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河南導遊詞 >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精選17篇)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精選17篇)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1

青天河風景區位於博愛縣城西北37公里處。謂之青天河,取意於峽谷平湖一線青天,是集雄、奇、險、秀、幽於一體的典型山水風景名勝區。面積25.5平方公里,含大泉湖小景區和古道小景區。大泉湖小景區以青天河水庫為主體,湖面長7公里,寬70---100米,水深60米。它依太行羣峯,傍丹河峽谷,即有一山碧水之靈秀,又有高山幽谷之奇觀。植物種類繁多,四季景色萬變,春看花、夏納涼、秋賞紅葉、冬觀雪景。區內大小景點50多處,其中以有“華夏第一泉”之稱的三姑泉最為馳名,在這裏您可以看到獼猴戲峯、高峽平湖、大泉湧發、百花鬥妍,湖水碧綠清澈,兩岸奇峯競秀,薄霧升騰,婀娜多姿的“不是三峽,又似三峽”的美麗景色,故有北方三峽之美稱。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精選17篇)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就站在青天河水庫大壩上,青天河大壩工程動工於1966年,竣工於1983年,集全縣人才之精華,艱苦奮戰20_年,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創下了頂天立地的人間奇蹟,東面的紀念碑亭詳細紀錄了修建水庫大壩的全過程,有雅興的朋友可以到上邊看看。整個大壩高76米,長160米,年平均蓄水量為2700餘立方米,用以灌溉良田,旱澇保收,並可進行三級發電,年發電量可達300多萬千瓦時。我們向南眺望,鋼鐵長虹飛架兩山之間,那就是建於1956年,當時被稱為“亞洲第一”的單孔石旋鐵路大橋,橋高80於米,單跨130米,順鐵路橋再向西南遠望,便是豫晉要塞的天井關,史稱太行八徑之一,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從戰國到明清,天井關共發生大小戰役數十次,其中以“秦趙長平之戰”最為著名。三國時期曹操經丹谷“羊腸阪”入天井關筏高幹時,曾於此寫下了著名詩篇<<苦寒行>>。大家觀賞了古天井關之雄險後,在回首北望,一派湖光山色盡收眼底,這就是大泉湖。何謂大泉湖?指的就是這裏的三姑泉。取酈道元稱三姑泉為“大泉湧發”中之“大泉”,又取毛澤東詞<<游泳>>中“高峽出平湖”中之“湖”,將庫區定為“大泉湖”,大家知道晚唐傑出詩人李商隱嗎?他就是我們博愛人。

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西岸的那座紅房子,就是三教聖殿,它建於宋代。三教聖殿裏邊供奉的便是儒、道、佛三教的開山鼻祖孔子、太上老君、釋迦牟尼。像這樣把不同教派的祖師爺們請到一起供奉的建築,在中國實在不多見,每逢七年級、十五到此上香的善男信女們絡繹不絕。有興致的朋友遊覽回來,可以到上面參觀瀏覽。

各位遊客,現在在我們右側出現一條小河叉,由於山勢蜿蜒,溝壑縱橫,形成九曲十八彎,故名“九曲洞”。澗長約1000餘米,寬30---50餘米,山上有一巨大山石聳立,饒有韻味,它有頭有身,形狀酷似一位老人,當地人稱為“石人仙翁”。個位遊客,現在我們向右看,在高山頂峯有四塊巧石南北對望,南邊的一塊像一位老婦人端坐椅子上,北邊的三塊形似三位少年向南下跪,這個景觀就是“三孃教子”。傳説一位叫三孃的婦女,膝下有三個兒子,丈夫張興老實憨厚,,一家五口過着清貧的日子。有一年久旱無雨,收成很不好,張興就想去給人家幹活掙些錢聊以餬口。一天他看到一富人家門前貼着告示,張興不知道上邊寫的是些啥,就讓一旁識字的人念給他聽,別人唸到“家請幫工,立字為憑,無錢、銀送,無茶、飯供,幹滿仨月,一次結清。”張興一聽,就給財主幹夠了仨月,當他討要工錢時,財主耍賴不給錢,官司打到縣衙,縣官和財主串通一氣,就把字句的意思全變了,説是當時就説好了幹仨月,“無銀錢送,無茶飯供”,不向你討要飯錢就足夠了,原來這是財主玩的文字把戲,欺窮人不通文墨。張興又至懷慶告狀為贏,一氣之下,當即身亡。三娘是個剛烈女子,她決心不論日子怎樣苦,都要讓孩子讀書識字,給窮人爭氣,為屈死的父親爭氣,可是孩子總愛貪玩。一天,三娘把孩子叫到面前令其跪下,給他們講了其父的死因,又給他們講了許多刻苦成材的故事,從此,三兄弟發奮讀書,終成大才。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了極具長江三峽奇觀的“北方三峽”。長江三峽的雄、奇、險、秀,在這裏儘可觀賞。在這裏您雖然聽不到猿聲,卻可以體會到“輕舟以過萬重山”的美妙感覺。

各位遊客,請回過頭來看這塊巖石,高高的額頭,咧着大大的嘴巴,多像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壽星,它笑哈哈的迎接您---祝朋友們健康長壽、萬事如意。

這座小山峯上的鷹展翅欲飛,魚蝦是不敢停留的,它們害怕山上的雄鷹會下來將它們吃掉。請看對面上面有一巧石,多像一個調皮的小猴猻。

大家往右看,玉峯下有幾座山峯形似駱駝,或卧或立,或昂着頭,形態各異,這就是羣駝戲水,在這裏長年陪伴着形單影孤的“玉女”,看它們的神態多麼安詳而悠然自得。

“三姑泉”是大泉湖主要水源之一,豐水期可達到7.5個流量,平時也有6個流量,山西晉祠三泉日流量為15萬5千立方米,而我們“三姑泉”的日流量可達64.8萬立方米,相當於4個多晉祠三泉。博愛縣是黃河以北有名的全國噸糧縣,山下萬畝竹林是華北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人工栽培的經濟竹林,北京動物園的大熊貓每天吃的新鮮竹葉,就是我們這裏通過火車按期運過去的。全縣的林茂糧豐經濟發展和丹河電廠用水都是與大泉湖分不開的。

請大家向兩邊看,右為鳳凰山,左為百鳥巢,合起來就叫百鳥朝鳳。相傳就在這裏三位仙姑鬥敗羣惡魔,疏通河道,放水下山,拯救萬民之後,大姑、二姑先後離去,唯留三姑在此,繼續為民造福,因此感動了仙界,鳳凰來到三姑的對面山上落下,陪伴三姑,隨之引來百鳥朝鳳。

在這段水路,主要景點有鎮山虎、石榴峯、懶和尚、鐘山、小尼姑等景點。

傳説很久以前,在這山上有一棵石榴神樹,他千年開花,萬年結果,吃了以後可以養顏長生。這個消息傳到皇帝那兒,皇帝便想把石榴弄到宮裏。一天他派一個大將來到山上摘石榴,但石榴有神虎看守,眼看着石榴樹上結着一個很大很大的石榴,就是不得接近。他想用箭射落,再偷偷拿走,沒想到這枚石榴太大了,根本拿不動,一下子掉在了山上,化作石榴峯。這位大將看着立刻就沒有了主意,不敢回宮覆命,就到附近的廟裏出了家當了和尚。方丈派他專門管敲鐘。一天他出來遊山,剛好看見對面山上有一個小尼姑,就動了俗念,整天想着如花似玉的小尼姑,使得寺院清脆悠揚的鐘聲時常間斷。這事不久被老方丈發現了,到南岸尼姑庵説事,相互指責。他們為了表示各自的清白,就把和尚、尼姑趕出佛門境地。老方丈更是一怒之下連懶和尚敲過的鐘也扔出了寺廟。在這山豁口立的那巖石就是懶和尚。時至今,當地還流傳着一句歇後語,説“懶和尚看尼姑----一事無成。”這就是鐘山,山頂上的小包包多像鍾耳。待一會兒我們就可以看見打着花傘的小尼姑了。

這塊巧石叫佛手巖,佛手脈絡紋線清晰,它的奇特在於站在左邊看是右手背,站在右邊看是左手心。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兩根石柱,一個叫公雞峯。一個叫母雞峯,它們直徑長3米,高20多米,為什麼叫公雞峯、母雞峯呢

原來三姑引水下山,百姓安居樂業、物阜年豐,觀音菩薩准許三姑每月七年級、十五為百姓施藥治病。一日,三姑在治病途中,見眾多百姓在莊稼地裏撲打蟋蟀,三姑用她的慧眼,立即認出了這是千年修煉的蟋蟀成精,在糟蹋百姓的莊稼,隨奏明玉帝,請來百隻天雞,到此啄食蟋蟀,終將蟋蟀消滅乾淨。天雞將返天庭,惟獨有雄雌兩隻天雞,一來被三姑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動,二來留戀此地山水,甘願留在凡間與三姑一起為民造福。經玉帝恩准,這兩隻天雞便留在人間,就是咱們剛才看到的公雞峯、母雞峯。天長地久,兩隻天雞也動了凡念,違反天規,在此繁殖後代。母雞下蛋後一不留神,雞蛋下落,結果被夾在山石中間。玉帝知道後大怒,經三姑説情,未加責怪,恩准它們繼續留在人間,但只能一次,下不為例並不準孵出小天雞。就這樣,雞蛋懸在空中,雄雌二雞每日昂首相望,不過這一帶確實沒有蟋蟀了。

好了,各位朋友,在這絕壁夾縫之中,抬頭望一線青天,眼前巨石高聳,似乎到了絕路,但是,有興致的朋友,如能登上巨石,卻是別有洞天。我們現在看看這潭的形狀像不像,龍門石窟廬舍那大佛的耳朵?這就是佛耳潭。大家知道它是怎麼樣形成的嗎?是高處流下的雨水沖刷而成的。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的行程就到這裏了,很高興這次與大家相逢,希望大家能玩的開心。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2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張衡生在南陽,葬在南陽。張衡墓位於南陽市北25公里的石橋鎮,墓高8米,周長79米,周圍有磚砌通道和八角形圍牆,墓周蒼松翠柏,遍植園內,綠茵遮地,墓園肅穆靜宜。花牆正面為一月門,門前兩側豎有墓碑兩通,一為明嘉靖年間所立,一為清光緒年間所立。

墓前有郭沫若的撰文石刻:“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歷史中亦屬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敬仰。”

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即今日之石橋鎮)人。生於漢章帝建九年級年(78年)卒於漢順帝永和四年(139年),終年62歲。張衡天資聰明,敏而好學,博學多能,才華橫溢,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樹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被譽為“世界文化名人,中國科學泰斗。”

東漢時期的都城在洛陽,當時的洛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文人薈萃,學校如林,學術空氣濃厚,文化教育空前繁榮。張衡為了開闊眼界,實地考察,於漢和帝永元六年(94年)的陽春三月,來到了洛陽。這次他在洛陽居住了6年。其間他把主要精力用在遊太學、訪名師、求好友、虛心學習、刻苦鑽研方面。

他精通了五經(易、書、詩、禮、春秋)和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又在好友崔瑗的幫助下,開始研究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數學、曆法。他寫了不少優美的辭賦,初步展現了他非凡的才華,引起了社會上的關注。在文學和科學方面已經有了很高的造詣,這為他後來成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奠定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基礎。

公元120__年深秋,鮑德調任南陽郡守,經崔援推薦,23歲的張衡離開京師洛陽,隨鮑德去南陽郡任主簿。

漢安帝永初五年(120__年),鮑德等人在京奏明皇上,使安帝得知張衡學識淵博,便公車南陽徵張衡到洛陽當了尚書枱郎中,三年後升為尚侍郎,次年改為太史令。

太史令的職務是掌管天文、曆法、氣象、祀典等。這為張衡對天文歷算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實踐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漢安帝陽嘉二年(133年),張衡被提升為侍中,作了皇帝的高級顧問。漢順帝永和元年(136年),張衡被排擠出京師洛陽,當了河間相。張衡第二次來洛陽,居住了20__年之久。在這20__年中,他的官職雖幾經變動,但擔任太史令的時間最長。他擔任太史令時,作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靈台是東漢時期全國最大的天文觀測台,使用時間長達250年之年。張衡在這裏反覆實踐,認真鑽研,不但撰寫了《靈憲》、《地震對策》、《渾天儀注》等重要的科學著作,還設計創制了渾天儀和候風地動儀等精巧的儀器,為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張衡在《靈憲》中詳細地解釋了月象變化和月食發生的自然現象。經過科學分析,提出了許多富有科學性的見解。他在靈台觀察時,記錄了天空中的星體。較亮的星有2500個,常明星有124個,叫出名字的320個。這與現代天文學所統計的在同一時間、地點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星為2500~3000顆數據大體相同。當時在洛陽觀察到的星體,與現代觀察的星體數基本相同。他因此還繪製了《靈憲圖》,這是中國最早的星相圖。

漢安帝元初四年(120__年),張衡根據渾天學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反覆試驗,終於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自行轉動並能準確地觀察天象的大型天文儀器--渾天儀。他這一發明,對當時社會上流傳的圖箕迷信之説是一個有力的回擊,對中國天文學的研究是一個偉大的貢獻。渾天儀制成後,張衡又著《渾天儀圖注》,解釋渾天儀的製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張衡的渾天學説認為,天地都是圓的,天在外,像雞蛋殼,地在內,像雞蛋黃。這種説法雖然不完全正確,但比起當時流行的天圓地方學説要進步得多。

東漢時期,地震時有發生。張衡從青年到中年這個時期就有20多次大的地震,其中一次就波及42個郡國,百姓死傷無數。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促使了他對地震進行研究,決心創制一個測知地震的儀器。漢順帝陽嘉元年(132年),54歲的張衡創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的儀器--地動儀。地動儀用青銅製成,圓徑8尺,狀如酒樽;中有立柱,連着8個方向的機械;外面有8個龍頭,口銜銅丸;下面有8個蟾蜍,口向上張。哪個方面地震,哪個方向的龍口就吐出銅丸;落在蟾蜍口內,發出清脆的聲音,看守人就可知道發生地震的方向,並推測出震源的距離。公元133年、135年、137年,京師洛陽連續三次發生地震,“地動儀”均有顯示。可是到了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動儀西面的機械發動,銅丸落入蛤蟆口中,而人們沒有感到地震,有人則認為地震儀不靈了。但沒過幾天,釋使報告説,那一天隴西郡發生了地震。地動儀可以測到千里之外的地震,這真奇蹟!據英國李約瑟研究説,直到公元1880年,歐洲才製造出第一台地震儀,這已晚於張衡地動儀1700餘年了。張衡發明地動儀在世界地震學史上是一件大事,具有劃時代意義。因此,張衡被公認為是世界地震學的鼻祖。

張衡又是一位氣象學家,他發明了測定風向的儀器,叫候風儀,又名相風銅鳥。銅鳥銜花,安放在五丈高的木幹頂端,風來則轉向,便可知風向,這一發明,比歐洲的候風鳥早1020__年,可謂世界之冠。

張衡是一位學識淵博、富於創新的科學家。他還發明瞭指南車。車上裝着一個木頭人,不管車子怎麼轉動,但木頭人的手始終指向南方。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3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現在我們來到的這所漂亮的庭院,就是1999年12月28日建成開館的南陽漢畫館新館。南陽漢畫館是我國第一座專門珍藏、陳列漢代畫像石刻的藝術博物館,創建於1935年,為中國早期藝術博物館之一。它以豐富的藏品和獨特的藝術風采,早已被海內外學者所矚目,在社會上有着廣泛的影響。老館原在南陽市西郊的卧龍崗上,佔地2700平方米。現在我們通過這座仿漢門闕,進入庭院,面前這座雄偉的仿漢建築,坐西向東,南北寬118米,中間高21米,佔地80畝,館藏漢畫像石刻近3000塊,佔全國的三分之一。目前開放的是一樓綜合館的基本陳列部分,其中國家一級品119件,是現今全國規模最大的漢畫石刻藝術陳列館。

好,我們現在就步入畫卷中,一覽千古情。大家看,大廳裏這二尊珍貴的大型石獸“天祿”、“辟邪”,已經飽經了20__多年的風雨滄桑,是全國絕無僅有的漢代大型圓雕藝術天之意。這兩尊石獸虎頭鳳尾,鱗身雙翼,造型古樸,栩栩栩如生。您千萬別小看他們,這二尊石獸早在唐代就已經受到了世人的注目了,唐代李賢的《後漢書.孝靈帝紀》、北宋歐陽修的《集古錄》、沈括的《夢溪筆談》都曾提到這二尊漢雕石獸。

大家知道,南陽盆地地處豫、鄂、陝三省交會處,這裏物產豐富,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適宜,水陸交通方便,自古就是我國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先進的地區之一,也是著名的戰略要地。早在戰國時期,南陽的冶鐵技術就已相當聞名,西漢時南陽冶鐵、水利、農業生產又有了進一步發展,《鹽鐵論》稱“宛(南陽)周齊魯,商遍天下,富冠海內”,已成為全國顯赫的最大的商業城市之一。東漢光武帝劉秀髮跡於南陽,二十八宿(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將領)又多出自南陽一帶,據不完全統計,兩漢時僅分封在南陽的侯王就有47人。這些皇親貴戚、豪族世家、巨户富商,生時極盡其欲,死更厚葬,競相營造冥宅大墓。這樣,始於西漢的墓內石刻畫像之風,到了東漢就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封建統治階級大講排場,競相厚葬,除在墓中多埋珍寶、偶人、車馬供死人“享受”外,還推出了依照地面建築的“周閣重門”式的大型畫像石墓室,南陽漢畫像石刻,就是依附這種石墓室而誕生、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石刻藝術品。

南陽漢畫像石刻涉及的題材非常廣泛,表現的內容也異常豐富。由於南陽漢畫像石刻採用的是以寫實為主的藝術表現手法,因而可以説它是兩漢社會的縮影,為我們研究兩漢社會的政治制度、禮儀風俗、經濟狀況、宗教意識、文學書法、美術、音樂、舞蹈、雜技、武術、戲劇、建築學、天文學、教育學、畜牧獸醫學等,提供了珍貴的直觀圖象資料。這些漢畫像石刻,雕造工巧,內容豐富,有顯示漢代天文學成就的日月星辰圖;有反映漢代歌舞雜技藝術的舞樂百戲圖;也有高門甲第,連車列騎,宴客投壺的漢代統治者奢華生活場面;還有表現漢代統治階級寵信道教、巫術的昇仙圖和神話傳説。

我們首先進入的是祥瑞廳。漢初統治階段中流行黃老思想,祟信道教、巫術,拜神仙,服仙丹,求長生不老,因此畫像石中有不少表現昇仙思想的畫幅,看這幅“羽人神獸”圖,畫中刻繪有“羽人”、“飛廉”。羽人是為道學仙之人,身生幾寸長的毛羽,能從地上自升到樓台之上,作飛天狀。飛廉是一種神物,乘上它就可以昇天,所以凡是表現神仙思想的地方,常常刻繪飛廉。南陽漢畫像石中的飛廉,頭似龍而非龍,身似鹿而非鹿,身生兩翼後拖蛇尾,兩隻飛廉,一前一後追逐奔跑,神態生動自然。大家看這幅“神人騎虎射怪獸”圖,能看出它的雕刻技法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嗎?對,這叫陰線刻,在漢畫像石中是不多見的。南陽漢畫像石的雕刻技法多屬於剔地並施有橫豎紋襯地的淺浮雕,用粗勁的陰線表達畫像的細部。畫像構思大膽巧妙,線條運用剛柔得度,畫像中的各種形象給人以古拙粗放,蒼勁豪邁的感覺。早期的漢畫像石,也有采用平地淺浮雕和陰線刻的雕刻方法,但這種畫像石出土數量不多,因而也就越發顯得珍貴。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4

商丘古城即明清時期歸德府城,現存地上古城始建於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20_年),距今已有520_年的歷史,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1986年,商丘古城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丘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業、商品、商文化發源地之隱喻。目前商丘古城下,同時疊壓着春秋時期的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代應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目前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遺址。

商丘古城城牆周長3.6公里,有東西南北四門,城內地勢為龜背形,城內建築多為四合院建築。由於年代久遠,兵禍天災,古城曾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但範圍都在南北十里之內。城門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東門曰賓陽,西門曰垤澤,南門曰拱陽,北門曰拱辰。四門外原有四個甕城(即在城門外再建一小城,側面開門,旨在加固城防),甕城又各有一個扭頭城門,北門向西,東門和西門向南,南門向東,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門八開”之説。根據五行相生相剋之説,為防金木相剋,古城東西兩門相錯一條街,成為中國古城中的唯一。

如今的商丘古城內街道仍保持着古代的建築風貌。坐落在古城內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侯方域的“ 壯悔堂”招引着八方的遊客。在商丘古城南古宋河畔有名揚中外的、鐫刻着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手跡《八關齋會報德記》的八關齋。明嘉靖以後至清初,商丘古城內出過兩位大學士(宰相)、五位尚書以及十多位侍郎、巡撫、御史、

總兵等。由於幾千年來黃河決口所致,在目前商丘古城以下還疊壓着春秋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朝的應天府南京城、元朝的歸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空中俯視,整座古城內方外圓,形成古代的方孔圓錢,寓天圓地方,天地相生,招財進寶之意。磚城內面積1.13平方公里,93條街道形如棋盤,古四合院鱗次櫛比,內有大成殿、明倫堂、壯悔堂等名勝古蹟。1986年,商丘古城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歸德府城牆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結構佈局

城內地勢呈龜背形狀,共93條街道,在古代的八卦學説中,9是最大的數字,而3是萬物的源泉,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93是一個吉利的數字。這93條街,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見方的許多小塊,格局如同棋盤。俯瞰全城,如棋盤狀。建築多為走馬門樓和四合院建築羣。根據五行相剋相生的理論,為防金木相剋,東西兩門相錯。東門偏南,西門偏北,錯開一條街,出現了與南北軸線分別相交的兩個隅首。明嘉靖以後至清初,城內出過兩位大學士(宰相)、五位尚書以及十幾位侍

郎、巡撫、吏卒、總兵、著名文人,因此,官府、官宅建築頗多。原有的水井、廁所為梅花形狀,佈局合理。南門兩側建有兩個水門,將水排進護城河。寬闊的護城河碧波盪漾,環繞全城。城南河面較寬,南北500多米,東西1300多米,水下疊壓着春秋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朝的應天府南京城、元朝的歸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護城大堤距城牆約500米,周長9公里,基寬20米,頂寬13米,高

3.3米。現存商丘古城已520_年,歷經戰亂,但保存得基本完好,為全國少見的古城遺存。

商丘古城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範之作,不僅在我國,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現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商丘古城疊壓着春秋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朝的應天府南京城、元朝的歸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為了古城的長久存在,不得不考慮黃河定期不定期的漫、溢、決口和改道的造訪(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前的3000多年間,黃河下游發生的漫、溢、決口和改道約有1500餘次,其中在16世紀,平均4、5年就要發生一次).商丘古城現在的格局於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20_年)破土動工,歷時八載於明正德六年(公元1520_年)基本竣工,之後又幾經修補完善,直至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在城牆外約500米的圓周上築起新的城郭(即現存的城郭,已改建成環城公路)才形成城牆、城湖、城郭三位一體,形如“‘古銅錢幣’外圓內方”的獨特格局。這與世界遺產標誌的外圓內方基本一致。

據載,商丘古城是歷代先民們智慧累積的創造,更是“象天法地、順天應地、取法自然”思想的應用,其目的就在於創造一個“天人協調、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祈求城池萬年永固。鳥瞰商丘古城,外圓內方,猶如一枚巨大的“古銅錢幣”。外為土築的護城大堤,即城郭,呈圓形,象徵天;內為磚砌的城牆呈方形,象徵地。外陽而內陰,陰陽結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整個城池便成為陰陽合一、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徵,商丘古城也便有了與日月同在的道理。

名人典故

應天書院、睢陽書院,因規格之高、規模之大,而為北宋全國四大書院之首,其前身為南都學舍,原址位於今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南湖畔,由五代後晉楊愨所創,宋初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唯應天書院設於繁華鬧市,歷來人才輩出。.范仲淹年輕時曾在應天書院求學,家境貧寒的范仲淹“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枕”。終成大器後,范仲淹把家安在了商丘,他的母親病逝後,他在家居喪,當時的應天府知府晏殊請他到書院任教,一時間,“從學者不遠千里而至”,應天書院由此名聲更盛。

這座書院,還培育出了被譽為“清初文章第一家”的侯方域。今人對這位侯先生未免感到陌生,但提起清代著名戲劇《桃花扇》,這部孔尚任所著的傳世名作,知道的人應該很多,但對其內容,能説出來的人又屈指可數了。侯方域便是這部名戲的主人公之一。

侯方域,河南歸德府人士。歷代簪纓,累朝世胄,祖為太常,父居司徒。”侯家確實是歸德城的官宦世家、書香門第。他的祖父曾擔任太常寺卿,父親是户部尚書,叔父擔任南京國子監祭酒。

他小的時候天資聰慧,但調皮異常。有一次,8歲的侯方域逃學到一座廟裏玩,幾個和尚在葫蘆架下乘涼,見到“小才子”,就攔着讓他做詩,頑皮的侯方域看着葫蘆碰着和尚的光頭,挺有意思,於是張口就來:

葫蘆架上葫蘆藤,葫蘆架下葫蘆明。葫蘆碰着葫蘆頭,葫蘆不疼葫蘆疼。 等和尚們明白過來,這個調皮鬼早就跑得無影無蹤了。

崇禎末年,大明王朝風雨飄搖,22歲的侯方域到南京應試,當時他的文名已經很盛,又是世家子弟,積極參加復社的活動,與陳貞慧等人被譽為“匡扶天下正義”的四公子,年紀輕輕,便名滿天下。

那一年,李香君正當十六歲花季妙齡,她坐在繡簾掛落的花格窗前,遙望着秦淮河,等待她夢中的愛情。當侯方域出現在她的面前時,她感覺到了她所期待的姻緣已經來臨。兩人一見鍾情,很快就互定終身,侯方域把家傳的宮扇作為定情物贈給香君。後來,他們因為堅持自己的操守而歷經磨難,這把扇子成為見證。這本應是一段才子佳人式的風花雪月,可惜,隨着清兵入關,明朝大廈快速地坍塌。

閹黨阮大鋮拉攏侯方域,被香君嚴詞拒絕。阮懷恨在心,設法迫害,侯方域被迫投奔揚州督師史可法。阮大鋮為巴結淮陽督撫田仰,要買香君贈予田仰為妾。香君不從,以頭撞桌,昏厥於地,血濺桃花扇。侯方域的好友、知名畫家楊龍友為香君愛憎分明的性格和對愛的忠貞深深感動,提筆就斑斑血痕勾勒出幾枝桃花,此即“桃花扇”。香君託人把桃花扇送給侯方域,以明心跡。

後來依據這段故事,孔尚任寫出了著名的劇作《桃花扇》,感動了古今無數的讀者和看客。著名作家張愛玲曾感慨地説:“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上,就在這上略加點染,變成一枝桃花。”這段故事太有名了,所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愛情結局和個人歸宿後來有了很多的“版本”。最淒涼的説法是:李香君獨自來到棲霞山下,在一座寂靜的道觀裏出家,後不知所終。最美好的説法是:侯方域和李香君歷盡劫難終相逢,兩人攜手回到歸德城,後來白頭到老。但在歸德古城,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結局卻另有説法。南京被清兵攻佔,李香君與侯方域脱難後,回到歸德城侯府。香君更名換姓住在了翡翠樓(又名香君樓),相親相愛如壯悔堂內今日的塑像。

數年後,侯方域再遊江南,獨自在家的李香君歌伎身份暴露,不為官宦世家的侯府所容,她被趕到城南侯氏莊園,不久鬱悶而死,年約30歲。相傳侯方域回家後,為香君修墓立碑:“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

這一年,35歲的侯方域憶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感歎平生可悔者多,於是把自己的書齋更名為“壯悔堂”。兩年後,侯方域因鬱鬱寡歡、心情鬱悶而病逝。

整個歸德古城規劃嚴整,格局合理,造型古樸,舉世罕見,是一座很有科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 民間活動

火神台廟會是商丘最為古老和盛大的廟會。簡稱“台會”,老百姓又稱其為“朝台”。它是由人們對祖先閼伯(火神)的祭祀演變成盛大的廟會,距今已延續四千多年的時間。每年農曆正月初四至初八,許多參加祭祀和廟會的人們,為閼伯添土圓墳並以敲打木棒、石塊,吟誦悼念之詞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閼伯。隨着時間的推移,朝台的人越來越多,香火越來越盛,至唐代已發展成相當隆重的廟會。據考證,火神台廟會至清代乾隆年間最為盛大。朝台本來從正月初四開始,但路途較遠的外省和本省的香客為表達對火神的虔誠與敬意,從頭年的臘月便往這兒趕,春節未到,火神台附近方圓幾裏的村莊上已住滿外地的香客。香客們如此虔誠,皆因對火神的崇拜,認為朝拜後,火神會在今後一年裏保佑全家平安。台會設有總會,各地設有分會,朝台時由分會會首到總會先行報到,然後由總會安排朝拜時間,按次序進行朝拜。各分會朝拜時,僅隨朝台進香隊伍奏樂的嗩吶吹奏者就有百餘人。各地的香客朝台各有程式,五彩紛呈,是一種各地民俗大展示,內容豐富多彩,觀者人山人海。香客遊人熙熙攘攘,算卦看相者不計其數,每天到會人數達十多萬人。台會上,各地的地方戲、曲藝、雜技、魔術及高蹺、鬼會、竹馬、旱船、肘歌、花棍、獨杆轎、拉秦檜、武術、龍燈等等各種民間藝術的表演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各路能工巧匠製作的泥老虎、布老虎、布娃娃、花槍、花劍、花刀、泥狗、泥雞、麪人、糖人、花燈籠、琉璃蹦蹦、泥響兒、竹響兒等等,琳琅滿目,品種繁多,製作精巧,造型美觀,色彩鮮豔,盡顯民間藝術水平,令人歎為觀止,其叫賣聲也是各色腔調,此聲蓋過彼聲。朝台的人們大多要買上一兩件給孩子作為過年喜慶之物,讓其盡興玩耍,以增添喜慶和吉利氣氛。廟會之上還有人另闢場地鬥雞、鬥狗、鬥羊、鬥蟋蟀,或進行賽牛和逮豬比賽,非常熱鬧有趣。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當地百姓晚上表演的" 火龍舞 "(亦名滾龍)。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火是火神功績的體現,火龍與青龍相對起舞,二龍戲珠,百般花樣渲染出吉祥如意的氣氛。朝台的各種儀式為商丘獨有,與別處不同。

在商丘,除火神台會以外,還有 “ 白雲寺廟會 ” 、 “芒碭山廟會” 、 “ 玉皇廟會”、“伊尹墓廟會” 和 “ 木蘭廟會 ” 等。

民間藝術

商丘的戲曲文化也是十分獨特的。在商丘戲曲文化方面佔統治地位的是豫劇,如果在商丘城鎮的大街小巷行走,不管走到哪裏,在耳邊迴響的始終是那大腔大調的河南梆子腔。商丘人聽起河南梆子來,是那樣的如醉如痴、物我兩忘。所以,有人説,河南梆子就像“ 海洛因 ” 一樣,已融化在了商丘人的血液中。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了河南梆子,商丘人的日子會怎麼過。

早在北宋時期,城南五里的汴河邊便出現了河市樂和 " 撂地 " 演出的藝人。宋元佑六年( 1091 年),此地重建了大型演出場所“ 照碧堂 ”,日夜都有戲曲演出。

清乾隆年間,梆子戲傳入商丘。由於受民風民俗、語言及鄉土藝術的影響,形成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 " 河南東路梆子 "——豫劇豫東調。豫劇豫東調曲調高亢、激越。女聲唱腔明快、花俏,男聲唱腔粗獷、大氣、豪放,集中體現了商丘人坦蕩、直率的性格。除豫劇外,在商丘這快土地上廣泛流行並大行其道的還有二夾弦、曲劇、四平調曲子戲、大油梆、落子戲、評詞、琴書、墜子、大鼓、大鐃、武老二、京韻大鼓等。

四平調是在商丘誕生、商丘所獨有也只有在商丘才能聽到的地方戲,是文化和戲曲 “ 特產 ”。四平調根據花鼓男女藝人多用本嗓演唱,曲調四平八穩的特點及花鼓中原有的 " 平板調式 " ,借四平八穩之意,依 " 平調 " 之稱,各取一字定名為 " 四平調" ,其代表作有《小包公》和《陳三兩爬堂》等 。

商丘的民間舞蹈。目前仍在商丘民間流傳的一些民間舞蹈,實際上是由遠古時期部落聚會、祭祀儀式沿襲下來的一些 “ 肢體語言 ”。如今這些民間舞蹈已不僅僅是人們的娛樂形式而更具有 “ 文化活化石 ”的價值。讓人驚歎的是,四、五千年前這些舞蹈被我們的祖先創造出來併發揮過它們的作用;四、五千年後,這些民間舞蹈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並仍在表現和豐富着今天人們的生活—— 四、五千年的時空竟然就在那一舉手、一投足之間。

商丘從古到今沿襲下來的民間舞蹈有三十多種,如龍燈、高蹺、舞獅、旱船、竹馬、火老虎、二鬼摔跤、老背少、花鼓舞、蹦傘、頂燈、獨杆轎、頂塔、抬花轎、撲蝶舞、肘歌、串果園、鬼會、鋦缸舞、小車舞、拉驢、挑花籃、秧歌舞、霸王鞭、挑經舞、大頭和尚戲翠翠等等,極具地方色彩。高蹺、竹馬、旱船、火老虎、龍燈舞、拉驢等形體動作誇張大氣、妙趣橫生。小車舞、鋦缸舞、挑花藍等優雅風趣,有説有唱,詼諧幽默。鬼會、大頭和尚戲翠翠等寄託人們的強烈愛憎,表演中揉進不少武術和雜技藝術,多人同時作舞又各有獨特造型。挑經舞歷史傳説色彩濃郁,情節誘人。鬼會又叫" 大班舞 ",其中人物皆為鬼魂,思想寓意深刻,深受羣眾歡迎。小車舞以活報劇的形式鞭撻醜惡,濃厚的民間情趣令人捧腹。鋦缸舞以當地民間生活為題材,有渾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讓人百看不厭。

民間工藝

商丘的民間工藝。商丘人心靈手巧,民間工藝美術品種繁多,如剪紙、刺繡、編織、石刻、木刻、泥塑、麪人、焰火等,能工巧匠輩出。

商丘剪紙剪紙作為一種民間藝術,有着悠久的歷史,各地的剪紙風格迥異。河南的剪紙發展為豫東、豫西兩大流派。豫西剪紙多為傳統剪紙。豫東剪紙多取材於現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反映民風民情,汲取皮影、泥塑、木偶、刺繡、民間印染傳統工藝的營養。商丘市夏邑縣火店鄉馬莊村的剪紙藝人鄒素雲,因剪龍聞名海內外,被譽為" 中華龍女 " 。她以純樸的感情將心中之龍趣味化、感情化、人格化,她的剪紙構圖新穎,剪法嫻熟、不勾、不描、隨心所欲,一剪而成。 1995 年 5月,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她的剪龍作為世婦會禮品在北京展出,引起轟動。她剪的龍,長的達 56米,小的不足一釐米,或卧、或飛、或盤、或戲、或扶搖九天,或騰越大海,千姿百態,活靈活現,在日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展出,備受稱讚。

商丘宋鏽分刺繡、彩繡、平繡、勒繡、刁平繡等。自古以來,商丘人民就有植桑養蠶、織帛繡花的傳統。因古有宋國、宋州、宋城之稱,故商丘手繡亦稱“宋繡”。北宋時,宋繡曾風靡汴梁。抽紗刺繡產品織工細緻、技術精湛、圖案美觀、色彩素雅,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5

歡迎大家來到玄奘故里,參觀玄類故居紀念館。

大家知道,玄奘是唐朝舉世聞名的佛學家、旅行家和翻譯家,是中外文化交流傑出使者。他一生的思想和經歷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玄類文化。他的精神和成就,是中國人民的驕傲。1420__年前,也就是公元620__年,隋文帝開皇二十年,玄奘法師出生在偃師市級氏鎮陳河村,也就是諸位腳下這塊景色秀美的土地。這座玄奘故居紀念館,坐落在陳河村中部,北依白雲嶺,南望伏牛山,佔地25畝,第一期工程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依照故居遺址原有的地勢層層北上。孔子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能幸會各位與此,共同探討玄奘大師的人生歷程與思想真話,實在令人高興。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玄奘大師故居的門前。讓我們先來欣賞這一用漢白玉作材料而建成的精美石刻建築吧--它有一個非常古老的名字,叫做“烏頭門”,和富麗堂皇的高大門閭交相輝映,成為這一儒學世家不同凡響的標誌。“烏頭門”的由來相當久遠,據説,它是由遠古母系社會羣居的“衡門”演變而來。先民在自己家族的土寨子門口,豎起兩根圓木立柱,上端加固橫樑,形成一個大門,立柱超出橫樑的柱頭部分被塗上黑色,“烏頭門”就成為很形象的命名。到了唐代,這種建築形式被達官貴人接受,建築材料被石質所替代,位置依然建在大家族聚居的出口,以顯示門第的高貴。唐代以後,這種建築形式逐漸消失。

請大家回過頭來共同欣賞一下大師故居的門樓。這是典型的隋唐建築風格。大家在廣場上已觀賞過石碑上趙樸初先生題寫的“玄奘故里”的精美書法,這裏門匾上的“玄奘故居”四字,出自北京大學著名大師季羨林教授的手筆。這裏還有啟功、程思遠、王任重、劉炳森等名人在玄奘故里的題詞和匾額,大家不妨仔細地欣賞這些精美的書法和豐富的內涵。

各位朋友,大家對面前這一別致的迎壁牆一定產生了興趣。迎壁上“六塵六識”四個大字,是台灣同胞靳天鎖先生題寫的。它是一個佛學用語,意思是指佛學造詣達到的最高境界--“六根清靜”的意思。因為靳先生的小名叫和尚,所以後面畫了一個和尚的坐像圖,而且是一筆劃成,代替他的署名。請往迎壁東邊走,繞過叢叢翠竹,有一座雅緻的展廳,展示着玄奘家族的“世代書香”。

在玄奘故居紀念館內,這個展室相當重要。今天我着重給大家介紹的是玄奘大師的籍貫變遷和諸多“先輩”。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法師“俗姓陳,陳留人也”。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是玄奘祖籍。

《慈恩傳》上説玄類的祖父陳康,“食邑周南,子孫因家,又為緱氏人也。”“周南”屬河南府,即今洛陽地區。就是説,玄奘一家從祖父陳康起,遷居河南洛陽緱氏縣。玄奘的父母、兄弟就住在陳河村這座大宅院裏。如今,陳河村的陳姓居民都是玄類大哥的後裔。

這幅圖中的中年男子,就是玄奘的父親,名叫陳慧,文獻上説他是個美男子,而且很有學問,富有正氣。圖中抱着小孩的婦女,是玄奘的母親宋氏。宋氏是是隋朝洛州長史宋欽的女兒。兩家結親是標淮的門當户對。公元620__年,玄奘出生時,前面已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

玄奘原名陳?,十三歲出家和稱法名玄奘。玄:深奧,奘:宏大。是一個很有氣魄的法名。玄奘的先祖都精通儒家經典,到他的父母,又都喜愛佛學,這個家庭研讀佛經的氛圍對玄奘走向佛門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口水井,被稱為陳家古井。據傳,此井為北齊年間遷居於此的玄奘的祖父陳康所開。井深25米,水質清澈碧透,甘甜宜人,有人説此水可使人聰明,玄奘就是飲用此水而成世界名人,故而號稱“慧泉”。祖籍孟津的台灣同胞靳天鎖先生面對這口古井,深悟其妙,捐資4000美金,修建了這座古色古香的井亭。

再來看井邊這棵奇樹,這是一棵具有千載樹齡的皂角樹,需兩個大漢方能合抱,俗稱“望子樹”,又叫“慈悲樹”。

現在我們置身玄奘故居紀念館西展廳,主要了解大師玄奘怎樣在故鄉的土地上皈依三寶,步人佛門。

公元620__年,隋文帝仁壽四年,年方五歲的玄類經受了童年歲月第一次重大打擊,就是母親宋氏病故。第二年,玄類的父親一來不滿場帝的無道,二來中年喪妻,家有幼子,就辭去官職,回到緱氏故里隱居,他“早通經術”,辭官之後,很注重對少於的培養教育。因此,少年時期,玄奘就對以漢語為載體的儒家文化有很好的修養,為日後準確的翻譯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玄奘的父母信佛,對玄類的吸依三寶有很大影響,可以説從童年就播下了種子。公元620__年,隋場帝大業五年,玄奘童年歲月經受了第二次重大打擊,正直的父親去世了。這年玄類十歲,在儒學和佛學的學習中,已明顯地熱衷佛學。加上二哥陳素早已出家洛陽淨土寺,法名長捷,在佛門有一定地位。玄奘也就跟隨二哥前往東都洛陽淨土寺,成了一個少年行者(也稱“童行”),開始學習佛教經典。公元620__年,隋煬帝大業八年,十三年的玄奘正式剃度出家。

玄奘從十三歲起,以正式僧人的身份,在洛陽淨土寺研讀佛教經典,一直長到十八歲,沒有離開過洛陽。公元620__年,隋場帝大業十四年,瓦崗農民起義軍攻佔洛陽東北的興洛倉,與隋軍展開爭奪洛陽的大戰,十九歲的玄奘與二哥長捷法師就在這一年的夏天投奔長安,遠離故里,直到四十六歲取經歸來,才再度返回故鄉。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6

河南福森丹江大觀苑位於舉世聞名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主要水源地━河南淅川境內,是河南福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為推進河南旅遊事業的快速發展,按照“以藥為主,多業並舉”的戰略規劃,藉助南水北調歷史機遇,投資近2.6億元、按5A級景區標準,歷時六年,強力打造的以“水文化、佛文化、藥文化、楚文化、商文化”為主要內容,集“觀賞性、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養生性”為一體的中原休閒度假勝地和祈福聖地。

丹江大觀苑由六個伸入丹江湖中的小島組成,佔地10.8平方公里。島上鳥語花香、蒼松翠柏、松針鋪地;湖中千頃碧水、煙波浩渺、天水一色;四周青山環繞、羣峯聳立、驚險壯觀。景區以丹江秀水為背景,以淅川厚重的歷史文化作底色,在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的基礎上,多次補充、完善,內涵豐富,趣韻疊加。建成了楚文化歷史博物館、商界奇才范蠡博物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紀念館、中原三面盛世觀音像、觀音禪院、飛江索橋、龜壽瀑、奇石好漢林、生肖廊、報喜鳥林、四方神獸、龍生九子、萬米沿江長廊、中藥植物園、水上娛樂城(含游泳、漂流、陽光沙灘、水上象棋、賞魚釣魚)等精品景點,配套建設了多個大型停車場、文化廣場、遊客接待中心,配置了豪華遊輪、遊覽觀光車等高檔服務設施。因勢利導,自然天成,吸引着海內外大批遊客慕名而來,已成為中原旅遊業躍起的一顆璀璨明珠,被譽為河南省旅遊業的一張珍貴名片。

水文化丹江水庫湖面有800多平方公里,號稱亞洲第一庫,其第一還表現在水質清冽、甘甜可口、因此也成為南水北調的主要水源地,以水位中心形成了飛江索橋、沿江走廊、人工瀑布、垂釣園,各種遊艇,水上飛機、丹江魚宴等形成的林林總總多姿多彩的水上世界.佛文化中原古剎香嚴寺毗鄰丹江水庫之濱,位居中原四大名寺之一,上寺尚存,丹江苑將承擔起下寺原貌的復原,並修建下寺藝術館及亞洲第二大的中原盛世觀音,正籌建中的觀音將分為三大部分:觀音主題、觀音廣場、觀音禪院。觀音主題部分造型獨特,採用現代聲光電綜合技術,升降自如。開光時,觀音像伴隨着音樂噴泉冉冉升起,嶄新的詮釋了神祕的佛家文化。進一步豐富了丹江苑區濃厚的文化氛圍。藥文化丹江湖周邊的青山乃八百里伏牛山延伸地帶,氣候温和,中草藥資源豐富,號稱天然藥庫。

丹江苑在原來天然草藥的基礎上開闢了近萬畝的中草藥基地,種植品種豐富的中草藥植物,既可觀賞又可藥用,既充分發揮了自然資源,又可保護水土植被。中草藥基地上還籌建了藥王殿、李時珍像等建築雕塑,以展示歷代中醫藥名人事蹟,建成全國少有的中藥文化薈萃之地。楚文化淅川丹江水庫是楚國時期的都城丹陽,楚文化的發祥地。為再現楚國的文化風貌,充分展示南水北調中線源頭歷史文化經典,丹江苑籌建了楚風樓、丹陽樓及相關文化景點,再現歷史名人、文化淵源。使遊客在迴歸自然的同時,充分感受文化旅遊的獨特風味與樂趣。商文化范蠡,一代商聖。在楚國位居宰相後,急流勇退,棄官從商,成就一代儒商,富可敵國。其在商業上的創見至今仍閃耀着真理的光芒,可謂市場經濟的鼻祖。他提出的“經商十八則”及相關經商哲學仍有着現實的指導意義,為諸多商家學者所稱讚與研究。丹江苑籌建的范蠡閣及相關建築旨在向遊客提供文化觀光的同時,傳播商聖范蠡的經商風範,使其發揚光大,成就更多商業鉅子。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7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景區是以三國勝蹟灞陵橋為依託,自1990年以來分期復建的文物旅遊景區,位於城西八里處,為三國名將關羽辭曹歸劉挑袍處。景區由灞陵橋、關帝廟兩大部分組成,共有六個景點:門闕、照壁、青梅園、灞陵橋、關帝廟和桃園。關帝廟為清代建築,其他均為仿漢建築,整個景區是以集橋、廟、園為一體的園林建築。

這是景區的大門--門闕。闕上浮雕着上古神話傳説人物伏羲和女蝸;兩邊是門吏,他們身體微躬,面部表情恭謹,手裏拿着歡迎貴賓的飾物迎接大家的到來!前面是令人肅然起敬的照壁,上面浮雕着《漢關帝神遊之圖》,描繪的是關羽神遊許昌的情景。

青梅園是根據“青梅煮酒論英雄”這個故事闢建的紀念性建築。相傳,曹操的夫人卞氏來到許昌後,每逢春來夏初,就想起家鄉的青梅。當時,兵荒馬亂,卞氏吃不到青梅,唉聲歎氣。曹操就派人從鄉下移來梅樹,種在丞相府'附近的九曲河畔。每到成熟季節,果實累累,香溢滿城,卞氏吃到青梅以後,眉開眼笑。有一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南陽,走到半道,將士們渴得走不動了,忽然,曹操心生一計,用鞭虛指説:“前面有片梅林!”,一傳十,十傳百,將士聞之,口皆生津。霎時,人人渾身是勁,個個如虎添翼,一鼓作氣,攻下南陽。曹操班師回到許昌後,為紀念這次勝利,精選青梅,釀造美酒,犒賞三軍,並在梅林裏建造一座亭子,全用梅木雕刻,曹操親書匾額“青梅亭”,還把“望梅止渴”四個大字寫在影壁牆上。

從此,這個故事便流傳開來。青梅亭成了引人注目的地方。曹操每到穎陽軍營,總是要到這裏把酒暢懷,賦詩抒情。並且把它作為軍營的接待賓朋最高禮遇的地方。“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後人有詩讚曰:“綠滿園林春已終,二人對坐論英雄。玉盤堆積青梅滿,金簞飄香煮酒濃”。

説話間,我們來到了“活”字門前。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風雲激盪,英雄輩出的時代。鼎立於這個時代的魏、蜀、吳三國都有一批智勇雙全的文臣武將。特別是曹魏集團,更是被人們譽為“謀臣如雨、猛將如雲”。憑藉這些人才的聰明才智和孜孜以求的拼搏精神,創造出了輝煌的歷史業績和燦爛的三國文化。這個“活”門便是其中的一個小插曲。有一次,丞相府新建一座花園落成了,曹操巡視後,沒有提出什麼意見,只是臨走的時候,執筆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眾人們不解其意。曹操的主簿楊修非常聰明,説:“門裏添活,意為,闊',丞相是嫌門太闊”。於是工匠再築圍牆,改造停當,又請曹操視之,曹操大喜,問:“誰知我意”?左右答曰:“楊修也”。

前面就是灞陵橋了,千古流傳的關羽灞陵挑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灞陵橋距許昌市八里處,又名8裏橋。為什麼叫“漏陵橋”呢?這裏有兩個原因:一是大概與《三國志評話》的作者有意借名橋、寫名事、為名人歌功頌德有關,把關羽挑袍的地方寫成西安灞陵橋了,二是“八里”和“灞陵”諧音,以訛傳訛,沿以為習。無論是“八里橋”或是“灞陵橋”,由於這處遺址的歷史影響,不失為許昌的一處名勝古蹟。

關羽在許昌辭曹歸劉並非虛構,歷史上確有其事。據《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記載:“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及羽殺額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三國演義》中説,曹操不但不準部下殺關公,而且還親自率領部將趕到灞陵橋頭給關羽贈袍送金,為其餞行。而關羽恐其有詐,便立馬於橋上,用刀尖挑錦袍披掛身上,並勒刀回頭稱謝日:“蒙丞相賜袍,導日更得相會。”遂下橋往北,順官道而去。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20__年),孫、劉聯合,火燒赤壁,曹操83萬人馬,一敗塗地,最後只帶十數騎落荒而逃,恰逢關羽伏兵華容道,為報昔日之恩,放了曹操一條生路。因此關公辭曹的故事,既表現了關公的“忠義”之情,同時也突出了曹操愛才之心,以致千百年來傳為美談。後人於溺陵橋畔修建了關帝廟,以作紀念。

此橋的始建年代無考,據1991年對原橋遺址的挖掘清理,橋基為元代構件,上部為明、清建築。原橋青石灰磚結構,三孔,通長17米,高2.88米。橋上遺留構件有石雕欄板、戲水龍頭、望橋、石獅、石猴等,都存放在關帝廟內。橋北為明末總兵左良玉潑墨手書“漢關帝挑袍處”的巨型石碑。橋南是《關王辭曹操之圖》碑。

1990年重新修建了這座仿漢觀賞橋。橋長121米,單拱雙柱,柱承櫨鬥,支頂拱體。青石欄板上浮雕仿漢畫像,內容有歷史典故、神話傳説,大多是反映漢代農桑狩獵、民俗天像等現實生活。質樸生動,令人退想。東閲台的正中入口處,立有青石堆雕的“關公勒馬挺風”巨像,通高9米,高大偉岸,給人以凌空立馬,虎視中原之勢;西月台南北對峙,高5.2米的青石子母煙,代表着帝王之儀。

下面我們參觀關帝廟。

關帝廟是為紀念關羽灞陵橋挑袍而建的,是全國與關羽蹤跡有關的八大關廟之一,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帝廟建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這裏也曾是岳飛“穎昌大捷”的古戰場。關帝廟三進院落,南北相連,次第增高。九殿一閣,古樸典雅,保存完整。內設塑像栩栩如生;匾額楹聯含意深邃,書法精湛;長廊壁畫,展現了關羽“忠不顧死,義不負心”的生平事蹟。廟中碑褐薈萃,內涵深厚。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8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來松原查幹湖風景區遊覽。查幹湖在蒙語中叫“查幹淖爾”,意為白色的湖。查幹湖南北長37千米,東西長17千米,水域總面積420平方千米,是吉林省最大的內陸湖泊。查幹湖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鯉魚、鰱魚、鯽魚、武昌魚等15科68種。近幾年,查幹湖的蝦類、珍珠類等水產資源也得到有效地開發,肥美的湖蝦早已擺上了遊客的餐桌。查幹湖四季分明的地理位置,水草肥美的自然資源,為野生、水生動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生存環境,使查幹湖又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鳥類的樂園。在湖畔草原和湖中小島上有狐、兔、獾等野生動物20多種,有野雞、天鵝、大雁、丹頂鶴等珍禽鳥類80多種。20_年8月,查幹湖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各位遊客朋友,查幹湖的旅遊開發始於20_年,那一年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查幹湖旅遊經濟開發區成立。先後建設了妙因寺、成吉思汗召、王爺府商業區等一系列景觀景點,修建了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開發了竹後遊湖、水上娛樂、冬網捕魚等遊樂項目,完成了遊客服務、商貿服務、郵電通信等服務設施,把原來的小漁村建設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查幹湖冬捕被評為中華百大美景奇觀,被譽為“冰湖騰魚”,單網捕魚最高產量16.8萬公斤被列人世界吉尼斯紀錄。曾舉辦十屆“中國吉林查幹湖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包括韓日、港澳台等國內外重要新聞媒體紛紛來查幹湖採訪報道。旅遊節期間,舉辦了攝影、書畫、詩歌、楹聯和垂釣等大賽。20_年“查幹湖冰雪捕魚旅遊節”被評為“中國十大自然生態類節慶”。開發區還通過參與、協助拍攝影視劇等進行宣傳促銷,先後有《聖水湖畔》《美麗的田野》《天道無欺》《成長》和《關東漁王》等影視劇在查幹湖拍攝,其中《聖水湖畔》在中央一套及地方電視台熱播後,取得了轟動性的效應,極大地推動了查幹湖旅遊業的迅猛發展。查幹湖旅遊度假區形成了夏季以大湖濕地、草原風光及蒙古族風情為特色,冬季以冬網捕魚、展現查幹湖悠久漁獵文化為主要內容,集觀光、娛樂、休閒、度假、餐飲、購物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9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樂山大佛風景區。我是景區導遊,我叫魏春雲,大家可以叫我魏導。今天將由我帶大家參觀,希望大家做文明遊客!

首先,我把景區的情況總的給大家介紹一下。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石像,歷史悠久,建於公元720xx年,屈指算來,它矗立在這已經1200多年了!這是眾多工匠一錘錘地花了90年修造出來的。接下來我們邊走邊看邊講。

樂山大佛坐落在我國四川省西南部,周圍便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這三條大江,統稱“樂山三江”。坐在船上從正面看大佛,會發現大佛所處的位置於凌雲山西面陰坡處,周圍林木稠密,地質結構穩定。所以,雖然周圍是紅砂巖,但大佛依然沒有被風化完,不過,國家還是常常撥出專項資金給大佛洗臉。

人們説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通高71米;肩寬24米;耳朵有7米長,每個耳朵能鑽進去兩個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長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長度是5.6米。令人想不到的是,它頭的直徑竟有10米,有5層樓那麼高呢!而它的手指卻有8.4米長。它的膝蓋到腳背總長28米,腳寬8.5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隻腳可以站100多人呢!樂山大佛頭上的髮髻有1021個。怎麼樣,厲害吧!

相傳樂山大佛是一個名叫海通的和尚發起建造的。當時,岷江水勢洶湧,常常淹死過路的行人。海通和尚不忍心看下去,於是便籌集鉅款,修築樂山大佛,願它能抵住這洶湧的江水。當時,一名財主想得到這筆鉅款,海通和尚便對財主説:“我寧願把我的眼珠挖下來,也不會給你這筆錢。”他見財主不信,便用雙手挖下了自己的眼珠。財主見了,嚇得魂飛魄散,這才打消了念頭。過後,海通又號召了很多人來修築樂山大佛。當時沒有挖土機、剷車等現代化工具,全是一錘一鑿靠手工,歷時九十年才修築成功。

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裏了,希望我的介紹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感謝大家的光臨,樂山大佛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希望大家把這壯觀的景象介紹給更多的朋友,謝謝大家!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10

廣州陳家祠是中國清代宗祠建築。原稱陳氏書院。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葉以後,廣東各縣多在廣州建書院,以供同宗子弟讀書或參加科舉考試,又是祭祖的宗祠。該祠規模宏大,裝飾華麗,是廣東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它是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宗親合資興建的族祠。陳氏書院以其精湛的裝飾工藝著稱於世,在它的建築中廣泛採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彩繪和銅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做裝飾。雕刻技既有簡練粗放,又有精雕細琢、相互映託,使書院在莊重淡雅中透出富麗堂皇。

陳家祠堂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姓聯合建造的,是廣東省著名的宗祠建築。陳家祠堂的建築結構可分為三軸、三進,建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進之間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廡巧妙地聯接起來,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院落,祠堂的整體佈局上下對稱,殿堂樓閣,虛實相間,氣勢雄偉。"聚賢堂"是陳家祠堂中軸線的主殿堂,也是陳家祠整個建築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寬闊的石露台,周圍用嵌有鐵花的石欄板環繞。祠堂建成之初時的聚賢堂是供族人集會之用,後來改作宗祠,兩邊的側房供書院使用。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11

歡迎大家來到長春長影世紀城!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在長春市東側,有一座集世界上最先進的各種特效電影於一體的影視主題公園 ,為世界獨有、令人稱奇的電影主題公園———長影 世紀城。它位於吉林省長春市 美麗的淨月潭畔,長影世紀城是中國第一家世界級電影主題娛樂園 ,是長影改革、二次創業 的標誌性工程。在上個世紀末,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電影業遇到了來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等多方面的嚴峻挑戰,被譽為新中國電影搖籃的著名的長影製片廠,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和發展的困境。

在中央有關部門的指導和關懷下,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長影積極穩妥地推進了體制改革、機制創新 ,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相一致、與電影創作生產自身規律相符合的現代企業制度 。在取得改革成功的基礎上,長影集團 借鑑國際電影產業的成功經驗,依據自身深厚的電影文化底藴,把現代電影工業與旅遊業結合起來,延伸電影產業鏈 ,打造出中國第一家世界級電影主題娛樂園,開創了中國大電影時代 的新模式。

長影世紀城薈萃好萊塢、精選迪斯尼,站在兩個世界 主題公園巨人的肩膀上,成為中國人自己的 “ 東方好萊塢 ” 。 長影世紀城獲“20_年度吉林省最受歡迎省外旅遊景區”稱號。

長影世紀城作為電影主題娛樂園,圍繞着電影主題開發了一系列娛樂項目 。

特效電影是長影世紀城最具特色的旅遊娛樂產品。在長影世紀城園區內,設有 3D 巨幕, 4D特效,激光懸浮、動感球幕、正交多幕等五個特效影院 。把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特效電影彙集於一個園區內,好萊塢、迪斯尼都沒有做到。因此,長影世紀城又被人們譽為 “ 世界特效電影之都 ” 。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12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語,很高興今天能和你一起度過,下面由我來給大家講講瀋陽故宮吧:

瀋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羣之一,瀋陽故宮佔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築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是一處包含着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古代遺址。在宮廷遺址上建立的瀋陽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宮廷藝術博物館,藏品中包含十分豐富的宮廷藝術品。

1961年,國務院將瀋陽故宮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瀋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築,俗稱 八角殿。始建於1620xx年,是 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是盛京皇宮內最莊嚴最神聖的地方。初稱大衙門,1636定名篤恭殿,後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台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殿內設有寶座、屏風及薰爐、香亭、鶴式燭台等。大政殿用於舉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頒佈詔書,宣佈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等。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

1644年(順治元年)皇帝福臨在此登基繼位。

十王亭

十王亭位於大政殿兩側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滿族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築的反映,此建築佈局為中國古代宮廷建築史所僅見。

其東側五亭由北往南依次為 左翼王亭、 鑲黃旗亭、 正白旗亭、 鑲白旗亭、 正藍旗亭;

西側五亭依次為右翼王亭、 正黃旗亭、 正紅旗亭、 鑲紅旗亭、 鑲藍旗亭。

是清初八旗各主旗 貝勒、大臣議政及處理政務之處。這種君臣合署在宮殿辦事的現象,歷史上少見。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10座亭子,其建築格局乃脱胎於少數民族的帳殿。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顯示了滿族文化發展的一個里程。

大清門

大清門是盛京皇宮(今瀋陽故宮博物院)的 正門,俗稱午門,它是一座面闊五間的硬山式建築,房頂滿鋪琉璃瓦,飾以綠剪邊,尤其是大清門山牆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個墀頭,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鑲嵌而成,紋飾為凸出的海水雲龍及象徵吉祥的各種動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此門莊嚴富麗,與整個宮殿建築混成一體,顯得十分協調。

大清門建於天聰六年(1632年)之前,為盛京皇宮中皇太極續修的早期建築之一。原稱大門、正門。1636年定宮殿名時稱大門為大清門。大清門的滿文譯音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為門)。

崇政殿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 金鑾殿”,是瀋陽故宮最重要的 建築。整座大殿全是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後出廊硬山式,闢有隔扇門,前後出廊,圍以石雕的欄杆。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脊飾五彩琉璃龍紋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頂蓋黃琉璃瓦鑲綠 剪邊;殿前月台兩角,東立日晷,西設 嘉量;殿內“徹上明造”繪以彩飾。內陳寶座、屏風;兩側有薰爐、香亭、燭台一堂;殿柱

是圓形的,兩柱間用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檐外,龍尾直入殿中,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合為一體,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氣魄。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陛見臣下,宴請外國使臣以及處理大政的常朝之處。公元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 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東巡”諸帝於此舉行“展謁山陵禮成”等慶賀典禮。

鳳凰樓

崇政殿北首的 鳳凰樓,建造在4米高的青磚台基上,有三層,三滴水歇山式圍廊,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此樓為盛京最高建築,故有《盛京八景》之一“鳳樓曉日”、“鳳樓觀塔”等傳稱。鳳凰樓上藏有乾隆御筆親題的“ 紫氣東來”匾。

清寧宮

清寧宮為五開間前後廊 硬山式。是 清太宗 皇太極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居住的“中宮”。

室門開於東次間,屋內西側形成“筒子房”格局,東梢間為帝后寢宮。寬大的支摘窗式樣樸素,櫺條皆以“碼三箭”式相交,宮門亦不用隔扇式。正對宮門豎立祭天的“索倫竿”,此均為源自滿族民間的傳統風格。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緣剪邊,前後皆方形檐柱,柱頭飾獸面,檀枋施彩繪等,則是吸收漢、藏民族建築藝術。

文溯閣

文溯閣建於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而建,

另有《 古今圖書集成》亦存於閣內。是瀋陽故宮西路的主體建築,建築形式仿照浙江寧波的天一閣,面闊六間,二樓三層重檐硬山式,前後出廊,上邊蓋黑色琉璃瓦加綠剪邊,前後廊檐柱都裝飾有綠色的地仗。所有的門、窗、柱都漆成綠色,外檐彩畫也以藍、綠、白相間的冷色調為主,這與其它宮殿紅金為主的外檐彩飾迥然不同。其彩繪畫題材也不用宮殿中常見的行龍飛鳳,而是以“白馬獻書”、“翰墨卷冊”等與藏書樓功用相諧的圖案,給人以古雅清新之感。採用黑色琉璃瓦為頂,主要是為了使整座建築外觀風格相統一。 文溯閣後面,有抄手殿廊連接着仰熙齋,齋後為九間房,其中有芍藥圃、梧桐院等。這是乾隆皇帝“東巡”時的讀書之所。

金水橋

瀋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聲能透露,瀋陽故宮正門前的“金水橋”屬於違規建築,與整個風貌不相符。瀋陽市文物部門已經下發了整改拆除通知限期拆除。

20xx年9月25日14時30分許,瀋陽故宮東南側,在“金水橋”施工牆外,有一大片被圍擋圍起的施工工地。從圍擋的縫隙中可以看到,工地中一輛作業車正在施工。

最佳旅遊時間

瀋陽的春天和秋天時間短促,升温、降温幅度很大;夏季平 均氣温24度,比南方涼快3-5度;冬季寒冷乾燥,必須攜帶羽絨服或棉大衣。雨季主要在春、夏與夏秋之交。每年4-10月是瀋陽旅遊的黃金季節。你們來的正是時候。

當地特產

瀋陽的美食佳餚歷史悠久,製作精湛,在滿族菜餚基礎上,借鑑和發展了傳統宮廷的精良技術,又薈萃了中國名菜之精華,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滿漢全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由於歷史上,瀋陽一直由少數民族和漢族輪流統治,因此也傳入了各民族的風味小吃。比如回民小吃馬家燒麥,滿族小吃那家白肉血腸,朝鮮族的打糕、烤牛肉、西塔大冷麪等。瀋陽也有自己的傳統小吃老邊餃子,老山記海城餡餅。

瀋陽主要商業街區分佈在中街(步行街)、太原街一帶。瀋陽的大部分商廈營業時間一般是上午9:00開門,晚上10:00關門。五愛市場,位於瀋河區風雨壇街,是全國五大集貿市場之一,是遼寧乃至東北地區服裝輕工批發市場,品種齊全、物美價廉。公交117路 、125路、 132路、 133路 、134路、 151路 、207路 、212路、 213路、 222路、 223路、 224路、 224路區間 238路 246路、 256路、 263路、 266路、 270路、 273路、 274路、 277路、 293路、 297路、 298路 、326路 、333路、 334路、 338路、 501路 、523路 、800路可達。南湖公園古文物市場,有幾十家店鋪經營着古玩、字畫、 印章、瓷器、玉器、木雕、珊瑚、珠寶翠鑽;還有遍體綠鏽的歷代古錢。瀋陽的名特產品,如御賜枕、羽毛畫、 絹花、彩石鑲嵌畫等,都能在這裏覓得。每逢週日,這裏格外熱鬧。

遊客們遊玩好瀋陽的古遺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築、 烽火台、邊牆和歷史紀念物、革命紀念物後。可以到具有現代性的娛樂場所去娛樂放鬆一下。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13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拉市海位於麗江縣城西面10公里處的拉市壩中部,是雲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自然保護區。“拉市”為古納西語譯名,“拉”為荒壩,“市”為新,意為新的荒壩。到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這個準平原又分割成三個相對高差在100米至200米的高原山間盆地 ,即拉市壩、麗江壩、七河壩。

這是一片神奇的樂土,由北往南的候鳥在經歷了長途跋涉的艱辛、都市裏高樓林立的迷惑和無知者獵彈弓的偷襲後,疲憊不堪但滿懷欣喜地降落這裏。除了濕地裏豐美水草、小魚小蝦的誘惑外,這裏安全的自然環境,是吸引候鳥們南遷越冬的重要前提。這裏,就是――拉市海。 拉市海的春天是姍姍來遲的。當麗江城內的太陽正明媚當空時,這裏的冷風還在嗖嗖作響。

三月的一個清晨,我站在了嚮往已久的拉市海邊:這是一面寬闊安靜的湖泊,清冷的天空下,湖面泛着盈盈的綠光。小塊小塊的濕地把湖面分隔成大大小小的灣。湖中稀疏站立的柳樹上,停着一羣鸕鶿;淺灣裏和岸邊,是一大羣野鴨,或扎猛子尋魚蝦,或交頸而眠。偶爾有兩隻雙宿雙棲的赤麻鴨撲稜稜飛起,帶起附近的水禽懶洋洋扇扇翅膀。遠處水氣氤氲,不時可見山林鳥遊動飛舞的點點小影。這就是拉市海的初春,早遷的候鳥已北移,晚行的正在休養生息,準備踏上萬裏歸途。陪我一起閒逛的拉市海高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所的工程師彭貴鴻在拉市海呼呼作響的大風中很有些遺憾地叫着説:“你來晚了,越冬的候鳥很多都已北移了。一個多月以前,這裏熱鬧得不得了:海子裏,柳樹上,天空中,還有後面的山上,到處都是鳥。那壯觀,就別提了。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14

中國明西安府城牆。在陝西省西安市。建於明洪武三 年至十一年(1370~1378),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和元代奉元城基本上擴建而成。原為夯土城牆,明隆慶年間(1567 ~1572) 巡撫張祉在夯土城牆外初次包磚。清乾隆年間 (1736 ~1795)陝西巡撫畢沅舉辦大侷限的維修和加固, 將包牆增厚,鋪設海墁,並增修排水道、宇牆垛口等。城 牆周長 13.75公里,為中國現存完備、侷限最大的城牆。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佈為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

據文獻記實,明代建築的西安城,西牆和南牆都是 操作原唐代皇城的城牆而增修加長的,東牆和北牆是擴 大新建的。西牆和南牆內均發明有唐代城牆和城門的遺蹟。城牆用黃土夯築而成。明代建築的城牆用黃土加石 灰、細沙並摻麥秸、草渣混淆分層夯築而成,夯層厚10~12釐米。城牆高12米,底寬16~18米,頂寬12~14米。 牆頂均以三層青磚鋪設海墁,每隔40~60米處,有一磚砌溜水槽和吐水嘴。城內除四門左側各有登城馬道外,華南地區,還有6處馬道。城牆內沿牆附近築女牆,外沿牆有垛口5984個。城牆外壁附近有馬面98座。馬面伸出牆面11米,寬 20米,各馬面之間相距 120米,恰在弓箭和火銃的射程 之內。

城的四角各築有一個突出城牆的角台(樓),除西 南城角台為圓形外,其他 3個為方形。據掘客得知,這 種圓形角台是元代的建制,明代擴建西安城時,因西南角未動而保存下來。城牆每面各闢一門,東名長樂,西 名安寧,南名永定,北名安遠。門外築甕城,門上建樓, 門樓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閘樓及周圍城牆已在民國初年拆除,現存正樓、箭樓 6座。除南面箭樓下無門 洞外 (門洞分從甕城閣下開),其他3門箭樓下各穿門洞。 門洞高寬6米,深19.5米。正樓為重樓,面寬七間,進 深二間,高36米,三層檐歇山頂,周有迴廊,樓下及平 座均施鬥□,箭樓以青磚為主佈局,面寬十一間,進深兩間,高33.4米,單檐歇山頂,正面分設四層箭窗,各 12孔,總共48孔,閣下各3層,總共9孔。樓的不和有兩 層房檐,均施鬥□,下有檐廊。城外護城河寬20米,深10米。1983年開始對城牆舉辦全面整修。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15

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俗稱“隴東”。東接陝西省,北接陝西和寧夏,西與寧夏相連,南臨平涼市和陝西。轄慶城縣、華池縣、環縣、合水縣、正寧縣、鎮原縣、寧縣和西峯區,總面積約2.7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44萬,有漢、回、蒙、滿等20個民族,其中漢族佔98%以上,少數民族主要是回族。全市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東部黃土丘陵區,中南部為

黃土高原溝壑。慶陽市屬內陸性季風氣候,冬寒較短,夏少酷暑,秋季多雨。

慶陽—名系沿用古“慶陽府”名稱,最早取決於宋代政和年間,後設環慶路,又設“慶陽軍”節度,慶陽之名,方見於史冊,沿用至今。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曾任”環慶路經略撫緣邊招討使”與其子駐防慶陽,駐城練兵,保境安民。慶陽市有着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早在20萬年前這一帶就有人類生存。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在此農耕,養殖,製陶。據《史記》記載皇帝軒轅氏再這一帶和醫祖歧伯合著《內經》。夏代,周祖不出失官率部族赴此,駐城拓荒,安邦定居,今慶陽縣城據傳就是建於此時的“不出城”故有“周舊邦”之稱。慶陽市也是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主要組成部分,俗稱:“隴東老區”。

慶陽市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地區。是有名的烤煙生產基地,作物以半乾旱的小麥、玉米等為主。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16

萬里長城——嘉峪關:“萬里長城——嘉峪關”是1961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也是長城沿線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為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美譽。

古老長城的丰姿:登上雄偉的嘉峪關,領略古老長城的丰姿,感受“天下第一雄關”的雄、壯、奇、美。關上,光化樓、柔遠樓、嘉峪關樓,三樓聳峙,雄偉壯觀;關內,遊擊府肅穆典雅,陳列栩栩如生,文昌閣、戲台、關帝廟雕樑畫棟,飛檐凌空,城垣佈局精巧合理;關外,瀚海空寂,長風獵獵,千年古道清晰可辨;關下,九眼神泉,碧波盪漾,景色宜人。極目遠望,西面是廣袤的大漠戈壁,北面是赤日炎炎的黑山,南面是蜿蜒起伏的祁連雪山,東面是優美靚麗的嘉峪關市區。

雄壯非凡:廣闊的關城,橫卧戈壁灘上,兩側城牆與山相連。巍峨硃色的城樓昂然欲飛,襯托着祁連山如玉的雪峯,美麗如畫。登城樓遠望,萬里長城似龍遊於戈壁灘瀚海間,天晴之日,或可見海市蜃樓。城下戈壁灘上駱駝隊的渾厚的悠揚的鈴聲,使人想起古代“絲稠之路”上的商隊和旅行者,令人神馳!清代林則徐因禁煙獲罪,被貶新疆,路經嘉峪關,見這關如此雄偉,有詩讚道:“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徵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雲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極言這關的威嚴和雄偉壯麗。又云:“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指出這關真乃“雄關”。

古稱討賴河墩,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它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長城就是從這裏起步,宛若巨龍,穿戈壁過沙漠,翻山越嶺,蜿蜒東行直達遼東。長城第一墩北距關城7.5公里,墩台矗立於討賴河邊近56米高的懸崖之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

明代,嘉峪關管轄着“腹裏、沿邊、境外墩台三十九座”。關內墩台林立,縱橫交織,相互瞭望,互通情報。長城第一墩,是關南最主要的一座墩台,擔負着傳遞關南及祁連山諸口軍事信息的任務。設有塢、驛馬、驛駝、食宿、積薪等物,配備有一定數量的守兵。長城第一墩是嘉峪關軍事防務的重要據點,這裏曾經伴隨着雄偉壯觀的嘉峪關演繹過許多神奇的故事,詩曰:長城第一墩“清流討賴臨危壁,大嶺祁連斷戰氛。鎧甲冰河聞拆鬥,旌旗旭日舞鵬鯤”。

長城第一墩景區自然景緻壯觀,極目南眺,山峯終年潔白,襯映着藍色天空,更是清新如畫。景區面積3.22平方公里,包括長城第一墩、觀景平台、地下谷服務區、討賴河滑索、天險吊橋、“醉卧沙場”雕塑羣等遊覽區。

懸壁長城是嘉峪關西長城的一部分,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此段長城從關城東閘門邊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長7.5公里。山上長城750米,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有“西部八達嶺”之稱。

懸壁長城景區內長城蜿蜒於黑山之巔,陡峭險峻,委曲迴旋。張騫、霍去病、玄奘、馬可·波羅這些或是和平使者,或是開疆拓野的將軍,都曾在這裏駐足。刻鑿於黑山崖壁之上的古代史書“巖畫”是人類文明的印跡,藴含的是一種永恆的古老與神奇。

河南著名景點導遊詞2022 篇17

白塔山位於蘭州市黃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勢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這裏是軍事要衝,山下有氣勢雄偉的金城關、玉迭關、王保保城;山上有層層峯巒,其中“白塔層巒”為蘭州八景之一。

站在黃河南岸,舉目北望,黃河鐵橋,白塔山公圓建築羣,白塔寺渾然一體,盡收眼底,有“河橋遠眺”之稱。穿過黃河鐵橋,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築羣,迎面聳立,飛檐紅柱,參差綠樹叢中,這是自一_八年建圓時在坍塌的古建築廢墟上重建的

,總建築面積八千餘平方米。這個建築羣把對稱的石階、石壁、亭台、迴廊連貫一起,上下通達,層次分明,結構嚴整,是我國古代建築中別具風格的建築形式。如重疊交錯的重檐四角亭、對立式的二台碑廈、磚木結構的三台大廳等,所有建築物都配飾磚雕、木雕和彩畫。

三台建築羣的迎面是白塔主峯,山勢陡峭,古代建築有“風林香裊”牌坊、羅漢殿、三宮殿等。

山頂的古建築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閣,憑欄遠眺日出,放眼黃河,氣象萬千。

白塔寺,始建於元代,據記載,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對大元帝國疆域統一過程中,曾致書西藏擁有實權的薩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稱黃教)。當時薩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見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肅蘭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蘭州修塔紀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現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為鎮守甘肅內監劉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20_年)巡撫綽奇補救增新,擴大寺址。寺名為慈恩寺。寺內白塔身為七級八面,上有綠頂,下築圓基,高約十七米。塔的外層通抹白灰,刷白漿,故俗稱白塔。塔建成後,幾經強烈地震,仍屹立未動,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藝術上的智慧與才能。

白塔寺原有“鎮山三寶“:象皮鼓,青銅鐘,紫荊樹。象皮鼓傳為一印度僧人云遊白塔時所贈,現在這裏僅有仿製品;青銅鐘為清康熙年間鑄造,重為153.5公斤,現存寺內;枝繁葉貌的紫荊樹系後人重載。北端山頭有牡丹亭,亭內有一碑,據説原碑在湖南衡陽市北的趄嶁山上,字形怪異難辨,後人附會為大禹治水時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20_年),何玫摹刻於嶽麓書院。蘭州此碑,系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寬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鬱,朝陽山、馬頭山、冠雲山、環翠山峯巒層疊。濃蔭深處,有休息亭,供遊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這裏山高林密,是登山遠眺,避暑納涼的好地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enan/j733m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