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湖北導遊詞 >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精選15篇)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精選15篇)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1

神農溪是巴東縣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源於神農架南坡,故名神農溪。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精選15篇)

神農溪全長60公里,相對高差2900餘米,兩岸絕壁夾峙,窄處不及5米,山巖多成80至90度的壁塹,日均流量20立方米/秒,於巫峽口東20xx米處的西壤口匯入長江。

神農溪旅遊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三峽雄、秀、險於一體。現闢旅遊景區32公里,有神農峽、綿竹峽(支流)、鸚鵡峽、龍昌峽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面積57.5平方公里,灌木植被葱蘢,山花馨香四溢,猴羣嬉戲,黃羊獐麂出沒,山水藍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有溶洞60餘處,險灘、長灘、灣灘、淺灘30餘處,歷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説。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佈,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原始、古樸、自然、野趣,乘"豌豆舟"木扁舟漂流和乘環保船觀光遊覽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成為三峽線上的一顆明珠。

神農溪延伸開發溯溪而上16.8公里的羅坪復建了遊客接待中心,較原來的接待中心功能更加齊全,設備更加完善,接待量成倍增加,是遊客休息、就餐、觀賞土家歌舞表演的理想場所。過去遊人罕至的神農峽的奇異風景--神農温泉、神農洞、神農峯等,也呈現在遊人面前。

135水位定型,神農溪又增添了峽谷平湖的美景。現在神農溪景區線路延長,進入條例改善,安全係數增大,區位優勢明顯,遊覽方式多樣,轉型升級後的神農溪旅遊,在規模上更加大氣,形式上更加多樣,內容上更加豐富。

巫峽口

巫峽,位於重慶市巫山縣與湖北省巴東縣之間,全長42公里,山高入雲,有巫山十二峯擅奇天下。巴東段24公里,西起邊域溪,東至縣境官渡口鎮,古又稱巴峽。

邊域溪,又名鯿魚溪。為渝鄂兩省市界河,它不僅是地理上的"鴻溝",歷史上巫巴兩縣百姓,為爭奪田土薪柴,曾發生過無數次械鬥,造成了不少傷亡,1949年後,兩縣青年在這一帶營造了"青年友誼林",它不僅美化了環境,也密合了歷史上留下的"楚蜀鴻溝"。

邊域溪東為"鐵棺峽",有懸棺,色如鐵,故名。全長2.7公里,一線多景,連線三峽,上稱"布條峽",中為"鐵棺峽",下流百米有石壘的"石棺峽"。江面迂迴曲折,山巖高差300至500米之間,窄處不足70米,南宋詩人範大成有"束江巖欲合,中間一罅天"之説。

門扇峽,位於楠木園,巫峽口之間,長2.5公里,大面山、尖子山南北對峙,象兩扇大門扼住東去的江水,故而得名。峽內絕壁夾峙,有板壁巖,鏈子溪古棧道之險;蠻洞橋小石幹壘、古工藝之奇,江南褐紅色的巖石,在陽光照射下,象似火焰伸向江心,故名火焰石。兩巖巖壁上有石刻(我示行舟等),是珍貴的三峽水文記實資料。出峽後,大江兩岸山峯一片葱蘢,萬畝柑桔園花果飄香。

西壤口

西壤口是巫峽的出口,歷為兵家必爭之地。這裏有古墓七百餘座。從出土的文物考證,有殷、商、戰國、漢等歷代遺留下來的古墓葬羣。三國時,劉備派張飛鎮守於此,柵聯寨七百餘里,後關公張飛死,備起傾國之兵發吳,遭東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餘里,劉備丟盔卸甲,逃至這裏。據巴東縣誌載:"追兵急,備燒棧斷道,然得免"。所以在巫峽裏邊有一個避兵巖,那就是劉備躲避追兵的地方。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壤口李家灣地區發掘了四座古墓。出土文物有巴氏矛、巴氏劍、巴氏徵、巴氏盾等巴人用過的兵器。在西壤口還存有"杜甫草堂"遺址,始建於明代。查《杜甫年譜》"大曆三年,杜甫東下夔州,三月報江陵"。其中有三個月在此小憩,曾寫有"西壤溪"詩一首,"壤溪漁火"後歷為巴東古八景之一。同時西壤口的巫峽北景畫面還是現在正在使用的伍元人民幣的版面圖案。

巴東夏橙

巴東是全國柑桔基地,盛產臍橙、血橙、夏橙等十多個品種,尤以夏橙(又名"五月紅")馳名。其特點是花果並枝,兩代同堂,酸甜適度,質優高產,遠銷東南亞各國,深受中外遊客喜愛。

龍昌峽

龍昌峽全長5.7公里,雄峽對峙,灘多水急,峽谷迂迴曲折,深若幽巷重門,均寬不足20米,山巖多成80度至90度。斜坡直插溪底,以雄見長,唐代詩人杜甫乘扁舟漂流過此峽,有詩讚曰:"迢迢水出走長蛇,懷抱江村在野牙,一葉蘭舟龍洞府,數間茅屋野人家";北宋至和三年,有蔣凱、彭德純、周茂叔乘船漂流過此峽,歷史上又稱這峽為"三遊洞"。《小方壺齋輿地記勝》記載:"此洞非石洞,乃山水之奇觀也,一洞十里,可浮舟往來",據考古時峽谷兩岸樹木繁茂,藤蔓植物攀附其上,遮天蔽日形似洞穴,1990年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漂流此峽後盛讚:"這才是真正的峽"。

神農溪大橋

神農溪大橋是我縣公路復建工程中的一座特大公路橋。於1997年4月施工興建,1999年12月13日合攏。20xx年6月正式通車,總造價1730萬元,該橋由武漢市政工程設計院設計,由主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橋長318米,橋墩高109米,是我國公路橋樑中的第一高墩,是我國橋樑建築上施工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工程之一。

鴻大港灣

這地方叫"鴻大港灣",1937年馮玉祥將軍乘坐"鴻大軍艦"避空襲,拋錨在此停靠一年之久,故當地居民稱這裏為"鴻大港灣"。

巴東新縣城

巴東新縣城位於巫峽口外,神農溪出口處的長江南岸。209國道線橫貫其間,水資源豐富,地理條件優越,擴展空間大,水陸交通便捷。總體設計規劃面積為434.45公頃,約為老縣城建築面積的5倍。人口設計容量8~9萬人。

新縣城共分黃土坡、大坪、白土坡、雲沱、西壤坡五個小區。中心區西壤坡距老縣城9公里。由沿江路、中環路三條連接道組成的主幹線和209國道,將五個小區串連在一起,大小橋樑百餘座,且風格各異,因而巴東有"百橋縣"之稱。市容分別形成建築博覽、港口貿易、旅遊文化、民族風格各具特色的自然小區。特別是巴東長江大橋的興建,把位於長江北岸的官渡口、雷家坪兩個鄉級鎮,與新縣城融為一體,既擴大了新縣城的建築規模,也進一步展示了巴東對外招徠的品牌形象。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2

神農溪是巴東縣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源於神農架南坡,故名神農溪。神農溪全長60公里,相對高差2900餘米,兩岸絕壁夾峙,窄處不及5米,山巖多成80至90度的壁塹,於巫峽口東20xx米處匯入長江。

她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神農溪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大三峽雄、秀、險於一體。現闢旅遊景區32公里,有神農峽、綿竹峽(支流)、鸚鵡峽、龍昌峽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面積57.5平方公里,灌木植被葱蘢,山花馨香四溢,猴羣嬉戲,黃羊獐麂出沒,山水藍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有溶洞60餘處,險灘、長灘、灣灘、淺灘30餘處,歷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説。

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佈,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原始、古樸、自然、野趣、乘“豌豆角”木扁舟漂流和乘環保船觀光遊覽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神農溪以峽谷風光、縴夫文化、土家歌舞、龍舟競渡為主題定位,頗具特色。其中船工號子、縴夫拉縴在整個長江三峽已絕跡多年,而神農溪上的縴夫拉縴項目因旅遊發展的需要被保留至今,是三峽地區保存最好的縴夫“活化石”,並以民歌《縴夫的愛》唱遍全國,走向世界。135水位後縴夫拉縴項目仍被保留並永遠向世人展示,船工號子、激流闖灘、縴夫拉縴作為神農溪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是其它任何景區不可替代的獨特旅遊項目。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遊覽國家4A級旅遊區——神農溪。遊覽方式是乘坐雙體仿古豪華環保旅遊船,逆神農溪上行16.8公里,沿途要經過龍昌、鸚鵡、神農三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可觀賞峽谷風光、古棧遺蹟、巖棺葬羣、土家村落等;船行約40分鐘後可抵達羅坪遊客接待中心,再換乘古老的“碗豆角”扁舟,平湖盪舟2公里至九孔巖,逆水拉縴2公里至堯家灘,在羅坪接待中心可品嚐土家風味餐和欣賞土家歌舞表演,爾後乘環保船返回,整個遊程約42公里,時間4至5小時。

神農溪位於湖北省巴東縣境內,是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源於神農架南坡,故名神農溪。

神農溪全長60公里,沿途接納了17條溪澗,相對落差2900餘米,在離巫峽口東20xx米處的西壤口注入長江。神農溪兩岸絕壁夾峙,山巖多成80度至90度傾斜,直插藍天,兩岸懸棺,棧道清晰可見,峽谷最窄處不到5米,溪中最陡的猴子灘落差達3米。溪的上游是神祕莫測的小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神農溪旅遊風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區,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三峽雄、秀、險於一體。現闢旅遊景區32公里,有神農峽、綿竹峽(支流)、鸚鵡峽、龍昌峽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其中兩個土家村寨葉子壩和龍船河點綴其間,面積57.5平方公里。區內灌木植被葱籠,山花馨香四溢,猴羣嬉戲,黃羊獐麂出沒,山水藍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沿途有溶洞60餘處,險灘、長灘、灣灘、淺灘30餘處,歷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説。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佈,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原始、古樸、自然、野趣的景緻。在神農溪,乘“豌豆舟”木扁舟漂流和乘環保船觀光遊覽,獨具特色,極富魅力,已成為三峽旅遊線上的一顆明珠!

135水位定型,使得神農溪風景區線路延長,轉型升級,不僅進入條件改善,安全係數增大,形式、內容上更加多樣,而且還增添了峽谷平湖的美景。連過去遊人罕至的神農峽的奇異風景——神農温泉、神農洞、神農峯等,也呈現在遊人面前。

神農溪延伸開發後,由縣政府投資850萬元在溯溪而上16.8公里的羅坪復建了遊客接待中心,較原來的接待中心功能更加齊全,設備更加完善,是遊客休息、就餐、觀看土家歌舞表演的理想場所。

好,我們現在到了西壤口,請大家上環保船坐好。這西壤口是巫峽的出口,歷為兵家必爭之地。這裏有殷、商、戰國、漢等朝代遺留下來的古墓葬羣。三國時,劉備曾派張飛鎮守於此。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壤口李家灣發現了四座古墓。這裏還出土過巴氏矛、巴氏劍、巴氏徵、巴人盾等巴人用過的兵器,存有建於明代的“杜甫草堂”遺址。

各位朋友,龍昌峽到了。龍昌峽全長5.7公里,兩岸山峯對峙,灘多水急,峽谷迂迴曲折,深若幽巷重門,平均寬度不足20米,兩岸山巖多裏80度至90度,直插藍天,斜坡直透溪底,以“雄”著稱。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4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神農溪是巴東縣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源於神農架南坡,故名神農溪。

神農溪全長60公里,相對高差2900餘米,兩岸絕壁夾峙,窄處不及5米,山巖多成80至90度的壁塹,日均流量20立方米/秒,於巫峽口東20xx米處的西壤口匯入長江。

神農溪旅遊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三峽雄、秀、險於一體。現闢旅遊景區32公里,有神農峽、綿竹峽(支流)、鸚鵡峽、龍昌峽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面積57.5平方公里,灌木植被葱蘢,山花馨香四溢,猴羣嬉戲,黃羊獐麂出沒,山水藍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有溶洞60餘處,險灘、長灘、灣灘、淺灘30餘處,歷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説。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佈,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原始、古樸、自然、野趣,乘"豌豆舟"木扁舟漂流和乘環保船觀光遊覽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成為三峽線上的一顆明珠。

神農溪延伸開發溯溪而上16.8公里的羅坪復建了遊客接待中心,較原來的接待中心功能更加齊全,設備更加完善,接待量成倍增加,是遊客休息、就餐、觀賞土家歌舞表演的理想場所。過去遊人罕至的神農峽的奇異風景--神農温泉、神農洞、神農峯等,也呈現在遊人面前。

135水位定型,神農溪又增添了峽谷平湖的美景。現在神農溪景區線路延長,進入條例改善,安全係數增大,區位優勢明顯,遊覽方式多樣,轉型升級後的神農溪旅遊,在規模上更加大氣,形式上更加多樣,內容上更加豐富。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遊覽國家4A級旅遊區——神農溪。遊覽方式是乘坐雙體仿古豪華環保旅遊船,逆神農溪上行16.8公里,沿途要經過龍昌、鸚鵡、神農三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可觀賞峽谷風光、古棧遺蹟、巖棺葬羣、土家村落等;船行約40分鐘後可抵達羅坪遊客接待中心,再換乘古老的“碗豆角”扁舟,平湖盪舟2公里至九孔巖,逆水拉縴2公里至堯家灘,在羅坪接待中心可品嚐土家風味餐和欣賞土家歌舞表演,爾後乘環保船返回,整個遊程約42公里,時間4至5小時。

神農溪位於湖北省巴東縣境內,是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源於神農架南坡,故名神農溪。

神農溪全長60公里,沿途接納了17條溪澗,相對落差2900餘米,在離巫峽口東20xx米處的西壤口注入長江。神農溪兩岸絕壁夾峙,山巖多成80度至90度傾斜,直插藍天,兩岸懸棺,棧道清晰可見,峽谷最窄處不到5米,溪中最陡的猴子灘落差達3米。溪的上游是神祕莫測的小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神農溪旅遊風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區,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三峽雄、秀、險於一體。現闢旅遊景區32公里,有神農峽、綿竹峽(支流)、鸚鵡峽、龍昌峽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其中兩個土家村寨葉子壩和龍船河點綴其間,面積57.5平方公里。區內灌木植被葱籠,山花馨香四溢,猴羣嬉戲,黃羊獐麂出沒,山水藍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沿途有溶洞60餘處,險灘、長灘、灣灘、淺灘30餘處,歷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説。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佈,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原始、古樸、自然、野趣的景緻。在神農溪,乘“豌豆舟”木扁舟漂流和乘環保船觀光遊覽,獨具特色,極富魅力,已成為三峽旅遊線上的一顆明珠!

135水位定型,使得神農溪風景區線路延長,轉型升級,不僅進入條件改善,安全係數增大,形式、內容上更加多樣,而且還增添了峽谷平湖的美景。連過去遊人罕至的神農峽的奇異風景——神農温泉、神農洞、神農峯等,也呈現在遊人面前。

神農溪延伸開發後,由縣政府投資850萬元在溯溪而上16.8公里的羅坪復建了遊客接待中心,較原來的接待中心功能更加齊全,設備更加完善,是遊客休息、就餐、觀看土家歌舞表演的理想場所。

好,我們現在到了西壤口,請大家上環保船坐好。這西壤口是巫峽的出口,歷為兵家必爭之地。這裏有殷、商、戰國、漢等朝代遺留下來的古墓葬羣。三國時,劉備曾派張飛鎮守於此。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壤口李家灣發現了四座古墓。這裏還出土過巴氏矛、巴氏劍、巴氏徵、巴人盾等巴人用過的兵器,存有建於明代的“杜甫草堂”遺址。

各位朋友,龍昌峽到了。龍昌峽全長5.7公里,兩岸山峯對峙,灘多水急,峽谷迂迴曲折,深若幽巷重門,平均寬度不足20米,兩岸山巖多裏80度至90度,直插藍天,斜坡直透溪底,以“雄”著稱。

我國唐代詩人杜甫曾乘舟漂流過此峽,並作詩讚曰:

迢迢水出走長蛇,

懷抱江村在野牙,

一葉蘭舟龍洞府,

數間茅屋野人家。

北宋至和三年,有蔣凱、彭德純、周茂叔乘船漂流過此峽,故歷又稱這峽為“三遊洞”。

據説很久以前龍昌峽峽谷兩岸樹木繁茂,藤蔓植物攀附其上,以致形成遮天蔽日形似洞穴的景觀,有《小方壺齋輿地記勝》記載為證:

此洞非石洞,

乃山水之奇觀也,

一洞十里,

可浮舟往來。

1990年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漂流此峽後盛讚:“這才是真正的峽!”

請大家向右上方看,約50米的高處有巖棺一座,它是古代巴人的葬棺。為什麼將棺木放在高高的山上呢?這是因為土家族奉行高葬的習俗,認為高葬者至孝。有詩稱讚説:

棺木為何懸此巖,秋風淒雨痛人懷;

雪飛巫峽山戴孝,樹動風聲鬆舉哀。

春玉百花呈葬禮,夜間明月照靈台;

可憐你是誰家子,屍到如今尚未埋?

據上海復旦大學、交通大學組成的中國巖棺協會的專家考證,這種巖棺葬是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的一種葬儀,又名洞葬、拾骨葬、洗骨葬,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古代巴人死後,將屍體就近掩埋,待過了3~5年或更長時間(最多不超過20xx年),等到血肉歸於大地後,再起出骸骨,洗淨後放於棺材中,然後在臨江的懸崖峭壁上鑿洞為墓,將棺材置於懸崖絕壁洞內。這種葬俗源於巴人“葬至高則孝心至純”的思想。唐人在《朝野金載》中就有記載:“五溪父母死,於村外擱其屍,三年而葬,親戚宴飲歌舞,一月餘日盡產為棺,於臨江高山半肋鑿寶以葬之,彌高者以為孝,既後而不再祭祀。”

在神農溪的三個峽谷中,發現懸棺多處,僅龍昌峽東岸的石罅中,就有7座懸棺,兩具外露清晰可見。在峽西石壁上,還有多處古棧道遺蹟。巖棺是怎樣放在懸崖峭壁之上,古棧道通向何方,這些依舊是神農溪的千古之謎。

在這兩邊的山巖上,生長着極為少見的玄蔘科多年生草本,名叫“巖白菜”,僅產於巴東神農溪,是湖北省稀有植物,也是治療婦科病的良藥,對研究植物分類有一定的醫學價值。

大家請注意看,在船的左前方,是神農溪上的象鼻山,它長長的鼻子好似正在伸入溪底飲水,碩大的耳朵正在聆聽遊人的歡笑,氣勢十分雄偉壯觀!在它的對面,還有一位俊俏的小象在與她竊竊私語,很是親密。

各位注意了,下面馬上要經過猴子灘,這裏蓄水之前水位落差高達3米,它是神農溪上最陡的一個灘頭,現在蓄水之後已淹沒在水下。過去我們用原始扁舟“豌豆舟”漂流經過此灘時,感覺非常驚險刺激,有如海上衝浪一般。前面的那座山巖叫熊貓巖,山上有兩個洞穴,過去洞內曾居住過許多猴子,故名猴子洞。

在我們船的前面,有座高山擋住了去路,受陶淵明的優美詩句“車到山前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啟發,我們叫它“疑無路”。轉過前面這道山樑就到了龍船河,那個地方原先建有一幢考究的紅色土家吊腳樓——龍船河餐廳,是我們過去就餐休息的場所,現因被水淹沒而拆遷。

各位嘉賓,我們現在到了鸚鵡峽。鸚鵡峽長7.5公里,以“秀”著稱。鸚鵡峽幽深靈秀,峽谷兩岸原始的臘梅、綿竹、刺梨、水芙蓉和多種野生藥材逢時而開。在這個峽谷中,我們將看到神農溪中的溶洞——燕子阡大溶洞,在溶洞中生活着被稱為活化石的海洋珍禽——短嘴金絲燕。

看,我們眼前這個的山峯叫高視巖,海拔1001米,是神農溪的峯,它上面有很多洞穴,相傳有巴蠻洞、巴人洞,那是土家先民巴人居住過的洞穴遺址。請大家注意,在這片水域下面,過去有三色泉,泉水分清、深、濁三種顏色十分明顯,從同一個泉眼裏流出,順溪漂流百餘米不混,被譽為神農溪上的一大奇觀。

在我們船的左邊,有一片美麗的灌木叢,生長的全是綿竹,本地人叫它綿竹山。綿竹是造宣紙的優質原料,也是熊貓賴以生存的食物。據考證神農溪上游有多處大熊貓的化石,但由於生態環境的變化,致使大熊貓在神農溪上絕跡。

這些迎面撲來的礁石,船工形象地稱它為“朝我來”。為什麼叫“朝我來”呢?原來,神農溪上可謂“一里三灣,灣灣見灘”。據統計,神農溪上有大小險灘30餘處,原來最險的猴子洞灘落差高達3米,漂灘是神農溪漂流最精彩、最刺激的活動。船似離弦之箭飛馳而下,人坐船上頓生“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飛”之感。溪中礁石林立,的確令人望而生畏。可是,就在船與礁石將要接觸的剎那,船工只需用梢輕輕一搬,立即化險為夷,這是船工幾百年來總結出的闖灘二十字訣:

朝着礁石去,

大吉又大利,

躲着礁石走,

大禍要臨頭。

過去在神農巨石上就刻有“朝我來”三個字,這是中國青年電影製片廠在拍攝電影“男人河”時刻下的。現在已沉沒到水中。要想一睹為快的話,還得潛入水中。

大家注意看,在那山與天接的地方,是不是有一隻老虎呼嘯而來?你看它其勢如騰雲駕霧,其聲如洪鐘暮鼓,似在高聲長嘯,為遊客助興,神形俱備,維妙維肖,我們形象地稱之為“虎嘯巴山”。

前面那個洞叫張家寨洞。相傳古代一姓張的山民曾經在這裏居住過,故名張家寨洞。它分上、中、下三層,洞洞相通,現在已淹沒了下面的兩個洞,裏面有多種生活器皿遺蹟可考。外邊有小石幹壘的牆壁,亦有泥土堆積的痕跡。對此有兩種説法:一是巴人祖先居住過的洞穴遺址;二是山民躲避散兵遊勇的棲身之所,兩種説法兼而有之。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溶洞就是燕子阡大溶洞。在神農溪的峽谷巖壁間,有大小溶洞60餘處,尤以燕子阡溶洞最為壯觀。它洞高百餘米,寬40餘米,深16華里,洞內常年棲息着成千上萬的短嘴金絲燕,故名燕子阡。進洞約百米,有一片高20餘米、寬50餘米的巖溶堆積物,狀如升斗,形似山區水田,故名“千丘田”。地質學上稱碥石壩,蔚為壯觀。

棲息在這裏的短嘴金絲燕,方名叫巖燕,體型較小,羽毛呈麻色或黑褐色,有金屬光澤,它們常年羣體棲息於巖穴中,哪怕在一片漆黑深遠的燕洞裏,飛時也不會碰壁,不互相碰撞,能準確找到自己的巢。每當天氣變化或夕陽西照,它們在成羣漫谷飛舞,擊波沖天,惹人心醉,給神農溪增添了無窮魅力。每當冬末春初,燕羣飛向溪口淤沙壁上,鑿沙洞為巢,密密麻麻一大片,進洞出洞另有一番景象。春水上漲沖刷沙壁,燕羣又飛回巖洞築巢。

各位嘉賓,在龍昌峽、鸚鵡峽和神農溪的巖壁上,有斷斷續續一排六寸見方深約一尺的方孔,這便是神農溪上的又一特色景觀——古棧道遺蹟。這裏的棧道是單排孔,斷斷續續百來個,它充分體現了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和勤勞勇敢。現在龍昌、鸚鵡兩個峽段的棧道已全部沉入水下。開鑿此棧道,始於何時,用於何事,眾説紛雲。古人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説。有的説是通往羅坪故州所建,也有的説是夔東十三家的劉體純懇戰神農溪上,為引用鹽場河鹽水而鑿,無一定論,對棧道遺蹟,郭沫若有詩讚曰:

滔滔溪水萬古流,

巍巍棧道何人修?

古棧雖毀石孔在,

留得偉跡壯神州。

請大家注意,我們現在已過鸚鵡峽,到了葉子壩。

葉子壩,又名落葉潭,因神農溪水穿過神農峽谷,至此河面陡然變寬,水流變緩,上游漂流的樹葉,多在這裏停留而得名。葉子壩是神農峽與鸚鵡峽之間不足一公里的一個土家村落,原來這裏居住着近百人的土家山民,他們憨厚淳樸,尚義好客,以背薪垂釣為樂;農舍土徹瓦蓋,傍山為屋,竹林芭蕉簇擁,山水藍天一色,一派水鄉情趣。他們為了支援三峽大壩建設,放棄了美好的故土,多已遷往荊沙。今天的葉子壩已非夕日的村鄉裊煙,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不勝收的山水畫廊!

在這葉子壩的左岸,是在1991年,當神農溪正式批量接待海內外遊客時,為了祈求龍王菩薩保佑遊客一路平安而遷建的龍王廟,並擴大了廟的建築規模,裏面供奉着高達兩米五的龍王大佛像,左右各有一尊“千里眼”和“順風耳”佛像。另在兩側還有一間供奉着觀世音菩薩,整座廟宇座落在一個神仙福地的山崗上,不僅風景秀麗,兩側還建有為遊客供應香燭紙帛的商店,敬奉菩薩以求保佑,一路旅途平安。這龍王廟原於清乾隆年間修建在葉子壩渡口上300米半巖上一個巨大的巖洞中。

這條支流就是綿竹峽,原是神農溪漂流的起始峽。綿竹峽可航行河段5公里,兩岸景觀奇特,它以“險”著稱。綿竹峽因綿竹生長繁茂而得名,發源於神農架餘脈海拔2400米的仙女山,全長17公里,沿途接納了四條溪澗,在這裏匯入神農溪主流。峽谷蓊鬱幽深,兩岸峯巖夾峙,層次分明,絕壁千仞,有土家先民居住過的洞穴遺址;巖壁間的石筍、石幔有的似從天而降,千奇百怪;有的寬達二、三百米,兩岸山峯依偎,溪流最窄處不及五米,天開一線,灘潭連接,寬窄不一;5公里深邃大峽谷,溪流坡降度達0.5%;兩岸植被葱蘢,猴羣嬉戲,鳥語花香。“碗豆角”扁舟依山而過,這“一里十三灣,灣灣灘連潭”。船尾出灘,船頭又過灘,船行其間,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的意境之中。綿竹峽漂流,為古老的神農溪增添了異彩。

各位朋友,在神農溪上游的深山峽谷中,常有猴羣出沒,除了獼猴羣外,還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金絲猴,它們經常早晚嬉戲於溪邊,覓食飲水,構成神農溪上一道獨特的景觀!大家在欣賞兩岸美景時,不時會看到有猴羣出沒。

我們現在到了神農峽,因峽中有一山峯酷似中華民族的祖先神農氏而得名。它以“奇”著稱,此峽上起小神農架石柱河,下至葉子壩,全長約25公里。神農峽逆流而上的主要景點有神農峯、九孔巖、魚泉瀑布、神農温泉等等。

現在到了神農溪遊客接待中心,在這裏,我們要換乘古老的“豌豆角”扁舟,平湖盪舟2公里至九孔巖,逆水拉縴至堯家灘,再返回接待中心就餐,休息和觀賞土家歌舞表演。

下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神農溪扁舟和神農溪縴夫。

神農溪扁舟是我國現有最古老的水上運載工具,又叫“豌豆舟”、“神駁子”、“柳葉舟”和“蘭舟”,船體多采用堅硬耐磨而又富有韌性的花櫟木製成,船長13米,寬1.8米,高0.7米,兩頭尖,底平,前有長梢形似“關刀”,用以撥水引路,後有長櫓,用以端正航向,配以撐竿、爪鈎和橈,載重25噸,吃水一尺左右,由六名船工駕駛。

神農溪縴夫是神農溪上的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原始、野趣、純樸、憨厚。過去由於神農溪的水不太深,都只有一尺左右,下水要縴夫倒拉縴來限制速度,叫“倒牽牛”;上水全靠縴夫合力拉縴而上,號子聲聲,空谷迴盪,別有一番情趣。神農溪縴夫常年拉縴,所以他們除冬天穿上衣外,其他時間幾乎全是裸體,因為穿褲子在水裏易妨礙操作,就是穿短褲,被水浸濕後易會很快擦傷皮膚,故只能裸體。雖然裸體不雅,但他們的心靈卻很美,不管是大姑娘、小媳婦,趕船過河都是他們裸體揹着接上船,送上岸,而毫無邪念。

大家請看,峽中有一山峯,高約200米,叫神農峯。你看它炯炯有神地目視着遠方,面部慈祥而又微露剛毅,那雙眼似乎藴含着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是不是酷似人們想像中的中華民族的祖先神農氏?在它的旁邊約100多米處的山崖上有一“玉柱擎天”,高約10米,傳説那是神農先帝的杵藥杆。

現在我們到了九孔巖。據《巴東縣地名志》載:“因山巖下有九個巖洞,呈紅色,故又名九紅巖”。據專家們考證,九孔巖,為遠古巖壁鑿穴墓葬羣洞穴遺址,洞穴人可出入,孔成方型,長、寬、高二、三米不等。在神農溪上,無論是巖棺、石罅類巖棺、巖壁鑿穴墓,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土家先民對老人死,有高葬者至孝的習俗。這種不同的葬俗告訴我們,歷的土家先民——巴人,是一個勇於開拓、勇於創造的民族,他們憑着自己的智慧,創造了這些驚人的奇蹟和獨特的民俗文化,給後世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財富。

在不遠處的右邊,我們就能看到魚泉瀑布,因其發源於南山一有魚的洞穴內,而得名。泉水從一巖坎上急劇垂直下跌入落差高達一百餘米的神農溪中,它如銀水飛瀉直下,水霧濛濛,珠璣四濺,氣勢磅礴,其聲震耳,極為壯觀!令過往行人無不停步觀賞叫絕。

在右岸,我們還可以看到神農温泉。在一巖穴處出水洞口約一平方米的地方,有温泉湧出,流經10米後,注入神農溪,故名神農温泉,水温34℃,終年穩定,四季常温,無色、無毒、透明,是湖北省礦化的温泉,含多種微量元素,不僅適宜洗浴,對治療皮膚病、關節炎等慢性病都有一定療效。

在左岸的鏈子巖上,我們還可以看到神農洞,相傳為中華民族的祖先——神農氏順溪而上,搭架採藥居住過的洞穴遺址。洞內高大空曠,冬暖夏涼。漂流神農溪,觀賞神農洞景,無不令人感發思古之幽情。

好,神農溪漂流也就結束了,大家一定遊累了吧,漂流神農溪,給人一種“險、秀、奇、雄”的感覺,被譽為“神州第一漂”,我們也稱它為“文漂”,在我州還有“神州第一漂——“武漂”清江闖灘”,那四十八道險灘,足夠驚險刺激!大家若有興趣,不妨前去領略感覺一番!

好,我們現在到了神農寨——羅坪遊客接待中心,大家在這裏可品嚐土家風味餐和欣賞土家歌舞表演,購買土家族手工藝品西蘭卡普、花揹簍等旅遊商品。在這裏我們將停留2小時左右,爾後乘環保船返回。讓我們帶着對這個古老的原始之溪、野趣橫生的神奇之溪、保留着濃郁正宗的土家風味之溪的美好記憶,繼續遊覽壯麗的長江三峽。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6

神農溪全長60公里,沿途接納17條溪間,8處百米瀑布,溪流由此向南穿行於深山峽谷之中,注入浩浩長江。乘着古老的“豌豆角”小扁舟順水漂流,但見兩岸多呈80至90度的壁塹,陡峭聳峙,並與山頭相續。山峯相對高差海拔300米至1200米,壁間狹窄處僅7米。兩個小山村將20公里地段分成棉竹、鸚鵡、龍昌洞3個峽段,而以“險、秀、雄”各具特色,崖壁上不僅鍾乳密佈,怪石峯峯,還分佈着大小溶洞60多個,且大多數洞口有石砌土壘的牆壁,留下古時戰亂的痕跡。又以龍昌洞、燕子阡著稱。龍昌洞非石洞,長10裏,可以浮舟往來。燕子阡洞高80米,寬30米,洞中巖壁頂上常年棲息着成千上萬的短嘴金絲燕,飛翔在峽谷深處的上空,給遊客們帶來一種喜慶的氣氛。燕子阡洞中有巖漿積澱而成的“千丘田”,阡陌縱橫,蔚為壯觀。神農溪迂迴曲折,落差較大,形成長短各異,急緩不同的灘多達60餘處,有“一里三灣、一灣三灘”之説。多道淺灘,水深不到0.5米,水淺滯澀,船底與卵石摩擦,猶如陸地行舟,三十多道急灘平均落差1.7米,最高達3米,駕舟漂流似箭離弦,使人在有驚無險之中領略與大自然搏鬥的無限樂趣。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7

神農溪全長60公里,沿途接納17條溪間 ,8處百米瀑布,溪流由此向南穿行於深山峽谷之中,注入浩浩長江。乘着古老的“豌豆角”小扁舟順水漂流,但見兩岸多呈80至90度的壁塹,陡峭聳峙,並與山頭相續。山峯相對高差海拔300米至1200米,壁間狹窄處僅7米。兩個小山村將20公里地段分成棉竹、鸚鵡、龍昌洞3個峽段,而以“險、秀、雄”各具特色,崖壁上不僅鍾乳密佈,怪石峯峯,還分佈着大小溶洞60多個,且大多數洞口有石砌土壘的牆壁,留下古時戰亂的痕跡。又以龍昌洞、燕子阡著稱。龍昌洞非石洞,長10裏,可以浮舟往來。燕子阡洞高80米,寬30米,洞中巖壁頂上常年棲息着 成千上萬的短嘴金絲燕,飛翔在峽谷深處的上空,給遊客們帶來一種喜慶的氣氛。燕子阡洞中有巖漿積澱而成的“千丘田”,阡陌縱橫,蔚為壯觀。神農溪迂迴曲折,落差較大,形成長短各異,急緩不同的灘多達60餘處,有“一里三灣、一灣三灘”之説。多道淺灘,水深不到0.5米,水淺滯澀,船底與卵石摩擦,猶如陸地行舟,三十多道急灘平均落差1.7米,最高達3米,駕舟漂流似箭離弦,使人在有驚無險之中領略與大自然搏鬥的無限樂趣。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8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神農溪是巴東縣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源於神農架南坡,故名神農溪。神農溪全長60公里,相對高差2900餘米,兩岸絕壁夾峙,窄處不及5米,山巖多成80至90度的壁塹,於巫峽口東20xx米處匯入長江。

她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神農溪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大三峽雄、秀、險於一體。現闢旅遊景區32公里,有神農峽、綿竹峽(支流)、鸚鵡峽、龍昌峽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面積57.5平方公里,灌木植被葱蘢,山花馨香四溢,猴羣嬉戲,黃羊獐麂出沒,山水藍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有溶洞60餘處,險灘、長灘、灣灘、淺灘30餘處,歷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説。

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佈,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原始、古樸、自然、野趣、乘“豌豆角”木扁舟漂流和乘環保船觀光遊覽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神農溪以峽谷風光、縴夫文化、土家歌舞、龍舟競渡為主題定位,頗具特色。其中船工號子、縴夫拉縴在整個長江三峽已絕跡多年,而神農溪上的縴夫拉縴項目因旅遊發展的需要被保留至今,是三峽地區保存最好的縴夫“活化石”,並以民歌《縴夫的愛》唱遍全國,走向世界。135水位後縴夫拉縴項目仍被保留並永遠向世人展示,船工號子、激流闖灘、縴夫拉縴作為神農溪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是其它任何景區不可替代的獨特旅遊項目。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9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神農溪是巴東縣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源於神農架南坡,故名神農溪。神農溪全長60公里,相對高差2900餘米,兩岸絕壁夾峙,窄處不及5米,山巖多成80至90度的壁塹,於巫峽口東20xx米處匯入長江。

她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神農溪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大三峽雄、秀、險於一體。現闢旅遊景區32公里,有神農峽、綿竹峽(支流)、鸚鵡峽、龍昌峽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面積57.5平方公里,灌木植被葱蘢,山花馨香四溢,猴羣嬉戲,黃羊獐麂出沒,山水藍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有溶洞60餘處,險灘、長灘、灣灘、淺灘30餘處,歷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説。

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佈,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原始、古樸、自然、野趣、乘“豌豆角”木扁舟漂流和乘環保船觀光遊覽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神農溪以峽谷風光、縴夫文化、土家歌舞、龍舟競渡為主題定位,頗具特色。其中船工號子、縴夫拉縴在整個長江三峽已絕跡多年,而神農溪上的縴夫拉縴項目因旅遊發展的需要被保留至今,是三峽地區保存最好的縴夫“活化石”,並以民歌《縴夫的愛》唱遍全國,走向世界。135水位後縴夫拉縴項目仍被保留並永遠向世人展示,船工號子、激流闖灘、縴夫拉縴作為神農溪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是其它任何景區不可替代的獨特旅遊項目。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遊覽國家4A級旅遊區——神農溪。遊覽方式是乘坐雙體仿古豪華環保旅遊船,逆神農溪上行16.8公里,沿途要經過龍昌、鸚鵡、神農三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可觀賞峽谷風光、古棧遺蹟、巖棺葬羣、土家村落等;船行約40分鐘後可抵達羅坪遊客接待中心,再換乘古老的“碗豆角”扁舟,平湖盪舟2公里至九孔巖,逆水拉縴2公里至堯家灘,在羅坪接待中心可品嚐土家風味餐和欣賞土家歌舞表演,爾後乘環保船返回,整個遊程約42公里,時間4至5小時。

神農溪位於湖北省巴東縣境內,是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源於神農架南坡,故名神農溪。

神農溪全長60公里,沿途接納了17條溪澗,相對落差2900餘米,在離巫峽口東20xx米處的西壤口注入長江。神農溪兩岸絕壁夾峙,山巖多成80度至90度傾斜,直插藍天,兩岸懸棺,棧道清晰可見,峽谷最窄處不到5米,溪中最陡的猴子灘落差達3米。溪的上游是神祕莫測的小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神農溪旅遊風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區,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三峽雄、秀、險於一體。現闢旅遊景區32公里,有神農峽、綿竹峽(支流)、鸚鵡峽、龍昌峽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其中兩個土家村寨葉子壩和龍船河點綴其間,面積57.5平方公里。區內灌木植被葱籠,山花馨香四溢,猴羣嬉戲,黃羊獐麂出沒,山水藍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沿途有溶洞60餘處,險灘、長灘、灣灘、淺灘30餘處,歷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説。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佈,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原始、古樸、自然、野趣的景緻。在神農溪,乘“豌豆舟”木扁舟漂流和乘環保船觀光遊覽,獨具特色,極富魅力,已成為三峽旅遊線上的一顆明珠!

135水位定型,使得神農溪風景區線路延長,轉型升級,不僅進入條件改善,安全係數增大,形式、內容上更加多樣,而且還增添了峽谷平湖的美景。連過去遊人罕至的神農峽的奇異風景——神農温泉、神農洞、神農峯等,也呈現在遊人面前。

神農溪延伸開發後,由縣政府投資850萬元在溯溪而上16.8公里的羅坪復建了遊客接待中心,較原來的接待中心功能更加齊全,設備更加完善,是遊客休息、就餐、觀看土家歌舞表演的理想場所。

好,我們現在到了西壤口,請大家上環保船坐好。這西壤口是巫峽的出口,歷為兵家必爭之地。這裏有殷、商、戰國、漢等朝代遺留下來的古墓葬羣。三國時,劉備曾派張飛鎮守於此。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壤口李家灣發現了四座古墓。這裏還出土過巴氏矛、巴氏劍、巴氏徵、巴人盾等巴人用過的兵器,存有建於明代的“杜甫草堂”遺址。

各位朋友,龍昌峽到了。龍昌峽全長5.7公里,兩岸山峯對峙,灘多水急,峽谷迂迴曲折,深若幽巷重門,平均寬度不足20米,兩岸山巖多裏80度至90度,直插藍天,斜坡直透溪底,以“雄”著稱。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11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神農溪是巴東縣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源於神農架南坡,故名神農溪。

神農溪全長60公里,相對高差2900餘米,兩岸絕壁夾峙,窄處不及5米,山巖多成80至90度的壁塹,日均流量20立方米/秒,於巫峽口東20xx米處的西壤口匯入長江。

神農溪旅遊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三峽雄、秀、險於一體。現闢旅遊景區32公里,有神農峽、綿竹峽(支流)、鸚鵡峽、龍昌峽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面積57.5平方公里,灌木植被葱蘢,山花馨香四溢,猴羣嬉戲,黃羊獐麂出沒,山水藍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有溶洞60餘處,險灘、長灘、灣灘、淺灘30餘處,歷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説。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佈,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原始、古樸、自然、野趣,乘"豌豆舟"木扁舟漂流和乘環保船觀光遊覽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成為三峽線上的一顆明珠。

神農溪延伸開發溯溪而上16.8公里的羅坪復建了遊客接待中心,較原來的接待中心功能更加齊全,設備更加完善,接待量成倍增加,是遊客休息、就餐、觀賞土家歌舞表演的理想場所。過去遊人罕至的神農峽的奇異風景--神農温泉、神農洞、神農峯等,也呈現在遊人面前。

135水位定型,神農溪又增添了峽谷平湖的美景。現在神農溪景區線路延長,進入條例改善,安全係數增大,區位優勢明顯,遊覽方式多樣,轉型升級後的神農溪旅遊,在規模上更加大氣,形式上更加多樣,內容上更加豐富。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12

各位朋友:大家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代表神農架大自然旅行社的全體員工對您的光臨表示熱烈歡迎。我叫,是大家今天的全程導遊,希望大家在旅途中監督支持我的工作,讓我們共同度過愉快的一天!

神農架是土家族聚居的地方,遊玩神農架友情提示:土家族雖然熱情好客,但只侷限於本族成員,雖然民風淳樸,但也性情彪悍(古有武松醉酒稍棍打死老虎,今有神農架姑娘赤手空拳打死金錢豹)注:武松不是神農架土家族人,只是引用古代男人英雄與現代神農架土家族姑娘在70年代赤手空拳打死成年金錢豹的一個對比。外來遊客不要輕易進入土家族開得小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紛爭,因為土家族有説一不二的習俗,問價不能還價,還價表示你對土家族不敬重、藐視,土家族認為是對他們人格的侮辱及挑釁,土家族最忌諱問價後還價或搖頭就走,所以外地遊客要麼入鄉隨俗,要麼認真聽從導遊的話,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聞名中外的神農架國家級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地處鄂渝兩省市交界的長江、漢水之間,神農架林區境內。全境均為大巴山系延伸部分,是中國西南高山向華中低山的過度區域,山川交錯,脊嶺連綿、峽谷異常發育,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相對高差大。境內最高峯神農頂海拔3105.4米,為華中最高峯,而最低處石柱河海拔僅398米。該區平均氣温12°C,極端高温34°C,極端低温-21°C,冬暖夏涼,小氣候特徵十分明顯,相對濕度為80-95%,年降水量1800毫米。“山腳盛夏山嶺春,山麓豔秋山頂冰,風霜雨雪同時辰,春夏秋冬最難分”是對這裏氣候的形象描繪。保護區總面積70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6%,活立木蓄積量815萬立方米,是全球中緯度地帶唯一的原始森林分佈區,是國寶金絲猴的主要棲息地。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2年,1986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保護區,1990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加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1992年入選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贈款資助項目“中國自然保護區管理項目”(簡稱GEF-B項目)。既然是保護區,就請大家特別注意要愛護這裏的一草一木,除照片以外什麼也不要帶走,除腳印以外什麼也不要留下。當然,如果各位被這美麗的風光迷住了,被 “野人”之謎迷住了……各位的人可以留下來,心也可以留下來,我代表保護區的全體職工熱烈歡迎!如果您抓住一個野人,您可以帶走!

神農頂景區是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劃定的一個生態旅遊小區,同時又是國家林業部門建設的一個示範性生態景觀區,已通過ISO9000和ISO14000質量環境管理雙認證,是國家4A級景區,代表了神農架的自然景觀,其面積為250平方公里。

神農頂景區的旅遊特點可用一二三四五來概括:

“一”,一個傳説:炎帝神農氏為救民疾曾在此搭架採藥而得名神農架。

“二”,兩個 “第一”:傲立華中的第一峯神農頂;琅岈參差、流雲飛霞的神農第一景風景埡

“三”,三個“園”:野生動物的樂園:有脊椎動物494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金絲猴、華南虎、白鸛、金雕、林麝、金錢豹等76種。百草藥園:藥用植物超過了1800種,其中100多種富含多種營養成份,80多種可提取抗癌藥物。植物大觀園:區內有高等植物3183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珙桐、光葉珙桐、銀杏、紅豆杉、柏樂樹等22種。

“四”,四種旅遊功能:科考實習 、生態教育、休閒避暑、獵奇探險

“五”,五大常規景點:神農頂、風景埡、板壁巖、金猴嶺、小龍潭

旅遊項目有:徒步穿越原始森林、挑戰極限攀登華中屋脊神農頂、尋覓野人蹤跡、高山滑雪以及森林沐浴行等。

各位嘉賓,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金絲猴活動的最頻繁的地帶了,請大家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如果看到哪一片樹林在劇烈的晃動,那一定是金絲猴在歡迎我們呢!

提起金絲猴,我想大家很感興趣。神農架珍稀動物世界裏,目前最值得驕傲的就是金絲猴。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按照它們的分佈區域,分別稱為(四)川金絲猴、(雲南)滇金絲猴、(貴州)黔金絲猴。

神農架的金絲猴屬於川金絲猴,在中國三種金絲猴中它分佈最廣,也是最興旺的種羣。它靈敏温和。與灰黑色的黔金絲猴和棕黑色的滇金絲猴相比,川金絲猴成年個體披着柔軟細密、光澤如絲的金黃色長髮,是名副其實的金絲猴,傳説中的美猴王孫悟空的原型就是川金絲猴。

神農架金絲猴堪稱精靈!它們是以家族為單位羣居的,一個家族少則幾十只,多則上百隻。雖然家族之間不因戰爭不往來,但各個家庭內部卻親密無間,同時又紀律嚴明。家庭的執政長官是猴王,猴王一般由德高望重的雄性擔任。它極有權威,極為繁忙,身負重任,日理萬機。平時,它既要分派哨猴警衞營地,又要統籌安排生產生活;遇有侵擾,它不僅要統帥三軍抵抗、隱蔽或轉移,必要時還常常御駕親征,死而後已。它能聯繫臣民,羣猴嬉戲時,往往請它擔任裁判。金絲猴既好吃又會吃,吃果子知道去皮,吃橡子懂得剝殼,吃冷杉或樺樹葉子還會專揀鮮嫩的,它們吃飽喝足之後常在林間嬉戲,或倒掛金鈎,或騰越翻滾,或追逐嬉戲,或促膝談心。它們人情味十足,尊老愛幼,團結互助。父母對子女關懷備至:睡覺時,長者將幼兒摟在懷裏,父親則護衞在一旁;遷徙時母親總是將幼兒揹着抱着,或帶在身邊;子女遇到襲擊,父母拼死相救,兄妹們互相關照。考察隊員們曾數次在野獸的嘴裏救下過受傷的金絲猴,看到隊員們為傷猴包紮傷口,灌糖水、喂蘋果的情景,全家都會流下感激的熱淚。

據考察,神農架自然保護區金絲猴分佈在海拔1700—3100M之間的森林中,以大小神農架為中心。金絲猴是晝行動物,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然,早上開始活動的時間也隨季節、氣候的變化而變化,氣候寒冷的冬天,一般是太陽出來,温度慢慢升高以後,它們才逐漸活躍起來。一夜的休息,宿營地瀰漫着排泄物的氣味。因此通常是一開始活動,它們便離開這裏,轉移到另一個地點採食。飽餐過後便是或坐下來小憩,或三三兩兩地互相理毛,或你追我趕、打打鬧鬧的嬉戲、玩耍。像我們很多人一樣金絲猴有午休的習慣。醒來後一邊採食,一邊向宿營地進發。如果沒有人為干擾或天敵的追捕,猴羣一天行進幾百米左右。猴羣的遷移路線主要與食物分佈有關。

金絲猴以植物為食物,採食多種木本、藤本植物的葉芽、枝皮和果實,喜食的植物有20餘種。秋季各種植物槳果和籽實是它們的美餐;冬春季主要採食冷杉、紅樺、山揚的葉芽和松蘿、苔蘚、松果等。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13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遊覽國家4A級旅遊區——神農溪。遊覽方式是乘坐雙體仿古豪華環保旅遊船,逆神農溪上行16.8公里,沿途要經過龍昌、鸚鵡、神農三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可觀賞峽谷風光、古棧遺蹟、巖棺葬羣、土家村落等;船行約40分鐘後可抵達羅坪遊客接待中心,再換乘古老的“碗豆角”扁舟,平湖盪舟2公里至九孔巖,逆水拉縴2公里至堯家灘,在羅坪接待中心可品嚐土家風味餐和欣賞土家歌舞表演,爾後乘環保船返回,整個遊程約42公里,時間4至5小時。

神農溪位於湖北省巴東縣境內,是長江北岸的一條常流性溪流,發源於神農架南坡,故名神農溪。

神農溪全長60公里,沿途接納了17條溪澗,相對落差2900餘米,在離巫峽口東20xx米處的西壤口注入長江。神農溪兩岸絕壁夾峙,山巖多成80度至90度傾斜,直插藍天,兩岸懸棺,棧道清晰可見,峽谷最窄處不到5米,溪中最陡的猴子灘落差達3米。溪的上游是神祕莫測的小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神農溪旅遊風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區,景觀獨具特色,集長江三峽雄、秀、險於一體。現闢旅遊景區32公里,有神農峽、綿竹峽(支流)、鸚鵡峽、龍昌峽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峽段,其中兩個土家村寨葉子壩和龍船河點綴其間,面積57.5平方公里。區內灌木植被葱籠,山花馨香四溢,猴羣嬉戲,黃羊獐麂出沒,山水藍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沿途有溶洞60餘處,險灘、長灘、灣灘、淺灘30餘處,歷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説。溪水深潭碧綠,飛瀑遍佈,懸棺、棧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風情構成了原始、古樸、自然、野趣的景緻。在神農溪,乘“豌豆舟”木扁舟漂流和乘環保船觀光遊覽,獨具特色,極富魅力,已成為三峽旅遊線上的一顆明珠!

135水位定型,使得神農溪風景區線路延長,轉型升級,不僅進入條件改善,安全係數增大,形式、內容上更加多樣,而且還增添了峽谷平湖的美景。連過去遊人罕至的神農峽的奇異風景——神農温泉、神農洞、神農峯等,也呈現在遊人面前。

神農溪延伸開發後,由縣政府投資850萬元在溯溪而上16.8公里的羅坪復建了遊客接待中心,較原來的接待中心功能更加齊全,設備更加完善,是遊客休息、就餐、觀看土家歌舞表演的理想場所。

好,我們現在到了西壤口,請大家上環保船坐好。這西壤口是巫峽的出口,歷為兵家必爭之地。這裏有殷、商、戰國、漢等朝代遺留下來的古墓葬羣。三國時,劉備曾派張飛鎮守於此。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壤口李家灣發現了四座古墓。這裏還出土過巴氏矛、巴氏劍、巴氏徵、巴人盾等巴人用過的兵器,存有建於明代的“杜甫草堂”遺址。

各位朋友,龍昌峽到了。龍昌峽全長5.7公里,兩岸山峯對峙,灘多水急,峽谷迂迴曲折,深若幽巷重門,平均寬度不足20米,兩岸山巖多裏80度至90度,直插藍天,斜坡直透溪底,以“雄”著稱。

我國唐代詩人杜甫曾乘舟漂流過此峽,並作詩讚曰:

迢迢水出走長蛇,

懷抱江村在野牙,

一葉蘭舟龍洞府,

數間茅屋野人家。

北宋至和三年,有蔣凱、彭德純、周茂叔乘船漂流過此峽,故歷又稱這峽為“三遊洞”。

據説很久以前龍昌峽峽谷兩岸樹木繁茂,藤蔓植物攀附其上,以致形成遮天蔽日形似洞穴的景觀,有《小方壺齋輿地記勝》記載為證:

此洞非石洞,

乃山水之奇觀也,

一洞十里,

可浮舟往來。

1990年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漂流此峽後盛讚:“這才是真正的峽!”

請大家向右上方看,約50米的高處有巖棺一座,它是古代巴人的葬棺。為什麼將棺木放在高高的山上呢?這是因為土家族奉行高葬的習俗,認為高葬者至孝。有詩稱讚説:

棺木為何懸此巖,秋風淒雨痛人懷;

雪飛巫峽山戴孝,樹動風聲鬆舉哀。

春玉百花呈葬禮,夜間明月照靈台;

可憐你是誰家子,屍到如今尚未埋?

據上海復旦大學、交通大學組成的中國巖棺協會的專家考證,這種巖棺葬是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的一種葬儀,又名洞葬、拾骨葬、洗骨葬,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古代巴人死後,將屍體就近掩埋,待過了3~5年或更長時間(最多不超過20xx年),等到血肉歸於大地後,再起出骸骨,洗淨後放於棺材中,然後在臨江的懸崖峭壁上鑿洞為墓,將棺材置於懸崖絕壁洞內。這種葬俗源於巴人“葬至高則孝心至純”的思想。唐人在《朝野金載》中就有記載:“五溪父母死,於村外擱其屍,三年而葬,親戚宴飲歌舞,一月餘日盡產為棺,於臨江高山半肋鑿寶以葬之,彌高者以為孝,既後而不再祭祀。”

在神農溪的三個峽谷中,發現懸棺多處,僅龍昌峽東岸的石罅中,就有7座懸棺,兩具外露清晰可見。在峽西石壁上,還有多處古棧道遺蹟。巖棺是怎樣放在懸崖峭壁之上,古棧道通向何方,這些依舊是神農溪的千古之謎。

在這兩邊的山巖上,生長着極為少見的玄蔘科多年生草本,名叫“巖白菜”,僅產於巴東神農溪,是湖北省稀有植物,也是治療婦科病的良藥,對研究植物分類有一定的醫學價值。

大家請注意看,在船的左前方,是神農溪上的象鼻山,它長長的鼻子好似正在伸入溪底飲水,碩大的耳朵正在聆聽遊人的歡笑,氣勢十分雄偉壯觀!在它的對面,還有一位俊俏的小象在與她竊竊私語,很是親密。

各位注意了,下面馬上要經過猴子灘,這裏蓄水之前水位落差高達3米,它是神農溪上最陡的一個灘頭,現在蓄水之後已淹沒在水下。過去我們用原始扁舟“豌豆舟”漂流經過此灘時,感覺非常驚險刺激,有如海上衝浪一般。前面的那座山巖叫熊貓巖,山上有兩個洞穴,過去洞內曾居住過許多猴子,故名猴子洞。

在我們船的前面,有座高山擋住了去路,受陶淵明的優美詩句“車到山前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啟發,我們叫它“疑無路”。轉過前面這道山樑就到了龍船河,那個地方原先建有一幢考究的紅色土家吊腳樓——龍船河餐廳,是我們過去就餐休息的場所,現因被水淹沒而拆遷。

各位嘉賓,我們現在到了鸚鵡峽。鸚鵡峽長7.5公里,以“秀”著稱。鸚鵡峽幽深靈秀,峽谷兩岸原始的臘梅、綿竹、刺梨、水芙蓉和多種野生藥材逢時而開。在這個峽谷中,我們將看到神農溪中的溶洞——燕子阡大溶洞,在溶洞中生活着被稱為活化石的海洋珍禽——短嘴金絲燕。

看,我們眼前這個的山峯叫高視巖,海拔1001米,是神農溪的峯,它上面有很多洞穴,相傳有巴蠻洞、巴人洞,那是土家先民巴人居住過的洞穴遺址。請大家注意,在這片水域下面,過去有三色泉,泉水分清、深、濁三種顏色十分明顯,從同一個泉眼裏流出,順溪漂流百餘米不混,被譽為神農溪上的一大奇觀。

在我們船的左邊,有一片美麗的灌木叢,生長的全是綿竹,本地人叫它綿竹山。綿竹是造宣紙的優質原料,也是熊貓賴以生存的食物。據考證神農溪上游有多處大熊貓的化石,但由於生態環境的變化,致使大熊貓在神農溪上絕跡。

這些迎面撲來的礁石,船工形象地稱它為“朝我來”。為什麼叫“朝我來”呢?原來,神農溪上可謂“一里三灣,灣灣見灘”。據統計,神農溪上有大小險灘30餘處,原來最險的猴子洞灘落差高達3米,漂灘是神農溪漂流最精彩、最刺激的活動。船似離弦之箭飛馳而下,人坐船上頓生“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飛”之感。溪中礁石林立,的確令人望而生畏。可是,就在船與礁石將要接觸的剎那,船工只需用梢輕輕一搬,立即化險為夷,這是船工幾百年來總結出的闖灘二十字訣:

朝着礁石去,

大吉又大利,

躲着礁石走,

大禍要臨頭。

過去在神農巨石上就刻有“朝我來”三個字,這是中國青年電影製片廠在拍攝電影“男人河”時刻下的。現在已沉沒到水中。要想一睹為快的話,還得潛入水中。

大家注意看,在那山與天接的地方,是不是有一隻老虎呼嘯而來?你看它其勢如騰雲駕霧,其聲如洪鐘暮鼓,似在高聲長嘯,為遊客助興,神形俱備,維妙維肖,我們形象地稱之為“虎嘯巴山”。

前面那個洞叫張家寨洞。相傳古代一姓張的山民曾經在這裏居住過,故名張家寨洞。它分上、中、下三層,洞洞相通,現在已淹沒了下面的兩個洞,裏面有多種生活器皿遺蹟可考。外邊有小石幹壘的牆壁,亦有泥土堆積的痕跡。對此有兩種説法:一是巴人祖先居住過的洞穴遺址;二是山民躲避散兵遊勇的棲身之所,兩種説法兼而有之。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溶洞就是燕子阡大溶洞。在神農溪的峽谷巖壁間,有大小溶洞60餘處,尤以燕子阡溶洞最為壯觀。它洞高百餘米,寬40餘米,深16華里,洞內常年棲息着成千上萬的短嘴金絲燕,故名燕子阡。進洞約百米,有一片高20餘米、寬50餘米的巖溶堆積物,狀如升斗,形似山區水田,故名“千丘田”。地質學上稱碥石壩,蔚為壯觀。

棲息在這裏的短嘴金絲燕,方名叫巖燕,體型較小,羽毛呈麻色或黑褐色,有金屬光澤,它們常年羣體棲息於巖穴中,哪怕在一片漆黑深遠的燕洞裏,飛時也不會碰壁,不互相碰撞,能準確找到自己的巢。每當天氣變化或夕陽西照,它們在成羣漫谷飛舞,擊波沖天,惹人心醉,給神農溪增添了無窮魅力。每當冬末春初,燕羣飛向溪口淤沙壁上,鑿沙洞為巢,密密麻麻一大片,進洞出洞另有一番景象。春水上漲沖刷沙壁,燕羣又飛回巖洞築巢。

各位嘉賓,在龍昌峽、鸚鵡峽和神農溪的巖壁上,有斷斷續續一排六寸見方深約一尺的方孔,這便是神農溪上的又一特色景觀——古棧道遺蹟。這裏的棧道是單排孔,斷斷續續百來個,它充分體現了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和勤勞勇敢。現在龍昌、鸚鵡兩個峽段的棧道已全部沉入水下。開鑿此棧道,始於何時,用於何事,眾説紛雲。古人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説。有的説是通往羅坪故州所建,也有的説是夔東十三家的劉體純懇戰神農溪上,為引用鹽場河鹽水而鑿,無一定論,對棧道遺蹟,郭沫若有詩讚曰:

滔滔溪水萬古流,

巍巍棧道何人修?

古棧雖毀石孔在,

留得偉跡壯神州。

請大家注意,我們現在已過鸚鵡峽,到了葉子壩。

葉子壩,又名落葉潭,因神農溪水穿過神農峽谷,至此河面陡然變寬,水流變緩,上游漂流的樹葉,多在這裏停留而得名。葉子壩是神農峽與鸚鵡峽之間不足一公里的一個土家村落,原來這裏居住着近百人的土家山民,他們憨厚淳樸,尚義好客,以背薪垂釣為樂;農舍土徹瓦蓋,傍山為屋,竹林芭蕉簇擁,山水藍天一色,一派水鄉情趣。他們為了支援三峽大壩建設,放棄了美好的故土,多已遷往荊沙。今天的葉子壩已非夕日的村鄉裊煙,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不勝收的山水畫廊!

在這葉子壩的左岸,是在1991年,當神農溪正式批量接待海內外遊客時,為了祈求龍王菩薩保佑遊客一路平安而遷建的龍王廟,並擴大了廟的建築規模,裏面供奉着高達兩米五的龍王大佛像,左右各有一尊“千里眼”和“順風耳”佛像。另在兩側還有一間供奉着觀世音菩薩,整座廟宇座落在一個神仙福地的山崗上,不僅風景秀麗,兩側還建有為遊客供應香燭紙帛的商店,敬奉菩薩以求保佑,一路旅途平安。這龍王廟原於清乾隆年間修建在葉子壩渡口上300米半巖上一個巨大的巖洞中。

這條支流就是綿竹峽,原是神農溪漂流的起始峽。綿竹峽可航行河段5公里,兩岸景觀奇特,它以“險”著稱。綿竹峽因綿竹生長繁茂而得名,發源於神農架餘脈海拔2400米的仙女山,全長17公里,沿途接納了四條溪澗,在這裏匯入神農溪主流。峽谷蓊鬱幽深,兩岸峯巖夾峙,層次分明,絕壁千仞,有土家先民居住過的洞穴遺址;巖壁間的石筍、石幔有的似從天而降,千奇百怪;有的寬達二、三百米,兩岸山峯依偎,溪流最窄處不及五米,天開一線,灘潭連接,寬窄不一;5公里深邃大峽谷,溪流坡降度達0.5%;兩岸植被葱蘢,猴羣嬉戲,鳥語花香。“碗豆角”扁舟依山而過,這“一里十三灣,灣灣灘連潭”。船尾出灘,船頭又過灘,船行其間,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的意境之中。綿竹峽漂流,為古老的神農溪增添了異彩。

各位朋友,在神農溪上游的深山峽谷中,常有猴羣出沒,除了獼猴羣外,還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金絲猴,它們經常早晚嬉戲於溪邊,覓食飲水,構成神農溪上一道獨特的景觀!大家在欣賞兩岸美景時,不時會看到有猴羣出沒。

我們現在到了神農峽,因峽中有一山峯酷似中華民族的祖先神農氏而得名。它以“奇”著稱,此峽上起小神農架石柱河,下至葉子壩,全長約25公里。神農峽逆流而上的主要景點有神農峯、九孔巖、魚泉瀑布、神農温泉等等。

現在到了神農溪遊客接待中心,在這裏,我們要換乘古老的“豌豆角”扁舟,平湖盪舟2公里至九孔巖,逆水拉縴至堯家灘,再返回接待中心就餐,休息和觀賞土家歌舞表演。

下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神農溪扁舟和神農溪縴夫。

神農溪扁舟是我國現有最古老的水上運載工具,又叫“豌豆舟”、“神駁子”、“柳葉舟”和“蘭舟”,船體多采用堅硬耐磨而又富有韌性的花櫟木製成,船長13米,寬1.8米,高0.7米,兩頭尖,底平,前有長梢形似“關刀”,用以撥水引路,後有長櫓,用以端正航向,配以撐竿、爪鈎和橈,載重25噸,吃水一尺左右,由六名船工駕駛。

神農溪縴夫是神農溪上的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原始、野趣、純樸、憨厚。過去由於神農溪的水不太深,都只有一尺左右,下水要縴夫倒拉縴來限制速度,叫“倒牽牛”;上水全靠縴夫合力拉縴而上,號子聲聲,空谷迴盪,別有一番情趣。神農溪縴夫常年拉縴,所以他們除冬天穿上衣外,其他時間幾乎全是裸體,因為穿褲子在水裏易妨礙操作,就是穿短褲,被水浸濕後易會很快擦傷皮膚,故只能裸體。雖然裸體不雅,但他們的心靈卻很美,不管是大姑娘、小媳婦,趕船過河都是他們裸體揹着接上船,送上岸,而毫無邪念。

大家請看,峽中有一山峯,高約200米,叫神農峯。你看它炯炯有神地目視着遠方,面部慈祥而又微露剛毅,那雙眼似乎藴含着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是不是酷似人們想像中的中華民族的祖先神農氏?在它的旁邊約100多米處的山崖上有一“玉柱擎天”,高約10米,傳説那是神農先帝的杵藥杆。

現在我們到了九孔巖。據《巴東縣地名志》載:“因山巖下有九個巖洞,呈紅色,故又名九紅巖”。據專家們考證,九孔巖,為遠古巖壁鑿穴墓葬羣洞穴遺址,洞穴人可出入,孔成方型,長、寬、高二、三米不等。在神農溪上,無論是巖棺、石罅類巖棺、巖壁鑿穴墓,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土家先民對老人死,有高葬者至孝的習俗。這種不同的葬俗告訴我們,歷的土家先民——巴人,是一個勇於開拓、勇於創造的民族,他們憑着自己的智慧,創造了這些驚人的奇蹟和獨特的民俗文化,給後世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財富。

在不遠處的右邊,我們就能看到魚泉瀑布,因其發源於南山一有魚的洞穴內,而得名。泉水從一巖坎上急劇垂直下跌入落差高達一百餘米的神農溪中,它如銀水飛瀉直下,水霧濛濛,珠璣四濺,氣勢磅礴,其聲震耳,極為壯觀!令過往行人無不停步觀賞叫絕。

在右岸,我們還可以看到神農温泉。在一巖穴處出水洞口約一平方米的地方,有温泉湧出,流經10米後,注入神農溪,故名神農温泉,水温34℃,終年穩定,四季常温,無色、無毒、透明,是湖北省礦化的温泉,含多種微量元素,不僅適宜洗浴,對治療皮膚病、關節炎等慢性病都有一定療效。

在左岸的鏈子巖上,我們還可以看到神農洞,相傳為中華民族的祖先——神農氏順溪而上,搭架採藥居住過的洞穴遺址。洞內高大空曠,冬暖夏涼。漂流神農溪,觀賞神農洞景,無不令人感發思古之幽情。

好,神農溪漂流也就結束了,大家一定遊累了吧,漂流神農溪,給人一種“險、秀、奇、雄”的感覺,被譽為“神州第一漂”,我們也稱它為“文漂”,在我州還有“神州第一漂——“武漂”清江闖灘”,那四十八道險灘,足夠驚險刺激!大家若有興趣,不妨前去領略感覺一番!

好,我們現在到了神農寨——羅坪遊客接待中心,大家在這裏可品嚐土家風味餐和欣賞土家歌舞表演,購買土家族手工藝品西蘭卡普、花揹簍等旅遊商品。在這裏我們將停留2小時左右,爾後乘環保船返回。讓我們帶着對這個古老的原始之溪、野趣橫生的神奇之溪、保留着濃郁正宗的土家風味之溪的美好記憶,繼續遊覽壯麗的長江三峽。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14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巴東,漂流神農溪!

神農溪,發源於神農架主峯,流經湖北巴東縣境內,由北向南穿行於深山峽谷之中,至巫峽口東匯入長江。

神農溪是一條典型的峽谷溪流,兩岸山峯緊束,絕壁峭聳,溪水在刀削般的峽壁間衝撞,水道曲折,湍急的溪流中有險灘、長灘、彎灘、淺灘六十餘處。

水道雖狹急卻清淺,漂流極富刺激而又安全。

神農溪流經三個風景各異的峽谷——棉竹峽、鸚鵡峽、龍昌洞峽。

兩岸風光奇美,峽谷中少有開闊地,最狹處兩岸相距僅7米。

船行峽中,如穿幽巷重門。

一座座高達數百米的山峯劈面壓來,幾乎望不見前面的水道。

我們現在乘坐的這種小木船古時叫“蘭舟”,杜甫曾有“一葉蘭舟龍洞府,數間茅屋野人家”地描述。

現代詩人郭沫若又稱它為“扁舟”,有詩寫道“扁舟勞濟渡,同志愛何濃”。

當地船工叫它“扁豆角”,因為它形似“豆角”。

它是我國當今最古老的三種水上運載工具之一(其餘兩樣是雅魯藏布江的牛皮筏和福建九曲溪的小小竹排)。

這“扁豆角”船體長13米,寬1.8米,高0.7米,兩頭尖平底,前梢後櫓,像兩把大關刀,用以撥開水路,端正航向。

它載重2.5噸,吃水1尺左右,而神農溪水大都也只有1尺來深,有時船底與溪石相擦發出“嘭嘭嘭”的響聲,就像陸地行舟。

不信大家可以仔細聽聽看!

“扁豆角”下水時要縴夫拉縴來限制它的速度,這叫“倒牽牛”。

每條木船由6名船工駕時,他們都是神農溪兩岸的村民,經驗豐富,技術嫻熟且精通水性,而且我們都穿上了救生衣,所以請大家放心,乘船漂流是“竹竿一點,有驚無險”。

綿竹峽

這裏是神農溪的第一個峽谷——綿竹峽。

綿竹峽長4公里,它以“險”著稱。

大家看,這段峽谷兩岸峯巒夾峙,攤譚相接,寬窄不一。

不知道大家聽到什麼聲音沒有?對,是船過險灘,船底與水中卵石相擦發出的吱吱的聲音。

棉竹峽,因棉竹生長繁茂故名。

源於神農架餘脈,海拔2400米的仙女山,全長17公里,沿途接納了四條溪澗,在餘家寨匯入神農溪主流,可航行河段5公里。

棉竹峽景觀奇特,以險著稱。

峽谷蓊鬱幽深,為罕見的遠古地質構造運動遺蹟、標本。

兩岸峯巖夾峙,層次分明,絕壁千仞。

山巔巖壁且多洞穴,相傳為土家先民居住過的洞穴遺址,洞穴外大多有頹垣斷壁或小石幹壘遺蹟可考。

巖壁間的石筍、石幔有的似從天而降,千奇百怪;有的寬達二、三百米,兩岸山峯依偎,溪流最窄處不及5米,天開一線,5公里深邃大峽谷,溪流坡降度達5%。

兩岸植被葱蘢,猴羣嬉戲,鳥語花香。

“豌豆角”扁舟依山而過,這“一里十三灣,灣灣灘連潭”。

船尾出灘,船頭又進灘,航行其間,彷彿置身於“世外桃園”的意境之中。

“半邊街”、“將軍把門”,“鯤鵬展翅”、“石筍集會”、“藤幔峯巖”等玲瓏小景,更是栩栩如生,棉竹峽漂流,為古老的神農溪增添了異彩。

葉子壩

這裏是葉子壩,又名落葉潭,因神農溪水穿過神農峽谷,至此河面陡然變寬,水流變緩,上游漂流的樹葉,多在這裏停留,而得名。

還有一種説法,是説西天王母娘娘設幡桃盛會,仙女們採摘幡桃時,將一片幡桃樹葉掉入此地,使這裏北岸的灘深變成形似一片樹葉而名。

葉子壩是神農峽與鸚鵡峽之間不足一公里的一個土家村落,原這裏居住着近百人的土家山民,他們憨厚淳樸,尚義好客,以背薪垂釣為樂,農舍土砌瓦蓋,傍山為屋,竹林芭蕉簇擁,山水藍天一色,一派水鄉情趣。

他們為了支援三峽大壩建設,放棄了美好的故土,多已遷往荊沙。

今天的葉子壩已是一片水光山色,非夕日的村鄉裊煙。

1949年後,交通部門在此設立渡口至1990年,神農溪正式批量接待海內外遊客來此漂流旅遊時,這裏便成為遊客漂流的一個重要起點,客人從巴東縣城乘車46公里,約一小時到達葉子壩停車場,遊客們下車後,向下步行400米台階,經龍王廟,便到達了葉子壩渡口。

它和龍船河是漂流途中的兩個土家村落之一,相距7.5公里,這裏人口不足百人,大多為土家山民,憨厚、純樸、尚義好客,以背薪垂釣為樂,農舍土砌瓦蓋,傍山為屋,竹林芭蕉簇擁,山水藍天一色,一派水鄉情趣。

勞動仍沿襲着古老的手搖紡車、水車扎花、石碾春米、鳳凰榨油等原始生產工具,古老的婚喪婚娶、傳統的節日喜慶,如堂戲、皮影戲、跳喪舞至今猶存,給神農溪增添了濃郁的土家風情,今天在龍船餐廳裏我們還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一台土家族的歌舞表演供大家欣賞呢。

鸚鵡峽

這裏就是神農溪的第二個峽谷——鸚鵡峽,它是三個峽中景色最秀麗的一個,全長7.5公里,峽中山巒聳立,層巒疊嶂,兩岸植被如纓絡垂掛,四季長青,巖水滴滲,飛瀑湧泉,奇觀迭現。

有一段峽谷,無論隆冬炎夏,都可看到盛開的鮮花,故名“年花灘”;還有一處叫“九股水”的地方,溪邊泉眼湧出多股泉水,分清、濁、混三色,因名“三色泉”。

除此之外,鸚鵡峽內還有燕子阡溶洞、古棧道等眾多景點等着我們去一飽眼福呢!

燕子阡溶洞

大家看到這滿天的燕子在你的頭上盤旋,就代表我們已經進入了神農溪最大的溶洞——“燕子阡”了。

它洞高100餘米,寬30米,巖壁頂上常年棲息着成千上萬的短嘴金絲燕,泛舟穿過時,神農溪最大的溶洞“燕子阡”就在這裏,洞高80米,寬30米,巖壁頂上常年棲息着成千上萬的短嘴金絲燕,泛舟穿過時,滿天的燕子在你的頭上盤旋。

神農溪的短嘴金絲燕體型略小(14釐米)近黑色金絲燕。

兩翼長而鈍,尾略呈叉形。

腰部顏色有異,從淺褐至偏灰色,下體淺褐並具色稍深的縱紋。

腿略覆羽。

短嘴金絲燕,地方名巖燕,體型較小,羽毛呈麻色或黑褐色,有金屬光澤,它們常年羣體棲息於巖穴中,哪怕在一片漆黑深遠的燕洞裏,飛時也不會碰壁,不互相碰撞,能準確找到自己的巢。

小神農架景區多處發現短嘴金絲燕羣,神農溪的燕子阡大溶洞,棲息着成千上萬的金絲燕。

每當天氣變化或或夕陽西照,天空燕羣飛翔,增添了景點的魅力;每當冬末春初,燕羣飛向溪口淤沙壁上,鑿沙洞為巢,密密麻麻一大片,進洞出洞另有一番景象;春水上漲沖刷沙壁,燕羣又飛回巖洞築巢。

天心眼

大家請看那塊巨大“飛來石”兀立溪中,它就是“天心眼”。

鸚鵡峽的中段是800米險灘。

天心眼是神農溪的最窄處,水急浪高,所以浪花不時打濕我們的衣襟,大家請看前方的那一個急轉彎,你們猜猜看:前方往左拐還是往右拐?根據山脈的走向,原來看上去應往左拐,實際上船是往右拐了。

你猜到了嗎?

朝我來

船在神農溪中走,礁石林立,令人望而生畏。

可是,就在船與礁石將要接觸的一剎那,船工只需用梢輕輕一搬,立即化險為夷。

這是船工幾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闖灘二十字決:“朝着礁石去,大吉又大利,躲着礁石走,大禍要臨頭”。

這些迎面撲來的礁石,船工形象地稱它們為“朝我來”。

古棧道

大家請看在那龍昌峽、鸚鵡峽和神農峽的巖壁上,有斷斷續續一排六寸見方深約一尺的方孔,這便是古棧道遺蹟,龍昌、鸚鵡兩個峽段的棧道現已全部沉入水下。

開鑿此棧道,始於何時,用於何事,眾説紛雲。

古人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説。

有説是通往羅坪故州所建,也有説是夔東十三家的劉體純懇戰神農溪上,為引用鹽場河鹽水而鑿,無一定論。

郭沫若有詩讚曰:“滔滔溪水萬古流,巍巍棧道何人修,古棧雖毀石孔在,留得偉跡壯神州”。

神農溪的棧道是單排孔,斷斷續續百十來個,它充分體現了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和勤勞勇敢。

疑無路在我們船的前面,高山擋住了去路,陶淵明曾有“撤到山前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優美詩句。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舟至山前疑無路,一篙撐出又一村”。

轉過前面這道山樑就到了我們的龍船餐廳,也就是我們中午休息就餐的地方。

三色泉

在我們船的右側就是堪稱一絕的三色泉,從亂石叢中流出的泉水,分清、混、濁三種顏色,三色泉水齊頭並進,形成了長達百米的綵帶奇觀。

據專家考證,水中含有17種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可謂天然礦泉水,尤其是夏天,水質甘冽、清涼,倍受中外遊客歡迎。

不信大家可以試試看啊!

龍船餐廳

大家請看,前面那幢紅色土家吊腳樓,就是龍船餐廳,也就是我們中午就餐的地方。

在這裏我們可以品嚐香氣四溢的土家油茶湯,飲用防癌抗癌的富曬礦泉水,飽食“葛仙米”、“麻花魚”等地方特產,觀看具有民族風情的土家族歌舞——“擺手舞”、購買土家族手工藝品——西蘭卡普、花揹簍等旅遊產品。

龍昌峽

在吃飽購足之後,我們來到了神農溪最後一個峽谷——龍昌洞峽,此峽對峙均寬不足二十米,兩岸壁立水中,連綿不斷,曲折迂迴長達五千餘米,大有矍塘峽夔門之雄。

沿途可見人文景觀——巖棺羣和古棧道。

峽東岸離水面150米高的絕壁上,有許多小洞穴,深淺不同地放置着巖棺,肉眼清晰可見。

猴子灘

大家請注意了,我們馬上經過猴子灘,這裏水位落差有3米,扁舟將頭低尾高,直衝而下,大家一定會擔心翻船,不過不要緊張,都向船中間坐,做到船動人不動,就不會翻船了。

再加上我們船工技術嫻熟,保管大家有驚無險,讓你們領略一回海上衝浪的情趣。

好了!最險峻的猴子灘過了,是不是非常刺激?我們繼續下漂。

懸棺

請大家向左上方看,約150米的高處有巖棺一座,它是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的一種葬義,於春秋戰國末期形成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那麼為什麼要將棺木放在高高的山上呢?這是因為土家族奉行高葬的習俗,認為高葬者至孝。

曾有詩寫道:“棺木為何懸此巖,秋風淒雨痛人懷。

雪飛巫峽山戴孝,樹動風聲鬆舉哀。

春至百花呈奠禮,夜間明月照靈台,可憐你是誰家子,屍到如今尚未埋”。

據專家考證,這裏有巖棺七座,兩具外露,赫然可見,至今為神農溪上一謎。

現在土家族懸棺葬俗已經不復存在,但跳喪舞習俗仍存。

在神農溪三個峽谷中,發現懸棺多處,僅龍船峽東岸就有7座懸棺,兩具外露清晰可見。

峽西石壁上,還有多處古棧道遺蹟。

巖棺是怎樣放在懸崖峭壁之上,古棧道通向何方,這些依舊是神農溪的千古之謎。

西壤口

好,我們現在到了西壤口,它是巫峽的出口,歷為兵家必爭之地。

這裏有古墓七百餘座。

從出土的文物考證,有殷、商、戰國、漢、等歷代遺留下來的古墓葬羣,三國時,劉備派張飛鎮守於此,柵聯寨七百餘里,後關公張飛死,備起傾國之兵發吳,遭東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餘里,劉備丟盔卸甲,逃至這裏。

據巴東縣誌載:“追兵急,備燒棧斷道,然得免”。

關於湖北神農溪的導遊詞 篇15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遠看這裏的山險峻陡立,一座座山峯擠在一起,像一面巨大而堅硬的牆壁。這些山峯有的像一個個威武的士兵;有的像頑皮的孩子;有的像一位健壯的巨人;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這裏的石頭形態各異,直挺挺地站在這裏。

近看,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山峯,筆直地衝向雲霄,據説有二百多米高呢!要是爬上去,可以體驗騰雲駕霧的感覺。再用望遠鏡往遠處看,山上那一片片、一簇簇,鬱鬱葱葱的樹,密密麻麻,像是每個樹寶寶都戴上了一個個綠色的頭套,正在快樂地玩耍呢!

船繼續向前行駛着,水面上出現了一道道波紋。太陽光把水面照得銀光閃閃,陽光透過水麪,一直穿到水底的石頭上。水是那樣清!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水草、小魚,扔一塊石頭下去,還能看得一清二楚。水是那樣綠!綠得好象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碧波盪漾。綠水就像一面碧綠的大鏡子,把山、水、人、船倒映在水裏,都變成綠色的了。更有趣的是:水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出了不同的顏色:有淡黃色、有湛藍色、有淺綠色、還有紅色。變化極多,漂亮極了!

導遊告訴我們,前方靠左有一個洞,叫百鳥洞,高約一百多米,寬四十多米。船很快就到了百鳥洞。“哇!這個洞好大啊!”我情不自禁讚歎道。導遊還告訴我們這個洞的面積大約有十五億個盤子那麼大。在這個洞的上空,有許多鳥兒在洞上方盤旋。有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胖的、瘦的,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有的站在枝頭唧唧喳喳地叫,那聲音可悦耳了,有的正在和自己的夥伴興奮地做着遊戲,有的在炫耀着自己美麗的羽毛哩!好象在説:看!我的羽毛是不是很漂亮啊!怪不得是“鳥的天堂”呢!

我的眼睛應接不暇,眼球都被這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不知不覺時間一晃就過去了,我要對神農溪説再見了,我依依不捨的對神農溪大聲説:再見了,景色優美的神農溪,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ubei/4k4kw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