉着道教最高天神太上老君,兩側為呂洞賓和全真教創始人丘處機。

(2)五佛頂

觀賞過普安觀,沿着台階向上走,就是五佛頂了。五佛頂開發於明萬曆年間,由於山頂山峯光禿,其上多沙少土,無草無木,猶如和尚光禿的頭,故名佛頭山。

五尊佛像是五佛頂的主要標誌,但隨着歲月流逝,五佛日趨減少。1991年,風景區重新雕鐫5尊墨玉石佛立於峯頂,使“五佛”以嶄新的面貌再返佛鄉。

三、百鳥園景區

現在,我們來到了百鳥園景區,這裏四面環上,園內百鳥齊鳴,仙鶴翔於藍天,孔雀飛於東南,讓各位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愜意,卸去都市的嘈雜和人世紛擾的疲憊。

百鳥園,全園佔地面積56000平方米,由外園和內園兩部分組成。百鳥園內擁有適宜在沼澤和水邊生活的100多種鳥類。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金雕和黑天鵝;二級保護鳥類有:白天鵝,禿鷲和鴛鴦等,此外還有珍惜的巴哈馬鳥和中美洲的“琉璃金剛”鸚鵡等。

四、大佛景區

現在我們遊覽的是千山著名的大佛景區。1993年發現的千山天成彌勒大佛對北方乃至中國佛教都具有重大影響,在大佛景區不僅有著名的天成彌勒大佛,還有與秀美自然景色互相交融的仿古建築羣。

穿過龍華門,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千佛閣。因殿內塑造了由魏晉至明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彌勒塑像1446尊,故稱千佛彌勒閣。進入閣中,迎面屹立就是莊嚴高大的佛裝彌勒,大家看右上方就是我們熟悉的大肚彌勒佛,左上方是樂山大佛。

千佛閣右側是著名的古廟--南泉庵。南泉庵地處幽谷,依山而建,正面是一堵高10餘米的高牆,牌樓狀廟門前是寬闊的40級台階,廟宇三面環山,一面高牆,共7幢建築,大雄寶殿階下並立兩株300餘年樹齡的柏樹,東西為配殿、課堂,規整優雅。

前面的廣場就是大佛廣場,修建於20xx年,大佛廣場中間佇立着由雪花石雕刻而成的立體“佛”字,高6.9米,6和9都是佛家的吉祥數字。轉過身來,看到的這尊巨大的彌勒銅佛是20xx年農曆正月七年級彌勒聖誕法會中開光的自在彌勒。

這是一尊我們熟悉的布袋彌勒法相,您看他笑口常開,注視着眾生,把快樂和吉祥送給每一個人,這個布袋叫做乾坤袋,裏面藏有百寶,取之不盡,您跟他説好了,未來佛祖一定會慷慨解囊。我們常説:“抱抱彌勒腳,諸事全都好;摸摸彌勒手,要啥啥都有;拽拽乾坤袋,升官又發財”。

繞過舍利堂,可以到後院瞻觀一下舍利塔。這座寶塔可以稱得上是目前東北地區最為精美、最為壯觀的石雕寶塔。寶塔為13檐,是寶塔級層最高者,塔基上有八角圍欄,圍欄上有釋迦摩尼的座像,象徵着八方淨土。

走進氣勢磅礴、巍峨聳立的彌勒殿,可以看到殿內供奉的四大天王和佛家護法韋陀菩薩和伽藍菩薩。彌勒殿稱得上是佛教寺院殿堂的一絕,沒有彌勒的彌勒寶殿在全國僅此一處,您不禁要問了,這彌勒寶殿怎麼沒有彌勒呢?

推開東面的窗户,遠處望去,如果您是一個有佛緣的人,就不需要別人的指點也能看出彌勒的法緣真身,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一個窗,一尊佛,窗容佛,佛入窗,設計之妙,匠心獨運。

現在大家期盼已久的天成彌勒大佛已經呈現在您的眼前,這個彌勒大佛完全自然形成,沒有一絲人工的雕琢的痕跡。據地質專家鑑定,大佛形成於距今400萬年前的古冰川時期,五官、四肢、體態經巖石風化而成。

欣賞完大佛,我們再來看看歷史悠久的龍泉寺。龍泉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中最大的一座佛寺,相傳建於唐代,龍泉寺之所以著名,還因此處風景秀麗,整個寺院奇峯環抱、古鬆成林,建築佈局與自然景色和諧相承,素有“龍泉仙境”之譽。

大雄寶殿是龍泉寺的正殿,建於明代,屬於歇山式建築,大雄寶殿內供奉代表中、東、西三方不同世界的“橫三佛”。中間一尊,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摩尼佛,左邊是東方琉璃界的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五、仙人台國家森林公園

我們即將遊覽的景區就是20xx年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的仙人台景區。在我們眼前的是積翠門,它是傳統的唐代建築風格,青磚青瓦,重檐飛翹,氣勢恢宏。

沿着彎曲的山路,我們即將遊覽的是五龍宮。千山素有“九宮、八觀、十二茅庵、五大禪林”之説,五龍宮則是九宮之首,始建於乾隆三年(1738年),為道人彭復光所創,總面積533.6平方米。

現在我們遊覽的是著名景點--太和宮,創建於嘉慶十年(1820xx年),建築面積900餘平方米,採用清代單檐硬山式建築風格,簡單古樸。太和宮分為中西兩院,中間有一個花牆月亮門,兩院相映,顯得幽靜典雅。

最後,我們抵達的就是仙人台,又名觀音峯,海拔708.3米,為千山風景區最高峯。仙人台峯石奇翹、地勢險峻,峯頭似蛇背,東北西南走向,長20餘米,寬5米,為高低不平的粗粒花崗巖體。

峯頭西端,崛起一巨大的石柱,成四稜狀,高7米,直徑約25米,向東稍北偏斜,狀如鵝頭,俗稱為鵝頭峯,在鵝頭峯西側的峭壁上,有一石砌平台,上有石拱門,有牆垣殘跡,為遼金時期觀音閣舊址。

各位朋友,千山風景區的遊覽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與合作,秀美的千山隨時歡迎大家的光臨。

標籤: 導遊詞 千山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3pgzm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