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

醫學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精選3篇)

醫學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精選3篇)

醫學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1

編寫算例使用建設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該規範與原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j10-89相比,新增內容約佔15%,有重大修訂的內容約佔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規範內容的部分約佔50%,規範全面總結了原規範發佈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借鑑了國外先進標準技術。

醫學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精選3篇)

項目研究意義:

建築中,結構是為建築物提供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節能節材、滿足建築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建築材料、製品、施工的工業化水平密切相關,對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於結構計算牽扯的數學公式較多,並且所涉及的規範和標準很零碎。並且計算量非常之大,近年來,隨着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緊張以及商業競爭的激烈化,更加劇了房屋設計的複雜性,許多多高層建築不斷的被建造。這些建築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勞動量上,都客觀的需要計算機程序的輔助設計。這樣,結構軟件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棟建築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主要取決於結構體系、結構佈置、構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強度等級以及主要機構構造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已經正確解決,結構計算、施工圖的繪製、則是另令人辛苦的具體程序設計工作了,因此原來在學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將被運用到具體的程序代碼中去,精力就不僅集中在怎樣利用所學的結構知識來設計出做法,還要想到如何把這些做法用代碼來實現,

醫學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2

一、立題依據(科學意義及國內外現狀分析及參考文獻)

惡性黑色素瘤是一種高度惡性且最具侵襲性的癌之一,多發生於皮膚,早期發生血行轉移。對放、化療不敏感,在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增高,人們一直在期待着可以征服惡性黑素瘤的新的療法的出現!

最近大量的數據表明惡性腫瘤的發展與T-鈣粘蛋白的表達變化相關.T-鈣粘蛋白已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肺癌[1-3] 、胃癌、胰腺癌、卵巢癌[4-9]等多種惡性腫瘤中被檢測到表達減少.最近的研究表明T/H—鈣粘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重新表達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降低體外培養的腫瘤細胞的侵襲潛能[1].T/H—鈣粘蛋白這個新型鈣粘蛋白分子在人類許多癌細胞中表達都降低表明它或許在腫瘤細胞的侵襲和轉移[10]及維持正常細胞的表型中起重要作用[11].

T/H—鈣粘蛋白與腫瘤的發生、發展有着密切的聯繫,也許它會為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帶來新的契機.

T-鈣粘蛋白是否對惡性黑色素瘤也有作用,目前還沒有相關研究的報道,所以本實驗將進行相關方面的探討性研究!

二、研究內容及預期成果(説明具體研究內容、創新點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預期成果及提供形式)

研究內容:

第一部分:正常表皮組織、痣細胞及黑色素瘤細胞中T-cadherin表達情況

第二部分 T-cadherin基因克隆和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

第三部分:T-cadherin基因的真核表達及生物活性分析

創新點:首次將T-cadherin基因轉染黑素瘤細胞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通過RT-PCR反應擴增出T-cadherin的基因全長。

預期成果及提供形式:

觀察T-鈣粘蛋白在正常皮膚組織細胞、痣細胞及黑色素瘤細胞中的表達情況!

進一步闡明T-鈣粘蛋白作用機制

T-鈣粘蛋白基因轉染入黑色素瘤細胞後觀察對其增殖和轉移活性的抑制情況,探索臨牀診斷和治療黑色素瘤及其它腫瘤的方法!

三、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方法、技術路線、研究進度安排)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正常表皮組織、痣細胞及黑色素瘤細胞中T-cadherin表達情況

免疫組織化學和免疫細胞化學

1.材料:從正常人皮膚切取的痣組織,人黑色素瘤細胞株

2.主要試劑和溶液

(1)第一抗體:兔抗人T-cadherin 抗體

(2)第二抗體:生物素標記羊抗兔IgG

(3) “三抗” :鏈親和黴素標記HRP

3.設備

4.方法

(1)冷凍切片的免疫染色程序

(2)活細胞的免疫染色程序

5.熒光顯微鏡檢

注意:為保證結果的可靠性應該同時設有對照

陽性對照(正常組織) ;

陰性對照(PBS代替一抗)以證明抗體的特異性。

第二部分 T-cadherin基因克隆和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

1.材料:

(1)組織和細胞

(2)菌株與質粒

(3)工具酶

(4)試劑

(5)儀器

2.方法

(1)引物的設計

(2)總RNA的提取:異硫氰酸胍-酚-氯仿抽提一步法

(3)甲醛變性瓊脂糖凝膠電泳分析其質量,觀察所提RNA有無明顯降解;

(4)逆轉錄RT反應 :為了證實RT反應的成功設管家基因GAPDH為內對照

(5)PCR擴增 :利用上下游引物,在DNA聚合酶下對目的片段進行擴增,PCR過程設β-actin為內對照

(6)PCR產物的回收、純化

(7)PCR產物的克隆

(8)DNA序列測定

(9)真核重組表達質粒的構建

(10)陽性重組質粒的鑑定和篩選

(11)質粒的大量提取

(12)轉染黑色素瘤細胞

醫學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3

關鍵詞:鋼絲環扎,四肢長骨,骨折

一、選題依據、目的和意義:

骨折不癒合是骨科臨牀常見病症,其中以四肢長骨多發,例如脛骨,股骨,肱骨等,針對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二次手術我院多才用植骨術配合LCP重新內固定。自體髂骨作為植骨材料具有較多的優點:如取材簡單、組織相容性好、無移植排斥反應、骨誘導作用強等,這些優點使得髂骨成為一種最佳的植骨供材,這在臨牀上已形成共識。植骨是治療骨折不癒合的重要方法,其機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與供給礦物質的作用,爬行替代順利進行的條件要求準確的復位、充分的植骨和堅強的固定。為達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進骨折癒合,我們採用髓內外36°植骨的方法,外用鋼絲環扎,配合LCP堅強內固定,術後3~1個月內進行隨訪,根據癒合情況和功能恢復情況分析手術的臨牀療效。選題目地在於探討治療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的手術改進方法和療效,為臨牀治療提供參考。

本課題以導師多年的臨牀資料為依據,通過對骨折不癒合手術治療的國內外文獻進行系統整理,結合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病房對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患者的隨訪調查及回顧性分析,根據骨科特殊生物力學特點和導師治療骨折不癒合的多年臨牀體會,分析治療效果,並對手術中的細節問題做初步探討與論述。同時也希望可以通過對導師的臨牀實踐的研究、總結,能為今後的臨牀工作提供一些幫助和指導。

二、本課題目前國內外研究的動態、水平

治療骨折不癒合,可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最重要的就是植骨術加更改斷端內固定。骨折不癒合應用自體骨移植治療效果顯著,已經形成共識。植骨是治療骨不連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臨牀多采用髓內外聯合植骨。沿肌間隙進入,骨膜下小心剝離顯露骨折部位,取出內固定器械,清除骨斷端間瘢痕,咬除硬化骨,打通髓腔,修整骨折端,手法復位,按照骨缺損情況取骨。髓內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貼緊髓腔骨質;髓外上蓋植骨宜用螺絲釘固定植骨塊;骨碎屑充分填充殘餘的空隙,這樣才能確實達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體皮-鬆質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縮短了骨折癒合過程,新鮮的自體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異,無傳染疾病的風險,同時存在骨傳導和骨誘導能力。

內固定物更換得堅持以下原則,原鋼板內固定者,可更換成交鎖髓內針或更長的鋼板置於張力側;原交鎖髓內針內固定者,可選用更大號髓內針或鋼板內固定;原先短鋼板內固定者,可改成較長的鋼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換內固定物後,,術後石膏外固定者,應及早進行肌肉收縮鍛鍊活動,骨痂生長良好後,去石膏開始關節屈伸功能鍛鍊。但是臨牀上醫師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可以根據骨痂生長情況酌情處理,出院時務必詳細醫囑病人注意事項,配合醫生,直到骨折完全癒合。LCP鋼板內固定適用於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可用拉力螺釘固定碎骨塊及移植骨塊,並對斷端行軸向加壓鎖定。手術關鍵是將骨折端的瘢痕結締組織全部切除,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露出正常骨質,鑽通髓腔,植入的骨塊必須牢固的嵌入缺損區,間隙用鬆質骨填滿,。應積極正確指導術後功能鍛鍊,嚴格定期隨訪及指導。避免過早的不正確的負重。綜上所述,對於骨折不癒合的治療,自體骨移植療效確切,安全穩妥,技術成熟,應用廣泛,值得提倡。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臨牀資料

11病例來源

本研究病例均採集于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病房

(二)採集時間

9年5月~1年1月

(三)病例選擇

1診斷標準

(1)病史:明確的外傷史,骨折後6個月沒有癒合,並且沒有進一步癒合傾向已有3個月。

症狀: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轉、側移位、短縮畸形或者節段性骨缺損、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應力下疼痛等。

(3)體徵:局部竇道形成、流膿、假關節形成或伴有局部軟組織瘢痕、缺損等

(4)輔助檢查:X線表現:骨端硬化,髓腔封閉;骨端萎縮疏鬆,中間存在較大的間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為杵臼假關節等這三種形式中的任何一種就可以定為骨折不癒合。

納入病例標準:

(1)符合本病診斷標準;

骨折平均癒合時間超過半年以上,有假關節形成;

(3)骨折平均癒合時間超過半年以上,多次複查X線拍片顯示,骨折線

清晰可見,未見內外骨痂或內外骨痂極少;

(4)拍片顯示骨折線增寬,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閉,骨質疏鬆,骨痂間無骨小樑形成,或伴有明顯的骨缺損;

(5)臨牀表現有骨的感染、缺損、畸形、肢體不等長、局部竇道形成、流膿等。

3排除病例標準:

(1)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

患者有嚴重的內科疾病,不能夠耐受手術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資料不全影響判斷者

療效觀察方法

對骨不連癒合的評價應包括骨癒合和功能恢復雙重評價:

(1)骨癒合評價標準:本評價結果決定於四項指標:骨癒合、感染、畸形和肢體長度,其中骨癒合標準為X線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骨痴通過骨折線,拆除或試行鬆動外固定物後骨折無異常活動,下肢可無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處有穩定感。評價標準:

優:骨折癒合,無感染,斷端畸形<°,雙側肢體不等長

良:骨折癒合及其他三標準中兩項。

可:骨折癒合及其他三標準中一項。

差:骨折未癒合或再骨折或雖癒合但不具備其他三標準中任何一個。

功能評價標準

功能的評價分上肢與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慮其靈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為負重行走。

將下肢評價指標定為以下五項:①明顯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關節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時,活動範圍較正常或對側喪失15°以上):③軟組織情況不良;④有限制活動或影響睡眠的疼痛存在:⑤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baogao/p9nxy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