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河南導遊詞 >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通用16篇)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通用16篇)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

尊敬的各位遊客們: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通用16篇)

大家好!

今天,我很榮幸能陪同大家遊覽龍門石窟。

為使各位遊客能對洛陽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蹟有初步的瞭解,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情況,途中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龍門石窟距市區13公里的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户,這裏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象天然的門闕一樣。“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就雕刻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南北長約1公里。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營造,經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大規模開鑿約四百餘年,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70餘座,造像近11萬尊。其窟龕、造像和題記數量之多,居中國石窟之冠,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61年確定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龍門石窟腳下,我們下車,首先沿着伊水西岸遊覽西山。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千佛窟。千佛窟只有一間屋大小,高三四米,兩旁石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無數個小佛像,説他是千佛庫真是名副其實。這些小佛像大的有三四釐米,小的卻只有兩釐米,可別看它們的個頭兒像個小不點兒,但都雕刻的很精細,雖然數目眾多,但是排列的卻非常整齊。

接下來,我們就來到龍門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這裏共有九尊佛像,其中中間的佛像最大。這尊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它的雕工極為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雙耳垂肩,就連衣服的褶皺,皮膚的紋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見。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態各異。總體看來,奉先寺洞穴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再加上週圍淡淡的薄霧,更是顯得神祕莫測,真不愧是神來之筆呀!

由於時間的關係,龍門石窟西山的講解到處結束,給大家留出一些自由時間,龍門石窟還有更多的美景:東山上的石窟、香山寺、白園大家可以再去細細遊賞!希望大家玩得開心、不虛此行。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我叫宮顥若,是一個聰明的小男孩。今天有幸當一個小小導遊,那麼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之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了。它和甘肅的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由於山林的幽靜、神祕,石窟冬暖夏涼。依山雕鑿石窟比用磚石築成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現了集建築、繪畫、雕鑿藝術之大成的石窟寺。這種石窟寺藝術,隨着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地,同我國的民族特點和傳統的各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融為一體。我們要看的龍門石窟就是我國眾多寺羣中的瑰寶之一。

龍門石窟總的幾個主要洞窟有:潛溪寺,賓陽洞,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古陽洞。

我國世界文化遺產太多了,所以我們既要觀賞,又要把它們宣傳到全世界。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3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展的又一個繁盛期。佛教學風在“破斥南北、禪義均弘”形勢下,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説的概括和總結,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生了不同於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賓陽中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意義重大、比較徹底的漢化改革,歷史上稱為“孝文改制”。由最高統治者實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對當時皇家貴族發願開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響。下面我們將參觀的賓陽中洞的造像風格和服飾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們,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三座洞窟合稱為賓陽三洞。賓陽三洞因統一規劃、有計劃開鑿且並排佈局而得名。這三座洞窟從公元500年開鑿直到523年停工,歷時長達24年還未完工,史書記載用工多達80多萬。中間的為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開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從南向茲依次為過去世燃燈佛、現在世佛釋迦牟尼和未來世佛彌勒佛。

賓陽中洞的窟頂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頂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蓮花,周邊是蓮花花瓣、水波紋和其它裝飾圖案,如同鮮豔美麗的地毯式樣子。這種形式使人很自然聯想起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釋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鮮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獷敦厚之風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區漢民族文化的成分和當時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風尚,形成了遷都洛陽後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藝術形式。主佛體態修長,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翹,表情温和,神采飄逸。服飾已脱去了雲岡石窟中雙領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為中原地區褒衣博帶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腸紋拖在基座前部,一層一層摺疊着。這種雕造風格迅速在全國流行開,成為北魏時期佛教藝術中國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4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遊,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龍門石窟。很高興為大家講解龍門石窟。

現在呢,我們已經踏上旅途,行駛在鄭少高速上,途經新密、登封和伊川就會到達咱們今天的目地地——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呢位於洛陽市南12公里的伊河兩岸,這裏的地行為兩山夾一水,河以東是香山,河以西則是龍門山,遠遠望去,龍門山就像一座天然的門闕,故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後,因宮城門正對伊闕,而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隋朝時改伊闕為“龍門”,沿用至今。

龍門石窟是我國的重點觀賞風景區,大家來看這的龍門石窟的門上有一位佛和兩條長龍,我們進來時,大家看這些洞裏都有一個不同的姿態,小佛在兩旁,中間有大佛。從前有個傳説,古時代有一個長的像佛的小男孩,他常常聽到地下有聲音,於是他挖地,忽然地咧開了一個大洞,裏面出來一個大佛,所以就形成了龍門石窟的稱號。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説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20xx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進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 %,唐代洞窟約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左右。

大家接着看,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龍,這個龍是守護佛的龍,一但佛被破壞,這個龍就會震一下。提醒我們要保護好祖國是文化遺產。

好了,龍門石窟的歷史講解就先到這裏,下面是觀賞的時間,注意不要亂畫,影響美觀。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5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遊,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龍門石窟。很高興為大家講解龍門石窟。

現在呢,我們已經踏上旅途,行駛在鄭少高速上,途經新密、登封和伊川就會到達咱們今天的目地地——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呢位於洛陽市南12公里的伊河兩岸,這裏的地行為兩山夾一水,河以東是香山,河以西則是龍門山,遠遠望去,龍門山就像一座天然的門闕,故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後,因宮城門正對伊闕,而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隋朝時改伊闕為“龍門”,沿用至今。

龍門石窟是我國的重點觀賞風景區,大家來看這的龍門石窟的門上有一位佛和兩條長龍,我們進來時,大家看這些洞裏都有一個不同的姿態,小佛在兩旁,中間有大佛。從前有個傳説,古時代有一個長的像佛的小男孩,他常常聽到地下有聲音,於是他挖地,忽然地咧開了一個大洞,裏面出來一個大佛,所以就形成了龍門石窟的稱號。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説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2019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進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 %,唐代洞窟約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左右。

大家接着看,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龍,這個龍是守護佛的龍,一但佛被破壞,這個龍就會震一下。提醒我們要保護好祖國是文化遺產。

好了,龍門石窟的歷史講解就先到這裏,下面是觀賞的時間,注意不要亂畫,影響美觀。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6

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藝術寶庫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聞名於世的龍門石窟就坐落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它始建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營造時長達400餘年,在這裏您不僅可以看到北魏的清風秀骨、還可以看到唐朝的豐腴之美,龍門石窟不僅是中國佛教藝術的體現,同時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風尚,堪稱是一座巨大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龍門石窟現有佛龕2300多個,佛塔70餘座,佛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多塊,其中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和唐朝諸遂良的“伊闕佛龕之碑”都是書法藝術的珍品。我國著名的作家餘秋雨曾這樣描繪過石窟藝術:它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活了以前年的藝術,一千年始終活着,脈絡相通,呼吸均勻,這是一種何種狀闊的生活。

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龍門石窟中其實最為磅礴,藝術最為精美的洞窟——奉先寺,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尊大佛呢就是盧舍那大佛,盧舍那梵文音譯,意為光明普照之意,她通告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您有可能會問,為什麼不零不整剛好是17.14米呢?這是因為7是佛的數字,天的數字,佛語有曰:“救人一命,生造七級佛徒”那麼再讓我們我們來看看17.14,它有一個十,意為十全十美;14含有2個七在加上第一個七,就是3個七,擁有3個7的盧舍那大佛是無限大,無限寬大,功德圓滿的。

有人説盧舍那大佛是“東方的蒙娜麗莎”是集善良與美貌於一身的,的確如此,不信您看,她嘴角微微上翹,目光下垂,略做俯視態,兩道彎眉如鈎如月,每次看到盧舍那大佛的微笑就有如沐春風之感,無論您從哪個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會和你有所交流,像智者的詢問,長者的關切,母親的慈愛,這種由天上到人家,由出世到入世,從虛幻到現實的轉變不正是中國儒家思想在佛教藝術上的折射嗎?這是藝術的覺醒,人性的覺醒,中國佛教藝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唐代終於完成了漢化的過程,因此中國的佛教藝術在洛陽的龍門石窟也達到了一個光輝的頂點,所以李澤厚先生才會説:“盧舍那大佛是中國佛教藝術的最高典範。”

另外大家請看盧舍那兩側的是二弟子,左為迦葉飽經風霜,莊重嚴謹,有為阿難聰敏温順,擅長記憶,他們兩側站的是菩薩、天王、力士及供養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線條,高超的技藝,玄密的宗教幻化出了一首壯麗無比的交響樂動人心魄。

扶今追昔,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如此寶貴的珍品,伴隨着光榮和驕傲,將被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思之、思之、再思之……

朋友們參觀完這麼雄偉的雕塑,您難道不為之震撼嗎?那麼就請您拿出手中的相機把他拍攝下來,留住這份心情,本次的景區講解到這裏就結束了,下面給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們11點在這裏集合,由於剛下過雪,地面比較滑,大家在自由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7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遊,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龍門石窟。很高興為大家講解龍門石窟。

現在呢,我們已經踏上旅途,行駛在鄭少高速上,途經新密、登封和伊川就會到達咱們今天的目地地——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呢位於洛陽市南12公里的伊河兩岸,這裏的地行為兩山夾一水,河以東是香山,河以西則是龍門山,遠遠望去,龍門山就像一座天然的門闕,故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後,因宮城門正對伊闕,而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隋朝時改伊闕為“龍門”,沿用至今。

龍門石窟是我國的重點觀賞風景區,大家來看這的龍門石窟的門上有一位佛和兩條長龍,我們進來時,大家看這些洞裏都有一個不同的姿態,小佛在兩旁,中間有大佛。從前有個傳説,古時代有一個長的像佛的小男孩,他常常聽到地下有聲音,於是他挖地,忽然地咧開了一個大洞,裏面出來一個大佛,所以就形成了龍門石窟的稱號。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説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20xx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進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 %,唐代洞窟約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左右。

大家接着看,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龍,這個龍是守護佛的龍,一但佛被破壞,這個龍就會震一下。提醒我們要保護好祖國是文化遺產。

好了,龍門石窟的歷史講解就先到這裏,下面是觀賞的時間,注意不要亂畫,影響美觀。

龍門石窟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8

大家好,孔夫子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着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的。今天,我們去參觀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眾多的文物古蹟之一。

先為大家大概地介紹一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還是我國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大型石窟羣,據不完全統計,現存大小窟龕兩千多個,佛塔七十餘座,造像十萬多尊,碑刻題記兩千八百多塊。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也就是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餘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到達目的地了,請大家跟我來。看,這裏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説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所以請不要在這美麗的地方留下垃圾哦!

這個石窟好大,讓我們近距離看看。瞧,這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期,於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温存、親切,極為動人。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據佛經説,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説,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温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託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大家會看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那樣子生動極了。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的,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那樣子你看了也會害怕三分,可能是金剛力士在怒視着偷盜他的賊人,這一尊尊佛像惟妙惟肖。龍門石窟中的洞也很著名。

看,這是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0xx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為中心,前簇後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緻,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可惜被美國人勾結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分別藏於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大都會博物館。而洞口初唐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在賓陽洞南邊的是萬佛洞。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釐米高,計有150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託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裏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裏。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讚這裏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

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佈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2600多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於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裏。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洞內小佛龕琳琅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地處中原,是外來佛的教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土壤之中的豐碩成果,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因此,龍門石窟在我國石窟藝術中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由於時間關係,龍門石窟主要洞窟的講解就到此結束。現在給各位留一點時間照相。待一會兒我們將車開過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觀賞龍門西山蘭貌。謝謝各位!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9

遊客們,你們好!我是桃園旅行社的導遊小周,我們現在位於洛陽市的龍門石窟,由我帶領大家進入龍門石窟窟內,愉快的龍門石窟一日遊開始了!

龍門石窟的發現年代、建造年代十分複雜。龍門石窟由成千上萬個洞窟組成,有潛溪寺,有蓮花洞,有藥方洞,有古陽洞,還有香山寺、白園、萬佛洞,數也數不清。

我們先來看看蓮花洞,“蓮花洞”這個名字也是有來頭的。您看,窟頂雕刻着一朵碩大精美的高浮雕蓮花,“蓮花洞” 這名字就是根據這朵蓮花取的。蓮花是佛教象徵的名物,意思為:出污泥而不染。洞內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您能看見,左側弟子的頭部沒有了,是因為頭部早年被盜,現在只能在法國吉美博物館裏見到了。大家看蓮花洞南壁上方,有一個個小小的佛像,它是龍門石窟最小的佛像,僅有2釐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栩栩如生,可以想到,當時的雕刻技藝是多麼精湛啊!

看完蓮花洞,我們又來到了藥方洞。藥方洞因窟門刻有諸多唐代藥方得名。它始鑿於北魏晚期,經東魏,北齊,到唐代仍有雕刻,藥方洞的藥方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藥方。

龍門石窟現在已經遭到嚴重的破壞。除了極少數的佛像外,大多數佛像的頭部均遭到破壞,難以其整體造型。但是剩下的部分足以説明藝術水平之高超、神態之曼妙,我希望大家好好保護這些文物。

龍門石窟還有個傳説呢。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裏捕魚。村裏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來“開不開”的奇怪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想了想,告訴他,如果再聽到這種聲音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未了,天崩地裂,龍門石窟頃刻從山中間裂開,湖水頃出,奔騰咆哮着繞過洛陽城,流向東海。水流之後,龍門石窟就出現了。

遊客們,愉快的一天就這麼快結束了,希望你們玩得開心喲!讓我們下次再見!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就讓我給大家當一次導遊,我姓王,可以叫我小王導遊,下面讓我給大家説一説龍門石窟的美景吧!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裏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以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一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僅有2釐米。

大家都累了吧!到我這邊的椅子上座下歇會,我給大家講一個龍門的傳説吧!

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裏打魚,過着平靜的生活。村裏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想了想便告訴她,如過在聽到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末了,山崩地裂,龍門山立刻從中間裂開,洶湧的湖水從中傾出,奔騰咆哮地流過洛陽城,一瀉千流向東海,水流之後無數清泉從山崖石中迸出,為芳池瀉為飛瀑。兩山的崖壁上出現無數蜂窩似的窟窿,窟窿內影影綽綽全是石像,有的眉清。有的輪廓不清,千姿百態蔚為奇觀,從此龍門石窟便名揚天下了。

遊客們,湖的那邊有很多景觀比如白園、白居易、武則天、萬佛洞,蓮花洞等景觀。

謝謝大家!今天游龍門石窟結束了好好休息,明天還有更精彩的旅遊,再見!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1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導遊:胡妍。很高興大家參加龍門石窟一日遊的活動。先為大家大概地介紹一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還是我國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大型石窟羣,據不完全統計,現存大小窟龕兩千多個,佛塔七十餘座,造像十萬多尊,碑刻題記兩千八百多塊。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也就是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餘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到達目的地了,請大家跟我來。看,這裏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説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所以請不要在這美麗的地方留下垃圾哦!

這個石窟好大,讓我們近距離看看。瞧,這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期,於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温存、親切,極為動人。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據佛經説,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説,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温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託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大家會看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那樣子生動極了.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的,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那樣子你看了也會害怕三分,可能是金剛力士在怒視着偷盜他的賊人,這一尊尊佛像惟妙惟肖.龍門石窟中的洞也很著名.

看,這是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0xx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為中心,前簇後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緻,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可惜被美國人勾結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分別藏於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大都會博物館。而洞口初唐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在賓陽洞南邊的是萬佛洞.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釐米高,計有150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託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裏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裏。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讚這裏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

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佈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2600多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於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裏。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洞內小佛龕琳琅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地處中原,是外來佛的教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土壤之中的豐碩成果,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因此,龍門石窟在我國石窟藝術中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好了,今天的龍門石窟一日遊結束了,請大家回去養精蓄鋭,準備參加明天的雲岡石窟一日遊.再見!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人人旅行社的導遊,我叫張智媛,你們就叫我小張。

今天我帶你們去遊玩龍門石窟,那些佛像可是從唐代初期保護到現在的呀!你們可不能在佛像身上亂塗亂畫呀。

我告訴你們一個關於龍門石窟的傳説。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裏打魚,過着平靜的生活。村裏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放牧,常常聽到從地下付出“開不開”的奇怪聲音,牧羊娃喊了一聲開,誰知一聲未了,天崩地裂,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洶湧的湖水從裂口傾出,奔騰咆哮地繞過洛陽城,一瀉千里流向東海。

聽完了這個傳説,我們一起去賓陽洞玩玩吧,你們知道嗎?洞中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高近10米,結跏跌坐,雙手平分指天、地。稱作“施無畏印”郎天地之間唯我獨尊,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後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説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左右兩側南北浮雕天王。其造型威武,剛強有力。

各位遊客們今天的旅遊至此結束如果有時間,我一定在做你們的導遊,再帶你去瀏覽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蹟。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3

大家好,孔夫子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着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的。今天,我們去參觀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眾多的文物古蹟之一。

先為大家大概地介紹一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還是我國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大型石窟羣,據不完全統計,現存大小窟龕兩千多個,佛塔七十餘座,造像十萬多尊,碑刻題記兩千八百多塊。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也就是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餘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到達目的地了,請大家跟我來。看,這裏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説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所以請不要在這美麗的地方留下垃圾哦!

這個石窟好大,讓我們近距離看看。瞧,這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期,於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温存、親切,極為動人。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據佛經説,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説,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温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託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大家會看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那樣子生動極了。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的,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那樣子你看了也會害怕三分,可能是金剛力士在怒視着偷盜他的賊人,這一尊尊佛像惟妙惟肖。龍門石窟中的洞也很著名。

看,這是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為中心,前簇後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緻,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可惜被美國人勾結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分別藏於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大都會博物館。而洞口初唐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在賓陽洞南邊的是萬佛洞。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釐米高,計有150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託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裏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裏。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讚這裏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

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佈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2600多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於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裏。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洞內小佛龕琳琅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地處中原,是外來佛的教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土壤之中的豐碩成果,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因此,龍門石窟在我國石窟藝術中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由於時間關係,龍門石窟主要洞窟的講解就到此結束。現在給各位留一點時間照相。待一會兒我們將車開過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觀賞龍門西山蘭貌。謝謝各位!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4

尊敬的各位遊客們:

大家好!

今天,我很榮幸能陪同大家遊覽龍門石窟。

為使各位遊客能對洛陽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蹟有初步的瞭解,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情況,途中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龍門石窟距市區13公里的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户,這裏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象天然的門闕一樣。“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就雕刻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南北長約1公里。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營造,經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大規模開鑿約四百餘年,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70餘座,造像近11萬尊。其窟龕、造像和題記數量之多,居中國石窟之冠,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61年確定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龍門石窟腳下,我們下車,首先沿着伊水西岸遊覽西山。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千佛窟。千佛窟只有一間屋大小,高三四米,兩旁石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無數個小佛像,説他是千佛庫真是名副其實。這些小佛像大的有三四釐米,小的卻只有兩釐米,可別看它們的個頭兒像個小不點兒,但都雕刻的很精細,雖然數目眾多,但是排列的卻非常整齊。

接下來,我們就來到龍門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這裏共有九尊佛像,其中中間的佛像最大。這尊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它的雕工極為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雙耳垂肩,就連衣服的褶皺,皮膚的紋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見。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態各異。總體看來,奉先寺洞穴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再加上週圍淡淡的薄霧,更是顯得神祕莫測,真不愧是神來之筆呀!

由於時間的關係,龍門石窟西山的講解到處結束,給大家留出一些自由時間,龍門石窟還有更多的美景:東山上的石窟、香山寺、白園大家可以再去細細遊賞!希望大家玩得開心、不虛此行。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5

洛陽,素稱“九朝古都”,但實際上先後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洛陽作為都城,前後歷時1500年,是中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古都。

距市區13公里的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户,這裏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象天然的門闕一樣。因此自春秋戰國以來,這裏就獲得了一個形象化的稱謂“伊闕”。隋煬帝都洛陽,因宮城城門產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龍門”,“龍門”之名即延用至今。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就雕刻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南北長約1公里。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營造,經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大規模開鑿約四百餘年,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70餘座,造像近11萬尊。其窟龕、造像和題記數量之多,居中國石窟之冠,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61年確定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凌駕於佛教之上的宗教藝術,由於魏、唐兩代皇室的參與而形成了龍門石窟皇家風範的重要特色,許多窟龕或造象的興廢變遷都與當時的政治形勢變化有着密切關係。

“龍門山色”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首。北魏以來,這裏松柏蒼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為有名。山腳處泉水汩汩,伊水碧波盪漾,唐代時行船往來,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形成了旖旎葱蘢,。鍾靈毓秀的龍門山色。伊闕風光。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高僧大德徜徉於此,賦詩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的佳句,聲名遠揚,今誦尤新。

潛溪寺朋友們,下面我們將參觀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潛溪寺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內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主像阿彌陀佛居中而坐,身體各部比例勻稱,面容豐滿,胸部隆起,表情靜穆慈祥。兩側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體軀比例適中,豐滿敦厚,表情温雅文靜,富於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藝術的長足發展。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聖”,是佛教淨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展的又一個繁盛期。佛教學風在“破斥南北、禪義均弘”形勢下,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説的概括和總結,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生了不同於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賓陽中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意義重大、比較徹底的漢化改革,歷史上稱為“孝文改制”。由最高統治者實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對當時皇家貴族發願開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響。下面我們將參觀的賓陽中洞的造像風格和服飾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們,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三座洞窟合稱為賓陽三洞。賓陽三洞因統一規劃、有計劃開鑿且並排佈局而得名。這三座洞窟從公元500年開鑿直到523年停工,歷時長達24年還未完工,史書記載用工多達80多萬。中間的為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開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從南向茲依次為過去世燃燈佛、現在世佛釋迦牟尼和未來世佛彌勒佛。

賓陽中洞的窟頂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頂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蓮花,周邊是蓮花花瓣、水波紋和其它裝飾圖案,如同鮮豔美麗的地毯式樣子。這種形式使人很自然聯想起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釋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鮮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獷敦厚之風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區漢民族文化的成分和當時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風尚,形成了遷都洛陽後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藝術形式。主佛體態修長,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翹,表情温和,神采飄逸。服飾已脱去了雲岡石窟中雙領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為中原地區褒衣博帶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腸紋拖在基座前部,一層一層摺疊着。這種雕造風格迅速在全國流行開,成為北魏時期佛教藝術中國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這種造像手法與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許多,西南地區,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龍門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門內前壁兩側下層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為孝文帝及侍從禮佛圖,南為文昭皇太后及嬪妃禮佛圖。這兩幅作品,精美絕倫,20世紀30年代被盜鑿而去,現分別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1978年,當人們拆除賓陽中洞的清代所建磚券門時,雕鑿於北魏時期造型鮮為人知的天王造像顯現在人們面前。朋友們請看,當時在窟門過道兩壁上發現的就是三頭四臂的帝釋天王和四頭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賓陽中洞完成於六世紀中葉,它顯示了當時我國石窟藝術發展的高超水平。

伊闕佛龕之碑-----李泰與賓陽南洞朋友們,我們現在所看的這塊大碑,名為“伊闕佛龕之碑”,由唐太宗時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書法家褚遂良書丹。這通碑為目前國內所見褚遂良楷書之最大者,字形奇偉秀美,是唐楷書法藝術的珍品。碑文主要記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為其母文德皇后長孫氏死後做功德而開鑿,碑文中並有大量粉飾、美化李泰之語。因此,結合太宗末年李泰與太子李承乾爭奪太子位的史實可知,李泰借為母親開窟造像做功德,實有獲得太宗好感,為自已撈取政治資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説明的是,這通碑原應為此魏所雕的賓陽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為節省費用,竟就勢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2022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講解員,今天由我來陪伴大家參觀遊覽。孔夫子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着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歡迎大家光臨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的時間大約是兩個小時。在景區裏,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餘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護所統計,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餘尊,佛塔40餘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塊。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龍門石窟像一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大博物館,為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醫藥發展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潛溪寺。潛溪寺建於唐代初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大家看這個洞,洞的高、寬均為9米多,進深近7米。據説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造過別墅。

遊客朋友們,我的講解到這裏就要結束了,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拍照留念,留下美好的瞬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henan/6edjy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