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課題總結報告(通用3篇)

課題總結報告(通用3篇)

課題總結報告 篇1

一、問題提出

課題總結報告(通用3篇)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和《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實驗稿)規定:從國小三年級始至高中階段開設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這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結構設置上的重大突破,更是新一論課程改革的重大舉措。這門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本目標,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髮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程備受教育界關注。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研究性、開放性、自主性等特點,它既給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針對國小生的年齡小、知識面狹窄、抽象思維能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點,教師應怎樣充分發揮其指導者和幫助者的作用,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探索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與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享受到成功教育的喜悦?

2、綜合實踐活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最新亮點,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借鑑,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參考。這對於長期以來依綱據本從事教學的教師來説,普遍感到無從下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怎麼上?成為廣大中國小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3、從課程資源來看,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很強的方向性,由於農村國小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開設此課將會遇到怎樣的問題?

為此,我們選擇此課題進行研究,旨在探討農村國小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困難與困惑,條件與對策,以期為我縣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提供較好的指導作用。

二、研究意義

1、通過研究,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特點及功能問題。

2、通過研究,充分挖掘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個體發展的價值,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3、通過研究,轉變教師教育理念,提升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積累綜合實踐課程的教育與管理經驗。並以課題研究帶動學校教育質量,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提高辦學層次。

4、查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確保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

三、研究內容

在調查分析瞭解的基礎上,客觀地反應存在的問題與困難,以建議的形式提出克服問題的對策。

1、師生、家長等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了解程度。

2、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有哪些主要困難。

3、對今後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建議與對策。

四、研究方法

1、文獻法:查閲、瞭解當前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方面的相關資料,並借鑑有關經驗,以《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主要依據,指導研究。

2、調研法:通過深入課堂聽課、師生問卷調查、師生座談會及走訪學生家長,就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知程度、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調研。

3、比較法:將調研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五、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xx.5——20xx.10)是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

課題組成員查閲學習資料,以理論指導研究,完成研究總體設計。

第二階段(20xx.11——20xx.6)是課題的實施階段。

課題組成員依據研究計劃組織實施,並不斷探索、優化研究途徑,發現問題及解決,使研究具有針對性,高效性。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聽課與評課、數據統計分析,初步形成中期研究成果。

第三階段(20xx.7——20xx.9)是課題研究總結階段。

課題組成員依據研究結果,撰寫課題研究總結性報告。

六、結果與分析

(一)教師問卷方面

1、關於實驗教師情況的回答與分析。

教齡職稱學歷

10年以下10-20年20年以上小一小高中師大專本科

26.04%36.19%37.77%53.12%46.88%18.23%68.23%13.54%

分析:調查數據表明,近74%的實驗教師年齡在10年以上,近一半教師的職稱為小教高級教師,八成以上教師的學歷達大專及其以上。可見,實驗教師的學歷層次高,熟悉教育

教學,經驗豐富,能為全面開展農村國小綜合實踐活動提供堅實的師資力量。

但在實際座談中瞭解,所擔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老師,水平參差不齊,實際教學能力遠低於其他學科教學的老師。

2、關於師資培訓的回答與分析。

未參加培訓參加培訓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市級培訓縣級培訓校本培訓

54.99%45.01%004.85%20.01%75.14%

分析:從調查結果看,只有不到一半的實驗老師參加過開設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培訓。這個結果在我們的意料之中,因為自我縣進入市級課改試驗區以來,有關綜合實踐活動的專題培訓機會少,加上經費的原因,參訓的人員少且層次單一。再加上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不足、時間短等因素,即便參與了培訓,收穫少,不能足以指導實際。從參培的層次看,課改的三級培訓中,前兩級培訓為零,第三級培訓不足5%,尚不能達到每所學校培訓一名教師的地步。如果説75.14%的教師參加過校本培訓,那也只是停留在"傳達會議的培訓式"。

試想,近55%的教師沒有參加過培訓,缺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整體認識和全面的瞭解,怎能夠上好這門課程?何談方式、方法?

3、關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阻力的回答與分析。

領導不重視觀念沒轉變受應試教育影響

63.1%31.8%74.5%

分析:從數據可以看出,在少數學校領導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認識重視不夠。32%

的學校對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觀念沒有根本轉變。75%的學校因受應試教育的衝擊,近三成的學校同時具備二~三項調查指標,這門課雖已開設,亦是虛設,等同於"副科"。我們在聽課時也感受到教師的敷衍——照本宣科,老師的教學方式,根本體現不了該學科的特點。可見,領導不重視、理念沒有轉變、受應試教育影響等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最大阻力。

4、關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困難的回答與分析。

沒有專業教師沒有現行的教材不懂如何開展

84.9%11.8%57.3%

分析:問卷調查數據表明,八成以上的學校沒有專職教師,近六成教師不懂如何開展,加上沒有受到一定的培訓,對課程的實施束手無策。師資匱乏是目前開設該門課程較大的阻力和困難。這一點應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並切實加以解決,否則綜合實踐活動將會"夭折"。

5、關於獲得指導與提高方面的回答與分析。

教學方式方法內容處理與把握綱要的不理解評價

45.83%35.95%20.85%20.89%

分析:數據顯示,教師對上述四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學方式、方法教學內容的處理與把握上。面對新興學科,在沒有現成的教學模式借鑑下,在課改的實驗中,教師理應在各方面得到指導。座談中,一線的教師無不感慨:綜合實踐活動聽了讓人感動,看了讓人激動,做起來實難行動。

課題總結報告 篇2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互聯網快速發展給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已經步入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上網”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而在龐大的網民羣體中,青少年佔了很大的比例,並且還在逐步增多。

“我的孩子認為離開網絡比離開我更糟糕。”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與中國IT精英縱論互聯網經濟時説,自己在女兒心裏的重要性遠比不上互聯網。據調查,目前網民中,18~35歲的青年佔60.6%,18歲以下的佔20.4%。“你e了沒有”成為青少年的口頭禪,上網“衝浪”是他們的“新寵”,面對不可阻擋的青少年上網熱潮,如何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已經成為當前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一些較為可行的方法與途徑

2、有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家庭幸福,為構建和諧社會做些貢獻

3、有利於本課題組成員科(教)研水平及其自身素質提高,引導大家關注社會,關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課題研究的依據和目標

1、借鑑的主要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也稱為結構主義,它是由瑞士學者讓·皮亞傑(et)最早提出來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種意義的過程、一種協商活動的過程和是一種真實情境的體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並不要求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可以作為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理想認知工具,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多元智能理論: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擁有九種智力,智力之間的不同組合表現出了個體的智力差異。多元智能理論要求我們,應針對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智能結構、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的不同特點,來選擇和創造多種多樣適宜的、能夠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方法與手段,“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以滿足不同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和發展方向的學生。在教學策略應用中能運用多元智力理論為指導,對開發學生智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中運用多元智力理論為指導,可以因材施,滿足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對開發學生智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人本主義理論:

人是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一切教育教學都必須以人為中心,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為根本目標。以人為本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羅傑斯人本主義理論強調教學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並要求創造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該學習理論因為崇尚自我實現、自由發展、自主學習、自我評價,因此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教學中,同伴教學、分組學習、合作學習、發現學習、探究學習都以此為基礎。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理想整合能夠更好的實現同伴教學、分組學習、合作學習、發現學習和探究學習等。

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由班杜拉等的實驗研究,證明觀察模仿可有效處理病態恐懼,強調直接改變行為本身,不必重視行為背後的動機與人格特質,只要增進個人與環境互動的技巧,不良的適應行為是可以改進的,且由於人類具有強大學習潛能,所以環境變遷恰好足以導致個體成長。

2、目標

(1)、瞭解青少年使用網絡對學習、思想所產生的後果

(2)、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的方法

(3)、解決青少年迷戀網絡的措施與方法

(4)、如何營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調查青少年使用網絡的情況(含上網時間、原因、目的等)

2、上網遊戲、娛樂對青少年思想、心理、學習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研究成因、

傳導機制、行為後果)

3、對上網的特別案例進行研究

4、如何解決使用網絡所帶來的的消極後果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調查法:運用問卷、訪談、測量等方式,有計劃、有目的蒐集有關事實材料。

2、行動研究法:成員共同合作

3、個案研究法:以單一的、典型的對象為具體研究對象,通過對其進行直接或間接、深入而具體的考察,來了解對象發展變化的某些線索和特點。

4、經驗總結法:以個案研究為依據總結出上網原因,找出解決的方法。

5、實驗法:將解決對策放在選定的對象上加以研究。

六、課題研究的過程

1、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學習準備階段(x年5月——7月)

(1)理論學習,課題論證

(2)成立研究小組,擬定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x年9月——x年8月)

開展實驗,積累資料

第三階段:反思總結階段(x年9月——20xx年5月)

撰寫論文,完成報告

2、採集的信息

3、對信息的處理和解釋

七、課題研究成果

八、對研究過程的自我評價、存在的問題及今後設想

課題總結報告 篇3

一、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課題準備階段:(、3—、6)

1.成立課題研究專班,提出研究問題,,草擬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籌備、問卷調查、開題階段。進行理論研究,收集、分析相關文獻。進行師資培訓、開題。由有一定教育科研水平的教師組成課題研究小組。陸桂梅科研主任草擬調查問卷與實驗方案。研究小組討論通過。

2.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分工,依據方案制定課題研究日程和相關計劃與規章制度,對課題運行提供組織保障、經濟支持和人員保障。

(二)課題研究深入階段(xx年7月—xx年10月):1.制定實施計劃。①明確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難度、研究範圍;②修訂研究措施、方案,調整科研人員的具體分工,培訓教師。

3.篩選研究對象。針對以上觸目驚心的問題,我們課題小組在學校的支持下,以班級為單位,分門別類由課題組教師與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師一道組成聯合跟蹤輔導小組,在逐人建立個人檔案,逐人制定干預計劃的同時,分別對比較突出或帶普遍性傾向的問題選擇了1至2名同學作為研究樣本,進行重點研究。

4.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培訓家長。主要以家長學校為陣地,校長蘭勇林及管政教工作的政教主任賴麗琴組織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專管德育工作副校長楊燕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學校舉行多種有關關愛和有利於留守兒童成長的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形成了一種關心留守兒童的氛圍。

5.確立個案。15名課題組研究教師自主篩選,共確立了20名留守兒童作為重點研究個體。

6.建立檔案,跟蹤管理。檔案內容包括①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結構、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職業狀況;②個人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年級、身高、體重健康狀況、人格特徵和重要生長史;③問題發展史:包括問題類別、首發時間、在何種情況下發生、當時學校與家庭的背景事件、問題的處理與效果。④其它的影響:如飲食、睡眠、情緒、行為;⑤家庭適應:如親子關係、手足關係、父母(祖父母)管教的態度與技巧;⑥學校適應: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學習態度、學習成績。

(二)課題研究深入階段(xx年7月—xx年10月)。

1.針對個案,實施研究。針對不同的個案,對症下藥。我們採取的主要方法有:家庭走訪,個別談心,教師引導,同伴互助,環境薰陶。

2.補充完善,深化研究。我們的具體做法是在總結對20名研究對象進行干預與矯正的經驗與教訓的同時,進一步細化和補充干預措施,完善矯正方法,並推廣運用到所有“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工作的診斷與干預研究中。1.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⑴針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力度不夠且親情缺失的問題。我們將開展以下形式的教育活動。

模擬家庭為了補償親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關愛,我們將設計模擬家庭活動。即:每位參研教師認領幾個留守兒童,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給予照料和關心,並在節假日、學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們帶回家,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照顧他們,讓他們體會到家庭的温暖,得到親情般的關懷。

結對子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家長素質較高的學生與一名留守學生結成對子,視為兄弟姐妹,在生活學習中比學趕幫。

親情教育課為了讓留守兒童每學期至少有一次與外出父母交流的機會,學校將安排每班每學期召開一次留守兒童家長會,會上讓學生自己上講台與父母交流。並將親情課的具體時間通知給家長。讓留守學生向家長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思想等,瞭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體狀況,與家長親切交流。

⑵針對留守兒童的自我約束管理能力較差的問題,我們將開展一系列自主教育活動。

自主規劃留守學生在班主任老師、幫扶教師的引導下,描繪人生理想,分析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確定發展目標,寫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計劃。並把它抄寫在筆記本的扉頁,或向班、小組同學公佈,或裝入成長記錄袋,便於老師時時檢查督促。

自律承諾留守學生與班主任老師、班集體和幫扶教師簽訂自律承諾書,找出自己最突出的缺點,向大家承諾限期改正,並寫明改正缺點的具體措施,接受集體的監督,以實現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自我評價班主任、幫扶教師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思想、學習、生活進行反省,與社會、家長、老師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動計劃進行對照,通過日記、週記、彙報、“每日幾問”、月評、期評等等方式來便調控自己的行為,實現自我管理。

⑶針對家校聯繫不暢,代理監護人監護能力差的問題,我們將開展以下活動:建立專門檔案每學期初,學校將分班建立留守學生花名冊,登記好留守學生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家長姓名、家庭住址、聯繫電話、代理監護人姓名及住址、聯繫電話等等,同時還建立留守學生檔案,以全面掌握留守學生的家庭情況、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生活情況、興趣愛好等。

家校聯繫卡學校將建立家校聯繫卡,以全面瞭解代理監護人的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聯繫電話、與留守學生的關係等等。及時向代理監護人反饋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思想表現等,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⑷針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發生率偏高,我們將開展的活動有:

①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學校按照上級要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向全體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自我調適能力,併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培養其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②設立心理諮詢室學校將開辦心理諮詢室,配備專職心理輔導員(學校專管德育工作副校長楊燕珍),為留守兒童和全體學生排憂解難,幫助他們解決感情上的困惑、學習中的苦悶、生活中的煩惱。

(5)根據留守兒童性知識貧乏的情況以及存在的性心理狀況,我校應該加強對學生進行性教育。

性教育對我們來説是個陌生領域,老師的素質決定性教育的質量,因此,老師們首先要轉變觀念,坦然對待性教育。我們課題組要組織教師學習性生理知識及保健知識,少男少女的心理學,心理輔導理論、方法和技巧,使老師在性教育活動中得心應手。

開設性知識專題教育,向學生普及青春期性知識(我們學校請婦幼保健院醫生來作專題市場講座)

從調查中我們知道,由於學生的性知識貧乏,導致他們性心理滯後,甚至使他們微弱的警惕與防備失去作用,容易誤入歧途,因此,我們想通過專題教育(請專家來學校講座)逐步教給學生一些性發育知識,教給他們保持身體衞生的保健知識,教給他們正確處理兩性交往中的出現的種種問題等,向學生普及青春期性知識。

設立心理輔導室,由學校專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楊燕珍負責此項工作,矯治性心理問題。

班主任要加強對問題學生的個案跟蹤

學生思想教育主要是班主任實施,班主任要早些發現學生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對本班中問題較大的學生個案跟蹤,實施長期心理輔導。

(6)針對學生法制觀念、法制知道淡薄,容易打架鬥毆,以大欺小的現象,我校定期請合山市裏蘭派出所的警官們到學校對學生進行法制專題講座。

2.完善教育功能結構

我們在解決留守兒童管理的同時,促進學校教育功能結構的變化,學校在關注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長狀況,明確學校管理改革必須貫徹新課改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愛生為貴,服務為重,踐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思想。

一是建立“關鍵在校長,基礎在班級,落實靠教師”的教育管理機制。學校將成立以校長為組長,以教導主任、教科室主任、後勤主任、安全辦負責人為成員的“留守學生教育領導小組”,負責研究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中的問題,並進行考核評估、總結獎勵。班主任在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中起着直接的作用,各任課教師密切配合開展工作。

二是建立“四個”教育服務制度。一是定點、定人聯繫制度。學校根據本校留守學生的總人數與教職工的總人數比例,確定教職工定點定人聯繫留守學生作為幫扶對象。二是定期與不定期溝通制度。建立與代理監護人、社區聯絡員、對子家長的溝通聯繫制度,對留守學生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管理教育。三是代理監護人培訓制度。每月組織代理監護人學習有關兒童管理、安全管理、法制基本知識等。四是考核評估獎勵制度。學校把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作為勞動紀律、考勤、獎勵與處分、職稱等量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是落實德育的首要地位。學校加強對政教處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制度建設和考核管理,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保證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實有效地進行。並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聯繫起來,使之互相補充,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通過一年的研究,我們再次對20名的研究對象再次進行問卷調查,

通過前後兩組數據對比分析,我校這16名以上的留守學生研究對象的心理障礙明顯得到矯正,他們不但消除了潛意識中的自卑、極端等意識,熱愛學習,生活學習在自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理解和支持了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尊重監護人。我們的研究初步取得成功。

在延用以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經的基礎上,我們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一步輔導留守兒童完成作業,利用假期時間給留守兒童送上温暖。

(三)課題研究總結思考、結題階段:(xx年11月-20xx年3月)

1、按計劃定期召開召開課題工作總結會,課題組成員進行對自己研究的個例進行分析,交流工作經驗,進行評比,進行總結反思工作,撰寫研究論文。

2、對課題結題工作進行分工,整理材料歸檔。

二、研究計劃執行情況

一年來,課題能按計劃,紮紮實實地開展。課題組針對課題研究中的問題,擬訂了課題實施方案與計劃,保證課題有序進行。一年來,課題組舉行校內課題研究活動近30多次。為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課題組制定三個階段的計劃,並及時進行總結,課題組還嚴格執行考勤制度,從出勤率上保證課題的開展。此外,選定的20名學生進行個案研究。一年來,我們認真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努力提高每個成員的理論水平。一年來,課題組結合教師繼續教育學習的內容要求與安排,每個成員都主動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各項各次活動,與此同時,課題組組織全體成員定時學習科研理論,學習先進、有效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經驗。

2、充分保證課題研究時間。我們充分利用課內外的課題活動時間,做到專時專題研究。課題研究實驗以來,根據本課題研究的計劃,課題組成員通過網絡進行研究系統學習學習留守兒童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論,提高自己的科研工作能力。

3、多形式、多渠道開展課題研究。規範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課題研究實驗以來,通過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感恩教育專題報告,主題班會,積極進行課題教學研究活動,開展豐富多彩有助於研究我校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研究的活動。

通過一年全體課題組成員及全校老師的共同努力,課題研究效果顯著,成績突出。

三、研究變更情況(課題組成員變更情況)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校陳家意老師由於個人家庭原因,辭職老師的工作,陳家意老師不在是我課題組成員,由我校骨幹黨良英老師加入課題研究,增加我校課題研究的實力,保證課題研究按時完成,課題研究效果顯著,成績突出。

四、成果的代表作

課題負責人陸桂梅撰寫的《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粟喜蓮老師撰寫的《國小留守兒童的問題探究》,羅冰老師撰寫《談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蘭勇林老師撰寫的《如何關愛留守兒童》,黃雲東老師撰寫的《淺談如何關愛留守兒童》,黨良英撰寫的《淺談“留守兒童”教育》,劉桂鳳老師撰寫的《用愛關注,用心呵護---留守兒童》,韋美芬老師撰寫的《淺談如何關愛留守兒童》等,榮獲中國教育學會現代教育藝術研究總課題組、全國反饋教學法研究會、廣西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論文評比一等獎。楊燕珍老師撰寫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潘彥霖老師撰寫的《愛讓每一朵花綻放》,陳劍飛老師撰寫的《淺談學校對留守兒童的關愛》,農志娥老師撰寫的《班主任如何關愛留守兒童》,巫玉新老師撰寫的《農村留守兒童現象分析思考》,謝麗華老師撰寫的《如何做好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賴麗琴老師撰寫的《用愛滋潤留守兒童的心靈》等,在20xx年“創新杯”全國中國小論文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0vokk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