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 >

紅色革命社會實踐報告(通用4篇)

紅色革命社會實踐報告(通用4篇)

紅色革命社會實踐報告 篇1

為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投身“四個全面”,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為契機,組織了以“弘揚光榮文化傳統,傳承紅色革命精神”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於201x年7月9日起,水環青春築夢隊一行22人在管文娟、韋紅剛兩位老師的帶領下,圍繞“投身四個全面 深入革命老區 弘揚紅色文化 倡導環境保護”四個方面,結合學院專業特色,開展了系列活動。

7月9日17時,院團委書記曾華、14級輔導員管文娟老師、新進團委老師王健出席了“三下鄉”出征儀式。7月10日,實踐隊遠赴紅色革命老區瑞金,在近六個小時的車程中,老師們講述紅軍故事,激發愛國情懷,增強集體意識;隊員們唱着紅歌,拉近彼此距離,驅散路途疲憊。到達目的地後,實踐隊立刻投入到“三下鄉”活動中。

環境質量監測組在南昌、瑞金的紅色革命景點——八一廣場、江西革命烈士紀念堂、葉坪革命舊址羣等地使用專業的測量儀器進行PM2.5檢測。這不僅幫助了當地居民瞭解空氣質量,還讓隊員們獲得了將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寶貴鍛鍊機會,充分了發揮專業特色,提高了動手能力。

環境保護組帶着前期準備的調查問卷,組織村民開展生態環境調查。問卷調查主要針對革命舊址環保問題,如舊址垃圾回收,國家相關的環保政策等。參與調查的村民都十分支持,認真填寫了問卷並對瑞金革命根據地舊址環境保護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為了體驗紅軍生活,實踐隊吃着紅軍飯,體會着革命戰士們食宿條件的艱辛,接着來到了葉坪革命舊址羣參觀學習,舊址內有“一蘇大”舊址、中共蘇區中央局舊址、紅軍烈士紀念亭、紅軍檢閲台、紅軍烈士紀念塔、公略亭、博生堡等多處文物。在蘇維埃臨時政府舊址,當地文藝團重現了革命時期的會議場景,先烈們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在每個隊員的心中久久迴盪。

當年的毛主席不忍心看百姓和又髒又臭的塘水,於是親手和其他百姓一起挖了井,從此讓百姓們喝起了又幹淨清甜的井水。“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紅井旁石碑上的這句話時刻提醒着人們勿忘先烈敢於犧牲,甘於奉獻的革命精神。懷着對紅軍戰士的敬仰之情,實踐隊在此重走了一段紅軍路,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紅軍長征的艱辛與不易。

二蘇大會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軍隊捲土重來,被下令拆除。現今的大禮堂是1956年按原貌修復的,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過一天的參觀學習,隊員們更加清楚的瞭解到新中國的誕生,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戰鬥換來的。我們應該銘記老一輩革命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向先烈學習,傳承革命文化,為“中國夢”的實現助力。

201x年7月11日,為了體驗共產黨建國的艱 辛,學習紅色革命精神,我院實踐隊在早上9時抵達了瑞金有名的革命根據地“羅漢巖”。實踐隊踏着先烈足跡,感受革命時期惡劣的戰鬥環境,體會革命先輩那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緊跟黨的步伐,在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前,面向黨旗,高舉右手,緊握拳頭,許下自己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的莊嚴承諾。

本次的活動內容可總結為“十個一”,即看一部紅色電影,唱一首紅歌,聽一個紅軍故事,吃一頓紅軍飯,走一段紅軍路,做一次問卷調查,重温一次入黨誓詞,品一杯紅井水,為羣眾做一件好事,拍一張全家福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隊員們不僅互相有了更深的瞭解,增進了彼此間的友誼,而且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新一代的大學生應勇於承擔“繼承和弘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歷史使命,積極樹立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八字真經,投身四個全面。

7月14日下午,我們有幸採訪到一位鄭山村的革命老戰士,在採訪過程中,他目光深深地向遠處望去,眼眶裏帶着點點淚花,面帶滄桑的敍説的他的革命情懷。

這位戰士名為李春標,出生貧窮,目不識丁,卻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為祖國的建設而奮鬥。當我們在父母編織的搖籃裏幸福生活時,7歲的他就參加了游擊隊,看崗放哨,在與敵人的鬥爭中被200多斤的炮彈炸傷,頭破血流。在那戰亂的時代,大大小小的戰爭不斷的爆發,每天都有炸彈飛機襲擊,傷亡無數。在一場戰爭中,他機智靈活,英勇擒敵,但胸部仍被敵人射中一槍,一個排48人,45人壯烈犧牲,他僥倖存活,。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面對兇惡的日本侵略者,中國和朝鮮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前赴後繼,英勇鬥爭,展開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抗日偉大抗戰,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英雄史詩。

每一場戰爭都是冷酷的,容不得一點失誤,曾今在一場戰役中,由於指揮員發錯了一個信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犧牲了70%的戰士,這讓他消沉了一段時間。但是愛國的情懷一直深藏在他心中,消沉過後便是不懈的抗戰動力,1953年8月,他再一次加入戰爭,為中國揮灑着他的青春,他的生命,把一生都奉獻給祖國,為祖國服務。199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採訪結束後,老人對我們寄予厚望,囑咐道“祖國的未來是你們的,需要你們不斷努力”。 老人的話語真摯而樸實,“三下鄉”正需要隊員們學習老一輩革命戰士克服一切障礙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信念。我相信,閃閃紅星實踐隊的每一位隊員都是最棒的,他們不會辜負老人的期望,只會做得更好,更棒。

紅色革命社會實踐報告 篇2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經歷過痛苦的雕琢,怎能有一顆堅毅勇敢的心;沒有經歷過挫折的錘鍊,怎能擔起時代賦予的重任?正可謂:玉不琢,不成器,這是一句永恆的真理。而這次的三下鄉好比是一場戰役,給了我們人生中的第一個磨練!

本次下鄉的團隊陣容強大,由合肥工業大學合肥校區與宣城校區學生共同組團,書記領導親自帶隊,下鄉目的地是安徽省六安市的金寨縣。金寨縣位於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地處三省七縣二區結合部。金寨縣是安徽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貧困山區和旅遊資源大縣,也是我國第二大將軍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

一路上,同學們懷揣一顆顆忐忑的心不約而同的回憶着刻骨銘心的歷史,感受着崢嶸歲月。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在這炎炎夏日,給我們帶來陣陣的涼意。我們盪漾在歷史的長河裏,不知不覺已經進入了金寨縣。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金寨縣革命舊址,壯觀宏偉,拾級而上,則是紀念館,裏面陳列的是開國將軍及犧牲戰士的照片,並且有烈士的花名冊,如洪學智,皮定均,張賢約,林維先,李耀,陳先瑞,曾紹山等諸位英雄,其中洪學智上將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在美軍每天出動900多架次飛機瘋狂轟炸的情況下,率領志願軍發明了“片面運輸”、“頂牛過江”、“水下橋”等巧妙的運輸戰術,建立起了一條比較正規化、統一的網狀戰鬥化後勤。他用自己出色的創新和統籌能力,善於科學調配後勤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後勤保障效益,不僅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我軍後勤保障的寶貴經驗,而且對新時期我軍後勤現代化建設不斷開拓創新作出了突出貢獻。其實不只是洪上將,還有更多的人為了戰爭的勝利,為了正義的延續,一次次挑戰着人類的思維與智慧!

我相信每一個到過紀念館的人都會心生敬仰,他們每個人為了民族大義,為了自己的信仰,奉獻出自己壯麗的青春,他們無怨無悔。試問,現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夠為自己的信念理想拋頭顱灑熱血?館外的紀念碑上雖然只有“燎原星火”寥寥幾個字看似不足以敍述英雄事蹟,但其實他們的名字及事蹟已經家喻户曉,深深烙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將名字刻上石頭只有簡簡單單的幾筆,即便日曬雨淋卻依然可以不朽,英雄的事蹟影響着我們一代又一代。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上輩人用血雨守護自己的家園,捍衞國家的尊嚴,為的是踐行自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信仰;為的是中國的國土不被外國列強瓜分佔領;為的是自己的子孫後代吃飽穿暖。面對無數先烈用血肉之軀換來的千秋偉業,我們又有何理由不守護好她,愛護好她。先輩們是放棄生命才換得國家的安寧,即便是生命遇到威脅,依舊不卑不亢,英勇頑強,那麼我們就要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希望,更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想到這裏,我握緊手中的關於紅色資源利用的調查問卷,剛才的不情願,拉不開面子等情緒都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堅定的信心。我和幾個同學組成小分隊一起勇敢走上街頭,互幫互助,每人一條街,或詢問路人或進店鋪,向他們介紹並分發調查問卷。開始很順利,但是有位店主和一位婦女由於種種原因,拒絕了我們,並且態度惡劣,雖然有點小小的失落,但隨即被堅定的信心所取代。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我們覺得有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大學生也不能以自己的身份強求別人做什麼事情,再者他們對我們的工作不理解説明我們的工作沒做好,在與人民的交流溝通上仍舊是一個大的問題,沒能經常下到農村,與人民羣眾在一起生活,親近人民,致使他們在心理上有障礙,覺得與我們有距離。經過近三個小時的奮戰,我們四個人的二十份問卷終於完成了,我們都長噓一口氣,雖然在烈日下被汗流浹背,但我們一點也不覺着累,因為我們邁出了人生又一重要的一步,作為一名在校的大學生,這是我第一次脱離書本,接觸社會,下到農村,頂着烈日的灼燒感受着生活的艱辛,這些都讓我心裏充滿激動。

古人説:“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其實所謂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一種德,在公民層面,我們提倡“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我堅信在本次的活動中我做到了這些,但我也知道,做這些不是給誰看,而要真真正正融入到自己日常生活中去,為的是服務人民,回報社會。

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早已形成自己的獨特價值體系,我們現今所要做的就是發揮好,利用好,傳承好優良傳統,努力成為四有新人,不斷髮展自我,充實自我,只有這樣,才能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重任,在激揚青春,開拓人生,奉獻社會的進程中書寫無愧於時代的壯麗篇章!

紅色革命社會實踐報告 篇3

青春是一個多夢的時代,更是一個值得放飛夢想的時代,正值青春的我們,就應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在十八歲這個滿是五彩斑斕的年齡,我進入大學,進入林學院團委這個優秀的組織。懷着最初的夢想,感受大學豐富多彩的氣息,這裏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我試着組織策劃,親眼目睹文本策劃到實際活動的轉變,從一無所知到熟能生巧,從懵懂青葱到成熟幹練,那是我青春劃過的痕跡,是我夢想留下的腳印。

大一往大二過渡的這個暑期,我接觸到一個對我而言有些陌生的名詞——暑期社會實踐,而我的理解就是利用暑期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我積極響應學院號召,和幾個朋友相約一起去完成這件有意義的事情,於是我成為林學院雷鋒站暑期課堂支教服務團成員之一,幫助農民工子女收穫知識,也為自己的大一生活畫上圓滿的句號。

7月5日,林學院雷鋒站、儉學街社區和愛心聯盟聯合舉辦暑期愛心課堂,在河南博物院歷史教室內舉辦了生動又有學習意義的開學典禮。這是博物院的院長在給孩子們介紹博物院的一些基本情況,看到那一個個渴望知識的眼神,我立志要更加努力學習,把自己所瞭解到的能讓他們獲益的知識毫無保留的教給他們。

最喜歡和孩子圍坐在一起説笑,他們的世界純真而善良,單純又簡單,沒有比孩子的心靈更美好的東西了。在歷史課堂裏,你總會聽見他們在問着各種奇怪的問題,好像從《十萬個為什麼》裏都找不到答案,他們把我帶到屬於他們的二次元世界,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我希望那顆純潔的童心永遠屬於他們,所有美好的東西永遠伴隨着他們。

孩子們將自己親手製作的花瓶展示給大家

這是一堂生動有趣的手工課,在團隊負責人的指導下,我和孩子們開始了一段製作花瓶的小小“旅程”,我們用彩色卡紙、顏料、剪刀、固體膠完成了這件“藝術品”,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對色彩的選擇別有天賦,色彩搭配的自然和諧,生動明朗。我很感激這次活動,要不然我很難有機會去做這麼一件看似“幼稚”的事情,我對這件有意義的事情越來越堅定,即使想家也阻擋不了這顆想要奉獻的心,無怨無悔,他們的笑臉便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愛心課堂”——紀念七七事變78週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激昂的朗誦聲在暑期“愛心課堂”的教室裏迴盪。7月7日,我們以“七七事變”為契機,走進鄭州市金水區白廟社區,通過知識宣講、觀看主題電影的形式開展了暑期“愛心課堂”。好多孩子都不知道“七七事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們也不知道抗日戰爭時期革命先烈付出了多少血汗,我耐心地為他們講述了“七七事變”爆發的原因、過程及影響,看着他們似懂非懂的樣子,表情也會跟着我講的情節而變化起伏,可愛極了。我想讓他們知道,正是因為歷史的殘酷,我們更要奮發圖強,時刻保持保家衞國的雄心壯志。

接下來的一個月裏,我們將繼續每天為同學們準備覆蓋面廣,形式新穎獨特的課程,通過輔導他們功課、開展主題讀書活動、講授安全常識、宣傳紅色教育等活動,幫助孩子們豐富課餘生活,提高學習能力,樹立憂患意識和愛國情懷。

青春的腳步來去匆匆,還好我夠幸運,跟上了青春的步伐。我深知關於青春的詩歌、散文、隨筆都不足以記錄這段日子的美好,那就將青春的美好留給記憶、留在心間。正值青春,讓我們在這個季節裏,盡情一點,有意義一點。

紅色革命社會實踐報告 篇4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7月13日至16日,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文化產業系、福建工程學院的30名大學生志願者走進福建省革命老區連城縣、長汀縣、上杭縣、永定等地,尋訪老紅軍,記錄他們的口述歷史,學習並傳播他們的革命精神。

在4天時間內,同學們踏着革命先輩們的奮鬥足跡,先後在汀州鎮西門社區拜訪今年87歲的老交通員、老接頭户範啟良;在汀州鎮南門街惠吉巷,拜訪了的103歲老紅軍劉金金;在上杭縣才溪鎮下才發坑村,拜訪了96歲的老宣傳員林攀隆。通過與三位老紅軍面對面的交流採訪,實踐隊隊員記錄下他們的紅色革命鬥爭史,感受厚重的革命歷史。

此外,實踐隊隊員還參觀了楊成武紀念館、瞿秋白紀念館、蘇維埃舊址、古田會議舊址等紅色文化遺址,並認真聆聽講解員對歷史的講解,通過看圖片、看文物、看文字的方式,學習先烈的優秀品質,傳承革命信仰。

“尋訪抗戰老兵,是我們對他們革命精神學習和傳承的重要形式,但是在採訪中,我們發現這段口述歷史的珍貴,我們還將盡快將這些珍貴的影像資料製作出來,通過同學們常用的新媒體平台更廣泛地傳播,讓更多大學生跟我們一起分享抗戰老兵的革命故事,學習他們的革命精神。”福師大協和學院文化產業系XX級動畫專業學生黃曉倩表示。一路走來,這位95後女大學生對“革命精神”這四個字有了更具體的認識。

此外,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文化產業系暑期社會實踐隊還以“微行閩西”為主題,在紅色文化遺址上演主題快閃,《五星紅旗》、《紅星閃閃》……等一首首耳熟能詳的紅色歌曲傳遞“微行閩西,清新福建”的好聲音、正能量,吸引景區內的不少遊客駐足觀看,也展現了“紅土地+清新福建”的激情與活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ehui/qmpg6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