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自查報告 >

傳統美德教育示範區創建工作自評報告

傳統美德教育示範區創建工作自評報告

沈北新區目前有中國小33所,其中國小16所、國中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高中5所(含1所職業高中,1所完中),學生2.9萬餘人,設教學班732個。

傳統美德教育示範區創建工作自評報告

一、創建工作的背景

1.歷史傳承的需要。沈北新區擁有源遠流長的文脈,具有70XX年人類活動史、10XX年遼代建府史、2XX年錫伯西遷史、1XX年建區史、10年烽火革命史。百餘處古蹟記錄悠久歷史,厚重歷史托起沈北新區。

2.新區發展的需要。沈北新區成立以來,相繼榮獲全國生態示範區、中國特色旅遊之鄉、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區、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區、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區、省文明城區和新瀋陽十大名片等殊榮。

新區的飛速發展,對中國小德育工作,尤其是中國小生的道德素質提出了提出了新的要求,2010年10月,根據市教育局的工作要求,結合沈北新區的歷史、地域特點,按照新區創新沈北、生態沈北、文化沈北、宜居沈北、和諧沈北的發展定位和中國小德育工作的實際,我們申報了瀋陽市傳統美德教育示範區,並邀請了相關專家和教育局德育科共同制定了《瀋陽市傳統美德教育示範區創建方案》。

二、創建工作的評估

為了更好的開展創建工作,我們制定了《瀋陽市傳統美德教育示範區創建項目評估指標》(見附錄2)。

一年來,全區創建工作的保障機制初步建立。各創建骨幹學校按照區、校《創建方案》和《評估指標》的要求,在創建領導小組的指導下開展了紮實有效的工作。經德育科逐校檢查評估,基本上能做到領導重視,組織健全,有方案和計劃總結。

各學校認真落實區《創建方案》中的“四個結合”和“六點改革”【1】的要求,從實際出發,創設新穎鮮活、具有特色的教育活動。

在創建工作中,各學校普遍注重平台構建。各學校做到家校區聯動,定期開展家校互動。充分利用社區教育資源。發揮教師表率作用和班級管理作用。結合民族傳統節日、革命傳統節日、專定節日及約定節日進行美德教育。建設充滿濃郁美德氛圍的校園環境。強化學科教學美德滲透,充分挖掘學科教材中藴含的傳統美德因素。

在創建工作中,各學校普遍做到嚴格管理,健全制度。注意有效評價。建立獎勵機制。每年評選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獎美德之星。

上述活動的開展,保證了傳統美德教育效果。初步實現了師德建設見成效;學生知曉美德、踐行美德,道德品質發生積極變化;校園和諧;家庭、學校、社區教育協調;湧現出踐行美德典型人物、羣體。

註釋:【1】四個結合:傳統美德與學校的課程教學相結合;傳統美德與學校的校園文化相結合;傳統美德教育與教師隊伍建設相結合;傳統美德教育與家庭、社會相結合。

六點改革:教育觀念體現時代性;教育內容體現層次性;教育途徑體現整體性;教育方法體現多樣性;教育隊伍體現示範性;教育機制體現導向性。

三、創建工作的開展

1.以感恩教育為載體,促進創建工作。為創建傳統美德教育示範區,突出德育特色,我們以感恩教育為切入口,開展創建工作。

2010年 11月份,區教育局組織中國小,開展了以“感恩、關愛、責任”為主題的感恩教育月活動,並制定了活動方案。

學校認真開展了“九個一”的活動,即舉行一次以“感恩、關愛、責任”為主題的升旗儀式;召開一次以“感恩、關愛、責任”為主題的班會;學唱一首以感恩為主題的歌曲(如:《感恩的心》);舉辦一次以“感恩、關愛、責任”為主題的報告會;開展一次“感恩、關愛、責任”為主題的徵文比賽;製作一期以“感恩、關愛、責任”為主題的宣傳板報;學生幫助父母做一次家務;學生給父母寫一封信;學校組織學生在附近社區(村屯)進行一次公益勞動。活動中,收到帶圖片的資料信息216個。

11月26-28日,德育科組織中國小德育主任、部分班主任,分別進行了國小、國中、高中三個以“感恩教育”為主題的觀摩、研討會。區電視台進行了採訪報道。

通過創建活動,加強了德育隊伍培訓、提升了校園文化內涵、促進了校本教材的開發、深化了“三結合”教育。

同時,通過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陶冶了學生感恩的情懷。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家長的付出,社會的關愛,學會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把感恩之情化為強烈的責任感,並付之於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培養學生關心他人、服務社會、忠於祖國的高尚品質。

2.以課程教學為核心,優化德育途徑。課程和教學是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主渠道。充分挖掘傳統美德教育因素,把傳統美德教育和學科知識教育結合起來,是新課程標準中明確得出來的,是貫徹三維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如:通過教《誠實的孩子》進行誠實守信的教育,通過教《孔融讓梨》進行謙讓敬賢的教育,通過教《周總理的睡衣》進行勤儉樸素的教育。

學科滲透,即要求各學科教學滲透傳統美德教育。具體操作模式有:(1)直接滲透。如語文、歷史、思想品德等學科,有許多內容本身就是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好教材。(2)間接滲透。如數理化等學科中,由於教材本身大都是介紹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教育者可通過背景介紹等方式間接向受教育者滲透傳統美德教育。(3)隨機滲透。即根據學科的不同特點、不同內容,隨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4)重點滲透。即根據學生實際和形勢需要,有針對性地對某些學生或某些問題進行專題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傳統美德意識。

3.以文化建設為關鍵,注重環境陶冶。結合我區“雙高普九”工作的進程,在區教育局指導下,各校進行了卓有成效的以傳統美德教育為中心的校園文化建設,讓校園的每一處環境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讓校園的每一面牆都跟學生對話,給學生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

尹家國小打造“花香教育,綠色文化”。教學樓的每一層都有主題。一樓主題花之美,旨在學生行為規範的養成。二樓主題花之香,旨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三樓主題花之品,旨在道德品質的養成。每個樓層的主題廳廊分別由一塊《前言》和十塊內容展板組成,每塊展板上的內容都是精挑細選,符合孩子年齡特點和培養規律,展板內容現已編成校本教材。低年段《花之美——美在姿》——立規成習訓練;中年段《花之香——香於蕊》——良好習慣培養;高年段《花之品——品自神》——傳統美德教育。主題展板和校本教材融會貫通,相得益彰。

在二井國小校園,成立了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室,優美的校園環境,讓學生不知不覺中受到古代聖賢的精神引領,激發學生熱愛古典文化、樂於學習古典文化的熱情。學校還創編了誦古詩韻律操,學生在《春眠》的悠揚樂曲伴奏下,邊朗誦古詩,邊做操。

119中學創編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校本教材;75中學、黃家錫伯族學校、新城子街第三國小,開展了綠色教育禮儀工程系列活動;新興中學的感恩教育,新城子街第一國小、78中學誠信教育,新城子街第二國小和諧教育都各具特色。

4.以國學教育為基礎,注重經典引領。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一年來,我區持續開展國學教育進校園活動,引導學生誦讀中華經典,吸收傳統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華,提升道德修養。二井國小的國學教育,通過構建儒雅的校園文化平台,共享的社會資源平台,新奇的課程文化平台,收到了校園環境優雅,教師隊伍博雅,學生活潑文雅的效果。馬剛國小、尹家國小、清水國小、黃家學校等都編寫了相關國學校本教材,在學生中傳授。

馬剛中心國小開發德育校本教材,將《論語》引入課堂,並配置了專門的老師上課。通過對《論語》的講授,使學生能進一步瞭解《論語》的內涵,並能在思想道德素質和行為習慣上得到很好的提高。清水國小編寫了校本教材《小課堂大世界——中華經典文化誦讀》。

5.以資源開發為重點,突出地域特點。針對多民族聚居的特點,興隆台九年一貫制學校和黃家錫伯族學校,以錫伯族民族文化教育為辦學特色,通過民族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興隆台學校已經成為錫伯族文化教育基地,現已建成了以錫伯族發源、演化、發展為主線的錫伯族文化展室、舞蹈室、樂器練習演奏室。錫伯文化史料宣傳板50米,錫伯族藏書120餘冊。主樓梯以錫伯族西遷史四副巨畫《駐守西陲壯國魂》《西遷路線圖》《戍邊屯墾的遠征鐵騎》《橫穿歲月的錫伯人》為閃光點,獨具匠心,別具一格。學校成立了“慕客登少兒藝術團,包括舞蹈隊、器樂隊、合唱隊,排演的文藝節目曾獲全國、省、市、區各級榮譽,參加了各級調演,還曾遠赴新疆伊犁,向那裏的錫伯族同胞演出。

蒲河九年一貫制學校,被沈北新區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氏皮影傳承基地,學校荷尖皮影戲社的小演員們參加了省、市、區的演出並獲獎,還參加了在韓國舉辦的東亞兒童藝術節。

萬米國小利用當地豐富的地域資源,打造自己的學生泥塑品牌,形成了獨特的鄉土文化特色學校。

2010年,我區蒲河學校的皮影、萬米國小的泥塑、興隆台學校的錫伯族歌舞,整合為《享受傳統文化,展示時代風采》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新方案,獲市級一等獎。上述三所學校事蹟曾被新華網、東北新聞網、北國網、瀋陽網和瀋陽晚報報道,產生了一定反響。

馬剛國小是用烈士馬剛的名字命名的。學校依託烈士陵園,將傳承馬剛烈士精神,弘揚革命傳統,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學校的德育特色,並以此為引領開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動。多年來一直開展瞭解英雄事蹟、學習英雄精神、爭做馬剛式的好少年系列活動,將愛國主義、思想道德教育、理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並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6.以骨幹學校為依託,帶動全局創建。15所創建骨幹學校,帶動了其他18所學校的工作。雖然受各種條件的制約,但各學校也積極行動,投入到創建工作中來。

沈師沈北附屬學校(道義中學),在謝娟校長的積極倡導下,學校確定了“一個理念,三個文化”的發展思路,即陽光教育理念,陽光文化,道義文化(道德和正義),大學文化。

瀋陽市輝山學校校園環境優美、清麗怡人,育人氛圍濃厚。學校的綠色文化曾得到市委曾維書記的讚許。

新城子鄉國小,開展了國學教育進校園活動,編寫了《弟子規》校本教材。從行為入手,從習慣抓起,以傳授《弟子規》為平台,以學生為主體,實踐為主線,心靈塑造為宗旨,對學生進行行為規範和養成教育。

石佛國小,根據地域特點,依託石佛寺村——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圍繞七星山眾多古蹟和錫伯族西遷紀念館,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和民族精神教育。

7.以隊伍建設為保證,提高師德修養。學校傳統美德教育狀況如何,與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密切相關,也與教師的思想品德修養有直接的關係。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因此,學校經常組織教師學習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把傳統美德教育與師德建設聯繫起來,如開展師德演講、師德論壇、師德格言徵集、師德美德大家談、開展教師技能大賽、評選師德標兵等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道德素質,以教師良好的言談儀表,高尚的人格,敬業精神去感染和陶冶學生。將傳統美德內化為教師的智慧和師表。使之在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中更好地發揮表率示範作用,從而提高教師的德育素質。

8.以家庭社會為兩翼,構建立體網絡。開展傳統美德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參與,家庭是基礎,學校是重點,社會教育是補充。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構建立體教育德育網,才能使傳統美德教育落到實處。各學校普遍成立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在參與活動中感受到教育又學會協助學校教育子女的方法,力求達到家庭、學校用統一的規範要求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和思想品德修養。

四、創建工作的成果

完善、構建了區域性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的運行模式與保障機制;提高了學校德育整體水平,學校師生思想道德素質顯著提高;促進了素質教育深化;拉動了社會、家庭精神文明建設;為我區遼寧省文明城區和精神文明工作先進區的創建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五、今後工作的設想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實踐,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傳統美德教育示範區創建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一年來,雖然創建工作取得一定實效,但是尚有很多深層次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有待深化研究。隨着新區的發展和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我們決心擴大創建骨幹學校範圍,把這一工作持續地、深入地進行下去,為實現新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先行區的歷史使命、為弘揚、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及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更大的貢獻!

附錄1:示範區創建工作大事記

2010年9月 中國小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5日,教育局創建工作調度會,佈置創建工作;5日—19日,各校結合雙高普九工作,準備創建方案;20日—30日,遴選骨幹學校。

10月 8日—14日,邀請專家與德育科共同擬定創建方案;20日,省驗收組到我區驗收雙高普九,評估檢查8所中國小。

11月 全區感恩教育月。26日—28日,陸續在83中學、沈師沈北附屬學校和新城子街二小召開感恩教育主題班會現場會,會後進行了座談。新區電視台和瀋陽中國小德育網進行了報道。

我區被評為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區。83中學被評為省文明學校。

12月 德育科對創建骨幹學校進行學期工作評估。

2010年1月 4日—5日,全區中國小德育主任論壇,着重對創建工作進行交流。

2月 25日,教育局創建工作調度會。

3月,各校進行瀋陽市中國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測評達標工作準備。

4月 市德育督導檢查。全區中國小普遍開展國學教育進校園活動。23日,新區德育工作者培訓。上午報告會,下午到沈師沈北附屬學校、尹家國小和興隆台學校實地參觀學習。

5月 5日—8日,部分德育工作者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探索國學精華培訓班”。繼續開展國學教育進校園活動。

6月 組織開展“學習馬鵬飛,爭做有道德好少年”活動。

7月 德育科對創建骨幹學校進行學期工作評估。

8月 27日,教育局創建工作調度會。

9月 中國小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18日,瀋陽市傳統美德教育示範區創建工作督導檢查佈置會,各校進行年度自評。25日,省級文明城區考核驗收,考核組認為達到全國文明城市標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zicha/w74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