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報告(通用3篇)

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報告(通用3篇)

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報告 篇1

為全面瞭解農村勞動力資源現狀,合理開發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20xx年6月,由XX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景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農業局、縣委農辦等單位參加,對景東縣文井鎮、花山鄉、景福鄉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培訓、收入、轉移就業等基本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彙報如下:

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報告(通用3篇)

一、景東縣農村勞動力資源基本情況

景東縣轄13個鄉鎮(含3個鎮、10個鄉),170個村(居)委會(含4個居委會、166個村委會)。20xx年末全縣户籍數11.63萬户,户籍總人口 36.5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1.6萬人,佔户籍總人口的86.5%;男性18.98萬人,佔總人口的51.93 %,女性17.57萬人,佔總人口的48.07%;少數民族人口18.21萬人,其中,彝族人口15.45萬人,佔總人口的42.3%。全縣常住人口 36.2萬人,城鎮人口11.73萬人,城鎮化率32.4%。20xx年末全社會從業人員22.23萬人。在全社會從業人員中,單位從業人員1.95萬人;鄉村從業人員19.69萬人。

被調查的文井鎮、花山鄉、景福鄉轄54個村(居委會),710個村民小組,户籍總人口31699人,有漢、彝、苗、傣、白、哈尼等20個少數民族;耕地面積 149981畝,其中水田面積69055畝,旱地面積77825畝,農業人均耕地面積1.2畝;產業主要有烤煙、蠶桑、甘蔗、畜牧、茶葉、林業等,農民人均純收入8230元。

二、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結構狀況

調查組選點調查三個鄉鎮:文井鎮(文井村、文光村)、花山鄉(坡頭村、文俄村)、景福鄉(古裏村、糖梨村),涉及3個鄉鎮6個行政村12個村民小組414户農户。鄉村人口1658人。鄉村勞動力資源949人,其中:在鄉村務農655人,外出務工294人。

(一)文化結構。國小以下文化程度298人,佔鄉村勞動力總數949人的31.4%;國中文化程度554人,佔鄉村勞動力總數的58.4%;高中文化程度(含中專、職技)82人,佔鄉村勞動力總數的8.6%;大專以上文化程度15人,佔鄉村勞動力總數的1.6%。

外出務工人員文化結構:國小及以下文化80人,佔外出務工總數294人的27.2%;國中文化程度174人,佔外出務工總數的59.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0人,佔外出務工總數的13.6%。

(二)年齡結構。20歲以下42人,佔鄉村勞動力總數949人的4.4%;21—49歲780人,佔鄉村勞動力總數的82.2%;50歲以上127人,佔鄉村勞動力總數的13.4%。

外出人員年齡分佈情況:20歲以下15人,佔外出勞動力總數5.1%。21歲—49歲256人,佔勞動力總數87.1%,50歲以上23人,佔勞動力總數7.8%。

(三)農村勞動力從事產業。鄉村從業人員949人佔鄉村人口總數1658人的57.2%,其中,從事第一產業693人,佔總數的73%;從事第二產業72人,佔總數7.6%,從事第三產業184人,佔總數的19.4%。

外出務工從事產業:外出務工294人,從事第一產業50人,佔總數的17%;從事第二產業73人,佔總數24.8%,從事第三產業171人,佔總數的58.2%。

(四)外出務工情況

外出渠道:自發組織外出294人,佔外出勞動力總數294人的100%。

外出時間:1—3個月2人,佔外出勞動力總數294人的1%;3—6個月12人,佔外出勞動力總數的4%;6個月以上280人,佔外出勞動力總數的95%。

外出地點:鄉內29人,佔外出勞動力總數294人的10%;縣內鄉外95人,佔外出勞動力總數的32%;省內縣外126人,佔外出勞動力總數的43%;省外44人,佔外出勞動力總數的15%。

掌握職業技能狀況:參加過各類培訓127人,佔外出勞動力總數的43%,持有職業資格證書4人,佔外出勞動力總數的1%。

社會保障情況: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36人,佔外出務工總數的12.2%。

勞務收入情況:外出勞動者每年勞務經濟總收入為539萬元,人均年收入1.83萬元,從收入結構上看,月收入1500元以下45人,1500-20xx元150人,3000元以上99人。

三、農村勞動力資源特點及分析

(一)農村勞動適齡人口逐步減少,務農人口比例較大。被調查的3個鄉鎮6個行政村12個村民小組414户農户中,農村勞動力資源僅佔總人口的57%,勞動力資源呈下降趨勢,農村勞動力務農人數佔農村勞動力資源的69%,務農人口比例仍較大。

景東縣在近年來在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中,形成了壩區以冬早蔬菜、瓜果、冬玉米、冬辣椒、冬大豆為主,半山區及河谷以冬早青蠶豌豆、馬鈴薯、優質雙低油菜為主,山區以純糧作物、蕎麥、飼草飼料為主的農業生產佈局,以及“一鄉一重點,一村一品,一組一特色”的開發格局。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的增收,也就近、就地吸引了當地農村勞動力,也是農村勞動力務農比例較大的主要原因。

(二)外出務工者技能素質有待提高,勞動維權意識不強。被調查的3個鄉鎮6個行政村12個村民小組414户農户中,294名外出務工人員全部為自發外出,參加過各類培訓的127人,佔外出勞動力總數的43%,持有職業資格證書4人,佔外出勞動力總數的1%。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36人,佔外出勞動力總數的12.2%。

外出務工人員技能素質偏低,外出務工就業的通行證—職業資格證書持有率低下。外出務工人員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和繳納社會保險的比例不高,勞動維權意識不強。

四、建議

一是相關部門要加強聯動,充分利用鄉鎮勞動保障平台和農業部門“農信通”等技術手段,大力宣傳社會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規,增強維權意識。

二是加大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增強就業技能,提高就業質量。

三是要加快培育和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為勞動者就業提供服務,同時逐步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

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報告 篇2

在經濟危機以來的第一個夏天,我有時間瞭解農村的現實狀況。經常看到電視裏報道的農民工返鄉潮,對於我的所見卻有很大的不同。30年來市場經濟使得整個中國的結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傳統的農業國已經發生變化,傳統農業漸漸被現代農業取代。

以我所在的XX市大興鎮村為例,全村6120人,常住人口5100,土地5120畝。男的大多去北京、深圳、上海等地搞建築,20歲左右的女孩子去沿海地區工廠打工,中年婦女在家養育子女贍養老人。村裏的整個狀況以留守老人小孩為主,大批的青壯年外出。今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外出打工者回來不少,大多是工廠停工,或廠裏提前放年假。他們春節後就又都出去了,沒有一個人打算留在家鄉創業。通過村支書黃為東介紹情況,從中瞭解到農村勞動力本來就弱,村裏的土地大多已經供商業用途。隨着今後土地流轉政策的實行,農田耕作集約化、機械化後,在家種地的人就更少。走訪的過程中自己也體會到農村的冷清,受訪者多為留守老人及中年婦女,大多都會擔心過低的收入不能支持以後的養老醫療。到了晚上,可以發現農村的燈火很早便已經熄滅。

由於農村勞動力的流失導致了很多問題,其中比較明顯的有以下幾個:1、經濟狀況依賴度高。依靠外出打工的收益維持一家的生活,而農村本身沒有新鮮血液的產生,導致農村經濟相當脆弱。集體土地大多供開發用,農民固定收取利益,依賴性很強;2、養老醫療缺乏保障,僅僅依靠政府財政的撥款,導致醫療衞生體系不健全,雖然農村醫療保險逐步普及,大力發展農村養老系統,但看病難養老貴得狀況短期內依然難以解決;3、土地利用率低,在缺乏足夠勞動力的情況下,農村土地僅由留守老人及中年婦女這個羣體的耕作,利用率極低,雖然早已取消農業税,但物價上漲帶來的影響,使土地的利潤不能帶來更多的額外收入。

通過調研,發現農村的勞動力資源嚴重流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農村老齡化的加劇。根據XX市20xx年的人口調查報告,20xx年全市人口中,0歲~14歲人口為180708人,佔總人口的17.09%;15歲~64歲741505人,佔70.15%;65歲以上134860人,佔12.76%,老少比為74.63%。老年係數和老少比兩項指標均高於老齡化社會的國際標準(7%、30%以上)水平,也高於全國6.69%和30.4%的平均水平,啟東從1990年起已成為標準的老年型人口社會。就我所在村1~16歲佔村總人口16%,17~40佔25%,41~60佔27%,61歲以上的佔32%,所在村老齡化現象嚴重。

(三)、公共設施不健全。由於公共設施的不健全導致農村生活水平不能有很大的提高。通過調查,所在村依然有很多的露天廁所,夏天的衞生狀況堪憂。居民用水情況相較多年前有很大改善,但仍然面臨夜間停水的問題。對於飲用水的淨化處理,居民普遍擔憂,雖然可以接入市裏的水,但費用較村水站還是高。村裏的娛樂、購物場所幾乎沒有,購物娛樂需到鎮上。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導致年青人急於走出農村,外出的人又不想返回農村的惡性循環。

對此,就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大量流出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第一、以政府性項目催生相應的服務業。近期內周邊的重大工程項目有很多,如崇啟大橋的開工建設。熱鬧的集鎮上,一幢三層小樓上的 “大橋旅館”與崇啟大橋“同步開工”,如今生意十分紅火。除了迎來送往一批批散客外,還有客人長期包住在這裏。“最近兩個月,附近新開了10多家旅社、飯店、超市,從這裏向南已經形成了一條‘商業街’。”旅館老闆陳永安説,“以後的生意會越來越紅火。”這種服務性行業就是受益於政府重大投資項目。對此,隨着所在村作為上海啟東一小時經濟圈的第一站,各種配套設施的投資值得村裏投入。村裏的土地也可以更集中的利用,將部分用地作為開發用地,吸引投資;部分用地可以自行建設,構造一些旅遊、運輸、維修性的服務性組織。

第二、開發農村人才資源。20xx年,XX市委組織部等8個部門聯合出台《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的意見》,力爭用五年時間培養1萬名農村經營管理人才、2萬名農業技術推廣人才、3萬名種養能手、4萬名能工巧匠,樹立百名市級、千名縣級鄉村優秀科技人才典型,建立10個市級特色農業人才基地,市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給予一定扶持。作為農村的人才工作要從兩個方面着手:一是送出去,二是引進來。送出去是講培養優秀的農村青年,通過表彰、津貼等方式鼓勵優秀農村青年,由村或者鄉出資免費給予網上科技期刊查詢,免費赴上海、北京、山東等地的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觀光、考察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為農村培養了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大幅度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引進來的方式也有很多,最直接的一個例子就是大學生村官機制。國家實施“一村一社區一名大學生計劃”後,給農村帶來新思想、新思路、新風氣。此外,可以通過政策引導,鼓勵事業單位退休的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村一線發揮餘熱。

第三、完善農村公共衞生設施。健全的公共設施是保留農村勞動力,帶動農村發展的必須。農村的公共設施不完善主要是供水、供電、衞生系統上。經過多年的發展,供水供電系統建立齊全,出現問題多在維修上,出現水電系統的問題往往不能第一時間修理,對居民影響很大。因此我的建議將修理維護職責寫入鎮供水項目承包合同,以此約束水站承包人。在農村中衞生情況一直堪憂,村裏的露天廁所在整個調查過程中讓我格外關注。“小康不小康,不看廚房看茅房”,廁所的改造工程在新農村建設中值得關注。對此,可以借鑑其他地區的經驗,建立農村無害化衞生廁所。衞生廁所是指有牆有頂,廁坑及儲糞池無滲漏,廁內清潔,無蠅蛆,基本無臭的廁所,同時糞便通過特殊結構(如雙甕漏斗式、三格化糞池式或沼氣池式等),能使糞便中的寄生蟲卵和致病微生物得到有效滅活處理的廁所,或叫做無害化衞生廁所。同時推進農村廁所入室工程,改變農村衞生環境。

第四、推進農村創業。農村的經濟模式在進幾年有很大的改變,因此,鼓勵農民自我創業也是保證農村勞動力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方法。相對於城市創業來説,農民自主創業困難較多。首先,水價、電價、通信等費用高,導致創業初始成本多,創業門檻過高;其次,從銀行取得貸款難度大,農民沒有可供抵押的固定資產,自行找不到貸款抵押的物品,也很難找到擔保對象。再次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民即使有了資金能夠進行創業,能夠進行生產,但由於農民信息渠道缺乏,生產的產品銷路很難順利打開;生產的產品質量、標準化等問題也缺乏足夠的能力予以解決。就政策上需要建立完善農村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在這個方面需要政府出台相應措施,協調地方於銀行關係,故不作多的探討。村裏則需要及時發佈產業政策、市場信息、技術規範等,為創業者提供產業改革、發展、結構調整、資金投向、誠信建設等方面的服務,引導創業者依法納税,合法經營,健康發展。

農村的勞動力不斷地外流,這是現階段農村普遍的狀況,一方面,這解決了農村的經濟問題,另一方面推動城市化進程。但就現如今的形勢,需要改變這種不斷外流的現象,原因歸於農村建設的需要,以及農村城市貧富差距不斷加大帶來的矛盾。因此吸引勞動力迴歸農村,不僅是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通過不斷改善農村創業投資環境,不斷健全農村醫療衞生體制,不斷加大農村政策扶持,使農村成為真正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

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報告 篇3

為摸清XX區城鄉勞動力資源基本情況,推進統籌城鄉就業,切實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區人力社保局抽調專人於20xx年12月19日至20xx年1月20日開展了勞動力資源抽樣調查。

一、調查基本情況

(一)調查對象、內容和方式

調查範圍和對象:本次抽樣調查的對象包括石堰鎮麒麟村、雲集鎮青豐村、雲台鎮青雲村、但渡鎮但渡村這四個內的農村户籍人口;重點是在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勞動力。

調查內容:農村住户基本情況、農村勞動力基本情況、技能培訓狀況、轉移就業基本情況等。

調查方式:採取抽樣調查的方式,在全區範圍內選擇4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建制村,依託各鎮、街社保所工作人員,村、社幹部進行入户調查。

(二)調查總體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截止到20xx年1月20日,調查的4個建制村共計有農村家庭4596户,14200人。

二、勞動力狀況

從數量上分析,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在調研區的農業人口中,農村勞動力為8741 人,佔總數的62% ,勞動力資源的開發潛力巨大。

(一) 性別狀況

在本次調研的4個建制村中,農村勞動力人口8741人中,男性為4683人,佔54%;女性為4058人,佔46%。總體而言,男性勞動力仍明顯多於女性勞動力,男女勞動力比例大致為1:1.2。

(二)年齡結構

農村勞動力人口8741人中,年齡在16-30週歲的勞動力2491人,佔28%;31-45週歲的勞動力3596人,佔41%;男性46—60歲、女性46—55歲勞動力共2649人,佔31%。

(三)文化層次

農村勞動力人口8741人中,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7557人,佔農村勞動力的86.5%;高中、中專文化程度1137人,佔農村勞動力的13%;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47人,佔農村勞動力的0.5%。數據顯示,XX區城鄉勞動力文化程度總體偏低,城鄉勞動力文化程度懸殊大,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勞動力仍佔很大的比重。

(四)培訓狀況

調研區域中,共計有1297人接受了職業技能培訓,佔勞動力總數的比例僅佔14.8%。其中625人接受了餐飲、建築、駕駛、計算機的相關培訓,佔總人數的48%;從事家政、電工、車鉗工和其他培訓的有672人,佔52%。與20xx年相比,接受過培訓的勞動者佔勞動力資源總數的比例增加17個百分點,表明勞動力整體技能水平有較大所提高,擇業呈現多元化。

(五)創業情況

在調研的4個建制村中,創業人數為106人,創業企業總收入達7951萬元,吸納勞動力共計989人;其中,規模在100萬以上的企業7家(包含規模在300萬以上的企業5家),規模在100萬以下 10萬元以上的企業35家,另有微型企業86家。從數據分析,XX區農村勞動力創業規模仍以微型企業為主,投資規模較小但發展潛力巨大,在吸納農村勞動力方面的能力仍待繼續深化。

(六)轉移就業情況

從調研的4個建制村看,目前已轉移農村勞動力人數為5994人,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57%。

1、從轉移人員年齡看,以青壯年為主。青壯年農村勞動力身體素質好,思想進步,積極進取,更容易選擇轉移就業。30週歲以下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共有1493人,佔轉移就業總數的25%;31-45 週歲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 2724人,佔總數的45%;45週歲以上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737人,佔總數的30%。青壯年勞動力的流動,一方面補充了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需要。但另一方面弱化了農村人口結構,農村常住人口年齡結構呈兩頭高、中間低的形狀,即少年兒童和老年人口多,青壯年少。

2、從轉移人口文化程度看,以國中及以下文化為主。在已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5194人,佔轉移勞動力的8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有800人,佔轉移勞動力的13%。從總體看來,XX區已轉移農村勞動力以國中為主,在人力資源市場的競爭中將處於劣勢地位,多數人只能從事髒險苦累且報酬較低的簡單性勞務,很難進入一些高層次的產業從事複雜性勞動,轉移就業的穩定性較差。

3、從轉移就業的地域看,主要集中在區外市內。轉移勞動力中,在本區的有1296人,佔已轉移農村勞動力21.6%;區外市內的有3280人,佔54.7%;市外的有1418人,佔23.7%。

4、從轉移就業的產業分佈看,以第二產業為主。在已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第一產業有1080人,佔佔已轉移農村勞動力18%;第二產業有3693人,佔佔已轉移農村勞動力61.6%;第三產業有1221人,佔佔已轉移農村勞動力20.4%.

三、勞動力就業特點分析

(一)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就業結構趨於優化

由於XX區經濟社會飛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大幅增長。隨着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在城鎮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就業,農業富餘勞動力基本實現應轉盡轉。

(二)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總體偏低,就業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

隨着當前在本區就業機會大量增加的同時,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素質特別是專業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企業需要更多的中、高級技能人才,卻無法從本地勞動力中得到滿足;另一方面,部分勞動者由於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選擇崗位“高不成低不就”,由此造成了有崗無人幹、有人無活幹的局面,也反映出一些企業的薪酬待遇、勞動環境、用工方式與勞動者的就業願望、收入預期和職業發展預期不相適應。今後,這種結構性矛盾還會持續並可能變得更加尖鋭。

(三)困難人羣就業難度進一步增加,穩定就業壓力大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緩慢回落與物價較快上漲交織在一起,宏觀調控的難度加大,一些中小企業受多重因素影響經營困難。國內外經濟大環境的複雜性、多變性,將可能對XX區的就業形勢帶來負面影響。而隨着園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房地產政策調控力度進一步加大,靈活就業的機會將可能逐漸減少,失業人員特別是徵地農轉非人員、“4050”人員、低保户家庭失業人員以及殘疾人等困難羣體就業的難度將進一步增大。

四、對策建議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最終目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穩定和擴大就業是頭等大事,只有着力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就業問題,才能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從根本上縮小貧富、城鄉、區域差距。

在“”期間,要繼續堅持就業優先的方針,通過大力實施“統籌城鄉就業保障工程”,實現就業結構向勞動力優化配置轉變、就業重點向擴大就業規模和提高就業質量並重轉變。力爭到20xx年,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城鄉協調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充分就業基本實現,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以內。到20xx年,建成完善統一、競爭有序、城鄉一體、功能完備的人力資源市場,覆蓋城鄉居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全面建成,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全市甚至全國一流的統籌城鄉就業示範區。

(一)堅持發展經濟與擴大就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經濟拉動就業的作用

在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努力保持第一產業的基礎地位,鞏固第二產業的支柱地位,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實現就業結構的優化,最終實現經濟與就業的同步增長。一要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勞動力就近就業。二要抓住大工業發展、大項目實施的機遇,注意發揮規模經濟效益,以大帶小,帶動全區第二產業的發展,並積極鼓勵發展中小微型工業企業,挖掘第二產業吸納勞動力的潛力。三要積極發展商貿流通、家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充分發揮第三產業在促進就業方面的獨特優勢,使其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

(二)堅持強化創業扶持與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緊密結合,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結合創業型城市的創建,大力扶持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要在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方面提供服務。充分發揮小額擔保貸款在促進就業創業中的作用,重點是落實扶持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採取資本金補助、税收返還、融資擔保、規費減免等措施,鼓勵和引導大中專畢業生、返鄉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文化創意人員、信息技術人員等自主創業。

(三)堅持就業服務與服務平台建設緊密結合,推進城鄉統籌就業

統籌城鄉就業的基本目標是促進城鄉人力資源市場一體化和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序和穩定轉移,不斷理順和優化城鄉就業關係,努力擴大城鄉就業,提高城鄉就業管理服務的現代化水平。通過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健全區、街鎮、社區(村)三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依託就業服務平台,全面完善勞動力供求信息台帳,對失業人員的失業時間、失業原因、家庭狀況、就業願望、培訓要求、技能水平、就業去向、享受政策、社會保險關係基本情況和企業用工需求情況做到“十清”。着力抓好西永信息產業園、長壽經開區、街鎮工業走廊和“農業三園”的用工需求調查、統計和預測工作,掌握中長期用工需求,及時發佈就業信息、培訓信息,引導勞動力資源合理流動。

(四)堅持市場調節與政府幫扶緊密結合,強化對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

要充分認識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將解決困難羣體的就業問題擺在重要位置,堅持以人為本定政策,帶着感情做工作,逐步形成“對準人頭、跟蹤服務、盯人幫扶、託底安置”的長效機制。

一是開展市場就業觀念的宣傳教育。針對 “4050”人員、徵地農轉非人員、刑釋解教人員等普遍存在的等待、依賴和觀望等消極觀念,加強引導和宣傳,使他們對國家的就業方針和就業形勢、勞動者應具備的職業素質、求職技巧等有一定了解,幫助他們認清就業形勢,更新就業觀念,樹立市場就業意識。

二要針對就業困難羣體普遍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缺乏技能、體弱多病的情況,通過專門推薦、專場招聘和專款幫扶等辦法,提供個性化就業服務。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開展“一對一”就業指導,幫助他們就業創業。

(五)堅持擴大就業與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緊密結合,促進穩定就業

一要抓好社會保險擴面工作。積極推動農民工、非公經濟組織就業人員、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二要嚴格執行勞動合同制度。進一步宣傳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着力提高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的勞動合同簽訂率,全面實施最低工資制度,逐步提高工資水平,增強勞動者就業穩定性。三要加大勞動保障執法監察力度。突出維護農民工權益,全面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網絡化”建設,逐步實現機構標準化、執法規範化、人員專業化。

(六)堅持就業創業工作與業績考核體系緊密結合,推動就業創業取得實效

要加強部門之間的配合,為推進全民就業創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區發改、人力社保、工商、財政、人行、國税、地税等部門要制定支持推動就業創業的配套政策和具體措施。對已出台的各項就業創業政策的落實情況、政策效果開展專項督查,確保政策執行不出偏差、不打折扣、落實到位,努力在全區營造各級黨委政府關心創業就業、社會各界支持創業就業、廣大羣眾積極投身創業就業的良好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rz9g4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