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報社記者先進事蹟:青春為使命燃

報社記者先進事蹟:青春為使命燃

一名女記者,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足跡幾乎遍佈內蒙古阿拉善盟28萬平方公里的大地;因為總在外採訪,她的兒子在兩歲以前見到年輕女性就叫媽媽;頸椎骨5處壓縮性骨折,面臨癱瘓危險的她手術一週後就不顧家人、同事和醫生的勸阻,在病牀上想方設法採寫新聞……她,就是新消息報派駐內蒙古阿拉善盟記者何玉玲。

報社記者先進事蹟:青春為使命燃

何玉玲從1999年應聘到新消息報起,就將自己的滿腔熱情與新聞事業牢牢系在了一起。她當過編輯,幹過記者,對每一項工作都兢兢業業,精益求精。XX年下半年,報社決定派她到內蒙古阿拉善盟任駐站記者。阿拉善盟所轄地域廣大,是寧夏面積的4倍多,而且多為人煙稀少、生態環境差的地區,在這樣的地區採訪難度可想而知。許多好友當時都告誡她要慎重考慮,畢竟這是靠一個人去開拓一片新天地。面對報社的安排,何玉玲沒有絲毫猶豫,非常痛快地答應了。

鍥而不捨挖新聞

在瞭解她的同行眼中,何玉玲最大的特點是新聞眼光“刁鑽”,她往往能發現別人不易察覺或者熟視無睹的新聞。

XX年,中央一些媒體記者到阿拉善採風,提出了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到底是在酒泉還是額濟納這一問題。這個細節被細心的何玉玲記在心裏,為了找到相關新聞線索,她隨後幾次深入額濟納,並長期關注這一事件。神舟四號升空後,她在家鄉聽到飛船搭載阿拉善肉蓯蓉籽的消息,馬上意識到這是可遇不可求的好線索,便立即通過各種渠道展開採訪,經過阿盟有關部門同意,慎重發回了這一消息。報社領導接到稿件後,認為事關重大,必須要送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審查後才能見報。為了爭取讓這條珍貴的消息順利見報,何玉玲費盡周折最終找到了北京有關負責人的電話。但這位負責人要求必須等神舟四號返回後北京有關公證部門公證後才准許她將消息發出。此後的10多天裏,何玉玲每天都要往北京打幾個電話,好事多磨,在她這股鍥而不捨的勁頭下,北京的這位負責人被感動了,《“沙漠人蔘”逍遙太空遊蓯蓉種子搭“神舟”四號返回》這篇全國獨家的消息終於出現在新消息報的醒目位置,國內外諸多媒體也都以新消息報的消息為藍本,刊播了這一重大新聞,該文章連獲寧夏新聞獎二等獎、全國省級都市報好新聞一等獎、中國新聞獎三等獎。[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捨身忘我為新聞

何玉玲工作起來不畏艱險是出了名的。阿盟飛播造林,將那達慕賽馬場臨時改建成飛機場,何玉玲拉起同行的記者就要上飛機。飛行員一句“飛機簡陋,險情隨時可能發生,你們的安全我們不敢負責。”嚇退了別人,但何玉玲卻衝進了機艙。為了採訪阿拉善盟10號公路建設的相關新聞,何玉玲曾幾次深入無人區的工地採訪。渴了,只能喝工地上挖出的又苦又鹹的鹽鹼水;餓了,只能用隨身攜帶的小鍋倒上鹽鹼水煮方便麪。

XX年7月10日,何玉玲回銀川述職,一天內就返回,按説不用帶相機了。但她認為,記者隨時都可能發現新聞,不帶相機等於失職。於是,她帶着兒子,揹着相機回到銀川。下午6點,何玉玲乘班車回阿左旗。一小時後,車突然停了,前方近百輛車排起了長龍。車上人探頭一看:哎呀!發大水了,路沖斷了!何玉玲一聽本能地從座位上跳起來,取出相機,衝向現場,不停地拍攝。這時,有人驚呼:“孩子!孩子!完了!”一長溜路邊停靠的車輛上,許多人將腦袋探出車窗,衝着何玉玲吼起來。“你也算個當媽的。孩子要被水沖走了,還在前邊亂拍啥!”正拍得起勁的何玉玲如遭棒喝,趕緊回頭,原來兩歲的兒子自己跳下班車緊追媽媽,竟然連跌帶爬地來到了洪水邊。猙獰的浪頭惡狠狠地撲了過來,小傢伙嚇傻了,像根木頭一樣佇立在即將漫過膝蓋的洪水面前……“媽呀!”何玉玲尖叫一聲,衝過去抱起兒子,頭也不回地跳上了車。“從沒見過你這種女人……”埋怨聲四起,何玉玲什麼都聽不進去,只是緊緊地抱着孩子,母子倆的眼淚啪嗒啪嗒地匯到一起,整整流了一路。

一年多的時間裏,何玉玲的足跡踏遍了聞名世界的東風航天城,神祕的黑城、綠城、居延海、胡楊林,遠足至中蒙邊界的策克口岸。XX年9月至XX年6月,她曾三次赴額濟納采訪,發回的幾十篇呼籲加強額濟納居延文化遺蹟保護的新聞,引起國內外的關注。

何玉玲出色的工作得到了報社領導的高度評價,也贏得了同事們的尊敬。但是,在家裏,她卻不得不面臨父母、丈夫的責備。何玉玲的丈夫曾用“三多”形容妻子:出外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多,和採訪對象在一起的時間比陪他的時間多,抱電腦的時間比抱孩子的時間多。許多次,何玉玲因為採訪而和丈夫鬧矛盾,兩人的婚姻甚至一度面臨崩潰。

去年何玉玲在採訪途中不幸遭遇車禍,身上多處骨折的她整日卧牀,無法行動。這期間她的愛人小胡整日守候在病榻前,小胡曾悄悄告訴一位同事:“玉玲出事後,我這心裏一半擔心,一半高興。擔心的是如果她癱瘓了可怎麼辦,高興的是她終於可以踏踏實實地和我在一起呆一陣,不用再整天在外面瘋跑了。”

在阿拉善,沒有近距離的採訪。為了工作方便,孩子7個多月大時,何玉玲就“狠心”地給他斷了奶,送到年邁的父母身邊。由於平時採訪太忙,何玉玲和孩子一兩個月才能見一面。經常見不到媽媽的孩子兩歲前見到年輕女性都叫媽媽,有時猛然見到何玉玲,竟然哭着拒絕她抱。[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身負重傷筆不停

XX年9月21日,何玉玲剛剛完成民族運動會的報道任務來不及休息就回到阿拉善,採訪10號公路建設情況。在阿拉善右旗前往甘肅金昌的路上,因所乘越野車翻車造成重傷,致使鎖骨粉碎性骨折,頸椎骨5處壓縮性骨折。事故發生時,何玉玲是被拋出車外的,昏迷過後的她醒來發現自己離車竟然有近10米的距離。此時的她已經無法動彈,但心中最惦記的卻是尋找她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和數碼相機,那裏存着她一年多來的採訪素材。幸運的是,憑藉眼角餘光何玉玲發現她的“夥計”安靜地躺在自己旁邊。

卧病在牀期間,何玉玲的長髮被剃光,頭部和頸部安裝着冰冷的哈羅氏架。許多到醫院看望她的同事朋友見到她變成這個樣子都難過得想流淚。寧夏電視台的兩位記者在醫院採訪她,當時她正要轉院,幾個人忙裏忙外不亦樂乎,不能行動的何玉玲堅持要自己抱着她的筆記本電腦。這個細節引起了電視台同行的注意。原來,何玉玲剛剛入院時,報社領導為了讓她安心養病,就將她的筆記本電腦帶回報社,誰知何玉玲手術過後沒幾天“工作癮”就犯了,躺在病牀上的她一想起還有幾個重要的線索沒有采訪就心急如焚,委託同事悄悄將電腦帶到醫院裏。為了這件事,大夫幾次對何玉玲下死命令,甚至要沒收她的電腦,所以何玉玲對電腦看得特別緊,。起初何玉玲躺在病牀上動不了,只能依靠惟一能動的右手來完成工作,採訪時,家人幫她拿着電話,她用一隻手憑感覺在紙上記錄,採訪完,她就口述新聞,讓家人幫着抄寫。後來,她漸漸能靠着東西坐起來,左手也能動了,就開始自己用電腦寫一些回憶性的稿件。剛開始在電腦上打字甭提有多難,寫上幾個字痛苦得又如大病一場,即使這樣,住院期間何玉玲硬是給報社陸陸續續發回了10餘篇累計上萬字的稿件。

何玉玲的先進事蹟受到各方面高度關注。XX年2月,何玉玲所在單位寧夏日報社號召全社員工向何玉玲同志學習。3月下旬,寧夏回族自治區“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號召全區新聞出版戰線向何玉玲同志學習,全區新聞出版界掀起了向何玉玲同志學習的熱潮。4月以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新聞出版報》和《中華新聞報》等報刊陸續刊登了介紹何玉玲同志先進事蹟的長篇通訊。4月下旬,全國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在第42期《簡報》上,對何玉玲同志的先進事蹟進行了全面介紹,並號召全國新聞工作者向何玉玲學習。何玉玲同志還在XX年舉行的第六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評選活動中榮獲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XX年初,何玉玲先後榮獲寧夏回族自治區巾幗建功標兵稱號和全國城鎮婦女巾幗建功標兵稱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89v3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