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精選14篇)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精選14篇)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 篇1

温煦的秋陽照在老人珍藏多年的泛黃的報功書上:“孫景坤同志在朝鮮守備戰鬥中,創立功績,業經批准記一等功一次,這不僅是個人的光榮,全軍的光榮,也是人民的光榮,祖國的光榮……”光線明麗而柔和,為這張歷久彌新的報功書鑲上了一層金邊。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精選14篇)

連年征戰,孫景坤身上留下20多處傷疤,“現在腿上還有一顆子彈沒取出來。”他指着腿上一塊已經變黑的皮膚説,“有一次戰鬥,我中了兩槍,一槍打在手上,一槍打在腿上。子彈有毒,後來腿上、腳上的肉都爛了”。

1955年解甲歸田的孫景坤把榮譽證書塵封起來,隻字不提戰爭年代的事蹟。也許這就是真正的英雄吧,在硝煙炮火中以血肉之軀與敵人拼殺,一切歸於平靜後,也能夠在和平年代甘於清貧,只顧建設家鄉。

村裏有條河,經常氾濫引發水災。孫景坤的倔勁上來了:“還能讓條小河欺負了?”他帶領村民開山碎石、肩扛手提,築起一座堤壩,自此河水安瀾。

“他是軍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嚴勁兒,從不強迫鄉親們幹這幹那。”86歲的村民劉振山回憶,“他在前邊幹,我們在後邊學,大家心服口服。”

靠着孫景坤的帶動引領,山城村上百畝爛泥灘變良田,數百畝荒山上種滿板栗、落葉松,幾十年如一日,村子終於成為十里八鄉有名的富裕村。

20世紀90年代,抗美援朝紀念館移地改建,向社會徵集文物,孫景坤這才決定將自己的立功證書等紀念物品捐獻出來,人們至此才知道他是一名戰鬥英雄。

孫景坤為什麼這幾十年都不願提及那段崢嶸歲月?他從來不看戰爭片,真正的戰爭遠非影視劇所能描述,過往的經歷每每憶起,總會讓老人潸然淚下,“實在太難過了”。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 篇2

學校師生的付出得到了回饋。20__年,華坪女高向社會輸送第一屆畢業生,96名學生69人考取本科,綜合上線率100%。這個成績讓華坪女高在縣城站住了腳跟。

周雲麗考上大學後,父親總是笑嘻嘻,做什麼都有勁,“覺得再讀4年就出頭了。”父親讓她和姐姐揹着裝滿菜和雞肉的筐子,當面感謝張桂梅。

踏上前往昆明的火車,周雲麗第一次認識大山以外的世界,也體會到不同成長環境帶來的差距。

同學來自全國各地,周雲麗發現他們能歌善舞,自己沒有才藝可展示。舍友問她用什麼乳液護膚時,她還不知道乳液是什麼東西。父親不願女兒落於人後,聽女兒説班裏同學都有電腦,他跑到縣城,花費4000元為女兒買了一台電腦。

差距顯而易見。一位華坪女高的畢業生説,大學的口語課上,自己蹩腳英語口音一出,很多同學忍不住笑。還有人説,自己溝通力欠佳,不主動,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第一屆學生畢業後,張桂梅不斷收到這樣的反饋,一位浙大畢業生打電話對她傾訴,自己不如別人,英語也説不清楚。

這樣的反饋是張桂梅不曾預想的。張桂梅意識到,學校也需要與時俱進,她開始讓學生跳鬼步舞、穿黃色校服裙,讓兒童之家的孩子吃漢堡、披薩,將生活習慣改成“洋式的”,“免得出去讓人瞧不起。”

一位女孩考上大學後,向張桂梅傾訴,説自己跟同學相比又小又黑,穿得不好,説話也土氣,常受排擠,7個舍友同去宿舍樓底抬水,不許她喝,還經常留她一人掃地,不過自己沒哭過。張桂梅誇獎她好樣的,還對她説,“欺負我,就給我揍回去,別看你長得小,不怕。”

還有考入北京的學生跟她説同學來自人大附中、衡水中學,張桂梅鼓勵學生不要懼怕競爭,迎頭上。她相信華坪女高畢業的學生“後勁非常足”,不會被輕易打倒。

女孩們不可避免審視過去。一位20__級的畢業生説,自己曾有一段時間充滿沮喪,上大學後,她發現同學在高中階段就出國旅遊,考上大學順理成章,而自己的高中生活被枯燥的學習生活填滿,拼盡全力只是為了擺脱農民身份。不公平感會在某些時刻冒出來,但她也因此看到奮鬥的價值——大山走出來的她能通過大學聯考同優秀同學站在一起,這件事本身就值得欣喜。

張桂梅在教學樓外牆上貼了幾個字:剛強、慈惠、質樸。她常鼓勵學生,哪怕落榜了,也不要怕失敗,“天塌不下來”。但有畢業生結婚後回來看她,帶着孩子,又沒有工作,張桂梅會面露憂慮。

張桂梅希望,女孩們走出大山,不要再回來,也不用回母校。有當醫生的畢業生想捐工資,張桂梅沒有收,她不願拿學生的錢。如果未來實力允許,她希望學生能把錢捐給沒錢治病的窮人,而母校和她本人都不需要報答。

張桂梅常説,女子高中是為社會培養人才,一個人奮鬥不是為自己和父母,而是為國家和民族。如果看到有人落水,張桂梅覺得,不管自己是否自信有能力救人,都應該伸手拉一把。

她知道被人拉一把的感覺。來華坪縣任教前,她在中甸子弟學校當老師,在那裏與丈夫相識、成婚,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時光。

1995年,為了給身患癌症的丈夫治病,張桂梅花光了全部積蓄,最後給丈夫立碑的錢也沒有,又借不到錢,她在大馬路上撞車尋死,被司機破口大罵。那一刻,張桂梅體會到,“人需要幫忙時,只要有人提一把,真的感激不盡。”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 篇3

進入女子高中的陳法羽很快發現:温柔的面紗之下,是嚴苛的管理。

學生早晨5點半起牀;跑步上下樓梯;課間出操1分鐘站好隊,晨起5分鐘洗漱完畢,從下課鈴響,到跑到食堂排隊、打飯,到吃完飯10分鐘內完成。為了不讓學生打理頭髮、洗衣服費時間,張桂梅要求所有學生留齊耳短髮,把洗衣時間嚴格限定在每週六的晚飯後。女孩子的愛美之心被抑制,連女老師都不能穿裙子來學校。

張老師每天拿着小喇叭,不厭其煩地喊學生起牀、跑步、吃飯、睡覺。她告訴學生們:“你們遲到一分鐘一秒鐘我也不幹!”

“她們私下裏有時候叫我周扒皮、魔鬼,説我‘半夜雞叫’”,説起學生們給她的綽號,張桂梅哭笑不得。

不要以為張桂梅老師是個柔弱女子,她的強悍令人肅然起敬。她一直和疾病鬥和老天鬥,説“就看老天能把我領走不”,説“不能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休止的看病上”;她和貧困鬥,“挽救一個女孩拯救三代人”,探索教育扶貧二十多年;她和老師、學生“鬥”,不帶黨徽的黨員老師要批評,去山裏家訪當場燒了學生牀底下的言情小説;她也和自己鬥,從不讓自己苟且浮生……

華坪兒童福利院的女孩吳思思説:“媽媽在福利院和藹可親,可在女高罵起人來嚇人。”陳法羽説:“我們來女高讀書是來改變命運的,不拼拿什麼和別人比?再説張老師也在拼。”

張桂梅勸慰學生最多的話是:堅持,再堅持一下唄。華坪女高校辦主任張曉峯告訴記者:張老師堅持拿命辦學,師生們服氣,其實“她是嚴師,更像慈母”。

張桂梅言傳身教,感染着女高老師們。韋堂芸老師一次左腳骨折,想到還有一百多天就要大學聯考,她拄着雙枴給學生上課;教師勾學華婚禮當天早上還在上課,中午趕到婚禮現場,晚上又回學校;語文老師楊曉春常悄悄給學生墊付醫藥費、生活費,卻從不往外説——這樣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在女高還有很多。

張老師宿舍裏有四張牀鋪,一張自己睡,三張留給不好好學的、生病的等“特殊生”。有個女生不愛學習性格孤僻,和張老師住在一起的時候,不管張老師怎麼關心她、開導她,她都不怎麼説話。張老師疾病纏身,每天早晨5點起牀,忙裏忙外一天,晚上還和她聊天。如此三個月後,這個學生抱着張老師大哭起來,説一定好好讀書,不會讓她白白受苦……

張桂梅知道,女高許多學生家庭貧困、變故多,她們的心要好好去捂。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 篇4

步履艱難的家訪路

頭幾年,張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訪,曾因過度勞累昏睡在路旁。她嘗試過自己租車,也騎過馬和摩托,肋骨斷了兩次。後來縣裏派車幫助她家訪,可幾乎每一個學生家裏都還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過去張老師能風風火火地走路,後來病越來越重,有些難走的路段需要攙扶。今年需要攙扶的時候就更多了。”一直跟隨張桂梅家訪的華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秀麗説。

今年10月2日至7日,張桂梅在6天裏走遍華坪縣榮將鎮、石龍壩鎮、興泉鎮、船房鄉的37個村小組,走訪了39個農村學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訪六七個學生家庭。最遠的家訪路是去高三學生羅青青(化名)的家。乘車40多公里到達船房鄉華榮村後,張桂梅還要走半個多小時的上山小路到羅青青家。在同事和羅青青的攙扶下,張桂梅一步一步地爬山坡,走幾分鐘就停下來大口大口地喘氣。路過一條淺淺的小溪時,她已無法抬腿跨過,只能拖曳着雙腳劃過水面。

自20__年創辦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開始,12年來,每屆高三、每個農村學生,張桂梅都要利用假期儘量家訪一遍。她不是麗江人,卻已走遍麗江各地山山水水。她的足跡覆蓋約1552名學生的家庭,行程11萬餘公里。

張桂梅把1804個貧困山區女孩送出大山,送進大學。她創辦的女子高中歷屆高中畢業生升學率100%,今年大學聯考又創最好成績,159個考生中70人上一本。然而,張桂梅仍不甘心,還沒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她仍舊拖着病體去家訪,她要去了解每個學生家庭的情況,去解除每個學生的後顧之憂,讓學生再加把勁,明年大學聯考打個漂亮仗。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 篇5

20__年,王秀麗看到了張桂梅在全國xx大代表大會上的新聞,她喊着,我有一個夢想。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那個聲音從小縣城傳到了全國。在公交車上,王秀麗給她發了一條短信,祝賀她的夢想終於要成真了。

最初,張桂梅提出這個想法時,一片謾罵聲淹了過來。“別人説我得精神病了,或者是榮譽得太多了,得出癮來了,老想怎麼着怎麼着。”那時候王秀麗也勸她,已經得了這麼多項全國榮譽了,可以好好地到老了,躺在榮譽上,過完這一生。還有一次縣委組織的論證會上,所有專家都投了反對票,“什麼年代了還把男女分開?”

20__年,時任華坪縣教育局副局長的楊文華,陪張桂梅到央視錄製一個節目。去北京的路上,張桂梅説起了自己的這個夢想。楊文華教高中出身,要給學校修個實驗樓,修個學生宿舍,和校長一起跑斷了腿要錢。他看着這個只教過國中的普通老師,沒有任何管理經驗,一個人居然想辦一個學校?還一身病,隨時有可能倒下。而且,師資、錢、校舍在哪?

他故意問她,我們辦一所高中最起碼要有實驗室吧,你覺得這個實驗室大概要花多少錢?

她説,兩萬夠了嗎?

你做夢去吧!楊文華乾脆地説。他覺得自己非常自信,畢竟經驗上遠遠超過她。他發現張桂梅不僅理想主義,還非常幼稚,對建一所學校一無所知。

張桂梅態度也非常強硬,她着急地説,我們等得起,孩子們的成長等不起。早一天把學校辦起來,就減少一批走進惡性循環的女孩了是不是?

誰也沒有説服誰。後來他聽説,張桂梅去昆明“化緣”了。他還聽到了她當時的“化緣文案”:我們全縣十多萬人,一個給我10塊錢,我也是好幾百萬了,全省那麼多人,一個人給我5塊錢……“你説天真不天真?”

在昆明,張桂梅請雲南省總工會的人把她的身份證、勞模證明、報紙報道和種.種獲獎資料複印了一大堆,她上街去募捐,一是為了辦女高,二也是為了兒童之家。最初答應當兒童之家的院長,一個基金會一年提供7萬塊錢資金,她也天真地以為,足夠了。

第一次去要錢,她下不了車,也張不了口,滿大街轉悠。她住在省總工會花錢開的賓館裏,翻來覆去睡不着,要不着錢,幹賠住宿錢和吃飯錢,自己在幹些什麼事啊,“我的生命的意義在哪裏?”天亮了,她繼續坐車,看到一個樓梯上鋪着紅色地毯的房子,想着這樣的地方一定有錢。她進門,對方一看,你是張桂梅老師不是?三個月前聽你的報告。那時她剛被評為十大女傑,學習的標語還沒有撤下,轉頭就變成乞丐了,“有個地洞鑽進去算了”。她説明來歷後,對方批了一個五千的條,説給孤兒院,辦學校不管。

後來她有經驗了,不去單位找難堪了,就在街上要,她拉着人問,你能不能給我點錢,我有個孤兒院,我想辦個學校。人家説,好手好腳不幹活,戴個眼鏡出來騙人。姐姐聽説了,也説她:你的臉皮真厚啊,這是人做的事嗎?是什麼讓你變成了這樣。

那5年裏,除了克服自己的清高和難堪,她還要面對身體的衰弱,她被查出癌細胞轉移到肺,怕身體完全垮掉,她沒有選擇化療,因此引發了一系列併發症,常常感到呼吸困難。在昆明,她老怕自己忽然窒息,把自己憋死。即便如此,“化緣”來的錢遠遠不夠。

轉機在20__年出現。“最最直接的,我不迴避,就是張老師幹到xx大代表了”,這個曾經堅定的反對者楊文華,看着張桂梅在北京“一炮放出去了”。“華坪通天了”,各級的壓力就來了,女高的建設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xx大新聞播出那天,王秀麗收到了張桂梅的回覆,只有一句簡短的“謝謝”。後來見面,王秀麗就説她,你還挺傲嬌的呢。但她知道,張桂梅有很多很多的困難和委屈。女高建校那年,張桂梅有一次打電話給王秀麗,在電話裏一直哭,説,你要是再不來,我就要死掉了。王秀麗趕緊去找她,半個小時後到了,張桂梅還在哭,也不説為什麼。那天,王秀麗沒去上班,就陪在她身邊,靜靜地聽她哭完。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 篇6

國家領導人曾講:“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張桂梅數十年如一日,堅韌執着、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為羣眾辦好事、辦實事。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堅韌執着、勵精圖治。丈夫去世後,張桂梅隻身去了祖國西南邊陲的貧困山區從事教育工作,並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在任教期間,她全身心投入教學,為貧困的學生和簡陋的學校出錢出力,又當老師又當母親,不留餘力的細心照顧着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生活起居,為了學生們能夠走出大山,她勵精圖治創辦了全國第一家免費女子高中,她主動帶頭免費為學生們補課,因操勞過度導致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長期拖着病體就算腹部長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講台上,只為孩子們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除此之外,她還義務擔任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成為了54名孤兒的母親。她十年如一日,從未退縮,從不言棄。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斷努力和堅持下,孩子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來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一生。

勤儉節約、無私忘我。張桂梅在貧困山區任教期間,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和慈善事業中。在學校裏,學生沒有錢吃飯,她拿自己的錢給學生;學生沒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給學生;學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帶學生看病並自己掏醫藥費。總之,只要學生們缺什麼只要她有,她都能解決。在兒童之家,她義務成了眾多孩子的“媽媽”,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晝夜的照顧着幾個月大的孩子,為了維持兒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來給孩子們用,並利用空餘時間到處籌措資金。然而她不是萬能的,她自己並不富裕,她只捨得吃饅頭、青菜、麪條,衣服也是好心人給的,她省下來的錢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業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獻身扶貧。張桂梅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她深知教育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説:“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並積極響應國家扶貧號召,扶貧先扶智,為了貧困山區的教育,她心繫羣眾,勤儉節約,幫助困難學生,帶學生看病,給學生添置衣物,對貧困家庭進行家訪,為孩子們爭取學習機會。她前前後後為山區的孩子們、為慈善和教育事業投入了100多萬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給她治病的錢,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並無怨無悔。

國家領導人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張桂梅巾幗不讓鬚眉,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盡顯巾幗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她這種堅韌執着、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的英雄精神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在此也號召廣大黨員、幹部真正把堅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獻一生的實際行動。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 篇7

李桓英,一位98歲的老人,在麻風病防治的道路上,還在繼續前行。

1958年,李桓英拒絕世衞組織續簽5年的合同,瞞着定居美國的父母,毅然回到國內。“我是中國人,我在北京出生,我不能忘本,我要把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

1978年,李桓英調到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從此,57歲的她將全部精力奉獻給麻風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用一個“拼”字來形容她,恰如其分。

麻風病是人類古老的疾病,曾經是深受歧視的“不治之症”,不但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還給社會帶來莫大的恐懼。但是,李桓英不怕。她不信邪,要和這種錯誤觀念鬥爭——病人家的水她仰頭就喝,飯捧起就吃;為病人診治,從不把自己嚴實地包裹起來。

1980年,能説一口流利英語的李桓英,被派到世衞組織做訪問學者。她瞭解到,世衞組織正在研究一種聯合化療的新方法:由一種藥物的治療改為多種藥物聯合化療。藥物的配方已經完成,但是缺乏臨牀實驗。為了爭取到世衞組織免費的藥物支持和試驗項目,李桓英開始在全國進行走訪調查。

當時,世界治療麻風病基本都採用終身服藥的辦法,醫學界普遍認為,一旦停藥就會復發。為了縮短療程,使有限的藥物能夠治療更多的患者,1983年,李桓英帶着聯合化療藥物在雲南省的一個村子開展試點,將麻風病的服藥時間縮短至兩年,這種短程聯合療法為麻風病治療開闢了新天地。後來,原衞生部將其在全國進行了推廣,全國麻風病人數量迅速下降,由1987年的7萬和每年發現4000餘名病人,分別降至1999年的7000和近20__例。經過10年監測,複發率僅為0.03%,遠低於世衞組織規定的1%的標準。這一經驗得到了世衞組織的高度評價,1994年開始向全世界推廣這一做法。

正是由於對我國麻風病防治工作的肯定,第15屆國際麻風會議1998年在北京召開。在這次具有紀念現代麻風防治100週年特別意義的大會期間,李桓英被推選擔任大會的輪值執行主席。

多年來,李桓英不斷優化治療方案,消除社會對麻風病的歧視。她解決了該領域的重大策略和技術上的關鍵問題,為我國政府制定控制和消滅麻風病的整體規劃,為全球實現消滅麻風病目標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據。她在麻風防治研究上的成就贏得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6次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20__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20__年9月,第19屆國際麻風大會授予她“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

20__年,95歲高齡的李桓英懷着對黨的無限忠誠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她這樣寫道:“我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願意以黨員的身份為麻風防治事業奮鬥終身!”當年12月,李桓英莊嚴宣誓,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

作為李桓英的入黨介紹人之一,北京友誼醫院黨委書記辛有清説,從李桓英身上,看到了她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對科學的執着,對事業的追求!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 篇8

就是這樣一位“暴君”,今年夏天出現在央視的《面對面》節目裏。她建起的女高,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去年有159個女孩參加大學聯考,考上本科的是150人。再往前數,從20__年女高成立到現在,一共有1804名女孩考上大學,離開這裏——在西南邊陲的小縣城,這可以稱作一個奇蹟。七八月份,張桂梅為此接受了兩次羣訪,13家媒體的記者圍繞着她,網上都是“女英雄”的稱呼。

在華坪,張桂梅的名字其實20年前就傳開了。成為女高校長之前,她是帶病上課的民族中學老師,也是當地孤兒院“兒童之家”的院長。時代變遷裏,她的故事變得越來越魔幻,隨意問起路人,人人都知道她,一位上了年歲的婆婆説,在電視上看到張桂梅騎着駱駝去深山裏家訪,勸女孩們回來讀書——實際上,華坪壓根兒沒有駱駝,張桂梅騎的,是一匹馬。

在那些過往的語境裏,張桂梅已經成為一個全身心奉獻的、偉大的黨員——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一生無子。她日日往返於女高和兒童之家,連遠在東北的哥哥、姐姐相繼去世,她都沒有時間回去。她沒什麼朋友,也沒什麼興趣愛好,像一個完全沒有縫隙的人——直到她登上微博熱搜的那天。

那是今年10月,張桂梅的一個採訪引發了熱搜。視頻中,張桂梅講述因為學生當了全職太太,而不願意接受她捐款的故事——“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你滾出去”,將張桂梅置於輿論中心,“全職太太也需要尊重和理解”的聲音,一時之間淹沒過了“女英雄”。

在這之後的一個月裏,張桂梅拒絕了不斷前來約訪的媒體,直到11月份的一天,她才出現,穿一件黑色羽絨服,黨徽戴在胸前,打開羽絨服,裏頭是黑色毛衣,在同一個位置,還戴着一個黨徽。“紅到心裏去了。”她伸手去遮,有些不好意思。

有媒體問張桂梅,你覺得自己現在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女性狀態嗎?你希望學生們成為怎樣的女性呢?

張桂梅輕輕搖了搖頭,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又提到女性了,算了。”

“全職太太”事件之後,她面對媒體有了些謹慎。那天,包括《人物》在內的一行人來到她面前,她看着縣委宣傳部的人,説你怎麼又來了,是揶揄的語氣,也是她一貫的説話方式,直接、乾脆。

她説她的想法最初是從自己的女學生出發,後來到深山裏的女性,“能救一個是一個”,希望女孩們在成為一個母親之前,還可以讀書,大學聯考,離開這裏,給下一代一個好的環境。

“真的是重要,家庭的背景,家庭的環境,母親母體的肥沃”,張桂梅正講着,我們大笑了起來,母體的肥沃?多麼新穎的表達。

“我説的是知識的肥沃,土地的肥沃……”張桂梅趕緊解釋,但也跟着笑,“我又不好好説話了。”

那些圍繞着張桂梅的“女權主義者”的稱謂,華坪縣婦聯主席劉安萍並不認同。她和張桂梅認識好幾年,覺得對方一直以來的想法就是救山裏的女孩,救一個就是救三代,“可能我和她接觸多,我也認同她的這個想法,我覺得她的這個樸素的觀念就是這樣,如果一定要把她和什麼概念聯繫起來,是不是有點過度解讀了?”

女高辦學路上曾經最堅定的反對者、曾任華坪縣教育局局長的楊文華在採訪時主動提起了那個視頻。很多人談獨立,談自由選擇,不見其語境。他覺得張桂梅反對的不是全職太太,而是反對她的學生們去當全職太太。“這些學生就像她親生的一樣,如果沒有這個學校,她們10年前就是結婚生崽,生一窩的那種。”他激動地側着手掌砸了砸桌子,“她作為一個母親,作為一個老師,把你撈出來,救了,你又回到原點了。”

王秀麗在華坪縣電視台工作,是最早關注和報道張桂梅的記者之一。作為記者,她最開始書寫張桂梅,並非是那種歌頌式的報道視角。“因為我覺得不管對她的評價有多高,其實她是個非常普通的女人。”她是張桂梅在華坪唯一的好朋友,她們會各自搭着摩的到餐廳會和,相約吃火鍋和披薩,喝幾杯雲南乾紅,偶爾也在辦公室偷偷喝飲料、吃零食。張桂梅和她説起自己年少時的男友、去世的丈夫,以及後來可能成家又被她拒絕的機會。

她們也會爭吵,常常其中一個摔門而出,十幾天不聯繫,直到另一個打來電話。女高建校那年,王秀麗接到一個電話,張桂梅在那頭説,我都要死了,你還不來看我。“她也有她的煩惱,她也有她的委屈。”

跟着張桂梅去家訪,王秀麗會幫忙拍一些鏡頭,家訪的視頻會放給學生們看。但有時候,王秀麗不願意拍,她覺得女孩們會自卑,並不想展示出來。張桂梅固執地要拍,她説,我不這樣做,她們就以為她們像公主一樣。王秀麗還是舉起攝像機拍了,“一個人撐了那麼大一所學校,還要努力地讓這些孩子出去,不要讓人家看她們的笑話,至少要讓她們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她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所以那時候她可能稍微有點暴躁,有點尖鋭。”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 篇9

那時,旁人談“麻”色變,李桓英卻勇往直前,是少有的敢與麻風病人零距離接觸的醫學專家。下鄉不叫苦,翻車不叫苦,生活從不搞特殊,李桓英用一生的奉獻詮釋了“我的生活就是適應國家的需要”,百歲依然堅持工作,感覺自己“活了兩輩子”。

1979年改革開放,在李桓英58歲接近退休的年華,接到了新任務,以第一批訪問學者的身份出國考察麻風病的防治方法。在思想守舊的年代,她突破精神枷鎖,不畏麻風病魔,與病人面對面交流,克服路途艱險,堅持一線調研,解救了成千上萬遭受麻風病折磨的患者。

幾十年過去,如今,她已是一位百歲老人。但在與麻風病爭戰的這場無硝煙的戰鬥中,她依舊堅守奮戰在最前線,堅持麻風的宣傳、現場調查研究,為的就是早日讓全世界徹底消滅麻風病。孑然一身的她,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麻防事業,取得了常人難以超越的成績。

入黨時,李桓英説:“我覺得自己現在可能合格了,但還不能放鬆,還要繼續奮鬥。”敬佑生命方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方能大愛無疆。李桓英,與黨和國家同行,與人民為伴,堅守醫者初心永恆探索、無私奉獻,書寫了敬佑生命的動人篇章,標註了醫者仁心的精神座標。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 篇10

12月5日,對年輕的南航乘務員朱靜怡來説是難忘的一天。在飛機上偶遇一名乘客後,她難掩激動給她寫了封信:您為這些女孩在荊棘重重的道路上開出了一片天,督促她們走向更高更遠的地方;您將愛給了山區的女孩子們,讓她們看到了更廣闊美麗的風景。我從心底敬佩您這樣的人,這樣的人生……

朱靜怡碰到的,正是張桂梅老師。她告訴記者:我在網上看過張老師的事蹟,感動到淚流滿面,所有褒獎詞語都不足以形容張老師萬一。收到信的張老師下飛機時給她一個擁抱,對聲音哽咽的靜怡説,“沒事的,沒事的”。

這就是張桂梅——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校長,點亮了一千八百多名大山裏女孩子的夢想,把她們送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剛剛被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桂梅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影響也已超越國界。多少素昧平生的人瞭解她的事蹟後,把她作為“人生燈塔”。是什麼,賦予一位山區人民教師如此力量?

陳法羽一輩子也忘不了在華坪女子高中入學時那張貼在牀邊、寫着自己名字的小紙條。她是女高第二屆畢業生,如今是麗江市永勝縣一名民警。

20__年,陳法羽國中畢業,沒達到高中錄取線。父親對他説:“自費讀高中咱家供不起,要不你回家種地,過幾年找個好人家嫁了。”那一年,陳法羽十六歲,反覆咂麼父親的話,一個幾乎註定的命運將她籠罩,真是欲哭無淚。此時有人告訴她,華坪建了所免費女子高中,專門招貧困山區國中畢業的女孩,想讀高中可以去試試。這讓陳法羽抓住了救命稻草!

開學報到來到宿舍,牀已經鋪好了,嶄新的被褥整整齊齊,牀位邊貼着同學們的名字。陳法羽找到自己的名字,撫摸着那張字條,忍不住哭了。“這張小牀讓我感到安全和温暖;這張紙條為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陳法羽説。

幾乎每個華坪女高畢業生,都有和陳法羽差不多的感慨,她們對張桂梅的敬重難以言表——有什麼比改變命運和點亮夢想更重要的?

“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張老師對學生的愛真摯熱烈,又一以貫之。她為了畢業班的孩子拖着病體上課不去住院;她把丈夫的遺物一件毛背心送給了生病學生;為了幫助山裏窮學生她節衣縮食捨不得吃肉;為了學生課堂興趣她常常唱首歌念幾句詩……至今,張老師還每天五點半就起牀,為女高學生開燈趕走路上小動物,怕孩子們膽小害怕。

泛愛眾,而親仁。對山區學生的愛也讓張老師深思:如何通過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女子高中的初心從此發生。

有人曾説,張老師快枯竭了,人的愛是有限的。張桂梅聽後説:不會的,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愛奔向我鼓勵着我!

1996年丈夫去世,對未來無望的張桂梅從大理調來華坪教書,後來自己又身染重病。華坪民族中學的老師們把她當家人:她不想吃藥,同事親屬煮好中藥勸她喝;老師們誰家做了好吃的,都不忘給她送去些;她病重,女老師晚上就到宿舍陪她休息;為讓她多些樂趣,大家找藉口約她去唱歌。

得知張老師生病,學生們上山給她採野核桃,剝了滿滿一大盆核桃仁,雙手黑乎乎的;有學生家長去山上採野靈芝,磨成粉讓她拌在飯裏吃。他們認為,吃這些能治病……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 篇11

“孫景坤同志在朝鮮守備戰鬥中,創立功績,業經批准記一等功一次,這不僅是個人的光榮,全軍的光榮,也是人民的光榮,祖國的光榮……”在已通體泛黃的“報功書”上,幾句鏗鏘有力的褒揚之詞,開啟了那一段塵封的歷史——

1948年,孫景坤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參加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長沙、海南島等戰役,多次立功受獎;1950年,他赴朝作戰,參加過上甘嶺戰役,先後榮立一、三等功,回國後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55年他復員回鄉,深藏功名服務百姓,甘於清貧、堅守初心。

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的老複員軍人孫景坤,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本色。

“這是一等功獎章,這是三等功獎章……”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山城村,一間不起眼的平房裏,整潔的書桌上擺放着96歲的老英雄孫景坤的軍功章。

孫景坤的故事,得從72年前的1948年説起。

那年1月,24歲的孫景坤告別新婚妻子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隨40軍119師357團參加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長沙、海南島等戰役,屢立戰功。

在解放四平的戰鬥中,孫景坤是機槍手,是敵人火力重點打擊對象,密集的子彈襲來,如今他的身上仍留有不少傷疤。由於表現出色,1948年,孫景坤於戰地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0年,美國發動侵朝戰爭,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剛從海南戰場撤回的孫景坤,立即隨部隊集結安東(現遼寧丹東)待命。

“保衞和平,保衞勝利果實!”10月的一天,命令終於下來了,孫景坤隨部隊一起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時分,孫景坤所在部隊堅守上甘嶺161高地,在擊退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後,部隊傷亡慘重,161高地三面處於敵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隊很難上去。當時擔任副排長的孫景坤帶領9名戰士,帶着8箱手榴彈、兩箱子彈,從敵人火力死角突上陣地。在擊退敵人瘋狂反撲中,孫景坤擊斃數十名敵人,和最後剩下的3名戰友頑強地堅守在陣地上。趕來支援的戰友找到了昏迷的孫景坤。

1953年,孫景坤榮獲一級戰士榮譽勛章。同年,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英雄報告團成員,孫景坤受到了親切接見。

“為民幹事,一刻也不能等”

硝煙散去,孫景坤將奮鬥的“戰場”轉至亟待脱貧的家鄉。1955年,孫景坤復員,他主動放棄城市工作的機會,將各種功績證明悄悄收藏起來,決定回鄉務農。再次成為農民的孫景坤感慨地説:“當過兵的我與之前不同了,從火線入黨那天起,我更堅定了將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保衞祖國、建設祖國事業中去。”

懷揣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願景,孫景坤在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上辛勤勞作,一干就是幾十年。

回鄉後的第3天,孫景坤就拿起農具到生產隊參加勞動。很快,踏實肯幹的孫景坤當上了山城村生產隊隊長。“別小看這個職務,這需要極好的口碑和信任。”山城村黨支部書記邱大鵬告訴記者,那會兒,村民們並不知道他曾立下赫赫戰功,可大家覺得,他是黨員,上過戰場,政治上過得硬、靠得住。孫景坤沒有辜負村民們的期待,他帶領鄉親走合作化道路,大力發展糧菜生產和鄉村建設,用幾年的時間栽下大量的松樹和板栗樹,改變了家鄉的面貌。

山城村有一條河,常年洪水氾濫、侵蝕土地。從戰場上走來的孫景坤沒有一絲退縮,他帶領鄉親一起擋河造田,改造了100多畝耕地,建起了簡易大壩。山城村婦女主任劉玉慧回憶,雖説是簡易壩,但在當時確實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農田,保住了集體財產。

後來,村裏有人問他:“老孫,你本可以躺在功勞簿上享福,為啥還這麼拼命幹?”孫景坤卻説:“為民幹事,一刻也不能等。從我參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給祖國和人民了。”1971年,他還把19歲的大兒子送去參軍。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多年來,孫景坤始終將功勛榮譽壓在箱底,從未向別人提及,更沒有因此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一直靠參加生產勞動獲得收入,就連兒女也只知道父親是一位老兵、上過戰場,僅此而已。孫景坤的大女兒孫美麗説:“有一次,同村的人拿着一本小冊子,説這書上説的英雄不是老孫頭嗎?我們才逐漸知道父親那些年在戰場上經歷了什麼。”

孫美麗不理解父親為什麼對家裏人很“摳”,“小時候家裏連4塊錢的學費都拿不出,按説我爸是生產隊隊長,只要開個介紹信,學費就可以免了,可他堅決不給開”。後來,當地電信局招一批話務員,選中了孫美麗。孫景坤得知後,硬是把她的名額讓給了別人。“他在生產隊當了20多年隊長,每次都毫不猶豫地把機會讓給別人。”隨着年歲漸長,孫美麗慢慢讀懂了老人的想法:當年和父親一起參軍的10個夥伴,活着回來的只有3個人。經歷過生死的父親,總想回饋社會更多,“他更多是在替戰友活着”。

孫景坤的日子過得清貧,可他依舊堅持吃苦在前、不改本色。在家鄉擔任村幹部期間,他處處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實幹擔當、積極作為。為了讓村民儘快脱貧致富,1984年,他組織村民成立共同致富小組、扶貧致富小組。

幾十年來,孫景坤嚴格按規定數額報銷藥費,從沒向組織提過特殊要求。“我最懷念犧牲在戰場的戰友”“我的戰友就犧牲在我跟前,和戰友相比,我還活着,已經很幸福了……”孫景坤説。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 篇12

以英雄壯舉踐行為師之格

追記重慶市大渡口區育才國小教師王紅旭

10多個人手拉着手組成二三十米長的“人鏈”,從長江的岸邊淺灘往江面延伸。江心激流中,一個人手上託着一個已經失去知覺的小男孩,頂着水流奮力遊着。快要接近“人鏈”時,那人猛地將小男孩兒往前一推。小男孩兒獲救了,救他的人卻被反向力推離“人鏈”,很快從江面消失了。

6月1日下午,重慶市大渡口區萬發碼頭附近,一個5歲的女孩和一個6歲的男孩掉入長江,正陪3歲的兒子過兒童節的大渡口區育才國小教師王紅旭,勇救兩人後因體力不支被江水捲走失蹤。

記錄英雄壯舉的視頻瞬間刷屏,在新媒體平台的總閲讀量接近20億次,無數人為此感動落淚。教師節前後,王紅旭的親友、同事、同學,還有許多素不相識的人,不約而同來到他勇救落水兒童的江邊,用一簇簇白菊寄託無盡的緬懷。

生死關頭的百米衝刺

兒子3歲了,正是最黏人的時候。王紅旭早早就做了計劃,今年要好好陪他過兒童節。

6月1日這天,王紅旭和妻子陳璐希帶着兒子團團,一大早就和許林盛一家會合去江邊遊玩兒。兩家的大人都是老師,孩子都是3歲,又在一個幼兒園。兩家人關係很好。

下午6點,王紅旭和許林盛收拾好東西準備帶孩子回家的時候,突然傳來一聲驚呼:“有小孩兒掉水裏了!”循聲望去,兩個掙扎着的小孩兒正被水流卷着往外漂。

許林盛條件反射地往江邊跑,一口氣跑了100多米才到水邊。王紅旭從他身後趕上來,又飛快地跑到前面,第一個衝進湍急的江水中。許林盛往前遊的時候,王紅旭已經救起一個小女孩往回遊。看到許林盛,王紅旭把小女孩遞給他,馬上轉身去追那個落水的小男孩。

兩個孩子落水的江段,是一個急劇收縮的“喇叭口”,到處是陡坎的灘塗伸入江中,形成水面的漩渦和水下的亂流。水性再好,幾個來回也會耗盡體力。

王紅旭追上小男孩時,已經明顯遊不動了。託着小男孩往回遊時,兩人都有點往下沉。這時,很多目擊者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快要靠近水中接應的人時,王紅旭托起小男孩猛地往前一推。小男孩被接住了,他卻被捲入激流,在人們的驚呼聲中消失了。

義無反顧的水中折返

兩個落水的孩子獲救了。3歲的團團,卻在兒童節這一天失去了爸爸。

“發現兩個小孩落水後,他跑得特別快,救人時又那麼拼命,我們都以為他是水中那兩個小孩的爸爸。”69歲的目擊者王顯才説。

“我一直認為自己的水性還不錯,只參與救了第二個小孩,上岸後都坐了三四十分鐘才緩過來。他先是在岸上跑了那麼遠,在水裏救回來一個後又去救另外一個,真的是拼了命去救那兩個孩子。”參與水中救援的重慶市民張廣榮回憶,即使在水中,當時也能聽到王紅旭沉重的喘息聲,最後關頭甚至是在吼着給自己攢勁。

王紅旭的家,離他救人的江段只有兩公里,他對這段江的水情非常熟悉,知道在這裏下水救人的危險。“看到兩個孩子掉到江裏,不管作為父親還是作為老師,下水救人都是他的本能反應。”王紅旭的媽媽李永蘭説。

王紅旭20__年考入重慶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有一年暑假在外勤工儉學時,在一個游泳館發現一個孩子發生溺水,等他把人救上來後,救生員和孩子家長才知道發生了險情。孩子被搶救過來後,王紅旭很有成就感,也意識到救生員崗位生死攸關。那以後沒多久,王紅旭就拿到了救生員證,也養成了一個習慣:只要到水邊就會注意觀察。

“給他取名‘紅旭’,是希望他能像早晨的太陽一樣給人温暖。”李永蘭説,“他比我們期望的還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英雄壯舉的靈魂滋養

王紅旭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鄉村教師,一家三代和和美美,都是當地“愛生如子”的熱心腸。

受濃厚家庭氛圍的薰陶,王紅旭從小就立志要當一名好老師。他曾經在一份述職報告中寫下這樣一段話:“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知識,更要有高貴的品格;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善於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在大渡口區育才國小,他連續10年帶領學校田徑隊獲得區運動會的前兩名,先後5次獲得優秀教練員和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正就讀於重慶巴蜀中學的謝林巧,在王紅旭的田徑隊待過4年。在她的記憶中,王老師總是笑呵呵的,“一笑起來眼睛就沒了”,訓練時也總是張羅着給大家買水買零食,但在訓練標準上最較真。有一次謝林巧的50米跑一直不能達標,大家都跑完休息了,王紅旭還要求她“至少再跑6個”。謝林巧急得直哭,但哭完還得跑。等她終於達標時,王紅旭又笑得“看不到眼睛了”。得知王紅旭去世的消息,謝林巧哭了:“本來我們還約好暑假見面聊一聊。王老師從來都是説話算話的啊……”

王紅旭追悼會那天,很多與他素昧平生的市民專程趕到靈堂為他送行。“我很難過,以這樣的方式認識你。”坐了1個多小時的出租車趕來的劉女士,流着淚在靈堂前擺好一束白菊。

王紅旭勇救落水兒童犧牲後,重慶市文明委、市教委、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市委政法委分別追授他“重慶好人”“重慶市優秀教師”“重慶五一勞動獎章”、市級“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教育部追授王紅旭老師“全國優秀教師”並下發《關於在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向王紅旭同志學習的通知》,號召全國教師、教育工作者向王紅旭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我渴望成為黨的大家庭中的一員。我願意在黨的領導下,為各族人民的利益奮鬥終身。”在王紅旭的入黨申請書中,有這樣一段話。6月24日,王紅旭被追認為中共黨員。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 篇13

還有什麼傳奇人物比62歲的張桂梅更落魄嗎?

為了省錢,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後來“吃點肉就會嘔吐,就會難受”。

她去籌款時,被人放狗咬過,腳上鮮血直流;街頭募捐,別人懷疑她是騙子、朝她臉上吐口水。

她家中沒多少家當,最醒目的是40多項榮譽的獲獎證書: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最美鄉村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

張桂梅沒有孩子,但有1000多個孩子都叫她“媽媽”。

建起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

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

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教學任務。

一年後,不幸再次降臨。1997年4月,她查出患有子宮肌瘤,且肌瘤已經有5個月胎兒那麼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療。

張桂梅忍着疼痛繼續站在講台上,她不願意因為自己而影響學生們會考。直到7月會考結束,她才住進醫院。打開她的腹腔,醫生們倒吸了口冷氣:腹腔內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腸子已經粘連在後壁上了,取出的腫瘤有兩公斤多。

20__年,張桂梅兼任新建的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第一天,兒童之家收了36個孩子,最小的兩歲,最大的12歲。此後,張桂梅除了上課,還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顧這些幼小的孤兒。

兒童之家的工作,讓她萌生了創辦一所學校、讓貧困山區女孩免費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經她到處遊説,這一善舉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華坪縣委、政府協調出土地,省、市黨委政府劃撥了100萬元的辦學經費。

20__年8月,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在華坪建成。11年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連續10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100%,1645名貧困女孩從這裏走進大學。

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觀後感作文 篇14

“堅持,再堅持一下唄”

進入女高的陳法羽很快發現:關愛的同時,是嚴格的管理。

每天早晨5點半起牀,課間出操1分鐘站好隊。張老師每天拿着小喇叭,不厭其煩地喊學生起牀、跑步、吃飯、睡覺,“你們遲到一秒鐘我也不幹!”

張桂梅和病魔鬥:“不能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休止地看病上”;

她和貧困較勁:“挽救一個女孩拯救三代人”;

她對學校老師、學生要求嚴格:“堅持,再堅持一下唄!”這是張桂梅勸慰大家最多的話。

陳法羽説:“我們來女高讀書是來改變命運的,不拼拿什麼和別人比?張老師也在拼啊!”

校辦主任張曉峯告訴記者,張桂梅老師是在拿命辦學,師生們服氣。

張桂梅的言傳身教也感染着女高老師們。韋堂芸老師受傷左腳骨折,想到還有100多天就要大學聯考,她拄着雙枴給學生上課;楊曉春老師悄悄給學生墊付醫藥費、生活費,卻從不往外説——這樣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在女高還有很多。

張桂梅宿舍裏有4張牀鋪,1張自己睡,3張留給“不聽話”的和生病的學生。有名女生性格孤僻,和張桂梅住在一起。不管張老師怎麼關心她、開導她,她都不怎麼説話。張老師疾病纏身,每天早晨5點起牀,忙裏忙外一天,晚上還和她聊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着張老師痛哭,説一定好好讀書。

“女高的許多學生家庭貧困、變故多,她們的心要好好去焐。”張桂梅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zlmnx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