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陝西導遊詞 >

延安黃帝陵導遊詞

延安黃帝陵導遊詞

延安黃帝陵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的橋山之巔,被稱為中國第一陵,千百年來,每逢清明,來此拜謁祭陵的人絡繹不絕。下面是本站帶來的延安黃帝陵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延安黃帝陵導遊詞

篇一:延安黃帝陵導遊詞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黃帝陵古稱 橋陵。是因為, 沮河水由西向東呈U形繞此山而過 ,站在山上朝下看 ,東邊有河 ,西邊亦有河,就像水從山底穿過,故此山名曰橋山。陵因山而得名,曰橋陵。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雲:“橋山,《 山海經》雲: 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謂橋山。”清人 顧祖禹在其所撰《 讀史方輿紀要》中説:“沮水至縣北,穿山而過,因以橋名。”清代畢沅更於陵前題碑“古軒轅黃帝橋陵”。自此以後,橋陵之稱更為聞名。1942年,陝西省第三 行政督察區 專員公署考慮到黃帝聲名遠播、威名遠揚的無比崇高地位,加之為了與 陝西蒲城 豐山 唐睿宗之橋陵相區別,遂改橋陵為黃帝陵。此年冬天,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委員長蔣介石題寫“黃帝陵”三個大字,匠人勒石成碑,置於黃帝陵墓之前。自此以後,黃帝陵一名沿用至今。黃帝陵所在地的縣名也隨之由中部縣改稱為黃陵縣。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Huangdi;YellowEmperor)軒轅氏的陵墓,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陝西黃帝陵為《史記》正史記載的唯一一個黃帝陵。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黃帝陵為全國首批確定的5A級旅遊景區。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據記載,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於公元前442年。自漢武帝親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和唐大曆五年(770年)建廟祀典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陵前的“黃帝手植柏”樹齡高達五千年以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見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親自批示,請周恩來部署對黃帝陵進行維修保護。 黃帝陵從春秋時期開始就是歷史上歷朝歷代國家大祭的場所,成為歷史上一項政治制度。歷史上從漢代先後有歷代皇帝親臨祭祀或者祭文,如漢武帝、唐代宗、宋仁宗、元世祖、朱元璋、明成祖、明宣宗、明英宗、明世宗、明武宗、明神宗、明穆宗、明熹宗、清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等等,近代有孫中山、蔣介石、毛主席、朱德、鄧小平、xx等國家領導人的親筆祭文和題詞。以及連戰、宋楚瑜、何厚鏵等愛國人士。 20xx年,國家文物局決定將黃帝陵保護上升為國家法規,由國家文物局牽頭制定黃帝陵保護行政法規。目前正準備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篇二:延安黃帝陵導遊詞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皇帝陵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境內,被稱為“天下第一陵”,軒轅黃帝是我們的祖先,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所以我們來緬懷軒轅黃帝。

踏過龍池上的軒轅橋,就來到了軒轅廟,進入廟門,一棵遮天蔽日的古柏映入眼簾,那是黃帝親手種植的柏樹,樹幹粗大,聽説七個大人手拉手合抱都圍不過來呢!古柏羣中還有一棵漢武帝甲柏,漢武帝曾在上面掛過鎧甲。黃帝腳印石上的腳印特別大,讓我們想象黃帝是個多麼威武的英雄啊!走出古柏羣,就來到軒轅殿,軒轅殿前有鼓台、鍾台、56面龍旗和青銅牛鼎。軒轅殿有一個圓天窗,這就是天圓地方的景象。每年清明節,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就會來到這裏,祭祀軒轅黃帝。可惜我沒有機會親眼目睹壯觀的情景。

接着,我們乘車上山去黃帝陵。

我們沿着石階爬山,兩旁還有許多明星栽的柏樹苗,到了黃帝陵的陵墓前,許多人都在這裏祭祀。黃帝的陵墓前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者“黃帝陵”三個大字,還是郭沫若寫的呢!

我們繞着黃帝的陵墓走了一圈,旁邊有許多柏樹,是全國最大的柏樹林。兩棵龍角柏好象已經死去,但導遊説卻是有生命的,太神奇了!它們像龍一樣,直插雲霄。真讓人景仰。

篇三:黃帝的傳説

黃帝陵相傳是 華夏民族的始祖 軒轅黃帝的陵園,它位於 陝西省中部 黃陵縣城北的橋山頂上。 黃帝是中國

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是開創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車弓矢。他的妻子能養蠶,其史官 倉頡創造了文字,其臣大撓創造了干支曆法,其樂官 伶倫製作了樂器。中國後來能巍然屹立於世界 四大文明古國之列,這與黃帝的赫赫殊勛是分不開的。

黃帝還以他懲罰邪惡,首次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據説黃帝活了118歲。有一次,在他東巡期間,突然晴天一聲霹靂,一條黃龍自天而降。它對黃帝説:“你的使命已經完成,請你和我一起歸天吧。”黃帝自知天命難違,便上了龍背。當黃龍飛越陝西橋山時,黃帝請求下駕安撫臣民。 黎民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個個痛哭流涕。在黃龍的再三催促下,黃帝又跨上了龍背,人們拽住黃帝的衣襟一再挽留。 黃龍帶走了黃帝之後,只剩下了黃帝的衣冠。人們把黃帝的衣冠葬於橋山,起冢為陵。這就是傳説中的黃帝陵的由來。但是也有人説,黃帝死後就安葬在 橋山。

中華民族祭祀黃帝陵廟的活動,早在 春秋戰國時代就開始了。從 孔子,孟子的文章中和他們與學生話語錄中,已經得到證實。據《 呂氏春秋·安葬篇》、《 七國考》、《 山海經》這些古史書籍記載:“墓設陵園”在秦代開始形成一種制度。黃帝陵園最早建於秦代。秦統一六國後,又規定天子的墳墓一律稱作“陵”,一般庶民墳都稱作“墓”。漢代又規定天子陵旁必設“廟”。 劉邦建立大漢後,漢朝初期就在橋山西麓建起“ 軒轅廟”。唐代宗 大曆五年至大曆七年,對軒轅廟進行了歷時二年重修擴建,並栽植 柏樹一千一百四十株。宋朝開寶二年,因 沮河水連年侵蝕,橋山西麓經常發生崖塌水崩,威脅廟院存亡,地方官員上書朝廷, 宋太祖趙匡胤降旨,將軒轅廟由橋山西麓遷移橋山東麓黃帝行宮。這就是當今人們前來拜謁的軒轅廟。在之後的元,明,清各朝以及 辛亥革命前後直至當今,都對黃帝陵廟進行過多次修繕和擴建。

千百年來流傳在當地民謠説:

漢朝立廟唐擴建,到了宋朝把廟遷,

不論誰來坐 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daoyouci/kmyl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