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河南導遊詞 >

少林寺碑林導遊詞講解(精選3篇)

少林寺碑林導遊詞講解(精選3篇)

少林寺碑林導遊詞講解 篇1

藏經閣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毀於1928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經説法的場所。內供少林寺的一位緬甸國弟子於1996年揖贈的漢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經閣月台下有一口大鐵鍋,是明代萬曆年鑄造的,據説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從這口鍋內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復當時的昌盛與繁榮。

少林寺碑林導遊詞講解(精選3篇)

藏經閣東西兩廂分別是東禪堂、西客堂,東禪堂是供僧人坐禪的地方,西客堂現為接待賓客的場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遊歷嵩山時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門口東側的鐘為元代鑄造,此鍾只能在遇到緊急情況下方可擊之,起報警作用。

達摩亭又稱立雪亭。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銅質達摩坐像,兩側分別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內懸掛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題。説起達摩亭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據佛教經典記載:達摩來到少林寺後,有一中國高僧神光也追隨而來,虛心向達摩求教,被達摩拒絕,神光並不灰心。達摩到石洞面壁坐禪,神光侍立其後,達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對達摩精心照料,形影不離。對禪師的一舉一動,心悦口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個夜晚,達摩在達摩亭坐禪入定,神光依舊侍立在亭外,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沒了神光的雙膝,神光仍雙手合十,一動也不動,第二天早上達摩開定後,見神光站在雪地裏,就問他:“你站在雪地裏幹什麼?”神光回答説:“求師傅傳授真法。”達摩説:“要我傳法給你,除非天隆紅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鮮血頓時柒紅了白雪,達摩心動,遂把衣缽法器傳給了神光,作為傳法的憑證,併為其取名為“慧可”。我們現在所説的“衣缽真傳”的成語故事即源於此。“斷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為禪家所傳誦。同時,為紀念二祖慧可立雪斷臂求得佛法,人們又稱“達摩亭”為“立雪亭”。

少林寺碑林導遊詞講解 篇2

千佛殿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後一座建築,又名毗盧閣,殿高20餘米,面積300餘平方米,是寺內的最大佛殿,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毗盧佛(即釋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龕上懸掛的“法印高提”匾額是清乾隆皇帝御書,殿內東、西北、三面牆壁上是明代繪製的500羅漢朝毗盧大型彩畫,出自明代無名畫家之手畫意精美,設計大膽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我們往地上看,殿內磚鋪底面上有4排48個站樁坑,他們是歷年少林寺僧練拳習武的腳坑遺址,從這些腳坑我們可見少林功夫非同一般。

千佛殿東面是觀音殿又名錘譜殿,殿內供奉白衣大士,即觀音菩薩。殿內牆壁上是清中晚期繪製的少林寺拳譜。

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間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側的為答辯長老,北側的為道明和尚,殿內南北兩面牆壁繪製的是“十殿閻君”,西面牆壁繪製的是“二十四孝圖”。

各位朋友,請大家按原路返回,我們下面參觀的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少林寺塔林。

少林寺塔林是歷代少林寺高僧的墳塋,總面積14000餘平方米,1996年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林現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磚石墓塔240餘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其餘為清塔和宋代不詳的塔。少林寺塔林是我國現存古塔羣中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古塔羣,這裏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級到七級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層級、形制是根據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學造詣、佛徒數量、威望高低、經濟狀況及歷史條件而定的。

少林寺塔林中的名塔有:唐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法玩禪師塔,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的西唐塔,明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的坦然石塔,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元代(後)至元五年(1339年)修造的菊庵長老塔等。塔林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史、雕刻、書法、藝術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貴寶藏。

少林寺碑林導遊詞講解 篇3

嵩山少林寺景區範圍較廣,涵蓋景點較多,是中原地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其中,主要以少林寺、嵩陽書院、中嶽廟等景點為主體,依託茫茫嵩山,以自然和人文的雙重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遊客。

【天下名剎--少林寺】

嵩山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一座寺院,因其建在少室山下的叢林茂密之處,故名少林寺。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 520xx年),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從南天竺國來到中國,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首創禪宗,少林寺遂被尊為“禪宗祖庭”。唐初,少林十三棍僧救駕唐王李世民有功,寺院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博得了“天下名剎”的美譽。而少林寺功夫甲天下,美名遠播世界各地,每年吸引着各地的遊客前來參觀遊覽學習。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建築羣,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地方,1963年被公佈為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往來遊客必去的景點之一。還有塔林、二祖庵、三皇寨等景點,也吸引着眾多的遊人。山門門額上懸掛的“少林寺”匾額,是清康熙皇帝親筆書寫的。山門後大甬道和東西小馬道旁立有碑碣數十通,稱為少林寺碑林,其中有兩通碑刻是留學我國的日本禪僧撰寫的。在少林寺西約300米處的山腳下,有一片塔林,為唐以來少林寺歷代住持僧人的葬地,計250餘座,是中國最大的塔林之一。塔的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大都有雕刻和題記,反映了各個時代的建築風格,是研究我國古代磚古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寶庫。

【道教聖地--中嶽嵩山(中嶽廟)】

中嶽廟是道教勝地,歷代名道士曾在此著書講經。中嶽廟位於太室山東麓的黃蓋峯下,始建於秦,原名“太室祠”。漢武帝時增修“太室祠”,北魏時改名為中嶽廟。今日中嶽廟基本上保留了當時的宏偉規模,具有明清官式建築規模格局和風格特點。中嶽廟佔地十萬平方米,廟院南北長650多米,東西寬160多米。青石板鋪成的大甭道是中嶽廟古建築羣的中軸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由低而高,依次為中華門、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坊、化三門、峻極門、崇高峻極坊、中嶽大殿、寢殿、御書樓,共十一進。天中閣後面的六角亭,配天作鎮坊與崇聖門之間的六角亭,峻極門和化三門之間的四嶽殿台基,大殿院的兩座御碑亭和廊廡,寢殿院的廊房以及御書樓兩端的東西順山房,分別位於中軸線的兩側。中嶽廟的東西兩路,還分別建有太尉宮、火神宮、祖師宮、小樓宮和龍王殿等獨立成體的小院落。中嶽廟內有330株古柏、一百通石碑,及神鼎、鐵人等眾多文物。

中嶽大殿又叫峻極殿,是中嶽廟中規模最大的建築。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歇山式殿頂,黃琉璃瓦頂,七踩和九踩斗拱,透花櫺子門窗,金碧輝煌,素有“台閣連雲,甍瓦映日”之稱。中嶽大殿內吊游龍天花板,下鋪磨光青石地面。中嶽大殿內正座為五米高的中嶽大帝塑像,即殷朝“聞騁”,經歷代帝王加封為“祟聖大帝天中王”。塑像兩邊有使臣侍者和鎮殿將軍方弼、方相塑像,高七米,執斧荷鉞,威風凜凜。明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大殿毀於火。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重建。

【四大書院之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是我國創建最早、影響最大的書院之一。嵩陽書院始建於北魏,名儒司馬光、范仲淹、程頤、程顥等相繼在此講學。嵩陽書院的建制古樸雅緻,大方不俗,中軸建築共分五進院落,其建築羣佈局嚴謹,反映了“禮樂相成”的儒家思想,從總體建築格局到每座單體建築,都遵循往常禮教的秩序

嵩陽書院的將軍柏,是中國最古老的柏樹,人稱“原始柏”,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據傳漢武帝於元封年(公元前120xx年)遊嵩山時,見二株柏樹非常高大,一時高興,將其封為“將軍”。

嵩嶽寺塔建於北魏年間(約公元520xx年),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磚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體建築。嵩嶽寺塔是中國建築藝術與兩域建築藝術交流結合的完美見證,代表了東亞地區同類建築的初創與典範,在世界建築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enan/ew04n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