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第一書記調研報告(通用5篇)

第一書記調研報告(通用5篇)

第一書記調研報告 篇1

我被選派到柏溪鄉白塔村擔任第一書記,至今已有一個月,在此期間,通過走訪羣眾、實地考察等方式瞭解本村村情,對白塔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有了初步的瞭解。經過這次的調研,我發現了本村發展的一些問題,並通過分析、討論,對自己今後的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現將調研報告整理如下:

一、白塔村基本情況

1、地理位置及農作物情況。白塔村地處縣城東面,距城區15公里,村莊呈片狀分佈,全村轄 6個村民組(塔一、塔二、塔三、餘村、郭村、陳德坑),150户,共555人。白塔村地處山區,全村土地總面積約7.11平方公里;白塔村耕地面積約 559.4畝,其中水田面積464.97畝,旱地77.62畝;茶葉面積800畝(其中祁紅生態茶園420畝);林地面積約10660畝,有林地面積約 8025畝,林木蓄積量1168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5%。

3、從業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555人,其中:男性260人,女性295人,勞動力人口數為290人,男勞動力148人,女勞動力142人。根據20xx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290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265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 91.37%;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業人口為25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8.62%,其中:4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8人從事建築手工業,10人從事其他行業。

4、私營企業情況。近年來,上級黨委政府堅持以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着力調整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產業結構漸趨合理,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較快發展,農業效益顯著提高,農民收入穩定增加。白塔村一直堅持“放開、扶持、搞活”的方針,大力開發民營經濟,村裏現有一家養豬場(年出欄500頭以上),為本地村民自辦的私營企業。

5、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水利設施建設方面:全村共有大小型塘壩8處,均是六七十年底修建,目前還在運用,主要起灌溉作用。

二、村兩委班子和黨組織建設

村兩委成員現有6人,蔣純鏡書記、蔣鑑主任、詹荷花支委、黃冬眉婦女主任、蔣鑫旺委員和大學生村官方薇,在村書記蔣純鏡、主任蔣鑑的帶領下,努力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強和完善基層組織建設,成績斐然。村兩委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全面、深入、紮實、持久地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水平,加快基層組織建設步伐,紮實推進了村級組織辦公活動場所建設,至今建立了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廣播室等保證了村民全身心的投入經濟建設工作中。全村共有正式黨員19人,預備黨員1名,村支部多次榮獲市縣級“先進黨支部”稱號和鄉“先進黨支部”稱號。

三、改革發展所帶來的變化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白塔村兩委以黨的xx大精神為指導,努力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特別是新農村建設以來,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方針,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農村發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為突破口,切實改善白塔村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帶領廣大羣眾發家致富,使白塔村人民生活水平朝着和諧、健康的方向發展。

1、公共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20xx年通過多方籌措、社會捐助和有關單位贊助的集資方式,耗資 12萬餘元新建一棟兩層村委會辦公樓,總面積約100平方米。另投資5萬餘元,修理改改造原國小校舍、農家書屋、村委會議室,解決了低年級學生上學和村民的閲讀學習場所。全村廣播電視通達率達100%,電話入户率達99%(含移動電話等),電瓶車、摩托車、汽車使用率80%。村裏的飲用水工程建設於 20xx年底結束,村民全部喝到了經過消毒處理的純淨的山泉水。白塔村整體面貌和環境得到了明顯改變,逐步朝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鬥目標穩步發展。

2、積極做好茶葉生產工作,努力實現茶葉富民目標。通過積極引導茶農轉變經營理念,大力發展生態茶園,並組織農業技術服務人員,村兩委幹部定期走訪茶企、茶農,探討產業發展之路。在通過開展茶農茶葉種植、初制技術培訓,有效提高了全村廣大茶農經營茶園的管理水平,提高了茶葉的產量和產值,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3、農村各項改革深入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多年以來,國家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農村各項改革深入推進,形成了新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體系。20xx年實施的税費改革,全面取消了農業税,減輕了農民負擔;20xx年實行糧食直補、退耕還林、農機具補貼政策,增加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20xx年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行“兩免一補”政策,讓更多的孩子擁有接受教育的機會;20xx年取消工商“兩費”,有助於農村集貿市場和個體户快速發展;積極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

三、存在的突出問題

2、資金投入不足導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主要體現在下幾方面:一是郭村、陳德坑和餘村組的道路雖經修理拓寬, 至今仍未澆水泥硬化,村委會所在地三個組道路也未全面硬化,嚴重影響了村民的出行,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的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庫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灌溉用水;而且水溝,塘庫淤泥堵塞現象嚴重。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少數村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衞生條件差。

3、農業投入科技含量不高,產品流通信息不暢。受市場信息、自身素質等因素影響,許多農民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難以適應,對種植、養殖產品的取捨只是盲從於市場眼前的利益。由於受到教育水平的影響,村民整體素質不高,對於產業一般都持觀望態度,往往錯失良機,有些產品出來了,由於信息不通暢或者是不善於捕捉信息的原因,錯過出售的最好時機,導致產品利潤降低,從而影響整體的收入。

4、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耕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坡地和山地,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於“牛耕人背”的手工狀態,增加了勞動成本,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受到制約和影響,使農業增效、增收困難。據統計,全村國中以上學歷只佔 41%,有很大一部分文盲存在,素質低下是制約生產發展的決定因素。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學習和使用科技的能力。

5、農村社會保障機制不完善。農民增收缺乏保障機制,農民所享受的社會保障遠遠低於城市居民。目前,村民致貧的因素仍然存在,而且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長期在外從業,市場經濟的發展及他們價值觀念的變化,致使村民生活、醫療、養老等問題受到影響,主要是缺乏相應的社會保障。

四、解決問題的規劃和措施

1、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羣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着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保護好耕地。應堅持“圍繞增收調整結構”的思路,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並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

3、加強教育,大力提升農民素質。農民創造財富的能力,最關鍵的內因是農民的自身素質,同樣也離不開外因即良好環境的營造。一方面,要完善農村教育體系,繼續落實好農村義務教育政策,培育新型農民,加速農村人力資本積累。另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民職業技術教育,增強農業知識的水平。再一方面,營造良好的農民創業環境,鼓勵農民創業。

5、科學發展,建立完善的農村保障機制。一是推進民主法制進程,堅持和完善黨務、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鼓勵村民學法、懂法、用法,增強羣眾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二是健全農村教育、醫療衞生、文化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羣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人文環境,為農民整體增收提供製度保障。同時,這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渠道。

這是我到村任職以來,通過與村幹部的交流,對村民的走訪,及自己日常工作時的所聞所見,所掌握的一些情況,完成的調研,為我以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也讓我看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三農”問題仍然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儘快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具有特色的新農村就應該創新思路,理論聯繫實際,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引進各種優秀人才資源,發揮本土資源優勢,努力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而邁進。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立足全村經濟發展的全局,進一步深入羣眾當中,從廣大村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急羣眾之所急,辦羣眾之所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建設和諧、進步、發展的新白塔村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第一書記調研報告 篇2

根據區、市、縣組織部門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我榮幸的被選派到資源縣瓜裏鄉田洞裏村擔任第一書記。4月18日到村裏報到後,我採取走訪農户、實地考察、召開村班子座談會、民情分析會等形式,深入開展調研活動。此外,還走訪了鍾家灣、牛塘凹、將軍頭、竹子山、村架嶺、田洞裏等村民小組,從而進一步瞭解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貧困户等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田洞裏村是我縣瓜裏鄉的一個較為貧困的山村,村民以漢族為主,全村分為8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户276户,總人口852人。全村有一所村級國小,是一個複式教學的學校,包括學前班到國小2年級,共23名學生,各年級的學生交叉在一起上課,1名教師,學校教學基礎設施較差。

田洞裏村行政區劃面積約為16.8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全村共有水田795畝,人均水田只有0.93畝,旱地145畝,人均不足0.17畝,林地9800畝,人均11.5畝,林木大都是三木藥材,經濟林所佔比重大。

村委現有幹部3人(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1名,村委會副主任1名,黨支部副書記1名),中國共產黨黨員40名。村的黨組織及村的行政管理組織基本健全,能夠正常開展黨組織活動及村務管理工作。

全村共有貧困人數438人,貧困黨員7人,特困户8户,木皮房翻新8座。

二、經濟發展情況

近年來在縣、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田洞裏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羣眾的生產、生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已實現全村通電、通電視,村民組基本通公路,20xx年興建了90平方米的衞生室(目前還未投入使用)。生態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村共有沼氣池64座。

經濟產業結構情況:農業方面,全村村民以種植水稻為主,以種植厚朴、金銀花經濟作物為輔,目前共種植有5000多畝的厚朴基地和畝的金銀花基地;養殖方面,目前有兩家養豬場(在建設當中)和兩家竹鼠養殖場。據村委幹部介紹,至20xx年,該村人均純收入僅為1980元左右,村集體經濟收入基本沒有。目前尚有户還未完全解決温飽問題。

農民增收情況:除正常的種植、養殖收入外,村民的主要增收渠道一是外出採割松脂;二是勞務輸出,基本上每户都有一名以上勞動力外出打工,打工人數達到426人,佔全村勞動力一半以上,佔全村人口總數的二分之一。兩户竹鼠養殖户均處於試養階段,還未能進行規模養殖。

三、制約田洞裏村經濟發展和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1、儘快啟動鍾家灣自來水架設工程和道路硬化工程。

2、由洞裏村級主幹道沒有硬化,特別是通往田洞裏時經過的河道,一到下雨天車輛無法通行,給行人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3、田洞裏村是目前全縣最大的厚朴種植基地,連片種植達5000多畝但由於交通不便,沒有進行深加工,只能靠賣原材料,建議政府實行政策傾斜,針對田洞裏村的產業進行招商引資。

4、村民文化娛樂設施極為缺乏,全村沒公共活動場所。村裏無法組織各種文體活動,村民文化娛樂生活幾乎為零,村民聚在一起時均是靠喝酒、打牌度閒暇時間。建議政府考慮村民的實際困難,爭取在田洞裏村建設一個村級公共宣傳文化服務中心。

5、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建議政府加強宣傳培訓工作,為新農村建設,農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礎。

第一書記調研報告 篇3

中央確定20xx年為基層組織建設年,旨在把創先爭優活動和基層組織建設年融為一體,以創先爭優為動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以基層組織建設年為抓手深化創先爭優,以創先爭優、加強組織的新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山東省選派“第一書記”正是以此為契機提出的。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現狀近幾年來,東營市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大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都有了明顯的改進和加強,戰鬥力、凝聚力進一步提高。但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了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仍存有一些薄弱環節,思想觀念陳舊、滿足現狀,破殼經濟難以實現、環保意識不強導致污染十分嚴重等一系列問題都亟待解決。

因為山東省東營市率先從縣直屬部門單位和鄉鎮(街道)選派優秀黨員幹部,到農村、社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擔任縣鎮下屬的村或社區的“第一書記”,屬於全國首創,在這方面有了一定的經驗和成就,能為調研提供充足的素材和社會基礎。因此選擇其中發展較好的東營區、廣饒縣和利津縣作為調研的典型。

以廣饒縣為例。20xx年5月廣饒縣率先提出了一百位“第一書記”下鄉的政策,以推動地方農村建設的發展。這些幹部分別擔任廣饒下屬一百個村的“第一書記”。廣饒縣規定,“第一書記”按照摸實情、定規劃、理路子、強班子、辦實事、建制度的思路開展工作,全程參與村、社區和“兩新”組織黨組織各項工作,以培育“五好”為着力點,打造先進典型村;保障“五有”為着力點,提升相對薄弱村;以突破“四難”為着力點,整頓轉化後進村;以破解“三少”為着力點,提升“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水平;以建設“四型”社區為着力點,打造社區黨建品牌,做好幫弱促強和培育典型工作任務的落實。廣饒縣這種創造性的舉措,一方面可以加快建設廣饒的新農村,提高農村居民收入,完善廣饒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廣饒農村現代化建設;另一方面廣饒提出的新思路,將為中國新農村注入新的活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廣饒縣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績,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值得我們推廣。但同時還有一些問題尚未解決,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

此次調研成果將有助於將東營區、廣饒縣、利津縣的成功經驗推廣到其他地區,對建立長期有效的體制和機制,把此項工作推向深入有着重要意義。

第一章契機——20xx年創先爭優、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年

1.1農村黨組織建設面臨的諸多問題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聯繫農民羣眾的橋樑和紐帶,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當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着諸如村支部經費不足、幹羣關係不協調、村幹部理論素質不高、黨建工作方法簡單等突出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的發揮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步伐。

概括説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村支部經費不足,通俗説就是村集體沒有收入。農村税費改革後,農民負擔得到減輕,政府收入卻相應減少。增加集體和農民收入是建設新農村的根本目的,而改革後國家對農村土地的保護增強,村裏基本上沒有自己的公共土地,也不敢徵收村民的土地,因此很多村就成了赤裸裸的“空殼村”:只能依靠上級政府下撥資金彌補缺口,維持各項工作運轉。而農村黨建工作經費支出上面又沒有明確的配套文件,只能擠佔辦公經費的支出預算,如此杯水車薪,怎能不制約黨建工作的正常開展。在這樣的村裏,也根本拿不出錢為羣眾興辦公益事業、完善村裏的基礎設施,從而導致了新農村建設步伐的緩慢。

其次是幹部與羣眾的關係不協調,嚴重影響了基層黨建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很多:從幹部自身的角度講,農村黨員幹部理論素養、文化素質和實用技術水平普遍偏低,是制約黨建各項活動正常開展的關鍵原因,也難以滿足農民致富的需要。農民盼望着幹部能為他們提供致富信息、技術、項目等方面的服務,可現實情況是一些黨員幹部平時不注重理論學習,對黨的路線方針和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學習不深、把握不準、理解不透,改革創新精神、奉獻精神也不強。而農村基層黨員隊伍中,又普遍存在平均年齡偏高、文化素質偏低,年輕後備力量難選拔的現象。從村民的角度看,對於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是社會結構在發生着深刻的變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的社會轉型時期。老一輩人已經認定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不願意接受什麼變革;新一代年輕人尚處在迷茫中,他們更多的選擇外出務工而脱離了村裏。這些現象的存在,使得準確把握黨員羣眾思想脈搏,開展好基層黨建各項活動變得格外艱鉅。在當前複雜的農村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抓黨建的方法簡單陳舊,工作方式不夠靈活:老辦法不管用,而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又不頂用,使得黨建工作和農村下一步發展變得尤為困難,影響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有效推進。

再者就是產業結構亟待調整,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關係的改善極大地推動了農民生產生活的發展,但新時期新環境下面對新的環境挑戰又需要有新的調整,調整意味着創新,而創新也意味着有可能失敗,因此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不僅僅是村幹部要帶好這個頭,更要使村民齊心協力,一同創新。

還有文化、醫療保障、社會保障、養老、困難户等等等很多問題都需要去克服,在困難中求發展,在發展中就會遇到很多困難,有很多問題是現在農村發展所必須解決的。

1.2中央政策領跑基層黨組織建設

早在20xx年10月12日我黨第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就通過了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旨在進一步統一全黨全社會認識,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全面貫徹黨的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

會議在農村制度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公共事業、黨的基層領導等方面做出了相關部署。在制度建設方面,大力推進改革創新,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業投入保障制度;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在現代農業發展方面,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擴大農業的對外開放。在推進農村公共事業發展的方面,首先要繁榮發展農村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證;同時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提高義務教育質量,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發展,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把農村建設成為廣大農民的美好家園,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推進農村能源建設,擴大電網供電人口覆蓋率,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健全農村公共設施維護機制,提高綜合利用效能;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強化農村社會管理,堅持服務農民、依靠農民,完善農村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加強農村社區建設,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方面,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完善黨領導農村工作體制機制;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鞏固和發展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大力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密切黨羣幹羣關係,是做好農村改革發展工作的重要保證。

20xx年02月08日,中組部召開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視頻會。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指出,要以創先爭優為動力,紮紮實實做好基層組織建設年各項工作,以創先爭優、加強組織的新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

確定20xx年為基層組織建設年,是黨中央做出的重要部署。中組部專門下發了《關於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的實施意見》,要求以“創先爭優迎”為主題,着力解決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突出問題,把基層組織建設年辦成羣眾滿意工程。

基層組織建設年要按照“抓落實、全覆蓋、求實效、受歡迎”的工作要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序推進。抓落實,就是把黨的以來中央關於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落到實處,把已有成功經驗全面推廣。全覆蓋,就是堅持一抓到底,抓到支部,讓每個黨支部都積極行動起來,每名黨員都自覺參與進來。求實效,就是紮紮實實抓幾件實事,解決幾個突出問題,防止做表面文章,力戒形式主義。受歡迎,就是貼近基層需求,迴應黨員關切,順應羣眾期盼,把基層組織建設年辦成羣眾滿意工程。

通過實施基層組織建設年,主要實現以下目標:基層黨組織戰鬥力進一步提升,轉化一批後進黨組織,提升一批一般黨組織,鞏固擴大一批先進黨組織。基層黨組織書記素質進一步提升,選任渠道不斷拓寬,教育培訓得到加強,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羣眾的能力不斷增強。黨員隊伍生機活力進一步提升,發展黨員質量得到提高,教育培訓和管理服務得到加強,激勵關懷幫扶機制逐步完善,黨員黨性觀念和黨員意識不斷增強。基層基礎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黨務工作力量不斷壯大,報酬待遇有穩定保障,經費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活動場所建設得到加強,基層黨建工作信息化深入推進。基層黨建制度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現有制度得到落實,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制度逐步健全,基層黨組織工作規範化、活動經常化、決策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

中央確定20xx年為基層組織建設年,這是深化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機遇,旨在把創先爭優活動和基層組織建設年融為一體,以創先爭優為動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以基層組織建設年為抓手深化創先爭優,以創先爭優、加強組織的新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要緊緊圍繞“強組織、增活力,創先爭優迎”這一主題,全面落實黨的和全會提出的基層黨建工作各項任務,着力解決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突出問題,着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着力完善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羣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召開。

第二章成效——“第一書記”幫扶作用逐漸突顯

2.1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

基層黨建工作是此次中央決定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諸多任務中最重要的一點,也是各地下派“第一書記”幫扶任務中重點抓的工作。因為隨着社會改革的深入,三農建設特別是農村建設成為國家建設的重中之重,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也越來越為國家所重視。

針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出現的各種問題,每個村的“第一書記”採取先調研,再對症下藥的做法。農村黨建工作的一項任務是發展農村黨員,但隨着時代的變遷,新時期人們對入黨的態度也在悄然發生着變化,老黨員年齡偏大、已經不能勝任新的工作,新黨員思想觀念陳舊,年輕的後備力量缺失,都給黨建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

有困難就要解決,各村的“第一書記”各顯神通,採取了不同的措施。廬山社區將其下屬的六個行政村的黨建工作一起抓,科學定位社區黨組織職責,成立了廬山社區黨總支,重構農村社區黨建新格局,使社區黨組織在街道黨工委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第一書記”根據其中五個村的村級經濟比較薄弱的現狀,並充分利用當地的特色品牌,成立了五個村級黨支部和一個稻花香特色黨支部,街道班子成員擔任黨總支書記,五個村支部書記兼任黨總支委員,廬山社區服務中心主任兼任黨支部書記,從而做到以黨建統領農村事務發展。

趙家村在黨建工作方面積極開展“三會一課”制度,這也是目前黨的組織生活的基本制度,是黨的基層支部應該長期堅持的重要制度,是健全黨的組織生活,嚴格黨員管理,加強黨員教育的重要制度,是黨中央經過長期實踐證明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黨組織生活制度。即定期召開支部委員會、黨小組會、支部黨員大會以及按時上好黨課。

這種看似簡單的辦法,卻也是增強黨委班子和農村幹部戰鬥力、凝聚力的最有效辦法。因為會議是定期召開的,黨課也是需要定期上的,每一次召開會議或是上黨課,都會做到以下一些工作:傳達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的決議、指示,制定黨支部貫徹落實的計劃、措施;定期聽取、討論支部委員會的工作報告,對支部委員會的工作進行審查和監督;討論發展新黨員和接受預備黨員轉正,討論決定對黨員的表彰和處分;選舉支部委員會成員和出席上級黨代會的代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展民主評議黨員活動;研究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及黨員發展對象,評選優秀黨員;結合當前形勢,對黨員進行先進性教育和形勢、任務教育。反覆的教育與宣傳,可以很好地提高黨員的思想意識,及時貫徹中央的決定,對下一步工作的決策、部署、開展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對於非公用制企業的黨建工作的意義在改革開放以後就顯得格外重要,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生產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重,國家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而非公用制企業的黨建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非公用制企業的黨員人數較少,而且一些企業沒有自己的團黨組織,就導致一些想入黨的思想先進的員工不能得到很好的指導,已經入黨的黨員不能很好的起到帶頭作用,企業往往缺少凝聚力和先進思想的指導。對此,東營市的一些區黨工委、團區委也開始着手在一些非公用制企業設立團黨組織,加強黨建工作、培養優秀黨員。

以勝利開發區黨工委、團區委在山東正輝石油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團委,委派“第一書記”為例來説。20xx年5月16日,共青團山東正輝集團委員會成立,劉勞動書記任企業“第一書記”。正輝集團位於東營市勝利經濟開發區,下設三家全資子公司,雖然員工只有160餘人,但年產值卻高達1.5個億,是石油裝備企業中的龍頭。雖然企業在短期內的經濟效益比較好,但若沒有黨支部的領導或是黨員的帶頭作用,非常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成立團委是新形勢下集團職工隊伍建設、基層羣團組織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加強職工思想政治手段保證,也是使像正輝集團這樣的非公用制企業實現二次跨越的必要手段,即從鬆散式小作坊式民營企業向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域的綜合性集團發展。更是充分發揮青年職工主力軍作用、提升集團士氣、凝聚企業人心的重要保障。

劉書記到來後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提出了“131”的黨建模式,即在非公用制企業黨組織建設中,發揮黨支部這一政治核心的作用,健全“工會、共青團、婦聯”三個支撐點,抓好企業文化建設這一有效載體,不斷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帶動作用,推動企業發展和良性運轉,破解了非公有制黨建工作的難題。首先,第一個“1”是突出黨支部這一政治核心作用,把建立健全基層黨建長效機制作為非公用制企業黨支部作用發揮的有力保障;其次“3”是指健全工、青、婦組織建構,構建企業黨建支撐點,發揮工會的廣泛聯繫作用,加強對企業工會的領導,密切聯繫黨組織與企業職工的聯繫,搭建黨羣溝通平台,積極鍛鍊、培養、吸納優秀分子;最後,第二個“1”是指抓好企業文化這一有效載體,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豐富職工文化生活,宣傳企業的核心理念,從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破解了非公用制企業黨建工作的難題,幫助企業穩定、持續的發展。

利津縣的三陽紡織有限公司的黨支部也是採取了類似的方式,結合公司自身的狀況,在黨支部層面、社會層面、公司職工層面搭載了相應的活動載體,增強企業員工的凝聚力,激發黨員的積極性。

2.2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正所謂“想致富,先修路”,農村的基礎設施的改善是農村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老百姓能感受到的“第一書記”到來後帶給自己最切身的利益。因此,“第一書記”們下駐幫扶駐村後,完成初期的調研工作後,就開始根據本村的具體問題來改善基礎設施的情況。

首先是路面的硬化。這在城裏人看來並不是什麼問題,條條柏油馬路是再平常不過的了,但對於大多數農村來説,“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腿泥”已成習慣,因為大部分村支部沒有集體收入,因此根本拿不出錢來修路,有一條整潔的大路似乎成了一種奢望;而對於有橋的村子,多年的陳舊老橋也為村民們埋下了安全隱患。“第一書記”到來後,上級部門也撥款一部分資金,就可以用來改善路面狀況、修整橋樑,同時也幫助書記們在村裏迅速樹立起威信,方便進一步開展工作。

其次是電網、水網的改造鋪設工程。雖然中央很早就提出電、水、網絡的村村通計劃,但實施起來卻遇到了重重阻礙,即便是在東營市這種經濟較發達的地級市,缺少資金仍是頭號難題。同樣的,近年來,通過上級部門撥款、政府補貼等方式向村裏進行財政支持,才逐漸解決了村民用電難、村裏沒有路燈夜間出行不便、飲用水衞生沒有保證、電視信號差等一系列最基本的問題。

再次是村容村貌的整治工程。具體的包括很多方面,例如修建完善排水系統、實施村莊綠化、健全環衞保潔工作,力爭做到“硬化、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從而真正改善村民們的生活環境。

2.3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2.3.1農村經濟發展遭遇的瓶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在新形勢下,把握農村發展新特徵,找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困難和問題,並積極研究新的應對舉措,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是擺在黨和國家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然而,解決農村經濟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國家的正確方針政策,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時期,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仍然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着諸多風險挑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把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作為政策導向,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全社會關心農民、支持農業、關注農村的氛圍更加濃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環境條件更加有利。一是我國已進入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綜合國力和財政實力不斷增強,強農惠農力度將持續加大。二是我國工業化已進入中期階段,“”時期城鎮化率將超過50%,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將更加明顯。三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深化,擴大內需戰略全面實施,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空間將更加廣闊。四是農村改革深入推進,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制度基礎更加堅實,發展活力將進一步增強。

但是,我國農業現代化滯後於工業化、城鎮化的問題相當突出,農村發展滯後、城鄉發展不協調越來越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基礎尚不穩固,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物質裝備水平不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公共服務和社會化服務滯後、組織化程度較低等問題突出,在資源短缺與環境約束加劇、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國內外傳導聯動和相互影響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保障農產品供求總量平衡、結構平衡、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的壓力增大。我國農村生產要素流失嚴重,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中存在着耕地佔多補少、佔優補劣和非農化、非糧化現象;隨着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村勞動力已進入總量過剩與結構性短缺並存階段,關鍵農時缺人手、現代農業發展缺人才、新農村建設缺人力問題凸顯;農村資金外流、金融服務供給不足問題依然突出,加快建立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合理補償機制的要求更加迫切。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難度增大,農業生產進入高成本階段,金融危機後農民外出務工增速放緩,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遏制,縮小城鄉差距任務艱鉅。

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必須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幅度增加農民收人。而在現實期,制約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有多方面因素:農村經濟不合理,村鎮集體經濟基礎薄弱,村鎮幹部素質參差不齊,農民羣眾觀念陳舊、市場意識不強等等。

我們要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必須全力推動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持續較快增收,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着力強化政策、科技、設施裝備、人才和體制支撐,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夯實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基礎,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經濟科學發展新局面,

2.3.2“第一書記”各顯神通

針對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種種問題,各個村的“第一書記”們做了充分的調研,因地制宜、對症下藥,根據實際情況解決村裏發展的困難。

概括説來,“第一書記”們都嘗試了以下幾種創新模式。

首先是打造屬於自己村的自主品牌。比如廬山社區的“稻花香”,甚至專門為此設立了一個稻花香特色黨支部,如此可見書記的良苦用心;還有顏徐村的生態草莓、抗氧化梨等有機果蔬,村裏的“第一書記”徐書記非常有商標產權意識,為了更好的推銷自己村的產品,他先後為這些有機果蔬註冊了“顏華”、“環悦”、“顏徐”三個品牌,還申請了多個綠色認證,為村裏經濟作物的下一步推廣擴大做好了鋪墊;還有龍西村的“龍鬚丸子”、小楊村的老粗布,這些品牌一旦成功推廣出去,慢慢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牌子時,市場需求就會迅速增長。

其次是成立農村合作社。合作社這個名詞大家並不陌生,但真正能把這個合作社做好、做大,真正能服務於百姓卻是不容易的。因為合作社必須有一個穩定的機制能確保它平穩地運行下去,如果無法運轉下去,村民們就會對此失去信心,積極性會嚴重受挫。最關鍵的是開辦的合作社要符合民情,最大限度的滿足百姓需求。比如北塔村和顏徐村的沼氣合作社,因為由村民家中收集的各種秸稈廢料而產生的沼氣真正用於村民家中,併為此省下了一大筆煤氣費,村民們體會到了切身的利益,才會積極加入、支持村裏的工作;同樣的,利津縣新村的閆書記根據本村以畜牧業為主的特點,為村裏建立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從飼料、畜牧到屠宰、銷售,全過程都由合作社操辦,統一協調價格購買飼料、飼養過程中提供技術指導,屠宰後交由村裏的農貿市場統一銷售,連糞便也由村民回收後統一處理作為有機肥料出售,只有真正為老百姓着想,百姓才會放心的將一切都交給村子裏去辦,這種集體經濟體制才能很好地運行下去。

再有就是創建生態園林、開展旅遊業。生態旅遊是時下比較熱門的一種旅遊選擇,而東營市周邊的農村可以依託便利的交通資源和龐大的消費人羣發展獨具本村特色的生態旅遊。比如王營村在建的“鳥巢”生態大棚,將普通的蔬菜大棚改造成一個具有觀賞性的立體果樹園林,再加上先進的無污染的無土栽培技術培育出的有機韭菜,更是吸引城裏人觀光旅遊的最大亮點;再就是小楊村的農家樂,雖然小楊村的村子規模不大,但充分利用當地的諸如“槽子井”、“葫蘆灣”這些具有民間傳説的旅遊資源,還有精美耐用的老粗布,再依託村子緊靠公路、交通便利這一地理優勢,非常適合開展旅遊業。

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發展新型產業,由傳統種植業向一些高效產業轉型。比如,前邵村的菌種種植,通過成立合作社、聘請專家、種植靈芝等名貴中藥材,不僅使自己村裏的居民富裕起來還帶動了周邊的幾個村子一同致富;東壩村的張書記眼光獨特,他發現村民主要依靠傳統的簡單地種棉花來維持生計,而繁重的勞動力和不穩定的市場嚴重影響着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經過觀察,種植蓖麻子的土壤要求與棉花的要求基本一致,又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引進蓖麻子後不僅為村裏解放了大量勞動力,也為村民保住了基本的底價,真正做到了保底增收;北塔村的書記們也根據本村多數人從事橡膠、皮革的加工這一特點,積極招商引資,創建並規劃了一個工業園,也為周邊的村落解決了近1000人的工作問題。

還有就是由但一定純耕作模式向循環經濟模式轉變,既環保又能增產增收。具體做法因地而異,具體説來有糞便循環利用,種植的果蔬或者莊稼的桔梗入魚塘作飼料,魚塘的池底回收做廢料等等,因為操作起來需要資金和技術的支持,目前很多地區尚未採用或處於試驗階段。

2.4做好基層羣眾工作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宗旨。“第一書記”們下鄉扶貧,就是要從百姓的利益出發,切實解決百姓的困難,滿足百姓的需求。而從不同單位下派的“第一書記”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長,利用自己所擅長的工作來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2.4.1“醫療衞士”篇

前邵村的王書記是從市裏衞生局派下來的,來到前邵村後,他發現村裏的醫療衞生建設十分落後,很多村民有病往往不去看,最後原本的小康之家也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了。針對這種情況,王書記先後籌資20餘萬元幫村裏建設了“健康一條街”,做到街道的硬化、綠化、美化,並設有健康宣傳欄39塊,電線杆健康宣傳箱36塊,同時還編印了《健康生活方式》,分季節發放給村民。除此之外,還開展了“就醫直通卡”、“健康諮詢卡”、“下鄉義診”等活動,為廣大村民提供了健康諮詢和指導,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而廬山社區更是將醫療服務下放到社區,在社區裏有完善的醫療設施,力爭為村民們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區”,引導村民們健康生活。

2.4.2“教育先鋒”篇

鮑王村幫扶的獨到之處在於教育。來自市教育局的田書記一上任,就為當地實施了教育幫扶計劃:聯繫捐贈和調撥了價值60餘萬元的物資,聯繫大型公司為村裏國小捐贈了價值23680元的書包、5000元的圖書,這些捐贈物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子及其周邊所輻射的7個村的教育條件。除此之外,田書記還大力支持了“一加一,手拉手”的教育幫扶計劃,旨在讓市裏的優秀教師走進村子,帶來新的知識和教育理念;同時帶動當地的教師走出去,更新教育方式,促進教育科學發展。

北塔村也十分重視村裏的教育,甚至把幼兒園翻新後與村裏的支部大院蓋在了一起,在節日期間與小朋友們一起慶祝。

2.4.3“新型農民學校”篇

當前,東營市上下正在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典範城市建設。建設生態文明典範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要實現城區的生態文明,還需要一大批生態文明鄉村作基礎、作支撐。廣大農民、特別是農村黨員幹部作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其綜合素質、文明程度的高低,直接決定着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的質量和進程。因此,東營市動員各縣各村創建新型農民學校,動員全市上下做好創建新型農民學校的工作,全面提升農村黨員羣眾素質,更好地發揮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典範城市建設。

創建新型農民學校是一項創新型實踐,必須是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引導羣眾廣泛參與的基礎上,轉變教育培訓的理念,創新教育培訓的模式,增強教育培訓的實效。為此,東營市找到了“三個着力點”來紮實推進新型農民學校創建工作。

一是有效整合教育培訓資源。當前,東營市農民培訓資源很多,但是職責不清、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等問題突出,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在創建新型農民學校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培訓資源,按照技術種類齊全、專業結構合理、專兼職教師結合的要求,打破區域、院校、身份界限,既統籌各級黨校、農廣校、各類專業培訓機構、職業院所的專職師資力量,又要聘請涉農部門、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致富能手、“鄉土專家”作為兼職教師,建立健全市、縣、鄉三級農民教育培訓師資庫。

二是有針對性開展教育培訓。根據廣大農民羣眾的情況不同、需求不同,開展教育培訓的類別也不同。必須堅持“社會需要什麼專業就設置什麼專業,發展需要什麼人才就培養什麼人才”的原則,緊扣農業生產實際和農民生活需要,大力培訓農業新科技和現代農業適用技術特別是農民羣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掌握的實用技術,及時傳遞新的政策信息、產品信息、市場信息,積極推廣新的生產經驗、經營經驗、理財經驗,熱情推崇新的創業觀念、生活觀念和道德觀念,從而使廣大農民不僅學到脱貧致富的本領,而且受到全面的素質教育。

三是採取務實管用的教育培訓方式。當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新形勢下農民教育培訓的要求,必須樹立“進門是課堂、出門是現場”的理念,堅持“開門辦學”,依託涉農企業、農村經合組織開闢教育培訓基地,把課堂教學推向田間地頭,將理論培訓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

而所謂新型農民學校最大的亮點在一個“新”上,新型的最大魅力,莫過於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培訓。時令不一,農事繁多,不在農村,難以體會農民的艱辛。農民學校把那些農民羣眾認可的致富能手、鄉土專家聘為兼職教師,走上講堂。一方面從感情上和農民拉近了距離,這些人的成功經歷和豐富經驗足以讓羣眾信服,他們傳授的經驗,教授的技術,農民更樂於接受。另一方面從教學內容上更貼近農村生產實際,這些人有很多本身就是農民,他們能解決農業生產中“細枝末節”問題,話能説到農民心窩裏能增強教學的針對性。當然,涉農部門、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在農民學校中的作用同樣重要,他們的宏觀意識更為強烈,往往能帶來最新的農科知識,兩者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而新型農民學校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更是吸引人所在的地方。相比一味在課堂上幹講,很多村子採用“室內教學+户外遠教+田間課堂”的三位一體式教學,並結合一些農家書屋、電子閲覽室,可以多形式、多載體的進行學習培訓,更容易讓人理解掌握。

新型農民學校的興起,還能有效扭轉人們對農村幫扶的觀念。多年來,上級部門對農村的幫扶多是“輸血”式的外力幫扶,解一時之渴。其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從根本上改變“三農”面貌,最關鍵的是要提高農民的素質,在增強“造血”功能上做文章。新型農民學校的出現,為農民培訓、提高素質開闢了道路,越來越多的農民羣眾可以走進這座沒有圍牆的大課堂,追求破解難題的途徑,探求豐產豐收的希望,由此迸發的學習積極性可想而知。

第三章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沒有什麼路會是一帆風順的,改革更是如此。儘管國家制定了很多惠民利民的政策,“第一書記”們也極盡所能,但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首先是設施的利用率太低,有些設施或設備的啟用出發點是好的,但使用率太低,比如一些農家書屋擺放的書籍都落滿了灰塵,很顯然是很久都沒有人動過了;然後是農民的思想過於保守,有些村子,儘管村書記一遍一遍地做工作,甚至帶頭行動,但村民還是難以捨棄傳統的簡單粗放的種植業,不願意去嘗試,不願意任何冒險;還有就是一些地區雖然迅速發展起來了工業,但工廠裏排放出來的廢氣嚴重污染了周邊村子的環境,又為村民們的健康埋下了隱患;再就是一些村書記的想法是好的,但落實起來難度過大,幾乎很難實現預期目標,甚至可以説是“異想天開”。

面對這些問題,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放置不管,必須堅持,堅持去做村民們的思想工作,循序漸進;也必須思考,認真思考問題的根源何在;必須傾聽,去近距離傾聽村民們的聲音,真正為村民們着想,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第一書記調研報告 篇4

按照全市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安排,經過市委組織部的選拔和培訓,我到xx街道掛任“第一書記”。經過駐村入户調研,對該村的基本情況有了基本瞭解,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位於xx市東北約5公里處,南與東沙河前荊河溝搭界,東靠荊河河道,北與俞寨村相鄰,西靠滕平公路,現有人口1498人,383户,耕地面積1200畝,居民收入主要來源與外出務工、種植、養殖。常規農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轄區內有森林公園、荊泉水廠、招商引資企業9家。近年來,在街道黨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在居“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團結奮鬥下,居各項工作齊頭並進先後獲得過“平安建設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招商引資先進單位”、“尊師重教先進單位”、“環境衞生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等市、街道多項榮譽稱號。

1、生活環境方面。後荊溝局,道路平整乾淨,房前屋後井然有序,住宅整齊劃一,家家門前水泥路,道路兩側進行了綠化,户户通上自來水,夜晚照明路燈,24小時不間斷視頻監控。

2、衞生教育方面。居內高標準建設了市級合作醫療定點衞生所,有效解決了百姓就醫難、看病貴的問題;教育方面村投資150萬元建立了荊泉國小,不但解決了本村孩子上學遠、上學難的問題,還為附近5個村居孩子上學提供了方便。

3、社會保障方面。先後為人民辦理了城鎮醫療保險、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等各種保險,同時為居內一些因病、因殘致窮的家庭辦理了低保救濟,真正做到了讓轄區羣眾不為自己老了、病了而發愁,讓每個家庭的生活都幸福。

二、組織建設

現有黨員36人,居兩委成員6人,其中女幹部1人,大專學歷3人,兩委交叉任職1人。該居在支部書記侯波、居委會主任侯欽亮的領導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和完善基層組織建設,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提高基層組織建設水平。特別是村幹部在競爭激烈的選舉中當選上任後,為了總結換屆時的承諾:工作中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順應人民羣眾,加快經濟發展。應該説是一個主體素質較高,富有活力的隊伍。

三、經濟情況

是傳統的農業村,村民生活發展85%來源於外出務工,近年來在xx黨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發揮地理位置優勢,由市政府徵地65畝建設了濕地森林公園、供全市人民飲水的荊泉水廠。荊泉水廠坐落居東,居兩委全力改善市水源地的環境大力打造宜居環境。招商引資辛聖裝飾、瑞祥紡織、好美製衣、威滕電子、美亞傢俱、永強水泥等9個廠子,解決了很多村民的就業問題。

四、計劃生育情況

現有育齡婦女300人,一胎184人,二胎91人,多孩16户,女扎77人,放環177人,計劃生育工作歷來是比較難乾的工作,還有歷史遺留問題,面對困難村幹部有着一種敢碰釘子,不服輸的精神,建立了計劃生育“平面户況”顯示圖,讓每户盡顯圖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有效遏制了計劃外生育現象的發生。

五、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工作建議

通過深入調研,該居存在着幹羣關係缺乏溝通、老百姓的思想觀念相對還比較滯後、計劃生育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發展、和諧穩定。下一步,我將團結居兩委成員,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按照街道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實施意見要求,結合本居實際情況,一是加強現有黨員的政治理論學習,制訂完善黨員學習制度,採取定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不定期傳達市、街道最新會議精神,通過集中學習和自學的方式切實提高現有黨員的政治理論水平;二是發展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組織居里的高學歷人員、複員軍人、致富能手等非黨人員,通過學習培訓、集中座談、專人幫扶等方式,使其積極的向黨組織靠攏;三是強化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開展黨員每月義務勞動日活動,組織支部黨員,對居內環境衞生進行清掃,對居內困難户、五保户進行幫扶。

2、完善居各項規章制度。務實管用的制度,是推動組織建設上水平的重要保證。健全完善“四議兩公開”、“兩會兩票”等制度,不斷提高工作規範化、科學化水平,進一步增強服務發展、服務羣眾、服務民生的能力。

3、抓好計劃生育工作。一是統籌安排、責任到人。居兩委班子成員和計生專幹,施行包組包户責任落實到人,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的責任體系,切實增強人人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責任意思;二是制訂“計生工作例會”制度,每月5日前社區領導、村兩委班子成員、計生專幹召開計生工作例會,總結上月工作,找出不足,安排本月工作,做好心中有數,指出工作重點,責任落實到人。三是加大計生宣傳教育力度。將計生工作納入黨務村務公開,在居組主要道路刷寫規範醒目的計生宣傳標語,發放計生優惠政策等有關材料,按要求分類整理各類檔案材料統一裝訂成冊,接受羣眾監督。

第一書記調研報告 篇5

按照全市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安排,經過市委組織部的選拔和培訓,我到xx街道掛任“第一書記”。經過駐村入户調研,對該村的基本情況有了基本瞭解,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1、生活環境方面。後荊溝局,道路平整乾淨,房前屋後井然有序,住宅整齊劃一,家家門前水泥路,道路兩側進行了綠化,户户通上自來水,夜晚照明路燈,24小時不間斷視頻監控。

2、衞生教育方面。居內高標準建設了市級合作醫療定點衞生所,有效解決了百姓就醫難、看病貴的問題;教育方面村投資150萬元建立了荊泉國小,不但解決了本村孩子上學遠、上學難的問題,還為附近5個村居孩子上學提供了方便。

3、社會保障方面。先後為人民辦理了城鎮醫療保險、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等各種保險,同時為居內一些因病、因殘致窮的家庭辦理了低保救濟,真正做到了讓轄區羣眾不為自己老了、病了而發愁,讓每個家庭的生活都幸福。

二、組織建設

現有黨員36人,居兩委成員6人,其中女幹部1人,大專學歷3人,兩委交叉任職1人。該居在支部書記侯波、居委會主任侯欽亮的領導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和完善基層組織建設,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提高基層組織建設水平。特別是村幹部在競爭激烈的選舉中當選上任後,為了總結換屆時的承諾:工作中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順應人民羣眾,加快經濟發展。應該説是一個主體素質較高,富有活力的隊伍。

三、經濟情況

四、計劃生育情況

現有育齡婦女300人,一胎184人,二胎91人,多孩16户,女扎77人,放環177人,計劃生育工作歷來是比較難乾的工作,還有歷史遺留問題,面對困難村幹部有着一種敢碰釘子,不服輸的精神,建立了計劃生育“平面户況”顯示圖,讓每户盡顯圖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有效遏制了計劃外生育現象的發生。

五、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工作建議

通過深入調研,該居存在着幹羣關係缺乏溝通、老百姓的思想觀念相對還比較滯後、計劃生育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發展、和諧穩定。下一步,我將團結居兩委成員,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按照街道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實施意見要求,結合本居實際情況,一是加強現有黨員的政治理論學習,制訂完善黨員學習制度,採取定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不定期傳達市、街道最新會議精神,通過集中學習和自學的方式切實提高現有黨員的政治理論水平;二是發展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組織居里的高學歷人員、複員軍人、致富能手等非黨人員,通過學習培訓、集中座談、專人幫扶等方式,使其積極的向黨組織靠攏;三是強化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開展黨員每月義務勞動日活動,組織支部黨員,對居內環境衞生進行清掃,對居內困難户、五保户進行幫扶。

2、完善居各項規章制度。務實管用的制度,是推動組織建設上水平的重要保證。健全完善“四議兩公開”、“兩會兩票”等制度,不斷提高工作規範化、科學化水平,進一步增強服務發展、服務羣眾、服務民生的能力。

3、抓好計劃生育工作。一是統籌安排、責任到人。居兩委班子成員和計生專幹,施行包組包户責任落實到人,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的責任體系,切實增強人人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責任意思;二是制訂“計生工作例會”制度,每月5日前社區領導、村兩委班子成員、計生專幹召開計生工作例會,總結上月工作,找出不足,安排本月工作,做好心中有數,指出工作重點,責任落實到人。三是加大計生宣傳教育力度。將計生工作納入黨務村務公開,在居組主要道路刷寫規範醒目的計生宣傳標語,發放計生優惠政策等有關材料,按要求分類整理各類檔案材料統一裝訂成冊,接受羣眾監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wv0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