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廣西導遊詞 >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精選15篇)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精選15篇)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 篇1

聖堂山終年被雲掩霧埋,平時不輕易露面偶爾露出崢嶸。站在山腰極目遠眺,你會看到瞬時變幻的雲霧。日出,太陽從雲層裏射出,那雲霧好像有意識地徐徐散開,它從山腳圍繞山腰慢慢地飄上頂,再繞過山背,透過陽光,雲塊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形狀和色彩。那烏黑的雲塊鑲上金邊,象燃燒的煤;那潔白雲片,象一朵朵輕飄的潔白棉花;那淡黃色的雲團象一朵朵蘑菇。可謂色彩斑斕,變化無窮,讓人讚歎不止。

在山腰離公路不遠處,有一道雄偉的瀑布,兩道水流並列而下,在下游約一公里處又合二而一,如一道白練飛濺玉一般注入巖下水池中,潭水清沏見底,瀑布總落差約70米,真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境。若下雨後日出觀瀑,則是另一番奇景,金色的太陽透過水珠,產生光的折射,瀑布呈現出紅、黃、蘭、紫的顏色,象條五彩帶懸掛在峭壁,剎是奇觀。

在聖堂山北坡約900米以上的山谷,到處是大大小小的石塊,梭角分明,光滑、呈絳色。從下往上看,象是正在滾滾下流的河石,一塊接一塊,前擠後擁,這就是石河(有入叫石海),石塊浮置鬆動,可跳步攀行,既險亦奇。幾千年前,這是冰川時代的登山之路,往上攀登,兩旁有“一線天”、 “石筍”、 “石鷹”、 “石猴”,有的石峯砍得方方整整,象座座摩天大樓,無數石山奇觀,使人看得眼花繚亂。

在聖堂山中海拔1 5 00多米的山坳陡壁上有兩段巨石幹砌的古石牆,其中有一段長l23米,頂寬6米,高3.54米,攔斷山谷,中有開口,寬約3米,石牆來歷至今尚未考察出結果,給聖堂山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有的猜想認為如此浩大工程必為軍事工程,更有人認為非同一般人工所建。這個謎有待將來進一步考察揭開,但給遊人提供了任意馳騁想象的機會,未為不可。

登上馬鞍山峯往下觀賞,這裏是杜鵑花密林遍佈,萬畝成片,種類繁多,全國罕見。枝幹蟠螭虯曲,密被苔蘚地衣,具有古樸原始、蒼勁粗莽的美感。若在五月登頂,一片浩瀚花海,其中紅巖杜鵑隨着花期而變色,同一株上五顏六色,稱變色杜鵑,堪稱一絕。遊人到此,山風送來陣陣清香,使人如醉如痴。

從馬鞍峯坳口往下看,有一座從主逢伸出的石橋,人稱天橋,橋下面是萬丈深淵,十分險峻。傳説從前有個瑤族首領公甘,率領瑤胞抵抗官兵,因寡不敵眾,被迫跑上聖堂山,公甘為了脱身,抓起糯米粉向官兵撒去,頓時,濃霧瀰漫,天昏地暗,他趁機跑上聖堂山,沿途被深谷擋住去路,官兵隨後追來,公甘急中生智,解下白頭巾向對面山峯拋去,頭巾化作一座橋,沿着橋登上頂峯,此刻官兵也趕到天橋,公甘收回頭巾,官兵統統跌下萬丈深谷。民間的傳説,給這座石橋蒙上神祕的面紗。

聖堂絕景,古人曾有五言詩《聖堂山》遺世:我家聖堂山,未睹聖堂水。朝爽洗素秋,目極三十里。神魚無凡鱗,仙花有奇蕊,夢想四十年,攀條負樵子,謝客蠟木屐,準果去前齒。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 篇2

大瑤山主峯聖堂山,為泥盆系紫紅色礫巖和砂石組成,經自然力的作用和地表水長期侵蝕、切割、風化,崩解為丹峯挺拔、朱崖壁立、稜角剛鋭、峽谷幽深的大瑤山丹霞式剛稜削麪塔柱地貌。

每當清晨山高紅日升、谷深雲海闊、鳥鳴聲聲、雲濤陣陣之際,置身奇峯浮雲、松篁交翠、猿鶴相親的巨幅畫卷之中。那難以數計的鱗次柿比、叢羅棋佈的奇峯怪石,有的似長柱神鞭立地頂天;有的像銅牆鐵壁巍然屹立;有的如晃板壘卵搖搖欲墜;有的若頑猴賞月壽龜戲花,呼之即出,栩栩如生;有的彷彿寶鼎古董,玲瓏剔透。那朱丹的顏色,在霞光照耀下似美人略施粉黛,透出羞澀令個人神往,讓人陶醉。前來尋幽攬勝的遊人,無不讚歎聖堂山峯巒怪石之神奇、詭祕,稱道聖堂山真乃“人間仙境”,神峯迷霧、雲海石河、飛瀑高掛、萬畝變色杜鵑、神祕石牆、石獸如生、峯林無際,奇觀目不暇接。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 篇3

大瑤山主峯聖堂山,為泥盆系紫紅色礫巖和砂石組成,經自然力的作用和地表水長期侵蝕、切割、風化,崩解為丹峯挺拔、朱崖壁立、稜角剛鋭、峽谷幽深的大瑤山丹霞式剛稜削麪塔柱地貌。

每當清晨山高紅日升、谷深雲海闊、鳥鳴聲聲、雲濤陣陣之際,置身奇峯浮雲、松篁交翠、猿鶴相親的巨幅畫卷之中。那難以數計的鱗次柿比、叢羅棋佈的奇峯怪石,有的似長柱神鞭立地頂天;有的像銅牆鐵壁巍然屹立;有的如晃板壘卵搖搖欲墜;有的若頑猴賞月壽龜戲花,呼之即出,栩栩如生;有的彷彿寶鼎古董,玲瓏剔透。那朱丹的顏色,在霞光照耀下似美人略施粉黛,透出羞澀令個人神往,讓人陶醉。前來尋幽攬勝的遊人,無不讚歎聖堂山峯巒怪石之神奇、詭祕,稱道聖堂山真乃“人間仙境”,神峯迷霧、雲海石河、飛瀑高掛、萬畝變色杜鵑、神祕石牆、石獸如生、峯林無際,奇觀目不暇接。

位於金秀瑤族自治縣西南部,離縣城45公里,山峯巍峨林立,海拔均在1600米以上,主峯海拔l979米,山高險峻,是桂中第二峯。該景區覆蓋着鬱鬱葱葱的原始森林,是重要的水源林保護區。主要觀賞點有:霧鎖重山、雙龍吐玉、石河奇觀、神祕石牆等。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 篇4

龍潭景區位於龍源風景名勝區東南方的藥姑山主峯、海拔1261米,景區面積為40 00多畝,這裏山勢雄奇峭拔,千山萬壑,飛瀑流泉,景點密佈。令人拍手稱奇叫絕的要數由老龍潭、鴛鴦潭、仙姑洗藥潭、觀音潭組成的“七星銀河”瀑布羣。30米長的金角老龍在瀑布中栩栩如生,潭中的鴛鴦戲水,觀音座蓮,仙姑洗藥更是令人陶醉,順千步石級而上峯頂“三仙亭”,似乎要把您送入天宮。 在三仙亭北觀楚景,南極巴陵,滾滾長江,綠波洞庭,看日出,觀雲海,好象置身雲煙繚繞的蓬萊仙境之地。還有百年連理樹、仙人洞、神仙屋、關雲廟供您大飽眼福。

老龍潭瀑布高12米,瀑下一潭約170平方米,深5米餘,呈現橢圓形,潭壁如削,飛流衝擊,振耳欲聾,雄偉壯觀,遊人多在此地遊玩照相。傳説潭中有孽龍作怪,百姓深受其害樊梨花為保百姓平安,降服孽龍,並修龍廟一座,後人常在廟前祈雨,香火不斷。龍廟由7塊開鑿後的花崗巖石板所組合,做工精巧,花紋美觀,據考證是唐代產物。

老龍潭俗名"涇河腦",位於涇源縣城南20公里處,從地質結構上説,是燕山運動和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中山體斷裂形成的大峽谷。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涇河由此流出,經寧夏、甘肅、陝西,奔流千里,惠及兩岸人民。老龍譚不僅以湍瑞清澈之態,百泉匯流之勢而聞名,也以其雄險的風韻,美妙神奇的傳説著稱於世。相傳這裏正是魏徵夢斬涇河老龍的地方,現在潭內紅色的石頭,相傳是龍王的血。老龍潭峯環水抱,山勢峽窄,峭壁嶙峋,崖勢曲斜而陡峭。水波洶湧,潭水翻滾在深邃莫測的石槽裏,水浪激石騰飛,風吼雷鳴。老龍潭周圍羣山突起,峯巒疊嶂,懸崖鬆茂,流水清清。這裏的三眼古潭似塊塊寶鏡,映照天光。石潭兩側危石峭壁,龍門瀑布飄然垂掛。每逢春夏季節,波光暗綠,水激流滾,林海深處,水霧瀰漫,飛瀑直瀉。峽中石峯林立,鍾靈毓秀,清洌的涇河水,經潭而出,似銀龍騰舞。近看狂濤巨瀾騰天,銀花四濺;遠望飛泉擊石,浪卷竹簾。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 篇5

遊客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利津縣,祝大家玩得高興。

利津又名鳳凰城,傳説鳳凰是一種非常難看的動物,它喜歡把別人吃剩下的食物揀起來,別的動物都叫它小財迷。幾個月後,森林受到了各種災難,食物都沒有了,這時候鳳凰出來,把自己的食物都拿出來,分給動物們吃。鳳凰拯救了所有的動物,動物們都拔下了自己身上的一根羽毛插在鳳凰身上,所以鳳凰就變成世界上最漂亮的鳥了。由於這隻鳳凰飛到了利津,故而得名鳳凰城。

鳳凰廣場上,中心是一個大鳳凰,鳳凰的前面是一塊巨石,巨石上刻着鳳凰廣場四個大字。鳳凰的左面是一片肥綠的草坪。小草們從土裏探出小腦袋,好像在説空氣真清新啊!鳳凰的右面是健身器材,每天清晨和晚上,都有一些老人和孩子一起健身娛樂。鳳凰的後面是噴泉,每當週末晚上,就會噴出美麗的泉水。有的歡呼,有的拍照,那情景非常壯觀。還有美麗的假山,假山上長滿高大的樹,開着許多美麗的花。早晨,有許多老爺爺老奶奶在假山上鍛鍊身體,這就是我們美麗的鳳凰廣場。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 篇6

提起清真寺,我們得先談談伊斯蘭教是何時興起何時傳人中國的,回族是何時形成的。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教系阿拉伯語音譯,意思是 “順從”、“和平”,指順從和信仰宇宙獨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來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意為“順從者”。伊斯蘭教於公元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由麥加人穆罕默德 (約570-632年)所創造,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20世紀以來,在西歐、北美和南美一些地區也有不同程度的傳播和發展。

7世紀中葉,伊斯蘭教通過海、陸“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據《舊唐書·西域傳》等史籍記載,公元651年,大食帝國第三任哈利法奧斯曼 (644-656年在位)首次遣使來華。中、阿兩國正式締交後,大食使節和 “貢史”不斷來中國訪問。8世紀初,阿拉伯帝國勢力東伸,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各族穆斯林商人、傳教士通過海上香料之路或陸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他們來華後,有的集中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揚州、杭州,有的集中在內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從事香料、象牙、珠寶、藥材和犀角等物品的販賣,並帶回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和其他商品。由於當時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以經商為主,中國人稱他們為“番客”、“番商”、“胡商”等。他們中有很多人在中國定居下來並和漢族婦女結了婚,成為回族早期的先民。

唐代 “安史之亂”時,大食王曾派3000 (也有説4000)回兵助唐平亂,事後唐王將這批士兵賜居長安,為他們修建清真寺,准許娶中國婦女婚配。他們謹守伊斯蘭教義和禮俗,子孫繁衍,世代相傳,成為今日回民族的又一支先民。而大批穆斯林移居中國則在13世紀初。

元代是回族人不斷融合其他種族、壯大自已的時代,也是回族共同體主體形成的時代。經過千餘年的發展,伊斯蘭教在我國內地回、東鄉、撒拉、保安和邊疆維吾爾、哈薩克、烏茲別克、柯爾克孜、塔吉克、塔塔爾10個民族中,已擁有20xx萬穆斯林,而且在其他兄弟民族中如蒙古族、藏族、白族、漢族中,也有數量不等的穆斯林,現在西安約有7萬穆斯林。

現在請大家隨我進入化覺巷清真大寺參觀。

據寺內現存石碑記載,化覺巷清真大寺建於公元74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經宋、元,特別是明、清幾次重修和擴建,逐步形成規模宏大,樓、台、亭、殿佈局緊湊和諧,莊嚴肅穆的建築羣。

全寺沿東西軸線分為五個進院,佔地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 5000多平方米。前院緊鄰照壁的木牌樓,建於17世紀初,距今己有380餘年,高約9米,琉璃瓦頂,挑角飛檐,雕樑畫棟,與高大的照壁相映襯,極為壯觀。南北兩邊的展室,亦為仿古建築,剔透玲瓏,古香古色。南展室陳列有一些明清紅木傢俱等,尤其是緊靠展室背牆陳列有一件清三代皇宮使用的紅木雕刻五爪龍牀,極其珍貴。在左廂房緊靠背牆擺放有一對西洋沙發,該對沙發是外國人送給慈禧太后的。在北展室收藏有宋、明書法家的拓片等。

進入懸掛有 “清真寺”匾額的五間樓便來到第一進院。在五間樓迎面一字排開擺放有4件圓形的器物。可能有些朋友會問,它們是幹什麼用的?你們可以猜猜。猜不着?這不奇怪,《正大綜藝》有一期節目就是讓觀眾猜清真大寺這4件圓形器物的用途。結果沒人能猜對。好了,現在讓我來告訴大家它們的用途:這4件圓形的器物是燈架,在燈架上沿順時針方向插有兩圈30餘個燈座。這些燈架在化覺巷清真寺的使用有相當長的歷史,它主要用來慶祝 “蓋得爾夜”。

蓋得爾夜是伊斯蘭教對《古蘭經》“始將之夜”的敬稱。“蓋得爾”是阿拉伯語的音譯,亦譯 “大赦之夜”,又稱“平安之意”,意為 “前定”、“高貴”。“蓋得爾夜”是指伊斯蘭教歷的九月二十七 (一説二十五或二十九)日之夜。相傳這夜,真主安拉將世間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一切事物都大體安排好了,所以穆斯林稱這一夜為 “前定之夜”。這一夜,安拉通過枷百利天使開始向穆罕默德聖人頒降《古蘭經》,眾天使和精靈都奉命降臨人間。在這個夜裏,做一件善功可獲取千月善功的報償,所以穆斯林稱這一夜為 “高貴之夜”。《古蘭經》第九十七章即以“蓋得爾”命名,認為是高貴的夜間,勝過平時一千個月。所以全世界的穆斯林每逢此珍貴之夜,都要依各個民族的方式舉行慶祝活動。這一夜,在穆斯林集中的地方還要張燈結綵,以示慶祝。

西安的穆斯林在紀念日這一天,白天人們要在這些燈座上插上這些菜油燈盞子,然後再添上菜油,等到晚上將油燈點亮,直至通宵。本寺燈架除了在“蓋得爾夜”使用之外,在這些燈架陽面,還刻了四個漢字:“祈求和平”,長年擺放在五間樓對面。

好了,現在請隨我進入二進院。

大家可以看到,二進院內樹木成陰,花圃對稱排列,石刻牌坊矗立其間。這個石刻牌坊為三間四柱式,中楣鐫刻“天監在茲”4個大字,這 4個字出自《詩經》。分別在 《大雅·大明》和《周頌·敬之》二詩中。《大明》裏有 “天監在此,有命既集”的詩句,而《敬之》裏有 “涉降撅士,日監在茲”的詩句。“茲”和 “此”這兩個字以前通用,意思是 “此地”。題額人將兩詩中的相關內容,化成一句話,意思是上天正在監視着我們在此時此地的行動。

兩側坊棉分別鐫刻“欽翼昭事”和“虛誠省禮”,東西有踏道,約建於明代。石牌坊西踏道南北兩側各豎立沖天雕龍碑兩座,一座為明萬曆年間立的《敕賜重修清真寺碑》,文為馮從吾所撰,碑陰鐫刻宋代大書法家米芾 (回族)手書“道法參天地”;一座為1768年立的《敕修清真寺碑》,碑陰鐫刻1621~1620xx年間禮部侍郎、大書法家董其昌手書 “敕賜禮拜寺”。均為我國書法珍品。

現在我們到第三進院參觀。這個殿叫敕修殿,在1522-1566年間重修時系當時寺院的正門,是這座寺院歷史上最早的一座殿;殿內藏有兩通石碑。大家看,這通碑叫《長安禮拜無相記碑》,1455年刻。這通碑叫《月碑》,是1732年寺院教長小西寧用阿拉伯文撰寫的。《月碑》,以穆罕默德《聖訓》為理論原則,推出並規定了確定封齋、開齋日期的若干準則。立此碑以方便回民羣眾計算齋月日期。

這裏是第三進院,院中央建有一座三層八角形的中國式宣禮樓,又名省心樓,巍然挺立,極為壯觀。該樓是“穆安津”(宣禮員)召喚穆斯林來寺禮拜的最高點。宣禮樓兩側各有廂房10餘間,南側正中5間叫南宮殿,上面寫有一副對聯:“難解網蛛,兵銷呼鴿;信傳戰馬,約復放獐。”這副對聯是敍述穆罕默德聖人的故事。“難解網蛛”是説穆罕默德聖人遭敵人追殺,逃到騷爾洞避難,蜘蛛隨即在洞口結起網。後來敵兵追到,見到洞口有蜘蛛網,認為無人在洞內。“兵銷呼鴿”的意思是:此時有人懷疑洞內有人,就把石頭往洞裏投。這時兩隻斑鳩從洞裏飛出來,於是敵人相信洞內不會有人。“約復放獐”的意思是:以前一個外道人獵得一頭活獐,他對聖人説:“你如果能使獐説人話,我就做你的信徒。”聖人把獐招到面前問道:“你怎麼落到獵人的手裏了”,獐流着淚央求説:“ 請聖人作保,讓他們放我。等我給小獐吃了乳我一定回來。”聖人答應擔保它。外道人説:“獐是畜類,去了一定不會回來。”後來獐按時回來。南宮殿內迎面陳列一張魚骨鑲嵌牀,在牀的靠背正中鑲嵌着一隻貝雕雄鷹,神采奕奕,佇立在巖石之上,所以又名“英雄獨立牀”。大家看,牀的上方懸掛有4幅木板書法作品,分別由宋朝大書法家黃庭堅、蘇東坡、米芾 (回族)和著名愛國將領岳飛書寫。該作品是木板竹字,即用竹皮刻成漢字,再將字一個個粘貼在木板上。這樣不容易被人拓片複製。

樓北側是講經堂,裏邊珍藏有一幅清代的《麥加圖》和一套《古蘭經》手抄本及其他一些珍貴字畫、瓷花瓶等。

我們現在去第四進院。

這個院中心的亭子叫“一真亭”,又名 “風凰亭”,中央主亭呈六角形,飛檐尖頂,形若鳳頭,兩側亭子為三角形,左右翹翼,三亭相連,貌似鳳凰展翅,造型特異,獨具風格。亭東瞻下懸有“一真”雕龍小立匣,系1399年兵部尚書鐵鉉 (回族)手書。亭西還掛有田中玉所書“包羅宇宙”匣一面。亭南北兩側各有面闊7間的廂房,原為接待朝廷宣諭皇帝聖旨的文武官員所建,故名官殿。南廳迎面有副對聯:熟羊告毒,烹鯉言機;巨蟒道安,羸駝轉健。現在讓我們來看這副對聯的意思。“熟羊告毒”是一個典故,出自《天方至聖實錄》,説的是,昔日聖人與外道人交戰,走在路上,飢餓難忍,一人以熟羊獻給聖人,羊就説道:“我的肉有毒,不能吃!”試了試,果然如此。“烹鯉言機”一事見穆罕默德登霄的傳説。有一次,穆聖登霄返宮的第二天早上,到禮拜寺裏禮拜,禮拜完了後,他對眾人講述登天宮的事,其中一個叫誅獲歹的人懷疑,認為不可相信,自言自語:“哪有在片刻之間遊歷幾層天空,經歷無窮路途,見了無數恩典的人呢?”於是他返身回家,在集市上買了一條鯉魚,叫妻子烹調。自己則挑着桶到河邊汲水。到河邊後,他脱下衣服洗澡。洗完登岸才發現自己已經變為女人。再去找衣服,衣服已經無影無蹤,他又羞又悔只得躲到樹叢中藏身。不久走來一位男子,心中可憐這位藏身樹林的女子就把她 (他)帶回家,二人結為夫妻,七年中生下兩個孩子她 (他)時時想起當年的情景,既感歎又驚訝。於是又回到河邊,只見衣服、水桶仍放在原地,她 (他)的身體又變成男子。他急忙換了衣服,挑水回家。回家後,買來的那條魚還沒有烹熟。他因而醒悟穆罕默德説的事是真的,登天宮的經歷並非虛構。他又重返身回到禮拜手中,穆罕默德看見他説:“你過來,把你的經歷講給大家聽聽。”於是他把自己下河洗澡變成婦人、七年中生下兩個孩子、回家後魚還沒熟等一系列經歷講述一遍,並表示從此仟悔,永遠做一個順從真主的人。

北廳為文物展覽室,藏有唐天寶元年《創建清真寺碑》。此外還有兩件文物最為有名,一件為“日晷”,是古代用來觀測日影推算時間的,但這裏的日晷與中國傳統的日晷不同,它有自己獨特的原理、構造和性能。目前全國只有4件日晷,故頗有研究價值。另一件為“試官石”,該石面縫間釘了不少舊式鐵釘,全入者,釘蓋緊貼石面,半入者,距釘蓋部分彎曲不入。倒於石面,一説舉人釘之能預卜是否考取,新進士釘之能預卜是否速得美官,一説官吏釘之,以證明是清官還是污吏。

鳳凰亭西面有海棠形魚池兩個,池深約2米。池底築盆疊石成峯,高約4米,泉頂泉水四濺,池側各有碑亭一座,造型正方,周圍柱間置木欄杆,亭內各豎石碑兩座,北邊有一座是記載1392年敕建該寺的經過。元末,大批迴回將領建立了殊勛,成為明王朝的開國功臣。著名的有常遇春、郭英、馮勝、藍玉等。因此,明太祖朱元障對穆斯林採取懷柔政策,對伊斯蘭教持寬容態度。他稱帝后,於1392年下諭敕建南京三山街及西安子午巷 (現化覺巷)清真寺,並御製至聖《百字贊》賜清真寺。《百字贊》稱頌伊斯蘭教是“仁覆天下,道冠古今”,同時也贊安拉,贊至聖穆罕默德。《百字贊》除在南京淨覺寺、西安化覺寺、杭州等地存有石刻外,在全國穆斯林中廣為流傳。

兩海棠池間有通道,面向月台,石制欄杆自進入四進院的連三門後,從門內的踏道起,經鳳凰亭、越魚池、登月台,圍繞大殿前後一週,設石門八座缺口(無石門)兩處,故稱十門二空亮月台,是目前西安伊斯蘭教寺院少有的石件。

月台石門三座各有踏道,拾級而上,月台東北角有一凹凸不平、色彩不一的石件,叫“白鼠石”,因其自然形狀而得名。欣賞此石的最佳效果要選在下雨天,當你站在距此石有一段距離從遠處觀看,雨淋到石頭上,因為雨的落差造成視覺上的一種錯覺,朦朦朧朧,隱隱約約,似乎有一羣白老鼠在跑動,形神兼備,真是巧奪天工。

月台西端即面闊7間進深9間 (通稱明7暗9)、面積1300平方米、可容納千人同時做禮拜的大殿,是寺裏最大的建築物;殿內天棚藻井彩畫600餘幅,構圖着色基本一致,但細部各異,為伊斯蘭教寺院彩畫之獨特手法。大殿四周鑲嵌有30幅約4米高的大型木版雕刻《古蘭經》。上面為阿拉伯文,下面為漢文,受到了中外穆斯林的好評。大殿西牆有一 “凹壁”,是穆斯林朝拜的方向。殿內北側有一間小閣樓,名 “呼圖白樓”,是領拜者誦“祈禱詞”的地方。殿內高懸三塊匣,一塊為“臨下有赫”,這四個字是《詩經·大雅,皇矣》開頭一章的句子,連同上下各句,原為“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視四方,求民之莫。”這四句的大意是:偉大喲天帝,觀察下面很是分明,監視着四面八方,以求得人民的安寧。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 篇7

鬼門關是中國神話傳説中陰曹地府的一個關隘。中國民間相傳農曆七月是“鬼月”、七月十五日(又説七月十四日)是“鬼節”。其實在現實中鬼門關是存在的。位於現在的廣西北流縣西,介於北流,玉林兩縣之間。這裏雙峯對峙,中成關門,其間不過30步。由於地處熱帶,亞熱帶潮濕幻境。這裏瘴氣滋生,蚊蟲鼠蟻繁多。夜裏被一團白霧籠罩,鴉雀悲鳴,甚是可怕。

鬼門關是中國神話傳説中陰曹地府的一個關隘。中國民間相傳農曆七月是“鬼月”、七月十五日(又説七月十四日)是“鬼節”。

其實,現實中葉有鬼門關。鬼門關(又稱天門關)[1],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之北流縣城西,地處於六萬大山與大容山交接之處。應為此處過多瘴疫,去得者難得生還,故此稱為“鬼門關”。南宋地理總記《輿地紀勝》作“桂門關”;明宣德中改名“天門關”。唐朝宰相李德裕、宋代詩人蘇東坡、明代旅遊行家徐霞客等都曾路經此關。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 篇8

粵東會館,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古建築,具有南方古建築的藝術傳統和風格。位於百色市解放步行街,整個建築佔地面積2331平方米,建築面積2661平方米。

會館座西向東,以前、中、後三大殿宇為主軸,兩側配以相對稱的四進廂房和廡(音:wu)廊,構成“日”字形封閉式獨立建築羣。

殿宇廡廊,佈局嚴謹,庭院通道,鋪設紅色階磚和長方形條石,殿堂廊下,全為是實木大圓柱或花崗巖方形石柱支撐。

中間主體建築三大殿宇的內山牆上現今還完整保存着十分精美的水墨壁畫。可以説,整個建築就是一件文化教育藝術精品。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 篇9

烏倫湖位於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分為大海子和小海子兩部分,其中大海子是鹹水湖,小海子(吉力湖)是淡水湖。兩湖之間有省道穿過。

大海子東岸靠近省道的地方有一片細膩潔白的沙灘,長約十公里,適合進行衝浪、划船、滑板等水上娛樂。這裏湖水清澈,湖岸蘆葦叢生,黃昏可觀晚霞落日,景色迷人。

小海子在大海子南邊,湖中有一鳥島,海鷗、天鵝、野鴨……成羣結隊,翩然而至。湖中盛產魚類,岸邊小館子裏有全魚宴,不可不嘗。烏倫湖--位於阿勒泰南90公里,北疆最大的內陸湖泊,中國十大湖泊之一,魚產豐富,也是著名的“海濱浴場”,夏季可從事游泳、日光浴、垂釣、划船等水上活動,冬季可從事湖上溜冰,鑿冰捕魚,湖濱木屋賞雪等活動,福海漁宴名揚天下。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 篇10

冰燈藝術博覽會各位朋友:

歡迎您到哈爾濱觀光旅遊。在外地,一説起冰雪,就會聯想到哈爾濱,哈爾濱已成為人們冬季冰雪旅遊的首選之地。得天獨厚的冰雪自然優勢、地域優勢和時空優勢,使哈爾濱的冰雪旅遊內涵十分豐富。在這些別具特色的冰雪活動中,尤以兆麟公園的冰燈藝術博覽會聞名遐邇。

哈爾濱冰燈藝術博覽會佔地面積6.5公頃,近兩年每屆冰燈藝術博覽會的總用冰量在2萬立方米,冰景作品1500餘件,可以説是目前世界L形成時間最早,規模最大,已成為傳統項目的大型室外露天冰燈藝術展。1963年創辦,名為“冰燈遊園會”,1999年更名為“冰燈藝術博覽會”。現已成為世界著名的冰雪旅遊勝地。這裏曾有載人吉尼斯紀錄的世界上最高的冰建築—聖·索菲亞教堂,高達26.25米,有世界上最長的冰建築—冰雪長城,長達958米,成為冰雪造園藝術史上的奇蹟。

冰燈藝術博覽會作為中國冰雪旅遊的一張王牌,已經躋身於國家旅遊局評出的“絕奇美勝”35個旅遊景點之列,成為哈爾濱向國內外遊客展示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精神風貌的重要窗目,成為哈爾濱人民同各國朋友友好往來的紐帶。、李鵬、喬石、李瑞環、田紀雲、錢其深、李鐵映等國家領導人多次參觀冰燈藝術博覽會並揮毫題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一些國家領導人、駐華使節、外國友人和廣大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也都不遠萬里,慕名前來觀燈賞雪。

冰燈是流行於中國北方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廠因為具有獨特的地域優勢,黑龍江可以説是製作冰歸最早的地方。據説在很早以前,每到冬季的夜晚,在鬆嫩平原上,人們總會看到三五成羣的農夫和漁民石_悠然自得地餵馬和捕魚,他們所使用的照明工具就是用冰做成的燈籠,這便是最早的冰燈。當時製作冰燈的工藝很簡單,把水放進木捅裏凍成冰沱,鑿出空心,放個油燈在裏面,用以照明,冰罩擋住了凜冽的寒風,黑夜裏便有r不滅的燈盞,冰燈成了當時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幫手。後來,每逢新春佳節和元宵節,人們又把它加以裝飾,成為供人觀賞的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清代《黑龍江外紀》裏對此有過詳細的記載:“上元,城中張燈五夜,村落婦女來觀劇者,車聲徹夜不絕。有鏤五六尺冰為壽星燈者,中燃雙炬,望之如水晶人。”其時,冰燈在我國南方一些地方也相繼出現過。乾隆、嘉慶年間,四川詩人張問陶曾寫過一首專門描寫冰燈的詩,題名就叫《冰燈》,詩云:

黑夜有炎涼,冰燈吐焰長。

照來消熱念,鑿處漏寒光。

影濕星沉水,神清月裏霜。

三冬足文史,底用探螢囊。

古時,冰燈的製作技術比較簡單,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冰燈要遠遠比這複雜得多,它是以冰為載體,集園林、建築、雕塑、繪畫、舞美、文學乃至音樂等多學科為一體的獨特的冰雪造園藝術,同時應用形、色、聲、光、電、動等現代科技,創造出玲瓏剔透、五彩繽紛的藝術世界。它融合了華夏民族悠久的歷史、中外建築和民俗風情等廣闊領域裏的文化,是世界民間藝術寶庫中一朵絢麗的奇葩。

那麼,外地的朋友一定會問:現在的冰燈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冰燈的製作流程大致分以下幾個階段:冬季,在一20℃以下的嚴寒裏,先從松花江裏鑿出可塑性強、抗壓強度與一般建築材料相差無幾的堅冰,根據設計圖紙的要求用電鋸切割成不同規格的冰料,再用木工使用的刨子、扁鏟等工具加工成冰磚或冰配件,以水為粘接劑,製造出巍峨的冰建築、雄偉的冰雕塑和小巧的冰盆景等等。晶瑩的冰體雕成了,再用燈光賦予它美麗的靈魂,一道絢麗的風景便這樣走進了你的視線。

哈爾濱是中國冰雪藝術的搖籃。哈爾濱大規模有組織地製作和展出冰燈始於1963年。當時,我國正處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為了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振奮精神,在市委書記任仲夷、市長呂其恩的提議和倡導下,園林部門組織力量,利用盆、桶等簡單模具自然冰凍了千餘盞冰燈和數十個冰花,於元宵佳節在兆麟公園展出,轟動全城,形成了人頭攢動看冰燈的盛大場面。至今許多老哈爾濱人回想這一情景仍然記憶猶新,感慨萬千。

冰燈遊園會在連續舉辦r4屆後,由於文化大革命,自1967年起被迫中斷了20xx年。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冰燈遊園會才獲得了生機和活力,重新成為固定的冰雪藝術活動。其後,每年一屆,由簡單到複雜,藝術水平和製作技術不斷提高,冰燈遊園會漸成規模,作為冰燈遊園會的載體,兆麟公園也因此聲名遠揚。

1985年,勤勞智慧的冰城人民進一步挖掘、開發冰雪資源,以蜚聲中外的冰燈遊園會為中心,推出了以冰雪藝術、冰雪體育、冰雪文化、冰雪旅遊、冰雪經貿為內容的哈爾濱冰雪節,把寒冷的冰雪變成了寶貴的自然資源,給冰城之冬增添了盎然的春意。以後每年的1月5日,便成為哈爾濱人民特有的地方性傳統節日,北方人改變了足不出户的“貓冬”習慣,參加各種冰雪活動,哈爾濱之冬不再寂寞。

冰燈藝術博覽會,還是冰雕藝術家們切磋技藝、連接友情的紐帶。每年的1月1日~巧日,兆麟公園都要舉行大規模的羣眾性冰雕比賽和國際冰雕邀請賽,來自美國、日本、新加坡、加拿大、俄羅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冰雕藝術家和我國各城市及地區的冰雕藝術愛好者雲集於此,揮刀弄鏟,獻藝競技。不同主題、不同風格的冰雕作品爭芳鬥豔,巧奪天工,為冰燈藝術博覽會錦仁添花。這些冰雕塑玲瓏剔透,宛如水晶。有些朋友可能欣賞過那種小巧精緻的宴會冰雕,而冰燈藝術博覽會裏的冰雕比之要大出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它分圓雕、浮雕、透雕三種,冰雕藝術家以抗壓度好、可塑性強的松花江天然冰為材料,使用扁鏟、圓刀等工具,精雕細鏤,精心創作出各種人物、動物、植物雕塑,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深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一年一度的冰燈藝術博覽會不僅豐富了人們的冬季文化娛樂生活,更成為造就冰雪藝術人才的搖籃。

“冰上成婚配,雪中結連理。”這裏也是舉辦冰上集體結婚典禮的神聖殿堂。冰上婚禮是哈爾濱市青年開展羣眾性冰雪文化活動的一項創舉,獨具北國特色和時代風采。不僅是青年人,還有許多老年朋友特地到這裏慶祝自己的銀婚紀念,甚至還有外國朋友也不遠萬里慕名而來,在這裏喜結良緣。神奇的哈爾濱冰燈藝術博覽會為他們的人生之旅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冰燈創造了美的生活,創造了美的世界。作為傳播友誼和文化的友好使者,哈爾濱冰燈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使更多的國家和地區的遊客領略了冰雪藝術的獨特魅力。哈爾濱冰雕藝術家曾出訪過日本、新加坡、法國、美國、韓國、加拿大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其足跡更是遍佈祖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為宣傳哈爾濱,提高哈爾濱在國內外的影響和知名度,促進哈爾濱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做出了巨大貢獻。不過,我們的冰雕藝術家在外地所做的冰燈,基本上都是室內冰燈展,是用人工製冷的方法在大冷庫裏做的小型冰雕’。兆麟公園的室外露天冰幻一藝術博覽會相比,可以説是“小巫見大巫”了。

年年歲歲冰相似,歲歲年年燈不同。突破、創新和發展,,對冰燈藝術博覽會的組織者、設計者和建設者來説,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哈爾濱有一個世界一L獨一無的常設機構“哈爾濱市冰燈藝術博覽會辦公室”,這裏的工作人員一年四季都要圍着冰燈轉。一塊塊晶瑩透明的冰,一片片潔白無瑕的雪,到了冰雕藝術家的手中便成了具有生命、透着靈氣的瓊珠碧玉。一件件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的冰雕雪塑作品吸引着人們遠離都市的喧囂和繁雜……雖然冰燈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兩個月,但是對於熱愛她的人們來説,冰燈,是一個永不重複的童話。與外地朋友相約,我們哈爾濱人很自豪地説的一句話就是:“冬天來吧,我陪你看冰燈。”

現在,請大家跟我一同走進冰的世界,領略冰雪藝術的神奇和美麗。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 篇11

尼雅遺址,是漢代西域精絕國古城遺址。它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豐縣以北大約90公里的尼雅河下游,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心。在東漢時期,隸屬於鄯善。《大唐西域記》稱呼為尼壤城。風景名勝尼雅遺址沿尼雅河呈南北向細長形狀。東西北三面環繞着高大的金字塔型沙山,南部地勢較低。其範圍南北長20公里,東西寬10多公里,至少可劃分為六組建築羣落。古建築保存較好,房舍廢墟分佈在乾涸的尼雅河東岸,3-1幢集中一起。

地基一般用麥草、牛糞等台泥鋪墁,牆壁多為紅柳編成再外垠泥土。室內建有爐灶和貯藏窖。遺址內有渠道和古河道的痕跡。遊客在去尼雅遺址探祕的途中,還可順道到古樹葱籠的民豐大麻扎去一遊。該麻扎位於民豐縣城北96千米的尼雅鄉,傳為伊斯壯教什葉派第六代伊瑪目——加帕爾﹒薩迪克的陵墓。最佳旅遊時間尼雅遺址氣候屬温帶大陸性乾旱性氣候,年平均氣温在11.2℃,夏季地表温度可達50多度,冬季白天氣温在零下5度左右,夜裏可達零下30多度。通常10—4月為塔克拉瑪干沙漠探險的最佳季節。歷史文化尼雅遺址1920xx年為英國人斯坦因發現,他本人曾四次前來此處勘測,其後美國亨廷頓、日本橘瑞超等人先後對其進行發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對其進行了數次大規模發掘,尤其是1989年後與日本小島康譽等聯合組織的中日聯合考察隊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唐朝玄奘在返回中國時曾經到達過這裏,並説這裏是交通要道,附近有很多湖泊。但現在的尼雅只是遺址,已經被人類遺棄,因為那裏已是沙漠中心,根本不能居住。與樓蘭城一樣,尼雅的環境變遷同樣發人深省。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 篇12

遊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雲台山的小導遊—孟晉,現在我帶你們去遊覽名山聖水之地—雲台山。

我們沿着石徑來到“老潭溝”,傳説,從前這裏年年乾旱,有一位天河神不顧玉帝的旨意,私自降雨,被貶下凡間,住在這裏。人們稱這潭為“龍潭”,後人敬稱為“老潭溝”。

雲台山是“三步一泉,五步一潭,十步一瀑”,我們向前走有:小潭溝、洗硯池、龍鳳峽……前方就是“不老泉”,傳説喝了“不老泉”的水可以長生不老的。遊客朋友們可以品嚐一下“不老泉”甘甜的泉水。

我們已經聽到了“嘩嘩”的水聲,這就是著名的亞洲第一大瀑布,他落差314米,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壯觀的瀑布。讓我們不由自主的聯想到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好了,我就介紹到這兒,剩下的時間就交給大家了,可以拍拍照,給自己留下永恆的記憶吧。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 篇13

都嶠山,又名南山,是廣西省級風景名勝區,桂東南名山之一,以典型的丹霞地貌著稱,距容縣縣城7公里,是全國道書所稱三十六洞天的第二十洞天。山中有勝景“二洞、八峯、二十巖”。歷代以寺觀眾多,風光奇麗而聞名於世。古時山上有九寺十三觀,有著名的講學所太極巖等,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名相李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等名人曾慕名遊覽題詠,是集宗教、文化、風光於一體的名山。

都嶠山方圓37平方公里,現已闢為五個景區,其中文化內涵豐富的是慶壽巖標誌性的文物是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書高108米、寬88米的描金佛字。這個佛字佔據了大半個山面,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個佛字之一。據説到了晚上,這個佛字便會放射出神祕的金光。山腳下池塘邊有個觀佛亭,是這個佛字和金光的最佳觀賞處之一。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 篇14

孟廟位於山東鄒縣城南的孟廟,西與孟府相鄰,是祭祀孟子的廟宇。

孟子名軻,儒學正統繼承者,發揚孔子的學説很有成就,故有“亞聖”之譽,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去世後,葬鄒縣郊外,稱孟林。縣城內又建孟廟、孟府。孟府專供孟子後裔、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居住。

孟廟始建於北宋(1037年),原址位孟子陵墓旁,宣和三年(1121年)遷建於現址,至明代具現在規模。孟廟呈長方形,前後分五進院落,共有各類殿宇64間,木坊4座,石坊1座。以主體建築亞聖殿為中心,南北成一中軸線,左右作對稱式配列。前部為二十大院,後部分左、中、右三路。廟內建築佈局開闊,疏密相宜,院院不同,各具格局。亞聖殿宏偉壯觀,高17米,面積560多平方米,重檐九脊,綠琉璃瓦蓋頂,朱漆 彩繪柱樑。殿內正中供奉孟軻像。楣上有清雍正皇帝御書的“守先待後”橫匾。

廟內的寢殿、啟聖殿、孟母殿、及御碑亭,各具特色。廟內有碑碣350多塊,“孟母斷機處”和“孟母三遷”二塊,最為引人注目。孟母殿在廟的東北隅,殿前有一石碑,上鐫“母教一人”大字。

在孟廟的啟聖殿和孟母殿裏分別放着一尊石像,兩尊石像的樣子幾乎完全一樣。關於這個石像有一個傳説。傳説,孟母死後,孟子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教誨之恩,自刻了一尊石像,為母親殉葬。到宋代,孔子45代孫孔道輔修孟母墓,發現了這一尊石像。當時有人認為孟子只刻尊石像為母親殉葬而不為父親殉葬是不對的,就請石匠仿照孟子的自刻像,又刻了一尊石像,放在孟子父親孟孫激的墓裏。

最奇的是在孟廟的第三進院落裏,有一座康熙碑亭,亭中的碑立於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已經有了300多年的歷史。這石碑有一個至今解不開的謎點。石碑座下有一個縫隙,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孟廟廟會之日,許多人都往這縫隙裏投錢,從前是銅圓、制錢,如今是硬幣,凡投進去的,都琅琅作響,入地消失。投了300年,不見滿,也沒有任何變化。是這裏的一大奇蹟。

聖堂山導遊詞範文 篇15

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小夥巷。距市中心2公里。是天津市著名的清真古寺。始建於清順治元年(1664),嘉慶六年(1801)重修,翌年冬竣工。已有360餘年歷史。集中國宮殿式建築和伊斯蘭教建築為一體,風格獨特,其中禮拜殿建築面積約有1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千人進行禮拜。歷代“阿林”(學者)和“回儒”留下豐厚的宗教文化歷史遺存。寺藏典籍中有兩本袖珍本《古蘭經》,一本8.5平方釐米,一本僅4平方釐米,精巧絕倫。

寺內懸掛有阿拉伯文和漢文經文匾額、經文抱柱楹聯、經文望板、經文石刻匾額、經文轉刻匾額、漢字磚刻匾額,漢字抱柱楹聯、漢字磚刻匾額、漢字石刻匾額,漢字碑和一組磚刻。題贈者有清代醇親王、禮親王、肅親王。此外還有清待御使、總督、舉人等回族官員和學者,以及當時的社會賢達。是全國保存古傳匾額楹聯非常豐富的清真寺之一。這些匾額楹聯顏、柳、歐、趙各體具備,十分珍貴,被學者贊為清代書法的展覽廳,並構成其享譽國內外的一大亮點。

南寺:大寺南側清真寺大街12號。始建於清道光年間(1822)。主體建築為抱廈坡脊殿頂結構,周圍聳立着八個造型各異的樓亭,直插雲天,巍峨壯觀。“__”時兩次火災,大部分古建築焚燬。1985年市政府撥款近10萬元修復了對廳、走廊等,1995年民辦公助集資近100餘萬元新建大殿(可容納800人),基本恢復了原貌。

新寺:大寺北側大豐路2號。建於20__年,阿拉伯式建築風格。是原北寺、楊莊、洋樓、女寺的合建寺。佔地7313平方米,建築面積12499平方米。主體建築三層16米。兩端各建一座47米的幫克樓,沿梯可攀至頂樓,俯瞰周邊全景。寺內院落面積700平方米,迴廊環繞,迎面在1.6米高台上建禮拜大殿,殿高26.6米,殿內園頂最高端33米,局部二層,可供千人聚禮;院內南北兩為錯層建築,靠大殿為一層,其它部位為二層,連接門樓處為三層,設各種專用廳房。南側星級清真大飯店,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吃住兼備。百米伊斯蘭風情街,展賣特色商品、工藝品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guangxi/8m4z8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