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河南導遊詞 >

鄭州市商城遺址導遊詞2022(精選3篇)

鄭州市商城遺址導遊詞2022(精選3篇)

鄭州市商城遺址導遊詞2022 篇1

在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中下游的分界處,有一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這就是素有“綠城”美譽的河南省省會--鄭州。

鄭州市商城遺址導遊詞2022(精選3篇)

早在3620__年前,這裏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鄭州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孕育了中華民族及其光輝燦爛的文化。曾有夏、商、管、鄭、韓5次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為州。轄區內發現有距今8020__年的裴李崗文化,距今5020__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種類型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遺址。據史籍記載,中華民族始族黃帝的出生地軒轅之丘,位於鄭州市境內的新鄭。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代曾建都於陽城(今鄭州市登封)

春秋戰國時期,鄭、韓先後在新鄭建都,長達500多年。秦漢時期,鄭州地區始置滎陽、鞏、京、新鄭等縣,滎陽一度成為“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之後,歷代先後在鄭州地區設置滎陽郡、北豫州、滎州等。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將滎州改為鄭州。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管城作為鄭州、管州州治,成為鄭州地區政治、經濟中心。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和通濟渠後,鄭州一度“商旅往返,船乘不絕”,成為全國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北宋建都汴京後,鄭州屬京畿路,崇寧四年(公元1120__年),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郡之一。明初,鄭州劃歸開封府。清代,鄭州為兩次升為直隸州。

鄭州的歷史源遠流長,它是中華民族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和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文物古蹟、文化遺址眾多,自然地貌複雜多樣,高山、平原、丘陵、河流,構成了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在鄭州附近,散佈着多處古代文化遺蹟,比較著名的有距今8020__年的裴李崗文化遺址、距今5020__年的大河村遺址和距今3520__年的商代都城遺址,它們為研究華夏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提供了大量實物資料,為後人瞭解先民的生活開闢了一個窗口。此外,打虎亭漢墓和黃帝故里也是鄭州周圍比較著名的古蹟。

本世紀初,由於平漢和隴海鐵路在鄭州交匯,鄭州的民族工業、手工業和商業得到較快發展。1920__年,鄭州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在中國工運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1920__年至1931年鄭州曾一度廢縣設市。1948年10月22日,正式建立了鄭州市,1954年成為河南省省會。

鄭州地處中華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接黃淮平原,介於東經112度42分--114度14分,北緯34度16分--34度58分之間。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3.3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243.3平方公里。現轄6區5市1縣:金水區、二七區、中原區、管城區、邙山區、上街區、鞏義市、登封市、滎陽市、新密市、新鄭市、中牟縣。年末全市總人口708.2萬人,城鎮人口411.1萬人,鄉村人口297.1萬人,非農業人口257.6萬人。在全國經濟發展格局中具有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悠久的歷史、優越的區位和豐富的資源,使鄭州成為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著名商埠、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遊城市和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中心城市。黨的__大描繪了新世紀發展的宏偉藍圖,如今的鄭州正站在新的起點上,向着建設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商貿城市的目標邁進!

鄭州市商城遺址導遊詞2022 篇2

鄭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在3520__年前,這裏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鄭州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孕育了中華民族及其光輝燦爛的文化。曾有夏、商、管、鄭、韓5次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為州。轄區內發現有距今8020__年的裴李崗文化,距今5020__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種類型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遺址。據史籍記載,中華民族始族黃帝的出生地軒轅之丘,位於鄭州市境內的新鄭。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代曾建都於陽城(今鄭州市登封),商王仲丁遷都於?(今鄭州市區),周武王封叔鮮于管(今鄭州市區),表明鄭州地區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是國家的政治中心。

本世紀初,由於平漢和隴海鐵路在鄭州交匯,鄭州的民族工業、手工業和商業得到較快發展。1920__年,鄭州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在中國工運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1920__年至於1931年鄭州曾一度廢縣設市。1948年月10月22日,正式建立了鄭州市,1954年成為河南省省會。鄭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北,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3.3平方公里。總人口631.6萬,其中市區216.3萬。鄭州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多山地丘陵,佔總面積的2/3,東部平原佔總面積的1/3。

鄭州地區屬暖温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14.4攝氏度。7月最熱,平均27.3攝氏度;1月最冷,平均-0.2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定俗成2400小時。境內大小河流35條,分屬於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流經鄭州段的黃河150.4公里。鄭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現已探明的礦藏有34種,各類礦牀、礦點296處,主要礦種有煤、鋁礬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巖、油石、硫鐵礦、石英砂等,其中煤炭總儲量50億,居全省第一位,遠景儲量100億噸;耐火粘土品種齊全,儲量達1.08億噸,約佔全省儲量的一半;鋁土礦儲量1億噸,佔全省的30%;天然油石礦質優良,是全國最大的油石基地之。

早在3520__年前,這裏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春秋戰國時期,鄭、韓先後在新鄭建都,長達500多年。秦漢時期,鄭州地區始置滎陽、鞏、京、新鄭等縣,滎陽一度成為“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之後,歷代先後在鄭州地區設置滎陽郡、北豫州、滎州等。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將滎州改為鄭州。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管城作為鄭州、管州州治,成為鄭州地區政治、經濟中心。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和通濟渠後,鄭州一度“商旅往返,船乘不絕“,成為全國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北宋建都汴京後,鄭州屬京畿路,崇寧四年(公元1120__年),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郡之一。明初,鄭州劃歸開封府。清代,鄭州為兩次升為直隸州。

鄭州市商城遺址導遊詞2022 篇3

各位,今天請大家參觀的是鄭州市黃河遊覽區,這個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距市內約三十公里,南依嶽山,北臨黃河。1970年,為了解決城市用水和農田灌溉問題,在這裏修建了提灌站,工程歷時兩年,後經八年的努力,終於在這裏建成了一個佔地面積十七平方公里的遊樂場包。今天主要請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寬闊的河牀,以及這周圍的景色。

據説,日本也有”人類起源於河流”的説法,黃河自古就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母親。她與悠久的歷史同流至今,與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象徵着中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歷史上曾多少文人騷客以詩描寫黃河的洶湧澎湃之勢;唐朝詩人李白在他的《將進酒》一詩中以鏗鏘有力的句子這樣讚譽黃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非常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黃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瑪連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廣為人們所使用的諺語,叫做”不到黃河心不死”。基於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務必請諸位到黃河邊上一遊,面對着氣勢磅礴的黃河,回想對比一下我們兩國間過去那種關係和今日的友好關係,希望大家能從汲取進一步發展我們之間友誼的力量。這樣,我就安排了這個參觀計劃。

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0xx平方公里。據説東京至博多的新幹線長1176公里,那麼請您記住:黃河的長約從東京到博多兩個半來回的距離。黃河的源頭是一股清泉,但是由於遊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濁的河。”百年待河清”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國諺語,就是比喻黃河水之混濁的。每年經黃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如果用這些泥沙修建一個高一米、寬一米的堤防的話,這個堤防可以繞地球27圈!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澱在下游的河牀上,每年將河牀抬高三到五釐米。所以,下游河牀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是洪水氾濫的原因,也就是説,下游是這條大河的薄弱環節,這一帶的河牀也比鄭州市內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於這些原因,過去的人們飽嘗頻繁氾濫的洪水之苦。據記載,歷史上20xx年之間,洪水竟氾濫了1500次,實際上是四年三決口。其中最慘無人道的是1938年國民黨軍隊曾人為地決堤,引起洪水氾濫。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像這樣被充作戰爭的有力武器,難怪百姓常言道:”亂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黃河流域的人民羣眾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長的大堤,建起了水利發電站,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後的41年間,黃河從末氾濫過。而且,經過治理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於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成了一條造福於民的河。

總之,這條大河對人類社會、對自然界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個主題。塑像高5米重12.5噸,取名”哺育”。身着唐裝,端莊賢淑的母親慈愛地望着懷中的孩子,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與黃河年在關係。

諸位請看周圍的山,這一帶的山稱邙山,一直從洛陽綿鄭州,過去是荒山禿領,經過綠化,現已是濃陰覆蓋。遊覽區的一些參觀項目就掩映在這綠色之中。

先請看右面的山頭,那裏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奔馳,妙趣橫生。只是為什麼在如此優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觀的動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諸位能回答得出嗎?好,請大家好好猜一猜。

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裏有遊覽區的另一個重點項目----古代黃河治水傳説中的大禹的像。聳立在黃河岸邊峭壁上的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噸。左手握一像鋤頭似的工具,右手高舉,目光炯炯凝視着河的遠方。大禹的父親鯀也曾治水,但最終失敗。大禹治水時,總結教訓,發明新方法,綞成功。並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之王。”制黃河者治國家”一語或許就由此而來。為治理這條暴虐的河,過去的民眾用盡了智慧和體力,而人類的智慧又在治水中發展。因此黃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文化的源泉。

為了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黃河文明,現在山下正興建一座將由三千塊碑組成的黃河碑林。碑林集中了從唐朝至現代前來這裏瞻仰黃河的詩人和文人們的作品,一旦完工,可與集中了歷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圍的山上還有一些亭台樓閣,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這樣寫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正如詩中所描寫的那樣,登上高處,遠眺黃河,更能領略其氣勢。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領諸位一直登上那個最高的亭子。

那麼,在登山之前,讓我們來聽一聽關於古象的答案吧。諸位猜到了嗎?

看來答案各異,實際上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現在的河南省屬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這個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簡稱。山上的古象塑像顯示了這個典故。

除了以上介紹的內容以外,還有公元前220xx年西漢時期,劉邦、項羽爭霸的古戰場、用磚雕來表現中國四大古典小説中故事的民間藝術館等等,由於時間關係,請恕不一一講解了。

講解膚淺,內容零亂,非常抱歉!只是今後每當諸位看見日本的江户橋時,請不要忘記我們的黃河,還有鄭州和中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enan/866v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