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考察報告 >

墨西哥赤眼蜂及生物防治技術考察報告大綱

墨西哥赤眼蜂及生物防治技術考察報告大綱

墨西哥赤眼蜂及生物防治技術考察報告

墨西哥赤眼蜂及生物防治技術考察報告大綱

根據中墨(西哥)1999-2000年度科技合作項目安排,經國家科技部批准,由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組織,部國際合作司、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廣東省農業廳植保站參加的"赤眼蜂生物防治考察團"一行四人,於2000年12月5日-19日對墨西哥赤眼蜂及生物防治研究與應用技術進行了考察。考察團訪問了墨西哥城、科利馬和蒙特雷三個城市。與墨西哥農牧漁業和農村發展部的有關官員進行了會談;訪問了植物保護與食品衞生總局及其下屬的國家生物防治中心,並與有關官員和專家進行了研討交流;聽取了柯利馬大學、蒙特雷大學和捷賓哥大學有關赤眼蜂和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情況介紹;參觀了柯利馬州得哥芒赤眼蜂繁殖中心、蒙特雷州益蟲繁殖中心和蒙特雷州SPIRITU熱帶水果農場等益蟲工廠生產技術流程以及採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農作物害蟲的防治現場;雙方交流了兩國生物防治研究與應用情況及進展;草擬了中墨雙方赤眼蜂及生物防治技術長期合作交流備忘錄(備忘錄附後)。考察團按計劃圓滿完成了考察任務,並取得了積極的有價值的成果,為我國赤眼蜂和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及雙方的合作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現將考察情況簡要報告如下:

一、墨西哥農業基本概況

墨西哥是世界聞名的農業古國,是玉米、番茄、甘薯和煙草的原產地之一。墨西哥領土面積約192萬平方公里,約合2億公頃,可耕地面積2700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14%。其中水澆地600萬公頃,旱作地2100萬公頃。全國總人口9100萬,農村人口占27%,農業就業人口占全國經濟自立人口的23%。墨現有村社2.9萬個。

墨西哥位於北美南部,農業以旱作為主,播種集中在春夏二季。全年種植的作物有150多種,其中基礎作物有10種,它們是:玉米、菜豆、小麥、水稻、大豆、高梁、大麥、棉花、芝麻、紅花(油料作物),約佔播種面積的70%-80%。1995年大農業產值(包括農、林、牧、漁)佔國民總產值的7.7%。近年來,糧食作物面積佔耕地面積的63%,牧草作物16%,經濟作物11%,果蔬6%,但就產值而言,糧食作物只佔35%,而果蔬佔23%。

玉米是墨西哥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37萬公頃,產量2257萬噸。主產地為中部高原和南部乾旱地帶。玉米是當地人的主要食品,每人每年平均消費約156公斤。

小麥播種面積102萬公頃,產量416萬噸。主產地為西北灌溉農業區,其中索諾拉州的小麥產量約佔全國的40%。從事小麥種植的大多是資本主義農場,有灌溉條件,機械化與集約化水平較高,但仍不能自給而部分靠進口。

菜豆也是墨主要食品和蛋白質主要來源之一。1981年總產曾達149萬噸,單產每公頃683公斤,創歷史最高紀錄。菜豆在全國都能種植,主產區是中部高原和南部旱地栽培區,主要滿足國內消費。

水稻播種面積約10萬公頃,產量約37萬噸;高梁播種面積56萬公頃,產量578萬噸。

墨西哥是世界上主要植棉國之一,在拉美,產量和麪積僅次於巴西,居第二位。墨棉纖維品質優良,一級棉佔60%以上,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每年出口量佔產量的2/3。

果蔬種植面積佔總面積的6%,而產值卻佔總產值的23%。為墨主要的出口農產品,主要銷往美國。每年出口的水果主要有:柑橘、檸檬、草莓、香蕉和菠蘿等;出口的蔬菜主要有:西紅柿、洋葱、辣椒等。

二、墨西哥生物防治情況

墨西哥的生物防治主要側重三個方面:一是以蟲治蟲。全國建有36個益蟲繁殖中心,繁殖赤眼蜂和繭蜂等天敵,繁殖赤眼蜂已實現工廠化;二是病原微生物治蟲。主要病原微生物有真菌,如綠僵菌;三是輻射不育。

五十年代初期,實蠅對墨西哥優質熱帶水果造成很大的威脅,使用大量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又造成環境及食品的農藥污染和害蟲抗性等諸多問題,影響產品出口和商品價值,對墨西哥熱帶水果產業打擊很大。為解決蠅類的問題,一位著名的專家史密斯先生於1955年從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引進兩種天敵Encarsiaopoterta和udis,很好地控制了熱帶水果蠅類的為害,使墨西哥熱帶水果產業得到恢復和發展,出口增加。1956年墨西哥開始重視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在農業部植物衞生局下屬設立生物防治站,成立益蟲繁殖中心,到七十年代中期以後,在全國先後建立了由聯邦政府資助的生防機構28個,益蟲繁殖中心達25家。1991年聯邦政府由於經費等原因將20多個生防站無償轉給農場和生產者,聯邦政府不再資助,由私人公司進行管理和經營。同時在原有的基礎上,建立1個國家生物防治中心,設在柯利馬州,90%的經費由聯邦政府支助,10%的經費來源於企業和國際合作獲得的援助。

生物防治考察團赴科利馬州的特科曼市重點考察了墨西哥國家生物防治中心(CNRCB)。該中心是植物衞生檢疫局的下屬單位,隸屬於墨西哥農牧業和農村發展部的國家農牧衞生委員會。中心成立於1991年,設在科利馬州(COLIMA)的特科曼市(TECOMAN),是墨西哥農作物病蟲害生物防治的立法、研究、培訓和服務機構。該中心有科技人員22人。

中心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更多地使用天敵來防治農作物病蟲害,有益於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為防治病蟲害提供一種更經濟、環保的辦法;基本宗旨是促進和發展墨西哥農作物病蟲害的生物防治。其主要職能有:對制定墨西哥生物防治的官方標準和法規提出建議草案並參與協調;對墨西哥生物防治官方標準的應用進行認證;對各有益生物研究和繁殖區域中心進行監督和技術指導;生物防治研究的協調和引導;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推廣;通過達成協議,促進機構間合作,發展生物防治計劃;協調、引導和實施生物防治技術轉讓及相關人員培訓;發展、興建農作物病蟲害的生物防治信息資源庫;積累農作物病蟲害的生物防治信息;協調農作物病蟲害天敵的認證工作;鼓勵建立農作物病蟲害天敵的信息收集體系等。

墨西哥國家生物防治中心(CNRCB)與各有益生物研究和繁殖區域中心(CREROB)以及生產生物防治製劑的私營企業都有聯繫。國家通過植物衞生檢疫局和生物防治中心(CNRCB)對各繁殖中心(CREROB)生產的生物防治製劑進行質量監督。中心(CNRCB)還對其他科研機構在生物防治技術中進行人員培訓(培訓班)、印發宣傳資料和科普讀物等方面給予支持。該中心(CNRCB)還通過植物衞生檢疫局,與各農業高等教育學院和科研機構簽署協議,進行基礎性的科學研究和各生物防治計劃的實施。

墨西哥生物防治技術的推廣主要依靠國家生物防治中心進行協調,益蟲繁殖中心和赤眼蜂生產企業接受其監督、指導,也是重要的推廣力量。

目前,墨西哥每年生產420億頭赤眼蜂,應用面積達250萬公頃,主要應用於玉米、甘蔗等作物上,在西紅柿、馬鈴薯上也有一定的使用面積,其中,甘蔗上生物防治面積達100%,玉米上的生防面積達10%,檸檬上保護利用自然天敵防治害蟲的面積達90%。此外,瓢蟲、草蛉也進入工廠化批量生產階段,應用面積不斷擴大。

三、利用麥蛾卵繁殖赤眼蜂技術

墨西哥利用麥蛾卵繁殖赤眼蜂技術目前比較先進,在我國還未見使用,值得我們學習借鑑。考察團把這項技術作為重要考察內容,對全過程都進行了考察。

1.麥蛾的飼養技術。首先對麥蛾的飼養室、飼養架、小麥等用溴甲烷或用磷化鋁進行燻蒸,通風1-2天,待藥劑散發後,將小麥裝入袋中或裝在板上,把養蟲板放在養蟲架上,每個養蟲架可放20-30個養蟲板,按每公斤小麥加入1cm3的麥蛾卵,套上頂部有透氣孔、底部裝有接蟲瓶的漏斗形的尼龍薄膜,保持濕度70%,温度28℃,30天為一個生產週期,每隻雌蛾可產1200只卵粒,每板3公斤小麥,可產生640cm3卵。小麥可循環利用3-5次。

2.麥蛾卵的收取與卵卡製作技術。大部分老熟的麥蛾成蟲,沿漏斗形的尼龍薄膜落入接蟲瓶,接蟲瓶蟲量達200-300頭時,取下接蟲瓶,換上新的接蟲瓶。將取下的接蟲瓶,蓋上小孔目尼龍紗蓋,倒立放在接卵架上,成蟲產卵大部落入接卵架,小部分產在接蟲瓶的瓶壁上。待部分產卵死亡後,將成蟲從接蟲瓶掃出處理掉,將接蟲瓶壁上的卵掃出,與接卵架的卵放在一起,用小孔目的篩子篩去成蟲的鱗片和雜質等。

3.卵卡的製作。將紙質卡片按生產者應用需要的尺寸,塗上膠水,按每平方英寸250粒的密度用篩子篩上卵粒,最後將製作好的卵卡放置於冷藏箱內冷藏,冷藏温度4℃,冷藏時間最長不超過30天。

4.麥蛾卵的接蜂技術。根據使用者應用的時間和需要量,按種蜂卡與卵卡比1:10的比例,將種蜂卡與卵卡放在接蜂箱內,温度保持25℃,濕度保持70%,接蜂24小時後,取出接好的蜂卡放置於冷藏箱內冷藏,冷藏温度12℃,冷藏時間最長為14天即需使用。防治甘蔗害蟲的優勢赤眼蜂種羣為iosum、um、;玉米上應用的優勢赤眼蜂種羣為、、pes。

5.赤眼蜂田間釋放技術和防治效果測定與評價。防治甘蔗螟蟲時,在甘蔗長至60cm時開始釋放,每年放5次,每公頃每次釋放1.5-3萬頭。防治玉米螟蟲時,在玉米長至40cm時開始放蜂,全生育期放蜂3次,每公頃每次釋放1.5萬頭。防治哈密瓜瓜野螟(Diaphniahyalinata)也可用赤眼蜂,每隔6天釋放一次,共放蜂8次,每公頃每次釋放1萬頭。

四、麥蛾卵的綜合利用技術

利用麥蛾卵繁殖赤眼蜂是麥蛾卵的主要用途,但以此同時,也可用麥蛾卵飼養瓢蟲、草蛉,達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從田間採回瓢蟲,用麥蛾卵在培養皿中飼養,在20-28℃條件下,加入適當的熱帶食物添加劑,可增加瓢蟲的產卵量,瓢蟲成蟲可用麥蛾卵飼養待其化蛹、羽化成成蟲,5-6天后產卵,完成一個生產循環。每隻雌蟲每週可產卵1300粒左右。

墨西哥人工飼養的瓢蟲Chrysoperlaruflabris在試驗室和工廠內不飛翔,放入大田中飛翔能力較強,給瓢蟲的室內飼養提供極度便利的條件。為保持瓢蟲活力,他們還用本地瓢蟲與其它州的瓢蟲每年進行一次種質雜交,保持雜種優勢。

瓢蟲的田間釋放技術:在南部亞熱帶地區和夏秋季節,直接放卵卡,成本較低;在北部温帶地區和冬春季節,天氣較冷,需釋放成蟲,提高其成活力,但成本高。在熱帶水果上每公頃釋放瓢蟲200-300頭,每週放1次,全年均釋放,能較有效控制桔蚜等為害。

五、評價與建議

1.總體評價

考察團通過為期15天的考察,總的印象是墨西哥非常重視環境的保護和農作物品質的提高,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整個社會環境非常好。在所有環境條件允許的地區,天敵昆蟲基本上是終年或全作物生長季節繁殖與應用釋放,生物防治已經不再侷限於針對個別害蟲進行應急防治,而是針對整個田間生態系統,提高天敵種羣的密度,改善自然生態環境為最終目的。在生防意識上比我國僅僅在害蟲發生期釋放天敵的做法提高了一個層次,而且具有應用效果好、每次使用成本低的優點。同時由於週年使用天敵,還解決了我國遇到的天敵生產工廠一年只有幾個月的生產期,難以維持運轉的問題,值得我國借鑑。

利用麥蛾卵繁殖赤眼蜂和飼養瓢蟲、草蛉,技術先進、設備簡單、操作簡便、成本較低,綜合利用價值高,值得我國借鑑。

但墨西哥在生物防治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防治面積還不夠大、防治經費不足、應用作物不夠廣(只是重點針對出口農產品)、益蟲繁殖中心繁殖的益蟲量不能完全滿足需求等等。

2.幾點建議

(1)派出學習。墨西哥在用麥蛾卵繁殖益蟲方面的技術較為先進,而且設備簡單、操作簡便、成本較低,綜合利用價值高,值得我國借鑑。我國擬派出技術人員前往學習、培訓,掌握各個生產環節的技術要點,在此基礎上,我國要開展小卵麥蛾人工大量飼養技術,小卵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以利我國推廣應用。

(2)建立益蟲繁殖中心。選擇有較好應用環境的地區,農產品出口有優勢的地區,國家提供資金扶持,由植保部門分片建立多個益蟲繁殖中心,為農產品生產者提供足量的益蟲,達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3)營造生防環境。通過各種媒體在全社會大力宣傳生物防治能夠保護環境、減少污染、提高農產品質量等好處,加大培訓力度,使更多人應用生物防治害蟲。

(4)建立生防示範區。結合益蟲繁殖中心的建立,就地建立生物防治示範區,以點帶面,逐步推廣。

附:一、中墨雙方赤眼蜂及生物防治技術長期合作交流備忘錄

二、《科利馬州日報》報道:中國代表團尋找生物防治途徑

考察人:何才文

楊偉新

閆愫

李斌

2000.12.28.

附二:

《科利馬州日報》報道(2000.12.13.):(摘要)

中國代表團尋找生物防治途徑

12月12日,中國農業代表團一行4人蔘觀訪問了位於科利馬市的國家生物防治中心,在生物防治方面探索與墨西哥的合作途徑。

中國代表團強調了生物防治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尤其有益於農業的持續發展。例如,赤眼蜂的釋放可以使玉米的產量每公頃增加500千克;否則,玉米蟲害對莊稼造成的損害可以達到5-8%的損失率,嚴重時可以達到30%。

中方代表還指出,意識到生物防治的重要性,中國正在和世界上諸如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很多國家進行合作,並認為墨西哥是在生物防治方面比較重要的國家之一。通過四天的考察訪問,他們意識到,不僅僅在赤眼蜂方面,雙方在其他領域也有合作的可能性。因此,在雙方商談並將要簽署的合作備忘錄中,還包括其他益蟲的生產和具體合作方式。

在提到益蟲的生產方式時,中國代表指出他們不僅僅通過某種有害生物寄生卵的方式飼養益蟲,還利用先進的人工卵技術,實現了生產的機械化。人工卵的成本雖然稍高一點,但質量更高,並更具有經濟效益,對我方也極有借鑑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kaocha/yqnr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