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 >

毛概社會實踐報告模板大綱

毛概社會實踐報告模板大綱

養老保險制度是化解老年經濟生活風險的重要管理方法,是保障老年經濟生活安全的有效約束機制,也是社會經濟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已有16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其中70個國家和地區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是包括農村的。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一半以上的人口在農村,解決好農村養老問題就等於解決了中國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問題。同時,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又是實施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手段和方式,通過其在農村的實施,可以顯著地解決我國農民收入低的問題。我們去調查的同時可以讓自己更加了解新農村養老保險的實際情況。

毛概社會實踐報告模板大綱

二) 調查時間:

20xx年6月15日—20xx年6月22日

三)調查地點:

上裏古鎮和桃花巷對巖鎮清江村

四)調查對象:

街道居民和隨機遇到的行人 五)調查目的:

瞭解新農村養老保險的實施力度和普及度

六)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

正文:

一) 總體現狀及問題:

1. 層次低,範圍小,覆蓋面窄:

政府實行社會養老保險的目的應該是為老年人提供一個保護傘,使其老有所養,但是,目前社會養老保險所覆蓋的人數非常少,未能真正發揮社會保障的功能;

2. 社會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

目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由於參保率低、待遇水平低,雖在實行,但社會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社會保障基金調劑範圍較小。這項工作由於準備工作不充分,倉促上馬,片面地強調覆蓋面,忽視了繳費基數和部分參保人員年齡偏大、積累金額少,加之沒有統籌金支持等因素,造成了現在符合享受待遇人員領取金額太少,達不到養老的目的。這種狀況削弱了社會保障對勞動者的生活保障作用;

3. 農村社會保障模式存在弊病:

目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模式,主要採取儲蓄積累模式,但範圍極小。由於無統籌金支持,又沒有其它補助收入,使農保基金總量不足,抗風險能力不強。從整體看,現行的農村社會保障模式無法承擔農村老齡化高峯到來的衝擊; 4.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難以保證保值增值 :由於農村社會保障體制不健全,社會保障尚未立法,更沒形成法律體系,使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無法可依,無章可循,致使農村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約束,資金使用存在風險大,無法解決保值增值的問題。

二)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1.堅持科學發展的原則

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科學發展的原則。政府要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重,並安排一定比例用於農村保障;要適當增加集體補助,通過政策扶持、加強管理、深化改革等途徑,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高村集體對農民的補助能力,並制定相應的辦法規範村集體對農民的補助;要引導農民自身增加投入。通過一系列政策激勵,吸引農民參保,不斷提高覆蓋率,最終實現全民皆保的目標。

2.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立足點必須是保障廣大農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現階段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還難以完全替代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農村養老仍然必須堅持和強調社會保障與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相結合;必須堅持以個人繳費為主、集體與國家補助為輔、國家適當給予政策扶持相結合;必須遵循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公平與效率相結合的原則;必須堅持量力而行與適度保障相結合的原則。

3.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

必須從農村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穩步實施。經濟欠發達地區,全面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條件還很不成熟,尤其是部分農民還沒有完全解決温飽問題,農民籌資非常困難,地方財政也力不從心。應本着急用先立的原則,從農民最急需的保障項目入手。從時間先後或具體步驟上講,必須貫徹先易後難,穩步推進,重點突破的戰略方針,先重點突破企業使用的農民工、專職村幹部等羣體的保障工作,當純農户比例降到一定程度和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時,再全面推行。

三)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對策 :

1.確定各級財政職責,強化政府主導意識 大力加強農村社會保障組織建設,組建全國統一的農村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機構,理順各方面關係,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的三方共同負擔的模式。確定各級財政職責,形成良性有序的投入機制。對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由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給予資金支持。

2.建立多層次全覆蓋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

黨的xx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貫徹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加快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確保農村居民社會養老保障順利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必須同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農村實際情況相適應,同農民的承受能力相適應。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要與其他養老保障措施相配套,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不能完全脱離家庭養老、土地保障和其他保障措施的實際情況,要使之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共同達到保障老年生活的目的。

3.加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立法保障

各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基本上都是在1992年民政部頒佈的《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的基礎上稍作修改形成的,普遍缺乏法律規定性。加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立法進程是關係到農村養老保險的可持續性和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一個根本性問題。為保證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正常運行,以法律形式明確諸如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應遵守的原則、管理體制、資金來源、支付標準、基金運營情況、監督及相關部門的責任等。各地可根據當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在國家制定的有關法律基礎上,再製定具體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

4.妥善解決與其他社保政策的接續轉移問題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村居民的流動性日益頻繁,農民選擇參加城鎮養老保險、被徵地農民轉換到新農保、返鄉農民工參加新農保等勢所難免。因此,新農保制度與其他社保政策之間必須相互接續轉移。首先,要預留制度接口,制定與其他社保政策轉換的詳細辦法。其次,改進養老保險金的計發辦法。將各個不同時期形成的養老保障權益予以歸集。在參保人員達到年齡時,對養老保險權益進行分段累積計算,並在養老金待遇中予以體現。再次,加快全國社會保險信息化聯網建設,為省際間農保與其他社保政策間的接續轉移提供技術支持。

5.拓寬農村養老基金保值增值的渠道

建立相應的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監管機構,制定農村養老保險基金限制性投資政策,確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健康持續發展。在農村養老保險基金運營模式從國家經營向基金管理公司經營的轉變過程中,政府承諾的最終擔保所起到的穩定作用是無法替代的。實際上專家理財也有風險,政府必須承擔最終擔保。

三) 結論:

農村養老保險的發展對一個農業人口占多數的國家而言關係到整個社會的穩定、

繁榮和發展,缺少農村養老保障體系或者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不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也是不完整的。當下的中國,已經逐步邁入老齡化社會,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是擺在執政黨面前亟待解決的大事,只有人民在養老保險中得到實際的可以滿足的利益,那麼實行養老保險才算成功。通過養老保險讓老人們生活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才會減輕社會的壓力,所以養老保險必須保質,保量的進行。

【篇二】: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

一、導言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與之相適應的網絡技術也得到了廣泛而深刻的發展。如今,網絡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正如其他任何技術一樣,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網絡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手段,綜合了以往語音、視頻和數據業務,為人們提供多元化的網絡服務,在帶給人們方便和新穎的同時,也直接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這種影響是兩面性的。大學生作為網絡使用者的主體,研究他們使用網絡的情況,有助於找出網絡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並由此形成解決辦法和指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使網絡這個新興技術更好的服務於社會,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穩定和諧。

二、方法與步驟介紹

(一)調查方法的介紹

本次調查採用網上問卷調查的方式,在問卷網上設計好問卷後,將鏈接發送給其他同學,邀請他們參與問卷調查。

(二)調查對象的介紹

由於上網的主力是年輕人,我們能夠邀請到的主要也是大學生,因此該問卷設計的調查對象為大學生,我們將對大學生的上網情況進行分析總結。

(三)分析方法的介紹

我們對調查結果採用圖表進行統計,根據調查得到的結果,結合網上的文獻資料,分析當前大學生的上網情況,得出相關結論,提出意見建議。

三、資料介紹與分析

(一)調查背景

目前全國在校大學生超兩千萬人,作為民族未來的棟樑,大學生的發展狀況對整個國家來説至關重要。網絡作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到大學生的方方面面。對大學生的上網情況進行調查,能夠對大學生使用網絡的情況有充分的瞭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研究,能夠更好的總結當前大學生的生活狀況,提出切實有效的意見建議。網絡的即時性和多樣性給大學生帶來豐富的信息,使大學生的生活與外界緊密相連。通過網絡,學生們可以獲取新聞資訊,結交新老朋友,觀看電視電影,進行評論討論,開展網上購物,娛樂放鬆自己,可以説網絡已成為自成一體的虛擬世界,幾乎現實世界的所有事情都可以通過網絡完成。網絡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豐富了大學生的眼界,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但不可否認的是,網絡也給大學生帶來許多消極的問題。沉迷遊戲,荒廢學業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為遊戲動輒花費上萬元人民幣的也大有人在。網絡上的暴力等不健康內容也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了現實中的行為混亂。對大學生上網情況進行規範引導已刻不容緩。

當今世界東西方文化交融加快,文化對立衝突也明顯加劇。西方文化通過網絡不斷滲透進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如何在開放的環境下既接受西方文化又保留傳統文化也成為重要的研究內容。同時境內外反華勢力通過網絡進行反華宣傳,煽動國內暴力事件更加不容忽視。大學生必須保持警惕,堅決抵制通過網絡進行反動行為。

隨着社會變遷的加劇,社會衝突不斷湧現,越來越浮躁的人們也將網絡作為情緒的宣泄口。由於網絡身份的不確定性,加上部分人責任意識淡薄,在網上胡亂攻擊他人,批評政府,散播謠言,這些都成為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大學生作為民族外來的希望,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維護社會穩定。通過這次的問卷調查,我們能夠初步掌握大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得出合理結論,提出有效的建議,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調查問卷統計結果與分析

本次網上調查共獲得答卷55份,下面將對問卷的調查結果進行詳細的統計分析,以便最終得出正確結論並提出可行建議。

問卷調查的結果:參見附錄1、2

網絡道德問題現在已成為困擾社會的重要問題,從上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大學生對這個問題沒有充分清醒的認識,或者説認識還不夠。網絡雖是虛擬的世界,但卻不應缺乏監管。政府應不斷完善監管制度,大學生也應該嚴守道德紅線,對自己在網上的行為負責。

四、結論與討論網絡的正面影響:

1.為大學生提供了一種學習的新渠道。在國內高等教育資源短缺的情況下,網上授課已經成為一種新穎的教育模式。學生不僅可以選擇性的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還可以和學校的老師直接交流,讓老師解答疑難,我們甚至可以不用出國就可以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另外,在現如今這個新知識呈爆炸性增長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學習已經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而網絡信息的及時性正好適應了這個發展過程。一個人只有不斷的接受新事物和新概念、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而網絡在此過程中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2.豐富了大學生的社會生活。隨着網絡技術的不斷髮展,網絡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大學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沒上大學之前,可以通過網絡瞭解學校的基本信息,包括學校的各個學院、各個專業的背景和發展方向,然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適合自己的專業;上大學之後,可以通過網絡結交朋友、認識新同學,閒暇時可以通過網購、看電影、聽音樂和玩遊戲打發時間,還可以通過網絡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和學術活動;到了畢業季,可以通過網絡方便快捷地瞭解各種招聘信息或者關注各種考研網站,選擇合適的學校繼續深造„„可以説,大學生的社會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

3.有助於拓寬大學生的思維和視野。網絡的包容性使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生活經歷,處在不同生活環境中的人能夠平等自由的交流。通過這種交流,可以使人瞭解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有助於創新性思維的形成。網絡的多樣性使人能夠見識到自己生活範圍之外的、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可以開拓人的視野,激發人的好奇心和不斷探索的慾望,這是一個人不斷進取的動力所在。

4.滿足了大學生交流、溝通和理解的需要。由於多數大學生是獨生子女,獨立性較強,一旦與父母缺乏有效的溝通,與父母之間存在隔閡,就可能會導致心理障礙,網絡自由開放的特點使他們紛紛藉助網絡這個平台與人溝通,相互傾訴,渴望被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學生的不滿情緒得到了宣泄,有益於家庭和社會的和諧。

網絡的負面影響:

1.網絡上的信息量太過龐大,過多的信息造成了信息污染。尼葛洛龐帝説:信息高速公路的含義就是以光速在全球傳輸沒有重量的比特。網絡世界包羅萬象,充斥着各種各樣的信息,並且其中的信息量正在呈幾何級數不斷增長。一方面,大量的信息使人應接不暇,大學生為了追求所謂的學識廣博,只能走觀花般瀏覽大量信息,而忽略了思考這一過程,而且不斷變化的信息使人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形成一種快餐化文化,這與我國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背道而馳;另一方面,這些信息中存在着大量垃圾信息,一些色情、暴力的信息經常會出現,這對大學生的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尤其是在這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有些人因此毀了前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網絡的超時空特性擴大了大學生的交往面,但是網絡的虛擬化導致了這些人社會化的不足。網絡可以傳輸文字、圖像和視頻等各種格式的信息,為大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多媒體、互動性的立體途徑。網上收發電子郵件方便、快捷,ICQ新奇、及時,聊天室輕鬆愉快,BBS的討論自由、廣泛,大學生通過這些途徑可以與許多互不相識的人交談、來往,互相幫助,互相傾訴。還有許多網站專門提供各種類型的交友服務,大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工作的需要、學習的需要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因此,很多大學生沉迷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缺乏互動和交流,導致他們的自我意識太強,對社會持一種冷漠態度,這完全不是大學生該有的青春氣盛、朝氣蓬勃的樣子。

3.由於上網佔用了大學生大量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很多人荒廢了自己的學業,整天沉迷於網絡遊戲和網絡交友,掛科和不能畢業的現象層出不窮。在調查的樣本中,由27%認為上網影響到了自己的學業。

4.長時間的面對電腦屏幕,可能造成大學生生理機能失調、內分泌紊亂、神經系統正常節律被破壞等健康問題。有48%的被調查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在2~4小時,有27%的被調查大學生每天上網4小時以上。

【篇三】:關於農民收入狀況的調研報告調研

一.前言

經過一學期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學習,我對毛澤東思想和我國當代的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了一個更細緻和系統的認識,在學院的要求下,這學期我帶着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回到家鄉,對家鄉農民的收入進行實地調研,最後整理總結形成了此報告。

二.基本情況

農業在三大產業中一直佔有重要地位,根據鄰水統計年鑑,20xx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88. 6億元,比上年增長14. 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5. 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0.2億元。可以看出,農業在經濟中依舊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因為鄰水的地形是屬於三山夾兩槽,所以地形上並不是很適合工業的發展,由於温熱多雨的亞熱帶季風,使得農業的發展具有良好的氣候條件。20xx年,全縣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全年糧食總產量46. 4萬噸,增長2.7%;油菜籽產量2. 18萬噸,增長19. 5%;花生產量1. 19萬噸,增長5%;煙葉產量760噸,減7.2%;麻類作物產量500噸,減20. 3%;園林水果產量7.96萬噸,增長9.5%;蔬菜產量43. 6萬噸,增長17. 5%。農產品中,作為臍橙之鄉,臍橙是的特戰,20xx年至20xx年平均每年新增臍橙種植面積2萬餘畝;20xx年柑橘總面積達20萬畝,其中優質臍橙面積15.6萬畝,佔柑橘總面積的78%;臍橙種植面積較20xx年的10.5萬畝增加5.1萬畝,增長48.6%;今年新建成柑橘標準化示範基地5個,面積5000餘畝,打造精品果園20個,無公害柑橘生產面積達10萬畝。

這些產量與數據在農民的收入中佔據了大部分,在接下來的報告中我將用數據説明。

三.農民收入基本情況

總的情況:20xx年全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62元,比上年淨增364.8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462)100元。 近年來,隨着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家鄉農民收入擺脱了從1991年到20xx年長達10年的停滯增長局面,實現了快速增長,農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按農民收入的來源來劃分的話,農民收入在多元化的基礎上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一)家庭經營性收入雖然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所佔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20xx年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佔當年農民人均收入的62%,20xx年下降到60%,20xx年下降到53%,20xx年下降到 59 %,20xx年下降到 58.5 %,20xx年下降到 54 %,20xx年下降到48.08%,20xx年為48.26%,在家庭經營內部,來自第一產業的收入比重由20xx年的77.97%上升到20xx年的 79.64%,上升了1.67個百分點,而二、三產業在家庭經營中所佔的比重由20xx年的 22.03 %下降到20xx年的20.36 %。農民家庭經營主要依靠種植業和養殖業,其收入的減緩或下滑直接影響農民收入的增減。但農民收入依舊有自己的鄉鎮特色,主要表現在兩河鄉的大橋村、觀音鎮的倒朝門村、御臨鎮的滑灘村的優質臍橙,新鎮鄉的優質稻,九龍鎮黃泥村的再生稻,城北鎮羅解村山區反季節蔬菜等,已成為當地老百姓脱貧致富的骨幹增收項目。總得來説,X20xx年農民人均農業收入985.44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8.16%。

(二)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為農民增收貢獻。20xx年農民獲得的工資性收入人均570.1元,佔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5.36%,到20xx年工資性收入人均1473.81元,人均增加930.71元,增長1.58倍,佔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3%,為農民增收的貢獻率為63.41%,為貢獻率中。農民收入的增長部分主要靠非農產業、靠外出打工,而不是靠種地和二、三產業。

(三)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所佔比重不大,但具有內在潛力。從縣農民收入構成情況看,近年來農民財產性、轉移性收入在總收入中所佔的比重有所下降。20xx年,全縣農民人均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為91.89元、48.45元,兩項之和佔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32 %。

(四)農民從一系列惠農政策中得到更多的實惠。20xx年國家繼續加大了政策扶農助農力度,增加糧食直補款和農資綜合補貼標準,擴大農機具補貼範圍,啟動農村低保,進一步深化農業保險和新型合作醫療,使農民從一系列多予政策中得到更多的實惠。20xx年農民人均獲得轉移性收入228.05元,比上年增加74.40元,增長48.42%。

(五)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X20xx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71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43.3元,城鄉居民收入比(以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為3.06:1;20xx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322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00元, 城鄉居民收入比約為3.78:1。而20xx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9542元,增長17.7%,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038元,增長16.3%,若把社會保障水平等因素考慮在內,城鄉實際收入差距更大。

四.制約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關於農民增收問題的原因分析只我根據自己在暑假實踐中和自己在農村生活近20年來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不一定就是我完全正確,但也能反應一些事實。

(1)鄉鎮經濟發展緩慢。鄉鎮經濟仍是制約快速發展的短腿,鄉鎮經濟總量和居民收入與全國縣域平均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不及全省平均水平。20xx年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5.5%, 20xx年全縣XX個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鄉鎮經濟發展明顯滯後。鄉鎮企業的情況如下,鄰水柑桔開發有限公司、順翔米業、鄰水奧派思食品等農產品加工企業25 家等產業化龍頭企業,但存在着分佈不均的現象。不過鄉鎮企業對於經濟的帶動作用明顯,比如在鄰水柑桔開發有限公司帶動下,柑桔產業基地已發展到43鄉鎮、面積達26.5萬畝。在順翔米業公司的帶動下,全縣已有40個鄉鎮的農户種植優質稻30餘萬畝,一項農户年均增收450元以上。

(2)土地難以實現規模經營。目前,經營承包土地仍是農户獲取收入的主要來源,對經營個體而言,其規模較小而且很分散,要靠它長久地、大幅度地增加農民收入難度很大。現有耕地179.05萬畝,人均佔有1.8畝。由於土地經營規模小,生產手段落後,加之農產品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農民要想在有限的耕地上致富難度很大。即使今後隨着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和生產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但這種超小型的土地規模和小而全的經營方式,難以支撐持久地、大幅度農民收入的增加。

(3)農村二、三產業比重偏小。家庭經營所得仍是農民收入的基本來源。在家庭經營內部,來自第一產業的收入比重由20xx年的 79.46%上升到20xx年的79.64%,上升了0.18個百分點,而二、三產業在家庭經營中所佔的比重由20xx年的20.54%下降到20xx年的20.36%,這幾年農民家庭收入結構變化不大,農民沒有從二、三產業的發展中得到相應的收入。農業收入的增加或下滑直接影響農民收入的增減,這在一些山區鄉鎮尤為突出。

(4)農業生產成本不斷增加。調查數據顯示,20xx年農村居民用於家庭經營費用支出人均757.09元,增長21.4%。其中,第一產業生產費用支出人均667.35元,比上年多支出104.14元,增幅為18.5%,比來自家庭經營一產純收入的增幅要高出8.2個百分點。從支出構成看,人均購買農用生產資料支出534.7元,增長14.6 %;農業其他生產服務支出132.51元,增長15.1%。另據調查,20xx年糧食生產成本較往年明顯提高,主要是農資價格上漲和僱工成本提高所致,兩者合計致使每畝種糧成本增加70-80元左右。儘管各級鄉鎮政府相繼出台了增加農業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措施,但是農資價格的持續高位運行,從一定程度上衝抵了惠農政策效應,直接影響了全年農民純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

(5)農村勞動力資源素質不高。據統計,。農村勞動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5萬人,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16%,每萬名勞動力中有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僅為13人,其中國中文化程度44.2萬人,佔54%,國中以下46.8萬人,佔30%,受過農業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不到10%,這與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很不適應。隨着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外出,目前,留守在農村的從業人員以多數老人和婦女為主。他們缺少就業必需的技能、技術,素質較低,技能單一,經營管理能力較低,一方面難以接受新農業科技知識,制約了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適應不了當前非農產業的發展要求,多為從事傳統的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貿易業及低層次的服務行業,難以進入較高層次的新興第三產業,所以也制約了農村非農產業的發展及農民增收進程。

五.暑假實踐感悟

本學期的暑假社會實踐是系統深入的將課堂上的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同時也是第一次如此深入,大範圍的瞭解我的家鄉,在實踐中雖然遭受了毒辣的太陽和一些受訪人們的拒絕,但是依舊是一次意義重大的過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ehui/px90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