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湖南導遊詞 >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精選15篇)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精選15篇)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精選15篇)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 篇1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江南,湘北,那片向北傾斜的凹形地貌上,一泊湖水以天下為懷,一座閣樓以天下為標。北宋范仲淹用一篇散文將岳陽樓樹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一座地標,而湖區百姓以千百年來的勞作將洞庭湖建造成天下糧倉。

洞庭湖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綠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區總面積約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邊是湖南省,北邊是湖北省。洪水期間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積有3900平方千米,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四水匯入,北有鬆滋、太平、藕池、調絃四口與長江相通,湖水最後在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它猶如一個天然的大水庫,容納四水,吞吐長江,調節洪水,控楚帶吳。

洞庭湖區到底包括哪些地方呢?較為權威的劃分是,範圍包括岳陽、益陽、常德,長沙、湘潭、株洲和湖北荊州共7個市。洞庭湖區又分“純湖區”和“四水尾閭區”,其中,整個長沙城區,就屬於四水尾閭區。而我們此次《環行洞庭湖》報道的岳陽、益陽、常德三市中,還有汨羅、桃江、桃源、臨澧不屬於純湖區,也在尾閭區之列,而岳陽的平江、益陽的安化、常德的石門,還並不屬於洞庭湖區。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益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湖南南洞庭湖濕地和水禽自然保護區濕地位於長江中游平原最大的過水性淡水湖泊--洞庭湖的南部,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是白鸛、白鶴等等許多水禽的重要棲息地,經濟動、植物產量高,價值大,對長江的洪水調蓄作用極其重要。

簡介

南洞庭湖濕地和水禽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益陽市,面積168000公頃。地處長江中游平原最大的過水性淡水湖泊——洞庭湖的南部,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每年在保護區越冬的水禽約1000萬隻,是白鸛、白鶴等許多水禽的重要棲息地。也是國家一級保護魚類中華鱘的棲息地。該濕地對長江的洪水調蓄作用極其重要。

已被國家列為“濕地和水禽自然保護區”,南洞庭湖上生活着多種珍稀瀕危水禽和其它野生植物。南洞庭湖有118個人跡罕至的湖洲和湖島,有植物863種,鳥類164種,魚類114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中華鱘、白鱘、白頭鶴、中華秋沙鴨等10種。

地理位置

湖南省南洞庭湖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位於洞庭湖西南,沅江市境內,地跨東徑112°18′15〃至112°56′15〃,北緯28°113′30〃至29°3′45〃。保護區內有15個鄉、鎮、場,30萬人口,總面積16.8萬公頃。

南洞庭湖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地處長江南岸,它的東、南是我省湘江和資水的出口。

自然條件

1、地貌:該區屬長江中下游洞庭平原堆積而成的沼澤地貌。境內河岔縱橫,湖泊星羅棋佈。全區由118個湖洲和18個湖泊組成。

2、土壤:南洞庭湖濕地土壤,主要為潮土、沼澤土和沼澤化草甸土。

3、水質:洞庭湖屬過水性湖泊,湖水更換週期最長為19天。據檢測,水質屬國家標準Ⅱ類。

4、氣候:南洞庭湖區屬華中地區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其特點是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日照和無霜期都比較長。

鳥類資源

保護區內鳥類資源極其豐富,據調查記錄表明,本區有鳥類16目43科164種,其中鴨科30種,鷸科19種,鷺科14種,鷹科6種,隼科4種,雉科3種,雀科4種,秧雞科9種,杜鵑科4種,翠鳥科4種,反嘴鷸科3種,伯勞科3種,鴉科6種。據專家測算,在此越冬的候鳥有1000萬隻左右,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有白鸛805只,黑鸛300只,白頭鶴200只,白鶴400只,白琵鷺1000多隻,大鴇30只,白忱鶴400只,天鵝400多隻,灰鶴1000只,中華秋沙鴨20多隻,白額雁30000只,豆雁35000只。1997年,日本雁類協會池內俊雄測出此處小白額雁30000多隻,遠遠超出世界記錄的18000只。另外,保護區有植物154科475屬863種,獸類23種,爬行類23種,兩棲類8種,魚類12目23科114種,蝦類4科9種,貝類9科48種。

描述

由於湘、資、沅、澧和長江水匯流注入,使南洞庭湖濕地具有水浸皆湖,水落為洲的沼澤地貌特徵,境內河汊縱橫,洲島密佈,廣闊的湖面上星羅棋佈地散佈着118個人跡罕至的湖洲和湖島。20__年,南洞庭湖被確定為國際濕地自然生態保護區,其核心區在沅江市境內的魯馬湖,面積達80多平方公里。湖洲蘆葦面積達2.4萬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的葦荻羣落。湖洲上生長的野芹菜、野藜蒿、蘆筍和蓼米被譽為“洞庭四珍”,是地地道道的野生的綠色食品,倍受人們珍愛。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 篇3

洞庭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豎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峯,這裏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毛竹等。這裏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 篇4

洞庭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峯,這裏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20xx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毛竹等。這裏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 篇5

伍阿哥今天帶你走進岳陽君山島,君山島古稱洞庭山、湘山、有緣山,位於岳陽市境內,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與千古名樓岳陽樓遙遙相對,總面積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峯組成,被“道書”列為天下第十一福地,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區。君山上有舜帝的二妃墓,秦始皇的封山印,柳毅傳書的傳書亭和柳毅井,呂洞賓的朗吟亭,漢武帝的酒香亭等。

君山名勝古蹟眾多,文化底藴濃厚,據《巴陵縣誌》記載,原有36亭,48廟,5井,4台,清末和民國年間先後被毀,現已修復了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傳書亭、朗吟亭、酒香亭、楊幺寨、龍涎井、飛來鍾等。還有新建的洞庭山莊、茶樓、酒店,朱檐碧瓦、玲瓏雅緻,別具一格、獨有妙趣。島上異竹環生。君山,還具有“洞庭茶島”之稱,君山銀針,唐時就定為貢品,專供帝王飲用,曾在國際世界博覽會上獲金獎。此外,還有金龜、綠毛龜等珍奇動物。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君山新的景點不斷被開發,旅遊設施和建築不斷湧現,古老的茶文化、竹文化、食文化得到發掘,君山面目煥然一新。20__年9月,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准岳陽樓君山島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君山人文背景博大精深。有"江南第一祠"之譽的湘妃祠;有漢代武帝射蛟台;有宋代農民起義的楊幺寨;有中國發現歷史上最早的摩巖石刻;有張之洞把人物、故事、風景、名詩詞融為一體的天下第一長聯--君山湘妃祠聯堪稱聯中一絕。君山四時景色各異,自然風光秀美,春賞奇花,夏觀白銀盤,秋戲林中仙子紅綠葉,冬觀洞庭湖候鳥。君山物產豐富,盛產中國十大名茶--君山銀針,另外還有君山金龜,洞庭銀魚,被稱為君山三寶"。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唐代詩人劉禹錫才思敏捷,聯想豐富,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把君山的地貌、位置和美麗迷人的風光惟妙惟肖地勾畫在遊人眼前。君山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位於岳陽市西南12公里的東洞庭湖中,與千古名樓遙遙相望。在全國僅有的幾條大的旅遊線路中,君山恰處於長江三峽旅遊路線中段延伸部的樞紐位置。歷代文人墨客圍繞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着文賦詩,或題書刻石,有中國發現的歷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雲圖”、新石器遺址。

乘坐遊船,約半小時便可到達君山風景名勝區。大家東北面那座不等高三塔斜拉橋,就是著名的洞庭湖大橋,它是我國目前最長的內陸湖公路橋,全長9.639千米。西南面那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小島就是君山。君山是洞庭湖中一個美麗的小島,古稱洞庭山、湘山後稱君山,因為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愛情故事和偉大詩人屈原《湘君》、《湘夫人》等詩篇的巨大影響而得名;另一種説法是因為歷史上的許多皇帝曾來過君山,如軒轅帝來君山鑄鼎煉丹,秦始皇來君山封印,漢武帝來君山射蛟和求仙酒,乾隆帝則在君山考侍臣……因與帝王有緣,故名“君山”。傳説君山72峯是蠻荒時代洪水成災、湖中72位碧螺仙子為拯救生靈、犧牲自己變化而成。遊船駛達君山時,請諸位先從湖上欣賞君山東面的全景。自北往南,一字排開的是湘君園、洞庭廟、雲夢亭、秋月橋、湘妃祠、碑林、二妃墓,還有掩映在山頭綠樹叢中的朗吟亭。碼頭右前方有國內僅存的二幅梵文字石刻,又説是秦始皇封山印。君山風景名勝區特色可用一個“奇”字來概括。君山的奇,表現在小、古、秀、趣四個方面。一是小巧神奇。唐代詩人程賀(一説方千)詠道:“曾遊方外見麻姑,説道君山自古無,原是崑崙山頂石,海風飄落洞庭湖。”説君山是罕世奇珍美玉,被海風從崑崙山頂吹落洞庭湖的,程賀因此詩還獲得了程君山的美稱。劉禹錫詠道:“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這青螺指的就是君山,説君山是晶瑩剔透,可以放在案頭把玩的一顆青螺。雍陶詠道:“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君山則是天仙美女頭上的雲髻髮簪,這小如髮髻的小島,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給人以哲理的啟迪。明代詩人薛宜就發出了“日月每從波底出,峯巒常在氣中浮,人生忘節當如此,屹立狂瀾幾萬秋”的感悟。山體小,景觀奇,一井一台,一樹一竹皆成景觀,令人賞心悦目,冶情養性。二是古蹟幽奇。7000多年前,人類就在君山上繁衍生息,留下了烏龍尾、猴子洞等遺址,還有石斧、石箭、石魚佩和大量陶器。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軒轅氏留有軒轅台、飛昇亭、湘妃祠;秦始皇留下的封山印、赭樹;漢武帝留下的射蛟台、酒香亭;還有柳毅井、傳書亭、洞庭廟、朗吟亭、楊麼寨等等。真可謂遍山是佳景,處處有故事,一些古老的神話和傳説又多記載於《山海經》、《史記》、《水經注》等經典古籍。因此有人説,君山遊一日,等於讀了半部中國史。三是秀美新奇。唐代大詩人李白詠道:“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君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裏滿島翠綠,萬木葱蘢,更兼葦葉青青,碧竹遮天,還有漫山遍野層層疊疊的茶樹,使這座綠色小島宛若一飄逸仙子盤座洞庭湖中。宋代詩人陳與義詠道:“青眉橫玉鏡,色照城中樓。”君山浮黛,秀色迷人,聳蒼吐翠,青翠欲滴,其景緻如“雲夢觀荷”、“曲徑林濤”、“竹隱古墓”、“響山鳴泉”等,一派清新秀雅。四是趣味珍奇。君山鍾靈毓秀,奇珍異物,比比旨是,妙趣天成,引人入勝。君山奇竹有斑竹、文竹、金鑲玉竹、聖音竹等13種;奇樹有半邊樹、伯庫樹、紅綠葉樹等8種;奇花有酒香花、卷旗花。還有三絕金龜、銀魚、銀針茶:觀之可飽眼福,食之飲之,既可飽口福,還能延年益壽呢!君山在岳陽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積不足100公頃的小島。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傳説這座“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砌于山頂”。這浪漫神話傳説,不足為信。後因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葬於此,屈原在《九歌》中稱之為湘君和湘夫人,故後人將此山改名為君山。君山由七十二峯組成,峯峯靈秀,“煙波不動景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 螺青黛鏡中心。”這靈景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那神奇美妙的傳説,更引人遐想。棄舟登山,可先謁“舜帝二妃之墓。”墓兩邊的石刻對聯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這“淚一人”典出:虞舜南巡,崩於蒼梧,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和女尋夫來到洞府山,忽聞噩耗,悲痛萬分,遂攀竹痛哭,淚血滴在竹子上,竟成斑竹。二妃因悲慟而死於君山並葬此。(朗吟亭)請諸位登上龍脖山參觀遊覽的第一個景點——朗吟亭。朗吟亭又名飛吟亭,佔地125平方米,左右兩側附有迴廊。為亭、廊、院組合式建築,主亭兩層,重檐歇山頂,始建於北宋。在君山三十六亭中,它雖稱不上年代最久遠,但諸亭時毀時建,或毀而不建,而朗吟亭自北宋至今延續千年,則是其他亭台無法比擬的。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既叫朗吟亭,又叫飛吟亭?原來,關於此亭的來歷有兩種説法,一説北宋嶽州知府李觀得到呂洞賓詩兩首,其中一首是“朝遊北越暮蒼梧,袖裏青蛇膽氣粗。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呂仙憎惡塵俗污濁,飛離了嶽州城。他飛到哪裏去了呢?飛到了洞庭君山福地,也就是我們現在站的這個地方,亭名就源於這首詩。一説這裏是呂洞賓得道飛吟昇仙之處。大家眼前的這尊彩塑,就是道教全真教北五祖之一,元代尊為“孚佑帝君”的呂洞賓。看他身穿道袍,腳踏波浪,腰挎青蛇寶劍,肩背“洞庭秋”酒葫蘆,左手端酒杯,右手執拂塵,一派仙風道骨超然飲酒吟詩的神態,好不自在。(君山公園)君山公園是以愛情而聞名的。這裏所演繹的是一喜一悲的兩個愛情故事,待會兒請大家聽我細細的道來。我們君山公園,面積雖然只有全國國土面積的千萬分之一,也就是0.96平方公里,但是在唐朝達到鼎盛時,曾有36亭48廟5井4台,可惜的是這些景點現在遺留的已經不多了,所以今天我們遊覽的主要景點只有幾個。説了這麼多,我想問一下大家,有誰能告訴我,君山的名字由來嗎?(期待遊客回答)對!這個名字的由來呢,有兩種説法,第一種是因為舜帝和二妃的愛情悲劇,以及偉大的詩人屈原寫的《湘君》《湘夫人》等壯麗的詩篇的影響,立即更換它從原來的洞庭山到湘山最後改名為君山。那麼第二種説法呢,是説君山和帝王有關,史書上説軒轅黃帝就曾到君山鑄鼎煉丹,楚始皇來這裏封山,楚武帝到君山來求仙酒,楚隆皇帝就到這裏考他的臣子,所以被命名為君山。在大家右邊的就是滿山的楚樹了,大家也知道君山最早出名的並不是這些美麗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景,而是茶葉。接下來讓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右前方那些紅綠葉相間的樹木,那是我們岳陽市的市樹---杜英樹。它和別的樹木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嫩葉是紅色的,綠葉才是老葉,到冬天的時候,別的樹木的葉子都枯掉了,只有它越來越俏哦!那麼旁邊的那一大片綠油油的呢,是洞庭湖裏的水草蘆葦,今天大家來的時候啊,可能沒有感覺到八百里洞庭的壯闊,那是因為現在是枯水季節啊,這個君山島上最美的時候,是二三月份和八九月份,二三月間,遍山開滿山花,奼紫嫣紅。八九月的時候呢,洞庭湖的水都漲上來了,那麼今天幾位開車進來的這條路呢,就會全部被淹掉,只有坐船才能進來了,到時從這裏看過去就是一大片的水,煙波浩渺。雖然現在看不到這些景色,但是每個季節有每個季節的好處,像幾位今天來到我們君山公園,正好可以品嚐一下今年剛採下沒多久的新茶----貢品君山銀針啊!當然啦,要是各位到有空閒的時候,正好又碰上我們君山最美麗的時候。(君山銀針茶基地)各位朋友,這裏就是享譽海內外的君山銀針茶基地,自唐代以來銀針便為貢品,清代乾隆皇帝還定下了“歲貢十八斤”的標準。君山銀針的採摘要求特別講究,有“九不採”,即雨天不採,風傷不採,蟲傷不採,細瘦不採,不符合長短標準不採……1955年這茶參加國際博覽會,以其“芽身黃似金,芽尖白如玉”被譽為“金鑲玉”,獲金質獎。它不僅飲來清香可口,益氣爽神,而且沖泡中能呈現出“萬筆書天”、“刀槍林立”、“菊花盛開”等三起三落的絕世奇觀。據測驗,茶內含20多種氨基酸和多種有機成分,長飲此茶可起到防癌抗癌功效。(龍涎井)在君山龍舌山前沿,為君山五大名井之一。1979年按原貌恢復。井口直徑0.84米,口上圍一環龍雲紋石圈,外圍砌環狀,紋飾三層。井內赭黃色巖石形象龍舌,泉水從巖石上注入井內,一點一滴,好似涎水。距井口1米遠的地方,立雕龍柱坊一對,高3米,門寬1.4米,門楣上鐫刻“龍涎井”三個字。相傳這裏的井水清澈純淨,冬暖夏涼,終年不涸,是龍舌上一點一點滴下來的涎水。清代萬年淳在《君山茶歌》中這樣讚美它:“試挹龍涎烹雀舌,烹來常似君山色。”(飛來鍾)現掛在君山龍舌山中部一鋼筋水泥預製亭上。一種傳説是南宋楊幺起義軍駐君山時,深受百姓愛戴,集資鑄了這口大鐵鐘和一口大得出奇的長方形鐵鍋(萬人鍋),夜裏悄悄運上君山。天亮時,義軍發現大鐘,以為是神仙相助,從天外飛來,故名。又説這口鐘很靈,只要官兵稍有動靜,便自鳴報警,鐘聲宏亮,聲聞10裏,使起義軍能及時防備,所以又叫“報警飛來鍾。”《巴陵縣誌》有飛來鍾“自洞庭飛來,並能自鳴”記錄。另外一個傳説是相傳一天夜晚,朝廷派兵前來偷襲駐紮在君山的楊幺寨,忽然從天上飛來一口巨鍾,鐘聲陣陣,催醒義軍,奮起抗敵,因此叫飛來鍾。總之這都是人們深切懷念楊幺起義軍,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讚美之情。古鐘的傳説便寄託了人們的這種心情。實際上,飛來鍾原為君山崇勝寺的古鐘,南宋淳佑五年(公元1245年),荊湖安撫制置使孟珙重修崇勝寺時複製一鍾,鍾高一丈多,大數圍,重4000餘斤,上有"淳佑五年造",鐘身上鑄有"皇帝萬歲,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16個大字,四方凸出的部分用青銅澆鑄的四條金龍,栩栩如生,形態逼真。1966年“文化大wenge”時被砸毀。現在的飛來鍾,1979年由岳陽市閥門廠複製而成,高2米,直徑1.2米,重約20__斤。鐘身上改鑄着鐘相、楊幺起義的戰鬥口號"均貧富,等貴賤"六字,是鐘相、楊幺起義的戰鬥口號,比前者更富有深刻的含義。 [2] 鐘相、楊幺起義,是1130年春宋對金戰爭中的逃將孔彥舟率敗軍驚擾鼎州,鐘相揭竿起義為標誌,先後堅持6年之久,勢力達洞庭湖邊19個縣。君山是起義軍的一個大本營,至今君山仍有楊幺寨、半邊街、點將台、萬人鍋等遺址遺物。1135年,視起義軍為心腹大患的宋高宗派岳飛攻打楊幺,最後起義失敗。湘潭大學羊春秋教授寫有《君山楊幺起義故址》一詩,弔古抒懷:貴賤齊來貧富均,將軍為此起風雲。至今洶湧洞庭水,猶如蛟龍萬壑吟。亦有後人田新智寫詩《君山懷古——吊鐘相楊幺》懷之(鐘相楊幺,古之義士也,史污為盜數百年矣!念天下蒼生,起而抗命,曰:“等富貴,均貧富”,為岳飛所破。一歎!今君山尚存其古蹟,為後人所吊。):再上君山點將台,又見層雲眼底開;鬥艦縱橫驚日月,鐵馬馳騁動揚淮。將軍百戰均貧富,碧血千秋滿塵埃;借問英魂何處是?白銀盤裏鼓浪來。 (洞庭廟)現在我們看到這個景點是-洞庭廟,這裏面供奉的是洞庭龍王爺柳毅。它始建於唐朝,那麼古廟呢在抗戰時被毀壞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是1997年由“東方神人”侯希貴先生捐款與岳陽市建委共同修建而成的。我們先來看一下廟前的這個九龍引柱,上面的九條龍是保護洞庭龍王爺的,龍在古代是權力和富貴的象徵,而九在個位數中是最大的,那麼代表的是龍王爺的九五之尊。當然大家肯定會問柳毅是誰?他為什麼被封為洞庭龍王爺呢?不知道幾位有沒有聽過“柳毅傳書”的故事呢?這個廟不僅僅是供奉着保護當地漁民的龍王爺,還因為它是小島上兩個愛情故事中的喜劇。在晚唐時期,書生柳毅赴長安趕考,不幸名落孫山。在回家的途中,遇到當時配嫁給涇陽龍王的第二個兒子的洞庭龍君的小女兒---三公主,小龍女嫁過去後,受到丈夫和婆婆的虐待,大冬天衣裳襤褸 在外面放羊,柳毅看見姑娘,生出憐愛之心,他上前去問道:“姑娘,這麼冷的天,你為什麼在外面牧羊,是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有什麼我可以幫你嗎?”小龍女把自己的遭遇告訴了柳毅,並説希望能有人幫她傳書給她的父王,讓他來解救她。柳毅説:“這個忙我就可以給你幫,不過你是神,我是人,人神不能共通,我怎麼進入到你的洞庭水府呢?”小龍女撕破了食指寫了一封血書,並從頭上拿下一根金簪,説:“你到洞庭湖中的一個湖心島上,島上有一個桔井,在桔井旁邊有一棵桔樹,你拿我的金簪到桔樹上敲三下,自然會有巡湖神把你接進去的。”當年的湖心島就是現在的君山公園,而當年的桔井就是待會兒我們要去看的柳毅井啦。那麼小龍女被救後,幾經波折,她和柳毅成了夫妻,後來柳毅被封為洞庭龍王爺,成為當地漁民的保護神,為當地的漁民做過很多好事,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在這裏修了這個洞庭龍王廟,不知道大家對98年的洪水還有什麼印象沒有,大家一定很想知道當年的水位漲到了現在的哪個位置,請大家隨我上台階啊,大家都知道有句古語説“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識一家人”當年水就衝到了這個雙龍浮雕的龍尾這裏,就慢慢的退下去了,所以這個洪水呀,看到我們龍王爺就自動退回去了啊,呵呵!這個洞庭廟裏面呢,是燒香拜佛的地方,大家自費自願。要是沒什麼興趣的話,我們就從這個羅漢廊走過去,佛家呢講究走路不走回頭路啊,請大家隨我來,俗語説佛有弟子三千羅漢五百,這個羅漢廊呢,就是和武漢的歸元寺設計差不多,不過我們這裏呢,是根據大家今天來到這裏的年齡,男虛女實,隨便從哪尊開始數,隨意從哪個方位都可以,數到與自己年齡相合的那尊,便是你的轉世羅漢,可以從中測出你的性格。雖然這裏的沒有沒有武漢的大,不過各有各的特色。大家都可以數一下,然後隨我上樓一起去師傅那裏拿屬於大家自己的性格牌。(從洞庭廟出來了)其實呢,我覺得啊,心誠則靈,對不?幾位心中有佛,佛肯定會眷顧大家的。這個是為了紀念侯希貴先生而修建的,裏面是一些侯先生的相片,和媒體對他的評價,不知道幾位有沒有興趣進去參觀一下。前面的這個呢是侯希貴先生的雕像。來,這邊請,這個盆景園是按照宋代著名畫家米芾所畫的《洞庭秋月圖》所設計的,也是著名的瀟湘八景之一--洞庭秋月的所在地。那現在大家左邊的就是雲夢亭,取自於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又因為洞庭湖原來被稱為雲夢澤。大家前面的就是秋月橋了,這兩邊的池塘裏到八月份裏,就會有“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盛況了哦,不過看荷花最好的地方並不是在這裏,而是岳陽團湖,那裏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採蓮基地。話又説回來了,這裏原來呢,還有一些景點,像秋月井,秋月亭等,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都已經不復存在了。(舜帝君山留二妃)到下一個景點前給大家講一個愛情故事,舜帝年輕時天資聰穎,心靈手巧。他曾於歷山耕耘,也曾在雷澤捕魚,河濱燒陶,壽丘做木器,以後又在河東經營鹽池。他把本領教給人民,率領人們發展農業,手工業。一天,舜和娥皇、女英兩位妃子在平陽宮內漫步賞花,司馬武急匆匆地跑來報告:“南方三苗又鬧事了,把您派去的州牧芊都趕跑了。” 一聽這消息,舜大吃一驚,怒氣衝衝朝武朝宮門走去。二妃見狀急忙退下。二天,舜思潮起伏,久久難以平靜。自黃帝開創基業以來,華夏族和苗族打了幾百年的仗。舜承帝業,盤踞中原。華夏族首領野心不死,屢次征討苗民,苗民何罪?累次討伐他們,損其財物,殺戮其人民,苗民如何能歸順?舜在朝陽宮召開了“內閣會議”。與會大臣,有後稷、司徒、皋陶、共工、虞、伯夷、龍等各部門首長,對苗民的叛亂,他們一致主張徵集大軍予以征伐。在他們看來,征討三苗這種高傲不馴的頑劣民族,是天經地義的,是伸張正義之舉。管教化人民的司徒契説:“三苗不服王化,殺無赦!”管刑化的皋陶説:“只有將苗民斬盡殺絕,天下始得太平。”管發佈政令的納言龍,更是振振有詞:“中國與三苗不共戴天,戰爭勢在不免。否則,戰禍蔓延,後果不堪設想,望我帝早為定奪。”舜微閉雙目,手捻鬚,默不作答。深思片刻,他果斷地説:“我的意見以教化為主,征討為輔。幾百年來,戰亂頻繁,勞民傷財。我們好不容易平息戰亂,爭得了和平。人民剛剛從水患中掙脱出來,又大動干戈,必將激起天怒人怨,因此,我決定親自南巡,正因為我年事已高,才要為後世做出化干戈為玉帛的榜樣。”眾大臣知道舜主意已決,不再阻攔。於是舜命司徒契大量備置梨鏵、鋤鍬,以及陶器木器;又命司馬武徵調五千兵馬浩浩蕩蕩一同南巡。當他們船過雲夢澤,剛剛進入三苗國土,一陣狂風暴雨阻擋了他們的行程。舜帝只得令部下將船隻泊在澤中洞庭山下,只等風息雨驟後再行起程。再説舜帝南巡後,娥皇、女英為舜非常擔憂。舜以八秩高齡,率師南巡,自平陽到苗州,千里迢迢,他能受得了這鞍馬勞頓麼?再説他還能象年輕時那樣勇冠三軍麼?如果苗民不能臣服,他病了誰來護理?傷了誰來照顧?萬一客死途中或陣亡苗地……她們簡直不敢往下想了。在過去多少年中,舜每次出征或巡狩,娥皇與女英,總是如影如隨行,不離左右。她們或者輔佐夫君運籌帷幄,或者戎裝出戰陷陣衝鋒,好不恩愛。如今夫君南巡,留下她們形單影孑,悲傷不已,她們決定南下追隨夫君。帝舜四十二年冬天,娥皇女英歷盡千辛萬苦南下尋找舜帝,當她們到達雲夢澤時,狂風暴雨將湖水掀起兩丈多高。她們示畏風浪,加強一葉小舟直駛向茫茫大澤。當她們的小船經過洞庭山時,娥皇一眼望見島上飄揚的舜帝部落圖騰,一陣驚呼,遂同女英駕船直駛洞庭山。再説舜帝被風浪阻於洞庭山已達半月之久,還過多少日風浪才息也未償知道,他不僅憂心焚焚。這日,他站在望湖峯上憂愁地望着濁浪排空的湖面,忽然發現有庫國方向紅光一閃,本來十分明亮的天空變得色彩暗淡。他情知不妙,急忙喚過伯崇來。崇屈指一算,臉色驟變。舜帝急問,巫士答曰:“帝弟病重,已入膏。”舜頓足痛哭。正哭着,舜一眼看見湖中和風浪搏鬥的二位夫人,急令人前去接迎。二妃被士兵扶上岸來,遠遠地看見舜帝含淚向她們走來,她們不顧全身濕漉,撲在帝懷裏失聲痛哭:“好夫君,我們知道你會平安的。”帝哽咽:“夫人,把你們辛苦了。” 看到夫人來到舜帝身邊,百官自是歡喜,他們希望二位夫人能阻止舜帝南巡。一日,伯崇又來覲見:“據南方諸侯來報,有一怪物出現於崇山,獸身人面,乘着兩龍,他們不知道是何神祇,因來詢問。”帝舜道:“汝從前號召百神,誅擒萬怪,當然能夠知道究竟是什麼神怪,汝猜猜看。”“獸身人面乘兩龍的神頗多,不過出現於南方蒼梧方向,可能是應您來的。此怪荼毒生靈,不除可苦了百姓。”崇答。舜帝聽罷焦急異常,他心情沉重地奔夫人住所而來。娥皇、女英見夫君面色凝重,即上前撫慰。帝默不作聲,詳裝笑臉,挽了她們的手直向湖邊走來。天依舊陰沉着臉,狂暴的風將濁浪掀起兩丈多高。淚水從帝眼中湧出。娥皇不解,即問:“夫君有何心事?”舜長喟一聲:“明天不管風浪如何,朕決定繼續南巡。”女英勸道:“南方道遠,帝春秋高,時事險惡,夫君不如取消南巡。”帝舜道:“吾弟象病危,在理應該前去看望。況且現在妖獸降於蒼梧,殘害百姓。三苗之國本來是好亂而迷信神道的,他們會加緊叛亂,朕實在放心不下。”娥皇掩面哭道:“夫君不如將大政盡行交給伯禹,何不就在這洞庭山隱居下來,與臣妾一道恩恩愛愛,享盡天倫?”舜帝搖頭:“大政雖交伯禹,但是朕於國於民仍當盡其義務,不敢以付託有人而遂一切不管。所以朕此番之行只好於兒女私情不顧了。” 娥皇、女英雙雙下跪:“夫君,讓我們跟你一起南巡吧。”帝舜扶起二位夫人:“南方蠻苗性情險惡,朕不忍心爾等前往,朕留二小兵保護爾等,並在此築一茅舍,爾等在此等朕,朕一定平安回來在此同夫人共享天倫之樂。”二妃知帝意已決,勸阻無用,只是啼哭。説來也怪,第二天風平浪靜,舜帝率眾登上木船直向三苗國駛去,娥皇女英同帝舜揮淚垂別。沒想到舜帝這一去就不復返了。二妃聽説舜帝戰死蒼梧的噩耗,悲痛已極,大聲痛哭。這番哭悽慘之極,二位妃子淚盡繼之以血,揮在竹上,竹的顏色大變,斑痕點點。再後來, 二妃尋帝不着便投入洞庭湖,作了水神。《山海經》、《史記》皆記載了這段軼事。(湘妃祠)下面請大家隨我去這個人文景點---湘妃祠。我知道大家都很好奇,這個湘妃到底是哪個皇帝的老婆,讓後人來瞻仰她們呢?對!我説的是她們,所以這裏面並不是供奉一個人,而是姐妹兩個。這個湘妃祠裏的二妃是原始社會末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曆史的人物,堯帝的兩個女兒、舜帝的妃子。大家也知道原始社會實行的是禪讓制,當時的堯帝覺得舜很有才能,就想把自己的皇位禪讓給舜,為了對他進行三年的考察,也就是一年考察一次,於是呢,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下嫁給了舜,當時的舜還不是皇帝,所以稱之為下嫁。那麼舜呢在二妃的幫助下,順利的通過了考察期,並且成為上古時期最有作為的五帝之一。後來的人為了紀念她們的功德,便在這裏修了這個湘妃祠,供奉她們。漢代的劉向就曾在《列女傳.母儀篇》裏面推崇她們為第一的二妃,封她們為湘水神,淵德侯。這個湘妃祠它的人文歷史有四千多年了,是湖南最早的有據可查的祠建築之一,也是島上最古老的建築,當然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是1986年的時候在原有的基礎上修葺而成的。大家看到它的正門啊,上面寫着江南第一祠,為什麼這麼稱呼它呢?主要是它的第一進殿內有清代末期湖廣總督張之洞所寫的中國最長的對聯《君山湘妃祠聯》而得名的。大家再看湘妃祠這三個字的旁邊有兩幅浮雕,左邊呢是犀牛望月,右邊則是五羊看日,那麼這兩個雕刻在一起就體現的是日月同輝的意思,同時在古代牛和羊都是吉祥物的代名詞,所以刻在這裏也是吉祥如意的意思。現在請大家隨我進裏面去參觀,我們呢都從右邊進入,再從右邊下來,走右走右就是保佑的意思啊!這個就是剛才我給大家介紹的長聯,它全聯有四百字,上聯和下聯各兩百字。當然張之洞寫的呢是草書,大家若是有興趣,這個下面都有楷書版的,可以翻看一下。來我們這邊走,這幅畫呢最左邊的是堯帝,中間的是舜帝,後面就是二妃了,當然這幅畫呢也有它失真的地方,就是原始社會不可能有像現在堯帝所帶的這種皇冠,這個到秦始皇時才開始有的,對不?這個呢是第二進殿,裏面供的是關羽的武像,左右兩邊是他的哼哈二將了。來請大家跟我從這邊上主殿,也就是淵德侯。大家先看一下殿下的這個浮雕---神獸四不像,它呢是龍頭蛇身狐瓜獅尾,傳説啊在堯帝的宮殿裏面是有這個神獸四不像的,它能夠辨別忠奸,看見忠臣就伏伏貼貼,看見奸臣就撲上去咬死他,後來由於宮廷裏發生戰亂,四不像在戰火中跑了後再也沒有回來過,人們把它刻在這裏,就是希望它能夠重返人間,辨別是非。請大家進入到主殿的時候,男左女右的大步跨進去,為全家祈求平安,好嗎?我們從正門進,側門出啊。大家看到的這就是二妃的塑像,左右兩邊是她們的八個侍女。好啦,我們從這邊的側門下啊,在進來的時候我和大家講到秦始皇曾來君山封印,就與湘妃有關。(秦始皇封山印)秦始皇,名嬴政,是秦莊襄王(異人)的兒子。公元前259年出生,13歲即位。按照秦國制度,他在23歲時舉行成年加冕典禮,開始親理國事。公元前230年到公元221年,這位鐵腕人物以10年時間統一中國。公元前219年,始皇南巡,南巡期間,他曾到過君山,傳説“封山印”便是他怒封君山留下的大印。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病逝於南巡途中,終年50歲。關於這位皇帝的功過是非,至今仍是歷史學家們爭論不休的話題。然而,可以肯定一點:他是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極為深遠影響的罕見人物之一。他開創了中國延續20__多年之久的中央集權封建專制政治體制,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因為“皇帝”這一名稱是由他發明,並沿襲使用到本世紀初的。據文獻記載,秦始皇身材高大,大腹便便,鼻樑高聳,嘴脣肥厚,細長的眼睛閃爍着陰鷙的目光,驕傲的胸脯像猛禽般隆起,説話聲音嘶啞而尖鋭。他思想鋭敏,行為果決,好大喜功,精於權術,同時殘忍暴戾,冷酷無情,剛愎自用,奢靡無度。他的一生在血雨腥風的政治鬥爭中渡過,滿足狂熱的征服成為他生活的第一需要,而這種征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野蠻的殺戮。東征西殺的不斷成功養成他好大喜功的性格。至於每次成功需付出多少生命的代價,他從來不屑一顧。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冷酷無情的性格使得他十分孤獨。他沒有朋友,甚至沒有心腹,因為對心腹也須有足夠的信任,而他對任何人都談不上信任。如果講信任,他只信任自己。他病態地堅信,他在一切方面都具備超人的天賦,“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是理所當然的。另一方面,他確實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除不顧顛簸勞頓,五次巡遊天下外,即使身在朝廷,他也躬親文墨,無分鉅細,白天審理案件,夜間批閲文書。他為自己規定了工作定額,每天閲批120斤文書,常常為此工作到深夜。那一年,秦始皇南巡至洞庭湖,當時洞庭湖上狂風大作,惡浪滔天,官船行走緩慢,如果風浪繼續加大,很可能有沉船的危險。鑑於這種情況,秦始皇下令避避風浪再走。正當文武百官焦急萬分之時,前方突然出現一座小山,這座山便是君山,當時叫着湘山。船工迅速轉舵將船駛向君山。可是,八百里洞庭橫無涯際,到哪裏去尋找避風的碼頭?很快,船靠君山島,秦始皇在百官的擁簇下來到岸上避避風浪。他問左右兩邊的臣子,這島上供奉的哪路神仙,當旁邊的人和他説是舜帝的兩個妃子時,勃然在怒,説兩個女人在他面前還膽敢興風作浪,於是下令他的三千刑徒來到島上,把房子樹木全部都燒掉,可是風還是一樣的刮,雨也照下不誤,差點把始皇的船都掀翻,於是旁邊的臣子趙高給他出了個主意:讓秦始皇拿出他的玉璽印,到島上封印就會沒事了。當時風浪攪得始皇驚魂不定,使得一向專橫的鐵腕人物內心十分惱怒。他叫來侍臣問道:“此乃何地?”侍臣答:“此山名君山,湘君女神之所在,故作此患。”秦始皇聽罷大怒:“天下皆為朕所有,一國豈有二君乎?此有君之理?”百官勸他去山上拜一拜湘君,求湘水神寧波息浪,可始皇不從,下令船上三千軍士伐盡了君山島上所有的樹林,放火燒盡了島上的廟宇、亭台。至此,還不解恨,他又陶出九龍鑲金的玉璽,對準巖石用力蓋去,命石匠湘水女神不再為患。可是等他印了四個玉璽印以後,情況並沒有得到好轉,他的專橫並不能阻止大自然的風暴,這場大風暴足足颳了兩天兩夜才告平息。最後他不得不下船來祭拜了二妃,船才可以繼續往前走。這就是秦始皇來君山封印的原因,島上現在還存有兩個玉璽印,是全國僅存的兩處有梵文字體的石刻地方,只不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暫時不對外開放,我想過些時候就可以看到了啊,到時大家有空再來玩啦。(湘妃竹)剛才我和大家介紹的是湘妃祠,其實大家也許不知道,供奉二妃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在前面我和大家講到的島上的一個愛情悲劇,指的就是舜帝和二妃。現在大家先來看前面這些竹子,上面許多的斑斑點點,這就是君山三絕中的會流淚的竹子,另兩絕呢待會兒再給大家詳細介紹哦。這種竹子呢只在岳陽的君山和永州的九嶷山才有,相傳當年舜帝南巡,出去了很久一直沒有回去,二妃在家裏久等還沒有見她們的夫君回來,就一路追隨來到岳陽的君山,剛到島上的時候就聽説舜帝去了永州的九嶷山,並交待讓她們不用跟去了,過不了多久就會回來的,可是幾天後,步兵神色慌張的告訴二妃,舜帝在九嶷山的時候和一條惡龍交戰,由於體力不支而身亡。二妃聽到報告後,異常悲痛,雙雙抱着竹子哭了三天三夜,最後投水自盡,舜帝和二妃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就以這樣的方式永別了,所以這就是他們的愛情悲劇。二妃的眼淚灑到竹子上就形成了這些斑斑點點,也就是有名的湘妃竹、斑竹。而且這個竹子的一個特點是把它遷移到別的地方去,不到一年就,斑點不會消失,而再把它遷回來的話,斑點也會回來了。對,這位朋友講得很對,這確實是與當地的土壤氣候和水份有很大的關係,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是因為竹子還很小的時候,受到真菌的感染腐蝕形成的,説穿了就是這個竹子有病,但是與土壤有關,所以無法根治,這也是為什麼把竹子遷到別地去就沒有斑點而成了普通竹子的原因。這種竹子呢一年發兩次筍,第一次是在四五月間,這個時候的幼竹長在母竹的四周,叫做“孝兒敬母”,第二次是在九月份中,這次的是母竹把幼竹包在中間,叫做“慈母護兒”。(二妃墓)現在我們來到了二妃墓,斑竹山。提起二妃墓,朋友們自然會想到舜帝。相傳上古時代,堯禪位於舜,並將二女娥皇、女英許配給他。二妃聰明仁惠,幫助舜帝治理國政,開疆拓土,建立功業。後舜南巡,她倆又追尋到君山,當聽到舜逝於蒼梧的噩耗時,二人悲痛欲絕,望着浩渺洞庭,抱竹痛哭,雙雙投水殉情,後葬於君山。大家請,這就是斑竹,又名湘妃竹,相傳這是二妃的眼淚灑在竹上形成的,毛澤東主席“斑竹一枝千滴淚”的典故就源於此。朋友們聽到這動人的美麗傳説,你們有何感想?君山不僅以景感人,而更以情感人。君山,是座不沉的愛情山。接下來請大家沿着柳毅當年傳書的路,去尋找那美麗的傳説。“虞帝二妃之墓”這個全稱,是清代兩江總督彭玉麟在清光緒七年的時候重修而題詞,那麼朋友們肯定會問,伍阿哥剛才和大家講到的二妃最後是投水自盡,又怎麼可能有她們的墓呢?那麼1971年的時候,君山公園的工作人員和岳陽市政府的人員對這個墓就進行了下挖,挖了大約三丈的時候就挖了一條長約七寸的空心金龍,大家也知道,在古代呢,龍和鳳作為陪葬品的話,只有帝王將相家才有資格這樣,從這點我們也可以或多或少的看出,這個墓呢真真假假還是有一些的.那麼大家再看一下旁邊的這唯一的兩棵樹,凡是島上與愛情有關的地方就有這種樹,二妃墓這裏有,柳毅井也有,但也只有這兩個地方才有哦,這個樹的名字呢叫做木繡球,它呢是三月份開花,花期有一個月這久。開出一個個紅色的小球,十分漂亮,可惜的是今天大家來的時候,它已經謝了,不過沒關係,下次開花的時候一定通知幾位來觀賞好嗎?(柳毅井)從二妃墓翻過一道山樑,走不遠。就到了“柳毅井”。唐代李朝威寫的《柳毅傳書》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西山有楊麼寨,相傳是南宋初年洞庭湖農民起義軍領袖楊麼兵營的遺址。從此出走,便到酒香山。傳説山上有美酒,喝了能成仙。想長生不老的漢武帝聽説後,便派文士欒巴到君山求酒。酒求回後,便被東方朔俞喝了,後來鬧出一場笑話。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柳毅井、傳書亭。唐代李朝威《柳毅傳》寫道:“唐儀鳳年間,湖湘書生柳毅赴長安趕考,落第而歸,途經涇陽,遇見一個滿臉淚痕的牧羊女,自言乃洞庭龍君的女兒,嫁與涇河小龍為妻,受到殘暴虐待,託柳毅傳書。柳毅受託傳書洞庭,按龍女囑咐來到君山,尋到有大橘樹的橘井,叩井三下,便有巡湖神,將他接到龍宮。龍君見書心情十分沉痛,洞庭龍君的弟弟錢塘君聞訊後十分震怒,化着赤龍飛抵涇陽,殺了涇河小龍,接回侄女。後幾經周折,柳毅與龍女有情人終成眷屬,同返洞庭水府,做了洞庭王爺。人們為了紀念仗義傳書的柳毅,便將橘井改名柳毅井,又在井旁修建了傳書亭。(君山金龜)君山有美麗的詩文、感人的愛情故事,還有珍貴的小精靈——君山金龜。大家瞧,那憨態可掬在陽光下伸拳縮腿的小傢伙就是金龜。它最大的特點是:在接近腹部的甲板有道裂縫,將龜板從中間分為兩段,由韌帶連接兩端,活動自如。它既美麗,又清潔,沒有普通烏龜身上的那股臊氣。據説清代吳敏樹隱居君山,有一次掘得一株碩大的靈芝,同時還捉到了一隻吃靈芝上露水的金龜。服用靈芝仙龜,可起死回生,所以有“千年金龜”之稱。君山地形獨特,為洞庭湖中最大島嶼,島上歷有36亭,48廟、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射蛟台”等珍貴文物遺址。君山銀針荼葉譽滿中外,唐代以來就列為貢品。汨羅江畔有屈子祠、杜甫墓等。此外,景區還有慈氏塔、襟代文廟、魯錄墓、黃蓋湖、三國古戰場等名勝古蹟。(印心石屋)好啦,大家請隨我下這個台階,我們一起去看下面的這個印心石屋,當然它呢只是一塊石碑而已啦!這個印心石屋呢是清道光皇帝為了嘉獎他的臣子陶澍的,陶澍呢是湖南安化人,他在家鄉勤奮讀書的屋子就叫印心石屋,後來他考中進士後,擔任兩江總督,為國家和人民做了很多好事,道光皇帝為了嘉獎他,親筆御書“印心石屋”匾賜給他。大家肯定會問,既然陶澍的家鄉是在湖南安化,為什麼皇帝御賜的字在這裏呢?因為啊陶澍不盡是一個政客,而且是一位文人,他喜歡到處遊山玩水,又因為他擔任兩江總督,所以這個石碑不止在他的家鄉安化有,更是把字拓到了這個石碑上面,放置在君山島上了。大家也看到了這個上面呢,有一些斷裂的痕跡啊,這是在文化大wenge的時候被破壞而成為了今天的這個樣子的。那麼大家看了這麼久肯定注意到了,石碑的左上角這裏呢,比別的地方要光滑的多啦,這是因為大家都説這個道光皇帝的玉璽印,能給我們帶來好運,大家可以站在印鑑的正前方一米處,眯着眼睛左轉三圈,右轉三圈,在沒有旁人的幫助下,能夠直接摸到這個玉璽印的話,您許的願就一定能夠實現。大家可以過來試一下哦!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 篇6

洞庭湖屬揚子準地台江南地軸上的斷陷盆地,形成於燕山運動,延續至喜馬拉雅運動。白堊紀為盆地發展擴大時期,第四紀以來,洞庭湖拗陷盆地在新構造運動作用下,再次全面下沉,接受沉積,成為湖南省第四紀分佈最廣、厚度最大、沉積層序最全的地區。存在4次以上凹陷成湖、凸起成陸的演化過程,相應拗陷盆地解體,形成斷拗盆地。早更新世早期,在目平湖、澧縣、沅江等凹陷成湖,中期湖侵擴大到漢壽、鼎城、安鄉、湘陰等地,出流由安鄉經澧縣凹陷排入長江,末期凹陷轉為緩慢上升,湖泊萎縮一部分成陸。早更新世晚期,目平湖與沅江兩凹陷相連,湖盆擴大。赤山凸起成為兩湖間的孤島,湖水從南縣、鮎市、藕池口排入長江,為第四紀湖面最大的興盛時期。隨着湖盆轉為上升為主,湖水退卻,出現洞庭湖平原地貌景觀。中更新世,洞庭湖盆地發育為河網交織的湖沼盆地,澧縣、目平湖和沅江至湘陰的沉積體系。此時,湖水有兩處出口,一處由岳陽君山經廣興洲入長江,另一處由安鄉佘家台經澧縣進入江漢盆地。晚更新世,目平湖凹陷和沅江至湘陰凹陷部分地區再次活化沉降,並在赤山西部形成常德、安鄉河湖盆地和東部臨資口、黃茅洲和北大市河湖盆地,但其它範圍已大為縮小,形狀複雜,湖水由南向北流,並在團山附近有東、西水系匯合,在石首一帶注入長江。發展到全新世後期,整個湖盆為河網交錯的洞庭平原,當時在君山西南側有一方圓130平方公里的小湖。

先秦之後,雲夢澤逐漸解體,江湖關係轉變,直接影響到洞庭湖的演變。漢晉以來,長江流域人口逐漸增長,墾殖活動強度增大,自然植被受到破壞,長江的含沙量開始增高。隨着荊北雲夢澤的逐漸淤塞,荊江河牀自動調節抬高,加上受西北—東南方向新構造掀斜運動的影響,荊江主泓道逐漸向南擺動。東晉永和年間,荊江南岸形成景口、淪口二股分流匯合成淪水進入洞庭湖。洞庭湖由於承納兩口分泄之江水江沙,湖泊的淤積過程開始加速,形成大小不一的湖羣。唐宋時期,荊江統一河牀的形成,使邊界條件發生重大變化。隨着荊江堤防不斷修築,江面束狹、泄洪不暢,洪水位開始抬升,江水頂託倒灌機率增大,每當大洪水通過荊江段常形成決口,“九穴十三口”形成。穴口大量分流長江洪水,使洞庭湖呈現明顯擴漲之勢,湖盆向西、向南伸展,南連青草、西吞赤沙,水域面積擴大。形容湖水波瀾壯闊的“八百里洞庭”一詞便開始在這一時期的詩文典籍中出現。隨着水域擴展,使原來在漢晉時期彼此支離的洞庭、青草、赤沙3個湖泊在高水位時得以連成汪洋一片。由於受長江來水的影響越來越大,洞庭湖洪水過程也相應發生顯著變化,由唐宋以前以“春溜滿漲”為主逐漸轉變為以“夏秋水漲”為主,洪水特徵除由四水注入的“桃花汛”之外,長江夏秋水漲的洪水特徵已突現出來,使湖泊的洪水過程在年內變化由原來的單峯型轉變為明顯的雙峯型。

宋代以後,荊江河牀不斷為泥沙淤積,洪水位持續抬升,使魏晉時原“湖高江低、湖水入江”的江湖關係逐漸演變為“江高湖低、江水入湖”的格局,洞庭湖水浸日益嚴重。元、明、清三朝,隨着荊江堤防的不斷修築和穴口的時決時塞,江患加劇,荊江潰堤、湖區潰垸頻繁。江湖關係開始緊張起來,説明從宋代開始,江湖關係開始發生歷史性變化,人為因素成為江湖關係變異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明嘉靖之後,中央政府採取“舍南救北”的治水方針,荊江北岸穴口盡堵,南岸保留太平、調絃二口與洞庭湖勾通。清代仍繼續沿襲明朝的消極治水方針,在長江來水有增無減的情況下,一遇洪水則湖水氾濫四溢、向外擴展已成必然之勢。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就是在這一背景下逐漸擴大起來的。這一時期洞庭湖的範圍,“每歲夏秋之交,湖水氾濫,方圓八九百里,龍陽、沅江則西南之一隅。”説明唐宋時期洞庭湖在西吞赤沙湖之後,向西南又有了迅速的發展。迄至清代中期以前,洞庭湖仍繼續呈擴漲之勢,到道光年間,為洞庭湖自先秦以來擴展至鼎盛時期。道光《洞庭湖志》記載它的範圍是:“東北屬巴陵,西北跨華容、石首、安鄉,西連武陵、龍陽、沅江,南帶益陽而環湘陰,凡四府一州,界分九邑,橫亙八九百里,日月若出沒其中。”可見洞庭湖自魏晉南北朝之後是逐步“回春”的。由魏晉時期的五百餘里到唐宋之際的七、八百里,繼而又發展到清中葉的八九百里,湖水波濤可直拍岳陽、華容、漢壽、沅江、湘陰等縣城,君山、艑山、層山、寄山、團山、磊石山、赤山、墨山等均成為兀立湖中的島嶼。洪水時節,洞庭湖水域面積超過6000平方公里。

十九世紀中葉,洞庭湖開始由盛轉衰,進入有史記載以來演變最為劇烈的階段。從6000平方公里的浩瀚大湖,萎縮到目前2691平方公里的湖面,就是在這一百多年時間內發生的。其主要原因就是人為和政策的因素,導致咸豐、同治年間藕池、鬆滋相繼潰口,荊江四口分流入洞庭湖局面的正式形成。咸豐二年,荊江藕池堤馬林工在小水年份潰決,清政府藉口民力拮据未予堵築,形成藕池口、至咸豐十年長江大水,在原潰口沖刷成藕池口。同治九年鬆滋潰口,因堵築不堅固,同治十二年復潰,形成鬆滋河。藕池口,鬆滋口形成後,原由兩口分流轉變為四口分流,江湖關係鉅變,成為洞庭湖近一百多年來演變的重大轉折點。由於四口自北而南奔流,奪流改道,不僅使四水三角洲平原被淹,而且還迫使四水改變流向,徹底打亂了原有水系格局。沅水尾閭的主泓被迫遺棄故道,改由大圍堤西北方向入湖;資水尾閭的主泓也不再經由沅江縣城側,而是改由毛角口經楊柳潭入湖。四口和四水在湖內相互頂託干擾,造成局部地區水位壅高。更為嚴重的是大量泥沙傾積湖內,成為制約洞庭湖演變的一個主要矛盾。四口入湖泥沙淤積形成的河口三角洲自西北向東南推進,加速了洞庭湖洲灘的發育。隨着三角洲在湖內不斷充填和南移東進,洞庭湖由此進入了迅速縮小的過程。伴隨着泥沙淤積和洲灘的迅速擴展,湖區繼之開展大量的圍墾。湖泊變成洲灘,洲灘又成為垸土和湖田,洞庭湖人進水退的狀況開始出現。濱湖堤垸如鱗,彌望無際,已有與水爭地之勢。乾隆年開始到嘉慶年間,湖南的一些有識之士包括地方官開始呼籲限制圍湖造田,並要求刨毀有礙行洪的私垸。二是清末光緒年,在荊江來沙成倍增長、洲灘迅速擴展的情況下,再次出現築堤建垸的高潮,挽垸呈惡性膨脹,至清末洞庭湖總計有堤垸1094座。

民國時期,圍墾沒有受到遏制,洞庭湖進一步萎縮。高位洲灘因每年顯露期長,相繼挽成堤垸已成必然之勢。而中位和低位洲灘,因地勢低下,每年淹沒時間較長,修垸工程量大,且不適宜墾殖,這一類未經建垸的洲灘,當地俗稱之為洲土。據民國35年調查,已形成嶽臨、蒼梧台、注滋口、大通湖、飄尾五大區塊,總計在268萬畝。20世紀40年代中期洞庭湖已是洲灘廣袤,湖體支離破碎,港汊交織,灘地發育係數達0.4左右。洞庭湖灘地發育程度如此之高,表明洞庭湖已進入它的衰老階段。

此後由於分流入湖的洪水夾帶大量泥沙,湖盆不斷淤積,1983年,這個長江水系重要調節湖泊的面積又縮小到2691平方公里,並被分隔為幾個部分。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 篇7

洞庭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豎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峯,這裏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20xx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毛竹等。這裏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 篇8

洞庭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豎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峯,這裏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毛竹等。這裏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

“銜遠山、天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為范仲淹所描述的洞庭湖。千百年來,八百里洞庭以其磅礴大勢躍然歷史的取景框中。碧波萬傾,沙鷗翱翔,浮光躍金,詩意盪漾。更兼有日落黃昏下,點點漁舟唱晚,平湖秋月裏,千傾碧波盪銀彩。此情此景,當是人間一絕。洞庭湖大,所以才有“洞庭天下水”的説法。雖然現今與幾十年前相比,面積已小了一半,仍然還是全國第二大湖。洞庭湖是一個古老而又神奇的湖,浩翰無際,氣勢雄壯,自古就吸引着無數傑出的文人騷客吟詠、歌頌。屈原第一個來此吟哦,李白“將船買酒白雲邊”,杜甫卻倚着欄杆與巴陵古城同醉於洞庭春色,劉禹錫“遙望洞庭山水翠”,把羣山看成“白銀盤裏一青螺”,孟浩然卻喟然一聲長歎“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洞庭湖之美在於廣博,那種水天一色,氣象萬千的景緻是紅塵中人永遠看不夠的風光。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 篇9

洞庭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峯,這裏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20xx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毛竹等。這裏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

“銜遠山、天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為范仲淹所描述的洞庭湖。千百年來,八百里洞庭以其磅礴大勢躍然歷史的取景框中。碧波萬傾,沙鷗翱翔,浮光躍金,詩意盪漾。更兼有日落黃昏下,點點漁舟唱晚,平湖秋月裏,千傾碧波盪銀彩。此情此景,當是人間一絕。洞庭湖大,所以才有“洞庭天下水”的説法。雖然現今與幾十年前相比,面積已小了一半,仍然還是全國第二大湖。洞庭湖是一個古老而又神奇的湖,浩翰無際,氣勢雄壯,自古就吸引着無數傑出的文人騷客吟詠、歌頌。屈原第一個來此吟哦,李白“將船買酒白雲邊”,杜甫卻倚着欄杆與巴陵古城同醉於洞庭春色,劉禹錫“遙望洞庭山水翠”,把羣山看成“白銀盤裏一青螺”,孟浩然卻喟然一聲長歎“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洞庭湖之美在於廣博,那種水天一色,氣象萬千的景緻是紅塵中人永遠看不夠的風光。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 篇10

洞庭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峯,這裏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20xx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毛竹等。這裏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 篇11

湖南位於長江中游以南,因區域的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而稱湖南,又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貫穿南北,而簡稱湘。

湖南地處東經108°47’一114°15’,北緯24°39-30°8'。毗鄰七個省市:東鄰江西,西連重慶、四川、貴州,,南按廣東、廣西,北界湖北。全省土地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2%,其中耕地面積4900萬畝,丘崗山地2.56億畝,水畫20__萬畝,幅員在全國居第11位。全省轄14個地市州,136個縣市區,2350個鄉鎮,64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350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83.8%。

湖南地處雲貴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嶺山脈向江漢平原過渡的地帶。東南西三面環山,東有羅霄山脈,南有南嶺,西有武陵、雪峯山脈;北部為洞庭湖平原;中部多為丘陵、盆地。整個地勢南高北低,為西南東三面向中部北部傾斜、朝北開口的不對稱馬蹄形。全省地貌以山池、丘陵為主,山地面積佔全省面積的51.25%,丘陵盆地佔29.3%,平原佔13.1%,水面佔6.4%,大致構成“七山一水二田土”的格局。

湖南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氣侯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熱量富足、冬寒期短、無黴期長等氣候特徵。全省年平均氣温在16一18攝氏度之間,年較差大;全年無霜期261一313天,日照1300一1800小時,年總輻射量38.5一48.8萬焦耳/平方釐米,10攝氏度以上活動積温5000一5800攝氏寅,持續238一256天,能滿足作物生長耐熱量的需求。湖南是我國多雨地區之一,年降水量在1200一1700毫米,雨水集中,其降水分佈呈明顯階段性。由於光、熱、水基本同季,對農、林業空產極為有利。

湖南水利資源藴藏量大。全省境內多年平均水資源量253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8.8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為2756立方米,是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5倍。湖南是一個河流比較稠密的省區,水系主要力湘、資、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全流域面積25萬平方公里,本省流域面積佔92%左右。全省有流長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條,總長度8.6萬公里,流域面積大於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7條,其中湘、資、沅、澧、瀟、耒、洣、(左氵右舞)、酉等水的流域面積均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全省總徑流量1623億立方米,加上客水,總量達2082.8億立方米。湖南諸水不僅水流量大,而且水能豐富,水質良好,含沙量少,冬季不結冰。全省5341條河流的水能藴藏量達1532.5萬千瓦,年發電量1342.4億度。全省可能開發的總裝機容量可佔水能藴藏總量的70%和發電量的36.4%左右。

湖南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是我國生物品種較多的省份之一。高等植物約有5000種,佔全國總數的1/6,其中木本植物種數佔全國的1/4;有國家保護的珍稀植物66種,莫中一級保護植物3種,即銀杉、水杉、珙(左王右同)。全省林業用地18244.9萬畝,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57.4%;森林覆蓋率為51.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7.2個百分點,林木蓄積量2.51億立方米,在全國位居前列。杉、鬆、竹等用材林和木本油料等經濟林,更是聞名全國的中心產區。其中,杉木林、楠竹的畫積佔全國的1/3,油茶麪積佔全國的40%,油桐是全國4個重點省區之一。全省已建立森林保護區23個,張家界森林公園屬國家級森林公園。湖南草場資源也很豐富,現有可利用草場8499萬畝,載畜量可達704萬個黃牛單位。豐富的植物資源為動物的生長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湖南動物種類繁多,分佈較廣。

共有野生哺乳類66種、鳥類500多種、爬行類71種、兩棲類40種、昆蟲類1000多種、水生動物200多種。其中有華南虎、雲豹、金貓、白鶴、白鰭豚等18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湖南是全國著名的淡水產區,天然魚類共160多種。湖南物產特別是農產品非常豐富,是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目前,全省糧食產量佔全國糧總產的6%左右,稻穀佔全國總產1/10,稻穀和苧麻、茶油產量居全國第1位;生豬、茶葉、柑桔居第2位;棉花、烤煙、甘蔗、油料和淡水產品的產量均居全國前列。

湖南礦產資源種類繁多,是全國有名的“有色金屬礦之鄉”和“非金屬礦之鄉”。湖南礦藏不僅品種多,而且品位優,共生、伴生的礦產多。現已發現的礦種達134種,探明儲量的有91種,是全國礦產品種較多的省份之一。其中銻、鎢的儲置居世界首位,鉍、銣、石煤、雄黃、螢石、海泡石、重晶石、獨居石等居全國首位,錳、釩、錸、芒硝、高嶺土及錳礦石工業儲量居全國第2位;鋅、鉛、鉭、石墨、金剛石、水泥配料等儲量居全國第3位。

湖南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境內有10大旅遊區和100多處旅遊景點。“東邊一線”,有南嶽衡山有古城長沙、革命聖地韶山以及岳陽樓、炎帝陵等。“西邊一片”,有被聯合國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的武陵源自然風景區和桃花源、夾山寺、猛洞河等名風景區,是全國有名的旅遊勝地。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 篇12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江南,湘北,那片向北傾斜的凹形地貌上,一泊湖水以天下為懷,一座閣樓以天下為標。北宋范仲淹用一篇散文將岳陽樓樹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一座地標,而湖區百姓以千百年來的勞作將洞庭湖建造成天下糧倉。

洞庭湖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綠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區總面積約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邊是湖南省,北邊是湖北省。洪水期間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積有3900平方千米,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四水匯入,北有鬆滋、太平、藕池、調絃四口與長江相通,湖水最後在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它猶如一個天然的大水庫,容納四水,吞吐長江,調節洪水,控楚帶吳。

洞庭湖區到底包括哪些地方呢?較為權威的劃分是,範圍包括岳陽、益陽、常德,長沙、湘潭、株洲和湖北荊州共7個市。洞庭湖區又分“純湖區”和“四水尾閭區”,其中,整個長沙城區,就屬於四水尾閭區。而我們此次《環行洞庭湖》報道的岳陽、益陽、常德三市中,還有汨羅、桃江、桃源、臨澧不屬於純湖區,也在尾閭區之列,而岳陽的平江、益陽的安化、常德的石門,還並不屬於洞庭湖區。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 篇13

洞庭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峯,這裏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20xx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毛竹等。這裏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

“銜遠山、天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為范仲淹所描述的洞庭湖。千百年來,八百里洞庭以其磅礴大勢躍然歷史的取景框中。碧波萬傾,沙鷗翱翔,浮光躍金,詩意盪漾。更兼有日落黃昏下,點點漁舟唱晚,平湖秋月裏,千傾碧波盪銀彩。此情此景,當是人間一絕。洞庭湖大,所以才有“洞庭天下水”的説法。雖然現今與幾十年前相比,面積已小了一半,仍然還是全國第二大湖。洞庭湖是一個古老而又神奇的湖,浩翰無際,氣勢雄壯,自古就吸引着無數傑出的文人騷客吟詠、歌頌。屈原第一個來此吟哦,李白“將船買酒白雲邊”,杜甫卻倚着欄杆與巴陵古城同醉於洞庭春色,劉禹錫“遙望洞庭山水翠”,把羣山看成“白銀盤裏一青螺”,孟浩然卻喟然一聲長歎“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洞庭湖之美在於廣博,那種水天一色,氣象萬千的景緻是紅塵中人永遠看不夠的風光。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 篇14

洞庭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豎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峯,這裏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20xx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毛竹等。這裏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

“銜遠山、天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為范仲淹所描述的洞庭湖。千百年來,八百里洞庭以其磅礴大勢躍然歷史的取景框中。碧波萬傾,沙鷗翱翔,浮光躍金,詩意盪漾。更兼有日落黃昏下,點點漁舟唱晚,平湖秋月裏,千傾碧波盪銀彩。此情此景,當是人間一絕。洞庭湖大,所以才有“洞庭天下水”的説法。雖然現今與幾十年前相比,面積已小了一半,仍然還是全國第二大湖。洞庭湖是一個古老而又神奇的湖,浩翰無際,氣勢雄壯,自古就吸引着無數傑出的文人騷客吟詠、歌頌。屈原第一個來此吟哦,李白“將船買酒白雲邊”,杜甫卻倚着欄杆與巴陵古城同醉於洞庭春色,劉禹錫“遙望洞庭山水翠”,把羣山看成“白銀盤裏一青螺”,孟浩然卻喟然一聲長歎“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洞庭湖之美在於廣博,那種水天一色,氣象萬千的景緻是紅塵中人永遠看不夠的風光。

關於湖南洞庭湖導遊詞 篇15

洞庭湖屬揚子準地台江南地軸上的斷陷盆地,形成於燕山運動,延續至喜馬拉雅運動。白堊紀為盆地發展擴大時期,第四紀以來,洞庭湖拗陷盆地在新構造運動作用下,再次全面下沉,接受沉積,成為湖南省第四紀分佈最廣、厚度最大、沉積層序最全的地區。存在4次以上凹陷成湖、凸起成陸的演化過程,相應拗陷盆地解體,形成斷拗盆地。早更新世早期,在目平湖、澧縣、沅江等凹陷成湖,中期湖侵擴大到漢壽、鼎城、安鄉、湘陰等地,出流由安鄉經澧縣凹陷排入長江,末期凹陷轉為緩慢上升,湖泊萎縮一部分成陸。早更新世晚期,目平湖與沅江兩凹陷相連,湖盆擴大。赤山凸起成為兩湖間的孤島,湖水從南縣、鮎市、藕池口排入長江,為第四紀湖面最大的興盛時期。隨着湖盆轉為上升為主,湖水退卻,出現洞庭湖平原地貌景觀。中更新世,洞庭湖盆地發育為河網交織的湖沼盆地,澧縣、目平湖和沅江至湘陰的沉積體系。此時,湖水有兩處出口,一處由岳陽君山經廣興洲入長江,另一處由安鄉佘家台經澧縣進入江漢盆地。晚更新世,目平湖凹陷和沅江至湘陰凹陷部分地區再次活化沉降,並在赤山西部形成常德、安鄉河湖盆地和東部臨資口、黃茅洲和北大市河湖盆地,但其它範圍已大為縮小,形狀複雜,湖水由南向北流,並在團山附近有東、西水系匯合,在石首一帶注入長江。發展到全新世後期,整個湖盆為河網交錯的洞庭平原,當時在君山西南側有一方圓130平方公里的小湖。

先秦之後,雲夢澤逐漸解體,江湖關係轉變,直接影響到洞庭湖的演變。漢晉以來,長江流域人口逐漸增長,墾殖活動強度增大,自然植被受到破壞,長江的含沙量開始增高。隨着荊北雲夢澤的逐漸淤塞,荊江河牀自動調節抬高,加上受西北—東南方向新構造掀斜運動的影響,荊江主泓道逐漸向南擺動。東晉永和年間,荊江南岸形成景口、淪口二股分流匯合成淪水進入洞庭湖。洞庭湖由於承納兩口分泄之江水江沙,湖泊的淤積過程開始加速,形成大小不一的湖羣。唐宋時期,荊江統一河牀的形成,使邊界條件發生重大變化。隨着荊江堤防不斷修築,江面束狹、泄洪不暢,洪水位開始抬升,江水頂託倒灌機率增大,每當大洪水通過荊江段常形成決口,“九穴十三口”形成。穴口大量分流長江洪水,使洞庭湖呈現明顯擴漲之勢,湖盆向西、向南伸展,南連青草、西吞赤沙,水域面積擴大。形容湖水波瀾壯闊的“八百里洞庭”一詞便開始在這一時期的詩文典籍中出現。隨着水域擴展,使原來在漢晉時期彼此支離的洞庭、青草、赤沙3個湖泊在高水位時得以連成汪洋一片。由於受長江來水的影響越來越大,洞庭湖洪水過程也相應發生顯著變化,由唐宋以前以“春溜滿漲”為主逐漸轉變為以“夏秋水漲”為主,洪水特徵除由四水注入的“桃花汛”之外,長江夏秋水漲的洪水特徵已突現出來,使湖泊的洪水過程在年內變化由原來的單峯型轉變為明顯的雙峯型。

宋代以後,荊江河牀不斷為泥沙淤積,洪水位持續抬升,使魏晉時原“湖高江低、湖水入江”的江湖關係逐漸演變為“江高湖低、江水入湖”的格局,洞庭湖水浸日益嚴重。元、明、清三朝,隨着荊江堤防的不斷修築和穴口的時決時塞,江患加劇,荊江潰堤、湖區潰垸頻繁。江湖關係開始緊張起來,説明從宋代開始,江湖關係開始發生歷史性變化,人為因素成為江湖關係變異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明嘉靖之後,中央政府採取“舍南救北”的治水方針,荊江北岸穴口盡堵,南岸保留太平、調絃二口與洞庭湖勾通。清代仍繼續沿襲明朝的消極治水方針,在長江來水有增無減的情況下,一遇洪水則湖水氾濫四溢、向外擴展已成必然之勢。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就是在這一背景下逐漸擴大起來的。這一時期洞庭湖的範圍,“每歲夏秋之交,湖水氾濫,方圓八九百里,龍陽、沅江則西南之一隅。”説明唐宋時期洞庭湖在西吞赤沙湖之後,向西南又有了迅速的發展。迄至清代中期以前,洞庭湖仍繼續呈擴漲之勢,到道光年間,為洞庭湖自先秦以來擴展至鼎盛時期。道光《洞庭湖志》記載它的範圍是:“東北屬巴陵,西北跨華容、石首、安鄉,西連武陵、龍陽、沅江,南帶益陽而環湘陰,凡四府一州,界分九邑,橫亙八九百里,日月若出沒其中。”可見洞庭湖自魏晉南北朝之後是逐步“回春”的。由魏晉時期的五百餘里到唐宋之際的七、八百里,繼而又發展到清中葉的八九百里,湖水波濤可直拍岳陽、華容、漢壽、沅江、湘陰等縣城,君山、艑山、層山、寄山、團山、磊石山、赤山、墨山等均成為兀立湖中的島嶼。洪水時節,洞庭湖水域面積超過6000平方公里。

十九世紀中葉,洞庭湖開始由盛轉衰,進入有史記載以來演變最為劇烈的階段。從6000平方公里的浩瀚大湖,萎縮到目前2691平方公里的湖面,就是在這一百多年時間內發生的。其主要原因就是人為和政策的因素,導致咸豐、同治年間藕池、鬆滋相繼潰口,荊江四口分流入洞庭湖局面的正式形成。咸豐二年,荊江藕池堤馬林工在小水年份潰決,清政府藉口民力拮据未予堵築,形成藕池口、至咸豐十年長江大水,在原潰口沖刷成藕池口。同治九年鬆滋潰口,因堵築不堅固,同治十二年復潰,形成鬆滋河。藕池口,鬆滋口形成後,原由兩口分流轉變為四口分流,江湖關係鉅變,成為洞庭湖近一百多年來演變的重大轉折點。由於四口自北而南奔流,奪流改道,不僅使四水三角洲平原被淹,而且還迫使四水改變流向,徹底打亂了原有水系格局。沅水尾閭的主泓被迫遺棄故道,改由大圍堤西北方向入湖;資水尾閭的主泓也不再經由沅江縣城側,而是改由毛角口經楊柳潭入湖。四口和四水在湖內相互頂託干擾,造成局部地區水位壅高。更為嚴重的是大量泥沙傾積湖內,成為制約洞庭湖演變的一個主要矛盾。四口入湖泥沙淤積形成的河口三角洲自西北向東南推進,加速了洞庭湖洲灘的發育。隨着三角洲在湖內不斷充填和南移東進,洞庭湖由此進入了迅速縮小的過程。伴隨着泥沙淤積和洲灘的迅速擴展,湖區繼之開展大量的圍墾。湖泊變成洲灘,洲灘又成為垸土和湖田,洞庭湖人進水退的狀況開始出現。濱湖堤垸如鱗,彌望無際,已有與水爭地之勢。乾隆年開始到嘉慶年間,湖南的一些有識之士包括地方官開始呼籲限制圍湖造田,並要求刨毀有礙行洪的私垸。二是清末光緒年,在荊江來沙成倍增長、洲灘迅速擴展的情況下,再次出現築堤建垸的高潮,挽垸呈惡性膨脹,至清末洞庭湖總計有堤垸1094座。

民國時期,圍墾沒有受到遏制,洞庭湖進一步萎縮。高位洲灘因每年顯露期長,相繼挽成堤垸已成必然之勢。而中位和低位洲灘,因地勢低下,每年淹沒時間較長,修垸工程量大,且不適宜墾殖,這一類未經建垸的洲灘,當地俗稱之為洲土。據民國35年調查,已形成嶽臨、蒼梧台、注滋口、大通湖、飄尾五大區塊,總計在268萬畝。20世紀40年代中期洞庭湖已是洲灘廣袤,湖體支離破碎,港汊交織,灘地發育係數達0.4左右。洞庭湖灘地發育程度如此之高,表明洞庭湖已進入它的衰老階段。

此後由於分流入湖的洪水夾帶大量泥沙,湖盆不斷淤積,1983年,這個長江水系重要調節湖泊的面積又縮小到2691平方公里,並被分隔為幾個部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unan/69llk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