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陝西導遊詞 >

陝西昭陵導遊詞介紹(精選7篇)

陝西昭陵導遊詞介紹(精選7篇)

陝西昭陵導遊詞介紹 篇1

現在的貴妃墓為一半坡上的小陵園,大門頂額橫書“楊氏貴妃之墓”園內正面一座三間的仿古式獻殿,過獻殿即是墓冢,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磚。傳説婦女用貴妃墓上的土搽臉,可去掉臉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細膩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稱為“貴妃粉”,遠近婦女爭相以土搽臉,連外地遊人也要帶包墓上回去,於是墓堆越來越小,守墓人不斷給墓堆添上,但不久又被人取光。為了保護墳墓,只好用青磚將其包砌。這樣,人們就再也無法從墓上取上了。墓前有一碑樓,上刻:“唐玄宗貴妃楊氏墓”。遊人至此讀詠周圍迴廊上的古人詩作,可以明史,可以抒懷,當別有一番情趣。

陝西昭陵導遊詞介紹(精選7篇)

現在,在貴妃墓後的半坡上,修了一亭,亭邊用潔白的漢白玉雕了一尊高近3米的貴妃站像。她表情凝重,目光向着坡下。似乎在想着什麼!楊貴妃墓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陝西昭陵導遊詞介紹 篇2

李勃死後,唐高宗為他修建了陵墓。他的墓家由3個高約6丈的錐形土堆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個山頭,象徵陰山、鐵山和烏德鍵山,意思是為表彰他生前破突撅之戰功。這座墓前有一遍石碑,高5.6米,碑座為1.2米巨龜形,碑首雕刻6條龍。碑文由唐高宗李治親自撰書。武則天稱帝時,李勛的孫子徐敬業起兵討伐。李顛不但被剝奪官爵,他的墳墓也曾經被挖開,棺材被劈碎。武則天死後,唐中宗為李勃追復官爵,並重新安葬。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昭雪平反後重新修復的李勃墓。墓前有石人1對,左側有石羊、右側有石虎各3對。墓內出土的一頂三樑進德冠,是目前發現的唯一唐帽。還有一幅《歌舞圖》,也是研究唐代舞蹈的極為珍貴的資料。在其他很多陪葬墓中也出土了神態各異的胡桶和駱駝桶,這些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初唐時期“絲綢之路”的盛況,體現着初唐時期中國各民族的大融合。

50多年來,從昭陵及其陪葬墓裏發現和出土了大量碑石和墓誌銘。這些碑石不僅是研究我國書法藝術的寶貴實物資料,也是研究唐代歷史的稀有文字資料。因為這些碑石和墓誌的內容除對死者歌功頌德外,對其官品職務、重要功績及立功年代也有較詳細的記載,這些都與當時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重大事件有着密切的聯繫。

陝西昭陵導遊詞介紹 篇3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被譽為 天下名陵。位於禮泉縣東北45華里的九宗山主峯,因山為陵。站在坦蕩的關中平原上,遙望雲霧繚繞的九峻山,矚目高聳的主峯,確如明代詩人趙崡所描述的 眾山忽破碎,突兀一青峯。

九峻山乃天下名山,海拔1188米。虎踞渭北,氣掩關中,九樑拱舉,一峯獨秀。加以浩浩渭水素帶其前,滔滔注水透道其後,襯托得陵山主峯更加孤聳回絕。九峻山主峯更有其多變的魅力,從正南方向望去,呈圓錐形,很有刺破青天愕未殘 的氣勢;從東南方問望去,卻成三峯聚會,活像一座筆架,因而,徑陽、三原一帶人叫它 筆架山;從西南方向望去,又呈覆鬥型,很有點像日本的富土山。

這些,給昭陵染上了神奇與浪漫的色彩。可想當年,陵區內遮天蔽日的蒼松翠柏,氤氲於九峻山頭的薄霧與雲霄,自當更增添了這座帝王陵墓森嚴與玄祕的氣氛。登上陵頂,勁風呼嘯,亂雲飛渡。南瞰秦川,北望沙塞,左顧寒門,右盼乾陵。覽物思情,襟胸忽放,追憶先祖功業,激勵人生志節,倒還真有點更疑天路近,夢與白雲遊 的感覺,於休閒之時覓得此番情趣,不亦樂乎。號稱 昭陵,李世民是唐代第二個皇帝,也是唐王朝的開國之君。他的陵墓是唐代帝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

陝西昭陵導遊詞介紹 篇4

初唐盛行楷書,最著名的書法家有歐陽詢、儲遂良、虞世南和薛稜,號稱“初唐四大家”。在這裏可以看到他們的典範佳作。例如,豬遂良所書的房玄齡碑,書法秀逸柔婉,筆力豐滿;歐陽詢所書的温彥博碑,字體疏朗,筆力道勁,是歐陽詢傳世的最後一件作品。美中不足的是,這些碑石均有破損。這批藝術瑰寶在20世紀20年代曾遭令人痛心的破壞。當時軍閥混戰,碑石無人過問,一些不法書商勾結地方官吏,將碑石拓片出售,價格高達20__兩銀子。為了進一步抬高價格,他仰拓片後把碑上關鍵的字,如時間、人名、地名砸毀,讓後人再拓不出完整碑文。後來的拓碑者也如法炮製,以致有的碑石甚至被砸成兒段。

昭陵及其陪葬墓出土文物中數量最多的是陶桶。這種彩繪釉陶桶的製作工藝也很獨特:它以瓷土作胎,焙燒成型後,施以鉛釉,然後再經燒製便成釉桶。昭陵出土的這種彩繪釉陶桶造型美觀,姿態多樣,神情生動。多種多樣的髮型和服飾反映了當時的物質文明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例如披翻領長大衣的男立桶,着翻領袍的女站桶和頭戴翻沿帽、足登小蠻靴的騎馬女桶等。還有頭戴翻沿帽、敞胸襟、滿臉絡綢胡、深目高鼻的陶桶,很明顯,這些都是西域人的形象。攜帶水葫蘆及野雞、野兔的駱駝,則表現商旅們在“絲綢之路”上長途跋涉的情景。彩繪釉陶桶僅流行於初唐,是這一時期特有的,為我們研究這一時期的文化藝術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實物資料。

陝西昭陵導遊詞介紹 篇5

楊貴妃,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陽市)人,後遷至蒲州永樂縣(今山西芮城)。小名玉環。其父楊玄湖。玉環早年喪母,其叔父將其養九她通曉音律,能歌善舞,原為唐玄宗李隆基十八於壽王李瑁妃。公元736年屆惠妃死。唐玄宗將其召入宮中,為女官。在初次見玄宗時穿道士服。故號太真。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封為貴妃,受到玄宗寵愛,父、兄、姐妹皆因之顯貴.堂兄楊國忠被封為宰相,操縱朝政,勢傾天下,使唐政府政治腐敗,國勢漸微,天寶十五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陷洛陽,破潼關,京師震動。玄宗帶楊貴妃逃往四川。途經馬坡,以右彪武軍大將軍陳玄禮為首的隨軍將士,以楊貴妃和楊國忠倡亂誤國,憤而殺死楊國忠,逼玄宗將楊貴妃縊死。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對這一事件有生動細緻的描寫:“九重城翩煙塵生,幹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楊貴妃死後即葬於馬坡。

據文獻記載,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王朝軍隊收復長安,玄宗回來,曾密令人將楊貴妃遷葬。因此該墓究竟是原來的墓還是遷葬後的墓,或者是楊貴妃的衣冠冢,尚無確徵。

陝西昭陵導遊詞介紹 篇6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歡迎大家來瀋陽清昭陵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遊覽,我很高興,下面我將和大家遊覽瀋陽有名的風景名勝之一——昭陵。

瀋陽由於坐落在渾河(古瀋水)之北而得名,是中國99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不僅有着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自然風光,而且有着非比尋常的人文景觀。它是多民族共同開發的歷史名城,至今已有7200年的文明歷史、2300年建城史的塞外名城。是清朝的發祥地,所謂“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一宮兩陵”更是不可替代的歷史文化遺產。

(清朝的建立)

那麼,在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大清王朝是怎樣建立的呢?大家知道,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優秀文化的偉大民族。世事滄桑,朝代更迭。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由於朝政u敗,明軍渙散,再加上當時整個中國發生嚴重的旱災,良田顆粒無收。然而,在這嚴重的饑荒之年,苛捐雜税有增無減。於是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出現了以李自成等幾十只農民起義軍。可是,雖然李自成起義軍鬥爭烈火燃遍了大半個中國,建立了“大順”政權,但由於沒有重視建築鞏固的根據地,最終被入關的清軍摘取了勝利果實。就這樣,清朝在起義軍的推波助瀾下,取代了統治中國封建社會長達276年的明朝,座殿紫禁城,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皇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此,拉開了清朝統治中國296年(1616-1911),比明朝整整多了20年的漫長序幕。

陝西昭陵導遊詞介紹 篇7

昭陵陵園方圓的公里,共有陪葬墓167座,其中以魏徵、李靖、李勛(徐慰功)的墓與眾不同;太宗李世民的靈寢位於陵園最北端,像皇宮在長安城北部一樣,居高臨下,氣勢壯觀雄偉,為以前帝王陵園所無法比擬。因山勢陡峭,來往不便,於是順山旁架設棧道,繞山3仍米,才能到達墓門。後來為了圍固山陵;將棧道拆除,與外界隔絕。陵山有內外兩重垣牆圍繞,外城遺址已難考證,方形的內城依山婉蜒,牆四隅建有角樓,正中各開一間:南“朱雀”,北“玄武”,東“青龍”,西“白虎”。陵園內主要建築是獻殿和寢宮。獻殿位於朱雀門內,正對山陵,存放李世民生前使用器物,是舉行祭祖活動的場所。1992年在獻殿遺址曾發現一件殘缺鵝吻,高1.5米,寬0.65米,底長1米,重約150公斤,可見原建築規模之宏偉壯觀。寢宮建築在陵山垣牆外的西南角,去陵十八里,封內一百二十里,是供太宗靈魂起居的場所,為守陵官員、宮人所住。詩人杜甫在《重經昭陵》中寫道:“靈寢盤空曲,帝子守翠微。再窺松柏路,還見五雲飛。”可見,當時昭陵不但險峻,而且已是松柏成陰。

昭陵的營造工程是由唐代著名美術家閻立德設計的,在規模和佈局上都有獨特的風格。馳名中外的“昭陵六駿”就是唐太宗在公元636年埋葬文德皇后長孫氏以後,詔令雕刻列置於昭陵北麓祭壇內的。六駿是六匹曾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為唐王朝的統一戰爭立過戰功的駿馬。石刻駿馬姿態各異,但都矯鍵雄強,生氣勃勃。

“昭陵六駿”石刻吸取了佛教藝術的浮雕法,以熟練的技巧、簡潔的手法刻畫真實的事物,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可惜這幾件藝術珍品在19世紀刀年代遭到破壞,其中有兩件被盜運到國外,瑚存美國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件在盜運時被發現,運回西安,今陳列在西安碑林石刻藝術博物館內。在盜運過程中,這六件石刻都被打成數塊,馬身上原刻有射中的箭,現已模糊不清;太宗所題讚詞和馬的名稱也都看不見了。所幸還有北宋遊師雄立的昭陵六駿碑,以線刻手法記錄了六駿浮雕的細部、名稱、毛色特點、戰功及太宗贊六馬的全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daoyouci/yr38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