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會計專業調查報告(通用8篇)

會計專業調查報告(通用8篇)

會計專業調查報告(通用8篇)

會計專業調查報告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好!今天我要論述的題目是:未雨綢繆應有時 韜光養晦促成長_____教師專業成長調查報告,以楚都中學為例。

前不久,我看到有這樣一個新聞:山西農村一所學校的一個老教師退休的那一天對校長説:“我從事教師行業三十一年,為什麼沒有一個獎證。”你猜這個校長接在口裏怎麼説。他是怎麼説的“你的工作時間雖然長,但是完全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機械地重複過去的工作,完全不注意自己的學習提高,當然就沒有什麼成績”這話聽上去還有些道理,但是我們仔細想一想:難道我們學校,我們校長就沒有一點責任嗎?我們平時對學校的教師在專業成長是任何關心,如何規劃,如何引領的?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學校的教師們的學習理念,知識結構,教學水平,業務能力,專業成長又是如何呢?所以毛澤東在他的哲學著作《矛盾論》中講事物是具有兩面性的。我們從這個案例中引出一個話題:教師的專業成長。

下面我們就荊州區楚都中學的教師專業成長進行了調查並寫成了調查報告,現在我向各位彙報。

一, 調查的目的

以楚都中學為例,瞭解目前農村初級中學的教師知識結構,年齡結構,思想動態,業務能力。以便中長期規劃安排教師學習不斷提高業務能力,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讓教師可持續發展,從而構建學校區域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二, 調查的對象

荊州區楚都中學72名教師。

三, 調查的內容

(1) 教師的文憑結構(2)教師的年齡特徵(3)教師的教學能力(4)教師的知識結構(5)教師的思想動態(6)教師的學習現狀

四, 調查的方式

問卷式,談話式,普查式,檢測式

五, 調查的時間

20xx年4月15————20xx年4月22

六, 調查的過程

楚都中學是一個農村初級中學,又處在城鄉結合部。它就像一個跳板一樣,過去農村的教師調到楚都後一兩年就通過這塊跳板調到城裏。因此這裏的教師文憑合格率還是比較高的。下面我們看這個統計表:

文憑 本科 專科 中師 合格率

人數 18 54 0 100%

從表上看,我們的教師達標率是100%。而且我們的教師高學歷相對比較多,正格的科班生就有8人。從初級中學的角度講我們教師的知識基礎是不差的。但是事實上,通過下面的測試我們非常驚訝。

做考試試卷

(語數外)120 100----120 90------80 80------70 60及以下

各分數段人數

(31人蔘加) 3 5 6 17

我們學校參加考試的教師31人,滿分120分。試題是荊州的會考題。但是有一半以上的教師考試不及格。這説明我們的教師在學校畢業後放鬆了學習,在工作中沒有真正學習教材,體驗文本,挖掘教材,而是照本宣科,依樣畫葫蘆。否則教師們不會有這麼多不及格。我們想一想,教師自己都做不到試題,焉能跟學生講?焉能教得好學生?教師的一桶水在哪裏?面對如此差的成績,我們來看教師們又是怎麼想的,他們的思想狀況如何?(學校調查組人員與教師對話)

問:x老師,您的教學反思和論文還沒有交呢!

答:我懶得寫,我們都五十幾了,讓他們年輕人寫。

問:您還看不看書,平時愛不愛學習!?

答:我不看書,現在一看就腦殼疼。心也沉不下來。

問:您對什麼有興趣?

答:平時混一混,雙休玩一玩。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看穿一點。

從教師的談話中我們雖然不能説這種思想現象代表所有人,但是的確也是目前教師中乃至人們思想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就是明明知道自己學習不夠,就是不想學習。這種思想對學生也有相當的影響,我們的學生目前就是懶,散,嬌。經受不了困難挫折,思想浮躁,作風拖拉。不想學習,當然年齡也是一個因素。我們楚都中學教師的年齡特徵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來看統計表上的數據:

年齡 20-----30歲 30-----40歲 40--45歲 45---50歲 50-55歲 55--59

人數

72 4

5 8 20 23 12

從統計表看我們可以明白:楚都中學的教師年齡偏大,45歲以上的幾乎佔了一半以上。年齡大肯定有他的年齡特徵決定這些教師不肯學習,不肯發展。我們這是今年四月統計的。要是過兩年就有五個教師退休,要是再等五年,楚都中學就有12個教師退休。但是我們認為學習提高是一輩子的事,學習不僅是為了自己的職業需要,而是關係到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有一位哲人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民族不學習,那麼這個民族是可怕的”。普希金也説過“影響是短暫而脆弱的,學習是廣泛而深刻的”我們今天學習提高的是個人的水平,個人收益,明天就是社會家庭的需要,家庭社會收益。我們的學習決不是僅僅為工作,而是為了自己。因為你的學習會帶給你的家族,你的族輩更加燦爛的陽光,你的榜樣是無窮的,你的魅力是無窮的。

統計表還給我們帶來另外一個信息:就是楚都中學三五年後,教師將要有一個結構上的大調整,有近三十名教師退休後需要年輕的教師上來,這裏還是有一個繼續學習上的事。學習對工作有多大幫助呢?下面我們再來看教師的教學能力與知識結構的關係:

教學比武

全體參加 68人蔘加有效課堂教學比武(4人搞後勤) 課堂駕馭能力,文本把握能力,新課改理念,創新能力,對未來引領能力。

學生評價 28人優秀,21人一般,19人不滿意

創新能力,對未來引領能力一般。

課堂駕馭能力,文本把握能力,新課改理念能力較強。

專家評價 23人優秀,絕大多數表現一般

創新要加強,能力要提高

無論從學生的反饋還是從專家的意見來看,我們都要加強學習,我們的教學水平還相當滯後,我們沒有運用最先進的教學手段,我們不能創新,我們沒有比較前沿的思想,這與我們教師的專業成長有直接的關係。知識越豐富教學能力就越強。教育家葉瀾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所以教師要不斷尋找自我。教師的知識不豐富,教學水平就不能提高。我們現在必須加強學習。

我們楚都中學現在學習的狀況是怎樣的呢?從教師的讀書筆記和最近教師學習的信息反饋來看,形勢喜人,特別是教育局站在科學的高度,運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及時準確地提出“千日破三關”的學習提高的口號之後,這對我們廣大教師是一個福音。不理解的教師認為這是多餘,有發展有遠見的教師認為這是為了教育,也是為了教師,還是為了教師自己。

我們楚都中學認為“千日破三關”是及時雨,因此教育局的這一口號提出之後,教師們的學習熱情普遍高漲。有的教師邊看書邊記筆記,有的教師在書店購來了教育,科學,文學等多方面的書。有的教師平時花一點錢都捨不得,這次卻買來了幾百元的書。讀書的確是一件好事。歌德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培根也説“人的知識越多,力量就越大。”但是談的學習,我們楚都中學如何組織教師學習提高這還得進行仔細論證規劃。

七, 想法與思考

通過上面的調查報告我認為:目前不管是農村學校的教師還是城市的教師,都要學習。荀子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努力學習,才能不斷豐富和提升自己,提升教師,提升學校。為了加強教師的業務學習,我認為:校長是船長,教師是船員;一所好校長,一所好學校。我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還必須科學規劃。

(一)制定學習規劃

1制定楚都中學“千日破三關”實施方案。方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教育局提出的“1451”工程為目標,努力構建楚都中學教育學習中長期發展的思想觀念為龍頭的品牌效應。為實現楚都中學三年“千日破三關”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2確定實施步驟,成立“千日破三關”領導小組。

3制定“千日破三關”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目標是:能讓絕大多數教師樹立教育發展的新觀念,有比較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方法,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指導教學。有 物質保障: 教師一年內閲讀教育專著兩部,寫學習筆記兩萬字,在校際活動。聽教課八十節。撰寫論文二十篇,做試卷十套。完成課件初步製作,有處理電子信息能力。

第二階段: 完成階段目標是: 能讓所有教師都樹立嶄新的教育發展的新觀念,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用前沿的創新模式指導教學,教學效果好。有物質保障: 教師一年內閲讀教育專著三部,寫學習筆記三萬字,能在省市教學競賽中獲獎,聽教課達100節,做試卷二十套,熟練處理電子信息,一半以上教師的論文獲獎。

第三階段:成果階段目標是: 所有教師都具有較高的教學能力,有前沿的教育理念,有先進的教學方法,有較高的專業知識,能帶領團隊創造性的工作,信息處理能力。 有物質保障: 教師一年內閲讀量達二百萬字,高水平地處理電子信息,熟練製作課件,著書立説一部,論文教學競賽在全國省市獲獎,聽教課150節,做試卷能與最好的學生媲美,設計創新試題100道,能有五人以上的教師在省市乃至全國有知名度。

4夯實”千日破三關”要求。

A,確定三個會:每年四月.九月召開一次大型的千日破三關教師大會,每月召開一次小組負責人會議,每半年召開一次總結評比大會。

B,保障三到位:時間到位,保障教師每週一,三,五進行學習提高。領導到位,每週主要領導要檢查,小組負責人對學習的教師做好記載。任務到位,每次學習內容要首先確定,在安排學習,學習成果要彙編成冊。

C,領導五垂範:領導帶頭聽課,帶頭評課,帶頭講課,帶頭讀書,帶頭撰寫文章。

(二) 樹立專業意識

我們要樹立“學高為師,行為人範”的理念。青年教師要儘快樹立專業意識,排除雜念,正視現實,立志終身從事並獻身於教師這個職業,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日復一日的平常、平淡、平凡的工作中去。教師的專業基本素質要求應涵蓋三個基本範疇:教師專業知識(包括普通文化知識、任教學科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等)的發展,專業技能和能力的養成,專業情意的健全。教師專業成長要經歷一個不成熟到相對成熟的過程,而成長的內涵也是多層面、多領域的。“一個相對成熟的教育專業人員,能信守教育理想,以學生利益為前提,強調專業知識與能力,參與專業決定,負起專業責任,行為表現有彈性,能容忍壓力,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具有從多個角度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用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能力。”教師專業成長空間是無限的,成熟是相對的,成長則是絕對的,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懈地學習艱苦地實踐才能不斷完善。

(三)、更新教育理念

老教師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對他們來説已根深蒂固了。在新課程環境下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和專業素質的培養離不開教育專家特別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專家的引領。可採用請進來或走出去的辦法接受課改專家對新的課程標準的解讀,從而轉變應試教育觀念,形成新的教學理念,並轉變角色職能。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習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將學生雖不大規範、但卻完全正確、甚至是有創造的見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方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在未來的課堂,知識將由三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必將導致師生關係的改變,使教師長期以來高高在上“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發生變化,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我們知道,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是不能淘汰的,但與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師唯一的角色。

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四)、營造學習氛圍

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在終身學習理念的支持下不斷在進行自我調整,不斷更新的過程。

辦現代化學校,搞現代化教育,培養現代化人才,教師隊伍現代化是關鍵。教師隊伍現代化應先從抓青年教師專業成長開始,從人文關懷入手,為青年教師營造學習和成長的氛圍。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實施“三抓”,即在抓現有老教師優勢和潛能的發揮,“盤活存量”;抓中年教師的提高,“挖掘能量”以營造氛圍的同時,着重抓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激活質量”,縮短新老過渡期。尤其是在新課程環境下學校更要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必須認真學習,不斷學習,努力使自己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人才觀、質量觀,熱愛教育事業,樹立鞏固的專業思想,具有進取精神、奉獻精神、求實精神、創新精神。在全校範圍內努力營造一個學習型的氛圍,都來關心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讓他們在一個寬鬆而和諧、寬容而尊重的環境中與學生共同健康地成長成材。 青年教師是學校的未來,青年教師的培養是學校人力資源開發的首要任務。一是過好“三關”:師德師風關、教學基本功關、教育科研關;二是學會“三課”:上課、聽課、評課;三是練好“三筆”:鋼筆、粉筆、毛筆;四是讀好“三書”:教科書、專業基礎理論書、教育理論書。除此之外通過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組內評課的方式,讓青年教師在互動互助中鍛鍊成長。要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併成才,除了導師的傳幫帶,還必須搭建使青年教師能施展才華的舞台,即在教學比賽活動中鍛鍊成長,逐步成熟起來。學習江蘇洋思中學利用暑假校本培訓之際進行教學大比武活動。全員參與,老帶新,新促老,共同創造互學互助的良好氛圍,對於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五)、注重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就是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以學校為陣地,以學校為主體開展的教學研究與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的 培訓活動。這種為了學校,基於學校,在學校中開展的培訓,有利於貫徹和實施學校的辦學思想,能切合教師的實際,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困惑和問題,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特別是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校本培訓有多種模式,這裏重點介紹反思教學的模式。因為教學不僅是技術,更是一種藝術。它要求從“工匠型教師”轉化為“專家型教師”,其關鍵是學會反思,學會合作。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教學創新的動力。教師需要聚焦課堂(社會縮影),反思自身的教學。反思教學的過程就使教育評價的過程,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反思教學是指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下,藉助行動研究,不斷的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努力提升教育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逐漸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它是一種用來提高教師自己的專業素養、改進教育實踐的學習方式。因此,反思教學是每個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反思教學採用的是教育行動研究法,即教師通過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所進行的研究。作為中學教師的優勢在於佔有大量的教育教學第一手材料。“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就是教育科研的起點。中學教育科研“來自實踐,通過實踐,為了實踐”的基本特點決定了中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所追求的是解決問題、改進教學。在科研過程中,教師的整體專業素質會得到全面提升。圍繞課題開展教學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接受校本培訓的“科研、教學、培訓三位一體”的“課題研究培訓模式",以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和成熟,已成為大多數學校採用的校本培訓模式。

(1)創造求真、務實、公平的教研氣氛

教研組是教師學習提高和成長進步的搖籃。我認為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如示範觀摩課、優質課評比,彙報課等系列活動,強調觀摩研討,一定要建立在真實的教學情景上,鼓勵教師要有信心展示自己的成功經驗,更要有勇氣將問題暴露出來。並將觀摩課中出現的問題當作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使每個參與者都能從問題中得到啟發和幫助。我們還注意營造一種獨立、平等和互相信任的評議氛圍,使批判、懷疑、反思和自主更新成為每次評議主流。另外,還組織教師參加地區、市級教師各項大練兵活動,為她們創造展示才華的舞台。

(2)開展案例研究提高教師的反思研討能力。

我們的案例研究是針對某一有代表性的案例採取“一課多研”的形式。可分為兩種:一是一名教師對一個案例組織多次活動,直至活動成熟,然後全校展示。二是針對某一案例,多名教師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組織活動,進行對比研討,反思自己的活動組織,瞭解他人,瞭解自己,查找不足,開拓思路,共同提高。

(3)培育教師對課題研究的興趣

以往教師的一些課題研究迫於任務且未能立足本園實際和教師自身需要,教師既缺乏參與的興趣又難以從研究中得到真正的收穫。我認為要轉變了課題缺乏理性思考而又零散的現狀,設置了七大資源體系,讓教師根據自己喜好,特長來承接子課題,使課題研究具有針對性、層次性、系統性,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這樣,教師感受到課題研究既能解決自身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又能起到促進自身專業的發展。

以上是我們中學根據教師目前專業成長的現狀寫成的調查報告,望您提出寶貴意見。

會計專業調查報告 篇2

韓山師範學院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是粵東地區一所開辦烹飪專業的高校,在廣東省有三所——湛江師範學院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韓山師範學院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這將傳統的烹飪人才提升了一個檔次。古人云:君子遠庖廚。如今烹飪專業也提升到了大學這個層次,需要通過大學聯考這個門檻才能接受教育,明顯地指出目前市場上需要的是不單單是有技藝的廚師,更需要的是有知識,有文化底藴,有專業素質的廚師。

現代市場上出現的情況:

一、缺乏有知識的專業人才。民以食為天,在人民生活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越來越最求的不只是吃得飽,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這也就給傳統廚師上了一個瓶頸,沒有科學的依據,沒有文化知識做底氣,他們在菜餚的創新上難以給顧客一種説服力,需要學習專業理論知識,考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者聘請專業人才。這就給這個專業騰出了發展空間。

二、陳舊的廚房管理。現在廚房普遍的一個弊端,員工素質、文化普遍低下,不願接受文化知識,單純最求技藝上的東西,很難有突出的創新改革。以及單純地做好自身的工作,沒有靈動地為酒店創造新的產品,開拓新的市場。這就是廚房沒有一套嚴密的管理系統,就像跟酒店脱節,無法接受酒店的企業文化。這便需要廚房管理這方面的人才,帶動廚房管理形成一套新型管理,與酒店接軌。

三、新一代人才的培養。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是一個新興專業,對比與傳統廚師,這個專業的學生多了更多理論性強、科學性強的專業知識。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技藝上,目前烹飪教育人才缺乏專業導師,技藝方面大多聘請行業上的老廚師作為教師,他們的技藝固然是好,但是授予的菜餚和方法沒能與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達成科學性的結合。這就需要烹飪專業的學生自主創新,能夠形成自己一套獨特的教學理念,達成技藝與科學理論的一個結合授予新一代的烹飪專業學生。

針對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情況,很明顯地説明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市場上需要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我個人認為,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發展有三個方向:培養營養知識紮實技藝精湛類廚師;管理型廚師;將傳統技藝與理論知識結合的廚師教師。

很明顯,我指出的三個方向都離不開廚師,因為我想,我們學的是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烹飪,本身就是一種技藝,但是社會發展到今天,單純的技藝是不能滿足社會需求,要做個一個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那麼技藝還是基礎,做到技藝與專業科學理論知識的結合讓我們更有説服力,市場很大,需要我們去開拓。

營養知識紮實技藝精湛類廚師。為什麼要這個與其它兩個方向不同,要強調技藝精湛呢?我認為:針對上述第一點闡述的弊端,“沒有科學的依據,沒有文化知識做底氣,他們在菜餚的創新上難以給顧客一種説服力”。我們要以一股新生的力量闖進傳統廚房,技藝是我們的先鋒隊,只有在技藝上得到肯定,我們不僅能科學地在技藝上將菜餚創新,運用廣闊的見識在菜餚美觀上創新,更能將營養知識滲入其中,做到菜餚的營養搭配,針對不同羣體的營養方案。做出一個新興的菜餚評價標準:色、香、味、型、營養面面具備。

管理型廚師。現代廚房管理需要一套新的理念。造就一支優秀的廚房員工隊伍。措施:完善制度。對於現代酒店,嚴格的制度是企業成功的一半,制度建立起來後,根據運作情況來逐步完善,明確廚工的獎罰制度,制定科學的激勵機制。為了避免制度流於形式,還要加強督查力度,設置督查管理人員。改正大多數廚房有安排,無落實的管理通病,確保日常工作嚴格按規定執行,使廚房工作重安排、嚴落實。廚房的規章制度是廚工工作的指導,規定了崗位職責、規章制度、督查辦法後,再進一步加強對人員的管理時就有章可循了。創造化的勞動組織。一支優秀的廚房員工隊伍必須做到有機地結合,否則便會一盤散沙。廚房人員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過科學的排列組合,使員工做到職責分明、能位相稱,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形成一個精幹、有序、高效的勞動組織。措施:明確崗位責職,廚房各部門的主管、領班要配備好,做到分工明確,各行其職。根據廚師的特點,決定各崗位的人員安排和調動,使之協調、和諧工作。也能使廚房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創造“自動自發”的人事環境。人的管理的實質,並非“管人”,而在於“得人”,謀求人和事的配合。古人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旦企業失去人才和人心,哪怕企業資金再雄厚、設備再先進,也必然導致慘敗。廚房人員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激勵措施,創造良好的人事環境,使廚房員工安心工作、樂於工作,限度地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積極性發揮出來。措施:實行“無情管理,有情領導”。在教育廚工遵紀守法的同時,要做好廚工的思想工作,應經常聊天談心,上級要經常關心下屬,相互建立感情,並儘量解決他們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引導廚工樹立起為一切為了酒店的服務理念。對於表現好的廚工一定要給予表揚,對於不守紀律有損酒店形象和利益者給予批評教育,做到獎罰分明,使廚工心情舒暢,工作有勁,感到廚房就是一個温暖的大家庭。

將傳統技藝與理論知識結合的廚師教師。因為市場上缺乏營養知識紮實技藝精湛類廚師、管理型廚師,那麼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的招生只會越來越多,因為這方面的人才實用性強,市場上極其缺乏,要將現代廚房做出新的改革,他們是大的力量,那麼這種類型的教師更要注重培養,只有將傳統技藝與理論知識進行科學地有機結合,創造出一套新的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的教學系統,那麼不久,廚房業也將會出現一個新的局面,社會又將有一次飛躍性的進步。

我愛我的專業,烹飪工藝與營養,這三年來他教我做人看問題,它讓我學習到的不單只是烹飪方面的知識與技藝,更多的是我學會從更高的一個角度去看問題,這個專業尚有很大的空間,他的進步和發展會帶領廚房業進入一個新的局面,讓社會出現一次飛躍性的進步。當然,這也只是我這個剛進入社會的牛犢的一點感言,一點自己的看法。

會計專業調查報告 篇3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工作中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也是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東營市實驗中學提出了“樹名師、育優生、創特色、興名校”的工作目標,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作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載體,着力提高廣大教師專業發展意識,激發教師愛崗敬業和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持續、科學、和諧發展。為了做好學習與實踐結合文章,改善和促進學校教師培訓工作,按照上級黨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關於做好科學發展觀專題調研工作的要求,我校圍繞教師專業發展這一主題開展了認真的調研工作。

一、調研主題:東營市實驗中學教師專業發展願景調查

二、調研目的:通過開展學校教師專業發展願景調查,詳細瞭解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自我規劃現狀,掌握學校教師培訓培養工作需求,科學指導校本培訓工作,為更好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服務。

三、調研組織單位:學校教科室

四、調研開展情況

(一)調研時間:20xx年11月15日—11月30日期間進行。

(二)調研範圍:全校教師。

(三)調研方式:由學校統一設計《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一覽表》,組織教師針對個人專業發展問題進行思考和規劃,學校統一收集分析。

(四)、材料收集情況:在調研過程中,共向全校196名教師發放了《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一覽表》,有108名教師按要求填寫了調查內容,並提交了調查材料。

五、調研總結

(一)、各層次教師專業發展願景比較分析

從教師專業發展願景調查情況分析,可以看出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各層次教師的個人專業發展願景有共同點,就是都普遍趨向於由合格教師到骨幹教師,有骨幹教師到教學名師,再到專家型、研究型教師這樣一個基本定位,這説明廣大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追求方向是明確的,發展定位是正確的。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目標的具體定位是期望在相應的階段能夠成為省、市、校各層次的骨幹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和各類名師,由此可見教師在實現專業發展目標過程中很看重省市校對骨幹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和各類名師的評選和培養活動,已經將其作為自己專業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和重要成長平台。

二是在具有基本一致的方向定位基礎上,各層次教師的個人專業發展願景也各有側重點。初級教師基本上是以適應教學崗位、做合格教師為基本定位,向學科教學骨幹和學校教壇新秀、教學能手、直至成為市級青年骨幹教師或教學能手目標努力。中級教師多數是以學科教學骨幹教師為基本定位,向學校教師標兵、教學名師、省市級教學骨幹教師、教學能手或學科帶頭人方向努力。而高級教師則以成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和省市校名師為努力方向。同時,初級教師和中級教師還普遍將職稱評聘作為個人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這既説明職稱評聘對引導和激勵教師成長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反映了當前中青年教師在職稱評聘方面承受的巨大壓力。

(二)、實現專業發展願景目標的主要措施

從調查情況分析,教師實現個人專業發展願景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1、加強學習,主要包括參加高層次學歷進修,研讀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加強自身專業理論學習,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強學習,提高能力。

2、在工作中學習、積累,加強基本功訓練,實現專業發展目標

3、積極投身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4、加強教學反思,寫教學隨筆、教育故事、教學案例、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5、參加各級各類教師培訓、積極參與校本研訓活動

6、到名校學習,學習先進教學方法和經驗,觀摩優秀教師課例。

7、積極參與省市校教育科研活動,開展教育教學研究,開展課題研究。

8、向名師學習,抓住一切聽課、學習集會,觀摩優秀教師授課,向優秀教師學習

9、選擇有豐富經驗的高級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在理論學習、教育科研、學科教學等方面接受指導

(三)、存在問題

綜合來看,無論目前教師對專業發展的理解是否到位,對個人專業發展願景目標定位是否準確,措施是否科學可行,仔細審視這些願景不難發現,教師們的願望都是希望在教育教學中取得成績,取得進步,希望自己的價值得到承認,發展和成長是教師的共同願景。從調查情況看,目前教師對專業發展問題還缺乏深入的認識和思考,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缺乏應有的認識,對實現教師專業發展途徑的認知也有一定的侷限性。

1、多數教師將教師專業發展僅僅理解為是知識的積累或教學技能的純熟,而沒有上升到知識技能能力以及情意特質等綜合素質的提升,對教師專業發展目標的描述較少拓展到探究意識反思能力合作能力及實踐智慧等特性

2、多數教師將教師專業發展只定位於教師成長的某些階段性成果,而非側重於教師成長的過程,教師的專業發展願景多為一些靜態的結果,如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這樣的狹義目標,沒有將其重點放在教師成長過程上。

3、部分教師還沒有將其自身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看待,去定位自己的專業發展目標,更多考慮的是影響專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因素。

4、部分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了解,對教師專業發展問題關注度不高,工作中沒有目標意識,職業倦怠想象嚴重,進取心不強。

5、在實現專業發展願景的主要途徑方面雖然多數教師的許多途徑是正確的,但較少提到發揮教師團隊作用和協作意識,這説明教師考慮較多的是個人的努力,而忽略了教師工作團隊的作用。

6、部分教師對教育科研在實現專業發展中重要性認識不足。

(四)、對策思考

教師專業發展是學校建設的永恆課題,也是教師成長的長期訴求。幫助教師實現專業發展願景,是學校實現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為了更好的引導和促進教師確立專業發展目標和實現專業發展願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在今後的教師管理和教師培養工作中,我們應重點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確立科學發展思路,科學定位工作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將“研究、培訓和發展”作為學校教科研及教師培訓工作的途徑和目標,通過“研究、培訓”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教師的專業發展實現教師成長、成功目標。

2、建立教師成長機制,讓教師獲得發展平台

認真落實《東營市實驗中學名師培養工程實施意見》,構建教師成長機制,為各層次教師搭建發展平台,激勵教師不斷實現成長目標,以切實可行的措施來落實“以教師發展為本,促進教師成長”的教師隊伍管理理念。通過實施“學校名師培養工程”搭建適合各層次教師成長的教師培養平台,建設以“教壇新秀”、“教師標兵”和“學校名師”為基本骨幹的學校名師隊伍。

在首屆學校名師培養與管理的同時,繼續定期開展學校名師評選活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做好名師指導和培養青年教師工作,按照一個“明確”,兩個“把關”,三個“滿意”,四項“合格”標準加強名師指導和帶動活動管理。即:一個“明確”就是要明確“導師制”工作責任和目標,落實責任制;兩個“把關”就是要嚴把過程管理關和結果考核關,將青年教師成長進步情況與指導教師的工作業績和教研室的考核掛起鈎來,注重過程管理和工作績效考核相結合;三個“滿意”就是要保證學生滿意,指導教師滿意和學校滿意,確保工作實效。四項合格就是被指導教師經過“名師帶動和指導”工作的培養,要做到思想表現合格,教學常規落實合格,工作能力合格,工作業績合格。

3、創建學習型教研組織,營造教師發展氛圍

教師的專業發展方向需要引領,需要支點。因此,學校應將“學習型教研組織”建設作為教研室/組建設和管理的重要內容,納入教研室/組工作考核體系。建立教師學習考核制度,推薦教育專著,指定必讀書目。要求教師堅持“五個學習”即:向先進理論學習、向外地經驗學習、向同科教師學習、向優秀教師學習、向學生學習,“四個合作”即:與學校合作、與同事合作、與學生合作、與學生家長合作。要求教師每學期做到“四個一”,即:每學期上一堂研究課、讀一本教學理論書籍、寫一篇教育教學論文、參與一項課題研究。通過這些活動,鼓勵教師寫教學體會、教學心得、教學反思。

4、實施課題帶動戰略,以教育科研引領教師發展

“教師即研究者”是國際教師專業化發展運動中的重要觀點,也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重要理念。教育科研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學校要繼續倡導“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重視引導教師結合教育教學工作實際,以問題和現象作為課題進行研究,運用教育教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突破教育教學難題,實現教育創新。學校要繼續做好《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高效愉悦課堂的實踐研究》和《三位護航、主題體驗、師引自塑學生成長模式研究》兩個龍頭課題的後續管理工作,並建立學校教育科研平台,開展校級校課題、短期課題研究,形成校內個人、團隊課題並存,校內外課題結合、短期課題與長期課題、小課題與大課題互補的課題研究和管理機制,讓教師在研究中工作,在研究中成長。

5、以校本研訓為載體,讓教師獲得發展途徑

學校教師隊伍的成長和發展需要途徑、載體和契機。學校要繼續堅持以校本教研為途徑,以活動為載體,研訓結合,創造發展契機,讓教師在參與和體驗中實現成長和發展。

一是要繼續以主題教研為途徑,積極創新教研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增加活動內涵,提高活動實效,在開展主題教研活動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主題教研活動學術性、研究性、實效性和開放性特色。

調研主題:東營市實驗中學教師專業發展願景調查二是在開展好學校主題教研活動基礎上,充分利用省市教研途徑,積極組織教師參與省市教研和教師培訓活動,形成以校本教研為主,校內外教研與培訓相結合的教研與培訓途徑,是更多的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各層次的教研活動中,實現發展目標。

三是結合教研活動的開展,學校還要定期舉辦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學校優質課評比、研究課、示範課觀摩、教學能手評選等活動,讓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得到鍛鍊,獲得成長體驗,促進教師發展。6、以教學改革為陣地,實現教師專業發展

教育教學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實現教師成長的主陣地。學校要從科學發展的角度,將教師培訓和培養與教育教學改革密切結合起來,以教育科研引領和促進課堂教學改革,以課堂教學改革作為教師成長和發展的主陣地。今後一段時期內,學校要繼續緊緊圍繞“構建和諧高效課堂”這一主題,實施課堂教學研究,並繼續推廣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研究活動中,學校通過舉辦研究課、觀摩課及優質課評比等方式,引導教師全員參與研究,共同落實課堂教學改革目標。課堂教學研究和改革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的同時,也使教師隊伍得到了歷練和提高。

7、學校要高度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紮實做好引領、促進核服務保障工作。一是要加強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踐的學習和研究,幫助教師深刻認識和理解教師專業發展內涵,提高重視程度。二是要幫助教師明確專業發展方向,正確確立專業發展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將教師專業發展落實到工作過程之中。三是發揮教師主體作用,積極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教師專業發展必須是教師主動參與的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過程,沒有教師的積極參與,就沒有教師專業發展。因此學校要從制度建設、管理機制、考核評價、教師職務聘任等環節建立有利於促進和保障教師專業發展的管理機制,做好引領、保障和服務工作。

會計專業調查報告 篇4

調查目的:通過對目前農村情況調研和了解,希望能夠引起重視,增強農村法制教育,使依法治國真正的深入人心。

調查方法:面談,實際走訪

調查地點:中和鎮,中和街道

調查時間:xx年12月28日—xx年1月13日

從黨的xx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到1999年通過憲法修正案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第五條,從此,我國真正意義上實施了依法治國,時至今日,依法治國已經實行了十多年了。而起作用也巨大,影響也極具深遠。以此同時,民主意思不斷增強,人民更會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但是,這些只是從全國的平均水平來看的,我們當然知道,現在的中國城市生活法制融入的很深,市民們讀懂的運用法律。可是如果從基層來看,特別是從鄉鎮、農村、農民,來看的話,結果又會怎樣了呢?秀山縣也是一直都是緊緊圍繞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國,深入實施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

一、調查內容

(—)法律意思有所增強,開始信仰法律

從我瞭解到的情況來看,現在很多人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的人們都在有形、無形之中有了一種意識,就是遇到糾紛、權利受到侵害時,會多考慮集中解決方法,而很多時候會想到運用打官司的方式來解決。自秀山縣的一位姓王得建築工,他是農民工,年齡也比較大,50大幾了,家裏負擔也比較重,還有個上大學的孩子要他供着,對於那種農民家庭,供一大學生是比較困難的,就靠這麼一點工資,根據他説,也幸好現在建築工資提高了些,因此還算不是很窮。到年末了,其工資還有被拖欠的,為了拿回拖欠工資,他們已經不像以前建築工人那樣,把建築工地上的東西全部拿走,也不是像以前那樣帶了一大堆的人去跟老闆鬧事了,索回工資。而是,先跟建築老闆商議,交涉。之後見未果,就去找縣政府,請求政府出面干涉要回了拖欠工資。當時,他們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如果實在不行就是會去法院對建築老闆提起民事訴訟。基於這種認識我相信,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相信法律是解決爭議,維護權利的重要方式,便開始信仰法律了。對這點我感到很欣慰,因為我們國家封建時間太長,受歷史影響,人治色彩太濃了,能夠樹立法治意識已經很不錯,即使不是很深。

(二)對法律知曉不夠,認識不足

我就是來自農村的,所以對於農村生活還是有較深的瞭解。相對來講是比較深入的,每次,我回家的時候,跟家鄉那邊的村民聊天中發現,他們基本是不知道什麼多少法律,只是通過電視、別人講的知道點法律能夠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當權益被侵犯時能夠即使得到救濟。就這樣開始對法律有種崇拜感、高深感。是些很深奧的東西。一般村民是瞭解不到,知曉不多,當得知我的專業就是法學時候,再他們看來,那是個很好的專業,很有前途的。可他們並不清楚,法律其實就是調整社會普遍生活中所產生的社會關係的規範。就是與他們生活有關,也是從他們的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用於指導以後的社會生活。而且,他們有很多人對法律的看法也很偏激,認為法律只是給有錢、有權勢的人準備的,總結起來就是為有地位的人準備的,一般的農民根本就得不到什麼好處,只要有錢,也只要給錢,就會有相對輕的結果,就能贏得官司,平頭老百姓因為既沒錢也沒有地位,所以總是吃的啞巴虧,這種看法對法律追求的公平、正義的目標是中曲解,對法律認識不到位,這樣對法制建設產生影響,偏離正常法治軌道,對我國深入實施依法治國產生不良影響。

(三)運用法律解決糾紛較少

基層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雖然對法律有了一些瞭解,也知曉了一些法律知識,也稍微增強了法治意識。但是,真正會運用法律途徑來解決的糾紛、維護自己的被侵之權的人很少,假期我去人民醫院看望我一個以交通事故而造成右腿骨折的舅舅,在那骨科住院部,從其他病人中瞭解到,他們很多人是因為交通事故而造成的骨折。且有些家屬也遇到這種情況,當我得知他們很多人為了要求行為人支付醫療費,很多要麼就是通過聯合親戚朋友,強制威脅行為人賠償,妖媚就是與行為人私下協商,或者有些怕事的根本就是自己全部支付所有費用。雖然,我國法律並沒有禁止私下解決,即私了。私了,地區解決起來更迅速,但是,這樣的話容易引起打擊報復,相互之間,由於威脅或者忍氣吞聲都容易引起一方的心裏不平衡,容易引發之後一系列的不良潛在的影響,而且,私了,賠償的數額很多要麼具有敲詐性,要麼就是讓受害人受損。儘管如此,他們還是不願意讓國家機關,特別是司法機關干涉。

(四)農民提起的訴訟少

我去秀山縣人民法院瞭解到,現在法院受理的案件雖然在增多,特別是,民事案件增多,這説明人民越來越接受司法解決爭議,人民的法律意識得到了增強。後來我才發現那些提起訴訟的原告很少有農民的,聽法院內部人説就民事案件,農民提起訴訟比例不足民事訴訟的10%,基本都是些企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一些收入相對較高的縣城居民。這也説明了,農民中的法治建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五)弄明對運用法律解決爭議心存恐懼

經過多年的法治建設,廣大農民雖然意識到了,可以運用法律途徑來解決爭議,但是,在他們心中人仍就認為法律並不是煮好的途徑,因為在他們看來,打官司容易引起對方的打擊報復。因為在我們農民心中,一向喜歡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也不管其他後果,所以特別是在對方或者對方的親戚朋友,有些權勢,會利用聚集眾人暴力威脅,那勢必對今後的生活引起不良影響。特別是現在咱門中國的黨、政幹部,由於其受嚴格監督,極易濫用自己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到處魚肉農民。同時還有個問題就是,當廣大農民與政府有關部門鬧矛盾,那麼,農民處於弱勢地位,而政府及相關部門又有一定的地方立法權,加上執法者的身份,那就是很強勢了。可以通過給農民辦理各種事情通過拖延,敲詐勒索等各種方式來對其進行打擊報復,因為就與農民關係密切的還是政府,從出生到死亡都是離不開的,也正是在此,即使當時通過法律維護了權利,但是在以後就不好辦了。會惹上更多必要的麻煩。

二、調查結果

(一)司法成本高,效率低

在我國,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很少由農民會運用法律來維權,原因可能是是因為他們不懂法,害怕法,也可能是害怕纏上國家機關,但最主要的是費用問題,因為不懂法,所以如果真的要進行司法救濟那麼久的請懂法的律師,那麼就得花費很多,而請律師,我們都知道,費用是比較高的。好像最少也是總費用的百分之十以上。同時由於我國法律不是很完善,很多案件還多是誰告誰舉證,因此花費的時間、精力很多,加之法律知識缺乏。同時,在農民看來就那些訴訟費用也是很高的,訴訟費用可能由於我國人口多,問題也多,而國家給予的經費有限,因此不能完全滿足辦案需要,可能多訴訟費用高有些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司法工作人員在我國比較少,一個縣就一個法院,一個律師事務所,少量的人在農村地區做法律服務者。據估計也就差不多十萬農民就兩法律服務者,五到七個司法工作人員。而且,因為案件多,各種舊案,新案都拖沓,堆積,辦案效率地下,一般的民事案件至少需六個月,更甚至一年多之後才有結果也很正常。假期我去看我舅,因為交通事故,造成右腿骨折,因治療花費大,家裏條件不好,很多親戚朋友湊齊錢進行治療,當對肇事者要求賠償時,肇事者只賠償小額之後就沒有支付。為此,就請律師打官司,但是,由於自己費用沒有,又不好想大夥借時,律師便提議有律師提前按照一定比例支付一定資金給我舅先行治療,而由律師進行訴訟,而對於勝訴而得到的賠償就歸律師所有。從上述可知,如果真的要運用法律來解決的話,那麼就得拖延很久,對治療就非常的不利。因為不能及時得到賠償。有點遠水解不了進火。

(二)觀念上不願打官司

在農村生活久了就會發現,現在的農村受傳統的思想影響大,很多人都是排斥國家機關干預他們的生活,特別是司法機關干預他們的糾紛。我在叔叔上班的一名叫金達威飼料公司的工人中瞭解到,其實他們基本都是從農村來的,當問到他們對打官司的看法時,普遍的反應是他們都是害怕,在他們一向看來,打官司都是些不安分的人,感覺都是壞人似的,好像都不是什麼好人,都是有錯的。而且他們也根本就不想跟國家機關接觸,有種對國家機關的恐懼感,而且農民還會感到他們在司法中地位卑微,認為即使有理由也很難站的住腳,也容易受其借用種種理由敲詐。

(三)司法工作人員及相關法律服務人員素質不高

由於我國實行法治不久,很多司法人員專業素質不過關,很多都是中專生、高中生、或者一些幹部只是經過短期培訓就上崗,很多都沒有接受正規的大學法學專業知識教育,因此他們中很多人,素質低,辦理案件是容易出現錯案,同時很多司法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也比較差,道德素質也比較差,沒有站在公正的第三者的位置公正的依法審查,合理解決糾紛,相反很多人還利用職權,假公濟私,以權謀私,把這種機會當作是發財機會,到處收受錢財。把法律要求的公正拋於腦後,給農民以很不良的影響。

(四)法律意識不深,對法律知之甚少

在農村那塊,法制宣傳不夠,農民們對法律知道的很少,也很模糊,只知道些大概,而且很多也都市從別人那聽來的,很多都是不準確的,沒有深刻的法治教育,因此也沒有形成很深刻的法治意識,很多農民遇到正義,首先想到的並不是用法律來解決,而是用比較慣常的手段,鬧或者威脅,只有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會想法設法去運用司法解決。這就足以説明農民不瞭解法,也沒有形成很深的法律意識。

(五)中國法治建設大背景

在我國,法制建設是在政府的推動下進行的,因此存在着集中明顯特徵,即是政府推進型、政治體制改革滯後型、法制觀念缺失型。因此在政府推進型法治中,政府權力很少受限,這種情況在農村比較典型,很多的法治宣傳都是由政府推進,而且很多的法治執行無形之中也讓基層政府插手了;再者在政治體制改革中,權力制約問題還不完善,這更是阻礙了法制建設,而在農村,這種狀態體現在政府與其他權力機關的權屬不明確,職權錯位;就法制觀念來説,我國距西方發達國家大概相差300年,而就硬件來説,和西方國家沒有多大差異,科技的差別也很小,制度差別也不大。就比如“法律至上”的觀點現在才提出,而人家幾百年前就提出來了,這就是差距。再與我國農民的法治意識中,更是有距離。

(六)經濟基礎

在我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所以我們的法律本質的認識也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立場,採取階級意志劃分的。而根據馬克思的相關理論的理解。階級是有掌握一點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人組成的一個社會階層,就為統治階級,相反,則為被統治階級。而在現實的中國,真正掌握大多數財富的那些認為人數不多的黨,幹部,以及相當多的富有階層。而廣大農民,收入少,自然也就談不上統治階級。這雖然是有些人的想法,但是呢,這對農民來説,就他們的切身體驗來説,是很貼切的。即使這樣,把黨和人民,幹部和人民割裂了開。因此,在經濟基礎都不牢靠的農民,很少有能有農民會真正運用法律,樹立法制觀念。

三、調查體會

為了真正貫徹黨和國家依法治國的方略,深化法制建設,特別是加快基層,而關鍵又是農民那塊。因為我國農民人數眾多,我國整體提高法治水平是一個挑戰。為此:

首先,我們得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提高他們的收入,增強農民階層的經濟基礎,是他們可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財產,以便於他們負擔各種司法費用,以及相關因為運用法律而產生的各項支付。

然後就是加強對從事司法工作以及與司法工作有關的服務人員的素質教育,是他們的服務水準更上一個台階,更好的服務,具體説來,可以是,加強對司法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嚴格專業法律服務人員的准入和考核,招收大量受過大學專業法學教育的大學生入司法服務系統,充實整個隊伍,注入新的血液;同時還得加強對司法工作人員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們思想、道德水平,使他們真正樹立公正司法,為人民司法,而不是以權謀私。

還有,對司法機關進行改革和監督,加強管理,加大簡易程序,降低司法成本。加快對舊案、積案的處理,在保證公正的基礎上儘快結案,及時解決爭議。

再有,我們應該加大法治宣傳,加強法治教育,發揮各種媒體宣傳作用,可以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向廣大農民宣傳,同時也引導農民去學習法律,增強法治觀念,增強運用法律維護自己權利的意識,同時,也去積極監督其他主體守法。如,對政府,對黨員,對幹部進行監督。

最後,廣大幹部,黨和領導人,自己要積極主動守法,維護法律,同時司法部門應對違法法律的行為人依法處理懲罰,為全社會建設法治社會樹立榜樣,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更是要樹立典型。為全社會建設法治創造良好環境。

我相信,我縣農民法治問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會取得長足進步的。

會計專業調查報告 篇5

一、調查目的、內容和範圍:

日前,為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施意見》,深入瞭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狀況,探索新形勢下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新思路,市團委於九月份至十一月份,組織中開展了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狀況調研。調查主要採取走訪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調查對象以涵蓋全市重點中、國小,普通中學及職業中學為調查點,按各自的問卷調查對象機械抽樣500名中國小生(其中國小生100名、國中生200名、高中生200名;男生287名、女生213名)進行當場問卷調查。共收到有效答卷498份,內容涉及學生理想與追求、法律意識、興趣愛好、心理狀態等方面。(調查表附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調查結果表明,如今未成年人的優點明顯,但缺點也非常突出。優點是思維活躍,能快速接受新鮮事物,有創新精神,法律意識普遍提高;缺點是依賴感強,缺乏責任心,吃苦耐勞、勤儉節約、團結協作精神較差,奉獻精神不強,個人主義嚴重,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弱等等。

主要表現在:對祖國的情感和態度正確的佔77.1%;對信仰有正確認識的佔58.9%;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比較正確認識的佔54.5%;對誠實守信、人際交往、社會公德能正確對待的佔63.6%;法制觀念比較強的佔72.35%。

此次問卷調查同時暴露出當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也存在着不少令人憂慮的狀況。統計數據反映:——你認為人活着首先是為了“享受物質”佔7.2%;“精神追求”的還有1.8%:——認為在人的一生中,“金錢最重要”的佔2.55%,“權力最重要”的佔0.80%;——崇拜的對象是“明星”的達11%,“專家教授”的僅佔3.90%,“英雄模範”的佔5.20%;——每月零花錢在“100元左右”的佔8.9%,“200元以內”的佔4.6%,“200元以上”的佔3.2%;——每天上網時間超過了2小時的佔6.8%,不到2小時的佔2.6%,從不上網的佔0.6%等等。

二、調查內容分析

隨着社會科技的不斷髮展,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也將面臨着複雜和嚴峻的挑戰。儘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主流是好的,但仍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總結起來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的目的更加務實

“人活着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體現人生價值取向的鄭重問題,而調查顯示,將近半數的同學把“享受物質生活”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而在回答“你認為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只有很小一部分人選擇“報效祖國,服務大眾”。可見,當今學生更現代,更人性,也更加務實。

日益激烈的競爭讓他們早早感受到生活的壓力,他們目睹了下崗的壓力,貧富差距的加大,更使得他們懂得金錢的重要性。如問題三,80%的學生都同意“沒有錢,就談不上享受生活,就無法實現精神追求”。當然我們不能把它做為個人主義來批判,應該幫助他們更好的處理個人與金錢的關係。

但近年來,各中學之間的競爭以及升學率的壓力下,學生的分數漸漸成了老師最重要的追求。在這種社會背景和教育氣氛下,使更多的學生對學習的目的產生困惑,這種困惑更體現在國中學生身上。

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能過分看中“分數”,更應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熱愛學習卻鄙視勞動

在被問及今後理想的職業時,學生的選擇更傾向多元化。希望成為機關工作人員和科技工作者的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知識分子,而想當老闆的並不多,只佔26%。可見,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知識的苛求是越來越高,對收入穩定、豐厚的職業也更青睞。但選擇農民和技術工人不到1%,事實上,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任何職業,更加需要一批高素質勞動者。所以,教師在注重對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培養的同時,也應加強中國小勞動教育的培養。

3、信息網絡化的利與弊

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遊戲不僅被電子化,而且被網絡化。網絡和電子遊戲是一把雙刃劍,既能促使學生健康成長,也能制約學生健康成長。中國小生由於自控能力弱,獵奇心強,是非觀念尚未形成,由於對社會認知的不足和自我保護意識的缺乏,受到不良影響也最為嚴重。當然通過網絡,中學生也可以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瞭解國內外大事。但是,通過調查可以看出,8%以上的學生上網的目的就是玩遊戲或聊天。

在調查中我們更瞭解到多數中學生認為自己對網絡上的黃色、暴力等不良內容的缺乏抵制力,更有7%的學生期待着發生網戀。

應當承認,多媒體及網絡的使用對中學生的影響是存在的,中學生也無法抵禦新生活、新色彩、新潮流的誘惑。“學校課堂教育一個鐘頭,不頂電視和網絡一個鏡頭”,“五加二等於零”,反映了這一現狀。由於多種影響,中學生羣體中成為一種共性:飲食跟着廣告走,穿戴跟着名牌走,娛樂追着名星走,應酬跟着大人走。尤其是不健康的色情內容已給中學生羣體帶來負面影響,這是當前德育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課題。

那麼應該如何加強和改進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呢?

1、要強化學校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學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最主要的渠道,學校在加強未成人思想道德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學校要樹立起科學育人的觀念,以培育“四有”人才為根本目的,充分認識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注重未成年人綜合素質的提高。要注意預防德育教育中“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現象的出現,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放在關係國家命運前途的政治高度來切實抓好。要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根據未成年人的特殊心理、生理特點,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有的放矢;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創新、改進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實現由灌輸思想道德知識向發展思想道德能力轉變,減少行政動員,體現主體性、社會化、生活化的教育觀念,把真實的道德生活展現在未成年人面前,在現實的具體生活場景中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養。要循循善誘,使思想道德教育入心、入腦。

2、尊重未成年人的主體性地位。

要大力開展體驗教育活動,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主體地位,讓未成年人在體驗中受到教育。要多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公益性勞動和社會實踐,讓學生多瞭解社會,關注社會,瞭解民生。要化解安全教育和開展德育活動的矛盾,讓學生走出校門,親近自然,感受祖國富饒的自然資源和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的同時,不斷增強學生們的自豪感,豐富他們的知識。要從學生的日常行為抓起,注重國小生的養成教育。要深化雛鷹爭章活動,教育國小生們在家當好家庭小幫手,在校當好好同學,小夥伴,在社會當好文明小標兵,在公共場所當好環保小衞士,獨處時當好自律小主人。要繼續開展“手拉手”行動,倡導互助友愛精神。要深入開展志願者行動,激發國小生的奉獻熱情和社會責任感。

3、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老師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到每個學生的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養成,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要培養教師教書育人的自豪感,把職業道德作為政治學習和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使老師信任、理解、尊重每一個學生,以高尚的情操、淵博的學識引導學生全面發展。要適應新形勢,拓展思維,積極探索思想道德教育新方式、新途徑,不斷創新載體,用新的理論、新的載體,指導加強中、國小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實踐,調動起中、國小生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專業調查報告經典範文專業調查報告經典範文

4、重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溝通。

家長是子女的第一老師,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要重視發展家庭教育,加強對家庭教育的科學引導,積極開辦家長學校,舉辦知識講座。學校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繫,相互之間及時溝通信息,交換意見,形成協調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體現教育的整體性。

5、積極開展未成年人心理教育。

目前,未成年人基本上為獨生子女,與人平等溝通交流的機會少,孤獨、自閉、憂鬱等心理問題日漸突出。另一方面,網絡的虛擬性、平等性、信息多面性,正好滿足了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從而導致了他們長時間沉溺網絡,因網絡滋生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也日益突出。因此,學校應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設立心理諮詢熱線或心理諮詢室,及時幫助解決國小生的心理問題。同時,有條件的學校應建立和完善校園網絡,引導學生在校園內正確上網,充分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

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未成年時期不僅是學知識、長身體的最佳時期,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道德水平,將直接關係到我們建設社會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能否實現。這次調研活動,只是針對中、國小,調研結果難免有些偏頗,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對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有所借鑑。同時,通過不斷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創新實踐,真正使我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會計專業調查報告 篇6

一、前言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離婚的增多就意味着家庭的不穩定,家庭的不穩定則會帶來社會秩序的混亂。由此可見,離婚不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昔日曾共同生活、親密接觸乃至有過甜蜜時光的夫妻,今日何以曲終人散、分道揚鑣。作為法科學生,我們除了需要紮實的理論功底之外,還需要在真正的實踐中得到學習的提高,瞭解到更多的實務方面的問題。鑑於此我在鹽湖區法院禹都法庭實習期間對離婚糾紛案件審理情況進行了認真調查和分析研究。

調查人:喬鵬

調查時間:xx年9月2日-xx年12月28日

調查地點:禹都法庭

調查方法:旁聽案件

二、事實部分

結婚一直是國人心目中的人生頭等大事,古來就有“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的説法,可見婚姻在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婚姻觀念和現狀卻在傳統與現代的矛盾中不斷變化。現如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大幅度提高下,人民生活水平好過以往任何時期,為何離婚的勢頭反而越來越高?究竟是什麼促使了人們提出離婚呢?有人説,當初選錯了,不該娶她或不該嫁他;有人説,是因為性格不合,感情不和;有人説,為財產,起糾紛了;有人説,是生理缺陷,不過,也有夫妻在申請離婚時,很坦誠地寫出離婚原因:第三者介入。隨着社會的進步國人觀念和意識形態的不斷變化,人們對家庭的依賴程度反而變得越來越少,不少人僅把家庭看成是個吃飯睡覺的地方。很多年輕人認為,現代社會的戀愛、婚姻是兩個人的事,門當户對、聽父母的話之類統統過時了,自己的感覺最重要,如果不合適就散夥,互不拖累,婚姻觀念比較淡薄。

對於近年來離婚情況的分析統計如下:

1、離婚者年齡結構為:30歲以下離婚人數佔35.62%,30-40歲之間離婚人數佔55.62%,40-50歲離婚人數佔6.88%,50歲以上離婚人數佔1.88%。

2、由於家庭經濟困難而引發離婚的約佔21.79%。離婚者身份為:農民約佔離婚人數的約67.92%,無業人員和下崗工人約佔16.35%,事業單位(主要為教師和醫生)佔離婚人數的約佔5.03%,機關幹部佔離婚人數的約佔1.25%,其他佔離婚人數的約佔

9.43%。

3、由於一方長期外出,又不與家庭聯繫,漠視家庭責任和夫妻感情而引發離婚約佔8.97%。

4、由於婚前缺乏瞭解而草率結婚,婚姻基礎差而離婚的約佔18.58%。

5、婚姻基礎好,但婚後不注重培養感情,互不履行夫妻義務而離婚的約佔

5.76%。

對於從抽樣調查的30本案卷的情況來看,“80後”(1980-1989出生)已經成為離婚的高發人羣。在這些夫妻中“週末夫妻”、“AA消費制”、“合則聚不合則散”等婚姻理念頗受這些80後小夫妻的認可和追捧。他們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從小就受父母驕寵,個性分明,父母對的孩子只付出,不求回報,造成現在這些80後小夫妻的驕縱。在婚姻生活中,缺少必要的寬容與忍讓,遇事容易衝動。凡事只考慮自己的感受,很少會為對方着想。即使對自己的另一半,也是互不相讓,因為他們不知道有時候應該作出謙讓。僅僅為鍋碗瓢盆、油鹽醬醋、家長裏短等小事而打得不可開交,直至鬧離婚。缺乏忍讓和寬容,成為這些人羣離婚的主要原因。同時,他們對婚姻缺少正確地認識。結婚前,是浪漫而又甜蜜的,把生活想像得過於美好,而結婚後,卻要面對煩瑣而又實際的事情,強大的落差,使他們不能適應。他們缺少責任感,不能承擔責任與義務。浮躁,已經成為許多問題的根源。一些夫妻,對配偶缺乏必要的關心、尊重和寬容。當他們在婚姻中遇到摩擦時,不是溝通和寬容去解決問題,而是互相爭吵,而溺愛子女的雙方父母加入其中,則導致夫妻之間的矛盾發展成兩個家庭的矛盾,小事變大事。

經過翻看案卷,瀏覽起訴狀和法律文書,查詢資料,我總結出十個主要的離婚原因:(1)婚外情;(2)不能正確對待生活矛盾;(3)一方因外出打工或其他原因,夫妻長期分居;(4)雙方性格不合;(5)一方患有嚴重的疾病;(6)家庭暴力;(7)一方被判處刑罰;(8)家庭經濟困難;(9)與家人發生矛盾;(10)其他原因。在多數的情況下,離婚的原因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幾種原因促成了夫妻感情的破裂導致婚姻的末路。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

原告續國強,男,1984年3月17日出生,漢族,夏縣新建南路9號居民,現住運城市鹽湖區槐豫東路興農信用社家屬院西單元二樓西户。

被告杜婷婷,女,1985年4月1日出生,漢族,現住天泰文化苑公司宿舍。

原告續國強與被告杜婷婷離婚糾紛一案,鹽湖區法院於xx年7月16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審判員靳*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續國強、被告杜婷婷到庭參加了訴訟。

xx年3月3日,原告續國強與被告杜婷婷未經婚姻機關登記便舉行結婚儀式同居生活。xx年11月3日,原、被告生育一女孩,取名續心堯。xx年12月17日,原、被告補辦結婚登記。原、被告在婚後生活中,因被告在娛樂場所工作,經常晚上半夜才下班回家,加之原、被告缺乏溝通,導致原告對被告產生懷疑,雙方為此經常發生爭吵和打架。xx年,被告向夏縣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後在家人的勸説下撤回起訴。但原、被告之間的矛盾並未消除,仍然無法共同生活。現原告要求離婚,被告當庭表示同意。同時查明,被告結婚時的陪嫁物有榮事達半自動洗衣機一台、美的空調櫃機一台、大衣櫃一個、鞋櫃一個、餐桌餐椅一套、安吉爾飲水機一台、豆漿機一台、萬年曆鐘錶一個、被子十四條、被罩十條、毛毯一條、包袱六個(內有牀上用品五個四件套)及現金2萬元。原、被告婚後夫妻共同財產有電腦四台、冰箱一個、健身器一台。被告當庭陳述陪嫁的2萬元已經在婚後花完,其餘財產均在原告家中。另查明,原、被告所居住的運城市鹽湖區槐豫東路興農信用社家屬院西單元二樓西户房屋系小產權房,由原告父親藉資並以自己的名義簽訂合同而購買,價格為23萬元,其中被告從其孃家借款2萬元。被告辯稱該房屋系原告父親贈予原、被告的財產,且將孩子過滿月的禮金交給原告父親歸還了房貸,原告否認,被告未提供證據證明。關於女兒續心堯的撫養,被告當庭表示自己暫時無力撫養女兒,應當隨原告生活,待日後有能力時再變更撫養關係。原告稱購買四台電腦向其朋友借款3萬元,被告否認,原告未提供證據證明。

證實上述事實的證據有原、被告的結婚證和女兒的户籍簿,以及原、被告能夠當庭印證的陳述。

法院認為:原、被告結婚後因生活瑣事產生誤會,雙方又缺乏溝通,經常為生活瑣事發生爭吵和打架,導致夫妻感情徹底破裂,原、被告當庭表示同意離婚,法院予以支持。原、被告婚後夫妻共同財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被告結婚時的陪嫁物屬於被告婚前的個人財產,應當歸被告所有。運城市鹽湖區槐豫東路興農信用社家屬院西單元二樓西户房屋,系原告父親藉資並以自己的名義簽訂合同而購買,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但原告應當將被告孃家的借款2萬元予以返還。依照法律規定,原、被告對婚生女兒均負有撫養的義務,鑑於被告當庭表示無力照顧女兒,其女兒可由原告撫養,被告應當承擔部分撫養費。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作出了准予離婚的判決,並對財產進行了分割。

案例二

原告董釗,男,1984年6月4日出生,漢族,中鐵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員工,住山西省萬榮縣皇甫鄉東社村。

被告吳慶文,女,1985年6月17日出生,漢族,住運城市鹽湖區怡景華庭27號樓2單元2樓西户。

委託代理人陳永寬,山西南風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董釗與被告吳慶文離婚糾紛一案,法院於xx年9月26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審判員靳*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董釗,被告吳慶文及其委託代理人陳永寬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董釗訴稱:原告與被告吳慶文xx年1月19日登記結婚,由於婚前瞭解不夠,草率與其結婚,加之婚後兩地分居,感情一直不好。同時,被告不孝敬父母,性格暴躁,經常亂髮脾氣,經多次苦心規勸,仍不予改正。被告婚後的所作所為對家庭及親人極端的不負責任,嚴重傷害了夫妻感情。由於原、被告的性格不合,雙方自xx年6月分居至今。現夫妻感情已經徹底破裂,請求依法判決離婚,婚生女兒董子涵由原告撫養。

被告吳慶文辯稱:原、被告自小就是一個村裏長大的,雙方結婚前是瞭解的,由於原告在外地工作,所以結婚後不能長期在一起生活,孩子出生後,我一個人又要工作又要帶孩子,非常辛苦,所以和原告溝通較少。我對原告的父母也盡到了應盡的義務,並非原告所稱的不孝敬。春節期間,原、被告還在一起,所以夫妻感情並未破裂,被告不同意離婚。

經審理查明:xx年1月19日,原告董釗與被告吳慶文登記結婚。xx年9月22日,原、被告生育一女孩,取名董子涵。由於原告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在家中,原、被告相互溝通較少,導致雙方因生活瑣事及婆媳關係等問題產生矛盾。

證實上述事實的證據有原告遞交的結婚證以及原、被告的當庭陳述。

法院認為:原、被告因異地工作而分居時間較長,相互缺乏溝通,尤其是孩子出生後,雙方對面臨的撫育子女和孝敬父母等生活問題沒有經驗,導致原、被告之間產生誤會和矛盾。原、被告在生活中應當相互包容和積極溝通,共同孝敬好父母和撫養好女兒。原告無證據證實夫妻感情已經徹底破裂,對其提出離婚的訴訟請求,法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法院駁回原告董釗的離婚訴訟請求。

四、分析總結

單一看待離婚問題僅僅只是一個家庭問題,但是離婚案件在民事案件中往往佔據了較大的比例,且也是容易引起社會不穩定案件種類之一。對於離婚案件中問題處理不好往往容易引起新的矛盾和糾紛。對於離婚案件中的問題本人有如下的看法和分析:

1、由於傳統的觀念的改變和變化導致的人們更加追求自由的天性,對於這種情況應當加強對離婚當事人的訴訟引導,避免由於衝動引起的離婚。針對80後小夫妻的草率離婚的問題,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化解年輕一代的婚姻煩惱,增加緩衝和冷靜的過程,可以是的很多受損程度較輕的家庭關係得到緩解和修復。對於法院的調解無效的,法院要做好庭前的指導工作,提高當事人舉證能力,瞭解舉證責任分配,知曉舉證不利的後果,促使當事人增強證據意識,提高依法舉證能力,及時收集和保存證據,保證舉證的合法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無過錯方獲得損害賠償的可能性。

2、開展法制宣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婚姻觀、價值觀,要進一步加大法律宣傳力度。使得國民知法懂法,加強社會聯動,定期舉行關於家庭觀和婚姻法的知識講座,進一步加大婚姻法的宣傳工作,使得婚姻法中規定的一夫一妻制度、夫妻互相忠誠等婚姻思想深入每一對夫妻,並且為廣大的人民羣眾提供婚姻家庭相關法律諮詢服務,將夫妻之間的矛盾化解,普遍的提高羣眾的法律責任意識,達到減少因為人生觀、婚姻觀、價值觀的改變而發生的離婚案件。

3、程度不同的違法問題,往往是最終導致離婚的原因。比如家庭暴力、非法同居、結婚不登記、欺騙隱瞞真實情況等現象。往往就是這些的違規、違法的行為嚴重的影響了法律的執行,使得相關人的相關權利受到了損失。同事也是造成了家庭的糾紛和夫妻之間的矛盾,也是離婚案件上升的原因之一。因此預防和治理違法、違規的婚姻也就成為了當前應該治理和預防的重要任務。這就要通過家庭、單位、有關部門、政府婚姻管理機關等組織和部門發揮響應的作用,建立起一個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綜合預防體系,才能有效地防止違法婚姻的發生,限度地少離婚案件上升。

4、應當對婚姻有一個正確的理念。當今社會在發展進步的同時也同樣會促使人們提升對婚姻的期望值。男女之間的地位在社會上也越加的平等,於是人們對婚姻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環境下,夫妻對彼此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期待和現實的落差,使得爭吵就多了,爭吵造成了夫妻之間的矛盾激化,促使婚姻走上了末路。對此應當加強教育使得人們對婚姻生活應有個正確的理念。一段婚姻要經過無數風吹雨打,在這個過程中,單靠最初的激情是很難維持的,一定要真正用心去經營夫妻雙方應互相體諒,互相支持。同時幫助雙方明白彼此間面臨的差別和改進溝通方法,鼓勵夫婦雙方努力維繫婚姻,發揮家庭功能,減少婚姻中的衝突,即便通過調解雙方仍不合者,也可以通過調解將離婚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有效避免夫妻雙方矛盾越來越大、裂痕越來越深。

5、實施向婦女適度傾斜的原則。婦女相對處於弱勢,在婚姻家庭破碎後受到的傷害也相對較深,在合法的基礎上適當照顧女方,是司法關懷的一種體現方法。離婚時在財產處理地方,原則上均等分割,但考慮到我國的現實情況,大部分婦女的經濟條件同男性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要適度照顧婦女的利益,保證婦女不因經濟問題而影響其正常行使離婚權利,避免婦女因婚姻家庭的破裂而造成生活水平下降甚至生活陷入絕境。同時要充分考慮婦女對家庭的隱形貢獻,按照照顧婦女利益的原則給予婦女適當補償。對於因經濟困難無力聘請訴訟代理人的農村婦女,法院在依法減免其訴訟費用的同時,可以主動與法律援助部門聯繫,為其申請法律援助,由律師無償為其提供法律幫助,平等保護她們的訴訟權利。

6、加強對離異家庭子女的保護。法院在審理離婚案件時不僅要考慮子女隨哪一方生活更有利於其成長,還要做好父母雙方的法制教育,非撫養方及時支付撫養費,撫養方尊重另一方的探視權,使子女能夠感受到父母雙方的温情,雙方相互,監督減少對子女合法利益的侵害。建議有條件的法院可以與離異家庭、子女就讀學校建立聯繫卡,時時回訪溝通,瞭解子女生活學習情況,及時制止對子女利益損害情況發生,使我們的審判工作得以延伸,更好的保護離異家庭子女,防止其成為問題少年。

7、強化離婚案件的調解工作。利用調解前置程序,理清雙方的婚姻狀況及爭執焦點。人民法院出台的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司法解釋,將婚姻糾紛列入調解前置程序的框架,這樣便於法官及時瞭解雙方當事人的婚姻基礎,婚後感情,涉訴緣故,是否有調解和好的希望,做到心中有數“對症施藥”。對夫妻感情較好的,只因一時衝動草率引訴的,可採用“冷處理”的方法;對雙方因誤解或誤會引起的離婚,幫助雙方消除誤會;對婚姻感情確以破裂,在調和工作未果的情形下,應及時開庭依法妥善化解婚姻糾紛。審判中應貫徹和體現“能調則調,多調少判”原則,對死亡婚姻儘量勸離,讓雙方好聚好散,對尚有和好希望的婚姻,則應儘量調解和好。

會計專業調查報告 篇7

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法學專業因其就業面狹窄,已經成為低就業率的一個專業。調查表明,法學專業學生對就業形勢的認識比較理性,明顯感到就業的壓力。調查同時顯示,法學專業學生將報考公務員列為就業首選目標,大城市以及經濟較發達地區是就業首選地,對就業後收入期望值偏高。

一、就業前景分析

隨着國家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我國法制建設也處在一個迅速發展和逐步完善的時期,特別是我國“入世”以來,社會對法律專門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各經濟組織、律師事務所對法律專門人才的需求尤為突出。

法學專業是朝陽學科,從社會需要來看是大有發展前景的。從法律系畢業生就業現狀來看,他們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能夠在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就業前景非常廣泛,做警官、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務;做律師;到高校做法學教師;到研究所做法學研究者都是不錯的選擇。

法學專業對人才高素質、高學歷需求較高。他們不僅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質,還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背景和跨學科的行業知識。隨着近年來對法學人才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法學類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就業情況並不樂觀。但高學歷的法學專業研究生,特別是與經濟、國際交往相關聯專業的研究生,就業前景廣闊。

二、當前就業形勢

“法學怎麼了?”這或許是當下所有關心法學的人最想問的問題。從紅極一時的“專業龍”變成了“專業蟲”;從耀眼的“就業精英”變成了墊底的“就業勞工”;就業已冷到哈氣成冰,每年卻仍有那麼多考生報考得熱火朝天。近些年來,法學畢業生就業率低已經成為社會廣泛專注的問題。無論是“北大學生賣豬肉”還是“西政學生賣糖葫蘆”,種種新聞媒體誇張的背後,是人們對於法學教育的憂思與考量。根據法學專業歷年就業情況,形式之所以嚴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擴招。太多院校跟風設置法學專業,致法學專業太多太濫,才最終導致法學這塊“優質蛋糕”變了味。事實也確實如此。據瞭解,目前我國並未對高校設置法學院系設定統一標準。設置法學專業的門檻過低甚至沒有門檻,也使得我國高校出現許多“法學專業目睹之怪現狀”,如一些理工院校為升綜合大學而設法學;一些專科院校為提升品牌而設法學;一些院校雖設有法學,卻沒有專職教授,甚至沒有科班出身的法學老師。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我國設有法學本科專業的高校為292所;20xx年約為560所,4年所增數量幾乎與過去20多年積累的數量持平;截至20xx年底,該數值更是達到了634所,法學一躍成為了目前我國開設數量最多的三大專業之一。至此,我國高校的“法學大躍進運動”也成功完成了三級跳。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30萬左右的法學本科在校生和22萬左右的法律專科在校生,比30年前增長了200多倍。一方面高校對法學專業的招生量在“大步向前”,另一方面,社會對法學人才的需求量卻是“步履蹣跚”,這就把大量“法學遺民”堵在了就業的高速路口。

②司考。號稱天下第一難的司法考試,作為法律職業的准入制度,阻礙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前進腳步。

③專業教育。法學專業就業面的狹窄及其過高的門檻,目前高校的法學教育也只是根據傳統着眼於培養在法律職業部門從事法律職業的人才,而沒有根據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着眼於更為宏觀的市場需求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優秀的法律人才,與社會需求相對脱節。

④法學是一門社會學科,要求必須有豐富的社會實踐。就拿律師行業來説,律師所提供的商品是服務,所出賣的是自己的辦案經驗和法學知識的結合物,是利用自己的經驗和法學知識為當事人爭取的利益。這就需要法學專業的畢業生要有一定的辦案經驗,這樣才能很容易的找到法律工作,而其恰恰正是法學畢業生所缺少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法學專業的社會性質所決定的。脱離社會實踐的法律知識是沒有生命的。⑤期望值過高。法學學生畢業後更青睞機關單位,對薪資、社會地位的要求比較高。

三、直面困境,問計未來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法學專業的學生一方面要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提升自身能力,儘早培養一些以後需要的素質,尤其是一些綜合素質的提高,法學畢竟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所以實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都至關重要,只有在學習期間鍛鍊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所學能為以後所用,這樣方可在就業競爭中脱穎而去;另一方面,畢業生也應該轉變就業觀念,拓展就業領域,像在地域選擇上可以考慮艱苦地區,在具體職業的選擇上,不拘泥於傳統的法律職業,而去選擇一些新興職業。

由於法學還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專業學生在充分學好本專業理論知識的情況下,還要深入生活,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如到公、檢、法機關以及律師事務所等實習,學習實務操作,獲得一些經驗,並檢驗理論知識的正確性。法學天生是“以人為本”的科學,所以學生絕不能脱離社會,否則就是閉門造車。

法學專業學生在進入大四學習時,只要有各種可能的就業選擇,都要盡努力去嘗試(主要是參加各類招聘會和人才交流會)。

學生可以選擇考研、參加司法考試、參加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等來拓寬自己的就業渠道。或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社會需要,學習一技之長,比如速錄技術,進入法院當書記員也是不錯的就業渠道之一。最關鍵的是不要眼高手低,有時並不是沒有就業崗位,而是學生不願去做而已。

我國目前註冊律師大約有14萬人左右,律師事務所1萬多家,每9000人平均擁有一名律師,其中北京是每1300多人擁有一名律師,上海是每1800多人擁有一名律師,而美國紐約是每200人擁有一名律師。從律師的地區分佈情況看,發展極不平衡。

廣東、北京的律師都在萬人以上,大約佔到全國律師總數的17%,而青海省只有400多名律師,個別牧區只有一名律師。全國律師每年辦理業務大致在900萬件左右,業務收入在90億左右,律師人均收入在7萬元左右,平均每件收費在千元左右,但是律師年收入仍然存在嚴重的地區差異,北京,律師人均年收入達到26萬元,上海也在20萬左右,江浙在7萬元左右,廣東在5萬元左右,而在有些西部省份律師年平均收入也就只有5000元左右,甚至更少,其差距在十幾倍乃至幾十倍。

無論是執業人數佔整個人口的比例,還是律師界中高學歷、外語人才所佔的比例,以及中大型律師事務所佔律師事務所總數中的比例,中西部律師業與東部發達地區律師業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特別是東部與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極不平衡直接導致律師收入的差距懸殊,並且這種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內有明顯的改變,這也是不爭的事實。由於東部與中西部律師業發展的巨大反差,中西部地區的一些律師正在向東部地區轉移,這種轉移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符合人才流動規律的。

因此,綜合以上來看,從個人生存和利益來考慮,北京、廣東等發達地區的律師業發展環境,也最有利於個人的發展。當然,我們不能光看這些平均數字就認為律師行業形勢一片大好。律師是強弱差距懸殊的行業,知名大律師年收入上百萬、上千萬的都有,但有很多律師都是疲於餬口,年收入不過萬,有的甚至無錢交納年檢會或會費而被迫轉行。對於初入行的律師來説,90%的其收入都只能維持基本的生存。雖然説成功的標誌不是錢,但是對律師來説,其最有力的評價標準是收入。另外,律師的執業環境也很不好,這些都是我們從事律師行業上的巨大障礙。

社會不是完美的,律師行業也同樣有不盡人意,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律師業只會向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我們選擇了律師,就要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也終有成功的那一天。

會計專業調查報告 篇8

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法學專業因其就業面狹窄,已經成為低就業率的一個專業。調查表明,法學專業學生對就業形勢的認識比較理性,明顯感到就業的壓力。調查同時顯示,法學專業學生將報考公務員列為就業首選目標,大城市以及經濟較發達地區是就業首選地,對就業後收入期望值偏高。

一、就業前景分析

隨着國家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我國法制建設也處在一個迅速發展和逐步完善的時期,特別是我國“入世”以來,社會對法律專門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各經濟組織、律師事務所對法律專門人才的需求尤為突出。

法學專業是朝陽學科,從社會需要來看是大有發展前景的。從法律系畢業生就業現狀來看,他們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能夠在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就業前景非常廣泛,做警官、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務;做律師;到高校做法學教師;到研究所做法學研究者都是不錯的選擇。

法學專業對人才高素質、高學歷需求較高。他們不僅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質,還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背景和跨學科的行業知識。隨着近年來對法學人才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法學類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就業情況並不樂觀。但高學歷的法學專業研究生,特別是與經濟、國際交往相關聯專業的研究生,就業前景廣闊。

二、當前就業形勢

“法學怎麼了?”這或許是當下所有關心法學的人最想問的問題。從紅極一時的“專業龍”變成了“專業蟲”;從耀眼的“就業精英”變成了墊底的“就業勞工”;就業已冷到哈氣成冰,每年卻仍有那麼多考生報考得熱火朝天。近些年來,法學畢業生就業率低已經成為社會廣泛專注的問題。無論是“北大學生賣豬肉”還是“西政學生賣糖葫蘆”,種種新聞媒體誇張的背後,是人們對於法學教育的憂思與考量。根據法學專業歷年就業情況,形式之所以嚴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擴招。太多院校跟風設置法學專業,致法學專業太多太濫,才最終導致法學這塊“優質蛋糕”變了味。事實也確實如此。據瞭解,目前我國並未對高校設置法學院系設定統一標準。設置法學專業的門檻過低甚至沒有門檻,也使得我國高校出現許多“法學專業目睹之怪現狀”,如一些理工院校為升綜合大學而設法學;一些專科院校為提升品牌而設法學;一些院校雖設有法學,卻沒有專職教授,甚至沒有科班出身的法學老師……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我國設有法學本科專業的高校為292所;20xx年約為560所,4年所增數量幾乎與過去20多年積累的數量持平;截至20xx年底,該數值更是達到了634所,法學一躍成為了目前我國開設數量最多的三大專業之一。至此,我國高校的“法學大躍進運動”也成功完成了三級跳。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30萬左右的法學本科在校生和22萬左右的法律專科在校生,比30年前增長了200多倍。一方面高校對法學專業的招生量在“大步向前”,另一方面,社會對法學人才的需求量卻是“步履蹣跚”,這就把大量“法學遺民”堵在了就業的高速路口。

②司考。號稱天下第一難的司法考試,作為法律職業的准入制度,阻礙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前進腳步。

③專業教育。法學專業就業面的狹窄及其過高的門檻,目前高校的法學教育也只是根據傳統着眼於培養在法律職業部門從事法律職業的人才,而沒有根據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着眼於更為宏觀的市場需求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優秀的法律人才,與社會需求相對脱節。

④法學是一門社會學科,要求必須有豐富的社會實踐。就拿律師行業來説,律師所提供的商品是服務,所出賣的是自己的辦案經驗和法學知識的結合物,是利用自己的經驗和法學知識為當事人爭取最大的利益。這就需要法學專業的畢業生要有一定的辦案經驗,這樣才能很容易的找到法律工作,而其恰恰正是法學畢業生所缺少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法學專業的社會性質所決定的。脱離社會實踐的法律知識是沒有生命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3k38o4.html
專題