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精選27篇)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精選27篇)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

楊振寧對物理學的貢獻包括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發現宇稱不守恆之外,楊振寧還率先與米爾斯(s)提出了"楊-米爾斯方程",與巴克斯特(er)創立了"楊振寧-巴克斯特方程"。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精選27篇)

宇稱不守恆理論

他與李政道提出基礎粒子間的弱核力並沒有鏡像對稱的特性,違反了當時物理家的認知。該理論後得吳健雄的實驗驗證。

楊—米爾斯方程

他與羅拔米爾斯(RobertMills)提出的理論,是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的基礎理論。

對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貢獻。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風格:獨立性與創建性強,眼光深遠。

美國鮑爾獎授予楊振寧時的頒獎詞説楊-米爾斯方程和牛頓、麥克斯韋及愛因斯坦的工作相提並論,必將對未來有着足堪比擬的影響。

楊-巴克斯特方程具有基本的數學結構,而且隨着時間的推進也慢慢在物理方面顯示出深層的意義。1990年菲爾茲獎頒給四位數學家,其中就有三位和楊-巴克斯特方程有關。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2

因核輻射早早離世的鄧稼先曾給楊振寧寫過一封書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隔着幾十年的歲月和生死,已經百歲的楊振寧對兒時的同窗深情喊話:“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後50年,適合了你‘共同途’的囑望,我相信你會滿意的。”

楊振寧:我雖然在美國住了多年,可是就像我的一個朋友所講的,説楊振寧你血管裏所流的是你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回國後,他交給接待人員一份希望會見的人員名單,列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老同學——鄧稼先。因為他心中一直盤旋着一個疑問。1964年中國原子彈研製成功,舉國歡騰,但美國學界一直傳言這其中有美國物理學家的幫忙,楊振寧希望好友鄧稼先能親口打破這個傳言。楊振寧:希望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中國人自己做出來的。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3

1945年,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就讀於芝加哥大學。

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導師是愛德華·泰勒教授。

1949年,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當時的院長奧本海默説,他最喜歡看到的景象,就是楊、李走在普林斯頓草地上;同年,與恩利克·費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個複合模型。

1954年,楊振寧和米爾斯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的理論結構。

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發表論文,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稱守恆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像的表現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以曾經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為自傲,在接受諾貝爾獎金的時候,由他代表致辭:“我深深察覺到一樁事實:在廣義上説,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物,既是雙方和諧的產物,又是雙方衝突的產物,我願意説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同樣的,我又專心致於現代科學。”

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後,鼓勵在中國台灣的岳母曹秀清設法取道美國轉往中國大陸。在他的安排下,曹秀清從美國飛往日內瓦,由中國外交部的同志親自接機,安排休息數日後,轉機飛往北京定居。

1958年,當選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4

有人説楊振寧是 20世紀中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識和才能的"物理學全才",是華人當中知名度最高的當代科學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國立實驗室主任的實驗物理學家薩奧斯説:"楊振寧是一位極具數學頭腦的人,然而由於早年的學歷,他對實驗細節非常有興趣。

他喜歡和實驗學家們交談,對於優美的實驗極為欣賞。"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賽格瑞(e)推崇楊振寧是"全世界幾十年來可以算為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網易評)

作為中國首位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在中國政界、學術界一直受到極高的尊崇。(騰訊評)

楊振寧對數學的美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麼重要的工作成為精緻的藝術品,使他的深奧的推測成為傑作。這使得他對於自然神祕的結構比別人看得更深遠一些。(物理學家戴森評)

楊振寧是一位極具數學頭腦的人,然而由於早年的學歷,他對實驗細節非常有興趣。他喜歡和實驗學家們交談,對於優美的實驗極為欣賞。(曾任布洛克海文國立實驗室主任,實驗物理學家薩奧斯評)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5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生於安徽省合肥縣(後來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國護照上誤寫成了1922年9月22日)。4歲時,母親開始教楊振寧認字,一年多的時間楊振寧學了3000個字。

1928年,楊振寧父親自美國歸來。同年隨父赴廈門大學,進國小二年級。

1929年,其父應聘清華大學,舉家赴北平,居於清華園西院十一號;入讀教員子弟學校成志國小三年級。

1933年,國小畢業,入讀城內絨線衚衕天主教聖公會崇德中學。

1937年,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北平不穩,隨母攜弟妹返回合肥。

1938年,受日本侵華戰爭影響,全家逃難,經廣州、香港、越南河內輾轉抵昆明,楊振寧入讀昆華中學高中二年級。同年秋天,以高二學歷參加統一招生考試,被西南聯大錄取,先遵父命報化學系,後改物理系。

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本科論文導師為北京大學吳大猷教授,後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師從王竹溪教授。

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啟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

1944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畢業,碩士論文導師是王竹溪教授。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6

1.羣英薈萃

楊振寧本科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後,考入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讀研究生。讀研究生期間,楊振寧住在聯大昆中北院研究生宿舍。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啟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這些中華民族未來的精英們聚於一起,在陋室裏交談切磋,結伴探索着科學的奧祕。

2.楊門長子

作為楊家長子,楊振寧為鼓勵弟妹多唸書,還訂出了一些頗為吸引人的規則:一天之中,誰唸書好、聽母親的話、幫助做家務、不打架、不搗亂就給誰記上一個紅點,反之就要記黑點。一週下來,誰有三個紅點,誰就可以得到獎勵———由他騎自行車帶去昆明城裏看一次電影。

3.名師高徒

楊振寧讀聯大物理學系時,給他上一年級普通物理課的是擅長實驗的物理學家趙忠堯教授,上二年級電磁學課的是著名學者吳有訓教授,上力學課的是在廣義相對論等方面頗有研究的著名學者周培源教授等。

但對楊振寧來説,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這些教授們外,父親楊武之對他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楊振寧在學校裏,遇有不懂的問題、碰上難以處理的事,總是經常跑到數學系辦公室向父親請教。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7

春天,他在山溝山窪圍水,她在稻田裏用腳插秧;夏天,他修枝打杈,她在地裏除草;秋天,他用一隻手掰包穀,她揹着籃子站在地裏接着;冬天,他劈柴、生火,她縫補衣服、教孩子讀書。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張順東説,身體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生活、改變命運。所以,在自身奮力拼搏苦幹的同時,他還擔任殘疾人聯絡員,為村裏的87户97名殘疾人提供聯絡服務。他堅信,一根草頂一顆露水珠,只要自立自強、奮發向上,每個人都會像小草一樣活下來,殘疾人一樣能夠脱貧奔小康,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黨的政策好,我們很幸福”

白天忙着栽秧、薅穀子,晚上還要去放田水。張順東被電擊傷的雙腳因經常泡在水裏而發炎,加上沒錢醫治,20__年時右腳潰爛得厲害,晚上洗腳就是一盆紅水,不得不截肢。幸運的是,國家給報銷了2萬多元醫藥費。

手術後,張順東籌錢買了一輛三輪車作為代步和生產工具。20__年,政府補助他們家5.1萬元蓋新房,料子全是他一車一車拉的。工期緊張時,他白天拉、夜晚拉,一天拉20多趟,連續拉了1個多月,僅運輸一項就為家裏節省了1萬多元。

新房蓋好了,他也累垮了,左腳嚴重發炎,先後做了兩次手術。

疾病無情人有情。東川區委、區政府確保各項政策逐一落實到位,還安排掛鈎聯繫幹部定期走訪、幫扶,為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和困惑,幫助他們堅定脱貧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烏龍鎮黨委、政府和坪子村黨支部及相關幫扶單位,經常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去年6月,李國秀生病無法勞作時,村裏便組織羣眾幫助他們把5畝紅薯秧全部種了下去。

如今,在各方的關心幫助下,張順東成功安上了假肢;女兒順利大學畢業,成為一名教師;兒子國中畢業後參加技能培訓,正在靠勤勞的雙手實現務工增收。張順東還買了一台電腦,積極參加殘疾人電商培訓,希望把更多特色農產品放到網上去銷售,找到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8

“落水前,教導員讓後面的救援艇快調頭。船快翻了的時候,他還喊我的名字讓我小心。”劫後餘生的消防救援隊員常青在回憶起落水瞬間,非常沉痛。常青説,救援艇翻船後自己被捲入水中。當時洪水中一片渾濁,他還出現肺中嗆水嘔吐。搏鬥了20分鐘後,常青逐漸體力不支被捲入水中,失去了掙扎能力,萬幸,他在撒手卷入水中後從下游浮了上來。

另一位消防救援隊員李俊傑説,“我落水後努力保持清醒,教導員(陳陸)和王鬆我都看到了,可浪太大,就被激流捲進去了。”

“教導員在落水後嗆了水,他臉色發白。我倆在落水後還對視了一眼,但誰也沒能開口。”李俊傑回憶道。

陳陸、王鬆被洪水吞沒後,堅持沒多久的李俊傑也逐漸體力耗盡,被捲入水中。

“我被‘滾水壩’吸到水底,在漩渦裏轉了一圈。那水底都是各種被衝來的垃圾雜物。當時我心想自己逃不出去了,好在家裏還有一個弟弟,父母不至於以後無人贍養……”

説起體力耗盡捲入洪水中的絕望和無助,李俊傑的眼淚衝了出來。

李俊傑與常青一樣,都被洪水衝到下游後浮到了水面。緊接着兩人相互扶持,抓住了一根下游的電線杆,被搜救直升機發現後被救上岸。

消防救援隊員李順是救援艇上的第三個倖存者。他在落水後墜入“滾水壩”底,通過暗流衝了出來。

“我漂了20多分鐘後看到他們(常青和李俊傑)浮出水面。但我一直沒等到教導員……”李順説。

倖存的三人在回憶着落水前後的情景時,坐在一旁接受採訪的大隊長方鋭望向他們的眼睛,似乎想在他們的目光中再次見到陳陸。

然而,他沒有……

方鋭眼眶紅了,轉頭看向窗外。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9

共產黨人講“無我”,是境界,是胸懷,是格局,是心中無私,全心全意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是心中有民,始終把人民羣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時時為老百姓着想,處處為老百姓辦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朱彥夫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樸實而閃光,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無私奉獻,觸動着你我內心最敏感的情感。

樸實,是立身之本,是大愛無私的人生態度。朱彥夫作為一級傷殘軍人,毅然放棄優越的特護待遇,主動回到家鄉為羣眾服務。他擔任村支部書記25年,沒有領過工資,作了上千場報告,沒要過一分錢報酬,還用自己的撫卹金辦夜校,自當教員教羣眾識字,自掏腰包採購公用物資。“作為共產黨員,你就得這麼幹,不這麼幹,這個共產黨員就是假的,就是虛的。”朱彥夫這些樸實話語,折射着堅定的信念,體現着“無我”的境界。

樸實,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忘我工作、無私奉獻,不計個人得失,展現的是一種偉大的“無我”境界。共產黨人講“無我”,是境界,是胸懷,是格局,是心中無私,全心全意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是心中有民,始終把人民羣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時時為老百姓着想,處處為老百姓辦事。朱彥夫用行動展現了共產黨員的“無我”境界。

樸實“無我”的人,常常也是精神富足的人,還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起初,自己走幾步不摔倒,就是一種幸福;幹村支書,為羣眾多辦點好事,也是一種幸福;苦熬七年,寫成一本書,奉獻給社會,更是一種幸福。”在這裏,朱彥夫對幸福的理解是那樣樸實,完全超越了個人慾望。從朱彥夫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奉獻者的“無我”風采,聽到的是一曲奉獻者的“無我”之歌。

心底無私天地寬。今天,我們謳歌英雄、崇尚楷模,不應該止於“誠心正意”的敬仰,而應該有起而行之、始於足下的行動,紮紮實實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樸實而“無我”,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人人如此,涓滴之水終將匯聚成不可阻擋的時代洪流。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0

強信心,走好“未來路”

毛相林常説:“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下莊精神丟不得,還要一代一代傳下去。下莊人的步伐不會止於打通絕壁上的天路,不會止步於脱貧路,還要走好鄉村振興的路,走上小康路!”

為激勵下一代繼續奮鬥在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讓下莊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2020__年底,毛相林積極主動向縣、鄉兩級申請,想在下莊村建立一個下莊人事蹟陳列室。

20__年4月,在縣、鄉兩級大力支持下,下莊人事蹟陳列室在下莊村文化廣場建成,廣場上還屹立了一座“下莊築路英雄譜”,上面刻着108位當年以生命挑戰懸崖的村民姓名,彰顯了下莊人用生命和汗水鑄就的不甘落後、不等不靠、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下莊精神”,承載了毛相林這一代下莊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

20__年通路以後,全村有36人外出上國小、132人外出上中學,29人考上了大學。毛相林希望這些有知識、有見地、有文化的年輕人能回到下莊,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改變下莊的面貌。

每年過年外出務工村民回家,毛相林都要挨家挨户上門為他們講述這些年來下莊的變化,描繪下莊美好的未來,請他們回來,為下莊的鄉村振興盡心出力。41歲的楊亨均回來成立了秀葱農業專業合作社,管理下莊的桃園,探索出新的創收門路;29歲的毛連長帶着女朋友一起回來,做網絡直播帶貨;大學生彭淦回來了,走上講台成了下莊村小的一名老師;毛相林的兒子毛連軍也回來了,參與到旅遊環線建設中。

毛相林説,等他從村主任崗位上退下來,他就做下莊人事蹟陳列室的義務講解員,為大家講述下莊人脱貧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莊精神傳承下去,讓來到下莊的人們懂得珍惜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建設和諧富足的美麗鄉村。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1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倆都是一級殘疾。丈夫右手和雙腳先後截肢,只剩下一隻左手;妻子生下來就沒有手,只有一雙腳。在常人眼裏,他們並不適合組建家庭。

“當初,我到她家提親時,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兩個殘疾人在一起無法生活。”張順東説,他並沒有放棄,最終以真誠打動了她,組建了這個特殊的家庭。

結婚後,他們經歷了短暫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相繼而來。家裏貧窮、住房破舊,感覺“日子過得像爬大山一樣難,兩人想死的心都曾有過,覺得自己的命實在是太苦了”。

隨着兩個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國秀常常流着淚説:“我這一生最大的虧欠,就是不能給孩子一個擁抱。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用雙手抱大的,而我家的兩個孩子是用雙腳抱大的。”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2

在美國尤金舉行的20x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比賽,中國飛人蘇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賽中,以9秒99的成績並列季軍。蘇炳添成功奪牌讓中國人倍受鼓舞。他是中國的驕傲,更是亞洲的驕傲。他不到最後一秒不放棄的精神,更值得我們深思與學習。人生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專注執着,正確科學地把握自己,永不言棄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專注精神,不受干擾,是一種智慧。這是一種精神,一種成功所必須的精神。他,年僅25歲,就獲得了獲得了神學哲學雙學位。如果他願意,他隨時可以成為巴赫音樂最正統的接班人,這就是史懷哲傳奇的青年人生。然而,外界的鮮花掌聲,輿論的吹捧沒有給這個理性的年輕人帶來一絲的浮躁。29歲時,他決定從零基礎學習醫學,拯救非洲難民。從此,他把畢生的精力,都專注地奉獻給了非洲醫療事業,在蠻荒叢林中度過餘生。被譽為“非洲之父”的他,臨終時由衷感慨:“上帝啊!當跑的路我跑過了,盡力了,我一生紮實的活過了!”史懷哲的一生可謂專注地做到了追隨奉獻的本心,做了最真實的自己。可見,人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須要具有專注精神,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努力拼搏,科學追求,是一種能力。“蓮實有心應不死,人生易老夢偏痴。”南開馬蹄湖畔的親筆題詩,正是葉嘉瑩先生一生的寫照。已九十歲高齡的她是中國古典詩詞研究領域的開拓者。她研究的方法講究科學,充分利用優勢,她大半生漂泊,所到之處,從孩子到成人,傳播的方法都是讓人喜聞樂見,她也從中得到啟發。葉先生曾説,她的`根在祖國,她要為祖國永遠留下古典詩歌的財富。於是,人們依舊能在世界各地華人文化圈內,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的一生的努力也終讓一代年輕人感受到了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她因此成為當今詩壇傳播中國古典文化的一員宿將。不管形勢如何變化,她的科學精神和執着的卓越的內涵,卻始終沒有改變,精神矍鑠,風采依舊,真是“蓮實有心”“夢偏痴”。所以,要成就一番事業,執着的精神加上科學的態度,才是成功的雙翼。

永不放棄,更是一種高寶貴的品質。在成功的路上,一定會遇到許多許許多多困難,只有那些不畏艱險,執着追求的人才有希望達到頂點。他生來就沒有四肢,獨特的外表讓人銘記。他就是享譽全球的演説家尼克。胡哲。少年時飽受嘲諷,讓他閃過輕生念頭。但跳進浴缸前他改變了想法,他想要清醒地活着。於是,他苦練演説技巧,到世界各地尋找機會。在被拒絕上百次之後,終於感動了世人。憑着出色的勵志演講,他贏得全球的尊敬。三十出頭也擁有了自己的公司。他説:“沒手、沒腳、沒煩惱。”因此,他的樂觀與堅忍終於帶他度過了最艱苦的歲月,終於駛向成功的彼岸。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3

1971年,朱彥夫開始為張家泉架電而奔波。沒想到,這場“仗”整整打了7年。架電器材短缺,供電部門愛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機會,到處聯繫架電器材,原本要兩個小時卸一次的假肢,經常一捆就是十幾個小時。

7年間,朱彥夫拖着殘疾的身體,先後乘火車跑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陝西聯繫材料來解決村裏的用電問題。有太多這樣的酸甜苦辣,但終究,兩萬多公里的奔波,換回了15公里的架電材料。1978年張家泉村結束了點油燈的歷史,成了全鄉第一個用上了電燈的村。

清廉公正,用撫卹金接貧濟困

六七十年代的張家泉村,家家日子過得都很苦,有的吃不飽、穿不暖,有的無錢看病。只要朱彥夫知道的,他必會想方設法盡力去幫助鄉親渡過難關。

村民褚秀才兄弟五個,家裏人多地少,經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1971年,家裏實在是吃不上飯了,四弟餓得乾瘦如柴。朱彥夫瞭解到情況後,回到家立即讓妻子送去五六十斤地瓜幹,成了褚秀才一家人的救命糧。

朱彥夫當村書記期間,出出進進為村子裏辦事,從來沒有在村子裏報銷過一分錢,幫村子看水利的、架電的上級來人,沒有地方吃飯,都是他掏錢在自己家招待。25年來,他不僅沒有在生活待遇上向組織伸過手,而且多次謝絕組織的照顧,主動用自己微薄的撫卹金為集體辦事情、接濟困難羣眾。

朱彥夫同志14歲參軍,18歲失去雙手雙腳和左眼,昏迷93天,動過47次手術,卻以驚人的毅力,實現了生活自理。面對羣眾的期望和家鄉的落後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支部書記的重擔,與羣眾同甘共苦,在張家泉村山山水水間,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滾行的“痕跡”。幾十年的艱苦奮鬥,換來了張家泉村“山上松樹帶帽、山下林果纏腰”的景象。這都源於朱彥夫同志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源於他對祖國滿腔熱血、對鄉親們一片真情。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4

“陳陸告訴我,他願意在一線成長,鍛鍊。他始終紮實幹事、努力工作、帶領隊伍衝鋒陷陣,而對自己個人名利看的卻很淡。”

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王勁峯這樣評價自己的兵。

20__年3月21日,按照黨中央改革決策部署,原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轉制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由應急管理部領導管理。

王勁峯説,改革難免會有個別人產生迷茫。然而陳陸像絕大多數人一樣,選擇了堅定地留下來。

“陳陸曾告訴我,在救援現場取得勝利,透過人民羣眾讚許的目光,我獲得了成就感,真正體會到為人民服務的快樂,所以陳陸不是在為自己工作,消防部隊改制,但他始終也不曾忘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王勁峯説道。

陳陸犧牲後,被應急管理部評定為烈士、追記一等功,被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黨委追授“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優秀共產黨員”,被安徽省委追授“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共青團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聯追授“安徽青年五四獎章”,被安徽省總工會追授“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被合肥市勞動競賽委員會、市總工會追授“合肥市五一勞動獎章”。

陳陸身穿“火焰藍”,踏出了一條新時代的英雄路。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5

張順東、李國秀夫婦“電商夢”成真

3月3日,一堂特殊的“電商培訓課”在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開課。講課的是東川區商務投資促進局副局長施勇和東川電商達人、“扶貧明星”雲麗,而學生是去年“全國脱貧攻堅獎奮進獎”獲獎者張順東、李國秀夫婦。

“你望望,網上賣個大米,都幾十萬的單了。”

“你又不會操作,望也是白望。”

張順東一直都有一個“電商夢”,但李國秀總覺得做電商困難大。2月25日,_在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點名表揚了夫妻二人,這對只有一隻手加一雙腳的東川夫妻,去年榮獲“全國脱貧攻堅獎奮進獎”等4個國家級獎項,是全國聞名的“最美家庭”。_的鼓勵,再次點燃了張順東的夢想。

但是,怎麼做呢?張家所在的東川區烏龍鎮坪子村距城裏有40分鐘車程,坪子村也沒有特產,就算開店,這對身帶殘疾的夫婦也難以上網操作。開了多年小賣部的張順東認為,做電商和小賣部一樣,要進貨。錢從哪裏來呢?貨源在哪呢?

培訓課一開始,雲麗就發現,要改變張順東固有的念頭。被人們稱為“扶貧明星”“慈善公益之星”的她,曾於20__年1月20日與在昆明考察的_記有過短暫的對話。_對她做電商帶動鄉親們脱貧、幫助東川特產打開銷路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這成為她努力做電商的最大動力。

“電商可以不囤貨,有多少貨就上架多少。還可以一鍵發貨……”雲麗還沒説完,張順東便説:“我見不到產品,質量怎麼辦?”

產品的質量的確決定成敗,但云麗對此頗有心得。“如果不願意做一鍵發貨,可以從土特產入手,或者你把貨交給我,我幫你們賣。”

李國秀又提出一個問題:“網店誰來操作?你會弄電腦嗎?”張順東雖然20__年接受過相關培訓,可頻繁操作電腦對他來説還是很難。其實,在李國秀看來,他們的兒子張光雲目前的工作恰與電腦有關,兒子就是最佳人選。

“萬事開頭難,慢慢地學,一步一步來。”雲麗説。

這堂特殊的“電商培訓課”足足講了兩個多小時,張順東終於明白了電商和開小賣部的區別。

從授課的3日到8日,東川區商務投資促進局就為張順東的“電商夢”做好了初步規劃。施勇説,張順東的小賣部將被改造成直播間和小型超市綜合體,此後還將陸續加大對張順東一家的培訓力度,為張光雲提供一個月的跟班學習機會。本週內,直播間和標準化超市的改造就將完工。施勇還介紹,張順東的微店近期即將開張,上架麪條、大蒜、蜂蜜、洋葱等東川特產。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6

蘇炳添,他是真正意義上第一位打破10秒關口的亞洲本土選手。他在北京田徑世錦賽男子4×100米決賽中,代表中國隊以38秒01勇奪亞軍,創造了亞洲田徑的歷史。雖然蘇炳添童鞋向來靠實力吃飯,但請注意觀察,他眼神中的堅定非常吸引人哦。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飛人”蘇炳添不屈不撓的勵志故事,歡迎閲讀與收藏。

他身着一身紅色運動服,足蹬一雙白色運動鞋。鳴槍響過,他在第一道出發,起跑穩健,如一道紅色閃電,劃過海沃德田徑場。9秒99,衝過終點,他緊盯着大屏幕,攥緊雙拳仰天長吼。他就是“中國飛人”蘇炳添。

北京時間20__年5月31日凌晨,在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男子100米決賽中,他以9秒99的成績奪得季軍,超過日本名將伊東浩司和中國名將張培萌共同保持的10秒整的亞洲本土運動員最好成績,創黃種人百米新歷史。

蘇炳添出生在廣東省中山市古鎮的一個普通家庭,幾年後,弟弟也降生在這個家裏。一家四口,日子安穩,其樂融融。

上國中時,蘇炳添的老師喜歡留下成績差一些的同學留堂補課,成績不理想的蘇炳添,幾乎天天被老師留下來“開小灶”,這讓他非常苦惱。為了避開補課,他主動申請加入學校的田徑隊。蘇炳添在體育課上向來都是活躍分子,彈跳力和瞬間爆發力很強,教練楊永強看到他的這些優勢,同意把他帶入田徑隊。

此時的蘇炳添痴迷上了速度,他喜歡騎摩托車,那種風馳電掣的快意讓他感覺非常舒服。但因條件限制,他沒有受過系統專業的訓練,只是在泥巴地裏,跑啊跑啊,像一個追風的少年。20__年11月份,15歲的`蘇炳添第一次參加了正規的比賽——中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他出人意料地在100米比賽上奪得第一名,成績用秒錶計時是11秒72。因此,他被中山市體校田徑教練寧德寶看中。

進入省隊後,蘇炳添曾萌發了不當運動員的念頭。20__年,他在田徑隊的成績屬於中等,但有一段時間成績老是上不去,甚至出現了下滑,他很痛苦,一度想放棄。

有一天,他坐在賽道旁,看着在賽道上飛跑的身影,心裏五味雜陳。他多麼喜愛奔跑啊,可是現在,他為此猶豫不決。

兩個剛剛訓練完的隊友説笑着坐到他身邊,沒有注意到他隱藏的痛苦,一個説:“今天我比你快了0.01秒。”“不就是0.01秒嗎?有什麼了不起。”另一個回答。

“速度,屬於執着於每個0.01秒的人。我只要每次都比你快0.01秒,我就每次都是贏家……”

隊友的話對蘇炳添觸動很大,是啊,只要堅持,哪怕每次只提高0.01秒,那麼,對自己來説就是勝利的。很快,他調整了心態,在大家的鼓勵和幫助下,成績一點點好起來,並進入了國家隊。

20__年的全國田徑錦標賽上,他以10秒16奪冠,打破了13年前周偉創造的10秒17的全國紀錄,堪稱當時中國第一“飛人”。在隨後的兩年裏,蘇炳添一直稱霸中國男子百米跑道。

俗話説:沒有常勝將軍。20__年,張培萌連續跑出了兩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的成績,打破了蘇炳添創造的全國紀錄。並且在遼寧全運會上以10秒08的成績戰勝了蘇炳添,奪取了全運會冠軍。此外,因為張培萌跑出了男子10秒的亞洲黃種人最佳成績,平了伊東浩司的紀錄,而且是在國外進行的世界錦標賽上獲得的,所以也更為引人矚目。這讓蘇炳添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

夜晚,望着無垠的夜空,他想起了一句話:一切可能之事皆不可得,你只有執着地堅持世上看似不可能的事——莫貪念,莫浮躁,莫鬆懈。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機會總是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速度,屬於執着於每個0.01秒的人。

懷揣着這種不服輸的信念,蘇炳添捅破了這層讓幾代人夢寐以求的“窗户紙”。

蘇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時代的意義。“破十對中國是個里程碑,作為中國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寫進歷史,我感到非常驕傲。但在未來的路上我還要繼續努力,不要因這個成績而自滿。”蘇炳添在賽後接受採訪時説。作為中國“飛人”,他的未來依然可期。

奔跑吧!蘇炳添!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7

朱彥夫,1933年7月出生於沂源縣張家泉村。14歲參軍,16歲入黨,經歷過上百次戰鬥,十次英勇負傷,三次榮立戰功。在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是特等革命傷殘軍人。

他放棄榮軍休養院特護待遇,毅然回到家鄉,並以驚人的毅力,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他擔任張家泉村黨支部書記25年,帶領羣眾治理荒山,興修水利,發展教育,徹底改變了山鄉面貌。

他是活着的“烈士”

朱彥夫在朝鮮戰場重傷回國,入院治療初期,一直是“活死人”。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籍貫、部隊番號。他所在部隊確認他所在連隊已經全部陣亡,被確認為“烈士”。

他傷勢嚴重,昏迷不醒,醫院採取搶救措施——截肢、剖腹。而且,不止一次地截肢、剖腹。主治醫生歎息道:“他如果能夠活上三年,就是奇蹟!”

截肢手術以後,他各部位傷口深度感染。高燒不退,出現中毒性化膿症狀。歷經反覆搶救,他的病情仍然沒有起色。醫院將他從“特號牀”,轉移到了“太平室”。“太平室”專門為危重傷員設立,接近於太平間。唯一不同的是躺在牀上的人呼噠着一口熱氣,由兩位經驗豐富的護士專門守護。

他那不足一米長的軀體躺着一動不動,似乎已經油枯燈盡。傷口滲出的膿血浸入被褥,腥味撲鼻。唯有腮下和嘴角微微顫動的神經,證明他沒有死去。

志願軍各部隊派人到醫院查尋本單位傷員,他所在團的查尋人員到“太平室”看到他卻根本沒有認出來。

進入“太平室”93個日日夜夜之後,他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復活了!

他的意識漸漸恢復,看清楚身邊的護士,用微弱聲音茫然問道:“這是什麼地方?我在這裏幹什麼?”守候他的護士高興極了,一邊用濕毛巾為他擦拭眼睛,一邊趴到他耳邊説:“這是在醫院的病牀上,你主要是太勞累了。你已經睡了很久很久,也該醒來了!”

他的意識繼續恢復,感知到傷口的疼痛。他舉起兩隻胳膊,發現手腕以下沒有了雙手。他動動雙腿,發現膝蓋以下沒有了小腿和雙腳。他癲狂了,拼命掙扎,狂撕亂咬包紮胳膊的綁帶。

院長和主治醫生聽到喊聲跑過來,看到從上帝手裏奪回來的這條生命發出復活的信號,興奮異常。他憤怒而又絕望地大喊大叫:“為什麼把我的手和腿都割掉了?沒有腿咋走路?沒有手咋扣扳機?你快給我找回來!”

主治醫生向他解釋:“你傷口的深度和麪積都很罕見,如果不截肢,就有生命危險,絕對活不到今天!”他仍然狂喊:“沒有了手,沒有了腿,我活着還有啥用!”

院長耐心地對他説:“你能夠死而復生,就是很大的奇蹟。你現在還能夠呼喊,這已經很好啦!有什麼要求你就説,也可以把心裏的憋屈難受釋放出來!”

他從“太平室”重新搬回“特號牀”,終日鬱鬱寡歡。他想結束生命解脱自己,又想到指導員高新坡的遺囑,想到戰友杜玉民、萬中祥、徐風明等烈士的託付……他在生與死的抉擇中,苦不堪言。

主治醫生認真地對他説:“像你這種情況,有勇氣活下去才是英雄!輕生是自私,自殺是孬種!”這些話像一把重錘敲擊着他的心,使他打消了輕生的念頭。他在醫院先後經歷47次手術——顱腦取彈、面頰植皮、腹內排異、眼部摘取彈片、四肢反覆截取……

他以超常的生命力不斷地創造着奇蹟:坐起來了;會大聲説話了;手術部位癒合了……痛楚漸漸遠去,大腦日趨清醒……

他一直是在“拼命”

朱彥夫不甘心在榮軍休養院“重殘所”裏面被人照顧着度過一生,他想家鄉、想母親了。他身強體壯的時候保家衞國,傷殘退役以後應該陪伴着家鄉和母親。他向組織上提出要求,經組織批准以後回到了張家泉村。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8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殘疾人也一樣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張順東6歲時被高壓電擊傷,由於家裏貧窮沒錢醫治,右手和雙腳潰爛先後截肢,現只有一隻手,但他始終堅信,只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健康人能做的,他也能做到。腦子靈活的他,學會了使用農用三輪車,三輪車是他生產和生活的工具。張順東的妻子叫李國秀,天生沒有雙臂,但身體的殘疾並沒有讓她變得自卑,反而激發了她異於常人的毅力。只有雙腳的她做飯、種菜和打掃衞生等都做得乾淨利索,甚至還能用雙腳嫻熟地做繡花鞋墊,她説:“縫縫補補沒有問題,我做鞋墊20餘年了,做好的鞋墊還可以拿到街上去賣,補貼家用。”

每天早上7點,當整個村子都還在沉睡時,張順東夫婦就已經起牀了。他們騎上代步三輪車,前往地裏準備幹農活。一天下來,他們要打整土地、餵養牲畜、拔菜洗菜、炒菜做飯、繡十字繡等,而這些在正常人眼中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活計經常需要夫婦二人共同完成。比如在地裏幹農活時,張順東負責挖紅薯,他單臂舉起鋤頭,用力揮下,把紅薯刨出,李國秀則把籃子放倒,用腳夾起紅薯,準確地扔進揹簍;而炒菜做飯時,張順東則用他僅有的一隻手掌着勺,李國秀在一旁用腳穩着炒菜鍋的鍋把,很多正常人都自愧不如。

在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張順東家20__年申請了農村危房改造,夫婦倆都是勤勞人,建房時為了節省運輸費用,所有的建築材料都是張順東用三輪車從鎮上拉回來的,工期緊張時,白天黑夜不休息,一天運輸20多趟,連續拉了一個多月。依靠政府給予5.1萬元的建房補助及親朋好友的幫助,終於建起了新房。

“你是我的腳,我是你的手,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這是張順東同妻子常説的話,簡單卻樸實的話語裏,藴含着夫妻二人濃濃的愛意與共渡難關的決心。20__年,張順東家的總收入達到22661元,成功脱貧。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9

陳陸在微信朋友圈20__年1月9日發了四張照片,是還在襁褓中的兒子。

這是他微信且僅有的一條更新。

陳陸犧牲後,孩子似乎也發現了父親的“缺席”,開始吵着要爸爸了。

如今,陳陸妻子在悲痛之餘最掛念就是他們愛情的結晶——兒子。“我和公公婆婆現在共同的目標,就是把孩子帶好,帶大。”妻子説道。

回看陳陸一家,澎湃新聞也在公開報道中瞭解了這個家庭的平凡與不平凡。

20__年,安徽媒體中安在線推出“我家70年”專欄,其中就介紹了陳陸的家庭。

報道稱,“陳陸是廬江消防大隊的一名指揮員,愛人是合肥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後勤處助理員,爸爸媽媽分別來自邊檢和公安,外公是抗美援朝的老兵,這讓‘制服’成了一家人的主色調。”

20__年,消防、邊防分別進行了改制換裝,陳陸的消防制服由橄欖綠變成了火焰藍,妻子的邊檢制服也由橄欖綠變成了警服藍。而在此之前,陳陸和妻子是雙軍人家庭。

陳陸的爸爸陳立山是第一代安徽邊防軍人,見證了安徽邊防從剛剛組建的一無所有,到如今的快速發展。

火災、危險化學品泄漏、交通事故、建築坍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和羣眾遇險事件,地震、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自然災害,消防隊員始終在人民羣眾最需要的時候衝鋒在前,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給人民以力量。而作為消防隊員家屬的妻子,對消防職業的危險和繁忙有着更切身的體會。由於工作特殊,結婚九年來,她和陳陸從未在一起過除夕。

妻子即將臨盆、陣痛入產房時,恰巧廬江一廠房失火,陳陸在執勤一線指揮無法抽身。

陳陸生前為兒子準備的禮物——消防車模型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陳陸每兩週回家一次,兒子分不清哪個星期,每到週五就會問,“爸爸這周能不能回來?”雖然當時兒子只有3歲,但一看到消防車,就會喊“爸爸、爸爸”。在陳陸空蕩蕩的辦公室裏,一個嶄新紅盒子裏放着陳陸給兒子特意準備的禮物——一輛消防車模型。

“軍人,意味着奉獻和犧牲。一切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的犧牲,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父親陳立山依舊保持着軍人的那份堅強,只是在回憶起自己的兒子時無聲的抹着眼淚。

“我們要把孫子培養好,像他爸爸一樣,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陳立山説。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20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張桂梅作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紮根貧困地區全身投入教育事業,用生命點滴書寫出來的人生故事傳説彰顯出一名普通黨員、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堅守初心,對黨忠誠一輩子。張桂梅同志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是“四有”好老師要求的榜樣。她響應黨的號召,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跨越千里、輾轉多地,無怨無悔。她創辦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辦學體系,幫助數千名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華坪縣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黨員佩戴黨徽上班的單位。張桂梅讓黨員在羣眾和師生面前“明身份”,促使黨員起到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做到了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黨徽在閃爍。20__年,她在領取勞模獎金後,把全部獎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黨費。她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滲透在血脈裏,在她身上充分體現着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質和至誠至深的家國情懷。

她牢記使命,為民奉獻一輩子。40多年來,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餘萬公里。張桂梅與孩子們之間有很多故事傳説,每一個都是催人淚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個男生突然發高燒,張桂梅看到這位學生寒冬臘月還穿着單衣,當即把丈夫去世後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給了這位學生,並連夜把他送到醫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費。第二天,當學生家長趕到醫院,看到已經守候了整整10個小時的張桂梅臉色蒼白,神情憔悴,這位傈僳族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她長期拖着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

她堅守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紮根貧困地區40多年,不遺餘力踐行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傾力建成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餘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託舉起當地羣眾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21

用真心,蹚出“致富路”

出山的路通了,青壯年走出了下莊。看着留在村裏的老人、小孩,還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歲的毛相林留了下來。“我要在這片土地上開拓一條致富路。”

20__年,老下莊村和兩合村合併成一村,毛相林當選為新下莊村村主任。“作為羣眾選出來的村幹部,帶領大家脱貧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毛相林堅定地説。

毛相林學歷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貧致富,除了先修路還得發展產業。聽説漆樹值錢,他就帶領幾個青壯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裏培育出2萬餘株漆樹,沒想到當年夏天樹全部熱死了。

後來他又在村裏養山羊、種桑樹養蠶,但都失敗了……

為此,毛相林主動在村民大會上做了檢討,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學,不能蠻幹”。雖然屢戰屢敗,但毛相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下莊村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他請來縣裏農業專家對下莊的氣候、土壤環境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確定了發展柑橘、桃樹、西瓜三大產業。為打消村民顧慮,他積極爭取縣農委補助,組織村民代表到曲尺鄉實地考察柑橘產業,還率先種植10畝柑橘,並讓開車跑運輸的兒子到鄰近的奉節縣自費學習技術,無償為村民提供技術支持。幾年下來,全村種下650畝柑橘,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產業+農户”的模式,成立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500多畝已掛果,每年給村民增加收入200萬元左右。

20__年村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帶領村民歷時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遊,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蹚出了一條“致富路”。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22

有一種温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感動;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動。——題記

在20_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感動我的有10個人,第一位是隱姓埋名30多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第二位退休後20_年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胡佩蘭。第三位榮譽遲到20_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第四位35年前仆後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建。第五位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羣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第六位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第七位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的村官段愛平。第八位懸崖邊上的護夢人,西藏墨脱山區教師格桑德吉。第九位是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的老兵陳俊貴。第十位是為子女籌學費,耗時3年秀出宏偉鉅作:《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芝。但在這些人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六位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劉盛蘭對自己很摳門,但在給學生捐款的時候卻很大方,劉盛蘭是一位普通再不過普通的村民,每天清晨,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着自行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一大堆破爛。他20_年幾乎沒嘗過肉味兒,沒填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不捨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10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一直沒進養老院,這樣,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但這些他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該思考答案。

從老人的舉動中,能清楚的感受到他的慈愛之心、友善之心。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收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於眼淚的背後,我收穫的不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語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23

1964年10月13日,聶海勝出生在湖北省棗陽縣楊壋鎮西北邊緣一個偏僻貧窮的小村莊。

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人民剛剛經歷了捱餓的饑荒。聶海勝出生時,父母已經生了5個女兒。因為家裏貧困,母親身體虛弱,奶水不夠,姐姐們抱着他,隔三差五地央求有奶水的嫂嫂和嬸嬸,才把他養活。

和許多男孩子一樣,聶海勝從小就嚮往軍營。他愛看打仗的電影,喜歡聽部隊的軍歌。

有一次,正在放牛的聶海勝看到天上一架戰鬥機飛過,他激動地追着飛機的轟鳴聲跑了好久,從那一刻起,他有了屬於自己的夢想,長大當兵,當飛行員!

為了這個夢想,他更加刻苦地學習,1980年6月的一天,正在上國中的聶海勝突然接到母親捎來的口信,説他父親胃疼得厲害,聶海勝急得要命,撒腿就往家裏跑。

可是等他跑回去時,胃壁嚴重潰爛穿孔的父親已經被人用板車從醫院拉回來了,父親就這樣匆匆走了,沒來得及看兒子一眼……

父親的去世,讓本來就很艱難的家境雪上加霜!從此以後,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部壓在了母親一個人的肩上。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健康成長,她沒日沒夜地操勞,養豬、餵雞、種地……聶海勝看在眼裏,疼在心上,他決定偷偷輟學。

九年級那年,他揹回書包,向媽媽撒謊説學校放假,扛起工具就去田間幹起了農活。母親得知真相後又是心急又是心疼,和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反覆勸説,聶海勝才終於回到學校。

重返課堂的聶海勝在學習上投入了更大的精力,終於從數百名畢業生中脱穎而出,成為唯一一個從鎮中學考入縣一中的學生。瞭解到他的家庭情況後,學校為聶海勝申請了救濟金。為了減輕家裏負擔,高中每年假期,聶海勝就去搬木材、裝茶葉、下地幹活,一個假期能掙十幾元錢。

高中離家遠,坐車回家要八毛錢,第一次放假回家,聶海勝站在售票口卻又捨不得買票,於是他決定走路回家。剛走出去一段,又怕把媽媽做的布鞋磨壞,就脱了鞋赤腳趕路,30多公里路程,一直到天黑他才折騰到家。

聶海勝的高中同學説,雖然跟他睡在一個通鋪上,但大家都不知道他早晨什麼時候起的牀,晚上什麼時候睡的覺。有時就寢鈴響後,看到他鑽了被窩,但熄燈後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又悄悄起牀躲在路燈下學習去了。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24

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上,蘇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亞洲紀錄,成為首位闖入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亞洲人。這種突破創造了歷史,這種突破振奮人心,而蘇炳添的那種堅持“進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們學習。

半決賽中,蘇炳添在第三小組第四道。發槍前,他揪了揪緊身衣,雙手合十,大拇指與食指擺出一個“一釐米”的手勢。賽後記者跟他求證手勢的意思,他説這是提醒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

蘇炳添的“進步一點點”是中國人的一大步,也是亞洲人的一大步。但是這“一點點”是突破極限的挑戰,是要建立在日復一日的訓練與自我突破上。蘇炳添説,自己從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時間。此後,他又為自己制定接下來的0.01秒的目標,“聽起來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願意去嘗試。”

為此,他保持嚴格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堅持訓練,讓自己的身體機能在32歲還保持在巔峯狀態。就是為了能不斷實現“進步一點點”。

在知乎上回答“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是種怎樣的體驗時”,蘇炳添也説訓練很累,“很枯燥,有時候確實練着練着就會想,太累了,明天還要練啊太累了,還要練那麼多年,怎麼堅持啊……”但他也説,“這樣堅持下去也是一個再次挖掘自己潛力的過程。”

蘇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亞洲紀錄的成績,成功闖入奧運會決賽,成為中國奧運歷史第一人,刷新了亞洲紀錄。這背後是他鍥而不捨的努力、始終如一的堅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記錄可喜,但這些站上世界頂尖賽場的運動員身上所反映出來的精神,更可寶貴。“進步一點點就好”不僅是蘇炳添的追求,更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座右銘。

我們常説,“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立長志者,不期速成,從“進步一點點”開始,堅持“進步”,必將會離目標越來越近。龜兔賽跑的故事,“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語,説的都是這個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堅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例子:有人説要減肥,然後呢,就一頓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餓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這種狀態明顯不可持續,於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減肥”僅僅成了一句天天掛在嘴邊的口號;有人説要閲讀,讓自己變得“有深度”,於是捧一本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看了兩頁之後覺得“太有深度”,棄之……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經説過:“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不要一下子學很多。”同樣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圖一口吃成個胖子。要學會循序漸進、持續發展。“進步一點點就好”,就是這樣。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我們也應該提醒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即使只有“一點點”,但只要能堅持下去,數年如一日,十數年如一日地“進步”,就算我們破不了中國紀錄、亞洲紀錄,但終歸能挖掘出自己潛力,實現更好的自己。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25

“當初,我到她家提親時,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兩個殘疾人在一起無法生活。”張順東説,他並沒有放棄,最終以真誠打動了她,組建了這個特殊的家庭。結婚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相繼而來。

隨着兩個孩子的出生,家裏日子更難了。李國秀用腳抹把淚:有時一分錢都沒有,覺得日子太不如人了,別人能收穀子自己不能收,栽秧的時候找不到人幫忙,兩個人急得哭,死的心都有啊!兩口子哭完,咬咬牙還得幹。李國秀常常流着淚説:“我這一生最大的虧欠,就是不能給孩子一個擁抱。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用雙手抱大的,而我家的兩個孩子是用雙腳抱大的。”張順東堅信:兒女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決不能把貧困傳給下一代,再苦再難也要供孩子讀書。20__年,女兒張光瓊讀高三,日子也到了最難的時候。張順東夫婦想辦法,家裏多養了十幾頭豬。地少了地瓜秧等豬食不夠,除了自家七八畝地,兩口子還租種幾畝地。張光瓊説,爸媽晚上幹完活回來,再烀好第二天的豬食,常常半夜了。此時張順東腳跟發炎,原本一張創可貼就能護住的傷口,裂開大口子,腳腫得像榔頭。有時候走路,腳印都是沾血的;晚上泡腳,又是一盆血水。家人勸張順東歇歇,他不肯:“腳閒好了,家就閒垮了”。傷情不斷惡化,張順東左腳到了必須截肢的地步。女兒勸他去做手術,張順東直搖頭:“錢花在了醫院,你上大學怎麼辦?”女兒説:“書我不讀了,我要出去打工!”張順東、李國秀又氣又愛,一家人哭作一團。這一年,張順東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户。後來他做了左腳截肢手術,根據有關政策,兩萬多的手術費,自家只出了八百多元。張光瓊永遠記得:我讀大學,是爸爸用腳換來的!撫養孩子雖然艱辛,但好在一雙兒女都已成人成才。如今,大女兒大學畢業已經成婚,在一所國小教書,小兒子在東川也有穩定的工作,家裏的生活越來越好。

張順東夫婦從小就言傳身教,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夫妻倆雖然殘疾,照顧自己都有困難,但從未因此推卸自己贍養父母的義務,母親已經八十多歲了,生活難以自理,這對身體殘疾的夫妻把老人照顧得很好,老人經常誇:“老東是個好兒子,國秀更是個好兒媳。”

張順東哥哥家有兩個孩子,前些年張順東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繼去世,之前,張順東、李國秀夫妻曾承諾過,一定會照顧好孩子們。哥嫂的兩個孩子從小就成為了孤兒,由張順東母親幫助撫養,為了讓孩子們健康成長,張順東、李國秀夫妻經常給予無微不至地照顧,後來母親失去勞動力,孩子們雖長大了,但夫妻倆依舊操心着,大侄女出嫁、小侄女上學一樣都沒有落下,他們夫妻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兑現了當初的承諾。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26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張順東説,身體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生活、改變命運。所以,在自身奮力拼搏苦幹的同時,他還擔任殘疾人聯絡員,為村裏的87户97名殘疾人提供聯絡服務。他堅信,一根草頂一顆露水珠,只要自立自強、奮發向上,每個人都會像小草一樣活下來,殘疾人一樣能夠脱貧奔小康,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黨的政策好,我們很幸福”

白天忙着栽秧、薅穀子,晚上還要去放田水。張順東被電擊傷的雙腳因經常泡在水裏而發炎,加上沒錢醫治,20__年時右腳潰爛得厲害,晚上洗腳就是一盆紅水,不得不截肢。幸運的是,國家給報銷了2萬多元醫藥費。

手術後,張順東籌錢買了一輛三輪車作為代步和生產工具。20__年,政府補助他們家5.1萬元蓋新房,料子全是他一車一車拉的。工期緊張時,他白天拉、夜晚拉,一天拉20多趟,連續拉了1個多月,僅運輸一項就為家裏節省了1萬多元。

新房蓋好了,他也累垮了,左腳嚴重發炎,先後做了兩次手術。

疾病無情人有情。東川區委、區政府確保各項政策逐一落實到位,還安排掛鈎聯繫幹部定期走訪、幫扶,為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和困惑,幫助他們堅定脱貧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烏龍鎮黨委、政府和坪子村黨支部及相關幫扶單位,經常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去年6月,李國秀生病無法勞作時,村裏便組織羣眾幫助他們把5畝紅薯秧全部種了下去。

如今,在各方的關心幫助下,張順東成功安上了假肢;女兒順利大學畢業,成為一名教師;兒子國中畢業後參加技能培訓,正在靠勤勞的雙手實現務工增收。張順東還買了一台電腦,積極參加殘疾人電商培訓,希望把更多特色農產品放到網上去銷售,找到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27

1.羣英薈萃

楊振寧本科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後,考入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讀研究生。讀研究生期間,楊振寧住在聯大昆中北院研究生宿舍。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啟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這些中華民族未來的精英們聚於一起,在陋室裏交談切磋,結伴探索着科學的奧祕。

2.楊門長子

作為楊家長子,楊振寧為鼓勵弟妹多唸書,還訂出了一些頗為吸引人的規則:一天之中,誰唸書好、聽母親的話、幫助做家務、不打架、不搗亂就給誰記上一個紅點,反之就要記黑點。一週下來,誰有三個紅點,誰就可以得到獎勵———由他騎自行車帶去昆明城裏看一次電影。

3.名師高徒

楊振寧讀聯大物理學系時,給他上一年級普通物理課的是擅長實驗的物理學家趙忠堯教授,上二年級電磁學課的是著名學者吳有訓教授,上力學課的是在廣義相對論等方面頗有研究的著名學者周培源教授等。

但對楊振寧來説,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這些教授們外,父親楊武之對他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楊振寧在學校裏,遇有不懂的問題、碰上難以處理的事,總是經常跑到數學系辦公室向父親請教。

楊振寧還多次説過:"在聯大給我影響最深的兩位教授是吳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年,楊振寧本科畢業時,選了《用羣論方法於多原子的振動》作畢業論文,並請吳大猷做論文導師。楊振寧在研究生院讀書時,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導,對統計物理髮生了興趣。1944年研究生畢業時,楊振寧請王竹溪教授作碩士論文的指導老師,在其指導下又非常成功地寫出了碩士論文,《超晶格》即為其中的一部分。1983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楊振寧發來唁電説:"我對統計物理的興趣即是受了竹溪師的影響。"楊振寧還回憶道:"以後四十年間,吳先生和王先生引導我走的兩個方向———對稱原理和統計力學———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楊振寧在研究生院期間聽了馬仕俊教授的課後,開始注意"場論",並對變形物體熱力學也非常感興趣。

1957 年 12 月 10 日,35 歲的楊振寧和 31歲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國《物理評論》上發表《對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的質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領獎台。其前,楊振寧寫信給吳大猷,感謝吳先生引導他進入對稱原理和羣論的領地,並説後來包括宇稱守恆在內的許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吳先生 15 年前介紹給他的那個觀念有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3vm3k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