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廣西導遊詞 >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通用17篇)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通用17篇)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通用17篇)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1

大龍潭景區位於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里,規劃面積約544公頃,是一個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巖溶植物科研、科普、植物景觀為一體的大型風景遊覽區。

龍潭公園林木蒼翠、羣山環抱、自成屏障,卧虎山、美女峯、孔雀山等二十四峯形態各異,聳立於一湖(鏡湖)二潭(龍潭、雷潭)四谷地之間。雷山絕壁下湧出一泓清泉在雷、龍二山間匯成“龍潭”古稱“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經地下河與之相潛通。清澈的潭水經“八龍噴雪壩”瀉入鏡湖後蜿蜒如游龍穿園而過,注入園外蓬花山下的溶洞裏,消失得無影無蹤。

雷龍二潭水温如恆(18℃—22℃),每逢隆冬,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雷、龍二山夾水相峙,相傳雷、龍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稱“龍雷勝境”。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賢之一的張摩崖石刻詩“山下清泉出,林間百發來。寒雲如可卧,不必問蓬萊”。“龍潭勝境”彷彿蓬萊仙境。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為民禱雨於此,著有《雷塘禱雨文》傳世。現建有“禱雨文碑亭”、“祭台”及“雷塘廟”等紀念性建築,此外尚有張垂釣遺址“張釣台”。明代名士羅之鼎書齋“側山樓”等名勝古蹟及龍山鯉魚嘴貝丘古人類遺址。雷龍二山之外,園內諸峯均具勝名,或擅以形似,或長於傳説:維妙維肖、神形畢至,形成卧虎山“龍潭虎躍”、牧童山“牧童橫笛”,仰獅山“青獅戲珠”、美女峯“美女照鏡”等絕妙佳景。公園在規劃和建設上,別具匠心地以

廣西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築、風物民俗為主要造圖內容,融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為一體。

壯鄉、瑤山、苗嶺、侗寨傣村等少數民族風景村寨均依各民族生活習俗建造。或依山傍水、或高踞山崖、或散落在茂林之中,造型別致,建築精工。民族風情遊覽線已初具規模,以“鼓樓”、“龍潭風雨橋”、“木樓民居”和“輕鬆山房”等建築組成的侗寨蔚為大觀。靜卧鏡湖之上的“龍潭風雨橋”系仿木鋼筋混凝土廊橋式建築,以三江程陽風雨橋為藍本設計、建造而成。整座橋亭飛檐,極具特色。傍水而建的九層鼓樓為正四邊形塔樓結構,飛檐重閣、琉璃裝飾、葫蘆頂、端莊肅穆;內設景廊,盤旋而上,上懸“款鼓”,既體現侗人擊鼓示警聚眾之意,又應合遊人登高望遠之心。

蘆笙坪上幾根蘆笙柱拔地而立,各柱彩雕均不雷同,或盤龍繞柱,或牛軛垂懸,或錦雞翹羽,凡臨此境,彷彿笙歌陣陣迴盪山間,舞姿幢幢躍入眼簾,自擅一方之勝。西來鏡湖流水匯淵成藪,湖光山色,美女迫形,桃紅柳綠,草坡起伏,滿目葱籠。風情線上的“壯鄉”便座落其間,對歌亭,鎮水亭隔水相望,榕樹橋形動人。

千欄式建築——壯民居緣水修築,極富水鄉生活情趣。傣村已建有民族餐廳,傣亭等,建築多以徒坡屋面見長。村內竹籬環繞,綠草如茵、魚尾葵、假檳榔、伊拉克蜜棗等亞熱帶植物和別緻的傣式建築相映成輝,形成一派南國風光。到龍潭公園遊覽不僅可以飽覽亞熱帶巖溶地區的奇山秀水,風格各異的少數民族建築;還可以欣賞民族村寨內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歌舞表演,品嚐別具一格的少數民族菜餚。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2

大龍潭景區位於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里,規劃面積約544公頃,是一個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巖溶植物科研、科普、植物景觀為一體的大型風景遊覽區。

龍潭公園林木蒼翠、羣山環抱、自成屏障,卧虎山、美女峯、孔雀山等二十四峯形態各異,聳立於一湖(鏡湖)二潭(龍潭、雷潭)四谷地之間。雷山絕壁下湧出一泓清泉在雷、龍二山間匯成“龍潭”古稱“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經地下河與之相潛通。清澈的潭水經“八龍噴雪壩”瀉入鏡湖後蜿蜒如游龍穿園而過,注入園外蓬花山下的溶洞裏,消失得無影無蹤。

雷龍二潭水温如恆(18℃—22℃),每逢隆冬,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雷、龍二山夾水相峙,相傳雷、龍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稱“龍雷勝境”。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賢之一的張摩崖石刻詩“山下清泉出,林間百發來。寒雲如可卧,不必問蓬萊”。“龍潭勝境”彷彿蓬萊仙境。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為民禱雨於此,著有《雷塘禱雨文》傳世。現建有“禱雨文碑亭”、“祭台”及“雷塘廟”等紀念性建築,此外尚有張垂釣遺址“張釣台”。明代名士羅之鼎書齋“側山樓”等名勝古蹟及龍山鯉魚嘴貝丘古人類遺址。雷龍二山之外,園內諸峯均具勝名,或擅以形似,或長於傳説:維妙維肖、神形畢至,形成卧虎山“龍潭虎躍”、牧童山“牧童橫笛”,仰獅山“青獅戲珠”、美女峯“美女照鏡”等絕妙佳景。公園在規劃和建設上,別具匠心地以

廣西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築、風物民俗為主要造圖內容,融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為一體。

壯鄉、瑤山、苗嶺、侗寨傣村等少數民族風景村寨均依各民族生活習俗建造。或依山傍水、或高踞山崖、或散落在茂林之中,造型別致,建築精工。民族風情遊覽線已初具規模,以“鼓樓”、“龍潭風雨橋”、“木樓民居”和“輕鬆山房”等建築組成的侗寨蔚為大觀。靜卧鏡湖之上的“龍潭風雨橋”系仿木鋼筋混凝土廊橋式建築,以三江程陽風雨橋為藍本設計、建造而成。整座橋亭飛檐,極具特色。傍水而建的九層鼓樓為正四邊形塔樓結構,飛檐重閣、琉璃裝飾、葫蘆頂、端莊肅穆;內設景廊,盤旋而上,上懸“款鼓”,既體現侗人擊鼓示警聚眾之意,又應合遊人登高望遠之心。

蘆笙坪上幾根蘆笙柱拔地而立,各柱彩雕均不雷同,或盤龍繞柱,或牛軛垂懸,或錦雞翹羽,凡臨此境,彷彿笙歌陣陣迴盪山間,舞姿幢幢躍入眼簾,自擅一方之勝。西來鏡湖流水匯淵成藪,湖光山色,美女迫形,桃紅柳綠,草坡起伏,滿目葱籠。風情線上的“壯鄉”便座落其間,對歌亭,鎮水亭隔水相望,榕樹橋形動人。

千欄式建築——壯民居緣水修築,極富水鄉生活情趣。傣村已建有民族餐廳,傣亭等,建築多以徒坡屋面見長。村內竹籬環繞,綠草如茵、魚尾葵、假檳榔、伊拉克蜜棗等亞熱帶植物和別緻的傣式建築相映成輝,形成一派南國風光。到龍潭公園遊覽不僅可以飽覽亞熱帶巖溶地區的奇山秀水,風格各異的少數民族建築;還可以欣賞民族村寨內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歌舞表演,品嚐別具一格的少數民族菜餚。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3

蘆笛巖位於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側山腰。洞口原長有一種蘆荻草,傳説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動聽的聲音,蘆笛巖因此得名。蘆笛巖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年代,100萬年前這裏原是一個古地下湖,由於地殼運動山體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變成了山洞。後來,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體中許許多多的破碎帶流動,溶解了巖石中的碳酸鈣,變成了含有碳酸根與鈣離子的溶液。當地下水從巖石縫隙流到洞中時,二氧化碳溢出,鈣離子就沉澱結晶,經過長年的積累形成千姿百態的鐘乳石,人們稱讚蘆笛巖是一座大自然的藝術之宮。遠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來蘆笛巖遊覽,蘆笛巖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跡,但歷代都沒有開發。蘆笛巖於1959年開始進行勘測與建設。1962年正式對遊人開放。

蘆笛巖所在的光明山, 從前叫毛毛頭山。原來半山腰只有一個小洞口, 僅容一人進出, 山坡上又長滿蘆荻草, 並不引起人們的注意。《臨桂縣誌》裏, 記載了光明山, 但是沒有説山腰有巖洞。洞內保存有自唐貞元八年(792年)以來的壁書70餘則, 大部分是用墨筆在洞壁上書寫的題名紀遊。這些壁書表明, 蘆笛巖並非亙古無人知曉。附近的村民, 早就知道這個靈巧之洞, 可是人們長期以來祕而不宣。

“蘆笛巖頭枷鎖破, 桃花源內仙靈唱。”(郭沫若《滿江紅·詠蘆笛巖》)解放以後, 人們生活安定, 用不着避難了, 便道出了蘆笛巖的祕密。1959年, 附近村民提供了巖洞的情況, 經過勘測建設, 於1962年正式開放。因為洞口附近生長着蘆荻草, 據説可以做成笛子,吹出悦耳動聽的聲音,蘆笛巖因此得名。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4

各位遊客,你們好!

我是x x號嚮導員,歡送大家前來遊覽蘆笛巖。很愉快為大家講解。蘆笛巖是國家4A級景區,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顆明珠。因為遊人較多,洞內途徑波折,各景點的燈光是講完一段後主動封閉的,為了大家的保險和更好地參觀遊覽,請大家不要走散,不要攀登鐘乳石照相,不要高聲談話,不要抽煙。盼望大家能配合我做好導遊工作。咱們的服務口號是“笑迎天下客,滿足在蘆笛”。願望我的講授能隨同你度61過一段美妙的時間。當初請大家隨我到巖洞裏遊覽。

蘆笛巖位於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亮山的南側山腰。洞口原長有一種蘆荻草,傳説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動人的聲音,蘆笛巖因而得名。蘆笛巖的形成閲歷了漫長的年代,l0O萬年前這裏原是一個古地下湖,由於地殼活動山體抬升,地下水位降落;地下湖變成了巖穴。後來,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體中許許多多的粉碎帶流動,溶解了巖石中的碳酸鈣,變成了含有碳酸根與鈣離子的溶液。當地下水從巖石縫隙流到洞中時,二氧化碳溢出;鈣離子就積澱結晶,經過終年的積累形成千姿百態的鐘乳石,人們稱頌蘆笛巖是一座大天然的藝術之宮。

遠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來蘆笛巖旅行,蘆笛巖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跡,但歷代都不開發。蘆笛巖於1959年開端進行勘測與建設。1962年正式對遊人開放。自開放以來,蘆笛巖曾先後招待了鄧小平、李鵬、朱基、李瑞環等黨和國度引導人。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卡特;結合國前祕書長德奎利亞爾等80多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也曾前來參觀遊覽。

蘆笛巖洞深240米,最寬處93米,最大高度18米,遊覽行程約500米,遊覽時光大概40分鐘。

1.獅嶺餘暉

展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許多鐘乳石組成的絢麗圖景:有挺立的山峯,有茂密的森林,還有濃陰遮天的千年古樹。每當太陽初升就有成羣的獅子迎着向陽在森林裏盡情地歡舞,使全部森林充斥了蓬蓬勃勃的生氣。這裏有一頭大獅子,這是頭部,這是身部,這是尾巴。它正看護着那邊的一羣遊玩的小獅子,這個景叫“獅嶺朝霞”。

這些山峯、古樹、獅子都是由洞頂滴水造成的鐘乳石,含有鈣離子的水從裂痕中滴下來,經由上萬年甚至多少十萬年的積聚,結晶成吊掛在洞頂的石鐘乳;水滴到地上,形成從下往上長的石筍;經過漫長的年代,石筍和石鐘乳銜接起來,形成了石柱。這一類由滴水形成的鐘乳石稱為滴石類次生化學沉積物。中國有句成語説“星火燎原”,在蘆笛巖卻是水滴石長,只有有滴水運動,鐘乳石就會不停地成長。

2.紅羅寶帳

這像是一牀圓頂蚊帳,這是帳頂,這是帳布,蚊帳的一半已經整潔地摺疊起來了。帳頂叫穴盾,像古代武器盾牌,國外叫它調色板。穴盾由從洞壁裂縫擠壓出來的浸透水形成。水流形成穴盾高低兩塊圓形盾板,兩塊盾板旁邊是空的,水從盾板夾縫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當石幔長達2―3米時,石盾和石幔合起來就形成了盾帳,在形狀上宛如一牀圓頂蚊帳。盾帳右下方有一隻美國火雞,火雞的尾巴上有一隻小駝鳥。

3.半首詩台

這裏有個小平台,相傳是古代詩人觀景吟詩的地方。一天,有一位詩人遠道而來,被蘆笛巖神奇的風景迷住了,不禁詩興大發,可是他只寫出了半首就再也找不到恰當的詩句了。這半首詩説:“生成蘆笛千般巧,欲寫奇巖下筆難。”後人便把它叫“半首詩台”。假如哪位遊客有興致,請把後半首詩寫出來。第~範文網收拾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原出地方有。

4.高峽飛瀑

請看這裏有兩座綠樹疊翠的山峯,在兩座山峯之間,一條銀光閃閃水花四濺的瀑布飛瀉而下,那雄偉的氣概,就像我國唐代詩人李白所描述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河漢落九天”,這個景叫“高峽飛瀑”。

瀑布鄰近的石鐘乳、石筍、石柱,是由滴水形成的,如果不是滴水,而是片狀流動的水,就會形成石瀑、石幔、石旗一類狀態,這類鐘乳石叫流石類次生化學沉積物。這條石瀑布形成的年代較晚,含雜質少,結晶好,顯得分外雪白晶瑩。

5.塔鬆傲雪

這裏有兩座獨特的石筍,一座像大雪人,這是頭部、身部,凸起的處所是它的胳膊,因為氣象冷,它把手已經縮到口袋裏去了。另一座像一棵上尖下圓的塔形松樹,松樹的枝葉上蓋着一層厚厚的冰雪,矗立在林海雪原之中。俗話説:“雪壓青松鬆

更青”,白雪青松,更浮現出青松那不畏酷寒、傲視風雪的剛強性情。沒有看過雪景的南方人在這裏能夠縱情觀賞北國景色,這個景叫“塔鬆傲雪”。蘆笛巖內氣温長年在20攝氏度左右,沒有冰封雪飄的前提,這裏的白雪是由含雜質很少的方解石結晶組成。

6.菇山傳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座蘑菇山,山上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磨菇。有一個白叟進山來採蘑菇,蘑菇長得飛快,採一個,長一片。這是小蘑菇、大蘑菇,那邊還有一個特大的蘑菇王。你看,這個老人正抱着一個蘑菇下山來呢!

7.瓜菜豐收

這座山上有很多瓜果跟蔬菜。這是蓮藕、豆角、高腳白菜、花菜、絲瓜、苦瓜、冬瓜、花生,山下還有西瓜與一個廣西特產田柚。這一帶是洞頂裂隙最豐盛的地方,每逢雨季就會有大的流水、滴水,還有從高處落下濺散成霧狀的水珠,這些富含酸根與鈣離子的水構成以石煤為主的協同沉積,培養了這一幅豐產圖景。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遊客,你們好!

我是x x號導遊員,歡迎大家前來遊覽蘆笛巖。很高興為大家解説。蘆笛巖是國家4A級景區,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顆明珠。由於遊人較多,洞內道路曲折,各景點的燈光是講完一段後自動關閉的,為了大家的安全和更好地參觀遊覽,請大家不要走散,不要攀爬鐘乳石照相,不要高聲説話,不要吸煙。希望大家能配合我做好導遊工作。我們的服務口號是笑迎天下客,滿意在蘆笛。希望我的講解能伴隨你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現在請大家隨我到巖洞裏遊覽。

蘆笛巖位於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側山腰。洞口原長有一種蘆荻草,傳説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動聽的聲音,蘆笛巖因此得名。蘆笛巖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年代,l0O萬年前這裏原是一個古地下湖,由於地殼運動山體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變成了山洞。後來,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體中許許多多的破碎帶流動,溶解了巖石中的碳酸鈣,變成了含有碳酸根與鈣離子的溶液。當地下水從巖石縫隙流到洞中時,二氧化碳溢出;鈣離子就沉澱結晶,經過長年的積累形成千姿百態的鐘乳石,人們稱讚蘆笛巖是一座大自然的藝術之宮。

蘆笛巖洞深240米,最寬處93米,最大高度18米,遊覽路程約500米,遊覽時間大約40分鐘。

1.獅嶺朝霞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由許多鐘乳石組成的壯麗圖景:有挺拔的山峯,有茂密的森林,還有濃陰遮天的千年古樹。每當太陽初升就有成羣的獅子迎着朝陽在森林裏盡情地歡舞,使整個森林充滿了蓬蓬勃勃的朝氣。這裏有一頭大獅子,這是頭部,這是身部,這是尾巴。它正看護着那邊的一羣玩耍的小獅子,這個景叫獅嶺朝霞。

這些山峯、古樹、獅子都是由洞頂滴水形成的鐘乳石,含有鈣離子的水從裂縫中滴下來,經過上萬年以至幾十萬年的積累,結晶成懸掛在洞頂的石鐘乳;水滴到地上,形成從下往上長的石筍;經過漫長的年代,石筍和石鐘乳連接起來,形成了石柱。這一類由滴水形成的鐘乳石稱為滴石類次生化學沉積物。中國有句成語説水滴石穿,在蘆笛巖卻是水滴石長,只要有滴水活動,鐘乳石就會不停地生長。

2.紅羅寶帳

這像是一牀圓頂蚊帳,這是帳頂,這是帳布,蚊帳的一半已經整齊地摺疊起來了。帳頂叫穴盾,像古代兵器盾牌,國外叫它調色板。穴盾由從洞壁裂縫擠壓出來的滲透水形成。水流形成穴盾上下兩塊圓形盾板,兩塊盾板中間是空的,水從盾板夾縫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當石幔長達23米時,石盾和石幔合起來就形成了盾帳,在外形上宛如一牀圓頂蚊帳。盾帳右下方有一隻美國火雞,火雞的尾巴上有一隻小駝鳥。

3.半首詩台

這裏有個小平台,相傳是古代詩人觀景吟詩的地方。一天,有一位詩人遠道而來,被蘆笛巖神奇的景色迷住了,不禁詩興大發,可是他只寫出了半首就再也找不到適當的詩句了。這半首詩説:天生蘆笛千般巧,欲寫奇巖下筆難。後人便把它叫半首詩台。如果哪位遊客有興趣,請把後半首詩寫出來。

4.高峽飛瀑

請看這裏有兩座綠樹疊翠的山峯,在兩座山峯之間,一條銀光閃閃水花四濺的瀑布飛瀉而下,那宏偉的氣勢,就像我國唐代詩人李白所描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個景叫高峽飛瀑。

瀑布附近的石鐘乳、石筍、石柱,是由滴水形成的,如果不是滴水,而是片狀流動的水,就會形成石瀑、石幔、石旗一類形態,這類鐘乳石叫流石類次生化學沉積物。這條石瀑布形成的年代較晚,含雜質少,結晶好,顯得格外潔白晶瑩。

5.塔鬆傲雪

這裏有兩座奇特的石筍,一座像大雪人,這是頭部、身部,突出的地方是它的胳膊,由於天氣冷,它把手已經縮到口袋裏去了。另一座像一棵上尖下圓的塔形松樹,松樹的枝葉上蓋着一層厚厚的冰雪,屹立在林海雪原之中。俗話説:雪壓青松鬆

更青,白雪青松,更顯現出青松那不畏嚴寒、傲視風雪的堅強性格。沒有看過雪景的南方人在這裏可以盡情欣賞北國風光,這個景叫塔鬆傲雪。蘆笛巖內氣温常年在20攝氏度左右,沒有冰封雪飄的條件,這裏的白雪是由含雜質很少的方解石結晶組成。

6.菇山傳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座蘑菇山,山上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磨菇。有一個老人進山來採蘑菇,蘑菇長得飛快,採一個,長一片。這是小蘑菇、大蘑菇,那邊還有一個特大的蘑菇王。你看,這個老人正抱着一個蘑菇下山來呢!

7.瓜菜豐收

這座山上有許多瓜果和蔬菜。這是蓮藕、豆角、高腳白菜、花菜、絲瓜、苦瓜、冬瓜、花生,山下還有西瓜與一個廣西特產田柚。這一帶是洞頂裂隙最豐富的地方,每逢雨季就會有大的流水、滴水,還有從高處落下濺散成霧狀的水珠,這些富含酸根與鈣離子的水形成以石煤為主的協同沉積,造就了這一幅豐收圖景。

8.黃楊木雕

我們眼前這座巨大的鐘乳石,很像一座精美的黃楊木雕。有人説它像海上的仙山蓬菜。這上面長滿了各種奇花異草:有萬年不老的常青樹,有人蔘、當歸,珍貴的藥材靈芝草,還有采藥歸來的張國老。

9.盤龍寶塔

遠處那根柱狀石筍像一座寶塔,塔揣盤繞着一條青龍,彎彎曲曲,扭作幾層,人們叫它盤龍寶塔。龍揣上明顯的龍鱗是飛濺水沉積而形成。

10.鳥語花香

請看,手電照的是一隻白肚皮、黑羽毛的小燕子,它正歪着腦袋與半山洞內的貓頭鷹對歌。在山上有許多盛開的雞冠花。 在雞冠花的下面還有一朵含苞欲放的紅色花蕾,據説這朵花蕾是可以開放的,而且開放的時候特別鮮豔芬芳,今天這花蕾還沒有開放,等到花開的時候請各位再來觀賞。這個景叫鳥語花香。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6

大龍潭景區位於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里,規劃面積約544公頃,是一個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巖溶植物科研、科普、植物景觀為一體的大型風景遊覽區。

龍潭公園林木蒼翠、羣山環抱、自成屏障,卧虎山、美女峯、孔雀山等二十四峯形態各異,聳立於一湖(鏡湖)二潭(龍潭、雷潭)四谷地之間。雷山絕壁下湧出一泓清泉在雷、龍二山間匯成“龍潭”古稱“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經地下河與之相潛通。清澈的潭水經“八龍噴雪壩”瀉入鏡湖後蜿蜒如游龍穿園而過,注入園外蓬花山下的溶洞裏,消失得無影無蹤。

雷龍二潭水温如恆(18℃—22℃),每逢隆冬,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雷、龍二山夾水相峙,相傳雷、龍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稱“龍雷勝境”。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賢之一的張摩崖石刻詩“山下清泉出,林間百發來。寒雲如可卧,不必問蓬萊”。“龍潭勝境”彷彿蓬萊仙境。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為民禱雨於此,著有《雷塘禱雨文》傳世。現建有“禱雨文碑亭”、“祭台”及“雷塘廟”等紀念性建築,此外尚有張垂釣遺址“張釣台”。明代名士羅之鼎書齋“側山樓”等名勝古蹟及龍山鯉魚嘴貝丘古人類遺址。雷龍二山之外,園內諸峯均具勝名,或擅以形似,或長於傳説:維妙維肖、神形畢至,形成卧虎山“龍潭虎躍”、牧童山“牧童橫笛”,仰獅山“青獅戲珠”、美女峯“美女照鏡”等絕妙佳景。公園在規劃和建設上,別具匠心地以

廣西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築、風物民俗為主要造圖內容,融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為一體。

壯鄉、瑤山、苗嶺、侗寨傣村等少數民族風景村寨均依各民族生活習俗建造。或依山傍水、或高踞山崖、或散落在茂林之中,造型別致,建築精工。民族風情遊覽線已初具規模,以“鼓樓”、“龍潭風雨橋”、“木樓民居”和“輕鬆山房”等建築組成的侗寨蔚為大觀。靜卧鏡湖之上的“龍潭風雨橋”系仿木鋼筋混凝土廊橋式建築,以三江程陽風雨橋為藍本設計、建造而成。整座橋亭飛檐,極具特色。傍水而建的九層鼓樓為正四邊形塔樓結構,飛檐重閣、琉璃裝飾、葫蘆頂、端莊肅穆;內設景廊,盤旋而上,上懸“款鼓”,既體現侗人擊鼓示警聚眾之意,又應合遊人登高望遠之心。

蘆笙坪上幾根蘆笙柱拔地而立,各柱彩雕均不雷同,或盤龍繞柱,或牛軛垂懸,或錦雞翹羽,凡臨此境,彷彿笙歌陣陣迴盪山間,舞姿幢幢躍入眼簾,自擅一方之勝。西來鏡湖流水匯淵成藪,湖光山色,美女迫形,桃紅柳綠,草坡起伏,滿目葱籠。風情線上的“壯鄉”便座落其間,對歌亭,鎮水亭隔水相望,榕樹橋形動人。

千欄式建築——壯民居緣水修築,極富水鄉生活情趣。傣村已建有民族餐廳,傣亭等,建築多以徒坡屋面見長。村內竹籬環繞,綠草如茵、魚尾葵、假檳榔、伊拉克蜜棗等亞熱帶植物和別緻的傣式建築相映成輝,形成一派南國風光。到龍潭公園遊覽不僅可以飽覽亞熱帶巖溶地區的奇山秀水,風格各異的少數民族建築;還可以欣賞民族村寨內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歌舞表演,品嚐別具一格的少數民族菜餚。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7

歡迎大家前來遊覽蘆笛巖。很高興為大家解説。蘆笛巖是國家4A級景區,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顆明珠。希望我的講解能伴隨你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現在請大家隨我到巖洞裏遊覽。

蘆笛巖位於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側山腰,距市中心約6公里。洞口原長有一種蘆荻草,傳説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動聽的聲音,蘆笛巖因此得名。 遠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來蘆笛巖遊覽,蘆笛巖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跡,但歷代都沒有開發。蘆笛巖於1959年開始進行勘測與建設。1962年正式對遊人開放。自開放以來,蘆笛巖曾先後接待了鄧小平、李鵬、朱?基、李瑞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卡特、聯合國前祕書長德奎利亞爾等80多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也曾前來參觀遊覽,所以又有“國賓洞”的美譽。蘆笛巖洞深240米,最寬處93米,最大高度18米,遊覽路程約500米,遊覽時間大約40分鐘。

蘆笛巖中石筍、石柱、石幔密集如林,洞天高闊,氣勢宏偉,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之宮”。蘆笛巖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年代,l00萬年前這裏原是一個古地下湖,由於地殼運動,山體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變成了山洞。後來,地下水沿着山體中許許多多的破碎帶流動,溶解了巖石中的碳酸鈣。當地下水從巖石縫隙流到洞中時,二氧化碳溢出,鈣離子就沉澱結晶,經過長年的積累形成千姿百態的鐘乳石,組成了一座大自然的藝術之宮。

獅嶺朝霞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由許多鐘乳石組成的壯麗圖景:有挺拔的山峯,有茂密的森林,還有濃陰遮天的千年古樹。每當太陽初升,就有成羣的獅子迎着朝陽在森林裏盡情地歡舞,使整個森林充滿了蓬蓬勃勃的朝氣。這裏有一頭大獅子,這是頭部,這是身部,這是尾巴。它正看護着那邊的一羣玩耍的小獅子,這個景叫“獅嶺朝霞”。

高峽飛瀑

請看這裏有兩座綠樹疊翠的山峯,在兩座山峯之間,一條銀光閃閃水花兒四濺的瀑布飛瀉而下。那宏偉的氣概,就像我國唐代詩人李白所描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個景叫“高峽飛瀑”。由於這條石瀑布形成的年代較晚,含雜質較少,結晶好,顯得潔白晶瑩。

圓頂蚊賬

這裏有一隻小鴕鳥。它正看護着蘆笛巖中特有的圓頂蚊賬。這是賬頂,這是賬布。蚊賬的一半已經整齊的摺疊起來了。賬頂叫石盾,像是古代的兵器盾牌,也有人叫它調色板;賬布是折皺狀的石幔。石盾是由從洞壁裂縫擠壓出來的滲透的水形成,水流形成石盾上下兩塊圓形盾板,兩塊盾板中間是空的,水從盾板夾縫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石盾和石幔就形成了一牀圓頂蚊賬。

半首詩台

這裏有一個小平台,相傳是古代詩人觀景吟詩的地方。一天,有一位詩人遠道而來,被蘆笛巖神奇的景色迷住了,不禁詩興大發,可是他只寫出了半首就再也找不到適當的詩句了。這半首詩是這樣説的:“天生蘆笛千般巧,欲寫奇巖下筆難。”後人便把它叫“半首詩台”。如果哪位嘉賓有興趣,可以接着續寫下半首詩。(廣州一遊客對出的後半首:扶石徘徊不忍去,將身化作洞中仙)

雪 人

這裏好像剛剛下過一場大雪,前方堆起了一座雪人,這是雪人的頭部,眼睛、鼻子、嘴巴依然清晰可見;這是身部,突出的地方是它的胳膊,由於天氣冷,它把手已經縮到口袋裏去了,也有人説它像一尊大肚彌勒佛。

塔鬆傲雪

雪人旁邊的像是一棵上尖下圓的塔形松樹,松樹的枝葉上覆蓋一層厚厚的冰雪,屹立在林海雪原之中,俗話説:“鬆無白雪不精神”,白雪青松,更顯現出它那不畏嚴寒,傲視風雪的堅強性格。這個景叫“塔鬆傲雪”。蘆笛巖內氣温常年保持在19攝氏度左右,沒有冰封雪飄的條件,這裏的“白雪”是由含雜質很少的方解石結晶組成。

蘑菇山

現在您左邊看到的是一座蘑菇山,山上長滿了大大小小的蘑菇。山下的是小蘑菇,半山腰上有大蘑菇,長在最裏邊的是最大的蘑菇王,有一位老人經常上山來採蘑菇,您看,半山腰上老人正抱着蘑菇下山來呢!

瓜菜豐收

走過了一座蘑菇山,現在來到一座瓜菜山,這裏有許多的瓜果和蔬菜。這是長豆角、蓮藕、高腳白菜、花菜、東瓜、花生、蘿蔔、絲瓜,山下有個又大又圓的西瓜,這裏還有廣西的特產沙田柚。由於這一帶是洞頂裂隙最豐富的地方,每當雨季就會有大量的流水、滴水、還有從高處落下濺散成霧狀的水珠,這些富含碳酸鹽的水聯合作用,造就了這一幅幅豐收圖景。

黃楊木雕

瓜菜山旁邊的這座巨大的鐘乳石,很像一座精美的黃楊木雕。也有人説它像海上的仙山——蓬萊。上面長滿了各種奇花異草:有千年的人蔘、當歸、還有珍貴的藥材靈之草。您看,半山腰上兩位老人正在喝茶聊天談論着養生之道呢。

盤龍寶塔

這根石柱像是一座寶塔,塔身上盤繞着一條青龍,突出的地方是龍頭,龍身彎彎曲曲盤旋而上,人們叫它“盤龍寶塔”。

鳥語花香

前方是一座大花園,請順着手電光往上看,這裏有一隻白肚皮黑羽毛的小燕子,它正歪着腦袋往下瞧。在燕子的下面有一朵盛開的雞冠花,在雞冠花的下面是一朵含苞待放的大花蕾,據説這朵花蕾是可以開放的,而開放的時候特別的鮮豔芬芳,可惜今天各位來得不湊巧,這花蕾還沒有開放,不妨等到花開的時候請各位嘉賓再來觀賞。這個景叫“鳥語花香”。

原始森林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原始森林的壯麗圖景,這裏有千年的青松,萬年的翠柏,密密層層,望不到邊。這許多密集高大的鐘乳石,組成了蘆笛巖中最壯觀的的石林。(不關森林燈,開雙柱燈)在森林裏有兩根一般高大,一般粗細的鐘乳石,它們像兩根畫柱頂着天庭,人們叫它“雙柱擎天”。但仔細看,又能看到不同的地方,右邊這根,看上去沒有連接,其實已經連接起來了,左邊這根,像是已經連接了,實際上還差一點沒有連接。真是“疑是相接卻未接,像未相連卻已連”。據地質工作者的研究,未連接的這根,只要還有滴水活動,總有一天也要連接起來。在桂林的巖洞中,因條件不同,鐘乳石生長的速度也不一樣,每一百年裏有的長几毫米,有的長二、三十釐米,究竟一百年後它能不能連接上呢?那在此祝各位嘉賓健康長壽,請120xx年後再來遊覽。

簾外雲山

走過原始森林,我們來到一户農家小院。這像是一個大窗框,一般人家的窗簾,是掛在窗子裏邊的,唯有蘆笛巖的窗簾掛在窗子外邊,透過半卷的窗簾向外看,真是雲海萬里,關山千重。在窗子的右上方,掛着一對玉米,一個佛手瓜,一個小菠蘿,左邊還有兩頂蚊賬,這是一牀小的,還有一牀大的。這裏有吃的有住的,可見這屋子是有主人的,那主人到哪裏去了呢?請看對面山上,一位老爺爺抱着小孫子,正在欣賞雲山美景呢。這個景叫“簾外雲山”

水晶宮

這裏是蘆笛巖最寬闊的地方,最寬處有93米,最高處18米,大廳的左上方懸掛着一盞巨大的宮燈,把整個大廳染上了一層神奇的色彩,好像神話故事裏東海龍王的水晶宮。

走進這個大廳,您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為什麼這裏這麼平整,空空蕩蕩,沒有密集的鐘乳石呢?有兩個原因:第一,這裏的巖層平緩。古地湖下的湖水順着巖層溶蝕了整層巖石。留下的層面平平整整,形成了這個大廳;第二,是因為這裏的洞頂巖石比較完整,裂隙小,水不能滲透下來,所以鐘乳石也少。洞底更顯得平坦寬闊。

這裏是古地下湖最深的地方,曾經是名副其實的水晶宮。相傳,這裏也是孫悟空大鬧龍宮的地方,前方有一根金黃色的石柱就像是龍宮中的定海神針,孫悟空為了得到這根金箍棒,和龍王的蝦兵蟹將打了起來。您看,這隻水母在宮裏飄來飄去,充當巡邏兵,這座鎮海寶塔被孫悟空打塌了半邊。

左上方那隻小海螺怪機靈的,遇到危險就趕快溜,老孫只吹了一口氣就把它定在了這裏。

這條大鯉魚見孫悟空這般厲害,嚇得忙往泥裏鑽,只露出身子和尾巴。請注意,這條鯉魚是根石柱。“尾巴”是石鐘乳部分,身子是石筍部分,連接石柱後,由於根基粘土下沉,頂端被拉斷離開洞頂,成了一條鑽入泥裏的鯉魚。龍王不是孫悟空的對手,鑽入龍池逃跑了。看了這麼久,各位還不知道孫悟空在哪裏呢?您看,他勝利了,正騎在大海螺上呢。 都説蘆笛巖美在水晶宮,妙在龍池的倒影中,現在請各位嘉賓到前方去欣賞一下龍池裏的雪山倒影,稍作休息,還有一半的遊程,請不要走散了。

遠望山城

那燈火輝煌的遠處,是一派錦透河山,有人説,它像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也有人説,它像是上海的外灘或是香港的夜景,但更多的遊人説,它再像不過的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您看水中就像清澈見底的灕江,兩岸山峯林立,桂林山水有四大特點: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真是“千峯環野立,一水抱城流”。體現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桂林城建特色。這個景叫“遠望山城”。

葵花峽

在您身後的洞中小路非常狹窄,小路上方長有一朵金燦燦的大葵花,人們把這裏叫做“葵花峽”。我們將穿行在鐘乳石林之中,請注意台階,小心碰頭。

幽靜聽笛

穿過葵花峽,我們來到這個幽靜雅緻的小洞府,這裏有蘆笛巖最薄的一塊石旗,它薄得可以透過光線,人們叫它透光石。相傳,過去有位歌手,常常帶着蘆荻做成的笛子到這裏吹,這個折皺狀的鐘乳石,像是一支四節蘆笛。笛聲清脆悠揚,吸引來不少的聽眾,這頭小象甩着長鼻子大耳朵伴着笛聲跳舞;一隻頭戴瓜皮帽的小猴子聽得入了神,手裏的香蕉也忘了吃。老人更是喜出望外,鬍子笑成了一朵花。老人把兩個孫子也帶來了,坐在半山腰上,這是大孫子,小孫子爬得更高。這個景叫“幽靜聽笛”。

寶鏡照蜈蚣

這裏有一面鏡子,鏡子上蒙着一層薄薄的縐紗,傳説只要把縐紗揭開,它便能射出雪白的亮光來,使一切妖魔鬼怪見了都害怕。您看,縐紗還未揭開,這條紫紅色的蜈蚣就嚇得往石頭縫裏鑽。這景是“寶鏡照蜈蚣”。這寶鏡也是石盾,因為含鐵錳元素,而呈紫紅色。這有隻貓頭鷹正在睡覺,它按自己的老習慣一隻眼睜着,一隻眼閉着。既然睡着了,咱們就不打擾了,請輕輕的往前走。

舞台帷幕

這裏面像是一座舞台,剛才演出的是廣西壯族歌舞劇《劉三姐》,演出好像剛剛結束,金絲絨帷幕正在慢慢關閉,這個景叫“舞台帷幕”。我們來晚了,沒有看到精彩的演出,希望下次能按時觀看。

大錦旗

這塊石幔就像掛在洞中的一面大錦旗。我們洞中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密集如林,惟妙惟肖,它們的形成已經有一百萬年了,都是由洞頂的滴水形成,當含有碳酸鈣的水從裂縫中滴下來,經過上萬年以至百萬年的積累,結晶成懸掛在洞頂的石鐘乳,水滴到地上,形成從下往上長的石筍,經過漫長的年代,石筍和石鐘乳連接起來,形成了石柱。這一類由滴水形成的鐘乳石稱為滴石類。如果滴水量增加,變成片狀流動的水,就會形成石瀑布、石旗、石幔一類的形態,這一類叫流石類。有句成語説:“水滴石穿”,在蘆笛巖卻是水滴石長,只要有滴水活動的地方,鐘乳石就會不停地生長。

倒掛金魚

再看這裏蹲着一隻青蛙,它正望着一條倒掛的大金魚,這是金魚的頭部,大大的水泡眼,身子、尾巴。它身上長滿珍珠狀的魚鱗,所以又叫珍珠金魚。這些魚鱗是由高處滴落飛濺開來的霧狀水珠凝結而成,叫石葡萄。金魚正掛着照鏡子,走的時候當心別踩碎了金魚的鏡子。

桂 皮

請看洞頂上懸掛的這塊鐘乳石,是一塊斷掉後的石旗,很像廣西特產的一種香料,也是一種藥材,您能説出它的名字嗎?對,桂皮。

雄獅送客

各位嘉賓,蘆笛巖遊覽就要結束了,森林中跑出一頭矯健的雄獅,您看它昂首擺尾,熱情的向您致意,嘴巴微微張開着,好像在説:再見了,朋友們,歡迎以後有時間,有機會再來蘆笛巖遊覽。這是我們參觀的最後一景,叫“雄獅送客”。蘆笛巖內遊覽到此結束,出洞口設有服務質量監督崗,歡迎您對我們的導遊工作提出寶貴意見。祝您旅遊愉快。再見!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8

各位遊客,你們好!

我是x x號嚮導員,歡送大家前來遊覽蘆笛巖。很愉快為大家講解。蘆笛巖是國家4A級景區,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顆明珠。因為遊人較多,洞內途徑波折,各景點的燈光是講完一段後主動封閉的,為了大家的保險和更好地參觀遊覽,請大家不要走散,不要攀登鐘乳石照相,不要高聲談話,不要抽煙。盼望大家能配合我做好導遊工作。咱們的服務口號是“笑迎天下客,滿足在蘆笛”。願望我的講授能隨同你度�6�1過一段美妙的時間。當初請大家隨我到巖洞裏遊覽。

蘆笛巖位於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亮山的南側山腰。洞口原長有一種蘆荻草,傳説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動人的聲音,蘆笛巖因而得名。蘆笛巖的形成閲歷了漫長的年代,l0O萬年前這裏原是一個古地下湖,由於地殼活動山體抬升,地下水位降落;地下湖變成了巖穴。後來,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體中許許多多的粉碎帶流動,溶解了巖石中的碳酸鈣,變成了含有碳酸根與鈣離子的溶液。當地下水從巖石縫隙流到洞中時,二氧化碳溢出;鈣離子就積澱結晶,經過終年的積累形成千姿百態的鐘乳石,人們稱頌蘆笛巖是一座大天然的藝術之宮。

遠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來蘆笛巖旅行,蘆笛巖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跡,但歷代都不開發。蘆笛巖於1959年開端進行勘測與建設。1962年正式對遊人開放。自開放以來,蘆笛巖曾先後招待了鄧小平、李鵬、朱�1�7基、李瑞環等黨和國度引導人。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卡特;結合國前祕書長德奎利亞爾等80多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也曾前來參觀遊覽。

蘆笛巖洞深240米,最寬處93米,最大高度18米,遊覽行程約500米,遊覽時光大概40分鐘。

1.獅嶺餘暉

展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許多鐘乳石組成的絢麗圖景:有挺立的山峯,有茂密的森林,還有濃陰遮天的千年古樹。每當太陽初升就有成羣的獅子迎着向陽在森林裏盡情地歡舞,使全部森林充斥了蓬蓬勃勃的生氣。這裏有一頭大獅子,這是頭部,這是身部,這是尾巴。它正看護着那邊的一羣遊玩的小獅子,這個景叫“獅嶺朝霞”。

這些山峯、古樹、獅子都是由洞頂滴水造成的鐘乳石,含有鈣離子的水從裂痕中滴下來,經由上萬年甚至多少十萬年的積聚,結晶成吊掛在洞頂的石鐘乳;水滴到地上,形成從下往上長的石筍;經過漫長的年代,石筍和石鐘乳銜接起來,形成了石柱。這一類由滴水形成的鐘乳石稱為滴石類次生化學沉積物。中國有句成語説“星火燎原”,在蘆笛巖卻是水滴石長,只有有滴水運動,鐘乳石就會不停地成長。

2.紅羅寶帳

這像是一牀圓頂蚊帳,這是帳頂,這是帳布,蚊帳的一半已經整潔地摺疊起來了。帳頂叫穴盾,像古代武器盾牌,國外叫它調色板。穴盾由從洞壁裂縫擠壓出來的浸透水形成。水流形成穴盾高低兩塊圓形盾板,兩塊盾板旁邊是空的,水從盾板夾縫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當石幔長達2―3米時,石盾和石幔合起來就形成了盾帳,在形狀上宛如一牀圓頂蚊帳。盾帳右下方有一隻美國火雞,火雞的尾巴上有一隻小駝鳥。

3.半首詩台

這裏有個小平台,相傳是古代詩人觀景吟詩的地方。一天,有一位詩人遠道而來,被蘆笛巖神奇的風景迷住了,不禁詩興大發,可是他只寫出了半首就再也找不到恰當的詩句了。這半首詩説:“生成蘆笛千般巧,欲寫奇巖下筆難。”後人便把它叫“半首詩台”。假如哪位遊客有興致,請把後半首詩寫出來。第~範文網收拾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原出地方有。

4.高峽飛瀑

請看這裏有兩座綠樹疊翠的山峯,在兩座山峯之間,一條銀光閃閃水花四濺的瀑布飛瀉而下,那雄偉的氣概,就像我國唐代詩人李白所描述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河漢落九天”,這個景叫“高峽飛瀑”。

瀑布鄰近的石鐘乳、石筍、石柱,是由滴水形成的,如果不是滴水,而是片狀流動的水,就會形成石瀑、石幔、石旗一類狀態,這類鐘乳石叫流石類次生化學沉積物。這條石瀑布形成的年代較晚,含雜質少,結晶好,顯得分外雪白晶瑩。

5.塔鬆傲雪

這裏有兩座獨特的石筍,一座像大雪人,這是頭部、身部,凸起的處所是它的胳膊,因為氣象冷,它把手已經縮到口袋裏去了。另一座像一棵上尖下圓的塔形松樹,松樹的枝葉上蓋着一層厚厚的冰雪,矗立在林海雪原之中。俗話説:“雪壓青松鬆

更青”,白雪青松,更浮現出青松那不畏酷寒、傲視風雪的剛強性情。沒有看過雪景的南方人在這裏能夠縱情觀賞北國景色,這個景叫“塔鬆傲雪”。蘆笛巖內氣温長年在20攝氏度左右,沒有冰封雪飄的前提,這裏的白雪是由含雜質很少的方解石結晶組成。

6.菇山傳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座蘑菇山,山上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磨菇。有一個白叟進山來採蘑菇,蘑菇長得飛快,採一個,長一片。這是小蘑菇、大蘑菇,那邊還有一個特大的蘑菇王。你看,這個老人正抱着一個蘑菇下山來呢!

7.瓜菜豐收

這座山上有很多瓜果跟蔬菜。這是蓮藕、豆角、高腳白菜、花菜、絲瓜、苦瓜、冬瓜、花生,山下還有西瓜與一個廣西特產田柚。這一帶是洞頂裂隙最豐盛的地方,每逢雨季就會有大的流水、滴水,還有從高處落下濺散成霧狀的水珠,這些富含酸根與鈣離子的水構成以石煤為主的協同沉積,培養了這一幅豐產圖景。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9

大龍潭景區位於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里,規劃面積約544公頃,是一個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巖溶植物科研、科普、植物景觀為一體的大型風景遊覽區。

龍潭公園林木蒼翠、羣山環抱、自成屏障,卧虎山、美女峯、孔雀山等二十四峯形態各異,聳立於一湖(鏡湖)二潭(龍潭、雷潭)四谷地之間。雷山絕壁下湧出一泓清泉在雷、龍二山間匯成“龍潭”古稱“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經地下河與之相潛通。清澈的潭水經“八龍噴雪壩”瀉入鏡湖後蜿蜒如游龍穿園而過,注入園外蓬花山下的溶洞裏,消失得無影無蹤。

雷龍二潭水温如恆(18℃—22℃),每逢隆冬,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雷、龍二山夾水相峙,相傳雷、龍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稱“龍雷勝境”。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賢之一的張摩崖石刻詩“山下清泉出,林間百發來。寒雲如可卧,不必問蓬萊”。“龍潭勝境”彷彿蓬萊仙境。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為民禱雨於此,著有《雷塘禱雨文》傳世。現建有“禱雨文碑亭”、“祭台”及“雷塘廟”等紀念性建築,此外尚有張垂釣遺址“張釣台”。明代名士羅之鼎書齋“側山樓”等名勝古蹟及龍山鯉魚嘴貝丘古人類遺址。雷龍二山之外,園內諸峯均具勝名,或擅以形似,或長於傳説:維妙維肖、神形畢至,形成卧虎山“龍潭虎躍”、牧童山“牧童橫笛”,仰獅山“青獅戲珠”、美女峯“美女照鏡”等絕妙佳景。公園在規劃和建設上,別具匠心地以

廣西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築、風物民俗為主要造圖內容,融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為一體。

壯鄉、瑤山、苗嶺、侗寨傣村等少數民族風景村寨均依各民族生活習俗建造。或依山傍水、或高踞山崖、或散落在茂林之中,造型別致,建築精工。民族風情遊覽線已初具規模,以“鼓樓”、“龍潭風雨橋”、“木樓民居”和“輕鬆山房”等建築組成的侗寨蔚為大觀。靜卧鏡湖之上的“龍潭風雨橋”系仿木鋼筋混凝土廊橋式建築,以三江程陽風雨橋為藍本設計、建造而成。整座橋亭飛檐,極具特色。傍水而建的九層鼓樓為正四邊形塔樓結構,飛檐重閣、琉璃裝飾、葫蘆頂、端莊肅穆;內設景廊,盤旋而上,上懸“款鼓”,既體現侗人擊鼓示警聚眾之意,又應合遊人登高望遠之心。

蘆笙坪上幾根蘆笙柱拔地而立,各柱彩雕均不雷同,或盤龍繞柱,或牛軛垂懸,或錦雞翹羽,凡臨此境,彷彿笙歌陣陣迴盪山間,舞姿幢幢躍入眼簾,自擅一方之勝。西來鏡湖流水匯淵成藪,湖光山色,美女迫形,桃紅柳綠,草坡起伏,滿目葱籠。風情線上的“壯鄉”便座落其間,對歌亭,鎮水亭隔水相望,榕樹橋形動人。

千欄式建築——壯民居緣水修築,極富水鄉生活情趣。傣村已建有民族餐廳,傣亭等,建築多以徒坡屋面見長。村內竹籬環繞,綠草如茵、魚尾葵、假檳榔、伊拉克蜜棗等亞熱帶植物和別緻的傣式建築相映成輝,形成一派南國風光。到龍潭公園遊覽不僅可以飽覽亞熱帶巖溶地區的奇山秀水,風格各異的少數民族建築;還可以欣賞民族村寨內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歌舞表演,品嚐別具一格的少數民族菜餚。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榕湖、杉湖原為唐宋時桂州城南護城河, 現在湖畔樹木婆娑, 湖中澄湖碧水, 象碧玉鑲嵌在市區中心, 遊人到此不僅能飽覽湖光山色, 而且可以尋勝訪古。

湖心亭 在榕湖的湖心島上, 原建於40年代, 1979年兩次重建, 現為一組設計新穎的仿古臨水亭廊, 由大小兩亭及連廊組成。大亭8角、重檐、凌駕水中; 小亭4角, 單檐尖頂, 坐落岸上, 以直角形(L)曲廊與大亭相連, 總面積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橋銜湖心島, 掩映於湖光翠柳之間, 與亭廊構成整體, 顯出平穩中求變化, 臨水而有飛動感。

古南門 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市區榕湖北岸。又名榕樹門。據載為唐代名將李靖於武德四年(621)平定嶺南後, 在桂林築置城守新建, 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門, 距今正1300多年。

黃庭堅系舟處 在榕湖北岸, 古南門前, 榕蔭亭側。崇寧二年(1103)北宋大詩人黃庭堅被謫宜州, 崇寧三年(1104)經桂林, 遍覽名山, 泊舟此岸。他寫的《到桂州》雲“桂嶺環城如雁蕩, 平地蒼玉忽 峨; 李成不在郭熙死, 奈此百嶂千峯何”, 融進個人的不幸遭遇, 也表達了對桂林山山水水的深厚情意。南宋理學家張知靜江府時, 在系舟處建榕溪閣, 以志懷念。閣久廢, 1955年在舊址建榕蔭亭, 其後又立碑其側, 題為“黃庭堅系舟處”。

湖西莊 在榕湖北路西段。清嘉慶道光間, 少司空李宗瀚建為別墅。張維屏《窪遊日記》稱, 大門臨湖, 內有小橋流水, 過橋有屋, 屋後有軒, 軒前有園, 整座建築用竹籬圍合。李宗瀚住湖東“拓園”, 今人民禮堂東北側, 湖西莊由其侄李春回掌管。李春回工書精刻, 後破落, 別墅荒蕪。1954年以來, 這裏建起擁有十幾幢風格各異的庭院建築, 成為桂林市第一個接待國家元首級的外事賓館榕湖飯店。

芙蓉亭 在榕湖南路西段, 榕湖西南岸邊。清代著名桂林畫家羅辰曾在此建“芙蓉池館”。1955年建亭, 因名芙蓉, 亦稱葵花亭。1988年改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 6柱、6角、單檐、琉璃瓦、攢尖頂亭, 高7米, 長寬各5.45米, 面積29.7平方米。亭中有石桌凳, 柱間有石欄杆, 亭周樹茂蔭濃, 秀色可餐。

陽撟 在秀峯、象山兩區相銜, 榕湖杉湖接合部的水面上。宋名青帶橋或永濟橋, 木質結構, 元代毀於火。明改建石橋, 解縉書“永鎮三江”其上。洪武間(1368~1398)桂林城南擴, 榕湖杉湖變成內湖, 名陽塘, 橋因湖改稱陽橋。歷代多修葺、擴建。1974年擴建成現狀: 石拱結構, 3跨, 各5米, 全長22.2米; 橋面由20米加寬成32米, 瀝青鋪築, 飾以漢白玉雕花欄杆。自古以來, 青帶橋一帶就是商業中心區。據元伯篤魯丁《陽橋記》載, 橋的兩側, 商賈所藏寶物、番貨, 以有易無 , 日千百計。現在榕杉湖區, 市行政機關、商業網點、賓館環立, 這一地帶, 更成為南北通衢和政治、文化經濟、旅遊的中心。

朝霞亭 在榕湖東側, 湖濱飯店前, 簇擁於小葉樟, 夾竹桃與翠竹間的一個260多平方米的小島上。高7米, 長寬各4.45米, 面積19.8平方米, 為6柱、6角、單檐、攢尖頂小亭,3面有石欄桌凳,北面有曲橋通達,是喧鬧市區中難得的安寧憩息地。每當日出,霞光滿亭,激人奮進,嫵媚可親。

蘑菇亭 在杉湖湖心島上, 由一組圓形水榭與3個獨立單柱圓形亭子組成, 總面積近400平方米, 建於1978年。登上杉湖北岸的12層高樓灕江館頂層俯瞰, 湖心島的平面呈美麗的梅花圖案。

補杉亭 一名杉湖亭, 在杉湖湖心島上, 1955年建, 為木結構, 以杉樹皮蓋頂。杉湖畔清代有“補杉樓”, 是著名桂林詩人朱琦、龍啟瑞等登臨吟詠之地。補杉亭之名由此而來。亭已廢, 1978年在原址四周新建蘑菇亭。

大榕樹 在榕湖北路西段古南門前,為小葉榕,高18.6米,冠幅直徑32米。南宋文學家劉克莊(1187-1269)《榕溪閣》:“榕聲竹影一溪風,遷客曾來系短篷;我與竹君俱晚出,兩榕猶及識涪翁。”涪翁是北宋詩人黃庭堅的號,他遊桂林時曾系舟樹下,證實這棵大樹是宋代榕溪閣前兩棵榕樹中的倖存者,樹齡在820xx年以上。今仍枝葉婆娑,濃廕庇日,成為朝夕與遊人共處的桂林八景中的“榕城古蔭”。另一株古榕,附古南門而生,早已不存,但城門、城樓,至今仍稱榕樹門、榕樹樓。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各位遊客,你們好!

我是x x號導遊員,歡迎大家前來遊覽蘆笛巖。很高興為大家解説。蘆笛巖是國家4A級景區,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顆明珠。由於遊人較多,洞內道路曲折,各景點的燈光是講完一段後自動關閉的,為了大家的安全和更好地參觀遊覽,請大家不要走散,不要攀爬鐘乳石照相,不要高聲説話,不要吸煙。希望大家能配合我做好導遊工作。我們的服務口號是笑迎天下客,滿意在蘆笛。希望我的講解能伴隨你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現在請大家隨我到巖洞裏遊覽。

蘆笛巖位於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側山腰。洞口原長有一種蘆荻草,傳説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動聽的聲音,蘆笛巖因此得名。蘆笛巖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年代,l0O萬年前這裏原是一個古地下湖,由於地殼運動山體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變成了山洞。後來,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體中許許多多的破碎帶流動,溶解了巖石中的碳酸鈣,變成了含有碳酸根與鈣離子的溶液。當地下水從巖石縫隙流到洞中時,二氧化碳溢出;鈣離子就沉澱結晶,經過長年的積累形成千姿百態的鐘乳石,人們稱讚蘆笛巖是一座大自然的藝術之宮。

蘆笛巖洞深240米,最寬處93米,最大高度18米,遊覽路程約500米,遊覽時間大約40分鐘。

1.獅嶺朝霞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由許多鐘乳石組成的壯麗圖景:有挺拔的山峯,有茂密的森林,還有濃陰遮天的千年古樹。每當太陽初升就有成羣的獅子迎着朝陽在森林裏盡情地歡舞,使整個森林充滿了蓬蓬勃勃的朝氣。這裏有一頭大獅子,這是頭部,這是身部,這是尾巴。它正看護着那邊的一羣玩耍的小獅子,這個景叫獅嶺朝霞。

這些山峯、古樹、獅子都是由洞頂滴水形成的鐘乳石,含有鈣離子的水從裂縫中滴下來,經過上萬年以至幾十萬年的積累,結晶成懸掛在洞頂的石鐘乳;水滴到地上,形成從下往上長的石筍;經過漫長的年代,石筍和石鐘乳連接起來,形成了石柱。這一類由滴水形成的鐘乳石稱為滴石類次生化學沉積物。中國有句成語説水滴石穿,在蘆笛巖卻是水滴石長,只要有滴水活動,鐘乳石就會不停地生長。

2.紅羅寶帳

這像是一牀圓頂蚊帳,這是帳頂,這是帳布,蚊帳的一半已經整齊地摺疊起來了。帳頂叫穴盾,像古代兵器盾牌,國外叫它調色板。穴盾由從洞壁裂縫擠壓出來的滲透水形成。水流形成穴盾上下兩塊圓形盾板,兩塊盾板中間是空的,水從盾板夾縫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當石幔長達23米時,石盾和石幔合起來就形成了盾帳,在外形上宛如一牀圓頂蚊帳。盾帳右下方有一隻美國火雞,火雞的尾巴上有一隻小駝鳥。

3.半首詩台

這裏有個小平台,相傳是古代詩人觀景吟詩的地方。一天,有一位詩人遠道而來,被蘆笛巖神奇的景色迷住了,不禁詩興大發,可是他只寫出了半首就再也找不到適當的詩句了。這半首詩説:天生蘆笛千般巧,欲寫奇巖下筆難。後人便把它叫半首詩台。如果哪位遊客有興趣,請把後半首詩寫出來。

4.高峽飛瀑

請看這裏有兩座綠樹疊翠的山峯,在兩座山峯之間,一條銀光閃閃水花四濺的瀑布飛瀉而下,那宏偉的氣勢,就像我國唐代詩人李白所描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個景叫高峽飛瀑。

瀑布附近的石鐘乳、石筍、石柱,是由滴水形成的,如果不是滴水,而是片狀流動的水,就會形成石瀑、石幔、石旗一類形態,這類鐘乳石叫流石類次生化學沉積物。這條石瀑布形成的年代較晚,含雜質少,結晶好,顯得格外潔白晶瑩。

5.塔鬆傲雪

這裏有兩座奇特的石筍,一座像大雪人,這是頭部、身部,突出的地方是它的胳膊,由於天氣冷,它把手已經縮到口袋裏去了。另一座像一棵上尖下圓的塔形松樹,松樹的枝葉上蓋着一層厚厚的冰雪,屹立在林海雪原之中。俗話説:雪壓青松鬆

更青,白雪青松,更顯現出青松那不畏嚴寒、傲視風雪的堅強性格。沒有看過雪景的南方人在這裏可以盡情欣賞北國風光,這個景叫塔鬆傲雪。蘆笛巖內氣温常年在20攝氏度左右,沒有冰封雪飄的條件,這裏的白雪是由含雜質很少的方解石結晶組成。

6.菇山傳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座蘑菇山,山上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磨菇。有一個老人進山來採蘑菇,蘑菇長得飛快,採一個,長一片。這是小蘑菇、大蘑菇,那邊還有一個特大的蘑菇王。你看,這個老人正抱着一個蘑菇下山來呢!

7.瓜菜豐收

這座山上有許多瓜果和蔬菜。這是蓮藕、豆角、高腳白菜、花菜、絲瓜、苦瓜、冬瓜、花生,山下還有西瓜與一個廣西特產田柚。這一帶是洞頂裂隙最豐富的地方,每逢雨季就會有大的流水、滴水,還有從高處落下濺散成霧狀的水珠,這些富含酸根與鈣離子的水形成以石煤為主的協同沉積,造就了這一幅豐收圖景。

8.黃楊木雕

我們眼前這座巨大的鐘乳石,很像一座精美的黃楊木雕。有人説它像海上的仙山蓬菜。這上面長滿了各種奇花異草:有萬年不老的常青樹,有人蔘、當歸,珍貴的藥材靈芝草,還有采藥歸來的張國老。

9.盤龍寶塔

遠處那根柱狀石筍像一座寶塔,塔揣盤繞着一條青龍,彎彎曲曲,扭作幾層,人們叫它盤龍寶塔。龍揣上明顯的龍鱗是飛濺水沉積而形成。

10.鳥語花香

請看,手電照的是一隻白肚皮、黑羽毛的小燕子,它正歪着腦袋與半山洞內的貓頭鷹對歌。在山上有許多盛開的雞冠花。 在雞冠花的下面還有一朵含苞欲放的紅色花蕾,據説這朵花蕾是可以開放的,而且開放的時候特別鮮豔芬芳,今天這花蕾還沒有開放,等到花開的時候請各位再來觀賞。這個景叫鳥語花香。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蘆笛巖位於桂林市西北郊,距市核心5公里,是一個以遊覽巖洞為主、欣賞山水田園景色為輔的景緻名勝區。蘆笛巖洞深240米,遊程500米。洞內有大量奇麓多姿、小巧剔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滿目,組成了獅嶺餘暉、紅羅寶帳、盤龍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等景觀,令遊客應接不暇,猶如仙境,被譽為“大做作的藝術之宮”。從唐代起,歷代都有遊人蹤影,現洞內存歷代壁畫77則。自1959年發明並開發後,現在已建有餐廳、茶室、水榭、湖池、曲橋,並設遊船,廣植花木,成為中外遊客遊覽桂林時必至的遊覽熱門。

蘆笛巖所在的光亮山,從前叫毛毛頭山。本來半山腰只有一個小洞口,僅容一人進出,山坡上又長滿蘆荻草,並不引起人們的留神。《臨桂縣誌》裏,記錄了光明山,然而不説山腰有巖洞。洞內保留有自唐貞元八年(792年)以來的壁書70餘則,大局部是用墨筆在洞壁上書寫的落款紀遊。這些壁書表明,蘆笛巖並非亙古無人知曉。鄰近的村民,早就曉得這個靈活之洞,可是人們長期以來祕而不宣。

“蘆笛巖頭桎梏破,桃花源內仙靈唱。”(郭沫若《滿江紅詠蘆笛巖》)解放以後,人們生涯安寧,用不着避難了,便道出了蘆笛巖的機密。1959年,四周村民供給了巖洞的情形,經由勘測建設,於1962年正式開放。由於洞口附近成長着蘆荻草,據説能夠做成笛子,取名蘆笛巖。

蘆笛巖是一個囊狀的巖洞,入口與出口相鄰,進洞處為原來的自然洞口,出洞處是開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遊程約500米。巖洞是70餘萬年前,地下水沿着巖石的粉碎帶流動溶蝕而造成的。洞中大批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是在巖洞構成當前,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順着巖石裂隙流出,水份蒸發,碳酸鹽類積澱結晶,逐步沉積而成,千態萬狀況,目不暇接。

蘆笛巖的特色是洞中滴水多,石鐘乳、石筍、石柱發育成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殊多。遊人進洞,在林破的石柱縫隙旁邊轉來轉去,加上彩色燈光的照射,猶如置身仙境個別。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13

蘆笛巖位於桂林市西北郊,距市核心5公里,是一個以遊覽巖洞為主、欣賞山水田園景色為輔的景緻名勝區。蘆笛巖洞深240米,遊程500米。洞內有大量奇麓多姿、小巧剔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滿目,組成了獅嶺餘暉、紅羅寶帳、盤龍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等景觀,令遊客應接不暇,猶如仙境,被譽為“大做作的藝術之宮”。從唐代起,歷代都有遊人蹤影,現洞內存歷代壁畫77則。自1959年發明並開發後,現在已建有餐廳、茶室、水榭、湖池、曲橋,並設遊船,廣植花木,成為中外遊客遊覽桂林時必至的遊覽熱門。

蘆笛巖所在的光亮山,從前叫毛毛頭山。本來半山腰只有一個小洞口,僅容一人進出,山坡上又長滿蘆荻草,並不引起人們的留神。《臨桂縣誌》裏,記錄了光明山,然而不説山腰有巖洞。洞內保留有自唐貞元八年(792年)以來的壁書70餘則,大局部是用墨筆在洞壁上書寫的落款紀遊。這些壁書表明,蘆笛巖並非亙古無人知曉。鄰近的村民,早就曉得這個靈活之洞,可是人們長期以來祕而不宣。

“蘆笛巖頭桎梏破,桃花源內仙靈唱。”(郭沫若《滿江紅?詠蘆笛巖》)解放以後,人們生涯安寧,用不着避難了,便道出了蘆笛巖的機密。1959年,四周村民供給了巖洞的情形,經由勘測建設,於1962年正式開放。由於洞口附近成長着蘆荻草,據説能夠做成笛子,取名蘆笛巖。

蘆笛巖是一個囊狀的巖洞,入口與出口相鄰,進洞處為原來的自然洞口,出洞處是開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遊程約500米。巖洞是70餘萬年前,地下水沿着巖石的粉碎帶流動溶蝕而造成的。洞中大批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是在巖洞構成當前,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順着巖石裂隙流出,水份蒸發,碳酸鹽類積澱結晶,逐步沉積而成,千態萬狀況,目不暇接。

蘆笛巖的特色是洞中滴水多,石鐘乳、石筍、石柱發育成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殊多。遊人進洞,在林破的石柱縫隙旁邊轉來轉去,加上彩色燈光的照射,猶如置身仙境個別。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14

榕湖、杉湖原為唐宋時桂州城南護城河, 現在湖畔樹木婆娑, 湖中澄湖碧水, 象碧玉鑲嵌在市區中心, 遊人到此不僅能飽覽湖光山色, 而且可以尋勝訪古。

湖心亭 在榕湖的湖心島上, 原建於40年代, 1979年兩次重建, 現為一組設計新穎的仿古臨水亭廊, 由大小兩亭及連廊組成。大亭8角、重檐、凌駕水中; 小亭4角, 單檐尖頂, 坐落岸上, 以直角形(L)曲廊與大亭相連, 總面積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橋銜湖心島, 掩映於湖光翠柳之間, 與亭廊構成整體, 顯出平穩中求變化, 臨水而有飛動感。

古南門 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市區榕湖北岸。又名榕樹門。據載為唐代名將李靖於武德四年(621)平定嶺南後, 在桂林築置城守新建, 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門, 距今正1300多年。

黃庭堅系舟處 在榕湖北岸, 古南門前, 榕蔭亭側。崇寧二年(1103)北宋大詩人黃庭堅被謫宜州, 崇寧三年(1104)經桂林, 遍覽名山, 泊舟此岸。他寫的《到桂州》雲“桂嶺環城如雁蕩, 平地蒼玉忽 峨; 李成不在郭熙死, 奈此百嶂千峯何”, 融進個人的不幸遭遇, 也表達了對桂林山山水水的深厚情意。南宋理學家張知靜江府時, 在系舟處建榕溪閣, 以志懷念。閣久廢, 1955年在舊址建榕蔭亭, 其後又立碑其側, 題為“黃庭堅系舟處”。

湖西莊 在榕湖北路西段。清嘉慶道光間, 少司空李宗瀚建為別墅。張維屏《窪遊日記》稱, 大門臨湖, 內有小橋流水, 過橋有屋, 屋後有軒, 軒前有園, 整座建築用竹籬圍合。李宗瀚住湖東“拓園”, 今人民禮堂東北側, 湖西莊由其侄李春回掌管。李春回工書精刻, 後破落, 別墅荒蕪。1954年以來, 這裏建起擁有十幾幢風格各異的庭院建築, 成為桂林市第一個接待國家元首級的外事賓館榕湖飯店。

芙蓉亭 在榕湖南路西段, 榕湖西南岸邊。清代著名桂林畫家羅辰曾在此建“芙蓉池館”。1955年建亭, 因名芙蓉, 亦稱葵花亭。1988年改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 6柱、6角、單檐、琉璃瓦、攢尖頂亭, 高7米, 長寬各5.45米, 面積29.7平方米。亭中有石桌凳, 柱間有石欄杆, 亭周樹茂蔭濃, 秀色可餐。

陽撟 在秀峯、象山兩區相銜, 榕湖杉湖接合部的水面上。宋名青帶橋或永濟橋, 木質結構, 元代毀於火。明改建石橋, 解縉書“永鎮三江”其上。洪武間(1368~1398)桂林城南擴, 榕湖杉湖變成內湖, 名陽塘, 橋因湖改稱陽橋。歷代多修葺、擴建。1974年擴建成現狀: 石拱結構, 3跨, 各5米, 全長22.2米; 橋面由20米加寬成32米, 瀝青鋪築, 飾以漢白玉雕花欄杆。自古以來, 青帶橋一帶就是商業中心區。據元伯篤魯丁《陽橋記》載, 橋的兩側, 商賈所藏寶物、番貨, 以有易無 , 日千百計。現在榕杉湖區, 市行政機關、商業網點、賓館環立, 這一地帶, 更成為南北通衢和政治、文化經濟、旅遊的中心。

朝霞亭 在榕湖東側, 湖濱飯店前, 簇擁於小葉樟, 夾竹桃與翠竹間的一個260多平方米的小島上。高7米, 長寬各4.45米, 面積19.8平方米, 為6柱、6角、單檐、攢尖頂小亭,3面有石欄桌凳,北面有曲橋通達,是喧鬧市區中難得的安寧憩息地。每當日出,霞光滿亭,激人奮進,嫵媚可親。

蘑菇亭 在杉湖湖心島上, 由一組圓形水榭與3個獨立單柱圓形亭子組成, 總面積近400平方米, 建於1978年。登上杉湖北岸的12層高樓灕江館頂層俯瞰, 湖心島的平面呈美麗的梅花圖案。

補杉亭 一名杉湖亭, 在杉湖湖心島上, 1955年建, 為木結構, 以杉樹皮蓋頂。杉湖畔清代有“補杉樓”, 是著名桂林詩人朱琦、龍啟瑞等登臨吟詠之地。補杉亭之名由此而來。亭已廢, 1978年在原址四周新建蘑菇亭。

大榕樹 在榕湖北路西段古南門前,為小葉榕,高18.6米,冠幅直徑32米。南宋文學家劉克莊(1187-1269)《榕溪閣》:“榕聲竹影一溪風,遷客曾來系短篷;我與竹君俱晚出,兩榕猶及識涪翁。”涪翁是北宋詩人黃庭堅的號,他遊桂林時曾系舟樹下,證實這棵大樹是宋代榕溪閣前兩棵榕樹中的倖存者,樹齡在820xx年以上。今仍枝葉婆娑,濃廕庇日,成為朝夕與遊人共處的桂林八景中的“榕城古蔭”。另一株古榕,附古南門而生,早已不存,但城門、城樓,至今仍稱榕樹門、榕樹樓。

廣西桂平西山導遊詞

天下西山二十八,大多都是鍾靈秀景,可李宗仁先生卻只説:“當郡西山,夙擅名勝”。五嶽歸客郭鳳崗將軍欣然題刻為“別有天地”。孫中山的祕書、中山大學校長鄒魯贊為“靈氣集中樞”。清代詩人瘳在雲説是“勝景追趕尋第一巔”。大詩人李白有詩“別有天地非人間”句,但是郭鳳崗將軍遊罷五嶽歸來,不只要看西山,而且還暢遊西山。古人云:西山暗漱玉聲響出山巔。披襟颯颯松風爽,興盡歸來月滿天。今天你們也是遊了很多名山大川之後,還到西山來,我非常樂於同你們一起遊覽。歡迎你們! 現在,我首先總括一下西山的特點:西山地處北迴歸線之上,海拔678米,其後的瑪驪峯1001米,總面積13平方公里,目前總遊程約6000米,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靈著稱。 西山,被子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特別是樹秀,由於迴歸線上的特殊地理環境和良好的氣候條件,使所有的植物四季常青。其中珍稀植物有金花荼、樹蕨、梘木、桫欏、竹柏、羅漢松、擎天樹、菩提樹、水桐、水杉、楠木、蘇鐵、刺果藤、銀藤、海芋、油楠等。百年乃至千年的古樹約1500多株,植被覆蓋率 98%以上。高大長青的龍鱗鬆,是西山特有的樹種:千年石頂榕,直徑2米多,生在巨石頂上:石罅樹,被譽為“外星木”,石敢當香樟,兀檔成百立方的巨石;米餘直徑的古龍眼樹。。。。 桂平西山是我國著名的七大西山之一,又稱思靈山。因在桂平縣城西1公里而得名。從南樑王朝設桂平郡治於西山起,漸成為遊覽勝地。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風景秀南天”之稱。山上古樹參天,清泉甘例,怪石嶙峋,石徑曲幽。有李公詞、洗石庵、龍華寺、乳泉亭、飛閣等建築物。 以西山為中心,包括金田村、金田營盤、潯州古城、白石洞天、大藤峽、羅叢巖、紫荊山、太平山原始森林等,總面積約20xx平方公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潯城半邊山(即西山)”之美譽。西桂平西山以“林秀、石奇、茶香、泉甘、佛聖”著名。峯巒嵯峨,數十乃至百餘立方米的巨石疊嶂,中有怪石嶙峋,石徑曲幽。石樹參天,綠蔭匝地,自然景觀壯麗。西山茶名聞遐邇,清香可口,遠銷各地。泉甘歷來為世人所稱道。近年來,人們利用優質的乳泉水,釀製成了不少甘美的瓊山歷史悠久,保存有較為完整的廣西佛教建築:廟宇“洗石庵”,歷代文人墨客讚賞西山詩詞對聯四千餘首,周圍有太平天國遺址金田村等歷史文化遺存。 龍華寺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為西山最宏偉之建築。乳泉亭旁,泉從石巖流出,冬不竭,夏不溢,其味清甜,泡茶茶香,釀酒酒醇。西山茶、乳泉酒,遠銷各地,馳名於世。登飛閣,俯瞰遠眺,南有白石青峯,北有紫荊五指,蒼翠濃淡,遠橫於六七十里外,黔鬱兩江,雙練交映,環抱城郭,潯城(今桂平)風光,盡收眼底。此外有官橋秋柳,雲台曲水,碧雲石徑,古洞仙蹤,飛閣明月等名勝,詩畫妙境,引人入勝。歷代詩人墨客留題摩崖石刻數十方,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廣西獨秀峯導遊詞

獨秀峯位於市中心以靖江王城內, 孤峯突起, 陡峭高峻, 氣勢雄偉, 素有“南天一柱”之稱。山東麓有南朝劉宋時文學家顏延元讀書巖, 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勝蹟。顏曾寫下“未若獨秀者, 峨峨郛吧間”的佳句, 獨秀峯因此得名。假當晨曦輝映或晚霞夕照, 孤峯似披紫袍金衣, 故又名紫舍山。

太平巖 在獨秀峯西麓, 原名西巖, 高2.9米, 寬 4.25米, 長31.5米, 面積140平方米。北達雪洞。巖洞賅有恭惠王朱邦寧繪劉海蟾像, 俗稱劉海洞。明嘉靖間(1522-1566)重新開發時, 挖出一枚“太平通寶”錢幣, 靖江王認為“此惟兆哉, 山靈告予”, “遂以太平名巖”。太平巖的名稱就沿用下來。太平巖有自己的特色, 巖體像一間寬敝的房子, 地面十分平整, 巖頂重懸的鐘乳石, 有的像梳得整整齊齊的少女鬟發, 有的像色彩斑斕的龍鱗, 還有形狀態怪異、閃耀着金光銀光的砂石, 令人眼花繚亂。明藩王在巖前栽種花木, 修建寶塔、庵院, 在洞中塑立神像, 親自寫《獨秀巖記》, 還邀集地方官員遊宴賦詩, 洞壁鐫刻宗室詩多首。

月牙池 位於市區獨秀峯東麓。此外原有獨秀泉, 以初因泉鑿池, 形如月牙。池上曲模水榭, 池畔重柳依依, 景色十分優美。月牙東聖母、春濤、白龍並稱桂林四大名池。

雪洞 位於獨秀峯西北麓, 洞口向月牙池, 高約3米, 寬5.6米, 深32米, 面積約180平方米。明户露《赤雅》載: “雪洞乳石最奇。”洞壁呈白色, 所懸乳石潔白如雪。洞口刻有“雪洞”二, 旁有雙鳳石。原有唐人詩刻, 今泯滅無存。

中山紀念塔 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市區王城內獨秀峯東麓月牙池畔。1920xx年9月, 當時在廣西的國民黨著名人士白崇禧、劉為章、李耀軒、李維仁、裘邦燾等, 為紀念廣州革命政府的成立和廣西統一, 特在孫中山先生1920xx年誓師北伐駐足華處, 興建此塔。

獨秀亭 在獨秀峯頂, 為2層、紅柱、6角、重檐、瓦頂的仿古亭。高7米, 長寬各4.8米, 面積23平方米。柱間有通透花窗, 東西向雙開門。亭側另有方亭, 高6米, 長寬各4.7米, 面積22平方米, 原為空襲報警設施。亭前有10平方米平台, 周有欄, 高踞懸崖之巔。登臨四望, 雲生足下, 星列胸前, 千山萬户, 盡在眼中。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15

蘆笛巖位於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側山腰。洞口原長有一種蘆荻草,傳説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動聽的聲音,蘆笛巖因此得名。蘆笛巖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年代,100萬年前這裏原是一個古地下湖,由於地殼運動山體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變成了山洞。後來,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體中許許多多的破碎帶流動,溶解了巖石中的碳酸鈣,變成了含有碳酸根與鈣離子的溶液。當地下水從巖石縫隙流到洞中時,二氧化碳溢出,鈣離子就沉澱結晶,經過長年的積累形成千姿百態的鐘乳石,人們稱讚蘆笛巖是一座大自然的藝術之宮。遠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來蘆笛巖遊覽,蘆笛巖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跡,但歷代都沒有開發。蘆笛巖於1959年開始進行勘測與建設。1962年正式對遊人開放。

蘆笛巖所在的光明山, 從前叫毛毛頭山。原來半山腰只有一個小洞口, 僅容一人進出, 山坡上又長滿蘆荻草, 並不引起人們的注意。《臨桂縣誌》裏, 記載了光明山, 但是沒有説山腰有巖洞。洞內保存有自唐貞元八年(792年)以來的壁書70餘則, 大部分是用墨筆在洞壁上書寫的題名紀遊。這些壁書表明, 蘆笛巖並非亙古無人知曉。附近的村民, 早就知道這個靈巧之洞, 可是人們長期以來祕而不宣。

“蘆笛巖頭枷鎖破, 桃花源內仙靈唱。”(郭沫若《滿江紅·詠蘆笛巖》)解放以後, 人們生活安定, 用不着避難了, 便道出了蘆笛巖的祕密。1959年, 附近村民提供了巖洞的情況, 經過勘測建設, 於1962年正式開放。因為洞口附近生長着蘆荻草, 據説可以做成笛子,吹出悦耳動聽的聲音,蘆笛巖因此得名。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16

歡迎大家前來遊覽蘆笛巖。很高興為大家解説。蘆笛巖是國家4A級景區,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顆明珠。希望我的講解能伴隨你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現在請大家隨我到巖洞裏遊覽。

蘆笛巖位於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側山腰,距市中心約6公里。洞口原長有一種蘆荻草,傳説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動聽的聲音,蘆笛巖因此得名。 遠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來蘆笛巖遊覽,蘆笛巖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跡,但歷代都沒有開發。蘆笛巖於1959年開始進行勘測與建設。1962年正式對遊人開放。自開放以來,蘆笛巖曾先後接待了鄧小平、李鵬、朱?基、李瑞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卡特、聯合國前祕書長德奎利亞爾等80多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也曾前來參觀遊覽,所以又有“國賓洞”的美譽。蘆笛巖洞深240米,最寬處93米,最大高度18米,遊覽路程約500米,遊覽時間大約40分鐘。

蘆笛巖中石筍、石柱、石幔密集如林,洞天高闊,氣勢宏偉,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之宮”。蘆笛巖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年代,l00萬年前這裏原是一個古地下湖,由於地殼運動,山體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變成了山洞。後來,地下水沿着山體中許許多多的破碎帶流動,溶解了巖石中的碳酸鈣。當地下水從巖石縫隙流到洞中時,二氧化碳溢出,鈣離子就沉澱結晶,經過長年的積累形成千姿百態的鐘乳石,組成了一座大自然的藝術之宮。

獅嶺朝霞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由許多鐘乳石組成的壯麗圖景:有挺拔的山峯,有茂密的森林,還有濃陰遮天的千年古樹。每當太陽初升,就有成羣的獅子迎着朝陽在森林裏盡情地歡舞,使整個森林充滿了蓬蓬勃勃的朝氣。這裏有一頭大獅子,這是頭部,這是身部,這是尾巴。它正看護着那邊的一羣玩耍的小獅子,這個景叫“獅嶺朝霞”。

高峽飛瀑

請看這裏有兩座綠樹疊翠的山峯,在兩座山峯之間,一條銀光閃閃水花兒四濺的瀑布飛瀉而下。那宏偉的氣概,就像我國唐代詩人李白所描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個景叫“高峽飛瀑”。由於這條石瀑布形成的年代較晚,含雜質較少,結晶好,顯得潔白晶瑩。

圓頂蚊賬

這裏有一隻小鴕鳥。它正看護着蘆笛巖中特有的圓頂蚊賬。這是賬頂,這是賬布。蚊賬的一半已經整齊的摺疊起來了。賬頂叫石盾,像是古代的兵器盾牌,也有人叫它調色板;賬布是折皺狀的石幔。石盾是由從洞壁裂縫擠壓出來的滲透的水形成,水流形成石盾上下兩塊圓形盾板,兩塊盾板中間是空的,水從盾板夾縫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石盾和石幔就形成了一牀圓頂蚊賬。

半首詩台

這裏有一個小平台,相傳是古代詩人觀景吟詩的地方。一天,有一位詩人遠道而來,被蘆笛巖神奇的景色迷住了,不禁詩興大發,可是他只寫出了半首就再也找不到適當的詩句了。這半首詩是這樣説的:“天生蘆笛千般巧,欲寫奇巖下筆難。”後人便把它叫“半首詩台”。如果哪位嘉賓有興趣,可以接着續寫下半首詩。(廣州一遊客對出的後半首:扶石徘徊不忍去,將身化作洞中仙)

雪 人

這裏好像剛剛下過一場大雪,前方堆起了一座雪人,這是雪人的頭部,眼睛、鼻子、嘴巴依然清晰可見;這是身部,突出的地方是它的胳膊,由於天氣冷,它把手已經縮到口袋裏去了,也有人説它像一尊大肚彌勒佛。

塔鬆傲雪

雪人旁邊的像是一棵上尖下圓的塔形松樹,松樹的枝葉上覆蓋一層厚厚的冰雪,屹立在林海雪原之中,俗話説:“鬆無白雪不精神”,白雪青松,更顯現出它那不畏嚴寒,傲視風雪的堅強性格。這個景叫“塔鬆傲雪”。蘆笛巖內氣温常年保持在19攝氏度左右,沒有冰封雪飄的條件,這裏的“白雪”是由含雜質很少的方解石結晶組成。

蘑菇山

現在您左邊看到的是一座蘑菇山,山上長滿了大大小小的蘑菇。山下的是小蘑菇,半山腰上有大蘑菇,長在最裏邊的是最大的蘑菇王,有一位老人經常上山來採蘑菇,您看,半山腰上老人正抱着蘑菇下山來呢!

瓜菜豐收

走過了一座蘑菇山,現在來到一座瓜菜山,這裏有許多的瓜果和蔬菜。這是長豆角、蓮藕、高腳白菜、花菜、東瓜、花生、蘿蔔、絲瓜,山下有個又大又圓的西瓜,這裏還有廣西的特產沙田柚。由於這一帶是洞頂裂隙最豐富的地方,每當雨季就會有大量的流水、滴水、還有從高處落下濺散成霧狀的水珠,這些富含碳酸鹽的水聯合作用,造就了這一幅幅豐收圖景。

黃楊木雕

瓜菜山旁邊的這座巨大的鐘乳石,很像一座精美的黃楊木雕。也有人説它像海上的仙山——蓬萊。上面長滿了各種奇花異草:有千年的人蔘、當歸、還有珍貴的藥材靈之草。您看,半山腰上兩位老人正在喝茶聊天談論着養生之道呢。

盤龍寶塔

這根石柱像是一座寶塔,塔身上盤繞着一條青龍,突出的地方是龍頭,龍身彎彎曲曲盤旋而上,人們叫它“盤龍寶塔”。

鳥語花香

前方是一座大花園,請順着手電光往上看,這裏有一隻白肚皮黑羽毛的小燕子,它正歪着腦袋往下瞧。在燕子的下面有一朵盛開的雞冠花,在雞冠花的下面是一朵含苞待放的大花蕾,據説這朵花蕾是可以開放的,而開放的時候特別的鮮豔芬芳,可惜今天各位來得不湊巧,這花蕾還沒有開放,不妨等到花開的時候請各位嘉賓再來觀賞。這個景叫“鳥語花香”。

原始森林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原始森林的壯麗圖景,這裏有千年的青松,萬年的翠柏,密密層層,望不到邊。這許多密集高大的鐘乳石,組成了蘆笛巖中最壯觀的的石林。(不關森林燈,開雙柱燈)在森林裏有兩根一般高大,一般粗細的鐘乳石,它們像兩根畫柱頂着天庭,人們叫它“雙柱擎天”。但仔細看,又能看到不同的地方,右邊這根,看上去沒有連接,其實已經連接起來了,左邊這根,像是已經連接了,實際上還差一點沒有連接。真是“疑是相接卻未接,像未相連卻已連”。據地質工作者的研究,未連接的這根,只要還有滴水活動,總有一天也要連接起來。在桂林的巖洞中,因條件不同,鐘乳石生長的速度也不一樣,每一百年裏有的長几毫米,有的長二、三十釐米,究竟一百年後它能不能連接上呢?那在此祝各位嘉賓健康長壽,請120xx年後再來遊覽。

簾外雲山

走過原始森林,我們來到一户農家小院。這像是一個大窗框,一般人家的窗簾,是掛在窗子裏邊的,唯有蘆笛巖的窗簾掛在窗子外邊,透過半卷的窗簾向外看,真是雲海萬里,關山千重。在窗子的右上方,掛着一對玉米,一個佛手瓜,一個小菠蘿,左邊還有兩頂蚊賬,這是一牀小的,還有一牀大的。這裏有吃的有住的,可見這屋子是有主人的,那主人到哪裏去了呢?請看對面山上,一位老爺爺抱着小孫子,正在欣賞雲山美景呢。這個景叫“簾外雲山”

水晶宮

這裏是蘆笛巖最寬闊的地方,最寬處有93米,最高處18米,大廳的左上方懸掛着一盞巨大的宮燈,把整個大廳染上了一層神奇的色彩,好像神話故事裏東海龍王的水晶宮。

走進這個大廳,您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為什麼這裏這麼平整,空空蕩蕩,沒有密集的鐘乳石呢?有兩個原因:第一,這裏的巖層平緩。古地湖下的湖水順着巖層溶蝕了整層巖石。留下的層面平平整整,形成了這個大廳;第二,是因為這裏的洞頂巖石比較完整,裂隙小,水不能滲透下來,所以鐘乳石也少。洞底更顯得平坦寬闊。

這裏是古地下湖最深的地方,曾經是名副其實的水晶宮。相傳,這裏也是孫悟空大鬧龍宮的地方,前方有一根金黃色的石柱就像是龍宮中的定海神針,孫悟空為了得到這根金箍棒,和龍王的蝦兵蟹將打了起來。您看,這隻水母在宮裏飄來飄去,充當巡邏兵,這座鎮海寶塔被孫悟空打塌了半邊。

左上方那隻小海螺怪機靈的,遇到危險就趕快溜,老孫只吹了一口氣就把它定在了這裏。

這條大鯉魚見孫悟空這般厲害,嚇得忙往泥裏鑽,只露出身子和尾巴。請注意,這條鯉魚是根石柱。“尾巴”是石鐘乳部分,身子是石筍部分,連接石柱後,由於根基粘土下沉,頂端被拉斷離開洞頂,成了一條鑽入泥裏的鯉魚。龍王不是孫悟空的對手,鑽入龍池逃跑了。看了這麼久,各位還不知道孫悟空在哪裏呢?您看,他勝利了,正騎在大海螺上呢。 都説蘆笛巖美在水晶宮,妙在龍池的倒影中,現在請各位嘉賓到前方去欣賞一下龍池裏的雪山倒影,稍作休息,還有一半的遊程,請不要走散了。

遠望山城

那燈火輝煌的遠處,是一派錦透河山,有人説,它像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也有人説,它像是上海的外灘或是香港的夜景,但更多的遊人説,它再像不過的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您看水中就像清澈見底的灕江,兩岸山峯林立,桂林山水有四大特點: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真是“千峯環野立,一水抱城流”。體現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桂林城建特色。這個景叫“遠望山城”。

葵花峽

在您身後的洞中小路非常狹窄,小路上方長有一朵金燦燦的大葵花,人們把這裏叫做“葵花峽”。我們將穿行在鐘乳石林之中,請注意台階,小心碰頭。

幽靜聽笛

穿過葵花峽,我們來到這個幽靜雅緻的小洞府,這裏有蘆笛巖最薄的一塊石旗,它薄得可以透過光線,人們叫它透光石。相傳,過去有位歌手,常常帶着蘆荻做成的笛子到這裏吹,這個折皺狀的鐘乳石,像是一支四節蘆笛。笛聲清脆悠揚,吸引來不少的聽眾,這頭小象甩着長鼻子大耳朵伴着笛聲跳舞;一隻頭戴瓜皮帽的小猴子聽得入了神,手裏的香蕉也忘了吃。老人更是喜出望外,鬍子笑成了一朵花。老人把兩個孫子也帶來了,坐在半山腰上,這是大孫子,小孫子爬得更高。這個景叫“幽靜聽笛”。

寶鏡照蜈蚣

這裏有一面鏡子,鏡子上蒙着一層薄薄的縐紗,傳説只要把縐紗揭開,它便能射出雪白的亮光來,使一切妖魔鬼怪見了都害怕。您看,縐紗還未揭開,這條紫紅色的蜈蚣就嚇得往石頭縫裏鑽。這景是“寶鏡照蜈蚣”。這寶鏡也是石盾,因為含鐵錳元素,而呈紫紅色。這有隻貓頭鷹正在睡覺,它按自己的老習慣一隻眼睜着,一隻眼閉着。既然睡着了,咱們就不打擾了,請輕輕的往前走。

舞台帷幕

這裏面像是一座舞台,剛才演出的是廣西壯族歌舞劇《劉三姐》,演出好像剛剛結束,金絲絨帷幕正在慢慢關閉,這個景叫“舞台帷幕”。我們來晚了,沒有看到精彩的演出,希望下次能按時觀看。

大錦旗

這塊石幔就像掛在洞中的一面大錦旗。我們洞中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密集如林,惟妙惟肖,它們的形成已經有一百萬年了,都是由洞頂的滴水形成,當含有碳酸鈣的水從裂縫中滴下來,經過上萬年以至百萬年的積累,結晶成懸掛在洞頂的石鐘乳,水滴到地上,形成從下往上長的石筍,經過漫長的年代,石筍和石鐘乳連接起來,形成了石柱。這一類由滴水形成的鐘乳石稱為滴石類。如果滴水量增加,變成片狀流動的水,就會形成石瀑布、石旗、石幔一類的形態,這一類叫流石類。有句成語説:“水滴石穿”,在蘆笛巖卻是水滴石長,只要有滴水活動的地方,鐘乳石就會不停地生長。

倒掛金魚

再看這裏蹲着一隻青蛙,它正望着一條倒掛的大金魚,這是金魚的頭部,大大的水泡眼,身子、尾巴。它身上長滿珍珠狀的魚鱗,所以又叫珍珠金魚。這些魚鱗是由高處滴落飛濺開來的霧狀水珠凝結而成,叫石葡萄。金魚正掛着照鏡子,走的時候當心別踩碎了金魚的鏡子。

桂 皮

請看洞頂上懸掛的這塊鐘乳石,是一塊斷掉後的石旗,很像廣西特產的一種香料,也是一種藥材,您能説出它的名字嗎?對,桂皮。

雄獅送客

各位嘉賓,蘆笛巖遊覽就要結束了,森林中跑出一頭矯健的雄獅,您看它昂首擺尾,熱情的向您致意,嘴巴微微張開着,好像在説:再見了,朋友們,歡迎以後有時間,有機會再來蘆笛巖遊覽。這是我們參觀的最後一景,叫“雄獅送客”。蘆笛巖內遊覽到此結束,出洞口設有服務質量監督崗,歡迎您對我們的導遊工作提出寶貴意見。祝您旅遊愉快。再見!

有關廣西蘆笛巖的導遊詞範文 篇17

從前,蘆笛巖裏空空蕩蕩,哪來什麼景緻。有一年,皇帝老子做六十大壽,一道道聖旨傳一下來,要全國各地送金銀財寶,異獸珍奇,進貢祝壽。官老爺們借祝壽之名,向老百姓收刮一場,一時間全國各地被鬧得烏煙瘴氣,哭聲震天。特別是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等少數民地區,更是被攪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過了不久,川、滇、黔之地的進貢隊伍,陸陸續續地路過桂州府。這是支龐大的隊伍,上千人的鑼鼓,喇叭隊在前面鳴鑼開道,樂聲震天,把在月宮裏睡午覺的嫦娥仙子給鬧醒了。她推開窗子,朝下一望,只見一條長長的隊伍象長蟲爬行一樣往北而去,道路兩旁三五成羣,老百姓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叫罵,悲聲動地,怨氣沖天。

嫦娥不知桂林發生了什麼事情;忙叫小白兔下凡去打探,自己趕緊洗漱梳裝。小白兔來到桂林老人山,向牧馬老人詢問,老人歎了一口氣,流着眼泊把事情的前前後講了一遍,並叫小白兔快快轉回月宮,請嫦娥想辦法救救黎民百姓。

嫦娥聽了小白兔的稟告,氣的玉牙咬得格格響:"好你個皇帝老兒,害得百姓家破人亡,我定要懲罰你們!"

且説,進貢隊伍到了湖南,行經湘江,入洞庭,進長江到武漢的水路;嫦娥一看,計上心來。她飛到佛憎國阿羅寺,向十八羅漢借了八萬只神烏鴉,等進貢的船隊航行到洞庭湖心,她長袖一拂,頓時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把船隻全部打翻了。八萬只神烏鴉大顯神通,刁起貢品,一件件送回物主手裏。桂林的老百姓,知道是嫦娥做的好事,歡聲雷動,感恩戴德不盡。嫦娥想,那些送貢品的狗官一向魚肉百姓,讓他們淹死,也不虧情理;至於當兵的,受人差遣,另當別論。於是又亂起了一陣狂風,把那些役兵全部送還原籍。

黔滇川桂的太守、州官得知從各家各户搜刮來的貢品又回到了物主手中,一個個氣得吹鬍子瞪眼睛。更加變本加厲地派出大批官兵進行搶奪,同時殺了不少人,燒了不少房子,老百姓被害得更慘了。這些情況讓嫦娥知道了,心裏很不好受。

不久,五郡的進貢隊伍再次集結,又準備過洞庭湖。這次官兵害怕狂風翻船,就把所有的船隻用鐵鏈連成一片。這樣,再大的風暴也不管用了。

嫦娥見了,暗自好笑:我不破你的連環船也能輕取貢品,只是這麼多貢品如何處理,倒成了問題,弄不好又象上次那樣,老百姓可遭殃了。最後決定先施法術把官府收刮來的寶物藏到山洞裏去,等一年半載,讓風頭過後,再把財寶退還物主。於是立即行動,一夜之間,人不知鬼不曉地將所有物品從連環船上搬到了桂林郊外。本來嫦娥想把貢品藏到七星巖裏,只因常有遊客進洞玩耍,感到不妥,後來東尋西覓,終於找到了桂林西北郊光明山腹中的一個大巖洞,這個洞大得能裝下半邊天。於是,所有財富一齊由嫦娥施法收進了光明山的巖洞中藏好。嫦娥見洞口太小,怕日子長了被灌木埋沒,便在洞口附近種了幾叢蘆笛作記號,一切料理完畢,才回月宮去。

嫦娥為營造桂林山水,曾勞累成疾,如今又為收寶之事,忙了幾天,回到月宮,不料竟然病例了,調養將近三月有餘,方才好轉。這天,嫦娥猛然想起將貢品退還物主之事,不等病體痊癒,便急忙趕下凡來。哪裏還找得到主人!原來天上一日,等於世上一年,嫦娥在月宮養了三個多月病,人間早過去一百多個春秋了。物主之家,少説也傳了三、五代人,你上哪裏找去!

嫦娥悔恨不已,卻也無可奈何;只好到光明山去看看。不得了,洞口已讓人發現,還有十來個凶神惡煞的家丁提刀握棒、守在那裏。

這是怎麼回事?原來山下百衝村裏,有個放羊娃,天天在山上放羊,無聊得很,看見山上有幾叢蘆荻草長得特別茂盛,就去砍來做笛子吹。無意中讓他發現了洞口,進去一看;盡是金銀財寶,出來一講,全村都轟動了。大夥正要挑起籮筐去裝運,卻給對門村的大惡霸知道了。他馬上派了家丁來看守,妄想佔為已有。

嫦娥心想,讓這些財寶留在世上。必然是個禍害,日後不知又要惹出多少是非來,乾脆把財寶化為石頭,省得人們為它忘命,於是吹了一口仙氣,那一洞珍寶便化成了鐘乳石。如今蘆笛巖裏最後一景"雄獅送客",就是當年的金獅子化成的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guangxi/l0rqo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