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湖南導遊詞 >

麻姑仙境導遊詞範文3篇

麻姑仙境導遊詞範文3篇

麻姑仙境位於天柱峯下,相傳為南嶽魏夫人侍女麻姑仙山飛天祝壽的地方,它採取“點石成景,引水造景、修路出景、植樹添景”的造景氣手法,使麻姑仙境成為名符其實的人間仙境。下面是本站為大家帶來的麻姑仙境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麻姑仙境導遊詞範文3篇
麻姑仙境導遊詞範文1:

靈芝噴泉由靈芝湧泉和游泳池組成,人工造景靈芝噴泉將山上的泉水彙集後噴湧而出,十分壯觀,是日光浴、森林浴的絕好去處。

由半山亭西行約1公里即至麻姑仙境。麻姑是傳説中的仙女,為在農三月九年級給西王母祝壽,她每年在衡山採靈芝釀酒,然後飛天去給王母祝壽。

西行過一拱橋和竹亭,可見一平橋,橋下有瀑落三疊,此即著名的絳珠瀑布。上行則見某種的絳珠池,據傳説這裏就是麻姑釀酒的地方。絳珠池立有塑像,立於石上的仙女就是麻姑,她捧桃提壺,身邊靠着仙鹿,狀若飛天。

麻姑仙境的自然景色極美,沿溪行入林中,芳馨的野花盛開,綠蔭遍地,遊人至此皆歎自然造化之功。此景點還有卧虎石、猴石等景物。

此外,有靈芝泉與麻姑仙境相毗鄰,由靈芝噴泉和泳池組成。靈芝泉有巨型靈芝人工造型,泉水可由靈芝造型中噴湧。

值得一提的是,麻姑拜壽的傳説還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句古老的賀辭的註解,"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中的南山即指衡山,麻姑是由這裏飛天去王母拜壽的。

麻姑仙境位於天柱峯腳下,相傳為南嶽魏夫人侍女麻姑飛天祝壽之地。大小石墩點踞水中,溪流在這石墩間穿來繞去。水面泛起陣陣漣漪,斑駁的陽光照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光彩熠熠。行至更深處,越發的神祕,光線愈來愈暗,霧愈來愈濃,眼前朦朦朧朧。眾景以襯原始自然之美,便塑造了名副其實的的仙境。真是要驚歎大自然的造化呵!

麻姑仙境導遊詞範文2:

位於天柱峯下,相傳為南嶽魏夫人侍女麻姑給魏夫人祝壽的地方,它採取“點石成景、引水造景、修路出景、植樹添景”等造景手法,使麻姑仙境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主要景點有麻姑祝壽、絳珠亭、盜桃石、卧虎石、靈芝噴泉等。

靈芝噴泉由靈芝湧泉和游泳池組成,人工造景靈芝噴泉將山上的泉水彙集後噴湧而出,十分壯觀,是日光浴、森林浴的絕好去處。麻姑仙境在煙霞峯右,擲缽峯左,天柱峯前的一條峽谷裏,地處半山亭以上,海拔近600米,樹木蔭翳,幽泉嗚咽,蒼苔奇石,水榭竹樓,是八十年代建成的一個遊覽和避暑勝地。稱她為仙境,是不算過份的。

從半山亭出發,沿着通向磨鏡台的清潔寬闊的柏油路走,不過千米來遠,度過一條公路橋,就到了麻姑仙境谷口。石徑依山就巖,鑿鋪出上下曲折的磴道來。路不寬,幾乎不容兩人交錯而過,讓路只好站在山邊未經雕琢而又突兀的黝黑的花崗石上。流水潺潺,有時從石徑底下洞中穿,有時漫濕路面。水面清幽,苔痕花影,很覺可愛。石徑進口處有塊巨石,清泉繞石而出,石上刻有“麻姑仙境”四個大字。寫的是所謂童體字,歪歪斜斜地,據説是四川美術學院某院長寫的。在麻姑側境谷口用童體作書,大概是誘發人一顆童心,好暢遊仙境吧?本來,童心未鑿,它和仙人是頗為近似的。

沿着石徑,高低曲折地走了幾十米,拂開曲幹垂枝,度過一座頗為古樸的小石拱橋,就進入了一座小竹亭。竹亭六角,題曰:“絳珠”。為什麼麻姑仙境中建了個絳珠亭?出自何典?實在沒弄明白。不過“絳珠”兩個字,總使人想起《紅樓夢》那本書裏太虛仙境中長的絳珠草,那是賈寶玉用清水細心灌溉出的,所以前身是絳珠草的林黛玉便註定要用眼淚來還賈寶玉的債了。這樣一想,不禁憮然,大約題亭名的人是把麻姑也算作太虛仙境的一員吧。其實,只要有一種美的聯想和幻覺,又無傷大雅,又何必太認真地去作考究。這究竟不是去寫山川志或文物志,而且,這絳珠亭也的確清幽、秀麗、古樸,是個紅塵飛不到的地方。竹亭,竹欄,屁股坐上去,手摸上去,都清泠泠,涼冽冽的。山泉從石上瀉下,急流迅湍,細草微花,跟着在水邊顫動,暗香輕浮,真有點想到那是一叢叢絳珠草了。而兩山陡立,杉深鬆奇,竹翠茶青,層層疊疊,把一山的綠都覆蓋下來,把一山的林濤都拍上心來。那種清涼和寧靜之感,使你坐在亭子裏,久久不忍離去。

從絳珠亭沿石徑向麻姑仙境中心區走去,路更加迂迴曲折了。雖然不過百四五十米,但穿枝拂條,攀折蒙葺,跨越險石,也要走上好一大陣,然後才來在一個花崗石砌堤壩下。這裏,水聲盈耳,一道寬約三尺,高約兩米的輕流,從堤壩的出水口溢出來,像一片水晶,一塊碧玉,隱現在一簇簇花樹叢中,懸垂在堤壁上,跟着就是濺珠噴玉的一片騰擲。再上幾步吧,放眼望去,那亭亭玉立在水池中的麻姑仙子,便進入了人們的眼簾。

麻姑仙境中心部分的組成是一個清波如鏡的水池,一疊大大小小,造型典雅別緻的竹樓、竹亭和水榭,一位輕盈俏立水池中的麻姑仙子塑像,滿山滿谷的雲海松濤。

一走上水池的堤壩,人們就會感到這裏豁然開朗,她和絳珠亭一路來綠染衣衫,綠浸心頭,但山勢壓人、樹叢擠人的感覺又自不同。這裏雖然依舊是一望無際的綠色的林海,但視野開闊,一點也不感到壓抑,只覺雲影山光,水色花香,空氣輕柔而又清新。

麻姑仙境水池不太寬,大約半畝,波平水碧,雲樹倒影,似流似靜。人們不禁想起宋人朱熹的一首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原是帶有點哲理的詩,竟象是為麻姑仙境水池寫的。麻姑仙境的水池正是因為有由煙霞峯上流來的“活水”,才能容得下那麼多天光雲影。我想,寫詩的人因為沒有到過這裏,也不是寫的這裏,所以還不懂得這裏的“活水”是在山的泉水。“在山泉水清”呵,這裏的水池豈止是雲影天光,還有那綠得能擰得出水來的樹影草光,紅得像火一樣的山鄉杜鵑,一身白衣,輕柔得象夢一樣的麻姑仙子,為這半畝方塘添上了幾多顏色和詩意。

亭亭立在水中央的麻姑一身潔白,倚着一頭白鹿,捧着一顆潔白的仙桃,風致嫣然,似笑非笑,使遊人不覺佇立凝望,寄以深情。這尊麻姑像高約三米,是按照中國傳統雕塑手法塑造出來的,線條大方,刻畫細膩。麻姑帶着鹿,捧着桃,則是按“麻姑上壽”的傳説故事來塑造的。鹿在古代是象徵“官祿”,和蝙蝠是象徵“福”一樣,雖然未能免俗,也還有些道理。但不知是什麼人策劃的,工匠們在水池側面山石高處一塊象獅子般的石頭上刻了兩隻貪婪的眼睛,似乎在灼灼地注視着麻姑手裏的桃子。這猴子大約不是孫大聖吧?《西遊記》裏似乎沒有孫大聖和麻姑的衝突。這種畫蛇添足,唐突“仙人”的事,實在是不敢恭維。

麻姑仙子這個人物,在舊的《南嶽志》上是有過記述的,道家的表述則更多。據説,麻姑是漢代人,成仙后和晉代魏夫人有點師道淵源。又説她在南嶽天柱峯上種靈芝,所以南嶽叫做“芝岡”。南嶽歷來又稱“壽嶽”,是代表南極老人星的意思,所以塑個“麻姑上壽”的形象也是有根有據的吧?話又説回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老年人看麻姑,叨唸着她手裏的壽桃;官爺們看麻姑,盼着她身邊那隻鹿能帶來升官受祿,加級工資;孩子卻盼望着猴子們來偷桃子,他們是不管破壞了什麼詩意、形象整體和違反道家典故的;青年人看麻姑,也許就是着眼在那苗條的身材和飄逸的衣着了。不過得當心點。據《古小説鈎沉》輯《列異傳》,就有“神仙麻姑降東陽蔡經家,手爪長四寸。經意曰:‘此女實好佳手,願得以搔背。’麻姑大怒。忽見經委頓地上,兩目流血。”如是云云,雖屬不經,但如果從藝術品卻想到了三陪女,至少也是俗不堪耐,非常危險的。

麻姑池三面都有竹樓或臨池的竹亭,匠心獨用,造型別致,一片青綠,和水色、樹色、山色都調和勻稱。竹樓裏面,也精緻玲瓏。桌椅一概用竹,哪怕是酷暑天,竹樓裏一片清涼。松風掠過水池,撲入簾櫳,暑氣全消,倍覺愜意。如果這時坐在竹樓走廊上,用煙霞峯奔來的山泉,煮出一壺南嶽雲霧茶,面向水池,悠然品茗,杯邀遠處微雲,近處松濤和眼前仙子,會更能品評出麻姑仙境的美的。

對這一帶別有風味的竹樓、水榭和小亭,我感到可惜的還是,第一,這裏缺乏詩、畫、對聯;第二,除了絳珠亭外,其他的樓、亭、榭、館都沒有題額。實在是有負自然風景。記得前幾年南嶽詩社在麻姑仙境開會,大家就發覺了這一點,於是乎湘潭大學羊春秋教授、師大馬積高教授、嶽麓出版社的詩人胡遐之,還有筆者和衡山的廖德年幾個都着實地為仙境撰了批楹聯。交給了有關管理人員,卻是至今連原作都渺如黃鶴。在如此美好的自然景觀裏,不去考慮歷史和文化,實是可惜。

從麻姑仙境中心,穿過竹樓叢,再往裏走,山愈深,石愈奇,水愈清,沙愈明,樹愈古老。沿石徑行約一兩百米,便轉入右面山後,直達煙霞台。煙霞台好象不怎麼特別,無非是有台,有石,有泉,有題刻而已。不過若在石徑窮盡以後,循山間竹木叢中原有小路(有許多地方還留着古老的石板路)直入煙霞峯深處,到了原來唐代李鄴侯讀書的端居室廢址,人們的心緒就會不大相同了。這裏是煙霞峯腹地,地勢頗為平闊,唐李泌讀書的地方和原來的兜率寺址均在此,但悉數化作農田了。滄海桑田,令人感慨。不過這裏的許多石刻卻被保存下來,以明代石刻最多,字為一尺平方左右的又最多。最大的一塊是幅“壽”字,約有一米四高,近一米寬,遒勁有力。石刻旁邊還有個小石巖,名懶殘巖。相傳禪宗北宗神秀下二傳弟子明瓚禪師(即懶殘和尚)在這裏修持。

懶殘在南嶽和李泌一段交往的故事,頗為膾炙人口,故事的產生大概因為李泌隱居的端居室和懶殘巖、兜率寺都是近鄰有關係。據説,李泌夜訪懶殘,吃了懶殘從牛糞堆裏煨出來的一隻芋頭。便被許以十年宰相。其實,李泌隱居南嶽前就輔佐唐肅宗李享平安祿山的亂事,史載老百姓們有次看見皇帝和李泌一起騎馬出巡,遙相拜伏指點,説“黃衣者聖人,白衣者山人也。”(皇帝穿黃,李沁愛穿白)那麼,李沁早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軍師,是個“不是宰相的宰相”了,還用懶殘這時候來説麼?不過,懶殘這位和尚在南嶽的神話多,李沁在南嶽隱居了十三年,典故也不少。如果從麻姑仙境把石徑修通到這裏,除了麻姑的神話之外,又加上鄴候舊宅和懶殘巖的一大摞神話和故事。“白頭宮女在,閒坐説玄宗”,大可以一面歷覽山川,觀賞石刻,一面聽導遊講點唐、宋、元、明、清的古董,麻姑仙境遊覽的內容,就更為豐富了。

從麻姑仙境回頭出來又往右走,攀上幾個小坡,轉上一條山路,便可在一塊巨石上看到“卧虎”兩個大字,寫得很有氣勢,很有力度。字約一米平方左右,是蘆溝橋畔打響抗日第一槍的宋哲元將軍寫的。宋哲元將軍於1938年在南嶽養痾,此時的他大約是以“卧龍”自況吧。但從抗日民族大業和熱愛中華這點説,他比起以恢復漢室,六出祁山為己志的諸葛亮來,似乎要站得高許多了。因而,我不覺又想到,麻姑仙境如果再又把這個石刻和故事圈進來,讓人們從仙境一下走進紅塵,走入現實,受點愛國主義教育又多好。

麻姑仙境遊記範文3:

來到山腳下,當然是人未動,照相先啦!爸爸拿好鏡頭,我們五個人靠在一起,擺了一個笑容,“咔嚓”就照了下來。“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大家提着大包小包的“軍糧”向山頂衝鋒!

我和志丹姐比誰更會爬山,就一路小跑起來,走了一會兒就累得氣喘吁吁的我們,沒跑幾下就全身冒汗,説什麼也不跑了,看着對方的狼狽相,我們不由哈哈大笑,差點兒沒喘過氣來,老爸卻嘿嘿一笑,乘機把我們的樣子收入“紀念館”。

又走了一會兒,來到垂玉亭,大家站在一塊兒,大喊“茄子”~,就照下來了。稍作休息,繼續衝鋒!

當我們穿過一大片針草林時早就已經傷痕累累了,我的腳膝蓋割得一道道的,媽媽的手成了“被切割的圓柱”,老爸真厲害,穿着長袖,居然沒有受傷。早知道也穿了。到了瀑布“玉鏈雙飛”下面,大家乘機下水清洗一下傷口,我和兩個姐姐在裏面打水仗,還爬到瀑布下面,享受被“雨”大肆清洗的滋味,老爸在一邊“咔嚓”“咔嚓”的連拍,記下了我們的快樂瞬間。繼續衝向山頂!

再向上走,來到了龍門,看着被前年大雪壓倒的迎客鬆,我不由歎息起來。這會兒,我儼然成了大家的“小導遊”,我帶着他們來到都沒見過的一勺之多、日泉、月泉、神功泉,這可都是南城這個小城特有的風景哦。一勺之多的水是那樣的清涼,彷彿泉眼一般,而日、月泉的水則是永不枯涸的,神功泉上有一個石碑,可它已經枯涸了。

參觀完了這些美麗的風景,我們又去了仙境探奇,感受神鬼意境,到三清觀,感受寧靜致遠,在元君寶殿,想起孫悟空的師傅,還有魯公碑亭,日、月亭……數不勝數。而我在這裏是説不完,道不盡的。只要去麻姑山親身體驗一回,一切盡在不言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unan/kprg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