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模板 >

畢業論文範文:20世紀語言學的發展大綱

畢業論文範文:20世紀語言學的發展大綱

摘要:20世紀語言學獲得了全面發展,就理論語言學來説,推動其發展的動力,乃是關於語言本質這一基本問題的不同認識。把語言看成是一種行為,產生了"面向經驗"的研究;把語言看作是人類先天的能力,產生了"面向理論"的研究;認為語言是一個自足的結構系統,導致了形式主義的研究;而強調語言與環境的依存關係,則形成了功能主義的研究。本文扼要介紹了幾種語言學方向的主要特徵,並根據作者所見,作了簡短的評説

畢業論文範文:20世紀語言學的發展大綱

關鍵詞:語言學;方向;特徵

0、引 言

20世紀是語言學飛速發展的一個歷史時期,在即將跨進新世紀的時刻,回顧1xx年來語言學的發展過程,我們看到的是一幅百家爭鳴、生機盎然的景象。語言學同許多人文社會科學部門和自然科學部門乃至高新技術都發生了並將繼續發生日趨密切的聯繫,被公認是一門領先的科學。[1]

1xx年來,有的語言學流派,思想影響廣泛,流傳至今;有的學派開始時囿於一域,幾十年後卻又倍受關注;"有的理論熱鬧了一陣子,又冷了下去了;有的學科一開頭聲勢很盛,但失之龐雜,經過鞏固,在理論上有所充實,研究也深入一步;有的以相當完整的理論開始,幾十年中不斷修改,雖缺乏初期的魅力,但創始者仍在繼續探索之中。"[2]

現代語言學的發展是全方位的,推動其發展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從根源上看,制約和影響20世紀語言學發展的,乃是關於"語言是什麼"這樣一個基本問題的不同認識。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20世紀的語言學的四個兩對不同的發展方向。

第一對是"面向經驗"(experience oriented)語言學和"面向理論"(theory oriented)語言學。前者把語言看成是人類的一種行為,後者則把語言看作是一種素質或機制。第二對是"形式主義"語言學和"功能主義"語言學。[3]形式主義語言學致力於自然語言形式特徵的刻劃,功能主義語言學則強調對語言形式傳遞信息的動能解釋[4]。形式和功能是語言的兩個互為依存的方面,這兩種語言學的區別表面上是對這兩個方面選擇的不同,其深層則仍是兩種語言觀的對立:是把語言看成一種自足的符號系統,還是把語言看作是結構上受到人類認知能力和語境限制的工具。

當然,這兩對語言學並非相互隔絕的,而是相互滲透的。比如,轉換生成語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格語法(case grammar)、生成語義學(generative grammar)、蒙太格語法(montague grammar),關係語法(relational grammar)等可看作是"面向理論"的語言學,而其中轉換生成語法、蒙太格語法又屬於"形式主義"語言學,格語法則是"功能主義"語言學的一個範例。

還需要説明的是,我國大陸地區的語言學一般並不注重建立學派,而是在漢語研究中綜合運用、借鑑各種研究方法(當然也涉及到理論)來解決問題,表現出"兼容幷蓄"的特點,例如近年來我國語法界的"三個平面"的理論[5~6]。就集中體現了這種特點。

在本文以下的討論中,將避開上述"滲透"問題,集中説明兩對語言學的不同特徵,用有限的篇幅給讀者一個鮮明的印象。

1、"面向經驗"還是"面向理論"

語言學界對這兩個概念有不同的表述,英文通常稱作"experience oriented"和"theory oriented",也有的著作將它們叫作"older approach"(老的方向)和"newer approach"(新的方向),"open grammar"(開放語法)和"narrow grammar"(限制語法)[7]。"面向經驗"的語言學以美國描寫語言學為代表[8],這種語言學對我國大陸影響極大,直到今天,許多語言學文獻還都明顯帶有它的痕跡。"面向理論"的語言學以轉換生成語言學為代表。這種語言學在西方曾盛極一時,70年代開始對我國語言學界產生影響,其影響雖不及"面向經驗"的語言學那麼廣泛,但在青年學者中不乏同盟者。

這兩種語言學在哲學基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理論性質等一系列問題上都有着尖鋭的對立,從而成為引人注目的兩大陣營。

1.1 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在西方語言學史上,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之爭長期存在,20世紀中,這種爭論演變得異常激烈[9]。

"面向經驗"語言學的哲學基礎是經驗主義。經驗主義認為人的知識只能從經驗中獲得,否認理性在獲得知識過程中的作用。"面向經驗"的語言學主張語言研究只能以經驗過的東西為研究對象,即只能研究可以直接觀察的語言事實為材料,而靠內省獲得的材料是靠不住的。因此,這種語言學的研究總是從收集語言材料的起點的,在這個方向上工作的語言學家大都十分重視語言的田野調查,強調語言工作者應當具有熟練獲取語料的能力和技術。

"面向理論"語言學的哲學基礎是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相反,理性主義認為人的知識除了經驗成分之外還有先驗的部分,人們行為背後還有心理活動。語言反映人類心理,人的語言能力是天賦的。在這種語言學者看來,經驗到的東西不一定是真實的,就語言來説,一個人説出的一段話可能含有語病,這雖然是客觀存在,但卻不是語言的成分。這種語言學的代表人物喬姆期基(chomsky)堅定地認為[10~13]:人的語言能力是天賦的,是動物界所沒有的。兒童獲得語言不是靠模仿,而是靠一種先天的遺傳機制。這種機制是潛在的,在一定的年齡段內受到社會環境的"激發",可以在短短几年(3~5年)內掌握一種語言,理解或説出他從未經驗過的句子。

1.2 歸納法和演繹法

"面向經驗"的語言學只承認經驗,否認理性,這就必然導致在其研究中採用歸納法。這類語言學家的工作程序是"收集語料"--按一定方法或步驟進行分類、歸納--整理出組織規劃"。他們所創造出的一系列分析方法使語言研究的科學性得到很大提高,其主要的分析方法:分佈分析法、替換分析法、對比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至今仍被廣泛應用。這些方法是為了從一定數量的語料中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步驟,一步一步地得出語言的成分和結構,因此被稱為"發現程序"。

"面向理論"的語言學反對上述作法。他們認為歸納法雖然可以解決語言分析中的部分問題,但存在重大缺陷。對事實簡單地分類,歸納還算不上科學研究,科學不能只是簡單地描寫事實,而應當提示隱藏在事實後面的規律。語言素材是無限的,不可能窮盡收集。一個人收集的語料再多,對於無限的話語來説也是有限的。從有限的語料中歸納出的規律難免會有重大遺漏,不能代表語言的全貌。

這一類語言學家認為[14],對於像語言這種不能直接觀察到的現象來説,研究的過程應當是在觀察有限事實的基礎上提出假設,然後根據新的觀察對假設進行驗證,提出新的假設。這種"假設--修正--再假設--再修正"的方法就是自然科學界常用的演繹法。中醫關於人體經絡的理論是這方面的一個範例。中醫通過對人體體外各種表徵的觀察,推論出人體有一個經絡系統,現代醫學已在揭示經絡系統的實驗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程。

喬姆斯基推崇演繹法,他認為[12~13]語言能力是大腦的機能,對它的研究只能在有限觀察的基礎上,構建一個規則系統,然後給它輸入一定的材料,看它能否通過規則的演算生成無限多合格的句子,如果不能生成合格的句子,就要再對規則系統進行修改,直至完善。

1.3 描寫性和解釋性

就性質來説,"面向經驗"的語言學是描寫性的,"面向理論"的語言學是解釋性的。

"面向經驗"的語言學致力於對語言成分和結構原原本本詳盡準確地描寫。一旦達到了這個目的,對於這類語言學家來説,就完成了任務。這類語言學的代表,美國結構主義學派因此被稱為"描寫學派"。[15]

"面向理論"的語言學所追求的是對人類模糊的語言直覺(語感)的明確的説明和解釋。他們認為,每個正常人對自己的母語的語言直覺是客觀存在的,但又是模糊的。例如一個人能夠辯別母語中哪些句子是正確的,哪些句子是不正確的,但卻不一定能説出為什麼來。語言學就應建立一套形式化的演繹系統來明確説明、解釋這種模糊的語言直覺。

1.4 語言行為和語言能力

"面向經驗"的語言學研究的是人類外在的語言表現,他們收集的語料是人們運用語言的結果,因此,他們研究的是人們運用語言的行為,所提示的是人類語言行為的結構和規律。

"面向理論"的語言學研究的是人的語言能力。所謂語言能力,是指人腦中內化了的語言知識,它是客觀存在的,但同語言直覺一樣,人們往往不能清楚地認識它、説明它。"面向理論"的語言學是要通過研究、説明人類這種內在的語言能力來提示作為語言行為的基礎的心理本質。

1.5 具體的和普通的

"面向經驗"的語言學以收集語言素材為研究的出發點,而語言素材總是來自於具體語言的,因此,這種語言學都是研究具體語言的,提示具體語言的結構特點,描寫具體語言的面貌。

"面向理論"的語言學認為世界上人類的語言雖然多種多樣,各不相同,但是不同的語言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徵,這些共同的特徵叫語言普通特徵,普遍特徵才是語言的本質特徵。"面向理論"的語言學是研究人類語言普遍特徵的。

喬姆斯基認為人的語法知識包括兩個部分:普遍語法和個別語法。前者是通過遺傳先天獲得的;後者是人出生以後在社會中通過學習獲得的。人出生時,大腦處於一種初始狀態,用s0來表示。以後在社會環境中逐漸積累起一定的經驗,語言知識也不斷豐富,大腦也就從初始狀態s0出發,經過s1、s2、s3……一系列後續狀態,最終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ss。穩定狀態ss減去初始狀態s0,得到的就是個別語法。根據這個假設,人以大腦中的普遍語法為內因基礎,以所處的語言環境為外因條件,獲得完整的語法知識。由此看來,普遍語法不是實用性語法知識,它只是一系列的條件,用來限制人類語法可能的範圍。

1.6 靜態研究和動態研究

"面向經驗"的語言學用歸納法對收集到的語料進行分析、描寫,從中得出語言的結構單位和結構規則,這種研究的特點是靜態的。

"面向理論"的語言學是動態的研究,它是用構建的規則系統來説明句子的"生成"過程。這種語言學也是講規則的,而且是高度形式化的規則。但是,這裏的規則不同於"面向經驗"的語言學中的規則,區別有二:"面向理論"的語言學中的規則系統是構建出來的,是理論的假設;"面向經驗"的語言學中的規則是從一定數量的語料中歸納出來的,是研究的結論。另外,"面向理論"的語言學中的規則系統是為説明句子生成過程而提出的操作、演算系統;"面向經驗"的語言學中的規則是為説明語言結構而概括的結構規律。

2、"形式主義"還是"功能主義"

大約從20世紀70年代起,語言學中逐漸形成了"形式主義"和"功能主義"兩種研究方向。

這樣講並不是説"形式主義"語言學和""功能主義"語言學是同時出現的,而是説70年代"功能主義"語言學出現後才形成了兩種方向。

被稱為現代語言學之父的著名語言學家索緒爾提出了一系列二項對立的重要概念[16],如語言和言語、歷時和共時、組合與聚合,為現代語言學奠定了基礎,併成為隨後出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基本理論。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突出貢獻就在於它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精度對自然語言的形成關係進行了全面研究,並且將自然語言結構形式化研究提高到空前的高度。還是從結構主義出發,形式主義語言學開始了自己艱難的探索道路。

1957年,轉換生成語法的誕生使形式主義語言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這個學派的創始人喬姆斯基充分借用了現代數學的手段來研究自然語言的結構,他試圖用一系列抽象的規則來解釋句子的"生成"過程。他的理論經歷了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現在一般認為轉換生成理論有以下幾個發展階段:經典理論、標準理論、擴充式標準理論、修正的擴充式標準理論、支配與約束理論。轉換生成理論幾經變化,精雕細刻,成為一種至今不多見的嚴密的語法理論。但是,面對複雜的語言現象,這種理論依然捉襟見肘,遠未達到它自己提出的任務。

轉換生成語法誕生後,成為語言學界乃至心理學界及其它科學領域關注的焦點。一些語言學家通過研究找到了越來越多的對形式主義語言學不利的證據,他們開始意識到形式之外還有功能,"形式和功能之間沒有一對一的對應關係:一個形式可以有多種功能,一種功能可以有多個形式。[3]語言研究僅靠語言結構的形式分析不能解決全部問題,必須研究語言形式傳遞信息的功能。到70年代,這部分語言學家逐漸從不同的學術背景下走到了"功能主義"的旗幟下,形成了與形式主義相對的新的研究方向。

戴洗一曾指出了分屬於"形式主義"和功能主義的一些學派[4],屬於前者的有等式語法(equational grammar)、蒙太格語法(montague grammar)、關係語法(relational grammar)、廣義短語結構語法(generalized phrase strutue grammar)、詞彙功能語法(lexical functional grammar)、範疇語法(categorial grammar)、轉換生成語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屬於後者的有格語法(case grammar),功能句法(functional syntax)、角色與指稱語法(role and reference grammar)、篇章語法(discouse grammar)、認知語法(cognitive grammar)。

形式主義語言學和功能主義語言學的區別主要有以下2點:

(1)語言結構是自足的還是受認知制約的。

形式主義語言學的研究常常使人們獲得這樣的印象,即語言結構是自足的,它"不僅獨立於其傳遞信息的功能而且獨立於人類心智的一般性認知能力。"[4],因此,只要集中精力研究語言結構自身,對結構形式關係作出恰當的、精確的説明就行了。

功能主義者則認為語言並不是一個完全自足的系統,語言的結構形式是服務於傳遞信息功能的,是功能決定了結構。因此,語言結構必然會受到人類一般性認知能力的限制,語言研究必須將對語法結構的運用的可接受性、有控制作用的語義因素、語用因素納入分析程序。功能主義的語言研究通常都比較重視語境因素,注重特定語境中話語的意義。

(2)研究的形式化還是非形式化。

形式主義語言學家不僅集中於對自然語言的形式特徵的分析,而且致力於研究過程的形式化表述。他們信奉高度的概括和抽象、形式化的表述是現代科學的必備條件。

功能主義者"把目標放在功能的解釋,傾向於訴諸於直覺上可能的、非形式的、不依附於理論的概括則避免精確的形式化"[4]。

形式主義語言學的文獻中充滿了公式化表述的規則,與科技文獻相差無幾。功能主義語言學家的著作則習慣於用嚴密的話語條分縷析,剝皮抽絲,雖然其間也時有公式出現,但讀者卻可以明顯地感到"説"的味道。

3、結 論

上面所談到的兩對四種語言學方向,在形成的年代上有先後關係。在第一對中, "面向經驗"的方向先出現,"面向理論"的方向後形成;在第二對中,形式主義語言學出現在前,功能主義語言學發展於後。後起的總是力圖對先前的有所補充、修正和完善。而實際上,這四種語言學沒有哪一個能沒有遺漏地解決好所有的語言問題。陸孝棟説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3]:"看來,我們如果仍然希望有一天能夠把語言研究作為一門科學來對待,我們必須保留形式研究法的某些東西。另一方面,我們又需要用功能研究法來處理語境意義的問題。所以在語言研究中,如何把這兩種研究法結合在一個統一的語言理論中,這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大概是最緊迫的任務。"這段話的精神也完全適用於"面向經驗"和"面向理論"這兩種語言學的情況。語言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既有經驗的東西,也有先天的因素;既有形式,也有功能。對經驗進行歸納可以得到某種性質的規律,通過科學的演繹來説明先天的能力也是一種科學的工作,很難想象二者之間存在着"替代"問題。同樣,研究語言結構的形式和研確定語言形式的功能也是必要的。看來,20世紀語言學中這兩對

參考文獻:

[1] 伍鐵平.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論語言與語言學的重要性[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

[2] 許國璋.語言學系列教材序言[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3] 陸孝棟.形式主義、功能主義與漢語語法[m].見:功能主義與漢語法[c].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4.

[4] 戴浩一.功能主義與漢語語法•前言[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

[5] 胡裕樹.三個平面語法觀•序[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6.

[6] 徐樞、饒長溶等.三個平面:語法研究的多維視野[m].見:載表暉,戴耀晶編.三個平面:語法研究的多維視野[c].北京:語文出版社,1998.

[7] frits stuurman. two grammartical models of modern english[m]ledge 1990.

[8] 趙世開.美國語言學簡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0.

[9] 趙世開.現代語言學[m].北京:知識出版社,1983.

[10] 約翰•萊昂斯.喬姆斯基評傳[m].陸錦林、李谷城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1.

[11] j•格林.喬姆斯基[m].方立、張景智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12] 諾姆•喬姆斯基.句法結構[m].邢麼畹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13] 諾姆•喬姆斯基.句法理論的若干問題[m].黃長著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14] dwight bolinger.語言要略[m].方立、李谷載等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3.

[15] w•p•萊曼.描寫語言學引論[m].金兆驤、陳秀珠譯.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6.

[16] j•卡勒.索緒爾[m].張景智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muban/gjldx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