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廣西導遊詞 >

廣西景點導遊詞1000字

廣西景點導遊詞1000字

廣西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是中國唯一一個沿海自治區。廣西位於中國華南地區西部,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國與東南亞的經濟交往中佔有重要地位,旅遊資源非常豐富。 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廣西景點導遊詞3篇,歡迎參考!

廣西景點導遊詞1000字
篇1:廣西桂平西山導遊詞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桂平西山!我是你們的導遊,叫我小韓就好了!大家在旅途中要注意安全哦!我們先了解一下桂平西山的基本情況吧!

今天我們來到的桂平西山,是座落於北迴歸線上的佛教名山,又名思靈山,因在桂平縣城西約1公里處而得名。桂平西山主景區總面積約有13.47平方公里,海拔678米,是全國七大著名西山之一,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廣西十佳景區。西山,被子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從南樑王朝設桂平郡治於西山起,逐漸成為遊覽勝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風景秀南天”之稱,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聖”五絕而著稱。西山古樹參天、濃廕庇日;流泉飛瀑、怪石嶙峋;寺廟樓閣、錯落其間;摩崖石刻、相映成趣;名庵古寺、高僧駐錫。其中老八景“官橋秋柳、雲台曲水、忠勇松濤、碧雲石徑、龍華晚眺、乳泉琴韻、古洞仙蹤、飛閣月明”久富盛名。新八景:"靈湖疊翠、險峯朝陽、哄橋鼎泉、長峽會仙、龍亭觀日、棧道懸碧、鬆海聽濤、濂溪飛瀑”聞名遐邇,西山腳下,黔、鬱雙江交匯,東塔回瀾,南屹荔鄉白石青峯,西羅叢福地,西北大藤峽谷江流,綠色明珠,北豎金田起義豐碑,瑤山風情,處處詩境如畫,是“遊蹤來絕頂”的旅遊勝地和佛教聖地。

現在我們見到的就是西山的正大門了。看,它是如此的端莊典雅,千百年來始終如一地迎接着國內外的遊客。其實,西山有三個門,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第一個而已。讓我們繼續走下去見證其中的神奇吧!

大家看看旁邊的風景,知道為什麼西山被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嗎?這是因為它的第一個特點——林秀。人們都説西山的樹有“兩多”:一是數量多,光是百年以上的古樹就有1500多株,植被覆蓋率98%以上;二是種類多,西山上的樹種多達300多種,其中高大長壽的龍鱗鬆是西山特有的樹種,除了安徽的黃山就只有我們桂平西山有。

很快,我們就走過了另外兩個門了。看見那裏的洗石庵了嗎?我們過去瞧瞧吧!西山的其中一個特點是佛靈。桂平西山是廣西最完整的佛教聖地,是全國十三大佛教聖地之一。廟宇“洗石庵”,又稱下寺。佛家認為,西山之石,身居瘴鄉,需雨露洗刷,因名洗石庵。歷代文人墨客讚賞西山詩詞對聯四千餘首,內塑觀音、地藏、文殊、普賢神像,三帝殿供彌勒大佛、關公和山牆線刻神佛菩薩像88幅。清順治三年(1576年)建。依山構築,自東南而西北,依次為山門、三帝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面闊3間,進深3間,台樑式構架,硬山頂,脊飾回字紋雕花,黃琉璃瓦蓋。這裏的佛當然要比別的地方“靈”了。所以,到了西山,如果大家願意,就多拜拜這裏的佛吧,它將使你得嘗所願,心想事成!相信大家都聽説過舍利子吧?大家坐下來了解一下西山的舍利子的神奇吧!

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巨贊法會,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駐錫西山龍華寺,曾撰文讚美西山許多佛緣故事,預言西山僧尼日後可名揚天下,奇事出。法師預言,果然應驗。桂平西山真的出了一個蜚聲中外的女活佛。俗稱為龍姑,法號為妙虛的釋寬能的大師。

一九九0年一月十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廣西桂平西山洗石庵住持釋寬能法師去世,火化後得三顆結晶體為舍利子。“這是我國解放後首次人體火化得到的舍利,也是史料記載的第一個尼姑火化後的生身舍利”。此後, 海內外不少友人都到桂平西山尋覓釋寬能的生平及其身後的舍利子. 有點佛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舍利子乃是世間極為罕見之物,是德行較多的和尚圓寂火化後才有,妮舍利子尚屬首次發現。據佛教《法苑珠林》一書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圓寂火化後曾有舍利子,之後的2500多年時間中,公有屈指可數的幾位高僧火化後有舍利子。而女尼火化後有舍利子,釋寬能老法師實為佛教史上第一人!怪不得她在桂平、廣西乃至海內外僧俗各界享有那麼高的聲譽,怪不得人們都説西山“佛靈”了。

既然來到佛家勝地,就讓我和大家大概地講一下佛教吧。首先大家要知道什麼是佛嗎?用幽默一點的説法,是從字的結構方面闡述:佛是一張弓,兩把利劍豎當中,旁人問我是誰,我是和尚老祖宗!這種説法雖然幽默、詼諧,但它至少説明了佛在社會的地位是非常霸氣,非常有徵服力。其實用通俗的語言説的簡單明白一點,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佛,但是如來不是單指一個佛,而是佛的總稱,比如説:釋迦牟尼如來佛,阿彌陀佛如來佛,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佛!佛指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也就是説佛明白了整個世界和天地間的一切生死奧妙,成為了宇宙的主宰,所謂:天地之間,唯佛獨尊,也就是這個道理。據説,信佛可以使你無憂無慮、無牽無掛、無苦無悲,可以令你心胸開朗、心如明鏡、心歸淨土。

瞭解了這麼多,相信大家也不枉來一趟啊!讓我們繼續走下去,瞭解更多的西山的神奇秀美吧!

爬西山,有兩條道路,而現在在我們左邊的是更加有趣的,因為其中的景點更多。我們從左邊的路線上去,等下再從右邊的下來。大家都跟緊了!

大家看到旁邊的一片片茶樹了嗎?這就是著名的桂平西山茶!西山的又一特點是茶香。西山茶是全國名茶之一,起源於唐代,到明代已聞名兩廣和湘、閩等地.“西山茶,色清綠而味芬芳,不減龍井。”五十年代首次出口港澳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飲譽國際市場。1986年9月,在全國名茶評比會上,被公認為綠茶中的上乘佳品。

現在大家經過的地方名叫龍潭。看,水中有很多游魚、烏龜等,伴着這輕揚的佛教音樂,以及旁邊的綠水青山,不是顯得清幽怡人嗎?好了,我們繼續前進吧!

大家看到這石塊上的大字了嗎?對,這裏是“碧雲天”!字體蒼勁宏渾的“碧雲天”三個石刻楷書大字,是由清道光年間湖北景山人李少蓮書寫的。據説,這是目前西山正楷石刻中寫得最好的。看着這三個字,大家是否想起了某些詩句呢?“碧雲天”最早見於宋代大詞人范仲淹的《蘇幕遮》詞:“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此外,元代劇作家王實甫的《西廂記長亭送別》也有此語:“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楓林醉?總是離人淚。”大家也看到了,在“碧雲天”的一旁有一副走筆龍蛇的石刻對聯:塵世路間,不覺忙忙終日; 碧雲天裏,何妨息息片時。

好了,其實也不必如此傷感,因為後面還有很多美景在等着我們呢!大家都跟上,小心腳下的路呀!這一段路有個很不錯的名字:碧雲石徑。西山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石奇。西山上的石頭形成於1.8億年前的中生代侏羅紀前期,人們都説:“西山一片石,有虎石、玉兔石、棋盤石、雲台石、飛來石、神蛙石、靈石,架石成門、壘石成洞、劈石成峽。”這些奇特的石頭錯落有致地分佈在西山上,看到那石罅樹了嗎?它被譽為“外星木”,石敢當香樟,兀檔成百立方的巨石;這裏有一米多的直徑的古龍眼樹,真是古樹參天,清泉甘例,怪石嶙峋,石徑曲幽啊!

看,這裏有廣西最大的和尚寺——龍華寺,又名上寺,是西山最宏偉的建築,始建於宋朝,清康熙乾隆、同治年間曾三次重修,一九七四、八八年又兩次重修,現為鋼筋水泥結構。幾經重修後,一九九О年重修開光。殿閣雄偉巍峨,香火甚盛,香客進香,參禪禮拜,佛殿生輝。至今已傳四十餘代僧,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為釋巨贊、釋覺光法師駐錫,現為廣西佛教協會駐寺。古寺背靠姚翁巖飛閣,左旁靈溪,右臨乳泉,下至碧雲天。寺內塑四大金剛、十八羅漢,主殿為釋迦牟尼佛祖像。“大雄寶殿”殿額為原國家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題,殿聯為釋覺光法師墨寶。殿前為鐘鼓樓。後為千手觀音殿,“木鳥樹音鹹宣佛教僧寶,靈霞山色盡毗廬遮哪”,這是釋覺光法師給龍華寺的贈聯。古寺重光,晨鐘暮鼓,佛法弘揚。現在我們登上的龍華寺的文昌閣,憑欄望遠,不但可以飽覽西山景色,還可以領略潯州古城的大好風光。每當夕陽西下,華燈初上,更是令人如痴如醉的良辰美景。龍華晚眺,這便是著名的西山舊八景之一。

前面是大名鼎鼎的乳泉!這裏的泉水非常甘甜,形成了西山的又一特色“泉甘”。據説今年4月8日,這裏的乳泉井呈現白色液體,如氣霧狀在井內瀰漫擴散,持續1小時後慢慢消失,泉水還如原來那樣清澈見底,成為這裏多年未見的一大奇觀。當天中午11時08分,來自廣東珠三角地區的一羣遊客正在西山風景區乳泉景點遊覽,突然驚喜地發現,乳泉井隱約有3條白色圓柱狀雲霧直衝天空,似祥龍,十分神奇、壯觀。那時,桂平電視台接到報料後,馬上派出記者趕赴現場採訪拍攝,記錄下了這個千年古井噴“白乳”的神奇現象,並於當晚在電視台播出。這口井冬不竭,夏不溢,常年保持一定的水位和21-22攝氏度的水温。大家知道為什麼會噴出“白乳”嗎?經過現代科學化驗證實,乳泉井“噴乳”現象是因為有無色無味的氡氣。當氡氣隨泉水噴出,速度很快,便出現乳白現象。據瞭解,上次乳泉井噴乳的時間是20xx年春夏之交。各位遊客,如果今年你們是在4月8號來這裏,就可以親眼目睹那一大奇事了!

看,這就是傳説中的中山飛閣。據説,孫中山曾經來過這裏,所以以中山命名。還有這裏的吏隱洞,它是由三塊巨石互相支撐而成,而姚翁巖則是在一塊如山的巨石一側突然凹陷天然形成的一處洞穴。不能不説是“石奇”啊!這裏的留翠亭和幽谷亭也很不錯,靜悄悄地走過,我們是不是都能體會到其中的清幽之美呢?

接下來就是半山亭了!這裏有一個挑戰,不知道誰有勇氣來迎接呢?看,這裏刻有對聯的上聯,但是千百年來至今無人能對得出佳句。上聯是“半山亭停半山半途莫廢”,絕妙吧?有誰能對出來?其實這句對子是鼓勵我們啊,也不管是不是爬山,不管是做什麼事情,只要下定決心做,就要堅持到底,半途莫費啊!好了,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實我們已經爬了三分之二了,只是越到最後越難爬,可是我們越要堅持,讓我們在千百年前的前人的鼓勵下,繼續前進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加油哦!後面的遊客們跟緊了,不要落下啊!

大家注意腳下的路,看,這裏是勁鬆亭。很不錯的名字吧,亭子旁邊一直生長着這棵蒼勁有力的鬆!

接下來,我們到了通天道。勝利就在眼前了,不遠了,這條道路總共120級,不信你們可以數一下!很快,我們到了試劍台。為什麼叫試劍台呢?想必大家都按字面意思猜到了吧?我們來仔細看一下,這兩塊長約12米的寬石板,齊刷刷的留下了這麼長的一道裂痕!據説這是當年大藤峽瑤民首領侯大苟試劍時留下的!

大家都看到了,這裏就是觀音巖。你們知道嗎?由於西山這裏的佛很靈,所以很多信佛的人在每年觀音誕的時候,不遠萬里來到這裏敬拜觀世音,以求保佑。那時候的景象,深夜十二點,就在這個地方,那個叫人山人海啊!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明年觀音誕的時候可以來湊一下熱鬧,就能深深體會到其中的趣味了。

現在我們到的地方,有個神話般的名字——仙人腳印!顧名思義,這裏曾經有仙人來過了。看,這個就是仙人留下來的腳印了!據説,跟着這個腳印踩一踩,就能伴着仙人的仙氣了,大家都可以踩一下。不過,不要貪得無厭地踩多啊,否則就沒有仙氣了,哈哈!

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亭子,大家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對,這就是我們剛才在路上聽其他遊客所説的九龍亭。看,它的每個角都有一個龍頭。你們看總共有多少個角?六個!另外三個到哪裏去了?據説,有一條在剛剛我們經過的龍潭,有一條在等下我們要去的鼎泉,還有一條游到大藤峽去了!就看我們有沒有好運,今天遇見龍了!加油吧,繼續爬上去,也許就能見到了呢!半途莫費啊!

現在我們到的地方就是虹橋鼎泉了。由“一步登天”往上攀登,約500米,看,八字石懸崖峭壁險路之間,一橋飛架,狀若彩虹,又叫虹橋。我們登臨橋上,往山下俯視,有沒有感覺像是置身雲間?我們正在欣賞着的橋旁,有涓涓細流自崖壁間流出,匯成一眼清泉,其實它與乳泉其實同出一源。看見龍了嗎?幻覺一下吧,哈哈!

往前看,那不是終點嗎?高高的電視塔!我們終於到終點了!一路爬上來,大家都辛苦了!你們都是好樣的!好了,今天我們的爬山就到這裏,大家在這山頂休息一下,感受這“一覽眾山小”的豪邁吧!

現在我們從走下山,再次感悟一下這裏美麗的風景吧!

今天的遊程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以後的遊程裏旅途愉快!也非常歡迎大家再次來到這裏找我陪大家遊玩!謝謝!

篇2:廣西梧州騎樓城導遊詞

各位嘉賓,遊客朋友們:

歡迎大家來到梧州騎樓城-龍母廟景區的騎樓城、歷史文化長廊景點參觀旅遊。我是本次旅程導遊員(講解員),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我姓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

我們即將進入千年梧州歷史之旅。梧州歷史文化沉澱深厚,民間藝術瑰寶處處閃亮。現在就考一下大家,中國第一部佛學專著是出自於哪裏呢?海上絲綢之路有沒有經過梧州?魯迅筆下的金吊桶給陸榮廷看相又是怎麼回事呢?大家且慢慢聽我給您道來。

梧州是一座有着兩千多年曆史的重要古城,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稱。騎樓城就是梧州商貿極為繁華而在南中國具有不可動撼歷史地位的一個標誌。各位現在看到的騎樓外表很新,其實每棟都有超百年曆史了。20xx年,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騎樓城進行了舊城改造。翻新過後,騎樓共有560棟,22條騎樓長街,總長度到達了7公里那麼長,總佔地面積達到了1平方公里。現在,面貌煥然一新的騎樓建築既不失傳統特色,又顯現時代風貌,成為梧州一幅幅旖麗的立體風景畫,特別是夜遊騎樓城,整夜騎樓城五光十色,人在城中,有如人在畫中、畫中有人。目前,梧州的騎樓數量在中國是數一數二的。

(廣西影視拍攝基地牌匾)

梧州騎樓城的魅力吸引了電影電視業界的目光。我們看到左手邊廣西影視製片廠騎樓城影視基地的牌匾就在這裏。20xx年5月14日廣西電影製片廠的第一個影視拍攝基地落户騎樓城。廣西電影製片廠在全國有着重要影響,其拍攝生產的《周恩來》等影片,曾先後獲得62項國際國內大獎。在中國電影百年100部經典影片中,該廠就有四部影片入選。50年來,廣西電影製片廠先後培養出了張藝謀、陳凱歌、張軍釗、何羣等在全國和世界有影響的著名電影導演和攝影師,被譽為中國電影“第五代導演”和“探索片”的搖籃。

20xx年6月,廣東電視台王牌情景短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劇組來到梧州中國騎樓城拍攝劇集。

(元豐監銅錢雕塑)

現在請各位看到右手邊擺在大家面前的銅錢是產自元豐監銅錢的仿製品。北宋元豐年,朝廷在梧州設監鑄錢,稱元豐監,為宋代江南六大錢監之一。錢監每年鑄錢十八萬緡,每月生產1.5萬緡,每天要燒125爐,工人將近千人。鑄幣的必經工序是製作範母“範”就是模子,範母是用於製作模子的模子。用範母成批翻制精確的錢範,是大規模鑄幣的首要條件。另外呀,梧州的鐵礦是質地上乘的。據《嶺外代答》記載:“鐵,梧州產者,在熔則如流水,然以之鑄器,則薄幾類紙,無穿破。凡器既輕且耐久,諸郡鐵工鍛銅,得梧鐵雜淋之,則為至剛,信天下之美材也。”

現在山西平遙古城內還有梧州元豐監錢幣的介紹。

在這個仿製品的後面,以前就是全廣西第一所銀行,交通銀行的舊址,現在的中國工商銀行。

(見大東酒家十字路口)

請大家往右邊正對着我們的一棟樓叫大東酒家。中國一絕,梧州紙包雞就是出自這裏了。大東酒家以前叫華南酒家,由著名愛國人士李濟深先生出資籌辦,1986年中國舉行第一屆烹飪大賽,大東酒家的“紙包雞”得了金獎,“中國一絕”的美譽名揚四海。

(特產街段)

我們現在所走的街是解放前是銀行街,這裏聚集了很多出名的銀號銀行的舊址,我們看到在牆上面掛有一些黃色的牌子,那些是以前一些出名的商號的舊址。説起銀號在這裏最出名的當數福隆莊,它曾經在香港有過分號,而且當時和匯豐銀行是子母關係,梧州也在1950年以前通用港幣,在1952年以後才慢慢的不通用。

大家看到的是原粵東會館所在地。粵東會館以南(海)番(禺)順(德)商人居多。每逢年節,眾商們常到此聚會,互道鄉情,交流信息。各商之間常有放出短期貸款互助,以互通有無,相互支持。在五坊路經商的,多是廣東人,這條街因此又叫廣東商人街。解放後五坊路也是商業街,改革開放初的20世紀80年代,馬路中間允許擺小貨攤,生意特別興旺,每個2米寬的攤位月租五六百元,而個別商人為買個永久攤位,出到1萬多元還買不到。

大家知道全世界最早出現股份制的地方是哪裏嗎?其實就是我們中國,當年山西平遙鎮日升昌銀號最早出現股份制,日升昌在梧州有分號。現在大家看到右手邊這裏就是日升昌銀號的舊址。日升昌,取“如日初升,繁榮昌盛”之意。 “日升昌票號”有“中國第一號”的美稱。日升昌舊址立面採用歐洲古典主義處理屋頂、山花、板等,同時也採用中國傳統的魚、蟲、花、鳥等吉祥圖案,為中西合壁巴洛克式騎樓建築。

梧州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在公元前183蒼梧王趙光來梧州建立蒼梧王城,以城牆把梧州保護起來。一般城牆城門都是分東南西北門的,但是梧州偏偏多了一個小南門。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因為自1897年梧州被闢為通商口岸後,對外貿易往來頻繁,成為了廣西最大的貿易口岸。為了方便運輸,特增建一個小南門。現在我們看到右手邊這裏就是小南門了

(九坊路段)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九坊路,九坊路也叫平碼行,這裏以前專門是買土特產和農貿商品的地方,有很多貨船回來這裏做買賣,由於物美價廉,公平交易,所以就有平碼行之稱。請大家猜猜, “坊”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明初,梧州的行政區劃是以廂、坊、鄉分轄,民居為坊,一坊為三十户。到清仍用明制,同治十二年(1837年),梧州城廂設11坊、1所、5市、48街巷、城內12社和城外24社。城外街市小巷之一的石巷和城外24社中的福安社(五顯廟碼頭)、福德社(石巷口)便是如今的九坊路。民國後期,改行區、鄉(鎮)、保、甲制。民國20xx年(1920xx年),梧州拆城牆建馬路時,為紀念此段路原來的9個坊而取名九坊街。街分上街和下街,街內有西一巷和下一里。街的南端連五坊街;北接四坊街;背靠民主路;西向桂江,長349米,寬15米。緊靠其後那條城濠路,冠名九坊后街。解放後,1950年,屬城南鎮,有人口8個組355户1706人。1953年,屬市第一區人民政府,九坊上街改稱九坊路;九坊下街併入五坊路;九坊后街也改名為九坊後路。

桂江、潯江和西江這條“黃金水道”,鑄造梧州20xx多年的輝煌,也給九坊街增添了無數精彩。明代,梧州工業的冶煉技術便在九坊街一展身手。成化七年(1471年),梧州總督韓雍在九坊街對開河面令造桂江浮橋,用生鐵鑄柱4條鐵柱,每條長630釐米,直徑25釐米,重級3噸,分16段鑄接而成,柱頂有鎮橋獸蝶,分立兩岸,以木造舟56只,每隻寬3米,用鎖鏈2條系舟於鎖,系鎖於柱,每隔2.6米系舟1只,用木板覆蓋舟上,兩邊列木欄作扶,連成浮橋貫通河西三角嘴。這是梧州歷史上第一座浮橋,一直沿用數百年,清同治年間才廢毀,唯存鐵柱4條於兩岸,鐵柱碼頭亦因此而得名。1970年,4條鐵柱移置中山紀念堂前兩側,供遊人觀賞。

好了,話説公元前183年趙佗在廣州自封為南越王后,就封了他同族的弟弟趙光為蒼梧王,那麼趙光就來到梧州這裏建立了蒼梧王城,他也是第一個在梧州建立王城的人。趙光被封為蒼梧王后,在梧州建蒼梧王城。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20xx年),漢武帝劉徹統一嶺南後,在嶺南置廣信縣,改蒼梧王城為廣信縣城。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20xx年),交趾刺史部治所,由贏婁(今越南河內西北)移至蒼梧郡廣信縣城,轄嶺南9郡,梧州成為嶺南首府。這是中國在嶺南設首府之始。現在看到我們右手邊有一堵牆,這就是古城牆的舊址。

梧州地處三江交匯,全廣西80%的水流經梧州,梧州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廣西最早開放的港口。梧州在1897年開埠,當時可以説是市賈雲集,最風光的時候一條街道達到大小商號1500多家,可以説是相當風光。貿易的發展,使梧州成了廣西富庶之地。自光緒三十一年至民國20xx年(1905至1920xx年),梧州海關最低年收入白銀32萬兩,最高年達74萬兩。當時,廣西財政年收入70%來自梧州,而其中的一半來自九坊街。

(經西門口至四坊路段)

來到前面的路口就是我們城牆其中的一個門口,西門就在這裏了。

我們現在進入的就是四坊路,從1920xx年開始有這條路就是做打鐵和木材生意,一直延續到現在。所以叫打鐵木材一條街。

梧州作為中國十大內江之一,碼頭有很多,現在看到右手邊的就是女中碼頭,從這裏可以直通到梧州三中,梧州三中以前是廣西第一所女子中學。

我們所遊的騎樓,為什麼叫做騎樓呢?

騎樓是採用居室前加走廊的“外廊式建築” ,多為三四層,在臨街面建造樁樑承託二樓,一樓大門前留空,作人行道,供行人來往時遮陽擋雨,遠遠看去,像“騎”在人行道上一樣,故名“騎樓”。

騎樓是大英帝國殖民主義的副產品,最早起源於印度的貝尼亞普庫爾、由英國人首先建造。隨着殖民化的擴大,19世紀末,騎樓建築誕生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這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氣候特點是風大、雨多、太陽烈。為了擋風避雨遮太陽,在城市街道興建騎樓建築。梧州地處北迴歸線上,夏長而多雨,是炎熱多雨的城市,騎樓建築就是適應這種地理位置和商業發展而誕生的。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府被闢為通商口岸,英國在梧州建起領事署。這是梧州的第一棟騎樓建築。但是這棟至今保存完好的騎樓卻不在現在騎樓城範圍,而是位於河西的白鶴山上,當時算是府城之外。

騎樓建築是開埠的產物,帶有很濃的商埠文化。梧州府被闢為通商口岸後,外國人開始在梧州建教堂、辦醫院、開洋行。西方建築理論和建築風格隨之傳入,對梧州的建築設計產生影響。而外國人在梧州建築的樓房,其設計也吸收中國建築設計的特點,形成了中西相互吸引、中西結合的建築設計風格

比如梧州海關辦公大樓舊址,位於梧州地委大院內的,建於1920xx年,4層磚混結構,採用中西結合設計,從地層到頂層均為直立樓孔拱洞,內室柚木地板,其餘走廊鋪花階磚。這座梧州第一座大量使用水泥建造的樓房。思達公醫院舊址,位於現梧州工人醫院處。思達醫院是基督教美國南方浸信會在梧州開埠後建造的教會醫院,是美國一熱心主道的富商捐資、要求教會以其已故親屬思達牧師的名義所建的紀念醫院。1920xx年8月,思達公醫院建築全部竣工,是當時華南地區最大的醫院。大樓建築面積5364平方米,其平面佈局和立面處理均運用典型的“芝加哥學派”手法來建造的。

梧州的騎樓又與其他地方的騎樓有區別,大家看出來了沒有?

一直南方人以水為財,水為梧州人帶來了許多財富,但同時也帶來水患,過去這條街道就經常被水淹,我們的洪水很温和,它是每小時以釐米來上漲。來的很慢所以不必驚慌,我們也想了很多洪水時方便生活的工具,像水環,就是其中的一個。現在我們看到基本上每一棟騎樓的磚柱上都有一個小圓圈,這個就是水環,我們往年洪水時拿來綁船用的,水位低時,綁下面,水位高時綁上面,這就是我們特有的水文化,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欄目還特意讓觀眾猜猜這些鐵環的作用呢。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水門,請看到右手邊騎樓的2樓這裏有一個像小鳥籠一樣的東西,這個就是水門,洪水上街時我們就從這裏放一條竹梯上下出入。這兩個都是梧州特有的水文化。

(桂林路至桂北路段)

現在來到的是桂林路,為們麼會叫桂林路呢,是因為以前桂江上游很多講桂柳話的商人順着桂江來到這裏做生意,這條路聚集了很多講桂柳話的人,就把這條路叫做桂林路。由於我們有一座城門,北門在這裏,所以在1953年就把這裏命名為桂北路,桂北路最出名的要算是水師營了。

水師營街得名源於這兒曾經駐紮過廣西曆史上最早建立、建制保留時間最長的內河水師部隊。據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梧州道路表記載,水師營街全長120米,寬5米,面積600平方米,是一條土路。清政府首次在梧州設水師營於康熙元年(1662年),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編制漸漸健全,由梧州水師副總兵(副將)統轄梧州水師營及城守營(陸營),水師營在編士兵500名。康熙十九年(1680年),城守營稱左營,水師營稱右營,巡防範圍從梧州府城西溯潯江而上,至藤縣和平南縣交接處的白馬,西北溯桂江而上,至蒼梧縣和昭平縣邊境的簕竹,長達170公里。據傳,早期的水師營不乏身懷絕技者,同時官兵經嚴格訓練,素質較高,但隨着清政府日漸腐敗,混進不少紈絝子弟,素質越來越低。咸豐七年(1857年),天地會首領陳開帶起義軍攻佔梧州府城,平時缺少訓練的水師營兵敗如水退,被譽為不怕死的起義軍打得潰不成軍。同治初年,清政府重整梧州水師,並陸續加強擴大,至同治十一年, (1872年),梧州水師營有守備1員,千總1員,把總2員,士兵448名。清政府在梧州設置水師部隊,是因水匯三江的梧州府城在政治、軍事、交通、商業上有重要地位,水師營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商業發展。當時的水師營街上,飲食攤檔、雜貨攤檔都很興旺,直至水師營消失一百多年以後,如今這條街上還有一家掛着大幅招牌的“水師營飲食店”。

(到龍母廟停車場)

在我們正前方這裏就是騎樓城-龍母廟景區中的景點龍母廟了。龍母廟曾叫龍母太廟,始建於北宋年間,在明朝萬曆,清朝康熙,雍正年間都有翻新。在20xx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大力招商引資,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翻新,在20xx年2月10號舉行了龍母聖像揭幕儀式,大家不妨登高望遠,到龍母廟的山頂去參觀中國最高的龍母聖像。

(轉出至歷史文化長廊)

各位遊客:

現在我們要到的是騎樓城-龍母廟景區中的歷史文化長廊景點。為美化防洪堤,梧州市投資700多萬元在鴛江大橋至龍母太廟之間,利用長達1.5公里的河東防洪堤內壁鑲嵌53幅大型的浮雕,將梧州4000多年的歷史全部刻畫在上面,在這裏走一圈就能夠一天讀懂梧州上下20xx年。

(五龍圖)

大家看到這裏有5個圓形的浮雕,這叫五龍迎賓圖。這五龍從何而來呢,先賣個關子。

(古廣信文化)

現在看到的是古廣信文化壁畫。從西漢至南北朝,廣信縣名一直存在,直到隋開皇三年(583年),取消廣信縣併入蒼梧郡。隋大業三年(620xx年),廢封州設蒼梧郡,郡治移至封開。唐武德四年(620xx年),廢蒼梧縣、開始稱梧州,也是取縣名之一字為州,即取蒼梧之“梧”字,建州,名梧州。

唐貞觀元年(620xx年),在嶺南地區(即五嶺以南的地區,五嶺指萌渚嶺、越城嶺、都龐嶺、騎田嶺、大庾嶺,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置嶺南道,為唐代十道之一,制所在廣州,轄73州、314縣。鹹通三年(862年),嶺南道分為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宋至道三年(997年),以原廣信為界,置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廣信(梧州)成了兩廣之“廣”所在地,廣信以東稱廣東,廣信以西稱廣西,廣東廣西由此得名。大家也許想不到,廣州的得名,居然與梧州所在的廣信有關,是因“制治在廣信,乃取縣名之一字為州名耳”,即取廣信之“廣”字,建州,名廣州。

(龍母傳説)

剛才我賣了個關子,讓大家猜猜五龍圖中五龍從何而來,不知大家想到了嗎?

五龍與龍母關係密切。龍母,是我國民間流傳的周秦之世的女神,對於她,既有不少翔實的史話,更有許多神奇的傳説。袁坷的《中國神話傳説》就説過;“秦始皇時代,有兩個傳説故事,對後代有着普遍的代表性質:一個是關於陷湖的傳説,一個是關於龍母的傳説。”

相傳,一天,温氏到江邊去洗衣服,洗着,洗着,突然看到旁邊熠熠發光,覺得奇怪,便慢慢走過去,只見水中沉着一顆象"鬥"那麼大的巨蛋,通體晶瑩閃亮,於是就把它抱起來,原來是一枚石蛋,帶回家裏,把它當作寶貝一樣珍藏起來,不時地拿出來欣賞把玩,經過了七個月又二十七天,一件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那隻石蛋忽然裂開,爆出五條如蛇狀能活動的蜥蜴,但個性卻非常喜歡玩水,温氏更加珍愛,把它們看作龍子,象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似的細心地把它們豢養着,經常把最好的食物去餵給它們吃。以後這五條小龍就幫助龍母行善樂事,利澤天下,做了很多好事,大家有興趣,不妨到龍母廟一遊

(虞舜文化)

現在看到的壁畫是虞舜文化圖。舜,又稱虞舜,字重華,黃帝九世孫,史稱虞帝,為華夏始祖五帝之一。舜推崇和履行“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理道德規範,是道德文化的創始人。舜帝為了解民情,每十年都要出巡一次。而他最後的一次出巡,因長途跋涉、十分勞累,病死在梧州。這是四千多年前的事情了。司馬遷《史記》就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的記載。舜帝死後埋葬在梧州白雲山南麓的錦雞巖。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路過梧州時就專門到白雲山去弔唁舜帝,並留下“我行忽至舜所藏”的詩句。大家如有時間,不妨到白雲山去弔唁舜帝。白雲山不但有錦雞巖,還有神鹿台、光華亭等舜文化景點。梧州,蒼梧之野那就説明了在舜帝的時候已經有梧州的存在,現在看到的壁畫就是虞舜“鳳凰化身、開荒耕種、救濟鄉里、繼承帝位、四方巡狩、萬民敬仰”從出生到去世的情形。

(白鶴仙女圖)

這幅壁畫叫白鶴仙女圖,説的是鴛鴦江畔青年漁民黃亮與仙鶴十姐妹中之十妹——雲姑的愛情故事。鶴崗返照是梧州古八景之一。鶴崗又叫白鶴山,山腳有一道觀叫白鶴觀,它是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梧州很早就有了道教文化的蹤影。傳説西漢時,梧州城內就有會“棲仙之數”者,每晚凌雲歸家,清晨乘白鶴到州城治事。太守欲學不成,翌日清晨令衞兵用旗杆掃打白鶴,使其不能下。乘鶴者氣憤沖霄而去,留下鞋一隻,成為鶴岡。又説州城東山上,有李上座者長期在此修煉,一日道成,大吼一聲,山中猛虎四肢發軟下跪,故稱為伏虎巖。唐宋時期,由於到都嶠山、勾漏山、白石山都要經水路過梧州,故有不少道士在此停留傳道。唐代的蔣道士接待過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蘇東坡到梧州,有邵道士相伴,還在梧州家中款待了這位大詩人。唐朝時,全國各地大興道教,梧州也建有道觀就是白鶴觀了

(名人柱)

在騎樓城牌坊的時候,我考了一下大家,中國第一部佛學專著是出自於哪裏呢?我把答案告訴大家吧,中國第一部佛學專著是出自於梧州,就是大家眼前這位牟子先生所著。牟子(170-?) 名融,字子博,蒼梧郡廣信縣人。博覽羣書,勤奮好學,不願當官,潛心鑽研老子和佛學,極力推崇老子“絕聖棄智,修身保真”的學説。所著《理惑論》(37篇),以儒道的觀點宣講佛家原理,糅合儒道各家學説,自成一體,是中國第一部佛教專著。牟子是廣西最早研究佛學的人,為漢末佛學家。牟子也是第一個將梵文Buddha譯為“佛”的人。“佛”從此便成了全國公認的Buddha的標準譯名。

這位是士燮先生。(136-226) 字威彥,蒼梧郡廣信縣人。其先祖是魯國汶陽(今山東寧陽縣)人,因王莽之亂避難交州。父士賜於桓帝時任日南(今越南中部順化一帶)太守。士燮少年時遊學京都洛陽,研習《春秋》經傳,後著有《春秋經注》、《公羊注》、《穀梁注》。東漢熹平四年舉孝廉,補尚書郎,後授官巫山縣令,任交趾郡太守、安遠將,封龍度亭侯,政績卓著,名滿一方。他的幾個弟弟也很有學問,為朝廷重用:士壹任合浦太守,士任九真太守,士武任南海太守。一時間嶺南成為士家天下。在當時諸侯紛爭、中原動亂的情況下,嶺南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故深得人民的擁戴。建安十五(210)年,東吳孫權加封士燮為左將軍。士燮誘導益州豪姓雍闓等率領本郡人民歸附吳國,孫權升士燮為衞將軍,封龍編侯。士燮在郡任職40多年,死後埋葬越南。如今,在其家鄉蒼梧縣京南鎮舊街、桂江邊還有士燮碑、大人廟。

這位李濟深先生,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了。他年輕的時候就追隨孫中山先生去北伐,新中國成立以後,他成為新中國的副主席,是第一、二、三界政協副主席。中央電視台在20xx年專門開拍一部戲,戲名就叫做《李濟深》。李濟深故居就在距梧州市10多公里的大坡鎮料神村,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龍戲珠浮雕)

大家猜一下,這鐵鏈所繫之石是什麼意思呢?這叫鎖龍石。梧州有嶺南龍都之稱。古人認為,梧州冰泉裏那蜿蜒的南蛇嶺是一條龍脈,為防“龍遁水逃竄”以“反王”,就在現中山路所在水溝建了一座“鎖龍橋”,取捆綁逃龍之意。無獨有偶,西江上也有一座系龍洲,其得名,皆因水為財也,而廣西三江之水,浩瀚出粵,風水注定為窮鄉。幸得境口之小洲從中攔截,流水方有回漩之勢,遂定名為“系龍”,意即繫住廣西三江出境之龍,“猶財源被堵不外散也”。龍的傳説在這裏非常多,如允升塔的鎮火龍之傳説非常吸引人,有時間大家不妨去看看。

(中山碼頭和中山紀念堂)

梧州毗鄰粵港澳,文化上開放兼容,得風氣之先,集新時代之盛,所謂“千年嶺南重鎮,百年兩廣商埠”。明清以來為廣西重要商埠,更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之城。1920xx年武昌起義,梧州為桂粵兩省第一個響應起義宣告獨立的城市。

現在我們所經過的西門口碼頭,正是孫中山1920xx年蒞臨梧州時登岸的碼頭。

為什麼稱這裏為中山碼頭呢?1999年11月12日,在孫中山誕辰133週年之際,由民革中央孫中山研究學會、民革廣西區委會、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孫中山北伐與梧州學術研討會在梧州中山紀念堂舉行。同一天,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為北伐而三次駐節梧州這一重要歷史事件,梧州市將西門口碼頭改名為中山碼頭、併為中山碼頭揭碑。

在歷史文化長廊中,對這一歷史事件以及全國最早建成的中山紀念堂也作了描繪。1920xx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在時任西江善後督辦處長李濟深倡議下,於梧州北山興建中山紀念堂,1920xx年夏動工,1930年建成。1981年國家文物局將其編入《中國名勝詞典》,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梧州的中山紀念堂是全國最早落城的中山紀念堂,比廣州的中山紀念堂還要早一年。

篇3:廣西龍虎山導遊詞

龍虎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鷹潭市郊西南20公里處,是道教的發祥地,在1988年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全景區面積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為雲錦山後來因為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雲錦山下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因此而改名為龍虎山。

我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等等。在這些宗教當中只有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源遠流長在五千年前我國就出現了道家。最早軒轅黃帝曾在肅州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廣成子居崆峒山,授黃帝自然之經是為道家傳道之始。到了東漢後期政治上逐漸形成了外威與宦官兩大集團的爭權奪利豪強兼併大量的土地、廣大的農民喪失了土地後成為流民,再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温疫的流行為了求得生存和解脱,唯有求助於鬼神。而統治者見自己的統治地信搖搖欲墜,也只有以迷信來麻弊,這樣就為漢末道教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而張道陵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創立了正一道,因為在當時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為入道的費用所以又稱為五斗米道。張陵是留侯張良九世玄孫,他出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歲時讀《道德經》十多遍後就懂得其中的意義;對於天文、地理、河圖、洛書、讖緯之書,都能領會它們的奧妙。在他26歲時,二次任江州(四川重慶)縣令,後來辭官退隱北邙山(河南洛陽縣境),修煉三年。後來朝延徵為博士,他稱病不起。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和帝聽説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綬,駟馬車等徵為太博。後封冀縣候三詔不就。在他57歲時攜弟子王長從淮入江西鄱陽登樂平雩子峯,溯信江入貴溪雲錦山煉“九天神丹”。丹成後又在西佩源壁魯洞得神虎祕文。順帝年間,張陵已高齡90餘歲,聞四川巴蜀一代鬧温役,於是就帶着弟子入蜀。張陵入蜀後,居鶴鳴山(亦名鵠鳴山,在四川崇慶縣境),繼續收徒設教,建立道教基層組織等活動。

人人都説我們龍虎山有三絕,一絕是:進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謂道都仙府就是我們要去的上清天師府。在我們龍虎山道教最頂盛的時期,在上清鎮共建有十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為出名,第一個是上清宮,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就是出自上清宮的鎮妖井中。上清宮位於上清古鎮的東面距天師府約二華里,是一座規模宏偉的宮殿,它不僅居江南道教宮觀之冠,而且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是歷代天師闡教演法、傳道授籙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養性的閬苑。也就是天師的辦公室。在它規模最大時曾建有二宮、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這個宏偉建築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因幾個乞丐在長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場大火給燒燬了。本來一些海內外的道徒都想集資重建上清宮,但我們的鷹夏鐵路線又下好從中穿插而過,所以已經根本無法修復了,所以我們現在只能從天師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宮沙盤圖中一矚上清宮的宏偉了。

標籤: 導遊詞 景點 廣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guangxi/7lpov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