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實驗報告 >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精選16篇)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精選16篇)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 篇1

實驗內容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精選16篇)

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

實驗器材

綠豆芽、水、紙巾

實驗步驟

1、在一個盤子裏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芽的綠豆並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3至5天后觀察觀察。

實驗現象

豆芽的根會向有水的方向生長。

實驗結論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後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境的變化。

實驗效果

實驗人、實驗時間、儀器管理員簽字。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 篇2

實驗內容 7陽光下的影子

實驗地點 室外

實驗目的 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

實驗器材 木板、白紙、橡皮泥、木棒

實驗步驟 1、做一個簡易的日影觀測儀。

2、每隔十分鐘,量鉛筆影子的長度,在白紙上做下記錄。

實驗現象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着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着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實驗結論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着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着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 篇3

實驗內容 2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分析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陽光)

實驗器材 綠豆芽、實驗盒、

實驗步驟 將種有相同綠豆芽的兩個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條件不變,過一段時間觀察。

實驗現象 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的不好甚至死亡。

實驗結論 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 篇4

實驗內容 12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實驗地點 室外

實驗目的 陽光直射、斜射與吸熱

實驗器材 温度計、黑色紙袋

實驗步驟 1、把三個同樣的黑色紙袋分別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陽光垂直的方式擺放。

2、看哪個升温快。

實驗現象 和陽光接觸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實驗結論 和陽光接觸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備註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 篇5

實驗內容 1種子發芽對比實驗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種子發芽的條件是水、空氣、温度。

實驗器材 種子發芽實驗盒、注有“1”、“2”的標號紙、綠豆種子、紙巾、實驗記錄表格

實驗步驟 1、準備好6個水杯,每個水杯都放好紙巾(中間挖兩個洞)貼上標籤

2、將種子放入洞中

3、6個小盤中1號杯不滴,其餘的都滴上適量的水。

4、用塑料紙將3號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號杯,用紙箱罩住6號杯。

5、將1號杯和2號杯,3號杯和4號杯,5號杯和6號杯進行對比。 實驗現象

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水、空氣、温度。

實驗結論 種子發芽的條件是水、空氣、温度缺一不可。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 篇6

實驗內容 9光的反射能力

實驗地點 五年級教室

實驗目的 認識光的反射及應用

實驗器材 卡紙(紅、黃、綠、黑、白)各一張,手電筒一支,夾子 實驗步驟 1、夾子夾住卡紙

2、將夾橫立在桌上,並在桌面上放一頁有字的紙。

3、打開手電筒開關,對着卡紙,觀察文字

實驗現象 黑色反光弱,紅色反紅光,黃色反黃光,綠色反綠光,白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結論 深色反光弱,淺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效果

實驗人

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 篇7

實驗內容 8光是怎樣傳播的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實驗器材 卡紙4張,其中3張在同一位置打一個洞(一枚硬幣大小,夾子,手電筒、水管3段,彎頭2個

實驗步驟 1、用夾子夾住卡紙,橫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齊的一行,間隔距離為15cm(沒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電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實驗現象 光在物質中是直線傳播。

實驗結論 光在同一物質中沿直線傳播。

備註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 篇8

實驗內容 4蚯蚓的選擇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蚯蚓適宜的生活環境是什麼樣的?

實驗器材 蚯蚓、泥土、水、盒子

實驗步驟 1、(1)把長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蓋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護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4)5分鐘以後打開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5)再做2次。

2、(1)在另外的盒子兩端分別鋪上同樣土質的泥土,不同的是一邊乾燥,一邊濕潤。

(2)把10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3)5分鐘以後打開盒蓋觀察,記錄。

(4)再做2次

實驗現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濕潤的一方爬行

實驗結論 1、蚯蚓喜歡黑暗的環境。

2、蚯蚓喜歡濕潤的環境。

備註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 篇9

實驗內容 11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實驗地點 室外

實驗目的 物體的顏色和吸熱

實驗器材 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摺做成的紙帶,温度計

實驗步驟 1、把不同顏色的直對着做成袋狀。

2、分別插上温度計放在陽光下。

實驗現象 1、 深色紙比淺色紙升温快

2、 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温慢

實驗結論 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 備註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 篇10

實驗內容 3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

實驗器材 綠豆芽、水、紙巾

實驗步驟 1、在一個盤子裏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芽的綠豆並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3----5天后觀察觀察。

實驗現象 豆芽的根會向有水的方向生長

實驗結論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後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境的變化。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 篇11

實驗內容 10光與熱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温度的關係

實驗器材 温度計1支,鏡子3面,膠布

實驗步驟 1、用膠布將温度計固定在牆上。

2、用鏡子反光對着温度計(一鏡反射或多鏡反射)

實驗現象 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實驗結論 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備註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 篇12

一、目的要求

認識各大類巖漿巖的主要代表巖石,學習肉眼鑑定巖漿巖的方法。

瞭解巖漿巖的結構、構造和它們在地殼中的產出狀態。

學習沉積巖的肉眼鑑定方法,加深對沉積作用的理解。通過鑑定初步認識常見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沉積巖。

通過實驗瞭解變質巖的主要特徵;認識一些常見變質礦物和變質巖類型,加深對變質作用的理解。

通過對未知巖石標本的鑑定,達到複習和鞏固對三大類巖石特徵的認識,瞭解變質巖、巖漿巖及沉積巖的一些主要區別,進一步掌握肉眼鑑定巖石的`步驟和方法。

二、預習要點

巖漿巖的常見造巖礦物如石英、鉀長石、斜長石、白雲母、黑雲母、角閃石、輝石、橄欖石等。

巖石的結構和構造概念。

巖漿巖的分類依據及其主要代表性巖石。

巖漿巖的主要特徵及肉眼鑑定方法。

瞭解沉積巖的形成過程和分類;巖石的構造與結構;各沉積巖類具代表性巖石的特徵。變質作用的概念;變質礦物;變質巖的結構與構造;變質巖的分類及其代表巖石。

三、實驗用品

標本:

巖漿巖:花崗巖、偉晶花崗巖、正長巖、閃長巖、輝長巖、橄欖巖、花崗斑巖、流紋巖、金伯利巖、玄武巖、流紋巖、安山巖。

沉積巖:礫巖、粗砂巖、細砂巖、豆狀灰巖、生物灰巖、粉砂巖、頁巖、油頁巖、石灰巖、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豆狀灰巖、白雲巖、波痕、泥裂、水平層理、波狀層理、交錯層理、結核等。

變質巖:片巖、千枚巖、板巖、片麻巖、石英巖、大理巖、蛇紋巖、矽卡巖、角巖、混合巖。

工具:小刀,放大鏡,稀鹽酸等。

四、實驗內容,方法與注意事項

主要分類及分析

(1)巖漿巖:

主要的造巖礦物有,石英、長石、角閃石、黑雲母、輝石、橄欖石。酸性巖漿巖中前幾種礦物居多,而基性巖漿巖中則偏向於後者。也因此,在巖石的顏色上來説由肉紅色——灰白色——黑色變化。

結構上來説,侵入的巖漿巖裏面的礦物應該是較均勻的分佈,巖石呈現塊狀。而噴出的流紋巖中會呈現一些流動構造;以及噴出的安山巖和玄武巖中會有氣孔和杏仁狀構造,這種特殊的結構構造也是它們的鑑定標誌。

(2)沉積巖:

由於組成沉積巖的礦物都是經過了風化和搬運,所以一般來講每種沉積巖在成分上相對較簡單。沉積巖的劃分就是根據成分劃分的,泥巖、碳酸鹽巖、石英(長石)砂巖。所以沉積巖就以某種成分為主(如以泥質、或以石英等)。

構造上沉積巖一般都呈現層狀構造。當然如果手錶本很小的話可能見不到層理而是塊狀的。

沉積巖還有一大特點就是生物的出現。尤其在碳酸鹽巖裏面貝殼等生物的出現很普遍,這是一大鑒別標誌。

(3)變質巖:

變質巖是巖漿巖和沉積巖經過後期的高温或者高壓過後,原來的巖石經過了成分和構造上的改造而形成。所以成分上來講除了與前兩種巖有相同的造巖礦物外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屬於變質巖的專有礦物或者礦物組合。例如紅柱石,出現紅柱石的巖石就必定是低級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石榴石與紫蘇輝石組成的代表高温高壓環境的麻粒巖。

但手錶本鑑別變質巖更主要的依據是其結構構造。應力作用下形成的變質巖很多都具有片狀結構,也因此變質巖能以結構構造來命名為片巖、片麻巖等。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 篇13

實驗內容 5做一個生態瓶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能設計一個生態瓶建造方案。

實驗器材 大飲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動物

實驗步驟 1、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乾淨的沙(如要加幾塊小石子也就在這時候放)。

2、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裏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4、再放入小動物。

5、進行觀察記錄。

實驗現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實驗結論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 篇14

實驗內容 6改變生態瓶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並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説話。

實驗器材 生態瓶、小魚、水草

實驗步驟 1、減少生態瓶裏的水。

2、增加生態瓶裏的生物。

實驗現象 1. 由於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2. 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實驗結論 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生態羣落的變化。

備註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 篇15

實驗時間:

實驗名稱:

空氣佔據空間

實驗目的:空氣是否佔據空間。

所用器材:(裝置)盆子,玻璃杯,水等。

實驗步驟

1、打一盆清水,用一隻透明的玻璃杯,豎直倒扣在裝滿清水的盆中。

2、觀察玻璃杯裏是否進滿了水。

實驗現象:水不能充滿整個玻璃杯。

認識與結論:説明空氣也佔據空間。

國小科學實驗報告集錦 篇16

實驗時間:20xx年x月x日

實驗名稱:

找出土壤中的砂和粘土

實驗目的:

辦法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開。

所用器材:

(裝置)燒杯、玻璃棒、水、土壤等。

實驗步驟:

1、在燒杯中裝半杯水,把土壤慢慢倒入水中。

2、用玻璃棒沿着一個方向輕輕攪拌。

3、靜置一會兒,觀察水中的土壤。

實驗結果:

土壤分成了兩層。

認識與結論:

上層的土壤顆粒小,是粘土;下層的土壤顆粒大,是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yan/y0yz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