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福建導遊詞 >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精選20篇)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精選20篇)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1

鴛鴦溪位於周寧鄰縣屏南雙溪鎮宜洋村境內,距城區約30公里,這裏海拔800米,林深谷幽,溪淨泉碧,環境十分寧靜,是鴛鴦棲息之地。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精選20篇)

鴛鴦溪為白巖溪中的一段溪流,長約14公里,溪流平緩,有直餘個形狀各異、水碧鏡的深潭,供鴛鴦棲息戲水;溪岸各色野果累累,可供鴛鴦覓食,而山林中棲息着婁百隻獼猴,當鴛鴦的天敵——老鷹出現時,羣猴即嗷嗷嘶叫,提醒鴛鴦飛避密林巖洞或潛入水中,成為鴛鴦天然的“衞士”。因此,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成為鴛鴦棲息的樂園。第年秋季有婁百上千只鴛鴦從北方飛平這裏越冬,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鴛鴦鳥自然保護區。

鴛鴦溪的主要遊覽景點有白水洋、鴛鴦溪、叉溪、水竹洋、考溪、鴛鴦湖等,其中景具特色的是白水洋和鴛鴦溪。白水洋一帶林木葱鬱,環境清幽,溪中三塊巨石平鋪水底,最在的塊面積竟達4萬平方米。水漫其石,僅深寸餘,溪水清悠,波光瀲灩,一片白熾,故稱“白水洋”,亦稱“水上廣場”或“十里水街”。鴛鴦溪兩岸峯巒疊嶂,古木參天,奇花異草,遍佈山野。碧水潭中戲水的五彩鴛鴦,密林中嬉戲跳躍的獼猴,給這幽靜的溪谷增添盎然微微生機,是一外奇絕的大自然旅遊觀賞點。鴛鴦溪一帶還有一處為“漈水成煙”的百丈漈水簾洞,洞深穴祕,瀑簾掛壁,為全國五大水簾洞之首,其景色之奇麗,令人嘖嘖讚歎。

鴛鴦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屏南縣東北部,距縣城30公里,處屏南、周寧、政和三縣交界。總面積78.8平方公里。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鴛鴦鳥保護區。

鴛鴦鳥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是人們喜愛的觀賞水鳥。鴛鴦溪長14公里,附近山深林密,幽靜而清淨,是鴛鴦棲息的好地方。每年秋季有數百上千只鴛鴦從北方飛來越冬,使這一帶溪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發現鴛鴦,故屏南有“鴛鴦之鄉”之美譽。

鴛鴦溪共分白水洋、鴛鴦溪、叉溪、水竹洋——考溪、鴛鴦湖等5個遊覽區。

白水洋遊覽區在鴛鴦溪上游,為鴛鴦溪四大景觀之一,除溪流兩岸的大小飛瀑和巖洞之外,最使人稱絕的為“十里水街”,它是由三塊平坦的巨石鋪於水底而成,最大的一塊達4萬平方米。人行其上,水恰淹腳背,波光瀲灩,一片白熾,故稱“白水洋”。白水洋平坦寬敞,上面可騎自行車,可駕駛汽車。下游有一條50多米長的天然滑道,赤身下滑不傷肌膚,被稱為“天然衝浪游泳池”。

鴛鴦溪遊覽區,該遊覽區為鴛鴦溪的中心景區,它以野生動物鴛鴦、獼猴和稀有植物為特色,融溪、瀑、峯、巖、洞、潭、霧等山水景觀為一體,成為不可多得的綜合性遊覽區。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百丈祭水濂洞”,它已列為全國五大水濂洞之首。清代宜洋武舉張朝升稱之為“祭水成煙”,它的特點是落差大、瀑面寬、水量足且不枯竭,並可進洞仰看水濂。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2

大家好,今天我們將一起去遊覽這著名的胡裏山炮台。我是你們的導遊,大家可以稱呼我為小陶。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胡裏山炮台吧!

這座炮台是一座海岸炮台,原用來防禦外來侵略的,炮台於1894年三月初八動工,1896年十一月初八竣工,歷時二年九個月,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主要由炮台、兵營、彈藥庫組成。這裏面還存放着一座世界最大的古海岸大炮呢!那他到底是什麼樣的大炮呢?不妨現在就與小陶一同前去看看吧!

各位來賓,我們可以看到前面有兩個大門,大門上寫着“奮武”、“震威”,在兩門對面是由福建工藝美校蔡志強先生創作的大型《民族魂》壁雕,表現了從舊中國到新中國的萬里海防,從“刀槍入庫”到奮武震威,抗擊侵略者,氣勢恢宏、立意明晰,是一幅很好的佳作。如果大家想拍照的話,就可以在這裏拍。這裏既可以拍到旁邊那熱鬧非凡的沙灘,一望無際大海,也可以拍到這著名的《民族魂》壁雕。

各位來賓,我們這次主要瀏覽的就是我之前提到的世界最大的古海岸大炮,因時間有限,其他地方我們就看一看好嗎?好,現在就請各位來賓往這邊走。這裏是榮光寶藏館,一共分為五個展館,分別是古代寶劍、古代戰炮、古代火槍、世界奇石、古樹化石展館,這是張榮光先生的先世歷七代近220_年從世界各地徵集來的,有極高的文史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等我們瀏覽完了世界大炮,就可以來這裏參觀參觀。

好了,我們繼續往前。大家可以看到這裏有許許多多的火炮對吧。這是為了抗擊1841年英帝國主義發動的戰爭和清朝的抗日戰爭使用的。但是,在戰爭中,英軍看出了岸炮只能直射一個方向,不能旋轉多角度放炮的缺陷,繞過射擊方向,在白石炮台附近登陸,突破防線,從身後射擊清軍,導致清軍全部壯烈犧牲。戰爭後,廈門軍民為鞏固海防,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三月初八開工,建造了現在的炮台,就是我剛才提到的世界最大的古海岸大炮,以及旁邊的炮羣。

讓我們繼續往前,看,這裏的炮羣比剛才的大多了吧!而且看起來也先進許多。這就是能360度旋轉的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製造的小炮。再往前走,大家看到這個在坑裏的大炮,就是世界最大的古海岸大炮——克虜伯大鋼炮。它也被人們稱為“胡裏炮王”!它長度是13.13米,重50噸,口徑28釐米,射程1萬6千米。曾擊落敵軍戰艦一百多艘,是我國一系列戰爭中的大功臣。現在,它已被列為吉尼斯世界紀錄。在大炮的旁邊有一個水池,這個水池是做什麼用的呢?據説是因為這大炮每發一門後就要冷卻三十分鐘,而這個水池就是降温用的。

好了,我們的胡裏山炮台遊結束了,接下來大家可以去參觀榮光寶藏館。感謝你們對我工作的支持和信任!再見!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3

剛進大門,我們就可以看見大門兩旁有18個火炮,火炮有中國火炮、紅夷火炮和克虜伯炮三種類型的火炮,上方還有幾發火炮的灰黑色的大子彈。走在山坡地小路上,沿途可以看見左右兩邊的石子路上有幾十發火炮的子彈,走一會就到了售票口,它像一個城門,上面寫着“天南鎖鑰”四個大字。

進了“城門”,我們就可以看見一面旗子高高地飄着,旗子上面畫着一條栩栩如生的長龍。

往右走下去,我們就能看見一個個大火炮站立在遠處,那麼多大炮,沒有兩個是相同的。

那火炮有很多很多種:有很大的、小的、中國的、外國的,由一個又大又長的古火炮吸引了我,它叫“克虜伯大火炮”,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火炮,被稱為“世界古炮王”。

炮台台基是用鳥樟樹汁和糯米、紅糖、石灰、砂土攪拌而成,十分堅韌。炮發原裝備2門克虜伯主炮,幾幅炮2門、小炮10門,配炮兵140人。現存在炮台的主炮炮身長13.96米,炮口內徑2.8公分,炮重48974公斤,全重59888公斤,有效射程1646米,經專家認定是世界上保存最好、最大的大炮。

參觀完大炮,我們去看發射大炮演習。隨着一聲炮響,我們彷彿看到了古代士兵在辛苦演練打仗,保護我們的國家。

胡裏山炮台風景優美,請大家再去細細觀賞。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4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參觀九日山。

九日山在泉州市區西郊南安境內豐州鎮西面,距泉州市區約七公里,為我國著名海外交通史蹟,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日山,一説因晉代南遷者,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遠望,故稱之;另説曾有一道人,從德化戴雲山走九日至此,故名。

該山歷史悠久,自唐以來,文人墨客曾先後登臨或隱居於此。

山勢疊疊奔騰,高在百米左右,巖石懸崖,巖嶢崢嶸,綠樹掩映搖翠,山前晉江流水蜿蜒盪漾,真是“溪流灣漾,峯巒映發,奧街明秀,隱為一區“,風景優美,文物薈萃,成為泉州著名的遊覽區之一。

山有東西北三峯,其形如鉗。

西峯因唐代名詩人秦系在此隱居,放稱高士峯,或稱西台。

頂峯有五代石佛造像,稱石佛山。

石佛為五代陳洪進所倡刻,高4.5米,寬1.5米,袒胸盤坐於蓮座上,衣紋流暢對稱,為泉州最早的石雕造像,外築石亭,以保護石像,全系石構,硬山式屋頂,面闊進深,均具一間,呈方形。

東峯因唐代宰相姜公輔貶謫隸泉,寄跡山中,卒後葬此,故名姜相峯,或稱東台,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稱麒麟山。

北峯連接東西兩峯,叫北台,三峯環抱成一塢,曰白雲塢。

塢中白雲出岫,碧譚幽間,出峽南注,為菩薩泉勝蹟。

山麓原有西晉太康九年(公元220xx年)乃泉州最早佛教寺院。

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羅陀在此翻譯金剛經,學習漢語,山上還留有翻經石古蹟。

山中古蹟遍佈,目前僅留八十餘處,多數集中於西峯東坡和東峯南麓,最珍貴的為宋元祈風石刻,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七十餘處。

因宋元時間,泉州海外交通相當發達,亞非人民每年往來於泉州很多。

當時來泉州經營海外貿易的番舶,要靠風駕船。

來泉的番舶要在春夏東南風而來,秋間則順西北風而去。

由於當時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視外賓的友好關係,每年番舶揚帆之際,泉州郡守和市舶(海關)有關官員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廟,在通遠王祠為番舶祈風,並刻石留記。

來代石刻有十方記載有關海交職事和海交交渲活動情況,“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實騰,遵令典祈風於昭惠廟……”,“大守貳卿顏頤仲,禱回舶南風,遵齊曲也,提舶寺丞劉克遜俱禱焉……”,“舶司歲兩祈風於通遠王廟……”,“以遣舶祈風於延福寺,通遠善劉廣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

《泉州府志》記載“神永春樂山山隱士也,居台峯,後仙去,著靈響,人飼之,呼嗡爹。

唐鹹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樂山,遇一翁白鬚指其處,得杞、楠、夢許護送,一夕材乘漲下,眾神之。

作靈樂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遠王,賜額照事。

嘉祐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輒應,奏加封善利王,尋加號廣福,顯濟。

北宋泉州已設市舶司,祈風是他的職責之一。

九日山這些祈風石刻和祭祥神明之記載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績,為宋時我國人民和亞非人民之間的和平友好的歷史見證,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5

大家好!我是_旅行社的導遊_。歡迎來到美麗的東山島。東山島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蹟眾多,是明代閩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學者黃道周的故鄉。今天我將帶大家遊覽國家四A級景區風動石景區。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稱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引以為榮,視為珍寶的自然景觀。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詩云:“風吹一石萬鈞動”,這是對風動石最好的寫照。大家請看,聳立在陡崖上的風動石,高4.37米,重約200噸。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你要是有興趣可以仰卧盤石上,用你雙腳推推看,不過可別把它推倒了。站於風動石下。

它搖搖欲墜,有一種驚險的感覺,你會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於此處看風動石象仙桃,傳説它是女媧補天時掉下的七彩石,擱在這裏,斜放於盤石之上,兩石疊在一起,如情侶般親密,時有動搖,但卻永不分開。

大家隨我走上台階,站在這台階上看風動石,像什麼?像不像偷吃剛才那隻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還滴溜溜的轉,轉眼間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關於風動石。

還有段傳説,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艘兵艦,套上繩索,他們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只聽“嘣”了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落入海里,十分狼狽,風動石依然屹立於原地。

它與周圍景色交相輝應,難怪文人墨客會在這裏留下“這裏風景獨好”的讚歎。風動石以奇險搖而被載入《中國地理之最》,“不是風搖石而是石搖風”。

沿着這條幽的小路,大家隨我去參觀景區內另外一處很有地方特色的名勝古蹟——東山關帝廟。關帝廟又叫做武聖殿,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請看,它那燕尾式飛檐,彎月起翹,鳥獸凌空。顯得輕巧靈動。屋脊上雕有八仙過海和唐宋120個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種瓷料剪貼鑲嵌而成,長年風吹日曬,色彩鮮豔不變。

這種剪瓷、嵌瓷工藝,都是閩南古建築的傳統技藝。東山關帝廟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聖廟。據傳鄭成功當年收復中國台灣前曾到此求得吉籤,而後收復告捷,將士對關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忠誠昭日月,義氣薄雲天。”關帝以其忠、信、義、勇而德行天下,數百年來被閩南人民視為保護神。

大家站在這裏,面對着大海,海的那頭就是祖國的寶島台灣,東山與中國台灣一水之隔,明清之時遠涉海峽守護中國台灣的將士就曾供奉帶到中國台灣的關帝。中國台灣目前有951座關帝廟,據統計,以東山關帝廟為祖廟的就有470多座。

東山也因此成為傳播中原文化和關帝文化的發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召喚,使得跨越海峽前來祖廟朝聖的台胞絡繹不絕,關帝文化紮根於海峽兩岸,成為聯絡感情,促進交流的橋樑,如同彩虹,橫貫於海峽上空,祥雲流彩,靈光普照。

古代的東山與中國台灣之間有一道淺灘,稱為東山陸橋,成為古人類,動物通往中國台灣的途徑。今天的兩岸人民通過關帝文化——這座橋樑溝通感情;洶湧的中國台灣海峽隔不斷骨肉之情,沒有了東山陸橋,我們有關帝之橋,有心橋,兩岸人民心間有千千萬萬座橋!

好了,各位親愛的團友,今天的遊覽在這結束了,感謝大家的配合與支持!祝願在美麗的東山渡過最美好的日子。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6

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又稱“林則徐祠堂”),是中國歷史人物紀念館。

為紀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而建。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澳門路。1982年成立。館址原為林則徐專祠,創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內有儀門廳、御碑亭、樹德堂、南北花廳、曲尺樓、竹柏軒等主要建築物,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祠門外圍屏牆內壁嵌有“虎門銷煙”大幅浮雕。大門額題“林文忠公祠”。儀門兩側迴廊陳列了20多面執事牌,上書林則徐歷任官職。御碑亭為方形,內陳列3座御賜石碑,成品字形。正中是清咸豐皇帝得知林則徐病逝,慰問家屬的聖旨。一邊是“御賜祭文”,另一邊是“御製碑文”。樹德堂為祠廳,正中是林則徐官服塑像,楣額掛有清道光皇帝御書“福壽”匾額。曲尺樓現為展覽廳。竹柏軒為古式雙層樓閣,樓下闢為電化教育場所,可容納觀眾100多人,配合展覽,放映故事片、連續劇、紀錄片等;樓上為資料室、閲覽廳,內藏圖書、文物,供館內外人員研究使用。

該館展覽以反映林則徐一生事蹟為基本內容。展品中有林則徐親筆書寫的對聯、條屏、立幅、扇面、信扎、文稿、筆記等120多件;還有他使用過的印章、殘墨、印盒、政書雕板等遺物。林則徐的手定詩稿和他父親林賓日手書《析產書》最為珍貴。《衙齋雜錄》是林則徐遣戍伊犁時期抄摘的公文和檔案,這些公文和檔案中有不少重要案卷已經失傳了。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7

各位團友:大家好!

我是*公司的導遊員,歡迎大家來到海峽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湄洲島觀光旅遊。人們説:湄洲島象一塊極品翡翠,被東海的碧波濯洗得清淨晶瑩;像一位美麗的少女,被亞熱帶多情的海風滋潤得嫵媚動人。如此妖媚的極品,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確實,湄洲島的風光一處勝過一處,傳説一節美過一節。這裏有東方麥加之稱的湄洲媽祖廟;有勝過美國夏威夷的黃金沙灘,而我今天將帶領大家去參觀的卻是一處鮮為人知的海蝕景觀———峨尾石景。

瞧大家的神態,心裏一定充滿了疑慮,三山五嶽我都去過,就這一座小山,會有什麼看頭。確實遠看峨尾山,它是一座海拔不足70米的小山,要從巍峨壯觀、氣勢磅礴的角度來看,它太微不足道了。但俗話説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當我們走近它時,大家就會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博大精深而歎為觀止。整個峨尾景區總的來講有三大魅力:①它是一座天然盆景園,山上怪石林立,山巖競秀,林木葱蘢;②它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海濱浴場,海邊沙灘連綿潔淨,前臨碧波萬頃的大海,背依千畝綠林;③同時,它還是一個故事林,峨尾的每一處景觀、每一塊石頭都有一個神奇的故事傳説。

大家請看整個峨尾山由左右兩座小山組成的,我們先從右側開始參觀,這有許多栩栩如生的動物造型,待會兒在大家移步的過程中,請大家用敏鋭的眼光和聰慧的想象尋找一下,噢對了,有貝殼、有鷹、有狗、有海龜……哇!這麼多,大家找得真是又快又準,左邊那躺在路邊的貝殼,彷彿在列隊恭迎大家的光臨,叫“聖貝迎賓”,右邊這隻鷹,瞧它神氣的架式,耀武揚威的樣子叫“雄鷹獵勝”而頂上這隻雙眼圓瞪,怒視天空的狗,我們便稱它為“天狗吠日”,瞧它的兇狠的樣子,我們還是少去惹它為妙。而這隻龜的神態就最為逼真了,活脱脱是爬上岸後捨不得離去的樣子,人稱“海龜朝聖”,海龜朝聖的故事在湄洲島流傳了幾百年,聖是媽祖的別稱,海龜怎麼會去朝聖媽祖呢?相傳此龜為海中神龜,它經常看到媽祖隻身一人,風裏來,雨裏去,在驚濤駭浪中奮力救生,海龜被媽祖慈悲濟世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所以經常協助救人。公元987年農曆九月初九,媽祖天定在人間“二八”為期的期限到了,她將離開人間,回到天庭。天性善良的媽祖不願驚動人們,想悄然離去。但海龜在冥冥之中有知,趕緊從海里趕來,想為媽祖送行,它爬呀爬呀,可最終來不及爬到湄嶼峯,就看見一朵祥雲冉冉升起,媽祖昇天了。傷心欲絕的海龜抬頭仰望,含着淚,目送媽祖離去。從此海龜化身為石,永遠留在了朝聖的路上,千年不變,瞧它的神態,似乎在期望媽祖的歸來,繼續懲惡揚善,也似乎在祈禱着一種盛世的太平。

告別了神龜,請大家隨我繼續往上參觀,在沒走之前,我有個請求,呆會兒要穿越前方那片綠林時,請大家放輕腳步,等到了那邊,大家自然便會知曉。

瞧這兩隻是什麼?對,青蛙,我們稱它為“雙蛙幽會”,這兩隻青蛙不但聰明而且浪漫,約會竟找得如此幽雅的環境,在綠林掩映並可俯瞰四周的位置,瞧它們的樣子,一定是生怕別人會來打擾他們的情趣。看來,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並不單單只是人的願望。那麼現在大家應該知道,為什麼我要讓大家放輕腳步的緣故了。

在聆聽完雙蛙合奏的愛的羅漫史後,我們即將結束峨尾山右側山的遊覽,站在高崗上,在這憑海臨風的位置,我想請大家做一下深呼吸,盡情地吸取天地之靈氣,相信這感覺一定是心曠神怡的。

峨尾的左右側山就是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傳説中千里眼的利斧劈開的海門為界,在左側山,我們將看到世界級的景觀。大家不要急,在未參觀之前,首先我有個問題請大家思考,地處亞熱帶的湄洲島能否看到洋洋灑灑的飛雪?

瞧,我的題目尚未講完,便有幾位客人會心地笑了起來,想必已經猜透了。對了,雪花便是浪花。記得蘇東坡在他的名作《赤壁懷古》中寫道:“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在這南國一隅的湄洲島,我們雖領略不到北國的千里冰封,可是我們卻照樣能欣賞到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不是嗎?

好,請大家繼續留心前面不遠的那壁巖石,象什麼?對了,象一本本排列成行的書籍,這就是人稱“媽祖書庫”的海蝕地貌。傳説媽祖小的時候,看到鄰居家的許多漁民,出海捕魚,遇到風暴後都葬身海底,天性善良的媽祖從小就立下誓願:要幫助他們!因它誕生於官宦之家,所以她便有條件博覽羣書,她特別偏向於閲讀天文、地理、氣象、醫學等方面的書籍,媽祖用所學的知識,給了廣大人民極大的幫助,所以媽祖深知知識的力量,在她羽化昇天後,便把她所學書籍化成片片的頁巖留在了峨尾山。在這就請大家邊欣賞邊閲讀,看看能否滲透媽祖的天書,獲得媽祖精神的真諦。

剛才,我給大家講過,在峨尾我們能看到世界的景觀,想必大家都已經等急了。現在,我把大家帶到了它的面前,瞧這是什麼?

一幅世界地圖,可以肯定地説在哥倫布沒有發現新大陸,在魏格納的大陸飄移學説尚未形成,在人們根本還不會繪製世界地圖之前,這幅神奇的世界地圖就已經出現在峨尾山的巖壁上了。如果有興趣的話,請大家認真地考究一下,這到底是神繪的,還是人繪的,這樣的奇蹟,能不説是世界級景觀嗎?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8

各位來賓,大家好!  歡迎來到“丹霞天蹤,碧水靈趣”的大金湖旅遊觀光!這裏藴藏着一座堪稱“天蹤靈佛寺。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張,名世忠,大家叫我小張好了。是金湖旅行社(景區)的導遊員;開船的師傅姓李,今天將由我和李師傅為大家服務,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今天的遊程大約需要4個多小時,中午我們將在水上餐廳用餐。在遊覽過程中請大家注意安全和環境衞生。在此,我先感謝大家的合作,同時預祝今天的“水上佛國”之旅能給大家帶來吉祥和快樂!  大金湖位於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脈南麓的泰寧縣境內,距三明市區176公里,於1994年1月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xx年成為我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20xx年1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該景區面積達1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6平方公里。大金湖是金溪新湖的簡稱,金溪是閩江上游富屯溪的一大支流。1980年夏,政府在金溪的盧庵灘興建一座裝機容量十萬千瓦的池潭水電站。大壩高78米,長253米,金溪水被堵截後上遊形成了一個全長 60餘公里、 湖面五萬多畝、庫容 8 .7 億立方米的人工湖。丹山和碧水是大金湖風景構成的兩大要素:山的雄奇俊逸,水的清麗幽雅;陽剛與陰柔相濟,豪放與婉約互補;丹崖突進湖心,碧水深入山腹;山水相映成趣,浩瀚博大與幽深迷離同在;瑰偉曠達與旖旎險窄共存,是國內外少有的風景名勝區,千姿百態的丹霞地貌與浩瀚湖水相結合,獨具特色和魅力,大金湖碧波澄淨,羣峯競秀、林木葱鬱、石筍兀立、流泵飛瀑、水環山繞。其中白水際瀑布、大赤壁、公子峯、水上一線天、幽谷迷津、虎頭巖、貓兒山以及素負盛名的甘露寺、醴泉古剎、尚書墓等100處名勝古蹟置之碧水丹山之中,形成一處別具一格的遊覽區,因此,金湖又被中外遊客譽為“黃金之湖”。每年4月至10月為遊湖最佳季節,湖上備有大小遊艇,可盡覽金湖全景。

該景區有着良好的區位優勢,距福建省鐵路主幹線、鷹廈線樞紐站--邵武僅76公里,隨着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大金湖的旅遊資源開發將會更加突飛猛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金湖將以她迷人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海內外遊客前來旅遊觀光,到那時,大金湖帶給我們的將是更加絢麗多彩的世界!  大金湖因景區所在地盛產黃金而得名。經過億萬年的天地造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裏塑造出許多栩栩如生的天然大佛: 如來佛祖,慈眉善目;印身佛影,指點迷津;水上觀音,靈光顯現;伽藍菩薩,雄姿煥發;千面羅漢,修身養性;平湖卧佛,怡然自得;菩提達摩,坐禪説法;開心彌勒,教化眾生。正所謂“一水藏天蹤,千山現佛影”。可以説,整個大金湖就是一座“山水顯靈,吉祥匯聚”的水上佛國世界!多少年來,數不盡的善男信女,八方遊客,在這裏真切感受到眾多天然大佛的慈祥佑護,許多美好的心願才得以實現。我相信,大家都是有福之人,希望今天的金湖之旅能給您帶來明天的錦繡前程!  大家請看,屹立在我們眼前的這兩座紅色山巖,左邊叫赤石峯,右邊叫馗雷峯。兩峯對峙,中間夾有一條瀑布飛流而下。這瀑布高約10米,寬約8米,是金湖最大的瀑布。在陽光的照射下,這瀑布猶如一串串明亮的珠簾,似乎從天而降,我們稱之為“天跡水簾”。靠近這水簾,百米之內便能聽到轟雷般的響聲,感受到騰騰霧氣!而且還會使您產生一種“我欲凌風而去”的感覺。大家看到了嗎?在水簾的左側,有一小巧觀音,手持淨瓶,雲水一身。大家不妨在此做一下深呼吸,感受一下山野的清新空氣和水氣中的負氧離子,帶上水簾觀音的吉祥祝福,開始我們今天的“水上佛國”之旅。  隨着遊船緩緩往前行進,我們現在來到甘露寺碼頭。從這裏上岸步行到甘露寺,大約需要10分鐘。提起甘露寺,人們自然而然會聯想起三國時期劉備招親的那個甘露寺。那甘露寺在江蘇鎮江的北固山,離我們這兒有千里之遙!而金湖的甘露寺,始建於宋紹興20xx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的歷史了。由於在甘露寺的巖穴上方有塊鐘乳石,形狀像龍頭,一年四季間隔滴泉,水質清甜似甘露,故名“甘露寺”。

大家請看,左邊這塊紅色的巖石像一口碩大無比的“鍾”,而右邊那塊巖石像一面獨步天下的巨“鼓”,甘露寺便在這鐘鼓石之間,所以當地有這麼一個説法叫“右鼓左鍾,廟(妙)在其中”。在佛教寺廟中,都有專設鐘鼓樓。而在金湖的甘露寺,則是大自然天造地設的天鍾天鼓。正所謂“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輕聲佛號喚回苦海迷夢人”。  金湖的景觀大都有移步換景的特點。看!剛才的“天鍾”,現在則成了佛祖釋迦牟尼的巨大頭像。只見他慈眉善目,眺望遠方,預示着“如來警示,光明在前”。在如來佛祖面前,卓然挺立着三株千年古鬆,好象上天賜予的三柱高香,在此替世人進行着亙古不變的朝拜。

走在曲徑通幽的石板路上,會發現有塊石壁,刻有巨大的一個“淨”字。從石縫中流有一股清泉,涓涓細流注入到池中,這池名叫“淨手池”。俗話説“寺廟門前必洗手,抽籤許願方可靈”。在這周圍有片竹林,竹身呈四方形,秋天才長筍,有道是“摸摸四方竹,可得四方財”。

登上十幾級台階,我們來到甘露寺山門。這裏有塊石碑,刻的是南宋狀元鄒應龍長子,進士出身的鄒恕寫的一首詩“蘭若半空中,雲山第幾重;瀑流千丈練,鶴宿五株鬆;曉鍾禪房黑,霜林木葉紅;懸崖回首望,歸思過前峯。”這首詩讚美了甘露寺的建築風格和四周秋季景色。蘭若,就是梵語中家廟的意思。如今,千百年過去了,山水依舊,香火依然旺盛,詩中提到的古楓還在,只是那古鬆少了幾棵,真可謂“古剎千年歷滄桑,甘露依舊潤遊人”。  走進別具一格的山門,眼前豁然開朗。[抬頭仰望,一座造型別致的寺廟展現在我們眼前,這就是甘露寺。只見它建在下窄上寬,呈倒三角形的巨大巖穴中,採取了“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獨具匠心設計,用“T”形斗拱相連接。據考證,十二世紀時,日本高僧重源法師三次入閩,前來甘露寺考察,回國後建起了舉世聞名的奈良東大佛殿。  現在請大家抬頭仰望,在甘露寺上方,有塊黑紅相間的巖壁,極像應身佛的身影。只見他左手持佛珠,右手小指微翹,惟妙惟肖!這就是“印身佛影”。在佛教經典中,只有當一座寺廟的佛性達到最高境界時,才有可能出現這種“印身佛”的景象。儘管這種境界千古難尋,然而在靈氣匯聚的甘露寺裏,有緣之人卻可以看到佛祖的印身,感悟到佛祖的存在!  支撐甘露寺那根粗大的柱子,叫“如意柱”。據説男抱得志,女抱得子,小孩抱了聰明可愛,老人抱了健康長壽。不過,各位若要“如意”的話,還得踏踏實實地登上這101級台階,只有一步一個腳印,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參觀完甘露寺,回到碼頭,我們將乘坐16號遊船繼續遊覽

唐朝詩人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曾説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在金湖得到最真實、生動的體現。

大家請看,前方的大赤壁上赫然印着一個巨大無比的“仙”字,活靈活現,儼然還是隸書體。在它的對面,有座形同壽桃的丹崖,崖面上也隱現着巨大草書的“壽”字!真乃真“仙”高“壽”,仙壽對應,這是大自然的神來之筆,沒有任何人工的痕跡。可見上天對大金湖的垂愛,在此已表露無疑!  我們現在來到金湖最具代表性的景點——水上一線天。眾所周知,我國有“名山三百,支山三千”,這些名山都有陸上一線天,不足為奇。可是,你可曾聽説或領略過金湖水上一線天那別具一格的風景嗎?那麼前方被譽為“世上少有,國內罕見”的水上一線天,將會使您飽覽到這獨一無二的稀世奇景。“古竅何年壁,中間別有天”,這是古人所言。“舟行勝似穿三峽,水上還看一線天”,這是遊人所説。大自然的天公造物之奇、山水顯靈之趣,在這裏得到最集中、最神奇的體現。

隨着遊船緩緩駛進峽谷,遠看似乎進不去,近看卻可以進去,有種“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景”的感覺。這一景指的就是“水上觀音”。  大家請抬頭仰望,有塊巨大的巖石勾勒出一幅觀音菩薩臨水而立的側身像,上面滴下來的串串水珠,似乎是從淨瓶裏灑下的甘露。這景象宛如大慈大悲的救世菩薩降臨人間。據佛經記載,觀音菩薩能救苦救難,普渡眾生。幾千年來,觀音以她善良、真誠、慈悲為懷的精神在中國老百姓當中廣為流傳。可以説是“家家阿彌陀,户户觀世音”。

船到盡頭豁然開朗,有一圓形深潭,可容納幾艘遊船掉頭。抬頭仰望,四周懸崖峭壁,中間只有一塊天,頓生“坐井觀天”之感,我們成“井底之蛙”了。懸崖上有兩條小瀑布繞一圓石傾瀉而下,宛如“二龍戲珠”。這四周的懸崖峭壁由五塊巖石構成,多像五隻大象正圍繞觀音虔誠朝拜,我們稱之為“五象朝聖”。在右邊的巖壁上,還有一隻巨大的金龜頭朝上,正趴在那裏,似乎在神情專注地聆聽觀音菩薩的教誨,這種絕妙的境界,令不少遊人歎為觀止!  正所謂“金湖水上一線天,甘露遍灑灑滿天。觀音引入天外天,遊人如坐井中天。二龍戲珠水沖天,五象朝聖欲昇天。金龜上岸頭朝天,水中倒影一線天。”  現在我們來到金湖最開闊的湖面——十里平湖。這裏羣山環抱,島嶼星羅棋佈,水動山浮,令人心曠神怡。

大家請看,正前方連綿起伏的羣山彷彿是一尊神態安祥的水上卧佛,我們稱之為“平湖卧佛”。在卧佛的頭部,那座高聳的山峯又像是一尊悠然自得、仰天大笑的“千面羅漢”,他法力無邊,時常愛變幻出不同的形態來逗遊客開心。看,現在他又變成了一隻昂首曲背、目視遠方的金貓,所以又稱“金貓觀湖”。  大家請看,湖畔有座孤立高聳的丹霞峯柱,它的外形很像一尊威風凜凜的古代將軍。他像誰呢?對了!他就像赫赫有名的“紅臉關公”。中國有句古話,叫“文拜孔子,武拜關公”關公可以説是家喻户曉的歷史人物,雖然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然而他那種“對國以忠、待人以義、處事以仁、作戰以勇”的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這位名垂千古的英雄,不僅被歷代皇帝所推崇,更被民間尊奉為驅邪避惡的保護神。有這麼一幅對聯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他在儒、釋、道三教中的地位:“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佛教中把關羽稱為“伽藍菩薩”。相傳關羽在“大意失荊洲,兵敗走麥城”之後,被孫權所擒殺。孫權將其首級獻與曹操,誰知曹操反刻沉香木為軀,厚葬於洛陽,而其身軀,孫權也只好以王侯之禮葬於當陽,所以有“頭定洛陽,身困當陽”之説。關羽死後,因其陰魂不散,託夢給湖北當陽玉泉寺的普淨大師,大叫“還我頭來,還我頭來!”,大師點化説,你當年過五關斬六將,這些人的頭找誰要去?關羽頓然醒悟,便皈依佛門,成了寺廟裏的守護神,也就是“伽藍神”。關平成了其左脅侍,周倉成了其右脅侍。如今關羽成了我們金湖水上天然大佛寺的守護神,相信在他的佑護下,我們即將結束的金湖之旅定能吉星高照,一帆風順。

各位朋友,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今天的“水上佛國”之旅就要結束了,在此,我衷心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時更希望大家對我的講解多提寶貴意見,相信我們有緣再次相聚大金湖。最後,衷心祝願大家帶上金湖山水的靈氣和吉祥的祝福,從此平步青雲,事業有成,閤家幸福!謝謝!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9

各位朋友,大家好!你們想知道有位扶貧濟困、海上救親,被歷代尊崇為“天上聖母”的奇女子是誰嗎?供奉她神祗的祖廟又在哪呢?那麼,就請大家跟着我——_X旅行社的導遊_X一同走進莆田的湄洲島,去拜謁這位世人景仰的媽祖女神。

湄洲島距離莆田市區42公里,因形如人的眉毛,嵌於萬傾碧波之中,所以得名“湄洲”。它不僅是媽祖從小生活的地方,而且也是聞名海內外的媽祖祖廟所在地。朋友們,湄洲島到了,請帶好隨身的行李物品,隨我下船,大家要小心腳下,注意安全哦。

“千年神女廟,長護海霞紅。”請看,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座宏偉的建築羣是上世紀70至80年代,由各地的媽祖信眾們籌資捐款,在原祖廟的基礎上擴充修建的。整座廟宇分為五進,依山就勢,建築色彩依稀可見北宋痕跡。您瞧,它的外形象不象西藏的布達拉宮,古樸莊重,氣勢非凡呢!

各位請看,前面這一批批的進香隊伍,他們有漂洋過海來的台灣同胞及海外僑胞,也有祖國內地來的進香遊客。大家注意到了嗎?在這些隊伍的最前面都抬着一尊媽祖神像,哪位朋友知道這是在幹嘛?其實啊,這些神像都是以前從祖廟掛分靈出去的,現在進香隊伍將她帶回來,這叫“媽祖回孃家”。

那麼這裏,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媽祖的生平。媽祖這為倍受世人敬仰的民間神祗,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她姓林名默,又名“默娘”,出生於北宋建隆元年農曆的三月二十三日,因從出生到滿月都不曾啼哭,父母便給她取名“默”字。相傳她八歲就能誦經,16歲就能下海,經常奮不顧身在海上搶救遇難的漁船。而且,她立志不嫁,一生要以行善救人為事。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為搶救落海的鄉親不幸遇難,年僅28歲。民間傳説她是“白日飛昇”,在湄峯羽化成仙。

朋友們,請隨我繼續前行,咱們到山頂的媽祖石雕像去看看。從這昇天樓往上,要登99級台階方可抵達。而且從山下媽祖廟的牌樓到山頂的媽祖像整條軸線總長323米,大家猜猜看,這99級台階、323米各代表什麼呢?沒錯,99藴含有媽祖九月初九昇天之意,而323是為紀念媽祖三月二十三的誕辰之日。好,各位朋友,這裏就是媽祖山的最高點,眼前這尊儀態雍容,面部慈祥的媽祖造像,高14.35米,由365塊花崗石砌成,它象徵着媽祖保佑這14.35平方公里湄洲大地上的居民,一年365天天天平安幸福。請看,媽祖頭戴皇冠,身着霞披,手持如意,遙望着大海。海的那頭正是祖國的寶島——中國台灣。在中國台灣鹿港朝天宮有一尊一模一樣的'媽祖石像與之隔海相望,共同維護着中國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寧。

在中國台灣,媽祖的信徒不計其數,宮廟多達1000多座。每年媽祖的祭辰日,中國台灣信眾都要乘船跨海到眉洲島,祭拜這祖廟的“天后娘娘”。大家知道嗎?從1987年至20__年的五年間到這裏朝聖的台灣同胞就有100多萬人次呢!而1997年1月湄洲祖廟媽祖金身巡遊中國台灣活動的成功舉辦更是轟動了海內外。這項活動創造了兩岸交流以來,入台時間最長、覆蓋區域最廣,參與人數最多,交流效果最佳的歷史記錄。

是啊,媽祖的民間信仰從產生至今已經歷了一千多年,它跨越時空,跨越地域,跨越人種,在全世界擁有1億多的信徒。媽祖已經成為四海共仰的女神,成為慈愛與和平的象徵。無論在大陸,還是在中國台灣、香港、澳門乃至巴黎、夏威夷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區,對於媽祖,實際上都是一種強烈的不忘祖先的意識。或許這就是媽祖信仰久傳不衰的關鍵所在吧,朋友們,如果有機會,希望您能再次光臨湄洲,歡迎拜謁這位奇女子,到時候,“請你的朋友一起來,湄洲來做客。”

謝謝大家!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10

九鯉湖水利風景區由九鯉湖、九鯉西湖、九鯉東湖、麥斜巖、卓泉巖五大景區組成,面積25平方千米。相傳漢武帝時,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煉丹濟世,丹成跨鯉昇仙,九鯉湖因之得名。

九鯉湖水利風景區以湖、瀑、洞、石、夢五奇著稱,尤以九鯉湖水利樞紐、九鯉飛瀑和祈夢文化為最,素有“九鯉飛瀑天下奇”和“研究中華夢文化活化石”之美譽,她和武夷山、玉華洞並稱為福建“三絕”。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遊覽後讚歎:“匡廬三迭、雁蕩龍湫,各以一長擅勝,未若此山微體皆具也!”

九鯉湖是歷史文化名湖,千百年來為朝野所推崇,歷代騷人墨客在此留連盤桓,吟賦詞章不計其數,摩崖題刻燦若繁星,更具特色的是“祈夢”文化,自宋以來極負盛名,這在全國風景區中是絕無僅有的。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鄭。今天我帶大家遊覽的是漳州濱海火山地質公園----林進嶼。

漳州濱海火山地質公園包括古火山島林進嶼、牛頭山古火山口、南碇島、魚鱗石山等。今天我就帶大家去領略一下古火山島林進嶼的特殊地質風貌。

林進嶼位於漳浦縣前亭鎮將口村海域,距岸約2公里,面積0.16平方公里,是無人居住的小島。從遠處看,它像一塊黑寶石,鑲嵌於碧波之上。這座小島距今已經20xx多萬年了,它的地質特徵,也成為了地質演化歷史。

“林進嶼”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這裏有個傳説:很早以前,長泰縣有一個叫林震的人,身患麻風,被族人棄於這個島上。他吃島上的動植物,喝島上的水,專心讀書。後來,他的病不治而愈。不久,中了狀元,職從六品。他在京城任職8年,淡泊名利,不願阿諛奉承而稱疾告歸。而這座無名島後人就稱為了“林震嶼”,為了避諱,又把它稱為“林進嶼”。

現在我們已經登陸林進嶼,大家小心。島上局部可見鹼性橄欖玄武巖石,在漫長的地質演化過程就形成了今天世界罕見的火山地貌景觀了:一是機理完整的玄武巖石羣,二是熔巖湖現象,三是巨型柱狀節理。

島的中央是鬱鬱葱葱的山峯,海拔72.7米。島上的甘泉清澈見底,林間有山羊奔走。島的四周是火山噴發後形成的玄武巖石羣。在島的北海灘上,可以見到16個火山口緊密連在一起,形成圓環狀,像VCT軟盤,就覺得一定讀得出它那千百年來的鉅變。這裏的火山口小而多,還有這種玄武巖巨型柱狀節理,更有這整齊的“巨柱石林”,它是如何擺佈的呢?大家可以思考思考了。

島上到處是火山噴發後形成的石頭,這裏的石頭沒有牛頭山那的排列有序的“石柱”,卻千奇百怪、形狀各異。

各位講解先到這裏,接下來大家可以自由參觀,請注意安全。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12

各位親愛的來賓:

大家好!我是_旅行社的導遊_。歡迎來到美麗的東山島。東山島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蹟眾多,是明代閩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學者黃道周的故鄉。今天我將帶大家遊覽國家四A級景區風動石景區。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稱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引以為榮,視為珍寶的自然景觀。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詩云:“風吹一石萬鈞動”,這是對風動石最好的寫照。大家請看,聳立在陡崖上的風動石,高4.37米,重約200噸。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你要是有興趣可以仰卧盤石上,用你雙腳推推看,不過可別把它推倒了。站於風動石下。它搖搖欲墜,有一種驚險的感覺,你會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於此處看風動石象仙桃,傳説它是女媧補天時掉下的七彩石,擱在這裏,斜放於盤石之上,兩石疊在一起,如情侶般親密,時有動搖,但卻永不分開;大家隨我走上台階,站在這台階上看風動石,像什麼?像不像偷吃剛才那隻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還滴溜溜的轉,轉眼間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關於風動石,還有段傳説,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艘兵艦,套上繩索,他們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只聽“嘣”了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落入海里,十分狼狽,風動石依然屹立於原地。它與周圍景色交相輝應,難怪文人墨客會在這裏留下“這裏風景獨好”的讚歎。風動石以奇險搖而被載入《中國地理之最》,“不是風搖石而是石搖風”。

沿着這條幽的小路,大家隨我去參觀景區內另外一處很有地方特色的名勝古蹟——東山關帝廟。關帝廟又叫做武聖殿,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請看,它那燕尾式飛檐,彎月起翹,鳥獸凌空。顯得輕巧靈動。屋脊上雕有八仙過海和唐宋120個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種瓷料剪貼鑲嵌而成,長年風吹日曬,色彩鮮豔不變。這種剪瓷、嵌瓷工藝,都是閩南古建築的傳統技藝。東山關帝廟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聖廟。據傳鄭成功當年收復中國台灣前曾到此求得吉籤,而後收復告捷,將士對關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忠誠昭日月,義氣薄雲天。”關帝以其忠、信、義、勇而德行天下,數百年來被閩南人民視為保護神。大家站在這裏,面對着大海,海的那頭就是祖國的寶島台灣,東山與中國台灣一水之隔,明清之時遠涉海峽守護中國台灣的將士就曾供奉帶到中國台灣的關帝。中國台灣目前有951座關帝廟,據統計,以東山關帝廟為祖廟的就有470多座。東山也因此成為傳播中原文化和關帝文化的發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召喚,使得跨越海峽前來祖廟朝聖的台胞絡繹不絕,關帝文化紮根於海峽兩岸,成為聯絡感情,促進交流的橋樑,如同彩虹,橫貫於海峽上空,祥雲流彩,靈光普照。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13

各位團友:

這是日光巖寺新修的山門,讓我們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這好像一個人寫的,其實是三人所書。鼓浪洞天是明萬曆年間(1573年)泉州同知丁一中寫,已經400多年了,是日光巖上最早的題刻;鷺江第一是清代道進士林緘所寫,也有100多年了;天風海濤是民國4年(1915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寫的。在如此高大的石頭上凌空崖刻,氣魄很大。

各位團友,日光巖寺原名蓮花庵,是廈門四大名庵之一,實際是一石洞,以石為頂,故又叫一片瓦,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萬曆十四年(1586年)重建。因為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峯後升起,蓮花庵最先沐浴在陽光裏,因此得名日光寺。又傳説當年顧成功來到晃巖(日光巖的別稱),看到這裏景色遠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為日光巖。日光寺屢毀屢建,清同治年間,建圓明展,祀彌勒。1917年建大雄寶殿。解放後,圓明殿改成唸佛堂。改革開放後,落實宗教政策,日光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內外十方善信的捐贈,大興土木,翻修了大雄寶殿,新建了山門、鐘鼓樓、旅遊平台、法堂、僧舍、小賣部和膳堂,寺廟煥然一新。日光寺是一座精巧玲瓏袖珍式的寺廟,大雄殿、彌陀殿對合而設,是全國唯一的。由於環境優越,歷代高僧不斷,著名的弘一法師1936年曾在這裏閉方便關8個月。

日光山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裏原有一亭名旭亭,早已毀圯。中國台灣文人石國球寫了一篇《旭亭記》,描寫日光巖山羅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磴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了。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14

在桃源洞“鎖洞橋”橋旁,山下有一個小小的徐霞客廣場,廣場上有一座“徐霞客遊記”碑,在一面石壁上鑲嵌着一塊黑色的大理石,上面鐫刻着徐霞客遊記裏關於永安桃源洞的遊覽筆記,看着這些文字,就可以作為登山遊覽的導遊詞了。因為走下來的路程與徐霞客遊記中記載的別無二致。看過此碑之後,再遊桃源洞景觀就如同舊地重遊一般,山石風景歷歷在目。

“十四日行永安境內,始聞猿聲。南四十里為鞏川。上大灘十里,東南行,忽望見溪右峯石突兀。既而直逼其下,則突兀者轉為參差,為崩削,俱盤亙壁立,為峯為巖,為屏為柱,次第而見。中一峯壁削到底,或大書其上,曰“凌霄”。於是溪左之奇,亦若起而爭勝者。已舟折西北,左溪之崖較詭異,而更有出左溪上者,則桃源澗也。其峯排突溪南,上逼層漢即天宇,而下瞰回溪,峯底深裂,流泉迸下,仰其上,曲檻飛欄,遙帶不一,急停舟登焉。

循澗而入,兩崖僅裂一罅,竹影逼溪內。得橋渡澗再上,有門曰“長春圃”。亟趨之,則溪南之峯,前所仰眺者,已在其北。乃北上,路旁一石,方平如砥。時暮色滿山,路縱橫不可辨,乃入大士殿,得道人為導。隨之北,即循崖經文昌閣,轉越兩亭,俱懸崖綴壁。從此折入峭夾間,其隙僅分一線,上劈山巔,遠透山北,中不能容肩,鑿之乃受,累級斜上,直貫其中。餘所見“一線天”數處,武彝、黃山、浮蓋,曾未見若此之大而逼、遠而整者。既而得天一方、四峯攢列。透隙而上,一石方整,曰棋坪。中復得一台,一樹當空,根盤於上。有飛橋架兩崖間,上下壁削,懸空而度,峯攢石裂,岈然成洞,曰環玉。出洞,復由棋坪側歷西塢而上,得一井,水甚甘冽。躋峯北隅,有亭甚豁,第北溪下繞,反以逼仄不能俯瞰。由此左下,又有泉一泓匯為池,以暮不及往。乃南上絕頂,一八角亭冠其上。復從西路下山,出倚雲關,則石磴垂絕,罅間一下百丈。蓋是山四面鬥削,惟一線為暗磴,百丈為明梯,遊者以梯下而一線上,始盡奇概,舍此別無可階也。

還至大士殿,昏黑不可出。道人命徒碎木燃火,送之溪旁,孤燈穿綠塢,幾若陰房磷火。道人云:“由長春圃二里,有不塵館,旁又有一百丈巖,皆有勝可遊。”餘頷之即點頭接受建議。返舟,促舟子夜行,不可,乃與奴輩併力刺舟撐船。幸灘無石,月漸朗,二鼓,泊廢石樑下。行二十里,去永安止二里。”

徐霞客是公元1630年(明朝崇禎三年,庚午年)陰曆八月十四日到達永安桃源洞的,根據遊記文字推斷,他應該是中午時分才到桃源洞,到游完桃源洞景觀已經是“昏黑不可出了”,天已經黑透了,在桃源洞這個地方夏天八月的天黑時間應該在晚上7點多鐘,整個桃源洞的地方並不大,現在條件好,只要一個多小時就可以游完。明代桃源洞的遊覽條件應該沒有現在的好,登山的道路崎嶇,不好走,所以徐霞客用的時間要比今人要長,但是半天應該夠了,所以以此判斷他是中午時分到達的桃源洞。徐霞客在遊記中説明了這次遊歷的原因和行程:“庚午春,漳州司理叔促赴署。餘擬是年暫止遊屐,而漳南之使絡繹於道,叔祖念莪翁,高年冒暑,坐促於家,遂以七月十七日啟行。二十一日到武林。二十四日渡錢唐即錢塘,今錢唐江,波平不穀,原意指有縐紋的紗,即處只作“皺”,如履平地。二十八日至龍遊,覓得青湖舟,去衢尚二十里,泊於樟樹潭。”當年春天,在漳州任司理的族叔徐日升信函邀約徐霞客赴漳州遊歷,在徐日升父念莪翁的多次催促下,於是徐霞客雖決定當年“暫止遊屐”,但是在長輩們的多次催促下“漳南之使絡繹於道,叔祖念莪翁,高年冒暑,坐促於家”,不好意思再加推辭,遂於七月十七日啟程,七月二十一日到達浙江武林,二十四日渡過錢塘江,七月二十八日到達浙江龍遊,三十日過浙江江山縣。八月八年級登仙霞關,八月初四游龍洞,八月五日在福建浦城上船,八月九日抵達延平郡(現在南平市)。八月初十,轉入沙溪,登舟向永安進發,八月十一日,“泊於舊縣”,八月十二日,“抵沙縣”,八月十三日,“入永安界,曰新凌鋪”。八月十四日“行永安境內,始聞猿聲。南四十里為鞏川。”從七月十七日從江蘇江陰家中啟程到八月十四日到達永安,徐霞客在路上走了27天,一路走一路遊,算得上是貨真價實的“遊山玩水”。但是遊一路記一路,這才給我們留下一本千古名著“徐霞客遊記”。關於桃源洞這一段,徐霞客共用了756字,分三段描敍了他的永安桃源洞之遊,第一段是發現桃源洞,第二段是遊桃源洞,第三段是離開桃源洞。字簡言賅,概括全面,把桃源洞的景色和景點都簡要的介紹出來了。

離開徐霞客詩碑,沿着小道向上走,半山腰上就是徐霞客提到的“大士殿”。小道全是繞着桃源洞這塊大石頭在轉,“乃入大士殿,得道人為導。隨之北,即循崖經文昌閣,轉越兩亭,俱懸崖綴壁。”千古江山依舊,世間人事常換。大士殿裏的道士已不是當年指引徐霞客方向的道士,可殿外的風景卻是依然秀麗。,大士殿名曰“觀音大士殿”,據説始建於1620_年(明萬曆三十三年),距今已有420_年曆史了。徐霞客來此遊歷時,此殿剛剛修好不久,用現在的話來説是個仿古建築,不經意間,被徐霞客用筆記錄在案,倒也流芳千古。清朝時期被火焚燬,20_年才在原址上重建,看來又是一個仿古建築。雖然大士殿被火焚燬,但是觀音菩薩的蓮花座是在山洞中直接雕鑿在山石之中的,所以大火只是將山洞外的殿堂焚燬,卻沒有影響觀音菩薩的顯靈,所以觀音菩薩的香火四百年來未曾斷過。大士殿外是個觀景的好去處,對面兩山之間的山形宛如觀世音菩薩的手持玉淨瓶倒置着,遠處山頭松樹在清晨的雲霧繚繞中,恰似天然香燭供奉着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谷底的桃花澗水就像是從玉淨瓶中流出似的,源源不斷,預示着香客們的財源滾滾如同澗水,永不斷絕。繞石登山數百步,到此小憩,確是一個絕佳的去處。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15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們現在已經到了福建省內最大的寺廟——泉州開元寺。開元寺佔地面積78000平方米。它規模宏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開元寺初名“蓮花寺“,後改為“興教寺”、“龍興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現名。

人們常説“自古名山僧佔多”,其實是冤枉了出家人。與世無爭的僧人隱身在高山峻嶺之上,本意是修心養性,卻常成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聞名遐邇。而泉州開元寺就座落在平平無奇的鯉城區西街,與凡世的隔絕只靠山門前這堵象徵性的屏障一紫雲屏,這無形中縮短了塵世與佛門的距離。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襯,卻多了善男信女的親近,這就是泉州開元寺的獨特之處。

泉州開元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或許大家想知道,開元寺何以能夠聞名海內外呢?那就讓我們一起慢慢領略、細細品味吧。

眼前這座別緻的建築就是開元寺的山門,也叫天王殿。它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後已經過幾次火災燒燬與重建,現存建築是民國十四年(公元1920_年)修建的。大家先請看這石柱:上下端略細,中部較粗,呈梭子狀,學名梭柱,據考證為唐朝的石柱風格,年代已十分久遠了。石柱上還懸掛有一木製對聯“此地方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所寫的。它是泉州這個具有濃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風貌的真實寫照。分坐在天王殿兩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規制所配置的密跡金剛與梵王。它們怒目挺胸,狀極威嚴,與一般寺廟所雕塑的四大金剛有較大差別,有人謔稱它們為“哼哈二將”。

跨過山門就到了拜亭。站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東西塔和寬敞明亮的東西兩廊對稱地排列在兩旁,而我們所在的位置就在開元寺的中軸線上。佛教傳入我國巳有一千多年曆史,並在中國落地開花,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開元寺的佈局就突出了我國古建築的南面為尊和中軸線為主的特點。

拜亭前的這個大石庭,是個“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動。每逢農曆二十六日,這裏人山人海,梵唄聲聲,一派泉南佛國景象。石庭兩邊分列着八棵200至800歲的大榕樹,陰翳蔽日,盤根錯節,增添了開元寺靜寂、莊嚴的氣氛。樹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時期不同形式的古經幢、小舍利塔,以及兩隻贔屓。庭中還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爐,蓋鈕雕蹲狻猊,爐身周雕幡龍、祥雲、蓮瓣、蔓草等紋飾,形制優美,雕工精妙。焚帛爐稍後兩側,還有兩座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廂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薩錘太子捨身飼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時留下的痕跡。

在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就是眼前這座大雄寶殿。因傳説建殿之時有紫雲蓋地,所以又叫紫雲大殿。大殿上方這塊巨匾寫有“桑蓮法界”四個魏碑風格的大亨,以應桑開白蓮之説。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產絲綢。這片地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關於這件事,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説:一天,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説等桑樹開白蓮花後就獻地結緣。幾天後,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黃守恭深被無邊佛法所感動,果然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其實,黃守恭本為樂善好施之人,桑開白蓮之説乃是人們敬慕佛祖,附會而成,但這一神奇的傳説卻為泉州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16

歡迎大家來遊玩胡裏山炮台。

剛進大門,我們就可以看見大門兩旁有18個火炮,火炮有中國火炮、紅夷火炮和克虜伯炮三種類型的火炮,上方還有幾發火炮的灰黑色的大子彈。走在山坡地小路上,沿途可以看見左右兩邊的石子路上有幾十發火炮的子彈,走一會就到了售票口,它像一個城門,上面寫着“天南鎖鑰”四個大字。

進了“城門”,我們就可以看見一面旗子高高地飄着,旗子上面畫着一條栩栩如生的長龍。

往右走下去,我們就能看見一個個大火炮站立在遠處,那麼多大炮,沒有兩個是相同的。

那火炮有很多很多種:有很大的、小的、中國的、外國的,由一個又大又長的古火炮吸引了我,它叫“克虜伯大火炮”,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火炮,被稱為“世界古炮王”。

炮台台基是用鳥樟樹汁和糯米、紅糖、石灰、砂土攪拌而成,十分堅韌。炮發原裝備2門克虜伯主炮,幾幅炮2門、小炮10門,配炮兵140人。現存在炮台的主炮炮身長13.96米,炮口內徑2.8公分,炮重48974公斤,全重59888公斤,有效射程1646米,經專家認定是世界上保存最好、最大的大炮。

參觀完大炮,我們去看發射大炮演習。隨着一聲炮響,我們彷彿看到了古代士兵在辛苦演練打仗,保護我們的國家。

胡裏山炮台風景優美,請大家再去細細觀賞。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17

各位團友,早上好!歡迎來到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我們的司機師傅姓楊,他是一位很經驗的司機,他可以做到鑰匙一插馬達就響,車輪一動平安送到。今天我們將共同遊覽泉州開元寺,我們在這裏遊覽的時間為1個小時,請大家11:00上車,請大家隨我下車,關好車窗,代好您的貴重物品,請記住車號為閩D12345。

今天我們所到的泉州市是一座有20xx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在這裏,道教、伊斯蘭教、儒教、基督教、佛教和平共處,這也體現了泉州人兼容的氣度和寬闊的胸懷。今天我們參觀的開元寺是一座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我們泉州人常説:站着要像東西塔,躺着要像洛陽橋。可見東西塔在泉州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開元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佔地面積7.8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廟之一。好,各位團友,已經來到了開元寺內,在這裏我想問問大家,遠看這兩座塔,大家猜它是用什麼做的,啊!剛剛有人説像是木頭做的,又有的説是像磚做的,也有的説是銅做的,那還是讓我們到近處瞧瞧去,啊!大家都跑去摸呀,應該知道答案了吧,對它是用石頭做的,但非常像木頭做的,這座塔是仿木結構,特別是用花崗巖石表現仿木斗拱結構,是最具權威性的成就。這對姐妹塔,也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宋代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標誌,他可是一位歷經風雨的老者,兩塔最初皆為木塔,後毀於火災,後又用磚,最後改建成現在的五層石塔,東西塔歷經740多年風雨雷電以至8級大地震的摧撼,至今依然巍然,堪稱石塔之冠。東塔“鎮國塔”高48米多,西塔“仁壽塔”高45米多,當年,建塔的工匠們把東西塔,特別是東塔,每一層的八個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表面佛法的莊嚴。大家看東塔的的人物浮雕從他們的表情、髮型、服飾、兵器、手勢是如此形象,及細微處的衣服上的絛帶都有有數十種花樣,如果不是對生活的熟知,憑想象是設計不出來的。大家可以仔細地看塔身,我們可以看見菩薩、高僧、羅漢、神將、金剛等琳琅滿目的人物浮雕,而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不引起我們注意的在東西塔的須彌座轉角位置上的16尊侏儒,別小年這些貌不驚人的畸形人,但他們智力不亞於常人,而且又有體力,所以古代的達官司貴人常把他們當作苦力來役使。中國的古建築常在二根橫樑之間豎一短柱作為支撐,因又矮又粗,所以叫做“侏儒柱”。《營造法式》一書中,也把這個建築上的重要構件稱作侏儒柱。在佛教造像藝術中,常把扛負須彌座的力士塑造成侏儒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中央邦的桑奇大佛塔,塔上有一幅《阿育王禮佛》浮雕,畫面上阿育王在宮廷侍女環繞之中,從跪伏的大象背上下來,準備去社拜釋迦牟尼卒堵坡坡,他把匍匐在地的侏儒當作踏階,於是侏儒託舉負重,也就成為佛教建築和造像藝術中常見的形象。泉州東西塔須彌座16尊侏儒,每尊只有30釐米高,採用的是深浮雕技法。這些侏儒大家看,個個都是矮矮墩墩、裸胸凸肚,他們各據一角,以身當柱,作出聳着肩,拱着背,頂託巨塔的姿勢;有的穿無袖短衫,有的褲子滑在肚臍下,有的單膝跪地,有的半蹲半起,有的兩手舉託,有的雙手撐膝,有的歪關側腦,有的憋氣運力,有的齜牙咧嘴,有的故扮鬼臉,有的滿面苦相,一個個拚力賣命,不堪其重,每塔都有一個侏儒把拇指和食指放在嘴裏作吹唿哨狀,好像是個領頭的,在指揮大家一起出力,這些沒有生命的石雕侏儒,引人同情又使人揪心。他們比塔上的人物浮雕和須彌座的佛傳圖浮雕更富有藝術的魁力和深刻的思想。泉州東西塔須彌座的侏儒,不失為當時社會的寫照,把侏儒的忍苦受罪的樣子真實的表達出來了。泉州東西塔創造了具有宋朝那一個時代的造型藝術也可從這對姐妹塔中看出南宋時代的科技水平,近年東塔入選中國“四大寶塔”郵票發行。從佈局來看,東西塔是開元寺建築羣的組成部分,從塔的自身來看,又是獨立的建築,也許可以説,開元寺就像是一壺好茶,需要慢慢品嚐,細細回味,自有無窮餘韻在心中。

好,各位團友,看完東西塔後,現在我們有15分鐘照相時間,15分鐘後,我們將繼續參觀開元寺,謝謝!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泉州開元寺。人們常説:不遊開元寺不算到泉州。如果説,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館”,那麼,開元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説泉州素稱“泉南佛國”,那麼開元寺便是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內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

在我們生活的年代,高樓大廈的建設者運用現代化機械從事“高空作業”,古代呢?沒有起重機,沒有大吊車,更談不上“直升飛機”和“電腦設計工程”,然而華夏祖先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無數令世人驚歎的古建築。大家看,聳立在草坪上的兩塔就是其中之一。我國古塔專家羅哲文教授曾望塔興歎:“鬼斧神工”!

據《寺志》記載:東西塔建於南宋,前後歷時20xx年。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古代泉州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兩座塔重約19510噸,上上下下,裏裏外外,全部用花崗巖依照木頭入榫的結構建造而成,這在中國古塔建築史上相當罕見,充分體現了我國宋代高超的建築水平。

我們眼前的是東塔“鎮國塔”,建於南宋,塔高48.24米,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大的石塔,被譽為“石塔之王”。近年入選中國“四大名塔”郵票發行。而西塔“仁壽塔”高度與東塔相差四米多,為44.06米,先東塔十年而建(公元1228—1237年)。兩塔相距200米左右,配對成雙,俗稱“東西塔”。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18

歡迎來到美麗的“榕城”福州,我是鼓山旅行社導遊洪澤安.

鼓山位於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離市中心區約8公里,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風景區.鼓山並不算高,最高峯海拔925米,但是山勢迥異,景色清幽,引人入勝.鼓山的一大特點是摩崖題刻,其中不少是歷代名人的,有着很高的文物價值.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也在鼓山留下了字跡.在大頂峯石上刻有“天風海濤”四個大字,即為朱熹所書.朱熹還寫了一字徑達四米的“壽”字刻在喝水巖石壁上.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當代,前後延續近千年,內容豐富,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點,堪稱福州碑林.

朋友們,由於時間有限,還有很多景點沒看到.希望大家有機會再到鼓山來,聽那故事,看那美景,再度分享快樂的時光!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19

各位團友,早上好!歡迎來到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我是_旅行社的導遊員_,我們的司機師傅姓楊,他是一位很經驗的司機,他可以做到鑰匙一插馬達就響,車輪一動平安送到。今天我們將共同遊覽泉州開元寺,我們在這裏遊覽的時間為1個小時,請大家11:00上車,請大家隨我下車,關好車窗,代好您的貴重物品,

今天我們所到的泉州市是一座有20_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在這裏,道教、伊斯蘭教、儒教、_、佛教和平共處,這也體現了泉州人兼容的氣度和寬闊的胸懷。今天我們參觀的開元寺是一座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我們泉州人常説:站着要像東西塔,躺着要像洛陽橋。可見東西塔在泉州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開元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佔地面積7.8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廟之一。好,各位團友,已經來到了開元寺內,在這裏我想問問大家,遠看這兩座塔,大家猜它是用什麼做的,啊!剛剛有人説像是木頭做的,又有的説是像磚做的,也有的説是銅做的,那還是讓我們到近處瞧瞧去,啊!大家都跑去摸呀,應該知道答案了吧,對它是用石頭做的,但非常像木頭做的,這座塔是仿木結構,特別是用花崗巖石表現仿木斗拱結構,是最具權威性的成就。這對姐妹塔,也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宋代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標誌,他可是一位歷經風雨的老者,兩塔最初皆為木塔,後毀於火災,後又用磚,最後改建成現在的五層石塔,東西塔歷經740多年風雨雷電以至8級大地震的摧撼,至今依然巍然,堪稱石塔之冠。東塔“鎮國塔”高48米多,西塔“仁壽塔”高45米多,當年,建塔的工匠們把東西塔,特別是東塔,每一層的八個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表面佛法的莊嚴。大家看東塔的的人物浮雕從他們的表情、髮型、服飾、兵器、手勢是如此形象,及細微處的衣服上的絛帶都有有數十種花樣,如果不是對生活的熟知,憑想象是設計不出來的。大家可以仔細地看塔身,我們可以看見菩薩、高僧、羅漢、神將、金剛等琳琅滿目的人物浮雕,而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不引起我們注意的在東西塔的須彌座轉角位置上的16尊侏儒,別小年這些貌不驚人的畸形人,但他們智力不亞於常人,而且又有體力,所以古代的達官司貴人常把他們當作苦力來役使。中國的古建築常在二根橫樑之間豎一短柱作為支撐,因又矮又粗,所以叫做“侏儒柱”。《營造法式》一書中,也把這個建築上的重要構件稱作侏儒柱。在佛教造像藝術中,常把扛負須彌座的力士塑造成侏儒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中央邦的桑奇大佛塔,塔上有一幅《阿育王禮佛》浮雕,畫面上阿育王在宮廷侍女環繞之中,從跪伏的大象背上下來,準備去社拜釋迦牟尼卒堵坡坡,他把匍匐在地的侏儒當作踏階,於是侏儒託舉負重,也就成為佛教建築和造像藝術中常見的形象。泉州東西塔須彌座16尊侏儒,每尊只有30釐米高,採用的是深浮雕技法。這些侏儒大家看,個個都是矮矮墩墩、裸胸凸肚,他們各據一角,以身當柱,作出聳着肩,拱着背,頂託巨塔的姿勢;有的穿無袖短衫,有的褲子滑在肚臍下,有的單膝跪地,有的半蹲半起,有的兩手舉託,有的雙手撐膝,有的歪關側腦,有的憋氣運力,有的齜牙咧嘴,有的故扮鬼臉,有的滿面苦相,一個個拚力賣命,不堪其重,每塔都有一個侏儒把拇指和食指放在嘴裏作吹唿哨狀,好像是個領頭的,在指揮大家一起出力,這些沒有生命的石雕侏儒,引人同情又使人揪心。他們比塔上的人物浮雕和須彌座的佛傳圖浮雕更富有藝術的魁力和深刻的思想。泉州東西塔須彌座的侏儒,不失為當時社會的寫照,把侏儒的忍苦受罪的樣子真實的表達出來了。泉州東西塔創造了具有宋朝那一個時代的造型藝術也可從這對姐妹塔中看出南宋時代的科技水平,近年東塔入選中國“四大寶塔”郵票發行。從佈局來看,東西塔是開元寺建築羣的組成部分,從塔的自身來看,又是獨立的建築,也許可以説,開元寺就像是一壺好茶,需要慢慢品嚐,細細回味,自有無窮餘韻在心中。

好,各位團友,看完東西塔後,現在我們有15分鐘照相時間,15分鐘後,我們將繼續參觀開元寺,謝謝!

美麗的福建景點導遊詞 篇20

各位朋友,大家好!你們想知道有位扶貧濟困、海上救親,被歷代尊崇為“天上聖母”的奇女子是誰嗎?供奉她神祗的祖廟又在哪呢?那麼,就請大家跟着我——旅行社的導遊一同走進莆田的湄洲島,去拜謁這位世人景仰的媽祖女神。

湄洲島距離莆田市區42公里,因形如人的眉毛,嵌於萬傾碧波之中,所以得名“湄洲”。它不僅是媽祖從小生活的地方,而且也是聞名海內外的媽祖祖廟所在地。朋友們,湄洲島到了,請帶好隨身的行李物品,隨我下船,大家要小心腳下,注意安全哦。

“千年神女廟,長護海霞紅。”請看,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座宏偉的建築羣是上世紀70至80年代,由各地的媽祖信眾們籌資捐款,在原祖廟的基礎上擴充修建的。整座廟宇分為五進,依山就勢,建築色彩依稀可見北宋痕跡。您瞧,它的外形象不象西藏的布達拉宮,古樸莊重,氣勢非凡呢!

各位請看,前面這一批批的進香隊伍,他們有漂洋過海來的台灣同胞及海外僑胞,也有祖國內地來的進香遊客。大家注意到了嗎?在這些隊伍的最前面都抬着一尊媽祖神像,哪位朋友知道這是在幹嘛?其實啊,這些神像都是以前從祖廟掛分靈出去的,現在進香隊伍將她帶回來,這叫“媽祖回孃家”。 朋友們,請隨我繼續前行,咱們到山頂的媽祖石雕像去看看。從這昇天樓往上,要登99級台階方可抵達。而且從山下媽祖廟的牌樓到山頂的媽祖像整條軸線總長323米,大家猜猜看,這99級台階、323米各代表什麼呢?沒錯,99藴含有媽祖九月初九昇天之意,而323是為紀念媽祖三月二十三的誕辰之日。好,各位朋友,這裏就是媽祖山的最高點,眼前這尊儀態雍容,面部慈祥的媽祖造像,高14.35米,由365塊花崗石砌成,它象徵着媽祖保佑這14.35平方公里湄洲大地上的居民,一年365天天天平安幸福。請看,媽祖頭戴皇冠,身着霞披,手持如意,遙望着大海。海的那頭正是祖國的寶島——中國台灣。在中國台灣鹿港朝天宮有一尊一模一樣的媽祖石像與之隔海相望,共同維護着中國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寧。 是啊,媽祖的民間信仰從產生至今已經歷了一千多年,它跨越時空,跨越地域,跨越人種,在全世界擁有1億多的信徒。媽祖已經成為四海共仰的女神,成為慈愛與和平的象徵。無論在大陸,還是在中國台灣、香港、澳門乃至巴黎、夏威夷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區,對於媽祖,實際上都是一種強烈的不忘祖先的意識。或許這就是媽祖信仰久傳不衰的關鍵所在吧,朋友們,如果有機會,希望您能再次光臨湄洲,歡迎拜謁這位奇女子,到時候,“請你的朋友一起來,湄洲來做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fujian/e0my3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