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廣西導遊詞 >

廣西七星巖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廣西七星巖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廣西七星巖導遊詞範文 篇1

桂林七星巖風景區由散落在廣闊湖區的七巖、八洞、五湖、六崗組成,以山奇水秀、湖山相映、洞穴幽奇見勝。景區內七座挺拔秀麗的石灰巖山峯佈列如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巖。它分南北兩列,南列由東而西為閻風巖、玉屏巖、石室宕、天柱巖、仙掌巖等,唯阿坡巖獨峙北部。兩列之間有一土山,山上西有波海樓,東有星湖旅行社。

廣西七星巖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石室巖早在幾百年前就以風景幽奇而聞名全國,是星湖遊覽中心,為七星巖景區名勝古蹟較集中之處。巖頂名嵩台,相傳是天帝宴請百神之所。巖下有一特大的石室洞,洞口高僅2米餘,洞內穹窿寬廣,頂高達30餘米,石乳、石柱、石幔遍佈其間。洞中有地下河,泛舟邀遊可覽漩礬台、黑巖、鹿洞、光巖等景。

石室洞內最著名的還是石刻,洞口有唐李邑匿所書的《端州石室記》碑刻。洞內摩崖石刻林立,計有270餘處,上自唐宋,下至明清,多出自名家之手,有“千年詩廊”之稱。石室洞右側有水月宮,它始建於明朝,1957年重修,依山傍水,紅牆綠瓦,與巖前五龍亭、飛龍橋遙相輝映。石室巖上的攬月亭和水月宮倒映入湖,其景甚妙,被稱為,“水月巖雲”。湖區北部的阿坡巖東麓下有雙源洞,長270多米,內有兩源合一的地下河,曲折幽深,奇巖怪石瑰麗奇特,遊人可乘小艇入洞遊覽。在星湖南部有星湖遊樂園,佔地20多萬平方米。

廣西七星巖導遊詞範文 篇2

我走進了巖洞裏,巖洞裏異常地涼爽。因為巖洞裏比較潮濕,所以洞裏的温度是20攝氏度。導遊來了,我們跟着導遊來到了第一處境、景點‘北斗七星’我抬頭看着頭頂上面有幾盞閃耀的燈在上擺成北斗七星的圖案。加上彩色燈光的照耀下,出現了一幅精美的圖案,七星巖才因此命名的。然後跟着導遊來到了另一處景點‘五穀豐登’這處景點的鐘乳石是七星巖裏最大的鐘乳巖。在這裏大自然變魔術般地雕刻出花生、玉米、蓮藕。地圖案就像一片五穀豐登的季節。接着我們又來了一處美麗的景點‘桃園三結義’這個景點講的是有三個演員在演桃園三結義這部戲,有一位白髮蒼蒼的地老頭正在全神貫注地看着這部戲彷彿在説:“這部戲演得真好”。我們就不打擾這位老爺爺了看戲了。我又來到了另一處景點“獅子看駱駝”有一隻獅子和一隻駱駝是一對要好的朋友。

他們一起到七星巖來遊玩。因為獅子比較大膽,所以走在前面,因為駱駝比較膽小,所以獅子就看了一下駱駝,看他敢不敢過來。然後我們又到了一處景點“雄獅怒吼”有一隻兇猛的雄獅在兇猛地怒吼。兇猛得露出了那長長的犬齒。它是七星巖裏最大的一隻鐘乳石獅子。然後我們又來到了另一處景點“異象奇洞”在這裏的象鼻山和大的象鼻山一模一樣。我覺得這裏的象鼻山和大的象鼻山是完全相同。我來到了七星巖的主要景點“聚龍盛宴”這個景點像天上的羣龍來七星巖裏戲水、玩耍。大的龍小的龍都參加了這次盛宴。我來到了最後一處景點“蟠桃盛宴”有一個又大又圓的大桃子。我看着看着就想起了吃。我只能控制自己那貪吃的習慣。我看得口水都流了。

後來,我戀戀不捨地告別了七星巖。美麗的七星巖會成為我腦海裏一個抹不掉的記憶。

廣西七星巖導遊詞範文 篇3

説是1959年發現並不很確切。因為在人們打開這個巖洞時,在它的石壁上看到幾十則紀遊題名,都是唐宋時代的,可見1000多前,它就被人們發現,併成為遊覽勝地,只是後來不知是什麼原因,它又被封閉起來。因此,把1959年的發現稱做再發現似更確切。

蘆笛巖於1962年開放時,因當時全國開放遊覽巖洞為數不多,而蘆笛巖又比較瑰麗,因此一下子名揚四海,被譽為"大自然藝術之宮"。蘆笛巖洞內曲折上下,變化多端,洞內有大量的石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並自然形成可以擬人擬物的自然景色。

七星巖是我國最早開放遊覽的巖洞之一。早在1700多年前就成了遊覽勝地,因此,洞中留下了不少題詞。洞中有的景點的名稱,如"大象卷鼻"、"獅子戲球"、"仙人曬網"等,從明代起,一直流傳到今天。明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兩次進七星巖考察。七星巖的遊程約800多米,最寬處43米,最高處27米,沿內温度常年的攝氏20度左右。解放後經全面修整,鋪設道路,裝置燈光,遊覽稱便。

廣西七星巖導遊詞範文 篇4

肇慶七星巖位於肇慶市區北約4公里處,景區由五湖、六崗、七巖、八洞組成,面積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景。七星巖以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峯、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巖巖峯巧布在面積達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餘公里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七星巖摩崖石刻是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羣,所以取名為七星巖。

七星巖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瀝湖,主體由閬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七座石灰巖山峯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600公頃湖面上,20多公里長的林蔭湖堤,如綠色帶飄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蓮湖和裏湖連結在一起,湖光山色,綽約多姿。

七星巖歷史悠久

早在晉代已有文字記載。唐朝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來遊,寫下了著名 七星巖風光的《端州石室記》,鐫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葉劍英元帥於一九六四年四月遊覽七星巖期間曾寫七絕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七星巖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於一地,自古以來就有“峯險、石異、洞奇、廟古”之説,重點遊覽區有“七巖、八洞、五湖、六崗”,可供觀賞之景點達80餘處。天柱巖最高,海拔117米;龍巖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詩廊”之美譽;石峒古廟最古,洞中有廟。

門 票:60元(部分景點需另外收費)

建設

肇慶市委、市政府於一九九七年底先後投資1500萬元,在七星巖景區內的六個小島、七座山巖,八公里長的湖堤上安裝了環湖園林路燈560盞、1000瓦的射燈、彩色泛光燈250盞及3000米的彩虹管,運用目前最先進的第三代光源的變化多姿。以不同的顏色交錯投射到景物上,勾畫出七星巖景區內神祕幽雅的堤岸、小橋,花木,巖山與湖水交相輝映,使夜幕下的七星巖更加絢麗多彩;同時開闢了星湖夜遊項目,為廣大市民和遊客在夜色中游湖觀光提供了一個美麗的環境 ,再造出“第二星湖”。

近年來,增加了許多新的景點,如牌坊文化廣場,每當夜幕降臨,霓虹閃耀,遊人如鯽,全國目前最大的露天音樂噴泉啟動之時,七星巖牌坊廣場更顯得壯觀,每逢週末或節假日,這裏還可以欣賞一台台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真是令人如醉如痴。位於星巖東面的仙女湖,每當太陽西下,還可以觀賞到天然奇觀--卧佛吞日。在仙女湖與星巖之間湖面上新建的佛教大觀園--東方禪林,也可以領略到禪的奧祕。最近,新開挖了3公里長的"禾花水道",使星湖景區的遊覽面積比原來增加了五倍,並使得陸上景點與水上景觀渾然一體。如果你坐在遊船上環湖遊覽,你會有一種新的感受。

七星巖牌坊

位於景區中心湖南部,1959年落成,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築,高12米,寬17.5米,四柱三間,柱礎花籃形,四根大圓柱飾以硃紅,仿歇山頂,上蓋琉璃瓦,中門上方鑲嵌着朱德於1959年手書的“七星巖”三個大字,為肇慶的重要標誌物。牌坊北側有廣場,面積2.83萬平方米,是集娛樂、休閒、觀賞、購物於一體的活動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廣場有廣東最大的音樂噴泉,廣場文化在省內頗有名氣,週末遊客可在此免費觀賞文藝演出。

七星巖摩崖石刻

位於景區中心,共有531題,其中石室洞有333題,是廣東省保存最多、最集中 七星巖外拍的石刻羣,1957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石刻以唐為貴,七星巖就有唐刻4題。石刻以漢字為主,還有藏文和西班牙文。漢字各種書體俱全,以楷書為最,行書次之,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記》是七星巖摩崖石刻的珍品。石刻羣文體有詩、詞、歌、賦、對聯、題記,其中詩有252首,陳毅元帥撰詩稱之為“千年詩廊”。

石室洞

由龍巖洞、碧霞洞和蓮花洞組成,龍巖洞以小艇導遊,後兩洞可步行參觀。石室洞是七星巖開闢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穹隆高大,千姿百態,如夢如幻的景觀,令歷代文人騷客陶醉,並留下讚美的詩篇。洞中存各種文體石刻333題,可見石室洞在七星巖風景區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廟

位於七星巖東北部,仙女湖遊覽區內。始建於唐初,明萬曆十三年(1585)重建,清嘉慶三年 (1798)、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古廟置於巖洞中而得名。廟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稱周氏神。因傳説廟中石鐘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稱“出米洞”。

蓮湖泛舟

最佳觀賞點在紅蓮橋南風情碼頭處。

此處設有竹排、搖櫓木船、電瓶船等,船在水中行,景色兩岸走,如在畫中游,休閒舒適、快意悠悠。自古有云:“不乘舟遊湖,不知湖光之勝,枉來星巖。”

肇慶的特產

肇慶裹蒸,是粽子的一種,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再加入適量的精鹽、麴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製而成。肇慶裹蒸用肇慶特產冬葉包制,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包制肇慶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綠豆和肥豬肉,其比例為10:6:4,包制好、未經蒸煮的裹蒸一般一隻約0.5 公斤。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於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時,邊蒸煮邊加入大量的清水,直至糯米、綠豆和肥豬肉溶化為止。目前,市面上個別店鋪節日期間製作的肇慶裹蒸,除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外,還在其中加入冬菇、雞蛋、臘腸等。這種裹蒸被稱之為肇慶特種裹蒸王。肇慶裹蒸香氣橫溢,入口溶化,甘香,是當地居民歡度春節的傳統食品。

紫背天葵,名丹葉、散血子,是夏季清涼飲料中的佳品。 紫背天葵屬秋海棠科,是一種矮小的草本植物,長在陰暗濕潤的山崖上,葉面有毛,呈深綠色,葉背紫色。紫背天葵能清熱解毒,潤燥止咳。用開水沖泡,其色紫紅,味微酸,清香可口,若加入少許白糖,其味更佳,能消暑除熱,又有解酒之效。

氣候

禦寒避暑的遊覽勝地,七星巖風景區綠樹成蔭,涼風習習,年均氣温攝氏21.6度,夏日最高月均氣温攝氏28.9度 ,冬日最低月均氣温13.4度,確是一個禦寒避暑的遊覽勝地。這裏最佳旅遊季節為七、八、九月和春節期間,最高日達4萬人次。

交通

從廣州到肇慶約二小時車程,肇慶火車站前的迎賓大道不遠處就是七星巖;肇慶市內有公共汽車,環湖旅遊專線車、出租小汽車和交通船都直達景區內。風景區內有公共汽車,環湖旅遊專線車、出租小汽車和交通船,旅遊、度假、開會都非常方便。

編輯本段

七星巖-景點歷史

七星巖歷史悠久,早在晉代已有文字記載。唐朝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來遊,寫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記》,鐫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

葉劍英元帥於一九六四年四月遊覽七星巖期間曾寫七絕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七星巖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於一地,自古以來就有“峯險、石異、洞奇、廟古”之説,重點遊覽區有“七巖、八洞、五湖、六崗”,可供觀賞之景點達80餘處。天柱巖最高,海拔117米;龍巖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詩廊”之美譽;石峒古廟最古,洞中有廟。

編輯本段

七星巖-景點景觀

七星巖,隋唐至宋,稱棲霞洞。相傳桂林在遠古是海,海陸變遷後,隆起而成為今日的七星巖洞,100萬年來,石灰巖經雨水溶解成乳狀液,後又凝結,日積月累形成各種形狀,遂使那石乳、石筍、石柱、石幔千姿百態,蔚為奇觀。洞分上、中、下三層,上層高於中層10米,下層為地下河。遊覽中層,遊程820 米,洞內恆温20℃左右。在隋唐時代,這裏就成為遊覽勝地,洞口有隋開皇十年(590年)曇遷題棲霞洞和唐顯慶四年(659 年)佚名玄玄棲霞全洞題刻。從巖口沿石級而下,有明朝張文熙寫的第一洞天大字。過老君台、白兔守門,就是白玉長廊。這裏巖頂光潔平坦,石壁潔白晶瑩,有玉為牆壁雪為城之稱。繼續前行,佳景很多,有仙人曬網,米糧山,唐僧曬袈裟。

過了獅子搶黃沙景點,便是歌仙台。傳説劉三姐和她的情人白馬郎到了桂林七星巖,唱了三天三夜的歌,吸引了許多聽眾,後來三姐要走,白馬郎依依不捨,緊握她的手不放,三姐在他耳邊輕唱一首離歌,化成一尊石像成仙去了,因為聲音很小,只有白馬郎一人聽得清,只有這幾句流傳下來:少陪了,日頭落嶺在西方。天各一方心一個。過雲山壁畫,到廣場,這裏景點最集中,銀河鵲橋、十八娃娃倒攀蓮、奇象異洞等等,最後一景是送客蟠桃

七星巖雄偉深邃,整個遊程814米,洞中經年留下了許多詩文和題刻,也流傳美麗的傳説。以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碧虛銘》最為有名。明代畫家張文熙稱之為“第一洞天”,並刻於石壁之上。古人稱此景為“棲霞真境”。1963年葉劍英游完七星巖後,作詩寫道:“海洋沖刷山穿洞,石乳冰凝玉塑山。幽窟千年供避難,今遊人樂舜堯天。”

沒有天上宮闕,卻有北斗七星在人間;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景。這就是七星巖最真實的寫照。七座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峯排列狀如天上北斗,鑲嵌在如鏡的湖面上,如夢如幻。葉劍英元帥亦詩讚:“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

七星巖位於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中北部,南臨城區,北倚北嶺山,面積約10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積6.5平方公里,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湖中聳立着七座峻峭的石灰巖山,名曰:閬風、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巖。形似北斗星,故得名“七星巖”,其中石室巖因古蹟眾多,成為遊覽的中心。圍繞七星巖的湖名曰星湖,劃分為五個湖:東湖、青蓮湖、中心湖、波海湖、裏湖。景區集“桂林之山,杭州之水”為一地,以“峯險、石異、洞奇、廟古”著稱,可供觀賞的景點有80餘處。景區分中心遊覽區、仙女湖遊覽區、東方禪林遊覽區、玉屏和閬風巖遊覽區、仙掌巖遊覽點及蔭梓崗(半島)遊覽點。可供遊人攀登的有天柱、石室、仙掌、玉屏和閬風巖。可供遊人參觀的石洞有雙源、石室和出米洞,其中前兩個為水洞,後者為旱洞。

特色景觀

七星巖牌坊

位於景區中心湖南部,仿古建築,高12米,寬17.5米,四柱三間,柱礎花籃形,上蓋琉璃瓦,中門上方鑲嵌着朱德於1959年手書的“七星巖”三個大字,為肇慶的重要標誌物。牌坊北側有廣場,面積2.83萬平方米,有廣東最大的音樂噴泉,是集娛樂、休閒、觀賞、購物於一體的活動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

七星巖摩崖石刻

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羣。位於景區中心,共有531題,其中石室洞有333題,是廣東省保存最多、最集中的石刻羣,陳毅元帥撰詩稱之為“千年詩廊”。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記》是七星巖摩崖石刻的珍品。

石室洞

由龍巖洞、碧霞洞和蓮花洞組成,龍巖洞以小艇導遊,後兩洞可步行參觀。石室洞是七星巖開闢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其令歷代文人騷客陶醉,並留下讚美的詩篇。洞中存石刻333題,可見石室洞在七星巖風景區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廟

位於七星巖東北部,仙女湖遊覽區內。始建於唐初,明清皆有重修,古廟置於巖洞中而得名。廟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稱周氏神。因傳説廟中石鐘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稱“出米洞”。

水月巖

石室洞南口左側,一座依山面水的宮殿式建築,名曰水月宮,水月宮旁湖面上有一組作放射式排列、玲瓏剔透的水亭,中間一座八角重檐,四旁各一座四角單檐,曲欄相接,連成一體,又以一道長橋連接湖濱,與水月宮合成一個整體。在亭上環視周圍景色,水、月、巖、雲人間天上渾然一體,便是水月巖雲。

廣西七星巖導遊詞範文 篇5

桂林七星巖位於桂林七星公園內。七星巖古時稱棲霞洞,在桂林七星公園內普陀山腹,原來是一段地下河,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

由地下河形成的巖洞一般有兩種地形:一是“巖洞的侵蝕地形”,如洞內的“銀河鵲橋”景點,就是一個巨大的穹形廳堂,宛如天空;二是“巖洞的堆積地形”,由石鐘乳、石筍、石柱等次生沉積物組成,具有各種形態,千奇百怪。今依民間習慣稱呼,又據巖內明代桂林畫家張文熙所題“第一洞天”之義,定名為“七星洞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guangxi/opl97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