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考察報告 >

赴南京參觀學習考察報告:沒有終點的旅行

赴南京參觀學習考察報告:沒有終點的旅行

大美,自然。這是我在南京南火車站的廣告牌上看到的宣傳語,介紹的是河南雲台山美輪美奐、雄渾大氣的自然風光。

赴南京參觀學習考察報告:沒有終點的旅行

原生態的自然景色是美的,對我們來説,原生態的課堂更是美麗的。一直致力於追尋一種理想的原生態的課堂,原生態課堂應該是怎樣的呢?雖然這幾年聽到太多的關於課堂建設的概念和詞語,我卻一直沒有一個明晰的認識。

到百度上查了一下,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何為原生態課堂,沒有查閲到有關部門的權威註解。

記得著名特級教師週一貫在《新課程語文課堂的詩情追尋》一文中強調:“原生態的課堂是綠色的課堂,和諧平衡是其根本特徵。”

美國學者、教育家德利在《自主課堂》一書中,也大力提倡創造原生態的課堂環境,即和諧、民主、平等、活躍、自然的教學環境。

大家的經驗告訴我,我理想中的原生態課堂不是“高效課堂”、“優質課堂”的對立面,而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發展理解和具體體現,它應該是一羣自由的思想者展示自我的舞台,是生命成長的原野。

帶着對原生態課堂的追問,在名師辦老師的組織下,我們一行10人來到了南京。為期5天的學習之旅很短,卻讓我着實體驗了一番大美、自然的原生態風光,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

一、教育智慧伴隨學生成長

南京的學習中,吳正憲老師的一個具體的例子開啟了我的靈光。我意識到原生態課堂需要以教育智慧伴隨學生成長。

吳老師以《乘法分配率》為例,講了a、b兩位教師不同的處理方式。前兩個環節,兩位教師的處理是一樣的,都是先從生活中引入,創設了2—3個生活情境。然後教師提出問題:“通過剛才這一組組算式,你發現了什麼?”a教師和b教師在這裏分道揚鑣。

a教師在學生説出“兩個數的和乘以第三個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乘以第三個數,再加起來”後,如獲至寶,馬上引出乘法分配律。

而b老師是這樣處理的。他説 “每個同學獨立思考,把你發現的記錄下來”,給了每個人思考的空間。學生1説:“我發現,買衣服時,一套一套的買,和把所有的上衣、褲子加起來,結果是一樣。”學生2説:“不管買衣服,還是什麼情景,都可以得出這個結論。”學生3説:“可以用字母表示,(a+b)=ac+bc,還可以用符號來表示。”

怎樣讓學生真正會學習,學會真知識?從吳老師的講座中,我頓悟到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記得XX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b老師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聯繫生活思考,讓多數同學經歷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歸納過程,他們學會的就不僅僅是一個空空的理論。這就是我一直在探尋的原生態的課堂吧。

有幸聽了牛獻禮老師《認識周長》一課,更是讓我明晰了這一認識。牛老師先讓學生描長方形的邊線,再將周長從面上剝離出來,從而在學生腦中建立了清晰的“周長”表象;通過進一步的測量,使學生領悟到周長是可測的,它等於圖形一週所有邊的長度之和,這是建立周長概念必不可少的一步;再讓學生應用周長的意義進行判斷和推理,解決數學問題。看學生們興致盎然,在動手動腦、在探索中學習了知識,我看到了牛老師的教育智慧。

記得吳正憲老師以《面積的估算》一課為例,總結了這樣兩句話:具體情境選單位(一學段),問題解決選方法(二學段)。她認為“數方格”的設計沒能充分體現出估算的學習價值,只是把估算當成一個操作技能來教了。通過“尋找區間”,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這個上限、下限的確定,使學生充分體驗了估算的意義。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將方格等分成更小的方格,使學生體會到了“極限”的數學思想,獲得了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她的做法向我解讀了新課標的精神:“要引導學生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吳老師和牛老師的講座中,我感到迎面吹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初諳原生態課堂的清香。我看到了在教師教育智慧的點撥下,學生自然的成長。課堂像是一片生機勃勃的原野,我彷彿聽到了小麥拔節的聲音。

二、我的課堂我做主

令我震撼的是在石鼓路國小宋菲老師執教的《徐悲鴻勵志學馬》一課中,孩子們的表現。“我的課堂我做主”——這是他們留給我的印象。

整節課,宋菲老師始終站在白板的後面,孩子始終站在講台的前面。孩子落落大方,侃侃而談,談體會,談理解……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話語模式,孩子們會説:“我講完了,誰來補充?”他們勾勾畫畫,指指點點。在孩子們思維的交流碰撞中,一篇課文的解讀慢慢完成了。看着眼前這羣生機勃勃的孩子,我感受到了“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意氣風發。這是作秀做不出來的。換句話説,宋老師這節課在其它學校上不下去,因為石鼓路國小長期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正如劉虹老師點評的那樣,學生們自己提問,自己回答,自己質疑,自己補充,自己評價,老師微笑着點撥、傾聽。這僅僅是四年級的孩子啊!原生態的課堂,不就是在這種和諧的自主發展中生成的的嗎?

遙想兩千年前,綠草如茵的河畔,孔子的弟子們圍坐在孔子身邊,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師撥動琴絃,弟子們跟着唱起歌來,歌聲融進温暖的春天裏。在這歌聲中,弟子們開始談論着自己的志向,孔子時而投去讚許的眼光,時而微微點點頭,時而側耳傾聽,時而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多麼令人神往的“原生態”課堂,在這湧動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現在石鼓路國小的學生讓我感受到了置身於這樣美妙的“原生態”課堂的暢快!課堂上學生如沐春風而樂此不疲,學習對他們來説已經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幸福的體驗。

讓我一直思而不得的“原生態”課堂,就是這樣意外的呈現在我的眼前的。此行的收穫,是這麼沉甸甸的。

南師大,被譽為“東方最美的校園”。我漫步其中,不僅感受了這所具有1XX年曆史的學校的厚重和底藴,更感受到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孫精辰(XX年碩士研究生)的薩克斯管獨奏演唱會,奚江(XX年碩士研究生)手風琴獨奏音樂會,某某學生的個人畫展,某某人的書法作品展……這個東方最美的校園,完全成了學生展示個人風採的大課堂。同一個城市裏的南大校園裏,在同樣具有百年曆史的學校禮堂裏,學生社團正在演出話劇《蔣公的面子》。學生自導,自排,自演,將昔日的歷史酣暢淋漓地展現在大家面前。從他們的成果中,我又一次感受了原生態課堂的魅力!

五天的學習是短暫的,但是給我的衝擊是很大的。反思自己的工作,雖然做了不少事情,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借這次學習所激發的激情,我想今後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

一、系統地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經典著作。

近年來,接觸了不少流行的名詞,如高效課堂、小組合作、先學後教、學本課堂、問題導學等,也看了不少報刊雜誌,但總的來説是比較零碎的,不成體系的,正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高效課堂的操作策略,如何在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等等,對這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也僅限於聽説過而已,沒有深入地學習。所以,今後打算系統地、深入地學習相關的理論著作,開啟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將學到的理論落實到實踐之中。

學習理論的目的,終究要用在實踐上,否則,不管什麼理論,都沒有用武之地。生活中,總有這樣那樣的理由,讓我們在實踐的層面裹足不前,比如不管怎麼教,只要能把學生教會就行;比如,先學後教,學生能學會嗎,學生學不會,教師再教豈不更麻煩;比如,小組合作,學生紀律差怎麼辦……所以,要想把課堂改革進行下去,首先得改革自己,要敢於把過去的自己摔得粉碎,重新再來,在堅持不懈的實踐中塑造一個新的自我。

希望自己的努力,最終能夠構建自己理想的課堂,以自己的智慧帶領學生一起實現生命的成長。

最後,我想説的是,感謝教體局的領導,感謝名師辦的老師們,是你們創造了這麼多的機會,讓孤陋寡聞的我們見識到了仰望中的大家:魏書生、張志勇、李志剛、王文英……我們仰之彌高的大家,帶着自己的學識和人格魅力鮮活地來到了我們身邊,讓我們這些普通人也產生了“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的境界;感謝你們,是你們創造了這麼多機會,讓我們走出萊陽,來到了廣闊的中國教育大地上,汲取着豐富的營養,使我們這些普通人也擁有了“萊陽教育,我的責任”的豪邁壯志。

在南京大學的校園裏,我看到了下面這段話:

有一個未來的目標/總讓我們歡欣鼓舞/就像飛向火光的飛蛾/甘願做烈火的俘虜/在一往情深的日子裏/誰能説得清什麼是甜什麼是苦/只知道/確定了就義無反顧

教育的理想,時常令我歡欣鼓舞,一次次的外出學習,寧靜的夜晚翻開一部部的經典,我在路上,我義無反顧,建設理想的原生態的課堂,我的旅行沒有終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kaocha/jzpz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