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陝西導遊詞 >

西安大清真寺導遊詞

西安大清真寺導遊詞

清真大寺在西安市鼓樓街北隅的化覺巷內,很多遊客慕名來參觀,導遊要詳細的對遊客做好西安清真寺的解説。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安大清真寺導遊詞,歡迎參考!

西安大清真寺導遊詞
西安大清真寺導遊詞篇1

清真大寺位於西安市鼓樓街北隅的化覺巷內。由於它與大學習巷的清真寺東西遙遙相望,而且規模較大,故又被稱為東大寺或清真大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寺內現存石碑記載,清真大寺建成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元年(742年),距今已有1250多年的歷史。經宋、元、明、清幾次重修和護建,逐步形成規模宏大,樓台、亭殿佈局緊湊和諧,莊嚴肅穆的建築羣。清真寺前後分四個院落,佔地面積1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前院緊臨照壁的木牌樓,高約9米,琉璃瓦頂,挑角飛檐,雕樑畫棟,極為壯觀。南北兩邊為仿古建築的接待室。

第二院是懸掛“清真寺”匾額的五間樓。院內樹木成蔭,花圃對稱排列,石制牌坊矗立其間,碑陰鐫刻有著名書法家米芾、董其昌的題字。

第三院是敕賜殿,院中央是三層結構精巧的八角形省心樓。南北兩廂是經堂、宮殿,裏面珍藏有阿拉伯文和漢文翻譯的《古蘭經》及珍貴字畫等。

第四院中心是一真亭,又名鳳凰亭,南北各有面寬七間的廳房。南廳後有石碑廊,陳列着創建和重修清真寺的碑刻。

一真亭後有海棠形魚池噴泉,亭南北各有一座碑亭。進石門,走上廣闊的大月台,大殿就在正端。大殿面闊7間,進深9間,面積約1300平方米,可容納千餘人同時作禮拜。殿內天棚藻井,有畫600餘幅,彩畫圖案不一,牆壁刻蔓草花紋,套刻古蘭經,構圖着色,均表現中國伊斯蘭教寺院建築和宗教彩畫的特色。

西安大清真寺導遊詞篇2

西安化覺大清真寺寺歷史悠久,始建於唐天寶元年(742年),歷經宋、元、明、清各代的維修擴建,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巨大古建築羣規模。其建築風格體現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漢文化的有機統一,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清真寺之一。

全寺佈局呈東西向長方形,南北寬約50m,東西長約250m,建築面積約6000m2。全寺分五進院落,每進庭院均為四合院模式,由樓、台、亭、殿組成。其庭院佈置可以説在中國清真寺中別具一格,與阿拉伯風格的堡壘式清真寺風格迥異。台灣著名作家柏楊稱其為“世界上唯一中國式伊斯蘭寺院”,它以清真寺的“另類”風格在中國清真寺中獨樹一幟。

西安化覺寺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中國宮殿式古建築羣,是伊斯蘭文化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的結晶,不僅是回族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漢族和阿拉伯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更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西安大清真寺導遊詞篇3

大清真寺位於西安鼓樓西北的化覺巷內,又稱化覺巷清真大寺。它與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大寺並稱為中國西安最古老的兩座清真大寺,因其在大學習巷寺以東,故又叫東大寺,為中國四大清真寺之一,是西安六萬多穆斯林過宗教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善的清真寺之一。

大清真寺始建於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中國殿式古建築羣,是伊斯蘭文化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的結晶。寺院歷經宋、元、明、清各代的維修及保護,才成為目前的格局,是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清真寺共有四個院落,佈局上採取了中國傳統的中軸建築為主、左右建築對稱為輔的形式。寺內處處可見亭台樓閣,雕樑畫棟,既有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格,又有伊斯蘭教清真寺的格調和特點,因而在建築特點上風格特別,獨具匠心。

寺內第一進院,古建木牌豎於中央,高大精細,雕繪精美,琉璃瓦頂,非常壯觀;第二進院內,中央豎立石牌坊一座,後有“沖天雕龍”石碑以及“敕賜禮拜寺”的“敕賜殿”;第三進院內,省心樓位居中央,乃二層三檐八角形攢頂古樓,其側建有“講經堂”,內藏有明代手抄本“古蘭經”和天方麥加圖;第四進院中央有鳳凰亭一座,狀如展翼神鳥,隨後還有全寺的中心場所——禮拜大殿。大殿約1300平方米,可容納千餘人做禮拜,其內另有井畫400餘幅,書以阿拉伯文圖案,構圖各具千秋。

大清真寺景色優美,意境悠遠。寧靜佇立的古老石質建築以及色澤黯淡的亭台樓閣,都似由遙遠的唐朝一路行將而來,伴有淡淡的孤獨氣質,記錄下片片逝去的時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daoyouci/kprz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