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傳染病調研報告(精選3篇)

傳染病調研報告(精選3篇)

傳染病調研報告 篇1

我國於20xx年修訂的《傳染病防治法》將全國發病率較高、流行面較大、危害嚴重的急性和慢性傳染病列為法定傳染病,並根據其傳播方式、傳播速度及其危害程度,分為甲、乙、丙三類傳染病。至20xx年01月目前共有39種。

傳染病調研報告(精選3篇)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2種。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鈎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甲型H1N1流感。乙類共計26種。

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按一般流感報告)、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丙類共計11種。

非法定傳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鋭濕疣、生殖器皰疹、水痘、肝吸蟲病(不是血吸蟲病)、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恙蟲病、森林腦炎、結核性胸膜炎、人感染豬鏈球菌、人粒細胞無形體病、不明原因肺炎、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

法定傳染病的報告時限

1、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病人的報告時限:城鎮於6小時內,農村於1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發病地的疾病控制機構報告。

2、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病人的報告時限:城鎮於12小時內,農村於24小時內向發病地的疾病控制機構報告。

3、在丙類傳染病監測區內發現丙類傳染病時,應在24小時內向發病地的疾病控制機構報出傳染病報告卡。

非法定傳染病也要報告。

幼兒(包括散居兒童、幼托兒童、學生)就診時要問清楚,地址要填寫詳細,要寫到學校,班級。

傳染病報告檢查時查:括號、處方、出入院登記、門診日誌、檢驗科、影像科等,所以門診、檢驗科、影像科要有傳染病登記本,發現傳染病要登記、報告。

傳染病調研報告 篇2

各科室:

現將我院傳染病疫情分析通報如下:

一、傳染病疫情概況:20xx年5-6月我院共報告法定傳染病7種,發病數61例,其中乙類傳染病4種發病數50例,丙類傳染病2種發病數3例,其它傳染病1種發病數8例,無甲類及乙類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發生。發病依次為肺結核42例佔發病68.85%、水痘8例佔發病13.11%、細菌性痢疾7例佔發病11.48%、手足口病2例佔發病3.28%、梅毒1例佔發病1.64%、腮腺炎1例佔發病1.64%。

二、各類傳染病發病情況

呼吸道傳染病:共報告51例佔總數的83.61%,其中肺結核42例,水痘8例,腮腺炎1例,分別佔呼吸道傳染病數的82.35%、15.69%,1.96%。

腸道傳染病:共報告9例佔總數的14.75%,其中細菌性痢疾報告7例佔發病數的77.78%,手足口病報告2例佔發病總數的22.22%。 血液及性傳播傳染病:梅毒1例佔發病總數的1.64%。 分析本月疫情平穩無重大傳染病發生。

三、報卡質量評價:

1.我院傳染病報告科室共有19個,本月報告科室7個,佔36.84%,個別科室及個別醫生長年未報傳染卡,或者督查時才報告,影響了我院傳染病報告工作質量,希望各科室加強對傳染病監測,杜絕遲報、漏報。

2.報卡較好科室分別是:內一科、小兒科、中醫科、內三科、一門診放射科、內二科、急內科、二門診放射科。

3.存在問題:普遍存在傳染卡填卡內容不完整,甚至有邏輯錯誤。

4.今年由於傳染病報告質量的考核要求更加嚴格,新增了兒童家長姓名、工作單位、病例診斷時間、出生年月日、等要求必填項目必須填寫完整,不得漏項。

四、結論:5-10月是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我院已建立腸道門診,進行腸道傳染病監測。近期仍有麻疹發病,要繼續加強對呼吸道傳染病監測,以發熱病及流感樣病例為重點,加強發熱門診工作,重點做好麻疹及手足口病宣傳及培訓。繼續做好其他傳染性疾病的監測及防治工作,嚴防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暴發流行。

傳染病調研報告 篇3

為加強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提高報告質量,為預防控制傳染病的暴發、流行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範。

一、組織機構職責

遵循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各有關部門與機構在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職責:

(一)衞生行政部門。

1、負責本轄區內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的管理,建設和完善本轄區內傳染病信息網絡報告系統,併為系統正常運行提供保障條件。

2、定期組織開展對各級醫療衞生機構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等工作監督檢查。

3、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轄區的具體情況,組織制定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實施方案,落實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

4、衞生部及省級地方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根據全國或各省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需要,可增加傳染病監測報告病種和內容。

(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1、國家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1)負責全國傳染病信息報告業務管理、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協助衞生部制定相關標準和方案。

(2)負責全國傳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和反饋,預測重大傳染病發生、流行趨勢,開展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質量評價。

(3)負責信息報告網絡系統的維護和應用性能的改進與完善,提供技術支持。

(4)動態監視全國傳染病報告信息,對疫情變化態勢進行分析,及時分析報告異常情況或甲類及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疫情。

(5)負責對全國傳染病信息報告數據備份,確保數據安全。

(6)開展全國傳染病信息報告的考核和評估。

2、地方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1)負責本轄區的傳染病信息報告業務管理、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實施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範和相關方案,建立健全傳染病信息管理組織和制度。

(2)負責本轄區的傳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和反饋,預測傳染病發生、流行趨勢,開展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質量評價。

(3)負責本轄區信息報告網絡系統的維護,提供技術支持。

(4)動態監視本轄區的傳染病報告信息,對疫情變化態勢進行分析,及時分析報告、調查核實異常情況或甲類及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疫情。

(5)負責對本轄區的傳染病信息分析相關數據備份,確保報告數據安全。

(6)開展對本轄區的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的考核和評估。

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履行以上職責的同時,負責對本轄區內醫療機構和其他責任報告單位報告傳染病信息的審核;承擔本轄區內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責任報告單位報告的傳染病信息的網絡直報。

(三)醫療機構。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建立健全傳染病診斷、報告和登記制度;負責對本單位相關醫務人員進行傳染病信息報告培訓;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傳染病疫情的調查。

(四)採供血機構。

採供血機構應對獻血員進行登記,發現HIV抗體檢測兩次初篩陽性結果的,應按傳染病報告卡登記的內容,在本規範報告時限內,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二、傳染病信息報告

(一)責任報告單位及報告人。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採供血機構均為責任報告單位;其執行職務的人員和鄉村醫生、個體開業醫生均為責任疫情報告人。

(二)報告病種。

1、法定傳染病

(1)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

(2)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鈎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3)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4)衞生部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

2、其他傳染病

省級人民政府決定按照乙類、丙類管理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和其他暴發、流行或原因不明的傳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點監測疾病。

(三)填報要求。

1、傳染病報告卡填寫

《傳染病報告卡》(見附表)統一格式,用A4紙印刷,使用鋼筆或圓珠筆填寫,內容完整、準確,字跡清楚,填報人簽名。

省級人民政府決定按照乙類、丙類管理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和其他暴發、流行或原因不明的傳染病也應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2、病例分類與分型

傳染病報告病例分為疑似病例、臨牀診斷病例、實驗室確診病例、病原攜帶者和陽性檢測結果五類。其中,需報告病原攜帶者的病種包括霍亂、脊髓灰質炎、艾滋病以及衞生部規定的其他傳染病;陽性檢測結果僅限採供血機構填寫。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瘧疾、肺結核分型報告;

炭疽分為肺炭疽、皮膚炭疽和未分型三類;

病毒性肝炎分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類;

梅毒分為一期、二期、三期、胎傳、隱性五類;

瘧疾分為間日瘧、惡性瘧和未分型三類;

肺結核分為塗陽、僅培陽、菌陰和未痰檢四類;

乙型肝炎、血吸蟲病應分為急性和慢性。

3、傳染病專項調查、監測信息的報告

國家根據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需要開展的專項調查、報告和監測的傳染病,按照有關要求執行。

4、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監測和報告按照《全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實施方案(試行)》和《縣及縣以上醫療機構死亡病例監測實施方案(試行)》的規定執行。

(四)報告程序與方式。

傳染病報告實行屬地化管理。傳染病報告卡由首診醫生或其他執行職務的人員負責填寫。現場調查時發現的傳染病病例,由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現場調查人員填寫報告卡;採供血機構發現HIV兩次初篩陽性檢測結果也應填寫報告卡。

1、傳染病疫情信息實行網絡直報,沒有條件實行網絡直報的醫療機構,在規定的時限內將傳染病報告卡報告屬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2、鄉鎮衞生院、城市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負責收集和報告責任範圍內的傳染病信息。

3、軍隊醫療衞生機構向社會公眾提供醫療服務時,發現傳染病疫情,應當按照本規定向屬地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4、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管理按衞生部有關規定執行。

(五)報告時限。

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於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未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於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電話

、傳真)向當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並於2小時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

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後,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於24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未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於24小時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

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收到無網絡直報條件責任報告單位報送的傳染病報告卡後,應於2小時內通過網絡直報。

其他符合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報告標準的傳染病暴發疫情,按《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信息報告管理規範》要求報告。

三、報告數據管理

(一)審核。

傳染病報告卡錄入人員對收到的傳染病報告卡須進行錯項、漏項、邏輯錯誤等檢查,對有疑問的報告卡必須及時向填卡人核實。

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疫情管理人員每日上網對轄區內報告的傳染病信息進行審核,對有疑問的報告信息及時反饋報告單位或向報告人核實。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每日進行報告信息審核時,對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的報告信息,應立即調查核實,於2小時內通過網絡對報告信息進行確認,對誤報、重報信息應及時刪除。

對於其他傳染病報告卡,由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核對無誤後,於24小時內通過網絡對報告信息確認。

(二)訂正。

在同一醫療衞生機構發生報告病例診斷變更、已報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錯誤時,應由該醫療衞生機構及時進行訂正報告,並重新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卡片類別選擇訂正項,並註明原報告病名。對報告的疑似病例,應及時進行排除或確診。

轉診病例發生診斷變更、死亡時,由轉診醫療機構填寫訂正卡並向病人現住址所在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對於調查核實現住址查無此人的病例,應由核實單位更正為地址不詳。

實行專病報告管理的傳染病,由相應的專病管理機構或部門對報告的病例進行追蹤調查,發現傳染病報告卡信息有誤或排除病例時及時訂正。由專病管理機構或部門訂正過的病例需要再次訂正的,應通知專病管理機構或部門再次進行訂正。

(三)補報。

責任報告單位發現本年度內漏報的傳染病病例,應及時補報。

(四)查重。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每日對報告信息進行查重,對重複報告信息進行刪除。

四、傳染病疫情分析與利用

1、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資料使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統》的數據(以當地統計部門數據為準)。

2、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必須每日對通過網絡報告的傳染病疫情進行動態監控,省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須按周、月、年進行動態分析報告。當有甲類或按甲類管理及其他重大傳染病疫情報告時,隨時作出專題分析和報告。

市(地)和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根據當地衞生行政部門工作需要,建立地方疫情分析制度。

3、用於對外公佈的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死亡數按審核日期和現住址統計。

4、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及時將疫情分析結果向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同級衞生行政部門報告,並反饋到下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每年應向下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反饋上年報告的個案數據。

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定期將轄區內疫情分析結果反饋到轄區內的醫療機構。

5、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等未治癒的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離開報告所在地時,應立即報告當地衞生行政部門,同時報告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報告的衞生行政部門應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其到達地的衞生行政部門通報疫情。

五、資料保存

(一)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的《傳染病報告卡》及傳染病報告記錄保存3年。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其傳染病報告卡由收卡單位保存,原報告單位必須進行登記備案。

(二)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將傳染病信息資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納入檔案管理。

六、信息系統安全管理

(一)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轄區內信息報告系統用户權限的維護,制定相應的制度,加強對信息報告系統的帳户安全管理。

(二)信息報告系統使用人員未經許可,不得轉讓或泄露信息報告系統操作帳號和密碼。發現帳號、密碼已泄露或被盜用時,應立即採取措施,更改密碼,同時向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三)各地應建立健全傳染病疫情信息查詢、使用制度。未經同級衞生行政部門批准,不得擴大系統使用的範圍和權限,其他政府 部門和機構查詢傳染病疫情信息資料,應經同級衞生行政部門批准。

七、考核與評估

(一)各級衞生行政部門定期組織對本轄區內的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對發現的問題予以通報並責令限期改正。

(二)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制定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考核方案,並定期對轄區內醫療機構進行指導與考核。

(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將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工作納入工作考核範圍,定期進行自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vjj9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