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

師生關係的研究開題報告(通用3篇)

師生關係的研究開題報告(通用3篇)

師生關係的研究開題報告 篇1

一、課題研究背景

師生關係的研究開題報告(通用3篇)

師生關係影響着班級氣氛,影響着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影響着學生的學業成績和身心健康,影響着學校乃至整個教育的社會形象。傳統意義上的師生關係可以用“傳道、授業、解惑”來形容,即強調教師的權威地位,強調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發展需要。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由此可見,建立充滿人文關懷的師生關係,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和條件,又是素質教育的內容和任務。許多研究者認為,“民主平等是現代師生關係的主要標誌”,隨着時代的發展,師生關係將體現人本主義趨勢,主張師生關係應從二元對立不平等的陰影中走出來,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係。我們的課題研究正是藉助新課程改革的東風,對傳統的師道尊嚴提出了挑戰,力圖打破傳統的對立式的師生關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發掘各種潛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因此,本課題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理論依據與研究現狀

(一)理論依據

《愛彌爾》,讓·雅克·盧梭著,李平漚譯,該著作主要闡明瞭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理論。盧梭反對戕害人性、違反自然的腐朽的封建經院主義性質的教育,提倡以培養自然人,自由人為目的的教育理論。他認為,教育的任務應該使兒童“歸於自然”,棄惡揚善,恢復其天性,使之在自然中發展。保護兒童善良的天性,按照兒童的自然本性,而不壓抑其個性,也不灌輸傳統的偏見,更不用嚴酷的紀律和體罰,讓兒童有充分自由活動的可能和條件,使兒童身心得到自由的發展,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是自然人。盧梭從“歸於自然”的理論出發,重視兒童成長的階段性和順序性,強調要根據不同年齡時期的身心特點實施教育。

《杜威教育論著論》,趙祥麟、王承緒編譯,該著作闡明瞭約翰·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杜威認為,學校生活組織應該以兒童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應該為了促進兒童的生長。兒童決定教育的質和量,學校的教學計劃、內容和方法以及一切教育活動都要服從兒童的興趣和經驗的需要。兒童是起點、是中心,而且是目的。關於教師的任務,杜威認為,教師應該放棄嚮導和指揮官的地位,去充當一名忠實的兒童教育的看守者和輔助者,完全站到學生背後去。

《馬卡連柯教育文集》下卷,吳式穎等編,該文集體現了馬卡連柯的“辯證”師生觀。馬卡連柯對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的認識充滿了辨證法的精神。他指出,一般來説,教師和成人自然是兒童集體的指導者,他們理應時時刻刻運用自己的思想、經驗與機智去分析兒童集體中的各種現象、希望和傾向,並且用忠告、意見及其他影響來幫助兒童集體。對教師來説,學生確實是教育的對象,但兒童卻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應以生活為樂,並從豐富的生活中獲得生活經驗。

《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該文集闡述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師生關係論。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必須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以及整個教育過程得以開展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而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勞動,花費許多精力的。

《和青年校長的談話》,蘇霍姆林斯基著,趙瑋等譯,該著作中,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瞭解兒童是熱愛兒童、關心兒童和實施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學的理論和實踐的最主要的結合點。

《帕夫雷什學校》,蘇霍姆林斯基著,趙瑋等譯,該著作中,蘇霍姆林斯基特別強調教師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他説;“只有當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礎之上時,它才會成為一種現實的力量。如果對孩子缺乏信任,不信任他,則全部教育智謀,一切教學和教育上的方法和手段都將像紙板搭小房一樣定然倒塌。

《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傅道春編著。主要觀點: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改變教學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評價體系,促進學生髮展。

《國外師生關係研究》,海南出版社,王旭東編著。王旭東在書中闡明瞭師生關係的幾種理論模式的要點,其中包括行為塑造模式,和諧溝通模式,交付責任模式,目標導向模式,肢體語言模式,果斷紀律模式。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1、在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家們對教學方法進行了徹底的改革,他們反對權威主義和體罰,崇尚自由精神,提倡教育應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針對中世紀教育禁慾主義、權威主義、強制紀律棍棒體罰等陋習,人文主義教育家們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舉措:蒙田開展了“沒有懲罰,沒有眼淚”的教育實驗,他認為對那些鞭打兒童的教師,自己就應該被鞭打。維多利諾則指出,應該跟隨兒童的天然本性前進;拉伯雷認為,教學方法要使整個教學變得輕鬆愉快——“與其説是一個學生在學習,毋寧説是一個國家在消遣。”從教學活動的角度,勾畫出了師生問題以人為本的,尊重人格倫理關係。

2、當代美國人本主義教育,針對60年代科技至上教育的精神弊端,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側重情意的發展、創造力的培養、經驗的學習及感受性的訓練。提倡創建了一種積極的充滿人性味的師生關係和校園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展露個性、發展個性。他們提出了“四個R的教育”,採用背對法、溝通、擬情等教學策略。注重人際關係和諧和知情意整合發展。

3、現代人本主義教育理論最著名的代表羅傑斯認為,構成道德教育的條件是感情和態度,是教師的真誠、坦率與學生的和諧一致,提出用真誠、接受和移情性理論來構件師生關係的基本要求。

4、1970年,美國教育家弗蘭德斯曾用自己獨特的調查研究來證明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的重要性,他認為教師必須用一種無威脅的方式“接受”學生的積極或消極的行為。

5、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教育理論工作者對師生關係的討論非常有意義,它昭示着我國教育改革已經深入到教育內部的深層次問題。對師生關係的本質、特徵、功能及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將有助於教師的角色定位,提高教師素質,從而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民主。這種研究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首先,研究視角的多學科化。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突破單一的教育學領域,將師生關係放到心理學、社會學、法學、哲學、闡釋學甚至文化生態學的視域中去考察,對師生關係的解釋更加豐富、深刻。其次,從靜態描述走向動態過程研究。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研究者更傾向於用具有動態性質的“師生互動”、“師生交往”來代替靜態描述的“師生關係”,並努力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師生關係模式。第三,師生關係研究的人本主義價值趨向。這體現在文獻中,研究者強調師生在人格上的平等,並致力於構建“民主、平等、對話”的新型師生關係。這也反映了我國教育民主化、法制化進程的加快。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有:《師生關係的幾種理論模式》、《融洽師生關係的技巧》、《文化和社會背景下的師生關係》等。這些都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保障。

但是,目前國內關於師生關係問題的研究仍有不足之處。第一,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大多進行概念分析和理論建構,只有少數研究者以問卷形式進行調查分析。因而研究多停留在描述層面,缺乏實證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在研究內容上,大多數研究還屬比較抽象的認識論上的研究,對一般意義上的師生關係闡述較多,很少對實踐課題進行研究,也鮮有對具體情境中的師生關係如教師與特殊學生羣體的關係、教師懲戒學生行為等特定師生關係進行探究,這種研究對具體的教學實踐缺乏指導意義。我們的課題研究從“人的高層次需要”出發,着眼於學生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和人格的自我實現,重構一種多元價值基礎之上的平等、尊重、理解、互動的新型師生關係,而且我們的研究對象都是直接參與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和學生,面對的是師生之間真實的交往環境,因此更富有真實性和實踐意義。

三、研究內容與預期目標

(一)研究內容。

1、我校師生關係現狀調查及歸因分析。

2、學校師生關係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反思研究。

3、更新教師羣體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認識。

4、探索消除對立的師生關係的途徑,重構尊重信任、平等理解、互動和諧的師生關係的策略。

(二)預期目標。

1、轉變教師的觀念、營造充滿人文關懷的教育環境和充滿尊重信任、平等理解、互動和諧的師生關係。

2、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領導隊伍和教師隊伍,在研究和實施過程中形成優良的校風,推動學校整體發展。

3、探討師生交往的技巧,形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的指導策略。

4、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感受心靈成長的愉悦,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

四、研究方法與策略

1、利用調查問卷法、訪談法,瞭解全體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得分值,瞭解我校師生關係的基本現狀,瞭解學生心目中新型的師生關係是如何的,為課題研究提供正確的方向依據。

2、行動研究法,用於幫助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探討師生交往的技巧。利用各種具體的師生活動,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搭建橋樑,提供課題研究的平台。

3、個案研究法,用於形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的指導策略。通過對具體個案的追蹤研究、總結,提高教師的實踐理論水平,並反指導於研究工作,找出最有利於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方法。

4、經驗總結法,用於研究報告的撰寫。通過總結,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對以前的工作進行回顧總結提練,同時為以後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論的憑據。

五、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的時間為兩年,從20xx年1月——20xx年12月,分三個階段實施:

1、啟動階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1)對在校師生關係現狀進行調查。

(2)分析調查結果。

(3)教師新課程知識培訓,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

2、研究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1)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嘗試,有意識、有目的增加師生交往的範圍和密度,嘗試多種交往方式,注意每種交往方式對學生的影響和程度,從而總結出一些有益的交往方法和技巧。

(2)組織教師撰寫觀察記錄、反思錄等。

(3)收集各種案例。

(4)根據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和修改研究方案。

3、總結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總結調查,對比分析。

(2)收集、整理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3)評比“學生喜歡的老師”、“優秀教師”等。

六、成果形成

教育教學案例、課例,論文,總結報告等

七、課題組成員分工

課題總負責人:王連春——全面負責課題研究實施,保證課題研究的人力、財力、物力及時間的落實。

課題組主要成員:

師生關係的研究開題報告 篇2

一、課題價值:建立和諧師生關係既是教師教法改革,也是學生學法的改革。尊重學生是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的前提,教師通過語言,手勢,微笑等方式肯定學生,通過作業評語溝通師生感情,在課堂教學中"倡導人人表現",對學生的賞識和激勵是尊重學生重要的方面。走下講台,與學生一起學習探討。師生關係的轉變,徹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他們可以隨心所欲提問,教師就象他們的朋友,教師和學生交朋友時,可以對學生進行一些情感,態度的培養。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對學生身心全方位的發展,為社會的發展,教育的發展帶來無窮無盡的益處,無限的價值。

二、國內外意義:20xx年教育工作會議指出:"十五"期間將加快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決定指出: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適應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認知規律,優化課程結構,調整課程門類,更新課程內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等"。這就要求教師與學生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師以教為主,學生以學為主的教育模式。良好的和諧師生關係的建立將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研討的焦點。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提出"學導式教學法"。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教育家,思想家都是十分重視師生關係。20xx年中國首屆師德建設論壇會首次正式提出"教育以人為本"的師德內涵。它以鼓勵人的自主發展為旨意,以教育,愛為核心,以正確認識人,尊重人,信任人,開發人的心志,提升人的道德為指南,提倡人的教育。

國外的教育家們更是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係的建立。他們認為教育家必須是心理學家,依據心理學提出的學生的情感影響着學生學習結果的結論,更重視研究人的心理勝於研究教法的模式。教育家卡羅爾的一篇論文"學校學習模式"指出了影響學生在校學習程度的主要因素,重點指出了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師生之間良好的和諧關係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影響。近幾年風迷全球的"學習的革命"這本書也就和諧師生關係對學習的影響做了一些闡述。

三、研究思路:從以下兩方面展開研究:⑴深入調查研究,確定師生之間能存在哪幾種關係,在什麼情況應表現何種關係,學生願意接受哪幾種關係 ⑵深入研究如何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四、出發點:國內外教育專家在無數的教育論壇中提及良好的師生關係,對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對於教育改革的重大作用,但都未深入研究師生關係如何才能和諧建立,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成績,實驗方案的設計從理論上講科學規範,內容具體,措施得當,但隨着方案的逐步實施,師生關係發展一定存在許多不可預見性。和諧師生關係的研究將有助於對未來學生身心全方位的發展。

五、研究工作安排:本着喚醒學生的情感意識,開發學生情感資源,培養學生智商與情感和諧統一,爆發出更大的潛力,以達到素質教育的更高境界,以互動――創造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參與創造新課程――培養和諧統一產生美妙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習效率為基本主線,創建課堂教學形式自由化,民主化,平等化,讓學生感受知識是由他們產生和創造的,由他們去提高和發展的,讓學生思想的火花大放光彩。在起步階段,我校課題主持人組織成員學習相關理論,悼念資料,備寫實驗方案及細則,認真完成實驗前期的各項準備任務,以保證實驗有效進行。在運行階段,具體操作實驗,將實驗應用於實際教學活動中,並改進完善實驗方案,加強同類課題相互交流和研討,對實驗中期階段成果進行考核,評估。

師生關係的研究開題報告 篇3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大家好!我們巴東縣民族實驗國小於20xx年4月向湖北省教研室申報立項,承擔湖北省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子課題——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的課題研究活動,研究性開題報告。今年9月獲得正式立項,今天,我們正式開題。

該項研究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的精神為指針,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要求為依據,以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為目的的教研活動。

一、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1、建構主義理論;2、行動學習理論;3、人本主義理論。

關於課堂有效學習的內涵

(1)課堂有效學習是相對於無效和低效學習而言的。

(2)學生的發展就其內涵,應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缺少任一維度都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發展就其層次,包括現有發展區和最近發展區,教學促進發展,就是把最近發展區不斷轉化為現有發展區;發展就其形式,有內在發展與外在發展,外在發展是一種以追求知識的記憶、掌握為標誌的發展,新課程強調着重追求以知識的鑑賞、判斷力與批判力為標誌的內在發展;發展就其機制,有預設性發展和生成性發展,新課程在注重從已知推出未知,從已有的經驗推出未來發展的預設性發展的同時,強調不可預知的生成性發展;發展就其時間,有當下發展和終身發展,新課程既注重即時的可測性和量化的當下發展,更關注面向未來、着眼於可持續和發展後勁與潛力的終身發展。

二、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課題研究將從調研課堂上無效教學現象、分析致因入手,研究課堂有效學習個案,發掘、預設並生成有效學習的操作點,引領教師積極應用,構建以有效學習為主導的教學體系。

對課堂上無效教學現象進行調研,分析致因,針對無效學習現象,開展對應策略研究。

立足於科學性、可行性、靈活性和有創意性,開展有效課堂教學評價內容與方式的研究,開題報告《研究性開題報告》。 分享好文通過對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育教學行為與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與教學效果的研究,國小生數學學習水平和能力的科學評價與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從理論和實踐上豐富、完善國小數學課程評價體系,豐富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生成有效學習的操作要點與基本策略。

三、本課題省內、外研究現狀,預計有哪些突破

為了瞭解《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這一課題在同一領域的研究現狀,把握髮展趨勢,我們查閲了大量的教育理論專箸、期刊、報紙及網絡資料。從中我們發現,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課堂中是否進行有效的學習,如何組織、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的研究。這些研究呈現以下特點:

(1)改變或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的,不僅僅是換套新的教材,或是説用了新的標準問題,其目的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課堂裏面的情況發生變化,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的重要方式。人們十分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是否是探索性的、自主性的、研究性的學習。

(2)越來越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人本主義心理學討論的是個體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的人.當代教育研究把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和獨特個性當作優先追求的目標。通過實施一定的課堂教學策略,使學生在人格中達成理性與情感意志、科學與人文等方面素質的和諧統一。使每一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3)該領域研究發展趨勢分析

新世紀的基礎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步伐,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課堂教學中,以人為本,實施有效教學,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學習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課程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雖然該領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對於正確的效益觀、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相關因素、有效教學和學習的方法與策略、有效教學評價的標準等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實踐,在實施推廣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衡。因此開展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研究課題研究,對構建國小數學課程評價體系所作的理念與實踐的探索,將對課改的深入開展起到積極作用。

我們課題研究人員應該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系統的學習建構主義等相關理論,學習外地老師的教研教改經驗。積極提供研究課,寫好研究課設計方案、教學後記、案例分析等材料。還要認真地聽研究課,參加説課、評課、信息交流、心得體會交流等研討活動。

最後,祝願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在上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圓滿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baogao/kzym7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