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湖北導遊詞 >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精選19篇)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精選19篇)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1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一位著名詩人曾經這樣評價黃石寨:“五步稱奇,七步叫絕,十步之外,目瞪口呆。”

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我一起沿着這條“杉林幽徑”來欣賞兩旁讓人目不瑕接的風景吧。這是一排排陡峭而又曲折的山路。自古登黃石寨只有後山一條路,今天我們走的這條路,是十多年以前人工開鑿的。

大家請注意聽,前面傳來了陣陣歌聲。這是悦耳動聽的土家山歌,前面便是土家姑娘的點歌台。一個個衣着秀麗的土家姑娘正在載歌載舞地歡迎着各位來賓,她們優美的歌聲是否會喚起您對土家民風的無限嚮往呢?她們的熱情好客、淳樸善良是否帶給您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和快樂?此時此刻,您是否感悟到張家界“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真諦呢?

大家請看右邊對面的山上,有一個約20米高的圓形石柱,上面有一塊長約3米、寬l.5米的石匣,在石匣上有一個石蓋,這石蓋一半兒凌空,一半兒蓋於匣上,周圍環繞着五棵翠綠的松柏。傳説張良曾將黃石公的三卷天書藏於匣內,後因戰事平息,張良又取出天書放置在其他地方,但是他卻忘記合上抽蓋,至今留下一隻半掩半開的石匣。由於這石匣內曾藏過天書,因而被人譽稱為“天書寶匣”。

大家請看前方,兩山相擠,中間僅有一通道,其形如門,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這裏就是“南天門”。

再請大家看這邊。

順着我手指的放向便是“定海神針”。它高大挺拔,巍然屹立,似乎在用強硬的身軀支撐着整座大山。“定海神針”與“金鞭巖”遙遙相對,形成了一幅十分壯觀的“天然壯景”。那前面這座孤立的柱峯又是什麼景點呢?它拔地而起,直插雲霄,高達300餘米,這就是張家界有名的“南天一柱”了,因為它立在南天門下面而得名。“南天一柱”是整個“武陵源”風景的特寫,它拔地而起,上大下小。在它身上有一種歷經萬年滄桑卻仍然堅忍不拔的精神,是整個“武陵源”石英砂巖峯林地貌景觀的縮影,也是“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的節徽和標誌。

説起石英砂巖峯林地貌,大家可能會奇怪,大自然為何會如此神奇?根據科學的論證,3億多年以前,這裏曾經是一片__大海,大約1億年前左右,由於海浪的衝擊,石英砂巖在海底沉積了500多米厚。後來經新構造運動強烈抬升,這裏成了陸地,地面抬升以後,在流水的深切作用下,一些細小的砂石被沖走,加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巖石崩塌,又被雨水,溪流慢慢的沖刷等綜合作用,使得五凌援地區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形成這中奇特的石英砂巖峯林地貌。

好了,現在我要告訴大家我門已經順利的登上黃石寨的寨頂了,我帶大家來摘星台來看看。站在台上,使人油然產生“一覽眾山小”的感慨。特別是到了晚上,有一種與星星近在咫尺的感覺,似乎一伸手,就能將天上的星星給“摘下來”。

眼 前的這個人工景點就是“六奇閣”。“六奇”準確地説是指山奇、水奇、雲奇、石奇、動物奇、植物奇。好了,我們的遊覽也要結束了。歡迎大家再次光臨黃石寨。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2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來到黃石寨。人們常説“不到黃石寨,枉來張家界”,可見黃石寨是整個張家界風景的精華,一位著名詩人曾經這樣評價黃石寨:“五步稱奇,七步叫絕,十步之外,目瞪口呆。”關於黃石寨的名稱有兩種説法:第一種説法是,漢留侯張良曾在此山居住,為紀念師傅黃石公,修廟祭祀,取名黃石寨;另一種説法是從遠處眺望,此山像一頭威猛的雄獅,所以又稱“黃獅寨”。

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我一起沿着這條“杉林幽徑”來欣賞兩旁讓人目不暇接的風景吧。這是一排排陡峭而又曲折的石級,自古登黃石寨只有後山一條路,今天走的這條路,是十多年前人工開鑿的。

大家請注意聽,前面傳來了陣陣歌聲。這是悦耳動聽的土家山歌,前面便是土家姑娘的點歌台。一個個衣着秀麗的土家姑娘正在載歌載舞地歡迎着各位來賓,她們優美的歌聲是否會喚起您對土家民風的無限嚮往呢?她們的熱情好客、淳樸善良是否帶給您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和快樂?此時此刻,您是否已經感悟到張家界“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真諦呢?

大家請看右邊對面的山上,有一個約20米高的圓形石柱,上面還有一塊長約3米、寬1.5米的石匣,石匣上有一個石蓋,這石蓋一半凌空,一半蓋於匣上,周圍環繞着五棵翠綠的松柏。傳説張良曾將黃石公的三卷天書藏於匣內,後因戰事平息,張良又取出天書放置在其他地方,但他卻忘記合上抽蓋,至今留下一隻半掩半開的石匣。由於石匣內曾藏過天書,因而被人譽稱為“天書寶匣”。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到半山腰了,離“會當凌絕頂”的寨頂只差一半的路程了。大家請看前方,兩山相擠,中間僅有一條通道,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這裏就是“南天門”。

大家請看這邊,順着我手指方向的便是“定海神針”。它高大挺拔,巍然屹立,似乎在用強硬的身軀支撐着整座大山。“定海神針”與“金鞭巖”遙遙相對,形成了一幅十分壯觀的“天然壯景”。那前面這座孤立的柱峯又是什麼景點呢?它拔地而起,直插雲霄,高達300餘米,這就是張家界有名的“南天一柱”了,因為立在南天門下面而得名。“南天一柱”是整個“武陵源”風景的特寫,它拔地而起,上大下小。在它身上有一種歷經萬年滄桑卻仍然堅韌不拔的精神,是整個“武陵源”石英砂巖峯林地貌景觀的縮影,也是“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的節徽和標誌。

説起石英砂巖峯林地貌,大家一定會覺得奇怪,大自然為何如此神奇?根據科學論證:3億多年以前,這裏曾是一片__大海。大約在1億年前左右,由於海浪的衝擊,石英砂巖在海底沉積了500多米厚。後來,經過新構造運動強烈抬升,這裏成為了陸地。地面抬升後,在流水深切的作用下,一些細小的沙石被沖走,加上在重力作用下巖石崩塌,又被雨水、溪流慢慢地衝刷等綜合作用,使武陵源地區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形成了這種奇特的石英砂巖峯林地貌。

好了,現在我要告訴大家,我們已經順利登上黃石寨寨頂了。我帶大家到“摘星台”來看看吧。站在這兒,使人油然產生“一覽眾山小”的感慨!特別是到了晚上,有一種與星星近在咫尺的感覺,似乎一伸手,就能將天上的星星給“摘下來”。

眼前的這個人工景點就是“六奇閣”。“六奇”準確地説是指山奇、水奇、雲奇、石奇、動物奇、植物奇。這是公園內唯一的人造景觀,它是採用大理石和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高四層,是一座集民俗、書法、自然景觀於一體的特殊樓閣。站在樓上,可以盡情飽覽張家界的壯麗風光。好了,我們的遊覽也要結束了,有機會歡迎大家再來黃石寨旅遊,謝謝大家!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張家界,非常高興能同大家一起遊覽張家界最大的凌空觀景台——黃石寨。人們常説“不到黃石寨,枉來張家界”,可見黃石寨是整個張家界風景的精華。從遠處眺望,此山像一頭威猛的雄師,所以稱為“黃獅寨”。又因“石”音同“獅”,故又稱“黃石寨”。

黃石寨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中部,海拔約1200米,寨頂面積達200多畝,是由無數懸崖峭壁共同托起的一塊雄偉、奇特而又美麗的台地。從寨頂眺望四周,只見雲漫萬塹,千峯攢聚,綠樹凌空,薄霧飄舞。黃石寨是張家界風景的精華,一位著名詩人這樣評價黃石寨:“五步稱奇,七步叫絕,十步之外,目瞪口呆。”

杉林幽徑

首先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排陡峭而又曲折的石級,隱隱約約躺在茂密寧靜的杉林裏,那就是“杉林幽徑”。白古登黃石寨只有後山一條路,今天走的這條路,是十多年前人工開鑿的。從杉林幽徑上山,兩邊的風景,讓人目不暇接。

羅漢迎賓

前面這個景點叫做“羅漢迎賓”。請大家注意左上側的石壁上,一個大肚羅漢正靠近一棵松樹盤腿而坐,他頭戴僧帽,歪嘴斜眼,滿臉堆笑地凝望着山下。大家若仔細看就會發現,他特別像民間傳説中的“濟公”和尚。

大巖屋

離開“羅漢迎賓”,請繼續往上走。現在所在的`地方是一座巖罩,它高約3米,長約20米,上面有一個2米多寬的巖石懸罩,它叫做“大巖屋”。這裏既是遊客們小憩的好地方,也是一處絕妙的觀景台,往東可以看到花溪峪、種子園與鑼鼓塔一大片風光,其間重巒疊嶂,萬峯聳立,雲霧繚繞,恍如仙境。

半壁江山

在大巖屋的上面,有一座突兀在山腰上的山峯,顏色金黃,在陽光下灼灼閃光,人們稱它為“半壁江山”。從下面看,它猶如一扇巨大的手掌,五指伸開,而且手掌略收。它聳立在那裏,正如同大斧劈開的半邊山一樣,真是鬼斧神工!

點歌台

大家請注意聽,前面傳來了陣陣歌聲。這是悦耳動聽的土家山歌,前面便是土家姑娘的點歌台。看,一個個衣着秀麗的土家姑娘正在載歌載舞地歡迎着各位來賓,她們優美的歌聲是否會喚起您對土家民風的無限嚮往呢?她們的熱情好客、淳樸善良是否給您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和快樂?此時此刻,您是否感悟到了張家界“山美、水美、人更美”呢?

點將台

大家現在已經到半山腰了,離寨頂只差一半的路程了。大家請看,前面有一塊巨石凌空而出,崖下一片杉林連綿起伏,綠濤洶湧,這個景點就是“點將台”。相傳漢留侯張良當年為了尋找師傅的蹤跡,來到此地,卻遭到大權在握、專橫一世的呂后的猜忌。為了對付呂后的大軍圍攻,張良在此日夜操練人馬,以防不測。據説,這裏就是張良當年登台“點將”的地方。

娛樂台

過了“點將台”,大家往右邊台階向上走,上面是一處天然石壁拱成的凹形崖壁觀景台,這便是“娛樂台”。這裏可以近看“天書寶匣”,遠觀花溪峪,上眺千峯錯列,下瞰林木蒼翠。大家請看右邊對面的山上,有一個約20米高的圓形石柱,兀自獨立,頂端為一平台,上面有一塊長約3米,寬約1.5米的石匣,匣上有一個石蓋,一半凌空,一半蓋於匣上,周圍環繞着五棵翠綠的松柏。傳説張良曾將黃石公的三卷天書藏於匣內,後因戰事平息,張良又取出天書放置在其他地方,但他卻忘記合上抽蓋,至今留下一隻半掩半開的石匣。由於石匣內曾藏過天書,因而被人譽為“天書寶匣”。

南天門

看過天書之後,繼續攀登。大家請看前方,兩山相擠,中間僅有一條通道,其形如門,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這裏就是“南天門”。大家請注意旁邊的兩座山峯,排列整齊,威武雄壯,酷似古代的武士,一左一右,常年守候在南天門旁邊,人們稱他們為“把門將軍”。他們身穿鎧甲,腰懸寶刀,背插羽箭,身材偉岸,形態逼真。據説這是把守黃石寨的山神。

搖錢樹

不知大家注意到身邊這一棵參天古木沒有,其樹齡在百歲以上,叫“青錢柳”。它結籽成串,形狀如錢,成熟時色呈金黃,中間有仁,周圍還有花紋,與古代的銅錢一模一樣。它的樹根從底部分成大丫,春夏季節,樹冠就像是一把撐開的巨傘,枝繁葉茂,給我們一片清涼;秋冬時分,樹葉泛黃,果實成熟,風一吹動,串串果實灑落在地上,就像是一串串金黃的銅餞,由此得名“搖錢樹”。

定海神針與南天一柱

大家請看這邊,過了“搖錢樹”不遠,前面便是“定海神針”。它高大挺拔,巍然屹立,似乎在用強硬的身軀支撐着整座大山。“定海神針”與“金鞭巖”遙遙相對,形成了一幅十分壯觀的“天然壯景”。那前面這座孤立的柱峯又是什麼景點呢?它拔地而起,直插雲霄,高達300餘米,根部穩紮大地,真像一根擎天石柱!這就是張家界有名的“南天一柱”了,因立在南天門下面而得名。它與“西天一柱”遙相呼應,傳説二者是兩隻獨腳獼猴所變,當年它們為救孫悟空,被二郎神點化,只得永遠立在這裏了。

“南天一柱”是整個“武陵源”風景的特寫,它拔地而起,上大下小。在它身上有一種歷經萬年滄桑卻仍然堅忍不拔的精神,是整個“武陵源”石英巖峯林地貌景觀的縮影,也是“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的節徽和標誌。

摘星台

大家現在已順利登上黃石寨了。前面這座上平下懸的圓形石峯就是“摘星台”。站在台上,使人油然產生“一覽眾山小”的感慨!這裏可眺望“雙門迎賓”、“天然壁畫”、“玉瓶峯”、“兔兒望月”等主要景點。特別是到了晚上,有一種與星星近在咫尺的感覺,似乎一伸手,就能將天上的星星“摘下來”。

六奇閣

前面這個人工景點就是“六奇閣”。“六奇”準確地説是指山奇、水奇、雲奇、石奇、動物奇、植物奇。這是公園內唯一的人造景觀,它採用大理石和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高四層,攢尖飛頂,重檐突出,是一座集民俗、書法、自然景觀於一體的特殊樓閣。站在三樓,可以盡情飽覽張家界的壯麗風光。站在閣頂,可以看到袁家界、楊家界、天子山、朝天觀、三姐妹峯……

接下來沿着長2200米的山頂環繞線遊覽五指峯、前花園、天橋遺墩等景點。這裏的每一座巖峯都是一件古老的藝術品,每一座巖峯都隱藏着大自然的無窮奧祕。幾年前,一位來自東北的女作家,就站在五指峯觀景台感歎道:“看了張家界的風光,覺得真可以死了!”接下來她又説:“看了張家界的風光,覺得更有理由好好活了!”兩句話看起來前後矛盾,其實不然:前一句是説能見到像張家界這樣奇美的風光,此生足矣;後一句是説人生是如此美好,理應更加珍愛生命。

後山門

現在來到後山門,它猶如一道石門,中間陡峭,兩邊狹窄,地勢十分險要。過去這裏是登黃石寨的唯一通道。1995年3月,就是從這裏上下黃石寨的。

我的講解就到這裏,希望張家界的美景留給大家的是永遠美好的回憶,希望大家下次再來黃石寨觀光旅遊。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東方山風景區觀光遊覽。

我呢,就是大家此行的導遊,我叫王霞,大家可以叫我王導或小王。旁邊這位呢就是我們的司機周師傅。周師傅開車十幾年,車技嫻熟,大家可以放心乘坐。接下來的時間將由我們兩個為大家服務,陪大家度過一段美好愉快的時光。如果在旅途中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我會盡力為大家解決的。希望東方山之行大家能夠玩的開心,遊的舒心。?

好了,我們現在就已經到達景區門口了,請大家跟隨我一同進入景區參觀。首先,我把東方山的一些概況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素有“三楚第一山”之美譽的東方山,位於黃山市下陸、鐵山兩個城區之間,方圓1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有475米,主要由曼倩堖、攬勝堖、走馬寨三大主峯組成,是一所集宗教文化和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風景區。同時也是國家AAA級風景區。東方山風景秀麗,竹林樹海,鬱鬱葱葱,登高遠眺,山巒起伏,長江如帶。山中植物繁茂,草本植物達2320種,森林覆蓋面積達90%以上,是黃石腹地中最大的林區。在竹林樹海中,有一顆1200多年曆史的銀杏樹,傲然卓立,獨領風騷。這其間的東方山水庫波光瀲灩,在羣峯的擁抱中靜若處子。以弘化禪寺為中心的大小二十二座寺廟如星羅棋佈般散落在峯巒之中,構成了東方山獨有的佛教文化特色。?

再説到,這個“東方山”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流傳最廣的就是以東方朔的姓氏來命名。相傳早在公元120__年,西漢武帝太宗大夫東方朔宦途失意,就隱居東方山,與樵夫為伍,採藥煉丹,佈施於民,後人為了紀念他,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為東方山。?

我們現在站的位置呢就是東方山三大主峯的峽谷中間,兩邊是仿古一條街,主要經營旅遊商品和香紙炮竹,共有26個商亭,有想燒香的朋友可以去買一些香燭。拾級而上,大家可以看到一個亭子,這就是我們東方山古八景之一的“月湧禪關”。相傳,東方山的開山祖師智印禪師,當初駐錫東方山時,在這裏參禪打坐。在亭子中間立有一塊石頭,每逢望月之時,竹木間瀉下月光,映在石頭上如波浪翻滾,光搖影動,美不勝收。因此就叫“月湧禪關”。人們也相信這塊石頭沾染了智印和尚的靈氣,有什麼腰痠背痛的,在石頭上靠靠,就可以緩解疼痛。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靠一靠。?

説話間呢,我們已經到了譽滿江南、名震鄂省的弘化禪寺的山門前,請大家看山門頂上“三楚第一山”的匾額,這五個遒勁大字,出自於清康熙年間武英殿大學士餘國棟的手筆。山門兩旁有這樣一副對聯:三楚樹雄風,威震九州禹城;五家傳正令,源出東山法門。這是湖北省佛教協會會長呂明大師的禪書,上聯中的“三楚”即是東楚、西楚、南楚。據《史記》中《貨值列傳》裏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楚中分為三楚,其中江蘇、江都、銅山以東為東楚,湖北江陵、河南淮陽、安徽宿縣為西楚,以湖南長沙、衡陽及江西九江、面呂為南楚,通稱為三楚。這幅對聯的意思是説,東方山弘化禪寺在三楚之地有很多信眾,在這些信眾中建立了很高的聲譽,乃至在全國佛教界中都頗具盛名。?

進入弘化禪寺的大門,我們就站在了放生池的月弓橋上,兩邊是鐘鼓樓。按佛教規矩,晨敲鐘,暮擊鼓,成語“晨鐘暮鼓”就源於佛教。眼前的放生池也是東方山古八景之一的一景“白蓮頻開”。當年智印祖師與西域高僧於月夜漫步橋上時,見到月光灑在地面上,如朵朵白蓮,頓有所悟。即向高僧化來千瓣白蓮籽,親手種下。這種蓮花只在夜深人靜之時,隨着寺內的木魚聲一張一合頻頻開放,故曰“白蓮頻開”。?

穿過小橋呢,我們就進入到天王殿了。裏面的四大金剛左為:持國天王魔禮壽,增長天王魔禮青,右為廣目天王魔禮紅,多聞天王魔禮海。民間將這四大天王喻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大家已經看了這四大天王,我祝福大家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繼續往前走,就到了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供奉三尊大佛的殿堂。中間這位是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左邊是阿彌陀佛,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接引唸佛之人往生西方淨土,所以也稱接引佛,右邊是東方琉璃世界的教主,也稱大醫王佛,它可以使眾生離苦得樂,解脱眾生的痛苦災難。兩邊是五百羅漢,傳説是釋迦摩尼的五百弟子。遊客朋友們可以在此數羅漢求籤。?

後殿就是弘化禪寺的祖師塔殿。這塔內放着智印祖師法身。據眾多的善男信女説,東方山的祖師籤特別靈驗,所以這裏是許願求籤最好的殿堂,也是弘化禪寺香火經久不衰的原因所在。朋友們可以求籤一試,祖師籤可是很靈驗的哦!?

大家請隨我這邊來,大雄寶殿後檐牆邊的這眼小井,也是八景之一:靈泉卓錫。相傳,當年智印來到東方山開啟道場後,山上僧眾漸多,為供給大家飲水,祖師就將手中禪杖往地下一插,頓時泉湧,源源不竭。這口靈泉不僅從未乾涸過,而且井水冬暖夏涼。否則,怎麼叫靈泉呢?在大雄寶殿四周還有些附殿,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也可以上香拜佛,我們30分鐘後集合。?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我們今天的東方山之旅就要結束了,相信大家對東方山有了一定的瞭解。小王很高興能與大家在這充滿仙氣的東方山結緣相伴度過愉快的一天,希望這裏的山山水水能留給您美好的回憶。同時呢,也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與配合,衷心地祝朋友們一路順風,帶福回家,閤家歡樂,身體健康!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5

嶽麓山故跡很多,山一腳下有嶽麓書院,建於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南宋的理學家朱熹在此講過學。清風峽是嶽麓書院後面一條幽靜美麗的峽谷。一線清泉。西池碧水,萬木清秀,美不勝收。有名的愛晚亭就在這清風峽中,此亭原名愛楓亭。四周楓樹漫山,風景絕佳。清代著名詩人袁枚來此遊賞。依唐人杜牧詩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將亭名改為愛晚亭。

嶽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約 958年)智睿等二僧辦學。北宋開寶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嗣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1920xx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絃歌不絕,故世稱“ 千年學府”。

嶽麓書院自創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 化而聞名於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見山長周式,頒書賜額,書院之名始聞於天下,有“瀟湘洙泗”之譽。南宋張式主教,朱熹兩度講學。明代中後期,明世宗御賜“敬一箴”,王陽明心學和東林學派在此傳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愛國主義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學,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別御賜“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額。

嶽麓書院佔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築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分為講學、藏書、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連接,合為整體,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

除建築文物外,嶽麓書院還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於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書“嶽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嶽麓書院學規碑”等等。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6

春光明媚,正是遊玩好時節。週六下午,經過3個多小時的奔波,我們一家三口來到了湖北隨州的西遊記公園,開始了幸福的家庭活動。

公園的大門外有一條小路,好比婚禮殿堂裏那條鋪着紅毯的道路。只不過,鋪着紅毯的那條路兩旁擺着花壇,而這條路兩旁是《西遊記》中的人物雕像,很有氣勢。

當晚,我們看了大型現代皮影戲《大鬧天宮》,這是一部4D巨幕熒光皮影戲,場面氣勢恢宏。雖然我對皮影戲並不陌生,但每次觀看,我都忍不住發出感慨:那些幕後耍皮影的演員手指真靈活、技藝真高超!

看完皮影戲,我們突然聽到一聲奇怪的聲音,還沒等緩過神來,“砰”的一聲巨響:原來是“火焰山”爆發了!火山爆發的.同時,旁邊的噴泉也興奮地舞動起來,在各色燈光的照映下,顯得異常美麗。

夜深了,我們泡了個舒服的温泉浴後,回到住處休息,為明天的遊玩養精蓄鋭。

第二天,公園為遊客精心準備了許多節目。其中耍猴表演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那些小猴着實淘氣,也特別惹人喜愛。我還有幸與“猴王”握了握手,它的手掌滑滑的、涼涼的。能在這裏看到如此精彩的猴戲,我感覺真是非常幸運。

大家有沒有體驗過失重的感覺?在斜屋和倒屋中,我算是真切的體會到了。斜屋中的一切都是傾斜的,剛走進去,我就要暈倒;在倒屋中,房頂是地板,地板是房頂,置身其中,我覺得自己完全是倒立的,眩暈的感覺更加強烈。不知一直緊緊的扶着我的爸爸是何感覺!

我們還觀看了場面恢宏的女王登基大典、精彩絕倫的西遊記變臉、趣味橫生的拋繡球招親等表演,體驗了驚險刺激的七彩滑道,參觀了西遊記紀念館……

不得不告別這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了,它的精彩我會記在心間,有機會時,一定再來細細遊覽一番。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7

“男人一路歡笑,女人一路尖叫”——中外遊客如此評價九畹溪漂流。九畹溪距三峽大壩20公里,分為兩段,上段兩人一舟,闖越怪石密佈、浪花四濺的激流險灘;下段坐觀光艇或衝鋒舟,穿越絕壁林立、山窮水復的九畹峽谷,欣賞地縫、仙女山、望夫石等奇觀。漂流九畹溪,體驗浪遏飛舟的快感,享受戰勝自我的激情,被中外遊客譽為“三峽第一漂”。

九畹溪曾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早年開壇講學、植蘭修性之地,“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即指此地。從秭歸新縣城至九畹溪,沿途有問天神簡、神牛泉、將軍巖、美女曬羞、剪刀崖、和尚巖等十餘處自然景觀,有與屈原文化緊密相關的問天簡、壇包、神龜石、巨魚坊、求字碑、硯窩台、筆峯石、靈芝巖等近二十處人文景觀,有極具科學研究價值的古懸棺羣,有宗教特色濃郁的聖天觀,有人跡罕至的幹溪溝生態旅遊區,供您欣賞。

在通往九畹溪景區的路上,茶園坡遂道口,有一塊巨石臨江倚石而立,高約400米,寬約80米,厚約5米。它與主巖之間有一道裂縫,寬處約5米,窄處約半米,把它與巖體完全分離。這塊高而薄的石片,就象人工立起的一方豐碑,又象一片竹木削刻的書簡,相傳楚國郢都失守之後,屈原託弟子石夫將詩簡《問天》帶回家鄉,焚於高山之巔,石夫不忍,將詩簡藏於此處,人們稱它為“問天神簡”。

巨魚坊 在九畹溪口,有個雖小卻很有名的碼頭,叫巨魚坊。相傳屈原投江汩羅之後,水神湘君、湘夫人派洞庭湖神魚將他的屍體送回故鄉,交給屈原的妹妹女須。神魚完成任務後,再也沒有回洞庭湖,它上下一年一回遊,上不過泄灘,下不過新灘,一直守在九畹溪口的江水中。清代詩人程含章作詩歌頌它:“客言秭歸山下水,中有神魚長不死。當年屈子投汩羅,神魚銜送歸鄉里。”

神牛泉

在通往九畹溪景區的路上,過芝蘭小集鎮不久,可見臨溪一道絕壁上有許多蘑菇狀的鐘乳石,石縫中噴射出一道山泉,形成一道瀑布,人們稱它為神牛泉,當地人叫它“沙牛屙尿”。每逢雨季水大之時,最遠可噴到河對岸,飛珠濺玉,彩虹斜掛,形成一道奇觀。當地人有首歌專門吟這神牛泉:“一股清涼泉,洞洞兒裏流出來,流將出來洗衣裳。藍的好洗花的好漿,手拿楊木棒槌,棒出個大太陽。郎在對面望奴洗衣裳,望得奴家心裏好慌張,一心想情郎,下下捶石板上。”

將軍巖

在神牛泉對岸的懸崖上,有一塊酷似人頭的巨石,背依大山,頭頂沖天帽,怒眼圓睜,闊鼻大嘴,脣邊短鬚橫生,五官栩栩如生,石“頭”以黑色懸崖為身軀,活象一個身披黑袍、威風凜凜的古代將軍。當地人稱它為“將軍巖”。

棺木巖 自古流傳棺木巖,鳥鳴猿啼動人懷。雪飄草林山戴孝,風吹鬆杉樹舉哀。春到百花呈奠禮,夜來明月照靈台。不知亡者哪朝輩,棺木七副洞裏埋。

在九畹溪峽谷中,在一座約700米高的巖壁,在距地面約六、七十米的半腰中有一條很寬的橫向裂縫,縫中放着七具懸棺,因此當地人稱這個地方叫棺木巖。懸棺離公路不足百米,站在公路上肉眼可見。

·天門導遊詞 ·大水井導遊詞 紅樓導遊詞 ·木蘭天池導遊詞 ·武漢長江大橋導遊詞

從九畹溪黑龍潭電站泛舟而下七、八公里,可見一巨石,象一位少婦立於懸巖之上,揹着嬰兒,翹首期盼丈夫歸來。她那上圓下尖的瓜子臉蛋,腦後微墜的髮髻,渾圓豐滿的胸脯,活脱脱一個望穿秋水的青春少婦。當地人稱它為“望夫石”。

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

上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唐代詩人王建詩《望夫石》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8

神農頂景區位於神農架西南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A級景區,是湖北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該旅遊區以自然保護區保存完好的生態環境為核心,以三峽雙神線為依託,以森林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為特色,是以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為主題的自然生態旅遊區。神農頂風景區為國家級自然核心保護區,區內華中第一峯神農頂海拔3105.4米,區內以原始洪荒特點着稱,高山草甸綿延千里,箭竹林遮天蔽日,高山石林突兀陰森,冷杉刺破蒼天,杜鵑爭豔奪目,更有眾多珍禽猛獸出沒其間,自然造化之地形迷宮,光怪陸離,給這一方天空披上濃厚的神祕之紗。面積105.7萬畝,內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六座山峯共同構成了華中屋脊,成為長江和漢水在湖北境內的分水嶺,起着保護環境、淨化空氣、水土保持等重要作用。神農頂終年霧靄茫茫,巖石裸露,長有苔蘚和蕨類植物,山腰上則分佈着箭竹林帶、冷杉林帶和高山杜鵑林帶。植物垂直分佈特徵明顯。 它的主要景點:華中第一峯―神農頂、金絲猴活動區―金猴嶺原始森林、“野人”夢苑、神農第一景―風景埡石林、野人尋蹤地―板壁巖石林、猴子石、太子埡、保護區瞭望塔等。主要景觀有高山草甸、高山杜鵑林、原始冷杉林、珍貴草藥等。這裏又是地質博物館,不僅有喀斯特地貌和古冰川侵蝕遺蹟,還能在崇山峻嶺中找到地球歷次造山運動的痕跡:有元古紀、震旦紀的標準地質剖面,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地質時期的動植物石化羣。境內的山峯、峽谷高低懸殊,最高峯神農頂海拔3105.4米,為華中第一峯:最低點的石柱河谷海拔僅398米,高差竟達2700餘米,是最具特點的地質地貌景觀彙集地。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9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

東湖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東部,是全國首批命名的44個名勝風景區之一,同時也是首批獲國家4a級景區其一。它於1982年11月被國務院審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面積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其岸線曲折,港汊交錯,碧波萬頃,漁舟盪漾,青山環繞,是我國最大的城中湖。

東湖的湖面遼闊,煙波浩渺,素有99灣之稱。東湖有大小山巒34個,連綿起伏,高低錯落。東湖的山,山青如黛,東湖的水,水碧如藍。33平方公里的東湖碧波在它的東、西、北三面緊緊環繞,使它猶如一座美麗的半島。在這裏登高峯而望清漣,踏白浪以覽羣山,能體會到各種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裏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餘萬株,在武漢有“綠色寶庫”之譽,同時這裏也是花的海洋,陽春三月花開時節,漫山遍野花開如織,千姿百態,令人目接不暇。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現在東湖四周已有 亭、台、樓、閣和各種建築設施70多處,可謂是亭台樓館金碧交輝,園林花囿爭芳竟豔。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被,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緻的園中園是東湖風景區的四大特點。東湖依自然環境分為:聽濤、白馬、落雁、珞紅、吹笛和磨山六個景區。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磨山景區,民間有“十里長湖,八里磨山”之説,那麼磨山三面環水,六峯逶迤,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在此搭台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劉備祭天台遺址。磨山原名磨兒山,是沿湖羣山中的主要山脈,山上松林蒼翠,曲徑幽深,奇石崢嶸,古洞幽邃。磨山站峯以東頭的山峯最為秀麗,此峯形圓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風景區主要分為植物專類園和楚文化遊覽區,植物專類園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園、櫻園、盆景園等13個專類園,以園林觀賞為主,體現了江南藝術的特色。楚文化遊覽區位於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國古代楚國的中心地區,武漢則處在其中心腹地,在此開闢楚文化遊覽區,旨在弘揚中國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展現絢麗多彩的楚文化。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楚文化的門户——楚城門,它是參照當時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會紀南城城門設計的。楚國是最早修築長城並設立城門的諸侯國之一。楚國稱長城為“方城”,根據楚人喜臨水居高的特點,楚城門選擇在依山傍水的要津上,其設計古拙,氣勢恢弘。整個城門由水門、陸門,城牆,望樓、箭樓和烽火台組成。城上的雙闕望樓透出了城門特有的靈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鳥架骨演變而來的雙鳳脊飾傲居望樓頂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鳳的習俗。該城全長105米,高為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與高處的烽火台相連,另一端直插水中與水師城門相交,具有楚地山鄉澤國的特色。

一堵城牆並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開放融合是一個民族永葆生機的基礎。楚人有自己的文化傳統,但從來不固步自封,從來不拒絕外來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師夷夏之長的目的在於創新,楚人敢於打破陳規,向自認為不合理的事物挑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本是楚人的一種性格,最後上升為以蔑視既存,敢於創新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精神。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點便是楚文化交流以及商品交換的場所——楚市。首先最吸引我們眼球的就是這“楚市”二字了。我們現

在看到的這個楚字很像是由兩個樹木的木字中間加一個足字組成的,似在表明從森林中走出來的意思,的確,楚人立國之初,偏僻狹小,但他們並不滿足偏安一隅,終於通過“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歷程而成為泱泱大國。楚國之所以能成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於其開拓進取的精神。楚人不以處蠻地而自卑,敢於在逐鹿中原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展露自己的鋒芒。

來到楚市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一派楚地風貌,街市錯落,黃牆黑瓦,紅漆門柱,青石小道。在這200多米長的街市上,採用吊腳樓式的建築,店鋪林立,遊人如織,據説土家族所居住的吊腳樓就是沿襲了這一傳統,具有鮮明的楚文化風格。楚文化的物質方面主要表現為漆器、木器、絲織刺繡及工藝品、老子和莊子的哲學、屈原的詩歌、莊子的散文、美術和樂舞等內容。在這裏,我們可以買到各種具有楚地.特色的旅遊商品,大家儘可自由選購。

逛完了楚市我們便可以看到前面的楚才園了,楚才園是以楚文化典故為題材建造的大型雕塑羣,共有圓雕12組,大型浮雕2組。該園以雕塑藝術和磅礴氣勢而獨具風格,每一組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反映了楚國8XX年間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歷史進程,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

現在我們看到的物品叫做鳳標,其鳳體淨高7.2米,共用黃銅15.8噸,兩鳳站在百獸之王老虎的背上,威猛而華美.楚先民以鳳為圖騰和吉祥物,他們把鷹、鶴、燕、孔雀等鳥類的美好特徵集合起來,創造了他們理想中的仙鳥——鳳。因此,鳳被譽為真、至善、至美的象徵。楚人尊鳳是由其遠祖拜日、尊鳳的原始信仰衍化而來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歷史。而這做鳳標則很好地展示了楚人崇拜太陽、崇尚火種、鍾愛鳳的楚文化真諦。

我們現在看到的便是楚文化遊覽區的標誌性建築——楚天台了。楚天台是按楚國章華台“層台累榭”的形制而建,345級台階設3個休息平台,寓意“三休乃至”。楚天台“層階巨殿”,高台聳立,依山傍水,高36米,建築面積2260平方米,是一個外五內六的建築。其基座利用山形,建台兩層弧形坡道,似兩道彩虹給遊人以“登雲而上”的升騰感。楚天台內有荊楚文物、工藝品、楚國名人蠟相展、編鐘樂舞演出。在這裏,我們可以一邊歇歇腳,一邊盡情欣賞、體味楚文化浪漫、瑰麗、詭異的風韻。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10

神農架景點.燕子埡海拔2200米,與天門埡南北相望,下臨紫竹河谷,扼鄂西江漢間交通之咽喉,埡口西側的半壁上有會仙橋,觀景台,燕舞亭等建築,專供遊人觀賞,會仙橋相傳為炎帝神農氏與太上老君相會,勸老君改煉丹為冶金爐之地,橋頭的香柏迎風傲霜,婀娜多姿,橋下的森林原始古老,生機盎然。沿小徑登臨燕舞亭,可領略原始森林的特有風貌,憑石欄俯瞰塔坪村,可飽賞雲海佛光的壯麗景觀。

在東北距燕子埡口1000米的半壁上,便是聞名遐爾的燕子洞,海拔2343米,北鄰水溝埡,由公路上坡約50米即可到洞口,前廳頗寬,約有420平方米,入內即窄漸暗,頓感飛燕掠耳,吱吱有聲,約700米不見燕子,卻聞滴水如琴,進入3700米,洞體不能容人,只聽流水潺潺,卻不知洞生何處,洞內冬暖夏涼,空氣潮濕,沁水長流,洞壁光潔如玻璃,乾燥處掛滿燕窩,在燕子埡西北面的嶺脊上已修有石階橋亭,漫步嶺上,回首觀望,但見金燕風舞,時進時出,高翔低迴,敏捷靈巧,如遇雨過天晴,燕羣穿陽破霧,剪雲裁霞,翱翔衝跌。

山勢,燕形,雲影相映成趣,好一幅生機盎然的景象,這種金絲燕是古老的海洋金絲燕的變種,具有很強的方位變識能力,故是研究地質,考古,鳥禽分類學的好素材。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11

十堰因車而建,因車而興,她既是“東風車”的故鄉,號稱“東方底特律”的汽車城,也是一座靈山秀水環抱、四季景色誘人的山城、旅遊城、生態園林城。

十堰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鄖縣曲遠河畔發掘的兩個完整的南方古猿頭骨化石,定名為“鄖縣人”。人類學家認為,這一發現填補了亞洲人類發展“鏈條”上空缺的一環,被列為當年“世界考古十大發現”之首。現今的城區,於清朝因人們在百二河和犟河攔河築壩十處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這裏是道教和“武當拳”的發祥地,武當道教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武當山古建築羣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十堰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轄五縣一市兩區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即鄖縣、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張灣區、茅箭區、丹江口市和白浪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堰城區既是一座因車而建、因車而興、因車而名的車城,也是一座靈山秀水環抱、四季風景迷人的山城、旅遊城,是鄂豫川陝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

這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鄖縣曲遠河畔發掘的兩個完整的南方古猿頭骨化石,定名為“鄖縣人”。人類學家認為,這一發現填補了亞洲人類發展“鏈條”上空缺的一環,被列為當年“世界考古十大發現”之首。十堰市域在商、周時屬絞、庸等國;戰國時屬楚國;秦漢時屬漢中郡長利縣;東漢、魏時屬錫縣;唐、宋時屬武當郡鄖鄉縣;元代始設鄖縣。現今的城區,於清朝因人們在百二河和犟河攔河築壩十處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7年,國家為建設第二汽車製造廠(現東風汽車公司),設立了鄖縣十堰辦事處,1969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十堰市(縣級市),1973年升格為省轄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鄖陽地區合併,成立新的十堰市。這裏是道教和“武當拳”的發祥地,武當道教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武當山古建築羣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礦產資源儲量豐富,現已探明的礦藏有綠松石、金、銀、石煤、稀土、鐵錫、釩、銻、鉛、鋅、大理石、石棉、重晶石、鈾、鉀、鉬、鈷等50多種,水能資源理論藴藏量達500萬kw,其中可供開發利用的有340kw;林特資源聞名遐邇,茶葉、食用菌產量豐富,質優品高,房縣被譽為全國“燕耳之鄉”;藥材資源品類繁多,共生產藥材2700餘種,在國家確定的363個重點品種中我市約佔235種,素有“天然藥庫”的美稱;旅遊資源更是得天獨厚,十堰是三峽——神農架——武當山——西安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六大類25處各具特色的風景名勝遍及全市,境內有道教聖地武當山,有轟動中外的鄖縣猿人遺址和恐龍蛋化石羣,有亞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庫,還有新近發現的鳥腳類恐龍骨架化石。

十堰是旅遊勝地。是“長江三峽—神農架—古隆中—武當山—丹江口水庫—古城西安”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境內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獲得4A級旅遊區稱號的道教聖地武當山,有號稱亞洲第一大人工湖的丹江口水庫,有轟動中外的鄖縣猿人遺址,有恐龍蛋化石羣和恐龍骨骼化石,是世界罕見的恐龍故鄉。有温泉、瀑布、天池、峽谷、溶洞,有原始森林,有現代汽車都市。十堰這個地方,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四季無大風,山川秀麗,景色宜人,是一塊令人流連忘返的風水寶地。

十堰是南水北調水源頭。位於十堰境內的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區和取水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直達京、津、冀、豫四省市,年調水130億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將使十堰成為“世界水都,亞洲天池”,給十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十堰是生態屏障。由於秦嶺、巴山兩大山脈在十堰交匯,構成了我國南北氣候的地理分界線。可以抵禦北方沙塵暴南下東移,阻止南方酸雨北上西進,因此,十堰是一個生態調節器,是我國的生態心臟。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12

各位朋友,下面就讓我們坐下來,“偷得浮生半日閒”,看看茶藝表演,喝幾杯清茶吧。

[野坡嶺景區]

各位朋友,剛才我們在峽州民俗表演廳盡情領略了背山的厚重與採茶的歡快,下面就讓我們登上野坡嶺,走進山上人家,去體驗一次山裏人的真實生活。

野坡嶺

沿着台階蜿蜒而上,看着路兩邊的花草樹木,聽着清脆的鳴叫聲,相信各位朋友會有“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的真切感覺。各位朋友,大家請看前面的大石上刻有“野坡嶺”三字,這就是進入野坡嶺景區的第一道關口。據當地老人們講,原先這山坡嶺上人煙稀少,加上樹茂林密,經常有野豬、獾子、麂子、兔子等野獸出現,故名野坡嶺。而如今,住在深山裏面的人家陸續搬遷到峽江邊上,這裏成了上山勞作的必經之路,走的人多了,也不再是荒郊野外了,但這一帶卻保留了“野性”十足的勞作和生活習俗。

施鹽坡

沿着台階繼續登山,路兩邊的植被越來越茂密,這一帶就是“施鹽坡”了。從這裏到平善壩一帶背山面江的山坡,過去人稱“施鹽坡”,實為“私鹽坡”。這個名字大約起源於清代。據史書記載,清初規定,宜昌只准銷淮鹽。川鹽入境,以走私論處,並於雍正年間,在平善壩設川鹽卡,進行捕緝。據傳,在平善壩橫江設有鐵鏈條,天黑後將鏈條從江水中絞起鎖江,以防船隻偷渡。由於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資,川鹽運鄂又是順江而下,因此,儘管官府嚴禁川鹽入鄂,但從四川偷偷運進的私鹽還是不少。鹽販通常先與湖北買主聯繫好,把鹽偷運到石牌一帶,請“背腳”沿着我們現在走的這條路,將鹽從江邊背到山頂,繞道出峽後,設法過江進城出售。久而久之,人們便把這個山坡叫“私鹽坡”,後避諱“私”字才傳為“施鹽坡”。

峽江揹簍

過去,山民們在這條路上運輸貨物,全靠雙肩和揹簍,人們將背鹽和背貨進山的人稱為“背腳”,也就是“腳伕”。峽江兩岸,崇山峻嶺,山隔水阻,老百姓世代與高山相伴,也與揹簍結下了不解之緣。過去,這裏是一片揹簍的世界,大背、小背、扁背、腳背、花背、三鬥背、五斗背,種類繁多,樣式精巧別緻。小夥、姑娘、老人、小孩,不論上山還是下山,都揹着揹簍,穿行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之間,成為一道流動的風景線。姑娘出嫁,要織“洗衣揹簍”作陪嫁,洗衣揹簍小巧玲瓏,蔑絲細膩,圖案別緻,花紋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勞的“招牌”;女兒生孩子,孃家要送一個“娘揹簍”(又叫“兒揹簍”),作為斟“粥米酒”禮行。揹簍成長筒形,腰小口大,專門用來背孩子;摘苞谷則用“高揹簍”,它口徑粗,腰細,底部呈方形,高過頭頂,象倒立的葫蘆;砍柴、扯豬草要用“柴揹簍”,它蔑粗肚大,經得住摔打。用揹簍必用打杵,有了打杵,隨時可歇肩。在道路兩旁,有許多天然的土石坎,可以墩背子歇肩,叫“懶凳”,但總趕不上打杵方便。打杵形如丁字,常叫“丁字打杵”,有的還在打杵腳上釘有鐵箍和鐵釘,一杵一個窩,用以防滑,所以又叫它“鐵打杵”。背腳要歇息時,隨時可用丁字打杵將簍底撐上,人作半卧勢,以稍事休息。揹簍,在山裏人看來,就象沙漠駱駝,江河之舟,是非常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揹簍,是峽江人民適應特殊地理環境的產物,是歲月的積澱,智慧的結晶,也是一副優美的民俗風情畫。多少年來,峽江人在此上山下山,來來往往,揹負着辛酸與苦楚,也揹負着喜悦與豐收,背出了三峽人特有的自信與剛強。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雖然無法親身體驗背揹簍的滋味,但經過這段台階的攀登,相信大家早已體驗到了背腳者的辛酸與沉重。

孤亭

各位朋友,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亭子名叫孤亭,大家可在這裏休息一下。亭子外邊的這塊石碑上,刻着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的《扇子峽》一詩:“絕境慰人心,誰家住玉岑?亂雲生翠竇,密雪灑青林。高閣臨空豁,孤亭陷邃深。定知非俗士,槽急不容尋”,“孤亭”的名字就是從詩中第六句而來。南宋著名詩人陸游遊覽三峽時,被這裏的秀麗風光所吸引,他觸景生情,揮豪寫下了這首詩。站在孤亭,向四周望去,遠處羣山蒼茫,雲霧繚繞,近處桔林簇簇,炊煙裊裊,腳下大江奔湧,百舸爭流,一幅巨大的峽江山水風光圖展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目及千里,思接千載。

孤亭,還是中觀石令牌的絕佳之地。站在這裏,放眼望去,巍峨的石令牌矗立江邊,氣勢非凡,它與身後的山體有一道裂縫,寬3米有餘。據説是大禹治水時用神斧所劈,誰知石令牌堅不可摧,只劈開一道裂縫。從山頂上看,石令牌與其身後的山體恰似人的鼻子,因而此山叫石鼻山,南宋建炎年間峽州夷陵郡曾設治於石鼻山,達六七年之久。

天下第一桃

各位團友,大家請看道路左邊,這裏有“天下第一桃”桃園。石牌一帶,氣候宜人,土壤呈酸性,自古就為產桃之地,歷史上多有詩文吟唱:“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桃花飛綠水,三月紅江邊”等等。但由於歷史原因,歷史上桃花盛開的美景,已名不符實了。三峽人家風景區在開發和建設中,成功的引進了北京農科院培育的優良品種——大富豪雪桃,栽植面積達10多畝。這種桃花花期長,花瓣大,花色鮮豔,掛果週期長,從春季開花至冬季採果,長達200天左右,桃果在生長期呈青、黃、玫瑰紅三種顏色的神奇變換,令人驚歎!該桃果子大,平均單果重250克左右,最大的可達800克,因而被中國“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譽為“天下第一桃”。該桃的另一獨特之處是為反季節水果,春季開花直到冬季方可摘果,期間花開花落,顏色變化,桃果滿枝又為峽江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沿着石板路前行,穿過一片樹林,十幾棟高低錯落有致的土屋出現在我們眼前,這就是山上人家了。屋上蓋着石板瓦或小青瓦,牆上掛着蓑衣、斗笠、揹簍,屋頂炊煙裊裊,四周鳴犬相聞,桔林掩映的田間不時傳來野味十足的峽江情歌。隨着腳步的移近,不知各位朋友有沒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山上人家民居

各位朋友,這種獨特的民居就是人們所説的“吊腳樓”,朋友們可能只從電視上見到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它。山上人家的這種“吊腳樓”,被現代建築學家稱為“杆欄式建築”。峽江一帶地勢險峻,房屋多依山勢而建,木質結構,房前屋後,竹林芭蕉簇擁。遇到高坎地勢,則要立柱或築牆,才能與正屋跑平合檐,故稱“吊腳樓”。其獨特之處是前低後高,側面有走廊,後面有陽台,俗稱“走馬轉角樓”。一般分為上下兩層或三層,上層通風,乾燥,防潮,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堆放雜物,還可防止毒蛇猛獸侵襲。吊樓有大有小,一般人家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大户人家則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吊樓上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杆。由於臨江,地勢險要,一户人家的一套居子,往往有三四個層次,似台階一樣。步入山上人家,幾步台階,便把你引進一個個原始淳樸的屋子,進入屋子,穿過一道門,又一架台階把你引入另一處居室,好像捉迷藏一樣,迴廊九曲八折,遮遮藏藏,外人進得去,卻難走出來。在這些老屋裏走一走,便可領略到峽江人順應自然,又不斷地與自然抗爭,執着地營造生活,又拼命地享受生命的個性。而屋頂上的遮蓋物,也是大有講究的,有蓋泥瓦的,也有蓋茅草、石板和青瓦的,各有所喜,也各有其説。蓋泥瓦的人家會説“黃土上了屋,家人都幸福”;蓋茅草的人家會説“茅草屋裏臘肉香”;蓋石板的人家會説“石板底下有福享”。但這都體現了峽江人民的樂觀、風趣和對生活的熱愛。走上吊腳樓,檐角高翹,曲廊盤繞,舉目四望,風光如畫,大有空中樓閣之詩畫意境,有詩讚歎道:“奇山秀水妙寰球,山上人家美盡收。吊腳樓上枕一夜,十年作夢也風流。”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13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武漢東湖風景區!我是你們這次旅行的導遊_。今天就由我為大家提供服務,大家如果有什麼要求可儘管提出來,我會竭誠為您解決。

在杭州,有大名鼎鼎的西湖,而在我們武漢,則有美麗的東湖。在到達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東湖的概況:東湖是國家首批命名的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它的面積大約有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所以又有99灣之稱。那麼大家看到車窗外東湖廣闊的湖面,優美的風景,大家一定想知道東湖是怎麼形成的吧?東湖瀕臨長江,在青山港和長江相通,在這一片江湖之間,發育着一片沖積平原,在堤內形成相對低下的凹地。

每當汛期的時候,長江水位上漲,水就流入這片凹地,等到汛期結束,枯水季節來臨時,水又無法外瀉。於是,久而久之,在窪地內的積水就形成了現在的東湖。事實上,在1949年以前東湖並沒有現在這麼漂亮,那個時候基本上還是個荒湖,從五十年代開始政府就對它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和改造,正如大家現在所看到的一樣,現在的東湖,已經是人們休閒度假,迴歸大自然的好去處了!

進入了東湖的大門後,我們也就進入了聽濤風景區。大家注意到了這邊的這些樹木了嗎?這就是被稱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水杉了,在三百萬年以前它們曾廣泛分佈於北半球的各個地區,可是後來卻一度消失了。所以它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學家認為:水杉和恐龍一樣,已經在地球上滅絕了。

可是幸運的是,1945年我國的森林工作者卻在湖北省利川市發現了水杉林區,併成為了轟動一時的世界新聞。為了紀念這一古老樹種在湖北省首次被發現,武漢市決定將水杉定為市樹,用它的剛毅堅強、剛直不阿來象徵熱情奔放的武漢人民。水杉的葉子在每年的深秋時節都會變紅,在陽光下泛出金紅的光澤,十分的耀眼。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14

我們今天遊覽的是被稱其為湖北的“呼倫貝爾”的大九湖風景區,大九湖並非湖,而是一片沼澤地,屬山澗盆地,也是一處高山濕地。高山濕地在我國不多見。這裏海拔1700米,面積為36平方公里,中間卻是17平方公里的平川,四周高山重圍,若是在平原地區,這塊平地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抬頭見高山,地無三尺平”的神農架羣山之中,出現這樣的大面積的平地,卻是少見的,大九湖因而享有“高山平原”的美稱。

大九湖位於神農架的西麓,緊鄰四川,靠近陝西,與重慶的巫溪、巫山縣交界,是神農架通向重慶的西大門,古來便有“一腳踏三省六縣”之説,也是神農架的四個鄉之一的——大九湖鄉政府所在地。到了大九湖之後,最有趣的還是扎向平川中的那些山頭,仔細數一下,您會發現有九座山峯,有的人看着覺得是九條蒼龍,在爭飲甘醇,龍頭、龍頸、龍身、龍尾無不形象逼真,活靈活現,又有人説那是倒拖在湖中的九條牛尾,山頭依稀為牛腿、牛屁股。還有四句歌謠“四川過來九條牛,走到九湖未回頭,何時識得其中味,不出天子出諸侯”。

兩種説法不僅有形象依據,而且還有歷史依據,九龍爭飲説源出神農氏採藥釀藥酒時,引來了九龍爭飲,造就了“四周山縱橫,中間一地坪,綠樹滿坡生,水接天坑滲”的神妙景觀。相傳,當年的大九湖卻是一片水鄉,一溜排開的九個湖泊,黑水河貫通着彼此,不過湖中盛的並不是水,而是神農氏泡製的抗寒藥酒,因而大九湖又叫大酒湖,酒香四溢,召來了九條蒼龍全喝醉了,整個身子也就永遠留在這了。

九牛説印證着“薛剛反唐”的故事,薛剛既是從大九湖躍出的諸侯,唐中宗被母后武則天貶為盧陵王駐守房州,卻心繫長安,做夢都想重返京城,再登帝位。李顯得神農老祖指點,特命薛剛為帥,在大九湖屯兵、練兵,待時機成熟便起兵直搗長安城,一舉推翻武周王朝,恢復唐號,李顯再次登上中宗皇帝的寶座。

大九湖確實堪作這段歷史的見證,平原周圍,分佈着10個屯兵點,分別叫做一字號、二字號、三字號直到九字號、帥字號,他們即為當年各營將士營地和元帥大帳的所在地,帥字號位置居中,最為險要,是薛剛元帥的大帳,千百年來,這的農民換了一代又一代,地名卻始終未改。

平原西面山坡上至今保留着鸞英寨、擂鼓台等遺址,山槽間至今保留着卸甲套、九燈河的古名。鸞英寨即薛剛夫人紀鸞英的寨堡,它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擂鼓台即薛剛點將演陣的故址,場面開闊,可容萬人。卸甲套流傳着薛剛兵敗,丟盔卸甲的故事。最便遊賞的還是那座“娘娘墳”,它位於平原中部的南側,是一個大土堆,堆上原生有兩棵櫟樹,須三人合抱,前些年,才被雷電劈倒。娘娘指花月姑,她是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的愛妾,才貌兼備,文武雙全,隨武三思征討薛剛,卻與陣前唐將調情,被夫君碎屍萬段,拋屍荒野,一羣神蟻,不忍目睹慘狀,銜回屍體,終成一座土墳,這便是娘娘墳的來由。

西安大雁塔導遊詞 武夷山導遊詞 長江三峽導遊詞 導遊詞怎麼寫

大九湖在本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了新的飛躍,繼酒九公路修通後,林區政府就制定了開發大九湖的宏偉計劃,包括三大工程:1、首先修渠排水,變沼澤為田園,井格形的排水渠網已經建成,梅花鹿、巴山黃牛、馬頭羊在此得到迅速發展;2、同時進行的是草場建設工程,已種植紅三葉、白三葉等優質牧草近萬畝;3、還有藥園建設工程,這盛產獨活、黨蔘、三七、杜仲、當歸等多種藥材,還可以種植糧食、山果等,這些都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主要財源。

大九湖還有兩個遊人必到的場所,一是梅花鹿圈養場,梅花鹿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體態玲瓏清秀,十分招人喜愛。我們所見到的梅花鹿原本不是神農架的,1986年,由國家科委和湖北省科委聯合立項,由國家撥款22萬元,在這裏修建起5萬平方米的梅花鹿圈養場。1987 年10 月10日,神農架在宜昌市接受由吉林省雙陽鹿場贈送的22只黑龍江省左家實驗動物研究所贈送的10只良種梅花鹿,這些梅花鹿經過精心餵養,一直在大九湖繁育後代。

二是“枯木逢春”。與梅花鹿場東西相望的一棵400多歲的老櫟樹本已在50年代枯死,80年代卻爆出新芽,長出新枝,重新煥發了青春,當地百姓把這稱為大九湖騰飛的吉兆。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1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下午好!

我要給大家講一個與西塞山有關的故事,題目是《鐵索橫江之戰》。

在我們黃石市區的不遠處,沿江水東去的方向,有一座山名叫“西塞山”,十分雄偉。相傳,秦始皇途經黃石時,一座大山擋住了他的去路,於是,秦始皇揮動趕山鞭,將這座山劈成了兩半,一半順江而下,流至陽新縣的富池江畔,取名為半壁山,一半留在原地,即今天的西塞山。當然,這是一個神話傳説,但西塞山以橫卧江面,斷江插浪的險要,而成為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這已經是歷史的事實。自東漢到新中國成立前夕,有一百多次較大規模的兵爭都發生在這裏,其中著名的戰例有:“孫策攻黃祖”、“周瑜破曹操”、“鐵索橫江”、“李自成大戰清軍”等等。下面我要給大家講的就是“鐵索橫江”的故事。

公元280年,即晉太康元年、三國末年,晉國在滅亡蜀漢後,晉武帝司馬炎積極為消滅吳國作準備,他詔令益州刺史王浚修舟艦,練水師。太康元年二月,晉武帝開始了他的滅吳計劃。王浚率浩浩蕩蕩的大軍從成都出發,順江而下,沿途幾乎所向披靡,兵不血刃就奪取了夏口、武昌等要塞。吳軍依仗長江天險,在西塞山等處江面設置障礙。他們借用西塞山的地勢,在江面上拉起了條條鐵鏈,在江中密密麻麻地插上了許多的鐵錐,企圖封鎖大江,阻止王浚的船隊向吳地進發。王浚獲知情報後,針對吳軍在江上所設置的障礙,迅速組織兵力,找來材料紮起了無數個大木筏,在木筏上用稻草做了一些人,並讓他們身披豈甲,手持兵器,用此來矇騙吳軍,還讓會游泳的士兵藏在筏內,順江而下。當木筏遇到水中的鐵錐時,這些鐵錐都紮在木筏上,把這些鐵錐清除得乾乾淨淨。然後,王浚的水師又紮了許多火把,在火把上灌了很多的油,把這些火把都堆在木筏上,密集的木筏鋪滿了整個江面,緩緩向鐵鏈駛去,當這些木筏一接近鐵鏈,王浚的水師就點燃這些火把,澆滿油的火把立即“闢辟啪啪”地燃燒起來。這時,江面上風很大,火借風勢,風助火威,頓時一片火海,雄雄的烈火很快就把橫鎖在江面上的一條條的鐵鏈熔斷。吳軍望着他們苦心設置的障礙被王浚的水師一一清除乾淨,不禁膽戰心驚,喪魂落魄,鬼哭狼嚎,潰不成軍,紛紛舉旗投降。吳國就這樣,最終走向了滅亡。這一戰徹底結束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這一仗已經過去了一千七百多年,可江還是這條江,山還是這座山,“山形依舊枕寒流”,但它沉澱着深厚的歷史底藴,這些使它變得更加神祕,更加美麗,也更加讓我們這些生活在黃石的孩子,熱愛我們黃石的這片山河。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16

“男人一路歡笑,女人一路尖叫”——中外遊客如此評價九畹溪漂流。九畹溪距三峽大壩20公里,分為兩段,上段兩人一舟,闖越怪石密佈、浪花四濺的激流險灘;下段坐觀光艇或衝鋒舟,穿越絕壁林立、山窮水復的九畹峽谷,欣賞地縫、仙女山、望夫石等奇觀。漂流九畹溪,體驗浪遏飛舟的快感,享受戰勝自我的激情,被中外遊客譽為“三峽第一漂”。

九畹溪曾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早年開壇講學、植蘭修性之地,“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即指此地。從秭歸新縣城至九畹溪,沿途有問天神簡、神牛泉、將軍巖、美女曬羞、剪刀崖、和尚巖等十餘處自然景觀,有與屈原文化緊密相關的問天簡、壇包、神龜石、巨魚坊、求字碑、硯窩台、筆峯石、靈芝巖等近二十處人文景觀,有極具科學研究價值的古懸棺羣,有宗教特色濃郁的聖天觀,有人跡罕至的幹溪溝生態旅遊區,供您欣賞。

在通往九畹溪景區的路上,茶園坡遂道口,有一塊巨石臨江倚石而立,高約400米,寬約80米,厚約5米。它與主巖之間有一道裂縫,寬處約5米,窄處約半米,把它與巖體完全分離。這塊高而薄的石片,就象人工立起的一方豐碑,又象一片竹木削刻的書簡,相傳楚國郢都失守之後,屈原託弟子石夫將詩簡《問天》帶回家鄉,焚於高山之巔,石夫不忍,將詩簡藏於此處,人們稱它為“問天神簡”。

巨魚坊 在九畹溪口,有個雖小卻很有名的碼頭,叫巨魚坊。相傳屈原投江汩羅之後,水神湘君、湘夫人派洞庭湖神魚將他的屍體送回故鄉,交給屈原的妹妹女須。神魚完成任務後,再也沒有回洞庭湖,它上下一年一回遊,上不過泄灘,下不過新灘,一直守在九畹溪口的江水中。清代詩人程含章作詩歌頌它:“客言秭歸山下水,中有神魚長不死。當年屈子投汩羅,神魚銜送歸鄉里。”

神牛泉

在通往九畹溪景區的路上,過芝蘭小集鎮不久,可見臨溪一道絕壁上有許多蘑菇狀的鐘乳石,石縫中噴射出一道山泉,形成一道瀑布,人們稱它為神牛泉,當地人叫它“沙牛屙尿”。每逢雨季水大之時,最遠可噴到河對岸,飛珠濺玉,彩虹斜掛,形成一道奇觀。當地人有首歌專門吟這神牛泉:“一股清涼泉,洞洞兒裏流出來,流將出來洗衣裳。藍的好洗花的好漿,手拿楊木棒槌,棒出個大太陽。郎在對面望奴洗衣裳,望得奴家心裏好慌張,一心想情郎,下下捶石板上。”

將軍巖

在神牛泉對岸的懸崖上,有一塊酷似人頭的巨石,背依大山,頭頂沖天帽,怒眼圓睜,闊鼻大嘴,脣邊短鬚橫生,五官栩栩如生,石“頭”以黑色懸崖為身軀,活象一個身披黑袍、威風凜凜的古代將軍。當地人稱它為“將軍巖”。

棺木巖 自古流傳棺木巖,鳥鳴猿啼動人懷。雪飄草林山戴孝,風吹鬆杉樹舉哀。春到百花呈奠禮,夜來明月照靈台。不知亡者哪朝輩,棺木七副洞裏埋。

在九畹溪峽谷中,在一座約700米高的巖壁,在距地面約六、七十米的半腰中有一條很寬的橫向裂縫,縫中放着七具懸棺,因此當地人稱這個地方叫棺木巖。懸棺離公路不足百米,站在公路上肉眼可見。

從九畹溪黑龍潭電站泛舟而下七、八公里,可見一巨石,象一位少婦立於懸巖之上,揹着嬰兒,翹首期盼丈夫歸來。她那上圓下尖的瓜子臉蛋,腦後微墜的髮髻,渾圓豐滿的胸脯,活脱脱一個望穿秋水的青春少婦。當地人稱它為“望夫石”。

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

上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唐代詩人王建詩《望夫石》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17

“秭歸勝蹟溯源長,峽到西陵氣混茫。屈子衣冠猶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兵書寶劍存形似,馬肺牛肝説寇狂。三鬥坪前今日過,他年水壩起高牆。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峽進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已歸東土清涼界,應懲西天火焰遊。五十年來天地改,渾如一夢下荊州”。這是郭沫若在時隔五十年再遊西陵峽後寫下的《過西陵峽》這首詩,作於1961年。詩中描繪了西陵峽壯美的風光,囊括了峽中的著名景觀。西陵峽因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西起巴東官渡口,東止宜昌南津關,全長120千米,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也是自然風光最為優美的峽段,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為此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

西陵峽分為四段:香溪寬谷、西陵上段峽谷、廟南寬谷和西陵峽段峽谷。其中香溪寬谷長約45千米,谷中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等名景,廟南寬谷長約33千米,谷中有燈影峽、黃牛峽等名景。峽內風光明麗,雄偉壯觀,兩岸峯巒高聳,夾江壁立,峻嶺懸崖橫空,奇石嶙峋,飛泉垂練,蒼藤古樹,翳天蔽日。

西陵峽中的宜昌段,西起秭歸香溪,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76千米,這裏山奇水秀,峽中有峽,峽峽相連,尤其是號稱“西陵四峽”的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燈影峽更是風光奇異,聲明遠播。

燈影峽位於湖北宜昌縣西南部,長江三峽西陵峽石牌以西。因峽東南岸象鼻山頭屹立着兩塊奇石,形似《西遊記》中的唐僧、孫悟空師徒二人。每當晚霞透射峯頂時,由遠處望去,似燈影搖曳,故名燈影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扇子峽,是因峽內巖壁多呈銀白色,宛如明月,故名明月峽;因南岸扇子巖重山壁立如扇,故名扇子峽。

長江東流至此折向南流,峽谷呈南北向彎月形。上起南沱,下至石牌,長8公里,峽谷相對高度500-600米。峽內石灰巖結構,形成陡崖峭壁,奇峯異石遍佈林立。北岸峽壁石灰巖頁巖平台的接觸帶,清泉四溢,從陡壁跌落,形成許多飛流直下的瀑布,景象萬千,蔚為壯觀,素有“無峯非峭壁,有水盡飛泉”之説。沿江兩岸植物資源豐富,山麓緩坡處多柑桔林,山背後的金剛山,為名茶“金剛銀針”的產地。

兵書寶劍峽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西段,湖北省秭歸縣境內。西起香溪河口,東止新灘。長約5千米,江面最窄處近100米,沿岸巖壁主要由石灰巖構成。因峽北岸崖壁石縫中有古巖棺葬的匣狀遺物,形似書卷,相傳是諸葛亮藏的兵書,其下有一塊巨石直立似劍,插入江中,傳説是諸葛亮藏的寶劍,故名兵書寶峽。又因“書卷”其色似鐵,又名鐵棺峽。傳説諸葛亮曾經在此駐兵屯糧,亦稱米倉峽。

據南宋王象之在《輿地紀勝》中記載,因“兩岸壁立,白石隱現,狀如白狗”,故又名白狗峽。過去江中礁石密佈,險象環生,航行十分艱難。枯水期航道寬

僅60餘米,逆水船需絞拉過灘。沿岸奇峯綿延競拔,絕壁千尋。緩坡處多茂密的柑桔林。境內有屈原大夫祠、太公釣魚石、玉虛洞、月亮洞等著名景點。

牛肝馬肺峽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西段,湖北秭歸縣境內。為西陵峽中著名的險灘之一。因北岸巖壁有兩團四、五塊赫黃色巖石重疊下垂,一塊形如牛肝,一塊狀似馬肺,故名牛肝馬肺峽。此峽處於新灘和廟河之間,長9.5千米。江面最窄處約百米,主要由石灰巖構成。峽中峭壁對峙,奇峯突兀,巖壁間飛瀑高懸,林木葱鬱。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馬肺”下半部被英國軍艦槍炮轟缺。因此郭沫若在《過西陵峽二首》詩中道:“兵書寶劍存形似,牛肝馬肺説寇狂”,飽含侵略者的憤慨之情。

崆嶺峽位於長江西陵峽西段偏中,湖北省秭歸、宜昌兩縣交界處。崆嶺,原名崆 ,是一種有窗户的船。空聆就是空船。據《史記》記載,因江流湍急,舟行困難,此峽有俗語説:“青灘泄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之稱。比起水位急灘青灘和泄灘,崆嶺灘更為兇險,是江上的“瓶子口”。由於航道狹窄,水勢又急,因此每當有船至此,“必空其聆,方可上下”,故名空聆。峽名據此意傳為崆嶺峽。

此段長2.5千米,江面最窄處約200米。峽中峯巒迭秀,屹立在峽江南北,高出江面千米以上,千姿百態,引人入勝。從前灘多激流,礁石林立,有名的險灘即有“二十四珠”。清光緒二十六年,德國“瑞生號”輪船觸礁沉此。

崆嶺峽內有崆嶺灘,峽以灘名。峽內有一小段又叫黃牛峽。因為岸邊的一座山上有一塊巖石酷似人牽黃牛,所以又叫黃牛山。峽又因山得名。有一首民謠是這樣説的:“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説明這段江流水急,暗礁多,木船行駛,十分吃力,又要時刻小心謹慎,所以行駛速度很慢。於是,走了好幾天,黃牛山依然在視線之內。如今,峽內河道經過整治之後,再也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了。

舊時西陵峽灘險水急,礁石林立。“白狗次黃牛,灘如竹節稠”,這是白居易形容西陵峽內險灘密佈的名句。如今的西陵峽是壯麗的景色依舊,洶湧的惡浪不再了。江面風平浪穩,水流平緩,船隻暢行無阻,如履平川。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18

香溪源的來源:傳説是神農炎帝在神農架搭架採藥時的洗藥池。實際上是一個不間歇地下泉的出口,半山腰森林中湧出一潭清泉。香溪名源於昭君出塞之典故。潭中生桃花魚,傳説為昭君出塞前省親眼淚桃花點化之產物,清代詩人贊曰:“花開溪魚生,魚戲花影亂。花下捕魚人,莫作桃花看。”景區內以茶葉和香溪泉水茶道精諶聞名。

溪源位於神農架木魚鎮西2公里處,是長江支流香溪源的發源地。景區可為遊客提供採茶、炒茶、品茶、野營、原始森林探險、尋訪野人、金絲猴出沒、棲息之地等多種旅遊活動項目。遊客可在香溪源領養花木樹種,由景區工作人員為你栽種,可通過數碼相機和電腦為你傳送施肥、發芽、開花、結果的信息。

香溪源生態旅遊風景區可為遊客提供水療水吧、薰香品茗、野營休養、原始森林探險、尋訪野人、金絲猴的出沒、棲息之地等多種休閒旅遊活動項目。香溪源頭,水質純淨,古木參天,奇峯競秀,林海深處,雲遊霧繞,林間奇花異草競相開放,伴隨着草木的芬芳,山中溪溝縱橫。可見這幽谷清溪,花香遍野的靈秀之地,才是溪水飄香的真正原因。源頭古木參天,山花爛漫,溝谷中有巨大漂石,為古代冰川的遺蹟。著名詩人徐遲題寫“香溪源”於此。

湖北黃石簡介導遊詞 篇19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參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紅樓。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閲馬場,因為它紅牆紅瓦,故武漢人稱之為“紅樓”。1920xx年10月10日,孫中山先生領導下的湖北地區的革命黨人,成功地發動了武昌起義。宣傳廢除清朝宣統年號,建立中華民國,結束了在中國延續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紅樓因此被譽為“民國之門”,由於紅樓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樓前的廣場中央聳立着孫中山銅像,南端有黎元洪拜黃興為將的“拜將台”紀念碑。紅樓紀念館的牆上懸掛着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親筆題寫的“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匾額。紅樓的主樓平面呈“山”字形,為紅色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典雅莊重。

我們面前的這幢建築就是鄂軍都督府的舊址,也是紀念館的主體建築。它最初是清政府設立的湖北諮議局,建築風格是模仿西方議會大廈的。樓前是同心廣場,寓意是“兩岸一新,和平統一”;樓後是議員公所;還有東、西配樓,其中東配樓專管陳列辛亥文物300餘件,許多都是世界罕見的珍品。

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鄂軍都督府的會議廳,它原來是諮議局的議事堂。主席台上佈置有一面旗幟,即十八星軍旗,是武昌起義的軍旗,十八星象徵着山海關內漢族居住的十八個省份。主題和象徵意義是十八個省份的炎黃子孫團結起來,用“鐵血精神”即武力來推翻清王朝的統治。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陳列分為七個部分、九個展廳,全景式地展現了武昌起義的歷史和影響。

這是序廳,正面弧線是一組武昌起義的領導人物,副線上是一組十八星旗,民國成立後,十八星旗被頒定為民國陸軍軍旗。

這是第二廳,清朝末年的湖北武漢。鴉片戰爭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也未能倖免。自1961年英國在漢口建立租界後,其它各國也相繼而來。他們以租界為據點,對湖北進行侵略,與此同時,封建統治的危機也日益加深。面對清政府的內憂外患,湖廣總督張之洞開始在湖北推行聳動中外聽聞的“湖北新政”,主體思想就是“中體西用”,以西方先進的科技手段來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

甲午戰爭失敗後,張之洞深受刺激,為了加強軍力,他開始在湖北編制“新軍”,大力提倡讀書人當兵,投筆從戎在當時竟成為一種時尚。張之洞在湖北的“新政”,客觀上為中國的變局準備着條件,很多革命黨人都投身於起義。

武昌起義成功後,革命黨人隨即成立鄂軍都督府,推舉原清軍統領黎元洪為都督,併發布公告,宣告了中華民國的成立。清政府聞訊後大為震驚,急派陸軍和水師統領水路大軍分途並進,直抵武漢,並重新起用袁世凱,委以重任,全權指揮水陸各軍進攻武漢。軍政府成立後立即擴軍備戰,武漢市民踴躍投軍,未經訓練便赴戰場與清軍展開殊死搏殺。最終清軍統領下令焚燒漢口,使繁華的街市變成一片焦土。

革命黨人黃興聽到起義消息後,一路喬裝打扮,乘船到武漢,部署對清軍的反擊戰。其後由黎元洪委任黃興為戰略總司令一職,負責陽夏保衞戰。這座由泥人張製作的黃興蠟像反映的正是當年都督拜將的情形。

武昌起義得到了全國大多數省份的相應, 1920xx年,孫中山自海外歸來,1920xx年元旦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0xx年,清帝下詔退位,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從此告終。作為“首義之區”的武漢,今天還能找到那場革命帶來的印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ubei/4ry0o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