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湖南導遊詞 >

湖南崀山導遊詞(精選16篇)

湖南崀山導遊詞(精選16篇)

湖南崀山導遊詞(精選16篇)

湖南崀山導遊詞 篇1

輕輕地打開記憶的窗户,在那裏我遊覽過高大雄偉的文筆塔,遊玩過奇妙無比的野生動物,玩賞過島雨花香的西華公園。它們是我一生中的好夥伴,特別是婀娜多姿的崀山。

記得在去年的暑假 ,我去了湖南的崀山,崀山裏有很多山,我去的是駱駝山。來到駱駝的入口,買好了票,就如火箭般的速度衝了進去。我對爸爸媽媽説:“好漂亮啊!可為什麼叫駱駝山呢?”“這你就不懂了吧!現在我們在山的近處,遠看你就沒看過了吧!遠看像駱駝,所以才叫駱駝山。”媽媽笑着回答。“哦,”我説。“下次帶你去玩漂流,現在就不玩了,快開學了!”媽媽説。爸爸只是在笑。我衝了上去,突然如老鼠見到貓般的跑了下去,説:“上面有個亭子,去休息休息吧!”我在亭子裏坐了一會,又上去了點,像瀑布一樣,只是沒那麼大,就是小瀑布吧!“哇噻!”我驚訝道。我看到了賣紀念品的。急忙拖着爸爸媽媽上來。

有心形的,有圓形的,還有方形的……,但最吸引眼球的是動物口哨。我買了一個兔子 口哨,買了一個烏龜 口哨,還有買了4個鴨子口哨。鴨子口哨準備送朋友 。算是有福同享。有難同擔吧!但還不到患難見真情。“哎呀,好熱啊!”我無奈的叫到。我看到了一家店。就過去買了幾瓶冰的飲料,拿給了爸爸媽媽,就喝了起來,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了山頂,又緩慢的從另一條路走,可誰知,走錯了路,還順便照了幾張相。繞來繞去的,終於下山了。

啊!婀娜多姿的崀山,在這裏我學會了獨立,在這裏我感受到了童年的快樂 ,在這裏我學會了如何照顧自己。

湖南崀山導遊詞 篇2

蕭瑟的秋風,吹動沙沙的樹葉。潺潺的溪水,和着清脆婉轉的鳥叫。這絕對不是一句話那麼簡單。那“它”是什麼呢?它是一首獻給美麗崀山的自然讚歌。

崀山,棲之於靈動秀美的新寧。如空谷幽蘭,飄逸着新寧的些許空靈,浸染着新寧風情的詩意,傲然展現於世人眼前。崀山,集千年日月之靈氣,沉澱千年歲月之清幽古雅,風貌怡人,給人一種清新脱俗之感,實有“世外桃源”之風味。

崀山的魅力在於什麼呢?大家肯定都會説是它的怡人之貌,這種説法是片面的。其實,崀山的真正魅力在於它清新脱俗的“靈魂”和壯麗的“外貌”的完美結合。這兩者相互結合,使崀山更具吸引力、更加迷人、更加神韻。

辣椒奇峯,一線天壁,又有夷江清流急湍,映帶左右。艾青曾這樣讚譽崀山:“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風光賽桂林。”這是世人對靈動崀山的認可,同時,也是對世界自然遺產的肯定。崀山,融靈秀的山水、清新脱俗的“靈魂”,以及世人的肯定於一體,聞名於世。

滄桑歲月如夷水般潺潺而流。空谷的歲月總是永恆,千年的輪迴只在瞬間!夢裏依稀,又回崀山。激動的心情無法掩飾,聽着《尋夢崀山》優美的旋律,依戀如許,思緒漫浸心頭。崀山,似乎從存在的那天起,就永遠的留在了我的記憶裏,似曾相識。我似乎曾在一個煙雨清晨走入崀山,散懷山水,流韻竹木。

崀山,新寧一方的山水佳境,椒峯奇特,天壁窄險,夷水潺潺,清脆片片,薄霧冥冥,煙雨濛濛,如詩如畫;江水潺潺,鳥鳴喳喳,樹葉沙沙,風聲呼呼,如歌如泣。風吹過山林拂動瑟瑟“琴絃”。空氣中都能嗅到清新濕潤的靈氣。花香、水香、樹香交融瀰漫,漫步在扶夷江畔,我心悠然,彷彿置身於天外。

纏綿的細雨所織起的飄渺幕幔,從山谷中飄來的霧一樣的煙嵐,使山水、花草在虛無飄渺間靈動。清脆欲滴的崀山在雨中輕奏天籟,恍若仙境。煙雨中的崀山詩意而空靈,在細雨濛濛之中我真正體味到了純淨清新的崀山。

夷江如玉帶蜿蜒而下,江畔有卵石疊壘。雨點落在水中濺起的絲絲漣漪。給予人無限遐思。

崀山,輕揚着獨特的清幽純淨,浸染着靈動清新的怡人之採。崀山,你的恬靜淡定,你的灑脱飄逸,你的清純空靈,不正是我一直在尋求的境界嗎?今天的我願意停下跋涉的“腳步”,讓心靈靜然融入“靈動崀山”。寧靜中讓靈動的崀山在我的心海投下明澈的倒影。靈動崀山,你是我心中永恆的嚮往!我願在每一個花之夕、月之夜、雪之晨,可以沐清韻臨風,看閒雲淡淡,賞夷水潺潺,聽細雨霏霏,嗅花香點點……

我愛崀山!愛她的空靈之“魂”1秀美之“貌”。總而言之,它的一切都值得我去愛,值得我去追尋!我願為它—靈動秀美的崀山付出自己的所有。

此時此刻,我不是在寫一篇普通的作文,而是在寫一首獻給靈動秀美的崀山的壯麗讚歌。

願崀山永遠空靈秀美,清新怡人;願祖國更加燦爛輝煌。

湖南崀山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崀山觀光旅遊。

崀山位於湘西南邊陲的邵陽市新寧縣境內,南與桂林山水相連,北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呼應,與桂林、邵陽相距各140千米,是繼張家界後發現的又一顆璀璨的風景明珠。相傳舜帝南巡途經新寧,看到這秀美的奇山秀水,駐足讚歎“此山良好,可謂崀山。”崀山由此得名。

崀山在數千萬年前是一片內陸湖,由於地殼的變動,內陸湖底突出,從而形成了現在的紅色砂粒巖結構的丹霞地貌。大家知道,張家界屬石英砂巖地貌,桂林屬喀斯特地貌,而崀山則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其形態、規模在全國同類地貌之中均達到極限八角寨之高(293米)、天下第一巷之長(239米)、亞洲第一橋之險(64米)、蠟燭峯之險(674米)、紅華赤壁之絕、將軍石之峻,都令人歎為觀止。

崀山風景區佔地108平方千米,聚集了牛鼻寨、駱駝峯、八角寨、紫霞峒與扶夷江等五大景區、477個景點、三大溶洞和一處原始森林。

牛鼻寨

各位朋友,現在來到了牛鼻寨景區。為什麼叫牛鼻寨?原來,在東面那塊大石的右側,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成對出現的“牛鼻孔”,當地老百姓稱為牛鼻山。後來,農民領袖雷再浩、李源發先後在這裏聚眾起義,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在這裏屯兵紮寨,遂被改稱為牛鼻寨。

大家拾級而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天然山水畫前有關山之隘的瑤寨式建築“迎賓亭”,後有一簾瀑布從山澗飛瀉而下,綠陰掩映處,紅白芙蓉映襯秀山麗水。來到銀珠洞,可見一串串水珠直掛,在夕陽的映照下,粒粒閃亮奪目。

穿過銀珠洞,大家來到陡巖絕景,迎面紅霞赤壁當頭壓來,幾經曲折有幽徑,四處懸崖已無路,只見懸崖上一道白色天梯直立,引渡到達“天下第一巷”。

這“天下第一巷”幾個大字是“中國丹霞之父”、丹霞地貌命名者、著名地質學家、中科院院士陳國達教授1992年來崀山時親筆題寫的。陳老對比了1939年命名的廣東仁化丹霞山,發出如下感歎:“半生長譽丹霞美,方識崀山比丹霞,勝地有緣何恨晚,並贊南北雙奇花。”

“天下第一巷”長238.8米,相對高度100—120米,最寬的地方0.8米,最窄處0.3米。兩旁如刀劈斧削,側身中間,大有“天光一線,人生如縫”之歎。人處其中,後不見來處,前無有盡頭,惟見頭頂一線青天,絕壁對峙,鬼斧神工,堪稱天下一絕。走出巷口,豁然開朗,一泓清泉,臨路而出,涼意撲面,使人心曠神怡,剛才的驚、奇、險、累一掃而光,惟有追憶、體驗“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世外意境。

來到後寨門,沿右面巖壁攀騰而過,登上遇仙巷,巷長178米,石壁高60米,巷中翠竹掩映,花木叢生,人行其中,饒有情趣。再往前走,便到一馬鞍形石級小梯一一攬月梯,最窄處只有26釐米。來到谷底,可見隘口有一陰陽八卦陣,路徑縱橫交錯,若無人指點,很難走出此陣。前面像猿人頭山的下前方,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棟七層大廈,名七層樓,那是大自然的傑作。

走完這長長的台階便進入桃源衝。桃源衝確實是世外桃源,成片竹林,滿目翠綠。一路驚險之後正好在此小憩,感受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逍遙時光。

八角寨

八角寨景區位於崀山最南端的湘桂邊境,海拔818米,由八角寨、白麪寨和天生橋三個小景區組成,因山頂有八座山峯相連,互為犄角,像一朵八角蓮花而得名。

“天生橋”被譽為“亞洲第一橋”,是丹霞地貌中很獨特的自然景觀。該橋長64米,寬14米,高20米,橋面厚度5米。全橋呈半圓拱形,似人工砌築,氣勢磅礴,令人歎為觀止。橋下有一石棺,底蓋分開,惟妙惟肖,尤似千年古物。一條小溪環橋流過,水質清澈碧透,有“綠溪”之美稱。

“白麪寨”,山巖均成銀灰色,而植物多開白花,遠望如白濤銀浪,故而得名。該寨山勢雄險,石砌寨門卡關而立,僅容一人進出,真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寨內巨石聳立,景象萬千。這不僅是楊再興、石達開、雷再浩、李世德等歷代名將和起義領袖礪兵秣馬的古城堡,也是新石器時期遺址所在。

登臨八角寨,要走1708個台階、三道門,即象門、龍門、寨門。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一頭大象,它把秀長的鼻子低垂於地恭候遠道而來的朋友,這便是第一道門“象門”。走過象門,便聽到淙淙的流水聲,清澈的溪水滋潤着一種特殊的植物,它在陽光下呈現黃、藍、綠、紫等十幾種顏色,老百姓稱之為“變色龍”,學名脣柱菌苔,只能生長在鎢礦含量高的地表上。

繼續往上走,來到一條巷子,這便是第二道門“龍門”,因正前方有塊形似龍頭的突兀巨石而得名。傳説到那上面燒香,有求必應。

走過1708個台階,來到一個平台,站在這裏,一腳跨兩省,左踏廣西,右踩湖南。前面青石砌成的古城牆門就是第三道門“寨門”,當年白蓮教依靠這裏的險要地勢,多次戰敗數倍於己的清軍。

被譽為“丹霞之魂”的八角寨,橫空出世,獨佔鰲頭,絕頂上形成寬闊平台,因而叫雲台山。

八角寨雄視羣山,巨崖絕壁,千姿百態。近前,一派山崖,赤壁黛頂,鬥波逐浪,似巨鯨鬧海,倒海翻江,猶如一幅優美的水墨山水畫,生機勃勃,令人回味。

駱駝峯

駱駝峯景區位於崀山石田村,距縣城14千米,是丹霞地貌地形中典型的象形景區。景區內奇峯異石拔地而起,無數溶洞藏匿其間,共有飛濂洞、一線天、辣椒峯、駱駝峯、連山五個小景區,有遇仙橋、十八羅漢、燕子寨、斗笠寨、一線天、情人谷、幽魂谷、辣椒峯、龍口朝陽、九九天梯、令箭牌、蠟燭峯等20多個景點。

迎面而來的是一座古樸典雅的牌樓“崀山天然公園”。進入景區,沿途有小橋流水,前右側是遇仙橋。此橋建於清乾隆年間,石砌單拱,長6.8米,寬5.1米,拱高9米,麻石砌成,橋身玲瓏精緻,青藤攀附,電視片《風滿瀟湘》曾在此拍攝外景。

前行右側十八石峯如“十八羅漢”一字列成威武雄壯的“儀仗隊”,歡迎大家的到來。

遙看情深義重的“夫妻石”,準備遠征的丈夫和妻子依依惜別。

人在畫中游,一景連一景,拐過一道彎,迎面而來的是一隻覓食歸來正卧巢小憩的春燕,名“燕子寨”,高539米,由三座山峯組成,中間高聳似燕頭,兩邊山勢稍低如燕翅,頂有平台,曾為農民起義軍憑險據守的山寨。

再轉過彎,前面豁然開朗。一片農田,幾幢農舍,挺拔的蠟燭峯,栩栩如生的駱駝峯,是該景區的中心所在,這裏叫石田村。正前方的駱駝峯,高187.8米,長273米,高聳於羣峯之上,襯托遠近青山,像從沙漠遠足來此的世界上最長、最大、最重的駱駝。它的背脊上有一個明顯的十字架,旁邊一框圍成一個“田”字,故稱石田。

前面岔路口,往左就是林家寨的“一線天”,高525米,寨下東北走向的一線天是石山裂縫而成,長60米,高40米,最窄處0.5米。須手腳並用,沿人工開鑿的石級才能攀壁至絕頂。林家寨絕壁天成,是攀巖訓練、比賽的最佳地方,故“全國攀巖訓練基地”選址於此。還有情人谷、千佛巖、蟾蜍巖、幽魂谷、捨身崖等讓你目不暇接。

被譽為“南天一柱”的“蠟燭峯”,高674米,尖頂,四面陡峭,周長400米,因通體鮮紅,狀如蠟燭而得名。在蠟燭峯陡崖下有一條巨大縫隙,長100米,深50米,寬0.4—1.8米,上下巖石如刀削一樣平整,似一條巨龍,向東西張開傾斜成40°的巨口。每當午時,太陽從龍口直射縫底,形成龍口吞珠、五光十色的壯麗景象,稱為“龍口朝陽”。

走出龍口,就可見從上而下平如斧削的無字天碑。許多人想登上這陡峭石壁都未能如願,只有一位勇敢的採藥老人曾憑着自己的膽略和智慧登上峯頂,然而終不能在碑上刻上一個字。

這座倒立的辣椒峯高180米,上週長約100米,下週長才40米,這通體赤紅、分外奪目的辣椒是湖南人熱情的象徵。20xx年9月,由湖南旅遊文化產業公司舉辦的法國“蜘蛛人”阿蘭.羅伯特徒手攀巖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活動在此舉行。

沿着石壁小徑,可至一平台,兩側懸崖陡壁中間一石鑿就的99級台階,是至頂的惟一通道。這是清初“紅花會”首領楊發奎因反清復明遭清廷通緝時,憑着上乘武功鑿就的石階,十分險峻。

湖南崀山導遊詞 篇4

各位朋友:

你們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共遊美好的崀山。

相傳舜帝南巡時徐經新寧,見地方山水特別奇秀、美麗,不由搖頭贊曰:“此山良好,可謂崀山。”崀山由此得名。

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湘桂邊境的新寧縣境內,南與桂林山水相連,北同武陵源風光呼應,距桂林、邵東機場各14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又一顆風景明珠。數百萬年前,崀山是一片內陸湖。由於地殼變動,內陸湖底突起,形成了紅色沙粒巖結構的峯巒--丹霞地貌。景區佔地108平方公里,轄紫霞仙境,駱駝羣峯,八角勝景,半山奇觀,夷江秀色五大景區,18個風景小區,已發現和命名的477個景點。

紫霞峒

紫霞峒景區包括萬景槽,玉泉山,象鼻石、烏雲寨、劉華軒墓等景點,主要以幽為主。在我們左側的一是玉泉山,面積0.5平方公里,山頂高程301米,密集7個景點。山上有一古寺,稱玉泉寺,始建於康熙42年(17XX年)。舊庵毀於水,雍正年間(1720xx年)重修,清人傅向高、馬羅藩、李延年均為之作記。今存鎮墓塔和碑記及玉泉寺始祖第一代禪師古墓,幾經修復香火旺盛,為天下七十佛教勝地。

迎面而來的這座大石山,活像一個高高蹺起的大拇指。當地人稱為“拇指石”,也叫“ok”石,它風雨無阻的屹立於此,似是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以似對崀山的山水錶示讚歎,或許兩者都有。

現在我們來到紫霞峒的正進口,紫霞峒並沒有洞,峒者衝也,它是少數民族村、寨的意思。在紫霞峒有許多隻能在雲南才能生長的植物品種和熱帶雨林景觀。可感受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思。這裏不僅能激起詩人的靈感,還是佛教和道教的必爭之地。佛學宗師慧遠和道學宗師陸修靜,曾先後來此弘揚他們的教義。所以整座山以遊路為界,左為道教之地,還可見紫霞道人的自然石像。前面一石凌空突出,活象一隻碩大無比的青蛙正蹲在那裏,這就是青蛙石。

沿着石階往上走,我們來到了紫霞宮,紫霞宮自明代嘉靖年間修建以來。香火不斷,暮鼓晨鐘,梵聲繚繞,成為名聞遐邇的洞天福地。宮內有一座湖南省內最為高大的觀音菩薩,高達6米,最獨特的還是觀音菩薩手中的玉淨瓶,所有的瓶子都是豎立的,而這個觀音菩薩的玉淨瓶是傾斜的,意在把甘露盡情灑向人間。

左側有一塊長700餘米,高100米赤紅色的銅牆鐵壁稱紅瓦山,就是紫霞道人放置袈裟的地方,是一處絕紗的迴音壁。

駱駝峯

過崀山街往右走,便見一典雅雄偉的牌樓,上有原湖南省省長,原省政協主席劉正同志親手題寫的“崀山天然公園”六個大字。駱駝峯景區距縣城14公里,從崀山老街到石田,沿途奇峯異石拔地而起,一條溪水奔突穿石,如琴似瑟。主要景點有“遇仙橋”、“十八羅漢”、“燕子寨”、“斗笠寨”、“蠟燭峯”、“駱駝峯”、“幽魂谷”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右側的仙人橋,此橋建於清乾年間,石砌單拱,長6.8米,寬5.1米,拱方9米麻石砌成,橋身玲瓏精緻,青藤攀附,1983年電視《風雨瀟湘》曾在此拍攝外景。

前行右側十八石峯如“十八羅漢”一字列成威武雄壯的歡迎遊客光臨的“儀仗隊”,在最右側有情深義生的“夫妻石”,丈夫準備遠行正和妻子依依惜別。

轉過彎,前面豁然開朗。一片農田、幾幢農舍、挺拔的蠟燭峯,栩栩如生的駱駝峯,這是駱駝峯景區的中心所在,也是整個崀山最早開發的地方。93年揭開崀山旅遊開發的序幕的“三月三”崀山旅遊節是在這舉行的。

岔路口往左就是林家寨一線天,這是開發最早的一個景點,高525米,寨下東北走向的一線天為石山裂縫而成,長60米,高40米,還有一個特點是既可望又可及,此一線天可手腳並用,沿人工開鑿的石級攀絕壁登至極頂,飽覽駱駝峯。還有“情人谷”,“千佛頂”,“蟾蜍望月”、“幽魂谷”、“捨身崖”,都能給留下難忘的印象。

被譽為“南天一柱”的蠟燭峯,高674米,崖身218米,周長400米,遠處陡崖下面山平如燭台,石峯呈現圓柱形,通體鮮紅,似一點燃的紅蠟燭。在蠟燭峯東南陡崖下的一條巨大縫隙,長100米,深50米,寬0.4-1.8米,上下巖石如刀削一樣平整,形似一條巨龍向東方直射隙底,開成龍口吞珠,五光十色的壯觀景象,稱為“龍口朝陽”,龍口深處棲息着很多世巨形蝙蝠,一經驚動似箭一樣飛出,陡增一種神祕的感覺。遊人要想上山,必須手足並用匍匐攀登,呈“之”字形循序漸進,這叫“不怕不低頭”。

爬出龍口,就可以看到從上而下一平如鑿猶如鬼斧神工的“無字天碑”。許多人都想登上這陡峭的石壁,都不能如願,只有一位勇敢的採花老人征服過塊石碑,憑着膽略和智慧登上碑頂,但他也未能在碑上刻上一個字。

沿着石壁小徑,可至一平台,抬頭一看,有如來到華山西峯,只見兩側懸崖陡壁,中間一石鑿的九十九級台階是極頂的唯一通道,這是明末清初“紅花會”首領楊發奎反清復明遭清庭通緝,憑上乘武力鑿就的石階,十分險峻。

觀完義俠祠,遊人可沿茂密的小樹林走到駱駝尾部,一個天然的觀景台,可賞奇峯異石,深山幽谷,使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

牛鼻山

為什麼叫牛鼻山?牛鼻寨,山上有兩個孔,活像牛鼻孔,故叫牛鼻山。首先請慢慢往前走,來到了迎賓亭,迎面而來的是一幅天然水畫“銀珠巖”,水珠似一顆顆閃亮的珍珠自上而下。

幾經曲折,大家來到了陡巖腳下,迎面紅霞赤壁如鐵壁銅牆鐵牆向人們壓來,使人不禁心驚跳,懸崖上有一白色“天橋”,我們經過“天橋”便可來到“天下第一巷”,這是丹霞地貌創始人,着名地質學家、中醫院院士陳國達1992年10月親筆命名。沿石級小徑而上僅能容一人側身通過,兩面石壁如刀壁斧削,全長238.8米,最寬處0.8米,最窄處0.33米,平均寬0.5米,巷道筆直,上下成弧形,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堪稱天下一絕。

走出巷不遠,橫跨一清泉,此泉能使人心曠神怡,如果月夜巡遊,就會出現“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前行不到200米,便來到三叉路口,左邊是一天然崖洞,寬敞平整,是一個天然觀景台。

登上“遇仙巷”,沿右面巖壁攀藤過巷,進入了一個幽靜世界,花木叢生,小徑穿上一道“穿巖”,人在其中,繞有情趣。右邊則有“馬蹄巷”、“翠竹巷”,兩邊翠竹掩映,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

繼續往前行便來到了一馬鞍形石級小梯--攬月梯,最窄處只有26公分。走到谷底可以看到景外景的一隘口上有一個陰陽八卦陣。此時,前邊的路縱橫交錯,若無人指引,很可能迷失方向。在猿人頭的下前方,大家能清楚地看到一棟七層大廈,謂之“七層樓”。沿着數百級台階便可進入桃源衝,你看這途中有一天然盆景“長壽樹”。桃源衝,長滿了翠竹,可以在此小憩。

底下有一個飛來石上“望月亭”,站在亭上,大家可以隨視線一直往前看,正山中有一天然單拱石橋,也是“亞洲第二橋”,跨度45米,高20米,厚5米。如白練分系兩頭,分外美麗。

八角寨位於湖廣交界,海拔818米,從遠眺寨頂飛出八個犄角而得名。沿途要過三道門:第一道角門;第二道龍門;第三道便是寨門。走完1708個台階便來到了一個平台,站在這個地方,雙腳步可以分跳兩個省。繼續向前,便來到湘西南名剎--“雲台寺”。八角寨的最佳去處在“龍頭香”,站在“龍頭香”上既可眺遠處的“駱駝峯”、“書生流淚”、“駱駝接吻”尼姑庵,又可近觀“仙人下棋”、“鯉魚躍龍門”、“哪吒抽龍筋”。這就是世界奇觀--天然油畫“鯨魚鬧海”,生機勃勃令人回味。

扶夷江

美麗的扶夷江碧綠澄清,碧波盪漾,兩岸奇峯異石似一根錦帶自南向北貫穿全景,它發源於湖南湘、資、源、澧四大水源的資江上游,廣西資源縣的苗兒山。有人問,為什麼叫扶夷呢?因為新寧古稱扶夷候國,早在西漢扶夷候大規模開發古越地時,崀山便隨着南連北截止,北起中原的要塞,到漢王莽改制後,更名為扶夷縣,到宋綠紹興二十五年才更名為新寧縣,新寧縣的58萬人口就是喝這口寶水成長的。

扶夷江全長24公里,乘竹箋漂流而下,時而水平如鏡深不可測,時而急流險灘,水花四濺。前邊那個就是獨立天外,堪稱一絕的“將軍石”,身披鎧甲,手持長劍美須飄拂,儼然是漢壽亭候美髯公關雲長再世。它是由山體丹霞地貌發育到晚期形成的石柱。海拔399。5米,石高75米,相當於20屋摩天大廈。前面還有“啄木鳥石”、“龍口石”、“濟公帽”等十二灘十二景,都各具有特色美不勝收。93年11月11日參加全國胡曾學術研討會的50多位專家學者,無不讚歎地説:“崀山美,美在有夷江。”

湖南崀山導遊詞五篇(三)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邵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各位朋友,你們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共遊美好的崀山。相傳舜帝南巡時徐經新寧,見地方山水特別奇秀、美麗,不由搖頭贊曰:“此山良好,可謂崀山。”崀山由此得名。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湘桂邊境的新寧縣境內,南與桂林山水相連,北同武陵源風光呼應,距桂林、邵東機場各14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又一顆風景明珠。數百萬年前,崀山是一片內陸湖。由於地殼變動,內陸湖底突起,形成了紅色沙粒巖結構的峯巒--丹霞地貌。景區佔地108平方公里,轄紫霞仙境,駱駝羣峯,八角勝景,半山奇觀,夷江秀色五大景區,18個風景小區,已發現和命名的477個景點。紫霞峒紫霞峒景區包括萬景槽,玉泉山,象鼻石、烏雲寨、劉華軒墓等景點,主要以幽為主。

在我們左側的一是玉泉山,面積0.5平方公里,山頂高程301米,密集7個景點。山上有一古寺,稱玉泉寺,始建於康熙42年(1720xx年)。舊庵毀於水,雍正年間(1720xx年)重修,清人傅向高、馬羅藩、李延年均為之作記。今存鎮墓塔和碑記及玉泉寺始祖第一代禪師古墓,幾經修復香火旺盛,為天下七十佛教勝地。迎面而來的這座大石山,活像一個高高蹺起的大拇指。當地人稱為“拇指石”,也叫“OK”石,它風雨無阻的屹立於此,似是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以似對崀山的山水錶示讚歎,或許兩者都有。現在我們來到紫霞峒的正進口,紫霞峒並沒有洞,峒者衝也,它是少數民族村、寨的意思。

在紫霞峒有許多隻能在雲南才能生長的植物品種和熱帶雨林景觀。可感受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思。這裏不僅能激起詩人的靈感,還是佛教和道教的必爭之地。佛學宗師慧遠和道學宗師陸修靜,曾先後來此弘揚他們的教義。所以整座山以遊路為界,左為道教之地,還可見紫霞道人的自然石像。前面一石凌空突出,活象一隻碩大無比的青蛙正蹲在那裏,這就是青蛙石。沿着石階往上走,我們來到了紫霞宮,紫霞宮自明代嘉靖年間修建以來。香火不斷,暮鼓晨鐘,梵聲繚繞,成為名聞遐邇的洞天福地。宮內有一座湖南省內最為高大的觀音菩薩,高達6米,最獨特的還是觀音菩薩手中的玉淨瓶,所有的瓶子都是豎立的,而這個觀音菩薩的玉淨瓶是傾斜的,意在把甘露盡情灑向人間。

左側有一塊長700餘米,高100米赤紅色的銅牆鐵壁稱紅瓦山,就是紫霞道人放置袈裟的地方,是一處絕紗的迴音壁。駱駝峯過崀山街往右走,便見一典雅雄偉的牌樓,上有原湖南省省長,原省政協主席劉正同志親手題寫的“崀山天然公園”六個大字。駱駝峯景區距縣城14公里,從崀山老街到石田,沿途奇峯異石拔地而起,一條溪水奔突穿石,如琴似瑟。主要景點有“遇仙橋”、“十八羅漢”、“燕子寨”、“斗笠寨”、“蠟燭峯”、“駱駝峯”、“幽魂谷”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右側的仙人橋,此橋建於清乾年間,石砌單拱,長6.8米,寬5.1米,拱方9米麻石砌成,橋身玲瓏精緻,青藤攀附,1983年電視《風雨瀟湘》曾在此拍攝外景。前行右側十八石峯如“十八羅漢”一字列成威武雄壯的歡迎遊客光臨的“儀仗隊”,在最右側有情深義生的“夫妻石”,丈夫準備遠行正和妻子依依惜別。轉過彎,前面豁然開朗。一片農田、幾幢農舍、挺拔的蠟燭峯,栩栩如生的駱駝峯,這是駱駝峯景區的中心所在,也是整個崀山最早開發的地方。

湖南崀山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你們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共遊美好的崀山。相傳舜帝南巡時徐經新寧,見地方山水特別奇秀、美麗,不由搖頭贊曰:“此山良好,可謂崀山。”崀山由此得名。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湘桂邊境的新寧縣境內,南與桂林山水相連,北同武陵源風光呼應,距桂林、邵東機場各14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又一顆風景明珠。數百萬年前,崀山是一片內陸湖。由於地殼變動,內陸湖底突起,形成了紅色沙粒巖結構的峯巒--丹霞地貌。景區佔地108平方公里,,轄紫霞仙境,駱駝羣峯,八角勝景,半山奇觀,夷江秀色五大景區,18個風景小區,已發現和命名的477個景點。紫霞峒紫霞峒景區包括萬景槽,玉泉山,象鼻石、烏雲寨、劉華軒墓等景點,主要以幽為主。

在我們左側的一是玉泉山,面積0.5平方公里,山頂高程301米,密集7個景點。山上有一古寺,稱玉泉寺,始建於康熙42年(1703年)。舊庵毀於水,雍正年間(1723年)重修,清人傅向高、馬羅藩、李延年均為之作記。今存鎮墓塔和碑記及玉泉寺始祖第一代禪師古墓,幾經修復香火旺盛,為天下七十佛教勝地。迎面而來的這座大石山,活像一個高高蹺起的大拇指。當地人稱為“拇指石”,也叫“OK”石,它風雨無阻的屹立於此,似是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以似對崀山的山水錶示讚歎,或許兩者都有。現在我們來到紫霞峒的正進口,紫霞峒並沒有洞,峒者衝也,它是少數民族村、寨的意思。

在紫霞峒有許多隻能在雲南才能生長的植物品種和熱帶雨林景觀。可感受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思。這裏不僅能激起詩人的靈感,還是佛教和道教的必爭之地。佛學宗師慧遠和道學宗師陸修靜,曾先後來此弘揚他們的教義。所以整座山以遊路為界,左為道教之地,還可見紫霞道人的自然石像。前面一石凌空突出,活象一隻碩大無比的青蛙正蹲在那裏,這就是青蛙石。沿着石階往上走,我們來到了紫霞宮,紫霞宮自明代嘉靖年間修建以來。香火不斷,暮鼓晨鐘,梵聲繚繞,成為名聞遐邇的洞天福地。宮內有一座湖南省內最為高大的觀音菩薩,高達6米,最獨特的還售音菩薩手中的玉淨瓶,所有的瓶子都是豎立的,而這個觀音菩薩的玉淨瓶是傾斜的,意在把甘露盡情灑向人間。

左側有一塊長700餘米,高100米赤紅色的銅牆鐵壁稱紅瓦山,就是紫霞道人放置袈裟的地方,是一處絕紗的迴音壁。駱駝峯過崀山街往右走,便見一典雅雄偉的牌樓,上有原湖南省省長,原省政協主席劉正同志親手題寫的“崀山天然公園”六個大字。駱駝峯景區距縣城14公里,從崀山老街到石田,沿途奇峯異石拔地而起,一條溪水奔突穿石,如琴似瑟。主要景點有“遇仙橋”、“十八羅漢”、“燕子寨”、“斗笠寨”、“蠟燭峯”、“駱駝峯”、“幽魂谷”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右側的仙人橋,此橋建於清乾年間,石砌單拱,長6.8米,寬5.1米,拱方9米麻石砌成,橋身玲瓏精緻,青藤攀附,1983年電視《風雨瀟湘》曾在此拍攝外景。前行右側十八石峯如“十八羅漢”一字列成威武雄壯的歡迎遊客光臨的“儀仗隊”,在最右側有情深義生的“夫妻石”,丈夫準備遠行正和妻子依依惜別。轉過彎,前面豁然開朗。一片農田、幾幢農舍、挺拔的蠟燭峯,栩栩如生的駱駝峯,這是駱駝峯景區的中心所在,也是整個崀山最早開發的地方。

湖南崀山導遊詞 篇6

蕭瑟的秋風,吹動沙沙的樹葉。潺潺的溪水,和着清脆婉轉的鳥叫。這絕對不是一句話那麼簡單。那“它”是什麼呢?它是一首獻給美麗崀山的自然讚歌。

崀山,棲之於靈動秀美的新寧。如空谷幽蘭,飄逸着新寧的些許空靈,浸染着新寧風情的詩意,傲然展現於世人眼前。崀山,集千年日月之靈氣,沉澱千年歲月之清幽古雅,風貌怡人,給人一種清新脱俗之感,實有“世外桃源”之風味。

崀山的魅力在於什麼呢?大家肯定都會説是它的怡人之貌,這種説法是片面的。其實,崀山的真正魅力在於它清新脱俗的“靈魂”和壯麗的“外貌”的完美結合。這兩者相互結合,使崀山更具吸引力、更加迷人、更加神韻。

辣椒奇峯,一線天壁,又有夷江清流急湍,映帶左右。艾青曾這樣讚譽崀山:“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風光賽桂林。”這是世人對靈動崀山的認可,同時,也是對世界自然遺產的肯定。崀山,融靈秀的山水、清新脱俗的“靈魂”,以及世人的肯定於一體,聞名於世。

滄桑歲月如夷水般潺潺而流。空谷的歲月總是永恆,千年的輪迴只在瞬間!夢裏依稀,又回崀山。激動的心情無法掩飾,聽着《尋夢崀山》優美的旋律,依戀如許,思緒漫浸心頭。崀山,似乎從存在的那天起,就永遠的留在了我的記憶裏,似曾相識。我似乎曾在一個煙雨清晨走入崀山,散懷山水,流韻竹木。

崀山,新寧一方的山水佳境,椒峯奇特,天壁窄險,夷水潺潺,清脆片片,薄霧冥冥,煙雨濛濛,如詩如畫;江水潺潺,鳥鳴喳喳,樹葉沙沙,風聲呼呼,如歌如泣。風吹過山林拂動瑟瑟“琴絃”。空氣中都能嗅到清新濕潤的靈氣。花香、水香、樹香交融瀰漫,漫步在扶夷江畔,我心悠然,彷彿置身於天外。

纏綿的細雨所織起的飄渺幕幔,從山谷中飄來的霧一樣的煙嵐,使山水、花草在虛無飄渺間靈動。清脆欲滴的崀山在雨中輕奏天籟,恍若仙境。煙雨中的崀山詩意而空靈,在細雨濛濛之中我真正體味到了純淨清新的崀山。

夷江如玉帶蜿蜒而下,江畔有卵石疊壘。雨點落在水中濺起的絲絲漣漪。給予人無限遐思。

崀山,輕揚着獨特的清幽純淨,浸染着靈動清新的怡人之採。崀山,你的恬靜淡定,你的灑脱飄逸,你的清純空靈,不正是我一直在尋求的境界嗎?今天的我願意停下跋涉的“腳步”,讓心靈靜然融入“靈動崀山”。寧靜中讓靈動的崀山在我的心海投下明澈的倒影。靈動崀山,你是我心中永恆的嚮往!我願在每一個花之夕、月之夜、雪之晨,可以沐清韻臨風,看閒雲淡淡,賞夷水潺潺,聽細雨霏霏,嗅花香點點……

我愛崀山!愛她的空靈之“魂”1秀美之“貌”。總而言之,它的一切都值得我去愛,值得我去追尋!我願為它—靈動秀美的崀山付出自己的所有。

此時此刻,我不是在寫一篇普通的作文,而是在寫一首獻給靈動秀美的崀山的壯麗讚歌。

願崀山永遠空靈秀美,清新怡人;願祖國更加燦爛輝煌。

湖南崀山導遊詞 篇7

各位朋友,你們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共遊美好的崀山。相傳舜帝南巡時徐經新寧,見地方山水特別奇秀、美麗,不由搖頭贊曰:“此山良好,可謂崀山。”崀山由此得名。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湘桂邊境的新寧縣境內,南與桂林山水相連,北同武陵源風光呼應,距桂林、邵東機場各14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又一顆風景明珠。數百萬年前,崀山是一片內陸湖。由於地殼變動,內陸湖底突起,形成了紅色沙粒巖結構的峯巒--丹霞地貌。景區佔地108平方公里,轄紫霞仙境,駱駝羣峯,八角勝景,半山奇觀,夷江秀色五大景區,18個風景小區,已發現和命名的477個景點。紫霞峒紫霞峒景區包括萬景槽,玉泉山,象鼻石、烏雲寨、劉華軒墓等景點,主要以幽為主。

在我們左側的一是玉泉山,面積0.5平方公里,山頂高程301米,密集7個景點。山上有一古寺,稱玉泉寺,始建於康熙42年(1720xx年)。舊庵毀於水,雍正年間(1720xx年)重修,清人傅向高、馬羅藩、李延年均為之作記。今存鎮墓塔和碑記及玉泉寺始祖第一代禪師古墓,幾經修復香火旺盛,為天下七十佛教勝地。迎面而來的這座大石山,活像一個高高蹺起的大拇指。當地人稱為“拇指石”,也叫“OK”石,它風雨無阻的屹立於此,似是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以似對崀山的山水錶示讚歎,或許兩者都有。現在我們來到紫霞峒的正進口,紫霞峒並沒有洞,峒者衝也,它是少數民族村、寨的意思。

在紫霞峒有許多隻能在雲南才能生長的植物品種和熱帶雨林景觀。可感受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思。這裏不僅能激起詩人的靈感,還是佛教和道教的必爭之地。佛學宗師慧遠和道學宗師陸修靜,曾先後來此弘揚他們的教義。所以整座山以遊路為界,左為道教之地,還可見紫霞道人的自然石像。前面一石凌空突出,活象一隻碩大無比的青蛙正蹲在那裏,這就是青蛙石。沿着石階往上走,我們來到了紫霞宮,紫霞宮自明代嘉靖年間修建以來。香火不斷,暮鼓晨鐘,梵聲繚繞,成為名聞遐邇的洞天福地。宮內有一座湖南省內最為高大的觀音菩薩,高達6米,最獨特的還是觀音菩薩手中的玉淨瓶,所有的瓶子都是豎立的,而這個觀音菩薩的玉淨瓶是傾斜的,意在把甘露盡情灑向人間。

左側有一塊長700餘米,高100米赤紅色的銅牆鐵壁稱紅瓦山,就是紫霞道人放置袈裟的地方,是一處絕紗的迴音壁。駱駝峯過崀山街往右走,便見一典雅雄偉的牌樓,上有原湖南省省長,原省政協主席劉正同志親手題寫的“崀山天然公園”六個大字。駱駝峯景區距縣城14公里,從崀山老街到石田,沿途奇峯異石拔地而起,一條溪水奔突穿石,如琴似瑟。主要景點有“遇仙橋”、“十八羅漢”、“燕子寨”、“斗笠寨”、“蠟燭峯”、“駱駝峯”、“幽魂谷”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右側的仙人橋,此橋建於清乾年間,石砌單拱,長6.8米,寬5.1米,拱方9米麻石砌成,橋身玲瓏精緻,青藤攀附,1983年電視《風雨瀟湘》曾在此拍攝外景。前行右側十八石峯如“十八羅漢”一字列成威武雄壯的歡迎遊客光臨的“儀仗隊”,在最右側有情深義生的“夫妻石”,丈夫準備遠行正和妻子依依惜別。轉過彎,前面豁然開朗。一片農田、幾幢農舍、挺拔的蠟燭峯,栩栩如生的駱駝峯,這是駱駝峯景區的中心所在,也是整個崀山最早開發的地方。

湖南崀山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姓陳,大家可以叫我陳導,歡迎大家來到崀山景區觀光旅遊。

大家看,現在正好是夏天,崀山上樹木茂密,一片綠色,我們彷彿走進了綠色的童話世界。

現在,請大家做好準備,我們要開始登山了!

在這之前,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崀山的山峯,先説説“辣椒峯”,高達180米,“頭”大“腳”小,就像一隻碩大無比的辣椒;聽説在20xx年前,還沒有人可以登上辣椒峯,不僅因為辣椒峯沒有可以登山的路,而且從山腳下往上爬,越向上傾斜角越大,普通人是不可能爬上去的。20xx年,法國“蜘蛛俠”的扮演者首次徒手爬上了辣椒峯,大家看,辣椒峯是不是真的很險啊?還有駱駝峯,高187、8米,長273米,有兩處凸了出來,就象駱駝的背一樣,惟妙惟肖!

好,我就不多説了,開始登山。現在我們來到了“一線天”,朋友們,“一線天”長240多米,最寬的地方0、8米,最窄的地方只有0、33米,一個人也只能側身而過,兩邊就是懸崖險壁,請您過去時小心通過……

大家加把勁,就快到山項了!這裏有崀山六絕中的其中一絕:萬鯨鬧海。這個景點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看見的,它一般只出現在清晨,想看見這個景觀可不容易哦,想看的朋友一定要早點來。大家看,那裏有着數不清的巨大石峯,還漂浮着一些浮雲,好像千萬條鯨魚在“海中”盡情嬉戲。

現在,讓我們乘着小竹排,一起去看看扶夷江。大家往那兒看,那是將軍石,將軍石高大威武,非常有將軍氣慨,住在崀山的人們都認為將軍石是英雄的化身,並且在將軍石旁還有啄木鳥石呢!將軍石還有一個故事:一次,從南邊闖來了一羣兇惡的敵人,在這裏屠殺攄掠。守衞在這裏的“鎮南將軍”卻貪生怕死,抱頭鼠竄。這時,一位英雄揭竿而起,帶領村民揮舞着鋤頭,在扶夷江邊展開了戰鬥,他們英勇奮戰,殺聲震天,把敵人殺得片甲不留。於是,這裏的村民便讓他做為新的“鎮南將軍”,這個故事至今廣為流傳。

大家覺得崀山好玩嗎?好玩就要常來玩啊!

湖南崀山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們,歡迎諸位來崀山參觀遊覽,從廣西桂林出發,經全州、資源,翻過越城嶺,就進入湖南新寧。新寧縣有崀山。“崀”見於《辭海》,曰:“崀,地名,在湖南新寧縣境內。”“崀”,山之良也,可見崀山之美。崀山並不是個別的山體,而是當地山水的統稱。當地的神話乃至方誌説:相傳當年舜帝南巡路過新寧,見這方山水美麗,便脱口而出,“山之良者,崀山,崀山。”因此,舜老爺子就造了這個“崀”字。良山為崀。據説詩人艾青曾在當地教書,其名句:“為什麼我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説的就是這裏。崀山,自然景觀獨具特色,多奇異的石頭山峯、幽深的溶洞。資江上游的扶夷江 (夫夷水)蜿蜒貫穿南北,風光如畫,有桂林的美麗;有青城山的幽靜;有泰山的雄奇。崀山氣候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温17℃。夫夷水常年水流不斷,清澈見底。植被茂盛,生長着許多珍稀名貴物種,有“植物熊貓”銀杉、珙桐、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華南虎、雲豹、錦雞、靈貓、大鯢等。森林覆蓋率超過70%,生態環境非常優越。崀山,人文景觀同樣非常豐富。有出土的10萬年前的獼猴頭骨化石,4520xx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歷代農民起義的古戰城堡,晚清重臣的宗祠墓葬。漢、瑤、苗、壯民族雜居,民族風情異彩紛呈。古今文人墨客在這裏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華章詩賦,著名詩人艾青也發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賽桂林”的詠歎。

xx年x月,在世界遺產中心關於中國丹霞的評估報告中指出:“崀山和丹霞山最清楚地演示了中國丹霞的典型特徵。”

崀山是最近開發的旅遊景區,境內入與自然高度和諧,總面積108平方公里,轄八角寨,天一巷,辣椒峯,紫霞峒,扶夷江五大景區。崀山境內地質結構奇特,山、水、林、洞要素齊全,是典型的丹霞峯林地貌,在國內風景區中獨樹一幟。景區內丹霞地貌類型多樣,集高、陡、深、長、窄於一體,會雄、奇、險、幽、秀於一身,尤其是一線天、天生橋這些很難發育的地貌奇觀,崀山就多達10餘處。據專家考證,崀山是目前全國乃至世界稀有的大面積丹霞地貌景區。看來,崀山被稱為“中國丹霞之魂”並不為過,其中著名的景觀有“崀山六絕”,更是堪稱世界奇觀。

這裏還有許多美麗的景點,我的講解到這裏就完了。接下來我們就去遊覽崀山的天下六絕,但願今天的崀山之遊能給您留下難忘的記憶。

湖南崀山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邵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各位朋友,你們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共遊美好的崀山。相傳舜帝南巡時徐經新寧,見地方山水特別奇秀、美麗,不由搖頭贊曰:“此山良好,可謂崀山。”崀山由此得名。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湘桂邊境的新寧縣境內,南與桂林山水相連,北同武陵源風光呼應,距桂林、邵東機場各14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又一顆風景明珠。數百萬年前,崀山是一片內陸湖。由於地殼變動,內陸湖底突起,形成了紅色沙粒巖結構的峯巒--丹霞地貌。景區佔地108平方公里,轄紫霞仙境,駱駝羣峯,八角勝景,半山奇觀,夷江秀色五大景區,18個風景小區,已發現和命名的477個景點。紫霞峒紫霞峒景區包括萬景槽,玉泉山,象鼻石、烏雲寨、劉華軒墓等景點,主要以幽為主。

在我們左側的一是玉泉山,面積0.5平方公里,山頂高程301米,密集7個景點。山上有一古寺,稱玉泉寺,始建於康熙42年(1720xx年)。舊庵毀於水,雍正年間(1720xx年)重修,清人傅向高、馬羅藩、李延年均為之作記。今存鎮墓塔和碑記及玉泉寺始祖第一代禪師古墓,幾經修復香火旺盛,為天下七十佛教勝地。迎面而來的這座大石山,活像一個高高蹺起的大拇指。當地人稱為“拇指石”,也叫“OK”石,它風雨無阻的屹立於此,似是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以似對崀山的山水錶示讚歎,或許兩者都有。現在我們來到紫霞峒的正進口,紫霞峒並沒有洞,峒者衝也,它是少數民族村、寨的意思。

在紫霞峒有許多隻能在雲南才能生長的植物品種和熱帶雨林景觀。可感受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思。這裏不僅能激起詩人的靈感,還是佛教和道教的必爭之地。佛學宗師慧遠和道學宗師陸修靜,曾先後來此弘揚他們的教義。所以整座山以遊路為界,左為道教之地,還可見紫霞道人的自然石像。前面一石凌空突出,活象一隻碩大無比的青蛙正蹲在那裏,這就是青蛙石。沿着石階往上走,我們來到了紫霞宮,紫霞宮自明代嘉靖年間修建以來。香火不斷,暮鼓晨鐘,梵聲繚繞,成為名聞遐邇的洞天福地。宮內有一座湖南省內最為高大的觀音菩薩,高達6米,最獨特的還是觀音菩薩手中的玉淨瓶,所有的瓶子都是豎立的,而這個觀音菩薩的玉淨瓶是傾斜的,意在把甘露盡情灑向人間。

左側有一塊長700餘米,高100米赤紅色的銅牆鐵壁稱紅瓦山,就是紫霞道人放置袈裟的地方,是一處絕紗的迴音壁。駱駝峯過崀山街往右走,便見一典雅雄偉的牌樓,上有原湖南省省長,原省政協主席劉正同志親手題寫的“崀山天然公園”六個大字。駱駝峯景區距縣城14公里,從崀山老街到石田,沿途奇峯異石拔地而起,一條溪水奔突穿石,如琴似瑟。主要景點有“遇仙橋”、“十八羅漢”、“燕子寨”、“斗笠寨”、“蠟燭峯”、“駱駝峯”、“幽魂谷”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右側的仙人橋,此橋建於清乾年間,石砌單拱,長6.8米,寬5.1米,拱方9米麻石砌成,橋身玲瓏精緻,青藤攀附,1983年電視《風雨瀟湘》曾在此拍攝外景。前行右側十八石峯如“十八羅漢”一字列成威武雄壯的歡迎遊客光臨的“儀仗隊”,在最右側有情深義生的“夫妻石”,丈夫準備遠行正和妻子依依惜別。轉過彎,前面豁然開朗。一片農田、幾幢農舍、挺拔的蠟燭峯,栩栩如生的駱駝峯,這是駱駝峯景區的中心所在,也是整個崀山最早開發的地方。

湖南崀山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姓陳,大家可以叫我陳導,歡迎大家來到崀山景區觀光旅遊。

大家看,現在正好是夏天,崀山上樹木茂密,一片綠色,我們彷彿走進了綠色的童話世界。

現在,請大家做好準備,我們要開始登山了!

在這之前,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崀山的山峯,先説説“辣椒峯”,高達180米,“頭”大“腳”小,就像一隻碩大無比的辣椒;聽説在20xx年前,還沒有人可以登上辣椒峯,不僅因為辣椒峯沒有可以登山的路,而且從山腳下往上爬,越向上傾斜角越大,普通人是不可能爬上去的。20xx年,法國“蜘蛛俠”的扮演者首次徒手爬上了辣椒峯,大家看,辣椒峯是不是真的很險啊?還有駱駝峯,高187、8米,長273米,有兩處凸了出來,就象駱駝的背一樣,惟妙惟肖!

好,我就不多説了,開始登山。現在我們來到了“一線天”,朋友們,“一線天”長240多米,最寬的地方0、8米,最窄的地方只有0、33米,一個人也只能側身而過,兩邊就是懸崖險壁,請您過去時小心通過……

大家加把勁,就快到山項了!這裏有崀山六絕中的其中一絕:萬鯨鬧海。這個景點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看見的,它一般只出現在清晨,想看見這個景觀可不容易哦,想看的朋友一定要早點來。大家看,那裏有着數不清的巨大石峯,還漂浮着一些浮雲,好像千萬條鯨魚在“海中”盡情嬉戲。

現在,讓我們乘着小竹排,一起去看看扶夷江。大家往那兒看,那是將軍石,將軍石高大威武,非常有將軍氣慨,住在崀山的人們都認為將軍石是英雄的化身,並且在將軍石旁還有啄木鳥石呢!將軍石還有一個故事:一次,從南邊闖來了一羣兇惡的敵人,在這裏屠殺攄掠。守衞在這裏的“鎮南將軍”卻貪生怕死,抱頭鼠竄。這時,一位英雄揭竿而起,帶領村民揮舞着鋤頭,在扶夷江邊展開了戰鬥,他們英勇奮戰,殺聲震天,把敵人殺得片甲不留。於是,這裏的村民便讓他做為新的“鎮南將軍”,這個故事至今廣為流傳。

大家覺得崀山好玩嗎?好玩就要常來玩啊!

湖南崀山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邵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各位朋友,你們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共遊美好的崀山。相傳舜帝南巡時徐經新寧,見地方山水特別奇秀、美麗,不由搖頭贊曰:“此山良好,可謂崀山。”崀山由此得名。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湘桂邊境的新寧縣境內,南與桂林山水相連,北同武陵源風光呼應,距桂林、邵東機場各14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又一顆風景明珠。數百萬年前,崀山是一片內陸湖。由於地殼變動,內陸湖底突起,形成了紅色沙粒巖結構的峯巒--丹霞地貌。景區佔地108平方公里,轄紫霞仙境,駱駝羣峯,八角勝景,半山奇觀,夷江秀色五大景區,18個風景小區,已發現和命名的477個景點。紫霞峒紫霞峒景區包括萬景槽,玉泉山,象鼻石、烏雲寨、劉華軒墓等景點,主要以幽為主。

在我們左側的一是玉泉山,面積0.5平方公里,山頂高程301米,密集7個景點。山上有一古寺,稱玉泉寺,始建於康熙42年(1720xx年)。舊庵毀於水,雍正年間(1720xx年)重修,清人傅向高、馬羅藩、李延年均為之作記。今存鎮墓塔和碑記及玉泉寺始祖第一代禪師古墓,幾經修復香火旺盛,為天下七十佛教勝地。迎面而來的這座大石山,活像一個高高蹺起的大拇指。當地人稱為“拇指石”,也叫“OK”石,它風雨無阻的屹立於此,似是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以似對崀山的山水錶示讚歎,或許兩者都有。現在我們來到紫霞峒的正進口,紫霞峒並沒有洞,峒者衝也,它是少數民族村、寨的意思。

在紫霞峒有許多隻能在雲南才能生長的植物品種和熱帶雨林景觀。可感受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思。這裏不僅能激起詩人的靈感,還是佛教和道教的必爭之地。佛學宗師慧遠和道學宗師陸修靜,曾先後來此弘揚他們的教義。所以整座山以遊路為界,左為道教之地,還可見紫霞道人的自然石像。前面一石凌空突出,活象一隻碩大無比的青蛙正蹲在那裏,這就是青蛙石。沿着石階往上走,我們來到了紫霞宮,紫霞宮自明代嘉靖年間修建以來。香火不斷,暮鼓晨鐘,梵聲繚繞,成為名聞遐邇的洞天福地。宮內有一座湖南省內最為高大的觀音菩薩,高達6米,最獨特的還是觀音菩薩手中的玉淨瓶,所有的瓶子都是豎立的,而這個觀音菩薩的玉淨瓶是傾斜的,意在把甘露盡情灑向人間。

左側有一塊長700餘米,高100米赤紅色的銅牆鐵壁稱紅瓦山,就是紫霞道人放置袈裟的地方,是一處絕紗的迴音壁。駱駝峯過崀山街往右走,便見一典雅雄偉的牌樓,上有原湖南省省長,原省政協主席劉正同志親手題寫的“崀山天然公園”六個大字。駱駝峯景區距縣城14公里,從崀山老街到石田,沿途奇峯異石拔地而起,一條溪水奔突穿石,如琴似瑟。主要景點有“遇仙橋”、“十八羅漢”、“燕子寨”、“斗笠寨”、“蠟燭峯”、“駱駝峯”、“幽魂谷”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右側的仙人橋,此橋建於清乾年間,石砌單拱,長6.8米,寬5.1米,拱方9米麻石砌成,橋身玲瓏精緻,青藤攀附,1983年電視《風雨瀟湘》曾在此拍攝外景。前行右側十八石峯如“十八羅漢”一字列成威武雄壯的歡迎遊客光臨的“儀仗隊”,在最右側有情深義生的“夫妻石”,丈夫準備遠行正和妻子依依惜別。轉過彎,前面豁然開朗。一片農田、幾幢農舍、挺拔的蠟燭峯,栩栩如生的駱駝峯,這是駱駝峯景區的中心所在,也是整個崀山最早開發的地方。

湖南崀山導遊詞 篇13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崀山觀光旅遊。

崀山位於湘西南邊陲的邵陽市新寧縣境內,南與桂林山水相連,北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呼應,與桂林、邵陽相距各140千米,是繼張家界後發現的又一顆璀璨的風景明珠。相傳舜帝南巡途經新寧,看到這秀美的奇山秀水,駐足讚歎“此山良好,可謂崀山。”崀山由此得名。

崀山在數千萬年前是一片內陸湖,由於地殼的變動,內陸湖底突出,從而形成了現在的紅色砂粒巖結構的丹霞地貌。大家知道,張家界屬石英砂巖地貌,桂林屬喀斯特地貌,而崀山則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其形態、規模在全國同類地貌之中均達到極限八角寨之高(293米)、天下第一巷之長(239米)、亞洲第一橋之險(64米)、蠟燭峯之險(674米)、紅華赤壁之絕、將軍石之峻,都令人歎為觀止。

崀山風景區佔地108平方千米,聚集了牛鼻寨、駱駝峯、八角寨、紫霞峒與扶夷江等五大景區、477個景點、三大溶洞和一處原始森林。

牛鼻寨

各位朋友,現在來到了牛鼻寨景區。為什麼叫牛鼻寨?原來,在東面那塊大石的右側,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成對出現的“牛鼻孔”,當地老百姓稱為牛鼻山。後來,農民領袖雷再浩、李源發先後在這裏聚眾起義,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在這裏屯兵紮寨,遂被改稱為牛鼻寨。

大家拾級而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天然山水畫前有關山之隘的瑤寨式建築“迎賓亭”,後有一簾瀑布從山澗飛瀉而下,綠陰掩映處,紅白芙蓉映襯秀山麗水。來到銀珠洞,可見一串串水珠直掛,在夕陽的映照下,粒粒閃亮奪目。

穿過銀珠洞,大家來到陡巖絕景,迎面紅霞赤壁當頭壓來,幾經曲折有幽徑,四處懸崖已無路,只見懸崖上一道白色天梯直立,引渡到達“天下第一巷”。

這“天下第一巷”幾個大字是“中國丹霞之父”、丹霞地貌命名者、著名地質學家、中科院院士陳國達教授1992年來崀山時親筆題寫的。陳老對比了1939年命名的廣東仁化丹霞山,發出如下感歎:“半生長譽丹霞美,方識崀山比丹霞,勝地有緣何恨晚,並贊南北雙奇花。”

“天下第一巷”長238.8米,相對高度100—120米,最寬的地方0.8米,最窄處0.3米。兩旁如刀劈斧削,側身中間,大有“天光一線,人生如縫”之歎。人處其中,後不見來處,前無有盡頭,惟見頭頂一線青天,絕壁對峙,鬼斧神工,堪稱天下一絕。走出巷口,豁然開朗,一泓清泉,臨路而出,涼意撲面,使人心曠神怡,剛才的驚、奇、險、累一掃而光,惟有追憶、體驗“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世外意境。

來到後寨門,沿右面巖壁攀騰而過,登上遇仙巷,巷長178米,石壁高60米,巷中翠竹掩映,花木叢生,人行其中,饒有情趣。再往前走,便到一馬鞍形石級小梯一一攬月梯,最窄處只有26釐米。來到谷底,可見隘口有一陰陽八卦陣,路徑縱橫交錯,若無人指點,很難走出此陣。前面像猿人頭山的下前方,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棟七層大廈,名七層樓,那是大自然的傑作。

走完這長長的台階便進入桃源衝。桃源衝確實是世外桃源,成片竹林,滿目翠綠。一路驚險之後正好在此小憩,感受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逍遙時光。

八角寨

八角寨景區位於崀山最南端的湘桂邊境,海拔818米,由八角寨、白麪寨和天生橋三個小景區組成,因山頂有八座山峯相連,互為犄角,像一朵八角蓮花而得名。

“天生橋”被譽為“亞洲第一橋”,是丹霞地貌中很獨特的自然景觀。該橋長64米,寬14米,高20米,橋面厚度5米。全橋呈半圓拱形,似人工砌築,氣勢磅礴,令人歎為觀止。橋下有一石棺,底蓋分開,惟妙惟肖,尤似千年古物。一條小溪環橋流過,水質清澈碧透,有“綠溪”之美稱。

“白麪寨”,山巖均成銀灰色,而植物多開白花,遠望如白濤銀浪,故而得名。該寨山勢雄險,石砌寨門卡關而立,僅容一人進出,真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寨內巨石聳立,景象萬千。這不僅是楊再興、石達開、雷再浩、李世德等歷代名將和起義領袖礪兵秣馬的古城堡,也是新石器時期遺址所在。

登臨八角寨,要走1708個台階、三道門,即象門、龍門、寨門。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一頭大象,它把秀長的鼻子低垂於地恭候遠道而來的朋友,這便是第一道門“象門”。走過象門,便聽到淙淙的流水聲,清澈的溪水滋潤着一種特殊的植物,它在陽光下呈現黃、藍、綠、紫等十幾種顏色,老百姓稱之為“變色龍”,學名脣柱菌苔,只能生長在鎢礦含量高的地表上。

繼續往上走,來到一條巷子,這便是第二道門“龍門”,因正前方有塊形似龍頭的突兀巨石而得名。傳説到那上面燒香,有求必應。

走過1708個台階,來到一個平台,站在這裏,一腳跨兩省,左踏廣西,右踩湖南。前面青石砌成的古城牆門就是第三道門“寨門”,當年白蓮教依靠這裏的險要地勢,多次戰敗數倍於己的清軍。

被譽為“丹霞之魂”的八角寨,橫空出世,獨佔鰲頭,絕頂上形成寬闊平台,因而叫雲台山。

八角寨雄視羣山,巨崖絕壁,千姿百態。近前,一派山崖,赤壁黛頂,鬥波逐浪,似巨鯨鬧海,倒海翻江,猶如一幅優美的水墨山水畫,生機勃勃,令人回味。

駱駝峯

駱駝峯景區位於崀山石田村,距縣城14千米,是丹霞地貌地形中典型的象形景區。景區內奇峯異石拔地而起,無數溶洞藏匿其間,共有飛濂洞、一線天、辣椒峯、駱駝峯、連山五個小景區,有遇仙橋、十八羅漢、燕子寨、斗笠寨、一線天、情人谷、幽魂谷、辣椒峯、龍口朝陽、九九天梯、令箭牌、蠟燭峯等20多個景點。

迎面而來的是一座古樸典雅的牌樓“崀山天然公園”。進入景區,沿途有小橋流水,前右側是遇仙橋。此橋建於清乾隆年間,石砌單拱,長6.8米,寬5.1米,拱高9米,麻石砌成,橋身玲瓏精緻,青藤攀附,電視片《風滿瀟湘》曾在此拍攝外景。

前行右側十八石峯如“十八羅漢”一字列成威武雄壯的“儀仗隊”,歡迎大家的到來。

遙看情深義重的“夫妻石”,準備遠征的丈夫和妻子依依惜別。

人在畫中游,一景連一景,拐過一道彎,迎面而來的是一隻覓食歸來正卧巢小憩的春燕,名“燕子寨”,高539米,由三座山峯組成,中間高聳似燕頭,兩邊山勢稍低如燕翅,頂有平台,曾為農民起義軍憑險據守的山寨。

再轉過彎,前面豁然開朗。一片農田,幾幢農舍,挺拔的蠟燭峯,栩栩如生的駱駝峯,是該景區的中心所在,這裏叫石田村。正前方的駱駝峯,高187.8米,長273米,高聳於羣峯之上,襯托遠近青山,像從沙漠遠足來此的世界上最長、最大、最重的駱駝。它的背脊上有一個明顯的十字架,旁邊一框圍成一個“田”字,故稱石田。

前面岔路口,往左就是林家寨的“一線天”,高525米,寨下東北走向的一線天是石山裂縫而成,長60米,高40米,最窄處0.5米。須手腳並用,沿人工開鑿的石級才能攀壁至絕頂。林家寨絕壁天成,是攀巖訓練、比賽的最佳地方,故“全國攀巖訓練基地”選址於此。還有情人谷、千佛巖、蟾蜍巖、幽魂谷、捨身崖等讓你目不暇接。

被譽為“南天一柱”的“蠟燭峯”,高674米,尖頂,四面陡峭,周長400米,因通體鮮紅,狀如蠟燭而得名。在蠟燭峯陡崖下有一條巨大縫隙,長100米,深50米,寬0.4—1.8米,上下巖石如刀削一樣平整,似一條巨龍,向東西張開傾斜成40°的巨口。每當午時,太陽從龍口直射縫底,形成龍口吞珠、五光十色的壯麗景象,稱為“龍口朝陽”。

走出龍口,就可見從上而下平如斧削的無字天碑。許多人想登上這陡峭石壁都未能如願,只有一位勇敢的採藥老人曾憑着自己的膽略和智慧登上峯頂,然而終不能在碑上刻上一個字。

這座倒立的辣椒峯高180米,上週長約100米,下週長才40米,這通體赤紅、分外奪目的辣椒是湖南人熱情的象徵。20xx年9月,由湖南旅遊文化產業公司舉辦的法國“蜘蛛人”阿蘭.羅伯特徒手攀巖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活動在此舉行。

沿着石壁小徑,可至一平台,兩側懸崖陡壁中間一石鑿就的99級台階,是至頂的惟一通道。這是清初“紅花會”首領楊發奎因反清復明遭清廷通緝時,憑着上乘武功鑿就的石階,十分險峻。

紫霞峒

各位朋友,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有碧綠的青山、清澈的江水、低垂的翠柳的紫霞峒景區,它包括萬景槽、玉泉山、象鼻石、烏雲寨、劉華軒墓等景點,以青幽為主要特色。左側的玉泉山,面積0.5平方千米,山頂高301米,密集7個景點。山上有一古寺,名玉泉寺,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20xx年),今存鎮墓塔、碑記及玉泉寺始祖墓。幾經修復後香火旺盛,燒香求籤者絡繹不絕。

迎面而來的這座石山,活像一個高高翹起的大拇指,當地人稱“拇指石”,它風雨無阻地屹立於此,恭候着遠道而來的朋友們!

紫霞峒並不是洞,峒者,衝也。是少數民族“村”、“寨”的意思。傳説有一位高僧雲遊至此,相中此地,每天早上起來,點燃香燭,迎着彩霞把袈裟鋪在紅瓦山上,然後打坐修煉,袈裟經陽光一照,霞光萬道,香火繚繞,故稱“紫霞峒”。

來到這裏,我們可感受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境。這裏還是佛教和道教的聖地,佛學宗師慧遠和道學宗師陸修靜,曾先後來此弘揚教義。所以整座山以遊路為界,右為佛教聖地,左為道教福地,還可見紫霞道人的自然石像。傳説當年他修成正果時,原身就化成了一座石像。

説説笑笑,青蛙也來湊熱鬧,看前面一石凌空突起,活像一隻碩大的青蛙蹲在那裏,這就是青蛙石。

沿着石階往上走,就進入了紫霞宮。紫霞宮歷史悠久,自明嘉靖年間修建以來,暮鼓晨鐘,梵聲繚繞,成為名聞遐邇的洞天福地。在宮內有一座高大的觀音菩薩,高達6米,手持傾斜玉淨瓶,意把甘露盡灑人間。

清末,新寧人才輩出,如江忠源、劉坤一等,他們死後歸葬故里,尤把崀山視為長眠樂土。劉坤一慧眼識寶地,選中紫霞峒蓮花池左側山坡修建墳墓,墓圍石刻精緻絕倫,石人、石羊、石馬栩栩如生。

左側一塊長700米、高100米赤紅色的銅牆鐵壁稱紅瓦山,傳説是紫霞道人放置袈裟的地方,是一處絕妙的迴音壁。

扶夷江

見識了崀山的偉岸,現在請大家來感受一下扶夷江的温柔。美麗的扶夷江碧流澄清,

兩岸奇峯異石似一飄帶,貫穿全景。

扶夷江與灕江同源於廣西資源縣的貓兒山,自金子山分袂南北,縣境內流長229千米,因新寧縣古為“扶夷侯國”,故稱扶夷江。

扶夷江漂流全程22千米,其間落差16米,水流平緩,途經十二灘、十二景。極目遠望,江流石轉,猶如崀山奇觀的藝術長卷。這段水域被青山染得碧綠,被奇石擁得温柔。

舟行江中,但見水色天光,相互輝映,藍天白雲,百鳥翔集,兩岸楊柳滴翠,怪石追舟。詩人艾青看了這畫一般的扶夷江,給崀山人民寫了一副上聯“樹影橫江魚躍枝頭鳥宿水”,各位如有興趣的話請為艾老對出下聯。

不知不覺,來到了崀山六大絕景之一的將軍石。“拔地芙蓉聳翠痕,嶙峋千尺指天門。扶夷江水平如掌,紅雲捧日朝聖樽。”這首詩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它的迷人風貌。將軍石原是一座山體,丹霞地貌發育到晚期形成的石柱高400米,周長40米,頂部略小,上下等粗,5千米外仍可見其獨立天外的偉岸英姿。

湖南崀山導遊詞 篇14

湖南特產:湖南農林特產豐富多彩,主要有湘蓮、湘茶、油茶、辣椒、苧麻、柑桔、湘黃雞、 漵浦鵝、寧鄉豬、湖粉、湖南米粉等。湘蓮是湖南有3000多年曆史的著名特產,富含澱粉、 蛋白質、脂肪、胡羅卜素和無機鹽,有補脾、養心、澀腸、固精功效,是湖南重要出口物 資,產量向居全國首位。湖南幾乎所有市縣都產茶,是中國四大產茶省之一,全國最大的 黑茶產區。岳陽君山茶中的銀針茶曾被清乾隆帝指定為貢茶。湘茶名品還有大庸古丈毛尖、 長沙高橋銀峯和湖波綠、沅陵碣灘茶等。湖南是我國特產油茶的最大產區,以湘江流域最多。湖南無核蜜桔含多種維生素,以邵陽、懷化、零陵、長沙、益陽、沅江等地最多。著名特產品種有濟陽、藍山金桔,雪峯蜜桔、黔陽冰糖橙、安江香柚等。湖南特產手工業工 藝品首推湘繡,與蘇、粵、蜀繡並稱中國四大名繡。其他有湘西土家錦、瀏陽夏布、醴陵 釉下彩瓷、邵陽竹雕、益陽水竹涼蓆、瀏陽花炮、菊花石雕、長沙、邵陽羽絨製品等。特產名食湘粉絲、湖南米粉、辣椒油等。長沙風味為主的湘菜注重酸辣鮮嫩,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湖南吃的特產十分豐富,主要有:幹辣椒、滷豆腐、幹豆腐、黴豆腐、臭豆腐、血丸子,紅薯幹、幹竹筍、幹臘肉、……

看過《秋菊打官司》嗎?那裏面一串串、紅豔豔的紅辣椒,煞是漂亮,不過那是給人看的,這裏的幹辣椒那可是貨真價實的湖南特產,不但漂亮,而且夠味夠勁,當然你要是湖南人,或者能吃得辣的才行噢! 想不到豆腐還有那麼多種吃法,湖南的幾種,味道好極了,保你不吃就流口水,有些聞起來香,有些聞起臭,但吃起來都是香香、脆脆、爽爽、滑滑的,當然你要能吃辣椒啊,不然嘴裏噴火可別怪我。吃完保你大呼過癮,額頭熱汗漣漣,身上大汗淋漓,但嘴裏還在嚷:―再來一串……,……‖不信你試試。

滷豆腐是用新鮮的豆腐滷了之後,用火烤乾烤硬,吃的時候,煮熟了,切開來,在辣椒醬裏(自制,主料為辣椒,裏面還要許多不知名的調料,這是祖傳配方,不外泄。)一蘸,或者加點辣椒醬到裏面去和勻,味道可口就有得吃了,也可以整塊吃,或放在其他肉等裏面炒着吃,同樣美味可口。

幹豆腐沒有滷,加點鹽,慢慢地用火薰幹,當然也變硬了,吃法與滷豆腐差不多。 臭豆腐,就不用我多説了,在廣州的大街小巷中都有賣,臭味遠揚,路人避之莫及,其實吃起來可香了,而且湖南長沙的那才是正宗貨,聞起來香(當然也臭),吃起來就更香了。你來試試吧!

黴豆腐,沒聽説過,我家鄉那是家家户户都做,通常在過年前,天氣比較冷的時候做,先用豆腐發酵,等到長了幾寸長的黴了,再拿出來一塊塊地蘸上辣椒粉,放上葱花、生薑、酒等,再放在罈子(可大可小)密封兩三天,就可以拿出來吃了,那個味,那個爽、滑、勁,沒得彈!

血丸子,也是用豆腐做的,但裏面加了豬肉。做法是:先把水瀝乾,豆腐往往硬得變成鐵板一樣,然後再用手捏碎,把肉切碎(肥瘦各佔半,否則,太肥油膩,太瘦沒味)放到裏面,再加上豬血一起和勻,團成丸子,用火薰上十幾天,拿出來煮熟,切成一塊塊,可以直接吃,也可放在其他肉或蔬菜裏炒着吃,這可以説最有地方特色的小吃了。

紅薯幹、幹竹筍、臘肉相信大家都吃過,我就不多説了,但這可是湖南的正宗貨,幹竹筍還稱玉蘭片呢!

湖南崀山導遊詞 篇15

湖南省石燕湖生態旅遊風景區位於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交匯處,景區佔地面積5平方公里,規劃15平方公里。距長株潭三市10—20公里,年接待遊客50萬人。它是國家旅遊局首批評定的AAA級旅遊景區、湖南省首家野生動物園、湖南百景、湖南省十大水體旅遊景區、國內專業的拓展訓練基地、羣眾賽龍舟基地,是長沙市民最受歡迎的十佳旅遊景區之一。景區羣山環抱,碧水如玉,峯巒秀削,芳草鮮美,古幹虯枝,綠蔭匝地。湖水顏色清幽純淨,且富於變化。景區四周環繞着鬱鬱葱葱的原始次森林,除水面以外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八萬個以上,被譽為“湖南九寨、人間瑤池”,“都市人綠藍色的夢幻”、“長株潭三市綠色中心公園”。

石燕湖歷史底藴深厚,文化源遠流長。有舜帝南巡留下的舜帝石、關公跳馬的跳馬澗、南嶽七十二峯的玉屏峯,有金龜島、觀音廟、昭山古洞、天鵝池、少奇先祖墓、明吉簡王墓、五子登科樹等名勝古蹟,有地質學上著名的三億年前的泥盆紀跳馬澗系巖層標準組石,在這裏發現過大量的魚化石、石燕化石,石燕湖便得名於此。景區現已開發了篝火晚會、放燭心願、跑馬、飛索、遊湖、賽龍舟、垂釣、生態潛水、生態科考、野生動物園、拓展訓練等數十個獨具生態特色的遊樂項目。已建成的石燕湖山莊、融景賓館等星級酒店,功能齊全,可同時接待20xx人會議和就餐,還可在公園的農家餐廳享用原汁原味的農家飯菜,煮一壺土酒、採一把野菜,米湯鍋巴、尋常小炒、農家臘味、別有一番滋味。

石燕湖生態旅遊風景區內的石燕湖森林動物園是湖南省內首家野生動物園,佔地面積3000畝,以野生動、植物的自然保護、公共教育為目的,集飼養、展示、教育、科研、娛樂為一體。園內放養着東北虎、梅花鹿、黑熊、犛牛等數十種珍稀動物,生長着千年白露楓、百年杜蔭王、成片的水杉、赤蘭、野杜鵑等珍稀植物,為您展示一個真實、和諧的野生動植物生態王國。

美麗的石燕湖,為厭倦城市喧囂、商海沉浮、機關窒悶的人們開闢了一片陶然淨土,成為人們休閒度假、旅遊觀光、商務會議的理想去處。

這裏羣山環抱、碧水如玉、峯秀削、芳草鮮美、古幹虯枝、綠蔭匝地。這裏有金龜老島、關帝古泉、跳馬澗、天鵝池、觀音廟、少奇祖墓、明吉簡王墓等名勝古蹟。這裏有珍稀植物上百種,如高達七米的千年古鐵樹,國內罕見;千年白鷺楓,一樹上棲白鷺數百隻。在公園大門口,有三億年以前的泥盆紀標準巖層,是國家珍貴的自然遺產,1927年曾在此發現了中國第一條完整的魚化石,它現存於北京國家博物館;暢遊於石燕湖的青山綠水之間,如果您運氣好的話,您也許會在公園的某些巖石層中找到化石,其中就有石燕化石;據長沙縣地名志記載,此地山側,多燕形與磨形小石,石入醋中,蠕蠕欲動,人以為異,故名石燕,石燕石中含有豐富的鈣質,磨成粉劑入藥,可治療一些疑難雜症;石燕石還是一種吉祥物,傳説中漁樵覓得而獲顯達,學子覓得而中狀元的神奇故事。

石燕湖水深30餘米,湖水清幽,據專家測定,水中富含人體所需的鋅、鐵、銅等二十多種微量元素,可直接作飲用水;石燕湖水一年四季或一天之中都呈現多變的顏色。春天是天藍色,夏天是鐵灰色,秋天是碧綠色,冬天是嫩綠色。一天之內,或幾天之間,隨着天氣的變化,它也呈現不同的顏色。晚秋的清晨,湖面會蕩起一層薄霧,坐船穿越湖面,身後會霧氣蒸騰,恰如古人云:人在霧中走,船在畫中游;真有飄然欲仙的感覺。

湖心金龜島,它形似靜卧水中的老龜,每逢晴日,晨曦初露,可見繞龜背而成金光萬道,人以為金龜;島上有塔叫萬福萬壽塔,塔旁有一座觀音古廟。島的東面有一石級,腳踏其上有“鏗鏘”如擊鼓之聲,人稱通天響鼓梯。石燕湖公園現已開闢系列休閒度假的項目,有大型野生動物表演、鱷魚表演、馬術表演、賽龍舟、遊艇、野戰訓練、跑馬、吊牀、登山、和平鴿廣暢賬篷等,在這裏您將看到虎獅等兇猛的野生動物與人們和諧共處,同在藍天下、共享在大自然:您也可以領略到星河夜語、月朗風清的浪漫情懷。在石燕湖公園的野生動物中,有一個最受小朋友歡迎的明星,它的名字叫小熊格格,今年三歲,藝高膽大,它每天在兩座山頭之間長達500主的鋼絲上飛車越過,這一絕技將使小熊格格載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跳馬澗:石燕湖歷史地名之一。據長沙縣地名志記載,建安中,關羽徵長沙,長沙太守派老將黃忠迎戰,大戰兩日不分勝負,突然黃忠轉身一箭射在關羽的盔纓上,關羽的馬受驚狂奔,青龍偃月刀也掉在河時,一口氣往南跑了幾十裏,忽見前面山巒起伏,疊嶂如城,中間一條險澗,後面的追兵喊殺聲震天,形勢萬分危急,這時,只見關雲長的赤兔馬四腳騰空,飛躍過澗,關羽得以脱險。後人為紀念關羽,將躍馬之處命名為跳馬澗。

天鵝池:位於公園東部,在海拔270米的玄天峯上,《長沙縣地名志》記載:“山頂有泉,寬不及大丈,泉水甘洌,四季不涸”,四周怪石嶙峋,形似天鵝,傳説常年有天鵝於泉中嬉水,故名天鵝池,上有1974年所建湖南電視塔舊址。您還可以到三市峯去登高:三市峯是景區最高峯,也是長株潭三市之間最高峯,懸峯峭壁,地勢險峻,立於山頂,北跳長沙,南望株洲,西瞰湘潭,可見湘江如玉帶環繞,三市盡在眼底,更為有趣的是,持手提電話機在此,可以收到三個城市的電訊信號。

公園的東南部有一大片原始次生林,名叫野豬林:時有野豬出沒,春季拱吃竹筍,夏季下湖洗澡,為公園平添野趣,遊客到此請成羣而行。您不妨帶上吊牀去紅楓谷作森林浴,紅楓谷內,沿山間小澗而上,兩側皆楓樹,從晚秋到來年的二月,絢麗而富於變化,時而如碎金滿枝,時而如紅霞繚繞,特別在二月最盛時,花團錦族,鎏光溢彩,蔚為壯觀。

您還可以到我們古樸典雅的石燕湖山莊休閒度假,石燕湖山莊位於公園中部,星級賓館裝修,依山傍水,風景宜人,奏花香鳥語,夏日修竹清泉,秋夜月照朗朗,冬日白雪皚皚,窗含翠綠,鳥語呢喃,真可謂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一方清幽世界。

湖南崀山導遊詞 篇16

今天,非常高興能與大家一起走進湘西,瞭解芙蓉鎮神祕的土家風情,領略猛洞河神奇的魅力,體驗“天下第一漂”的刺激和空靈。

湘西自治州永順縣居民以土家族和苗族為主,約佔總人口的70%,其中又以土家族最多。土家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其祖先居住在湘鄂渝黔四省市邊界,同今天沒有太多變化。跟苗族一樣,土家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文字。

猛洞河景區的王村鎮位於酉水之陽,早在20_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就是酉陽縣治所在地。由於擁有舟楫之便,這裏便成為湘西曆代土司王的盤踞之地,故名王村。土家族過去深受漢人的欺壓凌辱,土司王的盤踞地點多次受到襲擊,四處搬遷。公元939年,土司王即溪州刺史彭士愁與楚王馬希範發生溪州之戰,第二年雙方議和,在轄區邊緣溪州立銅柱,將盟約鐫刻在上面,至今字跡清晰可辨。此銅柱現在陳列於王村風光館內,是研究土家族歷史的重要文獻。土司王后來遷都到老司城,實行“蠻不出洞,漢不人境”的禁令,使得溪州長期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延緩了該地區的發展進程。王村雖不再是土司王府所在地,但是因其位於交通咽喉處,成為湘西四大名鎮之一,是湘西北的物質集散地。“改土歸流”之後,王村是永順對外交通的惟一碼頭,是全縣乃至湘西大部分地區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地。清朝乾隆、嘉慶、道光年間,王村的繁華達到鼎盛時期。街道上有大小鋪面三百多家,飲食和客棧一百餘户,每日往來客商二千多人,真是商賈雲集、騾馬成羣,人稱“小南京”。由河岸到五里牌的青石板路就是這段時期內由商家們出資修建而成的,後來成為謝晉拍攝電影《芙蓉鎮》的理想之地。隨着該影片的出名,王村也被譽為“芙蓉鎮〃。如果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們,可以在晚飯後到碼頭邊的芙蓉鎮影院觀看,這裏整天循環放映《芙蓉鎮》,從電影中可以體會到20世紀60年代的王村風光。

這裏是湘西民俗風光館,館名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先生題寫,前面提到的溪州銅柱便立在這裏。館內介紹了土家族的信仰、婚俗、狩獵等古樸的民俗,陳設了體現民俗特色的各種雕刻品、傢俱、物產以及土司王塑像、土家崇拜的神像等等。此外還有“擺手舞”、“哭嫁”、“鼕鼕喹”、“土家溜子”、“情歌對唱”等民俗歌舞現場表演,大家可以進去了解一下土家民俗,同時體驗土家人的熱情與豪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unan/ngjlw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