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吉林導遊詞 >

吉林導遊歡迎詞大全精選

吉林導遊歡迎詞大全精選

吉林導遊詞不會寫怎麼辦?不妨看看小編整理的一些導遊詞,歡迎閲讀借鑑,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吉林導遊歡迎詞大全精選

吉林好太王碑導遊詞

大家好:

我們眼前的這塊巨大的石碑就是著名的好太王碑。

好太王碑是高句麗第十九代王好太王的紀功碑,位於集安市東部4公里。好太王姓高名安,於東晉時期公元391年18歲時繼承王位,卒於公元420xx年,在位20xx年。

好太王碑以其生動的描述,記載了高句麗的形成與發展,是研究高句麗歷史的最珍貴的碑刻資料。好太王時期,高句麗繁榮強大,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其子長壽王於公元420xx年安葬好太王時,在太王陵北360米處立起這座大碑,至今已經矗立了1590多年。

碑文內容大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敍述了關於高句麗起源的建國的神話傳説。碑文記載:“惟昔始祖,鄒牟王之創基也,出自北夫餘,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生而有聖德。命架,巡幸南下……,於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據此,多數學者認為高句麗始祖鄒牟王出自北夫餘,南下至渾江流域的卒本川,建立高句麗政權。

第二部分記錄了好太王一生東征西站、廣開土境的戰事活動。 碑文中主要記述了對百濟和倭寇的征戰和對新羅的救援。公元396年,好太王親率大軍打敗倭寇,征服百濟,奪百濟64城,1400多個村子。

第三部分銘刻了好太王的守墓煙户,即看墓人家。其中“國煙”30家,“看煙”300家,“國煙”與“看煙”的區別在於,“國煙”來自於城民,“看煙”來自於谷民,“國煙”身份比 “看煙”高,一户“國煙”可以領10户“看煙”。

好太王碑由一整塊天然角碩凝灰巖稍加修琢而成,呈方柱形。石料多見於集安一帶的鴨綠江邊。這種取自天然且保持原石模樣的石碑,在我國碑刻歷史上少見。碑文為漢字隸書,每字大小為9~10釐米,筆劃工整,字體端莊。碑高6.39米,幅寬1.34~2米不等,四面環刻碑文,共44行,每行41字,除去行文和碑石缺損空刻,共1775字,因裂隙和剝落損失,現存1590字左右,可基本識度。

好太王碑建成20xx年後,高句麗遷都平壤,高句麗政權滅亡後,好太王碑就也漸漸淹沒在荒煙蔓草之中了。直到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懷仁縣一個叫關月山的人發現了此碑,並手拓數字贈與文友。1878~1879年,為了除掉碑上的青苔以便識度,當地人初天富奉縣官之命,塗馬糞火焚,略使碑之局部出現裂隙。

好太王碑被發現以後,總體上一直得到有效保護。1920xx年,集安縣工商界人士自籌資金,修建碑亭。1961年好太王碑被國務院公佈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國家撥款修建新碑亭,著名考古學家夏鼐為其題詞。20xx年,為了加強對其保護,又在碑亭周圍安裝了玻璃護牆。

好太王碑是研究高句麗形成與發展歷史的重要文物,也是我國碑刻藝術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後,有“海東第一古碑”美譽的好太王碑正以其蓬勃雄姿迎接海內外旅遊者。

吉林地接導遊詞

吉林市地處東北腹地長白山脈,向鬆嫩平原過渡地帶的松花江畔,三面臨水、四周環山。東經125″40′~127″56′,北緯42″31′~44″40′。東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西臨長春市、四平市,北與黑龍江省接壤,南與渾江市、通化市毗鄰。總面積2712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3745平方公里,永吉縣2624平方公里,舒蘭市4600平方公里,磐石市3960平方公里,蛟河市6050平方公里,樺甸市6250平方公里。

吉林市有"遠迎長白,近繞松花"的形勢。由於不同時期的大地構造運動,以及江河 的侵蝕、剝蝕和堆 積,形成了中山山區--低山丘陵區--峽谷湖泊區--河谷平原區的地貌,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的地理景觀。

吉林市現轄昌邑、船營、龍潭、豐滿4個區,永吉1個縣和舒蘭、磐石、蛟河、樺甸4個縣級市。20xx年末,全市總人口431.4萬人。

吉林市原名“吉林烏拉”,為滿語地名,意為沿江的城池。因明清兩代為固戍邊,抵禦外侵,在此設廠造船,又稱“船廠”。殷周時代,這裏已有氏族部落。秦代以前,居住着滿族祖先“肅慎人”。漢稱挹婁,北魏稱勿吉,隋改稱靺鞨。遼代,為遼東京道所轄。後改稱女真。1120xx年,女真人建立金國,滅遼後,吉林為金國領地。明朝,隸屬海西女真烏拉部統轄,為“烏拉國”。明萬曆四十一年,吉林歸屬努爾哈赤統治,成為後金領地。清康熙十年(1671年),寧古塔副都統安珠瑚奉命率軍,籌建吉林城。康熙十五年(1676 年),清政府調寧古塔將軍巴海移駐吉林城,吉林遂成清政府統轄松花江、烏蘇里江、黑龍江等流域的重鎮,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康熙皇帝於1674年東巡吉林時,巡視水師營後,揮筆作詩,名曰 《松花江放船歌》。因其中有“連檣接艦屯江城”的詩句,故吉林市素有“北國江城”之稱。清雍正五年(1720xx年),置永吉州,州治吉林。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永吉州為吉林廳。清光緒七年(1881年),吉 林廳升為吉林直隸廳,次年又升為吉林府。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3月10日,吉林省政府從延吉市遷至吉林市,3月23日,成立吉林市人民政府。1954年9月,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遷往長春市。

具有鮮明山水風光特色和深厚歷史文化底藴的吉林市,旅遊資源豐富,旅遊發展空間廣闊。松花江低迴慢轉,呈S型穿過市區。環繞的羣山和迴轉的江水,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吉林市是一座有3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199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吉林長春電影製片廠導遊詞

大家好!我是導遊員……

非常歡迎大家來到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參觀。在參觀期間有兩個小小的要求:第一,請不要吸煙,因為長影是一級防火單位;第二,我們是集體參觀,請大家跟上我不要掉隊,以免您漏掉項目。參觀結束後可以自由活動,謝謝合作。

第一項:①偽滿映”主樓

長影的前身是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簡稱滿映”,它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推行殖民文化所建立的電影機構。這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奴役中國人民、妄圖吞併中國的罪證。偽滿映”的廠房於1937年8月動工興建,1939年11月竣工。整個廠房建築由德國工程師仿照德國烏髮”電影廠的模式設計,當時佔地面積共163,963平方米,建有六個面積為600平方米的攝影棚,大小四個錄音室,還有其他附屬建築,號稱遠東最大的電影製片廠。

主樓共三層,偽滿映”時,一層是集體辦公的地方,二樓是當時滿映”理事長大特務頭子甘柏正彥的辦公室,每到上班的時間,他就坐在前面的雨搭上,監視着工人來上班。有職務的人員由主樓正門進入大廳集合,而普通的工人則走主樓兩側。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將一樓改建為接待室,二樓、二樓部作為辦公室。中央三代領導人親臨視察時,都到過這裏。許多國家的首腦和知名人士來長影參觀時,都是在這裏與長影的領導人和藝術家們見面。

角落裏的定石+楚”是滿洲國總理鄭孝胥在1939年的題字。

②毛主席雕塑像:這座毛主席雕塑像是1968年文革時期羣眾自發組織起來製作的,由我廠美術、技術人員自行設計,雕像高7米,材料是白水泥,整個製作時間大約4個月。這座雕像建好後,因為它比例協、造型逼真,吉林江南公園、遼源礦務局都從我們這裏進行了翻制。

注:①②可按照參觀順序提供。

第二項:黑龍會平面圖

這副平面圖,是日本黑龍會的標誌,是1937年建廠時日本人用馬賽克鑲嵌在這裏的。兩條龍中間,是整個滿映”的平面圖。最前面突出的部分是停車的雨搭,緊挨着便是大接待室,大接待室的兩側有兩條走廊,左側的走廊通往一、二、三攝影棚,右側的走廊通往四、五、六攝影棚。大接待室後面有一個籃球場,籃球場後面是洗印車間,兩側有天橋連接,左側的通往錄音車間,右側的通往剪接車間。洗印車間後面是美工製作車間。有關電影製作流程,我們到後面會詳細地向大家解説。

隨着抗日戰爭的勝利,日本軍國主義霸佔中國的美夢灰飛湮滅,滿映”回到中國人民手中。新中國成立後,長影在蘇聯專家的協助下,建造了第七攝影棚,面積1200多平方米,在計劃經濟時期,是中國最大的攝影棚,也是亞洲最大的攝影棚之一。

第三項:搖籃宮

長影作為中國電影的搖籃,為新中國的電影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倍受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關懷。請看這三張照片:①1958年2月14日,毛澤東主席親臨長影視察,他來到第六攝影棚與《紅孩子》劇組的小演員寧和合影。②1964年7月10日,中央xx鄧小平同志視察長影,接見了《兵臨城下》的主創人員。陪同的是我廠黨委書記嶽林。③1991年1月11日,xxxx視察長影,在第六攝影棚裏接見了《鐵血精英》攝製組全體人員。江書記左側為廠長閻敏軍。視察結束後,江書記親筆題詞發揚長影的優良傳統,為黨的電影事業做出新成績!”

2、廠史部分:

工農兵的廠標。

我廠的前身是1937年,偽滿時期日本人建立的滿洲映畫株式會社”,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我黨為建立自己的電影生產基地,派中共黨員劉建民、趙東黎祕密進入滿映”,組織進步職工開展護廠鬥爭,於10月1日成立了東北電影公司。1946年內戰一觸即發,東北電影公司於5月13日遷往合江省興山市,即現在的黑龍江省鶴崗市。在當時的一所國小校裏,白手起家,建設廠房”,建起了新中國第一個電影生產基地。1946年10月1日,東北電影公司更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並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開始生產,拍攝了新中國的七個第一部,同時調出大批幹部支援新廠建設,因此被形象地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隨着解放戰爭的勝利進展,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後,東影一面堅持生產,一面分批遷回長春。1955年,正式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現今,我們成立了長影集團。

為了這是記錄、及時反映、緊密配合東北解放戰爭,東影一開始就把拍攝記錄片放在了首位。從1947年5月---1949年7月,東影先後派出了32支攝影小分隊深入到前線、工廠和農村,拍攝了大量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編輯了十七集新聞記錄片《民主東北》,這是新中國第一部新聞記錄片,它不僅生動反映了東北解放戰爭、華北解放戰爭的面貌,而且真實記錄了遼瀋、平津兩大戰役的部分實況、影片的成功向海外發行,於1950年獲捷克卡羅維?發利第五屆國際電影節記錄片名譽獎。

《民主東北》中有關戰爭的一些珍貴歷史鏡頭,是攝影隊歷盡千辛萬苦,冒着生命危險隨軍拍攝下來的,張紹柯、楊蔭萱、王靜安這三位年輕的烈士,就是在拍攝《民主東北》過程中犧牲的,他們是東影新聞電影工作者的優秀代表,把生命和熱血獻給了新中國的電影事業。

東影在拍攝新聞記錄片的同時,還積極進行其他片種的試製。先後創作出新中國的七個第一部:

(1)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影片生動揭露了蔣介石賣國內戰和獨裁的醜惡面目,歌頌了人民羣眾的偉大力量。(由陳波兒編導,1947年11月完成。)

(2)新中國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影片對於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細菌戰、撲滅鼠疫起到了重要的宣傳作用,同時開創了科教電影創作的歷史,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袁乃晨編導,1948年夏完成。)

(3)新中國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鼈》。影片描寫了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發動內戰,但在人民力量打擊下,最終失敗,好似鼈在甕中一樣。它的攝製完成,揭開了人民電影美術片的製作史頁。(由朱丹編劇,方明導演兼動畫設計,1948年12月完成。)

(4)新中國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從此,東影開始大量譯製蘇聯影片,為後來的譯製工作奠定了基礎。影片由袁乃晨導演,他是我國翻譯片的開拓者。)1949年5月譯製。

(5)新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影片生動表現了人民軍隊和人民羣眾的血肉關係,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實可信,演員的表演自然樸素,我們所熟悉的表演藝術家陳強,在片中飾演一位老農民,這是他初登銀幕之作。後曾扮演《白毛女》中的黃世仁,《紅色娘子軍》中的南霸天,以因演反派而著稱。

(6)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橋》。影片第一次以工人階級為主角出現在銀幕上,具有鮮明的主題思想,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導演王濱,1951年成功制導了影片《白毛女》。美術設計劉宇光,1946年畢業於滿影”電影專科學校,曾任長影第一任美術科長。相繼在《黨的女兒》、《上甘嶺》、《火焰山》、《神祕的旅伴》、《大渡河》和電視劇《少帥春秋》等影視劇中擔任美術設計。

3、請大家看一下我廠獲獎影片情況

①文化部優秀故事片獎、政府獎(1949年—1955年)《白毛女》、《鋼鐵戰士》、《董存瑞》等。1979年《吉鴻昌》的上下、《北斗》上等;1994年改稱華表獎”。1997年《燈塔世家》;1998年《男婦女主任》;1999年評委會獎《眷戀》。

②電影百花獎,由《大眾電影》雜誌社創辦於1962年、獎盃為化神雕像。《人倒中年》、《男婦女主任》。

③電影金雞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創辦於1981年,獎盃為金雞雕像。《人倒中年》、《開國大典》。

④五個一工程獎”,為一部好電影、一部好電視劇、一部好戲劇、一部好廣播劇、一部首好歌。《大城市1990》、《男婦女主任》。

第四項:唐大明宮微縮景觀

這個景點是具有典型特技特點的中國唯一的唐大明宮模型。唐大明宮坐落在古都長安距今以有一千三百年的歷史。幾經戰亂和失火,現在已經片瓦不存。我廠導演陳家林在拍攝影片《唐明皇》時,劇情需要再現大明宮全景,特技人員按照37比1的比例再現了唐大明宮的全貌。只《唐明皇》一部電影就用它拍攝了幾十個鏡頭,後來拍攝《武則天》、《楊貴妃》時,也曾多次用到。

下面請大家新上衣下榻的夜景,夜景的燈光是用藍色的透明光紙罩在燈具上製造出來的效果,如果需要拍攝黃昏,只要把燈光紙換成黃色就可以了。現在請大家來看一下用這個微縮景觀拍攝的劇照。這裏有雪景、夜景、黃昏等諸多景色,雪景,是我們的工作人員用泡沫、化肥製造出來的假雪,由於遠處的雪景用泡沫,近處的雪景用化肥,又經過工作人員的精心化粧,所以觀眾是很難分辨出真偽的這兩幅是穿幫的照片,第一幅照片的角落裏有現代化辦公大樓,是不同年代的建築物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面中,觀眾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第二幅照片中,花盆的出現使得整個畫面比例失調,經過對比,便可得知影片中恢弘氣勢的大明宮,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模型。由此可見,電影十一門特殊的藝術,可以以小代大、以假亂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第五項:電影奧祕

這裏是第八放映室,前面依次是第九放映室和第十放映室。

第八放映室,是歷屆中央領導人來廠視察觀看電影的地方,接待過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這裏也是我廠審查影片的地方。下面,我們觀看大約二十分鐘的影片——《電影的奧祕》,影片景象您揭示電影的拍攝過程,以及特技的製作手段。

第六項:電影擬音、配音:

現在我們參觀的是第九放映室。

1、電影的擬音、配音是影片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影片中聽到打雷的聲音,是通過搖晃魚鱗鐵板發出的聲音,可以通過用力的大小來控制雷聲的大小;風聲是通過木齒輪和帆布摩擦發出的聲音,大風、小風、緊急風都可以用它來模仿;颳風打雷之後,通常都會下雨,一把噴壺、一個大盆,下雨的聲音就可以模仿出來了。這是模仿小雨的聲音,如果是大雨,就要多用幾個噴壺了。這樣,一個風雨雷電交加的配音就完成了。在武俠片中,經常有抽劍、拔劍的聲音,用這個小竹條就可以模擬出這種聲音,刀劍相擊聲,用小竹條與刀劍相互摩擦,發出的聲音與刀劍升非常相似。兩個木碗用來模仿馬蹄聲、散步、奔跑的聲音都可以。方便紙帶用來模仿火苗燃燒的聲音。這裏介紹的只是擬音、配音的一小部分,它不是絕對的,也不是侷限的,只要模仿得像,用什麼方法都可以。

2、配音部分

①台詞配音:下面我們請位觀眾到前面來參與《》影片的配音。影片共放三遍,第一遍是原聲片,遊客要注意看、注意聽;第二遍是配音,大家按照台詞説,注意口型、語氣、速度與影片合拍;第三遍是配音回放。不參與的遊客請保持肅靜,因為我們使用的是好萊塢話筒架,它的靈敏度非常高,任何細微的聲音都能錄進去。

②擬音配音:請幾位觀眾到前面來參與影片的擬音。

第七項:電影特技

所謂特技,就是在影片中用正常手段無法拍攝的難度較高的鏡頭,需要我們用特殊的技巧來完成拍攝的方法。請大家看一下海底特技攝影模型。由於以前解決不了的水下照明、攝影、演員潛水問題,所以在拍攝海底戲時,我們就在攝影棚裏做一個很大的沙盤,四周天片上畫上海底的景色,攝影機前放一個很大的魚缸,魚缸裏放滿水,再放些水草和魚,魚在遊動就會產生波紋,我們再用鋼絲把演員吊起來,演員根據劇情需要做各種打鬥動作或遊戲動作,配合演員嘴的張合動作,工作人員吹起魚缸裏的透明導管,就會有一串氣泡產生,在演員前邊還會有一台吹風機,演員的頭髮、衣服會順風飄動,與在水下浮力產生的飄動是一樣的。我廠曾用這種方法拍攝過《藍鯨緊急出動》,《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龍宮那場戲業時候採用這種拍攝方法,實際上演員一滴水也沒沾上。這些就是我們的特技方法,以小代大,以假代真。

請大家看一下這框子裏的大小不同的芭蕉扇,這是戲曲片《火焰山》中鐵扇公主手中的芭蕉扇。影片中,這芭蕉扇非常神奇,它可以瞬間變大變小,在銀幕上我們要表現這把扇子的神奇,就得采用特技拍攝的方法,也就是逐格拍攝。拍這場戲時,演員穿好服裝,化好粧來到現場,站好位置,擺好姿勢,演員就不能再動了,這時由工作人員先放一把小扇子在演員手上,每把扇子拍電影膠片的五個格,扇子從小換到大,拍攝完了連續放映只用2秒鐘時間,這就是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神奇的芭蕉扇。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火車、飛機、山洞、橋樑、小卡車……都是拍特技鏡頭時用的模型,用它們來拍攝爆炸、翻車的場面。拍攝時後面的襯景、山、水、樹木……都是按一定比例縮小,再給一些布娃娃穿上服裝放在車廂裏,引爆事先埋好的雷管,爆炸的鏡頭就完成了。我們曾經用這些模型拍攝過《平原游擊隊》、《上甘嶺》、《英雄兒女》等諸多影片。

第八項:電影製作流程

這裏就是我在前面向大家介紹過的籃球場。1989年林青霞、秦漢來長影拍攝《滾滾紅塵》,秦漢等劇組人員組成的籃球隊與長影劇團演員組成的籃球隊舉行了一場友誼賽,吸引了眾多人前來觀看。

在四周的建築裏我們完成整個電影的製作過程,在這裏為大家介紹一下電影製作的流程:首先選劇本定導演成立攝影組確定攝製組成員劇組開始拍攝,內景和部分外景可在攝影棚搭建拍攝的影片底片到洗印廠衝底,印詳片剪接到錄音混錄回到洗印廠印製標準拷貝

攝製組成員包括:製片、美術、美工、服裝、化粧、道具等工作人員,辦公都在周圍這樓內。

第九項:道具庫

(參觀道具庫途中)這裏是一、二攝影棚,其中的小房間師日本人建的化粧、服裝間,排戲時,演員先到化粧間,化好粧後到服裝間穿服裝,之後就可以直接進棚拍戲了。

道具庫裏面陳列了長影數十年為拍片而積攢下的各種道具,從古到今,包羅萬象。小到戒指、鈕釦,大到古代及現代傢俱,各種老式車輛、飛機、大炮一應俱全,可稱得上是中國最大的道具博物館。

第十項:藍幕合成

1、乘飛毯遊世界。乘客坐在飛毯上,周遊二十多個國家。利用高科技的手段,為遊客拍攝一部風光秀麗的影片。

2、為遊客錄製自己的MTV,使其擁有自己的歌唱專輯。

備註:參觀順序

1、從正大門進,順序為:

⑴主席像

⑵偽滿主樓

⑶黑龍會

⑷搖籃宮

2、從搖籃宮開始,順序為:

⑴搖籃宮

⑵主席像

⑶偽滿主樓

⑷黑龍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lin/3o77v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