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 >

大學生紅色社會實踐報告4篇

大學生紅色社會實踐報告4篇

本文目錄大學生紅色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紅色尋訪暑期社會實踐報告假期大學生紅色旅遊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紅色足跡社會實踐報告

都説遵義的酒好,茅台名滿天下;都説遵義的景美,赤水丹霞美不勝收;都説遵義的食鮮,豆花面脣齒留香。不過,我們不來品酒作詩,也不來賞景撫琴,更不是為了來滿足的吃貨的心。我們來這裏,是為了看看遵義的人,感受遵義的記憶。

大學生紅色社會實踐報告4篇

今天,我實踐小分隊來到了貴州省遵義市,圍繞“一帶一路”特色主題公益實踐之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以及探訪黔北紅色基地兩個主題展開了第一天的社會實踐。

遵義是貴州省下轄的地級市,地處中國西南腹地,位於貴州省北部,北依大婁山,南臨烏江,古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鎮。“遵義”二出自《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著名的酒文化名城。曾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衞生城市,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多項殊榮。

經過了一天的尋尋覓覓,我們對這座城市感觸頗深。若要用一種顏色來表述遵義,我相信給人温暖和激勵的紅色再好不過。如若不信,請跟隨我們的腳步一同往前走。

玫紅的民風民俗

可不要誤會,説它紅,不是指它有着像東北紅高粱和秧歌舞飛紅的流蘇那樣熱烈如火的元素。這裏的民俗,倒像是玫瑰紅那樣温婉而體貼,不似老白乾那麼烈,更像是紅酒那樣綿柔。不,最準確地來説,就和茅台一樣,濃香馥郁,回味悠長,餘香綿綿。你看那些大叔大媽們,把音樂熱烈奔放的廣場舞換成了“咚、擦、擦”的柔和優雅的交誼舞,並且跳得有模有樣,絲毫不輸年輕人。

另一邊,主角仍然是大叔大媽,但這次他們穿上了革命裝,唱起了《九九豔陽天》,男女聲部和諧統一,再加上樂器和指揮,活脱脱一場音樂會啊!我們找了一些普通市民做了簡短的採訪和調查,發現他們的熱情絲毫不輸好客之鄉,但是卻又沒有那樣撲面而來的讓人感覺一時間無法適應的火熱,而是像温火慢熬的小米粥那樣暖心舒肺,交流起來幾乎沒有隔閡,彷彿已經是老熟人了似的。

在採訪中我們瞭解到,由於這裏少數民族眾多,所以還有不少獨有的民風民俗,比如苗族的踩山節、砍火星節,仡佬族的祭山節、吃新節等。在遵義還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貴州名酒節,每年7月到8月舉行,活動內容主要為參觀遵義酒文化博物館、茅台酒廠、遵義會議會址、赤水十丈洞瀑布等,對於愛喝酒的人來説,這可是遍嘗當地名酒的絕佳機會。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獨特的民俗都以物品、行為或者這樣那樣的形式被保存和沿襲了下來,形成了遵義特有的民俗文化。這些獨特的民俗滋潤着當地人的生活,我們熱愛這片土地,我們熱愛這裏的人。

鮮紅的遵義記憶

遵義這座城市承載的記憶,依然是紅色的,有人説它血紅,因為這裏是革命戰士流過血拼過命的地方。但我們還是不想用這樣沉重的有些刺眼的詞彙,因為我們明白,在這裏發生的事件,是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我黨走向成熟的標誌。這裏曾經代表了新的希望,現在依然代表着貴州人民的希望。所以我們想用鮮紅,這帶給人鼓舞和力量的詞彙來形容遵義的記憶。

踏入遵義會議紀念館的瞬間,我們的靈魂便被莊嚴肅穆的氛圍和還散發着當年沙場氣息的展品給震懾住了。時間彷彿在此刻靜止,你似乎能在這裏聽到歷史的迴響:強渡烏江、鏖戰婁山、二佔遵義、四渡赤水,遵義會議前後,紅軍的偉大壯舉鑄就了中國革命史上最重大轉折的不朽豐碑。看着那些被保存下來的珍貴史料和物品,瞻仰着偉岸的領袖雕塑和巨畫,我們的眼前好像過電影一般浮現出一幕幕當時的畫面。

不得不被毛主席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少有的勇氣與膽量所折服,他扶大廈之將傾,把紅軍從危難之中解救了出來,與此同時開拓了革命的新道路。遵義會議也將這樣一個傑出的人物正式搬上了歷史舞台,造就了之後傳奇的革命史以及一個新中國。想到這兒,心中感情已非敬仰二所能表達。

在會址景區內,我們還很幸運地採訪到了一位老革命戰士,這位老爺爺告訴我們,他與他的戰友們借參觀這個場館的契機,從五湖四海來相聚,共同緬懷當年的時光。他們中有人蔘加過抗美援越戰爭,有人蔘加過79年自衞反擊戰,有人蔘加過收復老山的戰役。儘管年事已高,但幾位老戰士依舊目光矍鑠,在他們心中,有紅色記憶的地方,就是他們餘生裏想要踏遍的土地。我們不禁為老爺爺們的精神動容,再想想我們這輩人對紅色景點的冷落甚至排斥,又感到萬分慚愧。

天色將晚,我們準備結束今天的行程,不過當然不能錯過這裏的美食!説來,遵義的美食也是一絕,同樣是當地民俗的一部分。這裏有獨特迷人的民俗文化,這裏有撼人心魄的紅色記憶,這裏有安居樂業的淳樸人民。這裏是真實的遵義,動人的遵義。我們在這裏,回首過往,懷抱希望。

大學生紅色尋訪暑期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紅色社會實踐報告(2) | 返回目錄

【第一篇】

7月21日,生命科學學院紅日實踐小分隊來到石家莊市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這是實踐隊“踏尋紅色足跡,緬懷革命先烈”系列活動的第一站。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位於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內。紀念館通過歷史圖片、珍貴文物、雕塑、聲光電等多種表現形式,再現1919至1949年間,河北軍民英勇鬥爭的革命史。

紅日實踐小分隊成員對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進行了全面瞭解和學習,聽取館內工作人員的介紹並隨機採訪來參觀的遊客。

82歲高齡的老黨員呂佃霞和兒子恰好來紀念館參觀,她的五個兒子中有三個在部隊,其中一個曾擔任團長。她向實踐隊同學回憶起當年戰爭的殘酷和生活的艱辛,依然難掩熱淚。在紀念館擔任安保工作的一位55歲的老大爺,以及84歲的一位輪椅老奶奶分別給同學們講述抗日戰爭時期動盪不安的社會和家庭生活,感慨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來之不易。

參觀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的實踐活動圓滿成功,生命科學學院紅日實踐隊在此次實踐活動中深刻領悟了抗日戰爭的悲壯,同樣也為華北地區為抗日反法西斯戰爭所做出的偉大貢獻而感到無比自豪。

7月16日,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我心飛翔”小分隊正式開始暑期實踐活動。此次活動的主題為“追尋紅色足跡,發揚革命精神”。緊扣實踐主題,小分隊全體成員於7月16、17日對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進行認真地參觀與學習,從中收穫頗豐。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位於石家莊,於1953年竣工,佔地面積21萬平方米,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園內佈局嚴謹,東西對稱、層次分明,更有蒼松翠柏陪襯,顯得氣勢雄偉、莊嚴肅穆。其中的主要建築有:烈士紀念碑、銘碑堂、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堂、革命文物廳、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紀念館”、董振堂、趙博生紀念碑亭等。

為表達對革命烈士的崇敬與感激,弘揚大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小分隊的隊員在參觀完畢後,主動向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求,參加到義務勞動之中。因石家莊剛剛下過雨,陵園的甬道上有很多落葉。小分隊隊員借來掃帚,認真進行打掃,希望烈士的安息之地保持乾淨、整潔。

【第二篇】

值此建黨94週年及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第四期“民族旗艦”班實踐團隊重走革命老區,緬懷先烈。7月17日至23日,實踐團隊在百色市田東縣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紅色景點、調查走訪的方式,探訪紅色印記,感受革命情懷,學習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

實踐隊首先來到粵東會館,這裏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羣等同志領導和發動百色起義總指揮部所在地,是進行會議部署的重要場所。在這裏,隊員們參觀了重要的歷史文物,學習愛國主義和革命教育精神,從而更加堅定了大家弘揚百色起義精神,爭做“三嚴三實”好乾部的信心。在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們對遊客進行了簡單的採訪,並在他們身上了解到一些關於紅色革命方面的信息。有一位遊客説,他從小就很喜歡歷史,他認為作為中國人,每一個人都應該牢記歷史,牢記先輩們灑下的熱血。而有的遊客對於紅色革命並不瞭解,他們只是簡單地參觀,也沒有通過其他渠道深入瞭解革命,紅色革命意識比較淡薄。團隊成員楊帆説:“我認為紅色革命精神應深植於每個人心中,無論身份無論職業,都應對革命成果心懷感恩。”

實踐隊做問卷調查

次日,實踐團隊來到百色起義紀念公園,經過十多分鐘的階梯攀爬之後,來到了紀念碑前,並進行宣誓,整齊的聲音表現了旗艦班團隊成員的激情與鬥志。在這裏,實踐隊還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瞭解紅色文化。

19日,旗艦班實踐隊到百色市華宇安老院瞭解老人家的生活狀況,並與他們談國事聊家常,同時與革命老兵談談抗戰那些事兒。實踐隊成員一大早就來到安老院,見到了曾參加過抗日戰爭、百色起義等戰爭的革命老兵,老人家如今已有90歲,行動不便,但他的思路卻很清晰,他説:“那個年代條件特別辛苦,打仗很累,但是我們都沒有放棄,後來我們還是取得勝利了。”説起戰爭,老人家眼角泛起淚花,往事歷歷在目。實踐隊的隊員們聽後也感觸頗多,隊員陀蕙僡説:“老爺爺的話很樸實,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銘記那些為了祖國統一和平付出生命和青春的英雄們。”

隊員與安老院的老人聊天

此外,旗艦班實踐隊還參觀了清風樓、靈洲會館、百色起義紀念館。團隊還沿着革命老路,來到田東縣的百穀紅軍村,幫助村民幹農活,並拜訪了現年98歲的老紅軍李著堯老人和紅軍後人韋瑞清,瞭解百穀紅軍村的革命事蹟。

實踐隊隊長曹璐説:“通過這次尋訪紅色印跡的活動,我們收穫了很多,也更加明白了作為接班人的責任有多重大,相信我們會更加努力學習,鍛鍊自己,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假期大學生紅色旅遊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紅色社會實踐報告(3) | 返回目錄

盛夏7月,從杭州至湄潭,歷時10天,行程XX餘公里,浙江大學丹青學園赴貴州遵義湄潭社會實踐團的13名隊員完成了一次尋根之旅、反哺之旅。

抗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紅色之旅,重温光輝黨史;浙大西遷七十六週年,重走西遷,感悟愛校榮校之情;為湄潭萬馬鄉的留守兒童們開辦夏令營,給予他們温暖和陪伴;走在西部農村鄉野廣闊的道路上,看農民創業的篳路藍縷。

一、參訪與緬懷:榮黨愛校,重温光輝歲月

歷史上,有兩支隊伍在遵義勝利“會師”,遵義擁有着光輝燦爛的紅軍長征文化,歷史在這裏發生重要轉折;另一隻文軍長征的隊伍也抵達遵義,並在此辦學七年,享有“東方劍橋”的美譽。

在遵義會議會址裏,紀念館裏那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工農紅軍的舊物,平靜而有力地訴説着當年的風雲激盪,在這裏,歷史就是活生生的生活印記,震顫着每一位隊員的心靈。這些95後的年輕人紛紛表示,體悟紅軍當年篳路藍縷的艱辛,對於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將來擔當起國家與時代的使命,是不可或缺且大有裨益的。

湄潭是浙大的“第二故鄉”,走在街道上,“浙大路”,“浙大廣場”等地名使那段歷史觸手可及,對於每一位求是學子來説,這永遠是一片值得懷念的熱土,是心中的聖地。湄潭文廟,高高的台階令人肅穆,廟內陳列的竺可楨像、西遷地圖、師生生活照以及在當時艱苦條件下所取得的傲人成果,帶給大家是自豪更是感動。沒有大樓而有大師,沒有完備的教學設施而成就“東方劍橋”。隊員們深感社會實踐衫上“浙江大學”四個,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是求是學子肩負着的 “公忠堅毅,擔當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的重擔!

二、支教與陪伴:春風化雨,共譜大山裏最美的笑聲

“我們要為留守兒童帶去些什麼,哪怕只有六天”。隊員們來到湄潭縣西河鄉萬馬學校展開為期六天的支教。萬馬學校屬省級一類貧困鄉鎮,也是丹青學園堅持了三年的社會實踐基地。山路顛簸,條件艱苦,但隊員們的熱情不減,為了三個班六天近120個課時的支教,隊員們早早就開始準備教案並試講。

除了語、數、英、歷史、地理、物理等文化課程之外,隊員們專門針對留守兒童增加了心理課、文體課以及素拓等的項目,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更注重教給他們自信、團結的精神。

朝夕相處的六天,孩子們對老師的稱呼已變成了“鬆哥”、“金姐”。課堂上的歡聲笑語,夜空下的次次談心,這座山,這所學校,這些人,已成為彼此心中永不褪色的美好回憶。

三、走訪與調研:西部農民創業在挫折中前進

xx總理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如今,創業的種子正在廣大的農村倔強地生長着。本次實踐,隊員們得到了浙大公共管理學院楊大鵬博士的指導和幫助,深入西河鄉,發放了近百份專業調研問卷,走訪了15户自主創業個體户,並形成了相關的調研報告,具體而 微,從小山村裏窺視時代新風尚。

調研圍繞着幾個問題展開。為什麼要創業?為了家庭和孩子。街尾的小飯館是為數不多的幾間開着門的店之一,老闆娘高中畢業後不久,離鄉打工,到過廣東、福建、浙江,丈夫現在在湖北經營着一間服裝店。為了照顧年幼的孩子,在丈夫和大姑子的支持下回鄉開了這間小店以此補貼家用。在年輕人多外出打工,老齡化嚴重的西部鄉村,家庭和孩子成為年輕父母回鄉謀生的唯一理由。

自營店鋪的經營狀況如何?在原本就人煙稀少的農村何談商業化的發展。“因為外來人口少、本地市場小、公路殘破,交通不便等各種原因,小店生意蕭條,處於半歇業狀態。”農民創業大多選擇飯館、小吃店等挑戰性不大,創新性不強的行業。

農民創業面臨着怎麼樣的困境?“貸款真的很不容易”、“我們開店根本沒有人管,也沒有支持”、“通往小鎮的公路路況很差,讓交通更不方便了”……地理條件、交通條件、國家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使這些勇敢邁出第一步的農民在創業的道路上面臨着很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儘管如此,創業的種子仍然在萬馬,在西部的田野鄉間頑強生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們就是是創業浪潮中的那一點星火。

隊員們追尋着西遷精神前進,在實踐中體悟着“求是”校訓的內涵,短短數日,收穫匪然。紅色尋訪、支教接力、創業調研,三線合一,隊員們認識到了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深知砥礪擔當義不容辭。勿忘往昔西遷辦學苦難輝煌,擔當今日求是創新時代先鋒,不負明天一流名校的偉大夢想,是每一位浙大人的光榮擔當!

大學生紅色足跡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紅色社會實踐報告(4) | 返回目錄

四點十五分,第一聲鬧鈴響起,但是很快就沒了聲響。教室裏依舊保持着沉寂沒有任何人有起牀的想法,因為大家真的很困,昨天晚上大家為了準備第二天的活動都是忙到很晚才睡。

四點三十一分,時間鬧鈴聲此起彼伏,大家在這雜亂的噪音中很不情願地睜開自己那雙朦朧的雙眼,美夢就此結束。在大家的相互催促中所有的人都以最快的速度離開了自己温暖的牀鋪,開始收拾各自的東西為今天的活動藤場地。

五點整,經過簡單的收拾和洗漱後,大家準時在尚志中學的校門口集合向今天的目的地——趙尚志將軍墓出發。

坐落在羣山之中的尚志鄉以其特有的氣息感染着我們的每一位成員,雞鳴,青山,晨霧這山區的晨景讓我們這些來自高樓聳立的都市大學生全然忘記了身上的疲憊,從大家的臉上絲毫看不出我們昨晚僅僅睡了不到五個小時。在院旗和會旗的引領下大家一個個精神飽滿地開始了今天的活動。

出發前就聽説尚志將軍墓坐落在羣山之中,一個美麗的山坡上。一位偉大的抗戰英雄一生為了祖國和人民不斷奔波在抗日戰場上,犧牲後能夠在家鄉這片安靜祥和的土地上安息也可以説是對他最好的慰藉。

當我們出了駐地發現校車已經在公路上等我們了,原來我們還有車坐。大夥一個個都在心底暗暗的為自己慶幸,以為我們可以這樣順順利利的到達目的地。當汽車駛到一棵非常高大的柳樹前停了下來,隨同我們前來的一位老師告訴我們這棵柳樹叫尚志柳,它生長在趙尚志將軍生前房屋的前面,更令我們感到吃驚的是這兒竟然是全鎮唯一一個可以讓大型車輛調轉車頭的地方。而我們的車上行程到此結束,接下來我們要徒步爬山了。

山路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陡峭和崎嶇,讓人感覺不到此刻的我們正在山中行走,山間空氣異常清新,看着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若隱若現給人一種説不出的興奮。大家一路有説有笑,不斷談論着眼前看到的一個個壯麗的景觀。很快大家將一個小山坡拋在身後,在眼前的山坡上一個寫着尚志林的巨大石碑立在其上。

我們爬到這兒才發現尚志將軍墓就在這塊石碑後的一片開闊地,很簡樸的兩座墳,原來尚志將軍的父母也被安葬在這裏。隨後尚志紀念館的館長項我們介紹説,這裏是尚志將軍的影墳,裏面並沒有尚志將軍的遺骸而只有尚志將軍生前寫的一本書,因為尚志將軍是在戰鬥中被叛徒出賣而犧牲的,由於尚志將軍在對日戰爭中的英勇,日本人曾重金懸賞他的頭顱,在他死後屍身也被日本人帶走,最後不知下落。不過現如今在長春市淨月潭發現了尚志將軍的頭顱,經過各方的努力尚志將軍的頭顱也將回到家鄉,到時候這座墳不會再稱之為影墳了。聽了她的講解我們對尚志將軍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經過短暫的調整掃墓儀式正式開始了。首先全體成員向尚志將軍墓默哀一分鐘,然後由朱首俊學長代表全體成員進獻花圈。隨後全體成員在王燦學姐的帶領下向尚志將軍墓進行宣誓,宣誓結束後全體成員又繞行尚志將軍墓一週。就這樣一個簡短的掃墓儀式結束了,隨後大家在這兒停留了一會,因為朝陽市電視台要對我們一些成員進行採訪,而其餘的成員則站在這山頂上盡情地領略這大自然的饋贈和英雄的風骨。

掃墓結束後大家又匆忙順着原路返回駐地,因為還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們去做。

參觀紀念堂

從尚志墓回來,經過20分鐘的行程,我們來到了尚志將軍紀念館,。 由於原館正在休整擴建,現在的尚志紀念館借用了尚志鄉希望國小的兩間教室。其中一號館位於國小三樓,其中收藏了大量趙尚志將軍生前用過的物品。

剛進門就能看到一個兩米高的半身雕像,雕像為銅質,栩栩如生,彷彿一個尚志將軍就活生生地站在我們面前,尤其是將軍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彷彿藴含着憤怒,這是對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我國領土,殘殺我中國同胞的憤怒;彷彿藴含着希望,是對祖國未來的希望,新中國成立的堅定信念。同學們紛紛向他鞠躬,為民族英雄獻上我們深深的敬意。

館長首先向我們介紹了趙尚志將軍的父親趙振鋒,張振鋒老先生本人就是一個愛國主義進步人士,早在趙老先生年輕時他就投身到反抗地主階級壓迫人民的鬥爭中,毀家紓難,他老人家當之無愧。所謂虎門出將子,趙尚志將軍就是在趙老先生的影響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併成為我國著名的抗日將領。一門忠義郎,雲蒙第一家是對趙尚志將軍全家的真實寫照,趙尚志將軍的兄弟姐妹全都投入到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大潮之中。相比我們當代,那時的生活條件無疑是艱難的,但是尚志將軍的愛國熱情確是我們這些生活在當代優越條件下的孩子所不能比擬的,同學們都被尚志將軍所感染着,他的形象在我們心中愈發高大起來。在一號館的西南陳列着一口尚志將軍所使用過的鍋,到今天這口鍋已經部分殘缺,它靜靜地躲在紀念館的一角,就那樣靜靜地躺着,也許它正在回味,回味那伴隨着尚志將軍的日子,許多同學停駐在這口普普通通的鍋前,思緒回到過去,我們彷彿看到了它在尚志將軍的背上,隨着尚志將軍轉戰在黑龍江的深山老林中,他見證了將軍們在吃草和樹根的艱苦條件下依然堅信馬克思列寧主義,堅信中國在渡過革命的黑暗時期必然會建立新中國;見證了他們為了新中國的成立貢獻自己全部青春乃至生命的情景。西側的牆壁上具體介紹了尚志將軍的一家人在抗日救亡鬥爭中光輝事蹟,其中有尚志將軍的弟弟趙尚武在戰鬥中犧牲的介紹,對於趙尚武也許我們並不曾知曉,正如千千萬萬個革命戰士一樣,他為新中國的成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在歷史中他的名沒有多少人知曉,他的事蹟沒有多少人知曉,然而我們不會忘記,新中國大廈的牆壁上永遠記載着他,人們也永遠不會忘記他為新中國成立所做出的犧牲。由於一號館的面積較小隻有20平米左右,所以屋子裏的空氣很悶,温度也很高,館長給我們僅僅介紹20多分鐘聲音就有點嘶啞了,但是接下來長達兩個小時的講解她一口水都沒有喝,依然用精彩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館內的每一件事物,趙尚志將軍的每一個趣聞。所有的隊員沒有一個離場也沒有一個叫熱的,大家都認真地傾聽着,銘記着我想這是因為尚志將軍的崇高的愛國熱情深深地感染着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我們都為自己的國家能有這樣的抗日英雄而感到自豪。

一號館的西北角陳列着趙尚志將軍家的花瓶,也許你會問這和抗日有什麼關係,其實,趙家在趙老先生當家之時是中上層的人家趙家富有,如果不去反抗當時的封建統治,如果不去投入到救亡圖存的民族抗日活動中,趙尚志將軍也許可以非常舒適的度過自己的一生,衣食無憂,不必在深山老林中忍飢挨餓,不用在白色恐怖下度日,不用會在三十三歲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説,如果不去抗日,趙家會繼續發達下去,然而深切的愛國之情是沒有辦法抑制的,趙老先生先站了出來,投入到了反抗晚清鬥爭中,尚志將軍站了出來,為了抗擊日本貢獻了自己的全部精力。趙氏一家,為了全民族的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全部,一個家庭,為了祖國的事業做出如此巨大的犧牲,我們沒有辦法不被感動,站在被封了的房子的門口,趙老先生沒有改變他的想法,堅定的做了下去。站在一片殘垣斷壁前尚志將軍沒有猶豫,依然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了抗日民族鬥爭中,毀家紓難又何足形容?雲蒙第一家又有何過謙之嫌?一個氏族是隻有尚志將軍這樣的人。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社會脊樑,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當時的社會多麼黑暗,這個社會都會有一天改換天地,都會最終進入光明的層面。

一個花瓶也許不能説明多的問題,然而它所默默是英雄們為了國家而做出的巨大犧牲是英雄們大無畏的京生。

北面牆壁宣傳板介紹的是尚志將軍指揮的一些戰鬥。在這些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沉着的將軍,一個英勇的戰士,一個讓敵人聞風喪膽的指揮官。最有多的就是在一次戰鬥中敵人的指揮官看着有優良裝備的日本軍隊被裝備簡陋的抗聯戰士打的打敗,疾呼此中必有名將指揮。北面牆壁下陳列着尚志將軍用過的手槍,一把普普通通的槍。槍柄被磨的記錄着他所參與的每一次戰鬥,尚志將軍帶着這把普通的槍領着抗聯戰士在艱苦的條件下與敵人周旋,讓敵人心驚膽戰。槍,靜靜地躺着在那裏,在這個和平時代裏,它已經退出了自己的舞台。但它一頂懷念曾經在沙場征戰的日子,懷念對日本帝國主義射出的每一顆仇恨子彈。今天通過它我們哀悼我們的英雄,我們的尚志將軍。

從在一號活活的留言簿上,每個隊員都留下了自己的話語,有時英雄的哀思,自己立志向英雄學習的誓言。相信尚志將軍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息了。他的後輩們沒有忘記他,他的後輩們依然在沿着他的足跡前進。

從一號館出來我們來到了二號館,二號館位於尚志國小二樓。二號館主要是介紹抗聯的組織機構以及毛澤東,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對尚志將軍的評價,領導人的評價讓我們對尚志將軍為民族解放事業做出的貢獻的敬仰之情更加了一份。

整個參觀過程大約持續了兩個小時,在這短短的兩個小時的時間裏,我們的心靈經歷了一次打洗禮,尚志將軍愛國主義京生深深感染這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彷彿沿着時光遂道從戰火紛飛的年代走到了今天。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唯有努力學習,為祖國多做貢獻,對的起為祖國的解放,為新中國成立而貢獻自己生命的先烈們。

標籤: 大學生 實踐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ehui/vl7l4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