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福建導遊詞 >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精選16篇)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精選16篇)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 篇1

今天我要帶大家遊覽的地方時福建有名的武夷山。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主要景區方圓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區之一。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精選16篇)

武夷山於1999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人類共同財富。

大家一定都沒聽説過武夷山的傳説吧!下面就來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吧!遠古時候,武夷山這個地方時沒有名的,後來為何叫武夷呢?相傳古時候,武夷山的幔亭峯上住着一位姓彭的老人,他在此山修行,他餓了以靈芝菌菇為食,渴了就飲溪水。與他一起修行的兩個兒子,一名彭武,一名彭夷。

他們在山上種了琪花、瑞草咊珍貴藥材,把山山水水裝點成人間仙境,百姓們過上了雞犬相聞,安寧幸福的日子。兄弟們努力使這方水土成為人間仙境。

彭武、彭夷死後人們為了報答他們的恩情,為了紀念這一對開山有功的兄弟,就以他們的名字命此山,稱這碧水丹山為“武夷山”。

大家要跟緊了。現在我要帶大家去華東南第一高峯——黃崗山,主峯黃崗山海拔2158米,是中國東南最高峯,號稱“華東大陸屋脊”。山頂豎立着“黃崗山”標誌牌。由於山勢陡峭,羣峯林立,武夷山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氣候温咊,形成了我國東南大陸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

接下來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線天,一線天又名靈巖,海拔225.4米,是一座巍然挺立巨巖。巖端傾斜而出,覆蓋着三個巖洞:靈洞、風洞、伏羲洞。從巖頂裂開一線,就像利斧所壁,高50餘米,長178米,寬約1米。最窄處僅0.3——0.4米,從中漏進一線天光,宛如跨空長虹,被歎為“鬼斧神工一線天”。

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動時間,請大家注意:

1、不要亂丟垃圾。

2、不要破壞文物。

3、不要在山上刻字。大家聽明白了嗎?

今天的旅行到這裏就結束了,大家再見了。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 篇2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陽光旅行社的導遊,我姓吳,大家可以叫我小吳。非常感謝大家給我這次機會,我定盡力為大家服務,讓大家在南靖度過愉快的天。

南靖號稱“土樓王國”,成千上萬的土樓像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上長出的蘑菇,這些土樓點綴在山谷間、溪岸旁、田野上,構成了道亮麗的風景線。現在我們要去遊覽的是田螺坑土樓羣,它是“土樓王國”裏最美、最具特色的處絕景。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目的地,請大家隨我同到上觀景台,去領略田螺坑土樓那璀璨奪目的風采。

田螺坑土樓羣由五座土樓組成,中間座為方樓,圍繞四周的有三座圓樓和座橢圓樓。站在這裏往下俯瞰,像朵盛開的梅花點綴在大地上。如果我們站在坡底的公路上抬頭往上看,田螺坑土樓羣猶如西藏的布達拉宮莊嚴肅穆。

現在請與我同到土樓中去走走,看看。

大家請看,位於土樓羣中間的是步雲樓,右上方的是和昌樓,左下方的是瑞雲嘍,右下方的是振昌樓,最下方的則是文昌樓。這五座土樓都是土木結構,每座土樓都只有個大門,進入大門是寬敞的天井,層是廚房,二層是倉庫,三層是卧室。樓裏的生活設施齊全,幾百年來,這五座土樓裏的人們不分輩分大小,律平等,和睦相處,其樂融融。曾有位教授這麼説:“沒有看到田螺坑土樓羣,不算真正看到土樓。”

各位遊客朋友們,我們就要結束這次田螺坑土樓羣之旅,如果田螺坑土樓羣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你還沒有看夠,那麼歡迎您有機會再來!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 篇3

大家好!我是你們遊覽永定土樓的導遊。很高興能與大家共渡這美好時光!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導。

大家跟我來,我們今天參觀的永定土樓,它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奇山區居民建築,是我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分為方形和圓形兩種,其中圓樓有360座,方樓有4000多座。因為其大多數是福建客家所建,所以又稱“客家土樓”。

大家看,我們前面的這座土樓就是最富麗堂皇的圓樓——振城樓。它依山而建,佔地3000平方米。讓我們來摸摸這土樓的牆壁,是不是很堅硬?它可是用生土、糯米飯等材料經過反覆地揉、壓建造而成。土樓還有非凡的功能:它有一扇大而厚的鐵門,可以防止火燒,它還防煙,因為在門的上面有一條長長的水渠,如果有濃煙,這些水就可以淨化空氣;它還有防震的功能,因為這土樓的牆壁是向內的傾斜的,就產生了一種天然的向心拉力,地震時,如果土樓被震出了大口子,那麼裂縫也會慢慢地複合。再看這兩邊的小房子,它們分別是私塾和煙廠,用來教學和制捲煙的。看來古代人是很聰明的,知道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經濟。大家看,在振成樓的正門口,掛着一副有名的對聯:振作哪有閒時,少時壯時老年時,時時須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要關心。這就是“振成”的來歷。下面,大家自由活動一會。

我們今天的永定土樓之遊就到這裏,祝大家旅途愉快!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 篇4

鴛鴦溪位於周寧鄰縣屏南雙溪鎮宜洋村境內,距城區約30公里,這裏海拔800米,林深谷幽,溪淨泉碧,環境十分寧靜,是鴛鴦棲息之地。

鴛鴦溪為白巖溪中的一段溪流,長約14公里,溪流平緩,有直餘個形狀各異、水碧鏡的深潭,供鴛鴦棲息戲水;溪岸各色野果累累,可供鴛鴦覓食,而山林中棲息着婁百隻獼猴,當鴛鴦的天敵——老鷹出現時,羣猴即嗷嗷嘶叫,提醒鴛鴦飛避密林巖洞或潛入水中,成為鴛鴦天然的“衞士”。因此,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成為鴛鴦棲息的樂園。第年秋季有婁百上千只鴛鴦從北方飛平這裏越冬,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鴛鴦鳥自然保護區。

鴛鴦溪的主要遊覽景點有白水洋、鴛鴦溪、叉溪、水竹洋、考溪、鴛鴦湖等,其中景具特色的是白水洋和鴛鴦溪。白水洋一帶林木葱鬱,環境清幽,溪中三塊巨石平鋪水底,最在的塊面積竟達4萬平方米。水漫其石,僅深寸餘,溪水清悠,波光瀲灩,一片白熾,故稱“白水洋”,亦稱“水上廣場”或“十里水街”。鴛鴦溪兩岸峯巒疊嶂,古木參天,奇花異草,遍佈山野。碧水潭中戲水的五彩鴛鴦,密林中嬉戲跳躍的獼猴,給這幽靜的溪谷增添盎然微微生機,是一外奇絕的大自然旅遊觀賞點。鴛鴦溪一帶還有一處為“漈水成煙”的百丈漈水簾洞,洞深穴祕,瀑簾掛壁,為全國五大水簾洞之首,其景色之奇麗,令人嘖嘖讚歎。

鴛鴦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屏南縣東北部,距縣城30公里,處屏南、周寧、政和三縣交界。總面積78.8平方公里。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鴛鴦鳥保護區。

鴛鴦鳥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是人們喜愛的觀賞水鳥。鴛鴦溪長14公里,附近山深林密,幽靜而清淨,是鴛鴦棲息的好地方。每年秋季有數百上千只鴛鴦從北方飛來越冬,使這一帶溪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發現鴛鴦,故屏南有“鴛鴦之鄉”之美譽。

鴛鴦溪共分白水洋、鴛鴦溪、叉溪、水竹洋——考溪、鴛鴦湖等5個遊覽區。

白水洋遊覽區在鴛鴦溪上游,為鴛鴦溪四大景觀之一,除溪流兩岸的大小飛瀑和巖洞之外,最使人稱絕的為“十里水街”,它是由三塊平坦的巨石鋪於水底而成,最大的一塊達4萬平方米。人行其上,水恰淹腳背,波光瀲灩,一片白熾,故稱“白水洋”。白水洋平坦寬敞,上面可騎自行車,可駕駛汽車。下游有一條50多米長的天然滑道,赤身下滑不傷肌膚,被稱為“天然衝浪游泳池”。

鴛鴦溪遊覽區,該遊覽區為鴛鴦溪的中心景區,它以野生動物鴛鴦、獼猴和稀有植物為特色,融溪、瀑、峯、巖、洞、潭、霧等山水景觀為一體,成為不可多得的綜合性遊覽區。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百丈祭水濂洞”,它已列為全國五大水濂洞之首。清代宜洋武舉張朝升稱之為“祭水成煙”,它的特點是落差大、瀑面寬、水量足且不枯竭,並可進洞仰看水濂。

叉溪遊覽區位於鴛鴦溪下游,它以數千畝原始次森林為主,輔以豐富多彩的河谷景觀,主要景點是可與“百丈祭水濂洞”相媲美的“百丈祭”。

水竹洋——考溪遊覽區位於叉溪遊覽區西面,它以險峯、幽谷和黃山鬆為主要特色。

鴛鴦湖遊覽區位於雙溪鎮,以湖光、小島、鴛鴦、野鴨羣及四季杜鵑花和寺廟、古塔等組成。

遊客可乘汽車抵達屏南縣城後轉乘旅遊車直達景區,景區內“風景區管理站”設有賓館可供遊客食宿。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 篇5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車行駛在環島路上,廈門環島路全長43公里,路寬44-60米,雙向6車道,機動車道18-24米,綠化帶80-100米,個別地段達200米。是廈門市環海風景旅遊幹道之一。

環島路的建設有兩大特點。

,“臨海見海,把美麗的沙灘留給百姓”的原則,有的依山傍海、有的凌海架橋、有的穿石鑽洞、整條路清新、美觀、建設起點高,標準嚴、品位高,充分體現了亞熱帶風光特色;

第二,道路建設與周圍自然環境相結合,體現一種協調美。

胡裏山炮台旁邊的環島路隔離帶上,雕塑着一些音樂五線譜,它就是著名的歌曲《鼓浪嶼之波》的樂譜。該樂譜雕塑長250米,高1.8-3米,由市路橋藝術工程公司於1998年9月8日建成。這座兼具藝術特色和地域特徵的雕塑成為環島路上的主要景點,於20_年11月被列為吉尼斯世界之,成為“世界上長的五線譜音樂雕塑”。

廈門國際會展中心佔地47萬平方米,居全國首位,由主樓和輔樓組成,包含會議中心、四星級灑店和大型地下停車場,於20_年“9.8”起用。它集會議、展覽、觀光、休閒、度假、餐飲、娛樂、住宿於一體,有展廳層、設施為齊全、廣場面積等特點。主樓長432米,高42米,可容納上萬人。展覽館可設20_多個室內國際標準攤位;前後廣場總面積30萬平方米,是休閒的好去處。每年9月8日~12日在這裏舉行的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是國際性的盛會;而其他各類富有特色的專類展,也吸引了不少客户與觀眾。

我們現在來到了胡裏山炮台,現在是8點,我們在這裏遊覽一個半小時,9:30在大門集合。

你們看,這條石徑是1984年5月胡裏山炮台闢為旅遊景點時,為完善旅遊設施時鋪設的,以前只是一條跑馬土道。道路兩旁的古榕、相思樹與炮台同齡,組成炮台的景“百米榕徑”。

各位團友,你們知道清朝政府後期為什麼要把胡裏山重新建成炮台嗎?

這是因為胡裏山地勢非常險要,與對岸的嶼仔尾共同扼守着廈門港的出入航道,素有“八閩門户,南天鎖鑰”之稱,寓意誰佔領了炮台,誰就取得了開啟“八閩門户”的鑰匙。

從《光緒皇帝御覽輿圖冊》中的《廈門地形圖》、《廈門附近地形圖》得知,光緒年間,廈門港兩側水道共有8座炮台。其中廈門一側,築有白石炮台、曾厝安炮台、胡裏山炮台、鳥空園炮台、磐石炮台、武口炮台等6座海岸炮台;龍海一側有嶼仔尾炮台、龍角尾炮台。英國侵略者稱之為“長列炮台”。

1841年8月25日,英國炮艦進攻廈門,廈門港長列炮台的守軍一齊發炮轟擊敵人,打得英軍狼狽不堪。但岸炮只能直射一個方向,不能旋轉多角度放炮。英軍窺得此缺陷後,繞過射擊方向,突破了防線,從身後襲擊清軍。守軍走下炮台,揀起石塊與英軍展開肉博戰,進行堅決的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廈門從此陷落。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 篇6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_旅行社導遊_。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遊覽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景區。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峯形狀像什麼呢?先看看主峯兩邊緊挨着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句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

什麼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製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

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傳説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後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裏,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裏我們看到有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裏的。這是聖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餘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羣眾,登山避難,最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羣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羣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裏眺望前方,縣城的景緻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遊覽到這裏告一段落,我們在這裏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遊覽。謝謝合作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 篇7

雲天石廊是青雲山第一景觀,登山體驗人與自然比高低;立頂感受狀元文化的厚重歷史。

現在我們進入雲天石廊景區。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叫雲天石廊”呢?原來這景區的最高峯,就是青雲山的主峯,仰角高700多米,它是由五座山峯構成,中間一座山峯似雄獅盤踞,右側一塊巨大巖石像一隻靴子,據説是蕭國良涉水過溪時弄濕了,晾曬在此,八百多年至今尚未乾透!故被稱為狀元曬靴”。在主峯頂上,由於火山巖軟硬巖石層受風化的差異,從而形成一層層長條形的天然石走廊。遠處峯巒疊嶂,常年雲霧繚繞,所以稱為雲天石廊”。

大家請抬頭仰望,矗立在我們眼前的這座山峯就是青雲山的主峯,酷似一隻雄獅盤踞山巔,我們稱之為昂首雄獅”獅子是百獸之王,可謂是獅子一吼,百獸俱伏”。相信我們今天的石廊之旅在雄獅的佑護下,定能平平安安!

現在我們來到人造景觀瀑布水車”。這吱吱作響的轉動聲,給這空曠的山谷平添了幾分情趣,似乎又回到了久違的時代!這種山間田園式的純樸風光,您是否曾擁有過?正所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

瞧!這塊巨石似被利劍劈為兩半,遊人走在這裏,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塊巨石原是一個整體,也許是水流沖刷的作用,日積月累而形成的。相傳,永泰頭名狀元蕭國樑在山頂的石走廊上苦讀詩書十三載,在他十九歲那年,自覺已是滿腹經綸,便拜別母親,下山進京趕考。當他走到此處,碰見一樵夫路過這裏,樵夫見蕭國樑一副書生模樣,有意想考考他。於是便以肩上這擔柴為題出了一上聯:此木成柴山山出。蕭國樑不愧為是狀元之才,見這峽谷的溪流在夕陽的照射下,雲霧繚繞,似縷縷炊煙,便靈機一動,對出下聯:因火生煙夕夕多。真是巧對巧合!樵夫見難以考倒他,便有意氣氣他説:你一介野書生,也能對出此聯,是別人告訴你的吧?”蕭國樑見樵夫如此小看他,便生氣地抽出隨身攜帶的佩劍,指着眼前這塊巨石説:如果我蕭國樑此番進京不能高中,此石便是我劍斷石開的葬身之地。”説完,一劍劈下,火花四濺,轟隆一聲,巨石被劈成兩半。蕭國樑將斷劍拋向空中,撲通”一聲跪下,朝石廊方向磕了三個響頭。那樵夫見此情景驚詫不已!從此再也不到這裏打柴。那年秋天,蕭國樑果然在殿試中一舉奪魁,高中狀元。那把斷劍也已化作石劍,立在半山腰上,和這塊被劈成兩半的巨石遙相呼應。

這茅草屋是狀元蕭國樑的祖屋,蕭國樑就出生在這裏;他在這裏生活了七年後才搬到山上的仙人洞中居住。公元1168年,在蕭國樑高中狀元的第三年,其母親聽信壞人的讒言而把祖屋拆除。如今重修此屋以告慰蕭狀元在天之靈。

大家請住下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口潭,名叫濟生潭”為什麼叫濟生潭”呢?據説有一年,永泰大旱,不少地方都餓死、渴死了許多人。然而青雲山腳下的這口潭卻一直有水,且長流不絕,連方圓幾十裏的老百姓都來這兒取水。雖然這是一口小小的潭,然而卻怎麼也用不完這潭中的水。年少時的蕭國樑見這潭水永不枯竭,便在潭邊搭蓋了一座涼亭,供百姓們乘涼避暑,並把這潭取名為濟生潭”,也就是這口潭拯救了這方圓幾十裏的百姓。

大家再請看,這濟生潭的右側,有根粗藤已被人砍斷,然而它卻能依靠伸進潭中吸收水份的支根維持着生命。看來這濟生潭不但是救人的生命,而且還對受傷害的植物也給予無私的奉獻!溪水尚且如此,看來我們人類更要愛護大自然。

現在我們看到的長形深潭,叫撫傷潭”。據説少年蕭國樑在去山頂仙人洞讀書的時候,在此遇見一隻受傷的山羊。只見山羊在這潭裏一邊洗澡,一邊用舌頭舔洗傷口。上岸後,傷口的血不流了,便健步地跑進深山峽谷中去。蕭國樑覺得很奇怪,便來到潭邊用手捧水喝了一口,頓覺精神倍增!從那以後,蕭國樑若是有小病小災,便到這潭邊飲水治療,結果都是水到病除。也許是這潭清水的緣故,沒過幾年,蕭國樑就高中狀元。據説他一生當中很少生病,後人就將這潭稱為撫傷潭”。

你瞧,這藤纏樹,樹纏藤,就像一對恩愛的伴侶,彼此相依相偎。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説,這種自然景觀也藴含着一個深厚的人生哲理,即:風雨同行,相依為命,生命之樹才能萬古常青!

現在我們來到潭飛瀑”。只見有三口潭像一串珍珠呈高低分佈,且這三口潭形態各異:上潭呈半月形,中潭呈扁長形,下潭呈不規則的圓形。這三潭由石壁上的小瀑布聯串起來,就構成了三潭飛瀑”。

大家請看,矗立在我們眼前的石塊磊起的這座高台叫拜仙台”。登上拜仙台,青雲山的主峯呈現得多姿多彩。有的像雄獅,有的像帽子;有的像五指,有的像鞋子;真是妙筆生花,絢麗多彩。

這拜仙台祭拜的是山頂的仙人洞。據説當年蕭國樑高中狀元,就是受仙人洞裏的仙人點化而金榜題名的。

看!這巨大的巖石多像一隻倒掛的靴子!我們稱之為狀元曬靴”。傳説有一天,狀元蕭國樑回家探親,攜夫人一起上山拜謝神仙。忽然間下起大雨,衣服濕了,靴子也成了水鞋。當太陽出來的時候,他倆脱了帽子、鞋子在陽光下曝曬。雨過天晴,山上的景色更加迷人,宛若仙境一般!蕭夫人急於一飽眼福,要蕭國樑打着赤腳陪着她一道欣賞美景。不知不覺倆人已走得很遠。當夜幕漸漸降臨時,倆人才想起鞋帽晾在山頂的石走廊上。由於山高路遠,蕭國樑一直沒有上山去取。日久天長,這狀元靴吸天地之靈氣,採日月之精華,越變越白,越變越大,最後就漸漸變成了這栩栩如生的石化景觀。

現在我們又看到了一疊壯觀的瀑布,這瀑布落差約9米,寬約4米。像一條白練懸掛在這深山峽谷當中,我們稱之為白練瀑”。

瞧!這石劍就是當年狀元蕭國樑與樵夫對對聯之後,負氣砍石而石開劍斷的那把斷劍。這把斷劍被蕭國樑拋向空中,落在此處,日久天長,如今已化作石劍,立在此處,警醒後人切不可以貌取人。

大家請看,這裏有塊石形似十月懷胎的孕婦,艱難地腆着個大肚子,我們稱這塊巖石為孕母石”。相傳這就是狀元蕭國樑的母親懷孕時的化身。有誰會想到,十幾年後,這肚子裏的孩子竟受天地之仙化,青雲之靈氣而成為永泰的頭名狀元呢?

看!前面石壁上有一巨大老鷹巢。老鷹是捕鼠能手,是人類的好夥伴。它常常早出晚歸,現在已很少看到它的蹤影了,據説這巖壁上的老鷹巢已經是住了好幾代的老鷹了。

現在我們來到羚羊洞。這兒為什麼叫羚羊洞”呢?原來這座天然的巖洞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前火山噴發,地殼運動抬升、隆起,然後又經歷過千百萬年的風化而形成的。由於火山巖是由碎屑巖、凝灰巖、流紋巖等所組成,軟硬巖性不同,受風化的程度也不同,從而形成這種形狀似風化的洞穴。山險路陡常有羚羊在此居住,所以稱此洞為羚羊洞”。這裏地勢較空曠,經人工改造後建成一個天然洞穴音樂廣場。這廣場可容納近千人,內設有音樂茶座、卡拉OK廳,可為遊客提供休息和娛樂。

大家請看,這座巖石多像一隻獼猴正眺望遠方,傷心地哭泣。當地曾有過這麼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與這塊巖石有異曲同工之妙。青雲山有不少野生猴羣,野性十足。有一次,景區工作人員撿到一隻剛出生不久就被母猴遺棄的小猴,工作人員把它抱回家,和一隻剛斷奶的小狗放在一起用牛奶餵養,日久生情,這對猴兄狗弟居然成了好夥伴,形影不離。然而頑皮的猴子野性難改,經常跑到附近的村莊去騷擾百姓和農作物。有一位百姓一氣之下,買了包鼠藥想毒死猴子,不料通人性的狗弟知道要毒死猴兄,就奮不顧身地不讓猴兄吃,自己把鼠藥給吃了。結果狗弟死了,猴兄萬分悲痛,嘶啞的悲慘叫聲讓人為之動容!工作人員氣憤之餘找村民算帳,村民賠錢了事。然而,奇怪的是,這位猴兄在狗弟墓旁久久不肯離去,久而久之,猴兄化作這塊巨石,日夜守護着狗弟的墳墓,眺望着它昇天的地方!你看它那流淚悲傷的樣子,能不讓人感到慚愧和揪心嗎?

現在我們走在崎嶇的盤山瀏覽步道上。這段山路不多不好正好十八個彎,所以我們稱之為山路十八彎”。20__年的春節晚會上,新秀歌手李瓊一曲《山路十八彎》,使得她聲名遠揚!現在我們放鬆心情,也來一首山路十八彎”好不好?這裏的山路十八彎,這裏的溪水九連環……”

這裏有兩塊巖石,一塊像龜,一塊像魚;龜魚本是水中好兄弟,然而不知怎麼,這對龜魚就是不和;你看它們那副樣子,瞪着眼睛鼓着腮,在此互相仇視對方已有千萬年了!原來是冤家宜結不宜解”啊!

大家請看,眼前這塊巨石多像一頂古代將軍的頭盔,而那塊巖石又像一口碩大無比的鎮山大鐘!我們稱此景為鐘山掛盔”。

現在我們登上半山腰。這裏又有一峽谷,一座鐵橋高架於峽谷之間,遊人站在鐵橋上,低頭俯視,令人頭暈目眩,膽戰心驚!每逢雨季到來,這峽谷裏就會形成瀑布,傾瀉而下尉為壯觀!遊人到此有飄飄欲飛之感!

這就是天窗”。這天窗是由兩側巖體構成峽谷形態,沿着山勢朝山頂延伸,山頂的外側則由三塊風化掉落下來的巨石蓋住,巧妙地構成洞頂,剛好露出長約4米,寬約2米的天然窗口。似乎是當年女媧補天沒有補好的緣故吧。抬頭仰望,一束光透射進來,那種感覺你不得不感歎:這真是一大絕景!

看!這直刺蒼天的巨石,宛如一條巨大的莽蛇仰望天空,似乎在問:為何將我定在這裏?我們稱此景為靈蛇問天”。相傳狀元蕭國樑年少時曾在此砍柴,不巧被這青雲山的蛇給咬了一口,正當他痛得快要死去時,山頂仙人洞裏的仙人——南極仙翁,用他煉製成的千年靈芝,塗抹在蕭國樑的傷口上,不一會兒蕭國樑醒了。只見剛才咬他的那隻蛇已被南極仙翁點化成石。這時空中傳來一陣蒼勁的聲音:蕭國樑你是狀元之才,望你將來在仕途中有所作為,多為百姓出力。然而在官場中,你要小心像蛇一樣的小人將你咬傷”,切記切記!蕭國樑這才知道是仙人救他,感動萬分,朝仙人洞方向拜了又拜,以示謝恩。

大家請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塊巨石多像一棵千年靈芝!我們稱之為靈芝巖”。這棵靈芝就是那位救助過狀元蕭國樑的南極仙翁煉製的,在此已有千萬年了!

這裏有兩棵松樹緊緊地纏繞在一起,似乎是一對相親相愛的情侶互訴衷腸,牽手到永遠!這是對愛情忠貞的最好寫照!

這個呈半月形的洞穴,叫雷音洞”。分上下兩層。上層洞中有一如來佛像。遊人如用腳踏洞底,整個洞底會震動,併發出隆隆”的響聲,猶如打雷聲。所以將此洞稱為雷音洞”。

現在我們終於登上了青雲山的主峯,海撥800多米的雲天石廊”。這石廊是青雲山最絕妙、最壯觀的景點之一。有道是:海到無邊天作崖,山登絕頂我為峯。這石廊是距今大約一億五千萬年前的火山噴發,由於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地殼抬升、隆起。由於火山巖巖性軟硬不一,又經過上千萬年風風雨雨的侵蝕和風化,從而塑造成這絕妙、壯麗的天然石廊!站在石廊上,陣陣清風撲面而來,令人輕鬆、暢快!舉目眺望,那無限風光盡收眼底,真是美不勝收!石廊下是懸崖峭壁、萬丈深淵!這天然石廊共分上下二層,總長度約為1000米。最寬處達7米,最窄處也有1米。整個造型像一片瓦”,可遮風擋雨,真是一大絕景!更絕的是,在石廊內,有棵龍眼樹,居然在這種堅硬的火山巖中生長!根鬚插入巖石縫隙中吸取養份,淋不到一點兒雨水,只靠山頂上的大霧凝結成的露珠和微弱的陽光得以存活。在這種惡劣的且全是石塊的環境中仍然茁壯成長,枝繁葉茂,真仍又一大奇觀!令不少遊客歎為觀止!

據説山頂仙人洞的南極仙翁,在此遇見年少時的蕭國樑,見他氣宇非凡,知其以後必成大器。於是南極仙翁花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時間,在這裏為他開鑿了一條通往山頂的通天山道,供他在山頂上採集仙氣,有益於讀書。同時預示蕭國樑日後必高中狀元,青雲直上。加上此處高得似乎可用手觸摸青天、白雲,所以取名為青雲山”。

抗日戰爭時期,這裏還是閩中游擊隊和地下工作者主要聯絡點之一。

參觀完石廊,我們現在來到仙人洞。這裏供奉着眾多的神仙,其中就有多次救助過蕭狀元的南極仙翁。現在連我們的蕭狀元也在這裏被供奉了起來,瞧他那神彩奕奕的樣子,令不少遊人不禁產生敬仰之情,紛紛頂禮膜拜!

仙人洞原建有狀元殿,歷代燒香許願者絡繹不絕,且相當靈驗。原留有清人叩謝的靈應牌匾一塊,可惜在_時期被毀。如今重建這座殿,以了眾人之心願。

各位來賓,雲天石廊之旅到此就要結束了。現在我們從後山下山,請大家在下山的時候注意安全。有道是:上山氣喘,下山腿軟,又上又下精神爽!

現在我們來到山門出口。今天的石廊之旅,想必給大家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大自然付予我們人類這麼多美好的事物,我們應該更珍惜,更加愛護我們的地球和生態環境。相信大家今天的森林浴”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健康、長壽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最後祝大家回去後痛痛快快地洗個熱水澡,消除旅途的疲勞,使身心得到放鬆和安慰!再見!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 篇8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堵牆就是武夷精舍遺址。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1183年),南宋大理學家朱熹親自擘劃、營建的書院。據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記載:武夷精舍是當時武夷山的一大建築,人稱武夷之巨觀。有仁智堂、隱求室、止宿寮、石門塢、觀善齋、寒棲館、晚對亭和鐵笛亭等建築。四方來者,莫不歎其佳勝。朱熹在武夷精舍著書立説,倡道講學達十年之久,培養了大批理學人才。因此他創辦的武夷精舍備愛封建統治者的重視,歷代都曾加以葺治、增廣。南宋末期,經擴建後的武夷精舍,改名為“紫陽書院”,由官府撥給公田以供養學者。隨後又設置“山長”這個教職,來主持教事。元初,改山長為“教授”。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武夷精舍毀於兵災。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朱熹八世孫朱洵、朱澍出資重建後,又改稱“朱文公祠”,崇祀朱熹。清康熙年間,賜予“學達性天”匾額,再度大興土木加以修葺。至今殘留的精舍遺址,則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08年,閩浙總督常見羅滿保“捐俸倡修”的,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從武夷精舍前行數百米,在接筍峯西壁巖下,有因峯巖崩塌形成的大小巖洞10餘處。每當冬春二季的早晚,從洞穴裏常常會冒出一縷縷淡淡的雲霧,在峯石之間輕輕遊蕩,時而聚集一團,時而又飄散開來,舒捲自如,變幻莫測,故此地名為“雲窩”。雲窩四周環繞着響聲巖、丹爐巖、仙蹟巖、天柱峯、更衣台、曬布巖、天遊峯、蒼屏峯、接筍峯等。過問樵台,前面大家看見的這個石門,就是叔圭精舍舊址。門額上“叔圭精舍”四字清晰可見。叔圭、姓江名贄,北宋人,官舉孝廉。這裏原有一座考究的古建築,是清初為紀念江贄而建造的,現僅存這道石門。過叔圭精舍石門,但覺豁然開朗。左邊這個瀕臨九曲溪巡的亭子叫石沼青蓮亭。右邊這座山峯是隱屏峯,依附於隱屏峯,峯腰橫列三痕,彷彿折斷又連接在一起的山峯,叫接筍峯。隱屏峯下的這座亭叫水月亭。據説月明星稀夜晚在亭中把酒賞月,可風到四個月亮。請各位朋友猜猜看,有哪四個月亮?(天上一個,水中一個,杯中一個,還有心中一個)。雲窩中間這塊漆黑巨石,大家看,像不像一頭伏卧的大象,俗稱鐵象巖。鐵象巖中間裂開一罅,人穿行於其中,但覺天光如線。為區別溪南靈巖一線天,故稱它為“小一線天”。雲窩以鐵象巖為界,分上、下雲窩。雲窩巨石倚立,背巖臨水,地處武夷山精華地帶,為武夷首勝之區。這裏歷來是古代文人墨客、名宦隱潛居養心之所。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兵部侍郎陳省曾在上下雲窩間,興建“幼溪草廬”,計有賓雲堂、棲雲閣、巢雲樓、生雲台、遲雲亭等10餘處亭、台、樓、閣,極為富麗堂皇。可惜這些建築早已廢圯,巖壁間留下的些許摩崖題刻,還能讓人依稀記起昔日的繁華。關於幼溪草堂和武夷精舍,還留下一段有趣的故事。相傳陳省在雲窩構築幼溪草廬時,朱熹當年營建的紫陽書院十分破舊。一邊是優雅的環境,精美的建築;一邊是年久失修,即將坍廢的書院。一士人見此情景,便題詩於壁:“紫陽書院對清波,破壁殘碑半女筍。頗愛隔鄰亭榭勝,畫欄朱拱是雲窩。”陳省見詩笑曰:這分明是激我乎。即日捐資僱工,大興土木,將紫陽書院修復一新。

鐵象巖左邊這座山峯,就是我們在竹筏上看至的曬布,請大家注意看,在曬布巖的巖壁中間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長度超過一丈的有數十行,相傳這是仙人留下的,故曬布巖又稱“仙掌峯”。曬布巖由於流水長年沖刷的結果,巖壁上佈滿了數以百道直溜溜的流水軌跡。每當西斜的陽光照到壁上,更見得條縷分明。俯視溪中,但見影浸水底,隨波晃漾,恍如無數條流動的黑蛇白蛇,從溪底直往下竄。若逢雨天,雨水從巖頂順着直溜溜的軌跡飛瀉直下,彷彿素練懸而未決天,萬千銀龍飛舞,堪稱奇景。關於曬布巖和仙掌峯的由來,民間流傳着這麼一個故事:相傳很早以前,天宮的織女每天都揹着錦囊,唱着歌兒去採集五彩雲錦。這些雲錦配上一縷縷金絲銀線,織成一匹匹綾羅綢緞,獻給王母娘娘。一天清晨,負責運送的挑擔的挑擔大腳仙,挑着織女織好的一擔帛錦,踏着雲路途經武夷山雲窩時,不經意往下一看,頓時被“碧水丹山”的奇景迷住了。他便放下錦擔去遊玩。等他聽到天宮的鼓聲時,才想起錦擔,一看,糟啦,綾羅綢緞已被打濕了,他怕王母娘娘責怪,於是,就把一匹匹的帛錦抖開,曬在大巖壁上;可是錦緞太長,一直垂到六曲溪邊,皺巴巴的不平整,他又扯又拉,直到把一擔綾緞撫的平平整整。幾番辛勞,大腳仙已困頓不堪,尋到一陰涼處便呼呼大睡。一常見醒來,日頭已經西斜。他起身一瞧,眼前一片金輝,光芒四射。原來這是綾緞在陽光下熠熠閃亮,襯得碧水丹山更加旖旎。大腳仙用手一摸,巖壁上燙熱炙人,他慌了,急忙去收布。然而,那一條條綾緞已熔進了光滑的石壁中,連大腳仙按布的仙掌也永遠嵌進了巖壁上。“如今石上留仙掌,十指青葱積綠苔。”説的就是仙掌峯的景緻。

請大家注意看,前面這塊壁上刻有“伏虎”二字。題刻的作者系幼溪草廬的主人陳省。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陳省因與宰相張居正政見不一而受到排擠。皇上雖數賜,但他仍然辭職榮歸入閩。深厚感情感懷才不遇,卜築武夷山中。適雲窩有一巖石狀如蹲虎,便勒石“伏虎”二字,意在他如一隻蹲伏在武夷山中的老虎,企盼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再展宏圖。伏虎巖右邊這一竹叢,就是郭沫若先生在遊武夷詩中提到的方竹。這種竹看似圓,摸去卻是四方的,十分奇特。不信,大家可以來摸摸。從伏虎巖前的石徑登上,便可看到一道石門,門額上刻有“崢嶸深鎖”四字。進石門,眼前豁然開朗,別有洞天。這就是素有產茶“甲於武夷”之稱的茶洞。從洞中放眼眺望接筍峯、隱屏峯、清隱巖、天遊峯、仙掌峯,以及遠在三曲的仙遊巖,峭壁聳立的危崖,就象一堵堵高大的城牆,把它團團圍住,唯一的通道,就是西邊的一條巖罅。人在面積不過六七畝的洞中,有如陷入井底一樣,抬頭仰視,僅見青天一圍。正如徐霞客在《武夷山遊記》中寫道:“諸峯上皆峭絕,而下復攢湊,外無磴道,獨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巖更為矯也。”所以,歷代都有文人墨客在洞內卜築隱居,如宋劉衡的小隱居,明李鐘鼎的煮霞居,清董茂勛的留雲書屋等。如今這些古老的建築,大都不見蹤跡,唯猖狂留下的董茂勛留雲書屋的舊址。茶洞最北面這個潭,稱“仙浴潭”,從天遊峯奇峯跌落下來的雪花泉就彙集在這裏。相傳該潭曾有仙女在此沐浴,故名。大家請看,南面這條通往隱屏峯的石徑,在距我們所處位置的十餘米處,有一石門,門額上刻有“留雲書屋”四字,這就是董茂勛卜築的留雲書屋的舊址。二百多年前,《武夷山志》作者攻天工就是在其父董茂勛留雲書屋中完成了二十四卷《武夷山志》的編工作,為武夷山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穿石門,過“雞胸”、“龍脊”,可見巖壁上有“仙凡界”題刻,意思是這裏是人間與仙境的分界線,只有有膽有識敢過武夷山險徑——“雞胸”、“龍脊”的人,才能步入頂峯仙境。立於峯尖這座亭叫“仙弈亭”。再往上攀登數十米,便到隱屏峯頂。峯頂原有清真道院,建於明萬曆三年(1577年),今廢。自巔南下,半壁有洞,名“南溟靖”。明道人劉端陽藏蜕於此,至今仍有石冢蜃壇。各位朋友,請大家做好登山準備,現在我們開始攀登天遊峯。從茶洞到天遊峯一覽台共有八百多級石階,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邊登邊數,看誰數的數字最精確。

現在我們終於登上了天遊峯一覽台,大家一路辛苦了。根據剛才大家報來的數字看,張先生、李先生數得最為精確,共有石階826級,謝謝大家的合作。天游泳池峯東接仙遊巖,西連仙掌峯,壁立萬,高聳羣峯之上。每當雨後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雲,彌山漫谷;風吹雲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湧澎湃。站在一覽台上望雲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邀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遊”。一覽台位於景區中心,是一處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台。隨着時序流轉,在這裏可以觀賞到日出、雲霧、佛光、夕陽、明月等天遊五絕,從一覽台上賃欄遠眺,但見羣峯點點,西望那座山峯就是八曲的三教峯,東望這卒山峯是一曲的大王峯。俯瞰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説:“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峯固應第一也。”

從一覽台前行,眼前座宮觀式的建築,就是天遊觀。觀後的妙高台上,大家看到的這棵掛有古樹名木牌子的樹,就是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豔可愛。

唐朝詩人王維有詩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但願大家能在樹下多找出幾粒帶回家中,成為武夷山之得的美好紀念。紅豆樹旁的這條澗稱胡麻澗。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記得餘處。其中最大這一幅“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意思是説天遊峯即是“武夷第一勝地”,那麼,理應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釋説,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佔居的名山,就應該是天下“第一山”。欣賞完摩崖石刻,登上崎嶇丘,前面這座牌坊就是中正公園牌坊,原來牌坊上鐫刻有“中正公園”四字,“_”期間被敲掉,現有關部門正總任務恢復這一景觀。

各位朋友,天遊峯遊覽到此結束。請大家歇息一下,下一站桃源洞。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 篇9

俗話説:"來武夷山不漂流,等於白來.''這不,今天下午我們就驅車來到九曲溪準備漂流.碼頭上的人真多呀!就象一條長龍.排了好長的時間,終於輪到我們了.

我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了竹筏,竹筏分三排,共六個座位.我們穿好救生衣,一切準備停當.艄公拿起竹篙輕輕一點,竹筏便離開溪岸,順水漂去.只見溪水清澈見底,兩岸的青山倒映在水中,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我一邊欣賞兩岸的美景,一邊聽艄公為我們講解動人的傳説.在艄公的指點下,一塊塊普通的石頭彷彿都變成活的人,動物,令我們遐想聯翩.

你看,那磨盤石的一道道印痕多象是溢出的豆汁呀!酒罈峯又象是一個未曾開啟的酒罈.還有大王峯,三仰峯壯麗雄偉.最秀麗的要數玉女峯了,遠遠望去,就象一位秀美絕倫的少女在沉思,等待.....

相傳,玉女是玉皇大帝的女兒,她熱愛人間,偷偷下凡與武夷山的大王成親,被玉帝知道了,便施了魔法,把他們點化為石,從此玉女峯便與大王峯遙遙相望,真讓人歎息呀!

啊,武夷山的美景令我陶醉,真不愧“奇秀甲東南”啊!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 篇10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代表_旅行社歡迎大家觀臨本地,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_,你們可以叫我X導,在我身邊的是王師傅,他的駕齡豐富,請大家放心乘坐,今天就由我和王師傅為大家服務,各位有什麼建議和要求都可以提出來,我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大家在以後的遊覽中有什麼困難都可以來找我,全心全意為您服務是我社宗旨]在此我希望各位能夠在本次遊覽中玩得開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最後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

首先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古田的地理位置和古田會議會址的基本情況。

古田鎮位於上杭縣的西北部,與新羅、連城兩縣交界,地形奇特,山清水秀,軍事有利防守,當年龍巖同往古田,只有一條崎嶇的山路,上下個二十里,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接下來,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古田會議會址的情況。古田會議會址初建於1848年,紅軍第一次挺進閩西,根據《少年先鋒隊隊歌》又將和聲國小改為曙光國小,而聞名中外的古田會議就是在這裏召開的。

各位,我們的目的地到了,請大家帶好隨身貴重物品跟我下車,我們的遊覽時間為2小時,現在是9點,11點我們將在這裏集中乘車參觀下一個景點,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車是一輛藍百相間的旅遊中巴。

各位,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我們將要參觀遊覽的地方,你們看,在一片開闊的田野上,座落着一幢,莊嚴肅穆的祠堂,後山坡上,森林茂密,古樹參天。“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色大字在綠蔭的襯托下,閃閃發光,那就是著名的古田會議會址。

在古田會議廣場,左側就是當年紅軍的閲兵場,場上設有司令台,1930年元旦,在此召開了別開生面的軍民聯歡會,演出結束後,朱德軍長還給了每位演員兩個銅板的壓歲錢,在往右看,那有一口飲水井和荷花池。古田會址大門橫匾上書寫着“北郭風清”四個大字,大門兩側,刻着一幅對聯:“學術放西歐開笛子新智識,文章宗北郭振先生舊家風。”字裏行間透視出祠堂主人,學習,開放,振興的意識,體現了古田人民既學習西洋文明又不放棄傳統文化的辦學思想。

進入紅漆木門,就是當年古田會議會場舊址,你們看4跟圓柱上張貼着字紙標語“中國共產黨萬歲”,“反對機會主義”,“反對盲動主義”,“反對逃跑主義”。大廳6列學生桌椅陳舊而整潔,左邊主席台上擺着兩張四方桌和一排長凳,牆上架着一塊黑板。黑板上方中央掛着石印的馬克思和列寧像,再上方掛着紅色會標“中國共產黨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會場下廳的三合地板有好幾處斑斑黑跡,這是當年古田會議召開期間,天氣寒冷,紅軍代表們衣裳單薄,代表們烤火取暖留下的痕跡.從這裏可以看到革命前輩沒當年創業的艱苦,我們再看左右兩邊的廂房,右側的第一間是臨時辦公室,房間陳設極為簡陋,只有一桌兩凳。

下面,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古田會議召開的情況和主要功績:

1920_年12月28日至29日,這是值得永遠紀念的日子。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次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曙光國小召開。120多位紅軍黨代表,士兵代表以及地方幹部代表和婦女代表參加了會議。會上同志作了報告,並多次講話,朱德同志作了軍事報告,陳毅同志傳遞草的《古田會議決議》。

那麼古田會議的主要功績在於總結了中國紅軍建立兩年多的豐富經驗,糾正了部隊中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想,從而奠定了我軍政治工作的基礎,使我軍同一切舊式軍隊劃清界限而開始成為一支新型的真正的人民軍隊,它是我建黨建軍偉大的歷史進程的一個里程碑。可以説古田會議鑄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魂。了中央來信,並作了反對槍斃逃兵的講話。代表們經過熱烈的討論一致通過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

那麼古田會議的主要功績就在於總結了中國紅軍建立兩年多的豐富經驗,糾正了部隊中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想。從而奠定了我軍的政治工作的基礎,使我軍同一切舊式軍隊劃清界限而開始成為一支新型的真正的人民軍隊,它是我建黨建軍的一個里程碑。可以説古田會議鑄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魂。

在即將結束這次參觀遊覽的時候我們熱忱的歡迎遊客們再次踏上這塊紅色的土地,再來沐浴古田會議決議所放射出的燦爛光芒,再來領略革命根據地的人民的濃濃深情!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 篇11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導遊。

福州有句古話“左旗右鼓,全閩二絕”,今天,我們就遊覽這其中的一絕——鼓山。鼓山位於福州東南部,是我省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級十佳風景區之一。相傳峯頂有一巨石形狀象鼓,每當風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頭上就會發出“咚咚”像敲鼓一樣的聲音,因此而名鼓山。還記得昨天我們在廈門鼓浪嶼看到的鼓浪石嗎?也是因為海浪拍打巖石發出“咚咚”的鼓聲而得名的。它們還真是“天設一對,地造一雙啊!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風海濤”的文壇佳話,林則徐也留下了“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峯”的千古絕唱。自宋代以來歷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達480多處,各種字體全有,琳琅滿目,猶如一座天然石刻書法寶庫,被譽為“東南碑林”。

朋友們,現在讓我們進入這滿壁生輝的書法藝術殿堂去一飽眼福吧!看!洞口的“靈源深處”4個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賢所題,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內在深意卻是告訴後人,這一帶的題刻是前人心靈深處的感情抒發,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現。

沿着陡峭的石階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圍山勢迥異,景色清幽,彷彿到了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來深吸一口氣,是不是有心曠神怡的感覺呢?

在靈源洞一帶最著名的摩崖題刻莫過於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跡,看這“忘歸石”,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遊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時,十分喜歡遊玩鼓山,每每流連忘返。有一次,他流連山中美景忘了時間,待從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於是寫了“忘歸石”,這3個字已表達自已依依不捨之情。如果待會兒哪位遊客留連忘返,也找塊石頭留下墨寶,那可不行哦!

好了,現在我們在這塊巖壁上看到刻有三個大字,誰來念念?這位小朋友説太簡單了,是喝水的地方,還問怎麼沒有水呢?其實啊,這個字不念喝水的喝,為什麼呢?聽我給你們講個小故事:相傳古時湧泉寺開山祖師神晏法師在此誦經,嫌澗下泉水喧譁,影響誦經,便大喝一聲止住流水,從此澗水改道東流,這裏的溪澗也就乾涸了。所以,這三個字念“喝水巖”。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説,其實這時的地形按地質學上説是巖層斷裂帶,由於地殼運動,形成斷裂面,地表水沿斷裂面滲漏到地下去,當然就沒水了,而不是一個人能喝水倒流的。這裏到底是有水好還是無水妙呢?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宋代文人徐錫之在他的石刻詩上闡明瞭觀點,看這塊石碑上寫到:“重巒復嶺鎖鬆關,只欠泉聲入座間,我若當年待師側,不教喝水過他山。”他認為此處重巒疊嶂,不可無水,當年要是他在,就會勸法師不要讓溪水改道。近代文學家郁達夫到此曾大發感慨,他説“怪他活潑源頭來,一去千年竟不回。”我們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為了彌補這一大遺憾,不知哪位古賢別出心裁,在此石旁題刻“無水亦佳”,真令遊客回眸一笑,意味無窮。

鼓山靈源洞一帶,石谷深邃,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觀。先賢們充分利用這裏的石壁題詩刻字,使整個景觀得以完整地保留,為鼓山增色生輝!1982年春,劉海粟大師87歲高齡時遊覽靈源洞,題了“勝於天竺”4個大字,讚美這裏的風景和碑林。

朋友們,由於時間有限,還有很多景點沒看到。希望大家有機會再到鼓山來,聽那沒聽完的故事,看那沒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樂的一刻!謝謝大家。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 篇12

福建泉州洛陽橋(萬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樑式大石橋,現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修建於(公元1053年-1059年),全橋系花崗巖石砌築,建成之初橋長834米,寬7米,有橋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塊砌成。武士造像分立兩旁。建橋九百餘年以來,先後修復十七次。現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只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巖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立於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因建橋處海潮洶湧,江寬流急,建橋工程非常艱鉅。為此,採用了一種新型建橋方法,即在江底隨橋的中線鋪滿大石頭,築起一條20多米寬的水下長堤。然後在石堤上用條石橫直壘砌橋墩,成為現代橋樑工程中“筏形基礎”的先驅。這種技術,直到十九世紀,歐洲人才開始採用。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 篇13

南普陀寺是中國古代建築物之一,大雄寶殿石柱上有副對聯:"經始溯唐朝與開元而並古,普光被夏島對太武以增輝。"這副對聯將寺廟開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説得清清楚楚,那就是説寺廟在唐朝就有了,距今也有1200多年;寺廟對着南太武山,真是風水寶地。據説該寺是唐代首先到島上開發的陳氏族人所建,五代時,稱泗洲院,宋初叫無盡巖,後該名叫普照寺. 普照院,元代至正年被毀,明洪武時重建,明末又毀於兵火,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由統一中國台灣的施琅將軍重建。因與浙江普陀山普濟寺同觀音菩薩,又地處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是目前國內僧人較多的寺廟。南普陀寺坐子向午,依山面海,呈中軸線遞次向上,主體建築有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向左右對稱展開,依次層層升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東西二側依次升高的廡廊,迴護着三殿,形成一個整體,雄偉壯觀。南普陀寺原為"臨濟宗"一派世襲主持,1920xx年起,該為十方叢林選賢制,選撥賢者為方丈。自那時到至今已選任了11任方丈。

南普陀寺改革開放後增加了活力,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也得到了十方信善的捐贈。80年代以來,所有堂院都翻修一新,還新建了一批設施,主要有:海會樓. 普照樓. 方丈樓. 太虛圖書館,兩座山門以及閩南佛學院的教學樓. 僧舍樓,還有佛教協會的辦公室. 上客堂,會客樓。1992年在般若池畔,新建了一座氣勢宏偉的大禪堂,堂高三層,八角重檐飛脊,圍以白石雕欄,精巧嚴密,富貴堂皇。現在的南普陀寺是建寺以來最為昌盛的時期,是閩南乃至福建最為流光溢彩,金碧輝煌的寺院!南普陀寺院內以及後山五老峯前,都留下歷代許多摩崖石刻和多塊碑記,主要有明太常寺卿林宗載的"飛泉",清施琅將軍的"為善最樂",以及抗荷將軍沈有容等的題刻和光緒三十四年美國艦隊訪問廈門的刻石,都提供了歷史的見證。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 篇14

聳立在拜庭兩側廣場中,相距約200米左右,呈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結構形態的石塔就是泉州東西塔,它是開元寺的重要文物。

東、西塔以塔身的雄偉、形制的奇妙,建築的神工和雕鏤的精美而揚譽海宇,吸引着自宋至今的無數中外學者和遊人前來遊覽、觀瞻、揣摩和研究。

東塔名“鎮國塔”,鹹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禪師建成。

原是五層木塔。前後經過幾次毀壞與重修,易木為磚。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師才易磚為石。後由法權法師,天錫法師繼造,前後經20_年才完工。

東塔通高48.24米,塔平面分迴廊、外壁、塔內迴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

塔為框架式的結構。正中的塔心柱直貫於各層,是全塔的支撐。各層塔心柱上的八個轉角處均架有石樑,搭連於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頂柱的護鬥出華拱,層層托出,縮小石樑跨度。

石樑與粱託如同斧鑿,榫眼接合,使塔心與塔壁的應力連結相依形成一體,大大加強了塔身的牢固性。

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崗巖,以縱橫交錯的方法疊砌,計算精確,築工縝密。

穩固的基礎,配置着符合力學原理的堅實塔心,使這座重達一萬多噸的建築物,雖經歷 700多年風霜雨露而巍然不動。

公元 1620_年的八級地震,也無法動搖動它的根基。

石塔不但堅固無比,而且造型精緻。塔檐呈彎弧狀向外伸展,檐角高翹,使塔身有凌空欲飛的態勢,顯得輕盈。

每一層各設四個門和四個龕,逐層互換。這樣既平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動和美觀。

每層塔檐角各系銅鐸一枚,微風吹動之時,銅鐸聲叮咚,悦耳怡人。塔頂有八條大鐵鏈,連結八個翹角與剎頂,顯得氣勢磅礴,紫氣飄搖。

每一層塔壁上還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別刻有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和佛乘,共計 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細膩,線條流暢,巧奪天工。

東塔已於 1997年入選全國四大名塔郵票,可稱得上“石塔之王”。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 篇15

各位團友,早上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榕城”福州,我是_旅行社的導遊員_,今天我們將共同遊覽鼓山湧泉寺。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鼓山的停車場,請大家隨我下車,代好自己的貴重物品,也請記住我們的車號為閩D_____。我們在這裏遊覽的時間約為2個小時,請大家11:00上車。

各位團友,我們今天要參觀的鼓山是福州歷史文化悠久的名山,相傳峯頂有一塊巨石,形狀象鼓,每當風雨交加,石頭傳出如鼓的聲音。鼓山因此得名。這在1600多年前的《遷城記》一書中,就有“左旗右鼓,全閩兩絕”的説法。

鼓山海拔高度1004米。而我們參觀的湧泉寺位於半山腰海拔650米處。湧泉寺距今已有1220_年的歷史,是福州五大叢林之一。湧泉寺建築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為主體,寺內有“三鐵”“三寶”,這“三鐵”“三寶”是什麼呢?在遊覽的過程中我將向大家一一介紹。好,各位團友,我們沿着這條小路,來到了鼓山的山門,請看石柱上的這一幅對聯:“淨地何須掃,空門不用關”,這是一副名聯,語意雙關,大家請看,這山門建在山坡口,山風直衝而來,能將落葉塵土吹得乾乾淨淨,無須人工清掃;到了夏秋季節,颱風頻頻,山門常被颳倒,乾脆就不再設門,留下現在這個空門,而從它的寓意看,淨地指佛門淨地,纖塵不染,自然無須清掃;空指佛門四大皆空,信仰來去自由,自然不用關。這副對聯還是一副藏頭聯,分別取“淨”“空”二字,是為紀念湧泉寺已故方丈淨空法師而題。

好,各位團友,現在讓我們去看看羅漢泉吧。各位團友,現在我們看到這口泉池,是“羅漢泉”,相傳在建寺時,一住持和尚,夢到羅漢指點此處有泉眼,第二天,和尚們在此處挖掘,果然有清泉,於是眾僧為感謝羅漢贈泉,把此泉叫着羅漢泉,湧泉寺因此而得名。

好,各位團友,請大家轉過身來。現在在我們的正前方,看到“湧泉寺”這塊匾額,可是康熙皇帝親筆手書,字跡古樸,蒼勁有力。

各位團友,現在請大家暫時不要進入寺廟參觀,因為,我想給大家介紹我們左右兩旁的塔,現在請大家猜猜我們眼前這一對小巧玲瓏的塔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呢?而塔在寺廟裏面起到什麼作用呢?

啊!您説是用木頭做的,您説石頭做的,您説是鐵做的,大家好像都沒有猜對呀,這一對塔呀是用陶土燒製而成的,他們距今可有900多年的歷史了。左邊這一座稱為“莊嚴劫千佛陶塔”,代表着過去佛燃燈佛。右邊一座稱“賢劫千佛陶塔”,代表着現在佛釋迦摩尼佛。兩座塔的顏色都是棕褐色,採用陶土分層燒製,砌疊而成,塔身施釉。塔高約7米,八角九層,塔壁塑有佛像1038尊。今天我們所看的陶土燒製塔是非常少有的。

大家看它的塔鈴有72個,也是用陶土精心燒製而成,每當清風掠過,它都會發出悦耳的聲音,似乎是給我們送來平安的祝福。塔座上塑蓮瓣、舞獅、侏儒,並刻有銘文,記載建塔時間和工匠姓名等。兩塔原在福州南郊龍瑞院內,1972年遷至湧泉寺。現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兩座樓閣式的陶塔,還是研究宋代建築的實物佐證。塔在寺廟裏起到什麼作用呢?

其實寺廟與塔有着很深的淵源。塔,梵文卒堵坡,原為墳冢、圓丘的意思。在古印度,人們稱寺廟為塔廟(塔院)。寺廟是以塔為主,人們把一些德道的高僧的舍利及經書存放於塔中。塔在寺廟被奉為吉祥的聖物,後來衍變為一種特有的宗教建築。佛教傳入中國後,中華民族善於融化外來的文化,創造出富有民族物色的文化。作為佛法象徵的塔,在佛教漢化的過程中,塔的形式就有了多樣性,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圓的、方的、鐵的、木的,塔的用途,由以前只貯藏舍利、象徵佛法,擴大為功德、寄託、紀念,甚至做為海上航行的標識,以及與風水有關的特殊建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陶塔也是一個值得大家多多回昧的塔,這對宋代陶塔是今天我們參觀的湧泉寺的“三寶”之一,在這裏給大家十五分鐘的照像時間,十五分鐘後我們將去參觀寺廟的“三鐵”和“三寶”中的另二寶!謝謝

福建熱門景點導遊詞2022 篇16

各位貴賓: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福州來遊覽。

見到大家的心情就象今天天氣那麼燦爛,我是中國旅行社的導遊員,在我旁邊這位是開車經驗豐富的馬師傅。今明兩天福州之旅將由我們跟大家一起度過,在這預祝大家這兩天玩得開心、吃得放心、睡得安心。 非常榮幸能陪同大家一起遊覽素有“閩山第一”之美稱的福州最有名的旅遊勝地――鼓山。

鼓山海拔969米、面積1890公頃,聳立於榕城東郊,閩江北岸。鼓山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也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名聞遐邇。西晉尚書郎郭璞在《遷城記》中就有"左旗(山)右鼓(山),全閩二絕"之贊。它因頂峯有一巨石如鼓,每當風雨交加,便有簸盪之聲,故名鼓山。從山麓廨院登鼓山有三條途徑:一是從廨院東側的一條1954年修建的盤山公路約8。5公里,直達湧泉寺前停車場;二是在廨院西側建了一條空中索道(纜車)到達鼓山十八景區,長達1000多米;三是在公路和索道中間有一條石階古道,道長3。5公里,有2145多級台階,每隔500米左右就蓋有一亭,供遊人登山歇息時用,古道成之字形,蜿蜒而上,穿過七亭後進山門直達湧泉寺。鼓山勝蹟以湧泉寺為中心,分東西南北四路,160多景。

彩更為濃厚,而為更多的人認識和喜愛。因此,鼓山摩崖石刻隨處可見,約有549處。自宋代以來,歷代名人墨客就在絕頂峯、靈源洞、白雲洞、舍利窟、達摩十八景及古道旁的巖石等處鑿下各種字體石刻,其中刻在靈源洞附近的就有300多處,也是摩崖石刻最多的地方。其中有宋代大書法家蔡襄、李綱、趙汝愚、朱熹等人及現代人郭沫若的手跡,這些名人薈萃的自然“碑林”篆、隸、楷、行、草各種俱會,真是琳琅滿目,相映成趣。鼓山也是國內罕見的書法藝術長廊,猶如一座天然的石刻書法寶庫,所以被“東南碑林”。

在“靈源深處”的石拱門前刻有四個大字。進入石門,傍崖而下六十餘級台階,我們現在所處的靈源洞,在地理學上屬於谷中谷地形。它山勢迥異、巖石嵌怪,兩峯之間裂一深澗,寬約3米,深達兩丈多,有似石洞,稱靈源洞。這裏林木蔭蔭、涼風習習,夏日,這裏就是一座天然的空調房,非常舒服。因為這樣的原因,就有一位宋代的名人,貪圖這裏美景,導致忘記了回家的時間,留下了“忘歸石”、三個大字。這個人是誰呢?大家往前方看,前言三個紅色的楷書大字“忘歸石”是宋代大書法家蔡襄所提。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書法家,他字君謨,出生在我們福建仙遊。自幼聰明好學,十八歲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為官清廉,剛正無私,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頗得民心。從這幅字上可以看出,宋慶曆五年(1045年),當時蔡襄任福州知洲才一年,和郭世濟、蘇才翁、邵一華四人來鼓山遊玩。因貪圖山間美色,忘記時間,故留下“忘歸石”三個字。蔡襄多才多藝,他的文章、書法都寫得很好,他寫的《茶錄》、《荔枝譜》是我國較早的農業專著。但蔡襄對後世影響最大的還是他的書法,歷代對他的書法評價都很高,後人把他、蘇東坡、米芾、黃庭緊四人合稱宋代四大書法家。在書法上,蔡襄是個多面手,

單就蔡襄的楷書而言,評論家認為蔡襄的楷書受唐顏體影響較深。如果大家看到顏真卿晚期的楷書字貼,就不難發現兩人楷書比較接近,都是寫得濃厚雄偉、方正飽滿。蔡襄在吸取顏體濃厚雄偉、方正飽滿等特點的基礎上,把字寫得筆力遒勁,體態顯得俊逸典雅。因此,蔡襄的楷書有着“端莊沉着”的風格。

大家請往左手彌勒閣峭壁上看,施元長於1061年所題“喝水巖”,關於這3個字,還有一段靈泉喝後永不回的小傳説。相傳古時湧泉寺的開山祖師神晏在此誦經,因澗下的流水喧譁,便大喝一聲,止住流水,從此,澗水改道東流,這裏的溪澗也就乾涸了,那麼現在這股泉水流到哪裏去了呢?一會我會帶大家去找這股泉水。關於這個傳説,引來了歷代許多文人墨客的爭論,如宋代文人徐錫之認為“重巒復嶺鎖鬆關,只欠泉聲入座間,我若當年侍師側,不都喝水過他山。”包括近代文學家郁達夫到此也留下了“怪他活潑源頭水,一去千年竟不回。”有人認為此處不可無水,有人認為“無水亦佳”。大家抬頭看,那四個大字是否令我們回味無窮呢?此外,這裏還有宋代林公濟、燕度、孫覺、魏傑等多人留下的墨跡,各種書體各顯神韻,供大家欣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fujian/povpp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